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食堂标准化建设

食堂标准化建设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48: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食堂标准化建设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食堂标准化建设

第1篇

为进一步改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根据上级精神,我办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进行了专项督查,并对照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督查标准核查出了各学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全面整改。现将具体整改事项安排如下:

一、校舍建设现状

1.全县学校没有D级危房。

2.课桌和寄宿生床位能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全县所有学校学生一人有一套课桌椅,课桌椅率100%。全县所有小学无寄宿生,没有配置床位;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寄宿学生床位率达100%,初级中学石鼻70%、万埠80%、青湖40%,其余学校均达100%,有的学校寄宿学生2人共睡一铺床,基本满足能学生需要。

3.食堂面积相对不足。74所农村小学有66所学校食堂面积达到规定指标要求占同类89%、17个教学点中仅有10所学校食堂面积达到规定指标要求,占同类59%;农村初中学校食堂面积均达到规定指标要求;

4.教室寝室门窗存在不同程度缺损。全县103所学校和教学点中,只有63所学校教室寝室门窗完好率为100%,多数学校教室寝室门窗存在不同程度破损,尤其是长埠、石鼻两镇农村小学及教学点破损情况较突出。全县学校教室寝室门窗完好率仅为61%。

二、整改内容及措施

1.整改内容。对照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1-8项内容,缺什么补什么。

2.整改措施。各学校进一步摸清底子,登记造册,建立台账,有计划、分步骤、责任到人进行整改,边整改边自查。

3. 跟踪督查。我办将于8月26日—31日组织人员对学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4、整改责任分解及时间安排

整改内容

整改措施

整改部门

时间

校舍门窗

投入资金,利用暑假对部分学校校舍门窗进行修缮。

校建办

相关学校

8月25日以前完成

寄宿生床位

进一步加大投入,按照“一人一床”的标准配足寄宿学生床位。

校建办

相关学校

8月25日以前完成

学生食堂面积

筹措资金改建、扩建学校食堂,保证师生正常就餐。

校建办

相关学校

12月25日以前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

1、学校基本建设投入不足。1.部分教室生均面积不达标。近年我县新建教学楼均由设计院按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普通教室生均面积1.1平米的标准设计,全县17个教学点70间教室面积小于《农村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规定的教室不少于54平方米的标准,均相差几平方米,不达标。如果新建将造成重复建设,资源闲置浪费。学校的基本建设主要指校园、校舍等基础建筑设施。检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在基本建设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突出的是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和专业教室建设和省颁标准差距很大。有些学校还没有标准的运动场所,寄宿制学校的食堂和宿舍的条件也较差。

2、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在制定标准化建设规划时,没有对城市规划、新农村建设、生源变化等因素综合考虑,标准化学校建设难于适应学校教学和学生就学的需求。

四、建议:

1、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努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

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基础条件靠财力,安义县基本属于保工资的吃饭财政,在目前的财力下,我县的工作难度相当大。我们要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以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

2、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均衡发展工作。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发展承载着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 ,我县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设备资源,一校一策制定具体建设改造方案,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与校安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赠款工程等工程(计划)相结合,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建设改造一所达标一所。

第2篇

一、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打造均衡发展空间

朝阳区秉持大教育观的思想,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着眼未来”的思路,采取撤、并、建、留、改、分的方式,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

针对城区教育发展失衡的历史状况,朝阳区坚持因校制宜、标本兼治,积极探索推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模式。结合区域网点布局特点和学校办学现状,几年来陆续将崇智小学与西安大路小学、电台小学与朝阳学校、67中学与68中学、延安小学与希望学校等进行了撤并整合,实现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为了保留必要教育网点,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发挥优质学校内涵引领作用,将清华小学作为明德小学的分校,艳春小学作为解放大路小学的分校,实施“一体双翼”的管理模式,先进办学理念、优质教育资源、优秀教育队伍等得到均衡共享。

农村教育一直是整个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的任务是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缩小或者是消除城乡差距。朝阳区立足新农村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对两镇一街的教育网点分布进行了重新调整、合并,成立了三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九年制寄宿学校,偏远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了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

二、加大投入,标准建设,提供均衡发展平台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的基础。近年来,朝阳区积极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学校建设相关标准,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每所中小学校都能按照法定办学标准,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实现义务教育规范化发展。

几年来通过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累计、计划投入1.69亿元用于新建教学楼、食堂、宿舍楼共计12栋,总建筑面积41502平方米,累计、计划投入776万元用于部分中小学校食堂改造,改造面积5212.4平方米,有效解决了个别学校校舍老化严重、生均建筑面积不足、偏远地区学生食宿等问题,极大推动了朝阳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

按照长春市教育局统一部署,结合《朝阳区中小学操场、消防设施等改造建设工程三年规划》,2012年投入1162万元对23中学、112中学、乐山中心校、68中学等4所学校的操场、消防设施进行维修改造,改造面积合计35000平方米。2013年投入2641万元对希望学校、朝阳实验小学等7所学校的操场、消防、防雷设施进行改造,改造面积合计38669.3平方米。2014年计划投入1.24亿元对朝阳学校等19所学校的操场,30中学等34所学校的消防、防雷等设施进行改造,改造面积合计346310平方米。操场、消防、防雷等改造项目实施后,全区中小学操场都达到标准的硬铺装,每校都有标准消防、防雷设施,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的有力提升。

