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脱贫攻坚实施意见

脱贫攻坚实施意见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47: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脱贫攻坚实施意见

第1篇

在专题工作会上,副局长传达了州委书记同志的重要讲话和2016年精准扶贫有关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同时传达了县委书记的讲话。结合工作实际,党组书记、局长强调:全体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并将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实处。针对现下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现状,对2016年扶贫攻坚工作做了重要安排:

(一)电网改造

已编制完善县域电网主网架建设及配电网络的升级改造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计划2016年-2020年申请中央财政资金、省预算资金和本级财政资金实施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目前,正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和县资金及政策支持,资金到位且项目竣工后,将有力提升贫困村用电质量和用电安全。

结合无电村通电工程,2016年计划完成以下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完成飞虹乡深沟村、石大关乡桃花村、永和乡利里村等17个行政村10千伏线路改造32.39公里;配变电变压器28台;0.4千伏线路改造193.18公里。

(二)商贸流通

商贸流通领域精准扶贫项目以社会公开招、挂、拍出让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省外资本投向商贸流通项目。2015-2019年规划建设铁路物流仓储中心、物流气调库、州电子商务集聚区和再生资源回收中心4个重点项目,其中铁路物流仓储中心、物流气调库、州电子商务集聚区已列入十三五规划,并将规划上报州商务局。

目前,我局正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资金到位且项目竣工后,将辐射境内的64个贫困村,预计增加就业岗位500个,解决800余人就业,带动20000余人的增收,对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信息化建设

2016年-2020年我局将大力推进“智慧”、“光网”、“无线城市”等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强化信息化建设保障能力,积极争取国家、省、州和县资金和政策支持,推进政务、“三农”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公开。

第2篇

关于帮扶措施研究不够透彻的问题。

问题分析:我单位对所驻村的村情还不够深入,实地调研次数不够,深入群众程度不够,导致具体帮扶措施、方案制定上精准度不够高。

整改措施:

1、引起重视,我单位立即召开了“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立行立改”整改部署会,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为责任人,提出整改方案,认真落实。

2、促进干部沉下去“面对面”和群众商量定策,由我单位领导带领干部再次深入所驻村,通过实地调研,上户走访,努力形成双向互动的脱贫动力,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3、“实打实”研究落实脱贫措施,要把所驻村到2020年与脱贫直接相关且必须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定下来,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缺什么、应该补什么、什么时候干具体化项目化,与村两委积极对接,与推动十大扶贫政策落实相结合,做实村级2018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把底板打牢。

4、“精而又精”安排项目资金,转变简单的拨付帮扶资金方式,作为拨付单位一定要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扶贫项目的轻重缓急,把经费用在更有助于贫困户受益、有需要的项目上,让帮扶经费使用要用在刀刃上。

第3篇

一、时间安排

2020年6月1日-6月30日

二、总体要求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回头看”,准确掌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和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补齐工作短板,提升脱贫成果,为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重点内容排查。

各村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组织人员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边缘户开展全覆盖排查,确保户户到、人人过、项项查。重点排查以下六项内容:一是家庭收入情况。排查贫困户2019年度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否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重点关注是否受肺炎疫情或其他原因影响导致今年收入可能不达标的风险。二是基本生活保障情况。排查米、面、粮油是否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肉类、蛋类、奶制品或豆制品等是否想吃随时能吃,一年四季是否都有应季的衣物,重点关注特殊人群(比如鳏寡、残疾高龄老人等)是否落实相应的服务保障措施。三是义务教育保障情况。排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和教育资助发放情况,重点关注学籍在外地的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补助政策是否发放到位。四是基本医疗保障情况。排查贫困人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含大病保险)参保情况,重点关注新增人口是否及时代缴、稳定脱贫人口参保情况。在外地参保和就业单位代缴的是否有证据资料。五是住房安全保障情况。排查贫困群众住房是否安全,是否满足居住需求,危房改造政策是否落实到位,重点关注今年实施的53户危房改造户是否竣工并入住,疑似危房户是否进行安全鉴定。六是饮水安全情况。排查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是否达标,重点关注是否存在饮用露天塘水情况,老弱病残贫困户的饮水是否方便。

要强化督查督导,由镇纪委、镇扶贫工作站组成督导组,对各村排查情况进行实时督促指导,确保排查工作全面开展。

责任单位:镇国土所、镇水保站、镇纪委、镇扶贫工作站、各村。

(二)全面开展帮扶走访。

专项集中行动期间,全镇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要围绕“四个一”要求对所结对帮扶户(包括2014年、2015年脱贫户、稳定脱贫户)开展1次帮扶走访,并将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贫困户所在村。一是与贫困群众谈一次心。与贫困户面对面谈心交流,了解结对帮扶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引导结对帮扶户掌握建档立卡以来家庭收入的变化和生产生活的改善情况,切实用心用情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二是梳理一遍帮扶措施。帮助结对帮扶户梳理建档立卡以来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生态保护扶贫等方面获得的帮扶情况,确保结对帮扶户(或明白人)对相关情况说得清道得明。三是核实一遍基础数据。核准《扶贫手册》基础信息及贫困户家庭各项收入、支出数据,确保各项基础信息真实准确。四是整治一次人居环境。动员并帮助贫困户整治家庭人居环境,确保贫困户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干干净净的人居环境迎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

责任单位:镇党建办、镇扶贫工作站。

(三)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各村要充分发挥公益岗和公益性事业劳务人员作用,对所有村域内的垃圾包括杂物、渣土、柴草和废弃物等进行一次拉网式全面彻底清理,确保常态化达到“十净”(即房前屋后净、庭院净、禽舍净、道路净、沟渠净、绿化地林带净、公共环境净、水边净、场院净、地头净)要求。结对帮扶责任人要结合帮扶走访,帮助结对帮扶户对家庭人居环境进行细致整理,促其达到“五净一有一整齐”(即门窗净、卧室净、厨房净、个人卫生净、宅前宅后净,每个贫困户家中要有简单必要的基本生活用品〈包括床褥、衣柜、碗橱、餐桌、椅子、电视机〉,家庭院内摆设整齐有序)。

责任单位:镇农综中心、镇城乡一体化办公室、各村。

(四)抓好问题整改落实。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难点,切实抓好全面排查和帮扶走访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确保所有问题6月底前整改到位。针对发现的问题,要逐项建立问题台账,逐项研究具体整改措施,严格时间节点,逐人逐户对账销号。对能及时整改的问题要坚持立行立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加强会商与研判。联系村班子成员要深入到村进行督导,全面压实工作责任。镇国土所、镇水保站、镇人社所等涉及“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的部门,要对照工作职能加强对各村的业务指导和工作督查。各村要找准问题症结和问题阻点,深入剖析原因,既要“点对点”整改,做到改到位、改彻底,又要做到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

要坚持精准帮扶,聚焦“五个一批”,加快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要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对照年度工作计划和夏季攻势要求,全面排查工作落实进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危房改造、生态保护扶贫等凡是贫困村贫困户应享受的政策和该兑现的资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到村到户。

要坚持扶贫项目实施半月调度机制,压紧压实项目责任人责任,加快各类扶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扶贫项目6月底基本完成,并按照要求及时做好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工作。

