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15:51: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站需求分析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需求分析;网站信息系统;面向本体方法
DOIDOI:10.11907/rjdk.162156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101650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注重在互联网上挖掘潜在商机,企业网站建设需求量大。网站项目需求分析是网站项目开发的关键,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关系到项目开发效率和质量。保证项目开发满足用户需求是网站开发项目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1 网站需求分析内容
网站信息系统需求分析即对网站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需求[12]。需深入描述网站项目的功能和性能,比如网站架构、基本信息配置、文章管理、产品管理、留言管理等功能以及页面响应速度、数据库防注入等性能。
2 网站需求分析难点
(1)客户对需求描述不清楚。如客户对需求描述不清楚或不具体时,就需要项目需求分析人员结合行业经验,网站项目实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客户描述需求[34]。
(2)需求发生变动。应尽可能详细分析哪些需求是稳定的,哪些需求可能发生变化,同时在项目合同上详细描述,以免项目实施后期产生分歧。
(3)客户和开发人员理解不一致。客户对网站信息系统了解程度不同,为此在需求分析阶段应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并形成预期效果图、功能操作流程图,也可向客户展示与其需求一致或功能相似的现有网站信息系统,确保客户与分析人员对需求理解一致。
3 网站需求分类
基于网站建设行业实际,网站信息系统需求通常分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功能需求通常会使用功能结构图来体现,如图1为某企业网站功能模块。
非功能需求通常由性能需求、可靠性需求、易用性需求、安全性需求、运行环境约束、外部接口和可保障性需求7个方面组成,如图2所示。
(1)性能需求。包括网站打开速度、网页响应时间和并发连接数、网站空间(即虚拟主机)性能等。
(2)可靠性需求[1]。网站在运行过程中是否稳定。
(3)易用性需求。网站界面美观,产品等操作方便。
(4)安全性需求。包括用户登录验证、网站数据库防注入等安全方面的要求。
(5)运行环境约束。网站运行环境与网站开发语言有关,如使用php语言开发的网站信息系统通常在“php+mysql+apache”环境下运行。
(6)外部接口。网站信息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接口要求。
(7)可保障性需求。包括网站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方面的要求。
4 网站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1)功能分析方法。该方法是网站项目实施中最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以网站信息系统的功能为中心逐级展开分析。首先定义网站具有哪些功能模块,并分析各模块之间的关系;然后对网站功能模块作进一步分析,以确定是否存在子功能模块,直至具体功能操作;最后形成网站项目的整个功能结构,如网站信息系统文章管理模块可进一步分为公司新闻管理和行业新闻管理,具有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2)数据流方法。也称结构化分析,能直观地体现数据在网站信息系统中动态流动的过程,通常使用数据流图表示,并使用数据字典对数据流进行详细说明,此方法的关键是动态跟踪数据流。
(3)信息建模方法[5]。其核心是实体和关系,主要工具是语义数据模型[3](实体关系图),用属性描述对象,增添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并细化描述。如图3为网站信息系统中文章管理的用例图。
(4)面向对象方法。该方法的基本策略是将容易变化的元素隐藏起来,对比较稳定的元素建立总体结构。采用该方法能加强对问题域和网站系统责任的理解,加强有关人员之间的交流,对需求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6]。
(5)面向本体方法。该方法是面向对象方法的有效补充和提升,它强调相关领域的本质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其实质是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引入对象关联,并给出各种关联的语义和语用。首先用自然语言描述网站信息系统事务;然后确认网站信息系统的本体和对象;其次形成网站信息系统需求的预定义;最后在领域本体搜索相关知识并和需求预定义合并,得到完整的网站信息系统需求定义[67]。
(6)形式化方法。该方法主要使用一种形式语言进行公式推理,并通过证明得出结构可行性的结论,得到网站信息系统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开发过程,保障系统性能。
5 网站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的参与人员包括客户、网站信息系统分析员、网站设计开发人员和网站项目管理人员,如图4所示。
网站项目管理人员(通常是项目经理)负责处理项目所有事务性质的工作,使网站项目能够在预算内按时保质完成;网站系统分析员需与用户充分沟通交流,共同拟定网站开发计划;用户、网站系统分析员和网站设计人员共同制定网站需求说明;网站系统分析员与网站设计开发人员根据网站需求说明书,设计出网站信息系统的原型。
网站需求分析过程如图5所示。
(1)网站可行性分析。明确现有技术能否满足用户需求,制定预算,通常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
(2)需求分析与描述。基于对现有系统的分析,与客户讨论网站信息系统需求,形成文档,明确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其中用户需求是从客户角度对网站系统需求的抽象描述;功能需求描述网站信息系统具体功能。
(3)需求有效验证。组织相关人员对需求进行评审验证。
(4)网站需求说明书。说明书是用户、开发人员交流的重要文档,是网站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础和依据,同时可作为项目后期测试和验收的依据。
6 结语
需求分析是网站系统开发的基础,对整个网站项目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根据网站项目实际选择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按照需求分析过程模型进行分析,并最终形成网站需求说明书,为后续网站设计开发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继成,高珍.软件需求分析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2,23(8):1821.
