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7 11:14: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纪检工作意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面对市场经济令人振奋的优胜劣汰,面对三本学生强烈的自强不息,我们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探索市场经济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强化专业知识在市场中的应用,以此提高自身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能力,提升个人在人才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经研究决定,全院学生利用寒假进行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具体安排如下:
1形式及时间
xx级单独进行或自发组队完成实践过程;时间自行安排。
xx级和xx级以组队的形式(每队至少3人),在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完成实践过程;时间为xx年x月x日—x月x日;班主任电话检查。
2 主题
xx级:追忆祖国发展历程,探索成功人生,规划大学征程;
xx级:深入生产一线,加强专业训练,强化应用能力;
xx级:突出专业能力,增强综合训练,实战就业过程。
3 要求
3.1 xx级
3.1.1 回顾建国x年祖国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入学习改革开放全面进步的伟大成就;
3.1.2 访谈5至10位成功人士,了解成功历程中的努力、艰辛和收获,从中领悟社会在知识结构、道德修养、社交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对自身的要求,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规划自己大学征程。
3.2 xx级和xx级
3.2.1 专业实践共同要求如下:
⑴实践单位的性质、历史、现状、文化;
⑵实践单位的机构设置,岗位责任制,主要的规章制度,办事规则;
⑶实践单位的经济状况、固定资产状况;
⑷实践单位的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
⑸主要产品的生产工艺规程或业务流程,市场状况。
3.2.2 xx级
⑴经管类专业及工业工程专业:结合会计模块专业知识,深入到企业、商业、会计事务所等单位,实地完成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登记账薄、成本核算、结账,到编辑会计报表整个会计作业流程以及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过程;
⑵信工类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相关课程,深入工厂生产车间,实地完成工厂的供配电系统、电气控制、计算机控制与应用的实践过程;
⑶服装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服装专业相关知识,深入到与服装生产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实地完成从服装的制板、剪裁、样衣、面料的选择、制作、熨烫到打包等服装的整个工艺流程的实践过程,绘制出工厂的厂房规划图;
(4)英语专业:结合三学期所学英语专业知识,对外资公司、中资公司涉外工作流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学习和实践,以提高适应未来全方位竞争的需要。
3.2.3 xx级
⑴ 经管类专业及工业工程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相关课程,了解企业物流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及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流程;掌握流通领域供应链管理全过程,熟悉某一节点企业的业务流程操作,并对相应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出可行性方案;熟悉流通包装的设计原则及流程,分析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为所在企业设计最优运输方案;熟悉仓储管理的作业流程;灵活掌握企业活动中所涉及的各个物流环节。回顾会计模块、市场营销模块等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企业“人、财、物”现状,结合行业特点,分析其综合竞争力;
(2)信工类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的相关课程,深入到工厂生产车间,熟悉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并进行调试,同时画出相关流程图;熟悉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原理与工作方式;独立完成计算机的组装工作,能够利用所学习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结合前两学期学习的专业知识,回顾配电系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3)服装专业:结合本学期学习服装材料学、服装工艺学、服装纸样设计等专业课,熟悉市场中各种畅销的面料,以自身号型制作一套衣服(包含上装和下装),并按1:1比例制作版样;
(4) xx级全体:每人制作求职简历一份,择机参加2场以上招聘会,切身体会求职的困难,了解市场对自己所学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此项可单独择机进行。
4 任务
4.1 实践日志、原始记录及考核登记表
在实践过程中,应进行现场笔记记录、声像记录,每天实践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当天实践的内容,分析调查的结果,采用手写方式完成不少于1000字的实践日志。并完成进入个人档案的《实践考核登记表》(在学院网站通知公告栏中下载),入学第一天上交。
4.2实践报告
依据实践过程的记录、体会,完成以实践主题为中心的实践报告一份,并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要求报告不少于6000字、中英文摘要各300字,开学后进行交流。
5 考核评定内容
5.1社会实践的态度与综合表现;
5.2实践日志的即时性、真实性;
5.3实践报告的分析深度和广度;
5.4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字数、自主撰写的程度;
5.5声像记录的真实性;
5.6报告的框架结构、文字表述以及格式;
5.7幻灯制作与报告在汇报中的结合程度。
6 社会实践学分设定及检查评比
社会实践按百分制评分,记录学分并记入学生的学籍档案,每位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缺席。
6.1 学分设定:3学分
6.2 检查评比:
6.2.1 资格性检查:
(1) xx级和xx级
在社会实践开始前,未和班主任联系,或班主任检查过程中,联系不到本人者,取消社会实践评比资格;
(2) xx级
经初步检查,认为未参加实践者,取消社会实践评比资格。
6.2.2 实践考核评比:
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学科增多、地域扩大,人员倍增。这必然带来部分人员权力的膨胀欲、资源的控制欲和财富的占有欲。控制和预防腐败,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尤为重要。首先,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服务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为高校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高校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学科之间、部门之间矛盾显著,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这种矛盾和问题的存在必然产生腐败。高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者和生力军,这就要求纪检监察工作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通过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方针得以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创新作风建设,促进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通过创新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落实到高校建设的各个环节。其次,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提高科学化水平的需要。再次,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创新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最有效途径。总书记在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定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这就要求我们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切实改变不适应、不科学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科学防治腐败的能力和水平,使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二、创新在于更新观念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者常出现精神懈怠、小进则满、前怕狼后怕虎、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来源于现实环境的深刻影响。很难想像在这种状态下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能有所进步。在惩治和预防腐败这关系到党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上,我们要敢于创新,更新观念。更新观念首先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对传统的理念、传统的习惯、传统的方式方法、传统的思维模式、传统的教育思想等进行革新,从党的生死存亡、国家的兴衰成败、人民的幸福安康出发,树立新的理念、培养新的习惯、寻找新的方式方法、探索新的模式,使纪检监察工作者具有高昂的斗志、进取的热情、必胜的信念。其次要强化教育观念。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再次是创新反腐倡廉预防机制观念。通过查找岗位思想道德、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内外部环境等风险,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察评估和整改纠错机制,构建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管理“三道”防线。四是要树立“四结合”思想。即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相结合;把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把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从而加大力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产生。
