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lbl教学法论文

lbl教学法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50: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lbl教学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lbl教学法论文

第1篇

CBL教学法是高等医学教学中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医学生利用涵盖某一主题大部分知识点的典型临床病例,进行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随后在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在中国的医学教学中也逐渐流行。CBL教学法核心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及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病例编排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灌输式”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具体病例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收集、分析和归纳病情的本领,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

2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中的具体运用

目前,虽然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自觉的被采纳着,但对病例构建、问题设计、讨论模式及如何引导尚无规范、系统的研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本课题组在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设计。

2.1构建高质量病例

病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题组针对夜大学生掌握集中欠佳的内容,如混合性脑神经、脊髓和脑干的内部结构、下丘脑与端脑内部结构等,对应的挑选了来源于医院的真实病例,进行编排与构建,如周围性面瘫、脊髓外伤、动眼神经交叉瘫、垂体腺瘤与内囊出血等。真实病例常较复杂,初学者分析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对病例进行再构建,把教学重点和难点与临床学科知识相结合,体现出设计思路及预期教学目标。病例构建的原则:

1)主题鲜明,即一个病例围绕一个主题,且能覆盖该主题的大部分知识点;

2)客观、真实和准确;

3)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深广度;

4)具有启迪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将30名学生分为4~5人的小组,各组分一个不同的病例。

2.2设计问题

教师在布置病例后不主动提问,而是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仔细查找病例中隐藏的问题,制作能体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考过程的课件,在课堂中讲解并讨论。但这不是说教师处于完全旁观的角色,而是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在构建病例时就体现出。设计问题,要结合理论课程的逻辑主线,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渐深入,把问题藏在病例里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中。问题内容既要明确教学目标,体现神经解剖学的基础作用,又要广泛联系临床各学科,具备实用性。这需要教师对病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脊髓外伤病例中,主要目的是考察脊髓内部的传导束,但可加问手术入路。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椎骨与脊髓的对应关系,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让他们提前接触临床,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3巧妙引导

夜大专升本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解剖学知识,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病例,应紧扣教学难点和重点,而不能像传统“讲授教学”一样面面俱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仅作为主持人,引导学生不偏离主题思考及讨论,点评学生发言,适当的归纳和总结,把握课堂节奏。教师对病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才作补充讲解,但每次讲解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讨论。例如讨论周围性面瘫病例时,面神经损伤的位置不同,如在内耳道、面神经管和腮腺等处,其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也不同。教师对其损伤的位置巧妙加以引导,就能深挖病例价值,扩展学生视野。

2.4充分讨论

课堂上由各组派出学生代表讲解他们自己制作的课件,充分展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夜大学生虽已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对病例分析较为全面,但也会出现较多的分歧。此时,教师宜鼓励其他组成员积极提问,让主讲人及其同组成员作答。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分析分歧出现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既巩固了神经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临床专业素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从“授之于鱼”转变为“授之于渔”,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这点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2.5课后巩固

在课堂分析讨论后,每个病例会挖掘出大量的知识点,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教师对此进行概要分析和总结,课后要求每位学生选取1~2个侧重点,撰写科研小论文,进行知识点扩充。值得注意的是,不宜过多加重学生负担,字数以1000~2000字为佳。学生通过检索和查阅资料,请教相关专业人士,一方面巩固了课中所学,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锻炼了获取信息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培养了科研思维。

3开展CBL教学的体会

第2篇

(一)成立学习小组

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一般每小组为6人,每组1名组长,负责该组的学习讨论工作。每组让学生分别担任会计部门的各种角色,完成从成本费用各要素费用的分配、成本预算、成本计算,直到编制成本报表这样一个会计循环的全部工作。

(二)设计并提出问题

在PBL教学法中,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关键,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过程。在授课之前,教师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问题,先复习教材,查阅资料。教师在其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讨论过程中,强调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启发,对关键问题及时提示,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内容,而且增强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学生做品种法成本核算案例中的原材料费用的分配时,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发给学生,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对不同用途,不同使用部门领用的原材料进行汇总?汇总后采用哪种方法分配材料费用?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解决方案。如果仍有学生存在疑问,教师就可以加以启发。各小组按照角色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按照确定好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工作,完成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三)成果展示和教师评价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对其成果进行展示说明,展示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指出问题。这一过程不仅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使其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对每小组的展示、成员的参与和解决问的程度进行评价。

二、PBL教学法的优势

成本会计实践课程采用PBL教学模式,使实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教学法具有如下优势:

(一)学习主动性加强

在PBL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知识内容巩固加深

学生在成本会计实践课上,不仅学会了成本如何计算的程序和方法,同时还巩固了所学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