责任单位:镇国土所、镇水保站、镇人社所、镇财政所、各村。

(五)完善基础信息工作。

要全面核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镇扶贫工作站对发现的疑点数据要组织实地核查,及时修正完善,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要围绕普点内容,全面梳理、规范整理村级档案和贫困户档案资料。各村完善的重点要求:(1)检查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手册》内容必须与家庭真实情况、扶贫信息系统相一致、帮扶措施与帮扶成效必须相统一。(2)《扶贫手册》必须存放在家,户袋资料与村存放的户档资料必须完全一致。(3)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识别、帮扶和退出资料务必完整、支撑材料必须齐全。(4)边缘户和监测户的佐证资料务必准备并且充分有力。(5)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措施务必落实到位,排查表中的各项帮扶措施必须填写齐全。(6)有关证件(如残疾证、慢性病证等)务必办理并存放户袋。(7)对特殊情况户(如不能正常回答问题的农户等)务必准备情况说明、张贴告示或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明白人”。(8)所有村“两委”主要负责人、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扶贫专干对所在村脱贫攻坚基本情况、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和项目实施情况以及程序环节、取得的成效等必须做到清楚明白、熟知在心。

责任单位:镇扶贫工作站、各村。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全镇脱贫攻坚专项集中行动是补齐短板弱项,提升脱贫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普查的重要抓手。各村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严格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全面开展走访,扎实做好帮扶工作。

第4篇

在全区上下深入推进精准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区委、区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专门安排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目的就是总结分析前一阶段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和好的做法,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统一思想认识,把工作重心倾斜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实在的行动,坚决打赢这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稍后,区委靳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自__年10月召开了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动员会以来,我区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和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召开区委常委会、全体会等多种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扎实推进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将任务细化分解到村、到户、到人,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健全了扶贫机构。区、乡、村三级及时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区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组织保障体系全面建立。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切实加强对扶贫干部的教育培训,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67期,培训人员3600人(次)。三是完善工作机制。为44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44名、驻村工作队员78名,严格按照“五步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完成了2306户7530人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实行精准扶贫“联点包户”工作机制,实现了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全覆盖。四是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健全了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干部召回、联村包户、资金审计等17个精准扶贫相关制度,实行乡镇每周一汇报、区上每月一汇报制度。结合全区44个贫困村的地域特性、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紧紧围绕贫困群众需求,做实做细了脱贫攻坚方案、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五是攻坚目标明确。制定出台了《__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实现整体脱贫的实施意见》,制定了“1+17+5”精准扶贫工作方案。2016年计划实现脱贫1133户3761人,22个贫困村退出,巴藏沟乡整乡脱贫摘帽。2017年计划实现脱贫1173户3769人,22个贫困村退出,全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总体上看,全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局良好,但与省、市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从中央到省、市,都把精准扶贫作为“一号”工程来抓,但从目前工作推进情况来看,全区上下还未形成党政同责,各部门参加、全社会参与、齐心协力推进工作的局面。各县级领导深入到联点村开展蹲点调研,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还需加强。个别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工作安排给包片领导和驻村干部后,习惯于听汇报,作指导,亲自深入贫困村和贫困户中开展调研、指导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力度不够,没有真正做到亲历亲为,一些工作仅仅是说在嘴上,还没有真正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工作被动应付,缺乏积极作为精神。区扶贫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顶层设计做得不扎实,对部门、乡镇开展工作督导不力。各部门在工作中未能形成联动机制,工作落实不到位,制定的行业方案缺乏可操作性。“联点包户”制度未能得到及时落实,还未开展实质性工作。

二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乡镇和部门对精准扶贫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把精准扶贫工作当做一般性工作,主要负责人过问少,亲自抓得少,仍然停留在召开会议、宣传政策上,没有实质行动。部分乡镇、村“等靠要”思想严重,张口要政策,伸手要条件,工作被动。有的部门大局意识不强,认为精准扶贫主要是扶贫部门的事,行业部门只要凑凑数就行,把精准扶贫当作工作负担。个别乡镇和贫困村不同程度的存在拿来主义的思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注重于等上面政策和资金支持,缺乏主动突击、积极争取的精神,部分贫困群众还没有真正形成“我要脱贫”的思想,主动参与和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自觉性不高。

三是基础工作不扎实。精准扶贫贵在精准,前一阶段工作中,不少村上的贫困户精准识别还有不精准的问题,对贫困家庭的收入支出、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基本情况了解掌握的不详细,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大多数贫困村普遍存在建档立卡工作程序不规范、村户档案缺页漏项,基础资料不齐全、数据逻辑混乱、致贫原因界定不准确等问题。各贫困村制定的脱贫计划不科学、不完整,操作性不强,乡镇与乡镇之间、贫困村与贫困村之间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进度不平衡。

四是宣传引导不深入。宣传工作仅仅局限于做宣传牌、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深入宣传政策和先进典型经验方面还做的很不够,营造氛围不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经常性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工作力度不大,宣传工作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没能真正与贫困户拉家常、问寒问暖,向群众讲清讲透相关政策,导致部分贫困户对政策理解的不深不透。各乡镇、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和扶贫干部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主动学习不够,自身对相关政策理解掌握不深不透,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说不到点子上,心中无数,工作方式方法上有待改进和加强。

五是发展思

路不明确。各乡镇、各部门、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精准扶贫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如何脱贫致富谋思路、想办法、出点子、定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乡镇、各部门为贫困村、贫困户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精准推动上下实功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就培育增收产业和特色产业方面思路不清,制定的产业发展措施与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联系不紧密,甚至闭门造车、脱离实际,对贫困户如何持续发展产业、确保脱贫不返贫等的研究不深,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措施不细不实。制定的脱贫攻坚方案和计划不具体、操作性不强,甚至个别乡镇、村还存在照抄照搬和雷同现象,没有集中精力去潜心研究,没有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对于以上这些问题,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主动认领、对号入座,认真加以研究,切实抓好整改落实。

目前,全省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已陆续出台,各项精准扶贫项目也已基本确定,下一步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如何在推动工作上求突破,在抓好落实上下功夫。一季度已经过去,要完成今年的精准脱贫攻坚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部门和驻村工作队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要求,对当前工作进行再梳理,再完善,再提高,理清轻重缓急,明确完成时限和节点,确保全区精准扶贫攻坚既定目标任务全面实现。在具体工作中,要按照“六个精准”、“八个一批”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就近期工作而言,既要抓好全局,更要突出工作的重点,要把产业扶贫、易地搬迁、金融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摆在突出位置来抓。

(一)切实做实做细产业扶贫措施。按照精准扶贫一村一策、一户一策或一户多策的要求,要在突出抓好建档立卡户发展产业、增收脱贫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各自的职责和优势,分别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切实做实做细产业扶贫各项措施。一是农牧局牵头,各乡镇、各相关部门配合,紧紧围绕富硒资源优势,在“五大富硒产业链”培育中,重点通过财政投入(5400元/人)、金融支持(每个贫困村50万元产业发展互助金、银行3-5万元/户贴息贷款)、行业部门扶持、社会力量参与等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在规模化种植、养殖,发展家庭牧场上下功夫、出实招。二是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各乡镇、扶贫局配合,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徒步采风、滑雪滑草、农家乐、美丽乡村游、休闲农业等旅游项目;认真实施好投资300万元的三合镇邦业隆村旅游扶贫项目,带动周边两个村的100户贫困群众实现增收。今年,区上重点确定10家基础好、有规模、有特色、诚信经营的农家院,政府给予重点帮扶,提升农家乐档次和水平,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三是各乡镇牵头,区扶贫局、市场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配合,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运输、餐饮、小加工、小卖部等家庭经营,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四是由各乡镇牵头,扶贫局、农牧局、工业和商务局等部门配合,加大积极扶持经济效益好、社会责任强的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商贸流通等企业,对无能力发展产业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带资入股的形式,实现资产收益脱贫。今年,巴藏沟乡要依托郭尔三村已建的100个家庭牧场和李家村奶牛养殖基地,重点发展养殖业和富硒大蒜、饲草种植。沙沟、古城和石灰窑乡等依托与威斯顿公司签订马铃薯购销合同,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建立油菜、蚕豆、树莓等特色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牛、羊和蛋鸡等规模养殖。三合镇重点发展乡村旅游,马铃薯、大蒜种植,生猪养殖等产业。洪水泉乡依托土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燕麦种植和家庭牧场、生态牧场等规模养殖场建设。平安镇和小峡镇,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好政策兜底扶贫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实施家庭养殖、小卖部、扶贫资金入股分红等帮扶措施。以上各项措施要在4月底完成基础工作,5月份全面付诸实施。总之,我们要切实发挥好每户54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金融扶贫资金的支撑,立足贫困实际,千方百计发展增收产业,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