三、创新的着力点在为民
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治本之策。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改革和制度建设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党正面临长期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它的复杂性、严峻性、长期性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为我们面临着主观上,客观上一薄弱环节,正如指出的那样:“一些地方和单位管理失这于软、失这于宽,教育不够扎实,制度不够健全,监督不够得力,预防不够有效,应该严厉惩处的没有严厉惩处,好人主义盛行,有的甚至包庇腐败和犯罪”。虽然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矛盾和问题不断,可能因就业问题,分配问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而一个最重要不稳定因素就是党内腐败。所谓党内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它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公正性,又危及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党内腐败问题不仅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对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提出了挑战,更是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因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坚持以反腐倡廉为价值导向,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企业 绩效考核 建议
一、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煤炭企业在绩效管理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员工的收入与其贡献大小不成比例,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和导向性,不能有效地促进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协调统一。我国煤炭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理论浅薄,缺乏系统性。多数煤炭国企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仍未彻底根除,不仅没有建立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在绩效考核层面,也还是停留在作为一项普通管理行为的认识上。未能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角度,全面学习了解绩效考核以及绩效管理体系的概念,自然也不能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实现有效“链接”。
2.指标设计不合理,考核方法粗糙。多数煤炭企业在考核指标设计上重定性、轻定量,指标、权重体系设计不科学。实施过程简单粗糙,主要以定性考核方法为主,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存在指标分解不到位和权重设计上的“大锅饭”问题,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差。
3.考核结果运用单一。目前煤炭企业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通常仅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而很少与晋升、人员培训等方面结合起来。因此,造成各级人员只关注考核结果,而轻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失去了绩效考核在整个绩效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为考核而考核,反过来抑制了考核工作有效开展的动力。
二、对策和建议
1.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理论基础。加强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原理和方法的培训,更好地理解绩效考核的概念、作用,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个人、部门绩效目标间的关系,是目前提高企业绩效考核水平的当务之急,也是整个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之一。在对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础上,还应着重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培训:一是了解考核可能存在的误区。即通过培训,告诉考核者在考核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误差都有哪些,目的在于防止这些误差的发生。特别是在考核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心理偏差,如晕轮效应、第一印象误差、近因效应、对比效应、过宽或过严倾向、趋中效应等。在进行培训时必须努力纠正考核者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偏差,才可能将考核顺利实施下去。二是了解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即通过培训,让考核者熟悉在考核过程中将使用的各个绩效指标,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向考核者提供考核时的比较标准或参考的框架。
2.明确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公开民主的原则。即考核制度(包括指标、权重、考核方法与程序、考核结果等)必须公开,指标制定要尽可能吸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也要给被考核员工解释和申诉的机会和权利,让考核的结果得到及时的反馈。二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要以行为导向为原则,有清晰的方向性,明确地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必须以岗位分析所明确规定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为基础,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要考虑岗位的类别、级别而有所侧重。三是立体考核的原则。即对员工的绩效做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把上级评定、同级评定、下级评定和员工自我评定都结合起来,在听取各方面意见之后再对员工进行绩效评定,以尽量减少由于不同考核者的个人好恶所产生的偏差,保证考核的客观和公正。四是结果挂钩的原则。即强调考核结果应用的目的性,坚决将考核的结果与薪酬、职务升降和培训挂钩,以达到激励员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五是指标设计可操作性的原则。即考核标准应当可以直接操作和量化,尽量避免一般性的评价,而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针对不同的考核评语,在薪酬、晋升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以保证考核结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应用。
3.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科学、有效开展绩效考核等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企业岗位设置不清,用人没有标准和规范,因人设岗、人浮于事,要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岗位分析及配套的岗位评价,是一项不可逾越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工作岗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岗位的工作任务、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评比与估价,形成一套完整的岗位评价说明书。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胡勇军.绩效考核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赵焕臣,许树柏,和金生.层次分析法——一种简单的新决策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1.增强自主意识的重要性
增强自主意识能够帮助老师解决小学班级管理中所出现的“保姆式”教育倾向,帮助小学高年级学生更好的踏入初中学校。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一直存在着班主任对学生管理非常近的问题,这些高年级班主任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种管理方式所产生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因为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局面,渐渐对老师形成了一种依赖思想,以至于在学习生活中失去了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这一点尤其是在高年级小学生进入中学以后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小学班主任老师的强化管理之下,学生的成绩和各方面素质比较良好,而一进入高中,这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学习成绩则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这也是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中学环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如此,在改革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时必须要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并不断能培养学生自学、自制和自理能力,从而为升入中学的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2.增强自主意识的必要性
