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4: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教育见习个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接到教育见习通知后,我给自己这个刚迈出校园不久的新教师一个详细的见习工作计划,了解完班级情况,具体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根据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本学期将组织级特殊教育专业班28人,到师范学院附属丰泽小学基地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见习。
一、教育见习目的
1、通过教育见习了解见习学校、教师以及小学生的基本情况。
2、通过教育见习观摩学习见习学校的课堂教学以及各项教学研讨活动。
3、通过教育见习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不断开阔视野,增进对各类小学的认识,丰富感性认识。
4、通过教育见习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热爱小学教育工作的良好情感,同时,培养学生教育科学研究的良好意识,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和教育实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教育见习要求
1、通过邀请见习基地学校领导作介绍,了解见习学校的有关情况。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办学规模、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以及组织机构,以及学校的校容校貌、校风校纪、教学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等。
2、通过观摩见习基地学校的教学工作,了解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状况。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研活动,参与新课改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师的备课和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等情况。教学工作的见习主要以观摩课堂教学为主。
3、通过观察与个别访谈交流,了解小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兴趣爱好、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个性差异等。
三、教育见习活动的实施
1、教育见习之前事先安排好见习周的各项活动事宜。了解见习学校的相关教学进度,认真做好分组、备课与研讨的工作。
2、教育见习期间首先邀请基地学校领导作专题发言。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规模、办学特色和办学经验等基本情况。
3、教育见习活动结束以后,在教育见习工作指导组的领导下,由带队教师负责组织开展学生教育见习成绩的考评工作。
4、教育见习期间主要考察学生《教育实践手册(见习分册)》的填写情况以及见习期间的具体表现。
5、教育见习的具体活动,可以结合基地学校的集体工作,根据基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协商适当调整教育见习的活动内容。
(二则)
在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件事要进行实习工作,为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制定好详细的毕业实习工作计划。我详细的实习工作计划是这样的:
我系级共有134人。其中旅管专业34人,招商管理专业35人,采购供应管理专业30人,酒店管理专业35人。为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计划。
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一、专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思想
遵循就业是民生之本原则,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商务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实习工作的目的
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其对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适应性和光荣感与责任感;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专业实践;培养学生从事工作的初步实践能力;全面检验系的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使学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三、专业实习工作的方式、时间和地点
学生根据自身的就业原景、专业特点和兴趣自行联系实习就业单位,进行分散实习就业。同时,对于少数企业需要一定人数的实习就业学生,则由系统一联系安排。实习时间为年月到月日,实习地点为区内外相关企业。
四、专业实习工作的措施
(一)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对学生加强专业教育。特别是加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教育,使学生树立从生产服务一线做起,从基层做起稳步发展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忠于职守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2.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缩短其实习期间熟练上手操作的周期,树立我系和学院良好的办学形象。
3.加强就业指导,把实习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三)学生专业实习要求
学生必须根据实习安排,服从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岗位安排,在部门领导的具体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完成实习单位交付的各项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要注意调查研究,积累有关资料,了解实习单位的基层工作方法及内部业务联系,及时予以总结,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高度,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愿意在实习单位工作,实习单位同意就业的,及时签订就业协书。
(四)加强对专业实习过程的跟踪监控和指导工作
专业实习带队老师为五位教师。
五、经费预算
学生实习补助:134人×120元/人=16080元
带队老师差费:路费4人×500元/人=2000元
住宿及差旅补助按5天计(4人)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见习;任务;目标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5
一、教育见习的意义
教育见习可帮助师范生形成职业意识和明确职业要求,使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及所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的意义有所认识。通过教育见习,学生有机会亲临教学现场,亲历教学过程,处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之中,学生可亲眼目睹师生的交流方式,切身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实地吸收教学营养,积累感性知识,从而掌握常规教学程序,了解教学改革情况及教师的素质要求,了解班主任工作程序、班级管理的内容及班主任的能力要求,了解相关学校的教学现状以及该校的教学改革任务和进展情况,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调查研究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教育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育见习的四大任务
1.自主研修相关文献
认真研读《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2011版新课程标准》和《小学(中学,幼儿园)教师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三份材料,并结合见习学校实际情况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
2.熟悉见习学校基本情况
通过参加实习学校的见面会和细心观察、诚心走访等手段,熟悉学校外部环境、发展历史、办学规模、教学条件、办学特色、规章制度等。
3.课堂教学观摩
全程随堂跟班听课,做好听课笔记,对其中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摩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出这门课程这一阶段(或某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对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特点等。
4.班主任工作观摩
通过细心观察、诚心求教等手段,随班见习班主任每日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重点观察班主任在晨读、升旗、课间操、放学、班队活动及突发事件处理等环节的工作,了解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基本任务、工作职责等。
三、教育见习的五个具体目标
1.认知教师职业
职业认知是指导个体从自身知识、经验出发,结合环境因素对目前所从事或即将从事职业的评价和评判,是个人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的基础,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见习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良好时机,因为它是师范生走近教师职业的第一环节,也是培养职前教师的专业实践素养和能力的初始环节。虽然教师职业对于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但一般来说对这个职业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自己做学生的印象、停留在旁观者的视角下的认识。而教育见习则应是指导学生以当事者身份、从专业角度来认识教师职业,包括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课程价值,领会专业学习与职业需要的关系,认知教师职业特点,了解教师的工作内容,了解教师职业素养标准,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及社会价值,还要理智地认知自我,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储备、技能水平与教师职业需求的差异性,以达到使学生明确目标、内化学习需求、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目的。
2.学会观察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指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几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它包括校园建筑、雕塑、楼道标识、班级文化墙的设计、区角的使用等物质环境,也包括学校校风状态、学校管理特点、班级学风情况等文化环境。教育见习中师范生应细致观察这些内容,并思考这些因素与教育的关系,考察见习学校是如何选择其环境有利因素并将其转化为促进教育发展的能量的。
3.学会观察分析学生
在见习过程中要通过细心观察、跟踪访谈等方式,有意识地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行为特征、交往范围、交往习惯、学习状态等。
4.学会观察课堂教学效果
“观课功”被排在教师“五课功” 之首。 观课是一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常见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课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从真实的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观课是师范生习得课堂教学技能最初级的过程,是教育见习最核心的任务。之所以叫观课而不是传统的听课,一是为了明确身份,即师范生进入课堂是以准教师的身份而不是中小学生的身份,关注的不应该只是教学内容,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如教学策略是否正确,引导是否得当,组织是否有效,学生有何反应等。二是因为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要求观课要带着问题进课堂,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见习师范生而言,可关注的问题很多,包括教师是如何使用教材的,课堂教学由哪些环节构成,怎样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在观察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学会做好观课记录
观课记录是师范生观课的第一手资料,是师范生有效观察课堂教学效果和思考相关问题的具体表现,是课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的重要依据,也是日后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还是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极其宝贵的财富。观课记录是观课者基本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观念、态度、能力、水平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刚开始见习时,师范生往往不会写观课记录,或者记下的只是教师板书的东西,关注的是教学内容。因为教师板书得少,师范生在课堂上常常就会觉得无所事事。事实上规范的观课记录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记录,包括课堂教学各环节内容的设计,方法的选择,提出的问题,学生的见解、困惑与疑问,还要记录自己在现场的感受和思考。在现场实录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出共性的东西(如语文的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等,以便在实际应用时能举一反三。
总之,教育见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短短一周的时间,见习生不需要备课、试教这样明确的操作性任务,而是强调以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为主,重视对他人的教学行为的体验。如何开展实践性学有学问,这一周的学习情况如何对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无论是管理者、教师还是师范生,都不能轻看这一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马学名.对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3,(5).
