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15:50: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建筑色彩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城市建筑外部环境色彩作为组成我们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日趋明显,因此,对城市建筑环境色彩的发展历史与渊源进行探讨,对我们改善城市环境所做的大规模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西方古代建筑环境色彩探源
色彩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的运用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祖先就采用红、黄、褐色和黑色颜料来装饰洞穴,发现于19世纪下半叶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最突出的是用红、黑、褐画出各种姿势的野牛,生动而精致,这说明原始时代的人类就会用色彩点缀他们的生活环境。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埃及法老胡佛陵墓的大金字塔,用浅灰黄色的石材砌筑的锥体建筑与蓝色的天空在色相与质感上形成对比,使景物愈加鲜明。巨大的金字塔与浩瀚的沙漠相结合,增加了统一的协调感,显得雄伟壮观、稳定宁静,给人以庄严神秘的印象。还有古埃及人为了预防耀眼的阳光,建筑中很少开窗,他们通过将墙壁用明亮而强烈的白、绿、蓝和金色等进行装饰,来满足使用的采光要求。这说明古埃及人以使用效果为目的,使色彩起到对环境条件的改善功能。公元前6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建筑色调具有富贵、威赫、显耀和强权的特点,明暗对比强,彩度高而鲜明,喜好大面积的白色,常用的是金、白、黄、青、胭脂色和黑色等颜色。后来统治过两河流域的波斯帝国有很多石头建筑及浮雕,其文化也受巴比伦、古埃及、亚述的影响,赤、橙、白、绿、金色的瓷砖在当时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因此形成了这一地区辉煌、华丽的城市色彩风格。
作为欧洲文化摇篮的希腊,神殿是建筑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在神殿建筑群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艳丽的色,建筑色彩与其造型非常协调。仿男人体的陶立克柱式的柱头上涂有蓝色与红色,显得庄重、壮实和朴素;仿女人体的爱奥尼柱式除蓝与红之外,还有金色,显得优雅、秀美、轻巧;科林斯式柱式则是以上两种柱式进一步演变而来,它盛行使用金色,使建筑显得富丽华美。这些经典柱式与色彩的完美结合,后来被古罗马继承和发展,并影响到全世界的建筑。从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撰写的《建筑十书》中,可以了解到古罗马建筑色彩十分丰富:黄土色、胭脂色、淡红色、红褐色、鲜红色、朱红色、灰绿色、蓝绿色、深蓝色、白色、乳白色、黑色、金色等。当时的古希腊和罗马的一些城市,由于当地盛产石材,城市建筑大多由灰白色或黄褐色的大理石及花岗岩砌成,建筑外表,仅在局部的壁画或雕刻装饰部分施有彩色,形成了古希腊和罗马城市建筑典雅单纯的环境色彩基调。
以地中海为中心的文化圈,辐射和影响了以后整个西方的城市建筑艺术。无论中世纪欧洲的拜占庭建筑艺术、哥特式建筑艺术、还是欧洲的文艺复兴建筑艺术,以及后来的巴洛克、洛可可建筑样式,无不被建筑环境艺术家饰以丰富的色彩。
二、中国古代建筑环境色彩探源
远古时期,中国的山顶洞人和虎头梁人就曾采用赤铁矿粉末与红色泥岩做染色材料。这说明原始人类开始用色彩来点缀和装饰他们的生活环境,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之情。中国古典建筑素以色彩丰富、用色鲜明、设色大胆而著称于世界。利用色彩来加强建筑造型,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也是常见的。如屋顶采用暖色调的黄色琉璃瓦屋面,背光部分檐口、斗拱等选用丰富的蓝、绿色等冷色调,就是利用色彩的冷暖感、明暗感来加强建筑造型的性格和表现力。例如北京故宫中金碧辉煌的建筑外部环境色彩设计处理,可以说在世界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色上达到极致,红色的宫墙,汉白玉色的石基与精致富丽的建筑彩画色彩,特别是建筑屋黄色的琉璃屋顶,使得运用了环境色彩的故宫建筑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我国各民族的建筑环境色彩也各具特色,如江南民居就运用层层叠落的马头山墙、白墙青瓦的色彩对比,创造出清新隽逸、色彩清丽的民居建筑环境。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建筑环境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示方位和等级差别,当我们谈及中国传统建筑的深厚传统时,当然也应该包括它的色彩表现。
三、当代建筑环境色彩设计
