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5: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播音主持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播音主持实训总结

第1篇

话筒前的状态 ,是指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工作时的心理和生理的状态,是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能否自如驾驭节目,使节目按照既定目标有序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档节目能否完美展现的关键所在。

我们常说,办成一件事情要“心无杂念”,其实,这里这个“杂念”指的是话筒前一切与节目内容无关的念头。 “杂念”的出现不仅干扰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正常思路,还会破坏良好的心态,造成在播音或主持中出现差错,影响节目的质量。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紧张

在话筒前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紧张了。适度的紧张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过渡到积极的状态,是学生对练习重视的一种体现,但是紧张过度就容易引起心理和生理的严重障碍了。

紧张的状态往往表现在大脑出现空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或者思维混乱,嘴上说的跟脑子里想的完全不一样,语言和思维完全不同步,自己是边说边忘,别人也完全听不懂他到底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两边都痛苦。另一方面,心理紧张时,生理紧张现象也随之产生。全身肌肉僵硬,手脚也不知道放在哪才好,导致了喉部肌肉僵硬,面部表情不自然,气息不通畅,声音呆板,缺乏活力,艰涩难听,不能感染别人。还有一种现象是,紧张者的语言越来越快,快的让人无法搞清楚说的是什么,语言就好像一辆失去控制的赛车。

2、懈怠

学生们容易出现的第二种不正确的话筒前状态是懈怠,这种状态的纠正往往比纠正学生的紧张更费劲。在播音或主持练习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懒散、松松垮垮,没有对要播出的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认知。这种懈怠跟放松是两回事。懈怠的情绪是消沉的,没精打采,面部表情呆滞,反应也十分迟钝,没有一种创作的激情和热情,给人一种不想说、不愿说的距离感,交流感等于零。

懈怠的另一种表现来源于对学习的不重视,或不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特点,表现在不能调整好自己的语言基调,呈现出一种骄傲的状态,认为谁对着话筒谁就说了算,因此,出现了“说教型”“领导型”的练习特点,拉远了与听者之间的距离,语言表现出一种一甩一甩的调子,不可一世,使人难以接受。

说了半天在学生身上出现的不正确的话筒前状态,那么,怎样的状态才是正确的呢?在教学中又要怎样调整学生的话筒前状态呢?

张颂主编的《中国播音学》中指出,正确的话筒前状态具有以下特征:1思维清晰,信心十足;2知觉活跃,愿望强烈;3讲稿迅速,注意力集中.。也就是说,对整篇稿件内容或节目内容以及语言的表达方法成竹在胸,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合理;说话时精神高度集中,热情高;语言与思维表达同步完成,且表达流畅,有起伏有变化有感受,气息运用自如,肌肉松弛,体现声音的美感和亲和力。

由此看来,调整学生的话筒前状态应该从对专业的学习态度、消除杂念、加强锻炼等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态度,充分准备

话筒前状态不积极,不主动,懈怠、懒散,说到底,是一个学习态度问题。

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专业特点,态度不端正,什么也不放在心上,崇尚“当场发挥”“自由发挥”,华而不实。表面听上去好像自然流畅,可细听起来无精打采,什么也没有听懂,不知所云,只是一味模仿,硬装出样子来,不能明确播音的目的,分散了注意力。这样的练习作品听上去矫揉造作,虚情假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至关重要。因此,在学生拿到任何一个练习作品后,都要带领他们认真准备。消化、理解、熟悉所播报的内容,理清思路,明确主题,了解内容结构,按照备稿六步,划分层次、概括主题、联系背景、明确目的、找出重点、确定基调,认真做好稿件的准备工作。禁止没有准备充分,对内容似懂非懂的学生做练习。老师的重视会影响学生。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备稿的速度可以要求越来越快,但是在教学中绝不能省略这个重要步骤。

2、消除杂念,加强训练

准备工作做好后,学生要对话筒进行练习了。在学生坐稳后,为了消除紧张情绪,通常我们之间要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话题 从与练习无关的内容开始,边聊边进行话筒前声音的调试。在学生放松的情况下,请他以复述的形式,把播报的内容说一遍,并针对内容重点进行提问,检验是否认真做了准备,并逐步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转移到将要表达的练习中去。在进行正式的实训练习。虽然这种方法比较费时间,但对于那些一见话筒就紧张的学生来说,效果较明显,易寻找到话筒前松弛感。

