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15:49: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中教学;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策略
高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进取心强的发展阶段,若想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将所有的外在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动力,从而使学生做到主动进取、奋力拼搏。因此,高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高中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决定性条件,对于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完善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主体思维
站在历史新起点,创新性社会已经蔚然成风,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确定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模式为目标追求。以学生为本,摒弃“师道尊严、唯我独尊”的传统,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自我发展的空间。首先,要逐步改变“灌输式”“填鸭式”“外部强加”的教学思维,积极推行“相互交流”“探讨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融入学习。其次,要转变狭隘的小专业教育观念,树立综合的大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最后,要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主体性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重视自我教育,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学生主体意识理念的核心表征,是判定学生主体意识的贯彻和发挥情况的主要依据。其在高中院校中主要表现为学生班级委员会、党支部和学生会及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学生社团。以班级委员会为例,它是在班级团支部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独立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助手,主要成员有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对外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协调好与各学生会组织、团支委之间的工作;对内负责班级的全面工作,与团支书密切配合,团结班干部,搞好班风和学风建设,与全班同学一起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高中教学要重视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促进他们在自主思想中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学、人际交流等辅助课程,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辅助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己,有充分的空间反思自己,挖掘潜在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将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加速其主体思维成熟,使其逐步融入社会生活。
3.利用新技术收集教学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动态
若想使学生融入教学活动,参与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搜集与教学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意见箱或者是电子邮箱,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对教学各方面的意见,而管理者要对学生所投稿件及时给予回复,然后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每隔一段时间,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会,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总结与分析,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同时还要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和激励机制,将整改工作落实到实处,使得高中学生的合理要求能够得到满足。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对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这种让学生多渠道、多方位地参加教学管理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在教学中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构建真正有利于高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民主教学环境。
4.转变管理体制,重视学生实践体验
思维活跃、动手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水平高,这是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特点,高中院校要对学生这一优势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大力开展一系列有助于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例如,可以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展计算设计大赛,设计内容可包括以网站设计、数据库应用、教学课件为代表的软件应用与开发类;以计算机动画和游戏、交互媒体设计、D V 影片为代表的数字媒体设计类等,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奖项,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
总之,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要求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高中教学中,班主任要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灵活运用教法,优选有效策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 平.简论高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6).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本市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科学、完善的学业评价和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全日制公办、民办普通中小学及经区县政府登记同意开设的以接受本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为主的学校。
第三条(主要内容)
本市中小学学制、入学、转学、借读;考核与评价、升级、留级、跳级、免修;休学、复学、退学;毕业、结业、肄业;奖励、处分和学籍管理等事项。
第二章学制
第四条(义务教育阶段)
本市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制为5年,即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学制为4年,即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
