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15:51: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页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过去的几年中,XXX老师一直在坚持着主持或参与各项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从学校毕业,进入善耕工作就开始参与“九五”课题《计算机学科教学及辅助各科教学》的研究工作,并主笔完成该课题的结题报告;接着负责“十五”课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形态研究》中的子课题《信息技术在辅助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完成结题工作,同时负责苏州市教育科学立项课题《校园英语氛围的形成对促进学生英语素质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并完成结题工作;随着“十五”课题的结束,“十一五”课题的开始,现在又投入到“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
XXX老师不但注重研究,还能不断地总结经验并撰写成文。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一文获“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论文评选二等奖,《网络能为教育做什么?》一文获“网络及工具平台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研讨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初探》一文获“全国中小学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暨高中研究性学习研讨会”论文评选三等奖,《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一文获“首届全国中小学网络主题探究暨教育特色网站展评研讨会”论文评选三等奖。
在参与和主持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还积极探究与尝试校园管理信息化的模式,在不断地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信息化管理办公环境,现已逐渐显示成效。20*年善耕校园网正式建成,同期善耕校园论坛也正式开通,该论坛的开通不仅能将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各位老师,还能提高学校办公的透明化,同时也节约了学校以往印发通知的经费;20*年家校路路通系统在善耕正式启用,该系统的启用大大地提高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频率,同时也减轻了以往老师需要登门家访的压力;20*年善耕博客网正式开通;20*年学校网站全面改版;同年百年校庆网站正式开通,最近又在着手准备开通校园邮箱以及校园QQ能方便教师之间交流的平台。
能够不计报酬与得失的情况下,坚持利用休息时间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培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先后进行了:网络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校45周岁以下教师都能独立在因特网上浏览与完成电子邮件的收发;校园论坛使用培训,通过这种培训教师能够使用校园论坛查看相关学校的信息以及能够将自己的需求反馈给相关部门;第二轮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考核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校应参考人员的合格率为百分之百;青年教师的网页制作培训,通过这期培训,青年教师都独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个人网页,并协助班主任老师制作完成班级网页,同时个人网页和班级网页业能定期更新;家校路路通使用培训,通过这种使用培训,教会了教师如何去使用家校路路通平台更快更方便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新三机一幕使用培训,第一次的培训是针对已配备新三机一幕设备的教室的任课老师,通过培训,所有参加培训的教师都能正确地使用这些设备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地觉得越来越离不开这些现代化设备了。
同时XXX老师还利用假期和休息时间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情况考核和积分制度,该制度主要是对每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统计,并结合统计情况给教师打一个分值,学校根据该分值的积累,给予教师相应的奖励。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说教学;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小学英语听说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研究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在其设计上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把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整合,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培养。强调“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态度和提高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也是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本课程的实施也体现了我校“科研兴教”的一贯宗旨。同时也推动全校英语教师不断地更新理念,更注重把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英语教育教学中,使教改春风吹遍学校每个角落。当然,要把课程的研究引向深入,必须学习、实践、总结相结合。现将本课程研究作如下总结:
一、课程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我校研究本课程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网络,开发英语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大量的听说训练方面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我们开发的听说活动资源,让小学生在低、中、高年段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从而循序渐进地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语言材料、生活素材和世界各国的文化背景,全面提高学生听的技能,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训练思维能力。
本课程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一、二年级阶段,如何充分地开发有番禺特色的听说活动资源,通过尽量多地运用我们设计的贴近生活、贴近番禺的游戏、歌曲、歌谣以及小故事等听说活动资源,向学生输入一定量的语言材料,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使他们喜欢英语,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准备。
2.四年级阶段时,在上述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有番禺特色的听说活动资源,进一步为学生提供趣味性浓的源于番禺生活的听力材料,从而带动学生做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英语活动,如:举行英语话剧表演、英语小故事,培养他们的兴趣,最终为下一阶段的听和说提供语言材料。
3.六年级阶段时,学生经过低、中年段有针对性的指导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材料,这个时候,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Topic,自己开发有利的听说活动资源进行听和说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外读物,以拓展知识面、丰富语言材料。
二、课程研究方法
1.以教育科研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协同论)为指导,规划课程研究方法的整体框架。
2.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开展课程研究。
3.运用“案例分析法、评价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具体方法对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分析。
三、课程研究过程
(一)课程研究的准备阶段(2010.9-2010.11)
召开动员会议,组建研究组,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拟定课程研究方案,并聘请专家为研究组成员培训,购置文献书籍;同时,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拟定自己的子课程。具体如下:
1.成立小组
由校长、教导主任组成领导小组,对课程的规划作出指导,并定时检查本次课程研究的进展情况,为研究组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物质保障。
2.确定研究课程
2010年9~11月,在区教研室的指导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研究确定了“小学英语听说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为本校的研究课程。
3.制订管理措施
由于研究组成员工作比较繁重,本课题采用统一、分散的管理原则。在统一目的的要求下,发挥各成员的能动性、创造性,进行分头探索,统一研究。
4.组织理论学习
本课程的研究主要以学习、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先聘请专家为研究组成员培训,并购置及学习相应的文献书籍,如,胡春洞主编的《英语教学法》、李庭芗主编的《英语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英语教学法》系列丛书、李若健的《唱歌学英语》、王蔷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及《英语教学法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新加坡合编的《小学英语教材》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加拿大合编的《小学英语教材》、何安平主编的《新课程理念于英语课程改革》等,使课题组成员能较全面了解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理论知识,能较好地运用于以后的研究工作中。
5.撰写读书笔记,组织交流心得
