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贮藏技术论文

贮藏技术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50: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贮藏技术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贮藏技术论文

第1篇

韩涛,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系“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主要从事果蔬采后生理与贮藏保鲜、加工技术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十多项,在多种核心科技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六十多篇,获2001年北京食品学会优秀论文奖{第一作者)、2003年北京食品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作者),2005北京科协优秀论文奖(第二作者)。2002年荣获中国农学会颁发的第八届“中国农业科学青年科技奖(个人)”。

水杨酸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水杨酸对桃和柿果实贮藏效应的研究”,是一项关于水杨酸特性的重要研究。水杨酸被认为可能是新的植物内源激素,已受到生物学界的高度关注,对增加植物抗病性,对果实采后的贮藏保鲜效应都有着优良的作用。韩涛教授是这一课题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和主持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执笔完成课题的申请,完成试验设计以及试验实施的全过程。该项目以北京市的主要水果桃和柿为主要试材,在国内外首次系统研究外源水杨酸对果实采后的贮藏效应,并确定了桃和柿果实适宜的水杨酸使用浓度范围,处理方法和配合的贮藏条件,处理果实贮藏期间的品质和生理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贮藏温度对这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水杨酸调节果实成熟衰老打下良好的基础。该项目在2000年5月通过鉴定,研究成果在果品贮藏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荣获国家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热逆境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升温处理对果实贮藏特性影响的研究”,是一项关于对采后将果实进行升温这种与常规方法相反的无污染、无残留的处理方式的研究。韩涛教授是该课题学术思想的主要提出者之一。在韩涛教授参与主持的此项研究中,根据逆境抑制果实生长发育的观点,将采后果实引入处理中,确定了升温处理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范围,肯定了其抑制冷害的效应,探讨确立该方法保鲜的生理机制和应用条件。课题在1996年12月通过鉴定,填补了国内热逆境对果实贮藏效应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戴定中的专利项目

1 手持式汽油动力双向锯切机(专利号:ZL 200720131851.5,zL200720038752.2,Zk200620125590.1,ZL 200420054594.6)

汽油发动机的输出动力经专门设计的齿轮箱传动系统,驱动两片硬质合金圆锯片,围绕同一轴心,互为正反双向旋转,锯切作业时刃口似剪切又像三面刃铣切,可以切割钢铁,铜,铝合金及木材、塑料等材料,切割时工作平稳,无反作用力,特别适合手持作业,广泛应用于消防、城建,交通和电力施工等行业及抢险救灾领域,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现场的应用证明其功效显著。

2 双向旋转金刚石锯片开槽机(专利号:ZL 200620072408.0)

传统的金刚石锯片开槽机,两片金钢石锯片均为同一方向旋转,开槽作业时为了抵消切割反作用力,操作者必须用力稳住机器。最新设计的双向旋转金刚石锯片开槽机,两片金刚石锯片旋转为一正一反两个方向,刚好抵消了切割反作用力,所以操作平稳、省力。特别适合手持作业。

第2篇

论文关键词:茶皂素,噻菌灵,柑桔青霉,柑桔绿霉,沙糖桔,品质

 

柑桔采后损失主要是由病原真菌侵染造成,而柑桔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柑桔绿霉(Penicillium digitatum)作为柑桔采后最重要的两种病害,严重制约着柑桔采后的贮运以及销售。沙糖桔(Citrus eticulate Blancocv.Shangtang)原产广东省四会市,果实味清甜,含糖量高,色泽鲜艳,皮薄易剥。然而由于其皮薄,含水含糖量高的特点,极易受机械伤和微生物侵染,导致采后品质易劣变和病害发展迅速。贮藏期相对其它柑桔类果实短农业论文,大大限制了沙糖桔的运销[1]。目前,柑桔贮藏期青绿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2]。噻菌灵作为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常被用于柑桔青绿霉病的防治,但随着药剂长期大量使用,菌株抗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防治效果逐年下降[3]。

目前,许多研究报道植物源物质应用于水果采后病害的防治[4-5],但植物源物质单独应用往往药效不如化学药剂,这就极大限制了这类化合物的商品化以及实际应用前景。茶皂素作为一种良好的植物源农药、天然表面活性剂以及环保型农药增效剂,已有研究表明其本身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多种农药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6-10],但茶皂素应用于水果采后保鲜领域未见报道。为了减少化学物质的施用量、克服化学药剂的抗药性以及提高茶皂素的防治效果,本文测定了茶皂素和噻菌灵混配对柑桔青霉和绿霉病菌的室内毒力以及增效比率,同时测定了混剂对沙糖桔采后青绿霉菌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开发一类含有茶皂素的新型柑桔采后防腐保鲜剂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药剂

