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47: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校园 班级 文化 学生 影响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0-013-0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道出了环境育人的真实内涵。学校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场所,没有良好的环境是行不通的,而这环境恰恰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校园。在校园里有许多班级,每个班级就组成了教育青少年的一个阵地。如何去抢占并筑牢校班文化阵地去影响青少年学生,达到不言而教、赶而不走的效果?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来与大家共同探索。

一、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著名教育家说过:“教育文化为一国立国之根本而科学研究尤其是事业之基础”。校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和谐校园、阳光校园、文化校园和绿色校园的重要内容。建设好这两个文化单元,有利于校容校貌及班容班貌的完善;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心灵的净化、健康人格的成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学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班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同时校园文化也影响着班级文化。对此,我认为,首先,要成立校班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团委书记或少先队总辅导员和各班主任为组员的校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其次,各班也相应成立以班主任和班团干部或少先队干部为主,其他学生为辅的班级文化实施小组。在领导小组指导下,具体负责实施学校所布置的文化建设项目。再次,利用假日带领校班文化建设的有关人员,去参观在校班文化建设方面搞得好的兄弟学校,借其之长,补己之短。最后,在领导小组的主持下,邀请部分专业教师参加,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共同筹划好校班文化建设中所需要的项目和资金,规划好场地,设计出一整套的实施计划,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这样,学校领导重视,班主任配合,其他教师和学生协助,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打造出具有较高文化品牌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三、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对中小学生的重要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奠基石,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所在,是学校教育的切入点。校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 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好动、贪玩是中小学生的天性,且他们正处于自尊心特强、自制能力特差的心理危险期。倘若忽视对他们的正确引导,忽视校班文化的建设和实施,长此以往,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学生,都会因此而变得性格孤僻,内心空虚,精神恍惚。还会因为鸡毛蒜皮之事和同学吵架或与老师顶嘴,一时冲动而造成转学,甚至辍学的后果。对此,我认为:①平日里班主任就要对学生进行常规性的心理疏导,及时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融洽正常的师生关系。②积极探索校班文化在学生心理中的作用,扎扎实实地推进校班文化的建设和实施,利用校班文化正确地引导他们。

2. 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生命在于运动。很多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身体的各个部分正逐步成熟。在他们身上出现好奇、焦虑、迷茫等心理反应,同时,对现实中的精神文化生活感到不满足。假若没有校班文化的实施,他们会迷恋网吧、游戏厅等地方,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身体的正常发育。在这一点上,我们除了上述的心理疏导外,更应该在校班文化的活动中,根据其爱好、特长,多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校班文化项目,多给予参加活动的机会。

3. 对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校班文化不完善或者完全没有实施,所教出来的学生,人格是有缺陷的。但通过校班文化的熏陶、感化,引导学生什么是有所为,什么是有所不为。让同学们既充满信心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有为班集体争得荣誉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心灵受到洗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校班文化活动中,对后进生采用多鼓励的教育方式,尽力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呵护他们的成就感。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使他们觉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魅力。使他们的父母看到希望, 班主任能感觉到其潜能,因势利导地结合家庭进行帮扶教育。他们得到了如此前所未有的肯定和帮助,致使他们心里感到无比的满足

4. 对中小学生学习、工作的影响

当一个学生受到校班文化的影响之后,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健全的品格,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内驱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标新立异的想法和做法,达到爱学习、会学习的境界。学习起来思维敏捷,有滋有味,工作起来雷厉风行,踏实肯干。

诚然,人的成功,各有其道。不是说每个后进学生都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成就自己。但我总认为,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特别是现在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不遗余力地搞好校班文化建设,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兴趣,优化学生心灵,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

[ 参 考 文 献 ]

[1] 丁钢主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中的(陶行

知,1985b:733-734).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丁钢主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中的(蔡元

培,1989b:470-47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2篇

[关键词]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困境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 徐玉莲,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科部讲师;谢爱林,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杨西彬,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高校,其最底层一级就是班级。 国家的政策、政治、经济、文化及高校的制度、决策、校园文化都要通过班级加以贯彻落实:千千万万个班级就组成了中国人才的未来与希望。因此,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事关民族兴衰。然而,一些客观存在的庸俗、低级、不学术、不道德、没修养、恶性变异观念等等,给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严峻的挑战和冲击。

其一,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受到网络不良文化的冲击。为数不少的网站刻意追求点击率,追求吸引眼球,图片与视频越、越低级越被传播,什么“胸器”、低腰裤、无裤日、课堂调情、寝室自拍、大腿上写答案作弊、包养、甘做“小三”等等,无一不是错误的价值观诱导。而文字报道更见负面效应:“我爸是李刚”、“拼爹”“神马都是浮动”、“女研究生自杀”、“富二代校园豪车撞人”、“女大学生四年被包养净赚一套房”等等,这些都给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带来强烈冲击。一些学生觉得刺激、好玩,就错误模仿,导致突发事件频发。被包养、自残、自杀、杀人、玩失踪、效仿作弊、被退学等,恶性事件不断。