(三)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教师面对面的详细指导和帮助,不仅促进了师生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还能让老师发现学生真正存在的疑难问题,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三、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置合适的问题

如何选择问题、设置问题才能让学生掌握成本计算方法成为PBL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也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课程的整个知识结构掌握扎实,同时还要具备严谨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不能涵盖过多内容,也不能过于简单,要使学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或带着问题查找资料,找到解决方案,保证学生完成任务。

(二)教师参与讨论

教师设置的问题发给学生后,组内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可以合作,也可以自行解决问题,但是可能有些问题,学生无法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再参与讨论,将学生不理解、困惑的内容,或者是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这样学生不仅能更快地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全面的掌握成本计算的程序和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可以熟练地应用品种法计算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

(三)要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不要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基础好的学生,同时也要关注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给予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各小组可能更关心的只是本小组的工作进展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对于其他小组的研究问题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关注较少。

(五)在PBL的实践中,有的小组成员存在惰性,很少参与到讨论和实训中。

(六)PBL教学法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课堂,但是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在相应的章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

四、总结

第3篇

(一)关于民歌教学

简单地说,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会产生一种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谣)。它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民歌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需要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去体验感受,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基于体验,从而提升演唱水平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基本的技能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是在课后不断练习中,意会民歌学习所必须的理论基础,而后依据自己的理解,指导声乐自我训练,并通过不断实践重新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民歌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对学生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对于了解、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歌的种类也很多,如陕北民歌、蒙古族歌曲、藏族歌曲,有些民歌是来源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唱法,具有原生态的特点;有些民歌则是基于普通话的基础上,借用地方方言的语言特点来进行演唱的。

(二)民族音乐教学法

民族音乐教学几乎都是围绕着解决开喉咙、呼吸、喉头等技术问题来进行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技术化的训练,目标很明确,步骤很清晰。整个过程,就是教师描述自己的演唱体会,然后把这种感受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应当说,在民歌语言的韵味和把握上,原始的民歌传授方法,实际上是民间艺人口头创作,口耳相传,是一种口传心授式的传承方式。而在现代的民歌教学中,这种方式有着明显的制约性,口传心授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民歌教学的要求,那么在现代的民歌教学中,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利用新媒体来寻求帮助,寻找所演唱民歌发源地的地道的语气和语感,有助于当前民歌教学。同时,教师也应当要掌握各地民歌语言的规律和特点。

(三)PBL情境声乐教学法

PBL最早的应用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源于美国的精神病学教授Bar-rows1969年他在加拿大MCMaster医科大学首创,之后经过不断精炼与实践探求,在解剖学、药理学、生理学等得到广泛应用,PBL模式也应用于其他教育领域,如商业教育、建筑教育、工程教育等。应该说,PBL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熟练掌握一门领域的学习过程。PBL情境声乐教学法,实际上正是借用了PBL的核心思想,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服务,在理论学习和日常训练声乐技巧的条件下,通过情境训练引导,提升学生歌唱技巧,同时规避了学生“千人一面”的态势,尽可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歌唱风格。总的说来,PBL情境声乐教学法就是在传统教学过程的基础上,注重塑造学生的民歌语言个性,并强化学生对歌曲风格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音乐意识中的觉醒,依靠声乐技能的语言训练,加深情感投入,并强化学生对于舞台表现力的自我感受。教师通过营造各类音乐语言情境教学,与学生展开互动,从而使学生直接感知音乐,借由多层次反馈,逐步实现从自然状态转换到训练状态并再次回归到自然状态的转换,并在实践中剥离教师强烈个人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二、PBL情境声乐教学法在学习民歌语言中的辅助作用

(一)PBL情境民歌语言教学法的特点

PBL情境民歌语言教学法,实际上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基于传统民歌教学方法之上的创新方法。实际上,在民歌教学中,地方语言韵味和方言的问题,一直是难以解决的,汉族教师很难能够教授少数民族歌曲,对于各地域风格特征的把握也有一定的困难,仅仅在普通话教学和非方言创作型现代民歌中有教学优势。当今民族歌曲内容包括汉族传统民歌、古曲类民歌,少数民族歌曲,以及近现代创作型民歌。每个类别的演唱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如古曲类偏重于吟诵式的,少数民族歌曲需要了解地域性方言,与传统的民歌教学方法相比,PBL情境民歌语言教学方法为学生打开更多的渠道去了解各类民歌的语言。PBL民歌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也更加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塑造。