教师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要运用观察法作好记录,并每月进行一次研讨交流。通过专家指导和阅读文献后,教师反映热烈,认为内容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使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从而更有助于培养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月末进行的交流研讨中,研究组成员都深刻地谈了体会,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和改进建议,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学习,统一了思想,确定要好好利用教材、媒体等各种资源把本课题组的教学活动和方法设计做到实用、科学、多样、生动。
6.召开全校英语教师会议,把本课程的理念进行集体研讨,贯彻落实到平时的教学实际中去
(二)课程研究的实施阶段(2010.12-2011.8)
1.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优化英语听说教学
(1)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
这里所说的课程资源开发不是编写教材或辅导教材,而是因地制宜地制作或编写有番禺地方特色的又可以用于补充课堂教学的小学英语听说活动材料,如,创意听力、配图故事等。为此,学校应尽可能多地为教师配备或购买教学资料,使他们能够及时补充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本学期,我校举办了“小学英语听说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课程研讨活动,我校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听说活动教学资源,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开阔了学习的视野,拓展了思维的方式,也为教师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教和学的方式,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我校小学英语听说活动资源的开发,主要是根据学校教学实际的需要和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一些辅资源,并应用于教学实际。我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构建了一个体现我校个性特色的专题性英语听说活动资源网页,这些网页都是研究性学习系统,它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实践空间。
(2)利用信息网页环境提供英语教学丰富资源,再现真实情境
网页资料形象生动,图文声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而且现学现用,检验学习效果。我校确定以六年级为试点年级展开研究。
①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三次小报制作比赛,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小学英语听说活动网络资源,制作的小报要精美,健康有趣。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
②在学生中开展了小学英语听说活动网页资源制作比赛,英语文章写作比赛,英文黑板报比赛等。
③组织了一次英语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通过小学英语听说活动网页资源,挑选自己喜欢的故事,再用流利的英语进行演讲。通过这一活动,我们很顺利地选出了几个口语比较优秀的学生,再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200年在区迎亚运英语风采大赛中,王博和马崧元同学相继获得市桥城区高年级组金奖,并挺进决赛。在区总决赛中,马崧元同学荣获高年级组二等奖,王博同学获一等奖并独揽了唯一一个最佳才艺奖。吴琳和吴曼洁同学也获得了市桥城区英语风采大赛中年级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3)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与英语听说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听说能力和创新精神
①通过小学英语听说活动网页资源,在课堂上演绎生动、有趣的卡通英语对话片段,加深学生对新学内容的理解。
②借助小学英语听说活动网页资源,创设语言情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听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通过小学英语听说活动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英语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2.利用信息网页资源,促教师素质提高
我校组织教师进行电脑技术的培训,同时借这次培训的机会,在青年教师中进行了一次“小学英语听说活动网络资源课”教学评优工作,郭蓓老师胜出。郭蓓老师于2010年12月份代表学校向市桥城区,上了一节有关小学英语听说活动网络资源的六年级的公开课,黄小珊老师于2012年4月份代表番禺区上了一节有关小学英语听说活动复习课,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网的公开课,两节课均受到了镇领导和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三)课程研究的总结阶段(2011.8-2011.11)
完善整理归纳资料库和网站,对整个课程研究作全面的总结。
四、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前瞻性
如今,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正受到中小学校越来越多的关注。多媒体网络开放式教与学的模式,将为我们学生的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必须是多样化的,我们研究的开放式教与学既符合近距离课堂教学的要求,同时又能为远程教育服务。
2.实用性
由我们在一线参与实验的教师亲自设计制作出来的,从内容的选择到版面的设计,非常符合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3.学习性
本实验课程的开展,不仅在我校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同时也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省市兄弟学校的关注。
4.发展性
在全体英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程研究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宝贵而翔实的研究资料,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研究的目标,促进了我校各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整合。同时,还为下一步课程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所设计的课程研究专题网页同样还可以作为下一课程研究的主要阵地。
五、课程研究的成果与实效
1.探索并建立了开放式教与学的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教师从网页的建立到运用,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我们既是网页的策划者,又是网页的建设者,更是网页的运用者。我们从实践中来,又到实践中去,积累了丰富的网页教学经验,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在更新,这就使得我们的网页日趋完善,同时也日渐形成了“引导探究收集整理交流合作实践再创造”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并显示出了良好的态势。具体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网页,找到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及时将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在自己的收藏夹内,并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最后用网页小报或手编小报的方式将自己学到的新知识展示出来。这种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开发出了一大批极具实用价值的听说活动的材料,建立了丰富的资源库
课题实践证明,资源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积累建设过程。学校资源库采用全开放平台,整合了学校自有资源、教师个人资源、其他资源库。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开发出了一大批极具实用价值的听说活动的材料,建立起具有教师个人特色的“系列材料”。
3.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应该说,以上课题的研究,给我校的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有了网页教学,教师就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了。尤其有了专题性的学习网页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多角度的、全方位的、系统性极强的知识库,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导学生在知识库中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困难,不断使学生获得新的成功。
六、小学英语听说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研究展望
科学地开发与利用小学英语听说活动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大空间的、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实现探究性学习的高效率,是我们教学研究的基本宗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不用多久,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将会引领学生进入科学快车道,驶向网页的大时空,融入自主的大课堂中去,学生最终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全国积极地推进。在本次小学英语听说活动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教师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我们广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必须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积极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放教学空间,拓展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的渠道,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全球教育展望[J].2001(3):4,5.