其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成为守不住底线的建设。以春游为例,尽管大家都知道春游的诸多好处,但家长怕出事,学校怕出事,因此,所有的群体外出活动都被逼到了最底线:“压住不批,就怕出事”。而挡不住的春情在荡漾,于是学生们就会三五成群地隐藏目标,或寝室,或不同班级,或不同学校,或同乡,或初高中时的同学,或与家人,或男女恋人不经审批就出游,无情地冲击和打破了学校守卫的底线:“这是公民的权利,我就是要去,无可商量”,学生轻而易举地就实现了底线突破。实际上,高校的压力很大,有来自于家长的,“出事我就闹”;有来自于上级部门的,有明确、特殊的安全稳定工作要求与目标;有来自于学校本身的管理制度的,每个制度都指向底线;有来自于法律层面的,也都是指向底线。所以,高校思政工作部门、学工部门、班主任与辅导员乃至学生干部,几乎每天都如临大敌,战战兢兢:上课清查人数,睡觉清查人数,活动清查人数,考试清查人数。这使我们发现,这种只是守卫而不是建设的底线文化,最终是守卫不住的。

其三,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本身面临着诸多客观困难。高校班级的建制基本上是专业上的时间建制。学生因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家庭背景、性别差异、个性气质、心理因素等较大差异而使高校班级文化的质、量、度不易确定。高校班级大都是成人学生,他们有自己的公民权,法律赋予了他们完全民事能力。他们迷恋网络、、驾驶、言论、勤工俭学、学业选择等等,取得了法律上的完全权利与责任,这就导致高校班级管理与文化建设存在不易主导的难度。

在专业学习上,高校学生要学的功课很多、很广,他们经常可以跨专业选课,跨学期选课,甚至跨学校选课,这种临时性、专业性、班级不固定性、地点不确定性等等,进一步增加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难度。而不同的授业老师由于学识、个性、专业、年龄、修养等等的不同,给学生带来的冲击更是极其严重。班级文化建设常常被动、难以把握与成型。还有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学校、学生、课任教师、班主任与辅导员都忙于管理层各种检查,几乎无法放开手脚,加上白天劳累于学生上课,晚上还得操心于学生的归寝,也几乎难以腾出时间来建设班级文化,甚至还形成了职业疲惫。

对于基础性、急迫性甚至于前瞻性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来说,现实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高校是一个庞大的成人群体,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十几万学生,学校要观照每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对于学生个体的问题,亟待通过加强和改进班级文化建设来应对。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应对之策

要建设一流的高校班级文化,使高校学生承担起国家、民族、社会与家庭的历史期盼,义务性地回归到高校的水准,成为承继先辈、继往开来、负责任、有作为、有希望的一代,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在理念上更新,方法上改进。

(一)把握文化的本义,实现“化人”的境界

“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陶冶,品德教养,其本质上属于精神领域之范畴,表现为经过人努力后的诸种变化。我国学者袁振国早在九十年代主编的《当代教育学》中,将文化定义为:“与自然和先天相对应的一种概念,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语言符号体系、知识技术体系、行为习惯体系、价值规范体系、信仰宗教体系是文化的重要内容”[1]这就是考虑到了这种人类努力的因素。《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也锁定的是“体系”、“总和”,与千百年来“文化”所遵循的本义一致,强调的是人努力的结果,即“人化”;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词典》则更具有前瞻性地提出了“水平”这一实质性的目标体系。

高校班级承载着培育更高学历、更专业知识、更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其道德水准、学识修养、学术能力、言谈举止、实践应用、科研创造等方面应该体现在“体系”、“总和”、“水平”上。高校班级文化的建设就应该努力把握这一实质,体现出经过人的努力,使学生在“体系”、“总和”、“水平”上迥异于中小学的学生,迥异于未受同等教育的国民。所以,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不只是要努力建设,进行“人化”,更应该考虑“化人”,即:使人变化,使人向真、善、美改变,通过班级体的不懈“人化”的努力,达到高校班级整个集体与个体向真、向善、向美、提高思想境界、增加学识、提高科技文化水平与修养、实现理论思维与实践创新的目的。与其同时,也载记高校班级几年的成长成果,体现高校学生“体系”、“总和”、“水平”上的显著提高。

(二)建设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班级文化品位

高校班级文化需要重点考虑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大学,特别是高校班级,通过什么来证明自己已经为社会带来了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二是以什么方式来保障承继着千百万家庭与社会期盼与重托的年轻学子能够成为高水平人才?能够在未来成为社会和行业的领航者?三是面对多元变化的社会文化与时代要求,高校班级文化应该以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

高校班级品位文化,首先是独立的寂寞文化,因为有了寂寞与独立,大学才能站得更高,想得更远,才能引导人类精神与物质世界的进步。其次是学问文化,研究高深学问,而不是追求功名利禄。第三是学术文化,高校班级要让学生追求真理,学术独立,不是说谁的钱多谁的真理就多。第四是过程文化,要体现求学的过程是一个高层次品德提升、学问累积、思维提高、学术进步、实力彰显、奉献与社会正面评价渐进的一种过程。