当我们谈到建筑环境色彩设计时,不能不提及产生于20世纪的色彩调节技术。它利用色彩所具有的物理、生理、心理性质,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舒适、高效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现在,色彩调节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领域,色彩学已成为环境工程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建筑热学、建筑光学、建筑声学等学科一样,在建筑环境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城市色彩”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以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旧城保护和复原为契机,后来逐渐扩展为对“色彩因素”在城市景观的作用的全方位研究,诸如城市色彩对地区文化的重要性,城市色彩的视觉美学问题,城市景观设计中色彩因素的总体设计、控制和管理等等。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世界上的诸多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对城市环境色彩的研究机构。目前在国外的一些城市建设规范中,专门设有城市色彩的章节,以强调整个城市色彩的协调。如法国的巴黎,日本的京都、大阪等城市就有较为系统的色彩规划方案,科学的规划使得这些城市呈现出和谐有机的整体面貌。法国巴黎因为以黑色屋顶、茶色玻璃作为基本色调,也就非常成功地取得了整座城市建筑环境色彩的协调,而日本京都以古建筑色彩作为参照,规定了沿街建筑以淡茶色为基调。但我国城市建筑色彩则基本处于无秩序状态,特别是对城市的色彩规划,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出现单体建筑色彩亮丽、突出,彼此之间缺乏色彩的联系与呼应,从而形成整个城市色彩不协调的局面。城市建筑色彩需要规划设计、规范的操作方式和相关的法规制约,对于一个不重视色彩规划设计的现代城市就难免充斥着色彩方面的污染。
四、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的迅猛发展,我国关于城市色彩的研究已开始探索,通过色彩规划设计来美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引起我国许多新一代设计师们的重视。国内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管理部门纷纷将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纳入城市建设和整治工作之中。城市建筑环境色彩这一重要课题的研究已逐渐引起足够的重视,展望未来,我们的城市也必将因为对建筑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的日益重视而更加舒适、美好。
参考文献:
[1]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1
工业脱硫石膏板、再生铝合金、废弃彩钢夹心板、可再生的玻璃、粉煤灰再生瓦、废旧塑料、再生的混凝土空心砖是常见的再生围护材料。首先,具体的控制性指标。(1)放射性:在判断的时候可以按照GB6566———2001进行;(2)经济性:与再生的结构材料上有着同样的判断标准;(3)每项基本应用性能的具体指标,在被取代的有材料的一些产品标准基础上,来有效的检测再生结构材料,对标准中规定的每项要求上,产品的性能都要给予满足,控制的全部项目中,只要存在一项对于6分的,就会导致最后的得分为0。优先选择的指标:一,单位产品的带来的废气量、原材料固废应用率、单位产品的带来的废水量和单位产品的低能量;二、隔声的性能、保温的性能、清洁的施工、轻质和快速的进行施工。
2再生装修装饰性材料的绿色化评价标准
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存在于再生的装修装饰材料中,比如,旧木板拼接而成的地板、有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拆卸材料、塑料的再生木材、碎木料再生刨花板和木塑复合材料等。首先,具体的控制性标准:放射性,还是按照上文中的标准进行评判;按照再生结构材料的标准对经济性进行判断;每项的基础应用性能指标,依据被取代材料的有关产品规则进行,在检测再生材料结构的过程中,对标准的规定上产品的全部性能上一定要给予满足;对有害物质的释放,在进行判断的时候,主要按照GB6566-2011和GB18580-18588-2001中十项屋内装修装饰材料有毒害物质限量进行,在具体的项目当中,同上文一致,只要有一项出现低于6分的情况,最后的得分就会被记为0分。其次,有选性的主要指标。(1)原材料固废的利用率、单位产品产生废水量、单位产品耗能量、单位产品产生的废弃量。(2)文化价值、美观的情况、容易拆卸可循环、调节湿度、污染的情况等。
3再生的功能建筑材料的绿色性评价标准
