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15:50: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工程采购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卖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〇〇九年五月
买方(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卖方(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基础上,就建筑工程塑料管材管件(以下简称为货物)采购事宜协商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使用货物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监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用部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条 货物的基本情况
商标
规格型号
生产厂家
单位
数量
单价
合计
备注
总价款:大写: 小写:
本合同签订后甲方增加采购量的,双方应当签订补充协议;未签订补充协议的,以甲方实际签收确认的货物数量为准,并按照本条约定的单价执行
第三条 技术质量要求
1.货物质量执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
2.货物性能的其他技术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货物原材料的技术要求是:符合相关原材料标准的要求,并通过“静液压状态下热稳定性(8760h)检验”
4.对货物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备生产
5.货物的质保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他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 包装物的提供、包装标准及费用承担
1.包装物由乙方提供并承担费用/甲方提供并承担费用
2.包装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他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条 付款方式
1.双方约定按以下第方式付款: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物料;采购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来建筑业必须要适应新的生产管理模式。市场的需求呼唤有限的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的建筑产品。扩大内需政策拉动诸如能源、交通、原材料、通讯和城市基础设施及城镇居民住宅等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建筑材料采购成本将占整个建设工程成本的70%左右,如此大的利润空间蕴藏着极大的资源配置、减少物耗、降低成本和节约等潜力,建筑企业必须通过掌握与控制建筑物资采购成本、选择、对比及管理好采购方面的各个环节,达到整个建筑物流项目的盈利而不是亏损。因此,合理的采购管理模式和采购方案是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基础,既保证物资的合格,又提高了建筑物质量。
1.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供应链管理具备的优势条件
1.1 有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资集散管理机制。建立“集中采购、统一结算、直达配送”的物流运作模式,为建立企业现代物流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对规范建筑物料采购、供应管理行为、降低采购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有利于培养与造就了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技术过硬的物资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洗礼和锻炼中,建筑施工企业已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业务和思想素质比较高的物资供应队伍,为实现与创建现代物流体系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1.3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和批量采购优势。在长期的采购、供应货源的活动中,与国内的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的货源基地。另外,建筑工程项目采购资金、储备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具有良好的资金支付能力。
1.4有利于具备一定的仓储配送设施。建筑企业拥有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等储运设施以及送货线路,为开展现代物流业务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硬件基础。
2.基于供应链的建筑材料采购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需要有高质量的施工组织管理和材料组织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严格而有效的材料组织工作,特别是主要原材料的采购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和竣工的关键。所以,实行原材料的供应链采购与传统的采购方式相结合原则。
2.1实行订单采购而不是为库存采购,积攒物资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以建筑工程项目订单驱动方式进行,工程订单驱动采购订单,采购订单再驱动供货商。在这种订单驭动模式下整条供应链可准确照应客户需求,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原材料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2.2实行从单一采购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与需求转换
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货商对工程采购需求不能及时响应,产品质量控制多为事后把关,不能在线控制,这些不足以使供应链节点企业实现同步运作。而建筑工程实施供应链采购管理能有效利用企业外部资源,推动企业从内部资源集成走向外部资源集成。