[3]鲁宗干.小学英语教师手册[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1做学一体教学法的提出“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他强调学生应从“做中学”(learning-by-doing)。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借鉴和改造杜威思想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学做”合一的思想,即要求学习者以实践的目的去学,在实践过程中去学,从而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当前,我国正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职业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大量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所有这些既需要政府和社会大力关注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又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加强“内功”修养,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管理方式到教学模式诸方面提档次、上水平。因此,职业教育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一方面,要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坚持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也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使学生一学就能用,一学就会用,并教会学生如何去做一个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
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操作性强与岗位联系密切等特点。为了更好地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形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目标是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培养出能够从事网页平面设计或网站构建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引入《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协助作用。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们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问题,促进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的发展。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的过程本人在担任《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环境,将教学过程划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1)网站项目的确定。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时,首先,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使每一组学生的能力都比较均衡。其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项目的难易程度。对于课程前期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由教师负责选取项目,讲解知识点。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典型,并且最好选择已经完成的项目,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到了课程结束后,安排专门集中课程实训,让学生分组组成项目小组,讨论选择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创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艰辛与乐趣。另外,应注意根据学生具体的培养方向,确立最适合的项目。
(2)网站项目计划。网站项目的计划应按照项目开发的需求加以实施。确定项目以后,让每一组学生针对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该过程中,可由教师充当企业的角色,由学生向教师汇报自己所进行的关于项目需求的分析及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起到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应事先对该项目内容进行定位,分析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确保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时,不会定位过高。完成项目需求分析后,教师应根据学生所作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能力模块,并将每个能力模块细分为一系列小项目,学生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结合项目内容编写项目开发计划书。
(3)网站项目实施。对于首次接触网页制作的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软件操作基础,就无法进行项目建设。因此,应在课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阶段讲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为第二阶段奠定基础,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撰写网站开发总结报告,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在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教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其形成相应的具体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实际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新知识、新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通过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第二阶段实施过程结合第一阶段学生具体能力的锻炼情况,根据所要建设的项目,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开发并完成设计。该阶段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各开发小组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及时恰当地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项目计划书中的各个开发环节,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的开发,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做好指导监督工作。如定期召开各项目组长会议,了解各项目组的开发进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技术引导和指导,收集各组遇到的难题,组织各组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从中探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阶段实施过程该阶段的任务是在学生完成网站建设后,撰写开发总结报告,总结本次学习、开发的收获和经验,为下一次开发做准备。阶段性总结评价也是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都要对该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总结,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巩固成果,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网站项目展示与评价。项目完成后,应对网站项目的建设效果进行展示,并加以讲解。在讲解展示网站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结合相应的网站项目评分表,形成学生和教师对该项目各自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应结合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程度、服务程度以及所起作用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关键词】 前端开发工程师 网页设计师 网页设计 网站优化 JS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网站设计师方向)职业岗位的市场需求,明确近期前端开发工程师职业的任职资格要求,增设该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近日访问了一些知名招聘网站,对于网页设计师、前端开发工程师、网站优化推广主管等职业岗位任职资格要求进行了调查。比如: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聘前端开发工程师、上海某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招聘前端设计/美工UI/网页设计师、深圳市某科技有限公司前端开发工程师,岗位薪资从7000-13000不等,看来待遇优厚。我看再来看看他们的职业岗位任职资格要求,这里只对专业技术要求进行简单说明:精通JavaScript、Ajax等Web开发技术、精通HTML/XHTML、CSS等网页制作技术、熟练Photoshop、DW;熟悉页面架构和布局、能独立切图+DIV+JS完成前端模块、熟悉W3C标准、B/S多层结构开发经验、熟悉JQUERY框架并了解EXTJS框架、对数据库有所了解、熟悉大型互联网前端开发、对互联网信息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Web语义化等有深刻理解、熟悉ASP、PHP、CSS等页面语言、把握SEO的方向,分析和总结竞争对手的SEO方法,并合理运用,不断提高网站的SEO效果、能同时操作多个网站的SEO推广、开展维护PPC广告项目、熟悉搜索引擎营销(SEM)、设计网站内部网页的优化方案及外部链接的整体策略、评估、分析、建议网站及各页面的关键词及其它Meta tags 的解决方案、熟悉SEO外链资源,能正确分析、评审、建议链接,并不断开拓网站的外部链接和网址等等。说实话,这些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确实有点晕,涉及的学科至少得有十几门,而且至少需要二至三个学年的学制而且在不上任何公共基础课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上面所说的熟练和精通要求。所以,这里我也想谈谈前端开发工程师和网页设计师在职业岗位区别,以及网页前端应该具备的基本岗位要求。希望对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网站设计师方向)学生在明确就业目标以及为达到企业职业岗位要求而精选、精修专业核心学科方面有所帮助!