当学生的紧张情绪有所好转的时候,就要逐步提高要求了。检测目标也有所不同。在形式上,一开始可以以录播的形式来要求,什么地方没有说好,再重新开始,当然重复的次数也要有一定的限制。再后来,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来作为练习要求了。认真备稿后,采取一遍过的方式来要求学生,使他们能逐步养成在话筒前心无杂念的学习态度,面对出现的问题,我们戏称为“直播事故”,登记在案,共同分析原因。

在练习中,有的学生只把流畅当做练习的目标,认为只要一字不差地把稿件念完就完成了任务。为了扭转这种错误的认识,我们就要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讨论色彩的新闻练习稿件,将多方面多角度的相关报道收起,叫学生进行选择。然后叫学生进行分析、练习。在上机前,还是先进行简要复述,讲清新闻内容,然后就其中争议性比较大的环节进行即兴讨论,调动学生急于想表述自己观点说服老师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确定自己播报这条新闻的目的是使听众对这个新闻事件有一个怎样的认识,在收听新闻时有怎样的心态,哪些地方会点头称道,哪些地方特别感兴趣等等。在讨论中,帮助学生设想交流对象,设想在听众收听的心态,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产生“一吐为快”的良好的话筒前状态。在进入正式练习之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坐在话筒前消除紧张感,纠正无交流不正确状态,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话筒前状态的重要前奏。

3、认真总结,提升自信

广播节目直播化的普及要求在广播节目中是不允许出现错误的,但刚刚开始接触实训练习的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很频繁也是很正常的,练习的不成熟,甚至不完美也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直接影响了学生积极的话筒前状态。

第2篇

互动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掌握知识。互动教学法促进了师生间的交往,强调师生的双向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产生教学共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它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为高校不同学科的教学者所采用。

二、我校《大学语文》开展互动法教学发实践初探

(一)教材编撰互动――突破拾人牙慧窠臼,全面量身定制,让“大语文”教学为我所用

从2001年起,我校语文教改小组为此选编了一些与动画、摄影、音乐、表演、节目主持、广告制作和艺术设计等专业高度相关的文章,供同学学习阅读。2008至2009年,在总结了多年教学经验和已有自编讲义基础上,我校着手编写了一本专供艺术类专业使用的《大学语文》,并于2009年5月由东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年该教材被江苏省教育厅列为精品教材,次年获“华东地区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3年14两年又再版。

这本教材除了初衷为我校专业教学量生定制外,最大特点就是全面的互动性。

1、师生教学互动。努力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在课文后的练习中,通过参与性练习、体验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促进学生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整体发展。尤其最后实训模块的编制,全面体现高职语文的未来职业实际需要。

2、学生自学互动。每个章节后面介绍相关知识网站,如“大学语文网”、“视觉中国”、“中国艺术”、“中国设计之窗”、“动漫世界”、“纯文学”网等,我们都用心地引入和推荐,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进入最新的领域进一步学习。既体现网络时代的全方位多层次需要,又克服了教材相对滞后的缺陷。

3、教学媒介互动。所有课文全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既有PPT课件展示,又有视频超链接。突破单一文档教学,让语文教学声光色俱现。

4、内容编撰互动。我们依据艺术属性把66篇课文分成“经典品鉴”、“谈艺论道”、“美林星空”、“感悟人生”、“精神家园”、“风范学堂”、“实训练笔”七个单元模块,每一个模块与我校五个系部的动画、摄影、音乐、表演、播音主持、广告制作和艺术设计等专业形成互动,高度对接,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与最新时文,极大地满足教与学的适用、好用。

(二)教学团队互动――突破教师单打独斗,确保师资专业知识互补,让“大语文”教学深入广泛

教师团队的互动带来的师资知识的互补,确保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既能体现大语文的专业纵深,又能带领学生广泛涉猎;既能使学生了解文学现象、社会现象,也能使他们学会以社会的、人生的、逻辑的观念分析这些人生和社会的大问题,使他们脱离只关注金钱、权利、名誉、地位这种形而下的生活状态,最终实现培养大学生人文情怀、人文精神的初衷。让正处于成长最迷茫困惑阶段的大学生全方位领悟蕴涵在作品中的文学意义、美学意义、思想意义,并以《大学语文》教材为出发点进行从作品到自我人生、当下社会的现实解读、升华。

