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综合文化

综合文化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47: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综合文化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综合文化

第1篇

病人甲

姓名:王某某

病状:平时历史书不愿意认真阅读,成天沉迷于各种野史、外传,使人脑中枢神经遭受严重损坏,以致于在历史考试对乾隆的评价一题中,大谈乾隆的各种风月之事,让人震惊。

病因:“文化快餐”综合征I型

治疗过程:

1、 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明白“文化快餐”的利弊。

2、 让其大量阅读《史记》《左传》等名篇,更除脑内的毒素。

现状:病人先状况良好,在前一次历史考试中,写出了《福临与董鄂妃:清满洲文化的缩影》之论文,获得好评。

病人乙

姓名:刘某某

症状:平时阅读古诗贪多求快,不了解其大意却强记一些名句,导致了脑内信息大量紊乱。入院前在一次朋友的婚宴上说出了:“愿你们是‘条条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笑话”。

治疗过程:

1、 用“记忆消除法”抹去脑内所有关于古诗词的记忆。

2、 使用《唐诗三百首》让其自学,要求理解句意、主旨、手法,直至背诵。一星期十首。

现状:状况良好,对古诗词有了特别浓厚的兴趣,在前不久的一次古诗词知识竞赛中以个人总分满分获特等奖。

病人丙

姓名:朱某

症状:对武侠小说已形成依赖,成绩直线下降,自以为读武侠小说也可学中国历史,在前一次考试中有一题:南宋时期谁把襄樊二城让与元军?答曰:郭靖

病因:“文化快餐”综合征III型(变种)

治疗过程:

1、 灌输正确的文学欣赏观

2、 端正学习态度

第2篇

关键词:文化站;作用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政府设立的公益性基层文化事业单位,是新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是现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它肩负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指导作用,是政府和农村基层群众感情联接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作用,对于加强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科学,辅导农村文体活动,提供致富信息,挖掘、搜集、整理民间民族文化遗产等方面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一、宣传教育作用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窗口。文化站能否以新奇的、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吸引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地抵制现代文化中各种消极现象,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是广大乡镇文化干部责无旁贷的职责。文化站应因地制宜, 提供给人们丰富的精神食粮,积极有效地推进农村小康文化建设。文化站建设的优劣、文化活动开展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社会的文明程度与经济状况。

文化站的工作是面向群众、面向基层开展的。它靠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实实在在、各种各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实现。比如报刊杂志、图书阅览、黑板墙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电影电视、文艺晚会、座谈会、故事会、体育活动等等,通过这种形式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现在,全国还有不少农村山区,因群众文化生活缺乏,赌博、封建迷信现象有抬头趋势。为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党和政府做出很大努力。要彻底废除封建陋习,必须在群众中树立起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鼓励农民发家致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需求也日益高涨。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文化站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普及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群众思想政治觉悟。

二、辅导培训作用

培训农村文艺骨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举办各类培训班,辅导村文化室,是乡镇文化站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乡镇文化站要以尊重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理念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求为导向,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热爱农村文化事业、有创新精神、懂业务、会管理、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组织能力的文化干部队伍。文化站要培养造就一批能写会画、能说会唱、信息灵通的文化能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着重培养青年一代。近年来,我们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的传、帮、带学习方法,重点培养了一批农村文艺骨干。

文化站要经常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化交流与沟通,经常举办科学技术讲座,聘请专家、学者传授科技文化知识。要经常与农业、兽医、烟草、科技、团妇等部门联系,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传授高科技知识,手把手教农民学科学、用科学、掌握科学,尽快使农民过上幸福生活。文化、科技、卫生三部门要经常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送书送戏送医下乡,变“三下乡”为“常下乡”,深入百姓家中指导群众,建立长效机制,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

