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51:1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化学实验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化学实验

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实验题的考查现在强调探究性实验题的考查现在强调探究性,但你要记住,实验题万变不离其宗,它所围绕的都是初中化学所学到的几个实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是最基本的三个实验,把最基本的掌握之后,中考中所有的实验题都是这三个实验的一种拓展。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化学实验并在中考中完成化学实验题呢?

(1)首先需要认真细心的审题,审题并非等同于读题,是要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该实验的目的,有了目的才能设计方案,进一步进行试验,最后根据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往往结论怎么写就取决于该实验的目的或者猜想,当然这一切都是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比如,你可能没有学过氨气的制备,但如果我告诉你氨气的制备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加热,你马上应该想到这和氧气的制备方法是类似的。如果考查的是信息型实验题,那考查的肯定是和酸碱盐性质有关,这就要你把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清楚。另外要注意,答实验题要规范、全面,不要少答。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阅卷的时候会根据你写的内容给你相应的分数。关键是要多实践,因为实践的印象特别深,所以不管什么实验和实验器材及现象都可以记下。但是中国的这教育体制不可能所有实验都做,还是要多做点题,有问题多问问老师,有时间多跟老师讨论讨论。

(2)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记住原理.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基础的,如化合价,元素表.这些是肯定要记好的.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很简单。

(3)化学实验题和推断题,可以说是代表了化学的最高层次,因为这两类题目综合程度都很高,覆盖面又很宽,往往就显得难度大。实验题目,①重在平时积累,一些常见的考点,需要在平常做题目后总结一下,形成一些程序化的操作,至少大致的原理不会相差太远。②具体到做题时,首先要沉住气,全面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达到的目的,如何来达到这个目的,并注意相关实验原理的运用,(也就是三个W,--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为什么这样做why).有些可能自己并不很清楚,在全面审题过程中 从题目后面的部分得到提示,暗示,就会更明朗了)③表达要清楚,实验题目很多地方需要简答,言简意赅,必须用文字或者化学用语把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这个也需要平常注意模仿标准答案。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推断题目,①注意积累,认真分析化学反应和物质特性,这些往往成为 推断题的突破口哦。②全面审题,不但要看题干的文字描述,还要仔细研究框图,把文字与框图结合起来,另外,特别注意题目后面的某些提示,所谓的”后提示“,可以帮助你定位一些物质,③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特别要注意化学式,化学名称,电子式等等的具体要求,否则,好不容易推导出物质出来,却功亏一篑,,很遗憾的哦,不要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4)物质推断题其实是考察基础知识掌握熟练情况的,要想做好物质推断题,需要对常见的物质都很熟悉,熟悉他们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容易和谁发生反应),这些都需要积累和记忆。不过,初中化学的内容毕竟很少啊,只要坚持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推断题其实也就那么几种。找上类似的题多做几个,不会的话找人给你讲讲,讲透了自己再总结总结记住就行了。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

做中考化学的推断题及实验题要先学会找突破口。比如常见液体:水 紫红色物质:铜、高锰酸钾 红色物质:氧化铁 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 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水、二氧化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 棕黄色溶液:铁离子盐溶液 浅绿色溶液:亚铁离子盐溶液 蓝色溶液:铜离子盐溶液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蓝色沉淀:碳酸铜或氢氧化铜 等。牢记各物质间的关系。重要的有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角、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角等。牢记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还原金属氧化物、光合作用等经常考。多做题,锻炼思维能力。积累化学方程式总结题眼总结元素、物质链。①学会记忆。化学,是属于文理科的过渡学科,比较偏向于中性。它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十分丰富,如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原理、反应时 的现象和各种反应类别。②学会表达。正如上面提及的,化学,属于中性人,跟物理和数学这些“纯理科”的学习有较大区别。在物理和数学中,答案永远是唯一的,说一是一。解题步骤和答案正确,就能得满分,在化学不同。化学,永远也没有满分这一概念。譬如:一个题目考你,燃烧时的现象,在课本上有完整的语句。但考试时,不可能开卷,于是只能通过自己对燃烧的理解,进而用自己的语句表达出来。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这是致命的,而言不达意,在化学学习中也是绊脚石。如果真的想学好化学也要好好练练语文。

最后要学会总结。虽然上面一再强调化学偏文的方面,但毕竟化学归属理科范畴,所以适量的练习是十分必要。不提倡题海战术,学会总结,事半功倍,才是学习的妙法。总结,对于化学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探究性练习

