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47: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赏识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赏识教育

第1篇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一年多来,我校领导提倡了“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导向,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为原则,将“赏识教育”运用到课堂教学、团队活动、班级管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边做边总结经验,作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建立“表扬和鼓励”机制,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老师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系,因为我们总是强调存在哪些不足。一个学生考了90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伸出大拇指说“very good”,中国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不得100分?”。其实得90分的孩子能力未必比100的孩子差,父母和教师也是从孩童时期过来的,对孩子苛刻的要求,不但不会起到督促作用,相反,会抹杀孩子的自信心,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试想,一个没有自信的人能取得成功吗?

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由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例如有些孩子思考能力欠佳,但动手操作能力很強,如果他考不上大学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脑能手,你能说他没有成功吗?第三,创造一个鼓励性的环境。给每个孩子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和要求,如一个成绩最差的学生,成绩由50分提高到55分再提高到60分,应该给予表扬。如果我们每次以100分来衡量,并对他们说出一些有伤自尊的话,如“真没用”、“笨死了”等,那他经历的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如果动态地观察他却是在进步、在前進。

就拿我班上的一个接受能力十分差的男同学来说吧,他不光成绩差,还经常在课堂上扰乱纪律,老师和同学们很讨厌他。针对这种情况,对于他能积极的为班级活动出谋划策,写的作文篇幅较长等优点,我在课堂上都给予了肯定,并在课后给他指出了不足,鼓励他如果能改掉缺点,一定能成为最棒的学生,他逐渐树立了自信心,认为自己能做好,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他不再怕失败,害怕的是不能参加任何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刚开始,他由在班上积极参加各种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等,到参加学校大型的、演讲比赛、唱歌比赛,发展到参加市级以及国家级的各种比赛,终于在一次国家级征文活动中,他获得了二等奖。当他双手捧回奖状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找到了自信,不再认为自己是差孩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潜能的发挥,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从中我们不难看到,“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孩子心灵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而且可能势不可挡。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实施赏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求教师做到正确的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的形成“赏识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以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一)让学生把课堂当成表演的舞台

孩子在课堂上或因自卑、或因害怕、或因懒惰、或因等待等诸多因素,在课堂中不敢发言,不敢大胆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更谈不上快乐中求知。因此,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态度,把微笑带进课堂,以微笑服务于学生,在老师的眼睛里没有差生,只有一个个有待进步、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孩子们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承认孩子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孩子第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满怀信心获取成功。

(二)每位教师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每一位学生

在课堂上,没有厉声地训斥,有的是灿烂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触动,错误得以改正,这就是宽容。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教师的宽容,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局面,使学生消除了逆反心理,防止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使教育收到最佳的效果。教师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观念: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别人的孩子;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到教育中,用生命的激情去创造另——一个美好的生命!以宽容大度作为自己的工作艺术,一定会深受孩子的敬佩。

三、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赏识教育”

班集体的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在活动中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集体观念的形成,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我校开展赏识活动以来,十分重视抓团队阵地建设,组织各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每次团队活动为契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增强热爱班集体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把赏识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

第2篇

我们知道,人的需要除生理需要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会需要,比如交往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这些社会性需要从婴儿期就开始陆续产生和发展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需要的内容与层次就会更加发展,成为伴随人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赏识教育正是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而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即“赏识——成功教育”,它就是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教育,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赏识——成功教育”就是父母本能地使用过,又无意中忘却的方法,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成功的实质是不怕失败,孩子第一千次摔倒了,做父母的要坚信他能一千零一次地站起来。

一、赏识教育的作用

1.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克服孩子自卑和怯懦,增强其自信心

据1995年广州市对四所幼儿园的280名大班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调查,有40%的幼儿对自己做出“很蠢”、“很差”等消极评价。这表明自卑心理在幼儿中存在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如果不注意调控,这些儿童将变得孤僻,没有主见,缺乏自信。因为在幼儿时期,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成人对他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的自信是教师和成人树立的,尤其是当孩子取得了成功或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步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和强化,使孩子感到“我行!”——这种感觉十分重要,这就是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心就必然愿意再接受这类挑战。

