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50:0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视新闻编辑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电视新闻编辑论文

第1篇

我国传媒业“合竞时代”的新闻竞争越来越激烈。传媒在合竞时代既竞争又合作,走互通互动、共荣共生之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已是媒体积极拓展自身发展空间、追求自身利益最大优化的一种新尝试。目前,新闻竞争的程度加剧。电视新闻不创新,不仅难以胜任宣传任务、发挥喉舌功能,而且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观众。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能提高竞争实力,才能获得生存空间。

随着新的受众心理和需求的出现,传统电视新闻的宣教式传播已经不能吸引受众欣赏和接受新闻。在电视新闻编辑方面,目前部分电视新闻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编辑思想陈旧、编辑模式老套、编辑方式单一的问题,使受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媒体上,削弱电视竞争优势。

首先,电视新闻的信息量少,内容空洞枯燥,没有吸引力。一些新闻,观众之所以不感兴趣,多犯此类毛病。新闻内容枯燥,新闻报道内容对客观事实的表现,时政新闻大量堆积,经验性稿子反复编排,而且语言晦涩难懂,面单调、没有美感,让人看而生厌。这样受众的审美需求长时间得不到满足,电视新闻自身的吸引力也降低了。

其次,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差,受众没有新鲜感。在新闻形式上,符号运用单一,画面单调,不少新闻还仅限于同期声出字幕,画面加解说的形式,一成不变,没有美感。

最后,编排方式没有变化,模式陈旧。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但是一些电视新闻节目,前边是国内新闻,后边是国际新闻,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

就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内战犹酣时,以数字压缩和传输技术为内核牵引的信息通讯技术催生出来的互联网等新媒介激发并加剧了我国传媒市场的竞争。传媒新技术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的传播分业体系.消解了媒介产品界限的技术融合力最,使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合作竞争成为可能,并使得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合竟时代的传媒竞争中占据了领先地位。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多媒体兼容、跨媒体融合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无疑在“合竞时代”的传媒竞争中具有巨大的竞争潜力。

二、电视新闻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的内容本身就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物,但这并非意味着电视新闻已经是创新的先行者。目前,在电视新闻采制、传播中,有许多陈旧的思维需要突破,有许多领域需要拓展,有许多形式需要更新。

一是电视新闻观念的创新。电视新闻要取得突破,首先观念必须创新。当前社会各方面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电视新闻工作者要适应这种变化,在思想观念上要融人平民意识,用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电视新闻的主要标准。因此,电视新闻的立足点和着眼点应是人民群众,采制的内容和形式只有面向群众、被人民群众认可,电视新闻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才能发挥它的影响力。创新是永无止境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敢于突破思维障碍,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二是电视新闻内容的创新。对电视新闻来说,内容就是对报道题材的确立。作为现代传媒的电视新闻应将更多的报道内容着眼于送达信息、传递知识。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注重用最简单、快捷的方式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电视新闻应顺应这个要求,实现新闻的信息化,成为电视观众获取信息的权威平台。此外,还要把电视新闻的新闻性与知识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传授新知识的功能和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并不矛盾。实现新闻信息传播功能是电视新闻的本份,而传授新的知识,这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电视新闻功能的一种拓展。

三是电视新闻形式的创新。电视新闻形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因此,应在报道形式的多样性上创新突破。实现新闻采制直播式,新闻采制直播式是指在新闻事件的现场进行采访制作,直接发射播出的报道方式。实现新闻播出滚动式,电视新闻播出实行滚动式,对重要新闻反复播放。而且或补充最新信息,或变换不同角度报道,不仅强化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时新性,也弥补了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而且还增大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加大互动成分,在电视新闻中使用互动,可以使新闻传播更为迅速,覆盖更为广泛,气氛更加融洽,反馈更加及时。

电视编辑工作中只有在每一个环节树立起创新意识,将自己的隐性劳动最大限度地融人新闻节目中,才能转化为人们看得见的东西。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编辑观念调适。传播环境的网络化变迁和传媒市场竞争的空前加剧使“合竟时代”新闻编辑的传播观念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临新一轮改革和调适。

