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群众文化工作计划

群众文化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51: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群众文化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群众文化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文化创新;群众文化;基层;乡镇

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众多的优秀文化,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虽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弘扬光大,但是文化工作仍然需要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能为文化工作带来活力。尤其是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当中,文化工作者要体现出自身价值,把握方向,加强文化传承及创新,义不容辞的承担文化创新工作的责任和义务,为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鲜血。

一、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足,于是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世界。因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其中群众文化在文化工作中体现出较为独特的作用,群众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是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有效提高群众的自身素养,从而提高社会的文明水平。群众文化作为基础文化工作的重点,创造性地参与和开展社会性文化活动在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

二、文化创新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

许多历史悠久,深为广大群众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所以能形成传统,相沿成习,世代相传,就是靠着群众文化活动的继承和弘扬。群众文化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总是不断地衍生和发展新的活动形式。长山子镇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顾名思义长山子镇具有“花儿”的文化传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长山子镇不忘推进文化创新,加快以“新疆花儿”为代表的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讴歌时代、反映现实生活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出更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疆花儿”精品,不断开创“新疆花儿”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新局面。

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近年来,长山子镇在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新疆花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长山子镇推陈出新,以个体为单位,在长山子镇马场湖村村民王秀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花儿”自治区级传承人)家中开办“花儿小院”,将“新疆花儿”传承下去,在弘扬民族文化,挖掘和继承民间文化遗产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2016年长山子镇将金穗苑小区绿地广场打造成“花儿大院”,以及长山子镇“丝路花儿苑”的建成,通过这些平台,搭建百姓舞台,为各族群众提供了学唱、传唱“花儿”的平台,更为东西南北疆、区内外“花儿”文化的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长山子镇在充分吸收和继承传统文化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真正的文化创新。将旅游与文化有机结合,把“新疆花儿”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业当中,发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做大做强旅游品牌,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区域观赏旅游胜地,将“新疆花儿”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发展传承、继续弘扬光大,从而发挥“新疆花儿”在旅游产业中的主导作用,以此带动长山子镇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文化创新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在文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群众文化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要想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唯有在鞒写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文化创新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是提高文化经济效益、引领文化发展方向、促进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丰富人们生活乐趣等。

文化创新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也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就要求在乡镇要下大力气协调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和工作机构,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文化工作队伍,使之成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主力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效益在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应当受到重视,而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开展是文化工作的基础,群众文化的创新和多样化才能够正确的引导文化工作的具体方向,确定更为广泛的发展道路,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更好地带动群众文化的传承。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内容更加多样化,群众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传承方式的创新越来越多,不同的创新为群众文化的传承带来更多的机会,增加了文化的传播途径。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在不断的创新,所以文化工作也要进行创新,才能够有机的结合文化的特征进行传承和发扬。

四、文化创新促进乡镇的发展

综合长山子镇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建设实际情况,长山子镇的文化传播既发扬了传统文化,又进行了文化传播的创新。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充分利用“花儿之乡”的优势,在传统文化传播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疆花儿”等精品活动,大大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兴趣,丰富了人们业余生活的乐趣,带动了群众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乡镇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8-0359-01

一、基层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就是人们群众自主自我进行的以达到多种目的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有:满足精神生活,满足知识需求;满足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需求等。换句话说,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映射,它同时还将人民群众的理性信念加以承载和寄托。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等,这些都使得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要有即时性,准确的把握时代的发展脉搏,继而才能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好做实。

二、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一)构建和谐社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与我国当前国情相适应,当前看来,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文本”是构建过程中追求的理念,因此,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与这一理念相适应,相契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为主要阵地,追求不断的对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加以提高,这样一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就有所凸显,即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构建和谐社会。

(二)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落实,能够使群众接触并认识新文化、新思想以及新理念,这对于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这一工作的开展,还使得爱国主义得到宣扬,推动了民主法制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等诸多方面都起到了倡导以及方向引导的作用。