(1)增强自主意识符合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我国自计划生育改革以来,独生子女明显增多,特别是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少年儿童因受到父母宠溺造成自主意识十分薄弱。而且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很多小学生因接纳了众多的社会信息和摄取了高营养的食物而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早熟。这也成为了我国当今少年儿童身上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通过改革小学高年级版主任工作,增强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2)有利于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我国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以来,不断加大了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力度。我国的建设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思想品德和思维能力都要有较高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的教育应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不断发展,这就需要在改革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当中重视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适应我国社会需要。
二、班主任工作需做到管理与自治的统一
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并不是放任学生不管,而是要做到管理与自治的统一与协调。在改革小学高年级版主任工作时要充分的认识到,培养学生自治精神和班主任管理这两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能力并不充分,而且他们的认知水平并不高,思想不成熟等原因,如果放任学生自治不管,那么狠毒偶的客观因素和外界的影响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小学高年级嘘声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尚未成型,加上自身的能力有限,一旦班主任没有管理好学生,放任自流,从某种程度看来实际上是放弃了一个教育者应有的职责。对此,我们在推进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改革之时一定要做到管理与自治的科学的统一。
班主任教师要加强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治精神的教育与培养。就生理卫生教育来讲,应该适当的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让学生们知道讲求卫生的重要性。比如提出讲卫生、讲礼仪等自尊自重、自信自强的口号,来增强学生讲求卫生和礼貌文明的意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治精神。
三、丰富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
1.榜样教育
增强自主意识、培养自治精神可以通过开展榜样教育来实现,班主任在具体的教育活动当中应充分结合实际条件和情况来对学生们全面系统的介绍中华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著名学者等家喻户晓的故事,在想学生们介绍这些知识的同时应该把自主意识和自治精神加以渗透,从而帮助学生们以名人为榜样,不断增强自身的自主意识,达到榜样教育的良好效果。
2.系统的自主教育
丰富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治精神,进而达到自我教育的良好效果。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当中必须要科学系统的进行,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和班级氛围。首先应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学生对自主自治方面的认识。其次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参与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这种能力。最后则可以采用表扬学生做好人好事的现象,肯定学生的成绩,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来采取措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培养班级骨干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的改革当中,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培养自治精神还可以通过培养班级干部的方式来进行,一定程度上这种方法也能够有效的保证自主自治的实现。但是采取这一措施必须要重视班干部学生的选拔并不断能提高其素质。高素质的学生干部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成绩作为基础,还应该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作风,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独立的进行工作,并具有一定的领导才能。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工作上有主见上,还应该有着主持班级大小事务和活动的能力。从而通过这些学生干部作为身边的榜样来促进其他嘘声自主意识和自治精神的培养。
四、结语
高等院校进行科研教育、学科建设及教学研究等工作产生的要求进行归档保存的文件资料即为高校档案,其具有很大程度的使用价值及参考价值,也对高校的发展历程有着详细准确的记录,是高校进行发展经验总结,从而进一步推进学校科研教育及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参考文件。近年来高校档案管理水平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升,但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
一、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
1.制度建设
集中统一的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行政、党群、科研、财务、外事及任务等各个部门的档案都要由特定机构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各部门都要在制度的规范、指导及甄别下进行文件资料成档,因此,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支撑。高等院校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将其贯彻执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者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实现档案及档案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化。
此外,还要加强档案知识宣传,明确界定高校涉及档案管理的岗位职权,制定合理、具有激励效果的赏罚制度,实施年度及季度考核,提升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及责任感。
2.人员队伍建立
首先,高校要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者能够持证上岗,以提升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此外,要将档案管理列入高校日常工作事宜中,根据高校办学规模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构,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在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发现并落实解决问题;在各个部门中挑选具有高素质且熟悉计算机操作的工作人员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团队,并积极对其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训,力求为档案管理落实工作提供优质的必备条件及科学依据。
二、加大高校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1.硬件设施的投入
各大高校要本着分开库房、查阅及办公的原则,依照相关标准建立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档案专用库房。在档案专用库房中要设置一定的消防设施等必备设施,并采取措施有效保障库房安全及档案安全,力求做到并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鼠及防高温等防范工作。建立档案工作场所,还需要购进全面的档案管理用具。因此,高校要为档案机构购进符合该校档案管理实际的存储柜、打码机、裁纸机等等。此外,要定做符合规定的无酸专用档案盒,保证资料文件不变质,不受腐蚀,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及规范化发展。
2.自动化办公设施的投入