首先是信息观念调适。在当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混合生存的时代,受众和媒体的关系模式已经在更多时候表现为一种选择接受的方式。这要求新闻编辑既能保障快速供给新闻,又能及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梳理和分类,在新闻编辑角色和功能上实现信息观念由“信息把关”到“信息管家”的调适和转变。因此,“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海量信息和越来越多的同质新闻,新闻编辑不仅要成为信息的把关人和整合者,其策划、整合、取舍新闻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能力都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次是受众观念调适。传统的纸质媒体缺乏信息反馈机制,但新媒体出现后。受众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及时的反馈。以往是由报社和媒体从业人员决定新闻产品形态,而现在对于新闻编辑来说应该真正尊重受众,由市场、读者来决定新闻产品形态。但是,现代传媒竞争要求新闻编辑树立大编辑理念,跟广告、发行、经营等部门协同配合,提倡CRM(consu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管理等新锐的受众亲近模式.彰显“以受众为本”的受众观念,从而为传媒竞争在新闻编辑竞争这个环节中找到增殖点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最后是品牌观念调适。作为新闻编辑来说,必须及时调适自己的品牌观念,树立打造品牌和维护品牌、宏观战略和微观战术两者有机统一的新型编辑思路,把以前那种只注意打造某一个名牌栏目、某一个名牌版面的朴素的品牌观念上升到整体打造媒体品牌形象的高度,把品牌竞争看作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2.编辑行为转型。即指新闻编辑在新闻报道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变化应该主动适应合竟时代传媒竞争模式的转变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系列特点,及时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传播行为和传播活动。具体落实到新闻编辑身上就是要求新闻编辑首先在宏观层面要主动当好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中介,加强受众反馈意见的收集或建议编辑部调整栏目设置、媒体定位等。其次新闻编辑在中观层面上必须当好总编辑或编辑部主任与新闻记者之间的中介。加强新闻策划和编辑选题策划,搞好预测性新闻和解释性新闻等深度报道,编辑思想和编辑方针上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三贴近”。此外新闻编辑在日常编辑事务工作的微观层面上还要善于整合、分析和解读那些看似无关却实为相关的新闻资源。为受众提供经过精确制导和深度加工了的且具有高品位、高含金量的新闻产品,使受众在体验经济时代能够享受到经过充分竞争、有效竞争后的新闻消费。独具慧眼地从记者稿件或其他新闻来源中敏感地发现独家新闻,已经成为合竞时代新闻编辑展开传媒竞争的重要手段。

3.编辑能力养成。此处说的能力养成不仅指新闻编辑应该培养和具备胜任编辑角色的能力,而且更着重强调这种能力素质的长期积淀、内化和培养。目前,从大众传播环境的网络化变化、数字化管理和跨媒体联合传播等新趋势看。新闻编辑除丁具备传统媒体新闻编辑该具备的采写编评各种能力外,更应该具有多媒体传播能力和胜任跨媒体联合传播竞争的复合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有:一是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方法;二是掌握因特网的使用方法:三是熟悉网络阅读方式,包括超文本阅读和高频率检索;四是熟悉新型写作方式,包括电子输入技术、超媒体的写作构思、超媒体的表现形式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技术;五是具有良好的信息判断和处理能力。些能力养成已经成为合竞时代新闻编辑队伍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传媒展开新一轮激烈竞争的趋势和要求。

电视新闻编辑虽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但应该看到,这种规律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不仅要求编辑具有一定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还要求编辑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交公关能力,创新开发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关系,这样才能使编辑的各项工作得到发展。编辑工作既然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就注定了编辑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可以说,创新是一切新闻工作的灵魂,当然也是电视新闻编辑的灵魂。这也是是一个平庸的编辑和一个优秀的编辑的本质区别。

参考文献:

韩天高:试论网络时代职业传播者的新型传播能力及其培养[J].新闻记者,2003(12)

蒋浩洁:培养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才[J].新闻实践,2005(6)