80%茶皂素原粉(Tea saponin)由湖南省辰溪县绿色技术制作所提供;95%噻菌灵原药(Thiabendazole)由黑龙江胜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1.2 果实

沙糖桔(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Shangtang)果实采于广东省四会市柑桔园,九成熟的新鲜的四会沙糖桔采摘后,当天进行处理,先用手工分选,齐根剪平果蒂,择除病、虫、破、烂、畸的个体,保证果实品种、成熟度和物理状态的一致性。

1.1.3 病原菌

病原菌分离于自然发病的沙糖桔果实农业论文,并经过纯化培养,形态结构分析及显

微观察证实为柑桔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和 柑桔绿霉(P. digitatum ),保存于本课题组。

1.2 试验方法

1.2.1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11]。通过预备试验筛选出各药剂的5个有效浓度,制成PDA平板,将直径6 mm的供试病菌菌丝块放置于含药培养基平板中央,每皿1块,用不含药的溶剂代替药液作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25 ℃培养3 d,测量菌落直径,计算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及有效中浓度(EC50)。

1.2.2混配药剂增效配方的筛选

采用Wadley法进行筛选[12]。先配制单剂浓度梯度,再按相对应的浓度梯度顺序将两单剂按1:9、2:8、3:7、4:6、5:5、6:4、7:3、8:2和9:1的体积比混合,得到增效配比。计算出各单剂和混剂毒力回归方程Y=a X+b和r值,求EC50。根据Wadley公式计算复配剂的增效比率(SR值)。

EC50(理论)=(a+b)/(a/EC50A+b/EC50B)

增效比率(SR)=EC50理论值/EC50实际值

式中A、B分别代表茶皂素与噻菌灵两种药剂组分,a、b是茶皂素与噻菌灵两组分在混剂中含量的比值。

根据增效系数SR作出联合作用综合评价。当SR大于1.5时为增效作用,介于0.5~1.5之间时为相加作用,小于0.5时为拮抗作用。

1.2.3 药剂混配对沙糖桔采后青绿霉病菌的防治效果

将经过挑选的大小均匀、无损伤的沙糖桔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个。然后分别用制备好的200μg?mL-1和400μg?mL-1的茶皂素?噻菌灵混剂、200μg?mL-1的茶皂素和噻菌灵单剂的溶液和清水浸果2~3分钟农业论文,摊开、晾干。置于塑料筐中,用保鲜膜密封,以保持筐内的湿度。将沙糖桔置于25℃培养室内贮藏,贮藏时间为30 d。在贮藏30天时分别统计病、健果,发病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发病率(%)=(病果数/供试总果数) ×100

1.2.4 果实品质测定指标及方法

在沙糖桔处理前和贮藏结束后,每组处理随机挑选15个果实分别进行以下3项指标的测定。测定重复3次,每次重复5个果实。其中,总可溶性固形物,采用手持式折光仪进行测定。抗坏血酸,采用2, 6-二氯酚靛酚法。可滴定酸含量,采用NaOH中和法,总酸含量以柠檬酸含量表示[13]。

1.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AS软件(Version 6.08,SAS Institute Inc., Cary,NC)进行数据统计,试验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多重比较法(Duncan’s Muitiple RangeTest,DMRT)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茶皂素和噻菌灵混配对柑桔青霉和绿霉病菌的联合毒力

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茶皂素和噻菌灵对柑桔青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310.74 μg?mL-1和44.60μg?mL-1;而对柑桔绿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6.76 μg?mL-1和23.80 μg?mL-1。由此可见,茶皂素与噻菌灵对柑桔绿霉的毒力相当,而噻菌灵对柑桔青霉的室内毒力要高于茶皂素。

复配试验结果表明,当茶皂素与噻菌灵配比为9∶1、8∶2和4∶6时农业论文,对柑桔青霉病菌菌丝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增效比均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配比为8∶2时,增效比值最大为2.77。当茶皂素与噻菌灵配比为8∶2和4∶6时,对柑桔绿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增效比分别为1.60和1.51,均大于1.5,表现为增效作用(表1、2)。