(二)全力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今年,全区扶贫易地搬迁将重点在三合镇和石灰窑乡的5个贫困村的832户3204人当中实施,其中,对三合镇翻身、邦业隆、窑洞、索尔干4个村采取“进镇上楼”方式,在三合集镇集中安置409户、货币安置184户;对石灰窑乡上法台村采取整村就地安置227户、货币安置12户。整村搬迁安置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推动人口向城区、集镇和中心村聚集。对集中安置的农户,要全面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搬迁建房资金不足的群众,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提供贷款和贴息补助,对自主安置的农户给予货币补助。2月9日和4月16日,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在石灰窑上法台村和三合镇分别召开了扶贫易地搬迁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会,对全区易地搬迁安置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和部署,石灰窑乡、三合镇和区扶贫、住建、水利、林业、交通、

国土、新农办、供电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既定任务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4个村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一期工程要在8月底按期完工,保证192户群众在年底全部搬迁入住;二期工程要在5月底完成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6月上旬正式开工建设。石灰窑乡要在4月底前制定完成上法台村整村就地搬迁安置工作方案,确定具体安置地点,农房户型、建设面积、投资预算、资金筹措、建设方式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资金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5月份正式开工建设。(三)抓紧落实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区扶贫局要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进行对接,尽快落实项目资金700万元,按照省上的要求,抓紧落实扶贫产业园项目。一是区扶贫局牵头,各乡镇、农牧局配合,依托现有的绿雏、成贵、金阳、联胜等规模养殖场,以公司+农户、贫困户带资入股、利润分红等形式发展特色养殖,带动农户1200户,养殖畜禽1.08万头(只),平均每户增收1500元以上,该项目要按照省上的新要求,至少将一半以上的农户确定到建档立卡户贫困户中,同时建成家庭牧场65个。二是农牧局牵头,各乡镇、扶贫局配合,对发展产业受限制的贫困村,采取组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在川水地区流转土地集中种植富硒大蒜300亩、蔬菜1000亩,带动520户贫困户增收。三是区就业局牵头,各乡镇、扶贫局配合,支持有实力的公司,通过平安旅游产品开发基地“公司+农户”形式,带动500名离不开家又无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妇女从事刺绣、串珠等工艺品制作,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四)进一步加大金融扶贫力度。由各乡镇牵头负责,区扶贫局、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信用联社配合,对贫困村需求贷款的农户和资金需求量进行详细的摸底,抓紧在各个贫困村组建扶贫资金互助社,最大限度的发挥扶贫资金的撬动作用。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切实用好、用活国家在金融扶持方面的各项政策,将贫困村的50万元产业发展互助资金与“三农惠农”贷款、财政支持贫困户贷款贴息、信用小额信贷免担保、免抵押等资金紧密结合起来,全区精准扶贫融资达到5000万元以上,切实解决规模种养殖、小型加工、商贸餐饮等创业计划中的资金难题。对每个贫困村50万元的扶贫互助社资金,实行村财乡管,制定精准扶贫资金互助社具体操作和管理办法,将50万元资金放大3倍向农户借贷,支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区扶贫局尽快制定资金互助社的指导意见,促使互助资金尽快发挥效益。对2017年的产业扶贫到户资金要从今年及早着手,制定具体的金融扶贫工作方案,由政府贷款,将每户5400元产业扶持资金以贷款方式提前落实,及早实施,确保资金发挥好效益,保证明年全面实现全区脱贫目标。要继续深入开展信用平安建设,加快对信用村、信用户的授信,及时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信贷支持。

(五)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扶贫项目。按照精准扶贫“八个一批”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好省、市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确保精准扶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积极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安排专项经费,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职业技能提升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抓好烹饪、机械操作、刺绣、种养殖技术等技能培训,实现贫困户再就业,靠技能增收脱贫。今年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1131人次,劳务输出787人。二是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贫困家庭学生助学体系,加大对就读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助学贷款力度。积极鼓励和扶持贫困家庭的子女“两后生”到教学质量高、就业渠道广的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教育。今年通过发展教育脱贫103户105人,对全区70名在校大中专贫困生进行补助。三是对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全覆盖,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有效遏制和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今年实现医疗救助脱贫304户309人。四是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的有效衔接,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对无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户,实行居家养老。今年通过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148户365人。同时,各乡镇要牵头抓总,区扶贫、水务、交通、林业、住建、文体、卫计、教育、新农办、供电等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按照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整合资金,全面解决在贫困村水、电、路、气、网、绿等基础设施短板,补齐村级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幼儿园、早教点、卫生室等公共设施缺口,有效改善贫困村发展条件和公共服务。

(六)抓紧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由区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和区扶贫局牵头,各乡镇配合,扎扎实实做好贫困户基本信息、档案资料等各项基础工作和相关数据、信息采集,对全区2306户7530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的基础资料进行全面核实,立即着手信息采集和数据录入等工作,确保在4月底前完成大数据平台建设任务,5月份正式联网启动使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狠抓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各乡镇作为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的主体,要主动承担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管、亲自干,至少承包1个贫困村,经常性的开展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对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实行挂图作战,确保乡精准扶贫工作站和村工作室的高效运转,切实把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特别是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的农牧、水利、民政、教育、财政、扶贫、供电等部门,既要履行好包村帮户责任,更要落实好行业主管责任,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做好产业帮扶等工作,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局面。各乡镇、各部门要把精准扶贫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精准扶贫上,把措施和力量聚焦到精准扶贫上,做到精准扶贫工作优先安排、优先落实、优先保障。

(二)强化宣传引导,在营造浓厚氛围上下功夫。一方面,要积极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及省、市、区出台的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知识,确保我们的各级干部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熟记熟知,做到开展精准扶贫“自身过硬”。另一方面,各级干部要主动深入到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群众喜闻乐见的办法,扎实开展宣传工作,切实加大对精准扶贫扶持政策、相关规定及相关程序的宣传力度,在全区上下营造精准扶贫攻坚的浓厚氛围,确保群众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精准扶贫政策,并积极主动支持和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

(三)夯实基础工作,在实现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各乡镇和驻村工作队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再进行一次“回头看”,对贫困户进行一次再走访、再宣