第2篇

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c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也可以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代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第3篇

目前,传播环境的网络化倾向日趋严重,传媒市场竞争的空前激烈日趋激烈,电视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新闻节目要保持以前的收视主导地位,保持以往的强大的传播功能,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新闻编辑能力的创新。只有具备这种新闻编辑能力的创新,才能突破思维定势,才能推陈出新,获得改变,才能在激烈的收视大战中搏得一席之地,获得健康的良性发展。作为在电视新闻制作传播中居于最重要一环的新闻编辑,能否提高自身能力的创新,在新闻的编辑制作中做到创新手法、创新角度,制作出更具个性化,具有竞争力的节目,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意识创新,突破思维障碍

电视新闻的内容本身是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电视新闻要想取得突破,新闻编辑的意识必须创新,要敢于不断地相信自我,超越自我,改变自我。电视编辑的意识创新,一是具有创新的勇气。要有积极大胆的勇气,勇于开拓,充满激情。二是寻找不同的视角。在节目编辑过程中,要力求突破,敢于打破过去旧有的新闻编排模式,寻找不同的新闻视角。三是深度广度的创新。善于大胆设想,敢于标新立异,努力创作出与众不同、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新闻节目。要把意识的创新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让自己的思维创新最大限度地融入到电视新闻当中,使自己编辑的新闻做到独具特色,与众不同,这样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和越来越多的同质新闻中脱颖而出。

从手段创新的角度看,一是在今天的数字电子传播时代,EDIUS、AE、PREMEIE等非线性编辑工具,为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制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二是虚拟演播室将用抠蓝背景下摄制的人物活动图像与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进行了天衣无缝的融合,为电视新闻的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三是网络传输等其他数字技术的实践运用,使得电视新闻的编制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手段的创新,这些新技术带来的新的编辑手法,这就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机会,镜头的剪辑、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的应用、字幕的叠加、画面的分割处理、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节目播出时插入编排、报道突发事件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等,这些技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经常可见,在节目编辑和播出过程中适时使用先进的技术是节目制作创新能力的体现。

在新闻的编辑过程中,一是要有这种掌握高科技的实践创新意识,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框,激发思考、构想意念,创造出新闻节目的独有特色,做到平淡中蕴含新奇、单调中富有活力;二是要有发散性思维,在节目的制作中充分利用好这种高科技效果,新闻画面、解说词和新闻的文字内容的搭配和运用要推陈出新,体现出创新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收视效果。

电视新闻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不单单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更是党和政府的宣传的阵地,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拥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理论,恪守职业道德,善于观察形势,勤于思考问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预测力、决断力和创造力,要有广博的学识,通过新闻节目这一媒介,运用具体生动的新闻表现手法,把党的方针政策真实准确地传达给广大群众。

电视编辑要在策划组织的创新下功夫,电视新闻要在追求尽可能高的新闻价值、尽可能大的新闻信息覆盖范围、尽可能多的新闻流量上下功夫,做文章,不断地强化新闻媒介的喉舌功能,提高收视率,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在当今的数字时代,电视新闻报道还要不断地进行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创新,面对和正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创新理念,创新机制,改革方法,还要提高策划意识,在对新闻的选择、加工的过程中努力寻找和挖掘新闻的着眼点,多角度、立体化,对新闻事实进行多个层面、多个环节、多个方向的报道,让受众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和内涵有着全方位的了解,引导和帮助受众理解新闻节目的意图。

在节目的编排和制作过程中,要创新编排手法,充分挖掘画面的内在张力,提高节目的表现力,使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突现出来,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新闻与新闻联结,做到张弛得当,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总之,在当今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下,作为一名称电视新闻编辑就要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注重策划、推陈出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打造出精品,牢牢吸引观众的眼球,推动电视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作平.新闻报道的新思路[J].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2]蒋浩洁.培养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才[J].新闻实践,2005.

