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48: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好人好事新闻报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好人好事新闻报道

第1篇

一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引领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提高引领水平。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们的道德观念也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要以贯策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己任,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深刻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媒体,尤其是作为主流媒体,具有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力大的优势,站在道德建设的最前沿,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我们党报党刊新闻工作者应以特有的新闻敏感,密切观察社会动向,及时发现敏感问题或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提前介入和引导,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要浓墨重彩地宣传道德模范,发挥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道德模范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最有说服力、最有影响力的鲜活教材,所以宣传他们的事迹,要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而且形式要多样,手段要创新。比如,《内蒙古日报》、《实践》(党的教育版)先后开设了党课辅导、北疆党旗红、来自创先争优一线的报道、以德报德、爱的赞歌等专题、专栏,采用通讯、新闻报道、综述、评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旗帜鲜明地宣传道德模范。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我们宣传道德模范要尊重新闻规律,讲究宣传艺术,提升报道水平;要突出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以达到亲切感人的效果。媒体还要旗帜鲜明地鞭挞假恶丑,批评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言行,推动人们自我约束,自觉端正思想道德和行为,使舆论监督起到“道德法庭”的作用,形成明荣知耻、惩恶扬善的舆论氛围。

二要尊重道德模范,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心。媒体要客观真实地反映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就要避免刻意炒作或有意放大,这样会给模范人物带来误解和压力,甚至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同时,记者的采访行为也要人性化,体现职业道德和良知。比如,在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中,拾荒阿姨被媒体围堵,严重地影响到了她的正常生活。不堪骚扰的房东一次次地要求她离开,儿子的正常工作也受到影响。

第2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公民道德宣传日的活动总结【四】

我局以提升道德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强化针对性、突出实效性、提升参与性、把握操作性”为原则,引领广大水文干部、职工主动走进道德讲堂,不断修身律己,争做文明表率,作了如下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推进了道德讲堂阵地建设

1、不断增强道德建设宣传度。发挥水文网站作用。在___水文网、___水文网信息___篇,增强媒体宣传影响。在《___日报、《潇湘晨报》、《___晚报》、人民网、红网、新华网等报刊发表新闻报道___余篇次。在新浪、腾讯上发贴,发博客___次、微博___次。

2、不断建立道德建设激励制。在全局范围内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竞赛奖励活动,对在___德、树新风方面获得争取荣誉奖、创新成果奖、理论文章和新闻报道奖均给予奖励。

二、推进了道德提升工程建设

___学习___大报告,___届___中、__中全会精神,学习___的一系列重要讲话,___干部职工收看全省水文系统作风建设视频会议、全省水文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开展“做群众贴心人”、“入党___为党干什么”大讨论,举办业务管理培训班等。紧紧围绕水文现代化建设目标,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力量凝聚到、精力集中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

三、推进了道德实践工程建设

1、典型感召实践。___开展“党员先锋榜”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一批先进典型已高高树起。在这支仅有七十多人的水文队伍中,就有___名水文人的事迹被传诵,“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个人”——杨小康、___省直工会劳动奖章获得者——王俊、“___市水环境监测技能竞赛”第三名——蒋飞红等等都已成为我们身边鲜活的榜样。

2、献爱送暖实践。开展发善心,送吉祥活动,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可信、敬业奉献、尊老爱亲的道德风尚,好人好事倍出广大党员干部涌跃慈善捐款分别达___元。

3、“一对一”帮扶实践。实施新老结对“一对一”道德养成工程。我局认领了雨花区华云社区的刘玉珍老人为帮扶对象,在积极帮助刘玉珍老一家解决生活困难的基础上,向他们宣传党的好政策,引导他们克服思想消极畏难发愁等情绪,从情感上贴近他们,经常与他们交流,掌握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化解心中的困惑,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树立生活的信心。引导帮扶对象家人加强学习,开阔视野,进一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学习上支帮助,帮助他们学好功课,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推动了扶贫济困、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对近两年新招录的___名大学毕业生与机关各部门、基层各站所负责人结成对子、互助互学,新人向老将传递新知识、新理念,老将向新人传授实用技能、实战经验。

“道德讲堂”建设,激发了水文广大干部职工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一种和谐、有序、自然、平实、向上的气氛悄然升起,道德实践成果尽情采撷。

第3篇

【关键字】当代道德文化建设;背景及现状;问题分析;可行性对策

我国一直大力推行道德文化建设,尤其在社会宣传上做了大量的功夫。但局限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时期,许多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形成了对我国当代道德文化的冲击,造成了当代道德文化建设的困境。因此,有必要探析形成当代道德文化建设困境的问题所在。