未来的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社会。而承认差异,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2.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赏识教育是尊重差异、不怕失败的教育,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炼,在一千零一次的失败中鼓励孩子顽强地站起来,一次又一次地去自己尝试。这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独立性。而有的家长总觉得孩子小,经不起摔打,不让孩子参加艰苦的活动,或者是横加阻拦,动不动就说:“你不行”、“你还小,干不了”事事包办代替,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缺乏独立性和应变能力。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就像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一样,即使说错了摔倒了,也要鼓励他继续下去,绝不会认为孩子不行或太笨,而总是鼓励他从失败中站起来,独立地去完成每一件事情。

3.通过赏识教育可以挖掘潜力,人尽其才

每个儿童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不尽相同,以至几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有的人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天才,有的人在那方面有惊人的成就。如:有的孩子对美的感悟力极强,有的孩子对乒乓球情有独钟,有的孩子在数理知识方面表现非凡,有的孩子好奇心强、凡事想探个明白,一些物品常被其弄坏……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做老师的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能整齐划一,不要看着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就叫自己的孩子也去学;看见某人画画得了奖,就逼着孩子参加美术学习班……

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使孩子多种多样的才能、天资、志向、兴趣等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人尽其才,成为对社会更有用的人。

4.通过赏识教育,可以维护自尊,学会自爱,减少孩子的攻击

对做了错事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成人往往会大声指责说:“你从小不学好,长大了是进监狱的料”,“天底下还有比你更笨的孩子吗?”正是这些否定性的言语,让孩子丧失信心,不再努力。有的因被伤害自尊心,致使其反叛,攻击增多。

孩子的攻击往往是在受到指责和冷遇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只是有些父母比较明智。他们第一相信孩子是好,第二相信孩子是聪明的,第三永远鼓励孩子,从不挖苦孩子。譬如当孩子闯了祸时,父母会说:“你是好孩子,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做了错事?”当孩子考砸了,这些父母会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考的这么糟?咱们找找原因一定会赶上来的。”在这样明智宽容的父母面前,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减少攻击行为,并且会恰当地总结教训,一跃而起。在赏识教育过程中,让其感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指出不足,既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其自己去发现不足及问题,懂得自爱,让孩子知道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就要与人友好相处,减少攻击。

二、怎样操作赏识教育

赏识可以说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在此基础上,因人施教,配合其它教育方法和手段,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在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赏识与随机教育结合

赏识教育主张对孩子多肯定、多鼓励、少批评,但不等于孩子犯了错误就不去批评,依然不断地赏识。

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对有错误行为的孩子更要及时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进行随机教育。如当孩子犯了错误不愿承认时,你可暂时回避五分钟并告诉他们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给他们留下反省的余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赏识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孩子在学会怎样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在成人的鼓励下继续努力。

2.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予以强化,避免用别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孩子

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偶尔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如一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是最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但偶然间他的画画得比以前进步了,老师马上抓住时机当大家的面表扬鼓励他,以后只要他稍有进步都及时鼓励,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而不是当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说我进步了”,而家长却说“你得意什么,离好孩子的标准还差远了”。或当孩子兴冲冲地说“我考100分了”,而家长说“某某考了双百分”等。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对做好孩子和考100分没了兴趣,缺乏信心。而应该多说一句“你进步了”,“希望下次考双百”,将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很好的效应。

3.赏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当孩子取得成绩或受挫失败时,家长和教师都会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进行赏识,如:“你真棒”、“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等。

但当孩子犯错误时,采用批评性言语就要有一定艺术性,如孩子画画得很脏,老师就不能直言不讳地说:“画得太脏,重画。”而应婉转地启发孩子说“如果这幅画再干净点就好了”,这样既帮助孩子找到了不足,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再者当孩子取得成绩或遇到困难时,也可采用一些体态语进行赏识。如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拉拉孩子的手,对孩子报以会心的微笑,送去一个赞赏的目光。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也可采用一些帖红花、插红旗、鲤鱼跳龙门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赏识,让孩子感到成人对他的尊重、信任,会让他充满信心。

4.赏识要注意因人施教

某女孩聪明乖巧,不仅故事讲得栩栩如生,还会背很多唐诗、儿歌,写好多汉字;某男孩好奇心强,凡事都想探究个明白,因此好多新买的玩具、家具等经常遭他“毒手”。于是一些家长就经常夸这个女孩如何聪明并预言将来会成就非凡。而对这个男孩常横加指责,说他“不学无术,长大准没出息”。久而久之这男孩对上学失去了信心,自卑心重,郁郁寡欢;而这个女孩则骄傲自大,不堪承受挫折。像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幼儿个体的差异,扼杀了幼儿个体的发展。众所周知,爱迪生小时候就很淘气,他之所以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关键在于他的母亲尊重孩子的个别差异,并给予正确的引