三、组织引导作用

组织开展群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是乡镇文化站常抓不懈的又一项工作,也是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乡镇文化站逢年过节都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他们乐业敬业,不辞劳苦,忘我工作,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开展活动。他们毫无怨言,仍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基层文化工作者心里只有一个永恒的信念:只要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就是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文化站把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增添节日气氛;另一方面活跃农村群众文化生活,陶冶人们情操,使广大群众深受鼓舞和教育。文化站还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组织群众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信念观和价值观。文化站还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为广大农民服务。

乡镇综合文化站要正确引导群众科学发展生产,掌握科学技术本领,早日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引导群众健康娱乐,文明消费。群众到文化娱乐场所开展活动时,要正确引导他们健康娱乐,杜绝不良文化现象,引导群众讲文明、讲诚信、讲道德、讲礼仪。引导群众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多做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事。

四、协调管理作用

农村文化市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电影电视市场、文物市场、图书市场、音像市场、游艺市场等。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如何,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稳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来不得半点的掺杂和居傲,这就要求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对文化市场来一番彻底的、改头换面式的整顿再整顿,提高再提高,规范管理,使之成为健康、文明、有益的场所。

第3篇

关键词:综合文化工作站 公共文化建设体系 公共文化队伍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215-01

综合文化工作站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完善与进步,是整个社会进步文明的重要体现,而且它也是农村中最具代表性的公益文化单位,因此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的作用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保障农村的共享文化知识。

1 综合文化工作站对公共文化建设体系的构建

现在基层综合文化工作站建设以逐步完善,并且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文化站也逐渐建立了各种活动室,如;图书室、体育活动场、少儿阅读室、及多功能活动室、各种培训班。及上级主管部门还帮助培训广场舞、秧歌舞、业余艺术团等等。另外国家还为综合文化工作站构建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以基层综合文化工作站为圆点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在农村的作用,使国家给的资源能利用好,不辜负党对人民的情谊,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基层群众,现在国家以逐渐并完善了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的建设,基本完成了村村都有文化大院,并为文化大院发放各种活动设备,鼓励农民群众自办文化活动室、文化户,等等各具层次的公共文化设施,积极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推进经济大繁荣起到很大帮助,这些都是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的重要保障。

2 体现在构建多方位的公共文化队伍的建设

乡镇综合文化站是群众文化工作长期以来集中积累,也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平台,文化站利用自己在农村中的文化优势,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文化队伍建设中来,使农村各个村屯的文化活动更能活跃。综合文化工作站负责人,即是站长,还要掌握必要的艺术知识,并能有组织策划的能力,一定的经济发展,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负责人管理人员要担当重任,也要努力成为身先士卒的文化工作楷模,还应该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另外、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应建设具有艺术素养,而且有地方特色人才队伍,具有文化活动激情,要有能力把自己所培训的队伍展示在群众当中去,都能成为文化队伍建设的带头人。又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为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文化气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体现在对公共文化活动体系进行多元化的构建

在长期进行的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逐渐认识到了农村整个文化活动,可以划分两个方面,分别是政府组织的文化活动方面与村民自己组织文化活动方面,群众活动主要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其主体构建的内容包括了,群众休闲文化活动,自娱自乐,沟通感情。少儿艺术培训班,及农村文化带头人培训,农村种植、养殖知识讲座,最大限度的保护基层民间文化等等。政府文化活动表现方面主要是通过以主题,品牌系列为主的文化活动,针对传统民俗节日、节庆日、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来进行构建。

乡镇综合文化站,具体作用是选择普遍的,群众接受快的活动,符合基层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促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更加具有时代的特征,改善农村大审美价值观念,使国家文化惠民工程在农村发挥作用,让广大的农村群众也能感受到文化活动给每人每户在精神上的快乐是无限的,也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农村文化贫乏面貌,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形成特色文化的品牌。

农村综合文化工作站,也要重视农村文化市场的管理,目前农村文化市场主要有电影放映、娱乐演出、出版印刷,和其它一些等等。

这些都是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重点所在,新农村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综合文化工作站,不仅推动了农村市场繁荣和文化的发展,还应管理农村文化市场的秩序。积极配合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管理好所辖的区域,让基层群众不受低级腐朽文化的侵蚀。