传、再识别,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逐一进行核实认定,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坚决杜绝张冠李戴,巧立名目等现象,为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真实情况和准确依据。各乡镇要按照“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区有档”的要求,切实做好数据纠错和资料归档工作,对贫困户基本信息、建档立卡工作进行再完善,实行台账化管理,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和帮扶成效。区扶贫部门要按照样板村的标准,进一步规范精准扶贫各类表册、账簿等资料样式,抓紧印发到乡镇和各驻村工作队,最迟在5月上旬完成规范的档案资料填写、整理、归档工作。(四)对接需求清单,在推进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各乡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贫困群众的迫切愿望出发,按照不同致贫原因(因灾、因病、因学、缺资金、缺技术等),详细分类汇总出贫困村、贫困户年度脱贫需求清单,分类建立工作台账,一户一策的确定脱贫计划和措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全区扶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和时序安排,制定详细的路线图、时间表,把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人,细化到每周甚至每天,确保天天有事做、周周有变化、月月有总结,不折不扣、按时按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确定的需求清单,进一步强化协调服务实施项目,盯紧目标任务,按照边规划、边建设的原则,对已确定的易地搬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要落实责任、倒排工期、抓紧实施、全面推进,确保按期完成。各乡镇要对各贫困村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情况再做一次详细的摸底调查工作,在4月底前汇总上报区扶贫办,指挥部将需求清单汇总,分类后归口分解给各部门,各部门要上报项目,筹措资金,确保落实,杜绝放空炮。

第5篇

根据市人大脱贫攻坚第四调研组工作要求,现将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一、扶贫工作基本情况

县水利局精准扶贫挂点小溪乡长源村、桃枝村、小溪村、流源村和鹅婆村共5个村,56名帮扶干部帮扶贫困户260户,2018年增加了深度贫困村小溪乡坳下村。行业扶贫涉及工作主要是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喝上安全水,我县从2016年起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主要通过管网延伸、新建扩建集中供水工程、引山泉水或打井、健康水站等方式,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2017年度计划投资1.67亿元,其中省级以上计划投资5677万元,其余为县级整合资金。2018年我县对农村居民挑水户实行单户打井或接集中供水工程予以解决,同时聚焦对接深度贫困村,实施小微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对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由雩山水务公司进行城乡一体化改造运营,所需资金据实列支。

二、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一)挂点村扶贫工作

明确了以局长为组长的XX水利扶贫领导小组和班子成员带队的挂点村帮扶工作小组,制定了XX县水利扶贫工作方案。明确了各帮扶工作队职责分工,组织了帮扶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发放宣传手册,宣讲帮扶惠民政策等一系列工作,并派出一名副科干部为工作队长,2名驻村第一书记和2名常驻队员到挂点村。全体帮扶干部积极深入挂点联系村、联系户,掌握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分析致贫原因,并为贫困户制定了切实可行脱贫方案。帮助贫困村成立了合作社,开展了技能培训,拓宽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渠道。加强了驻点贫困村开展结合农村实际的良好民俗活动,树立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创新了扶贫方式逐步破除赌博等陋习致贫的突出问题。形成了长期督查,长期坚持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了涉及贫困户切身利益的若干问题,努力打造了干群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二)行业扶贫工作

(1)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巩固项目。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为123个“十三五”贫困村改造或新建水厂项目,项目涉及23乡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水厂改造、管网延伸,受益人口367730人,其中贫困人口数36775人,覆盖全县115个贫困村。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占总投资92.5%,项目可以在6月底前完成。2018年通过对我县农村饮水情况的调查,我县尚有挑水户1682户,我县今年对挑水户采取打手压井和接集中供水方式解决,单户打压水井按照4000元/户,接入集中供水工程按照1000元/户,以乡镇为单位核算,采用工程模式,确保施工安全和资金安全。由项目乡镇包干统筹结算,结余资金用于本乡镇脱贫攻坚项目统筹使用。深度贫困村则根据项目需要建设小微工程解决饮水安全。目前项目建设方案和资金均批复,项目乡镇正在组织实施。计划于10月底前完成。

(2)防洪工程项目。段屋乡防洪工程总投资为2179.1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090万元),罗江乡前村河堤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为3177.5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434万元),小溪圩镇防洪工程总投资1764.94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00万元),祁禄山圩镇防洪工程总投资132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900万元)。段屋乡防洪工程完成总投资的79%,罗江乡防洪工程总投资的55%,小溪防洪工程完成工程总投资的95%,祁禄山圩镇防洪工程完成工程总投资的96%。

(3)农田水利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8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400万元。项目于2017年5月底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均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主要做法

1、尽早谋划,做好脱贫攻坚计划。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水利扶贫,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了《XX县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县水利局也制定了《XX县水利局水利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特别是根据贫困村指标体系负面(欠账)清单要求,以村为单位对饮水不安全问题进行了全县摸底调查,统计了不安全饮水贫困户,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具体实施意见逐一梳理解决。制定了扶贫项目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程序,编制了水利扶贫规划,做好了扶贫项目储备,并对项目的可行性作了必要的调研。

2、抓好水利项目建设,全力做好水利扶贫工作。

我县水利扶贫项目投入大,涉及乡镇多,项目点分散。我们根据各自项目特点,狠抓项目质量和进度,加密调度,确保项目进展顺利,也真正让水利工程达到建成一处,发挥一处效益,特别是对不安全饮水群众造册登记,通过工程措施,做到销号整改。

3、精准对接,落实责任做好行业扶贫工作。

今年5月份,县水利局全体领导干部分成9个工作组,在村组干部的配合下,对全县357个行政村进村入户进行饮水情况调查,对每户农户的饮水现状进行核实,建立台帐,对饮水安全有问题农户提出解决方案,并由调查组领导干部跟踪对接解决结果并签字确认销号。同时印发了宣传单2万份,对我县农饮政策和饮水安全标准用通俗的语言进行入户宣传,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安全饮水。同时委托县疾控中心对我县135个疑似水质不安全村居进行水质检测,对水质不安全区域,结合我县水系分布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确保饮用水安全。

四、存在的问题

1、项目建设进度有待加强。我县扶贫项目较多,特别是农饮项目我县自我加压,整合资金投入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建设和管理难度很大,加上征地拆迁等工作导致项目进度滞后,下一步需加强项目调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2、挂点扶贫思路有待改进。结对帮扶方式不够多样,帮扶措施针对性有待加强。特别是帮扶的小溪村,由于位于圩镇,产业帮扶思路单一,贫困户致富途径少,需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发展致富产业。

3、行业扶贫宣传工作需要加强。我县人口多,分布广,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对集中供水需求大,要求高。虽然通过多年努力,我县建成了200多处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工程建成后产权均移交给当地政府,但大部分由社会人员承包经营水厂,水价和开户费均由承包人收取,无人监管。资源长期被个人占用,造成农户门前有自来水管,鉴于开户费等资金压力,无法使用自来水,特别是贫困户、低保户和独居老人弱势群体挑水喝现象较多,监管不到位,供水水质状况令人担忧。目前我县水厂均没有落实消毒措施,我局联合卫计委对水厂管理人员进行多次业务培训,但均无法落实水质运行管理职责,仅仅看重在管道维护和水费收取,水厂管理安全隐患大,特别容易发生群体性安全隐患。大部分还是看重开户费,基本出于杀鸡取卵方式,最后形成政府包袱。水源纠纷多,村组间水源矛盾大,无法综合利用,均以局部利益为重,造成水厂无法发挥正常效益或限制效益。由于水源纠纷,造成输水管被当地群众挖起锯断情况时有发生,水厂没有发挥效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4、水厂的后续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我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82.3mm,年最大年降雨量为2517.4mm(1998年),年最小年降雨量为975.6mm(1986年),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4~6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8%,7~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3%。正常年份群众对自来水需求不是很重视,加之水质问题,仅仅局部干旱区域或干旱年份对自来水要求高。水厂正常运行维护费用高,收取水费难以维持水厂正常运行,制约我县水厂健康有序发展。

