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煤矿管理论文

煤矿管理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7 11:15: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煤矿管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煤矿管理论文

第1篇

(一)参与改造的生产设备运行正常,运行效率提高,运行寿命延长,维护周期延长;

(二)改造后不需改变原有生产工艺,在其他生产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不降低生产效率,不降低产品质量;

(三)项目范围内用电设备允许因设备类型和所处生产工艺不同而最终节能率不同,但单机节能率不得低于15%;

(四)改造后,生产工艺允许的用电设备均应实现软启动控制方式;(六)改造加装的节能设备应具备过流、过压、缺相、过热等保护和报警功能,应具备自动旁路切换功能,在异常情况下可瞬时切换至工频保证用电设备的连续运转。

二、煤矿节能电器管理改造工作原理

(一)采用多模式瞬变抑制网,有效抑制、消除系统外部和内部产生的瞬变、浪涌、下陷脉冲,有效降低线路高频线损、电机的涡流损耗和铁损,减少接触器氧化电阻的产生,降低电机发热。

(二)堵截外部和切断内部回路两方面的瞬变,消除因电表受到阶跃式冲击导致的过度计量,保证电表的计量准确。

(三)提供超前或滞后的无功电流,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和实现动态无功补偿。通过改善电力品质,可减少瞬变、浪涌、下陷脉冲、谐波等对用电设备和电网的冲击,提高用电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用电设备的电耗水平。

三、煤矿电器管理及最佳功率匹配的具体做法

(一)软启动节能。启动时采取恒流软启动的方式,电机启动后电流迅速增加,控制器保持电流不再增大,同时调整输出电压,直到完成启动,避免了启动大电流冲击,减少了电力浪费;关机时采用软停机控制的方式,减少了对管道设备造成的冲击和破坏。

(二)对用电设备的运行特性和负载需求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设备满足生产需要时的最佳做功状态。通过对配电供给的实时监测和精密控制(主要方式为恒流精密调压),使配电供给与有效做功达到最佳的功率匹配。在这种状态下电机的输出转矩与负载达到最佳的适应状态,既能使电动机保持最佳工况,又能达到降低能耗,减小无功损耗和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还可以减少整个输电线路及电动机的热损耗。对负载变化的监测、功率的跟踪、配电供给的调整均在设备运行期间持续、实时、瞬间完成,使用电设备在运行周期内始终处于能源使用效率和设备运行效率的最优状态,对比粗放型控制可节省大量宝贵的能源。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运行时,必须消耗一定能量的激磁功率。通常电机运行时工作电压变动很小,不管电机负载如何,激磁电流大小不变,这样电机在轻载和空载时,功率因数很低。通过对电机定子线圈电压的自动跟踪和调整,可使激磁电流保持与电机负载的最佳匹配,使电动机始终保持较高的功率因数。

(四)模拟反电势技术节能。即:当电机在受到突加负载或外界扰动时其转速会产生变化,而转速的变化会相应的引起电机反电势(模拟反电势)的变化,在整个系统中除了鉴相反馈外,还有稳速负反馈和跟踪反馈。 实践证明利用vonstech模拟反电势控制技术可以使水泵运行在最佳工况,达到最佳功率匹配的效果,特别在轻载和空载情况下节电效果明显。因此,通过对配电供给和电动机的智能控制,可实现能源供给、用电设备功率输出、负载需求整体链条的最佳匹配,即可减少无效的设备损耗,又可节约宝贵的能源。

四、结论

第2篇

煤矿企业内部设备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可以为煤矿企业提供一个简便实用的管理平台,将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数字化,达到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及时性、可视性、可追溯性,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提高设备使用寿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1.1功能模块