人工形式的档案管理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下,让工作人员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及工作挑战,还严重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高校中的档案门类与其数量不断递增,且速度超过人们想象。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及高效性。因此,高校要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配置扫描仪、计算机等设备,配备管理专用的软件系统,让各个门类的档案资料实现数字化归档,使用计算机录入全部文件资料,真正地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最大程度地提升进行档案资料检索的速度,尽力对教学及科研等工作进行服务。
三、推进档案业务能力的建设
1.健全档案形成的步骤及方法
一般都按照编目、组卷及分类等进行档案管理。各大高校中各职能部门档案管理的负责人要按照相关制度严格要求档案管理,各个时期产生的资料文件要及时进行分类、整理及立卷,避免过多文件资料形成积压,同时要保障全部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及准确性,资料上的字迹要清楚、图样及图表要整洁清晰等。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档案管理机构要在事前、事中及事后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与验收,对机构内部开展的档案相关的业务进行培训与指导,建立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无障碍交流的平台,如组建QQ群,开展档案工作例会等,以此有效促进档案工作者在业务方面的交流。要与兄弟档案部门保持密切联系,便于及时掌握新的档案知识。此外,可通过检查等方式对各个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使得其能够实现工作的规范化与系统化,同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于定期的移交验收,相关人员要仔细核查,拒收不符合归档标准的档案,营造严格实施档案管理制度的好氛围。
高校档案管理的专职人员要进行各类接受档案的编目及上架,将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运用充分,将专业高效的档案管理软件运用到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也就是将编目完备的档案纳入该软件系统中,实现计算机检索功能,从而为档案统计提供帮助并提升档案的服务效率。现代化管理模式下的档案能利用准确真实的数据较为直观地反应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及其借阅率。
2.强化创新服务意识
提供服务是实施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高校档案机构必须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好并做强重要档案的开发与利用,在保证档案具有完整率及齐全率的同时,要不断强化档案服务功效,积极创新,加强学校各项活动与档案管理之间的互动,使档案“历史凭证”的功效得以真正发挥。
3.提升档案防范意识
信息化的普及虽然为高校档案管理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会档案的安全性及保密性带来了威胁。例如,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容易遭遇病毒侵害及版本更新等问题,因此,相关人员要及时做好档案保密工作,对库房的安全防范予以绝对重视,对异地储存和实行多载体的档案数据进行安全的备份。此外,实施严格的档案借阅制度,将借阅登记做好,力求避免泄露失密现象的发生,保障检索及时准确,离开库房之前一定要确认电源已切断,并关门落锁。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存在问题 开展建议
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我国逐渐建立了针对高校困难生的资助体系,其中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各级政府、高校自身的积极努力下,高校资助体系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资助能够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基本上实现高校资助工作的基本功能。但是,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说明当前高校的资助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加强改进的地方。
1.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困难。
当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主要依据是高校新生入学时提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其家庭情况调查表”和由学生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但是作为学生所在地的基层政府部门为了帮助学生获得高校的资助,将开具证明的要求降得非常低,这就使得认定的官方依据缺乏严密性和准确性,导致学生上交的证明材料可信度大大降低,为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结果往往是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无法得到高校的资助。
在正常的资助认定工作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应该主动向学校寻求帮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一些心理因素,难于向学校提出资助请求,形成资助工作的“盲区”,导致学生因为经济困难问题影响正常的生活,不能在高校中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同时,在新生入学认定的过程中,除了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困难证明之外,还要进行民主评议,但是评议的主体是学生代表和老师,但相互接触时间短,缺少深入了解,很多隐形消费的情况同学和老师是无法了解到的,这样就使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增加了难度。
1.2忽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没有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但是,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到对于受助学生物质上的资助,却忽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1.2.1自卑心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比较稳定的经济来源,不能像经济宽裕的学生一样参加需要自己承担费用的集体活动,不能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等。由于经济条件不能满足引起的物质生活上的差距,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
1.2.2封闭心理。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明显表现出自我封闭的现象。比如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担心自己寒酸的外表和拮据的消费让人看不起,不能获得平等的尊重,只好采取逃避的方式以免自尊心受挫。对周围的人和事异常敏感、多疑,往往担心别人不能正确理解和接纳自己而自我封闭,离群索居,独来独往,缺乏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
1.2.3粉饰心理。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担心因为困难而让人看不起,就采用各种手法伪装自己,掩饰自己,平常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与真实情况极不相符,甚至完全相反。如平时虽然表现平平,但在同学面前总要表现出一种傲气,做出高人一等的姿态。
1.2.4人际交往上产生障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人际交往和群体活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他们有融入群体的强烈愿望,但往往因为自身的问题导致矛盾和冲突;他们有得到周围环境支持的心理需求,却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心理上往往有一种无形的压力。长此以往,造成性格上的严重缺陷。
1.3高校资助工作无法起到育人效果。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高校资助工作的重心逐渐转向其育人功能的发挥上,高校资助工作真正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但是在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中,模式单一、过于追求形式等,让资助工作很难发挥育人效果。诸如“感恩助学,诚信还款”等活动的开展,过于流于形式,不能让受助学生在思想层面上真正认识到感恩和诚信的重要性,受助学生依然“不领情”,不懂得感恩。网络上偶有出现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后毫无感激之心,从未主动和资助人取得联系,在校受到国家资助后,不懂得感谢学校、国家和老师,在自己没有获得资助后就异常生气、愤怒,质问老师等现象,这些都是资助育人工作没有发挥其功效而导致的。同时,在资助育人工作中,一味强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而采取的措施却是大范围的主题宣讲,毫无针对性可言,这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流于形式,没有起到资助育人的作用。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将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在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往往忘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资助育人工作仅仅停留在学生的感恩、诚信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不能使资助育人很好地与高校人才培养统一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服务大学生的培养,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2.关于高校资助工作开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资助工作正逐步发挥不让任何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基本功能,但是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有机组成部分的高校资助工作其终极价值和功能应当是为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因此不能仅仅局限于资助工作本身,更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使其成为帮助困难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手段,真正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