2.3 实行从一般售卖关系向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与提升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买卖双方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一条利益链的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供应商与建筑工程企业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因此无法解决一些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供应链问题。供应链管理下施工企业与主要供应商之间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承担风险和获利,它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企业合作伙伴之间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通过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实现同一目标,这种关系的着眼点是长期性、稳定性和战略性。供需双方都能较清楚地知道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向和趋势,可以更好地相互协调,降低成本,减少各环节的延迟时间。
3.供应链管理下的建筑工程项目采购组织结构整合与重组
3.1独立的采购部门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情况,重新设计和调整企业的采购组织,使采购组织设置更完善和合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如:继续延用分散的采购组织结构,各项目经理对其采购后果负责,但将采购职能从物资机电部分离出来,成立独立的采购部,部门经理直接向项目经理汇报。将服务型物资的采购从办公室划分出来,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的主要职能也随之发生根本性转变。其主要职能是:
(1)负责所有物资的采购,包括生产型物资、资本型物资,以及保证日常办公需要的各种服务型物资。
(2)制定采购制度、采购计划,设计合理的采购业务流程。
(3)控制和保证采购流程的实施,保证采购质量和交货周期能够满足公司生产和市场的需要。
(4)选择和管理供应商,控制并保证采购价格优势。
3.2采购部门的岗位设置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所需的材料种类多,专业性强,因此,可根据采购的物品类别设置采购人员。具体可分为主要材料、辅助材料、消耗性材料、办公设备和零部件四个部分,不同的材料由不同的采购人员进行购买。
4.采购业务流程重新创建
(1)改变过去任何单据都要经过项目经理批准的程序,根据采购物品的不同设定采购审批权限。把采购次数少、但价值高的物品,交给项目经理负责审批,反之将采购次数频繁、但价值不高的物品,交给采购部门主管审批,同时,也留给基层采购人员一定的采购权限。这可以与采购成本控制中的ABC分类保持一致。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材料检验;取样
1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验的取样的重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后期的使用质量以及食使用安全性,做好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材料准备至关重要。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取样是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检测的首要环节,同时,取样材料的相关检测数据可以对整体施工材料的质量有一个客观而真实的反馈。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重要性,为保证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材料的质量,避免部分建设以及施工单位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对相关检测过程以及检测结果造假,我国建设部已经明确提出,在建设工程施工时一定要进行施工材料进行送样以及见证取样的过程。同时,由于有时试样的检测的真实度不够,存在随机性,无法代表整批材料实际质量,因而严令禁止仅以式样的检测结果出具整体材料的检验结果[1]。综合以上多种原因,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进行试样检测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被取样试样具有代表性。除此之外,在对建筑工程试样检测过程中,相关试样检测人员也应当同时对材料取样问题进行高度重视。
2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材料检验取样的统计学原理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多为成批使用,因而,应采取数理统计的方式对使用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即是由抽取的试样质量对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材料质量进行判定,并且要求所检验的材料必须为同一批次、同一成分以及同一尺寸,通过一定的抽取方法从整体中抽取出部分试样进行检测,由试样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整体施工材料的质量。综上所述,这就要求所抽查的施工材料试验样本必须有代表性,因为一旦抽查试验样本缺乏代表性就无法保证对整体施工材料质量予以保证,只有保证了试样的代表性,才能保证取样和制样工作的质量以及技术性。
为了保证试样的代表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检查时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施工材料试样的选取以及相关检测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在对试样选取时必须不怀有任何倾向性,严格按照相应的检测章程及制度执行,不可对相关程序进行随意的简化以及篡改,进而防止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检测试样失真的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在试样检测前利用科学的方法,提前做好试样采样的方案,同时,在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采样,通过对试样采样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常用的采样方法有以下四种:第一,单纯随机法,即人们常说的随机数骰子方法,此种方法是通过利用随机数生成器或随机数骰子随机的进行数字选取,进而组成采样试样;第二,系统抽样法也称之为机械随机抽样法,这种方法是通过以一定时间间隔或者一定空间间隔进行样本抽取,但一定要注意第一个样本一定是单纯随机抽取的;第三,二次随机抽样法,当施工材料样本数量巨大时,在取样时,首先要将这些样本分为若干批次,分别从这些批次中随机抽取部分试样,之后再从这些试样中进行再次随机抽取;第四,分层随机抽样法,这种抽样方法是先将所有的施工材料首先分成若干层,之后从每层中继续进行二次抽样或者是分层抽样[2]。