王冀生认为:“当前我国正在出现一种大学精神衰微现象。”主要表现是“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官僚化气息和官本位思想对大学的侵袭严重;大学缺乏独立意识和具有鲜明个性的办学理念。”[2]实际上,高校班级文化滑坡比这还要严重。以网络公布的诸种行为来看,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责任意识淡化、道德缺失、法纪规范观念淡漠,日常行为、学术行为、就业行为、网络行为、竞争行为等都偏离正常模式;论文抄袭、考试舞弊、恶意欠费、不还贷款、履历“掺水”、随意毁约等现象大量存在;“网络孤独症”、“网络成瘾症”等等不乏其人,他们的生理年龄成年,而心理年龄却往往孩童化,脱离了父母,失去控制却常常是故意而为之。他们有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都懒得去争取,成天忙于睡懒觉、打游戏、谈情,更不用说独立、发展、理想、信念。这就要求高校积极行动起来,占领班级文化建设的空白阵地,主动建设起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班级品位文化,形成一系列值得研究与推广的品位理论与品位个案。

(三)形成长效机制,推进可行性评比

高校班级文化长效机制是指能长期保证高校班级文化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它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比较规范、稳定、配套的高校班级文化制度体系;二是要有推动高校班级文化制度正常运行的“动力源”。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在这两个方面进行可行性探索。

所谓可行性,是指对高校班级文化过程、设计、程序或计划能否在所要求的时间、财力、人力、区间等条件与范围内成功完成的确定性。高校班级文化要有“制度体系”、“动力源”、“确定性完成”的评比与探索。在评比中,要紧扣“制度体系”、“动力源”、“确定性完成”。只有具有较规范、稳定、配套、完备的体系,具有推动制度正常运行的持续自觉“动力源”,具有确保完成的“确定性”,这样的机制才能真正长效。

滑坡的高校班级文化是可以扭转与重新建设的。以北京大学为例,后,虽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但大多数学生仍继承前清老爷式的作风,不认真读书,只想混张毕业文凭,作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对于学术研究,毫无兴趣。至于教员,不学无术混饭度日者居多。学校制度混乱,学术空气稀薄,学生课外,没有高尚娱乐,大多在校外吃喝赌等不正当消遣。这就是1916年以前北大的腐败校风。[3]先生第一次向全校师生演说,即指明:“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的阶梯。”他要求学生“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后经努力,“思想自由的风气,遂大流行”。 [4]可见,要扭转一时之风气是可行的。但这要学校领导的重视,要建立领导机构,形成工作网络,层层细化,推进与落实;要给班主任或辅导员以时间与空间,对于已经有所探讨和实践的要帮助总结提高,要推进可行性评比,精选个案,及时推广;要给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以制度,以形成长效推进机制,保证一代代人都如北大学子般地高质量成长。

(四)与时俱进,建立起高校班级文化场

高校班级成员的发展与时代是同步的,甚至会领先于时代的发展。如网络邮件、QQ群、博客、飞信、短信、电话是年轻学子经常采用的,要回到结绳纪事、茹毛饮血的时代已经不可能了,唯一的选择就是与时俱进,探索新时期的新做法,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与工作流程,建立起高校班级文化场。让学生主体意识崛起,思想潮流高尚,学识扎实领先,参与实践多有奉献,参与学术研究多有建树,参与交流多展英姿,建立起参与式发展的高校班级文化场,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协同推进。

顾明远认为:“大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产物,是研究文化、创造知识、创造文化的场所。如果一所大学没有文化的底蕴,是创造不出新的文化来的。一流大学和一般大学的不同就在此。”[5]一流的班级也是如此,要不断推进班级在整个文化场里面,道德修养提高、学识累积增加、学术能力提升、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国际尖端知识与技术的跟踪吸收与创新显著提高。

(五)制度同步,内修外展

人的成长是渐进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高校班级文化制度也是如此。入学后,要给班级中的学生以严格的训练,通过制度建设让他们把基础知识学扎实,知识面拓展宽广,眼界开阔,并培养出对纯粹学术的浓厚兴趣,而且能够站在高层次与高水准上认识世界、把握人生。这样,几个方面的制度要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加以配套同步,使高校学生守得住“正”,创得了“新”,入得了“流”,出得了“门”。

1.建立形式文化制度。军队与公检法的着装、企业的工作服、中小学的校服都是一种形式文化,这些形式文化的制度使他们时刻在提醒着自己的义务。高校班级也要外整形象,要体现出自然美、清新美、纯朴美、大方美的文化品位。教室、寝室、校园、建筑要有相应的物质形式在文化上的规定,并形成制度。同时,要有如班会、晨会、总结会、互评会、新人引进会、典型事迹会、名家交流会等等形式上的文化制度,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规定了形式,内容也就明确了。

2.建立行为文化制度。小学与中学生都有行为上的“守则”,而大学生则没有这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行为文化。军队、企业一般都有严格的行为文化。如此,不能不深刻检讨高校行为文化上的问题。特别是互评行为、小结行为、提高行为、学习行为、交流行为、学术行为、科研与创造行为、文化娱乐行为、情感行为、责任行为等等,要有明确的行为文化制度,以外力和内力相结合的制度,使所有班级文化都有一个较好的行为文化。