导。

不要看着人家的孩子学钢琴,就叫自己的孩子也去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我们应当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5.赏识不能过度

不但要欣赏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

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懦弱或攻击行为破罐破摔。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

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的坎坷,培养孩子也是如此,从小到大不知要摔多少跤才能长大,每当孩子摔倒了家长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还是心痛地扶他起来怕他摔坏,或者是采取骂他连路都走不稳的态度,这当然要取决于家长自身了,我们希望家长和老师都来尝试赏识教育,欣赏赞扬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帮助他,让这些幼芽茁壮成长。

6.赏识要持之以恒,切忌急躁粗暴,大声呵斥

第3篇

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时至今日,赏识教育已是幼儿园教育方面最值得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目光,都会使孩子感到教师对他的鼓励和赞赏。而正确的运用赏识教育会使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更能战胜挫折和困难,使孩子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面对自己、乐观面对人生的栋梁之才。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园里的赏识教育更是凸显了它的重要性。赏识教育的实质就是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赏是欣赏幼儿,识是认识幼儿,幼儿园赏识教育,就是要赏识幼儿,发现幼儿,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从而肯定、提高他们。赏识教育其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内在素质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人格。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在操作时分四个层面: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二、赏识教育要有度

在现今大力推行的赏识教育中,我们是否真正地做到了正确、有效地赏识呢?我也发现有些教师上课只是一味地奉行赏识,没有做到赏识有度。一节课下来几乎全班孩子的额头、脸上都贴满了小红星。这样做是否就是赏识呢?我们需要认识赏识的作用,但也不能把赏识作为万用万灵的法宝。赏识导致成功,赏识,抓住了孩子渴望被关注、被重视的心理,让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中走向成功。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每一个生命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对孩子的表扬和肯定一定要与他的能力相称,特别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恰当的肯定对于他顺利地渡过每个发育阶段会很有好处。比如对于婴儿,会笑了,会有意识地跟着发哦、啊的音了,会配合成人的话做出相应的动作了,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都是很值得表扬肯定的。到幼儿时期,孩子可以静静地坐着听完一个短故事了,会帮父母递个东西什么的了,能忍受自己愿望的延迟满足了等等,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事情。到上学后,能专心听老师讲课,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能自主管理学习活动,待人接物有礼貌,会自己思考一定深度的问题,这些也是应该得到表扬的行为。但如果我们在表扬时没有与这些发育阶段应该做的事情配套,那表扬的效果就不显著了,有时候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对孩子的肯定也一定要落在实处,泛泛的“真好”,“真乖”会让孩子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哪里好哪里乖,这样的表扬也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春节时我带侄女小雨去儿童乐园玩,第一天跟她说因为乐园离厕所远,要不我们先去上厕所,她不太愿意,当时没有强求她,而是跟她讲了理由,一是离厕所远,二是姨妈没带有换的裤子,所以想尿的话,早点告诉姨妈。她做到了,回家后我就当着她的面很郑重地跟她妈妈说:“今天要专门提出对小雨的表扬,她听姨妈讲了要早点去厕所的原因后,真的就提前告诉了姨妈想尿尿,结果就没有打湿裤子,表现得非常好,专门提出表扬。”第二天,再到儿童乐园玩时,3岁的小女孩就主动提出来:“姨妈,要不我们先去个厕所再来玩吧。”这种落在实处的表扬,让孩子有个非常明确的概念:这种行为是会得到鼓励的!于是,她会主动去重复这种行为。

第4篇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研究。结果认为,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能够与教学目标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排球技术教学中,不仅降低了排球技术学习的难度,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排球运动的乐趣、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对排球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排球技术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

赏识教育;排球教学;排球技术;实践应用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步伐下,以人为本的观念被应用到了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想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排球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在排球技术中引入“赏识教育”。因为赏识教育在遵循教育学原则的基础上,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借鉴了目标教学等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对待学生的优缺点、成绩等给予赏识性的评价,与排球教学活动形成了快乐合作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的赏识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排球技术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讨论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优势和可行性以及实践应用的相关问题。