近三年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对全区中小学校进行校园校舍维修改造,校园美化绿化,实现了城乡学校全覆盖,极大改善和提高了全区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

三、倾力薄弱,缩小差距,消除均衡发展盲点

第3篇

一、为什么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近年来,尤其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但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诉求,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就农村教育而言,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反映在:一是全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总体上较为稳妥,但随着情况的变化,也存在有的地方学校布局不合理、小学网点短缺的现象,造成适龄儿童新的上学困难。二是有的地方将教育设备等资源集中投向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忽视了对学生较少的农村边远教学点的投入。部分村小和教学点校舍仍有上世纪80、90年代修建的房屋,部分学校存在“无校园、无操场、无厕所”等现象,普遍缺乏图书资料室、实验仪器室、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和设备,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亟待改善。三是师资力量普遍薄弱,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新要求。不少教学点教师多为原来民师转编教师,学历低,年龄偏大,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较差。少数地方聘用代课人员从事教学活动。四是网点调整撤并后,学生上学路程远了,需要家长接送或留校住宿。由于农村学校寄宿条件差,给留守儿童管理带来难度。有的留守儿童上学路途较远,早晚上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五是由于城乡教育差距的客观存在,导致不少农村家长为了选择优质教育而进城异地陪读,增加了群众负担,增加了学校管理难度,也增加了城市就读的压力,衍生出学校大班额、“择校热”、校车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当前,我省正在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工作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这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查摆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民生问题,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保持与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当前尤其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充分认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好,切实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力争早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怎样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目的,是落实省教育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推动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这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实施范围是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中拟长期保留的村小和教学点。工作目标是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农村村小和教学点不同程度存在的校舍简陋、附属设施破旧,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欠缺等问题,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功能齐备、经济实用和管理的标准化,切实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义务教育差距。

根据工程建设的工作目标,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重点要支持两类项目建设。一是校舍改造类项目,这类项目主要以改扩建为主。具体包括:建设改造普通教室等教学及附属设施、运动场所、食堂(伙房)、教师周转房、厕所、围墙、校门等。二是教学装备类项目,这类项目主要以填平补齐为主。具体包括:为每个学生修缮配备课桌凳;配备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器材等;为幼儿班配置教学玩具。

要充分把握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稳步推进工程项目的实施。一是实事求是,规范操作。各县(市、区)要切实根据教学点、村小的规模和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设备资源,一校一策地确定工程具体建设改造方案,缺什么补什么,确保建一所成一所。二是统筹协调,提高效益。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与校安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赠款工程等工程(计划)相结合,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努力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益。三是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一定要量入为出,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适度安排建设内容,既要保证校舍建设和教学装备符合基本要求,又要安全实用,不允许集中财力搞“重点校”或“示范校”建设,不得安排按照当地布局调整规划拟撤并的学校或不具备项目实施条件的学校。同时,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资金不能平均分配,要分轻重缓急,解决急需,优先建设改造最基层的教学点、村小。特别是一些山区、贫困地区的教学网点,尽管生源少、成本高,但为了当地群众的子女能就近上学,一定要建设好。

各地各有关部门还要准确把握项目实施的工作重点和关键环节,切实把省政府的要求落到实处,把项目实施好。一是抓好摸底调查。搞好项目的摸底调查,是实施工程的依据,是工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要花大气力做好、做实。各县(市、区)政府要摸清辖区内所有要保留的小学和教学点的基本情况,包括在校生数、班级数、校园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运动场所、食堂(伙房)、教师宿舍、学生宿舍、厕所、围墙、校门情况,以及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和音体美器材等情况。要对所有小学和教学点实行代码管理,建立基础数据库,为工程的规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工程管理提供支撑。二是抓好工程规划。工程规划的制定,是工程实施重要的技术保证,也是我们工程检查验收、追究责任的重要依据。各县(市、区)要在摸底调查和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合理制定2013年~2015年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规划。三是抓好资金筹措和管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资金实行省、县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其中:省财政负担75%,县(市、区)财政负担25%。各地一定要集中财力办大事,合理制定落实项目资金的具体方案,明确投入责任,保证地方项目资金足额落实到位。要管好用好项目资金,加强审计监督和资金使用效益评估,制定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保工程建设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对挤占、挪用、克扣、截留、套取项目专项资金,违规乱收费或减少本地政府投入以及疏于管理影响目标实现的,要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抓好工程质量。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要以对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实施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绝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各级领导干部不得插手工程,要切实加强项目审批管理,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校舍设计质量、建材质量、施工质量、教学装备采购质量、安装集成质量和应用培训质量,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对于新建校舍因选址不当或建筑质量问题遇灾垮塌的、防范不力造成安全事故导致师生伤亡的、违规组织施工建设和教学装备类项目招投标等导致的各种质量事故的,要依法严肃追究相关责任单位和负责人的责任。