化学实验具有动机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写到:“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1]

可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科学探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在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中,围绕“三维目标”,我们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探究科学原理,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1]。现将我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面所做的改革介绍如下:

一、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存在很多低效或无效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必做实验,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从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2]。意识滞后是根本原因,有些教师认为中学阶段,不是搞科学研究,只要不影响考试成绩就行,带有应付心理;2、部分教师做实验时缺少趣味性;3、部分教师对某些实验采取回避的方式。如由于有些实验对试剂浓度、用量、滴加顺序、温度等要求严格,不易成功,或是由于反应物有毒或实验过程产生较多的有害、有毒物质;4、实验成功率不高,就拿进课堂里去做。由于教师没有预先多做几次,以取得成功经验,就匆忙拿进课堂去演示,在学生面前出现失败的尴尬局面,只好东拼西凑地找些原因解释;5、实验与生活脱节,缺乏学习的价值体验;6、完全用计算机演示代替化学实验,一张接一张的投影片和动画播放,进行“电灌”,化学实验中的多种新鲜感觉只剩下视觉和听觉,实验的真实性大大打了折扣,学生对实验本身的体验几乎相当苍白;7、在分组实验教学时,只管让学生信马由缰地实验,而没有指导、交流、反馈和总结,这就使实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而导致实验教学结果的低效。

二、有针对性的课堂改革

首先,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探究科学原理。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验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教师不仅要做好课本上规定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而且要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其次,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从未接触过化学知识的初三学生而言,化学世界对他们来说是茫茫然一片,他们是带着许多问号来打开这门课的,因此上好初三化学第一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首先在新课开始前做这几个趣味实验:

1.用玻璃棒点灯。操作时向学生展示一根玻璃棒,把它伸入浓硫酸中蘸一下,再从表面皿粘一些紫黑色的高锰酸钾粉末,跟着接触一下酒精灯的灯芯,灯芯立即燃烧起来,而且一次可点燃三、四只酒精灯。这个简单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使学生在惊讶中认识到化学的奇妙。

2.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的酚酞试液,鲜艳的红色又让学生永久难忘。在做这个实验时有位学生提出:他曾在其他合见过这类变色,他认为有假,可否让他亲自实验一下。我微笑着同意了他的要求。为了防止学生初次实验手上可能会沾上试剂,我把仪器改为用小烧杯盛放氢氧化钠溶液。实验结果该同学得到一样的红色,他相信了这结果但不知这是怎么回事,同时他的这一举动激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2]

3.现制“血液”。在烧杯中放入半杯氯化铁溶液,呈示给学生看溶液的颜色,后逐滴滴入无色的硫氢化钾溶液,随着硫氢化钾溶液的滴入,烧杯中出现的“血”色深深吸引住了学生。有一位学生问:节场上马戏团表演的魔术――真刀“割手”,那“鲜血淋淋”的场面是不是跟这个原理相似?我给予回答:是的。并且对这位学生敏捷的思维给予及时的表扬,赞扬他具有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善于思索的精神。通过以上实验,学生的学习激情已被调动起来,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另外,化学上有许许多多的知识有待我们去学习、研究,像生活中的铁为什么会生锈?湿手为什么会导电?鬼火又是怎么一回事……这些你们平时看得见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都可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得到解答。从而自然引出新课――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接着再做课本上的1个实验,把学生引入一个变幻无穷的化学世界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急于要探索这些奥秘的强烈心理,成为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内在动机的引发剂。

三、课堂教学的反思

1.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紧(一学年),任务重(参加毕业考和中考),而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练习势必要占用一定的教学时间,如何解决这之间的矛盾,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2.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才能使探究性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探究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学生通过探究性练习训练后,其效果应该通过什么形式加以评价?如何评价?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胡玉娇,郭敬社.探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化学教育,2006,(05).