目前我国计算机人才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缺口,尤其是前端开发。在国外前端开发与后端开发已形成1:1的比例,也就是说国外对前端开发很重视。而在我国前端开发往往被单纯的理解为网页设计或网页制作。在国内能把前端开发解释得清晰的人只是少部分资深专业人士。人们更愿意找捷径去实现目的,但却忘记了开发的本质,就像现在的很多的程序员愿意用已经设计好的网页制作工具来做网页,而在“精神”、“时间”、“体力”上就懒于手写代码。但是毕竟“会做网页”不等于“前端开发”。前端开发是写代码的,是用代码来构建网页界面和交互。而现如今的培训市场或高校,打着前端开发课程广招学生,而学到的内容往往是含金量不高的网页制作,更别提前面的高薪就业了。结果往往是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甚至于无法对口就业。笔者将前端开发工程师和网页制作人员二个职业岗位进行下简单对比,就能看到二者的区别了。
1 两者的知识面差距
网页制作只需要掌握PS、DW软件和DIV+CSS就行了,目前还有大量使用DW的网页制作人员存在着,就是个很好的证明,好一点的网页制作人员会修改些JS代码。而一个前端开发人员是在这个基础上把知识面进行了很大的扩展。比如为了提高页面解析速度的背景图合并技术,就需要成熟的标签嵌套思想和娴熟的PS技术;比如对搜索引擎友好的属性的设置,标签的使用技术等。
2 两者对技术的理解深度差距
技术较高的前端开发师的代码质量要远远高于网页设计师,表现在代码的精简度与可读性、图片的巧妙处理、搜索引擎的友好性以及后期维护的难易度等诸多方面。很多网页设计师极少使用a标签,设置链接的时候习惯用INPUT加JS跳转。这都是技术面广度差距,引起的对CSS+DIV技术理解深度不足的体现。前端开发人员全局性的视角,可以让代码变成一种艺术。CSS+DIV技术就好像一把宝剑,网页制作人员往往会练成“华山剑法”,而前端开发人员耍的是“独孤九剑”。剑是一样的,而耍剑的人不同而已!
3 两者在具体工作中的受重视程度
关键词:网页制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09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网页技术得到不断普及,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充分体现了网页制作技术的重要性,学校方面也开始不断重视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但是,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所学知识往往与就业单位要求不相符,很大方面的一个原因是传统的网页制作课程教学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形势。因此,笔者将根据这一课程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浅谈如何设计“网页制作”的教学。
1 教材分析与教学对象分析
1.1 分析教材。《Dreamweaver MX2004中文版网页制作基础》是我校选用的教材,其最大特点在于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形式,这就充分考虑到了实际运用和实际需要,用趣味十足的实际案例来讲解网页制作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应用技巧,这样不仅使方便教师教学,而且使学生学起来很实用。在学习“网页制作”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网络相关知识、数据库设计与应用、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FLASH二维动画设计等内容。因而,在学生已具备了收集、编辑文本、图像信息的能力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网页信息表达方面,例如网页版面的美化、文字内容表达等。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信息意识,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教材第四章的内容中以“我的个人主页”为案例设计,这给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满足学生喜欢展现自我的个性需求,又有效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对网页版面设计效果的评价促使学生更好的了解编排原则、布局种类、色彩搭配等,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内容。
1.2 分析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中等专业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他们对操作性较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纯理论的学习。而在现代社会,《网页制作》这门课程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加之其网页界面融合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为一体,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激发学生了解网页实现原理和方法的欲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更好的学习网页制作,与此同时也巩固了旧知识,一举两得;教师应当适时地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鼓励分组合作交流,并实时总结心得、体会,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 《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
从以往《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学生虽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但实际运用能力较差,很少能制作出优秀的作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网页色彩的使用和网页内容的定位。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借助一个载体――一个实际的项目,并将整个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再把每一个小项目分别作为一个学习任务,用这样的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完成了一个小项目,也就相应的掌握了一个知识点。便这样完成学生运用三个软件进行网页制作的学习。
课程设计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运用“项目导向”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继而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网页版面设计技术。具体阐述如下: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在掌握网页制作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在学习网页制作的过程中,主要学习一些网站开发知识,可以让学生以自主学习或是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若是结合实际来学习会达到更佳效果更好;将网页制作作为一项整体的教学任务,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内容,做好任务分配工作,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与之相应的考核体系,这样必然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教学设计要结合社会需求,作为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学科,网页制作在设计课程时,可以模拟真实的项目,如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行,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
3 教学目标的设定
3.1 知识目标。这一目标主要为:掌握Dreamweaver的工作环境,以及菜单、工具栏的使用方法;掌握新建网站的方法、网页的编辑技术和文档的保存方法;掌握操作表格、单元格、框架、层的辅助定位工具的方法;掌握插入和编辑网页超链接的技术;掌握插入和编辑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的方法和设置格式的方法;掌握利用Fireworks设计处理文字的方法;掌握利用Fireworks制作网页中所需的线条及边框;掌握用工具绘制图形的方法;掌握基本动画和引导动画的制作。
3.2 技能目标。这一目标主要为:能通过模仿网页来制作实际网页;能在网页中熟练地插入文字、图片、动画等;能通过使用简单的表格编排出结构清晰、内容整齐的网页内容;能恰当地选择适当的网页背景图案和背景音乐;能插入简单的表单,使网页具有初步的动态功能。
3.3 情感目标。这一目标主要为: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效率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通过课堂中出现的网页,渗透爱党爱校教育;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4 教学重点、难点的设定
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网页布局、表格的制作和编辑方法、表格的嵌套和属性的设置,以及熟悉网页的各种元素。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分析网页布局和色彩搭配的能力。
5 设计教学过程
5.1 引例以导入新课。(1)推荐给学生优秀网站做范例。1)清华大学网页布局――“国字型”并分析其网页元素;2)万州一家企业网页布局――“三字型”并简析其网页元素;3)重庆市机关党建网页和环球厨卫网页布局―――“T字型”并简析其网页元素。(2)组织学生讨论网页的内容和风格,分析网页框架和布局。
5.2 课程主要内容的学习。(1)以广播的方式展示范例网站的网页,逐步引导学生分析网页的布局并尽可能详尽(“国”字型),在分别分析网页元素――文本、图像、表格等。(2)分小组布置活动任务,并分别指定小组长,教师实时观察进程,并对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时给予帮助。(3)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网页制作互评;(4)设计网页版面设计评估表。
5.3 课堂小结。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多媒体中的实例网页,教师准备好备好教学素材和课件,围绕网页制作实例,来促使学生掌握网页的布局,表格的制作与编辑方法,并熟悉网页的各种元素。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环节,很好的培训了学生的技能,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以致用,教师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 设计考核方式
网页制作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页面结构设计、网页中动画的制作、网页中导航的制作、子页面的制作、网页中图像的制作、网页中的链接和整体效果。主网页和二级网页在整体布局上要风格统一,布局合理、美观,文件命名正确,文件夹组织标准有序,符合社会标准;按要求制作网页导航、编辑网页元素,导航要求清晰、有一定动画效果。考核评分时,教师不仅应当结合学生的平时操作情况,还应考虑作品展示时其他同学的评价,综合评价给出一个分数。
7 结束语
网络技术发展不断更新,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科目,“网页制作”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还需要学校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关注社会需求,及时掌握技术发展趋势和网页制作发展动向,鼓励学生在不断储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使更多的网页制作人才得以涌现。
参考文献:
[1]曾广雄.中文Dreamweaver网页制作实例教程[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206.