三、如何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项目学校遍布广大农村地区,量大面广线长,任务十分艰巨。其建设内容涵盖了基础建设、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图书、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等方面,是一项技术性强、资金量大、影响面广的重大工程项目。必须加强领导,确保责任分工到位,管理制度到位,条件保障到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项目管理要求,高度重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组织管理工作,建立起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在省政府的领导下,明确财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责任,建立沟通协调和决策制度。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实施。县一级对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承担主要责任。县(市、区)政府要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协调,明确教育、财政、发改、建设、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责任分工,做到有部门理事、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第4篇

一是要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普惠资源。从今年起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各地要不断完善并落实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的覆盖率。力争再通过三年努力,使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二是要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各地要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成本的分担比例。积极探索实施以奖代补方式调动基层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社会办学、民间投入、民办公助,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三是要加强规范管理,坚持科学保教。严格执行幼儿园《办园标准》和《管理办法》,继续做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抓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省示范园创建活动,引领各级各类幼儿园注重内涵、突出特色、提升质量、科学发展。四是要尽快补足配齐幼儿教师。通过公开招聘、富余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足配齐幼儿教师。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启动实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攻坚计划。

二、促公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围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总要求,改革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管理方式,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完善机制,指导和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和奖惩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地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创建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这一机制,推动落实县级政府责任,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促进均衡。2014年有验收任务的县(市、区)要制定创建和迎检工作方案,按照评估验收标准,逐校排查,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整改。二是创新机制,推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各地落实《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督察、验收机制和媒体展示平台。召开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会,督促指导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标准。做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装备类项目的评估验收等收尾工作。启动实施新一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指导各地加强城镇中小学校布局规划和建设,扩大城镇教育资源,努力化解“大班额”问题。三是继续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要在继续搞好试点的同时,重点抓好试点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一些地方实行的学区制管理、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交流、绿色评价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变成政策,在全省推行。

三、强内涵,破解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瓶颈

2014年普通高中教育将以“多样化、特色化”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内涵发展。一是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学费标准调整工作,鼓励各地完善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4年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建设任务,以条件改善带动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二是要启动学校多样化发展试点,推动内涵发展。启动实施普通高色化发展改革试点学校创建工作,各地要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改革。三是要创新服务管理举措,确保招生规范有序。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信息化建设,完善中招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中招招生运行体系。四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根据教育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研究出台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四、兜底线,保障特殊困难群体接

受教育权益一是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出台我省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贯彻实施意见,健全配套制度措施,完善服务保障机制,通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各地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积极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示范校创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到2016年我省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都建成一所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措施扩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规模,同时加快“两头延伸”,扩大残疾学生接受非义务教育的机会。要尊重残疾孩子的差异,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进一步推进“医教结合”,提高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加强普特融通,在推进随班就读的同时,适时组织特教学生到普通学校交流学习,逐步形成制度,促进融合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大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力度。二是继续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要把常住人口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应入尽入”。要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等五厅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工作。

五、求突破,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及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深化教师教育综合领域改革,完善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中小幼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二是要落实政策,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农硕计划”及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要加强特岗教师面试环节的学科性,并加大到村小、教学点的比例,以及体、音、美、信息技术等短缺学科教师的补充数量。同时,要认真做好2014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三是要深化改革,创新教师教育工作。制定我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各地要加强与师范院校的沟通协作,通过“国培计划”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及“双导师制”的建设,共同推进高等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的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在师范类专业中开设特殊教育课程,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四是要创新培训模式,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要依托“国培”“省培”,引导和启动“市培”,带动“县培”和“校培”,形成一体化管理、差异化培训的五级联动培训机制,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继续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形成教师梯队建设体系。要深化教师培训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各级教育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五是继续开展省级示范性和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创建工作。各市、县要加强指导,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投入。六是认真做好高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等各项教师专项培训计划,推进中等师范学校博雅教育计划,继续做好教师教育各项技能与优质课大赛及援疆支教等各项工作。

六、破难题,促进体卫艺及国防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要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以“每天两个大课间”活动为基本平台,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止跌向好。二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努力教会学生使用一两种乐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提高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三是今年我省将组团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各地要提前布置,认真组织,积极配合。四是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8月份完成所有试点县学校食堂建设任务,9月份实现食堂提供完整午餐为主的供餐模式。各地要加大力度,提早着手,争取早日完成任务。五是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质健康调研。按照教育部要求,我省将在18个省辖市、4所高校开展第七次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各地要认真组织,积极推进。六是组织实施第四轮中小学校食堂等级量化评定工作,并对前三轮一级食堂进行复查,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七、抓创新,实现基础教研工作的转型升级

一是要创新教研内容,研究探索立体综合的育人模式。各地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优秀成果评选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教师对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学习和研究,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课程观,促进课程资源整合和优化。二是要创新评价方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各地教研部门要根据国家考试改革走向,加强研究,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评价的新路径。三是要创新教研方式,搭建便捷高效的研修交流平台。各地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名师的作用,积极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创新教师研修方式。四是要创新管理机制,保障教研工作规范运行。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不断增强教研工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能力。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标准化教研室建设标准和评估办法,开展市县教研室标准化建设评估,请各地根据自身建设情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