(三) 满足业余文化需求。以一个比喻来讲,文化活动就像是群众的精神食粮。所以,如果不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好,人民群众就会处于一种精神饥饿状态。因此,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业余文化的需求,另外还促进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做好基层群众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出了一个精神家园,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业余文化的需求。

三、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

(一)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无论什么工作,做好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工作意识,这样才能决定科学正确的具体行为,这一工作基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水平的提升方面,应当对加强工作意识的创新方面有所提高。以前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时,多为被动的、形式的,虽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经济财力,但是谈到最大原因,还是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没有正确的工作意识,如若工作意识没能树立,会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是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步骤。

(二)提升队伍的素质。做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队伍应当注重素质方面的提升,素质高低同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有着极大的关联,提升队伍的素质,首先要做的是撤掉整个工作队伍中的不合格工作人员。加强团队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以及积极引进优秀的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全面针对工作人员素质做专项培训,对年龄结构做优化调整,学会经验吸取,提升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为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做出保障。

(三)加强制度建设。想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以质量为重的进行开展,就必须有强硬的制度建设做参考,过去松散的制度建设对基层群众文化水平没能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加强制度建设,设置出科学合理的岗位制度,全面推行责任制度以及监督管理制度,从而能够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达到能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专业化、素质化。

(四)加强工作创新力度。加强工作的创新力度,譬如说创新活动内容、创新工作手段、创新理论知识等,总而言之,想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就不能墨守陈规,必须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注入活力、注入新鲜感,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总而言之,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一个长期并且艰巨的任务,这项工作不仅对社会主义基层建设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还对于我们生活的城市甚至是我们的国家具有的深远的意义。基于这些方面,更应当端正态度,结合国家当前国情以及相应的地区特点要求,全面的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加强改革力度,深化研究体系,总之,要确保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效性,开创出一个管理有条不紊、活动精彩纷呈、目的健康向上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崭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利显. 浅谈对如何搞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J].时代报告,2012,(02):244.

第3篇

[关键词]基层文化工作;地方文化;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4-0067-02

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文化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新的体制、新的文化需求给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因此,如何适应这一特点以指导今后工作,已经成为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 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现状

近年来,虽然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所面临的困境也逐渐凸现出来。

(一)理论方面缺乏调查研究与归类整理

据调查,目前在基层从事群众文化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很少,除北京、上海及个别大城市在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方面有所成就外,其他中小城市在群众理论研究方面缺乏新的思路,这可以从各大报刊及各省、市群艺馆互相交流的内部资料中便可看出。而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理论支持就更少,客观上也导致了开展工作时往往会有自觉或不自觉的盲目性,从笔者了解的一些情况来看,很多县级文化单位只有在每年春节、元旦前后开展一些小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而乡级文化站每年所开展的活动更为有限。大多数时候只是有计划、有材料,但没有实际行动。这些都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缺乏理论指导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是调查多而研究少。以笔者所在的秦安县文化馆为例,最近几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做的比较多,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往往只是调查了一些基本信息及简单的传承关系,但对调查来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的不多,这就导致一些较有价值的群众文化项目往往被忽视。不仅如此,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很多调查来的数据得不到很好的归类整理,使得一些基本的资料很难进入专业研究者的视野,这也客观上导致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理论上往往比较滞后。

(二)工作人员专业结构不平衡

从事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大都素质较高,专业性很强,但部分单位人员结构不平衡,也就是某一专业人员较多,有的专业没有专职人员,这就形成了专业结构的不平衡。由于一些工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因而会出现一些工作无法开展的状况。加之近些年来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被扩充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行列。而这些年轻的毕业生往往因为专业不对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成的心理失落等因素,对这份工作并未充满热情。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人数很多,但真正有志于工作的人却很少的局面。

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人员年龄断代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大多数有丰富群众文化工作经验的同志都年龄偏大,没有年轻人接班,形成了断代问题。这对今后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地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基础设施落后,缺乏自我宣传意识