(二)PBL情境民歌教学法对学习民歌语言的辅助作用

1.地方民歌语言教学

民歌语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以陕北民歌为例。陕北民歌具有强烈的语音修饰特点,借用衬字、叠字,运用和谐韵脚,自然地运用洪音和细音。所选取的词语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也容易,在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下,讲求歌词的韵律美是十分必要的。歌词的声音和意义是不能强制分开的,有时候意义在声音上见出,要比习惯上的联想见出更加微妙,讲究声律是行文最重要的功夫。在陕北民歌中,有大量的衬字使用,如对坝坝,白脸脸,如圆个溜溜、蓝个英英、那个,等等。这些文字的使用增强了民歌的地域性特点和艺术感染力。在江南民歌中,比如《茉莉花》,其中的一段唱词“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将我骂”,其中,“满园花开”就要唱做“满YU花KEI”,“香也香不过它”就要唱作“香也香不GE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就要唱作“MUYUXICEI一朵DEI”,这里包含了平卷舌的运用,以及江浙地方语言的韵味和特点。在进行民族唱法的学习时,特别是针对一些地方色彩浓厚,地域性特点强烈的歌曲,如《想亲亲》、《下四川》等类型的歌曲,要求演唱者要用地道的语言去演绎表达作品。

2.古曲类民歌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内科学;PBL;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2-0015-03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医学院校一直呼吁教改以提高教学质量,内科学也不例外。本文认为,内科学进行教改的重点是教学模式问题,必须结合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和自身学科特点,选用合理教学模式,选择合理的改革方向,并采取合理保障措施。

一、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而又非常重视临床实践的学科。其特点是专业知识体系庞大,临床上危急重症、疑难杂症多,常要求快速判断与紧急处理,因此内科学教学始终是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课程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教学内容多、难度大,如何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做到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有效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是内科学教学面临的重大问题。目前,中国医学教育领域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病越来越突出,而新教学模式尚在探索之中,这构成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背景。

(一)LBL教学法的弊端日益突出

目前,包括内科学在内的众多医学课程依然采取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即LBL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ning),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填鸭式”教学法,它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采取大班全程灌输式教学[1]。该模式以教师主动传授系统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和掌握基本技能为主,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使学生比较快速地掌握理论知识。在具体执行中,它表现为三中心,即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非常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传授知识是从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忽视学生的能动作用和内在感受。客观地说,LBL教学法的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它承认教师了解系统课程知识、具备丰富教学经验、教师在学生心中有较高地位等情况,能让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同时,LBL教学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全面地传递各种理论知识,这能符合目前中国各医学院校医学课程繁多、教学资源相对有限的客观实际情况。

尽管LBL教学法有很多优点,但它在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这就产生很多问题,其中最直接问题就是学习过程相对封闭、保守和紧张,学生普遍觉得上课枯燥无味,容易产生烦躁和抵触情绪。此外,随着IT产业发展,医学课程的教学环境发生巨大变化,LBL教学法面临巨大的挑战: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师生获取信息新渠道,学生医学知识获取渠道拓宽了,他们不再单纯依赖教师和有形图书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以往师生在知识交流过程中教师的强势地位,而LBL教学法的重要基础就是教师拥有这种强势地位;此外,当前在互联网上有很多公开的教学资源,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了,对教师和现有的LBL教学模式更加挑剔。

(二)PBL教学模式的应用尚在探索之中

国外医学界为促进医学课程教学,在20世纪后半期提出了PBL(Problem-Based Leaning)教学法。PBL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也称基于问题的学习,此概念于1956年提出,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先将其引入医学教育领域[2]。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授课质量,是目前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医学教育界积极引入该模式,并在其基础上提出了CPBL(Clinical Problem-Based Leaning)教学法。CPBL教学是建立在PBL 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运用真实病案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式学习,通过对临床病案与临床问题的分析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3]。2002年Larry K

Michaelsen又提出了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它是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形式多样,主要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也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4]。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界都非常重视PBL教学模式,CPBL、TBL等教学法都是对该模式的改良或局部创新。

尽管PBL教学有很多优点,但目前在中国医学院校推行该教学模式还存在一定困难。首先,PBL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在具体执行中需要将原来的班级分为一个个以10人为单位的小组或者小型班级,每个小组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师,同时每个小组还需要相应的多媒体教室,这意味着学校需要相应配备更多的教师和多媒体教室,显然这对于当前中国医学院校来说是根本不现实的。其次,PBL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开放式教学,很难形成统一配套的教材,目前在中国也没有成型的教材,教师对于问题设计和答案解答没有现成的教材可参考,完全依靠教师的个人经验,这就难免造成失误。再次,中国长期实行填鸭式教学,造成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表现自己,实行PBL教学时缺乏主动性。最后,和传统授课方式相比,PBL模式应用中教师不好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动态,学生可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在获取与问题相关的知识时忽略完整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可能导致捡芝麻丢西瓜,造成讨论热烈而实效少[5]。