表1 茶皂素和噻菌灵混配对柑桔青霉病菌的增效作用

Table 1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tea saponin and triabendazole against Penicillium italicum

 

配比

Ratio

回归方程

Regress equation

EC50

(μg? mL-1)

相关系数

Relative coefficient

增效比

Synergistic ratio

10∶0

y =1.3367x+1.6683

310.74

0.9591

9∶1

y=1.7843x+1.2685

123.39

0.9832

1.58

8∶2

y=1.8770x+1.7914

51.23

0.9793

2.77

7∶3

y=1.5689x+1.8996

94.67

0.9668

1.18

6∶4

y=1.6332x+1.6667

109.89

0.9765

0.83

5∶5

y=0.6977x+5.8280

65.05

0.9122

1.20

4∶6

y=1.4139x+2.7931

36.39

0.9534

1.86

3∶7

y=0.6618x+3.8569

53.37

0.9773

1.12

2∶8

y=1.2051x+2.8315

63.01

0.9805

0.85

1∶9

y=1.0616x+6.4738

40.90

0.9747

1.19

0∶10

y=1.7177x+2.1669

44.60

第3篇

论文关键词:甜樱桃,15N,施肥期,吸收,分配,利用

 

樱桃(Prunus avium L.)是我国北方成熟最早的落叶果树之一,从开花到果实成熟仅35~60天,开花坐果和新梢生长集中在3~5月,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竞争十分激烈,科学施肥缓和营养竞争是保证树体正常生长发育、改善果实品质的重要措施。氮是果树必需矿质元素中的核心元素,为满足树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氮素的需求,应在适宜的时期追施氮肥。适量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增加光合叶面积,还能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1-3]。果树对氮的吸收分配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时期追施氮肥效果也不同[4-8]。落叶果树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素主要源于树体贮藏和根系吸收。在根系明显吸收之前,新生组织主要利用贮藏氮素。张序等[9]研究表明,晚秋叶施氮素可以增加树体贮藏氮水平。赵凤霞等[10]研究了甜樱桃对萌芽前土施15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目前我国甜樱桃施肥以春季土施为主,生产上关键物候期追施氮肥的效应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在甜樱桃的三个不同的生育期施用尿素,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 ‘早大果’甜樱桃各器官对15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以期为生产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时期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处理

试验在山东农业大学果树试验站进行。试材为露地栽培的7年生‘早大果’甜樱桃,砧木为大青叶,株行距为2.0 m×3.0 m。试验地土壤有机碳9.5 gkg-1,碱解氮76.97 mgkg-1,速效磷16.57 mgkg-1,速效钾135.37 mgkg-1。

选取生长势基本一致、无病虫害的植株9株,设3个施肥时期处理施肥期,分别为秋季(2008年9月15日)、萌芽前(2009年3月6日)和盛花期(2009年4月11日)论文开题报告。每个施肥时期处理时,选取生长势一致的树3株,每株土施5.00 g丰度为10.25%的15N尿素(上海化工研究院生产),施肥方法是距中心干周围20 cm处挖5-10 cm深的环状沟,将 15N-尿素溶于水,用喷壶均匀喷于环状沟中。同时施入普通尿素45.00 g,施肥后立即浇水,常规管理。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于2009年果实采收期(5月12日)整株采样解析分析,三次重复。整株解析为细根(直径<2mm)、粗根(直径≥2mm)、中长枝(长度≥10cm)、中长枝叶、短枝(长度<10cm)、短枝叶、多年生枝、中心干及花(果),多年生枝及中心干又分为木质部和韧皮部。样品按清水→洗涤剂→清水→1%盐酸→3次去离子水顺序冲洗后,立即在105 ℃下杀青30 min,随后在80 ℃下烘干至恒重,不锈钢电磨粉碎后过60目筛,混合装袋暂存待测。

样品全氮用半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15N丰度用Mat-251超精度同位素分析仪测定。

1.3 计算公式及统计方法

Ndff = (植物样品中15N丰度% -自然丰度%) /(肥料中15N丰度% -自然丰度%)× 100%;氮肥分配率=各器官从氮肥中吸收的氮量(g) /总吸收氮量(g) ×100%;氮肥利用率= [Ndff ×器官全氮量(g) ] /施肥量(g) ×100%。

