发布时间:2023-02-27 11:14: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策略
随着社会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与教学活动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加大信息化改革力度,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内容体系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首先必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信息化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所以,在相关训练内容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给予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充分的重视,还要进一步加强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和整合能力的充分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处理信息和互联网思维视频的制作能力,利用现有技术进行课程内容分析,通过微课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成为共享的信息资源。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而言,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主要有教学基本功培养阶段、职业院校教学方法培养阶段、基本信息化教学技术培养阶段、交互式课程开发培养阶段、教学流程构成阶段、信息化教学平台整合阶段等。
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路径
1.完善信息化培养体系,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一个系统的发展过程,所以针对教师的职前教育培养与培训是提高教师能力的重要手段。职前教师培训主要是培养教师的技术知识与职业技能,而对于在职教师则主要是培养其各项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充分认识教师职前信息化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稳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积极开设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创造良好氛围,逐步完成信息化教学知识的普及与渗透。
2.筹划信息资源,为信息化人才培养提供环境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合理进行信息资源投入的规划,为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教育队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微课教师、网络教师等教师教育信息化实训平台的优势和作用,在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共享。为了确保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一体化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相关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范围的最大化,同时为培养高素质教育信息化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整合培训内容,改革教学模式
以高职院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考虑教师的个人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师能力培训,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过程必须对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予以充分重视,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根据教师个人特点以及需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科学教学培训目标,将信息化教学手段与现有教学资源紧密融合在一起,实现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进一步创新,高职高专院校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4.利用教育多元化平台,拓展交流学习平台
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过程应该将集中培训与网络交流学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积极为信息化教学经验的交流建立QQ群、微信平台等,充分利用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从根本上突破时间与空间对培训的限制,促进培训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实际培训的过程中,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技能大赛,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创造学习和交流平台。
三、结束语
高职高专院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与创新与教育信息化的环境、资源以及教师的信息化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是信息化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加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工作的力度,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还要从根本生促进高职高专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为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综合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邢楠.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调研分析与结构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
1前言
信息技术的进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变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各项互联网新技术纷纷进入高校课堂,使得传统教学出现了课程重构、模式创新等等革命性的变革。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得高校教育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广大教师应与时代步伐必须保持一致。然而,教师的教学习惯和信息化素养制约了改革的深度和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必须采取有效的培训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其信息化教学能力。
2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阐述
学界对于教学信息化的定义众说纷纭。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一种是:教学信息化,是基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以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使用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教学信息化能力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的能力及利用先进设备和互联网资源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能力,其终极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信息化能力主要包含信息化课堂设计能力、数字资源制作能力、信息化设备的使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管理能力及互联网技术与课程、课堂结合的能力等。
3当前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3.1高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高
信息化素养是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非常关键的职业素养,决定了教师对当前教育大环境的适应程度。有关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多数高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都比较低,往往只局限于制作PPT和从网上下载教学资源,而并不能熟练地制作微课、混合课,不能将手机、平板电脑等日常设备融入教学,更不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存储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
3.2教师教学信息化设计能力薄弱
教学信息化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和资源,通过采用先进和教学模式、重构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而今大部分高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时并不会系统地根据学情、和技术手段及资源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呈现零散性和碎片性的特点,因此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4促使高职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提高的因素
4.1教学对象的变化
现在学生是联网的原居民,信息化基础扎实,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因此那些仅仅使用粉笔和课本的教师对于他们而言毫无吸引力。而今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才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高职教师要不断地适应教学对象的变化,他们应当认识到,只有将更多的信息化元素融入课堂之中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加深对于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帮助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新技能。