第4篇

二、电视新闻编辑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策略

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与社会性,他们的工作不仅会对社会氛围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还会对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造成深远影响,对于维护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要想使得电视新闻编辑发挥其舆论导向的作用,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定政治立场,彰显社会责任心。

在当今社会,舆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电视新闻编辑进行新闻节目的编辑时,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宣传党的基本政策和方针,并且要采用适当手段,将党的形象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另外,对于那些关乎国家发展以及进步的重大方针政策,要加大宣传力度,成立专门的栏目,对这些政策进行解读,追踪报道,使得党的方针与政策深入人心,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党的决策的正确性,进而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

(2)正确认识舆论,实现正确引导。

正确的导向来源于正确的认识。因此,要想使得新闻编辑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首先,就要使得新闻编辑对舆论有正确的认识。“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系的工作”。这段话是同志在对人民日报进行视察时所讲的一段话,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舆论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舆论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的重要性。同志的这段讲话也为新闻编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党交代的任务,将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地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使党的形象深入民心。另外,新闻编辑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一定要具有中国传统美德,那就是谦虚,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待人以诚,在进行新闻编辑工作中更是要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新闻舆论传播的规律,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进行新闻传播工作中,发挥舆论的正确指导作用,才能真正肩负起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责任和义务。

(3)增加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新问题自身就具有舆论导向的基本属性。对于同样的新闻内容,不同的报社或者是杂志报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他们所代表的利益不同,所以他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就会选取不同的角度,并且,在这个工程中,新闻编辑会将自身的主观情感融入新闻报道之中,随着时间的积累,人民群众在看新闻时,就会受到这种情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中,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严格注意自己的用词,既要保证新闻的完整性,又要做到新闻没有任何歧义,使得观众不会对报道的新闻产生舆论质疑。另外,对于新闻的舆论引导要做到适度,不可以夸大或者是报道与事实不符的新闻,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

(4)提高新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创新思维;电视新闻;编辑

当今社会数字化网络的发展给我国的电视新闻行业的进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电视新闻编辑无法实现创新将会给电视新闻行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电视新闻编辑可以通过工作思路和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抓住时展给电视新闻行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使得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不断的完善和丰富,以及提高广大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创新意识,从而推动整个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

1.1电视新闻的内容脱离社会现实

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的传播内容严重的脱离了人们社会生活的现实,这给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制约作用,同时电视新闻内容缺乏新鲜度,这些都使得人们对电视新闻的传播内容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实际对电视新闻信息内容进行编辑的时候存在中观点的缺失,这严重的影响到了电视新闻的信息质量。此外,很多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过于注重形式而没有很好的对内容编辑进行很好的深化,因此使得电视新闻信息很难产生吸引读者眼球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人们对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和兴趣,这些客观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电视新闻的内容应该不断地克服过于空泛的困境,不断的提升新闻内容的新颖性,从而激发广大社会公众的阅读兴趣,促进电视新闻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1.2电视新闻行业缺乏创新思维

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还受到了创新思维的制约,这主要体现在对于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选择上。目前我国很多电视台和机构所展现出来的传播形式缺乏创新性,很多电视节目的形式都是通过向国外购买相关的版权来实现的,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满足广大社会公众的需求,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对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同时我国电视节目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雷同的现象,这容易造成观众对于相关电视节目的审美疲劳,从而也会制约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扩大。因此,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应该以社会主力文化为基础,对于电视节目的形式不断进行创新,针对我国目前的创新实力和发达国家具有差距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在引进一些优秀的节目形式的同时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创新出一条适合我国电视新闻行业发展的特色之路。

2.1注重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人员创新思维的培养

电视新闻编辑离不开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同时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也应该不断地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只有不断地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才能够保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应该注重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提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突破:第一,不断提高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对相关问题的质疑能力,质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现有情况不断改善和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很容易实现相关方面的创新活动。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质疑能力的提高需要他们时刻总结相关工作的经营和教训,同时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样才能够很好的提高他们对于相关问题的认知程度,从而提出相关质疑问题,促进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第二,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时候应该不断地对电视新闻行业对先进素材的整理经验。对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离不开对于本行业内部现有先进经验的学习,现有的优秀素材整理经验是实现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活动的基础,离开了现有的经验,相关的创新活动就失去了土壤,成为了无源之水,是无法实现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人员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目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网络的发展,给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中自媒体得到的很大的发展空间,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同时自媒体条件下数据信息的数量巨大以及其传播速度十分快速,这些都使得新的媒体技术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因此,电视新闻的发展应该不断地利用当今的科学技术来促进电视新闻的编辑和传播不断的实现创新,同时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在编辑的过程中注重对电视新闻影响力的提升,这样在才能更好的促进电视新闻的发展。