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SAS 9.1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施肥甜樱桃各器官的Ndff%

器官的Ndff%是指植株器官从15N肥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它反映了植株器官对肥料15N的吸收征调能力[11]。

三个不同施肥时期处理在采收期解析时,各器官的Ndff%存在差异。秋季施肥处理以细根的Ndff%最高为4.87%,其次是短梢叶、果实和粗根分别为1.37%、1.26%和1.21%,中心干木质部和多年生木质部的Ndff%最低。萌芽前施肥处理也以细根的Ndff%最高为2.36%,其次为短梢叶、长梢和果实,分别为1.27%、1.26%和1.18%。多年生枝木质部的Ndff%最低为0.42%,中心干木质部和粗根也较低分别为0.46%和0.49%。盛花期施肥处理以果实的Ndff%最高为1.18%,其次为长梢和短梢叶分别为0.96%和0.86%,多年生枝皮部的Ndff%最低为0.43%(表1)。

果实采收期分析,三个处理地上部新生器官(包括长梢、长梢叶、短梢、短梢叶和果实)的Ndff%均明显高于贮藏器官(包括粗根、中心干木质部、中心干皮部、多年生木质部、多年生皮部),且枝干皮部均高于木质部。表明果实采收期,果实发育和新梢生长同时进行,氮素优先分配到生长中心,供应新生器官生长发育需求。

新生器官(包括细跟、长梢、长梢叶、短梢、短梢叶和果实)中,除长梢和短梢的Ndff%萌芽前施肥处理略高于秋季施肥外,其它器官的Ndff%秋季施肥处理均显著高于萌芽前和盛花期施肥处理,表明秋季施肥有利于缓解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养分的竞争,促进新生营养器官的发育。

表1 不同时期施肥甜樱桃植株各器官的Ndff%

Tab.1 Ndff% in different organs of sweet-cherryat different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tages

 

测定项目

Measurement item

施肥时期 Fertilizer phases

秋季施肥

Fertilizer in autumn

萌芽前施肥

Fertilizer before sprout

盛 花 期 施 肥

Fertilizer in full blossom

长梢Long shoot

1.09 Aa

1.26 Bb

0.96 Cc

长梢叶

Leaf of long shoot

1.16Aa

1.15 Aa

0.74 Bb

短梢Spur

0.79 Aa

0.80 Aa

0.58 Bb

短梢叶Leaf of spur

1.37 Aa

1.27 Bb

0.86 Cc

细根Fine root

4.87 Aa

2.36 Bb

0.63 Cc

粗根Large root

1.21 Aa

0.49 Bc

0.53 Bb

中心干木质部

Xylem of trunk

0.40 Bb

0.46 Aa

0.46 Aa

中心干皮部

Cortex of trunk

0.62 Aa

0.57 Ab

0.57 Ab

多年生枝木质部

Xylem of perennial branches

0.40 Bb

0.42 Bb

0.54 Aa

多年生枝皮部

Cortex of perennial branches

0.67 Aa

0.54 Bb

0.43 Cc

果实Fruit

1.26 Aa

第4篇

应选择排灌良好、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栽种。坡地以向北、向东者为宜。不宜重茬连作,前茬以甘薯、蔬菜等为好。

早秋作物收获后,结合翻地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耧细耙匀,作成宽1.2~1.5m、高20cm的畦,畦面保持弓背形。

2选种

选择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病虫害、无损伤的块根作种。

3适时播种

播种时间在霜降前后,以10月下旬前为宜,过迟则种参因气温下降而开始萌芽,栽种时易碰伤芽头,影响翌年出苗。在整好的畦面上横向开深9~13cm的条沟,然后将种根放在沟内,株距4~6cm,芽头向上,斜栽入沟内,做到种根“上齐下不齐”,芽头离畦面6~8cm。然后按行距12~15cm再开另一沟,将后一沟的土覆盖在前一沟已摆好种的沟里,以此类推栽植,畦面稍加压实,整成弓背形。约用种根450kg/hm2,如点播种植用种根300kg/hm2。

生产中也可利用太子参自然散落在地里的种子育苗繁殖,即在收挖太子参后,随即施肥、整地作畦,畦上可种一茬萝卜、青菜等,翌年早春太子参种子发芽出苗,及时间苗除草,5月上旬套种大豆,为太子参遮阳护苗,秋季收挖作种参栽种。