第五条(普通高中阶段)
本市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即高一年级、高二年级和高三年级。
第三章入学与注册
第六条(小学入学年龄)
本市儿童的入学年龄为6周岁,盲、聋、弱智等残疾儿童的入学年龄一般为7周岁。
第七条(小学、初中入学办法)
本市小学、初中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须将小学、初中入学的有关政策和安排事先向社会公示,并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将《入学告知书》及时送达学生家长。
学校不得通过任何书面考试或测试等形式选拔学生。
学校不得拒收能适应学习生活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第八条(监护人责任)
凡在本市居住、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其监护人须按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送达的《入学告知书》的有关要求,按时送被监护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九条(免学和缓学)
凡在本市居住、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须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或特殊原因需免学、缓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由学校报送所属区、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乡镇所辖学校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第十条(入学与注册)
学校最迟应在新学年开学前15天,向新生发出入学通知。新生须按学校有关要求和规定日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因故不能按期入学注册者,应向学校请假并申请办理延期手续。逾期1个月不办理入学手续的,除不可抗拒的正当理由外,高中学生视作自动放弃学籍资格;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新生入学注册后,学校应按有关规定为每一位在籍学生编制学籍号。
在籍学生每学期应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因故不能如期注册者,应办理请假手续;无正当理由逾期两周不注册者,高中学生作旷课处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有关规定处理。
学校应主动关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指导学生家长按有关帮困助学规定,申请属地政府给予的资助,办理注册入学手续。
第十一条(班级学额)
本市高中年级班级学额不得超过48人,初中、小学年级班级学额应控制在40人以内,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班级学额应在30人以内。
第四章转学
第十二条(适用对象)
全家迁居(本市迁往外省市、或由外省市迁回本市;本区县迁往外区县、或外区县迁回本区县),或确有其他特殊困难须转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本市户籍在外省市就读的高中学生申请回本市就读,学校在有学额的前提下,经测试后,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落实,方可办理转学手续。
本市范围内高中学生一般不转学。
学生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转学。
第十三条(申请时限)
申请转学手续应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办理,最迟不得超过开学第一周。因市政动迁等特殊情况(须提供相关证明),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方可办理学期中途转学。
第十四条(申请材料)
申请转学须提供学生的户籍证明、原校开具的转学联系单、学生成长记录册、健康卡、预防接种卡和学籍卡复印件,高中学生还须附高中录取材料等。
第十五条(申请手续)
学生或监护人应先向原就读学校提出转学申请,并由原就读学校开具“转学联系单”。中学生转学,到转入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手续;小学生转学,可直接到转入地所属学校联系。转学申请经转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核准并安排落实后,再到原校开具“转学证明”,办理转出、转入手续。
第十六条(学校责任)
接收学校不得拒收符合转学条件的学生,因班级学额原因无法接纳的,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协调安排。学生联系转学未落实之前,原校不得出具转学证明,对未申请转学的学生不得迫使其转学,由此造成学生辍学的,由原校承担责任。
本市学生转学,接收学校应将其编入原就读年级。外省市转入的学生,学校可按其实际文化程度编入相应年级就读。
第五章借读
第十七条(适用对象)
借读生是指非本市户籍、但具备在本市中小学就读条件的学生。即本市蓝印户口;持有一年及以上《*市居住证》,且在有效期内人员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持有效期内《*市居住证》的引进人才高中阶段适龄子女。
第十八条(受理部门)
借读申请人居住地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借读申请,落实就读学校。
第十九条(申请时限)
借读申请手续应在学期结束前一周或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办理。
第二十条(申请材料)
有效期内《*市居住证》、父母身份的有关证明及学生的学籍证明。小学一年级新生还需有户籍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明或健康检查卡。
第二十一条(相关待遇)
借读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课外活动、帮困助学等方面,与本市学生一视同仁。
本市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居住证》子女及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免收借读费。
本市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居住证》子女可根据当年招生政策的有关规定,申请报考本市普通高中,其中境外引进人才子女,在语言适应期(3年)内报考本市普通高中的,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已在外省市就读高中的,本市普通高中学校在有学额的前提下,由学校对其进行测试,经测试合格后,由学校报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接受其借读。
第二十二条(港澳台地区居民、海外华侨子女及外籍中小学生就读)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海外华侨的子女及外籍中小学生在本市就读,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考核与评价
第二十三条(考核评价要求)
学生应参加学校课程计划所规定的课程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考核,考核情况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
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发展性评价的导向和要求,要有利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十四条(考核评价内容)
根据《*市中小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考核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表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学习及担任社会工作等方面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考核评价方法)