2.1以人为本,重视困难学生心理健康。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资助育人过程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健康人格。在注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贫乏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其心理困难,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心理问题上得到更好的疏导。如高校辅导员日常的谈心谈话工作,便能够在与学生聊天的同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释放自身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
充分加强学生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的联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是由高校内专业的心理方面老师组成的,因此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将团体式辅导和重点对象的个别辅导相结合,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解决心理问题的专业机构,更好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解决其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任务,成为可用之才。要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必须完善心理援助机制和心理援助网络。通过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心理援助网络,完善贫困生心理教育渠道。
2.2创新方法,加强困难学生感恩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一直是高校资助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依然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感恩教育过于强调受助学生要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没有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感恩教育时,要注重合理开展工作。
2.2.1感恩教育要以认知教育为基础:认知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明白感恩也是一种心态,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来自人们的心灵,关键在于人对事物的认识。愿不愿意感恩,对于受恩者或施恩者而言都是心灵的考验。认知教育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意识到,他人、社会对自己的帮助是一种恩惠与方便,并产生认可,从而将这种意识转化成情感的需要,进而积极感受他人和社会的帮助。
2.2.2感恩教育要以情感教育为纽带: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的过程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通过情感教育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懂得感恩图报既是他应有的道德行为,又洋溢着人性的光芒。在情感教育中使他们应有的善良得到发挥,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行为,树立最起码的感恩思想,继而促使贫困学生树立回报社会,服务他人的感恩思想,懂得知恩图报,不但自觉感恩报恩,而且唾弃现实生活中那些“知恩不报”或“恩将仇报”的行为。
2.2.3感恩教育要以实践活动为提升。在困难学生感恩之前,将年级或者学院的困难学生成立团队,在团队内首先进行队员互助,包括学习、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在团队内形成较好的氛围,让感恩长存在学生心中;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社区的空巢老人形成一对一结合,在学生陪伴老人的同时,老人也会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对困难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如此便达到学生感恩和受教育、老人生活丰富的双赢目的。
2.3整合资源,加强困难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资助育人,重在育人工作的开展,也就是努力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当下的资助育人工作主要依托高校资助中心、学院辅导员等力量开展工作,对于学校的其他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对困难学生的培养不够全面,因此要整合资源,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精致化的培养。
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是一批在离退休岗位上愿意继续奉献、发光发热的老同志,因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教育中,要积极与关工委进行沟通,通过老同志的经验和专业特长,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专业上、心理上和生活规划上进行指导。同时,关工委老同志大多是在高校工作很长时间、在一定的领域上取得成就的成功人士,在与困难学生的交流中,更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是专门服务于培养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就业能力的部门,因此要通过座谈、沙龙等形式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帮助贫困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自我剖析和定位;帮助他们了解所学专业,并在客观分析自己的基础上,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应该转变角色、认清自我、调整心态、合理定位,正确处理好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应当教育贫困生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谋求发展的道路;培养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不怕失败,不畏挫折,敢于迎难而上。同时,协助贫困生制订一个理性、长远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再依据自己的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只有加强贫困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才能为贫困生最终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资助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励志教育。通过宣传具体典型人物,宣传优秀学生在艰难求学历程中与困难抗争的典型事迹,教育广大贫困生树立顽强拼搏、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精神。如开展校园先锋的评选、励志之星的评选等活动,以资助为方法,育人为最终目的,在资助导向上,通过大力实施励志教育,使学生做到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2.4搭建平台,培养困难学生就、创业能力。
在资助育人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工作能力等,因此可以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将勤工助学中简单的打扫卫生、整理资料等不能锻炼学生能力的工作转变为辅助实验、项目参与等与专业相关的领域,也就是在资助育人的过程中,注重将学生实践内容与专业训练相结合,增强实践活动效果;将学生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到助学中,使贫困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增强专业技能。
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提前进入就业状态。比如一些高校中部分教师自身具有工作室或者小型公司,在资助育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专业教师的资源优势,将学生推荐至工作室中,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公司运营,了解相应的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学习公司运营模式,为将来自身就业创业打下基础。同时,充分利用高校创业孵化园提供的实战平台,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首先通过在校的创业团队进行前期的创业实战锻炼和准备,在真实的运营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以致用。
3.结语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系统工程,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将有更多新的问题出现,在资助育人的探索上,也会有更多更好的措施,要真正达到良好的资助育人效果,就要不断引导经济困难学生转变观念,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身的状况,通过不断努力,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锋,秦泗岩,朱春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1(8).