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基础设施落后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是由于以前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单位是以社会效益为基础的,因此,多年来在客观上形成了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笔者所在的秦安县文化馆自建成以来,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秦安县作为一个有着60多万人口的大县,文化馆在当下对全县人民的服务功能却非常有限。县内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县图书馆在什么地方,乡镇文化站究竟从事什么工作,群众普遍对基层文化工作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单位的信息敝塞、宣传不到位由此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单位缺乏自我宣传意识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基层文化单位都有抱残守缺的心理,在工作过程中等、靠、要的意识浓厚,开展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

(四)资金来源紧张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单位不存在经济效益。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多年来在国家财政拨款下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国家财政拨款的减少等因素,造成了群众文化工作被动的局面,况且多年来这类单位底子薄、硬件差,使得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二、 改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

(一)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21世纪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各行各业要有所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人才能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走向繁荣,而且前文所提及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缺乏调查研究与归类整理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只有充分调查、了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才会有方向性和目标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资料的归类整理有赖于学有专长的人才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会使一些调查数据及信息的归类更准确、更科学。因此,在基层群众文化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应该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怎样使学有所长、学有专长的人自觉、自愿地服务于基层群文工作应该是每一个基层群文工作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转变工作观念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财政拨款资金较少,利用国家拨款开展工作不现实。在这样的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者应努力转变工作观念,由以前的“要我作为”工作模式向“我要作为”的工作模式转变。在转变工作观念中力争使工作得到新进展、新突破,从而不断扩大影响力。以笔者所在的秦安县文化馆为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大都积极作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全力推进基层群众工作的发展。比如每年在全县范围内举行两三次书画和展览,以此来推动全县艺术的发展。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举办灯谜、社火展演、武术表演、秦安小曲演唱会、秦安羊皮鼓表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给全县人民的节日带来了欢乐,也使得文化馆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得到了检阅,促进了群众工作的发展。正是有了这些工作的出色业绩,在2010年秦安果品展览会期间,文化馆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与优势,完成了上关明清一条街的设计与推介工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目前,已有一些投资者主动联系秦安县文化馆洽谈一些基层群众文化合作项目。这说明只要群众基层工作者文化能正确利用自身的潜力和优势,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必将大有作为,也一定会有大的发展。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

众所周知,基层群众工作的设施非常有限,因此,如何在工作中使工作设施不断,是摆在每个基层群文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所在的秦安文化馆的做法值得推广。在财政拨款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秦安县文化馆积极寻求与企业合作,目前与几家教育培训、歌舞培训、书画装裱类企业开展了合作,在合作中文化馆发挥自身在场地、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不仅为自身的发展争取到必要的资金,同时还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

近几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在这样的形势下,秦安县文化馆充分利用媒体力量,与新闻单位进行合作,制作了各类纸质宣传材料及电视宣传短片,在《甘肃日报》及甘肃电视台、天水电视台等媒体上积极宣传自己。通过这些宣传不仅提高了我馆的知名度,也为今后的工作开展积累了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永良.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群众文化工作[J].科技资讯,2007,(7).

[2]丁刚.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J].2006,(4).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围绕解决“”方面突出问题,用法治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建章立制,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制度成果,深入推动文物事业的发展,为文物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突出重点、聚焦“”。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省市委作风建设具体规定为着力点,针对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突出问题开展建章立制工作,努力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二)科学管用、简便易行。注重制度建设的实体性规范与保障性规范相结合,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委的统一要求,紧密结合具体问题实际,加强调研论证,提出务实管用的措施和办法,防止内容繁杂、空洞无物,确保建立的制度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能长期管用。

(三)有序衔接、系统整合。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已经下发和将要下发的有关制度衔接,防止和避免重复建制度。对同一领域、同一方面需要制定出台的制度尽量进行整合,能合并的合并,能联合制定的联合制定,不合实情该废止的废止。不搞多头发文、重复发文,以减少发文数量,提高发文质量。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需要什么制度就建立什么制度,什么制度紧要就抓紧建立什么制度,切实回应干部群众的关切和期盼。坚持经常抓、长期抓,严格党内生活锻炼,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觉悟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形成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推进“”顽疾的长效整改。