考核评价要关注、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变化、进步,重视对学生的日常评价,全面、准确、科学的评价学生。评价结果不张榜、不排名次。
学业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小学阶段学生不进行期中考试。期末除三、四、五年级语文、数学考试外,其他学科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进行形式灵活多样的考查。
中学阶段学生的期中学业考核,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确定需考试或考查的学科。期末评价具有阶段总结性评价功能,每个学科都要进行,考试或考查科目按《课程标准》规定执行。
学期总评按日常评价、期中评价和期末评价综合评定。
学年总评按两个学期考核评价综合评定。
学生学年总评不及格学科在4门及以下的,应准予补考。补考时间应事先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
学生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每学期进行一次,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十六条(记录方式)
学业评价结果根据《课程标准》规定和《*市学生成长记录册》中的具体要求进行记录,日常评价、期中评价和期末评价的记录方式要一致,便于学期、学年总评。
第七章升级留级
第二十七条(升级)
1、各科成绩学年总评全部及格。
2、小学生学年总评语文、数学及格外有1门学科不及格。
3、中学生学年总评语文、数学、外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中各有1门不及格。
第二十八条(留级)
1、学年总评不及格学科达5门及以上。
2、小学生学年总评不及格学科在4门及以下的,经补考后,语文、数学学科中有1门及以上不及格;或语文、数学及格,其他学科有2门及以上不及格。
3、中学生学年总评不及格学科在4门及以下的,经补考后,语文、数学、外语学科中有2门不及格;或语文、数学、外语中有1门不及格,其他学科有2门不及格;或不及格学科达4门的。
4、高中学生自主拓展(选修)课程学习未达到规定学分;或社会实践活动一学年无故缺席三分之一及以上的。
5、小学一、二年级和小学、初中、高中的毕业年级不设留级。
第二十九条(随班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同一年级连续留级两次(即在同一年级读完3年)仍不能升级的,可继续随班学习。
第八章跳级免修
第三十条(跳级)
学生综合素质表现突出,学业成绩优异,已提前达到更高年级学力程度,由学生和家长提出书面申请,经学校全面考核同意,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提前升入相应年级学习。
跨学段跳级的学生须参加毕业考试和高一学段的统一招生考试,并达到相应的标准。
第三十一条(免修)
学生学业成绩优秀,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某一学科已达到更高年级的学力程度,由学生和家长提出单科免修申请,经班主任、任科老师和教导处审核,报校长批准,可以单科免修。
第九章毕业结业肄业
第三十二条(毕业)
1、小学生修业期满,各科总评及格(包括补考后及格,下同);或语文、数学及格,其他不及格学科在2门以下(含2门,下同);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2、初中学生修业期满,各科学业水平考试及格;或语文、数学、外语3门及格,其他不及格学科在2门以下;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3、高中学生修业期满,各科总评及格;或语文、数学、外语3门及格,其他学科有1门不及格;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4、实施学分制学校的学生修满规定学分,且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合格的,即可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5、应届高中毕业生名单由学校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统一颁发高中毕业证书,并报市教育行政职能部门备案和上网公示。
第三十三条(结业)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修业期满,不符合毕业要求的,准予结业发给结业证书。
第三十四条(肄业)
高中学生学完三分之二以上课程中途退学或休学期满未复学的,发给肄业证书。
第三十五条(证书遗失)
学生证书遗失,可向原证书颁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经核实后可为其出具学历证明。
第十章休学复学
第三十六条(休学适用对象)
1、学生因伤病无法继续学习或连续病假3个月以上的;
2、学生因出国探亲或自费留学等原因需暂时中断学习的。
第三十七条(休学申请)
由学生和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证明、出国护照等)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核准后发给休学证明。
第三十八条(休学时限)
因伤病休学的,小学、初中学生一般不超过16周岁,高中学生一般不超过3年。
因出国探亲等原因休学的,小学、初中学生保留学籍2年,高中学生保留学籍1年。
第三十九条(复学手续)
学生休学期满复学或提前复学的,由其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因伤病休学的须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证明),经学校批准,即可复学。
学生休学期满复学,或经核准提前复学的,学校可根据其实际学业程度,编入相应年级学习。
第四十条(休学延期手续)
学生因病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的,须在休学期满前半个月由其监护人向学校申请办理继续休学手续,经学校批准后可继续休学。
第十一章退学
第四十一条(适用对象)
1、学生因患不能治愈的重症或患慢性疾病长期休学,不能坚持正常学习(须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证明)。
2、学生在学习期间因意外伤害性事故导致严重的智力缺陷或生活不能自理(须有市二级甲等以上医疗单位证明)。
3、学生出国定居(须凭学生本人护照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
4、年满16周岁,并已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学习确有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5、经司法部门判刑或送劳动管教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第四十二条(退学手续)
学生及监护人持相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退学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并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
第四十三条(自动退学)
高中学生在一学期内连续旷课超过8周或累计旷课10周及以上,经学校与家长多次联系帮助教育无效者;或休学期满,经学校与家长联系仍未复学或不按期办理继续休学手续的,经学校报请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可按自动退学处理,由学校发给学历证明,证明上要注明“自动退学”字样。
第十二章奖励处分
第四十四条(奖励对象和形式)
市、区县、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或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锻炼身体及参加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奖励可采取当众表扬、通报表扬、发给奖状(章)、授予荣誉称号等形式。
第四十五条(奖励程序)
凡授予各级“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队长”和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者,均需学生民主评议推选,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在学校和社区张榜公示。
对学生的奖励,学校应当真实完整地归入学校档案和本人档案。
第四十六条(处分类别)
处分一般分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