设备管理系统主要为煤矿企业提供设备及周转性材料的档案管理、动态跟踪管理、维修预警管理、内部租赁管理、报废预警管理及维修费用分析等功能。

1.2.1设备基础管理设备台帐管理包括设备基础信息和设备综合查询。设备台帐分为静态部分和动态部分,在静态部分系统提供用户建立并查询设备档案,包括:跟随设备的编码、名称、型号规格、供应厂商、生产厂家、设备原值、规定使用年限、机械和电气系数、技术参数、设备构成等信息,为管理者随时提供设备的全貌信息;在设备台帐的动态部分,系统根据设备管理的相关业务自动详细记录了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和设备周转信息。

1.2.2流动管理运行管理实现设备基于生命周期的跟踪管理、租赁管理及报废管理。(1)设备动态跟踪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从设备的到货入库、领用、交接、归还直到报废的基于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管理。系统提供设备的申请、审批、入库、出库、送修、归还的网络化操作,能够全面准确记录设备的分布和状态信息。各级领导能够实时统计查询不同部门、不同地点以及不同类别设备的数量及状态情况。(2)设备租赁管理设备租赁管理包含租赁业务管理、租赁费用结算。租赁费用结算包括:制定租赁费用结算单、审核租赁费用结算单、查询租赁费用结算单。在设备租赁管理中,根据设备使用计划指定设备租赁计划,提供出租单位和使用单位依据租赁计划签订租赁合同,以及设备在租赁过程中的交接等全程管理功能。系统自动计算租赁形成出租单位与使用单位间的结算金额、设备的租赁费用或超期罚款,生成租赁费用结算的相关统计报表,从而达到提升设备利用率、减少浪费的精细管理目标。(3)设备调拨管理提供了设备调拨的全过程管理,辅助企业管理者根据生产需求尽可能调配设备,提高设备利用率;提供了设备交接管理功能,跟踪每一台设备的周转交接情况(包括使用单位间交接、工程项目间交接)。(4)设备报废预警管理任何一台设备都有其报废年限,系统通过报废预警功能可方便统计和查询某一时间段内即将要报废的设备,为用户提供设备报废明细清单,并保留报废设备的相关数据待查。

1.2.3设备运行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包括在设备运行中的维修、点检及保养的管理。设备点检:点检管理作为设备管理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已经被大多数企业认同并应用。点检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点检标准、点检执行、预警与分析、基础管理。点检标准:点检管理的核心知识体系,它细化到每台设备需要点检的内容,点检部位,每个部位点检的项目,每个项目点检的标准指标值或技术指标范围,以及点检的周期和方法等。它是点检执行的基础,也是维修经验与技术指标结合的实践指导理论。点检执行:根据设备的维护要求,制定多种点检计划,包括日常点检计划、专业点检计划、精密点检计划。点检计划明确了点检区域、点检路线、指定点检员。点检员根据点检计划,生成自己的点检任务,并将点检任务进行打印。需要使用仪器点检的,将任务下载到点检仪中。点检员按任务清单,逐一对设备进行点检,点检完成后将数据上传到系统中生成点检作业卡。计划管理:系统根据生产接续计划生成设备资源计划,对于未能满足生产需求的设备生成采购计划,建立满足生产需要的设备支持体系。

2小结

第3篇

(一)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基础

从实践中可以证明,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要从安全文化、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多个方面入手,积极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同时,企业要把发展眼观放得长远,积极配合国家监察机构的工作,服从国家提出的关于设备换代、技术升级等有利于企业生产安全的要求,把以前欠下的“安全债”还清。

(二)企业的自我管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看到的更多是利益而不是安全,这是因为安全的管理是要以时间为检验标准,不会马上就看见效果,很多企业不希望在这方面投入过多的精力与资金。但是,在追求短期利益时,就显得积极又主动,可见企业对短期利益的要求比对安全的要求要高出很多,这就导致从领导层至生产基层的安全意识相对缺乏。同时,一些企业对在岗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内部管理不到位,安全救护设备配备不健全,这一系列问题都严重威胁着煤矿生产的安全,阻碍着安全管理的推进。