关键词 高校新教师 教学岗 教学科研 融入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32
Suggestions on University Teachers quickly into
the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HENG Tao, ZHAO Shihua
(College of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e current assessment of the new university teachers face the task of teaching, research, job evaluation and some other column, changing student work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and young teacher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how to quickly integrate into the work is related to educ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individuals development of. In this paper,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wn work on the new teacher induction initial work will face a series of questions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measures to giv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new recruits young teachers should have some help.
Key words college new teachers; teaching post;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o the work
0 前言
从1998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为高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高校在规模上的扩大以及学生数量上的扩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高校的扩招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扩大和发展了教育产业,带动了教育相关行业的发展;推迟了初次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决策。然而,就业需求的滞后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近五年每年都有大批硕士、博士毕业生以及留学归国人员以逐年递增的形势涌向社会,各专业的就业形势都很严峻。
然而,对于高校本身来说,这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向来都是高学历人才热衷的岗位。对于高校来说,选择的增多有利于学校吸纳优秀人才,提高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因而,高校选择人才的标准在逐年提高,并对在职的青年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有部分985院校实行了“非升即走”、“末位淘汰”等竞争激励机制。因而对于刚进入高校或即将进入高校的新老师而言,将来工作中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只有快速适应新环境,熟悉工作内容,有效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在高校教学岗的教师,需要抓好教学、科研以及人事关系处理三方面的工作。但对于大部分新教师而言,在短期内很难对学生有准确的把握,开展好教学工作并不容易。高校的科研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模式跟学生期间也不尽相同,能否在新教师入职的前两年做好这一系列的工作很关键。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高校中普通存在的新教师将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就提高教学能力,协调科研教学的关系,在人际关系处理过程中的心态调整问题,给出具体的措施以及建议,以帮助新教师快速融入高校教学科研工作。
1 教学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教学工作对于高校教学岗青年教师来说是所有工作中的重心,这是高校与科研院所的重要区别。作为一名大学教师,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传授知识。能否上好课关乎一名新教师的去留问题。针对如何快速提升教学水平,上好一门大学课程,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措施。
1.1 把握学生性格特点,处理好师生关系
教学工作包含“教”与“学”两方面,参与者包括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从2010年开始,进入高校的基本以“九零后”为主,时代赋予这一代人自身的性格特点。同样将来会有“零零后”,每一代人由于成长经历的环境不同,因而都会具有不同的性格。与高校新入职教师当年在校求学相比,当前大学生对于大学老师的期望关系有所不同。新入职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较小,现在的学生跟希望跟老师融洽的交流,一味严厉并不是最优的教学方式,加之现在的学校评价体系包含学生评分,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当然一味的放纵又是另一个极端,可行的方式是充分尊重,晓之以理。另外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交流方式上有自己的偏好,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们,人际交往主要靠电话、短信、QQ及微信等方式,而传统的沟通方式则不受青睐,新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问题上要考虑这一点。
1.2 把握学生知识水平,注意大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的衔接
高校的扩招是以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的,使扩招的一般高校学生平均素质降低;改革“精英式教育”而实行“大众化教育”,致使大学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现在中学要求的知识内容与新教师当年高考要求的内容有较大的变动,以《物理》为例,“动量”与“机械振动”是当年必修内容,而现在却是选修内容。一些基本概念对于某些学生而言,掌握起来却有一定困难。因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知识整体水平的降低,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水平差异,在教学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式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接受习惯。
1.3 教学能力快速提高的有效途径
能进入高校任教的老师而言,知识结构不会存在问题,但教学能力的高低并不仅在于知识准确与否,丰富与否,主要的方面却是在于如何传授给学生的问题上。对于新教师而言,尤其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新教师,课堂经验比较匮乏,具体到例如语速、语气、肢体语言等细节问题,处理起来往往把握不好,导致课堂内容毫无问题,但课堂效果却并不理想。课上不好,对于新教师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听课,有两条途径,其一,是选择网络上可观看的相同课程的公开课,听的重点是知识内容与结构,关注内容上一些难讲解的地方,以及参考别人对知识框架的建构。其二,是听在校老教师的课,且要尽可能地多听,不必受专业限制。相比于网络公开课,真实的课堂能够提供最全面的实战场景,听课时不仅要注意老教师的处理技巧,还要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并积极思考,结合自己所长,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