[2]周奇.新编网页设计与制作教程[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185.
一、课程改革背景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电子商务等专业均有开设。该课程学习静态网页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网站前台页面的设计与制作能力、图像处理能力、动画制作能力和网站综合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为后续课程例如动态网页的学习奠定基础。作为基础技能课程,能力目标、内容、结构等在不同专业中具有普适性。网页设计与制作目前在教学上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多而凌乱,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二是,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模仿边操作的教学方法,学生缺少主动性,表现出即学即会、即学即忘的现象,实践能力不强。三是,课程内容仍注重学科知识体系而非职业能力的发展,难以形成职业迁移能力等。最终体现在毕业生在就业时需要二次培训以适应工作岗位。
二、课程改革思路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改革可借鉴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路径。课程体系改革以专业为依据,按岗位或岗位群设置课程,安排教学。首先通过分析职业岗位要求,确定课程能力目标。然后分析岗位工作过程,对应各工序整理课程的技能点和知识点,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再运用项目课程设计理念设计技能训练项目,将相关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项目相集成,根据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心理特征确定教学结构,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针对校内课堂教学展开探讨,不涉及工学结合实训内容。
三、课程改革具体步骤
(一)基于职业岗位,确定课程能力目标对招聘网站的岗位进行分析。本课程对口的职业岗位为网页设计(制作)师。表格中的内容是从2011年6月前程无忧招聘网站(广州地区)招聘网页设计(制作)师岗位整理而来。对上述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结合课程,以能力为本位,确定课程能力目标。高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可以界定为:培养学生具有综合性的、普遍性的、可迁移性的,对未来职业成功发展具有持久性的正确的方法论和必备的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2]。基于综合职业能力,提取出本课程所对应的子能力,形成能力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以能力为本位,有意识的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专业能力通过显性锻炼得到提升,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作为隐性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二)基于工作过程,选择课程内容从职业岗位职位描述,分析岗位工作过程,结合课程学时数,对应各工序整理课程的技能和知识点。网页制作内容方面选择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三合一课程。以Dreamweaver为主,Photoshop和Flash两个软件的介绍也占据相当篇幅,针对网页制作时需要用到的主要功能进行简洁但系统的说明,让学生通过介绍和案例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为学生后期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三合一课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融会贯通,加上三种软件均是Adobe公司的产品,用户界面和使用方法上有类似的地方,有助于学习迁移。网页布局方面表格布局(即Table+CSS)和盒布局(即DIV+CSS)各有优缺点。表格布局较简单,容易入手,显示数据时非常好用。但缺点是表格中的内容必须全部加载完成浏览器才显示此表格,如果表格中的内容较多,显示速度就慢。DIV+CSS布局符合W3C网页制作规范,让网页内容和形式分离,边加载边显示,提高了页面打开速度。CSS文件通常是共用的,缩减了页面代码,改版更方便,对搜索引擎更友好,但需要兼容各种浏览器,增加了开发难度。DIV+CSS布局已成为主流,这从招聘岗位描述中也可见一斑。因此两种布局都需要介绍,重点是DIV+CSS布局。依据网页设计师岗位的工作过程,主要有三部分:网站策划、网页制作和站点管理。而网页制作包括页面的制作和网页媒体元素的制作,如图像和动画。因此网页制作课程以一个中小型静态网站的开发过程为主线,使用三个软件为工具,系统地学习网站设计原则、开发流程和制作技巧的课程。
(三)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编排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设计相应的项目,将项目对应到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工作任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在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化情境中学习和完成工作过程。同时,将课程内容按照人的职业成长规律和人的学习认知心理特征,由单一(基础性)到综合(综合性)的规律进行编排,形成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课程结构[3]。
四、教学过程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重点,兼顾其他由于学时的限制,不能概而全,只能坚持重点,兼顾其它。比如DIV+CSS布局在短时间内较难掌握,教师可以使用符合W3C标准的较简单的网页模板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学习和模仿他人网页开始,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一些精美具有动感的页面往往用JavaScript来实现,要深入学习需要不少时间,教师可做简单介绍,然后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外学习。
引言
美国从18世纪末就开始了有组织成系统的农业教育。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雷尔赠地学院法案》,开启了通过售卖公共土地筹集资金开设农业大学的时代,这些大学被称之为“赠地大学”。1914年,美国建立了以赠地农业大学为核心的农业推广体系,从人才培养、系统建设、科技传播等多个方面极大的提高了美国的农业生产力。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但是农业推广服务却始终是所有赠地大学服务美国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不仅没有淹没在时代的变迁中,反而在美国从州到县的农业教育和推广系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时代,各赠地大学官方网站上的农业推广服务专题网页已经成为了农业推广和农业教育的重要平台,带来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推广服务体验。这些都值得我国借鉴。
一、美国赠地大学网站推广服务的特点