八、重应用,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各地要按照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强力推进。一是要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上的广泛深入应用。启动实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指导基础教育优质学校开设网络学校和名师课堂,扩大优质资源快速共享。探索构建有效机制,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二是加快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到2017年年底完成全省1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各地要积极发挥底部攻坚的作用,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和学习效果即时监测机制,探索实施教师培训学分银行,提供针对性培训和训后跟踪服务,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统筹安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现有各类培训项目。

九、鸣警钟,全力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

第5篇

以“优质服务惠及师生”为宗旨,紧紧围绕营养改善计划在2015年全面实现食堂供餐,创新提升全县学校后勤保障及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基本实现后勤设施标准化,进一步加大规范学校后勤保障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学校后勤保障运行信息化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重点

进一步适应新常态,提升后勤保障工作的认同度,树立“服务育人”的工作新理念,把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两机制、五重点、三常规”工作重点(“两机制”指创新建立学校后勤远程监管中心、学校后勤服务一体化清单责任机制;“五重点”指加强对食堂、师生宿舍、门卫等重点区域的保障管理工作;加快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的步伐;加大对学校BOT食堂回购工作;做好营养午餐劳务派遣公司化运行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三常规”指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强化职业道德规范)。

三、工作措施

(一)创新机制谋发展。

1.创新建立学校后勤远程监管中心机制。县教育局结合学校已有可视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实现统一平台、信息共享、协同监管的目标,以信息化建设推进监管方式的转变,创新建立学校后勤服务远程监管中心。学校后勤服务远程监管中心的建立,有利于加强县教育局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校门、学生食堂、学生宿舍、运动场等生活场所的安全文明监管,着力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学生的德育工作,使所有教职工端正态度,找到位置,找准位置,摆正位置,树立服务意识。

2.创新学校后勤服务一体化清单责任机制。实施学校后勤服务一体化清单责任机制,加强食堂零利润为主的一体化工作。为解决学校在聘用、使用后勤服务人员的过程中存在用人和养人的后顾之忧,学校食品采购、营养搭配、食品安全保障缺乏专业团队等问题,本着专业事务由专业团队做的原则,县着手试点由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进行后勤管理。学校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劳务派遣协议,购买学校安保、食堂从业人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一体化服务,由劳务派遣公司与后勤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承担用人单位法律义务。劳务派遣人员的工资、社保和劳务派遣公司的管理费由县财政统一解决。对学生食堂的管理,劳务派遣公司负责整合优质资源统一组织食品采购,确保原材料质量、数量、价格,确保学校食堂零利润经营。

(二)突出重点抓实效。

1.加强对食堂、师生宿舍、门卫的管理工作。一是加强食堂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加强学校食堂管理,提高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保障广大师生食品安全。县教育局与县食药局、县卫生局等职能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明查或暗访等形式对教育督导组和学校对食堂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天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做好记录,每周填写《县学校食堂常规检查评定表》,留底备查。学校每月至少安排一次校长带队,对照标准对学校食堂进行动态检查、打分,并向食堂通报检查自评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学校应当不定期组织师生对学校食堂的管理、服务和所提供食品的数量、质量、价格进行无记名测评。学校每月上报《县学校食堂常规检查评定表》,并留存相关资料作为学校年度安全工作专项评估检要内容之一。学校食堂应当每天向师生公示所提供食品价格和原料采购价格、来源和主要原材料(米、面、油、肉和调料等)供应商的质量检测报告,严格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家长膳食委员会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膳食委员会,听取食堂管理意见、建议。学校应当以校长意见箱等形式搭建与学生沟通的平台。

二是加强师生宿舍管理。县教师周转宿舍有利于改善全县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提供给在编在岗教职工在工作期间便于休息、住宿的周转性住房,包括教师周转宿舍、教师休息室、校内公共租赁住房(下同)。各级各类学校要制定客观公正的周转房分配方案,安排给符合条件的教职工使用,并将入住情况报县教育局备案。教师周转宿舍采取产权公有,学校负责对周转宿舍的维修管理,教职工在协议期间拥有使用权。即“产权公有、学校管理、教师使用”三原则的方式进行管理。教师周转宿舍(休息室)必须是经申报并已批准的教职工本人入住,不得转让、出租、出借给他人使用或闲置不用。

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按照(江教发〔2013〕301号)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学生宿舍的管理,把学生宿舍建成安全、文明、卫生、舒适的学生之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学生宿舍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推进学校后勤标准化建设。加强住校生常规管理工作,采取“四点、三查”模式管理,四点:晨起、午间、晚自习、睡前点名;三查:进行夜间查铺,校园夜间巡查,对学生防火进行检查。开展对住校生文明就寝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狠抓宿舍规范化管理,按照“五无、六净、七条线”标准,着力夯实内务管理基础,全面推进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开展住校生内务管理的评比工作,进一步提高寝室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安保人员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按照临时劳务用工有关规定,选聘符合条件的安保人员,并严格按照《县学校安保人员管理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安保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提高安保人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工作责任心,充分发挥安保人员的职能作用。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安保人员的相关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促进安保人员认真履职,确保学校稳定和师生安全。