五、下步工作计划

1、继续完善扶贫措施,确保整改效果。进一步加强对帮扶责任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和督查,配合挂点乡村继续做好精准扶贫的相关问题整改工作。加大精准扶贫惠农政策宣传力度,让贫困户增强脱贫信心并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

2、加强项目调度,确保按期完工。对农饮项目加强调度,加大专业技术力量的整合,每日在微信工作群通报工程进展情况,每周根据各乡镇项目进展情况报县政府督查科进行全县通报排位,每月对进度最后乡镇召开项目现场促进会。对项目监理单位人员实行动态考勤,严格落实监理人员在岗在位,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对项目乡镇和水利局工作实行问责制度,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快项目进度。

3、积极做好政府行业扶贫助手。 认真谋划好行业扶贫工作重点,做好行业扶贫规划,加大工作宣传力度,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理解饮水安全,同时联合卫生、乡镇等部门,加强对建成水厂的管理和运行,确保水质安全,发挥工程应有的效益。同时全力推进我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进程,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6篇

移民新村集中安置

集中安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对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强、乡镇整合项目效果较好的贫困村采取规划建设高标准移民新村,并按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标准,水、电、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配套,农牧民增收产业安排比较合理,使搬迁户从贫困户一次性具备了达小康的基础条件;另一种是以改善农牧民生存条件为目的就近移民搬迁,对部分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或自然灾害频发急需搬迁,对集体经济薄弱、整合项目能力不足的村庄采取就近搬迁,重点是解决贫困群众的生存问题,而对增收产业支持考虑相对弱化,下一步要在帮助移民户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稳步增收上下功夫。林西县的十二吐移民新村、翁牛特旗的疙瘩窝铺村正是这种移民模式的成功典型。

2013年初,林西县十二吐乡党委政府经过充分调研,把苏泗汰行政村西山根移民新村建设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项目,整合部分涉农项目发展新产业,一方面彻底改善了移民户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实现了移民户脱贫致富的目标。

县委农工部根据十二吐乡申请生态移民项目情况,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对迁出区迁入区实地踏查,2013年度十二吐乡西山根生态移民项目计划搬迁210户842人,总投资3564万元,其中生态移民专项资金1263万元,整合其他项目资金217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23万元。建设生态脆弱地区移民住房21000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工程1处,通村主干道600米,硬化巷道3000米,街道给排水8000米,供暖工程1处,户用沼气池210个,新区绿化2000株,架设高压线2000米、架设低压线2000米、安装变压器2台、用电入户210户,日光温室50个(50亩),棚舍3200平方米。

2014年初,通过走访和征求意见等方式,乡党委、政府决定续建设施暖棚27栋,满足百姓的致富需求,如今27栋暖棚已基本完工;建蔬菜交易市场一处4870平方米;启动了“高标准人畜分离式”肉羊养殖小区建设,共建设养殖小区36栋,管理用房45栋,总占地面积180亩。

十二吐乡扶贫项目的实施,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住房问题,同时也为老百姓致富提供了可能性,帮助百姓摆脱靠天吃饭、收入没有保障的穷日子,百姓的生活正悄然的发生改变,如今的新村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和谐景象!

与林西县略有不同,翁牛特旗乌丹镇疙瘩窝铺村五分地组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项目则以政企联手的方式实施了移民新村建设。以高标准谋划移民新村建设为指导思想,翁旗委、旗政府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规划单位进行规划,让其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规划了住宅区、种植区、养殖区、生活娱乐区以及配套设施等建设。

项目区拟建设2栋12000平方米的住宅楼及附属设施2000平方米,总投资2666.6万元,其中整合生态脆弱地区移民扶贫自治区专项资金780万元,其余不足部分由企业筹资建设完成。目前,住宅楼正在建设主体工程,10月末建设完成。规划建设内容还包括村民活动广场、文化室、卫生室等项目,并将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最终实现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目标。

农牧民进城和园区建设配套安置

移民不但可以从村到村的移,也可以由村移到城。思路转变,将劳动力直接由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把农民直接变成城镇居民,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赤峰市移民扶贫的又一种模式。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正是这一举措的受惠者。

2006年敖汉旗将原新惠乡、新地乡、高家窝铺乡三个贫困乡并入新惠镇,使新惠镇达到了现在辖7个社区居委会,29个行政村,土地面积88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城镇人口6万)的规模。

2013年,按照敖汉旗旗委、旗政府的部署,新惠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方向,借助园区开发优势,对三家村、龙凤沟村、高家窝铺村、哈达吐村和老烧锅村5个行政村的14个村民组共377户1005口人,采取无土安置方式实施移民搬迁。这5个行政村在2006年以前均属被撤销三个贫困乡,自然条件恶劣,沟壑纵横,干旱缺水,雨雪天气道路几乎不能通行;人口、环境、资源矛盾极为突出,村民收入水平长期在贫困线下徘徊,只有实施移民搬迁才能彻底改善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实现脱贫的基本目标。

按照新惠镇城镇总体布局规划,镇党委、政府将迁入区确定在北城新区的各各召村,利用自治区生态移民扶贫专项资金,整合其他项目,以打造新型农村社区为蓝图建设移民新区。为确保生态移民项目的顺利实施,新惠镇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敖汉旗新惠镇北城新区建设实施意见》,将生态移民项目作为北城新区总体建设的重点,纳入整体规划。迁入区距旗政府驻地5千米,紧邻新惠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氟化工园区,现有各类企业50多家,就业空间2000人以上,人月均工资2000元以上。

新惠镇生态移民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建设移民住宅楼10栋,户均面积70平方米;住宅区面积3.45公顷,建筑总面积38986平方米,住宅面积26390平方米;给排水管路10千米,架设高压线路4千米,安装500KVA变压器4台;新修建道路2.5公里,绿化和硬化1508平方米。项目总投资为6466万元,其中:楼房及配房建设3902万元,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产业发展投入2564万元。截至2014年6月末,楼房主体、给排水工程、高压线路架设、新区道路建设已经完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新惠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生态移民专项工作推进组,通过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园区入驻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移民整体搬迁后的后续问题。一是协调园区内企业承诺优先安置移民户就业,并提供就业培训保障,以18周岁以上、40岁以下为培训就业的重点对象,享受与城镇居民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和相关的培训扶持政策,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二是在劳动年龄段内尚未就业且有就业愿望的,可享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并按自愿原则参加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三是旗卫生部门优先办理移民户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旗社保部门引导移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旗民政部门加强对移民户的救济保障,对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体系,确保贫困农牧民生活有保障。四是积极探索农民社区管理新模式,确保农牧民得到良好的社区服务。

目前,在新惠镇协调下,已经有20多家企业与搬迁群众签订了就业合同,年劳务总收入可达1032万元,户年均收入2.7万元。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搬迁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用电难、增收难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快速脱贫致富目标创造了条件。做到了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态环境并重,生态移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举,既妥善安置了农村劳动力,又为城镇化建设注入了新生力量。

建立设施农牧业、产业园区安置

设施农业、养殖业是赤峰市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设施农业园区、养殖小区安置,将生态脆弱地区的贫困农牧民安置到设施农业项目区以及养殖小区,不仅可以使移民户的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而且能加快农牧民生产方式由粗放经营向现代农牧业发展方向的转变,为今后稳定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能使迁出去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采取的移民安置方式正是这种。