3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材料检验取样的方法
(1)水泥材料的检测
在对施工用水泥进行检测时,我国推出了《水泥的取样方法》。在方法中规定,在对施工现场水泥进行取样时,所取水泥必须为同一水泥厂、同一品种、具有相同的强度等级、具有同一一批号并且采用连续进现场的方式进行施工。同时,一批的定义为袋装水泥不超过200吨或者散装水泥不超过50吨,并且规定每批的抽样数目不少于一次。在选取试样进行检验时,袋装水泥应当等量抽取不少于20袋水泥,散装水泥应当等量随机抽取不少于3罐中的水泥并进行充分混合,之后从这些混合水泥中抽取12公斤水泥作为试样进行检验。在这一过程中,严禁为求方便单纯一次性提取半袋或者整袋水泥作为试样进行检验。除此之外,一定要对水泥生产日期加以注意,在正常情况下,水泥的储存时间通常不应超过三个月,严格禁止施工单位将出厂超过三个月的水泥按原强度进行使用,防止形成施工质量隐患,影响建筑工程后期的工程质量以及使用安全性。
(2)焊接试件的检测
在对施工用焊接件进行检测时,我国推出了相关的《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在规程中对相关施工用焊接件的检测进行了明确规定,其中一方面要求相关的焊接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持证上岗的原则,另一方面,必须要在监理在现场的情况下焊接施工人员进行焊接工艺性能试验,施工用焊接件必须经实地检测合格后才可以用于实际施工,严格禁止利用模拟实验替代真实的焊接件实地检测,防止检测失真想象的产生。与此同时,对于用于建筑工程不同部位的焊接件其检测方法与合格标准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检验时一定不可以一概而论,使得检测结果可信度以及有效性降低[3]。
(3)砂石的检测
由于砂石也是建筑工程需要大量使用的建筑施工材料之一,因而在对砂石试样的检测过程中我们仍应采取分批检验的方法,将同一产地、同一性状的砂石产品进行分批的检测。在批次划分时,我们通常以大车运送的600吨砂石或者小车运送的300吨砂石分为一批次,在批次中采用随机的分层取样法,通过对每层的样品进行随机抽样,通过对每层的试样进行检测进一步得出整体砂石的总体属性。
4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合理的取样以及检测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同时,经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验的取样原则以及取样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提出了具体的检测方法,以期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验的取样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b。
参考文献
[1] 李冬冬,范恒辉.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取样问题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6(17):81-82.
关键词:建筑材料;混凝土;质量;影响
引言
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究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混凝土结构,从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及选择入手,利用各种外加剂、掺加掺和料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同时做到经济耐用。材料的化学组成物和矿物组合物将影响一系列的工程质量。如磷酸三硅盐含量越多,那么会更快的硬化水泥,水泥的强度越高,硅酸盐铝,酸盐水泥和磷酸三钙的含量就比较多,水泥浆由于放热反应过度,将有一个较大的热应力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开裂,影响使用。材料的耐用性的建设能力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水泥混凝土W/C过大,高孔隙率,强度和耐用性,恶劣环境的侵蚀会改变物质的组成,结构,导致材料性能退化所造成的施工质量,减少甚至导致工程事故。因此为了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最关键的事正确的选择材料,使用材料,还有合理的设计材料。
一、建筑材料引起的质量问题分析
1.水泥胶结材料
(1)水泥品种。水泥品种的选择主要决定于工程使用性质、施工时气候条件、所处使用环境、成本等因素。不同品种水泥或同一种品种水泥由于其成分的差别其性能也不尽相同,相差很大。水泥品种的误用可以引起很多工程缺陷,如抗冻性差、抗干缩能力差、易起粉、早期强度低、抗侵蚀能力差、抗干湿交替变化的能力低等。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国家标准规定其铝酸三钙含量为3%一7%,若水泥中铝酸三钙的含量达到上限,各项指标经验均符合标准,但该品种水泥凝结硬化块,早期强度高,收缩大,使用时如果不采取任何技术措施,很容易因控制不当而产生大的体积收缩引起开裂等工程质量问题。
(2)水泥细度。细度是指水泥颗粒的粗细强度。水泥颗粒越细,水化作用越迅速充分,凝结硬化速度越快,早期强度越高。但是水泥磨得过细,不仅耗能大,而且成本高,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适宜就放。
(3)水泥的安定性。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一般体积都会发生变化。若这种变化是在熟料矿物水化过程中发生均匀体积变化,则对建筑物的质量影响不大。但如果在水泥凝结硬化后由于水泥中某些有害成分的作用,在水泥石内部产生剧烈的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在建筑物内部会产生破坏应力,导致建筑物强度下降、开裂、坍塌等事故。水泥的凝结时间、水化热及强度等方面的性质,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水化热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物形成巨大温度应力,使混凝土开裂,给工程带来危害。
2.集料
混凝土是一种复合材料,由胶凝材料和砂石材料组成,砂石材料一般占混凝土体积的3/4,集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变形和耐久性。
(1)集料的级配和粒径。较好的级配应当是:集料的空隙率要小,以节约水泥用量,集料总表面积要小,以减少湿润集料表面的需水量;要有适当的细集料,以满足混合料工作性的要求。
骨料的粒径将影响骨料比表面积的大小、新拌混凝土成型性能、硬化混凝土性能、施工设备的寿命。集料颗粒越大单位重量集料需润湿的表面积越小,从而可降低拌和物用水量,当达到某一工作性时可以降低水灰比,其强度可以随之提高。但粒径过太,将减少粘结面积形成界面应力集中且运输及施工中会增加离析的危险;同时大颗粒集料,也可能阻塞钢筋之间或钢筋与模板之间的窄缝,浇灌时引起离析,也会降低工作性和混凝土抗拉强度。
(2)骨料的活性