3.建立教育奖惩文化制度。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着手建立教育奖惩文化制度。其目标指向一代人的信心、信念、理想、情操;指向一代人的心灵成熟、学业进步、责任与奉献、创新与发展。

4.建立“走出去”的文化制度。高校班级文化建设要逐渐学会并适应走向世界,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吸收融汇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走向专业领域,走向现实社会,走向学术与科研,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走向国内与国际交流。

总之,应该让高校班级文化成为培养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催化剂,成为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依据的前沿,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窗口,成为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成为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反映出这个国家科技文化发展的水平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舞台,实现高校班级文化的重新建构与强力突围。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

[2]王冀生.多样化与高品位[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1):3-4.

[3]高平叔.北京大学的时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2):42.

第3篇

一、明确班级文化主题

班级文化主题是班级生活的核心理念,凝聚集体智慧,符合教师、学生个性特点。它定位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是集体活动的指南,能促进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的形成。班级环境要凸现文化主题,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并以此产生陶冶和教育作用,避免随意性,否则一切行动都只是盲目的。

如一年级应根据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开始学习生活、自律能力较差的特点,确定“养成习惯、快乐生活”的文化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教师把对学生的行为教育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墙壁上开辟“明星闪亮”栏目,定时评选“守时小明星”“守纪小明星”“讲卫生小明星”等,发现、引导、激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的班级设立“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示平台,将学生优秀的书法、绘画、手工艺作品等张贴、悬挂于墙壁,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收获成长、进步的快乐,感受到学校生活的乐趣,喜欢学习。

二、凸现人文氛围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读书养性的地方,所以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温馨的艺术文化氛围。

1.掀好图书角建设。

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图书角建设,不断丰富图书资源。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发挥图书角的应有作用。如开设“荐书栏”、“图书角漂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植阅读兴趣。

2.体现人性化的设计。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主张:“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利用教室内墙壁资源,适度开发,及时更换,从而对学生产生持久的耳濡目染的影响,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主动的学习中来。

如设立“才艺展示”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展现个人的才华,可以是优秀的文章、精美的画作,也可以是创意发明制作等等。学生的闪光点得到放大,会逐渐生成一种自信、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还可以开辟“名人驿站”专栏,张贴古今名人的励志名言、成长故事。如宣传学生喜欢的姚明刻苦训练的故事,使之从偶像身上汲取前进的动力。墙壁文化的设计,只有让学生喜欢并接受,学生才会有参与的热情,才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不断丰富班级文化氛围,墙壁才会“说话”。

3.办好黑板报。黑板报每个班都有,由于缺乏对黑板报的足够重视,导致黑板报形同虚设,落人俗套。应当认识到,黑板报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可以充分利用黑板报资源,编设多个板块,内容要丰富彰显班级特色。无论文字编辑、版面设计,师生应共同参与创作,为学生的创造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创造舞台。

4.环境主要简洁、关观,具有审芙特质。比如,墙壁的设计,在形式、色彩上要与教室整体格调相配,互为映衬,不可过于绚丽。要既简洁又美观,时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给学习和生活增添乐趣,让教室环境建设成为学生一种文化享受。

三、调动学生参与

第4篇

一. 以优美的环境感染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也有人说:美得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优美的校园环境会使人身心愉悦、心灵纯洁、激感、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始终认为,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以校园的环境美去熏陶、感染学生,使之语言美、心灵美。为此我校自2010年迁入标准化学校后就省吃俭用筹措经费搞绿化。学校专门成立绿化领导小组,为克服学校资金不足的难题,多次到苗圃考察,最后以最低的价钱购买到最实惠的苗木,并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精心布局设计出一道道校园景观。让校园的每一块空地都能透出生机,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能开口说话。短短两年间,就把嵩阳三小美化成一所花园学校、园林学校。优美的校园环境、严谨的管理体制、扎实的教师队伍,嵩阳三小已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

二.以丰富的活动锻炼人

学校推崇环境育人、文化育人、艺术育人。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浓厚,校园环境优美,积极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广泛开展以“兴趣小组”为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张扬。学校以教师的专业、特长为基础,让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特长成立一个兴趣小组,指定各小组活动的地点,各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每天下午辅导课时间,全校学生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中快乐的学习,尽情的自我表现。书法班里奋笔疾书;舞蹈班中群舞飞扬;篮球场上龙争虎斗;田径场上英姿飒爽;歌咏班上歌声悠扬……全校共开设22个兴趣小组,全校每一名学生每天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小组中自由翱翔,体现自我价值,在学习的同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让素质教育真正得到落实。学校还每年定期召开学校运动会,充分利用“六 一”“元旦”等节日举行文艺汇演,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三.以经典的文化激励人