4.2教学环境的改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课堂教育趋于深度融合,教学信息化能力成为当今高职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也逐渐成为了教师自身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量的新技术既为学校课堂带来了便利,也向课堂教育提出了挑战。比起传统教学方式,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操作的学习,高职课堂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与书本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可以肯定的是,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和渠道,教师开始更多地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2]。
5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5.1采用更加灵活的培训模式
由于教师的年龄、教育背景、专业素养和本身的信息化能力等诸多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对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的培训也不能采取一味趋同的方法,而是应当采用更加灵活的混合式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的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应用为目标,阶段性地采用不同方式组织培训。混合式培训方式有着传统培训方式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能够融合多种不同的学习资源,并且能够实现学习资源的及时更新,实现了无视个体差异、无视地点、无视时间的培训模式[3]。
5.2构建学习共同体
可以在校内构建多个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共同组成,他们能够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也能够相互分享学习资料和资源,从而促进成员的共同进步和全面成长。这种学习共同体可以按专业构建,也可以按技术应用类型构建,可以校内构建有形体,也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构建无形的网上学习共同体。
5.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信息化大赛
系统地完成一门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和检验教学成果,可能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教师的成长速度也比较慢。而信息化大赛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信息化大赛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主题也可以有所变化。学校应当自行组织校内教学信息化大赛并鼓励推荐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信息化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用,发挥大赛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中不同于普通高校,学校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的科技、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对于雇佣人才的要求也是比较高,其中,高职院校为我国一线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作用,其教学质量问题也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也应该有所创新,对于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于当前的教育,也是一个大趋势。本文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探索展开阐述。
1信息化教学基本概述
信息化教学主要强调老师的教学手段要以当前的信息化为基础,以现代教学技术为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填充式”和班级授课制,老师的课堂以黑板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虽然有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是长期以来,容易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师有必要揉和现代化教育的元素,如多媒体、微课、网络学习资源等,以信息化教学的表现形式,在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践行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把学生放在学的地位,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此外,还需要从课堂上进行改革,如调整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课程设计的研发者等,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转向主动,从而在课堂上形成一个师生交往、课堂氛围活跃的局面。高职院校课堂改革往往采用机械式的教育手段,在教学中更多的是使用了信息化工具,而不是真正的使用了信息化,因此,这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真正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处于信息化的环境中,教育需要结合现代教学媒体,教学的内容才能更好地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普通高职院教学的特点是“理论+实践”,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一些技能型的,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实训。但是,在有的专业课中,很多抽象的内容教师不能很好地用言语给予表达出来,这是就需要老师借助多媒体或者制作一个视频,把众多的知识点用形象生动的图片或者动画展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理解。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对接了当前社会各个行业中的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更多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结合启发式、小组合作化等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很多的大学生都习惯用手机、电脑等游览学习知识,很多线上的教学资源也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样一个趋势下,也意味着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具备高级的信息素养。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一些资历高、年龄大的老师,他们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凭借着自己以往的经验,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如果不是专业的,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能力也还有待提高。我国的教育体制在大力提倡和要求教师有信息化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各个机构对教师信息化的掌握进行培训,但是这种培训形式很多都是不完善的,对于所培训的内容、形式等缺乏完整的规范。
3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
3.1利用微课、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在高职院校课堂中,老师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运用微课来辅助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很多老师都会把学生成绩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也比较死板固定,要求学生掌握各种重点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尤其是一些比较理论化的知识,如果能够听懂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比较强;如果有的学生听不懂,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借助微课,老师可以把教材中的内容,用视频、图片的形式给学生进行直观学习。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主要集中在教学的阶段中,把微课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彻底吃透教材知识点,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老师可以运用微课以创造情境来使学生学习。例如在进行某节知识内容的学习时,老师首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视频,这个问题导入贯穿了整个教学要围绕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对于课本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也可以用微课来教学。学习完单元的课程之后,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检查,才能让学生更加对知识印象深刻。检查教学效果常用的方式是复习或者做课后习题,这种方法对学生知识的加深虽然有一定的帮助,但是从整体上看效果不佳。在语文课程的复习阶段,用微课来帮助复习,能更加地让学生掌握,例如学生通过手机和电脑,通过考试共享的学习网站,通过回放、游览等,能够再现教学过程,学生有不懂的地方,通过视频的不断回放,可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3.2翻转课堂引入教学课堂