(三)教学模式互动――突破课堂教学局限,让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让“大语文”教学丰富多彩。

语文教研组牵头联合学生会、校园社团及其他系部开展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活动。如去年我校整整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展开全校范围的艺术节活动,包括演讲、辩论、中华红色经典朗诵、“最美南视觉”文学作品暨校园导游词征文大赛。如中华红色经典朗诵,经典的红色诗篇,刻板的课堂教学无疑会在90后新人类学生中产生“高、大、全、虚、伪、假”的隔膜与排斥,但是给他一个舞台,他们有最真诚与最动情的演绎,那种生动的语音再现与扮相模拟,让人肃然起敬、由衷动情;“最美?南视觉”征文倡导学生选取校园“最美?怡性景”、“最美?可爱人”、“最美?动心情”去营建自己的心动文字与心动校园,我们不需去说教“爱校如家”等等,学生主动参与的景的描述、人的刻画、情的渲染,让他们自己完成了对“爱校、尊师、睦友、重情”的人格升华与重塑。这些活动的开展,将大学语文的工具功能、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发挥到极致。正是有了这样的互动教学,校园语文氛围是鲜活热烈的,是主动汲取的;我们清晰地感受、看到也听到大语文的和风细雨润物细无声般滋养了每一个学习语文的孩子。

四、小结

第3篇

一、地方高校新闻传媒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脱离地方高校实际

起初,许多高校由于缺乏新闻传媒专业的教学经验,往往按照中文专业培养学生,“拼凑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存在着滞后现象,教师在讲授新闻应用性课程时流于操作层面的演示,对广播电视新闻所特有的采写编评特点一带而过,缺乏深入讲解和分析;后来部分地方高校又盲目攀高,建设“一流大学”,按“国际标准”培养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教学设备老化或备而不用,教学实习基地不稳定

新闻传播是一个高投入、重装备、技术更新快的事业,必然要求新闻传媒课程体系的设置适应这一行业特点,强化硬件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实验实训室(基地)。许多学院当初开设新闻传播专业就是跟风,很少有设备甚至根本就没有。近几年逐渐增添了一些新设备,但有效应用率不高。一些新买的设备不会用、没人教;一些高校还在使用被广播电视新闻单位淘汰的产品,设备老化导致传播观念的滞后性和盲目性,学生工作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学习和适应新的传播技术。

(三)教师缺乏新闻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脱节,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从事新闻传媒教育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绝大多数是从院校到院校,本身接受的就是学术型、理论型的训练,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执教,很容易走理论型的老路子。有些刚改行过来的教师连新闻业务的流程都不懂,只是纸上谈兵。而新闻传媒工作却是一项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面对业界日新月异的变化、推陈出新的改革,一线教师显然感到力不从心,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比如新闻专业的学生不开新闻摄影课,只讲授基本的摄影知识,在图像传播时代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四)一些地方院校地域相对偏僻,学生方言浓厚,推广普通话有难度

除了播音主持的学生,其他传媒专业的学生对普通话重视程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效果,因为普通话是一个合格的传媒人才所必备的交流工具。

二、培养应用型新闻传媒人才的对策路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特色

在媒介融合和媒体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以报业广电为对象的人才培养模式显然已经落后。因此,地方高校要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体系,创新育人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培育一专多能的创新型人才。一些高校如临沂大学按照传媒类专业的职业导向,将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分解为不同类别的课程模块,以模块化课程替代传统新闻传媒类专业教育追求体系完整、逻辑严谨的学科课程,构建灵活性、多样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由通识素质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毕业创作(设计)等构成的课程体系。以新闻学本科为例,可以在一、二年级学完公共课、基础课的基础上,将新闻系的学生分流为报纸新闻与电子媒介新闻两个专业方向,突出特色技能培养。加强学生口头报道、主持节目、现场报道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还结合实际开设一些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方向的课程,实现专业方向上的文工交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及时把握技术前沿的发展,以适应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工作的需要。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实施寒暑假“小学期”制度,利用寒暑假分批次组织大一、大二学生到中央和省市媒体培训实习,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实践知识-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的循环过程学习知识、训练能力,学与做融为一体。