高中学生在校期间被司法部门判刑、劳动管教,或在留校察看期间,有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可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
第四十七条(处分程序)
学校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加强教育,促其认错悔改;必须处分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分、依据明确、处分适当。
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前,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处分结论要同学生本人及家长见面。
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可向学校或学校所属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警告、严重警告和记过处分,须经校务会议或行政扩大会议讨论通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处分,除上述手续外,还须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
第四十八条(教育帮助)
学校要加强对受处分学生的帮助教育。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在1学期后,受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在1年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撤销其处分。撤销处分的权限和决定处分的权限相同。
已撤销的处分不进入学生档案。留校察看处分未撤销者,不予毕业。
解除劳教或刑满后需恢复学业的学生,由家长及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得拒收。高中学生在十八周岁以内的,学校可同意其试读一学期,试读期间表现好,未重犯错误,由学校报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确认,恢复其学籍。
第十三章学籍管理
第四十九条(学校学籍管理工作)
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学籍管理制度,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实施学籍管理工作,及时将学生各学段德、智、体诸方面的情况(包括入学注册、学科学习评价,拓展型探究型学习成果,社会实践鉴定,社会工作表现,红领巾争章活动,奖惩记录,体质健康状况和学籍变更等)完整、正确的分类归档,并要落实信息安全措施。
学校应允许学生查阅本人的学籍档案,保障学生对自己学籍信息的知情权。
第五十条(学生社保学籍卡)
小学、初中、高中新生入学后,学校应负责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学生信息采集,指导学生按时申领社保学籍卡。
第五十一条(学生成长记录册)
《*市学生成长记录册》是学生升学、转学的依据之一,学校要有专人负责指导实施,具体记载工作由班主任牵头管理,每学期分若干次组织有关教师、班级同学对有关的栏目作出评价并记载,定期(一般四至五周)发给学生、家长交流,每学年结束,发还学生保管。
第五十二条(区县学籍管理工作)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学籍管理制度,确定责任部门和专职或兼职干部负责根据本办法精神,制定本地区的实施细则。并具体实施对本地区中小学学籍的管理工作,指导、协调和处理相关事务。
第十四章附则
第五十三条(教育改革试点学校)
一、申报资质
申报单位(包括学校或校际联合体)目前暂时限定在**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范围之内,区县牵头的校际联合体必须有2所及以上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组成。参与的学校必须具有强烈的实验愿望和教育改革创新意识,相关的实施经验,较为成熟的培养方案,志愿积极参与实验的管理和师资队伍。
二、培养方案
申报单位要制订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以下简称“实验项目”)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学生遴选办法、课程计划、学习经历、学程安排、学业管理、成效评价等内容。
1.培养目标。对准备实施的“实验项目”需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表述,包括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领域,有否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的约定,后续发展的方向、空间等。
2.遴选办法。根据实验培养目标,制定参与“实验项目”学生的准入条件标准,有明确的可操作的遴选办法,并形成面向社会公开的规范制度和程序。
3.课程计划。围绕“实验项目”,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课程计划除国家规定课程外,要有与“实验项目”目标相匹配的课目设置及相应的说明(如目标、模块、课时、学习经历、结果评价等)。国家课程与学校自创课程比例应达到1:1。自创课程可引进高校、科研机构的学者专家开设,也可由学校教师自行开设。
4.学习经历。参加“实验项目”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有多种学习经历,除根据一般要求所实施的高中学科教学外,应包括参与课题研究或创意项目开发的经历,相关的社会实践体验经历,到相关高校、科研机构或国内外有关学校访学的经历等。
5.学程安排。对参加“实验项目”的学生三年在校期间的学程应有详细安排,既要保证上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经历完成,又不能给学生增加过重的课业负担。学程内容是学生有兴趣、愿意投入且能够完成的。
6.学业管理。对参加“实验项目”的学生学业管理应作出明确安排。除《**市学生成长记录册》记录学生成长和发展情况外,还要有学生在创新素养方面成长的专门跟踪性记录,并保持经常与任课教师、家长、学生本人的反馈和沟通。
7.成效评价。项目单位需形成结合学业管理跟踪记录,开发学生创新素养成长性评价方案,并认真实施,作为总结学校实验成效和学生后续学习、发展的基础资料。
三、保障措施
申报单位需具备优秀的带教导师团队、充足的教学资源、相应的条件设备和面向社会的专题网页,以保证计划顺利实施。
1.导师团队。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与学校教师共同构成的导师团队。其中,课题研究或创意项目开发的领衔人要由高校、科研机构知名教授与高中学校特级教师共同组成,在“实验项目”中起实质性领衔作用。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中涉及的指导教师,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比例不低于50%。参与该计划的高中学校教师中应具备相应的能力。
2.教学资源。具备开设自创课程和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或创意项目开发所需要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博士后流动站等机构三年以上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项目与协议。有来自高中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可供学生使用的图书馆、研究文献和文献检索手段。有较为丰富的相关领域教学资源。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所,其中中小学所,职高所,普通高中所,初中所,幼儿园所,教师进修学校和聋哑学校各所,在校学生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人;初中在校学生人;小学在校学生人;幼儿教育入园幼儿人;职业学校学生人。全县现有教职工人,其中高中教师人;初中教师人;小学教师人;幼儿教师人;职业学校教职工人;教师进修学校人,其它教育机构人。面对名的高中学生的队伍,军事训练工作十分重要,工作难度逐年加大,我们始终把高中学校军事训练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去抓。目前,全县所高中学校均设有军事训练课,聘请有兼职教师,校园周边环境、校内综治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高中学生军事训练”活动得到深入开展并取得了较好成果!