乡镇综合文化工作站,要人性化管理的服务,要经常深入群众中去,在实际工作中解决文化难题和文化方面的困难,从而使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有靠山有主心骨,文化站要在工作上加大力度、拓展农村文化阵地上发挥它的作用,引导农村文化活动进入千家万户,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粮,逐步提高群众的文化涵养素质,让城乡的差别越来越小,让农村群众也能感受高雅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快乐。广大群众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他们开始追求可以交流参与的主动式文化活动,希望在休闲中获得知识,在文化活动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第4篇

1.庞大的文化市场与有限的综合执法队伍之间的矛盾。各地的文化市场覆盖范围广,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关联。面对庞大的市场,众多的从业人员,广泛的分布区域,有限的文化市场执法人员难以全力应付,文化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常常是解决了这一个,又出现了另一个。如果遭遇紧急任务,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更是要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下来,许多人都疲惫不堪,正常的管理工作很难取得进展。2.相关的法律法规严重缺失,而大众的法律意识又比较淡薄的问题。当前,文化市场的法律环境有着较多的不利,主要表现在:相关的法律文件缺失,在文化市场飞速发展的当下,法律法规的缺失给正常的执法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今天政府部门都在提倡简政放权,而相关的法规文件又没能及时,这就给执法部门对相关场所的管理造成不便。同时,大众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不懂法而又过于强调自身的权利,即使懂法,又不想受到法律的约束。3.文化市场执法过程中执法不到位的问题。近些年来,政府为有序的管理文化市场不断出台了一些实施细则,但因为执法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缺少有效的执法手段,法规规定的对违规行为的明确处罚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再加上文化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部分经营者不受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的管理,对于下达的管理文件置之不理,有的人软磨硬泡,甚至扬言报复,可见当前文化市场执法过程中执法不到位的问题非常严重。4.文化市场执法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文化执法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想要实现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处理好违法情况,执法人员不但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要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而且还要熟知其他有关方面的知识。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今天,是基于新科技、新理论的大量应用为前提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仿真技术的大量推广,许多图书刊物用肉眼很难辨别真伪。而当下的执法人员,所学的专业领域又是多种多样,但真正掌握有关文化市场法律等知识的人员非常少,对新时期的文化市场执法方法掌握不到位,为执法人员举办的法律培训、专业培训少之又少,执法人员在文化市场管理中的工作难度不言而喻。

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过程中对策

1.构建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构建的队伍既要数量适当、又要个人素质高,既要政治水平高,又要业务能力强。必须构建起一支高水平的执法队伍,精通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首先要做好人员保障。依据所辖范围、市场规模,适当的扩大执法人员队伍。并且将水平高、有责任感的工作人员引入到执法队伍当中,迅速的改善当前文化市场执法力量薄弱的状况。其次要实现素质提升,通过执法行为管理、工作能效考核、执法能力评估等,锻炼出一支高水平的执法队伍,改善执法素质,提高执法管理质量。2.要不断加快文化立法程序,完善文化法律法规文件的出台。增强文化法规建设,是进一步改善我国社会主义法规体系的重要一环。新时期文化产业在国家全方位的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市场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与进步。而当今的社会实际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也急需文化立法的迅速完善。与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有许多的文化立法项目要开展,即使已出台的法规文件也要得到进一步的改进,有关的条例文书也需要继续扩充。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断建设好文化市场的法律体系,增强依法治国的水平,使得文化法制系统的构建成为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3.多部门联合执法,增强执法力度。文化市场的综合执法是非常复杂的,牵连到方方面面,当前的执法部门力量过于单薄,只是依靠自身实现文化执法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想要实现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就需要实现多部门的联合执法。首先,构建起与文化审批单位间的工作协调机制,将执法机构的相关检查意见当作文化经营者能否年检合格的重要条件。其次,构建执法联动机制,增强文化执法与其他多个部门的工作联系。对于某些较为复杂、困难的工作实际,文化执法单位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创建通畅的信息交流路径,增强执法力度,实现与执法有关的信息的分享,增强对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范围,以取得足够的警示效果。4.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执法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文化市场非常之活跃,且紧跟时展步伐,各类新技术、新手段都能在文化市场中发现。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出版物以及网络文化的发展,全新的文化项目持续涌现,传播速度更是飞快。但文化市场的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却没能跟上。因此,需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针对性强的专业培训,使得各级文化市场执法人员能够不断得到成长,利用集中学习及个人自学,提升专业水平。通过全方位的培训,多角度地学习,使得文化管理人员对相关的法规文件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不断提升依法管理意识,不断增强自身业务能力以及工作水平。