总的来看,由于PBL教学对教学资源、教师素质、学生素质等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中国目前尚不能满足这些要求,这导致目前它仍然处于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阶段,短期内无法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在这种大环境下,内科学在应用PBL教学方面也处于探索阶段。

二、基于PBL的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

为促进内科学的教学,必须对内科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尽管PBL教学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国内众多学者认为PBL教学是未来中国医学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也赞同这种观点。只是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重大工作,牵涉到学科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因此必须对改革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对改革过程中各种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也要谨慎。

(一)改革方向与步骤

本文认为,在内科学教学中应该积极推行PBL教学,这是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大方向,这么做既有可行性,又有必要性。从可行性看,内科学属于临床课程,它要求学习者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做基础。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内科学主要在大学四年级开设,此时学生已经有较丰富的医学知识积累,可以适当进行课题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PBL教学。从必要性看,一方面传统LBL教学的弊端不断暴露,有必要采取新的模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内科学属于临床课程,是指导学生诊治病情、提高从医素质的重要课程,有必要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因此,PBL教学应该是未来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尽管PBL教学是未来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但它当前还无法在中国直接推行。原因在于除第一部分论述的以外,还包括该学科自身内容特点:目前中国各医学院校现行使用的《内科学》教材,内容包括内科学领域从基础到临床的全部内容,内容庞杂,而基础教学学时一般只有短短的70-80学时,师生均普遍反映课时不足,PBL教学又需要较多的课时作保证,这就存在课时量不足的矛盾。和PBL教学相比,LBL教学具备教学效率较高、对教学资源要求较低、已经形成一系列标准化模式等优点,因此在很长时间内内科学教学中LBL教学还将被继续采用。

综合考虑,本文认为,目前在内科学教学中还不具备用PBL教学法完全取代LBL教学法的条件,因此内科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分两阶段走,其中第一阶段属于过渡阶段,它是在改良和继续使用LBL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逐步探索PBL教学实践并逐步推广,它需要长期的探索;第二阶段是逐步用PBL教学取代LBL教学,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容

当前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属于第一阶段,改革的内容就是探索LBL教学和PBL教学的具体运用情况,为此一方面要确认分别适用于LBL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探索如何运用这两种教学法进行具体授课。

在确定教学课程内容方面,本论文认为,每种疾病的概况、定义、发病机制等主要是理论的阐述,知识面过多过碎,也无须案例支撑,因此适合采用LBL教学;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等内容,主要是临床知识部分,可以结合医生自身工作实际,采用PBL教学。此外,对偶发性疾病、少见病等内容适宜采用LBL教学,对一些常见病、典型性疾病等特别重要的知识内容,可以适当采用PBL教学。

在进行课堂授课方面,本文认为,应用LBL教学时应该努力适应当前变化的教学环境,尽量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从教师到学生单向传递的弊端,努力考虑学生需求并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尽最大可能地改良LBL教学法。应用PBL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班级人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努力采用真实案例,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分析病例和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努力让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实现标准化、程序化,并在事后进行认真总结,不断提高PBL教学法的质量。

在实践中,探索授课时如何合理运用PBL教学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当前中国各医学院校在教授内科学时,课堂上学生数量一般都不低于30人,而教师数量有限,为此在进行PBL教学时,应该结合班级具体情况,把班级平均分为6人或8人为一组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再选取一个代表代替本组参加讨论,各组代表可以收集、整理本组成员的意见以代表本组的意见,再由各组代表组成讨论组,进行统一讨论并解决问题,教师作为主持人和问题最终解答人。在实践中,也可以培养部分研究生成为导师,部分缓解教师紧张局面[6]。可以组织三次讨论,第一次为学生初步接触病人、了解病情阶段,此阶段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通过预习功课、上网搜集资料等各种方式做好准备工作;第二次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讨论阶段,在讨论时学生要有明确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普通成员等,教师主要是维持小组讨论的正常进行,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第三次为讨论总结阶段,教师将每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指出问题,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提出意见和答案,要努力让学生认清自己的正确与错误。在各个阶段,教师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分析本次PBL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为以后继续运用并推广PBL教学法积累经验[7]。

三、基于PBL的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措施

内科学教学模式改革,如改良LBL教学法和推广PBL教学法,会对课时量、师生素质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总的来看,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合理确定授课内容