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通过各种相应的网站和软件能够享受到学习的资料。雨课堂、知到、中国大学生慕课等是当今学生进行线上学习的主要平台,而且很多都是免费对学生开放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不懂或者想要了解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学习。现代社会对教育行业的需求也提倡共享、高效,意味着老师可以资源分享,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在线上学习。现代“雨课堂”的运用,正是体现了虚拟的课堂教学,不管是在线上还是线下,老师都能随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由于各方面原因,老师不能开展线下的课程,教师就可以把学习的任务、需要观看的视频、作业等到建立的网络班级群中,还可以通过开直播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进度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老师都能通过后台监督学生。在虚拟教学平台中,学生和老师之间还可以自由的沟通。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短小的视频进行学习,是翻转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可以用U盘把视频拷贝到教学多媒体上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或者通过上传到群里,学生根据即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前的预习。翻转课堂教学结合了教师的讲授法与协作法,有效地满足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老师也可以自己录制教学的视频,这要求老师要有丰富、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学生具有向师性,认为老师自己录制的视频更有权威性,学生也更能集中精力和注意力进行观看,由于有的网络教学讲解的速度很快,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听懂,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的水平特点来进行录制视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使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此外,网络上提供的视频教学资源,应该经过老师的处理,因为有的视频播放的时间太长,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因此,老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视频剪辑技术,可以把多个在内容上是相关性的视频进行组合剪辑成一条视频或者把一条时间上过长的视频,提炼出当中的主要内容部分,视频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保证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应该不影响观看的质感。
3.3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
面对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学想要取得更加突破性的进展,最关键的因素需要老师进行反思,基于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正确地意识到信息化对教育的积极影响,树立科学的教师职业观,加强自身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主动地学习信息化知识,为社会培养出现代化强国人才。对于当前的环境来说,拥有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每个人必要的技能,因此,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信息化,努力向优秀的教师进行学习,深刻的认识和接受自身能力的不足,然后可以参加一些技能培训来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的组织老师观看相关的信息化教学视频。
4结束语
综合以上所述,教师还应该具备PPT制作、文字处理操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PPT是展示教学课件和内容的重要课件,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认真地做好教学的设计,这样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月梅.“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探索与实践[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4):77-79.
[2]徐学敏.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式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
引言
信息化教学能力属于教师专业教学的一种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利用信息与传播技术指的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素质过程中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进行充分利用。根据中学语文学科来讲,中学语文信息化教学是为达到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结合多种信息资源构建语文信息化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方式。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是信息化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在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高中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中学需要重视的问题,从而构建相对完善的信息化教学课堂,促进教师教学的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信息化综合素养。
一、中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点,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不断的应用教师自身知识体系教学能力的提高市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现代教师专业化教学是指教师以自身为主体不断强化语文专业知识和教学管理知识,培养教师具有专业的教学水平,以此促进中学教师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现在就是未试用社会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对自身专业化教学水平进行提升,主动学习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在教室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一要对自身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能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率,并将教学理念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应用到学生学习中能够培养出符合我国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第二点,学生学习信息知识或者运用网络在线学习平台是逐渐成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主要途径。学生学习不仅局限在课堂教学内,对于知识信息的学习逐渐在互联网中进行,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学习的丰富资源,信息技术亦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学习方式。因此,中学应积极开展线上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比如微课、慕课、网易云课堂等各大学习平台。以此来扩展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兴趣性。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来讲,学生信息知识学习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将课堂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构建信息化教学课堂。
二、中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
(一)强化信息化知识与语文知识的整合
中学语文教师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主导。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体现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强化教师信息化通识知识。信息化通识知识是指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信息化教学知识,主要包括信息化教学理念、互联网教学方式、在网上收集语文教学资源以及制定特色课程教学方式等。将信息化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促使教师深层了解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具备基础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理念和原则,根据信息化知识与语文教学进行课堂设计、信息化教学评价等,并将其应用到到语文教学实践中。
(二)开展语文信息化教学实践探讨
中学管理人员应鼓励教师积极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平台,强化语文教学的交流教学质量,学校是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促使学生和教师信息化教学和学习的综合能力。目前来讲,中学语文教师的数量有限,所。彩内容。为落后,为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无法提供有力的支撑,因此需要学校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先进性。积极收集信息教学知识,以此来确保信息化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开展进行语文知识探讨会,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演讲过程中发现语文教学的欠缺点,亦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设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教学和研讨会,突破传统区域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另外,开展教师之间的友谊竞赛,比如,校内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从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自主意识,有助于提升中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质量。