三、结语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作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管理部门,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及时转变执法理念,不断增强工作水平,培养出一支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个人形象佳的执法队伍,通过创建完善的文化法律文件,实现多部门联合执法以增强执法力度,开展专业培训以不断提升执法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才能实现对当下飞速发展的文化市场的有效管理,才能在新时期有力保障文化市场的运行秩序,确保文化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辉.简谈文化市场执法体制演变[J].现代企业文化,2016(24).

[2]隋春蕾.浅谈对基层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3).

第5篇

(一)良好的道德素养。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个方面。如果用会计人员应具备素质和能力垒一座金字塔,道德素质必然是位于塔的最底部,为根基所在。如果一个会计工作者没有良好的道德素养,那他的业务水平越高,就越可能给企业、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这要求看似简单,但在钱、权、利的诱惑面前能够不为所动,能够控制私心“一闪念”,却并非易事。会计人员应该具有法制观念、具有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

(二)立体的经济知识。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影视企业将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业务,企业要想在错综复杂的经济背景下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以战略的眼光适时调整企业的拍摄制作、生产经营计划,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应该发挥管理的职能,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因此为实现财务部门以上目标,必须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改善现在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管理职能的状况,培养具有战略眼光的兼具高水平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会计人员,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经济一体化给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作为高级会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理解市场经济内涵、把握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了解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形势,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理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提高高级会计管理人员的经济政策的理解能力和企业战略决策能力。

(三)内外协调的能力。做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全面的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经济知识,而且需要内外协调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二是外部协调和沟通能力(如处理与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之间的关系)。由于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人员要确认、计量、记录、跟踪各方面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要与采购、生产、保管、销售以及科研等环节和部门的人员来往,要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要通过对经营活动的处理、分析和汇总,向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经营的数据资料。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对会计人员的对外协调能力方面的要求也较高。从一定角度讲,企业与工商、税务、银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财务、会计方面的关系。如果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这些环节的协调能力和技巧,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四)不断创新的精神。创新是市场经济时代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企业的发展。经济活动各个方面的创新,理所当然地会给传统会计的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冲击,使会计领域在这一新的经济环境下发生新的变化,产生新的课题,这就需要会计工作者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根据经济活动的变革,相应地创新财务与会计的模式,使会计工作适应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会计队伍现状分析

(一)从业人员中存在“黑户”现象。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规定,会计从业人员须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实际情况是现行会计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属无证上岗,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各级财政系统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管理不严,使得不少持证人员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而是简单的考取资格证书,这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往往是不高的,还有一部分会计人员认为能做帐就行,无须取得上岗资格,在有些部门单位,领导认为有证无证无所谓,任用会计人员随意性较大,而与此相反的是部分持证人员不能上岗,造成人才资源浪费。