[2]李 娟,王 燕,崔 鸿.对师范生教育实习指导的思考与建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关键词:临床见习;问题;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8-0006-03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医学生的教育质量不仅与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有关,更与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关系密切[1]。但临床见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临床见习管理的实践,提出解决的办法,以期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教育质量。
一、临床见习现状
1.临床科室对见习教学重视不够。临床见习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临床带教老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优秀的道德品质,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意识、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但实际带教过程中却常常出现对见习教学重视不够的现象。(1)带教老师安排不合理。由于带教老师均有较为繁重的临床工作和科研任务,对于临床见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在对临床见习课的检查中发现,个别临床科室带教师资良莠不齐,甚至安排年轻老师带教。而这部分老师临床经验不足,教学能力较差,甚至个别教师自身知识不丰富,在带教过程中讲授临床基本知识层次不清,无法正确引导学生进行临床病史采集和基本的临床诊断。(2)教学准备不充分。在检查中发现,个别临床科室在带教中,没有统一的见习教案、CBL教学未提前发放给教学内容,病案问题设计不规范,各组老师带教内容不一致,不能保证教学的同质性[3]。
2.见习教学理念不正确。带教老师对学生完成见习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见习教学应以老师示教为主,学生问诊查体为辅。教师应该带着学生在病员床旁按照临床见习教学规范演示完整的病史采集过程,然后再选择一个学生进行问诊,在选择学生问诊时,应该每次选择不同学生,以便让所有学生都有直接操作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问诊技巧及操作能力、病史采集能力及与病人沟通的能力。(1)个别科室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个别教师认为临床见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要在学生采集完病史后于他们一起讨论就行了。于是将学生带到病人床旁,让学生根据理论课上教授的内容自行采集病史资料。(2)个别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虽然也在病员床旁观察学生询问病史,但基本不纠正和引导学生正确采集病史。而学生刚刚学习临床理论课程,从未接触过临床病人,根本没有临床思维能力,直接问诊会处于无序状态,导致病人焦虑和反感。不仅不能让学生建立正确临床思维能力,反而会导致病员反感学生见习,因而不愿再让学生见习。
3.见习教学病员资源不足。(1)高等教育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跨越性发展,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实行扩招政策,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特别是地方性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数量大幅增加,教学资源尤其是临床教学资源的增加跟不上扩招所致的医学生增加速度,致使临床教学资源相对不足,因此出现教学用房、师资、教学病例的相对缺乏。因此教学医院部分科室存在见习时无患者的现象,从而影响临床见习无法正常进行。(2)因为目前医疗环境变化,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和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成为学生的见习对象,因此不愿配合示教工作。因此选择示教病例难度增大,也容易引起医疗纠纷。而学生缺乏沟通技巧的训练和缺乏信心使得学生与患者沟通方面存在障碍。在此情况下,取而代之的是在学习室或教室讨论病例。将大课便小课现象,无法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能有效地拓展学生课堂所学知识。(3)部分疾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偶发性等,譬如皮肤科的疾病中典型的大疱疹,一年难得见到几例,无法在上课期间让学生见习。
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某些科室存在其特殊性[6]。例如,创伤外科教学涉及到外科学的所有学科,其患者具有危、重、急的特点,择期手术病人少,术前体征难以见到,就诊时间无规律[4]。儿科学教学中患儿解剖结构、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别,加上患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病痛[5]。妇产科学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心理上不可避免地表现出过分自尊和敏感,患者往往拒绝在学生面前面前展示自己的私密部位,特别是会拒绝有异性在场。因此,科室的特殊性也会导致见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4.学生积极性不高。(1)调查发现,医学专业出于喜欢而自愿报考的学生只有37.5%,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并非对医学专业感兴趣[6],可能这部分学生对医生这一职业了解不够深刻,并未做好准备面对医生这一职业可能存在的困难。(2)学生们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经过了十二年的紧张学习,且中小学教学基本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进入大学学习后,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完全的改变,部分学生放任自流,因此可能出现学生学习不够投入,或者学习方法不当,在基础理论阶段的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导致在临床学习阶段因学习吃力而出现懈怠现象,进而出现在见习期间迟到、早退甚至缺席现象。
二、提高临床见习质量的解决途径
针对临床见习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特殊性问题,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发挥医院临床教育实践基地功能以及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提出解决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度建设。提高临床见习质量,必须要有一套完整可行的见习制度,学生见习考勤、考核制度,包括见习过程随机抽查、学生见习日志查阅、教学联席会获取信息、收集学生日常意见和建议、学生评教等。另外,督导专家监督指导制度及带教质量考核评价奖惩制度也必不可少,例如见习效果等与个人业绩挂钩;成绩突出者,在评优、工资晋级、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从而有效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7、8]。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临床教学工作,提高临床教学的管理水平,量化学生的见习质量。
2.提高临床见习重视度。首先,学校和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临床见习,认识到临床见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临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环节。其次,强化带教教师教学意识,让带教教师认识到自身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引导临床医生积极参与教学工作,使医疗、教育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给带教教师更多时间熟悉临床带教计划、钻研带教方案和研习带教内容,保证带教质量。学校方面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多部门多层次、多角度监管。要求学生组和班主任加强学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临床见习对今后的临床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见习积极性。