二、主要作法:
1、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职责。专门成立“县教体局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活动领导小组”,每年都下发通知,切实落实好了县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要求,全面推动了县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使军训工作在我县安全、有序、高质量运行,同时特别明确全县高中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由教体局体卫艺股负责。
2、制订教学目标,落实课时分配。我们认为,军事训练是高级中学学生的必修内容,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大纲》是高级中学组织和实施学生军事训练教学、评估军事训练教学质量和督导军事训练教学工作的依据。因此,我们依据大纲,落实了教学目标: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通过学生军事训练与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观念;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朴素的作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培养后备兵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同时按照大纲要求对教学课时进行分配:我县高级中学学生军训包括集中军事训练和军事知识讲座两部分,时间为7至14天。课时分配表(略)。
3、落实教学内容,提出严格要求
(一) 集中训练:
科目一 国防法规;
科目二 中国人民的性质、宗旨和光荣传统;
科目三 共同条令;
科目四 轻武器射击;
科目五 单兵战术;
科目六 识图用图。
(二)知识讲座
科目一军事思想
教学要求: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对军事实践的指导作用,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科目二军事科技,教学要求:了解军事技术的分类,发展趋势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科目三现代国防;科目四 国际战略环境;科目五高技术战争
考核方法:课堂提问,检查笔记
4、作好了教学考核与评估。学生军事训练与教学的成绩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考核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学校建立健全了学生军事训练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把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和参加训练时态度与表现,作为对学生军事训练成绩进行评定的重要依据。
(二)学生军事训练成绩根据提问、笔试和观察学生的训练状况,以及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互相评价的意见来综合评定学生军训成绩。学生军事训练成绩要记入本人学籍档案,作为报考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
(三)军事训练教学的评估由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军事部门组织进行。我们教育行政部门和军事部门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评估方案,适时表彰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成绩优秀的单位,充分发挥教育评估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5、教学要求规范有序。
(一)加强训练教学领导。学校重视军事教师队伍建设,并充分利用军民共建,请部队派人员帮训等形式,不断充实和加强教学力量。搞好了军事训练教学保障,落实训练教学经费,切实完善训练教学设施,要定期分析训练教学形势,及时解决训练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总结交流训练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训练教学质量。
(二)重视训练教学改革。各学校都能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研究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的有效教学手段。还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军事训练的具体内容,不断研究改进训练教学方法。提倡由浅入深,启发式,诱导式、示范式的教学形式。广泛运用了现代教学技术,增强训练教学效果。要积极开展训练教学、学术研究和交流,不断推进训练教学改革的深化。
(三)坚持科学施教。学校按照《大纲》的要求组织训练教学,不得随意变动训练教学内容和时间。能够贯彻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训练教学原则。并注意搞好了各科目之间的衔接,室内室外课、训练课与理论讲解课穿行,合理搭配。能够针对不同对象合理编组,因人施教,努力提高了整体训练教学水平,通过组织军事知识竞赛、参观军营等活动,丰富学生军训生活,增强军训效果。
(四)建立训练教学安全保障制度。学校能够从实际出发,建立有效的训练教学安全制度。对训练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出规定;对训练枪支、器材、场地使用管理问题予以明确;对参训学生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要求。在训练教学中,能够严格执行安全制度,严防了人员伤亡和器材丢失、损坏等训练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能力,简单的说就是我们平常所形容的“聪明”、“反应力强”“有新的、好的想法”。以上也可以称之为“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最明显的是其思考的内容有足够的深刻性,其思维有足够的灵活性。如今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素质教育的具体开展首先要以提高中学生的思维素质为首要前提,使中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由浅入深的研究与分析,学会探究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也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思想教学核心。
一、目前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与普及,高中政治教学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充分引导中学生、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拓宽教学的深度。
而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仍旧过于枯燥死板,老师进行单方面的知识讲述,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中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空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也束缚了中学生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只能使中学生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成为学习的机器,显然也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再者中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社会实践与社会经验,对于政治方面内容也了解甚少,再者许多中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这门课程重视力度不够。对于许多知识的认知也甚浅,只是局限在背一些相关概念以此来应付一些闭卷考试。这使得学生缺乏相关的思维意识。对思维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掌握也比较薄弱。故而需要通过高中政治教学模式的改革来切实的培养中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提升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策略
思维能力具有的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灵活性与深刻性。灵活性能直接反应一个人的思维灵活程度,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思维分析。深刻性一般指对所发生的想象由浅入深的考虑,能通过事物的抽象程度来分析事物发展的规则与背后所包含的本质现象。思维能力还体现在对事物分析具有敏捷性、批判性以及独创性。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课堂效率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总结出以下几条培养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1.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求知欲。学生应学会主动的思考问题、对问题的答案有强大的求知欲。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故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营造一个新的教学环境,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进行引导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政治老师每当引入一个新的知识点,都要想方法让同学对于这个新的知识点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感性思维,给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想象的空间,之后再一点点的引导教学,使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主动的去探究问题。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为了避免因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中学生出现厌烦、厌学心理,所以教师应该敏锐的观察到中学生的情绪变化,从而根据学生的各方面反映来调节课堂内容与进度,或者在教学内容中,通过多媒体的课件为同学播放一些相关的影音资料,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不分散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每时每刻都有新奇的体验,保持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保证高中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与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2.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与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敢于质疑,敢于问为什么,有一定的独创性。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而限制学生在课上的自由发挥。教师需要鼓舞、提倡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新想法,任何假设都是可成立的。尤其是对于高中政治教育这门强调思维能力分析的学科。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同学们判断一些假设的命题正误。比如教师在讲授“内外因辩证关系”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先给同学抛出一个假设命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是真理。这句话说出之后,学生会在片刻的思考之后进行反驳,对老师所说的“真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设置很容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更深刻的了解。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倾听学生的想法,在学生发表想法之后,首先肯定学生的想法具有合理性,之后再进行一步步引导学生到正确的方向。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考试题型设立具有开放性。原先高中政治的考试题型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学生只是通过简单的背诵知识点,按固定答题套路答题就能得高分。这种考试模式很容易造成中学生的思维僵化,所以需要在考试中增添开放式的题型,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分析能力,这就考验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刻性与灵活性、如何将所学知识系统的结合,应用于现实社会生活。