目前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课时不足,若适当采用PBL教学又会占用较多课时,导致课时量不足问题更加突出。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班级、专业及学生能力等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并确定合理的教学范围,从而适当减少授课内容,为PBL教学的推行提供更多课时保证。

(二)充分利用IT技术资源

为实现教学模式改革,师生都要充分利用IT技术资源,为各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提供保障。对教师来说,要做好两方面。一方面,要利用IT技术的信息传递、存储功能。IT技术可以大容量存储课件、视频、医学资料等各种资源信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一些不太重要的知识点以电子文件形式发给学生让其课下自学,或者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发给学生让其课下预习或者温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节约课时。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互联网教学资源的整合工作。互联网上有许多生动有趣的资源如视频、动画、图片、新闻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并加以整合,把课件做得生动和有内涵,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当前LBL教学刻板、单调的现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合适的病例进行PBL教学,或者寻找成功的PBL教学案例指导自己教学。对学生来说,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搜集功能。PBL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自己独立搜集相关知识和解决问题,而互联网是当前最快捷全面的信息搜集渠道之一,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会在网上搜集信息,利用网络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为PBL教学的推行提供条件。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和教师素质息息相关。要提高教师素质,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进一步提高教学理论水平,要通过不断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改动态,熟悉包括LBL、PBL等各种教学法的优缺点,让教学工作有理论指导。第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努力成为一名好的临床医师,增进对内科学中的各种理论知识、临床知识更透彻的理解。第三,要结合教学需要,提高运用IT技术的水平,并能在教学工作中熟练应用这些技术。第四,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时刻把爱护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挂在心中,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需要,在授课时尽心尽力,努力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教改事业。实践证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教改成功的重要保障,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才能成为合格教师,才能在教改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4]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

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

[2]李晓静.浅谈P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的优点[J].

中国医疗前沿,2009,(23).

[3]李婧,陈汉想.心血管内科学CPBL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

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3,(16).

[5]崔晓阳等.P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存在

问题[J].医学教育探索,2010,(4).

[6]李恒喜等.PBL教学法在医学临床课程中的应用体会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

第5篇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法,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S.Barrows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创[1]。LBL(Lecture Based Learing)指传统教学法即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与LBL教学模式不同,PBL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模式。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30年的不断发展,PBL教学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医学院校越来越来广泛的采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主要流派之一[2],并为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以及其他国际医学教育组织大力推荐[3]。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眼视光专业的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级眼视光本科专业学生51人,分为PBL教学方法实验组25人,传统教学法对照组26人,2组学生之间年龄、入学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分为5组,每组5人。

1.2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为角膜接触镜的护理一节,两组学生均有同一老师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按照常规的教学内容进行课堂集中教学;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1)教师课前充分准备,把握好教学大纲,明确教学任务、主要内容、重点、难点,熟悉学生情况,准备合适的病例,书写教案,查阅参考文献,对学生在课堂上有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准备。(2)提出问题,这是PBL教学法的关键之处,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提前一周把准备好的病例给学生,并帮助学生一起分析所要研究的问题,以明确学生的努力方向。(3)学生准备,每组有一名组长,学生拿到问题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查阅资料,也可以提供部分书目及网址,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去查阅资料,寻求问题的答案。例如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著作、期刊、论文,通过网络查询资料,组内之间进行讨论,得出组内的一致性结论,组长负责汇总发言,组员可以补充。(4)课堂讨论,教师在上课后首先进行启发式讲述,介绍角膜接触镜护理的基本概念定义和背景资料,为学生讨论做好铺垫,然后是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详细阐述本组对提出问题的分析看法,并通过论据找到解决方案,小组之间可以辩论,提出异议。同时,教师把握好课堂讨论节奏,做到主持人的作用,协调课堂氛围。(5)总结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给出问题的合理答案,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总结,然后进行点评,对共同性问题及争议较大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解疑答惑,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及今后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1.3 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分析和成绩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课后对学生进行主观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整体感受,写下自己的建议。并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进行本节课内容考试,考试试题包括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及分析题,对成绩结果做出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数据,两组之间比较通过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主观问卷调查

通过课堂观察,PBL教学法实验组学生课堂气氛活跃,讨论比较激烈,能够客观分析问题,通过论据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学生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绝大多数能做到课前充分准备,结合病案复习、查阅相关理论知识,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力求答案合理、客观、全面,有的小组还能把讨论的过程、论据、结果做成PPT,在课堂展示,使结果更加直观、生动易懂。组内成员能够分工合作,发扬团队精神,同时增进了同学感情。主观调查问卷显示,实验组25人中,23人认为PBL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24人认为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23人认为能够较为牢固的掌握并且能够灵活应用所学课堂内容。只有个别学生不太适应PBL教学方法,担心不能够系统的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没有投入到积极查阅资料、讨论问题的氛围中去。