1.明确的网上路径指向美国各州的农业推广服务由美国农业部和各赠地大学共同完成,具体工作由赠地大学组织实施。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为例,该州农业推广拓展部门(extensionoutreach)的网上入口就设在该校的官网上。在这里,人们几乎可以获得与佛罗里达州农业推广相关的所有内容,既包括针对成人的农业推广服务,例如,病虫害远程诊断与鉴别、线上及线下培训课程、极端天气预报及应对预案等;也包括针对青少年的科技推广教育服务,例如,常规的4H俱乐部(四健会)推广教育活动信息、青少年创新拓展赛事报名、公益活动志愿者招募等。极大地方便了民众,是有序服务内容和高效传播推广信息的成功尝试。
2.可靠的推广服务信息美国赠地大学网站在提供推广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权威、可靠、易于直接使用的信息和内容的和传播。作为世界上农业推广立法最早的国家,《莫里尔法》(1862)、《哈奇法》(1887)、《史密斯-利弗法》(1914)三大法案的制定和颁布跨越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半个世纪,并在此后的100多年中持续不断的为美国的农业推广事业提供明确的任务方向和稳定的法律支持。以赠地大学为主导核心的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独特的农业推广服务模式最终得以建立,并从技术、知识、经验的源头把关推广服务的内容和品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将服务的触手延伸到了互联网之上,充分发挥互联网便捷、高效、全时等特点,在为原有的推广服务内容开辟了网上通路的同时,赠地大学作为农业推广内容和服务的核心来源和可靠提供者的优势得以完整的保留。
3.丰富的推广服务功能美国赠地大学的网站为农业推广工作提供的在线服务类型多样,功能强大。以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官方网站上的农业推广版块为例,德克萨斯州农业推广的各项内容和服务都被整合进了agrilifeextension.tamu.edu这个二级网页中,点击网页导航栏“浏览(Browse)”选项后可以看到,该州的农业推广内容被分为了10个栏目并链接有各自对应的二级和三级网页。这些栏目包括:1)特色解决方案(FeaturedSolutions),着重介绍极具代表性和有针对性的课程、项目和资源情况;2)项目专区(ProgramAreas),汇总该州与推广有关的全部教学资源和服务项目;3)诊断实验室及服务(DiagnosticLabsServices),提供该州畜牧、水土、饲草、病害等专业试验室的链接和有关信息,以及与野生动物保护有关的服务;4)在线课程和职业培训(OnlineCoursesJobTraining),面向包括农民及城镇居民在内的全体受众,提供与职业农民培训、职业技能提升、能力拓展等主题相契合的在线培训课程和教育专题;5)常见问题(FrequentlyAskedQuestions),针对园艺、病虫害防控方面的常见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并设有在线专家提问功能,任何人皆可通过该功能与选定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互动;6)社交媒体列表(SocialMediaAccounts),整合得克萨斯州所有农业推广单位及组织的社交媒体帐号,以科研、教育、服务的具体部门为列表,逐一列举每个部门的社交媒体信息,方便居民关注这些部门的官方社交媒体账户,了解各部门的实时动态,力主双方交流互通的移动化。被加入列表的社交媒体包括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拼趣(Pinterest)、优兔(YouTube)、领英(Linkedin)、ScoopIt!、互联网电视等;7)事务(Events),提供德州所辖254个县的推广办公室的网页链接,并可由此进入德州农工大学农业生活推广联盟的网站,进而获取该州所有推广活动的具体时间、有关内容、参与路径等;8)志愿者项目(VolunteerPrograms),与志愿者招募、培训相关的所有信息;9)多元线上路径、信息源及工具(Apps,Bookstore,Websites,ResourcesTools),提供专业APP介绍,网上书店、在线工具等服务,方便民众获取学习资料、工具及必要使用说明;10)蚊虫防控(MosquitoControl),针对得克萨斯州寨卡虫媒病毒防疫压力大的实际情况,开设了防控蚊虫传播疾病的专区,提供预防知识、相关服务链接等。
二、美国赠地大学网站农业推广服务的做法
1.重视自身的农业教育与推广资源美国的农业推广体系常被美国人描述为“Tripartite”,即“三位一体”,用以说明该国实行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个环节相结合的推广体系架构。美国各州的赠地大学在创办之初,曾面对过教学内容不切合美国国情这样的实际问题,当时各州的农民一度因为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无法获得解答而对农业教育和研究体系抱有不满。为了消解这一状况,美国通过出台法律(1887年通过的《哈奇法》),在各州的赠地大学建立由联邦政府拨款资助的区域农业实验站(研究与教育中心),每个区域农业实验站都由赠地大学依据各州自然气候环境特点和农业生产实际需要进行建设,以当地农业生产中提出的问题为课题,进行实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作为教学和推广内容,传播给农民和城镇居民。美国赠地大学网站农业推广板块上的很多免费浏览的教学、科技指导视频就是在大学的实验站或大学所属的科研实践单元拍摄完成,由大学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学生参与摄制。
2.密切关注所在地区的社会及农业生产需求美国每个州都会在该州所辖的每个县建立推广办公室(ExtensionOffice)。以美国中部爱荷华州为例,该州99个县都设有推广办公室。相邻的县会根据气候、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类型的相似程度,结成包含县数不等的组,由同一位推广主管负责。爱荷华州的99个县被分成20个农业推广组中,这些推广主任基本都是毕业于爱荷华州立大学农学专业,工作经验丰富,虽然办公地点虽然分散在爱荷华州全境,但他们都是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工作人员,个人信息也都可以在大学网站上查到。爱荷华州立大学在官网的推广与拓展专区内为每一个县的推广办公室设立了专门的二级网页,包含有“农业与环境”“商业和社区”“家庭与健康”“四健会和青少年”等几大推广板块,。在各县推广服务的网页上都设有该州的“推广事项历”(AlleventsforBooneCounty),以天为单位,方便该州居民查询。
3.为网上平台嫁接各种新技术新手段这里仍以爱荷华州立大学官方网站为例,在推广与拓展专区内的二级网页,这是一个面向普通农民、土地租赁方、农场管理者及农业指导教师等群体设计的农业经济管理网页,该网页由包括爱荷华州立大学在内的多所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所参与设计开发,由经济和农场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建设完成并实时更新,旨在为广大农民提供生产决策服务,以简单便捷的方式帮助人们制定农事生产计划。在这里,除了正式的农场租赁合同、灵活租赁协议等制式表格文件,及历年土地价格等数据可待查询下载外,最为当地农户欢迎的是一些被称为“决策工具(DecisionTool)”的小程序,例如:现金租赁率估算工具(Flexiblefarmleaseagreements)、现金租赁比例估算工具(CashRentalRateEstimation)、农作物种植份额分析工具(CropShareAnalysis)等。数据显示,每天都会有约1万人次登录并使用网页上包括“决策工具”在内的各种资源。网页上的资料简报、电子试算表、科技文章、研究专著等资源被当地居民广泛获取,从各种不同角度辅助农民为农场制定生产经营计划。
三、美国赠地大学网站农业推广服务的借鉴意义
1.从学研的源头推进农业推广教育工作美国农业推广工作由赠地大学组织实施,而不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无论是作为农业教育主阵地的各州立大学农学院,还是对农业新技术研发检验的区域农业实验站,所有这些农业教育和农业技术的“源动力引擎”都根植在美国的农业推广系统之中,所有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从动议之初,便已经将最终的推广工作纳入考量。美国将农业推广网上平台的入口设立在各州赠地大学的官方网站上,以这种贴近学研源头的方式,最大限度的转化和传递着赠地大学为美国农业发展和区域建设提供的科技引领和人才支撑力量。网上平台提供的农业教育推广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是由农业大学及实验站在履行科研教学职能的过程中设计、研发、创造、总结、积累、使用的所有信息资源,尽管涉及的领域不同,专业差异很大,但是经过大学推广和拓展部门的统一梳理与整合,信息资源的来源渠道被有效确认,内容类别和服务范围被合理分类。避免来源不明、准确度不详的内容流入互联网,最大限度的方便民众获取与农业推广有关的信息与内容。