【摘要】在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更加有针对性,有效率,必需进行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探究合作,创设情景
在新课程实施中,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是广大教师们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笔者就此对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
1.努力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理学研究表明:明朗的、乐观的心情会激发人的思想火花;而郁郁寡欢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活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将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使学生求知欲强,思想活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这一点来说,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情感力量,建立民主、平等、相互促进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愉悦自信、宽松自如的氛围,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倾听学生的声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从而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2.积极尝试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而教学理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理念不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因此,新课改条件下,高中政治教学方式必须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彻底打破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高中政治教师要努力做到: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3.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政治教师往往只重视研究教法,忽视学法。其实学法是教法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顺利推进,通过课程改革既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转变,又迫切需要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尽管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但能产生实践效果的最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思想政治学科发展规律,要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自学能力;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实践作好充分准备。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4.注重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有效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应用
近几年,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许多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数学教学改革尤其是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多、实践丰富,成果丰硕,但对数学作业设计的改革却没有数学教学改革那样的成果. 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是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 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它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 传统的数学作业常常表现为再现式,作业内容大多是反复套用,缺少思维训练的价值,更谈不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试色彩浓厚. 这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而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高中还劣于初中,这与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为了能使不同智力的学生有不同的程度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促进数学教育各环节更好的发展,达到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满足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中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需要,拓宽师生的作业观,对一些低效、短浅的做法提出改进措施,构建可操作的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新模式,供师生参考和利用,提高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与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比较
由于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是相对于传统数学作业而言的. 作为一个新的高中数学作业形式,它是在传统高中数学作业形式的基础上继承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发展而来的,并没有为了强调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而完全否定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意思. 不过,既然是在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就有必要先了解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利弊.
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积极作用:巩固所学的高中数学知识,增强对所学的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充实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安排时间;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消极作用:容易给学生带来厌烦、倦怠情绪;容易造成学生身心方面的疲惫,从而给学生带来竞争压力; 参加课外活动激情的丧失;给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养成抄袭作业的习惯;进一步拉开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的差距.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务必保持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优点,力求克服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的弊端,达到发展高中学生个性的目的,这就必须将高中数学课堂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参与高中数学教材外的数学知识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同时兼顾高中学生的层次和个体差异性.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将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界定为: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效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针对不同高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目的设计的供高中学生课外完成的数学教学内容. 补充说明一点,有的教师对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有所误解,认为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就是各个高中生都可以自由挑选的适合自己个性的作业. 这样理解有片面性,高中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自由挑选的数学作业当然是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但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不止这一类,还包括每个人都需要做的同一项数学作业,不过这一项数学作业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学生有发挥个性的自由. 这一类型的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有传统数学作业的形式,但实质是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
切实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让他们通过完成高中数学个性化的作业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与传统高中作业一样,都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不同的是: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尽可能采用新颖活泼的形式,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高中学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因此,高中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就进一步提高了.