经典文化是积淀了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强盛的精神支柱,也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精神底蕴,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财富。为使三小学生从小受到经典文化的滋养,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诵读经典、感悟经典活动。课间操撷取本土经典文化兰茂的《早梅诗》作为音乐背景,让学生感受经典文化的韵律美。假期中组织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让学生领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学校还在楼梯、走廊、墙壁上挂上了很多经典的名人名言及钛金字激励标语,让这些警句时刻鞭策、激励师生奋进。在昆明艺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慷慨资助下,学校还把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被后人尊奉为“圣人”的孔子雕塑请到学校,让孔子几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校园得以传承和发扬。

四. 以人性的制度管理人

学校的校园文化,除了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活动,经典的文化,还在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制度的建立必须实际,必须人性化。我们强调“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做到;要求老师做到的,校长先做到。包容学生的缺点,允许学生犯错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讲实话、讲真话。师生面前人人平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个学校生机勃勃还是暮气沉沉,关键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完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源。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工作的精髓,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抓好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上接第18页) 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负担的同时,学校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地给刚来到新环境中尚未能适应的高一新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例如可以在各个班级内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对于个别归属感缺失问题较为严重的同学可以进行个体辅导。同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向同学们科学解释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应对措施。对于老师来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精神的体现,传达着班级的价值取向,它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一个好的班级文化,不仅仅是好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在这样一个集体下,同学们能够相互学习、公平竞争与合作、相互尊重和欣赏,能够习得更多的社会交往技能。

总之,青少年是社会的生力军,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而要想解决日益突出的青少年问题,调动起青少年参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努力加强青少年的群体归属感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蓝皮书课题组,侯佳伟,刘俊彦.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报告(2005)[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一期,P46

第5篇

以县教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我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为指导,以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北京市德育整体工作纲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校园礼仪和和社会礼仪为重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把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设适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积极创建追求实效,育人为本的德育校。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确立自信心和奋斗目标。工作重点为养成教育和理想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明礼仪的合格中学生。

三、工作思路:

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工作中心;以全体学生为活动主体;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校训、校歌、校徽等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奥运年”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活动,从奥运礼仪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体验,在参与中发展。

四、本学期常规工作

1.落实市县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以和谐班风促优良校风。

2.落实全员德育,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主题,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教育论文和成功教育案例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3.加强学校德育信息化建设,创设校园德育网页,发挥网络德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构建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平台。

4.加大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力度,加强问题研究,执行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管理,落实帮教活动,开展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研究。

5.加强住宿生管理力度,使住宿生管理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住宿生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培训,提高班、团干部的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向教育性、愉悦性方面发展。

8.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养成教育。

继续加强班级量化管理,推行月红旗班、进步生、优秀生、及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

继续办好“知心信箱”和“面对面”的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咨询率、面询率,注重实效。

坚持和完善家访制度,深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严格升降旗制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办好广播、板报、橱窗,充分发挥宣传作用。

规范班主任素质工作手册的使用。

五、本学期重点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及《密云且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加强规范化管理。

开展“学生最爱戴的教师”评选活动,促进形成全员德育工作氛围。

以我县开展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契机,充分发挥县、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作用,加经强验交流和表彰,以推进我校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推进新型班集体文化建设,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班干部、团干部的作用,加强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以“日学习雷锋”活动为为契机,组织全体中学生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公物、团结互助、文明礼仪等方面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与班级文化建设为相结合,以“清明节、劳动节、科技节、青年节、母亲节”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以“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内容,抓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1.拓展学生“十个文明习惯”的培育形式,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

2..以活动为载体,在中学生中广泛开展奥林匹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1开展校级“奥运项目观赛礼仪知识”竞赛;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我班的奥运项目”活动,丰富学生的奥运知识。

(四)加强法制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通过落实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每两周一次举案说法制度和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录像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2.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建立学校不良行为学生的总体档案和个体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进一步明确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职责,从思想、行为、学习、交友、家庭环境等各方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本学期进行成功案例征集与评比。

贯彻县教委《关于加强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XX年11号文),认真落实六项制度,即:不良行为学生不到校追踪制度,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制度,学期转化情况上报制度,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帮教人和政教处定期与不良行为学生谈话制度,定期案例评析制度。要严格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管理,明确各自职责。在发挥导师帮教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同伴帮教的作用,对极个别严重不良行为学生还要确定民警帮教人,不断增强转化效果。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面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做好学生个体、不良行为学生、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第6篇

    论文摘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湖南桃源县文昌中学(简称我校,下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五个阶段为工作流程,形成的“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我校是一所由原文昌实验中学,桃源县进修学校初中部,桃源九中初中部三校合并组建成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全校4000多名学生,近300名老师。要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需要融合三校的文化优势,需要共同的校园文化凝注人心、规范人的行为,于是便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课题。 

国内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现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多,针对中小学的研究很少。在中国知网(cnki.net)“学术文献总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共有文献17000多条,主要集中在高校。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只有86条;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对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规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方法的深层次研究较少,对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如何促进办学特色的研究更少。 

本课题的切入点是,在实践中探索中学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过程,以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这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注和外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突出“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办学特色是指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突出特点和风格。我校办学特色的定位是:“德能双馨、和谐发展”。“德能双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有口皆碑;学生道德品质好,文明程度高,基础扎实,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誉满三湘。“和谐发展”是指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目标 