(二)性别结构严重畸形———女多男少。按性别结构分析,会计人员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女性会计居多,甚至在很多企业中全部都是女会计。这一现状与目前我国整个会计市场的现状是相吻合的。这种趋势的变化主要和女性的社会角色以及会计工作特性所决定。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做事更为细心和认真,且女性工作的稳定性更强。但在财务方面能够升职至高层的还是男性居多,其原因主要在于:男性对企业或事物的宏观把握和认知这方面的能力更强;身居高层,压力也会更大,而女性可能由于家庭的原因会导致精力分散,更安于现状。

(三)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据有关数据统计结构上显示,持证会计人员中具有本科学历及以上、大专学历、中专学历、高中学历、初中及以下学历几等。它是一个两头尖中间大的橄榄球形。总体来说,中专及以下的学历占45%左右,几乎占了近一半,表现为学历偏低,文化素质不高。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全日制本科会计类专业学历的比重少之更少。据有关资料可知,会计队伍中具备初级以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仍然偏少,具备初级以上会计人员占全体会计人员的比重不到30%,而高级资格人才更是甚少。它充分反映了会计队伍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这与会计队伍人员对自身要求不高有关也与部门单位对会计人才的任用制度不当有关,积极鼓励各单位应加强实行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收入同职称等级挂钩制度,从而激发广大财会人员求知的积极性。

(四)文化产业意识淡薄,影视会计核算经验欠缺。顺应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势头,横店影视产业将进入“破解瓶颈,转型升级,加速发展”阶段,坚持以构建影视文化产业集群为主线,努力把横店影视产业打造成亚洲最大、全球著名的影视产业基地,把影视文化产业培育成为东阳市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顺应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群构建形势的发展,这对经济集群中的会计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产业”这本是新兴产业,而对于我们大多数会计人员来说是传统定义上的工业型会计人员,他们所熟知的是有关生产型企业的整盘账务程序及核算方法,而对于新的影视会计核算是无从下手,只能仅凭其已有的经验。更甚至的有些会计人员就文化产业概念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一味的看电视剧、电影,而不知其是如何出品的,更不用说明白其中的核算奥妙了。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之中的诸多:“摸着石头过河。”

三、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建议及措施

(一)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监督检查。政府财政部门要加大力度支持和鼓励无证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名考试严把会计市场准入关,而且应尽可能地调查了解行政区域管理范围內的无证上岗情况,加大查处力度。规范考前培训制度,要求无证会计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內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同时要和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无证会计人员不得办理纳税申请,营业执照申领等业务,加大对企业主会计人员任用规范监管的力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坚决辞退,以确保提高持证上岗率。目前会计人员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特别对于私企而言更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多是任人唯亲,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严格规范会计人员招聘,严格按照招聘程序进行招聘,对会计岗位的人员要把好入口关,对未持证人员坚决不用。

(二)平衡男女会计人员比例。这种会计人员男女比例过于悬殊的状况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应适当考虑一下平衡男女会计人员比例的问题,严格规范会计人员招聘。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化素质。针对会计人员学历低的现状,可以鼓励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员参加函授中专学历教育以取得中专文凭。对于数量比较多的高中学历的会计人员,可鼓励其参加网络、函授、电大、自考等学历教育以取得大专、本科学历;对于已取得大专文凭的会计人员,则鼓励参加会计本科学历教育。政府财政部门及企业要出台一些政策给予适当的补助,补助金额限于学费,以调动广大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的文化素质。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当前会计人员行为失范相当普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提高会计人员的自我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准。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诚信教育,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全过程,注重培养“忠、真、善、廉、思、学、韧、勤”的优良品质,真正把“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会计人员要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增强对就职单位的忠诚度和对事业的责任感,牢固树立“诚实守信是会计人的执业之命、会计行业的灵魂”的信念。

(五)建立文化产业意识,进一步深化影视会计学习。浙江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将努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坚持做强做大影视产业不动摇,切实发挥影视产业的带动力和辐射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多元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努力形成“一主多副、竞相发展”的文化产业整体格局。公司旗下的财务部,主要是面向各个影视企业提供财务记帐服务。对于多数会计而言,为了适应影视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接受新的专业的财务知识,顺应时代的发展,顺应大的经济环境变化。利用现有传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结合影视相关内容进行不断深化学习,特别是要熟识影视会计基本核算办法,使之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学会融会贯通,为各入区企业带来更好的服务。