一、当代道德文化建设背景及现状

1、我国正处于日新月异的社会转型期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走过了37年的岁月,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GDP排名和国家外汇储备衡量,1978年我国GDP为2683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十五位,国家外汇储备1.67亿美元;2013年我国GDP为8.3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位,国家外汇储备达3万亿美元。经济的显著发展带来了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人民用上了自来水、家用电器,各种让生活变得更便利的产品层出不穷,我国人民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美好。

这37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瞬间,但它却亲眼见证了我国首次确立了市场经济的统治地位,并实现从传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到现在大半步迈入商业经济的巨大转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坚定地朝“四个现代化”目标前进,人民生活正变得日新月异。巨大的社会变化带来的不只有种种好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问题。这其中,当代道德文化建设正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

2、我国当代道德文化建设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旧有道德迅速瓦解的时期。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美国旧有道德的垮塌时代。现代商业文明带来了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与旧有社会道德文化观念的冲突令人瞠目结舌。有人说,猫王的扭胯扭掉了一代美国年轻人的道德,这并非无稽之谈。现在的美国人追崇猫王,事实上正证明了美国道德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也是如此。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刺激下,各种良莠不齐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加之社会观念的巨大变化,对我国人民既有的道德文化形成了一定冲击,甚至在某些方面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6年南京彭宇案,让“碰瓷”一词走入人民的眼帘;2008年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让多少幼儿从此告离健康;截止今日,多少食品安全案件层出不穷,让无数消费者胆战心惊。面对着这种种触目心惊的社会热点事件,不得不承认我国当代道德文化建设正陷入困境。

二、当代道德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1、全社会的信任危机

现代商业文明在降低人与人沟通交流成本,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同时,也正使得心与心之间变得更遥远。社会竞争无处不在,使得人们总有紧迫感,拜金主义肆意蔓延,吞没一切为之动摇的土壤。我国道德文化滑坡的一大表现是弥漫全社会的信任危机。自2006年南京彭宇案发后,尽管围绕着老人是不是被彭宇撞倒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显而易见的是,从那时起我国旧有的各种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面临巨大的现实考验。时至今日,一些老人在外出时发病得不到救助的报道偶见报端,也出现过一些年轻人帮扶老人被讹诈的报道,直让人唏嘘不已。

需认识到的是,现在的信任危机已不仅仅出现在帮扶老人身上,而是已然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食品安全的阴霾一直徘徊不去,2014年10月央视曝光网上订餐乱象,为人们烹饪佳肴的厨房环境却是那般恶劣不堪,直让人怀疑网上订餐的可靠性;淘宝等购物网站的假货事件进一步发酵,引发有关部门重拳出击,重点查处淘宝上贩卖虚假伪劣产品的店家;2014年12月,南京亿元银行存款不翼而飞,引发了不少银行储户的恐慌。

2、媒体的坏效应放大作用

在我国道德文化滑坡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新闻媒体同行之间的竞争压力巨大,迫使他们必须寻找能抓住人们眼球的新闻进行报道。南京彭宇案被新闻媒体关注本属正常,但盖棺定论的做法却有违媒体人公正客观的报道精神,因此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更为可怕的是,负面事件报道天然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将其代入自己的生活情景中,从而引发不必要的警惕和焦虑。比如学校老师猥亵儿童案件屡见报端,这不能证明当事人的作为没有得到新闻报道的启发。诚然新闻媒体在推动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但在坏效应事件中却往往扮演着“放大镜”的角色。

3、知行不一的问题

我国当代道德文化建设的一个困境在于知行不一。尽管我国在社会宣传和学校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人们仍普遍存在道德方面的知行不一,随地扔垃圾、过路闯红灯、排队时占队现象屡见不鲜。上海、北京等地出台垃圾分类已有20年历史,至今仍止步不前。事实上,人们当然清楚这些行为的好坏,也知道社会倡导的是哪些行为,但他们就是不作为。知行不一,已成为我国当代道德文化建设的一个瓶颈。

之所以有知行不一现象的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巨大的社会传统惯性思维。人们会做出各种不利于公众的行为,其出发点除了大家都这样做自己这样做也无妨的侥幸心理,还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原因。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有些人抱有“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错误思想,更有人提出“人人为自己,就是人人为大家”的荒谬论断,并在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有了生存滋长的土壤,对我国当代道德文化建设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三、当代道德文化建设对策建议