加强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
提高教师自主、积极的学习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形成信息化教学的可持续性的发展,以此满足中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需求。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自身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需要具备相应的信息化环境中进行教学,因此,高校可以建设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与改革是提升学校语文教育的重点,学校不仅要完善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建设,亦要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提供支持与保障。多个学校和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开展优秀信息化课程评选等活动,对信息化教学进行深层的挖掘以及收集,并能够将优质的资源通过学校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共享,提升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引导教师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进行学习,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对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培训
学校应注重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以此来确保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根据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教师培训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标准性的教学培训制度,导致培训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难以满足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针对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设完善的培训制度,规范培训流程,以此来提高培训的效果。学校可以在校内进行培训,利用教师富余的时间进行培训,根据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水平进行针对性培训,与此同时,可以对教师培训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学校可以利用优秀教师作为培训主导,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实践培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另外,教育管理部门可以构建不同的培训课程并鼓励教师自行选择,根据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欠缺点选择适用的课程内容,以此来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
结语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我国教育行业的影响较大。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学校重要的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教学手段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亦能够扩展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霍帅. 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获取途径的相关研究[D].延边大学,2014.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9-0051-01
职业教育不仅注重学历教育,更注重技能教育,技能教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为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职业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与氛围,为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创造条件。
一 高职院校教学资源与教学环境建设发展
1.在制度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全面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各职业院校已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作为增强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尽可能提供教师可利用的资源、时间、奖励等各种支持措施。将国家的教育政策与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相结合,构建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以教学工作量和学生评价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加大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比重。把信息化教学作为学校的常规教育来实施,并作为教师及教研室年度考核和评优的重要指标之一,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的长效机制。
2.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目前在中国职业院校的校园网络化平台建设方面,高速、安全、可控、共享的校园网络基本建设完成,数字化网络平台基本成形,已具备了信息化教学工作的环境基础。数字化校园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效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得到各省、市、学校的高度重视。各院校从上一届比赛刚结束,就开始着手从全校范围内选拔下一届大赛的参赛选手,层层筛选,许多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这也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信息化教学的良好环境。
二 高职院校教师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学校为教育信息化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那么教师作为学校中的一员应从哪几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核心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呢?
1.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信息化意识与信息化观念
首先,要求教师正确地理解信息化概念。对信息、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三者的特点有自己的独特理解;对信息有强烈的敏感度和重视度。其次,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的主体意识,重点关注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探索教学或科研活动,并掌握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最后,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具备积极传播信息的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引领与示范权威的作用,教师的信息化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信息化观念,因此,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观,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信息化产生积极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2.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
第一,教师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杂志;通过网络论坛,灵活地发言进行专题讨论;利用学科QQ群在线释疑;凭借网络的远程指导功能进行跨越式课题学习;运用博客技术进行校本教学研究;发表教学成果。
第二,教师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学习信息技术。教师借助学校提供的良好的硬件信息技术环境,如CAI课件制作室、多媒体教室,配备教学光盘、电子和音像资料,信息网络资源以及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专题讲座、计算机知识培训或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结合的教学观摩等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校就针对教师实际情况开展了以下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
第三,教师参与学校之间的短期交流学习信息技术。各院校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达到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会有计划、有范围地组织短期集中的培训活动。如骨干教师技能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轮训等。