1.4 新旧授课方式的结合运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学授课方式有了重大改变,一改过去板书的黑白世界,PPT已经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课件形式。虽然计算机课件可以承载大量内容,并有图文并茂这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用板书弥补该方式的不足。新老师在使用计算机课件授课过程中,往往控制不好速度,过快的翻页会导致学生接受信息过多而疲惫。计算机课件的另一个缺点是单页课件显示内容过少,重点内容以及关键图文不容易一直呈现在学生面前。相比之下,黑板由于其显示面积足够大,在理论推导以及例题计算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必须注重新旧授课方式的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2 科研在高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科研教学关系的协调
在新形势下,除了教学任务之外,高校教学岗教师还面临着科研任务,这两项任务都很繁重而且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由于科研成果较教学效果更易于量化,且科研对于短期即将面临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以及教师个人的长远发展都非常关键,因而其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教学,正确处理这两项任务,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步入科研行列,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新教师如何做好科研,笔者给出以下几条建议。
(1)确立稳定的科研方向。新教师工作任务繁重,能力和精力有限,只有集中精力在某个方向上持续钻研,才能形成有效积累,频繁更换方向是非常不利的。当然在确定科研方向是也应慎重,这关乎到以后的发展。
(2)多争取学术交流和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高校科研参加学术会议可以了解前沿动态,在科研上尽快进入角色,增加科研成果,并可以增加和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接触了解的机会。同时青年教师还要积极准备项目申报书,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并一定要请有经验的老师指点和提出修改建议。文章以及项目是衡量科研的硬指标,不断积累科研成果才能加快职称评审的步伐。
当然,科研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要时刻记住一名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在追求科学研究进展的同时,心中要始终怀揣着对学生的一份责任,把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原则摆在首位,要做到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3 人际关系处理中自我心态的调整
高校人际关系较社会上要简单一些,但并不意味着在工作中可以不注重与周边同事间关系的维护。良好的同事关系可以为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和谐的环境。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组成正开始年轻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教师队伍出现了老青断层的结构特点。年轻教师尚未成长,老教师即将面临退休。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任务会更多的落在青年教师身上;另外在面对利益分配时,由于老教师职称、年限都比新教师高,因而在分配时,年轻教师可能得到的较少,从而产生心理不平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自我调节心态,我们年轻一代成长的良好环境正是上一代人努力为我们打造的。在为人处事上要发扬奉献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会随着时间逐步建立起来,并对个人的工作发展产生正反馈。
4 总结
新形势下高校新教师面对的教学、科研压力正为社会所重视,但身处其中的年轻教师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才能在化解压力中占有主动权。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十年中,就业工作的大环境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面对压力,最积极有效的做法便是调整心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以最有效的方式快速融入到工作中,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以过硬的个人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新的岗位上立足。
参考文献
[1] 彭清华.高校扩招的经济社会贡献研究.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陈蕾.“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4).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认识和宣传不到位,领导支持程度不够。绩效考核工作政策性强,程序复杂,涉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需要广泛宣传,应让广大干部职工吃透精神,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和目标任务。但这项工作从上至下都没有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或媒体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没有形成浓厚氛围,有的试点单位甚至连绩效考核工作动员会议也没有召开,仅仅把绩效考核看作是一次简单的工作检查,走形式、摆架子,部分干部职工不仅对绩效考核不认识不了解不配合,甚至还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消极状况,影响了考核质量,不利于发挥考核的实际作用。同时,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省市部署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后,部分领导在事业单位级别升格、增加人员编制、增加职责职能,科级以上事业单位管理和考核方面比较重视,但对股级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比较轻视,没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在推行绩效考核时,存在观望、等待心理,怕影响社会稳定,迟迟没有明确考核办法。县级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虽然成立了,但没有有效地研究考核工作,部分县直部门领导主观上也存在抵触心理,怕其他部门插手本单位事务,不支持不配合,造成了领导重视不够、部门支持不够、机构编制部门一头热的尴尬形势。
(二)考核指标设计操作性不够强。从试点情况看,考核方案设计者没有深入基层单位充分开展调查研究,没有广泛倾听基层职工意见及建议,尤其县皮肤病防治所、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考核指标没有根据各医疗机构自身特点设计考核内容,指标过于雷同,不具有针对性,导致考核操作性不强,与实际结果“非对称”,不能统一结合,造成“两张皮”。县里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卫生系统考核方案也不够科学,如在“考核等次和标准”方面,考核结果分为A、B、C三个等级,A级占考核总数的15%,综合得分60分以下为C级,其余为B级。而实际考核中,17个公立医疗机构除3个A级单位外,其它14个单位均为B级,考核成绩基本没有悬殊,体现不了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在“考核结果应用”方面,只提出了A级奖励和C级处罚政策,而B级单位占大多数,什么奖惩都没有,既无法调动积极性,也无法消除消极因素,绩效考核体现不出价值所在,达不到考核目的。在“监督管理”方面,要求主管部门加大对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而实际工作中,主管部门只安排具体工作,很少监督其运行,更不愿意“家丑外扬”,对绩效考核存在应付思想。在调增或调减绩效工资方面,一是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考核标准没有明确说明具体数额比例,更没有拉开差距;二是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基本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不能有效接轨,即使考核结果出来了,也无法兑现绩效工资,调增或调减工资就成了“空头支票”。