1、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现代文明

我国有着五千年悠远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美德经典,“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一直被人们谆谆教导,成为了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不断丢失。在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后,其实已经不少人自发性地倡导“复古”活动,比如穿汉服拍毕业照、把七夕节列为东方情人节等,并得到了社会大众一定的认可。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即使在现代社会仍有一大片存活的土壤,它所缺少更多的是社会方面的大力弘扬与倡导。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全盘接收,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适应社会环境与思维习俗的变迁,避免出现“埋儿奉母”式的宣传争议。

在大力宣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应注意有机结合现代文明。现代文明尤其注重个人素质方面的教育,日本在这其中有许多培养的社会习惯值得我们学习。要实现现代文明的个人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学校从小培养的实践性教育。事实上,在我国人民经济水平日趋富裕的现在,学校进行从小培养的实践性个人素质教育时机已然成熟,缺少的只是社会和政府方面的主导与配合。

2、加强宣扬好人好事,适当采用物质奖励

在应对媒体的坏效应放大作用方面,我国应加强宣扬好人好事,遏制新闻媒体恶性循环的无下限负面报道。我国一直有在新闻媒体上加强宣传好人好事的努力,但效果却显得差强人意,这与现代社会人民的新闻媒体选择多样性密切相关。2002年10月,央视首次启动“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迄今已进行过13次评选活动,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然而,央视的宣传渠道不可谓不广泛,但相对于社会风起云涌的各类传媒依然显得势单力薄。但在2014年这一情况开始发生转变,社交平台微博上一些好人好事也开始成为热门话题,人们也不再单纯关注负面报道,说明了社会大众对待媒体开始呈现理性化的趋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要扭转“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不良趋势,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兴媒体,着力发挥它们社会大众舆论阵地的作用,借此唤起人民群众对社会公众道德的信心,进而重塑当代道德文化精神面貌。

在必要的时候,还可借助物质奖励对好人好事进行宣扬。德国对拾金不昧有明确的物质奖励,为的是鼓励更多人实践拾金不昧;韩国推行子女孝敬父母可优先得到公租房政策,为的是宣扬传统文化的孝道。在现代社会中,当既有的激励手段失效时,采取物质奖励手段无可厚非,而且是适当的一种举措。

3、法治道德双管启下,以惩为主以防为重

我国当代道德文化建设的滑坡,其中一大原因在于法治贯彻落实不彻底。脱离法治单独给予道德谴责,这无疑是本末倒置。道德为辅法治为主,法治道德双管齐下,才能让社会秩序良好运转。以最近时见报端的“老人碰瓷”为例,一些愚昧老人之所以敢碰瓷,背后的一大原因在于违法成本低廉。碰瓷这一现象要进行法律认定困难重重,因而给了一些愚昧老人可趁之机。不仅如此,食品安全问题、银行存款丢失问题究其到底都是违规违法问题,只是因为暂时的违法成本低廉或执法不力,这才给了违法分子可趁之机。

为此,我国首要应加快立法制度建设,缩短立法周期,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及社会问题,不予余力地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巩固人民群众心中的道德文化打造一道坚实的屏障,为我国当代道德文化建设保留一份厚实的土壤。

要有效实现法治道德双管齐下,关键在于以惩为主以防为重。以惩为主,惩治一切违法违规行为,才能让人民群众辨别一切魑魅魍魉的行为,才能树立人民群众对社会道德文化的正确认知;以防为重,重点在于杜绝类似事件发生,从而挽回社会公信力,才能避免人民群众道德文化建设的坍塌,才能巩固人民群众对既有道德文化建设成果的充分认可。

四、结束语

当代道德文化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兴衰成败。尽管目前仍有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应当看到前程是美好的,道路上是光明的,国家和社会有足够的办法和手段来摆脱当代道德文化建设的困境。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民生新闻;新媒体;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1

引言: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新闻产业已经取得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更为新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然而在这样多样化的新媒体环境之下,一些新闻产业中的问题也是较为突出的,民生新闻发展的固定化与单一化,甚至是其“烂尾新闻”数量的增加都是其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国玉环新闻网对于民生新闻中所日益凸显的问题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中国玉环新闻网想要使民生新闻的发展有所突破,满足时代与受众们的双重需求,因此,对民生新闻的产生原因及创新方式的探索是势在必行的。