二、强化安全管理机制的建议

(一)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要实现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煤矿生产企业一定不能吝惜人力、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只有把开采现场的软硬件条件都做好才能切实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要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指数,不仅是企业方面的事情,更要社会各界通力协作才能把“安全”二字放大到极限,这就还需要地方政府与国家政策作为支撑,做到企业自主寻求生产的安全之道,同时有政府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作后盾,实现理论推动实践,实践让理论不断完善这样一种良性循环。

(二)将“本质安全”提升到新高度

在煤矿坚持安全管理的生产理念之中,“本质安全”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种安全对企业来说是战略布局层面的,要实现本质安全就不单单要考虑作业的设备是否可靠,现场环境是否布局科学合理,更必须将人在作业中的状态放进考虑范畴,这是将煤矿生产安全提升至一个全新高度的理念。本质安全的基础就是实现人的安全及物的可靠,从安全管理上着眼,我们可以把人员、设备、环境放在一个层面,共同考虑,从人因学的角度对施工环境与设备的操作进行分析,以便全面掌握生产现场的人员在施工活动中的细节,这样便可有效预防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三、结语

第4篇

“安全入股”法是对以往安全管理方法的创新。它是将矿井每月发给职工的安全奖作为每个职工的股本,投给矿井,若矿井当月安全生产,则矿工可以得到除本金以外的奖励(分红),否则矿工损失部分安全奖或工资(亏本)。以此理念在职工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可行的操作分法,可有效提高矿井的安全管理水平。矿井的安全形势相当于股票中的大盘走势,矿井各部门对应于大盘中的行业板块。矿井的(连续)安全生产相当于“利多”,进而大盘翻红,职工获得额外的收益。矿井出现事故相当于“利空”,进而大盘翻绿,职工获得负收益,意味着亏本。某个部门出现的事故对应于大盘中某个板块严重杀跌,该部门职工获得较多负收益。用安全奖或部分工资直接和矿井安全形势相挂钩,在矿井安全管理上有较多优点。

2、“安全入股”法在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目前被动的安全管理模式向主动的安全管理模式转变,较好地贯彻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和含义。目前矿井在安全管理上主要通过矿井的各项管理制度、班前会上危险源预分析和管理人员反“三违”等形势开展,职工在思想上、行为上、日常工作中难以严格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也难正确理解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摆不正安全与产量、安全与进尺、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时间的关系,难以自觉运用安全生产方针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事故的发生。用适当的经济杠杆来约束职工的行为,让安全与职工收益挂钩,安全工作做好了,职工获得的分红就多;反之,如果安全工作做得不好,出现了安全事故,则职工的股本就会收到损失。这种安全与收益的挂钩是精确到部门,甚至精确到个人的。如果某一个部门出现了安全事故,,则受到影响的主要只是该部门,其他没有出现安全事故的部门还可以获得正的收益。就如同股市中某一个板块出现杀跌,而其他板块乃至大盘仍然可以保持上涨一样。这样一来,人人都是煤矿的主任,都会参与到安全管理中来,都会为安全管理出谋划策,群策群力,责任心大大增强。

第二,采用“安全入股”法进行安全管理,有利于“人人都是安全员”理念的推广。因为安全管理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无疑每个人都会对安全特别重视,都会注意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等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施工。对于他人的“三违”行为,每个人都会出面进行劝阻和制止,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每个人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专门负责安全监督管理员才抓“三违”行为。第三,有利于“三不伤害”向“四不伤害”延伸。以前在进行安全管理时,我们要求工人们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实际上,要做好安全工作,工人还应该注意保护身边人(工友)不被伤害,即做到“四不伤害”。第四,有利于安全理念真正深入职工心中,实现我国煤矿形势的持续好转。自从2012年以来,由于国外页岩气技术逐渐成熟,进口煤炭大量涌入我国,煤炭行业转入下行趋势,煤炭价格大幅下跌,煤矿企业由以前的大幅盈利转为微利甚至亏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安全工作做好了,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企业效益,使企业走出当前的困境。