大庙镇位于赤峰市松山区西部70公里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乡镇,全镇有19个村,164个村民组,2.8万口人,大庙镇是自治区级革命老区乡镇,全镇目前共有贫困村8个,贫困人口3200口人,占总人口的11.4%,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通讯通行不便、生存条件恶劣的南北部山区的7个贫困村。为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从 2007年开始,大庙镇先后实施了自治区第五期、第七期扶贫移民扩镇项目。自治区启动生态移民扶贫工程后,2013年、2014年对移民愿望强烈的吴营子村、徐窝铺村、艾苏波村、圣佛庙村、天益隆村、和平营子村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项目迁入区选择在大庙镇公主陵万亩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规模大、效益好、示范带动效应明显,是目前松山西部面积最大的综合性设施农业园区。园区位于经山线65公里处北侧,地处公主陵村、吴营子村、桥头村、大庙村和韩营子村五个村的交叉地带,总规划占地近2.5万亩,目前共建成日光温室3200多栋、综合占地面积16000亩。园区自2007年启动建设以来,打配机电井9眼,安装80KVA变压器24台套,铺设输水管道4万多延长米,架设高低压线路3万延长米,修建蓄水池7座(容量4500立方米),修建园区作业路8条10公里,建成园区综合培训中心1处、占地面积40亩的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一处。园区内各种基础设施完善,实施移民搬迁基础条件较好。园区普遍推广两茬作业模式,秋冬茬种植西红柿,早春茬种植架豆角,每个标准棚室年产蔬菜1.5万公斤左右,实现纯收益5万元以上,种棚户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上,发展设施农业为偏远山区农牧民探索出了一条稳定增收致富之路。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部署,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以“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为主题,深入推进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切实阻断深山区家庭的贫困代际传递,为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步伐,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016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00万,用于新增项目学校设施设备购置及维修改造。各县要根据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16年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市级补助资金的通知》(石财教〔2016〕19号)要求,落实专项经费,加强资金监管,加快推进新增项目学校浴室、宿舍、食堂、教学楼等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底前,完成6所学校的浴室、厕所改造,3所学校食堂改造,2所学校宿舍改造,7所学校封闭阳台门窗,3所学校改造暖气,5所学校整体维修等建设任务;完成17所学校多媒体设备、电脑桌椅购置配备,全面提升项目学校办学条件,特别要解决好82所项目学校的饮水、旱厕和取暖等问题,力争到2018年,项目学校全部实现义务教育标准化。

2.提升深山区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按照省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对山区县高中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到2018年山区县一中体育场地全部实现塑胶化;图书馆、计算机、多媒体、机器人、创客、美术、书法、音乐等专用教室及史地、文科、探究等学科专用教室全部达标;结合特色高中建设,创建学校课程基地,推进基于课程的高中创新实验室创建,配齐配全特色化发展必需的设施设备。到2018年,山区六县高中全部建设成为省、市级示范性高中。

3.提高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强深山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到2018年,山区六县项目学校、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等均达到国家和省、市规定标准。加大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移动教学、远程视频互动教学、名师导学、名师在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新型教学模式,提升山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全面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全面提升内涵发展水平

1.提升学校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制定、修改学校章程为抓手,制订出台以维护办学自、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推进民主开放科学管理为重点的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提升管理水平,2016年底前全面实现“一校一章程”;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系列文件要求,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精细化为导向,对学校每个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对学校日常管理的每一个事项运行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学校管理制度、法治化水平;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

2.提升学校文化建设水平。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按照“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步骤逐步分类分层推进,逐校制定学校文化建设方案,修订提炼“校风校训”和管理制度,努力提升每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到2016年底,形成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特色突出的山区学校文化品牌,引导山区学校品质提升、特色发展。到2018年山区六县建成15所特色义务教育学校,每县打造一所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

3.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实施科研兴教、人才强教、品牌强教、素质提升等行动,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从理想、心理、学业、生活及生涯等方面,循序渐进,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具体指导。完善教科研和课程体系,建立结构合理、管理有序、服务质量和研究水平较高且具有区域特点,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市、县、校三级现代教研工作网络,推进教研员带班上课、带组教研改革,研发一批精品课题。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传统,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研发体现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人文精神的校本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与京津等地联合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在课程实施与管理、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教研科研等方面加强合作和交流,协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保山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1.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各县要选拔办学理念先进、改革创新意识强、有敬业精神、专业素养好、善于管理的优秀人才担任项目学校校长,各学校要着力打造一支以校长为核心,副校长、主任协同参与的学校管理团队,采取选送培训、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团队在规划学校发展、凝练教育理念、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形成办学特色等方面的能力,着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卓越管理才能的山区校长管理队伍。

2.培养教师专业化成长。各县要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以音体美教师为重点继续做好教师编制补充工作,配齐配全专任教师。加大“三支队伍”培训力度,通过外出交流学习、挂职影子校长等多种形式,为山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依托市、县两级特级教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教研员工作坊等,带动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县域内开展巡回授课、支教服务、教师交流、公开课评比、优秀成果展示、教学论坛、专题研讨、案例剖析、教学反思、名师讲座、联片教研等工作,全面提升山区教师整体素质。

3.规范生活管理员配备。各县要严格落实《市教育扶贫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按照“县定标准、县级聘用、学校使用”的原则,通过购买服务、公开招聘等方式,以不低于小学寄宿生每80人一名生活管理员、初中寄宿生每160人一名生活管理员的标准,为项目学校配备足够数量的专职生活管理员并落实人员工资及福利,保证项目学校顺利运转。

(四)全面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1.注重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创新德育形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生命教育、感恩励志教育。完善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工具,通过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等方面的测试,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导中小学深化课程改革,加快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全面掌握学生心理和体质健康状况。依托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深山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深山区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全程追踪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升入大学的学习经历。安排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建立符合山区学生饮食习惯的春秋季营养食谱,保证膳食均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体育运动、艺术培训等兴趣小组、学生社团、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畅通项目学校学生升学渠道。畅通小升初、初升高、高中升大学三条入学通道,继续开展项目小学对口直升项目初中改革,保障深山区小学生全部到项目初中接受优质的免费教育;做好山区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指导工作,确保深山区初中毕业生都能升入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开展深山区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中高职教育贯通项目,通过五年一贯制、“2+3”对接等形式,确保深山区学生在完成中职教育后继续接受高职教育,毕业时获得高职(大专)毕业证。

(五)全面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1.完善学校结对精准帮扶机制。建立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精准帮扶机制,选取市区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与山区六县82所项目学校,市直属高中与山区六县一中分别建立稳定的“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充分发挥市区优质学校的师资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等,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全面提升山区学校办学水平。

2.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对山区六县45个深山区乡镇82所项目学校中,被所在县扶贫办(民政局)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在籍在册学生进行摸底统计,确定贫困学生标准。从2016年秋季开始,市、县两级财政落实深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补助资金和免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专项资金。协调市属四所高职学校(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幼儿高等专科学校),对深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行“专业可挑选、勤工能助学、优享助学金、毕业首推荐”四条优惠政策,逐步建立深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费教育体系,全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3.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协调各类企业、社会团体在山区六县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组织志愿者扶贫支教。积极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对山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在学习、生活、情感上给予山区贫困学生关怀和帮助。山区各县教育局统筹建立校长、教师“一对一”对口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贫困教师档案,制定贫困教师结对帮扶计划。