一、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的形成

21世纪是电子化、科技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媒体环境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传统媒体形式开始逐步向多元化发展,电视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这些无疑是极其便捷与迅速的,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媒体环境的蓬勃发展,时至今日,我国的媒体环境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正式进入新媒体环境中,并且持续地对广大的受众群体们及社会环境产生作用与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中的问题与不足并不严重,多数新闻报道都是有实质性价值、头尾完整的,能够给人一种清晰明了的感觉,帮助受众们知晓社会中的发展。然而,在新媒体的环境之下,新闻事件的播报途径、种类内容等都越来越丰富,新闻报道的产量虽然十分巨大,但是具体而言,完整性,甚至是真实性的新闻事件较以往而言,都是有所缺失的。

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多数受众可能知晓多地区、多类型的新闻内容,例如“纸馅儿包子”的虚假性新闻实践,或是例如,“今天XX村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件”,但是其对于结果却并不清楚,“案件在进一步调查中”是多数新闻报道的结尾所在,但是往往后续的报道就被淹没在更多的“烂尾新闻”中。因此可以看出,新媒体环境与民生新闻问题的凸显是有所关联的,想要促进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创新与突破,应当从多方面共同入手促进。

二、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影响

(一)民生新闻发展的问题及不足

具体而言,在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发展的问题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民生新闻内容及报道方式的重复与固定。说到民生新闻,多数新媒体都会以社会中的好人好事、矛盾纠纷、伤病死亡等为主,甚至连其报道方式也是十分相似的,毫无新意。

其次,是民生新闻的虚假性及烂尾现象,发生于社会中的民生新闻事件虽然每天都有所不同,但是真正能够吸引受众目光的奇闻异事也并不多见,因此,许多新媒体便会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去进行一些虚假性的新闻报道,而虚假性的新闻报道除了会混淆视听之外,也会增加烂尾新闻的数量。

再次,是民生新闻价值的微弱性。[1]民生新闻与广大受众的生活紧密相连,但多是新媒体传播媒介却仅仅意识到民生新闻所能够带来的价值,却不注重其为受众们所带来的意义。

(二)民生新闻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针对于上文所论述的,存在于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问题,民生新闻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中:

首先,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新闻的途径增加,新闻播报的内容扩大,新闻产量总体上大幅度提升。在这样的多新闻环境下,新闻播报者、新闻受众等对于某一个新闻的关注度则会有所下降,对于多数新闻的关注则有所增加。换而言之,新闻播报在新媒体环境下逐步从“精深”转至“广博”。

其次,新媒体环境下,相关从业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新闻播报完整性的重视程度有所偏差。在以下网络媒体、手机电子移动媒体中,相关从业者的个人素质及职业素养都不统一,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新闻完整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相对地,其也没有意识到民生新闻出现问题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再次,新媒体环境自身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增加民生新闻问题的主要原因。[2]新媒体环境是一个迅速的、快捷的、广阔的传播环境,在此之中民生新闻中某些问题与不足的产生与发展,似乎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媒体环境的“需求”。

(三)民生新闻发展缓慢的影响

民生新闻发展缓慢的状态若是不能够得到想应的改善,那么无疑会对社会各界产生相当巨大的明显,具体而言,其主要对新闻产业、新媒体环境及公众三个方面有所影响。

首先,从新闻产业的发展方面来看,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闻产业的发展,会让整个新闻产业陷入到一种混乱的局面当中,使新闻产业的发展失去规划性与发展性,还有可能使相关新闻从业者的责任感有所缺失,为民生新闻中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滋生温床,进而对整个新闻产业造成长久性的影响。

其次,从新媒体环境方面来看,新媒体环境主张时效性与传播性,一些需要长时间进行跟踪报道的新闻事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或许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并且短消息的播报速度无疑远远超过于新闻报道的速度,这也是新媒体环境的要求所在。民生新闻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其不足之处便会更为突出。

再次,民生新闻的虚假性、单一性、不完整性等都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公众们的思想及行为,并引起公众们的舆论批判,唤起公众们的舆论批判与监督意识。

三、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就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共同促进与完善。

(一)牢牢以社会民生环境的发展为基础

从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方面来看,民生新闻的内容需要彻底摆脱现存的虚假性,而是应当牢牢地与社会发展动态相连接,为受众们呈现出真实,并有价值、有意义的民生新闻内容。[3]对此,媒体工作者便应当增强自身的专业化素质,奔走于社会的大街小巷,以独到的新闻视角,去挖掘民生新闻的魅力与价值。媒体工作者可以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推动力,并且在实际的实践中不断地累积与完善自身的经验。

(二)广泛吸取广大受众们的意见与建议

从民生新闻的发展理念方面来看,广泛地吸取受众们的意见与建议,不仅能够帮助新闻工作者及时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及不足,也能够加强与受众们的关联度,从思想理念上促进自身民生新闻的发展与创造。新媒体对社会受众展开一些相关调查或是定期性的街头访问、意见箱投放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所想要提升的发展理念。