3.加强临床见习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是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保证临床见习的常规性开展的必要条件,在整个见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3]。包括领导的不定期抽查管理,督导组专家有序的监督管理,教学管理组的随时监督管理,以及各教研室之间相互的监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意见,并对见习不够重视、带教质量较差的科室,限期整改并监督整改过程。同时也督促了学生认真听课,以确保学生临床见习的有序开展,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4.协调部分科室困难。对承担见习教学任务的科室,临时出现临床病例不足的情况,学校相关部应积极协助带教科室与其他科室联系,尽力解决病员不足的问题,确保见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带教质量。
5.加强临床带教师资教育与培训。在临床教学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带教教师的责任感、积极性及对教学的投入程度均直接影响临床教学质量。(1)加强带教老师培训,保证临床教学质量。首先应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意识,充分认识到临床教学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其次,加强带教教师的教学技能,对带教教师进行一系列的岗前培训,通过老教师带新教师,课前试讲、观摩教学、集体备课、说课等多项培训,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带教效果,促进整体教学水平[9]。(2)见习内容集体备课,以保证见习教学的同质性。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应包括:教研室主任、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老师、理论课教师及其他参加带教的临床老师,并可邀请教学督导专家、教务管理人员参与,根据理论课内容和科室现有病人现状,讨论带教的内容、方法和技巧。
6.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及资源,确保见习教学质量。(1)充分利用多媒体实施教学。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形象生动的特点,增强学生对重要体征的记忆和理解[10]。(2)充分利用临床技能中心的作用,培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一是临床技能中心拥有较大数量的仿真模拟人,可充分利用仿真模拟人见习临床基本技能,以解决临床见习资源的不足,例如仿真模拟人体模型可以模仿人体脉搏、血压、心跳等重要体征,更可以通过后台的控制人员发声和医生进行对话,并可用相应的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等等,提高医疗质量。二是临床技能中心拥有一套完整的“临床思维培训系统”,可提供临床需要的各种数据包括检验、检查工具,同时可根据各带教科室的要求进行设计病员、病情等[11]。因此,可充分利用临床思维培训系统,训练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再采用多样化的临床教学病例虚拟病人进行病症诊断工作,逐步训练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3)手术示教系统的运用。不论内科的手术还是外科的手术,均能在现场外进行观看,教师可以通过正在实施手术与场外带教老师实施对话,让学生身临其境观看手术过程。或进行手术视频保存,经过剪辑后让学生观看,以达到见习的目的,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4)灵活机动示教。对于难见疾病,可以采用先留住病人,及时组织学生先见习,然后再上理论课的办法。或者通过制作微视频录制难见病例,理论课后让学生观看。
7.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临床见习是一个学习、吸收、应用、再学习、再吸收、再应用的过程。因此,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是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重要手段。(1)PBL教学模式。结合以教师为中心的示教方法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PBL以及病案讨论等方法是有效地开拓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12]。同时,可以将失败案例写成病案,让学生讨论失败的原因,以教育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以挽救病人生命。(2)情景教学模式。部分学科可以充分利用情景课教学,老师给出知识要点,让学生在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上自编自演,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3)标准化病人演示,以补充病员不足。经过培训的标准化病人能比较准确地演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变化,对于病种不齐的科室,充分利用标准化病人(sp)解决部分疾病的模拟诊断[13],以克服临床教学中或测验中难以找到具有针对性的病例的问题。(4)加强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训练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人文关怀意识。外科手术学基础课程教学主要以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并有老师进行解说,而后进行实际操作。同时以实验动物为对象进行外科常见的手术。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强化无菌观念,又能通过对实验动物的关怀,教导学生珍视生命。
8.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临床见习中除了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外,思想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教育内容之一。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不仅要尊重教师,也要尊重患者。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在见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医学生观看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宣传片[14],或者让具有优良作风的老教授谈谈医德医风重要性,还可以组织医学生讨论。具体的要做到爱护病人,保守患者的秘密,处处体现为患者考虑的医学人文理念。
三、总结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开始,它是医学教育中促进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转化的重要一环。临床见习既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强化,也促进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牢固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临床见习中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针对这些问题,只要有良好的管理体制并采取多样化的临床教学模式,就能保证临床见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振想,孟燕,高小虎,等,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31(2):159-160.
[2]张焰,马虹,董吁刚,等.以医学教育新理念指导临床见习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0):1088-1089.
[3]孙士波.临床见习中带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386-2387.
[4]刘朝普,张连阳,黄显凯,等.创伤外科学见习带教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2):87-88.
[5]曾超,李亚蕊.儿科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532-533.
[6]张丹哗,孙冬英.临床见习现状及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9,(4):57-59.
[7]喻萍,钟临锋,蒋立量,等.医学本科生临床见习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14(6):24-26.
[8]陆定,袁方,厉有名,等.加强临床见习教学改革提高临床带教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0-11,27.
[9]王琪,毛荣,刘晨.见习环节管理对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8-20.
[10]韦焕能.新形势下临床见习的困惑及相应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1102.
[11]王娜,蔡定彬,孙丽,等.医学模拟教育与临床见习的改革研究现状[J].现代医院,2008,8(1):96-97.