三、目标任务

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努力建设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为促进我市文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围绕解决“”方面突出问题,把握制度建设工作重点,修订完善已有制度,建立健全新的制度。

(一)反对形式主义方面。重点建立健全体现群众意愿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完善规范各类会议、文件、简报、评比表彰和达标活动,建立领导下基层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制度规定。修订完善《文物局学习制度》,防止学用脱节,增强学习实效。

(二)反对方面。重点修订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和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完善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沟通;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年集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设团结和谐的领导集体。

(三)反对享乐主义方面。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制,明确抓工作落实的领导职责;制定机关干部工作行为规范,健全工作问责制,切实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不敢担责、执纪不严、落实不力等问题。

(四)反对奢靡之风方面。重点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规定: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和公开制度,控制预算总量,严格审批程序,增强刚性约束;修订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规范公车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加强车辆运营管理,切实降低运行费用。建立完善公务接待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和标准,杜绝铺张浪费、超标准接待等问题。

四、方法步骤

(一)全面梳理、摸清情况。局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组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制度,予以重申,着力抓好落实;对于不适应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作风建设要求,与现行法规制度相抵触、不一致的,予以废止;对于与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予以修订完善;对于制度缺位的,要抓紧研究提出制度建设需求。

(二)严格把关、开门纳谏。制定相关制度,既要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使各项制度相互衔接、系统配套,又要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使各项制度明确具体,务实管用。同时,要注意开门搞活动,主动征求干部群众对制度建设计划的意见、建议。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要提高思想认识,将制度建设工作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工作的重要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落实责任。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对于每项制度,都要安排专人具体负责,组织研究讨论,按照内容要求与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制度拟定工作。分管领导要严格把关,督促抓好工作落实。

第5篇

关键词:群众文化;内涵特点;民间文化;

中图分类号:F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2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群众文化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增强了吸引力、感染力。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群众文化的内涵及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群众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群众文化,是以群众为主体,由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包括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生活等要素。群众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是以自身活动为主体,以文学艺术为中心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具有以下特点:群众基础的广泛性。另外,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受民族、区域、季节等限制。

文化享有的民主性。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参与的广泛性和文化享有的民主性。群众文化范畴,人民群众能通过自身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接受与文化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独特的文化传递性。群众文化由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亲和性”,它的传递不受时空的限制,更具有广泛性和时效性。群众文化的特殊地位,使其文化传递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二、群众文化历史悠久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群众文化的覆盖面之广,参与对象之众是其他类文化所无法比拟的。我国群众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形态,几乎贯彻我国整个历史。为了表达人类的精神寄托和对理想的追求,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创造了狩猎舞、图腾崇拜、求神娱神、击石而舞、祭坛而舞等各种群众歌舞形式;封建社会时期,我国也有众多的群众歌舞、优秀文化作品的出现;我们党也历来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即使在严酷的战争环境里,也从没放松群众文化建设,从1929年的《》到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党都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以指导在革命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下的群众更是创造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浩然正气的群众大合唱、灵活风趣的故事会以及流动于街头巷尾的业余文艺小分队,都是群众文化的具体表现。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群众文化变得冷清了许多,市场经济下的多种选择给传统的群众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三、群众文化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早期的民族民间文化,受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其视野较为狭窄,表现形式较为简单,一般把生产对象和劳动过程作为主要的表现题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这种民间文艺逐步扩大了,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民族民间歌舞、武术、戏曲、曲艺、故事、谣谚、皮影、剪纸、绘画等形式;反映某一民族或区域习惯风俗的礼仪、节日文艺活动、民族体育活动、饮食、民居、服饰、器具、建筑;在一定范围流行的语言文字、传统医药知识、有价值的手稿经卷及碑碣楹联等。民族民间文艺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是大众愿望和审美情趣的体现,是一种文化生活。民族民间文艺有鲜明的个性,即口头性、集体性、流传性、通俗性。