1.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3.探讨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4.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内容 

1.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2.物质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3.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4.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5.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校师生。 

2.研究方法。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实践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开展原三校校园文化调研,引发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查阅三校管理资料,调查走访三校的管理人员,对三校合并到我校的老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 

(2)开展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引导启发制度文化定位。先后与桃源县九溪中学等七所中学进行了制度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探讨,到常德市几所中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学习和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在全省名优校长论坛上,就“如何唤起老师的工作热情,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进行了交流。 

(3)管理制度的修订、宣传、学习与实施,实现制度文化的引导、体验与认同。让师生参与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制度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理念。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景观彰显“和谐”之美和“发展”的生机。如富有“万众一心,远航”诗意的中心花坛,文化氛围浓郁的勤思园、笃行园、修身园,100余盆高品位的盆景,色彩搭配和谐,高低层次和谐,布局疏密得体的树木花草,整个校园显得优美和谐、生机盎然。 

(2)校园宣传展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学校给每栋教学楼安装了一条精铜雕刻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大型标语,每栋教学楼每层的楼道墙壁上均贴上了精美的、富有人情味的楼道提示语。学校在办公楼前建立了极具艺术色彩的两块大理石墙,墙上雕刻了铜底大字的校训,即“基础扎实,特长突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追求卓越,创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在每栋教学楼的走廊,把学生和教师的优秀美术和书法作品用精美镜框固定在墙壁上,并附上作者的简介和创作意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校围绕教师的师德、教风和专业技能开展教师德能文化建设。通过师德标兵评选、奖励与宣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校内外优质课观摩、参加校内外教学比武、承办教学研讨会、评选教学能手、评选德能双馨教师、教学骨干的奖励宣传等,营造重师德、重教学能力、重教风、重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让“德能双馨”成为教师的追求,成为我校的师风。 

(2)加强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 

首先,以规范引领学生文化。制定《文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等多项规范,规范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其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法制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诚实守信做人教育,健全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大主题教育。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与训练。运用榜样激励,开展周送喜报、月评小明星、期末评“三好”、班风评比等活动。利用校主题活动、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教育与训练。 

再次,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建立心理档案。学校还在各班设立了一名心理委员。 

(3)校园文学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指导学生走进名家,品味经典,提升文化品味;其次是以校刊《楚三春》为阵地,开辟校园文化专栏、出版校园文化专刊,弘扬以四大主题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再次是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最后是在校园网上开辟“校园文化”栏目,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 

(4)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将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艺体特长班,组织音体美特长培训,实施了“8个100”工程,即100人的腰鼓队,100人的铜管乐队,100人的舞蹈队,100人的合唱队,100人的田径篮球代表队,100人的书法绘画兴趣小组,100人的科技兴趣小组,100人的武术队。

    其次,将我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我校将具有文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开发,编成《德雨流芳》校本教材。 

再次,优化文昌艺术节,体育节,大课间活动等传统活动。校艺术节,我们力求学生以班为单位自编自演节目。大课间活动,每天35分钟,包括体操、武术、舞蹈等活动。 

(5)家校协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每年对家长进行2次面授,创办2期家长学校简报,组织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家长完成2次面授作业。评出优秀家长、优秀教育理念。家长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写信等交流方式与教师交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1.“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师生崇尚美德,十分注重道德品质修养;师生器重能力和特长的发展,才能突出;师生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突显“美德”、“才能”、“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2.“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正在形成。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学生道德品质好,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全省名优校长论坛在本校召开。学校的艺体特色突出,“8个100”工程成效突出,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课间操”在全市推广应用。 

3.探明了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基本过程。 

(1)校园文化的形成机制。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以需求为基础,通过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而形成的稳定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 

(2)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一种新的校园文化的萌芽首先源于变革的需求和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引发,通过宣传、理论引导和外校经验启发,使新的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并被师生所理解,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新文化的价值,通过实践体验和成功实践的校内外正强化,实现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最后通过传承和创新,形成新的校园文化。 

4.探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2)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 

5.探明了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校园文化是如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我们认为其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 

(1)结构——功能机制。结构——功能机制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态的、能起综合效应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本质和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方式决定的。校园文化是办学特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引领——激励——监控等重要功能,因此,校园文化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2)同化——顺应机制。所谓同化,是指将对象纳入主体已有的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使对象成为已有的心理图式的一部分。所谓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心理图式以顺从对象、适应对象。校园文化之所以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因为有些校园文化可直接纳入办学特色中,成为办学特色的组成部分,从而引起办学特色的变化,此所谓同化;同时,对不能直接纳入的校园文化,我们也可主动改变办学特色,以适应校园文化的新要求,此所谓顺应。 

(3)文化引领机制。人的行为是由观念引起的,观念决定一切。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引领下形成相应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从而促进行为规范和学校个性的形成,最终形成特色。 

6.形成了“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指,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一模式遵循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突出了发展性。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八、研究结论 

1.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要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阶段。 

2.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即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3.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应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推行“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4.文化引领机制。 

5.“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实效性,明显促进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韦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于苏州市金阊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2010. 