(三)新闻工作者应提升新闻报道责任感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除了需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专业性之外,提升新闻报道的责任感也是十分重要及必要的。新闻报道的责任感会督促新闻人,为广大的受众们提供最新鲜、真实、完整及客观的新闻事件,而在现今的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从业者的责任感及素质整体上有所下滑。[4]针对于此,新闻相关部门应当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入门门槛,监督新闻从业人员的共组,新闻从业者也应当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己的工作意识,避免民生新闻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

(四)公众们应发挥出相应的娱乐监督作用

公众们可谓是新媒体民生新闻最终的受众,对于公众们来说,其所能够发挥出舆论监督作用无疑是十分巨大的。然而不得不面对的是,多数公众却并不懂得运用及行使自身的舆论监督权利,不能够发挥出公众舆论监督的重大作用。受众们应当将新闻产业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环境的发展与自身紧密相连,积极地进行正确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地提出自身的意见与建议,共同避免民生新闻中的不足,促进新闻产业及新媒体环境的蓬勃发展。

四、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研究与论述,可以看出,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民生新闻的真实性、价值型、趣味性等都有所下滑。在这种发展现状下,若是不能够及时地意识到,民生新闻问题中的不足,那么便会使新闻产业及新媒体环境的发展更加缓慢,从整体上阻碍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然而,想要完善民生新闻中的问题,创新与发展民生新闻,其实现方式与途径应当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相关部门、新闻从业人员以及公众们应当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坚决避免民生新闻不足与问题的持久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连根.“女孩喂饭新闻”,媒体丧失了什么[J].新闻实践,2013(05).

[2]章瑞华.老报人捐赠新闻史资料[J].新闻实践,2013(05).

第5篇

2014年1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局长上街巡逻,“偶遇”北京媒体记者。此前,郑州市委书记坐地铁上班,也“偶遇”媒体记者。部分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不无调侃地指出,这一系列“偶遇”,充满了戏剧色彩。如果更多的记者“偶遇”各级领导干部,那么,这样的剧情是否会更加精彩。

这种现象说明中国新闻界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问题。长期以来,一些媒体借鉴戏剧表现手法,把新闻故事描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然而,正是由于过分强调戏剧化的冲突效果,强调新闻的戏剧化表现形式,结果导致新闻变成了“真实的谎言”。许多新闻作品看起来就像是小说,而不是真实的故事,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天才的演员,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新闻人物。令人喷饭的是,一些媒体为了追求戏剧化的效果,人为地设计新闻事件当事人出场的细节和背景,从而使新闻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有丰富的背景画面,更有不期而遇的市民作为陪衬。这样的新闻画面充满动感,营造出了领导干部体察民情的良好氛围。可是,由于一些新闻事件都是事先安排,因此,久而久之,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如今记者和领导干部“不期而遇”,本来是一段“佳话”,至少是一个值得公开的逸闻趣事。然而,由于戏剧化的新闻充斥于媒体,因此,人们面对这样的场景,不能不提出质疑。这是新闻戏剧化操作的副作用,也是值得新闻界认真反省的社会现象。

在西方国家,领导干部轻车简从,与普通市民打成一片的景象早就司空见惯。可是,在我国一些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形成了不良的工作作风。因此,媒体在报道的过程中,不自觉地降低了自己的“审美”标准,把领导干部乘坐地铁出行看作是一个“惊喜”,以普通市民的眼光看待领导干部的举动。这样做不仅把领导干部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而且更重要的是,也让媒体自身的价值尺度受到公众的强烈质疑。媒体人应该意识到,美国纽约市长长期坐地铁上下班,而伦敦市长则把自行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所有这些,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刻意渲染领导干部乘坐地铁,那么,有可能出现情绪上的反弹,从而使被刻意表扬的领导干部感到为难。

当然,记者之所以制作这样的新闻作品,是因为领导干部乘坐地铁在中国毕竟是一个罕见的现象。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的确具有报道的价值。但是,这样的报道反映出媒体人观念上的不足。媒体人没有看到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大趋势,更没有看到我国当前干部工作作风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把正常当作不正常,把本来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作是好人好事加以表扬。这是当前我国媒体普遍存在的现象。媒体的采访报道,本来是为了弘扬清新的风气,但由于媒体的报道理念和公众普遍的政治观念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媒体刻意追求的轰动效果变成了公众茶余饭后的笑谈。