民族民间文艺与群众文化水融、密不可分。群众文化吸收了民族、民间文化中一些有益的东西,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形式和精神。今天,许多群众文化活动的优势,都来自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浓郁的地方风味,为群众文化提供了健康的思想内容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实践证明,群众文化利用当地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活动,最易为群众接受,最能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参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亲自参与,才艺得到展示,心理得到满足,情绪得到释放,情趣得到提高,这是专业团体无法替代的,这也是民族民间文艺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民族民间文艺鲜活直观,朴实无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任何文件,没有任何命令,端午节全都吃粽子祭屈原;中秋节吃月饼盼团圆;相声、京剧为很多人耳熟能详,还吸引了许多外国人“,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从中得到最充分的佐证。

四、群众文化遭遇的冲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更加多元,个体满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认同感,目前,多元化的市场文化消费,大众传播媒介的突起和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都对传统的群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给群众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文化消费多了需多选择,如以商品形态存在的舞厅、音乐餐厅、电子游戏室、卡拉OK厅、桌球室、网吧等,由于其灵活的文化样式,迅速赢得人们的青睐,而传统的群众文化,因为其单一枯燥,不能满足人们随意、洒脱、自然和清闲的心境而被人们,特别是所遗忘。

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对群众文化的冲击。大众传播媒介,如收音机、电视等自从其传到我国,就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因为它们不仅能给群众带来娱乐,还能为人们提供信息。如今,不管人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一些突发性的事件都能通过大众传媒迅速而及时地传播开来。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电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谁占领了媒介市场,谁便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

再次,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化,个性化对群众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欣赏,审美需要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群众文化消费,因为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其欣赏结构也存在极大的差别。面对群众文化结构的变化,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以占领文化消费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在普遍中求特殊,在共性中表现个性,将工作做到小型化、多样化、具体化和实用化,以满足不同群众的不通文化需要。

五、发展群众文化的对策思考

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开动脑筋,以创新的精神改变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僵硬死板的模式,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一)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和老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比如,校园文化,它是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性文化。随着学子们从校园走向社会,校园文化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文明和家庭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因此,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整个社会群体人的素质的摇篮。

(二)发展通俗文化事业

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不仅在中国,就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大众也比较喜欢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而在我国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过去的习惯。

首先,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比如,长期以来,在提到城市群众文化工作时,人们往往能想到各类文艺比赛,省级城市搞省级大赛,市级城市搞全市大赛, 县级城市搞县级大赛,而在群众眼中,这些大赛是最缺乏观赏性和可看性的,因为这些大赛很难在外在环境上为观众提供集中于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的特殊氛围,所有的大赛程序都是雷同的,而且在演出过程中,组织者要开题演讲,评委要频频亮分,工作人员在场内来来往往,最后还有领导的颁奖环节等等,这些很难激发观众再次欣赏这类艺术的活动的欲望和情绪,像这种严重缺乏欣赏性的各类文化大赛活动应当得到彻底的改革。

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为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物质设备。它们也是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三)发展城市广场文化

“广场大家乐”无疑是当前钦州群众文化的品牌。广场文化是现实城市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时代,广场文化一度非常繁荣,当时,广场成了城市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动场所,为活跃当时的精神生活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虽没有以前那种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广场文化主要有四种形式,即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

建设广场文化,必须注意以下三个要素。首先,广场文化要避免政治、经济色彩过浓,避免过于功利性。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其次,市场文化要考虑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涨,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因此,必须考虑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再次,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的腐朽的和落后的精神垃圾。

(四)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温润心灵,对于充实精神世界,提高生活质量,舒缓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独特的作用。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通过多样化的题材、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唱响代表时展方向和进步要求的主旋律,把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美好的艺术情趣传递给人民,使他们得到鼓舞和激励、教益和陶冶,真正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五)精心指导和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

适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适应人民群众审美情趣、欣赏习惯的新需求,适应文化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新变化,要紧紧围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精心指导和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要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军营文化,体现民族特色、地方特色,鼓励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受美好生活。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继续深入开展以“聚集新农村,文艺为农民”的主题采风、慰问、展演、展映、展示活动,引导文化工作者努力创造出一批以“三农”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农村建立文艺活动示范基地。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心连心”活动,把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基层,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山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贫乏问题,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