三 结束语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前沿、多样的教学媒体设备,但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对媒体先进性的追求,而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整合教学资源,使用新课改背景下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对教学信息进行检索、加工、利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力培养;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1-0042-03
信息技术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方式产生影响。从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来说,师生关系从过去简单的知识传递转变为一种平等、理解和双向的人与人互动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竞争转向合作交流;教师之间的关系从过去个体性、独立性劳动转向集体性、共同性劳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构成了多重的网状关系,教学就在这种网状的新关系之中进行。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新知识、新观点,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并将新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以适应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但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师本人和学校的努力,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一、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E-teaching)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利用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教学相关因素上设计与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
1.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目标
培训的目标是整个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整个培训都有调控和指导作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是树立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教育技术实践与应用能力,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
在遵循总的培训目标的前提下,强调目标的务实性、个性化和人本化,允许参训教师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分层次、分阶段地确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培训目标。为此可以把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分成四个层次,即从“初步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者;到逐渐学会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应用;再能够利用教学平台综合展示和建构资源并与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互动;最后达到能结合学科特点,合理使用教育技术手段,重构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成为现代化大学的教学名师”。这四个层次的培训对应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制作应用阶段――综合应用阶段――教学水平提升阶段”,此四个阶段的培养是不断提升与发展的。
2.多方位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根据上述四个阶段的分析,我们重组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从四个层面开展教师培训,即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以及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这四个不同层面我们用一个金字塔图形来表示,如图所示。
(1)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
这一阶段培训属于起步阶段,具体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导论、学习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等。我们结合新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开展短期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普及培训,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
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对应于制作应用阶段培训,具体内容细化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等;主要结合高教司教育技术等级培训二级培训的要求进行开展。经过培训,我校教师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水平提高较快,教师自主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共获得各级奖励180多项,而且获奖层次比较高,获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奖54项,其中获得过10次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一等奖;广东省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奖95项。
(3)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
基于教学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训是综合应用阶段,具体内容细化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课程设计、资源中心的建设与使用、利用多媒体开发工具进行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建设、信息与知识管理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后,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整合国际国内学术前沿资源、开发虚拟实验室、开展基于平台的协作学习、进行网上作业与测试等,取得良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
(4)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培训
这部分属于教学水平提升阶段培训,具体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促进课程改革、信息化教学评价与方法论、组织教师参加校级网上优质示范课程项目教改实践、开展合作研究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等,重点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能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学科教师和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形成教育技术合作共同体,通过项目建设的具体实践,推动课程的教学改革,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不少课程还被评为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有一批教师成为学校的“十佳授课教师”,部分教师还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3.重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内容
根据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体系,重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内容。具体培训内容的设计如表所示。
4.改革培训的模式
(1)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B-learning):课堂多媒体辅助讲授+网络课堂协作教学+网络课程辅导+远程学习平台交流互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课堂培训与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互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E-learning结合,将个人学习与小组协作结合,将课程实践与课程理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这种培训方法灵活、开放、高效,能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也能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动手能力。
(2)完善教师基于课题带动的教育技术研究模式,促进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
通过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在课题各个环节中,培养教师基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协作精神、反思精神,促进教育技术与教学研究的整合实践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的方法与策略
当前,高校的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我们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满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需求。
1.方法
(1)充分利用本校教育技术中心的力量与资源组织校本培训
组织等级培训、专家专题讲座、召开教育技术成果交流展示会、观摩示范公开课等多种形式的培训。
(2)以教育技术项目为导向组织项目培训