2.2 成绩分析

实验组平均成绩(92.27±7.06)分,对照组平均成绩(81.55±7.35),t=3.215,P

第6篇

1实验课班型较大,教学效果差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发生火灾、有毒气体中毒等事故,为提高教学效果,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对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一般以小班授课为宜。但是很多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在“成本”是首要考虑因素的前提下,必然导致要“大班授课”,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很难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当前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综上所述独立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教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摸索、讨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1改变思想,提高认识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机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但是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有机化学实验气味重、毒性大、危险等,是有机化学理论课的附属课程,没有有机化学理论课重要。因此,在首次实验课中,我们会想办法列举一些生动的实例来说明有机化学实验对人类和社会的巨大贡献,使学生明确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8]。同时,我们增加了一些实用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如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等实验,并结合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有机化学实验不仅非常有趣而且“有用”[9]其次,我们每学期举行实验技能大赛,以实验操作为主,以笔试为辅,对大赛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并在学年综合测评时加分。通过这些办法,使学生更加重视有机化学实验课程。

2.2修改教学计划,制定新大纲,编写新教材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学时少,知识点多的特点,为适应当前独立学院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们修改教学计划,编制了新的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优化实验内容,并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地域发展优势等编写了新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材。这样“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一个新体系完全能适应学校培养目标的要求。

2.3加强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机化学实验技术是高校化学及其相关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科学素质之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实验教学改革又是难点的难点。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多数是以掌握基本操作技术、验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合成方法为目的,其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这种依附于理论教学的实验教学,无论是实验时间安排还是实验内容都阻碍学生自主性和动手能力的发挥和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大胆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打破原有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按模块化[10]方式将实验教学进行整合,并配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4],树立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促进学生个体及创造性发展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1)“模块式”教学法:有机化学实验模块教学就是将原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归类和综合,合理地设置符合当地优势产业的新型实验项目,将有机化学实验划分为“基础操作实验”、“综合实验”、“绿色化学实验”三个模块,初步形成了新型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采用“模块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按三大模块教学,实验目标更明确,实验方法,实验手段更贴近生产实际,与当地企业联系更为紧密,培养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学时实验教学的情况下,把实验内容分层次模块化,便于递进式教学,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形成转化。我们通过对几届学生进行模块式教学实践,切实体会到有机化学实验模块化教学比以往的传统式教学有如下优势:能根据不同专业课时不一的现状,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素质提高。(2)“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是和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模式相对而言的。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强调以学员为中心,以教员为主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基础,围绕问题查阅资料,进行思维、推理、讨论,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LBL是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法,以教员讲授为主体,学员被动接受,采用多媒体技术,以记忆、灌注、强制为特点,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PBL与LBL在教学设计理念、实施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不同[11]。

2.4发挥有机化学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优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有机化学是我校的重点学科,是学校的精品课程。有机化学实验是精品课程的一部分。精品课程在我们学的主页有专门的网页(网络教学平台),包括课程介绍、大纲、课件、教学录像、多媒体动画、实验指导、作业习题、参考资料、答疑讨论等。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施为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的结合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有了这样一个教学平台在上课之前,学生预习与课后复习时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查阅先关课件与资料,观看教学录像与多媒体动画,而且还可以通过答疑讨论版块对有疑问的地方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在线交流。因此,精品课程教学平台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们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3结语

第7篇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运动生理学的学习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体育学院学生认为运动生理学很重要,主要是由于运动生理学是考试课程;因为考研科目中涉及运动生理学,大四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大一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多而抽象和学生自身文化基础薄弱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对此在教学改革上提出采用LBL联合PBL教学模式,建立层进式运动生理学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学习;PBL教学

运动生理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人们从事体育教学、体育锻炼健身和运动训练的重要科学基础,体育科学中的许多学科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由于该课程教学内容多而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反映比较困难,从而影响了其学习的主动性[1][2][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其学习主动性的参与,教学活动就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为此,通过对体育学院大学生运动生理学学习状况的调查,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方法,为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281人,其中大一148人,大四133人.因大一学生于第二学期开设运动生理学课程以及大四学生即将面临找工作、考研等情况,存在着运动生理学的学习问题,所以分别选择大一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对其进行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期刊杂志、网络查阅近10年相关论文资料,为本文的研究分析及论证提供了理论准备与参考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和与相关专家进行访谈的基础上,遵照有关问卷设计的要求,并结合体育学院大一及大四学生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问卷发放情况见表1.