4.提高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依托职业院校、农村成人学校为家长提供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拓宽下山家长就业面。加大对自主创业家长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为家长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引导家长依托家乡特色产业,从事种养殖、农家乐、特产销售等工作,切实增强家长后续发展、自我脱贫的能力,增强精准扶贫力度,推动深山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一人下山,全家脱贫”。

5.宣传推广下山致富样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家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依托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面了解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学生集中就学后家长下山的总体情况。依托市级主流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深入宣传家长下山进城务工、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加强经验总结提炼,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全面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导检查等。各县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台帐,摸清底数,列出清单,合理安排资金、项目,加强政策指导和督办检查,确保全面提升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资金支持。市教育局设立新增项目学校维修改造及设备购置等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省奖补资金、“全面改薄”资金,用于改善项目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新增项目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教学和生活设施配备。同时,市财政设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生活补助和市属高中阶段学校免费教育专项资金,确保真正贫困的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各县教育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义务教育交通补助、县属高中教育学校免费教育专项资金。

第8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市经受考验、逆势奋进、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整体经济稳中向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17.9亿元,增长7.3%,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1亿元,同口径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3050亿元,增长12%;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区第一,实现了高基数上的平稳较快增长。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两条特高压电力通道顺利推进,京东方二期等项目即将建成,中煤烯烃、伊泰精细化学品、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等26个项目正式投产,一批构筑多年、投资巨大、引领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市产业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基础。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响沙湾莲花酒店、万家惠欢乐世界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投入运营,国际创意文化大会、美丽乡村旅游节等一批品牌节庆活动成功举办,全市旅游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次,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天津港、天津物产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入驻,电子商务交易量成倍增长,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

——发展环境全面改善。康巴什区正式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呼包鄂动车开通运行,鄂尔多斯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国际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综合保税区申报取得重大进展,大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十个全覆盖”任务基本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将80%以上的可用财力用于民生保障,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解决了一批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食药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4%和7.3%,达到40221元和15480元,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集中精力抓项目扩投资,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10项。创新投融资方式,对接设立产业基金15支,总规模近500亿元,新增社会融资703.8亿元。用改革的办法破解要素制约,置换黄河用水指标1.25亿立方米;59个项目开展排污权交易;17家企业参加京蒙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项目200项,总投资5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总量居全区第一。努力扩大消费和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贸易额增长80%,成为自治区唯一的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30万吨煤炭、108万吨水泥、25万吨电石产能退出任务。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化解存量商品房589.8万平方米,被住建部确定为房地产去库存试点城市。积极稳妥去杠杆,企业直接融资达到151.1亿元。出台了支持工商企业降本增效一系列政策措施,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4.7亿元,减免税费59.8亿元,落实各类补贴1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9.3%。优化煤炭供给结构,成功注册“鄂尔多斯煤”商标,全年销售煤炭5.4亿吨。实施补短板系列工程,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明显增强。

(三)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工业结构。新增电力装机164万千瓦,煤化工产能54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19.9%和22.7%,成为国内旅游度假和休闲养生热点地区。存款余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稳步发展现代农牧业,粮食产量、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实现“十二连增”,农牧民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四)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全区率先编制并公布权责清单,率先推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和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单一窗口”受理模式,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间缩短80%以上,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增长1.5倍。建成了覆盖市、旗、乡、村四级的政务服务网络,获评全国优秀政务服务平台。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正式施行。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全面完成。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30条政策措施,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技术转移中心3个、自治区级以上众创空间1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申请专利数增长84.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展开。

(五)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心城区一体化步伐加快。率先在公共交通、电力保障等方面实现一体化运营。新建改造市政管网186.1公里、城镇道路102.9公里,新增城区绿地575万平方米。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进入全国智慧城市建设50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以上。全面改善农村牧区环境,735个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健全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成自治区级美丽宜居示范镇村8个,乌审旗无定河镇获评“中国最美乡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高等级公路186公里、农村牧区公路357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114公里。

(六)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完成林业建设145万亩、草原建设3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80.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2个百分点。深入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新标准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强化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建立污染防治区域部门联动机制,在全区率先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环保重点企业实现在线监控全覆盖。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进展顺利,《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出台。

(七)稳步提高民生保障能力。新增城镇就业2.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8%较低水平。回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5392套。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人均提高167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64.4元和66元。更加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利益,在全区率先施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学前教育入园率提高到96%。高考普通类本科上线率达到69.4%,位居全区第二。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全区率先推行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改革。两孩政策全面实施。“十个一”文化工程扎实推进,被文化部列为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八)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出台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工作方案,帮扶95家重点困难企业化解兑付担保风险,企业转贷续贷306.6亿元,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下降”,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快金融纠纷案件处置,有力保障了群众合法利益。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风险,争取政府债券置换资金641.8亿元,增长71.2%。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建成市、旗两级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平台,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一批积案得到有效解决。刑事和治安案件下降16.8%和3.7%,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九)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提请人大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2部。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行。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政府系统作风明显改善。狠抓决策执行和工作落实,出台了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实施意见,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严控行政支出,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全面完成,“三公”经费下降7.6%。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积极成效。

此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新闻广电、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妇女儿童、老龄事业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困难前所未有,成绩弥足珍贵。这是中央、自治区坚强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鄂尔多斯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发展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产业规模还不大,层次低、链条短,竞争力不够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弱,对外开放程度低,资源环境和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牧区相对落后,城市治理水平仍有待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维稳等领域风险隐患还很大,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亟待解决;政府自身建设和干部作风转变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新的形势,需要我们自加压力,主动担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响应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跳起来摘桃子,抓住重点,攻克难点,聚焦热点,打造亮点,以新的思路、方法和举措,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矛盾、新问题,积极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底线,振兴实体经济,深化转型发展,大力促进“五化协同”,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和党的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

今年,市政府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供需两侧发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04项,形成新的项目建设热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力争纳林河矿区、准格尔中部矿区等重大规划获批,北控煤制气等项目核准。建立重大项目动态储备、调整机制,制定项目滚动投资计划,确保项目建设连续性。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在煤化工产业延伸、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一体、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再引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引资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新增社会融资750亿元以上;继续做大产业基金规模,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切实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去产能方面,依法依规退出不合规、不达标产能,严格控制新增过剩产能。继续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引导退出煤炭落后产能90万吨。优化煤炭产品供给,分级分质对接市场需求,原煤洗选率提高到90%以上,进一步扩大我市优质煤炭市场占有率。去库存方面,把去库存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好房屋产权登记、项目重组、兑换凭证互通互用等问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实施棚户区改造1.6万户,再消化房地产库存500万平方米左右,引导我市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发展轨道。去杠杆方面,继续强化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突出抓好金融风险防范,设立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风险企业帮扶和不良贷款化解专项行动,维护好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坚决不允许出现政府贷款违约现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降成本方面,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融资、人工、物流、用地、用能成本。引导企业通过强化管理和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补短板方面,围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等领域,组织实施补短板专项工程,全面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积极释放消费潜力。加快综合保税区、内陆港和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运营一批进口商品体验馆。推动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入驻,确保康巴什康镇、东胜铜川二手车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办好绒博会、煤博会等活动,聚集人气商气,促进节庆会展消费。加强苏木乡镇物流配送网点建设,挖掘农村牧区消费潜力。发扬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商标品牌培育年”活动。加快创建放心消费城市,严格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管,严惩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行为,全面改善地区消费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把非公经济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鼓励非公经济通过PPP等模式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全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保护好企业家精神,进一步营造亲商、敬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民企在地区发展大潮中扛大梁、挑重担、作出更大贡献。