通过设立暨南大学教育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组织基于项目建设的培训,通过完成立项项目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目的。同时组织学科教师参与广东省教育厅“九五”期间的“五个一百工程”、“十五”期间的“151工程”项目,促进了一大批的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
(3)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组织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协会培训与学术交流
通过组织学科教师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各二级学会、省级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等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与交流,通过交流扩大视野。
2.策略
(1)出版培训教材
根据长期的培训经验,我们编写了培训教材《教育信息媒体技术实用教程》一书,旨在将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与多媒体技术以及教学资源中心、教学学习平台使用结合教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学科教师的学习需求。
(2)改进评价的方法
对于培训的评价,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参训教师平时学习的表现、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学习的论文、电子作品等结合起来,通过教师自我作品展示,采取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任课教师评价、专家评价有机结合的评价方法。在培训过程中,聘请有经验的学科专家与培训任课教师一道进行网上点评和现场点评、学员小组之间网上互评等。
(3)完善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多年来,我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在主管校长领导下,由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人事处、教务处等部门组成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对教育技术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和建议。教育技术培训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常设机构),负责教育技术日常培训工作的开展和管理等具体事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条例》、《教育技术培训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学校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将培训工作作为我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共开设了20多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班和几十期的短期培训班,共培训教师2900多人次。
三、结论与体会
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能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2]开展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对于促进高校教师深入开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进修的制度,促进教师主动参加培训。
第二,在培训内容设置上,既要重视技术培训,又要重视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的培训,更要重视把培训与教学改革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要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
第四,要以教师为主体、以任务为驱动,从教师教学实际出发、切实考虑培训对象的特点与需求,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第五,进一步做好以学科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和学科专家共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有效促进知识进步和能力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祝智庭.走进信息化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黄海.信息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
[4]费英,谢百治等.以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为支点,加速信息时代教师角色转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8).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人教版
初中语文是实施微课教学比较成熟的学科之一,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帮助。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学能力的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接下来,就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具体谈一谈微课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
一、微课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关系
1.微课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根据既定目标,预先设计教学步骤、确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系统安排教学环节的能力。之所以认为微课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因为微课程创建本身就是一次精细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有效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例如,八年级《小石潭记》在创建微课视频时,教师不仅需要精练文言文知识点,同时要对搜集而来的那些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教学信息进行梳理,在背景知识、作者简介、文体分析、写作技法等内容之间有效取舍,这一重组加工过程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有效提高的过程。
2.微课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为了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不断调节的能力。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知识整合能力是教学实施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微课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反映了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高低,组织一次行之有效的初中语文微课教学活动,将会极大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虽然微课短小精悍,但正是由于其简洁凝练的特点,教师要更加关注教学过程的个性化、教学资源重组的高效化、教学策略选择的科学化,凡此种种,无一不有益于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的增强。
3.微课有助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检查、调节、矫正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微课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这一方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两方面积极互动,教师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将会有效提高。例如,将《小石潭记》一课知识点习题做成互动型微课,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调整。与此同时,微课为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平台,通过将自己创建的微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师可以与世界各地的语文人共同交流,充分挖掘集体智慧,实现教学风格、教学观念、技能模仿、迁移能力的提高。
二、提升初中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1.跟踪培训
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监控这三方面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都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之事,这就要求学校应当对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定向跟踪培训,从微课选题、创建学习视频、最终执行教学计划这几个过程一一开展针对性指导,让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各个年级教研组务必在跟踪培训方面发挥积O作用,组长要做好带头作用,组员也要积极配合培训。尤其是老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培训,以适应时展潮流,切实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2.技术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节课设计得再好,也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这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使得教师积累大量教学经验,这对于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在一次《小石潭记》微课听课中,一位语文老师本来准备用课件为学生呈现柳宗元一行人的游览足迹,但是因为突然断电,课堂一时之间非常混乱,教学节奏被打乱。看到这种情况,该老师马上找到事先保存在手机上的课件,迅速在黑板上绘制了游览图。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不仅是事先设计好的,更是生成性的。教师应当通过不断的技术实践,努力提高自身信息设备操作能力、信息资源利用能力和教学设备管理能力,合理利用微课资源。