[2]贾晓丽.关于初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第3篇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化学的学习中,往往通过实验来探索某个物质的性质,并证明其所具有的特性。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如何进行实验教学呢?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

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极不妥当的。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教学策略

1.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往往会以教师的实验操作做为学习的标准,因此,在演示实验的时候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操作的正确与规范,起到示范作用,切勿在实验中不严谨,不规范,让学生产生误解。要做到实验演示的规范,无可挑剔,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与实验的技能,在实验进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或者在实验进行前可进行多次操练,尽量避免错误,教师的实验演示中的每一个步骤,是被学生当作学习的标准来看待。若教师在演示中操作不规范或者犯错误,对学生将具有极大的影响,在实验演示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实验的结果,而忽略了小的操作,有时这些操作在该实验不会产生什么大影响,而有些时候这些操作就会影响到实验的成败。例如,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实验要求选择比较大的集气瓶,并且要在瓶底放置些许的水或者铺上一层细沙;细铁丝要求将其表面存在的铁锈等除去干净,然后将其扭成螺旋状,并在扭成螺旋状的铁丝末端系好一根火柴。在实验操作中,应待火柴杆将要燃尽时,才将细铁丝插到集气瓶内,在插入时,动作应当缓慢,不可过急,做好每一个步骤,实验结果将会看到铁丝燃烧的剧烈、火星四射,并且还能发现在集气瓶底有大量的黑色固体生成。在实验操作中,如果不在瓶底放置少量的水或者铺上一层细沙,铁丝燃烧时放出巨大的热,生成的小颗粒四散,就可能造成瓶底破裂的现象,实验反应剧烈,还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要将实验做得完美,教师就应该严谨地进行每一步的操作,给学生树立榜样,切勿为了减少麻烦而省略步骤。

在演示实验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并思考每个环节的必要性,学生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时,往往只会关注现象较为明显的部分,而忽视了小的部分,因此,需要教师适时提醒学生在哪个步骤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穿插些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积极的发散思维。

2.改革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

(3)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遇到一些要求高、难、设备贵重的实验,往往难以展示,多媒体正好可弥补这一缺陷。如①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②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③易出错误的实验;④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

3.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探究课导学案 基本教学流程 注意事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是指通过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把自学、辅导、合作实践、交流、练习、反思评价等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并始终贯穿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是优化导学的操作平台。下面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进行阐述。

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包含的基本要素: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因此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

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5.课堂的情景引入:结合本堂课知识,以故事或图片或事件或史实或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为情景引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迅速进入新课。

6.疑难点、易错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它能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

7.典型例题:通过设置典型例题或实验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试题中是以什么形式、题型来设计的,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解题。

8.巩固练习:可通过设计诸如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类及讨论类等多种多样的题目,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

9.知识结构:它应该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

10.课堂小结及反思:主要由学生就所学知识来体会学习成功后的愉悦,并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流程及实施过程:

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可构建如下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精讲点拨---当堂反馈---巩固拓展。

实施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查、互查、抽查、检测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课前学案的完成情况,解决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其设计思路为:提前发放提前收取教师抽批课前发放自查梳理。

2.讨论交流:

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探究前的“假设”创设探究情境,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分析、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其设计思路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取长补短最佳方案。

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通过情景引入,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方案设计:

实验探究既“探”又要“究”,而学生间的交流恰恰体现了“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更能考察出学生对知识内化理解的深度,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极好时机。所以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是应该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理解他人设计的意图并进行比较,同时加以判断,选择出最佳方案,这样才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

(3)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课学生实验,然后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揭示出物质变化特点及其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去解决发现的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现象或数据记录: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做出对现象的科学解释。一是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二是要记录反应控制条件;三是记录“反常现象”。

(5)解释或结论: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其设计思路为:问题引入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现象或数据记录解释或结论。

4. 精析点拨:以教师主导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导”的功能。学生把通过合作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对每个方案或设计或操作进行评价。其设计思路为:收集归纳问题教师引导点拨归纳形成板块例题突破难点师生反思释疑。

5.反馈矫正:学生学习情况要当堂反馈,及时矫正。反馈矫正的题目要围绕本节知识点精心设计,题不在多在精,要典型,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在讲解时要多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其设计思路为:学生定时练习个别回答答案组内讨论答案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点拨释疑。

6.巩固拓展:在梳理课中问题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并完成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要注意课时的连贯性,布置下一次的“自学查测”内容。其设计思路为:梳理课中问题归纳构建体系完成课后作业自我反思问题预习下节内容。

三、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化学新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得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2.要控制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自主学习绝不等于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要动态地把握好“学”与“教”的度,要加以适时的引导和调控。