首先,控制性的评价标准,放射性同上文,经济性仍然根据再生结构材料的情况,每项基础应用性能的指标情况,在被取代材料的有关产品标准执行,进而有效的检测再生结构材料,对标准的规定上,材料的全部性能上都要给予满足,最终的评分标准如上文所述。其次,有选性的主要指标,(1)原材料固废的利用率、单位产品产生废水量、单位产品耗能量、单位产品产生的废弃量;(2)多功能性和耐久性。上面所阐述的几种建筑结构材料的最后评分情况,要依据每项指标加权的平均分,在这当中,控制和优选指标中,1.0为第一组的权重,0.7为优选指标第二组的权重,合格的为评分在6分以上的,良好的为1.5分以上,优秀的为8.5分以上。
4分析具体的评价示例
在某电厂脱硫工艺之后产生了一种废弃物即为免煅烧脱硫石膏干混砂浆,利用水泥、人工砂(石灰石废料、炉渣、钢渣)、脱硫石膏等将抹灰砂浆制作出来,这样材料为可再生的装修装饰材料,对控制性指标上先给予一定的评价,根据<预拌砂浆》JG/T230———1007的判断方法进行评判,评分控制指标合格了之后,继续评价优选指标。优选指标的第一组评价,这种产品是由水泥、人工砂、助剂、脱硫石膏等一句相应的比例进行搅拌制作出来的,如此一来,二次污染的情况就不会出现在当中,废水和废气也就不会出现在其中。
5结语
中国建筑的萌芽虽然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但是直到商周时期中国的建筑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并且初步形成了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等一些重要的中国建筑艺术特征。春秋战国时期诸候割据,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一样的建筑风格:大体可归为以齐、晋为主的中原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后建筑风格才趋于统一,建筑室内墙壁出现了以人物、动物、车马、植物、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为内容的壁画,黑、赫、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的建筑色彩才在建筑上得到体现。尽管两汉时期中国建筑事业极为活跃,建筑组合和结构处理日臻完善,中国建筑体系也已大致形成,但汉武帝时,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思想的提出,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儒学虽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儒学却由先秦时充满理性、意气风发的思想逐渐蜕变成为一种死气沉沉、埋没人性的哲学,中国人的思维遭到严重的限制,秦朝出现的中国古代建筑色彩艺术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统治阶级大量兴建寺、塔、石窟等,寺院经济强大,数量众多的佛教艺术作品,使文学艺术得到了解放。正处大发展技艺阶段的中国建筑,在宗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建筑装饰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收了“希腊佛教式”工艺表现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得到了丰富,但建筑色彩的施用仍然不多见,直到隋朝的结束。
2唐代建筑色彩艺术:等级的象征
回溯早期中国建筑色彩艺术,虽然在秦时已经出现,但可见的作品也只是凤毛麟角,唐代以前中国建筑色彩以体现自然功能、材料本色为主,没有人工堆砌的建筑施色,建筑装饰淳朴而耐人寻味。真正在建筑上大量施用色彩作装饰直到唐代才出现。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建筑发展的鼎盛时期,建筑气势雄大,造型质朴,体态道劲。由于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建筑归“礼部”所管,因此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依附在建筑上的色彩也就自然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采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唐代盛行直棂窗,窗根上的纹样有龟锦纹及花纹繁密的球纹等。室内壁面上往往会有壁画,天花板形式很简洁。这时候的彩画构图已初步使用“晕”,它对以对晕、退晕为基本原则的宋代彩画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在使用花纹方面,除莲瓣以外,窄长花边上常用卷草构成带状花纹,或在卷草纹内杂以人物。这些花纹不但构图饱满,线条也流畅挺秀,还常用半团窠及整个团窠相闻排列,以及回纹、连珠纹、流苏纹、火焰纹及飞仙等富丽丰满的装饰图案。可以说,唐代是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宋代建筑色彩艺术:主流文化的印证