[12]赵彬梅,王金平,向国春,等.军医大学五年制本科生临床见习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2,41(18):1881-1896
一、留学生在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能力差,与患儿及家长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
留学生进入临床见习阶段,与患者或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很重要,我院的留学生大多非英语国家,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留学生听说能力强,但说时有严重的地方方言,英语发音不标准,入学后虽有三年的中文学习,但仅有极少数同学可以进行流畅的汉语沟通交流,大部分学生仅能进行简单的汉语沟通交流。而儿科素有“哑科”之称,儿童年龄小(尤其是婴儿),不能正确的诉述病情,只有通过家长向医师表达所观察到的现象,儿童对外籍留学生普遍有恐惧心理,这就要求在儿科见习问诊和查体时进行更多的沟通交流,故在儿科临床见习中,必须应用全英文教学,虽带教老师给予翻译,但留学生仍不能完成简单的问诊,查体,及病例书写等常规工作。
(二)留学生生源质量、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留学生在儿科见习中思维活跃,勇于发现探索问题,自学能力强,但留学生没有严格的入学考试,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同我国同期医学生相比也有很大差异,个人对自己的期望值和学习态度差距较大,有些留学生自律性差,自由散漫,上课迟到,不穿白大衣,未经患儿家长同意随意给患儿拍照或触摸儿童。原因可能与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及教育体制等多方面有关。
(三)留学生与带教老师沟通亦存在障碍
我国目前医学师资普遍存在“听、说”能力差的问题,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均精通的老师比较少,而我院留学生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英语的地方口音对老师“听”带来较大困难。许多同学地方方言较重,语音不规范,比如“t”“d”不分,“b”“P”不分,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正常交流。
(四)我院儿科病种不全,对某些章节知识掌握困难我院儿科为儿内综合科,但无新生儿病房,无儿童ICU,病房床位少,故收治患儿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其他系统疾病相对较少,而留学生见习教学按章节系统疾病教学,如本次课讲新生儿,而我院我新生儿病房,这就给见习教学带来较大困难,只能通过仪器设备等向留学生讲述,这样就导致留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而且我科带教老师也比较匮乏,往往是一名带教老师负责所有见习课程,这样见习效果也会下降。
二、留学生儿科见习中的思考与改进方法
(一)提高带教老师英文素质
儿科医学全英语教学不仅要求老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求老师有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听力水平。首先,老师需具备较高的听力水平。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能听得懂留学生的问题,避免因听不懂留学生的问题而无法解释回答,造成留学生领悟和理解困难的现象,因此,加强英语培训至关重要,鼓励带教老师进修或脱产培训英文授课内容。其次,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英语表达能力,才能给留学生满意的回答和解释,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与带教老师进行文化、国情、民族、宗教等沟通交流会,拉近老师与留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更好的适应各种不同的语言习惯。再次,加强带教老师自身的英语修养,必须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不断的学习,可通过互联网或英文专业资料,学习各自邻域的先进知识。
(二)加强课前备课,准备充分
老师在上课前应进行充分备课,广泛阅读国内、外教材,利用网络收集资料,视频等,备好见习教案,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前浏览患儿的病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并留出问题给留学生思考。
(三)多种教学方法模式的运用
1.实践技能操作平台的应用。实践技能操作平台是我科留学生见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技能中心有儿童急救复苏模拟系统,儿童穿刺(胸、腰、骨、腰穿)模拟人系统,新生儿气管插管操作模型,儿童查体模拟人操作系统,婴幼儿喂养模拟人系统,可以让留学生直观的,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操作规范,并大大的提高了留学生学习热情和动手能力。2.PBL教学法的应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正适合留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留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分析法的应用:选择典型配合较好患儿病例,进行互动讨论式教学。以儿童哮喘为例,具体方法:1)提出问题:以见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学习起点提问,根据儿科见纲及儿科教材有步骤的提出若干问题,如哮喘患儿,上课前1周让留学生预习儿童哮喘的理论知识,重点是儿童哮喘的诊断。2)提出假设并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哮喘患儿,带教过程中让留学生根据病史、查体,提供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根据现有资料,让学生给予可能的诊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3)病例讨论:让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此患儿给予正确的诊断,儿童哮喘相关的鉴别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4)总结和讨论:所有步骤完成后,带教老师对儿童哮喘病例进行总结,以达到对知识的整体认识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3.CBL教学法的应用,CBL(case-basedLearn-ing)是以病例为先导,根据医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临床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病例导入,该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带教老师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对带教老师有更高的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学生会在教学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备课,并提高英语听说和交流的能力。
三、展望
我院医学留学生儿科见习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模式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但从大体趋势来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讨论式学习和启发式教学反映着现代医学教育的主流。同时,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加强儿科带教老师教学方法培训,提高带教教师队伍的英文带教能力,使更多的儿科医师能胜任留学生带教也是目前留学生见习教学的重要的因素,见习教学的探索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娄珊,郭艳.留学生儿科见习教学模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0,(05):1046-1047.
[2]黄东生,张谊,张伟令等.留学生儿科实习的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4,(24):375-376.
[3]韩蕴丽.儿科见习的体会[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194-195.
在功能社会里,行业的生存需要具备必要的社会功能,才能获得社会空间和社会地位;事业的发展,不但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还要有社会需求和从业人员的适应能力,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回报。为此,我们可以从探讨测绘行业的社会功能中发现社会需求,从而获得测绘师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准则,依此探求测绘师的职业素养。测绘的社会功能主要有:1)社会统一功能。确定社会活动统一的时空基准,使社会的一切活动能在社会成员都能遵守的时空标准下进行。对领土、领海、属地、辖地等基本社会地理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标准的定位定量测绘。2)社会监测功能。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国情、省情、市情监测,提供有关地理信息的空间位置、面积、长度等数据。这些监测数据是社会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种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维护的重要依据。3)社会公信功能。由于测绘师提供的测绘数据是以专业手段、科学方法获取的,不受意识形态和人为干扰,具有客观、公正和无可辩驳的权威性,因此合法的测绘成果具有公信资格。4)社会安全功能。测绘成果为社会治安服务,为国防、军事服务,为保密服务,为财产保护服务,为防灾、减灾、救灾服务。5)社会记忆功能。测绘真实准确地测定并记录各个时期的地理空间信息,并以各种形式长期保存这些信息,为社会提供了珍贵的“非物质”历史财富。6)社会承诺功能。测绘师不但要对自己的成果质量进行承诺;社会管理层也要对的地理信息数据向全社会进行承诺。承诺体现信任和责任。这些功能决定了社会对测绘的需求;体现了作为社会功能业界的测绘行业的责任。按照“需求决定供给”的原则,也确定了测绘行业对社会的供给。
测绘行业的社会功能体现了社会对测绘行业的需求,测绘行业必须根据需求向社会提供合格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测绘师作为测绘产品的生产者和管理者应该具备合格的职业素养,其主要包括:1)测绘师的思想品德是热爱地球、热爱国土、热爱祖国。这种基本思想来源于他们对地球环境、国家、国土的深切了解。心中装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2)测绘师的工作准则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一切以科学仪器、科学方法得来的实测数据为依据,交出的测绘成果以权威严密的数据保证其质量。3)测绘行业在社会中的角色是服务。测绘为人类社会服务,为国家安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不动产服务,为社会公正、公平实现和谐服务。测绘师在为社会和公众服务时,经常起着“证人”或“中间人”的角色。4)测绘师的职业习惯是安全。测绘工作经常在野外和条件比较复杂的环境下进行,测绘数据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重要信息资源。所以,测绘师要自觉养成安全生产、生活和保守国家秘密的习惯。5)测绘师的权威代言者是测绘产品。测绘成果的所有权非测绘师本人所有,但是测绘师对其完成的产品成果质量终生负责。测绘产品体现测绘师的水平、能力和品德。他的签名和他的产品并存于世,永远联系在一起。所以,合格测绘师的培养和成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注册测绘师的成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即接受前期学校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第二阶段是见习,即就业并进行专业实践和取得经验;第三阶段是执业,即正式成为注册测绘师,执证上岗,依法开展业务,并不断接受再教育,进行再学习。