第6篇

关键词:文化馆 群众文化 辅导工作 途径

就仁怀市文化馆的群众文化辅导方面来说,始终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组织和辅导文艺精品创作的形式来对形式多种的群众文化活动加以开展,使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还通过对基层文化站的骨干队伍进行培训和辅导,帮助群众文化活动质量的提升。但在新时期,这些群文工作离党和政府的相关要求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无法完全适应群众文化的新形势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才行。

一、文化馆对群众文化的作用

(1)示范、导向作用

群众文化,一直都被看成是群众生活的产物,所以文化馆应该重视群众文化,通过举办各类高层次、高品位的文艺活动,比如对优秀地方戏曲进行展览,发挥其示范作用。目前,在顺应我国城乡出现的国家、集体和个人办文化新局面,仁怀市文化馆在组织地方学校、企业、街道和家庭一起开始办文化。于是,群众文化多元化的特点随着这一现象呈现出来,文化馆在占领城乡思想文化阵地时,为了逐渐适应这一新特点,不仅要坚持发展高尚文明的群众文化、还要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群众文化的主角,然后对积极向上的群众文化导向进行正确把握,把文化娱乐、文化消费和政治宣传工作结合在一起。

(2)服务群众的作用

在一些历史原因的影响下,我国群众在整体素质上显得参差不齐,仁怀市文化馆也不例外,这也就形成了雅俗各异的文化需求。于是,社会上自发的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群众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涉及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这一现象出发,仁怀市文化馆应该改变曾经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拓宽工作圈子,鼓励工作人员深入到农村、学校、街道基层去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及需求,并做好对群众文化的宣传工作,跳出小文化圈子,帮助群众发展自己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这也对城乡基层文化网点的健康发展有促进。

(3)监督作用

首先,文化馆应该建立健全的信息监督网络,通过参与社会各界的社会文化,积极地对社会文化活动起到监督和导向作用。其次,在建立信息监督网络的基础上与有关部门相配合,对群众文化建设进行支持,若有社会丑恶现象对其干扰和破坏,就需要及时治理。

二、加强文化馆对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重视

(1)文化馆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对文化事业投资力度增大的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文化体系建设的设施也增加了投放量,比如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播电视等。目前,仁怀市文化馆以提供文化服务为天职,不断对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进行探索,不仅做好了组织民间常规性培训的辅导工作,还通过对节假日的利用来促进通俗文化大力发展,使通俗化的文艺作品更加贴近群众的生活。

(2)正确引导文化广场的建设

文化广场的建设是目前仁怀市文化馆比较重视的。首先,广场文化可以帮助人们日常劳作的压力和疲劳减轻,对愉悦的生活方式加以享受;其次,重视广场文化的激励性和导向性,也就是对时代的主旋律加以弘扬,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作宗旨,把那些落后、腐朽的精神垃圾铲除;再次,广场文化具有参与自愿性、广泛性和公益性的特点,而文化馆要想正确引导文化广场的建设,就要对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加以考虑;最后,文化馆要时刻了解广场文化的建设情况,保持与群众文化时展的潮流同步。

(3)组建一支人才队伍

文化馆是文化之家,它作为联系各个协会的桥梁,囊括了广泛的书法、文学、音乐、美术、戏曲等爱好者。所以,文化馆一定要为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把工作环境营造好,中也就需要文化馆重视业余人才专业水平的提高。在仁怀市文化馆的发展中,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通过组织培训或轮训,在短期、中长期内对群众文化的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还以开设文化管理研讨班和长期专业培训的形式,帮助摄影、舞蹈、文艺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其次,重视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群众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投身创作、参加表演、接受辅导等形式,接受艺术的熏陶,享受艺术和乐趣,无形中提高自身的素质。

总的来说,仁怀市文化馆要想充分发挥对群众文化的辅导作用,就需要树立服务的职能意识,并把文化馆置于整个仁怀市文化工作的龙头地位,重视文化馆群众文化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这样,才能保证仁怀市的群众文化工作稳定、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兆文.浅议文化馆应怎样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J].群文天地,2012-02.