媒体人应该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报道方向,找准自己的位置,重新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否则,在报道的过程中会落后于时代。媒体人对于突然发生的新闻事件,应当抱有冷静的态度,至少应该有专业主义的精神,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不能把自己的惊奇变成新闻报道的主基调,因为那样做不仅表现出媒体人的无知,也反映出媒体人价值判断上的缺陷。记者不应该成为公众人物的追星族,不应该成为领导干部的马屁精,不应该把领导干部的日常行为看作是伟大的壮举。

记者的首要任务是呈现,是原原本本地告诉公众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如果出于惊喜而情绪失控,把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行为当作是“难得一遇”的新闻事件,那么,不仅反映出记者价值取向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会让整个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判断标准发生偏移,会拉开媒体与受众的距离。

第6篇

关键词 地方电视台 生存 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视制作技术的进步和大众审美需求的进一步提高,电视节目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出现了一系列新鲜的节目形式。广播影视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地方电视台尽管在规模、财力、人力等诸方面都与央视、大台无法比拟,但是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工作者在接近群众、贴近生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地方台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的亟需重点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要切实做到“三贴近”,才能体现地方特色

新闻宣传“三贴近”是对新闻工作者的一贯要求,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实现“两性”、“两力”的根本途径。我们的节目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点:

1.1贴近实际,体现报道的地方性

因为受区域限制,地方台新闻报道范围小,因此必须突出地域性,突出本地特色,节目才会有新鲜感。潍坊是风筝之城,而位于寒亭南部的杨家埠更是风筝、年画的故乡。每年4月,围绕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节,以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为宣传报道重点,《寒亭新闻》编播系列新闻报道和特写,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中央、省、市台记者的合作报道又使全国更好地了解寒亭,进而被杨家埠所吸引。

1.2贴近生活,讲究报道的可视性

地方台处于新闻事件发生的源头,具有其他大台难以具备的接近性,乡村民宅、田间地头、城市居民等各行各业的人员达到了零距离接触。记者只要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无须故作高深,只要把发生在街头巷尾的新闻摄入镜头,就是新闻构件,马上可以采编制作,与观众见面,大大缩短了新闻事实的发生与播出的时间差,显示出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优势。

1.3贴近群众,努力提高媒体与群众的互动性

在当今社会群众希望媒体能对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作深层次的观察思考和分析研究,提出有指导、启发意义的观点。寒亭电视台《身边》栏目立足寒亭,贴近民生,面向全区人民,为百姓提供讲述好人好事、趣闻趣事、体验感悟、解决问题的平台,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替他们解决问题。比如“3・15”期间我们播出了由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烟草专卖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的“3.15消费者权益宣传咨询活动”新闻,以及相关知识,让人民群众放心消费、满意消费,让老百姓知道食品安全、物品真伪投诉的门路。

2办出自身特色,树立品牌栏目是地方电视台的生存之本

实际上,广播影视行业的竞争体现在频道的竞争,栏目的竞争。作为地方台多创品牌栏目,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就能在市场上站住脚,在群众中扎下根。

2.1拓宽宣传视角,打造自办品牌栏目

作为地方电视台一定要办出有特色、有影响的自办栏目,否则就像画了一条没有点眼的龙,全无精神可言,更谈不上与兄弟台竞争了。寒亭电视台自办品牌栏目《寒亭新闻》每周五期,一期《一周要闻综述》,超过四分之三的寒亭人在电视机前等待自己的新闻,从新闻角度选择、拍摄、剪辑、稿件的编审,主持人的风格,《寒亭新闻》栏目组无不要求精益求精。因此,作为地方台只要根据自己的地域文化特征,结合自身的实际,就能办出自己的“招牌”栏目,输出敢与大台相抗衡的节目。

2.2打造平民栏目,从群众中要收视率

近年来,我们把关注民生当作新闻改革的重点。一方面改革会议报道,缩短会议报道的时间,突出会议报道中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注意挖掘会议背后的新闻。另一方面开辟了《身边》、《生活视点》等民生类版块。通过栏目发表评述,满足群众不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更想知道“为什么”和“会怎样”的需求。一档新闻栏目中,80%以上的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报道,不但扩大了信息量、丰富了栏目内容,受到老百姓的宠爱,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2.3挖掘地方文艺特色,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

今后的观众将是分众市场,争取观众就必须锁定目标,这样看起来似乎缩小了对象范围,反而因为吸引了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而提高了收视率。我们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娱乐类节目“共度良宵”大型选秀节目,发掘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演艺人才,让每一个爱歌唱、爱表演、爱生活的人都能走进电视,最大限度地扩大参与面。栏目一经播出,立刻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大家报名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成了广大群众在电视机前等候栏目。可见对节目精确定位是办好特色栏目的前提。