2.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设计农业推广网上路径和形式美国赠地大学农业推广网站普遍遵循简洁友好的页面设计风格,导航栏选择的文字标注也多言简意赅,图标、logo等元素常被引入页面设计中,方便民众通过图形识别相应的内容。不仅如此,各赠地大学的网站在为推广专区开发栏目板块和浏览路径时,也多从方便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当地居民浏览和查找习惯的路径。总体而言,赠地大学的农业推广网页会对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在一级网页上进行分类并设置相关主题。在每一个分类主题下,会有二级网页围绕相关主题提供具体的内容。由于推广网页的用户群体多为当地农户和普遍民众,这些浏览者对于自身的需要和诉求认知程度不同,为此网站的建设方会在适当的范围内针对个别具体内容或服务,提供多种的获取路径。此外,网页的设计和管理方还依据美国数据开放的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利用开放数据及信息源,进一步推动专业领域和部门的信息和数据资源向社会及公众开放。
3.推进最新的信息技术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高效应用信息科技发展前沿的很多技术成果在美国赠地大学的农业推广网页上都能找到,对青少年也产生着极大的吸引力。在建设适于搭载信息技术模块的网络平台方面,美国各赠地大学的专业团队从未停滞不前,所有农业大学的官方网站都能够做到PC端、移动端、APP均可兼容登录。不仅如此,赠地大学和包括农业推广部门在内的很多部门在种类繁多的社交媒体上开设有官方账户,并通过这些当下流行的渠道与社区和民众建立即时互动。强大的智能搜索功能可以识别分析用户的搜索历史,在有针对性的筛选推送相关信息与内容的同时,更是跳出自身网站资源,将整个互联网上的相关内容纳入搜索范围,极大的方便用户获取推广信息与服务。在人工智能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人机互动功能,打破了时间和人工服务能力不足的壁垒,为民众提供了24小时获取技术推广信息的渠道。
关键词:网页制作;项目案例教学;工学一体;技能训练
作者简介:刘新,男,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专业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页制作和网站管理在IT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社会和企业对网页制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具有网站管理和维护的基本知识,具备熟练高效的网页制作技术和技巧,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灵活应变的实际工作经验。“网页制作“是培养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人员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就业前的实操技能课。笔者对如何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网页制作与网站管理人员做了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总结得出“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工学一体化教学就是将学习和工作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边做边学的教学。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职业为导向,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构建若干教学模块和工作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教学活动,以此实现工作和学习的有效结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有机融合。教学中,师生共同围绕工作任务,边做、边学、边教,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学生只要完成预定的模块和项目,就能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获得一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就是把项目作为工作和学习的载体,教学以项目的形式开展,以工作任务的要求进行评价,项目是教学的基本单元。学生只要实施完成一个项目,就完成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相应的教学活动。教学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项目目标主动参与项目活动的各个环节,自主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了解并熟悉项目的整个工作过程及其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实现在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术,在探究运用中获取经验和方法,在层次递进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职场应变能力。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喜欢实际操作而非理论学习,喜欢在动手实践中获取技能和经验,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下学习实用、够用的技术和本领,喜欢在运用中学习,在摸索中领悟,即学即用,学以致用,学习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职业倾向。他们的发散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自控力和意志力不强,职业认识和团队意识不够。如果教学没有与工作紧密联系,没有将实际工作案例引入课堂,学生就会认为所学知识和技能没有作用,对以后的职业工作没有帮助,学习起来自然没有激情和动力,学习处于完全被动状态。“网页制作“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的覆盖面广,操作性和创作性都很强,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结合紧密的课程。目前采用的教材实例不多,所举实例缺乏运用领域的描述,没有真实的职业工作情境,也没有相应的拓展应用,教学缺乏职业导向,学生缺乏职业熏陶和引导,学习缺乏职业动力。加上目前的“网页制作”课,大多是教师先讲,学生跟随练习,理论知识讲得多,实际运用讲得少,教学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学生没有参与的热情和动力,没有足够的技能训练机会和实践,致使职业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三、教学改革的实践应用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教学,对网页制作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从项目设计、活动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
(一)教学设计