(二)更新教学设备,完善教学手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地方高校办好新闻传媒类专业必须花大力气更新设备,可以说,完善教学手段已成为新闻传媒教育的当务之急。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随着国家对应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视,经费逐年增加,学校应当专款专用,加大投入,建立完备的实验室和演播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二是联合新闻单位,争取到淘汰设备,然后再添置部分新设备,建立模拟实验基地,让师生“演习”“练兵”,缓冲和减少学生到传媒一线时,面对一大堆新设备、新技术的茫然和困窘;三是以学校、社会广播电台、电视台为依托,把这些单位建设成为学生长期、定点的实习基地,定期地、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实习,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新的传播设备,弥补在学校难以接触新设备的不足。

(三)重视师资培养,业界学界携手

目前行之有效的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送出去”,选送有培养潜力的教师到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院校学习深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更新知识,建立与国内一流传播学者的广泛联系。由于地方高校新上传媒专业,教师多数不是科班出身,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是重中之重。二是“走出去”,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教师走出学校,到新闻单位做兼职节目主持人、记者或编辑。一方面,使教师更好地了解新闻单位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使教学目标更有指向性;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及时掌握新闻前沿的最新动态,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实际问题,缩小理论教学与新闻实践的差距。三是“请进来”,扩大兼职教师队伍,补充师资力量。聘请业界精英承担业务骨干课的教学,激发学生职业兴趣,拓宽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职业实务能力。

(四)改革教考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具体到新闻传媒类课程的教学,教改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中要变满堂灌为启发式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训练,注重能力培养。教师还要不定期检查学生笔记,督促学生养成随手就记的采访职业习惯;模拟新闻会,请同学即兴提问,练就其敏锐反应能力;课上课下,要求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分析音响、音像节目的优劣,培养其良好的总结、归纳能力;带学生去新闻单位看电视节目拍摄现场,加强其观察能力。可以实行学习过程活动化,对专业理论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研读、撰写心得、交流讨论、分析案例、实际操作等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将理论学习的“记诵之学”变为“致用之学”。

第4篇

关键词 动画 教学

Abstract The paper takes Zhejiang Univercit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for example,and analyzes the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bas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animation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the integration of animation industry and animation teaching;in the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for ensuring the base construction.

Key wordsanimationteaching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加强文化建设提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的新。为此,我国动漫产业迎来了力好的发展空间,不仅仅是人们茶余饭后娱乐消遣,更是传承中国本土文化好的传播方式,并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本文通过对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科群及产业链的构建,分析动漫基地资源整合优势及存在问题,探讨动漫产学研一体化相互融合路子。

一、前言

动画在词典中的解释是“赋予生命”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一种手段,使得本没有生命的形象活动起来。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影视、网络、音像与书籍出版以及玩具、文具、服装、食品等行业的现代文化产业。2007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授牌浙江传媒学院为“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使原本与动画教育研究息息相关的传媒学院有了国家基地的资质。浙江传媒学院作为一所传媒类院校,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较早开设了动画专业,积聚了动漫创作产业学研一体化的经验和实力;又在浙江省内率先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并设立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展开一系列文化产业、娱乐产业、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研究,承担主办第二届、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产业高峰论坛。在浙江传媒学院建立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能充分利用学院较强的文化产业研究力量,对浙江暨全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从而促进动漫产业更健康的发展。

二、动漫学科群资源融合是培养动漫人才基石

1.专业学科布点

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专业学科形成创建于2001年,同年开始招收专科生,是浙江省最早招收动画专业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正式招收本科生。目前动画专业共有在校本专科生476人,报到率100%,连续几年来呈上升趋势。

动画学院的教学研究将充分发挥依托我校独特的专业学科群和人文环境,如:影视文学、音乐制作、播音主持、录音艺术、影视编导、影视表演及节目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学科优势,以数字媒体的人文关怀为内涵、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底蕴、以高新技术和唯美时尚为延伸。提供在校师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创作实践、科研创新及学术研究。为我校作为国家动画教研基地创作中心的发展奠定厚实基础。近几年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对动画学院进行了重点倾斜,动画学院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办学影响力都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英国文垂大学、德国敏斯特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德克森大学、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2.研究平台的开放