3.处理好“三个结合”。(1)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的结合(2)紧扣导学案与课堂生成的结合(3)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指导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总论 2008.05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实践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让现阶段的初中教育开始重视创新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变革,成为深化初中化学教学的主要途径。中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教育的指导方式,通过具体实践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化学实验属于初中化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使其在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学习习惯。但是纵观当前的化学教学,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突出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实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不适应新课标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如果没有全面掌握新课改的内容,将难以开展教学活动。现阶段教师们普遍认为“内容标准”的部分叙述不到位,比如在课本中时常会有“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装置与方法”,但是了解的程度并没有详细说明。再者就是对学习目标规划不准,很多“认识、理解”等难以把握,不清楚具体的教学程度,因此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二)有限的教学条件

在入学高峰期,教师的仟务重大,但是因为缺乏专业的实验教师,所以在开展实验活动的时候面临着极大困难,还有很多实验室的活动需要现场演不,学生们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很多实践的机会。虽然有些实验参与其中,但是由于实验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到位,只能草率地应付实验,无法达到理想化的实验效果。加之新课程配套资源较为LL乏,但是很多实验探究活动所需要的仪器、药品等购买不到,导致部分实验难以顺利进行,阻碍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进程。

(三)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

学校和教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传授,忽视实践教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逐渐深入到教学领域,让很多教师开始关注多媒体技术下的模拟实验。结合相关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掌握最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却忽视了他们实际的操作练习。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过程放置在大屏幕上,虽然是一种直观的反映,但是影响了学生的实践效果,令他们缺乏实践训练的理念,操作能力无法有效提升。

(四)新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很多实验都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达到理想化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担心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面面俱到地讲解所有内容,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例如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教师会急于将实验出现的现象公布给学生,令探究的过程变得索然无味,学生也失去了进一步探索的动力。

二、新课改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实践

(一)深入研读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要求提出的当下,面对新旧教材大纲的不同,应该综合分析其中的精华与糟粕,明确新课标要求下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要求。教师还需要严格落实具体的新课程标准,达到新课标提出的实际要求,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需要有的放矢地落实,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实验技能,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开发拓展教学资源

在化学教学中,教材内容都是对实验过程细致的梳理,但其中有目的地进行了分类,所以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开展教学,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解决现阶段实验资源紧张的问题。通常需要将教材划分为三个层次:一类是家庭实验,如鸡蛋壳成分的探究与污水净化装置的实验等;一类是学校家庭实验,这一类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家中展开,如澄清石灰水的吹气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实践的原理作出合理总结;在实验室可以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实验,都应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他们主动结合生活的实际展开实验探究,由此解决实验室紧缺的问题,减轻现阶段实验课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实际的实验训练中,教师也应该落实好指导作用,让学生树立最基本的科学态度。

(三)优化实验教学策略

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分析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凸显出教材的重要地位。新教材中更加关注理论的传授,往往会忽视实验的具体效用,只将很多的实验穿插至某些课题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加以掌握。日常教学中,需要严格落实教材的实验目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新课程标准的基础实验,严格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让他们的实验技巧得以提升。较为简单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单独练习,如果涉及较为复杂的实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告诫学生远离危险化学品。

(四)选择并设计实验性习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课程标准与教材知识结构的需要,对教材的实验进行挖掘,应该选取具有创新性的习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习题设计的过程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加以优化,并且选取化学、生活、自然等方面的素材,展开创新实验习题的训练。另外,还需要根据主题的相关知识内容做好探究性实验,根据教材中的要求,增设一些探究性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结语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 探究式教学 建议

在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中,化学实验探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活动。良好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化学课堂,学习并掌握好化学知识。新课程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式教学,提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求学生具备问题意识与解题意识,善于猜想与假设,在实验时制订好计划,从多方面搜集证据,认真地进行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教材中存在许多可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化学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主动学习。从初中化学教学的长期实践来看,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最大的难点是让学生的学习从机械模仿转变为主动研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让传统的化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营造主动探究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化学实验的乐趣。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奋斗的最终目标和归宿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忽视了对学生解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知识浮于表面,不能有效提高化学素养。所以,教师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善于观察与发现,主动营造实验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共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能积极主动开展实验活动,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爱上做化学实验,不断开展主动探究活动。例如,在化学教材中有如下实验,教师可进行课堂演练:白纸现红字、魔棒酒精灯、手帕烧不坏等。这些小实验都贴近生活,与学生息息相关。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心,兴趣高涨,想要一窥究竟。教师完成实验后,可适当挑选几个学生上台进行演练。每个学生都想上台尝试,亲自体会其中的奥秘,课堂的气氛自然活跃起来了。这样的探究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实验是很有意思的,今后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敢于创新。