2.加快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的步伐。2015年春期在“鸡蛋+牛奶”模式的基础上,加快学校转向食堂供餐的步伐。本期内,部分学校食堂条件不成熟的学校允许短期用“鸡蛋+牛奶”模式来过渡,其余符合食堂供餐条件的学校实行食堂供餐,为进一步贯彻执行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惠民工程,食堂供餐遵循“公益性”“零利润”原则。凡实施营养午餐的学校食堂必须由学校自行管理,不得对外承包。县教育局拟采用劳务派遣公司化管理模式、学校自主经营管理模式并存,探索一条科学、实效的食堂供餐模式,为2015年秋期全面推进食堂供餐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大对学校BOT食堂回购工作。根据《教育部等十五部门部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文件精神,由社会投资建设、管理的学校食堂,经双方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后,由政府购买收回,交学校管理。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9所学校(江三中、江四中、底蓬中学、留耕中学、蟠龙中学、汉安中学、桐梓中学、川安中学、路桥希望小学)食堂仍然采取BOT经营模式,各校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回购时必须遵循:遵守协议原则、评审原则、双方协商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与投资方协商,尽快达到一致意见,使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这一惠民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4.做好学校后勤服务劳务派遣公司化运行试点工作。根据局上的统一安排,我县拟确定4所学校(夕佳山镇中心校、夕佳山镇中学、大妙乡中心校、水清镇中心学校及辖区内村小)率先引进学校后勤服务劳务派遣公司化管理模式,为学校提供食堂餐饮、食材采购、食品加工、制作、供给服务;校园安全保卫服务;学生宿舍管理服务。负责食品安全、从业人员风险管理和环境卫生等服务工作。学校要行使管理职责,对公司提供的食堂餐饮、学生宿舍管理等后勤服务工作实施指导,对带量食谱、采购的相关食材品种、数量清单进行书面确认,对采购的食材质量、数量、价格进行监督指导和评议,对预投料计划、投料行为、食堂安全卫生、饭菜质量、数量、营养搭配的监督和指导;学校要确认一名专职人员负责食堂工作台账的填报,学生就餐秩序管理、实名制、陪餐制的落实以及与营养办的对接工作。

5.积极探索后勤保障信息化建设。提高认识,培养后勤管理人员个人素质。要实现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先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个人信息化素质,各校园要开展后勤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的个人信息素养,大力宣扬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之处,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同时,还要在信息化硬件上强化建设,让各个部门在后勤管理工作之中能够相互沟通,提高部门之间合作的效率,进而全面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抓好常规不马虎。

1.加强学校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监管的力度。严把“六关”(餐具消毒、采购索证、验收入库、烹饪加工、留样试尝、废弃油脂去向),切实做到“六个严禁”(严禁食堂加工制作冷荤凉菜;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四季豆以及发芽土豆;严禁食堂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严禁食堂采购、贮存、使用超过保质期限和“三无”食品原料以及调味品;严禁采购和使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以及感官形状异常的食品)。

第6篇

(湖北省阳新县白沙中学435241)

【摘要】本文围绕“创建和谐校园,提升办学条件”的课题,从白沙中学创建“放心食堂”和创建“文明寝室”两个方面,就农村寄宿制学校创建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进行系统化、科学化,得出“把校园经营成学生的家”的创建理念,告之读者遵循热炉法则、依法治校、理性管理是创建的基本手段,而教化若水、以人为本、非理性变通是创建的至高目的。

关键词 创建;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放心食堂;文明寝室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首当其重是解决好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与住宿问题,让学生在学校中有回家的感觉。谁人不恋家!谁人不爱家!当学子们生发出恋校、爱校的情结时,教育就会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

“把校园经营成学生的家”,这是马哲碧校长在全校教职员工大会上发出的宣言。依据这一治校理念,白沙中学管理者们“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建制度,聚人心,促发展,创和谐。其中“放心食堂”和“文明寝室”的创建工作成为了校园管理的亮点,成绩卓著,广受社会好评。

一、创建放心食堂,增强学生体质

(一)遵循“热炉法则”,健全管理制度

白沙中学“放心食堂”的创建工作,关系到几千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关系到几千个家庭的幸福希望问题。此项工作不可小视,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必须遵循“热炉法则”,健全管理制度。学校与食堂相关责任人分别签订《白沙中学食堂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白沙中学食堂管理制度》、《白沙中学食堂就餐学生管理制度》、《白沙中学库存物品卫生管理制度》等,切实做到令行禁止,不徇私情,真正实现管理上的“热炉法则”。

(二)成立领导机构,落实各项举措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成长关键阶段,学生在校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满意、吃得健康是学生体质得以增强的保证,要从一日三餐中让学生有回家的感觉。

1、成立机构,明确责任。学校食堂的日常管理工作由理事会全面负责,理事会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另外,学校部分教师代表和部分学生代表成立监事会,负责监管和督促食堂保质保量运行。