3、结论

第5篇

为了使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还需要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重视对工作面质量要求的评估与分析。结合采掘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的安全质量要求可以归纳为工作面支护、煤壁与机道、机电设备、采高与资源回收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工作面支护的角度上来说,为了保障采掘作业的安全可靠,工作面支柱需要打直线,偏差值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支柱间距也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对于工作面新设置的支柱而言,其初撑力的控制标准应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控制:对于单体液压支柱而言,8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60.0kN以上,1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90.0kN以上,同时还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巡查工作面,杜绝缺梁少柱问题的发生。针对相邻的支架而言,相互之间的高度偏差也应当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从避免支架发生相互挤咬的角度上来说,顶梁高低台阶所对应支架高度应当控制在2/3*侧护板高度的范围内,且相邻支架的空隙应当满足≤200.0mm的基本标准。

其次,从煤壁与机道的角度上来说,工作面支架(支柱顶梁)、端面距都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做到“三直一平”:支架(支柱)排成一条直线,偏差不能超过50.0mm;工作面伞檐长度不大于1.0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0mm(薄煤层为200.0mm),伞檐产犊大于1.0m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0mm(薄煤层为150.0mm);端面距按照≤34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煤壁片帮超宽时及时超前移架(或打设贴帮柱)进行支护。

再次,从机电设备的角度上来说,结合采掘工作面恶劣的环境条件来看,机电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电气设备上方有水的情况下,需要重点做好防水保护方面的工作,增设必要的防水设备,确保其防水性能的稳定与可靠。同时,闲置设备应当和材料放在安全出口20.0m以上距离的地方。对于采掘工作面输送机设备而言,需要确保其能够与顺槽输送机合理搭接,运行期间杜绝出现底链牵拉回头煤的问题。同时,采掘期间需要安排专人对工作面的输送机铲煤板、挡煤板以及螺栓等相关部件的完备性进行检查,保障管路敷设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与规范,杜绝胶带输送机运行期间出现胶带跑偏的问题。

最后,从采高与资源回收的角度上来说,采掘工作面采掘作业实施期间所产生的煤炭不能够随意丢弃,而应当集中堆放后做合理处理。同时,在采高作业期间,其高度应当遵循一定的控制标准,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将采高误差控制在100.0mm范围以内。杜绝支架间隙出现浮煤炭堆积的问题。除此以外,还要求上分层综采面人工假顶铺设,金属网的要求网和网之间应该横向相对接,纵相接的搭架应该按照≥30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端头的两个网头要链接好,防止出现网之间的相互牵扯;联网丝应该用网钩旋转30圈左右,钉牢固,以防脱落。

2.结束语

第6篇

1.1“三大流程”改造构建内控精细化管理框架

(1)作业安全控制

安全是煤矿企业的生命线。①质量动态达标。加强“双基”建设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创建活动,提高了工程质量。分专业制定工程质量标准和操作标准,实施全方位贯标,推行班组自主安全评估、安全单元检查表、安全确认的“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特别是在生产一、二线推行员工“手指口述”活动。建立动态安全监督机制,以动态检查为主、集中检查为辅。②隐患闭环管理。推行矿、科室、工区、班组、个人五级隐患排查责任体系,形成检查—登记—整改—反馈—复查的闭环管理,对排查出的隐患做到项目、措施、资金、人员、时间、验收“六落实”,确保现场安全。③薄弱环节治理。针对制约矿井安全的工作面安撤、顶板、机电提升运输、零星工程等薄弱环节,通过加大支护投入,改进支护工艺、调整支护参数,加强吊装运管理,强化施工安全措施的落实,增加工作面端头支架支护等措施,确保了安全预控、在控、可控。④事故系统追查。运用因果分析、追查表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查找事故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⑤系统安全保障。坚持依靠信息化、现代化技术装备来保障安全生产,升级完善了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积极推进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增容改造了35kV变电所,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系统保障。