浙江传媒学院拥有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与浙江广电集团联合组建浙江广播电视研究院,建立了8个院级重点研究机构,围绕动漫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的。在动画创作上,学院具有本土资源的独特优势。学院专业特色鲜明,配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现有虚拟演播实验室、非编实验室、高端动画实验室、音视频综合实验室、MIDI制作实验室等40多个实验室对我院动画学院的协作支持与协助配合使得我们独立制作完成一部动画片有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3.区域地缘优势

浙江传媒学位于杭州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下沙高教院区有14所高校,是人才培养相对集中的地方。根据全国和浙江省动漫产业迅速发展的态势,整合自身资源,适时组建了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并确立把动画学院建设成为浙江省“动画人才培养与人才信息交流中心、动画科研与技术开发中心、动画节目制作与节目交流中心、动画文献信息资源汇集与散发中心”的发展思路。学院近三年组织参加了杭州国际动漫节,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应,并与众多动画院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动画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承办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的“中国动漫产业高峰论坛”,学院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先进单位”称号。学院在常州国际动漫节上,与常州动画产业基地签署了建立学生初中基地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实习与实践,直接参与动画产品的制作与生产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4.设施资料支撑

浙江传媒学院已投入使用的动画专业相关的实验室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硬件设备总值达500余万元。学院建有4个多媒体动画实验室(二维动画系统、三维动画工作站、非线性编辑系统),定格动画工作室资金已到位,正在紧张建设中。学院覆盖传媒各学科领域、价值逾亿元的实验设备为形成完善的动画创意、制作等教育产业链提供了扎实的设施保障。目前学院已经能够完成卡通漫画、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游戏动画、后期合成等动画实验和制作,能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需要、满足学生实验实训的需要。

学院现有4个校内专业实习基地,校外5个稳定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学院的100余个院级实习基地都可作为动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这就为推进产研学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构建了一个扎实的平台。

目前学院图书馆与动画专业学科相关的馆藏图书音像资料种类已达8377种,其中专业图书26413册,音像资料18681种,学术期刊21种。影视动画学院另建有图书资料室,订购有上千种专业书。学院拥有的图书资料能较好地满足动画教学与科研研的需要。

三、动漫基地建设值得思考的问题

中国动漫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广电总局在全国推动了17个动画产业基地和6个动画教学研究基地的建立,促进规模化发展和培养优秀动画人才[3-1],有了很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最流行的动漫作品依然是日本、韩国、美国的作品,如怪物系列、《变形金刚》等。一些业内人士提出,表面看繁花似锦的中国动漫产业目前仍处在模仿期、混沌期和迷茫期,还没有来得及沉淀下来,找准符合中国市场的动漫产业发展道路[3-1]。这话没错,分析其原因,有下面几点值得思考。

1.基地的定位不明确,各自的优势特色不明显

动漫基地的重复建设和跟风现象严重,不少动漫基地还在观望等待,组织机构不到位,总体规划不明确,定位模糊,原申报基地的优势没有融合到动漫基地的建设中来。有的动漫企业同时进驻好几个动漫基地的现象。名目繁多的动漫节、动漫展始终跳不出漫画家签名、动漫真人秀表演、出售动漫周边产品的固定套等。

2.动漫产业链有错位和断裂显现

一般认为,成熟的动漫产业要经历“漫画——动画——衍生产品”的运作模式,即以风险性最低的漫画连载为起点探索和检验市场,然后出单行本,获得市场认可以后再制作动画进一步培育和拓展市场,最后由衍生品的开发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市场周期。

中国与日本同处于亚洲,均属东方,但是中国与日本的动漫运作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日本的运作模式是动漫公司进行前期的运作,制作过程是:先做产业链,再做作品。具体为:投资广告片――电视台播出――融入整个产业环节――制作作品。而中国大部分动漫制作公司的运作模式处于初级阶段。其制作过程是:先有作品,再做产业链。具体为:作品——市场推广——电视台播出——出书——出VCD——出玩具等等。一项动漫投资显示,95%的资金投向了动画。漫画出版和衍生产品开发,在中国动漫产业链中处于薄弱甚至缺失的状况。

4.高校动漫师资不足

动画专业属新兴专业,目前我国动画专业在校生本专科生近40多万,研究生也在增加。但相应的专任教师就比较少,他们大都从美术类或计算机类专业转行做动画教师,师资大都年轻化,同时专业院校培养的研究生不足以补充教师队伍。由于高校教学评估要求,能上讲台的应具有主讲教师资格即必须具备讲师或硕士的资格,这样动画专业本科毕业生再想要进入高校任教的可能性不大了。同时具有实战经验的动漫企业骨干(本科生)也很难在高校谋得职位。近几年我院虽说引进了几位动画方面的硕士生,但大都没有实战经验,离动漫产学研一体化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动漫基地重点发展的方向