2、以生为本,服务为重。学校现有2000名左右学生用餐,这就要求食堂不断调整菜谱。早餐丰富多彩,有豆浆、豆腐脑、馒头、肉包、小笼包、饺子、热干面、牛肉粉等,由学生自行选购;中、晚餐坚持“三菜一汤”,做到了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还采取一菜多做的办法来适合学生的口味。所有菜价合理低廉。“放心食堂”以服务为重,以生为本,确保了青少年成长期的营养需求,增强了学生发育期的体质,让家长放心,学校放心,社会放心。

3、定点采购,杜绝隐患。我校食堂采购时,在指定采购点还要认真查看食品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营业执照及相关证件,切实把握好进货验收关。点滴处做细做精是创建“放心食堂”的保证。

(三)形成竞赛机制,评选“最佳员工”

我校有东、西两个校区,每个校区2个服务区域,共计4个服务区域,每个区域都是创建“放心食堂”的一份子。4个区域的工作人员合计起来就是一个不小的队伍,为了抓好这个队伍的管理,我校遵循“热炉法则”之外,还形成了竞赛机制,每月评选“最佳员工”、“美丽窗口”,倡导食堂全体工作人员勇创“好爸爸”、“好妈妈”形象。食堂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水平成为了白沙中学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创建“文明寝室”,愉悦学生精神

(一)节约支出,改善住宿条件

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白沙中学节约支出,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在学校标准化建设上迈出了有力的一步。学校投入150万元,新建了一幢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把破旧铁床换成了新铁床,把竹铺板换成了木铺板;给每个寝室安装了电扇和标准的储物柜;保证了学生有热水泡脚;每层楼安装了亲情电话。每一个学生无不是欢笑着住进了公寓,都说“比家里还好”。

(二)整理内务,体味军人情怀

七年级新生上学的第一节课就是军训课,每一位新生都要学习军人整理内务,学唱寝室文明公约三字歌:俗语云扫一屋平天下白墙壁清蛛网勿涂鸦湿衣服洗脸巾齐悬挂日用品摆整齐勿乱拿叠被子成方块学军涯散衣物装进包勿乱搭窗床前被单开寝安家值日生寝室长楼管抓整内务创文明靠大家!

集体打造三线式寝室:漱口用具和洗脸洗脚毛巾分开有序成一线摆放;脸盆、水桶、开水瓶成一线摆放;被子、枕头成一线叠放整齐。

这就锻造了学生的军人素质,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制而有度,彰显人性管理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寓管理制度。如《学生公寓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员职责》、《宿舍内务卫生标准》、《文明宿舍评比制度》等,各年级按照制度开展日查、日评,周查、周评,月查、月评,一学期总评,这就明确了在宿舍内学生应该严格遵守的方面,又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创作想像的空间。

(四)“我的寝室我做主”

“寝室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学校更多的是把这个空间留给学生自己,充分相信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投身到创建“文明寝室”的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享受成就感,在这里把他们的杰作公布出来,以飨读者。

(一)每个寝室都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如文明轩、温馨居、快乐斋……

(二)学生们发挥想像自由装饰,走进他们的“卧室”或温馨或华丽或典雅的气息扑面而来。

(三)许多学生把自己的座右铭制成条幅贴在床头,激励自己。

第7篇

永定县永强煤炭运销有限公司小坑井煤矿位于高陂镇西陂村境内,矿井开采面积2.6km2,2004年经省华厦设计院设计和省煤监局“三同时”审查,煤矿于2005年2月开工建设。经过为期一年多的建设,2006年8月通过了省、市、县有关部门竣工验收合格,并取得了相关证照。根据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的地质储量报告,矿井的总含量为210.9万吨,预计可采储量为102.2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开采童子岩组第三段的煤层,开拓方式为平硐暗斜井开拓,采煤方式为走向短壁后退式,采煤方法为炮采。矿井的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在+418m风井安装两台同等功率(18.5kw)的主要通风机设备,矿井主运巷运输采用架线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方式。

二、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

我矿自2005年12月份开始开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自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矿按照“以人为本,安全为天”的安全管理理念,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构建“安全、文明、和谐”矿井和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向改革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益,向提高职工素质要效率,建立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强化现场质量管理,突出人本管理,制定质量标准化管理目标,层层落实安全质量生产责任制,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措施,从严治矿,严防“三违”现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把小坑井煤矿建成质量标准化矿井,先后被福建省工业协会表彰为“质量标准化矿井”,龙岩市煤炭工业协会授予“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落实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管理

一是完善安全管理机构。为进一步壮大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水平,我们高薪聘请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8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成立了以矿长为主的安全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与下属各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质量标准责任状,制定矿井安全质量标准管理规定、实施细节、补充意见。实施过程中,根据本矿实际,客观地对部分考核管理规定进行逐步修改、补充和完善。

二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订了各级管理人员及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了一系列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奖罚制度》等。对采掘队每月进行一次矿井质量标准评比和矿井文明生产的考核,从而充分调动了采掘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