测绘师早期的学校教育与基础培训
一个未来的注册测绘师必须接受大学专科以上的系统专业学习与培训,时间是4年左右,这就是前期教育与基础培训阶段。教育部门面临的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培养多少人和怎么培养人。测绘教育也一样,我国的测绘类大专院校的院、系、专业培养的人才大部分将走向测绘生产第一线,因此在学校是注册测绘师的“摇篮”,培养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
1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测绘师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素质。对于未来的测绘师,从进入学校开始就要接受职业素质培养。这不是普通意义的政治思想教育,而是实实在在的影响职业人生的教育。这些内容包括:1)对地球、祖国、国土的情感培养。只有热爱地球,才能有志趣研究地球,测绘地球,自觉学习测绘知识,自觉保护地球资源。测绘师要测绘每一寸国土(包括蓝色国土---海洋),他们的职业本能就是熟悉每一寸国土,珍惜每一寸国土。2)职业情操培养。对于执行职业准入制度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维护其行业的社会诚信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社会诚信,就没有行业的地位,也就没有行业存在的空间。未来的测绘师必须有法定的严格的测绘职业操守和准则,对测绘事业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这不是一般的所谓“专业思想”教育所能取代的。3)实事求是作风的培养。一切以科学仪器、科学方法得来的实测数据为准则,尊重客观事实,保证学科的严谨性。测绘师要细心维护测绘仪器,确保仪器的精密度;要珍惜测绘成果,确保向社会提供精准的测绘数据。当然,这些并不是测绘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的全部。进行测绘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并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而是要将这些思想贯穿到每一门课程和每一次实习、每一项活动中去。
2基础课和测绘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
我国注册测绘师考试设为《测绘综合能力》《测绘管理与法规》和《测绘案例分析》3个科目。《测绘综合能力》考核测绘科学技术知识,《测绘管理与法规》考核测绘行政管理能力,《测绘案例分析》测试测绘项目的技术管理的能力,它们反映了对注册测绘师基本专业知识、技能和资历经验的要求。其中的科技基础与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应该在学校完成。1)对数学、外语和计算机等科技基础课进行较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对测绘师来说,这3门课学好了,可以享用一生,在学校期间这些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年龄优势,离开高校进入社会再学习就会增加难度。2)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要注意培养“通才”。对测绘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要求内容经典(尽管测绘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测绘的经典理论变化不大)、扎实,不一定要求程度太深、太细,使学生对测绘行业有全面认识,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具备深入学习研究的前提条件。在学校期间,也有必要开设法学、经济学和哲学等与测绘结合的课程和讲座,以扩大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专业课程学习
测绘专业课程的学习最能反映学校的特色。我国目前较多的测绘专业是测量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学校当然可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身的优势开设相关专业,如大地测量、遥感、地图制图、产权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海洋测量等深入学习相关测绘知识。专业性很强的一些课程还可以在研究生期间学习和攻读。学习专业课时,要在注重研读经典理论的同时,及时淘汰过时的技术方法和更新引进当代的技术方法。
测绘师在“见习”锻炼阶段的学习和培养
从学校毕业到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进行执业一般需要有4~1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可以理解为测绘师执业前的“见习期”,这些人也可以理解为“见习测绘师”。1)“见习”对测绘师职业人生的影响。测绘院校毕业生在测绘生产岗位进行“见习”的这段时间将基本决定所学的测绘专业是否能成为人生的职业。测绘师在“见习”期间,主要是体会、适应测绘生产环境,掌握测绘生产技能,完成测绘生产任务。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测绘师,生产“见习”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以测绘为终生职业者,“见习期”的收获,将享用一生。2)测绘师在“见习期”的主要学习和实践内容。测绘师在“见习”期间将重点学习测绘生产的规范标准、测绘及相关法律法规、测绘安全生产和项目管理等;掌握测绘生产技能、保障产品质量措施与方法;熟悉项目完成过程及其质量控制过程;学会做设计、写报告、写总结;参与检查验收;熟悉行规行约,践行职业道德,适应测绘生产生活环境;参加业内学术交流活动,完成继续教育课程,取得3项以上的测绘专业技能上岗证书,准备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等。3)学习特点和方式。测绘师在“见习”期间学习的特点是自学和自我总结。“见习”的方式最好是“师傅带徒弟”,即一个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由注册测绘师指导完成生产任务,直至完成项目全过程,最后成果由师傅把关签字。年终或在项目完成以后由本人做出总结,由师傅做出评价,逐步形成测绘师成长档案。一个见习者至少需要有2个以上的师傅带领完成2个以上不同测绘专业的生产任务。鼓励见习者在多个测绘单位、不同测绘专业和不同师傅指导下工作,有利于业务交流、人才交流和熟悉市场,并积极参加注册测绘师团体的活动。“见习测绘师”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以后,由2个注册测绘师作为“介绍人”向资质单位推荐,才可以注册为测绘师。
执业阶段的注册测绘师
通过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的人员,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注册证》和执业印章以后,可以以注册测绘师名义执业。我国注册测绘师的人生执业时间约在25~35年。1)开展注册测绘师业务,履行注册测绘师的权利和义务。根据注册测绘师制度的规定,注册测绘师在执业阶段按照“职业操守”运用“执业能力”开展测绘项目技术设计,测绘项目技术咨询和技术评估,测绘项目技术管理、指导与监督,测绘成果质量检验、审查、鉴定,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测绘业务;履行法定的注册测绘师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测绘项目过程;生产合格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业绩和奖惩记录进入注册测绘师档案。2)完成继续教育课程,不断更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继续教育是注册测绘师延续注册、重新申请注册和逾期初始注册的必要条件。在1个注册期内(3年)按规定至少需要完成60个学时的专业必修课和60个学时的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和培训。继续教育的课程包括测绘法律、规章、政策,专业标准、规范以及测绘科技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3)参加注册测绘师的团体活动,指导和培养见习测绘师和技术员。参加专业学术讨论,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开展业务项目合作;维护行业团体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言传身教测绘职工,做好“师傅”精心带“徒弟”,为他们申请测绘师注册当“介绍人”。
为解决教育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需要教师由表及里,注重教育学教学结构的调整。由增加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学改革变为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来组织教学活动,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来促使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结构调整。
混合式学习理论就是要求有机地将面对面学习(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在线学习(数字化、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可以有效地解决教育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混合式学习的形式是在线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混合,是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的混合;是课堂教学与学生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空间的混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混合;是多主体评价方式的混合等。
一混合式学习理念下的教育学课程结构调整实践
本研究积极尝试利用混合式学习理论的观点,结合新疆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教育学授课教师充分利用班级QQ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教育学课程结构调整。
(一)混合式学习理念下的教师主导教学―――面对面教学与学生在线学习的混合,突破教学时空以增加教学时间