4田间管理

4.1防止人畜踩踏

栽后当年不出苗,要保持畦面平整,避免人畜践踏,否则易造成局部短期积水,使参根腐烂,最终导致缺苗减产。

4.2除草与培土

2月上旬,幼苗出土后及时拔除杂草。同时结合整理畦沟,将畦边倒塌的土撤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以不超过2cm为宜。5月初植株封垄,拔除大草。

4.3肥水管理

太子参生长期短,施肥主要以基肥为主,特别是后期,追肥不当,如多施氮肥可导致茎叶徒长,影响产量。如幼苗瘦弱,可在4月上旬施入腐熟的饼肥450~600kg/hm2,随后浇水。太子参怕涝,雨后畦沟必须排水,以防参根腐烂。翌年4~5月,如干旱无雨,应适当浇水,使根部生长,一般7~10d浇水1次。4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太子参生长旺盛期,块根数量、长度迅速增殖,此时可追施少量氮、磷、钾或复合肥,以提高产量。

5病虫害防治

在4~5月间常发生叶斑病,使叶面出现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萎。在发病初期可喷等量式波尔多液,每隔10d喷1次;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d喷1次。病毒病由花叶病毒引起,受害植株叶片呈皱缩、斑驳花叶,植株变矮,块根变小,参根严重退化,产量下降。选无病株留种,防止传染。根腐病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造成烂根死亡,应在雨后及时排水,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区。花叶病造成叶片皱缩卷曲,产量降低,要选无病种参,并增施磷钾肥。地老虎、蛴螬、金针虫幼虫咬食块根或根茎,尤以块根膨大、地上部即将枯萎时危害严重,可于傍晚用敌百虫毒饵撒到田间诱杀。

6采收与加工

栽种后的第2年夏至前后,地上茎叶有1/2以上枯黄时选晴天收获。加工时,将收获块根放在清水中洗净泥土,晒至6~7成干时堆放,回汗后再晒干。晒干后将参根放木板上搓去须根,使参根光滑无毛。一般收鲜参4500~6000kg/hm2。直接晒干即为生晒参;若采挖后先将参根在室内摊晾1~2d,再用清水洗净,放到开水锅内浸烫1~3min后,捞出晒干即为烫参。

7种苗贮藏

在收获时,选择个头均匀、健壮、有芽头的块根作种苗。在背阴或凉爽处的地上铺9~12cm湿沙,放1层参根,连续排放4~5层参根和湿沙。天干时每隔4~5d喷洒1次水,下雨时要盖席,每隔20~30d翻动1次。

参考文献

[1]余启高.太子参优秀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科技,2008(16):9.

第5篇

英文名称: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主管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福建农业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福建省福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3-0925

国内刊号:35-1279/S

邮发代号:34-1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6篇

[论文摘要]现有旱地种植模式效益低,而莴笋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种植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土地空闲时间,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针对重庆市涪陵区传统旱地的种植模式,即春季种玉米套作红苕,冬季种榨菜,土地利用率低、效益差的情况,我们在百胜镇丛林片(原丛林乡)示范推广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即在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生育期短的莴笋,在莴笋行间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表现出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潜力,为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推广前景十分看好。

一、旱地耕作模式现状

(一)现有的种植模式

目前,我区旱地普遍采用的一年在熟制,小春主要以小麦、榨菜、洋芋以及多种蔬菜作物为主,大春种植玉米、红苕、大豆等粮食作物。也就是采用榨菜连玉米套红苕,小麦套玉米套红苕等种植模式。

旱地一般采用1.67-2m开厢,春季沿江榨菜收获后用60-70cm宽窄行种植2行玉米,4月底5月初玉米行间套种红苕。后山、坪上以及少数沿江地方,在小麦套种的榨菜、蔬菜等作物收获后,种植2行玉米;小麦收获后于5月中下旬在玉米行间又种植红苕。

(二)种植效益低

大春玉米产量6000kg/hm2左右,按1.60元/kg计算,收入9600元/hm2,收鲜红苕7500kg/hm2,按0.2元/kg计算,收入1500元/hm2,这种模式总收入1.11万元/hm2,种植效益较低。

二、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莴笋,在莴笋行间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的特点