活性骨料即在碱性环境中能与水泥中碱发生反应的集料,这种反映一般在水泥混凝土硬化后进行,反应生成物具有破坏特点,其中最主要的一类就是含活性二氧化硅的集料。另外,集料中的有害杂质,如膨胀性矿物、硫化物、硫酸盐、粘土矿物等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造成一定的破坏。
二、材料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
1.水灰比的影响
水泥浆的稠度取决于水灰比,在固定用水量的条件下,水灰比小时,会使水泥浆变稠,拌和物流动性小;若加大水灰比,可使水泥浆变稀,流动性增大,但会使拌和物流浆、离析,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水泥用量的影响
水泥用量不够时,将会导致下列缺陷。混凝土粘聚性差,施工时易出现离析,硬化后混凝土强度低,耐久性差,耐磨性差,易粉碎、翻砂。集料间的水泥浆不够,施工流动性差,混凝士难于成型密实。但水泥用量也不可过多,过多的水泥用量不仅提高造价,同时还会导致混凝土硬化后收缩增大,由此引起千缩裂缝增多;水泥用量过多,由于水泥结构疏松、耐侵蚀性差,是混凝土中的薄弱环节。
3.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C35以上混凝土的强度有随着集浆比的增大而提高的趋势。这与集料数量增大、吸水量也增大、有效水灰比降低有关;也可能与混凝土内孔隙总体积减小有关。配合比不好,混凝土将可能产生下列缺陷:
(1)混凝土的工作性差。从配合比设计而言,引起工作性差的原因可能与直接将初步配合比用于施工配合比;或现场砂石含水率变化时,未予及时调整;或者砂石材料级配变化,集料比例未予调整等。若拌和物中砂率偏小,而出现“多石”现象,将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蜂窝。
(2)混凝土强度不够。混凝土是一种不均质材料,其质量波动大,因此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将配制强度提高一些,但设计时如果直接用设计强度或施工时随意改变水灰比或计量引起配合比变化等,均可使强度不符合要求。
三、建筑材料引起的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1.采取措施减少温度开裂
当采用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由于其凝结硬化快,放热量大,若控制不当将产生大的温度应力而导致开裂,为此,可以选用低热水泥,降低水泥用量,或掺入适量的外掺料,如掺入20%一30%的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胶结材料的最终水化热一般控制在220一250J/g。另外,改善骨料级配,在现场条件许可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粒径较大的骨料,因为好的级配可以在保证混凝土技术性质的同时,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收缩裂缝。
2.避免由于碱集料反应而造成开裂
使用安全集料,即经化学法、砂浆棱柱体法确定无害的集料。当使用活性集料时,应使用低碱水泥。
3.掺入掺和料或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
掺入适量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耐久性,还可以降低造价。如掺加减少剂,在保持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不变时,可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持混凝土工作性和水泥用量不变,可减少用水量提高强度;保持强度不变,可节约水泥等;再如,在混凝土中掺加引气剂,经搅拌能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的微小气泡能够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并在硬化后仍能保留微小气泡以改善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9-0045-02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市场需要一大批精通工程管理业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对工程管理专业各层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内近几年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学生的职业素质还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根据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高职院校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核心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加强专业课程的联系与整合,构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之与职业需求有效地接轨,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笔者通过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回访和网络资料的收集,发现在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同时,在工程相关领域具体经营管理工作中,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建筑经济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也不明显。纵观全国的高职院校,很多院校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相近的专业相比并不具备差异性明显的核心特色,这样就使该专业在就业及职业发展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因此,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细化和特色定位,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现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分析研究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课程体系设置。
对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调研