第7篇

    论文摘要: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出现对中小学校园文化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农村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功能解读的基础上,着力阐述了构建农村学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逐步到位,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规模化的寄宿制学校已成定势。这种背景下的校园文化构建也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范式的基础上再度思考,发展创新。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按照著名文化学家梁漱溟“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之本义,应在经济、政治乃至一切无所不包”的论断,我们可以把中小学校园文化理解为校园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它是依附和从属于社会大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管理者依据社会的要求,带领全体师生在朝着学校办学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的内容构成。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整个风貌的体现,是学校的底蕴和灵魂,如办学理念、学校目标、道德观念、校园舆论、人际关系、师生素养及教风、学风、校风等。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校园行为文化主要指校园人的言行举止的养成,是校园精神文化在个体上的外显。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物质环境,如墙壁上张贴的名人名言和校训、庄严的旗台和飘扬着的国旗、校园文化橱窗、校园标志性建筑等布置和设施。这四个层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以内隐或外显的方式共同影响校园人。 

二、校园文化的功能 

中小学校园有别于成人世界,它受中小学生质朴、纯真的影响,充满着童话般的梦幻,展示着理想般的希望和追求。中小学校园特点和文化内涵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以下功能:1.教育功能,这是校园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其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的特征。2.约束功能,主要通过规章制度、校园环境、校园风气和团体氛围等来实现。3.服务功能,主要表现在管理者带动全体教职工转变观念,把个体利益与学校命运和学生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形成共识,真正实现教育服务于学生。4.激励功能,表现在校园文化为师生提供了享受文化和创造文化活动的空间,激发他们更高的参与兴致,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投入到校园文化的自觉构建中。5.娱乐功能,表现在让学生浸润在蕴涵着浓浓的真、情、善、美、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中,使他们乐在其中,愉快、安心、舒心、开心地学习、生活和发展。 

三、校园文化的构建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中,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基础,搞好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条件,使他们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一方面我们将校园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配备,着力解决好寄宿生的食宿用房,开辟寄宿生活动场所,配置食宿设施,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让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布置我们的校园、教室和寝室,使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注重校园环境的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心情愉快,精神轻松,做事的积极性高。学校要想方设法做好校园的净化、美化和绿化,时时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对校内道路、活动场所及绿化区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让校园的一景一物,甚至每个角落都说话。这样我们的校园才能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花园、温暖的家园和幸福的乐园。 

2.抓重点,搞好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是校园人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校园制度文化坚持正确导向,着眼点是建立竞争机制,使校园活动(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常处于竞争状态之中。学校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所形成的良好班风及校风都能得到有力的保证。 

当前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制度文化建设必须着手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有关寄宿制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完善。针对具体实际,大致上制订好诸如《寄宿制学生章程》、《学生寝室管理办法》、《寄宿制学生食堂管理章程》、《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办法》等,并且力求量化、细化,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遵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二是要抓好制度意识的培养。学校要高度重视师生制度意识的培养,因为制度文化建设是关键。要利用政治学习、集体晨会、家长会、班队课等一切舆论宣传阵地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三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学校规章制订制度并不等于就能自然而然形成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能否起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度能否被校园人所接受,只有当制度这种“外在文化”转变为校园人的“内在文化”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在抓制度落实的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营造实施制度的条件,使其得以顺利实施。 

3.抓难点,搞好行为文化建设。 

如果说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静态的话,那么学校的行为文化就是动态文化了。可以说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融化到师生员工血液里后的外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最深刻的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都是要通过一定的行为和有组织的活动来进行的。如果能用文化来审视这些行为,并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参与形成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吻合、富有个性、鲜活的行为文化,那么,这所学校离文化育人的境界也就不远了。 

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着力点应在寄宿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寄宿生生活辅导老师及食堂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上。寄宿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一是加强生活教育,教他们学会过完整的集体生活,学寝室床铺的整理,学生活用品的摆放,学衣鞋的洗刷,学自己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二是加强保健教育,教他们学会保护自己,学基本的生理卫生知识,学常见病的防预,学自己照顾自己的本领。生活辅导老师和食堂从业人员的行为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来实现,一是实现观念转变,要发自内心地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二是加强专业培训,从厨房饭厅抓起,抓实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防微杜渐,严格要求工作人员规范操作,尽最大努力为住宿生提供最优质、最实惠的服务,让他们在这种良好的服务文化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4.抓关键,搞好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目前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周边撤并了一些小规模村小,使得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显得刻不容缓。主要要抓好两方面的建设。一是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好的校风具有激发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具有保护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的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当然,任何优良风气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需要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因此,我们在培育优良校风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不屈不挠。二是人际关系建设。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学校管理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和教育观,要充分尊重和保护自身服务对象的正当权益,培育民主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积极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杨全印,孙稼麟.学校文化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1. 