(一)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据大面积调查,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莴笋,莴笋产量15000kg/hm2。按0.6元/kg计算,收入9000元/hm2,莴笋行间套作玉米,玉米产量2700 kg/hm2,按1.60元/kg计算,收入4320元/hm2,在玉米行间间作蜜本南瓜,南瓜产量37.5t/hm2。按0.66元/kg计算,收入24750元/hm2。合计收入38070元/hm2。,比传统种植模式增收2.697万元/h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二)充分利用地力、空间及土地空闲

榨菜收获后,种植一季生育期短的蔬菜作物莴笋,然后在莴笋带间套作玉米,玉米行间间作南瓜,不但充分利用因榨菜收获后的土地空闲,充分利用了光能,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秋季的温光资源及土地空闲。

三、榨菜收获后增种一季生育期短的莴笋,在莴笋带间套作玉米间作蜜本南瓜耕作模式的关键技术

(一)选用良种

春莴笋宜选用不易抽薹、高产的中晚熟品种。如北京柳叶笋、紫叶笋、雁翎笋、南京青皮、上海大尖叶、圆叶等,定植后60天收获。玉米以东单60、东单80、潞玉13、渝单7号、辽单27等品种为主。南瓜选用含糖量高、瓜型好、耐贮运的金韩牌蜜本南瓜。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莴笋比较耐寒,在冬季一般采用阳畦育苗,要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采光充足的地块。播种期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初。玉米在3月下旬播种,采用肥球、方格育苗。南瓜在3月中下旬播种。

莴笋最适宜冷凉气候,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11~18℃。南瓜属喜温蔬菜,南瓜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32℃,开花结果的最低温度要求高于15℃,适宜温度为25~2℃,35℃以上花器官发育不良。南瓜对土壤要求为严格,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8的微酸性土壤。南瓜采用肥球或者营养钵育苗,播后温度保持在30℃左右,注意防止幼苗徒长,定植前几天要逐步降温、炼苗,培育壮苗,适时移栽。

(三)适时移栽

1.种植规格。榨菜收获后,在3月初,按5-7米开厢种植莴笋,厢沟留南瓜、玉米预留行1.2米,4月中下旬在预留行内种植1行玉米及1行南瓜。莴笋按7-8寸(25cm左右)株行距定植,每亩约7-8千株,玉米窝距20-33cm为宜,南瓜窝距0.8-1.0m。2.整地。选用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榨菜收获后可免耕种植莴笋,在南瓜及玉米预留行内起垄(垄高0.2m,垄宽0.8m),垄上按窝距0.8-1.0m种植1行南瓜,南瓜旁边按窝距20-33cm种植1行玉米。根据土壤肥力情况调整密度,平大土要稀植,陡坡地、小块地可适当密植。3.施足底肥。莴笋定植前施有机肥15t/hm2,南瓜定植前,根据土壤肥力,窝施三元复合肥0.2~0.3kg,钾肥0.1kg,有机肥2kg,猪粪1瓢,拌匀后栽苗,苗距肥6.7~7cm,栽后淋清粪水,再有蔬菜专用微膜(80cm)覆盖,并引苗出膜后用泥土填塞微膜洞口,以利保温保湿。玉米底肥施玉米专用肥600kg/hm2,有机肥15t/hm2。

(四)加强田间管理

1.莴笋定植后立即浇透水,4至5天后再浇1水。缓苗后结合浇水追施三元复合肥300~375kg/hm2。随后中耕松土,蹲苗7至10天。当苗高30cm,茎粗4~5厘米时,追尿素300kg/hm2,半月后结合浇水再追尿素300kg/hm2。在嫩茎膨大期,每隔7至10天喷1次500×10-6的青鲜素,共喷2~3次,以抑制抽薹和增加茎重。2.玉米移栽后淋清粪水,在6~7叶时追施尿素75~150kg/hm2,在大喇叭口期施用攻苞肥,用尿素300~375kg/hm2。3.南瓜定植后施清粪水,后根据苗情追肥,当幼瓜座住后每隔20~30d淋施猪粪1次,共施1~2次。如果南瓜长势过旺,可用手轻轻捏破主蔓,以调节肥水,以利座果,南瓜主蔓在第二、三朵雌花开始留果,子蔓第二朵雌花留果,一般一批留果3~4个。为提高前期产量,如遇阴雨天,要进行人工授粉。