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使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并能尽快胜任工作,就要清楚地了解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职业能力。为此,我院组织专业教师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行业企业相关人员进行了走访调研,并组织了由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专业教师等各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研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确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掌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建筑工程内业管理工作领域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建设工程投标策划、投标报价、工程预决算、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职业岗位群出发,明确了支撑其职业或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后,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职业能力分解为四大核心能力,即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能力、建筑工程投标报价能力、建筑工程投标策划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
从职业岗位的实际出发,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工作的典型任务为载体,承载知识与技能,组成面向核心岗位群的课程体系,根据四大核心能力对专业课教学体系进行模块化整合,使课程体系从业化,形成相应的四大模块,构建全新的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四大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相应的四大模块培养完成,即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模块、建筑工程投标报价模块、建筑工程投标策划模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块,由核心能力对应的核心课程辐射到各个相关课程,以各门课程培养的基本能力促进核心能力的养成。如表1所示。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
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房屋质量的不达标对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众所周知,建筑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建筑材料的组成材料、材料配合设计等都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不仅如此,材料之中的矿物质成活以及化学成分也会对质量造成影响。举个例子,水泥中的碳酸三钙含量能够对水泥硬化的速度造成印象;水泥石中铝酸三钙过多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开裂。因此,对材料的正确选择、使用是确保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工作经验就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进行探究,希望可以以此文章推动我国建筑的事业的发展。
一、解析组成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
组成材料主要包括凝胶材料和集料,凝胶材料中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因素又包括水泥的品种、安定性以及细度,而集料的影响因素包括级配及骨粒的大小。笔者将在下文中一一进行论述。
1.凝胶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
凝胶材料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泥,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尤其是硅酸盐及水泥以及与其近似的水泥,凝胶材料最主要的最用就是与水相互作用,利用其水硬性固定、胶粘其它物质,以形成完整的结构。
1.1选择水泥的品种 在对水泥的品种进行选择时,要做到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施工地区的环境特点、气候类型等,不同的水泥,或者是同种品牌但组成材料稍有不同的水泥都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在水泥的选择方面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直接导致整个建筑工程质量不过关,出现康干缩性及抗冻性不达标的情况,甚至会出现起粉、腐蚀性降低的情况。
1.2水泥的细度 水泥的细度指的是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能够直接影响水泥的凝结、硬化速度、需要水量等一系列的性质,水泥越细,就意味着水泥的颗粒越小,水化作用就越迅速、充分,凝结硬化的速度自然就越快。但是细度越大的水泥,耗能也大,相对成本就高,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越容易结合,因此,细度较大的水泥不易长久放置,此外,颗粒较小的水泥在硬化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收缩,导致水泥的抗冻性下降,有调查显示,颗粒小于四十微米的水泥活性较高,颗粒大于九十微米的水泥活性较小,只可以用于填充缝隙等。
1.3水泥的稳定性 水泥的稳定性也叫水泥的安定性,指的是水泥与水作用后发生凝结硬化时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如果某种水泥与水作用后体积的变化不是均匀的,则称这种水泥的体积安定性不良,用于混凝土建筑中容易产生翘曲或者裂缝,甚至会引起事故。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熟料中的游离CaO、MgO过多,或者是石膏过多引起的。
2.集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
砂石材料占混凝土体积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集料的质量对混凝土工程的强度、耐性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1集料的级配 比较理想的级配应该是集料的空隙较小,能够很好的节约水泥使用量;集料的表面积要小,能够减少润湿需水量;为了满足混合料的工作需求,应该具备充足的细集料,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选择较为理想的集料配比可以节水用水量、得到流动性较好的混合料,此外,还可以在相应的条件下使混凝土更加均匀、密实,以提高其强度、耐性。