为了保证混合式学习理论的操作效果,需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面对没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教育学授课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将教育学课程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等课程资源公布给学生,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安排以及教育教学视频、案例等课程资源。根据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向学生公布教学计划可以公布在学校的教学平台上,也可以放在教学班级的QQ群共享中,也可以利用相应的课时来完成。在学期初,教育学授课教师利用相应课时完成教育学课程导入是很重要的,这一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理解教育学课程的性质,如何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要求和活动,学习教育学课程需要利用哪些资源等;在小组学习研讨后完成小组汇报,教师要概括总结,介绍教育学课程的基本定位、重难点、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混合式理念的课程教学方式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教育学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以便学生进行学习准备,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供条件。同时可以有效解决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时数有限的问题,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课余学习和思考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混合式学习理念下的学生主动学习―――面对面的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混合,提高学生分析和思考能力
1面对面的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混合
面对面的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的混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教育学课程的兴趣,这是对教育学课程深入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基础,也是师范生树立从教意向的重要基础。
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育学课程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教育教学问题。以组织课堂讨论为例,在混合式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可以是课后在线讨论的延续,也可以是在线讨论的开始。教师可以参与和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和讨论,比课堂教学中的面对面交流更有针对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班集中授课无法兼顾个别学生特点的问题,解决无法延长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同时可以增进师生情感,教育学授课教师有效参与的交流可以促进师范生从教意向的确立。
其次,教育学授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和在线讨论的情况,及时更新在网络上提供给学生的教学材料,可以向学生提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源。这样操作可以促使学生提高对教育学课程的深入思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调查显示,94%的学生反映教育学授课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项调查的比例高于“教育学授课教师的操作有助于理解书本知识”,两项比较说明在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影响下,教育学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止于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2个人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混合
在操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即授课教师要根据教育学课程内容积极拓展、延伸和更新在线学习资料,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课余的小组学习和研讨,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参与小组合作的学习和汇报;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要借助大量学习资料和学习资源,所以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和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与学生自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搜集资料的效率,也可以拓展教学空间,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授课教师努力将课堂教学升华为小组学习结果的讨论,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对教育教学现象的分析和思考的能力,为形成教育教学能力奠定基础。
在调查中发现,91%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其中有92%的学生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中,对理解和教育学课程有帮助,可以提高自身的概括归纳能力,可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还有81%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可以获得启发,80%的学生认为同学间的交流可以帮助自己拓展思路。
3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混合
由于大班集中授课致使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启发、交流、协作的机会有限,那么教育学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在线学习的基础,将教育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的在线交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单向地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不再是各自为阵的封闭学习。总之,混合式学习理念促使教学主体多元化,在增进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方面效果明显;并且能引起学生间的学习竞争和及时的自我反思,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没有教育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
4课堂学习与教学见习的混合
在教育学课程进行混合式学习的课程结构调整实践过程中,正好有103个学生(涉及两个专业的三个教学班)到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教育见习。教育学授课教师可以作为学生教育见习的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结合教育学课程给予学生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学生普遍反映由教育学授课教师担任见习指导教师,学生收获的信息量更大。
教育学课程的内容包括教学论、课程论、德育论、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内容。在为期一到两周的教育见习中,教育学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统领和安排学生教育见习的观察内容和实践内容,既能高效地完成教育见习的任务,也能完成教育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任务。将教育学课堂教学与教育见习有机结合,可以使教育见习的功能更加多元,使教育见习不流于形式;在教育学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行教育见习和在教育学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育见习,使师范生乐于参与见习活动,并能积极思考教育教学问题。
(三)混合式学习理念下的评价方式
在混合式学习理念中,教育学考核方式应该采取笔试+教学能力测试(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见习或实习)的形式进行,既可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也可以考核出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笔试和教学能力测试所占比例可根据专业性质决定,以区分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层次差异。
其中,教学能力测试部分可以采取自评和他评两种方式进行,评价内容为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见习或实习三部分;评分标准由教师和学生讨论制定;评价结果量化。自评就是引导学生对自身在这三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教育学授课教师要根据教育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学生访谈,既可以了解学生自评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帮助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下一轮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调整和改进。他评的主体是小组成员和教师,目的是监控学生自学和参与小组合作方面的实际情况;小组成员评价和教师评价各占7.5%。
根据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学生总评成绩=期末笔试70%+自评的教学能力测试15%+他评的教学能力测试15%。
二混合式学习理念下高师教育学的课程结构改革与实践研究反思
混合式学习理念下高师教育学的课程结构改革与实践研究为期两个学年,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将成为后续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部分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欠缺
教育学授课教师将教育学课程所需的资料通过课堂教学和QQ群公布给学生,部分学生疏于关注。调查显示84%的学生“偶尔看教育学类书籍或网站”,体现出相当多的学生不会课后主动学习和思考。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学校缺乏浓厚的学习氛围,学习条件有限,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个人电脑等。
(二)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通过教育学授课教师观察,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在小组合作中没有承担任何任务和角色。小组其他成员完成了小组学习任务,致使没有承担任何学习任务的小组成员滥竽充数,从而使这部分偷懒的学生丧失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如何使全部学生都能有效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中,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内容。
(三)部分学生在线学习的自觉性不强