[2]海涛.有效利用公益性文化资源 促进群众文化发展繁荣[J].大众文艺,2012-07.

第7篇

关键词:新形势;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对策

群众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它以基层群众为主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在基层群众中深受欢迎,在活跃群众生活,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的同时,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一、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概述

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和文化修养工作两个方面。思想政治方面的辅导旨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证群众文化思想和活动的先进方向,引导群众多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严防有害思想和腐朽文化在基层群众中滋生和蔓延,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群众基础和思想保障。文化修养方面的辅导工作是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辅导基层群众文化修养知识和技能,普及文化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正能量,提高基层群众综合文化素质,活跃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教育群众分清美丑、善恶,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用更加友好的态度对待他人,在全社会形成满满正能量,共同创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由此可见,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意义重大,其不仅能发挥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组织教育的功能,而且影响范围更广,发挥作用更大,是在全社会层面对基层群众进行教育,对于每个人的人格养成、思想素质、文化修养都至关重要,对基层组织、社区良好邻里关系的构建作用突出,对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更是功不可没。同时,通过良好的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祖国大量的传统文化保留、传承,使我国优秀文化扎根基层,扎根每一个基层群众,有助于有效地保护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养成,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

二、强化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的培训

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水平的提升,是提高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水平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急需高质量的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这就造成高水平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的缺乏。要想尽办法提高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首先,要教育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人员树立 “基层群众为本”的工作理念时,要尊重群众,贴近群众,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提供更加贴心的文化辅导服务。其次,严把基层群众工作准入关。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具有基本思想道德素养、良好工作作风和文化辅导专业知识,达到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岗位工作要求,经过岗前考核培训,才可以上岗工作。同时,要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在岗教育。通过经常邀请文化专家学者授课、组织文化辅导工作座谈研讨、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互相参观学习、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人员经验交流会等方法,不断将好的基层文化辅导工作经验做法总结推广,从而提高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同时,通过不定期的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业务抽查、考试、考核,检验和督促基层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提高。发现工作不符合要求的,又不积极改进的,坚决辞退或者转岗。

(二)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多多深入群众

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基础是群众,是群众的生活。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群众的生活背景和所思所想所爱,才可以有的放矢的开展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开展文化辅导前,要进行广泛的文化生活调查,了解基层群众意见、征求群众文化辅导方面的建议,了解基层群众文化需求。通过走访群众,与群众聊天,对他们的生活范围、生活内容、家庭成员、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分析,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感兴趣的生活内容,针对性地采取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措施,可以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文化辅导服务,更加吸引群众参与,获得群众支持。比如,在城市和农村、山区和海边,群众的生活背景不同,文化娱乐生活差距很大,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就要灵活机动,开展不同的活动,采取不同的形式,达到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目的。

(三)完善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制度

强化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是关键。要不断细化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组织、管理、服务、考核等规章制度,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制定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奖惩办法,保证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特别是要形成重视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工作制度和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加强文化辅导工作力量。近几年,各党委和政府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资巨大,形成了广播电视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基层文化辅导的体制机制。严格文化设施、文化经费的管理使用,真正让中央的惠民措施落到实处,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文化成果[2]。

(四)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科技化水平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化、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科技广泛得到应用。针对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实际,应用信息化、云技术、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新兴科技的运用,可以实现书法、戏曲等文化资源的共享,便于相关工作人员查阅、学习使用。另外,还可以把各地的文化辅导活动资源保存在云端,由各基层文化辅导单位共享。