第6篇

文化发展的规律最终被东方哲人揭示,这并非偶然。五千年的华夏文化,一开始就是由生息在广褒的中华大地上的许多部落逐渐融汇发展为炎黄文化,进一步发展为以夏、商、周为中心的三代文化,又繁衍为中原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荆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秦陇文化。三晋文化、胡族文化等。孔子综合三千年的华夏文化而创新为儒学,进而引发第一次文化的先秦百家争鸣。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它的主体的儒学生来具有兼容并蓄、综合创新的品格。所谓综合创新,既站在人类的立场和的高度对待传统文化和他种文化,认为它们都是人类创造的共同财富的一部分,反对自我中心和自以为优越,妄想征服、取代他种文化,实行文化殖民主义;又主张每个民族都要站在本民族和传统文化立场以传统文化为主,综合他种文化而创新民族新文化。所谓以我为主综合他种文化,是以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论为本、为体、为“语法”;并且从“语法”意义上去综合他种文化在价值观和方法论上的成就。既非中体西用,也不是西体中用。

文化的产生和交流都有具体的时空条件。从表面上看,儒学是宗法封建的产物,比之近代商品基础上产生的西方文化,它落后了一个历史时期。这一点应该承认,特别是秦汉以来直到近代,后儒沦为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但从根本上说,儒学是炎黄文化经过两三千年的不断综合创新,对天命观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反思的过程中,为回答人性发展、社会进步这个人类社会的根本,孔子在发现人的个体人格,揭示人的本质、社会实际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创立的,具有人类意义和永恒价值,迄今仍是最全面最深刻的人道主义体系,如果西方同胞认为西方文化是较之他种文化(包括儒学)为优的人道主义体系,葡萄并不酸,我们不仅没有异义,而且十分赞赏西方同胞(孔子的弟子子夏教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的这种自尊和自信,这正是值得我们的。近代以来中国人缺少的正是这种自尊和自信。如果真是这样,这不仅是西方同胞之福,也是全人类之福。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学而》)所以也是中华民族之福。东方文化不会因为有某种文化比它更优秀而妒忌,或自甘落后,反而会因为有个可供学习的参照系而奋进。生来就具有综合创新性格的儒学,在历史上从没有、现在更不会实行文化侵略,当然,我们再也不会“全盘西化”了,再也不会自我文化殖民地化了。

我的这种观点西方同胞是应该能够接受的;但也很可能有一部分人感到不舒服。因为,虽然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是一个整体,但思想家和家对文化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的说,思想家比较容易站在民族长远利益,甚至人类立场和历史高度看问题;而政治家则比较多地站在民族当前利益,甚至采取狭隘民族主义、文化本位主义、宗教蒙昧主义立场。而这两种观点的,又往往是政治家的远远大于思想家的,并且权力和舆论工具又操在政治家手中,更何况西方文化本来就片面强调斗争。当然,“西哲东哲,心同理同”。西方文化也是伟大的人道主义体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强调矛盾双方的斗争是它的特点,也未尝不是它的优点。问题只是片面夸大斗争性,特别是当它处于强势地位,斗争对它有利的时候。几个世纪的发展,西方文化内部的斗争大於东西文化的斗争,西方同胞应有自食其果的切肤之痛。虽已太晚,但毕竟已经引起西方有识之士的整体反思。强调矛盾双方和谐均衡发展的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优越性已初步展现,并在逐步摆脱被动的劣势地位。特别是综合创新的文化发展规律已被揭示,所以,东西文化平等相待,和平共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每个民族皆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主,综合创新民族的新文化,进而共同综合创新人类文化的也就到来了。人类新文化必然是集一切优秀文化精华之大成;而又消除了在历史异化途程中,由于时代、民族、国家、阶级、地域和宗教信仰等原因造成的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只有基于人的本性的永恒目标全面深刻的人道主义。值此之际,适逢世纪之交,千年之始。这个时代在呼唤着能站在人类立场和历史高度,超越东西文化,能为人类共同生存下去寻找一个办法的人类思想家;而不是抓住异化低谷时期的遗毒的文明冲突的现象,而刻意炫染,以维护某一国家,某种文化的优势地位的谋士。