1排球教学活动的现状

在我国相当大的一部分排球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没有创新动力。这是因为在我国的排球教育体系中,一些教师不管学生的起点如何、能力大小,都采用“一刀切”的标准,没有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同学们在排球学习中看不到希望,久而久之,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就失去了学习排球技术的信心,造成了排球教学活动的停滞不前。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应在排球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入赏识教育。

2赏识教育的内涵及优势

2.1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是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教学活动,赏识教育以促进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赏识教育即通过教师认识到学生的能力或价值加以重视或给予赞扬,或进步等方面的肯定,因材施教地发掘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自身能力的过程。

2.2赏识教育的优势

赏识教育具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特点,由于这个特点,使得学生能够在取得成绩后及时得到赏识,这大大缓解了学生在排球学习上的学习压力,使得最终的教学目标能够逐步实现,具有一般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在这个循序渐进式的排球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只要完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其在排球学习上就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和赏识,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学习排球的自信心。针对当前学生的学习特点,赏识教育不但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排球技术的乐趣,同时在看得到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也能够体会到排球教学的乐趣。从而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从排球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排球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的乐趣。而赏识教育教学法是区别对待鼓励或委婉批评的方式,通过心理暗示、赞赏等,让学生通过自己在排球技术上的努力,不断尝试成功,逐渐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得以体现,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也油然而生,在排球教学中达到了认识和情感的统一,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

3教学观念在排球教学中的改革

21世纪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需要敢于批判、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的人才,每名学生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教师是教育活动行为的实施者,一名学生能否成才主要取决于教师如何培养,教师培养学生的教育行为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注意掌握学生们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应注意熟悉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创建平等、自由的师生交流平台,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予以引导,使学生热爱排球运动。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在排球教学的改革中加入赏识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就是人都有希望获得他人赏识的渴望。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手段对排球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赏识是一种理解、一种激励,能够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使学生走向积极向上。在赏识教育中,学生受到鼓舞,回报给教师积极的反馈,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排球学习中去,这样学生的创造性不断被培养,潜能不断被激发,最终给排球技术教学改革中注入新的活力。

4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

谁也代替不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所以,首先对排球课中带有各项技能的内容及相关排球知识的部分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和思考,给学生提供自主研究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独立学习思考的无限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排球知识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提供给同学互相合作学习的机会。因为积极的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让同学各抒己见,拓展了学生的交流信息渠道,解决自己的疑问,在互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帮助同学获得更多排球知识,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教师应提供给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如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结合自己已有的排球运动知识,设计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排球运动,培养学生用创造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从而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5赏识教育在排球教学活动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应注意很多事项。例如,首先,教师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应意识到赏识教育不是单纯地给予学生赞赏和肯定,赏识教育中也包含批评的成分,赏识教育允许教师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对事不对人的大胆的批评。因为,批评和赏识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教师在该坚持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毕竟学生犯错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教师在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上予以批评,是在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上的引导。赏识教育批评下的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犯了错误后,重拾信心改正错误。其次,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赞赏学生,教师在赞赏学生的同时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虚荣、自以为是的心理。教师要想正确地做到赞赏学生应当做到细心地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成绩,在看到学生的努力后再鼓励学生和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不断进步。最后,学生是不断发展成长的个体,教师在运用赏识教育教学法时应有正确的着眼点,学生的天生特质不是决定学生今后发展的唯一要素。所以,教师在赏识时应正确地着眼于学生的个人表现和努力程度,客观科学地给予赏识。这样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6结语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运用到排球教学中,不仅可以更新当前排球教育的观念,还能有效促进探索排球教育教学的改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许多高校教育想要推动其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但很多都未跳出传统的“一刀切”的教育模式,而赏识教育就在于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客观上贯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所以,赏识教育的效果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效果。赏识教育在学生学习排球知识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心理的引导,认可、鼓励、赞赏学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生精神补充和心理慰藉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排球技术的自信心。所以,学生在整个排球技术教学活动中充满了兴趣和求知欲。因此,足以说明赏识教育教学法有利于排球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

作者:焦新辉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宇明,杨立新.论赏识教育在高校排球普修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5):116-118.

[2]周国辉.大学生激励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3]赵朋霞.“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排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10(3):72-75.