1.项目设计。根据专业目标要求和学生的特点需求,精心设计各教学模块和项目,按照职业岗位设置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包含若干工作项目,将各个项目设计成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层次递进的站点制作,使项目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反映实际工作内容,具有职业导向作用。尽可能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公司运作的项目案例,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实际网站的制作活动之中,使学生从以往的机械式操作软件变为积极、投入地设计网站,学生在动手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取网页制作的经验、方法和技巧,获得成功的与满足感,因而学习兴趣更浓,学习动力更足,自主创新意识更强,实际工作经验更丰富。[1]此外,还按照项目的难易程度,对项目案例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排序和整理,整合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将零星、分散的网页制作技术进行有效的集成与整合,使每个项目案例贴近网页制作公司的实际。
2.活动设计。根据工学一体化项目教学思路,结合课程特点,采取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按“情景导入提出项目分析项目布置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拓展项目”等环节进行教学。有效设计各环节的教学活动与内容,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分散到综合的原则,尽可能将相关知识和技能贯穿到项目各环节中去。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引导、调控和辅导。
(二)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规律和技能习得规律,教师准备素材、案例、项目要求、效果图等文件,设计评价方式和方法,预测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和将会出现的错误。列出学生预习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做到:课前熟练操作与本项目有关的菜单工具并具体应用,归纳总结操作技巧和方法,为顺利开展和完成项目做好充分准备。
1.教学内容的调整。为突出技能训练,笔者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补充,增加难度相当、适于拓展的项目实例,调整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先后顺序,改编内容,增补案例,优化组合,让学生在层次递进的项目实例中反复训练,理解知识,升华技能,积累经验,在不断创新应用中获得乐趣,获取成功,吸取经验。项目实例的编排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悟性和应用能力,每个项目包含几个实际案例,难度成梯度增加,覆盖面由少到多,尽可能满足在活动中应用、在应用中学习、学以致用的要求。
2.成立协作学习小组。为提高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笔者从一开始就在班里成立协作学习小组,由个性特点、学习成绩、能力素质等方面有一定差异的5—6名学生组成,每组选一名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总结等,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小组之间具有同质性,充分体现“团结协作、组间竞争”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将现实工作环境和条件引入教学,提出每个案例的制作要求,引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可行的制作方案,对项目进行分解,布置每次课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按照项目的目标要求和案例的制作过程来实施和完成项目,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职场熏陶和岗位技能培训,督促学生在应用中学习,根据需要进行学习,由碰到的问题寻找答案,在解疑和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教学的具体过程和模式如下:[2]
1.情境导入。通过效果展示和情境教学进行环境渲染,将现实工作环境和条件引入项目,通过展示实际工作场景和作品──提问设置悬念──提出岗位技能要求,使学生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要求,由此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兴趣。
2.提出项目。根据专业性质提出项目的目标和要求,提出每个案例的制作要求和目标,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确本项目所需达到的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行为标准,做好实施项目的心理准备,形成“为工作而学”的学习动力。
3.分析项目。简要分析项目各实例,让学生了解实例的性质、应用及其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所需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对项目进行分解,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可行的制作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4.布置项目。根据专业性质和学生层次,分配项目案例,布置每次课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
5.实施项目。引导学生按照项目的目标要求和案例的制作过程来实施和完成项目,督促学生在应用中学习,根据需要进行学习,由碰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由遇到的困难寻求克服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操练技能,积累经验。教师要勤于巡回指导,及时答疑解惑,随时点拨引导,及时辅导帮助。
6.评价项目。实施完成既定的项目任务后,组长汇报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讲析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收获。各组展示项目成果,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与别人的差距。组织全班学生评价打分,强化学生的操作体验。教师总结项目实施情况、需要注意的问题、操作的技巧与方法、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并对全班学生的过程表现和最终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7.拓展项目。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项目的掌握情况,选择难度适当(难度比之前大,具有强化作用)的项目案例作为拓展项目,供学生课后训练。
四、教学改革的成效分析
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一体化教学有效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和“以能力为本位,在运用中学习”的现代职教理念,能给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该教学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普遍认为其中的项目案例实在、有趣,教学内容饱满、充实,学习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得当,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职场熏陶和技能训练,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和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