(2)作业效率改善

通过实施“四个优化”和一个创新,力求简约高效,实现作业效率改善,建立简洁高效生产模式。①优化开采模式。创新充填技术,实现绿色开采。建成了井下洗选系统,开辟了集团公司“原生矸石低成本充填置换煤炭资源”的先例,成为解决“三下”压煤、提高资源回收率、提高创收创效能力的有效方案。创新实施了“拖挂回采工作面”开采工艺,实现了集约化生产。坚持掘进为回采服务的思想,在不影响高效施工的前提下,推行“全煤化”布置巷道,减少全岩掘进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出率。②优化生产工艺。在全省率先使用了“侧卸式溜子”,实现了端头支护支架化、溜子与转载机一体化。推行“掘进迎头平行作业法”、“快速掘进工艺”、皮带与耙装机一体配置、运用皮带运输矸石等工艺,使单进水平提高了25%。③优化劳动组合。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在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技能对其工作内容进行合理组合,从而提高劳动效率,构建内控精细化标准区队和班组。④优化系统装备。使用了综掘机、单轨吊等新型装备,改造建设了地面排矸系统、全自动搅拌站、中央变电所、远程皮带、中央泵房、扇风机房、压风机房、污水处理及主系统远程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运行、管理控制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优化了井下运输,在井下增设矸石仓,进行双仓配置,用皮带代替矿车排矸,对煤矸进行分储分运、分时段运输,实现了运矸皮带化、连续化,提高了运输效率。

(3)作业成本控制

①全面预算管理。构建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全过程,对各部门计划指标、发生费用逐级归口管控,实现了成本预算的三级量化分解、责任包保控制。②材料定额管理。健全完善了材料费用定额管理制度,定额内容延伸到主要生产环节、辅助环节、材料费用、维修维护费用和非生产性支出,扩大了定额覆盖率。严把“材料投入、材料领用、使用考核”三道关,实行周转性材料全程跟踪管理,提高了机修厂维修总量和质量,加强对区队管理、班组长等关键人物的考核,对费用节超部分,进行100%对等奖罚,实现了责权利相统一,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四级”责任体系。③压缩人力成本。一方面通过调整工资分配,打破“大锅饭”格局,实行以延米进尺、吨煤产量为核心的工资分配办法,挖掘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另一方面压缩岗位配置,积极实施减人提效工程,优化人员结构,减少富余岗位,控制总量、只减不增,实现一职多能、多岗一职。④产品结构优化。从源头和环节上抓煤质,根据客户需求,对煤质的水分、灰分等指标加强管理;通过技术优化改造,对工作面断层进行科学规避,减少矸石量;合理组织工作面配采,在运输中实行煤矸分储分运、分时段运输;启用矸石仓、洗煤配煤等措施,有效提高了煤炭质量,确保了销售销售量。⑤内部市场化。构建了“以一个平台为手段、以三大管理体系为基础、以三级交易市场为主体、以五大保障体系为支撑、以十大市场为核心”的133510市场化运行框架体系,通过市场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实现了岗位增值、员工增收、企业增效“三赢”。

1.2“四大系统”提供内控精细化管理支撑

(1)企业文化

近几年,新驿煤矿在山东能源集团“超越”文化和临矿集团“实新”文化的基础上,核心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积极推进、内部全体员工在实践中自觉贯彻执行,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塑,设计展示了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形成了以本质安全、质量效益、科技创新、资源节约及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精益管理理念,最终为矿井内控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思想支撑。

(2)组织机构

由全矿的14个科室,11个工区、厂,形成内控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支撑,按业务划分为生产管理类、生产辅助类和职能管理类。生产管理类机构负责生产产能提升与产品结构优化;生产辅助类机构保障煤矿安全高效生产;职能管理类机构目标则是通过加强管理实现矿井效益改善。