(三)考核程序公开公正性不够透明。为保证事业单位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县里从制度和操作层面对考核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考核过程中,主要依托主管部门进行考核,这就决定了考核存在公正性不够。考核组成员是卫生部门从局机关、县直部分医疗机构抽调业务人员构成,看似公正,实际受传统主观思想影响很大,客观上影响了考核,单位条件好、效益好、与主管部门关系协调较好的单位成绩高,条件一般、效益一般、与主管部门关系协调不够好的单位成绩较低。满意度测评方面,仅仅通过本系统行风评议,职工测评、个别谈话,也存在走过场现象,没有说服力,缺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及服务对象等调查,不能全面体现群众满意度。考核结果评审过于简单化,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没有真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专家进行评审,没有认真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和建议,根据考核成绩就直接确定了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反馈也不够透明,考核工作结束后,往往只重视公布考核结果,在反馈方面简单走过场或者没有反馈。被考核单位有权利了解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的业绩是否达到既定目标,这便于单位对自身的工作有正确、客观的认识,没有反馈好考核结果,被考核单位就无法正确了解自己存在的问题,反而会造成一种误解:考核都是领导的事情,领导爱给谁优秀就给谁优秀,我们再积极都白搭。这样的绩效考核在事业单位的认可度非常低,越考核反而越没有积极性,越考核矛盾反而越来越大。
(四)考核结果运用实效性不够突显。从试点单位考核情况看,考核结果运用的政策没有全部兑现,缺少实效性,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A级单位在各级各类评先树优中优先推荐,仅仅是优先推荐主要负责人评先树优,其他同志则没有优先推荐;在适当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适当调增绩效工资总量中,财政没有明确对A级单位的支持力度,也没有与单位工资挂钩,广大职工没有从考核结果中享受到福利政策;在调整机构编制事项中,年初各单位提出的用人许可计划,主管部门和编制部门采取平衡政策,根本没有参考绩效考核结果;在调整使用干部中,也没有充分使用考核结果。而广大B级单位更没有任何奖惩措施,有果无终,无法推动整体工作提升水平。
二、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健全完善考核组织机构。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各级应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相关媒介,全方位开展宣传攻势,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让广大事业单位充分认识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支持配合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绩效考核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由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承担,无法完成任务。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办公室是一个临时机构,没有固定工作人员,主要工作由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承担,而县区监督管理局人员较少,有的甚至没有1名专职人员,且日常业务较多,无法承担全县事业单位考核工作,无论从政策制定、实施考核,还是结果运用,县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均很难督促落实到位。考核工作由县级层次机构组织实施,如由县考核办牵头,与全县科学发展考核相结合,可分类分批展开,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关可承担综合考核任务,主管部门承担目标考核任务,纪检监察、统计部门承担社会评价考核任务,既避免重复考核,又能将考核措施及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健全沟通机制,加强协作。定期召开县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会议,并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进一步健全完善考核工作制度、相关政策和工作规则,定期研究部署考核任务。
(二)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提高绩效考核操作性。一要坚持分类实施、区别对待的原则。建立多方位、立体式的考核指标体系,共性指标能充分体现各单位综合能力,具体由考核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根据各单位的共性内容进行赋分量化;个性指标突出单位公益服务职能和工作效能,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实际适时调整,既要对重点工作细化量化,又合理区分考核标准和权重,保证考核内容贴近单位实际。此次调研过程中,经与各部门沟通对接,部分部门已经形成了本系统内部的考核体系,如卫生系统的千分制考核等,均已成熟完善,考核工作中的个性指标方面,可以借鉴使用各系统的内部考核,避免了重复考核,也可体现单位的实际情况。二要坚持量化原则,对具体考核结果运用等进一步细化。如调增工资数量应该明确到位,层次再细化等。可确定A级单位提高薪级工资的5%;B级单位再划分为B+、B、B-三个层次,B+、B分别调增薪级工资的3%、2%,B-不调整工资;C级单位再划出C+、C-两个层次,分别调减薪级工资3%、5%。
(三)严格考核程序,提高绩效考核公正性。要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考核委员会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实行联动考核,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严格按照程序考核,形成一个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良性机制。在考核阶段,共性指标由事业单位监管机关负责登记管理情况考核,财政部门负责财政资金运用方面的考核,人社部门负责组织人员管理方面的考核,汇总后形成综合考核成绩。负责业务履行情况的考核依托各主管部门,联合相关部门人员成立考核组,加强实地考核,将本系统年度考核与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结合,考核不同阶段任务、职责履行和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满意度考核应该委托第三方,通过行风评议、民主测评、电话、网络或问卷等方式征集民意。在评议阶段,除评审专家外,可吸收人大、政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部门参与,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并按照考核方案要求,实行现场评议计分方式,现场公开评审结果。在公示阶段,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公开栏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公示考核结果,充分曝光,切实提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