2.2骨料 骨料指的就是取自天然岩石、天然砂子等的颗粒状材料,主要用于混凝土的填充,具有增强混凝土体积性和耐磨性的作用。对混凝土骨料的要求是质地坚硬、具有一定的强度、不含有有害杂质且含泥量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所谓骨料的含泥量指的是微粒直径小于0.075毫米的淤泥等,不同粗细的骨料中所含的泥土不同,对混凝土的一些性质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二、解析材料配合比设计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
1.水灰比对质量的影响
水灰比主要是能够影响水泥的粘稠度,在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小,水泥浆越粘稠,搅拌物的流动能力越低,如果将水灰比增加,则水泥的粘度会降低,水泥浆变稀疏,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2.水泥用量对质量的影响
水泥用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建筑结构的强度、耐久性以及成本预算几个方面,在选择是需要兼顾以上几个因素,尽量达到最佳平衡点。如果水泥量不足,就容易出现混凝土粘性差、强度差、不耐磨、容易粉碎等情况,如果水泥用量过多不仅会造成成本的浪费,还会使水泥与水混合后伸缩性增大,导致裂缝增多的情况,不仅如此,还会导致水泥结构松散、耐腐蚀性较差,甚至会出现质量问题。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还会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2.1混凝土的强度降低 混凝土本身就是一种不均匀的材料,混凝土存在很大的质量波动,因此,在调整混凝土的配比时应该提高一些配置强度,但是如果在设计时直接提高强度或者在施工时任意的调整水灰比,很容易不符合要求,甚至适得其反。
2.2耐久性不达标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应该包含“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相关要求。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水灰比太大会使凝结硬化过程中的多余的水浪费,当多余的水蒸发掉就会出现缝隙,自然就会影响混凝土的硬度,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出现问题。
三、小结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针对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探究,对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我们既要认可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在提高工程质量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但是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容乐观,这使我们广大建筑工作者承受巨大的压力,面临严峻的挑战。质量重于泰山,这应当成为我们所有建筑人牢牢铭记于心的警句,一件件的建筑工程事故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一定要明确自身责任,强化安全意识,让国家和居民交上满意的质量答卷。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材料,对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因素进行探究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待各种建筑材料的使用、配比,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建筑工作者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不断对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方法进行探究,一定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长远发展,最终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白黎明.浅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9(3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强化
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发生了变化,各种建筑如雨后的春笋一样拔地而起,建筑工程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于建筑工程而言,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建设工程过程中,要切实保证每一环节都不出错,保质量的竣工。这样可以保证建筑质量。目前,在建筑工程中,中国工程的管理水平相比国外,在管理上仍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建设过程。
1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指建筑工程符合有关标准或合同规定的,包括安全、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这在质量上显得特别重要。建筑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对项目质量的控制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从市场和社会发展角度看,加强建筑项目质量的管理,首先对投资者的投资效益实现有利,对投资者来说,其参与建筑工程的主要目标是获得经济利益,而只有建筑质量,才能保证市场交易顺利完成,进而实现投资目的;第二,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筑项目投入使用后,如果存在质量问题,将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极大威胁,因此,加强质量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必然需要;最后,有利于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核心在于质量与技术,而做好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对提高经济和国民的生活质量都有重大意义[1]。
2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质量管理意识
因为施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导致其所管辖的施工队伍在施工期间也没有特别在意质量问题,只是凭借着自身的施工经验或者是施工习惯完成施工任务[3]。长期处于该种情况下,施工队伍所完成的工程质量逐渐失去控制,且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也会逐渐淡化。
2.2 管理系统不健全