第7篇

教育不只是课堂内的交流,而是重在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来表现和传递不同文化。教育必须体现文化包容性和民主化,既传承本土文化,又强调多元繁荣、平等尊重,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文化是一方水土的衍生物,体现一方人的气质素养,起着陶冶情操和发展自身的重要作用。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充满活力,有必要依托基础教育,通过教育形式的创新和丰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充分利用并丰富本校的现有资源,继承和发扬吴地特色文化,必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效果。

1.依托地域优势,追求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1)以社团为基础,提升学生素养。开发成立的东旭苏式民俗社团,比如吴语社、苏舞社、吴歌团、文修阁、兰亭社、墨香斋等富有浓郁苏州特色的社团,在学校“小蜜蜂俱乐部”的统一规划下,有序开展,让学生在散发地方特色的活动中,浸润苏式文化,形成独特的气质和素养。力求每个毕业生达成“三个一”的目标:能讲一口吴侬软语,会哼唱吴语小调,能掌握一种简单的特色苏式才艺。

(2)以“体验之旅”为依托,丰富学生生活。“东旭博物馆之旅”,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苏州大大小小的各类博物馆,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和积累。孩子们走近博大精深的博物馆天地,感知苏州的时代特征,领悟苏州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3)以评价促改革,探索“智慧课堂”。小学是一个人学生生涯的开始阶段,这个阶段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不能让枯燥的学习破坏儿童好奇、趣味运动和思考的天性。此外,既然称呼其小学生,则表明学生年龄偏小,所以繁重的学业与考试任务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压力,容易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灵造成破坏,不利于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甚至等其成长后都会凸显一些与之相关的心理压力。

江苏省苏州市东中市实验小学从2013年开始,开创性地推出了“小博士”成长计划。改革成绩评价体系,以选拔“小博士”为手段,注重“榜样引领,先进激励”,在学生中树立典型,兴起爱学、好学、学好之风。例如,语文学科可听广播复述内容,考查注意力。听故事讲情节,考查记忆力。听读报后讲作者意图,考查理解力。听录音而后习作,考想象力。要求学生朗读一段文章,测试朗读……他们在其乐融融的考试中,既复习巩固了学科知识,又培养了办事能力。在此基础上,每次活动评选出“五名”小博士,以学科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一次,以单项竞赛为主,注重形式多样化,从“文、雅、美、趣”全面考查学生水平,给学生一个提问质疑的通道,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一个竞赛的平台,甚至是一个游戏的空间,那么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充分调动起来。

2.创设有内涵的校园环境,增强育人效果

蒙台梭利指出:“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环境能感染人、塑造人,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学校必须重视创设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育人环境。将吴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学校环境建设,让学生每天浸润在浓郁的吴文化氛围中,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性。借助创设体现“苏式教学”理念的吴地特色文化校园环境,着重于立足“苏式教学”,开展吴文化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并基于特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研究,以检验和促进利用吴地特色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成效。

3.开挖吴地特色文化,塑造学生具有“苏式”特色的个人素养

第8篇

1.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教师与学生为主体,以师生的价值理念、思维态度等为关键,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体制文化、校园活动文化等方面。地方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包括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省部共建”高校、地方性直属高校三大模式。本文特指的是地方性直属高校。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在于地方二字。大多数地方高校都不是处在中心城市,在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等的局限下,地方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种种问题及困难,但地方校园文化融合了地方上特有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地理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中有益的成分,使地方校园文化形成独有的地方特色。因此,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更应突出地方性。