第5篇

1、“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孩子的责任,要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的转变。不能发现孩子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孩子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孩子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3、不但要欣赏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身心需要,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若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指责,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表现懦弱或攻击行为破罐破摔。反之,过度赏识,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

4、儿童正处于成长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孩子的诉说,()家长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孩子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孩子。

5、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顽强地站起来,这一次次的尝试,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总结、分析,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

第6篇

盲童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引导,采用适合盲童心理发展需要的语言对盲童进行激励和表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极有可能会适得其反。现就本人对盲童教育的经验,在语言上、方法上如何更恰当的让盲生接收,以及改变那些虽然是表扬盲生但有时反而会伤害盲生的因素,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

盲童;实施;赏识教育

一、好话正说,明褒不贬

老师在日常说:“这次可算做对了,明天会做的更好!”例如:老师把每天为自己的寝室打扫卫生和打开水的任务交给了这个盲生,以前他不是跑到操场上玩儿去了就是早晨不爱起床,更不用想他为室友服务了。老师心里满意,但表述上可以更好。明天可别再忘了!”这种表扬语气生硬,带有讽刺的意思,盲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积极性遭到打击,让他认为自己无论做得多好,老师和家长总是盯着他的缺点和不足上,自己被定位成一个不良孩子。盲生有了进步,本来是好事,而且对于一个视力有障碍的盲生,能最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鼓励和支持。提高盲生责任心老师要一点一点地对其进行肯定:“嗯,室内卫生打扫得太好了,还帮助小朋友叠被子;打水时注意安全,别被烫伤。盲生希望得到老师由心而发的肯定,而不是敷衍了事。

二、有的放矢,不能盲目比较

大多数老师都好犯这样的错误:“你做得真棒,比某某强多了!”这句话听着是在夸学生,可其中的隐患却被大家忽视了。例如:盲生高兴的拿着他在手工课上刚编好的作品给老师看,是一个串珠的漂亮的红苹果,他很期待老师的夸奖,老师却煞有介事的说:“编得真棒,你是班上编得最好的!”夸是夸了,全班学生心里会怎么想呢?班上的盲生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同学之间互相比较,今天你表扬了这个孩子是班里最棒的,其他孩子心里就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和自问,难道我们就不行吗?这种表扬会使受表扬者盲目自大,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对其他盲生在心理上产生伤害,从而影响多数人的自信心。对于盲孩子的表扬要有的放矢,关注他的一点点进步,看到他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对于他们的失败给与适当的心理梳导。所以,这时老师不如说:“你这作品做得真好,真精细,看来你是真的很用心啊!可是你没学多长时间,是怎么做到的呢?你是用什么好方法做到松紧那么匀称的呢?最好让盲生分享他自己的经验,这样即对他进行了表扬和肯定,也让全班同学获得了学习的机会。

三、目标要实际,要求不要过高

老师对盲生的每一个进步都应该加以肯定,但要把握时机。例如:某同学参加演讲比赛取得了好成绩,老师把握住时机及时表扬该同学,并希望在以后更高层次的比赛上可以得奖。老师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可能没有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反而使盲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可以适时的表扬学生得到的成绩,但要注意你的一言一行可能对于盲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所以老师必须要谨言慎行。对于盲生通过自己努力而取得的成绩,老师应该及时鼓励和表扬,但不能强加给盲生更高的无法完成的目标,而应让盲生自己设定新的目标,同时让盲生感觉新的目标并不遥远,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实现。

四、正确看待进步,夸奖有度

大多数盲生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与正常的孩子相比都有些欠缺,所以老师面对个别学生的好成绩时要实时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有时候老师会因为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盲生的优劣,但实际上,作为合格优秀的老师不能把盲生的成绩反复强调其重要性,误导盲生认为成绩就是评判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关键性因素,这样不仅影响是盲生一个人,可能还会涉及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老师在表扬盲生的时候不要以点概面、以偏概全,导致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真实可靠,应该全面,多方位的认识学生。以培养盲孩子正确的是非判断能力。例如,考试得了高分,家长和老师应该说:“你这一次考得很好,我为你骄傲,继续努力哦“,盲童作一次好事固然值得表扬,但要在表扬中树立他的责任心”让他知道他是集体中的一员,有责任为这个集体带来荣耀。以上就特殊教育如何在语言上、方法上对盲童赏识教育的一点体会,我们要不断的去挖掘盲生潜能,用赏识的目光关注盲童,以表扬代替批评去调动他们不断进步的积极性,恰当的表扬是他们进步的动力,我们要讲究方法,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在赏识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这也是我们赏识教育的目的。

作者:张淑云 单位:吉林省四平盲童学校

参考文献:

[1]江洋.树立学校德育整体化观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03).