(3)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为煤矿内控精细化管理提供智力支持。①创新思路和方式,建立了“四位一体培训机制”,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三通道,通过采取大学生评价机制、技能鉴定、品牌员工评比、技师高级技师评聘等形式,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学习的积极性。②创新了全员业绩考核运行机制,重点完善了机关业绩考核,实现了考核指标量化、业务流程规范化,与薪酬分配、职务升降“双挂钩”,真正建立了人员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③建设精细化标准班队。内控精细化管理以组织扁平化、作业精细化、核算市场化、管理自主化为特征的精细化标准班队为基石。创造了适合煤矿特点的班队长管理流程,即班前讲-现场接-人员合理分工-走动式检查-现场示范手指口述-工作验收-班后评比,切实提升了班队现场组织水平。

(4)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为矿井内控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持。①依托局域网资源,建立了涵盖安全、生产、安监、调度、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将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统一在集成化的信息化平台上,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信息共享。②安装使用了井下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应急语音广播、视频监控等系统,实现了井下安全信息电子化,大力提高了智能化、数字化矿山建设水平。③配置了“智慧矿山”、E矿山平台、综合自动化控制中心等19套先进系统装备,矿井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及新系统、新装备、新工艺的自主创新及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实现了生产运行、管理控制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

2实施成效

(1)稳固安全生产根基,建立安全可靠长效机制。矿井连续9a杜绝了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事故,零打碎敲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安全生产根基越加稳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截至2014年11月15日,煤矿连续实现安全生产3573d。

(2)优化生产作业流程,打造简洁高效生产模式。万吨掘进率由2010年的143m/万t降低到2014年的65m/万t,实现了低掘进率、高回采率的源头降本目标。2013年实现利润1.81亿元,在逆势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劲头。

(3)挑战成本管控极限,形成低成本运营体系。严控材料成本,2013年全年材料费用同比减少1490万元,降幅达到18%,吨煤材料费控制到29.8元/t,创建矿以来历史最低。2014年以来,继续加强成本管控,材料费、电费、修理费、四项费用、销售费用、洗煤厂加工费等在2013年的基础上压缩10%进行刚性考核。规范内部经济运行秩序、推进内部市场化工作、优化产品机构、技术创新等措施,矿井成本构成比例达到最佳配置,实现了成本最低、效益最优。2013年单位成本265元/t,同比降低21元/t,达到了省内同类型矿井最低水平。

3结束语

第7篇

一、创新发展煤矿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开采过程一般会经历从开发到兴盛再到衰竭、关闭的过程。当矿井处于兴盛期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处于鼎盛时期,此时,企业所能承受负担的能力较强,且此时工作人员系统也处在旺盛阶段,岗位退休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在支付员工退休费用时应做到科学、合理。在企业中实行社会保险则是践行这一规定的重要表现,并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措施。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和推行,社会保险成为包括煤矿企业在内各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煤矿企业根据社会保险制度规定,立足自身情况,最大程度上为职工解决了后顾之忧。包括职工的养老金、住院治疗、工伤保险赔付、失业保险转岗培训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无疑有利于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员工权益,有益于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新形势下创新煤矿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方法

1.创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思路紧扣“保障民生”这一主题开展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同时,将保障职工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工作的目标。通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出和谐的发展环境。

2.积极构建“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平台当前,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同样也被应用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应按照五大险种的整体设计要求,积极构建“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核心平台,建成软件、流程、政策标准统一的系统。同时,对于社会保险业务的处理、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提高日常经办社会保险事务的信息化水平,并争取实现全程办理信息化的目标。

3.注重提升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是一项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在服务过程中要求做到细心、耐心、文明、得体,坚持“服务为民”的工作作风。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切实贯彻“社保无小事”的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服务体系,该体系应对社会保险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并细化到着装、用语等各方面内容。此外,为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可建立一个专门的监督小组,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如服务规范、着装、业务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将考察结果纳入员工年终考核中,与绩效直接挂钩。