3.有效激励
外部政策的激励对于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有裨益,例如激励策略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全体教师对信息教学的认识,实现专业能力的成长。学校每月可举办初中语文微课设计大赛,对优胜者进行鼓励,将会有效调动教师参与微课教学的积极性。
微课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促进了初中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加快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今后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全体教师应当提高对微课教学的认识,孜孜不倦地探索适合语文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实现自身教学能力成长的同时,促进初中语文各个教学环节实施进度与效率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案 教学设计单元包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是主体,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要成果,它有助于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与评价,标志着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新的发展阶段。
一、教案解读
1.教案的定义
教案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可分为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有时仅指课时计划,一般包括班级、学科名称、课时和教学目标、课的类型、课的进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分配、作业题、师生活动设计)、教具等。
2.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格式
(1)教案所包含的内容。课题(本课名称);教学目的(称教学目标,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课型(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课时(属第几课时);教学重点(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教学过程(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作业处理(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教具(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2)教案编写的格式(请参照表1)
3.教案的思考
教师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课程计划机械地对上面的表格进行“填写”。教案的编写完全是为了教师的教,也就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和学生的发展及学习需要。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下,学生无法发挥自己的个性,更难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还束缚了教师的思想,使其成为一成不变的“播种机”。因此,就要对传统的教案进行“思考”、“反思”,保留精华,剔除不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容,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和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呼唤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想,教学设计单元包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体现。
二、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概念、内涵及基本组成
1.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概念及内涵
余胜泉等认为“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是为实现特定学科单元教学目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一套相互关联的课程单元教学规划和支持材料,包含了借助于以多媒体网络为主的各种媒体实现的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多重教学活动支持的资源,主要由教学情境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内涵。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育信息化推进和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含义也在逐步丰富和发展。教学设计单元包概念的发展,是以教学课件、学习资源、教学工具、学习工具和评价表等概念的发展为基础,以数字压缩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实条件。其主要内涵有:(1)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观念是大教学观、学习化课程观,基本立场是以人的学习为本,全面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的展开;(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本质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规划的一种物化形态;3.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内容是涵盖教学目标情境化问题和丰富多样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4)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构成包括支持学生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的辅材料,主体部分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5)教学设计单元包的使用与发展要考虑借助各种媒体的形式予以实现,在信息化浪潮中,教学设计单元包要以多媒体网络为主流媒体;(6)教学设计单元包的主体是学习者,学生是学习者,教师也是学习者,教师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基本组成
教学设计单元包一般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定义、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分析、具体的教学流程图。
(2)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专门为教学活动开展而设计的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或应用软件,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和动画等的集合体。目前,人们通常用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多媒体编辑软件作为基本的技术平台来开发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在为学生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由教师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商品化软件,制作的软件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要符合教学的需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具有教育性和科学性及较强的实用性。
(3)学生作品范例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作品(包括作品的格式、评价量规,所使用的软件环境等)。学生作品一定是学习小组制作完成,教师在提供范例的同时要强调只是为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作品提供一个参考,对学生或学习小组完成作品给一个“模版”,要鼓励学生创新而不是“框”住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和体验完成作品的快乐,在做中学。
(4)学习资源是围绕教学开展收集和整理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教师收集到的供老师教学备课用的资源,还包括支持学生在学习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资源、作品等。收集到的资源需按照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整理,便于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延长资源的生命力,增加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的利用价值。
(5)活动过程模板(如实验报告模板、信息调查模板),根据学生主题的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需要填写一些调查表、实验报告、记录单、活动评价表等。教师要事先准备好这些学习记录表单的样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利用表单模板填写,这样有助于学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任务本身,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任务的多样性以及个性化,有些记录表单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
(6)活动过程评价量表,在教学活动展开中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对参与活动学生的观察评价、问卷调查等)、评价的对象(学习的差异、情感差异、信息处理能力差异等)、评价量表、评价数据、对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一般在课堂教学展开中,包括对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主要是课堂参与、协作学习过程中对小组的贡献、完成任务的情况、学习过程的态度与兴趣)、学生作品等进行评价的具体项目及标准,这些量表包括课堂观察表、学生互评表、自评表、教师评分表等。