[2]王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盲生整体素质[J].中国特殊教育,2002,(04).

[3]郑卫华,张琦.低年级盲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5,(01).

第7篇

(1)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带着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教师急于求成的心态很可能对学困生的不包容害了他们。

第一点,教师要根据真实情况进行表扬、鼓励。切记不能过分赏识,或者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去故意赏识。学生是有思想的,你的行为他们也会揣摩,一旦被他们知道你的目的,学生对你的信任度也顷刻瓦解。赏识是需要分门别类的,学生的闪光点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如胆小呆板的学生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学生、任性的学生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第二点,赏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有时候会在学生作业本上写个大大的“GOOD”,有时候考试成绩,好多学生会来问自己的成绩,我常常会摸着孩子的脑袋说:“考得不错”。而对于考得稍微差的孩子,我会说“:你这次怎么才考了这些分数?不合常理吧?”学生会感到难为情,信誓旦旦地说:“老师,我下次一定考好!”让孩子知道,老师对他们是有期待的,并且认为他们是有潜力的。

(2)不要吝啬表扬和夸赞。学生普遍存在很强的表现欲望,有的时候,学生很积极地回答问题,但是回答错了,老师可以用另外一个角度去表扬他,比方说“你能想到这个方面非常不错!”等等。

二、学生的责任

(1)心理暗示与调整。通过阅读故事、观看电影或者老师的课堂叙述等,让学生从内心深刻地感悟到积极乐观的情绪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快乐。当然,失败错误的例子也必须时刻敲响警钟。这项通过心理暗示调整的工作必须时时刻刻地抓,每发生一件事情就应该当作案例来讨论分析,经过长期的坚持,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2)适当的训练与纠正。从源头抓起,学生的自卑和忧郁情绪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学习上的困难和成绩的不理想。如果他们能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自信,那么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放慢节奏,从简单的训练开始。在简单的习题训练中,孩子可以找回自信,可以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不如想象中的差。这种方式,一方面巩固了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令他们找回了自信心。

三、家长的责任

家长是孩子最初模仿和崇拜的对象。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首先,改变有的父母总爱批评自己孩子,夸赞别人孩子的习惯。多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例如,我见过有的父母,对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冷嘲热讽,而孩子最多学会的就是为自己辩解,不愿意承担责任。要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是爱他们的,是欣赏他们的。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事事不如别人,因为这种情绪一旦抬头,事情还没做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第8篇

关键词:儿童;自我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赏识教育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相对于传统观念的教育模式,是符合人性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可以应用在各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特别是儿童,他们处于人生发展的最初阶段,更需要教育者的赏识和自我赏识,从而形成并发展良好的个性,发掘他们的潜能,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但现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的观念虽然有所改变,不再一味地追求“严师出高徒”,明白儿童是需要鼓励的,但却片面理解赏识教育,仅把儿童作为赏识的对象,认为赏识孩子就是要夸孩子、奖励孩子,却忽视了儿童的主体性。儿童不仅是被赏识的对象,也是自我赏识的主体,他们可以自我认识、自我赏识。所以,作为教育者,要深刻了解赏识教育,在赏识孩子的同时,也能培养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自我赏识。即使没有别人的鼓励、夸奖,儿童也可以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心态,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促进个体的发展。

一、自我赏识的涵义

(一)赏识与自我赏识

赏识是一种生命的需要,其中“赏”有欣赏、认可的意思,“识”意为认识、了解。《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赏识”解释为:认识他人的才能,给予重视或赞扬。所谓赏识教育是指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认识并尊重儿童之间的差异性,正确地认识儿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对于儿童身上的优点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从而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促进儿童的发展的教育手段。自我赏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致的,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或闪光点并能够及时地肯定或鼓励自己,从而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的自我赏识就是儿童能够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要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和爱,儿童就要先学会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爱自己。

(二)儿童自我赏识的本质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1]詹姆斯研究的结果表明,受到激励的学生的在能力方面会有所提高,克服种种困难,增强自信心。儿童不仅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激励,也需要学会自我激励,儿童自我赏识的本质就是使儿童学会激励自己。