通过调查显示,虽然93%的学生会在网络上搜集教育学课程资料,但搜集的内容仅限于老师公布的学习资料或学习主题,很少有学生深入搜集学习资料和登录专业网站,使在线学习的过程颇为被动。观察显示更多的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很少、频率很低,还是交友聊天与关注娱乐网站和信息。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学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难以考量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考能力。
(四)理论学习与教育见习难以有机混合
教育学院的实际情况是在学校公布的教学计划中允许的时间范围内,由各教研室自行安排学生的教育见习,这样会使不同专业的学生见习时间不一致。有可能教育学课程还没有进行,教育见习就已经完成;这样倒也可以使师范生以较少而感性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基础来学习教育学课程。也有可能是教育学课程实施完之后,教育见习才进行;这样致使学生学习教育学缺乏问题引领而削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有可能是教育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进行教育见习;这要求教育学授课教师积极主动地根据学生见习的情况来及时调整教育学课程实施的内容和进度,以帮助学生既能完成教育见习的任务,也能很好理解教育学课程内容和问题。
如果学校创造条件,将教育学课程实施与学生教育见习有机结合起来;将集中时间的教育见习转化为分散时间的教育见习;将教育学授课教师的角色立体化―――既是授课教师又是见习指导老师,同时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认识到教育学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积极进行教材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教育实践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期两个学年的教育学课程结构调整的实践证明,这样操作可以为教育学课程实施进行积极而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教育学知识和践行教育学知识。
(五)混合式评价难以落实
论文关键词: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教育实践活动 从教能力
本文为2002年安徽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
目前,三年制高中起点和五年制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同时并存,它是在师范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面对广大农村中小学和农业地区县级小学开展教学,培养师资。
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层次美术教育在全国一定范围普遍存在,且具有发展空间和意义。就此而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这里,就我们课题组近年来研究的情况和成果与各位同行交流,愿有所益。
一、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生源特点(概要)
1.入口的生源质量较低
我们对03、04、05、06、07级548名新生进行接受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33%的小学和23%的中学没开过美术课;43.4%的小学和39.4%的中学开课不正常;96.2%的小学和58.1%的中学没有专业或专门美术教师。只有2﹪的入校新生进校前接受过初步的美术基础训练(考前训练)。
2.对自己前途不明朗
在对入学后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调查中,90%以上的同学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其中学历问题,就业问题是最为焦虑的事;80﹪以上的同学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当一名教师。其中一个班30名学生,表示愿意做美术教师的8人,不愿意的9人,处在两可之中的13人。
二、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及主要课题
1.改革美术教学,确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
2.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3.加强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探讨全程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及主要做法概要
1.调整课程结构,“四大模块’交会融通
专科层次师范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任务就是要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胜任课程改革需要的美术教师,为此,我们将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调整课程结构:1、五年制课程模式采用2+3,即前两年完成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后三年完成高师专科层次课程的学习任务。2、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约占总课时数的15%,同时降低理论难度,加强教学技法的训练,设想学生“出口”时,既要美术专业学历合格,又要教师资格合格。3、增设选修课,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4、加强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时间由过去的6周提高到14周,占总课时的15%,并且明确了课程标准,建立了全程、有序、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加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生活方式的熏陶、演练,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产生职业情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
2.学科专业课程,突出教育性
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要具有示范性,教会学生会学会教。
在素描、色彩等绘画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其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并促使其形成探究、互动的习惯。成绩好的同学有义务,帮助后进生;成绩差的学生有压力,主动钻研。每次写生或专业课结束前,要求学生谈个人体会,总结自己本阶段或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并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问题提出之后,引起全体同学的思考,引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合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求学生写绘画学习日记,谈自己学习的感受,谈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目标。当学生完成绘画作业之后,我们又开展评画活动,学生互评,教师参评,鼓励推出不同观点和个性的评论。在绘画、质疑、讨论、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专业课上,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技巧的训练过程中,我们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参照,使其学能为了教。如色彩课,我们在技法训练上更趋向服务于小学美术教学,更倾向适应儿童绘画的学习;强调儿童美术的特点,充分理解儿童审美心理。比如,不过分强调比例、结构、透视,而提倡个性的张扬,色彩的夸张。
其次,把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观摩、评价中发现教育理论知识,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进而学会教。主要做法是:1、观摩、评价成功与失败的教学案例;2、模拟教学;3、请小学特级教师上示范课,了解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
3.活动课程,苦练基本功
基本功分教师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两类:前者包括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一话(普通话)、简笔画、教学挂图制作等活动;后者包括速写、素描、色彩等。各项基本功都要在第二课堂上由教师指导,自主训练,学期考核,计核学分。学生掌握了基本功,还要鼓励他们美化校园、美化教室和寝室,为学校及其他系科设计、布置墙报、黑板报、橱窗、海报等,锻炼其美化校园和生活环境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运用美术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4.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俱进
我们认为,教育实践活动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观照下进行的旨在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的现实活动。就活动范围说,有校外校内之分;就活动内容说,有教育、教学之分;就活动形式说,有参观访问、教育调查、教师基本功训练、模拟教学、见习实习;既有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也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全程化,分三个步骤进行,即:校内实践、阶段见习、集中实习。教育实践的整体构思、布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经过“实践一体会一再实践一再体会”这样一个不断实践和反馈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将过一种怎样的职业生活。校内教育实践是职业生活的积累阶段。通过入学教育,教材演习、观摩国内外优秀的美术教学资料、模拟教学、举办学生的教学技能竞赛(书画比赛),组织各种学术报告、毕业生座谈会等活动,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教育观摩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教师职业,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实际,在观摩中学生可进行参观、考察、访谈等个体活动并初步验证教育理论。
具体操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一日见习(教育观摩)”,分散到各学期中。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写出体会、反思。
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的重要过度和准备。见习时间大于4周,分阶段进行,贯穿于职前教育的全过程。学生见习的主要任务:协助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课外艺术活动、批改作业、班级日常管理和组织工作、听见习指导老师的课等。通过教育见习,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实习。课堂教学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以及绘制教学挂图、幻灯片、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等,使实习生得到全面、严格的专业训练,使其具备小学专业美术教师应有的业务知识、技能及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教学,我们的做法是分阶段进行,抓问题解决,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的主要课程内容:1、组织实习生听示范课(示范教师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同科教师担任)、观看优秀教学录象资料:2、模拟教学,试讲、试教,听课、评课;3、进行微格教学培训。