1.2.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获各项数据运用Excel2003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学院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认识由表2可见,大部分的大一和大四学生都认为运动生理学重要.且表3表明99.26%的大一学生和72.34%的大四学生之所以认为重要是由于运动生理学是考试课程.在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实践的联系的认识上大一与大四学生存在明显差异(p<0.01),原因是大四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认识到学习运动生理学的意义,即对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的指导作用.此外,大四学生由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希望通过考研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有利于将来的发展,而运动生理学在许多学校的研究生专业课考试中都有涉及,所以成为大四学生认为运动生理学重要的主要原因,且这种现象,已经深深影响到了大一的学生.

2.2体育学院学生运动生理学学习情况表4和表5结果可知,虽然大一学生认识到运动生理学是考试课程,但学习的积极性上与大四学生有一定的差异,这在经常进行运动生理学学习中反映明显(p<0.01).究其原因,因考研需要,大四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以致经常进行运动生理学的学习.大一学生对于运动生理学的学习主要还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相当部分学生在平时从不进行运动生理学的学习,只是想通过期末突击复习的方式通过考试.进一步说明学生在运动生理学指导运动实践认识上和学习兴趣上的不足.此外,体育学院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除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外,还要进行技术课程的练习,这样就大大挤压了运动生理学的学习时间.如何合理分配各学科学习时间,达到全面发展,是教学改革值得考虑的问题[4].

2.3影响体育学院学生运动生理学学习主动性的因素(多项选择)表6显示,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多而抽象和学生自身文化基础薄弱成为制约学习主动性的主要因素.且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影响着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即产生学生想学但看不懂学不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体育学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之,学习兴趣的缺乏,在大一和大四学生中表现也较明显,且大一尤为突出(p<0.01),由于初次接触运动生理学,对学科研究内容不了解,这样就影响着其学习的兴趣.而大四学生由于其面临着就业压力,对很多学科学习的兴趣也会受到降低.对于大四学生,无人辅导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远大于大一的情况(p<0.01).因为自学是其运动生理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无人能够及时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学方法的限制、实验教学的限制以及与缺乏运动联系也成为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3结论

体育学院学生普遍认为运动生理学课程重要,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生理学是考试课程.在大四学生中,由于考研中运动生理学的涉及,也使其认识到运动生理学的重要性,致使其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大一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影响学生运动生理学学习积极性的因素中,运动生理学教学内容多而抽象和学生自身文化基础薄弱最为主要.

4建议

4.1采用LBL联合PBL教学模式LBL教学法是传统的以教师为讲课主体的大班教学方法,而PBL教学法是在教师辅导参与下,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某一或某些学习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小组教学方法.针对运动生理学课程实际情况,在充分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内容,可以适当采用PBL教学模式.即采用LBL联合PBL的教学新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建立层进式运动生理学教学在不同的年级,由于学生自身学习经验的积累,对于运动生理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都有所不同,可以针对这种情况对不同年级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大一阶段主要是课程的基础教学,使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基础内容进行掌握.大二、大三通过关联课程(即运动人体科学课程体系内相关课程)引申强化运动生理学学习内容,对运动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来提高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并能与运动实践相联系.大四阶段,采取讲座、辅导的形式,指导学生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并及时解决考研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石峰,张蕾,曹兵.《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1):71-72.

〔2〕涂相仁.《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9,30(3):42-44.

〔3〕刘昭强,刘英杰,陈建明,等.《运动生理学》教学改革尝试与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5,9(3):70-73.

〔4〕汪正毅,陈丽珠,金宗强,等.21世纪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25-227.

〔5〕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30-359.

〔6〕孙飙,王瑞元,徐玉明,等.运动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09-111.

〔7〕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29-31.

第8篇

“泵与风机”是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泵与风机也称为流体机械,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流体的压力能和动能从而实现流体定向输送的动力设备。泵与风机作为通用流体机械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业、医学界等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1]因此,如何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在主动学习的前提下积极掌握本课程内容,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为兴趣去学习,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为解决将来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成为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方式是一种教学方法,归结为三方面的内容:认知学习、合作学习和学习内容。[2]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为解决问题、找到正确答案而学习。[3]教师设计复杂的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团队协作解决现实问题[5]。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并掌握了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同时,也通过学习过程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养成一定的主动学习能力。