三、教学设计单元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采用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语文组周江老师完成的“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单元包,在《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上,这篇论文是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完成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具体以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框架问题(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为设计思路展开的。
1.“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及基本组成
“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的教学设计单元包是以可视化的文件夹的形式存放各种资源的,基于计算机辅助的效能工具软件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以“教师个人数字资源”文件夹(即为教学设计单元包)为核心,并分门别类地将各种文档或资源放入相应的文件夹类别中,其中子文件夹有:(1)版权信息;(2)图片声音(包括图片、声音、视频);(3)学生范例(包括学生演示文稿、学生网站);(4)单元支持(包括评价工具、学生支持、教师支持、单元计划)。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设计单元包文件夹如下图。
2.“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教学计划”教学设计单元包内容的分析
(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教学设计单元包需要教师考虑教学当中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理论进行学科领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主题、学习目标要求);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具备对文学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深入社会调查问题的能力、利用网络或书籍查找并筛选资料的能力、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能力、制作个人网页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编辑资料的能力、课程标准的研读、教学反思(差异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本质就是基于问题化的设计,提出有意义和有价值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深层次建构。按照基于问题的设计思路,框架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内容问题,参照表2。
(2)学习资源的设计和使用。教学设计单元包中有教师支持材料、学生支持材料、学生作品资源包括学生演示文稿和学生网站、印刷资料(四本爱情小说)、辅助材料(电脑、影碟机、投影仪等)、网络资源、其他(莎士比亚全集、《霍乱时期的爱情》,光盘《魂断蓝桥》)、帮助学生完成问题或任务的各种评价工具(对演示文稿、对出版物、对网站或网页、其他评价)等。
3.教学过程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认知工具的使用、学习情境的设计等)
信息化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体现教学单元包的核心思想和具体内容,例如,利用教师演示文稿,提出本单元的基本问题,介绍单元学习计划;师生共同初步讨论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明确研究的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影音资源,查找资料,分小组自主研究,通过对所选择的爱情故事的“故事背景、爱的开始、爱的进行式、爱的阻力、爱的结局”这五个方面对爱情故事进行分析);分小组进行研究(分头搜集资料,集体讨论,分析整理资料,资源共享);要求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组织一场辩论等,这些都是教学单元包的内容,要一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
四、在教学设计单元包中看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从教案到教学设计单元包是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现代教学观念转变的关键。教案侧重教授知识的梳理以及对教材的重新组织;而教学设计单元包侧重教学活动与教育资源的设计(除了教学设计方案,还要包括学习活动、教学活动过程实施方案、学习资源、评价量表、实验报告模板等一切与教学相关的材料。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高级思维的培养和知识深层次建构的发展为核心、促进学生高效率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从教案走向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
1.教案与教学设计单元包的比较(参照表3)
2.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学生作品规范、范例、教学课件、评价量规、教学支撑材料、参考资源、单元实施方案;(2)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3)学习资源查找与设计;(4)教学过程设计;(5)学生作品范例设计;(6)评价量规设计;(7)单元实施方案设计;(8)教学设计过程的评价与修改。
3.教学设计单元包对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单元包被认为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成果,教师“领会”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内涵”,“吃透”教学设计单元包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设计进而实施教学设计单元包,并在实施前、中、后三阶段对教学设计单元包进行反思和修正,对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学设计单元包中蕴含着现代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单元包体现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精髓,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过程蕴含着新教育思想,其中主要体现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余胜泉教授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单元包”来强化自己对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的运用,在于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又可以通过新理论进一步促进教学实践,如此反复信息化设计能力将得到不断的提高。
(2)教学设计单元包的“问题设计”有助于教师信息化设计能力的提高。余胜泉教授认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先进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构主义)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以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这表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模块是问题设计,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课程问题来激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思考所学的内容。信息化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具有“问题意识”,通过从“教案”设计到“教学设计单元包”设计的“训练”,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成果(教学设计单元包)、案例(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和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介绍,相信广大教师对于教学方案的编写一定会有全新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束缚,不再只是把传递系统的知识作为方案设计的惟一目标,不再只是为了方便自己的“教”而设计,而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把“问题”的设计(任务驱动)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创造真实的情境,把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是真正的为了学生的“学”而进行设计,既教给了学生基本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同样,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五、结语
教案越来越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它严重束缚了教师的创造能力,更不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学设计单元包的出现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工具”,教师从传统教案编写上升到教学设计单元包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促进了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下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严寒冰.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实用工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周江.经典爱情故事注定是悲剧吗?电化教育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