电视新闻编辑的时代转型离不开新闻内容的创新活动,目前电视新闻所传播的新闻内容形式缺乏新颖性,很多新闻内容仅仅只是对于相关真实情况的一种陈述,这很难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认可。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高度关注对于其内容的创新,还应该保证电视新闻的传播内容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新闻内容的过于空泛和缺乏创新能力,这些因素对我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制约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不断的培养和提高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该使得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较多的选择人们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作为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从而提高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对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官炜.从创新思维指导的角度试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合理转型[J].新媒体研究,2015,16:2-3.

第6篇

论文摘要 新媒体环境的发展给电视新闻编辑带来挑战,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无论从美学角度还是服务受众需求的角度,电视新闻都应汇集丰富多样的编辑方式,拓宽编辑思路,全方位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提升电视新闻的编辑制作水平,凝聚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竞争力。

0 引言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广大受众增加了观看新闻的途径,各种新媒体通过对新闻内容的实时更新、动态传递,展现出新媒体的新闻编辑优势。为应对新媒体的竞争挑战,电视新闻编辑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发展,为受众呈现用多样化的编辑效果,展现电视新闻节目独特的吸引力。

1 新媒体环境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

新媒体是指新技术支持体系下的媒体形态,例如网络媒体、移动电视、数字报刊、手机短信等都是新媒体的代表。新媒体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信息传递的形式多种多样,实时更新,适合满足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在新闻方面,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在于新闻节目的时间相对固定,新闻播报具有一定的规范模式。相比之下,新媒体对新闻内容的编辑方式、传递方式更为灵活。但电视媒体作为主要的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新闻公信力,在新闻事件播报方面极具权威性,且在深度报道方面也有自身的优势。因此,新媒体环境给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是电视新闻开拓创新的契机。

2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多样化编辑的发展需求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其面对的新闻采集源泉并无实质差异,新媒体可以采集的新闻热点,电视媒体也同样可以,其区别在于编辑和传递方式的不同。传递方式是由媒体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而编辑则具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所以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成为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主要源于新闻编辑的美学需求和服务受众的职能需求。

从美学角度来看,电视新闻是视听艺术结合的产物。电视新闻包含声音、图片、视频和主持人的解说,多种信息的融合塑造出新闻节目特有的艺术画面。新闻编辑形式的单一化必然会影响到新闻节目的美学效果,甚至给观众造成视觉疲劳。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闻节目编辑带来巨大的帮助,通过多样化的新闻编辑展现新闻节目特有的真实性、感人性、严肃性,才能使其美学价值得到升华。

从服务受众角度来看,新闻编辑的多样化不只是形式上的变化,或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其多样化发展遵循的主线是受众需求。媒体在变化,信息技术在发展,受众需求品味也在不断提升。他们不再满足于观看单一形式的新闻节目。对于时代前沿的新闻信息,他们希望能够看到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例如对火星的探测,观众不仅期望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更渴望看到逼真的画面和科学家的生动讲述;针对社会当下出现的问题,观众也需要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从中收获启发。所以新闻编辑的多样化不仅能够使观众将观看新闻节目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更利于竞争环境下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3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多样化编辑的举措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发展应关注以下举措:

第一,丰富消息类新闻的编辑形式。消息类新闻在新闻节目中占据绝对比重,肩负着为受众提供最新信息的使命,因而突出新闻的严肃性和时效性。这也是消息类新闻编辑形式相对模式化的原因,其严肃的新闻内容主要依靠主持人的解说配合现场画面传递给观众。模式化的新闻编辑容易使观众感到枯燥,所以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电视新闻首先应促进消息类新闻编辑形式的发展,用不同的编辑形式给予新闻内容更生动的诠释。例如,对重大国际国内新闻,栏目组应深入实地采访报道,尽可能争取独家报道资料,把握采访机会,向观众传递新闻现场;对经济要闻,特别是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报道,编辑应注重对新闻来龙去脉的关联性阐述,运用图表对比、历史追溯及专家解读等方式全方位展现新闻图景,同时也能为观众提供相应的指导。因此,通过多样化的编辑,消息类新闻的活力将得到提升,更拉近了媒体和观众的距离。

第二,依据不同时段、不同类型的新闻内容,开展多样化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其风格亦有所差别,有的新闻强调时事政治,有的新闻偏重经济信息,有的新闻贴近社会生活,电视新闻编辑应针对不同特色的新闻节目,创新编辑形式。例如央视《第一时间》播报的新闻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而且与《新闻联播》不同,节目更侧重搜集国际国内民生题材,配合新闻评论体现出特有的风格。节目中很多新闻内容借助漫画的形式加以诠释,不仅风格幽默,吸引观众,也恰如其分地揭示出新闻实质。不少观众将《第一时间》作为清晨必看的新闻节目,认为节目亲民,不仅能及时获得新闻信息,更能感受漫画诠释新闻的乐趣。再如新闻热线及其他互动类新闻节目,采用观众拍摄的真实视频作为评论资料,或是根据观众提出的现实问题给予追踪报道,都有助于聚焦观众目光,增强新闻节目的美学效果。

第三,编辑思路的多样化。在积极提升新闻编辑的美学价值、实施多样化编辑的同时,编辑思路也应同步发展。例如,新闻标题是节目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标题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观看热情。编辑人员可吸取新媒体中的经典词语加工电视新闻标题,赋予电视新闻艺术活力。再如,对于同一类新闻事件,编辑应另辟蹊径,突破传统思维,带给观众新的视角。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应注意不同编辑形式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自然转换。电视新闻在与新媒体竞争中,寻求多样化编辑是必然的选择,但多样化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突破常规,更重要的是多样化的编辑形式能够有机融合,自然过渡和转换,避免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而造成编辑形式与新闻内容不符,影响美学效果及对受众品位需求的满足。

4 结论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充满艺术性的工作,新闻编辑需要带给观众艺术美感,同时又要兼具严肃的新闻传播及舆论引导功能。所以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有助于融合不同的新闻形式,丰富节目内涵,带给观众深刻的启迪。

参考文献

[1]王庆.从美学视角看电视新闻及其编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7).

第7篇

关键词:电视新闻;语体;融合语体

      语体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的需要形成的语言运用特点的体系。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由于交际条件和社会功能的不同,因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语体。有关语体的分类问题,众学者意见不一,一直存在争议和分歧,在此只是陈述本论文的观点,前辈们的看法不做赘述。

      语体的分类各异,主要是因为分类的标准不同。语体的形成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决定的。交际领域是语体形成的外部因素,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言运用的领域也随之不断扩展。类型化的交际领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运用和语体的形成。语体形成的内部因素,主要是语言运用所形成的特点体系。有的把外部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有的把内部因素作为分类的依据,袁晖和李熙宗学者认为语体的分类应将内外部因素一起考虑,并以内部因素为主。我们也赞同两位学者的观点,因为这样的划分标准是有科学性的,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根据外因和内因相结合的标准,首先可以划分出两大性质不同的、处于高层位置的语体:口语语体和书卷语体。口语语体根据具体的交际环境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语言特点,可以再分为日常谈话体、演讲体和实况广播体;书卷语体又可以分为应用语体、科学语体、文学语体和政论语体,各个分语体下有可以分出其下位语体。“语体与语言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只要用语言表达思想、进行交际,其言语成品就必然从属于某一种语体”〔1〕,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手段的电视新闻也不例外。