施工管理体系的好坏对施工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现阶段工程建设中,施工管理体系不够完备也是施工质量影响的一个常见问题。在施工管理体系中,包括施工者的管理、质量、材料、以及验收等多个方面。施工管理体系不够完备,将导致施工者管理出现无证就岗现象,从而导致在施工中不规范的操作增多。在材料管理上,也会发生建筑材料乱放现象,影响建筑材料质量,同时对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2.3 缺乏质量管理正确认知
在施工质量管理上,施工企业也存在着缺乏工程质量管理正确的问题。许多施工企业都认为,质量和成本成正比,要想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支付高昂的施工费用[4]。这一观念并不科学,建筑工程质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工程质量的高低与消费者实际需求有关。在建筑工程建设时,以消费者的要求为标准,同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降低工程费用。同时,加强施工技术研究和创新,也能起到降低工程费用、提高建设质量等作用。此外,许多企业把技术标准作为质量的目标。这主要原因是没有弄清建筑工程的质量实质,把工程技术标准的参数当作质量评价的标准。但是,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应该是客户满意的标准,工程质量管理要考虑的是用户的需要,而不是技术水平。
3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强化对策
3.1 健全质量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在施工中主要由采购部负责,建筑工地采购部不仅要负责建筑材料的质量,而且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规定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首先,采购部门工作人员要对各类建筑材料有一定的了解,在采购时应购买符合国家建筑工业要求的材料,对特种材料要进行质量检验,符合规定的材料要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第二,采购部门工作人员也应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将建筑需要的原料和质量级别列成清单,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采购计划[6]。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对原料的采购要求特别是对建设单位,如指定供应商,采购单位一定要向指定的厂家提交质量合格证明书。建筑中所需的材料,均须经建设部门和施工单位同意,才能投入使用。
3.2 宣传质量管理内容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涉及许多工作人员,施工者的管理也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引起施工部门的高度关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无形地增加建筑企业的工作量,建筑企业也必须提高对高层管理者的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控制建筑工程各个环节,实行建筑工程安全原则。每一家建筑公司都应该建立起科学施工者管理的机制,从人员管理的角度,作为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起点。例如,施工企业应定期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施工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施工技术,从而增强施工者的安全质量管理意识。此外,严格督导施工者在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及时纠正工作错误,避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损失。
4 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理和质量监控对整个工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项工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这就需要建筑部门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全面和系统认识,充分了解工程质量管理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施工出现的问题,为建筑工程制定有关工程质量控制的措施,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进而实现建筑工程在本企业中的经济利益和整个社会中的社会利益。
参考文献
[1]田景芳.论述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对策[J].大科技,2018,000(021):33-34.
[2]练芳林.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的强化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22):2073.
[3]彭莉.强化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解决对策[J].环球市场,2018,000(019):305,344.
[4]陈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探讨[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000(012):41.
【关键词】建筑材料;建筑工程;工程质量
建筑材料是影响建筑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要选择合格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负责人对建筑材料没有充足的认识
有些建筑负责人对于建筑材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建筑材料的管理和核算是会计的事,而自己只需要将钱款打到账户上,直接购买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材料就可以了,根本就不管建筑材料是如何管理,如何使用。因此,每次到最后都会出现建筑材料缺乏、浪费的现象;或者是不能完成建筑材料的核算,使工程财务决算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对材料进行管理时,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约束,在对材料设备进行招标活动时也已经成为了表面形式。当材料的价格、数量确定已经得到确认后,就不可以随意更改,然而在实际供货结算中,材料的价格和数量经常出现变动的情况,而且与标价存在相差很大的价位,造成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出现建筑材料成本不断增加的现象。