结合下沙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功能,扩展动画产学研平台的建设。确定重点发展影视动漫、游戏产业和领域,形成以影视动漫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

1.影视动漫业

加快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动画短片的创作能力,积极打造影视动漫的产业链。依托动画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管理学院、国际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等资源和优势,建设发展影视动画园区,扶持自主创业,逐步壮大集创作、拍摄、制作、交易发行等综合功能的影视动画业,扩大影视产品及衍生产品的开发。

2.策划创意业

完善和优化策划创意业发展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构成与完善策划创意业的产业链条,依托动画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规划打造若干个创意设计类集聚区。逐步建立策划创意设计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对创意设计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3.网络手机游戏业

以建设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为龙头,大力发展网络手机游戏业,提高网络手机游戏原创能力,促进数字媒体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高端化和集聚化,使软件业和网络手机游戏业成为我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生力军。

4.开放实验室及展示中心

结合每年杭州国际动漫节的优势,引进和打造品牌项目,做大做优国际动漫节中的高峰论坛及“美猴奖”中学生动漫作品参赛活动。(紧转第40页)

(紧接第25页)加强动画工作室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探索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的新路子,实现下沙高教园区动画创作开发实验室平台。

5.教育培训业

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的数字媒体教育培训机构。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产业化运作机制,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办学及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发展数字媒体教育。

五、动漫基地保证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

加强领导与扶植。将基地建设纳如浙江传媒学院总体发展战略,使基地建设成为学校影视动画产学研一体化的形象工程。

建立浙江传媒学院国家动画教学研究机构,成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各自的业务活动,实现规划化管理与服务,具体承担基地的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技术服务和产业引导等工作。

2.以政策扶持为引导

实施专项基金扶持政策。学校要从产业扶持基金中每年安排一定的人民币用以扶持影视动画学科建设及动画产业的基地的专项基金。基地也积极鼓励和帮助创新团队申报有关专项基金项目;

实施基地场所扶持政策。基地主要依托动画学院现有的场所设备开展工作,但学校还需从22层演播楼划拨出2间各60平方米工作室,用于扶持基地动画学创作。

3.以教学研究团队打造为依托

教学研究团队是基地建设的主力军,要极力打造好教研团队的建设,以动画工作室为单位,建立相应稳定的教研队伍。并要求任务按年度分解到个工作室,建立相应考核奖惩制度,形成良好的创作氛围。

4.以人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为基础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最核心的就是人才。应十分重视营造一个人才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环境,为人才培养、吸收、集聚、创业创造条件。以项目的落户带动人才的引进,以人才的加盟推动基地的发展,从而形成项目、人才、产业相互依赖,相互推动的良性发展模式。

5.以产学研一体化为途径

加快发展影视内容产业,提升动画短片的创作能力,积极打造影视动画的产业链。依托动画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等资源和优势,建设发展影视动画园区,扶持自主创业,逐步壮大集创作、拍摄、制作、交易发行等综合功能的影视动画业,扩大影视产品及其后产品的开发。

六、总结与展望

中国的动漫市场是全世界潜力最大的市场,人口多,层次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人群欣赏水平多样,都是中国动漫市场的资源,所以中国需要建设一个创意与欣赏动漫的社会环境。目前社会动漫评价体系及欣赏氛围还没能包容动漫这个领域。所以,打造动漫基地要脚踏实地,培养这种动漫创意和欣赏的社会环境要从孩子抓起。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主编.高校动漫专业课程开发与教育技术改革[M] 北京 中国教育出版社.2007年.

[2]魏善沛编著.网页设计创意与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2006)

[3]wutnews.net/news/news.aspx?id=38028

[4] moe.gov.cn/edoas/website18/info34290.htm

[5]game.people.com.cn/GB/48644/48662/6326099.html

[6]it.com.cn/f/games/082/13/547373.htm

[7]ccdy.cn/pubnews/481801/20070618/521252.htm

[8]culture.people.com.cn/GB/70806/70982/6189565.html

[9]art.people.com.cn/GB/6289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