      关于电视新闻的语体归属和划分一直众说纷纭,存在争议。目前对于这个问题,归纳起来,有这几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自己特定的语体——新闻语体。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学科中的一部分,应该从语体的角度可以分出电视新闻语体。众所周知新闻语体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为了适应新闻交际领域、目的、任务等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传播新闻信息而形成的语言特点体系。新闻作品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别。从内容上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等;从报道意图上分为简讯、深度报道、动态新闻等;从传播媒介上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等。这些分类虽说在语言上也各具特点,但都属于新闻作品的工作分类,不是从新闻语体的角度作出的分类。应该看到,并不是社会上产生了一门学科或行业就会随之出现一种新的语体的。这种划分是难以找出语言运用上的规律的。语体的形成是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决定的。

      第二种观点认为电视新闻属于口语语体。认为电视语言是一种规范化的口语,应属于口语语体。论者认为电视新闻是一种借助于电子传播技术创造语境、面对广大观众而又无及时反馈的有准备性的谈话语体。论者抓住了电视新闻语言区别于其他语体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使用电子传播工具,面对着广大受众而做的有准备的谈话。确实,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播音员的“播”,其实质就是对着那些“虚拟”的、不在面前的广大而又分散的受众而“谈”。不过,虽然“谈”是必须以语音形式出现的,但是,以语音形式呈现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口头语体,还包括书面语体。在电视新闻中,有些节目在播出之前,第一手资料都是经过编辑精心加工过的文字稿件,然后再由我们的播音员把它们转换为语音的形式,最后通过现代电子技术将他们传播开来。就像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其实更倾向于口头形式的书面语言。

      还有人认为电视新闻属于书面语体。他们给电视新闻语言的定位是内容为书面标准语,形式为口头表达,所以,电视新闻语体是书面语体的一个分支。这种观点虽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来了,但是由于它散见于语言学概论一类的著作之中,而研究语体的人们大多把视线聚焦在修辞学的论著上面,因而一直为人们所忽略。徐通锵、叶蜚声先生也曾说过:“新闻广播就是书面语的口头形式”。虽然他们的著作由于出版年代较早未能论及电视,但都把广播归入了书面语体。

      有的人则认为电视新闻语体则“大体须有,定体则无”。意思是电视新闻根本不存在语体,他或是新闻语体的一个分支,或是各种语体的一个综合体,他可以使用各种语体的语言形式。这种说法只能说是泛泛而言,显然电视新闻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固定的媒介和受众,有其特定的语境,电视新闻语体应该有一个确切的归属。

      我认为,上述四种观点也都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道理,但都不是很全面。比如认为电视新闻语体是书面语体的,仅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分析对象,其中记者和受访者的同期声又怎么解释呢;认为电视新闻语体是(规范)口语语体的,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这些认识多是从某一类节目出发,没有着眼于整个电视新闻系统。目前学术界站在全局角度涉及电视新闻语体归属问题的就是著名语体学家袁晖先生在语体分类上提出了一个融合语体,并把电视新闻语体归入其中。所谓“融合语体”应该是融合了其他语体的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语体。这也是随着交际范围的扩大、交际任务的增多,各个语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的语体的交叉问题。电视新闻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要表达手段,分有稿和无稿两种形式,有稿是编辑、播音员根据稿件内容后期加工而成的,可以说是书面语体的口语化;无稿(记者、受访者的同期声)主要是以规范性的口语为表现形式,可以说是规范化的口语。因此电视新闻语体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语体形式,即电视新闻语体是一种融合语体。

      本论文初步认为电视新闻语体是新闻语体和演讲语体的融合。电视新闻作为新闻学科中的一部分,其性质特征跟新闻语体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如它们都有很强的时效性、再现性、信息性等,这也决定了两者在语言运用上的相似性。而“演讲语体是在同一时空环境中,采用口头形式说明事理、传道授业、抒感而产生的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2〕。演讲语体实际上就是一种阐说,而电视新闻中的播音员、记者等所进行的现场直播、现场报道、现场解说、新闻点评等就明显带有“阐说”的特征。因此电视新闻语体是位于新闻语体与演讲语体之间并兼有二者优势特征的一种特殊的融合语体。