三是规范基础档案资料。针对基础资料方面丰硕的问题,我们对各类记录、台帐、报表、规程、措施、图纸等资料统一了标准和格式,做到内容齐全,数据准确,装订规范,统一归口 ,全部建档管理,保证资料的规范性,为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四是强化现场作业管理。把工程技术人员抓质量与人员抓安全结合起来,严把工程技术质量关,以质量求安全,向安全要效益。安监员坚持井下8小时跟班,现场排除隐患,违章操作。严格执行采掘队长8小时跟班作业制度,每月进行3次采掘质量标准化检查考核。每天召开班前会,及时掌握井下各作业地点的安全生产动态,排除隐患,扼制“三违”现象的发生,及时掌握各作业点的工程质量标准,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提高了工作质量,为实现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大安全投入,夯实质量基础

先进的技术的设备,是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量途径。我矿始终支持优先保证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设入,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不断完善质量标准化基础设施。去年共投入资金1296万元,用于履行井下采、掘、机、运、通等各系统设施和地面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⒈井巷工程方面:投入450多万元对+372m主平硐进行刷大改造1250m,断面由原来的3.2m2扩刷至6.0 m2;改造通风上山400m,断面由原来的3.0 m2扩刷至5.4 m2;挖掘+372m主平峒排水沟2000多m,铺上盖板,方便行人。为了减少通风阻力,保证风流畅通,我矿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对+418m回风平硐、引风道、反风道进行全线改造。

⒉机电设备设施方面:投入130多万元,将原来的非矿用型设备全部更新为矿用安全型设备;地面建造一个总配电房,新建2个井下配电室;风井主要通风机设备由原来的11.5kw败为18.5kw,井下供电电缆全部使用煤矿许用阴燃电缆,主平峒改铺22kg/m轨道。

⒊“一通三防”设施方面:井下局部通风全部使用防爆局扇及矿用阻燃风筒;建造了符合规程要求的井下消防材料库,铺设了防尘管路系统和防尘喷雾设施;采掘工作面全部安装瓦斯风电闭锁装置及甲烷断电仪;增购了矿山救援设备,增强了矿山的防灾、抗灾能力。

⒋地面设施方面:建造了符合质量要求的火工库并安装两次防静电避雷系统。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投入100多万元新建6栋、100多间职工宿舍,两座员工食堂及配套设施,并正在筹建1栋四层约2000的综合办公大楼,完善了矿区“两堂一舍”等设施。

(三)强化各项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一是坚持旬检月验制度。在每月的旬检月验中,由矿长、工程技术人员带领安监员及采掘队长,逐点逐面按统一标准进行验收。由于采掘队长参与验收,能够更清楚安全质量标准和验收评定标准,便于日常逐一对照管理,加强了现场的检查落实整改工作。通过现场工程质量管理的质量跟踪监控,采掘工程质量合格率达94.5%,岩巷掘进一步成巷率达100%,优良工程率达85%以上。现有巷道维修指定专业维修队负责,确保巷道失修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二是落实管理人员下井制度。矿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坚持下井检查,同时还制定了管理人员中、夜班下井抽查制度,要求在检查中一旦发现丰硕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落实整改。对于工程质量差,安全隐患大,整改落实不到位的,通过罚款、班前会通报、停发火工等办法促其整改到位。

三是严格奖罚制度。制定了质量标准化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奖罚。对日常检查的存在问题及月底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严格按规定奖罚,对于被处罚的单位或个人,将责任追究到底;对能严格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施工作业的,给予精神上鼓励和物质上奖励,从而有效带动全矿标准化建设。

四是加强沟通协调。利用每旬的生产安全技术例会和每月安全质量标准检查情况,由各分管工程技术人员,把分管的工作面施工目标、作业规程、工程质量及作业计划向安监员及施工队长汇报,通过安监员三班现场督促,队长把关,共同抓好采掘工程质量,把好安全关;利用班前会,由分管工程技术人员及跟班安监员对井下各作业地点的安全质量进行小结,指出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意见。

五是抓好防治水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定期组织对周边小煤窑的积水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开展矿区水文地质分析和安全技术谁工作,工作面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组织职工学习透水征兆及避险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六是加强“一通三防”管理。严格执行“一通三防”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各采区通风系统和防尘管网改造,加强井下通风防尘设施的维修和管理;强化局部通风管理和瓦斯管理工作,对栅栏、密闭进行挂牌、编号、登记,建立管理台帐

严格执行瓦斯、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制度和测风制度,做好矿井风量分配工作;定期组织人员开展“一通三防”专项安全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严格按隐患整改通知书的要求进行落实整改。

(四)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全员素质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为了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实施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非常必要。在建筑安全上健全法律、法规,并对施工现场安全提出相关要求。施工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脚手架、土方及模板等工程建设,这些方面的施工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有必要对建筑安全问题加以考虑,因此,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方面正在探索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1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问题

1.1安全标准化管理不彻底

在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均为针对施工过程展开的安全标准化建设,这一阶段的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具有全过程、系统性等一系列特点,必须站在全生命周期角度来构建体系,具体来说,应该从项目立项、勘察设计及工程运行等方面制定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细则,对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标化体系进行完善。