在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改变原来化学课堂枯燥乏味的状况,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化学实验。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学习活动,而应当将原先封闭的课堂改为开放自由的情境,不再死板地照搬教材知识。要打破课堂时间的约束,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探索化学,领悟科学。当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宽松的环境,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支持。通过相关的实践,学生会感受到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就在身边,知道化学实验不仅仅局限在实验室,只要勇于创新,敢于打破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往往就会有很大的惊喜。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巩固认识,提高素养。

三、创设化学情境,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大胆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最首要的环节就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无论课前课后,教师都要善于总结,创设和谐友好的课堂情境,营造生动愉悦的课堂气氛,不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质疑,认真思考问题,大胆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培养问题意识,学会质疑和解疑。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的大胆行为,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敢于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手段。学生对教师或书本的实验操作质疑,大胆提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验改革。刨根问底是创造的基础,是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大胆革新教育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在新一轮的探究过程中活跃思维,培养其独特的思想品质,为学好化学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推测。在实验要求上,除去必要的物品或步骤,可以抛弃其他条件的束缚,积极评价学生的大胆尝试与思考,减少实验的约束性。在实验过程中主动引导,事后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分析,大胆推测多种可能性。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开动脑筋,最后大胆发表对自己实验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验过程,找出试验中的闪光点,对做出正确分析与解释的学生及时夸奖,得出实验成绩。这样,学生必然有强烈的兴趣大胆实验,推测各种可能性,从而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

综上所述,在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完善化学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实现化学教学的目标,教师就必须身体力行,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实验过程,亲身经历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强调重点,创造良好的条件尽可能多地开展探究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化学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以我国教育教学的系标准为主进行设计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初中化学课程的目标变化和教学要求需要根据实际基础为主展开分析,贯彻落实全面发展的政策标准,要不断提高学生自我素质,培养为国家人民服务的合格人才。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保证社会、科学、学生自身发展的基础技能,要广泛利用所学知识和化学基础知识内容展开基本技能的培训,根据化学科学思想培养初中生,发展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性格特长,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参与新课程改革的建设,在初中化学中不断改变实验课程的化学教学要求和标准,通过加入人性化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改善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制度。在新课程改革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特点

2.1科学性

新课程改革的科学性指的是在实验课程中加入更多理论内容,科学性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要及时整合,将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和原理知识相结合。根据化学实验课程设计的前提条件进行优化,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化学实验内容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科学性就是可以帮助化学课程教学更好地顺利进行。

2.2安全性

化学实验课程需要保证化学教学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在准备和开展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力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险性实验。在安全思想的树立过程中,要保证新课程改革后期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通过完善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保证初中化学的教学规范和安全实验的有效性。因此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和要求,是实验教学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思维才会有方向,操作才会认真。如选择仪器、检验物质和配制溶液等实验,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练习”达到“初步学会”,但学生往往只对仪器和实验中新奇的现象的观察产生好奇而忘记实验的目的,使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实现。

2.3简单易行的特性

简单易行就是尽可能降低化学实验的复杂程度,让化学实验变得更灵活高效,让初中化学实验课程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仪器之间的连接与配合的安装流程,可以更好更快地进行实验程序。在实验过程中降低安装装置的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实验,更容易记得所有理论知识。在简单易行的教学环境中,初中化学实验内容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学生可以很快掌握知识并获得相应化学技能。

3.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实现途径

3.1制订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

在教学前,化学教师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料准备课程,制订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并切实可行地执行教学计划。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内容实现,需要化学教师协助学生,适当地准备好学生所需要的实验器械和实验化学制剂,保证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有效性。还要利用化学实验计划改善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保证实验课程的稳定开展。

3.2优化实验课程教学环节

优化实验课程教学环节需要按照实验程序的具体内容认真思索,掌握具体的科学理论内容,认真构思和观察实验的细节,对实验的具体内容和现象及具体的问题进行思索后,通过优化实验课程教学环节提高实验的可行性和学生学习的技巧。通过优化实验课程教学环节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观察质量守恒的实验,学生往往只对“白烟”、“蓝色沉淀”的“好玩”感兴趣而忽视必要思考,教师在实验中要提醒学生“有白烟、蓝色沉淀生成,天平仍保持平衡,这有什么化学意义?”“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等问题。另外,不能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与实验步骤等,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无事可做的时间空当,提高教学效率。