(五)保证基层文化健康

在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必须确保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必须严把先进文化导向和优秀文化作品关,选择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辅导内容和符合和谐社会形势的文化辅导项目,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精神文化品质。要加强与文化执法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媚俗低级的文化活动和不健康的文化作品的传播,为基层文化辅导工作开展提供良好文化氛围。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更加增加群众幸福生活的获得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和谐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所以,必须加强对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的培训、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人员多多深入群众、完善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制度、加强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科技化水平、保证基层文化健康,希望对于新形势下我国基层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有所益处。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现状;发展;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推动大文化发展,大繁荣,推进新疆文化资源向文化发展大区转变,为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动力。所以基层文化工作一定要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老百姓的精神文化层面,最大程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要以更大的发展力度和更有力的措施,大力繁荣文化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人民在群众文化沐浴下生活的更加幸福。

一、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福海县高度重视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基层文化建设,以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文化惠民,文化内容形式创新上都做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基层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成果显著,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文化的特点,合理调配资源,积极开展丰富的公益性群众文化免费服务项目,使服务项目新颖,独特,丰富,让更多的人渴望参与,愿意参与,乐于参与,最大限度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加大了公益性群众文化服务项目的灵活性,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一)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切实提升福海县文化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文化馆设有多功能演艺厅、展览厅、舞蹈排练室、综合活动室等,在节假日、纪念日期间组织举办各类展览、文艺展演、宣传讲座、艺术辅导培训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受到群众交口称赞。

自2002年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努力,“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已经成为我县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成为福海县城乡文化互动,对外展示崭新精神风貌的重要品牌,广场文化活动影响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广场文化的舞台已不仅限于城市和社区,许多农牧民演出团队活跃在城乡之间,他们不仅在城市的广场文化舞台上演出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而且在乡村搭建起了广场文化的舞台,形成了城乡群众文化互动交流的可喜局面。

(二)城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随着“两馆”和乡镇文化站建设,文化“三下乡”、“送书下乡工程”等一系列活动的稳步推进,福海县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利用文化站、室及向农牧民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举办爱国优秀影片进村,进校园展映活动等。努力用先进文化站领域乡基层阵地。“一乡一特”文化品牌格局基础形成,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在各乡、村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开展不同规模的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艺术团、文化馆、图书馆成为文化下乡的主力军,不断丰富和活跃了乡村文化活动。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政府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随社会的发展,但仍然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部分行政村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住户比较分散,村级文化活动开展受到制约。

(二)基层文化队伍人才不足,基层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而不能专用,特别是村级文化专干,大多是由大学生村官和公益性岗位人员来担任,待遇低,导致流动性很大,更换频繁,导致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不高,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

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发挥基层文化馆的智能,继续加大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的投入,给予项目支持,改善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率,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和社会效益。

(二)落实乡、镇、村文化站室工作人员的编制待遇,保证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的稳定。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占领思想阵地、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和文化安全。

(三)继续加强基层辅导培训工作,重视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要培养基层稿素质的文化骨干队伍,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文化骨干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像以前一样,依靠几个几个工作人员来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要发掘基层的文化人才和文化能人,大胆启用、认真培养,使他们逐渐成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同时要鼓励基层文化活动方式的创新,,从内容到形式上,一改原来的保守习惯,克服惰性,开展先进的、高文华、多层次的文化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因此,在新时期必须要建立一支具备能对群众的文化需求做出准确判断、正确选择的队伍,才能保证新时期的基层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精心组织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想要开展多姿多彩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能满足群众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依托“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和“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等平台,继续开展送文化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进校园和进乡村等系列文化活动,调动农牧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农村文化队伍的建设,促进城乡文化的共同繁荣。

(五)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无论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活动多好、多吸引人,但长期只开展这些活动、而不对这些活动进行创新\融入新的元素,文化活动的魅力会越来越小,无法再吸引群众的眼球,无法达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所以文化工作者要想开展好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就不能局限在当地,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学习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先进的文化元素,实现当地文化活动的多样化。

(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设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专栏,要深度进入农牧民生活,找准他们的关注点,多创作精品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总之,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无论是广大文化工作者,还是各级文化事业单位,都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更加出色的艺术创作,不断繁荣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唱响文化主旋律。

参考文献:

[1]王红红.浅谈我县群众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