2、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中存在着问题
在建筑材料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没有制定合理科学完整的材料采购计划,没有对材料的质量监督保证;工作人员没有仔细研究分析已经中标建筑工程材料的使用情况,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只是根据施工单位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另外就是在材料验收时没有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没有对其质量进行一定的保证,导致建筑仓库中存在了大量长期挤压、闲置、过期不能使用的设备材料,出现了浪费十分严重的现象。其次材料供应商为了开通销售渠道,便不断的与建筑单位的负责人、采购人员建立关系,以便于可以提高建筑材料价格,甚至为销售出伪劣的质量材料创造前提条件;而一些采购人员缺乏较高的综合素质、工作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常常会出现材料质量低下但是材料价格成本昂贵的现象,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成本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3、混乱的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中,建筑材料数量、种类庞大,而且进行材料供应工作是非常的繁杂辛苦的,因此非常容易出现不合理的堆场布置、材料堆放时不符合要求规范、没有对材料进行及时的标识、没有及时的将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损耗大量的材料等现象。
二、建筑材料质量的管理
1、采购合格的材料需要对材料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在建设工程项目时需要数量庞大、规格繁多的建筑材料。在目前,我国市场上呈现的状况是:建筑材料生产商、供应商层出不穷;另外,各个建筑厂家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规格是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因此,这就需要采购人员要提高自己采购技术水平,对建筑材料有着一定的认识,对建筑材料市场有一个相应的认识,特别是要对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材料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在对材料生产供应商进行调查研究时,首先是查看他们的生产经营手续是否齐全;其次要对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售后服务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就是要对企业的材料控制体系进行全面的重点考察。
2、加强材料计划的准确性
在进行材料计划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结构以及工程施工计划为前提条件,以备料计划为依据,对工程建设进度和信息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及时和准确负责施工材料的准备计划,各个建筑单位部门之间要相互合作,各司其职,共同提高建筑材料质量。
3、完善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在建筑材料计划、采购、检验和管理等环节,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管理工作,对材料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考核。建筑负责人要贯彻落实建筑材料的质量体系标准,对材料的各个数据进行严格的记录,根据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完善的材料质量管理制度。对材料各个环节的质量通过自审、内审和监督审查等操作方式对其进行检查。
4、建立完善的材料管理信息数据库
在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管理中,建设材料资料是其重要的环节。对建设材料资料的管理主要包括对生产厂家的合格的材料生产经营证、材料的检测报告、材料入库和出库单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记录和保管。施工单位要对这些资料进行及时的收集和管理,将建筑工程中其它的资料放在一起存入档案,这样方便日后对材料数据的查阅。
三、对建筑材料价格的管理
1、采购人员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降低建筑材料成本。采购人员在购买建筑材料时,需要随时掌握建筑材料市场各种材料的价格,并且对建筑材料市场和产地所呈现的材料价格进行全面的调查。同时,对材料价格进行调查和记录时必须要符合市场中实际价格,能够将建筑材料的价格准确的反应出来。另外,在调查建筑材料时需要跨多个领域行业,而且也包含着巨大的工作量。所以在进行调查研究时需要将材料管理部门、施工管理部门、工程监察部门、施工人员有效的组织起来,从而进行科学的任务分配。
2、科学合理的采购模式
目前建筑工程在进行材料选购时主要呈现了三种采购模式。
首先是在进行材料选购时,主要是由企业自主报价,而施工单位完全负责材料选购。投标人一般为了中标在进行报标时常常会选择低档次的产品,但是在以后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不满意投标人所选中的产品,这时就会要求投标人重新选择,而投标人就有了自主报价的机会,从而会导致施工单位处于被动的位置。而在材料价格中就很容易出现争执的情况,对工程造价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
其次主要模式是由业主方完全进行采购供应。业主方可以有效的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使材料价格可以有效的降低,但是在对材料进行采购和保管时,因其中间环节有着繁琐艰巨的工作,很容易造成日后在对材料质量进行保修和维修时产生一定的争议。
最后的模式就是业主方和施工方共同参与的供应。材料的价格可以由业主方以招标的方式进行材料价格的确定。
3、充分利用市场,对材料运输进行合理安排。在材料采购费用中,材料运输支出费用也占到了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从多个方面节约材料运输费用,在采购材料时要考虑运输的距离,从材料的质量、规格和价格选择最佳运输距离;购买的材料最好能够一次运输到位。
总结
建筑材料的优良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建筑单位各个负责人加强对建筑材料的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自宁.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J].神华科技,2009,55(0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