(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

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煤矿绿色生产,推广安全高效开采方式,煤矿采区回采率提高到80%以上,机械化开采程度提高到95%以上。加快清洁能源电力外送基地建设,抓好山东能源盛鲁电厂、国电双维电厂等电源点项目,确保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电力通道建成。加快煤电铝一体化,积极推进鑫恒铝业产能置换,开工建设蒙泰一期45万吨铝板带项目。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推动伊泰200万吨煤制油、神华煤制油二三线、国电投烯烃等项目建设,确保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伊泰精细化学品、新能稳定轻烃等项目达产达效。稳步推进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常规天然气产能保持在300亿立方米左右。持续推进羊绒产业振兴计划,依靠科技创新提升陶瓷、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促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层次。积极申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强与以色列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引进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加快国际航空口岸建设,培育发展航空器生产和航空培训、航空物流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把我市建成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争取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光伏发电基地启动建设。积极引进培育石墨烯、高纯氧化铝、碳纤维等新材料产业。力争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促进现代服务业融合配套。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品牌线路、自驾车营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专项规划,加快国家旅游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举办好鄂尔多斯旅游推介会暨世界旅游城市形象大使选拔赛、冰雪旅游节、库布其沙漠主题和红色旅游主题等重大活动,加紧实施黄河大峡谷、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集中打造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50个乡村旅游特色农牧家乐,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市场,提升鄂尔多斯旅游品牌影响力。年内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8%和15%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深化与天津物产、天津港等大型物流企业合作,集中推进空港、棋盘井等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办好国际创意文化大会、文博会等活动。发展壮大金融业,大力引进金融机构,积极筹建民营银行,深化农信社改革,推动市内大企业集团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拓展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内涵,加快仕博国际健康城等项目建设,打造健康产业集约发展示范区。

促进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在两河流域、西部牧区、城郊区分别集中发展种养结合大农业、现代草原畜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年内流转土地10万亩、草牧场160万亩以上,建成公司化养殖园区10处、养殖大户300家、家庭农牧场100家。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粮改饲”及“稳羊增牛”战略,新打造100个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典型示范村。促进农牧业品牌化发展,建立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成市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10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农牧业产业链条,力争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完善农畜产品流通体系,新建网上农贸市场10家、冷链流通仓库5个、专业合作社100家,带动农牧户增收致富。

(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培育支撑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突出抓好总书记指示自治区先行先试的三项重点改革任务,确保在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提高农牧民产业化经营收益率、扩大与俄蒙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权责清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做到审批信息互联互通、服务事项网上运行,真正实现“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简易注销登记。持续推进电力多边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水权交易等改革,破解发展要素制约。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推动土地草牧场“三权分置”和国有林场改革,完成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设立科技创新基金,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加快市高新区发展步伐,吸引高端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推动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合作设立创新中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自治区级研发机构3家以上。强化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不同煤种气化、煤炭分级利用、高盐废水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组建全市众创空间联盟,推动各类科研平台向社会开放,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城。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满足地区发展需求。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加强产业协作,联合呼包二市申建内陆自贸区,合作共建西部装备制造基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呼包鄂中心城区1小时快速铁路圈和2小时公路圈。加强生态共建,建立环境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三角、晋陕宁蒙等区域协作,主动参与呼包银榆经济区建设,积极承接发达地区高端、环保产业转移,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四)全面改善基础条件,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编制并实施中心城区道路、绿化、供水等一体化规划。推进东胜至机场轻轨、东胜吉劳庆川和康巴什环城水系景观等项目建设。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出台城市绿化、物业管理条例,深入开展住宅小区文明创建和城市精细化治理行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开展“生态宜居美丽县城”创建行动,培育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特色小镇。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改造农村牧区危房3000户以上,在全市150个行政村开展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和治理试点,全面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农牧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

推进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重点抓好“七网”建设。铁路网方面,全力推进包西铁路客运专线包榆段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开工建设。加快蒙华、鄂前旗至上海庙铁路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沿河、准朔铁路等项目完工,呼准鄂改客专项目建成,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00公里。公路网方面,启动实施包茂高速包头至东胜改扩建工程、呼市至鄂尔多斯高速等项目,加快通史至靖边、龙口至大饭铺、敖镇至东道梁等出省通道建设,确保沿黄公路一级改高速、察汗淖至棋盘井一级改高速等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260公里,改建农村牧区公路500公里。航空网方面,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和运力结构,增加通航城市和国际航线。启动建设鄂前旗、杭锦旗2个通用机场。市政网方面,加大对城市老旧管网改造力度,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在中心城区率先试点。水利网方面,实施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西北节水增效项目等重点水利工程,完成盟市水权转让一期和拦沙换水试点工程建设,增强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能源网方面,加快陕京四线天然气管输工程建设,力争鄂安沧输气管道、蒙西煤制气外输管道获批开工。全面实施“气化鄂尔多斯”等工程,提高农村牧区清洁能源普及率。通信网方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鄂尔多斯至北京直通光缆建成运行。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基本完成“智慧鄂尔多斯”、“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任务。

(五)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更大力度保护生态。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突出抓好沿黄河绿化风光带、环城区城镇绿化带、沿沙漠沙地绿化带和沿路沿线绿化带“四带工程”,完成林业建设120万亩、草原建设39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80万亩。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实施灌木林平茬工程,推进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清理整治。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及草畜平衡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开垦、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行为,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更严措施治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条例》,保护好鄂尔多斯的蓝天净土绿地。实施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工程,抓好煤化工和焦化行业脱硫升级改造、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重点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和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露天煤矿复垦绿化。持续提升环保监管能力,建成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及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系统。强化重点环境问题集中整治,加快棋盘井蒙西地区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更高水平利用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力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居民低碳绿色出行。

(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社会发展新成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力度不减、措施不变、投入不降,聚焦脱贫人口和市低保线下贫困人口,继续落实好“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扶上马、再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力争市低保线下贫困人口年收入增长20%以上。设立产业扶贫基金,全面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扶持脱贫人口发家致富,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推动充分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创业鄂尔多斯”行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实施就业服务工程,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面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成全民参保数据库,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城乡低保标准再提高6%,农村牧区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和6852元。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促进社会福利、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红十字等慈善公益事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6所,推进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标准化,完成市三中新校区整体搬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城域网教育教学全覆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梯队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牧区教师生活条件。

建设健康鄂尔多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健康档案数据库,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逐步实现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开工建设市儿童医院项目,确保市中医院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快蒙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一批知名蒙中医药馆。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持续推进“十个一”文化工程,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开展好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弘扬红色文化,确保鄂前旗”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成开放。扎实推进足球运动改革发展,建成自治区级足球训练基地。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引导全民重视健康、主动参与健身。

(七)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筑平安稳定新优势。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天大地大,安全最大”。始终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明察暗访、专家巡查和第三方监管,坚决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建成国内领先的公共安全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市内重点企业、重点部位、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积极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市、旗、苏木乡镇三级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构建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监管格局。推进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争创国家食品安全试点城市。

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化“七五”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鄂尔多斯。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巩固双拥共建成果,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新环境。

全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组织实施政府协商计划,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综合执法。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全力建设效能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强化执行力建设,实行政府目标管理,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严肃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行为。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办有效的事,开务实的会,发管用的文。探索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鼓励干事,支持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全力建设责任政府。深入开展纠风行动和专项治理,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认真履行政府承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发挥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作用,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第三方评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集中更多财力用于民生改善、帮扶困难群众。

全力建设廉洁政府。自觉执行《准则》和《条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切实加强资源配置、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对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始终做到零容忍、严惩治。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