参考文献:

第8篇

1 我国电视新闻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

1.1 传播方式向网络化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网络技术和电视新闻传播相结合,联系越来越紧密,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将在40年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用户。人们与网络接触越来越多,人们获得资讯的方式大多以互联网为主。随着电视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很多广播电视台借助网络,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电视网络直播,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新闻资讯,人们不仅可以获新闻文章和视频,获得资讯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北京奥运会,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看到直播,而且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看到奥运会实况。

而且,电视网络传播越来越个性化,也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很多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总是第一时间将世界、国内发生的新闻放在显眼的位置,同时设置不同的界面,在不同的界面和位置滚动最新新闻,方便观众阅读。而且有的观众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将自己身边的信息已最快速度发送到网上。这种方法被很多电视台使用,在增加电视台点击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电视台的关注度。

1.2 普遍运用数字化技术

目前很多电视台在录制、发射播出和接收过程中普遍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其快捷、方便等特点被很多电视台所使用。数字化技术将声音和图像进行编码,形成数据处理文件,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声音和图像更加形象和逼真,开辟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新天地。在处理影音文件时,可以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这样处理后,信号处理链路基本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音频的传播方式达到广播的级别,而且数字视频压缩的比例也大大减小,达到无压缩级别。这样的电视台的声音和图像有了质的提高,而且目前电视台主要是通过卫星方式传播信号的,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信号传播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1.3 电视频道专业化、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线电视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有线电视的普遍,人们家里的电视频道数量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省市卫视,甚至县级电视台都可以看到。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000多万,庞大的用户数量孕育了专业的电视频道,比如某些城市的旅游频道,主要是关于旅游方面的;科教频道,主要是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而且随着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闻频道应运而生,我国就有几十个新闻频道,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 推动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应对措施

2.1 发展社会经济

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推动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推动力,发达的经济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基础。因此,电视新闻传播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打好基础,经营好主业。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影视制作和网路传输等产业,要做好宣传工作,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形成品牌产业。比如我国知名电视台江苏卫视,江苏卫视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非诚勿扰》、《一站到底》等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再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都是注重宣传自己的品牌,在国内电视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同时,电视台要转变思想,要学会相互学习,借鉴其它电视台的经营方法,拓宽经营渠道,要利用多种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改变传统的方法,改变原先只是依靠广告费推动电视台发展的思维。

2.2 注重增强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传播工作者要注重研究传播的规律,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我们需解决,而且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新形势下,面对快速发展的电视新闻媒体,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在这方面研究并不深入,而且对那些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取得突破。比如电视新闻传播的市场分析、市场定位等问题。而且有的学者并没有深入思考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借鉴国外经验时,不顾实际情况,盲目照搬,缺乏实质性操作,并不会对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发展符合大众口味的节目,要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观众作为电视新闻传播的推动者,在发展电视新闻传播工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观众也会制约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因此必须要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想法。在增加电视新闻传播交互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把握观众的心理需求。要发展电视新闻传播的个性,使电视台更符合人性,更贴近生活。要增加与观众互动,建立健全电视台的反馈制度,可以通过街头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与观众沟通。

2.3 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力

电视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大媒体”意识,面对国内媒体业竞争日益残酷的发展趋势,为了占据主动权,[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电视新闻传播必须要树立竞争意识,增加发展的紧迫感。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向专业化新闻频道发展,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新闻直播频道,为社会、为观众提供最专业的新闻资讯。而且,电视新闻传播要注重培养各式人才,比如记者、编辑等。对于我国而言,国内众多媒体中只有中央电视台拥有这样的实力,开展24小时新闻直播。同时面对我国部分新闻频道名不副实的问题,未来发展过程中要避免时效弱、新闻重复等现象。

3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推动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我们要结合实际,针对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正确的对策。要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要增强传播的效果,同时也要树立“大媒体”意识,增强自身竞争力。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观众的想法,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