[2] 徐赛华.软件需求分析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04110.
[3] 王虎.软件需求分析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3):148149.
[4] 周昕.互联网网站需求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1):2121.
[5] 方木云,刘辉.高级软件工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CDIO环境 网页设计课程教改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46-03
CDIO是由M1T等世界著名高校研发的一整套先进工程教育模式,从理念到大纲,再到课程到教学,直至评估。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将各门课程有机联系起来,以主动的方式学习。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并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2008年5月,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和汕头大学联合主办了“2008年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讨会”,并成立了“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我国已有几十所高校成为了教育部CDIO项目试点高校。实践证明,按照CDIO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
网页设计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公共基础课及软件技术专业课紧密衔接,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网页设计课程的特点就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验证性实验为辅,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html代码的含义、基本语法,以及CSS样式表和JavaScript脚本语言;期末考核,主要根据考试要求及提供的相同主题和相同素材,制作一个有数张页面的小型静态网站;评分标准采用期末作品占70%,平时成绩占30%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单一、乏味,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创新思维,而且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研究CDIO能力大纲及12条标准后,参照CDIO教育模式,我们确定了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目标既包括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又强调各方面能力提升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验证网页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综合运用各知识点,培养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全局学习观。
为了达到CDIO的教学目标,我们重新设置和布局了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
CDIO教改后,“网页设计”的课程目标从三方面设计,即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在这一教学目标下,制定了能力与知识教学大纲,并以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法(Bloom's Taxonomy)为依据基础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如表l所示。
为实现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基础知识和推理能力方面增加了Dreamweaver软件应用、网站规划、网站美化与网站推广等知识;另外,在探寻知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标1:以布鲁姆学习目标分类法(Bloom's Taxonomy)为依据基础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目标栏内以A、B、C、D来表示对此项能力要求达到的程度,A为最高要求,D为最低要求,无要求则留空。记忆包括识别和回忆;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并作一定的发挥;应用指能在具体的项目中应用、实施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分析能力指能将所学的知识分解并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或能规划、创造、建造或有改变的重构,或能作评论、总结、估计、预测、评估、论证和辨证。
目标2栏内也以A、B、C、D来表示能力要求达到的程度,A为最高要求,D为最低要求,无要求则留空。接触指在教、学活动中有一定涉猎,但没有测试要求;训练指有明确要求和测试项目;应用指在教、学、练和实践中有所应用而不论是否曾受过相关训练。
二、教学内容设计
为达到网页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此课程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安排了课程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在学习网页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至少完成一项包括构想、设计、实施、改进和展示全过程的团队研发项目。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升他们CDIO四大能力,并使他们体会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表2是进行CDIO改革前后的教学内容对比情况表,可见综合项目将原来课程的验证性实验拓展成了包括CDIO全过程的富于创造性的开发任务。例如,要求以小组的形式,从客户需求和可维护性的角度进行网站规划、设计、制作,使学生融入到项目工程一社会大系统中进行CDIO过程训练。而设计适当的复杂任务又能更好地促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又会激发学生挑战困难的斗志和激情。通过综合项目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资料搜索能力、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
此类综合项目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时量的多少安排2—3次,综合项目逐次增加难度和复杂度,反复进行CDIO过程训练,不仅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方法