通过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改变高中数学教师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形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时代在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在改变,作为培养人才的高中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这个时代不仅需要有知识的人才,更需要有思想有创新的人才,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确立高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高中学生自由发展个性,引导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探索未知事物,就会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成为新的时代的弄潮儿. 反之,如果高中学生都是以听话为荣,自觉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努力向标准答案靠近,那我们最多也就是复制了一批标准的有知识的庸才.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班级授课制中的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无数的事实证明,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不是起绝对的决定作用. 在班级教学中,教师一般针对整体或大部分人设计教学方案,那些特别拔尖或者相对比较落后的学生就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好的上不去,差的更差.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中可以灵活运用分层作业的形式,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或难度略高于自己的,这样可以达到班级教学最优化的效果,
[?]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抽取事物的数、形属性的敏锐意识,利用抽象模式、结构研究事物的思维方式,借助符号和逻辑系统进行严密演绎的探索习性;可以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要达到这个目的,个性化作业应用和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开放原则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时,不应拘泥于课本本身,要积极鼓励学生把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方法、数学基本思维应用到生活中,以促进其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并通过多样的社会活动锻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布置作业一般应留有余地,可以只规定范围和格式要求,由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自定内容,自选方法,按时完成. 设计数学个性化作业时既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又要体现数学探究,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还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具体运用能力,把广阔的空间留给学生,作业的答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突出其个性的目的.
2. 自主原则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努力使学生主动地完成作业;应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到学生的自主选择,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做”为“我喜欢做”,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
3. 人文原则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应体现数学学科人文性的功能,设计时除了注重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维外,还应围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与心灵的感悟. 个性化作业应用和设计应融培养技能与人文性为一体,让学生的个性在作业中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4. 差异原则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差异与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区别对待,提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和自由化的作业方式,真正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自由化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胡乱选择,而是着眼于在个性化作业中让不同阶段、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个性特长. 因此,教师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就应关注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5. 目标原则
不同的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在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端正学习数学的态度(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乐于探究),转变学习数学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和能力(学习能力、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方面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因此,教师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明确设计的目标,使设计具有针对性.
6. 系统原则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时,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差异性,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设计与应用,并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与应用. 进行系统训练,可以使学生所获得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维系统化与综合化,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维,发展系统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的内容与形式
1. 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设计预习作业
数学课教学组织得好,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容易到位. 新授课的引入是每节数学课的一个“序幕”,是数学课教学活动中一个的重要教学环节.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颖、富有趣味的导入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学生投入到新授课教学活动中. 例如在新授课之前设计一个预习性练习,把作业重点放在启发学生的思路上,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顺利的迁移,以此减缓学生的思维的坡度,从而突出数学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感觉到新知识与自己以前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关.
2.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设计自主作业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新的数学知识. 这个过程不仅在课堂上能实现,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实现,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是数学教学的目的. 日常生活有多丰富,数学作业就有多生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说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作者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型作业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创造出知识,而获取知识必须亲身体验. 因而数学作业应设计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可以与学生的社会、家庭及其他各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其他学生的合作交流,使以往枯燥单一的数学变得更有趣. 将数学学习融入学生的娱乐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
调查型作业是让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小调查,通过小组组员间的探究、讨论来分析调查的结果,得出自己所需要的结论的一个实践过程,再运用己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增进学生的学习与应用数学意识. 如学习了解三角形知识后,就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进行调查,看看哪些问题需要应用到解三角形的知识,并将其结果记录下来. 这些有趣又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意识,还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趣味作业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开启数学知识学习的钥匙. 在兴趣的引导下,教师教学轻松,学生学习也轻松. 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最好把数学知识以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或游戏等形式呈现,使学生看到作业的内容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4. 为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数学能力不同的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各不相同. 因此,在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应用与设计时,不能所有学生一样,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为每个学生创设思考、练习、创造和表现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获得成功的体验. 分层作业的设计内容要呈梯度上升,可以将数学作业分成三个层次:基础题针对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一些浅显易懂的作业,这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变式题针对班级中大部分学生,紧扣课堂所学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巩固新知,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综合题满足善于动脑的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实现自己的能力价值与心理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5. 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开放探究作业
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并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数学知识的潜在价值,合理巧妙地设计开放探究型作业,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发散思维,大胆创新、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学习直线与圆后,给学生一条直线和一个圆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数学题,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开发学生各种智力. 数学是基础学科,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 教师要用开放的思维教学,远离封闭式课堂教学,拓展数学作业的广义空间,加强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评价
传统的数学作业评价形式一般都以答案为依据,根据学生数学作业内容与答案的异同来确定等级.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就完全打破了这一框框,当然也给数学教师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如何处理大量的内容迥异的数学作业,这是很多研究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应用与设计的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 根据经验,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评价要注意三点:一要放宽尺度,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二要加强数学作业互评,尊重学生个性,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同伴的数学作业;三要及时总结,集中指导,以免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有量无质,流于形式.