1.2建筑安全管理中标准化体现不全面

从标准化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颁布了《标准化法》等相关指导性法律法规,在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纵观当前标准化建设情况,并未将标准化办法和建筑安全管理完好的结合在一起,缺乏系统性标准化条例,同时对于全过程中涉及到的安全管理及技术方案制定等相关问题,也没有得到约束和规范,没有对其展开全面的论证。此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等工作还没有完成,其中存在大量的缺陷和不足。

1.3新变化带来新要求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中出现了很多新方法、新工艺及新材料,这无疑为建筑安全标准化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现有的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远远不能使这些要求得到满足。例如高层建筑中大体量混凝土浇灌、大跨度钢结构的运用等施工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建筑安全技术却始终比较落后。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始终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还需要从不同阶段、不同方面,对安全标准进行编制。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全过程中,从工程准备一直到竣工完成,各部门都要充分重视项目工程的安全性,具体来说,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分析:

2.1.1系统性

国家针对建筑施工安全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建筑企业也纷纷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定及章程,此外,在具体项目上还设置了安全部门,编制了相关安全管理办法。从国家、行业到企业均颁布了项目安全施工规定及办法,由此来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管理体系。

2.1.2复杂性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了很多部门,需要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配合与写作,从施工管理的角度来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了焊接、脚手架及木工等项目工作,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有必要对这些工作进行分析与检查,最后制定出完善的标准。

2.1.3变化性

建筑施工现场的自然及社会条件经常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旦出现将会对项目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比较长,其劳动条件也比较差,随着季节的不断变化,其安全保护措施也需要随之改变。

2.1.4全面性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内容非常广泛,不同项目阶段都需要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从“人、物、管理”角度着手展开标准化管理工作。①现场人员行为的标准化是指施工人员的作业活动应符合安全操作规程;②现场机械与材料等的安全标准化;③建筑项目不同层次安全管理行为的标准化,从企业领导到部门经理,再到安全部门部长、施工队负责人等。

2.1.5长期性

安全标准化管理办法应在不同部门、施工队中进行宣传,主要以预防为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都比较长,不同工种之间切换也比较多,因此,人员变更非常频繁,需要项目人员对其展开安全标准化管理教育,教育过程不能是暂时的,也不能间断,应该从工程开始一直到竣工才能结束。

2.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2.2.1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

项目经理应对工程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全面负责,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技术保证体系负责人等必须持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并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树立安全管理意识。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在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并制定各级安全人员职责,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保证体系负责人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应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组织及协调等工作,并贯彻执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细则。项目技术负责人对项目安全技术负有直接责任,参加安全生产监察,从技术上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意见。

2.2.2现场施工标准化管理

①施工管理制度标准化。为了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应结合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现场施工管理细则;②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入口处应设置平面布置图,明确划分办公区、施工区、生活区等,在主要通道设置不同安全警示牌,有触电危险场所标识应使用绝缘材料制作;③临时设施管理标准化。临时宿舍建设必须满足消防及环保要求,室内用品及设施应摆放整齐,食堂、洗浴间等设施应满足要求,现场应配备药箱、绷带等急救器材。现场各种机械、材料应按照施工平面图布置,不同类别应分区堆放,存放材料场地应平整,现场材料应结合材料特点采取保护措施。

2.2.3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在开始施工之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书,编制临时用电祖师设计,针对施工现场用电区域进行维护。项目建设中使用的悬挑平台、脚手架及防护网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布设,此外,建筑外侧应结合规范挂上安全网进行封闭,高空作业时应系好安全带,通道口、电梯井口及楼梯口等位置,应结合具体情况设置防护棚、防护门及防护栏杆等,必要时还要加装安全网,并设置标识起到提醒的作用。必须拆除或改变安全防护设施时,经过施工负责人同意以后,应提前将替代安全措施做好,在作业完成以后立即将安全防护措施恢复。

2.2.4安全信息标准化管理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信息在各层面上进行交流,因此,安全信息管理在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基础作用。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系统性,从工程开始就应该制定出全面的原始记录标准,同时,还要制定安全信息分析方法,逐级建立安全资料岗位责任制。施工现场安全资料应对着工程项目的进度进行同步收集与整理,一直保存在工程竣工完成。工程安全工作负责人主要负责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工作,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应安排专人负责。

2.2.5评价机制标准化管理

评价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安全管理的综合考核、机构运行有效性考核、安全检查及监督的考核等方面内容。项目安全管理评价应由建筑企业来完成,定期向企业上交安全管理方案,企业组织安全专家展开审查,并对项目现场检查项目展开安全管理,结合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表扬或者批评。

3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目标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不仅与项目人员及财产安全相关,同时也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能顺利完成。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中还缺少有效办法,安全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安全标准化的提出正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构建了建筑安全标准化体系,虽然在一些项目中取得了成功,但是对于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来说,还需要进行进一步分研究和探索,加强对项目全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

作者:林骏 单位:福州市台江区建设投资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步向义.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和模式的探索研究[J].建筑安全,2010(9):13~15.

[2]毕远志,姜晨光,孙若昕,张进.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信息定置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5):118~123.

[3]刘晓峰.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