由于本课程增加了大量的综合项目实践时间,而总的课时并没有改变,因此必须压缩教师的授课学时。为了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了多种灵活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一,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较大比例增加自学、讨论课时。设计自学内容及要求,设计讨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讨论主题搜集资料、发言讨论,同学和老师共同探讨,做到教学相长。
第二,采用真实的案例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欣赏、分析、学习优秀网站。一方面,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避免闭门造车的盲目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第三,根据课程进度和课程内容,提供并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鼓励学生多查看课外资料,不要局限于教材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对有效地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起到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
第四,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注重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交流情绪、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鼓励学生勇于提问,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十分重要,其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期末成绩评定以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表现和最终作品为依据,其中理论学习占30%,课堂表现(包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提问交流)占30%、作品占40%。
四、网页设计课程的CDIO全过程
在综合项目设计过程中,学生以团队内相互协作、团队间相互竞争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工作,教师仅起指导、协调作用,促使学生完成一次构思—设计—实施—改进—展示的CDIO全过程。第一阶段为“构思”(C)阶段,2~4人为一组,每个组对所选主题进行总体构思,主要是确定每组的成员及网站主题。一般在学期初第三周开始进行,时间为一周。第二阶段为“设计”(D)阶段,各组根据所选主题,确定网站主要建设内容;并通过查阅参考文献和组内讨论,确定网站建设的基本方案及组员分工。具体体现为:提交虚拟客户需求分析报告和网站初步规划方案。在学期第五周提交,给足二周时间,因为这个阶段很重要,需求分析和规划方案做得明确、具体,第三阶段将会进行得比较顺利。第三阶段为“实施”(I)阶段,各组依据前阶段的规划,进行网站建设。在此阶段,除了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和设计空间外,还有网站建设的具体技术要求。例如,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大纲规定的HTML语言、Dreamweaver应用软件、需求分析报告等关键知识点等;在第六周到八周进行,共三周时间。时间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时间太少,做不完;时间太多,学生容易迷茫,从而导致丧失激情和斗志。第四阶段为“项目分析修改和展示阶段”(0)。在课堂上,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讲解。讲解网站建设的主题、客户需求、网站建设的优缺点等,同学和老师都可以提问,各组根据展示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时间为一周,最后提交修改后的作品。
虽然对于什么是数字博物馆,至今并没有一个权威的答案,但从世界各国博物馆的数字博物馆建设实践来看,数字博物馆建设就是一个大型的、综合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是一个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由一个个阶段性建设目标走向总体目标的不断累积递进的建设工程。数字博物馆建设是一个单靠博物馆自身无法完成的工程,是一个必须借助社会力量,以项目的方式通过投资方(甲方)与承建方(乙方)共同协作完成的工程。
随着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的内容、复杂性的不断增加,随着项目投资,承包商与相关人员的不断增加,项目管理的内容与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做好项目的建设规划?如何估算项目成本并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如何有效地控制项目的进程?如何保证项目的质量?如何控制项目风险?如何实施项目相关人员的有效管理?凡此种种,都是作为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甲方不可回避的问题。正确处理好这些问题,数字博物馆建设就少走弯路,顺利进行,领导满意、用户满意、承包商也满意。因此,作为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的甲方代表,博物馆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项目管理,用先进科学的项目管理理论指导项目管理实践,以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正确发挥项目管理中的甲方作用,保证数字博物馆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数字博物馆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
(一)项目的定义
项目(project)是为提供某项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所进行的临时的一次性努力。确切地说就是用有限的资源(人、财、物)、有限的时间为特定客户(投资、确定需求并拥有项目成果的组织或个人)完成特定目标的一次性工作。
(二)项目管理的定义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
(三)数字博物馆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数字博物馆,至今并没有一个权威且明确的定义。本文所指数字博物馆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数字多媒体技术等相关技术,将实体博物馆的职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国际互联网与博物馆内部信息网(局域网),将博物馆的传统工作方式与计算机网络上的数字化协作方式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实体博物馆的职能在现实与网络虚拟环境中都得到充分实现。
(四)数字博物馆项目的特点
从系统功能上看,数字博物馆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平台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建设)、办公应用平台建设(藏品管理系统、展览管理系统、研究管理系统、OA系统以及图书档案管理系统等)与信息平台建设(内部门户网站、国际互联网的官方网站)。数字博物馆项目既有通用信息系统项目的共性,又有博物馆的专业特性,如虚拟展示技术的实现、高精度图像采集、存储与应用管理等。