3.3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更多的交流技能,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强的实验动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活力。教师要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集中精力应付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保证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其中,拒绝“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由于初中九年级的前几节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因此要下大力气抓好实验课堂纪律,规范实验行为。

4.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进入化学知识宝殿的钥匙,在素质教育中有着其他形式或内容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这一点已被广大化学教师所认同。化学实验的设计作为化学实验的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却被部分教师所忽视,因为很多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或者教材上的叙述进行实验教学。事实上,灵活地运用教材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假如在具体的教学中,能灵活地运用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优化实验的设计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此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进行设计

当前,很多教师所做的化学实验都是教材上的,教材上早已将实验设计好了,很多学生在预习的环节中知道了实验的设计,在具体上课的时候,只要看看实验现象就知道实验结果了,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利。那么,优化实验的设计就是要打破这种依葫芦画瓢的传统形成,努力使实验在药品、器材选择与设计上给学生更大的灵活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分析、设计、实验,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科学素养。例如,在探究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的反应原理与反应装置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这样的引导:哪些物质之间的反应能产生CO2气体?请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CO2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CO2气体的方法;从化学反应到收集气体,选择需要的实验器材;由于产生CO2气体的化学反应比较多,就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探索,从而筛选出最合理的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反应物。比如,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一会儿停止了;碳酸钠与稀硫酸或者稀盐酸反应速度太快,无法收集CO2等,最终将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物确定在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上。在这个实验课上,不是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是让学生真正的经历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实验对比、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探究实验、归纳总结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体验了像科学家那样合作研究科学的基本过程以及研究科学的一般性思路。

事实上,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去体验学习过程,让学生享受体验的快乐是解决思维障碍的最好措施。

二、灵活运用生成性的问题进行设计

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处理好教学预设与教学生成性的问题。在化学实验设计中,也要处理好生成性的问题。要牢牢把握问题的核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始终围绕着科学实验探究的主要线索(假设与猜想;实验与分析)来进行实验的设计,从而达到实验教学最优化的目的。比如,CaCO3经过高温煅烧后变成了白色物质,有学生提出:如何确定这个白色物质究竟是什么成分呢?通常情况下,初中化学实验室里不做这个实验,学生也不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学生已经提出这个备课中没有预设的问题了,那么作为教师就要处理好这个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顺势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1.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根据化学反应的方程式,煅烧了一段时间后,碳酸钙可能烧完,也可能没有烧完,那么白色物质种可能有哪些物质?学生自然知道,白色物质中除了有氧化钙,可能还有碳酸钙。

2. 引导学生验证

如何验证白色物质中含有碳酸钙呢?学生自然的想到利用稀盐酸可以验证碳酸钙的存在,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可以用水来验证。

3. 组织学生讨论

假如将水加入白色物质中,可能出现哪些现象?由于学生知识基础缺乏,利用知识推理有些困难,可以组织学生直接进行实验,好在这两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不难:水不能溶解碳酸钙,碳酸钙会沉在试管的底部;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沉在试管的底部。可见,利用水来验证会产生混淆的现象,不好验证。如果在白色物质中加入稀盐酸,碳酸钙会产生气泡,现象十分明显。

4.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用盐酸比较好,利用水会产生干扰的现象。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生成性的问题开展探究式教学,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每个学生的智慧与才智在班级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机会,使他们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灵活运用实验的“异常”进行设计

部分初中化学实验会出现异常,常常出乎教师的预料。这些意外现象常包含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如果能抓住机会进行实验探究,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分析能力的提升,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化学总复习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实验时,有个学生粗心大意的用碳放在燃烧匙中燃烧,也有学生用硫进行燃烧,这时会发现实验出现了“异常”,水没有进入集气瓶里。教师不要立即对他们进行批评,而应该借此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出现水没有进入集气瓶的现象?如何在此基础上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经过讨论,学生探究出原因:碳与硫燃烧会产生的是气体,集气瓶中的气体压强没有减少,所以水没有被吸进去。要想实验水进入集气瓶,就要消除碳与硫产生的气体,通过讨论得出:只要在集气瓶里预先加入NaOH溶液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总之,优化实验的设计,能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