3借鉴外力是促进地方台发展的有效办法

第7篇

关键词:党报; 平民视角; 民生

以“事事关心”、“消费警示”、“这事该谁管”、“生活资讯”等小栏目为主打的《大连日报》民生版,积极构筑民生话题,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服务百姓生活。

1 民生新闻倡导平民化新闻立场

民生新闻,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它这种新闻形态既表明了一种新闻形态,更体现出了一种新闻立场。探讨民生新闻的深刻内涵,就是以平民为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本为取向,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给予关注,这些报道代表着老百姓的态度、视野、情怀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民本思想、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平民视角来关注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民生新闻由此应运而生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从1993年开播开始,就标志着民生新闻的真正开始。随后,民生新闻作为一种主流新闻形态,在我国各类媒体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一批以民生新闻为主要题材的都市报应运而生。党报在关注民生、做好民生新闻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纵观民生新闻的崛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独特之处。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显著区别之一,就体现在它的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它采用平民化视角,关注老百姓的生活和琐事,如房屋渗水、就业上学、看病就医、好人好事、买菜购衣、消费意识、物价上涨、服务态度等,民生新闻的报道重点,就在于市民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民生新闻的宗旨,就是反映市民的意愿、要求和呼声。

2 在民生新闻报道领域,党报稍有缺憾

随着媒体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电视和平面媒体之都市报中的民生新闻对以时政新闻为主体的党报形成了较大的冲击。民生新闻一直以来是电视和都市报的主打产品,以其报道深入人心,可读性强的优势,为老百姓所喜爱。在整个传媒格局中,党报的份额并没有随着市场空间的拓展而增长,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读者阅读率、发行率的急剧下降。面对新的竞争形势,党报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的执政工具,要彰显其主流、权威价值,要行使其为民立言的神圣职责,就必须进一步深化“三贴近”,拓展民生新闻报道的领域,增加民生新闻报道分量,提升民生新闻品质,从而使党报在高度关注、重视民生,全面、深入地报道民生之中赢得老百姓的倍加青睐。

做大做强做优民生新闻,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相对而言,党报对民生新闻的认识和操作,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随着民生新闻的兴起,大多数的党报主动参与到了民生新闻的报道之中,赢得了民众一定程度的认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党报在民生新闻报道方面存在一定的缺憾,影响了民生新闻品质的全面提升,价值的深度彰显,比如民生新闻琐碎化、庸俗化的倾向,民生新闻重市民、轻农民的倾向以及民生新闻操作模式老套化倾向。“旧瓶装新酒”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生新闻的价值传递和宣传效果。

3 放下党报架子,紧抓百姓关心热点话题

民生新闻,一直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应当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为指导,放下党报记者架子,察民之冷暖,知民之忧乐,才能采写出受百姓欢迎的民生新闻,这样的新闻老百姓才会想看、爱看,体现完全意义上的贴近。

深入生活,细心的记者总会有不同的采访发现。比如有些市民不是把废旧钢瓶长期扔在阳台上,就是将其卖给非法经营液化石油气的小贩,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液化气钢瓶不能在阳台上“睡觉”》的报道中,记者又与煤气公司取得联系,给百姓支招,如何让废旧钢瓶有一个好的去处。报道结束后,相关单位表示可以统一处理回收,百姓也了解了使用液化气钢瓶的注意事项,使报道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服务性。

省电、节能、环保,这是太阳能热水器的优势,这一优势正日益受到市民的青睐。但太阳能热水器大多装在楼顶,且安装位置普遍过高,如果没有相关的防雷措施,这些太阳能热水器就会变成雷电导体。为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家庭加强防雷意识,记者联系了大连市雷电防护中心,详细了解了防雷办法,提出了具体的解决之策,《太阳能热水器,可能引“雷”入室》见报后给市民以贴心的引导。

4 找准群众的关注点,重磅出击,力求做大做强

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有新闻。各类媒体的生活消费类新闻很受欢迎,党报就可以在这一方面紧贴生活实际,找准百姓的关注点,提出新鲜的民生话题。外出旅游是不少市民黄金周期间的首选,而关于时间缩短、景点缩水、住宿就餐质量差、购物上当等一系列的投诉因此增多。帮助市民看清这些隐蔽的消费陷阱是记者的责任,《别让旅游广告花了眼》《出游时,无处不在的“陷阱”》提醒市民出游前一定要擦亮眼睛,切莫一味追求低价而上当受骗。