第8篇

创设阳光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学校无形文化的有形载体。学校大门取龙字形象,切合地域特点。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根文化柱,八根文化柱对“德”进行了诠释:道、善、信、美、诚、仁、勤、行。以德为魂的校园文化设计理念,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师生面前。

穿过文化长廊,是一本打开的大型书型雕塑,刻有“建文化校园享幸福人生”十个大字。下面又衬以《三字经》,让每一个进入教学楼的人都能感受到它的影响。书后配有层叠石、流水和喷泉,寓意生机盎然,同时山为仁、水为智、书为用,寓意以德育为中心、以教学为重点、培育人才为宗旨的办学理念。教学楼大厅的地面是抽象设计的世界地图,寓意二小的学子将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大厅顶部的太阳花、侧面墙壁的浮雕等都体现出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

教学楼一至四层,每层有不同的文化主题,分别是德智体美。学校努力追求并营造一种蓬勃进取、道德意蕴深厚的校园文化,以达到文化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楼内开辟开放式阳光书吧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并充分利用楼道、教室走廊展出学生书画作品,让墙壁成为学生舒展思维的阵地,展示才华的舞台。

楼外的绿化美化设计也是突出阳光教育的主题。文化石上刻有“阳光校园”四个大字,后面是展示阳光教育理念的文化长廊,配以绿地、花、树,凸显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每个景点的启智作用,让每个角落在美的基础上都洋溢着书香气息和人文底蕴,凸显阳光教育特色。

班级文化:富有特色的“一班一品”,阳光班级文化建设也是学校阳光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班级设计,在统一中创新求变,让班级文化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多姿多彩的班级环境——班牌(独特的班名、个性的班徽、向上的班级格言、温暖的班主任心语……),显示才华的班级七彩阳光展示墙(学校统一设置的主题)。阳光班级的建设,使班级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与学校严谨的校风达到一定程度的结合,增强环境育人效果,不断提升班级文化品位。力争人人有创意,组组有特色,班班显风采。

办公室文化:净、美,温馨。打造成一个温馨的家园,创设一个雅致而有情趣的工作环境。

建设“阳光”制度文化

“阳光”制度文化,是以“暖人心、聚人心”为特征,以“情感+制度+人格”的管理模式为特点的二小文化,将其贯穿到学校管理的整个过程,形成“阳光管理”的独特意境。

努力打造阳光团队文化

创建阳光班子。干部自觉担当好三个角色:一是当好设计师,设计好学校文化建设的共同愿景,建立一个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领导班子,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二是当好教练员,指导和帮助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建设阳光校园文化:三是当好服务员。领导班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阳光管理思想,为全校师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做到:内化于心树理念,外践于行求实效。同时要有四位概念(找准定位、自觉到位、主动补位、不要错位)、四勤作风(勤走、勤听、勤思、勤学)和五项修炼(心系学校的大局意识;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改革创新的发展意识;争创一流的领先意识)。

塑造阳光教师。鼓励教师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每个人成为最佳的自我”,制定《阳光教师的五项修炼》:面对孩子,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家长,有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工作,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同事,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发展,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阳光教师的六种心态》:积极的心态,开放的心态,正向的心态,正直的心态,公平的心态,感恩的心态。做内外兼修、德艺双馨的阳光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教师享受生活、彰显才华、欣赏自己、悦纳他人、分享幸福。

培养阳光学子。学校充分利用班校会、升旗校训、少先队大中队活动等时间对阳光教育理念进行宣讲与解读,学校每月有主题,每周又有细化的分主题,让学生明确如何去做一名阳光学生。同时围绕培养阳光学生,学校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为依据,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为具有纯真、友善、健康、诚信、责任以及创新品质的阳光学生。

七色阳光校本课程文化

“阳光教育”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学校校本课程就是七彩调色板,它能让孩子们在课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颜色,释放自己独特的光芒,为学生打造七彩人生。学校将陆续把已开设的校本课程进行体系分类,打造七色阳光校本课程。

阳光心理教育课程:阳光体育活动课程,如轮滑、乒乓球、网球、篮球、足球等;阳光艺术校本课程,如合唱、绘画、舞蹈等;棋类校本课程,嗣棋、象棋等;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阅读与欣赏、阅读与写作课程,以及科技类校本课程等。

学校把校本课程作为素质教育前沿阵地,注重营造活动氛围,突出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以激发学生的潜在智慧和思维能力。阳光校本课程的实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打造阳光课堂文化

课堂教学是阳光教师专业成长、生命价值体现的一方沃土。关注课堂,关注教学是打造“阳光学校”的突破口。一是寻找课堂教学中不协调的“灰色”,开展“课堂教学大家谈”活动,加强教学反思,拟订改进措施。不断交流完善。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四个一”,即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点头、一回亲切的抚摸。“三优化”,即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两带进”,即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问题带进课堂。通过打造阳光课堂文化,让师生享受幸福的课堂时光。

七彩阳光评价机制

七彩阳光评价:运用“阳光教育”理念,精心设计“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阳光评价卡,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方面的习惯,评选“阳光少年”。设年度阳光少年、月阳光之星、单项阳光学子。“七色阳光卡”争创过程是一道道朴实而又美丽的风景。与日俱增的良好习惯会使学生们的心灵飘扬起来,成长为真正的阳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