(五)病虫害防治

1.莴笋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菌核病、蚜虫及蓟马等。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600~800倍液喷洒;软腐病用链霉素200×10-6~300×10-6或50%代森铵600~8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病毒A400~500倍液;菌核病用40%菌核净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和蓟马可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液防治。2.南瓜病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即地蚕、黄守瓜(黄虫)、霜霉病、白粉病等。小地老虎采用“BT”乳剂(100亿活芽孢可湿性粉剂)1500ml/hm2兑水750kg喷雾。黄守瓜用生物农药力克虫1、2号1500~3000ml/hm2进行防治。霜霉病用58%甲霜灵1.5kg/hm2兑水900kg喷雾。白粉病用75%百菌清1.5kg/hm2兑水900kg喷雾。

(六)采收

1.莴笋当笋茎肥大达商品成熟时上市,即莴笋主茎顶端和最高叶片的叶间相平,俗称“平口”时收获,5月份收获上市。2.蜜本南瓜多以老熟瓜采收为主,在落花后35d天以上,瓜皮变黄上灰,手指甲不易划破方可采收。南瓜一生可采2~3批,采收时连同茎蔓(6.7cm)一起剪下,轻拿轻放,以利于贮藏运输。

第7篇

关键词:繁育苗木,技术环节

 

一、掌握苗木特性:

不同的苗木的生物学特性不同,要在掌握苗木特性的基础上,注重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苗期测试、无性系对比林测试和区域化试验等,做到适地适种,不盲目引种。如生态工程造林品种——欧美107杨,抗旱、抗寒能力强,在最低气温—30℃的地区可安全越冬;国家二级保护树种——马褂木,在酸性土壤上生长较好,寿命长,对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抗性,是城市、厂矿企业绿化美化的首选树种。因此,根据苗木品种特性繁育,是提高育苗成活率、抢占市场的关键环节。。

牐牰、选择圃地:

所谓选择圃地是指应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田块,土壤的酸碱度范围在PH值7.0至8.0,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在3%以上。圃地质量的高低,对苗木生长量影响很大,而这一点恰恰最容易被忽略。共性问题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不注意选择圃地,盲目定位,达不到苗木生长所需的水、热、养、气条件,使苗木滞长,出现僵苗、小老苗现象,即便再增加施肥量,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二是不注意培肥和改良土壤,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营养成分降低,从而影响苗木生长量。特别是留床作大规格培育的苗木,由于土壤的质变,会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减弱等,使苗木根系发育受到影响,发生根系线虫病等病害。

牐犎、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性质施肥,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为原则,将氮、磷、钾肥与有机肥合理混合施用,不仅可以节省劳力和时间,而且能提高肥效,减少氮的淋失,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情况下,基肥的施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60%,苗期追肥的施用量占40%,且苗期追肥应本着“根找肥,肥不见根”的原则施用。。

牐犓摹⒋理种子、种条:

若采用有性繁殖,播种前首先应净种,因种子从母树上采集的常常是果实,杂质较多,净种处理时可用筛子筛过后再用水漂洗。其次应消毒,消毒处理可使用药物或石灰水。再之应催芽,催芽处理要在温室内进行。若采用无性繁殖,扦插前,种条需贮藏,方法是将剪好的种条按上粗下细的顺序均匀打捆,采用挖窖沙藏法储藏。挖窖深度一般在50厘米至70厘米之间。贮藏时应颠倒种条极性,使之根基部朝上。储藏时间按苗木品种特性而定,以种条基部形成不定根、恢复愈伤组织、控制发芽为原则。

牐犖濉⒓笆惫嗨:

及时灌水是指在恰当的时机灌水,不宜采用“小水勤浇”的灌溉方式,具体应把握五个时机:一是苗木播种前灌水。此时灌水应观察土壤是否湿润,视情灌水。若采用扦插育苗,则应在扦插后灌水,首次水一定要灌足;二是苗木出齐后灌水。。此时灌水不宜过大,以保持圃地湿润、提高地温为原则;三是苗木追肥后灌水。此时灌透水,不仅能防止苗木产生肥害,而且能使肥料尽快被苗木吸收;四是苗木封头后灌水。此时灌水有利于提高苗木胸径,延长落叶时间;五是苗木冬眠后灌水。此时灌水既能保护苗木根系,使之继续吸收营养,又能渗透于土壤中,使苗木不被冻伤。

第8篇

论文摘要杜仲为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从播种繁育、造林、抚育管理、皮叶的采收与贮藏等方面介绍了杜仲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促进杜仲的栽植生产。