1.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实行分层评价,善于鼓励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应用与设计将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与发展学生个性结合起来,在数学作业评价时也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的评价,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指出数学作业中的知识错误,还要对他们的数学作业中的问题给出建议;对基础扎实的学生肯定学习的成绩,同时提出更高的作业标准. 只要是完成数学作业的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只有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才会促进整体的数学教学效益提高. 许多教师认识到了鼓励的作用,可是要正确运用鼓励的手段也不容易. 假如是一种不分数学作业质量甚至不分是非的鼓励,只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不负责任的. 分层评价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合理地看待作业问题和成绩, 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在这个基础上的鼓励才会成为学生下一次做作业的动力.
2.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多向评价,拓展思维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要求学生张扬个性,鼓励不同的答案,在数学作业评价时,教师一定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可以给他的数学作业较高的评价.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应用与设计强调求异思维,这与传统的数学作业不同,在查看的时候需要更有耐心. 当学生数学水平提高之后,认识到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要求之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相互评改,然后推荐最佳数学作业在班上进行展示.
3. 考虑到学生的思维习惯,实行多次评价,臻于完美
高中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与应用有很多内容是开放型或探究型的,不一定要求学生一次完成,学生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教师给予阶段性的评价,然后指出其中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的要求,学生实施后再次得到评价. 这种评价方式改变了传统数学作业的单一形式,不只是批阅之后参照答案更正就完事. 从认识事物的规律上来说,这种作业――评价――作业――评价的方式有利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的层次,通过多次评价,可以使学生的作业臻于完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
4. 考虑到教育的本质,在评价过程中回归自我,发展学生个性
关键词 高中 物理教学 终身学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8-0028-02
高中物理教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广泛、实践性突出的综合学科,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学唯有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基础理论教学、注重知识技能培训,来源于生活的创设教学情境,促进物理公式、物理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场景的紧密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体味物理教育的魅力。
一、终身学习观念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深刻内涵
终身教育观念是一种贯穿于人们生活始终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提升理念。将终身学习观念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转化为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则有利于学生在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时继续学习相关物理知识与技能,并体验科学研究带来的快乐。在终身学习观念的支配下他们更能充分掌握相关专业科学的实践方法,强化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形成,在自主的探索中形成学习的热情,理解物理科学的文化精髓、科技内涵及其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影响力,并促进了自我发展。
形成自如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特殊学习能力。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主要包括对物理知识、物理技能、专业语言与智慧的融合贯通,是一种全身心学习品质的综合架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顺利并成功的完成了物理实践活动,实现了自我的逐步提升,在积极参与中、共享探究中、实践思考中、勤奋探索中掌握了全方位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依据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发生了创新的改变,教师们更注重来源于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运用,并科学的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的探究实力、综合的物理技能、忘我的钻研精神,为其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充分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学科的高度实践性与贴近生活性决定,高中物理教师必须注重创新教学、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用来源于生活的教学实例、教学情境,科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加深对物理公式的印象,深刻理解物理的定律及公理,从而在热爱物理、愿意学习物理,善于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形成强劲的自主学习动力。例如在重力加速度、牛顿定律、万有引力等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些理性的知识用实验的方式、生活的教学情境加强其与学生感性认识的沟通,并通过合理、深入浅出的教学推理、科学的课堂讨论等环节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物理结论层面,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物理定律的深刻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科学引导作用,在终身教育观念之下注重自身的主导作用、启迪规范作用,重在培养学生会学、愿意学、积极学的态度,使他们学会用物理思维思考问题,找到物理学习的捷径。
2.强化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科学钻研能力
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是塑造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能力、激发研究动力、增强自主获取物理信息、强化处理问题能力及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只有注重强化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自主验证、自主实验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并促进物理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例如在教授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掌握该定律的精髓,可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根据教学现有设备制定实验方案,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并按照方案步骤进行演示操作,令学生配合教师记录实验数据并组织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验算得出科学的结论。接着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几组展开自主实验及记录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可在实验教学前先引入假设教学法,使学生全面展开对假设结论的实验验证,在不断的实验失败与经验总结中自主创立科学的探究学习方式,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从而形成综合的物理学习素养。
3.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中物理教师应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仅对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展开科学、全面与合理的评价,主要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结果及学习的科学态度等环节入手,运用一定的评价技巧与多样性、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赞扬,少给学生一些批评与指责,从而使他们在教师的关爱与支持下、科学引导与正面激励中提高自主学习物理的热情,并最终强化以终身学习观念带动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终身学习观念是高中学生可持续发展、塑造综合竞争力的必要保证,高中物理教师只有充分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创新学习的科学发展观念,才能使他们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自如,形成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综合学习能力,并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贡献最大化的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