一、把PBL教学模式应用到“泵与风机”教学中思路形成

“泵与风机”课程要求掌握叶片式泵与风机的基本理论、性能曲线、相似理论、泵内汽蚀现象、运行与调节等基本内容;理解泵与风机的结构及平衡、密封问题,以及泵与风机的选择;重点掌握速度三角形、能量方程式、叶片出口安装角对理论能头的影响、泵与风机性能曲线与管路性能曲线、运行工况点及影响因素、相似三定律、比转速、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或允许汽蚀余量与允许几何安装高度间的关系、提高泵抗汽蚀性能的措施、串并联运行特性、变速调节和非变速调节方式及其经济性等核心。[1]多年来,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LBL,Lecture Based leaning),这种教学方法从基础理论出发,完整系统循序渐进的将“泵与风机”的内容体现出来。学生系统的学习完本课程可以掌握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在本课程的专业基础上能够具备深入的自学能力且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学到的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教师以讲授“泵与风机”的基础知识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若干年来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听讲被动学习,在被动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往往是机械的,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是机械的,因此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全方面培养缺乏应有重视。由于学生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并不突出。因此我们从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方面入手,着重解决学生上课积极性的问题。通过部分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教学大纲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这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出发点,鼓励引导学生从通过复习旧的知识体系入手打开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思路,分析各种基本问题,达到PBL和LBL的完美结合。

二、把PBL教学模式应用到“泵与风机”教学中实施手段

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部分重点章节如在流体力学的基础上能够通过深入学习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一些内容,采用PBL教学。教师对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感兴趣,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激发下,按照老师指导的思路逐渐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到相关的知识中去,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激励、以及必要的督促形式来实现学生的教学内容。研究如何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实现教学观念转变的基础条件,这些问题是来自真实的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学生经验为基础,依托本门课程内容,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参与教学的教师应该掌握PBL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掌握PBL指导技艺。从原来的多说多讲到少说精讲。通过引导技巧来实现提高学生教学兴趣,达到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方面,首先PBL教学方法和“泵与风机”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学习。对问题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在能动学习过程中的去解决专业问题从而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其次,在使用PBL教学方法和“泵与风机”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独立的学习个体而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形成一个小团队,在这个团队中大家分配任务,协作完成相关知识体系。在这样的学习方法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在潜移默化的协作过程中形成了团队合作精神。大家以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为目标,分配不同的知识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通过小组每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组合在一起才能够完成对整个问题的系统认知过程,掌握相关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学校的辅助设施要求具备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图书资源保障条件。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自学和资料查询的基本保障,同时学生要学会使用数字资源。现在学校都开设了相关的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为学生学会使用强大的数据图书馆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学生在学习使用学校图书馆和数据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学会利用各种专业网站,为查询专业技术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学校方面也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和相关课程发展方向前沿讲座,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提供必要保障。使得学生对本专业的发展和专业前沿有着很深刻的理解。这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LBL教学方法而言,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检验学习的基本方法。在使用PBL教学方法和“泵与风机”学习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这样检验的方法略显单一。我们通过小组讨论体现大家对相关专业知识体系的掌握,以及某个方向发展前沿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习评定就要以多种考核形式来表现。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也应该算入考核内容当中来。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小组协作过程的好与坏也应该是考核因素。这些考核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励了学生解决专业问题,进而促进更多相关的专业问题提出,有利于本门课程的掌握。

三、PBL教学方式应用到“泵与风机”教学中现状分析

虽然PBL教学模式在我国的一些高校已被采用 ,但只限于少部分课程,占整个学习课程的比重较轻,有的院校基本未涉及。在我们学校PBL教学模式与“泵与风机”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尚未实践于学生。因此,该方法在对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的促进与提高很难量化体现。教师未经过对PBL教学方式系统专门训练,问题的提出与设计完全依赖于教师平时经验积累。学生的课程设置过于繁重,从小学到高中的习惯性思维导致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述,这个转变过程需要一个阶段来适应。所有这些都将会对PBL教学模式与“泵与风机”课程相结合产生影响。采取PBL教学与“泵与风机”相结合应循序渐近、调整好心态。做好相应的理论及实践储备,将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以及扩展学生思维,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为在将来的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PBL教学方式应用到“泵与风机”教学中前景分析

通过教学实践过程我们发现在“泵与风机”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其它学习方式,如:在提出问题和假设将来工作情景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总结问题关键所在方面,以及以小组的形式想结合团队工作角色适应方面学生的学习都显示出了一定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PBL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泵与风机”教学方法相结合,强化基础知识,紧跟学科前沿,将新的技术、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知识引入到本课教学中。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将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PBL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泵与风机”教学方法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高,对学生的发展、成才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