唐宋建筑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但宋代建筑比唐代建筑规模小,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受唐代建筑的影响,宋代建筑主要以殿堂、寺塔和墓室建筑为代表,装饰上多用彩绘、雕刻及琉璃砖瓦等,油漆在这一期开始大量使用,建筑构件也开始趋向标准化,装饰与建筑的有机结合是宋代的一大特点。受儒家理性主义和禅宗的哲理作基础的宋代社会思想所致,宋代建筑用色喜用稳重而单纯、清淡高雅的色调。自唐玄奘在佛庙中引入风格开始,至宋代,印度佛教文化开始渗透到中国文化各个角落,宋代建筑寺塔的装饰尺度合理,造型完整而浑厚,苏州的虎丘塔、泉州的仁寿塔便是宋代典经之作,建筑颜色突出为红色,屋顶上或全部覆以琉璃瓦,或用琉璃瓦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式屋顶,彩画和装饰的比例、构图和色彩都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效果,因而当时建筑给人以柔和而灿烂的印象。宋代建筑的色彩充分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文化,并且对后来中国建筑装饰文化的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4元代建筑色彩艺术:宗教文化渗透下,风格秀丽而绚烂
元室以蒙古民族入主中土,建立蒙古政权,并迭西征,以展疆土,形成了地跨亚欧的大国。元朝由于民族众多,而各民族又有着不同的宗教和文化,元代传统建筑艺术在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碰撞下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由于蒙古族崛起于北方蒙古高原,因此受以北方工匠为主的外来工匠影响,元代建筑结构大胆而粗犷,艺术风格也狂放不羁。最为突出的是宗教建筑,从到大都建造了很多喇嘛教寺院和塔,带来了一些新的装饰题材与雕塑、壁画的创作手法。陆续兴建的伊斯兰教礼拜寺开始和中国建筑相结合,形成了独立的风格,装饰、色彩也逐步融合起来。与汉族传统风格不同,高浮雕是元代雕刻中的优秀作品。人物姿态、神情十分雄劲,图案生动的气氛热烈,喇嘛教的雕刻题材和手法给予明清建筑艺术不少影响,尤其是对官式建筑影响较大。元大都是元代建筑的点睛之作,《中国建筑史》记载:“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应知其顶坚固可以久存不坏。”可见元代建筑色彩艺术不仅在视觉上有了较大的突破,色彩更为丰富,而且在使用功能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较好地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元代宫室建筑在承袭唐宋建筑风格的传统下,建筑装饰纹样倾向平实、写实的路线,宫殿建筑的色彩和图案更为精湛,风格秀丽且绚烂。
5明代建筑色彩艺术:鼎盛时期的开始,浓重悦目、细致华丽
明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极大地推进了明代手工业的生产,手工业技术突飞猛进。明初立国南京,建筑主要仰赖江南工匠。永乐移都北京,北京宫苑建设,以南方工匠为主。形成了严谨、工丽、清秀、典雅的明代建筑风格,颇具江南艺术的风范,只是经过皇家贵胄的渲染,明代建筑体量宏巨,色彩浓重。虽更改了江南雅淡之风,但其根系,实与江南建筑相近。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房屋的主体部分,亦即经常可以得到日照的部分,一般用暖色,尤其爱用朱红色;格下阴影部分,则用绿蓝相配的冷色。这样,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悦目的对比。
建筑色彩的施用,在中央集权的明代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在一般民用住宅建筑中,多采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梁枋门窗多采用本色木面,也显得十分雅致。
明、清时期,藏族和蒙古族的喇嘛教建筑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寺院建筑由于有一些比较完整定性的装饰手法,这就使寺院中许多建筑的外形有着共同的艺术特点。墙很厚,收分很大,窗很小,因而建筑显得雄壮结实,檐口和墙身上大量的横向饰带,给人以多层的感觉。这些特点在艺术上增大了建筑的尺度感。在色彩和装饰上则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教义规定:经堂和塔刷白色,佛寺刷红色,白墙面上用黑色窗框,红色木门廊及棕色饰带、红墙面上则主要用白色及棕色饰带,屋顶部分及饰带上重点点缀镏金装饰,或用镏金屋顶。这些装饰和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有助于突出宗教建筑的重要性。
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建筑以维吾尔族的礼拜寺和玛扎为代表。这类建筑窗户棂条的组合使用了各种精巧的几何纹样。维吾尔族建筑装饰的种类很多,而最出色的是拼砖、石膏花饰、彩画和窗户棂条的组合,多种装饰往往综合使用,形成华丽细致的艺术气氛。