2.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地方高校师生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指南,是凝聚学校师生的力量源泉。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引导着校园师生思想和言行的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营造宽松、包容、和谐的校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地方经济有推进作用,在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地方文化有再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校园文化中高雅的、和谐的、学术性强的氛围能够给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注入一股清新之风,引领社会风尚。

二、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剖析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其思维和价值观不断地发生变化,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冲击。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众多高等院校更加注重创建既有内涵又具备现代化因素的校园环境。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资金支出的进一步扩大,与国外高校不同领域文化交流的加深,加快了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然而,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多方面仍跟不上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步伐。相对于重点大学,地方高校许多是由专科院校合并或者升格形成,其之前的办学方法和理念相对落后,加上地方性的局限,导致地方高校在教师专业队伍、学生素质、学校设施设备、科研经费等方面相对弱势。这些因素必然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1.地方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匮乏

相较于重点大学,地方高校缺乏国家财政投入,地方资助相对有限,常常面临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财政投入的不足,常使得高校在建设中捉襟见肘,校园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校园环境的整治和改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往往无法兼顾。

2.地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失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的涌入,各种思想文化良莠不齐。在这种影响下,有些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抛弃了原有的优秀的、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地方文化,一味凸显物质追求,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时注重形式化、功利化,从而导致人文精神匮乏、责任心缺失,渐渐成为精神文化缺失的人。这些说明地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没有深入人心,正面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3.地方高校校园体制文化建设层次有待深入

地方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缺乏自身特有的文化色彩,关于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较少,绝大多数高校体现维护领导阶层与教职工之间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雷同的内容占多数,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待确立和完善。高校内部管理采取领导阶层大权一手在握的行政管理手段,师生很少有意识参与或很难进行行动参与。

4.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方文化融入不够

地方文化由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特有的、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文化,里面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名人精神等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但是,有些地方高校在确立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地方文化有益的成分,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自身的文化特性和凝聚力,文化竞争力不强。

5.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对地方社会发展的辐射作用不明显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影响力,在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地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本身就是一种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对地方文化乃至整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实中,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对地方社会发展的辐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远比不上当下地方文化中所谓的主流文化,校园文化有的高雅、和谐、人文、创新等优秀文化并没有充分引领地方文化的潮流,导致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作用和功能被弱化。

三、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措施

1.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品牌

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地方文化特点,创新开设地方传承的、能够凸显地方特色文化的相关课程,积极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引导和鼓励院系发展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的文化,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质量,做精品,树品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地方高校要注重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强化学科钻研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精神境界,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最终形成一个创新、开阔、和谐的校园氛围,创设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品牌。

2.完善地方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指高校的基础物质构成和物质文化存在的总和。地方高校在建设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应立足地方和本校实际,利用现有的资源,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将能利用的都合理投入、充分利用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例如,在校园规划和建设中,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进行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显现地方高校的历史底蕴、文化特点;积极申请学科基金,进行项目研究,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打响学校知名度,实现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地方高校校园体制文化

地方高校的管理者要高瞻远瞩,积极响应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校园体制文化建设方案,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高校师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创建民主制度的意识,给予师生参与制定规章制度的充分自由和权利。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重视师生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将体制的原则性内容与以人为本的管理巧妙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各主体间共荣共处,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是地方高校校园体制文化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确保地方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4.建设区域性地方特色校园文化

地方特色包括地方区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名人等因素,其中一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如沿海文化、草原文化、中原文化等,以及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进取精神、严谨治学精神等一大批值得借鉴的精神文化,都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之本。地方高校应该结合这些地方特色,建设自身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创立出拥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训、校风、学风等,建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意识的高水平区域性大学。同时,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要以自身特有的校园文化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使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和地方社会文化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