4.积极宣传社会保险制度一项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推行,除了其本身必须具备的条件之外,还需要通过积极宣传,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后,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使之得到有效推广。工作人员自身首先应熟练掌握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法规,并对社会保险的目标、意义、原则等有所领悟。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如借助多媒体、设置宣传标语、画板、宣传册等方式将社会保险的相关知识宣传出去。在宣传过程中,注意将一些比较难理解、专业性强的内容进行适当“改装”,尽量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积极的宣传工作,能为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工作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应引起足够重视。

三、结语

第8篇

1.1井下挖掘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1.1.1一线工人的安全操作。在煤矿企业井下挖掘作业前,应该根据前期科学的测定和相关经验方法,编制合理的挖掘作业流程,确定挖掘方式方法,并根据挖掘面积及挖掘手段,制定适宜的安全技术措施。在正式挖掘前,应该就挖掘方法与一线工人、领班、技术骨干等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所有下井挖掘的人都了解挖掘面积、挖掘流程。虽然挖掘流程是事先制定好的,但在实际的井下作业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井下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挖掘进度和挖掘方法。在井下作业时,一旦发现有工人违规操作,要及时停止作业,做好整顿教育工作。

1.1.2做好测绘测量工作。在煤矿生产前,应该做好科学的测绘测量工作,督促测绘测量人员严格执行测量测绘方法,深入井下,仔细排查,科学测量,为挖掘工人提供准确的技术参数和地质资料。

1.1.3做好安全检查工作。在煤矿企业下井挖掘作业时,要严格落实安全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安全员应该明确挖掘流程、挖掘技术方法等,在一线工人挖掘作业时,如果安全员发现有工人存在违规操作或者不按照挖掘流程作业时,应予以制止。同时在遇到比较困难的挖掘作业时,安全员还应该协助一线工人,共同处理。

1.1.4做好瓦斯检查工作。在井下作业的过程中,瓦斯检测员的工作非常重要。瓦斯检测员要做好作业面瓦斯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井下环境的安全。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瓦斯超标或者存在其他危险气体,要及时通知工人撤离,同时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检测员还应该做好通风口的管理工作,定期定时为作业面通风。

1.2严格落实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输管理工作

1.2.1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检查工作。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机电运行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井下作业面及井上等所有机电设备的安全检修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巡检,一旦发现机电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解决,避免机电设备损毁。同时做好机电设备的安全保养工作,对于有可能影响煤矿生产效率的机电设备要及时进行淘汰。

1.2.2加强煤矿的运输管理工作。保证煤矿运输环节的安全是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加强对煤矿运输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定期检查煤矿传输带、运输车辆等运输设备是否处在良性运转的状态下,防止掉轨、翻车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斜井提升则要做到钢丝绳、矿车碰头、三环链、绞车、钩头等提升设备的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要及时排查及时检修,并将容易出现问题的运输设备登记在案,在后期的跟踪检查中,重点做好安全检修工作。

2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和签署安全责任书

2.1划分安全责任区域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级别、不同领域、不同作业面,要合理划分安全责任区域,在该区域内由指定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同时由煤矿企业的安全总负责人做好区域安全的统筹管理工作。这样可以将安全责任明确到个人头上,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更有利于安全制度和安全技术等的落实和推进。

2.2签署安全责任书

为了将区域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区域安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由区域安全负责人签署各自的安全责任书。在责任书上要明确区域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并明确出现安全事故后的处罚条例,通过安全责任书,能够提升区域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3做好灾害预警管理工作

3.1做好火灾防范措施

火灾对于煤矿井下作业面来说,其危害是致命性的。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要做好火灾防范措施。禁止明火进入作业面,严禁煤矿职工在作业面及出矿口等附近抽烟、在井下使用明火需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在井下作业面要做好消防器具的设置和摆放,以便在发生火灾后能第一时间进行消防扑救。

3.2做好水灾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