杜仲为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杜仲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压等功效;杜仲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及人体需要的10余种元素;杜仲除木质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业原料杜仲胶,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粘着性,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和电讯器材工业;杜仲干直,枝叶茂密,根系发达,树姿优美,适应性强;既是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经济林树种。现将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术总结如下。

1播种繁育

杜仲播种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为多。播种的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翻耕冻垡,并做成宽1m、高15~25cm的苗床。同时,结合翻耕,施腐熟有机肥30t/hm2。为了减少地下害虫,还可适量施生石灰、福尔马林等对圃地进行消毒。为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水2次,待种子吸水膨大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杜仲播种常采用条播方法,播种沟深3cm,行距20~25cm,用种量一般为150~225kg/hm2。播种后覆1~2cm细土,并浇水盖草保墒。种子出芽后,要趁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当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并进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结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渐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应在立秋前进行,以钾肥为主。当幼苗形成5~6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进行移稠补稀,保留30~45万株/hm2左右。

2造林

2.1造林地选择和造林密度

杜种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来确定,一般株行距为2m×2m或2m×3m,栽植1500~2400株/hm2。

2.2整地

杜仲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深达1m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实行大穴。对缓坡和平地造林,要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对坡度超过15°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垦外,一般应进行带状整地;对坡度25°以上的地,禁止全垦,应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间保留2~3m原有植被;穴状整地要求规格为60cm×60cm×60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应分开放穴旁备用。

2.3栽植

栽植宜在3月上旬进行。在栽植前,要修整好根系,浸沾泥浆。栽植时,先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后垫入穴底,然后放入苗木,埋入细土,轻轻提苗,让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穴满,踏实,上覆心土。栽植深度稍深于苗木原土痕处即可,切勿深栽。

3抚育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次,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7~8月份,中耕除草宜浅。对土壤粘重、板结林地,从栽植后第2年开始,必须进行深翻,以后每隔1年进行1次。同时,提倡间种豆科作物或绿肥,增强土壤肥力。

3.2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追肥以腐熟有机肥加尿素混施为好,每株每次施入0.3~0.5kg。

3.3病虫害防治

杜仲在苗期易发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内,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0d喷洒1次,1个月后用1.0%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5d喷洒1次,2~3次即可。地老虎、蝼蛄等害虫用毒饵诱杀。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林地,杜仲易发生根腐病,导致整株死亡。因此,要加强排水。同时挖出病株烧毁,对树穴用5%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150g/株,施入树冠土壤中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和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4采收与贮藏

4.1叶的采收和贮藏

4.1.1采叶时间。一般采叶时间可在7~10月,8月是采叶最佳时期。选择无病虫害和没有喷洒过农药的树木,要采绿叶,忌采发黄的叶,因绿叶有效成分含量高,发黄叶含量少。

4.1.2树叶采集后的处理。为防止腐烂,杜仲叶采收后要先摊放在室内,并及时进行杀青处理。常见杀青方法是以普通铁锅作为炒锅,翻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握叶不粘手、失重30%左右即可。

4.1.3贮藏。杀青处理后的杜仲叶要及时烘烤或晾干,去杂质装袋。制胶用的杜仲叶也要晾干装袋,存放于干燥、通风的仓库里,注意防潮、防晒、防虫、防鼠害。

4.2皮的采收和贮藏

4.2.1剥皮时间。杜仲在生长季节的5~7月剥皮效果最好。剥皮宜选择气温25~35℃、相对湿度80%以上的阴天或晴天16时后进行。注意不要在下雨天剥皮。

4.2.2剥皮方法。在水利条件好的地方,可在剥皮前7d将杜仲树浇透1次水;不能浇水的地方,最好在下透1次雨以后抢时剥皮。要选长势旺盛、枝叶茂密、树径6cm以上的中龄树为剥皮对象。剥皮时先在主干分枝以下5cm处横割1圈,深达木质部,再从地面上10cm处同样横割1圈,然后从上下两刀口之间纵割1刀,深达形成层,注意不要损伤木质部表面的幼嫩木质部的细胞。轻轻将树皮全部剥掉,再对树杆木质部喷施杜仲“增皮灵”或杜仲“促生剂”,最后用地膜将部位包扎好,上部包扎要紧,下部稍松,剥皮40~45d后揭开地膜。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