第二阶段进入实地上课阶段。我们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问题研究。如,针对实习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心理障碍,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站住讲台,引起注意、调动学生。这个问题三周后基本解决。又如,小学生班级人数多,课堂秩序混乱,而实习教师又年轻、没经验,往往上课无法进行。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具体做法是:1、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寻找内在原因,2、树立教师形象,外严内温,3、精练课堂导入方式,精彩课堂内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教法研究阶段。主要课程是:研究多种教法和学法;研究教学挂图制作和教具的使用;研究教师语言表达技巧;研究板画和板书设计。同时有计划地集中听课、评课,开展案例研究。
第四阶段:集中总结,个体反思。集体诊断教学疾病,个体反思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中的体察、体会、体验,将经验升华为个体化的理论知识。
四、在反思中成长
一、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见习内容和组织实施模式
依据岗位见习的教学目标,针对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校内实践知识,但缺乏亲身实践的实际,选择旅行社、酒店、旅游购物企业和旅游景区作为主要见习企业,将探索岗位胜任能力和旅游企业运营和服务管理中的问题调研作为重点,最终确定以下见习指导内容。
1.第一阶段:校内准备动员阶段
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内容针对校内实训课程知识,结合具体岗位要求,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并进行见习前综合培训。(1)专业岗位见习课程说明(2学时):①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介绍。②见习过程要求:选择好相关旅游企业;复习校内实训课程知识、网上查阅资料;采取恰当的见习和调查方法;准备访谈提纲;组建见习小组;强调安全事项。③课程考核要求。④以往优秀见习案例展示。(2)岗位胜任能力剖析方法说明(2学时):①了解见习具体岗位情况:岗位群的关系、岗位工作内容、职责、工作条件和环境、任职资格要求、薪酬待遇情况等。②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自我探索工具:MBIT、360度评价等;职业市场探索:了解旅游就业市场概况、就业市场环境SWOT分析等;胜任能力对比工具:冰山模型等。3.撰写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方法和要求说明(2学时):①选题原则介绍。②形式要求:传统的学术论文;案例编写;企业诊断报告;调查研究报告。③资料、文献查询和写作方法讲解。在安全保障上,与学生签订《外出实践安全责任书》;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要求:①加强自我保护意识;②遵守学院和见习单位的规章制度;③积极参加见习活动。
2.第二阶段校外自主见习
见习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习校内实训课程知识,设计调研问卷;见习中,以自主寻找见习单位为主,要求至少参与企业相关岗位工作一周,对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访谈,获取信息,填写《岗位见习》手册,完成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撰写的基础调研工作。
3.第三阶段校内总结提高
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将见习后的感悟进行自我总结+小组总结和小组比赛,最后教师点评。(1)见习收获、感悟分享(3学时):①个人和小组通过总结见习过程,将收获和感悟进行分享。②小组内部头脑风暴,形成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③个人通过总结,对未来职业与学习规划进行反思。(2)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答辩或总结(3学时):①对论文撰写团队的成员进行面谈和答辩。③总结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见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见习目标企业的确定
目前岗位见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寻找为主,确有困难的学生由学院提供见习机会,其中暴露出两个问题。
(1)见习企业档次参差不齐,甚至部分见习单位与专业相关性不强。学生通常自我定位为管理人才,而一般企业提供的岗位多是基层服务类岗位。例如,旅行社见习岗位80%以上是销售接待、计调助理、导游助理等;酒店见习岗位则90%集中于酒店前台接待员、餐厅、客房服务员等。不少学生反映这样的见习过程较难了解企业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
(2)见习时间的限制使深入度有待加强,且部分企业出于短期利益考虑,只接受实习生或工作人员,不接受短期见习活动,即使接受也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似地参观感受一下,未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或培养,不允许串岗或换岗,这些均影响见习目的实施效果。
2.见习过程的控制
由于见习主要是在假期进行,可控程度不强。不少同学反映实际去见习企业联系见习活动经常会碰壁,就算找到见习单位,但过程更多流于形式,甚至被片面地当成廉价劳动力。于是部分同学出于主客观原因将岗位见习过程形式化甚至弄虚作假。因此,在见习前,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有效提高见习过程的监督就是重中之重。目前见习要求中虽明确规定学生需对校内实训课程进行复习,设计调研问卷,并检查其设计内容和规范,要求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但还需设计出有效方法加强小组内部相互监督,力争建立起见习课程网络平台,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在线辅导和咨询。
3.见习重点目标的实现
由于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欠缺亲身实践,同时也为大四阶段实习、就业和毕业论文建立有效地衔接,因此,需对相应教学指导内容进行调整,特别是能真正实现论文“真题真做”。从2012级同学见习后撰写的论文内容来看,虽然多数是根据见习单位情况选择某一问题来加以调查和分析,但分析数据明显不足,对实际情况调查了解程度有限,对问题的分析不能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大多数论文内容较空泛。从论文格式规范来看,因为在见习前已进行指导,多数同学能按照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来撰写,但部分细节方面还有所欠缺。
三、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见习课程的措施
1.深化校外专业见习基地建设
岗位见习主要环节是在校外企业进行,学生对旅游企业的性质、环境等的选择均会对见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对学生自主寻找企业做出可操作性的要求,并随学校旅游类企业学院的进一步建设进行调整。就我院目前校企合作情况而言,已有48家条件好、师资相对稳定的企业学院作为见习、实践基地。其中,旅游相关企业学院如格兰特、云安会都、导游协会、海埂高尔夫等主要采取企业和学校双方结合的管理模式,企业委派专人负责基地管理。但也有部分企业学院只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涉及实质性合作。为此,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争取在双方协商和企业有能力的条件下,企业学院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必需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双方协调共同制定见习方案,使学生、见习基地、现场指导教师三方理解专业见习的特点、目的及要求,完善见习考核方法,建立一整套符合专业见习要求的指导和管理模式。
2.加强见习过程的控制
见习前,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指导,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特别是模拟挫折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脱压力,面对挑战。对在见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前说明;教授学生交际沟通技巧,以便处理见习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和调查问卷去到企业。见习过程除与指导教师定期联系外,需设计出有效方法加强小组内部相互监督,力争建立起见习课程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在线辅导和咨询。探索学生在线学习与咨询、线下辅导、团队辅导、个案咨询等符合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
3.见习重点目标的实现
(1)岗位胜任能力探索。在动员指导阶段加入素质测评应用方法的内容,以便学生自我剖析,做好实习和择业的准备。在现有《见习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工作岗位的详细情况(包括岗位群的关系、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岗位的薪酬待遇情况等),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素质测评工具做出自我分析:要求有基本情况的文字描述和自我岗位胜任能力的对比,还要求能从岗位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个性特质、动机等方面入手进行自我分析、调整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2)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撰写。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撰写,突出选题“真题真做”和为毕业论文进行练笔的要求,还应加强:①对细节规范的要求;②对文献、资料的查找和综述能力的培养;③实际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④撰写能力的锻炼。当然,这些内容不是专业岗位见习课程单独能实现的,而需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
参考文献:
[1]张天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见习教学设计[J].高职研究,2012
[2]刘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胡曙光.浅议旅游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模式[J].科技资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