二、儿童自我赏识教育的作用

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学前阶段,儿童由于认知能力水平低,经验不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依赖成人的指挥,很多事情自己不敢主动去做,怕做不好被别人笑话或被成人批评。通过儿童自我赏识教育,使儿童能够接纳自己、鼓励自己,从而自信地去探索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未知的事物,主动地适应新环境、主动地与他人交往。有利于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传统的儿童教育是针对儿童整体,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希望儿童能够根据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做好每一件事,无法接受儿童的失败,特别是经常将儿童进行比较,这也会使儿童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觉得自己应该跟别人一样,什么事情都要做好。众所周知,儿童之间是由差异性的,我们应该让儿童明白,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都不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有利于儿童的潜能的发掘和能力的充分发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至少有八种智力,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儿童如果能够对自己的智力发展认可并鼓励自己,那么便能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掘,并且通过不断地努力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三、儿童自我赏识教育的策略

(一)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

善于模仿是儿童的一大特点,也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儿童获得很多的知识经验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其中成人特别是父母和幼儿教师是他们喜欢而且经常模仿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并体现在儿童的认知和行为之中。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儿童提供正确的榜样示范,要有正确的儿童观。“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定要认识到只要教育的手段得法,人的潜能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掘的。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每个学生身上都预设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发展的不确定性,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2]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并发现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让儿童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赏识儿童,并用通过语言或行为进行鼓励。如对儿童的优点加以表扬,拍拍儿童的肩膀或抱抱儿童等。幼儿教师也要学会赏识自己,人无完人,教师也不是没有任何缺点的,但要让儿童知道,老师能找到自己的优势,并能够不断激励自己,使自己得到进步。

(二)创造和谐的家庭赏识氛围

儿童出生之后便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和谐的家庭赏识氛围对儿童自我的赏识有着很大的帮助。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每个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但有的父母在家庭中却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过于紧张或过于放纵的氛围,不利于孩子正确地自我赏识。有的父母抱着“骄兵必败”的心态,吝啬对孩子肯定和表扬,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甚至有时对孩子会冷言冷语。儿童对自己的评价有一定的依从性,经常根据成人的评价而评价自己。在这种氛围下,儿童会低估自己的能力,感到压抑和失落,对自己不认可,不能赏识自己,甚至破罐子破摔,产生反抗情绪。家庭成员对儿童的评价要一致,儿童做同样一件事情,如果父母肯定,而爷爷奶奶否定,容易使儿童判断不清。另外,可以借鉴国外赏识教育的经验,也可以让孩子将自己的作品摆在家中做装饰品,客人来了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客人等。

(三)儿童自我赏识与教育者的提醒相结合,做到赏识有度

儿童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对自我赏识的理解可能出现一些偏差,无法正确把握自我赏识的“度”。俗话说,过犹不及,过度的自我赏识即使内容是正确的,效果往往也会不理想,可能会导致儿童任性、骄傲、自负,遇到挫折无法接受。相反,儿童如果对自己赏识不够,容易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如有的儿童觉得自己很强壮,于是在玩游戏时抢夺他人的玩具,还给自己打气说:“看我多厉害,一下就抢到了!”。岂不知自己的行为是一种攻击行为,是不对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帮助儿童澄清对自己行为的认识,甚至可以与适当的批评相结合,让他知道有些行为不对的,对别人会有伤害,不要盲目赏识自己。对于缺乏自信、对自己评价过低的孩子,要多给予关注和鼓励,帮助他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欣赏自己的优点,并能够以此来激励自己得到更多的发展。

(四)指导儿童自我赏识的内容

儿童之间的差异性使每个儿童身上都有许多不同于他人的特质,有些儿童赏识的是自己的外貌、智力等特质,如觉得自己很漂亮,很聪明,并到处炫耀。其实这些都是先天优势,是不可改变的,对儿童来说仅仅赏识这些是极为不利的。成人要指导儿童赏识自己的个性、进步和努力。让儿童了解自己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凡事不用统一的标准来与其他人作比较,可以将自己现在的表现与以前比较,评价自己时关注自己取得的进步。要引导儿童正确地归因,总是把成功的原因归为聪明,会使儿童过于看重结果,受挫能力降低。我们要引导儿童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后天的努力而不是先天的优势,让他们明白即使先天没有优势,通过后天的努力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美)威廉•詹姆斯.对教师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5.75.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