6清代建筑色彩艺术:建筑色彩的颠峰时期,油漆彩画盛行,施色走向复杂化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封建君主制进一步加强,皇权更为巩固。手工业生产水平比明朝有较大提高,规模更加扩大。在此背景下的清代建筑色彩的施用越来越复杂,其色彩功能突出装饰性,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围绕彩画形成了一系列与建筑文化相关的内容,彩画的功能演化成装饰。清代后期,等级制度使建筑颜色两极分化,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清代官式建筑以金龙合玺为最荣贵,雄黄玉最贱。宫殿地位最重要,色彩也最强烈;依次为坛庙、陵墓、庙宇,色彩的强烈程度也递减而下:民居最普通,色彩最简单,其建筑一般不施彩画,即使有的也只在梁枋交界处画“箍头”。清代台基一般为砖石本色,重要建筑用白色大理石。如北京紫禁城的颜色是红黄色的,与紫禁城相联的周围一些重要建筑都是红色,屋项则呈现绿色,而其他的北京建筑颜色大多是灰色。清代琉璃瓦的使用极为普遍,黄色最尊,用于皇宫及孔庙;绿色次之,用于王府及寺观;蓝色象天,用于天坛;其它红、紫、黑等杂色用于离官别馆。
明清建筑装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许多规模宏大的宫苑、陵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出色。建筑装饰风格沉雄深远,映射出了明清全盛时期皇权的声威。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建筑的装饰图案或彩画生气才开始低落,唐宋装饰的风采已经踪影皆无,由于过分追求细腻而导致了琐碎和缺乏生气的局面。
7近现代建筑色彩艺术: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复古风行
时期,受西方的影响,建筑系统变了,色彩关系也变了。中国一些地方出现了租界,在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建筑重新突出材料的本质色彩,建筑颜色衬托了建筑载体的功能。
近现代的中国建筑在欧美国家取消建筑装饰的影响下,开始步入了重现代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不重装饰的阶段:装饰性的花纹图案已不多见,建筑装饰除功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外只能在符合功能、技术的门、窗及实墙之中寻找理想的格局
建国后,“”卷袭全国,与中国其他领域所受到的破坏一样,建筑创作也受到了极大摧残,灾难性的政治运动使得中国建筑被极不恰当地要求必须体现某种被歪曲或吹胀了的“政治”概念,于是全国各地所谓的“万岁馆”如雨后春笋、城市中心广场或其他标志性城市建筑中也出现了称之为政治具象象征主义或抽象象征主义的建筑作品,无原则的模仿北京国庆十大建筑的“创作方法”盛极一时,在混乱的政治格局中,中国建筑色彩一改往日丰富绚烂的特点,成为了单一而枯燥的东西。在这样的文化浩劫中,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色彩所赋予中国建筑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美学意义荡然无存!
8结语
虽然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经历了从开端、发展到鼎盛,既而又从鼎盛走向衰落的艰辛历程,但是纵观中国古建筑色彩和彩画艺术的发展里程,仍然可见中国建筑色彩艺术极好地诠释了华夏子孙的审美观:一是艺术表现寓于内容要求。中国建筑色彩首先表现在建筑登记和内容上,处于至高地位的宫廷建筑色彩最为强烈,坛庙、陵墓、庙宇的色彩较次之,普通居民建筑的色彩则非常单一;二是多样寓于统一。中国古建筑的色彩不论其复杂华丽程度,都会基于一个统一的色调之中,那就是宫廷建筑以红、黄的暖色调为主,天坛以蓝、白色调为主,园林则以灰、绿、棕色作主色调;三是对比寓于和谐。由于建筑装饰色彩基调的高度统一,中国古建筑不论色彩多么的大胆、明快、强烈,尽管许多的互补色、对比色会在同一座建筑中同时出现,而且对比十分强烈,但这种丰富的建筑施色法不仅没有使中国建筑显得杂乱无章,反而使其和谐的基调更加赏心悦目,耐人寻味。
英国学者P.L.格列高里曾在《视觉心理学》说过:“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在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建筑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而且通过漫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建筑色彩的认识和运用。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曾给人们展示了难以磨灭的视觉空间,面对当前中国建筑日趋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外来建筑文化的洗礼,面对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的日渐飘摇,系统地重拾中国建筑室内传统装饰元素,让日渐冷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彩装重现,重新赋予人类的情感,让建筑和空间与人交流对话是没一个建筑装饰设计者肩负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