一些不法商贩使用食品行业严禁添加的甲醛,使海参、毛肚、蹄筋等水发产品看起来卖相好,分量足,工商执法人员就在检查中发现过个别出售的虾仁、海参甲醛含量超标。这些被做了手脚的甲醛海参摸上去质感硬实,十分挺刮,不名就里的消费者以为质量上乘,结果买回家一做,发现味道完全不一样;尽管甲醛虾仁看起来色泽新鲜,外形饱满,可放到锅里就会快速“瘦身”。《买水产品,别只图“光鲜”》见报时,记者还给予市民其他贴心的提示,比如自己动手发海参的方法。

5 在日常生活中策划民生新闻点

重大新闻事件毕竟不会经常发生,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却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新闻资源。党报要加强新闻策划,善于发现生活的焦点、难点、热点,为百姓服务,为生活服务。目前,新闻资源是各媒体围绕读者市场进行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由于时政新闻会受到一些“规则”的限制,“导向责任”更为重大,新闻媒体利用此类新闻资源的空间有限。民生新闻确实千变万化的,采编的灵活度高,是复杂的社会生活为民生新闻提供了丰厚的新闻资源,百姓在生活中种种境遇都可以成为新闻:像房产纠纷、交通事故、家庭矛盾、弱势人群的无助际遇、管理部门的乱收费等等都成为了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

被国家药监部门提醒“慎用”的 抗过敏药物“息斯敏”,本应该按照处方药来管理、销售,但个别药房不凭处方就能买到,而且不少患者把此药作为自己的“非处方药”,从药店直接购买使用,而不经医生指导用药,带来用药隐患。《慎用息斯敏市民知情少》给市民购买药品时提了醒。

到饭店就餐,不需要湿巾却送了上来,是碍于面子使用还是拒绝?招手打到了一辆卫生状况差的出租车,是硬着头皮坐,还是要求换乘其他整洁的车辆?其实,生活中有不少消费是可以选择的,消费者是可以不花这些不情愿花的钱的。记者采写了《你有权选择消费》,正是通过报道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给普通消费者最直接的帮助。

党报必须增强民生新闻的竞争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编辑记者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拓展空间、创新其形式、丰富其内涵、提升其品质,最大程度地提升党报民生新闻的价值。

第8篇

一、加强领导建全机构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股室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环境整治的宣传、监督、管理、信息上报、档案资料管理等工作,把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1、一是紧紧围绕灾后农房恢复重建,结合新农村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三建四改”为突破口,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农户厨房、畜禽圈舍和卫生厕所,发动群众搞好庭院环境整治和卫生保洁,清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和乱搭乱建,规范家禽、家畜饲养,减少畜禽粪便污染,切实改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卫生条件的宣传;二是围绕灾后城镇恢复重建,重点突出“五清”(清垃圾、清污水、清污泥、清杂物、清废墟)、城镇容貌秩序整治和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开展清洁行动,不断改善城镇环境面貌,塑造县城和乡镇场镇新形象的宣传;三是发动群众清杂去乱,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十三乱”现象,清除建筑废墟和卫生死角,清除乱堆乱倒垃圾、渣土和白色污染的宣传;四是加强《县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暂行办法》、《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加强恢复灾后重建,重塑灾后新形象的宣传;五是以春秋灭鼠和夏季灭蚊蝇为重点,认真开展城乡除“四害”活动,巩固好灾后卫生防疫成果。主要突出集中安置点、学校等重点场所,加大消杀灭和计划免疫、疫情报告等工作力度的宣传。开展以讲个人卫生、家庭卫生、环境卫生为主的群众国卫生运动,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真正把健康知识送到单位千家万户,发动群众广发参与,不断巩固和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2、加强新闻监督,大力报道各部门在创卫工作动态、好人好事和点型经验,对搞得好的单位给予通报,对不力和存在突出问题进行追踪报道,并在电视上予以曝光,增强全民对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工作的责任意识。

3、抓好新闻报道宣传工作,开办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电视栏目2期,播出新闻稿件40件,制作广告10条。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1、召开职工会广泛宣传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必要性、重要性,提高广大职工对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再认识,真正把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见成效。

2、完善《清洁卫生制度》、《门前四包制度》,以制度约束、以制度规范、以制度管理的格局,与各股室签订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责任书,把任务具体落到股室人头,每月不定期的抽查,对检查不卫生、不合格的进行督促,强化监督,促进环境整治清洁城乡行动工作健康、有序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