二、数字博物馆项目甲方管理的内容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在博物馆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国内各大博物馆相继成立了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数字博物馆相关项目的规划、实施与使用的全周期管理。博物馆是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中的甲方,博物馆中的信息化主管部门是甲方利益保护者。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数字博物馆各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是博物馆信息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数字博物馆项目的甲方管理贯穿于项目周期的始终,具体表现为以下七个阶段:
(一)意向提出阶段
通常情况下,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的意向提出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业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建设的需求,并提出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期望;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数字博物馆建设总体目标与业务工作现状提出项目建设意向。
意向提出阶段是项目启动的开始。一个项目的启动必须经过意向提出,但不是每一个意向都能够进入开发、实施。
在意向提出阶段,项目管理的重点应是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可行性分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的可实现性(技术可实现性、环境可实现性)
3、投入的合理性与可能性
4、与已建或在建项目的关系与影响
意向提出后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是数字博物馆项目建设初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经过充分可行性分析的建设意向才是好的意向。
(二)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是数字博物馆项目管理中甲方管理的重点,需求分析的好坏,直接关系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失败。什么是需求?对于一个项目来说,需求应包括两个方面:项目(自身)需求、产品需求。项目需求是指项目包含的工作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满足什么业务需求,交付什么成果的总和;产品需求是交付成果的特征,即产品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总和。为保证需求分析的质量,避免需求的频繁变更,博物馆信息主管部门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业务部门细化需求。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自定或邀请外协单位)完整、清晰、详细的需求分析报告(方案)。
了解项目需求的过程是项目管理与用户的沟通过程,沟通渠道是否畅通、沟通内容是否充分,用户需求是否充分表达,项目管理者是否充分理解用户需求等等,都是影响项目需求调研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数字博物馆项目甲方管理的代表,博物馆信息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长,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一个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方案)应包括:当前业务流程分析、未来业务流程分析、当前业务与未来业务的差异分析,信息系统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运行环境需求、安全需求),各项相关行业技术标准,以及需求的优先次序等。
需求分析报告(方案)形成以 后,需要得到使用者和业务主管的认可。
这个需求分析阶段基本是由博物馆信息主管部门组织应用需求部门进行的前期需求分析。当然,信息主管部门也可要求开发公司或软件专家参与需求分析。完成的需求分析报告(方案)将会以需求书的方式出现在项目招标文件中。
(三)承包商选择阶段
1、自选承包商或邀标
根据《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在确定采用自选或邀标确定供应商的办法以后,选择供应商就成为甲方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也是极为费时费力的工作。供应商能否选好,直接决定项目的成败。选择供应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技术领先原则,潜在承包商可提供的产品应是采用当下最先进的技术,产品符合各项国际、国内标准;二、综合评价原则,在制定供应商选择评估标准时要本着综合评估的原则,要从商务、技术、价格、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
此阶段甲方项目管理工作应包括:一、选择潜在供应商。通过市场调查、业内用户咨询、专家咨询等方式划定潜在承包商范围。二、接受潜在承包商项目解决方案。三、制定承包商评估方法与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应包括解决方案评估(对产品功能、性能、体系架构、规模、核心技术、成熟度、市场占有率、产品化程度、用户友好性、市场评价、费用等进行综合评估)、软件产品运行环境评估、项目实施评估(包括实施方法、实施费用、实施周期、相似案例等)、培训与售后服务评估(包括培训方式、费用、售后服务方式、响应时间等)、商务评估(企业规模、业绩等)。四、完成潜在承包其他相关调查。如公司实地考察、研发团队调查、用户满意度调查(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公司对本项目重视程度考察等。对于通用程度较高的产品开发,或技术较成熟的产品,接受承包商解决方案同时可提出产品试用或根据需求的演示性搭建,以得到对产品更直观的认识与感受。
2、公开招标
对于选择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建商的项目,博物馆信息主管部门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需求书的撰写上,对于投资大、功能复杂,系统集成、应用集成要求高的综合应用开发项目,甲方应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主持或帮助完成需求书的编写。
选择承包商阶段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商务谈判。在一定的策略指导下,通过与承包商反复谈判,确定最优价格与服务条款,最大化地维护甲方利益。商务谈判可以在立项报告审批阶段继续进行,但签订合同必须在立项报告审批之后方可进行。
(四)启动阶段
合同签订后,项目进入了成功与否的关键阶段――启动阶段。做好项目启动管理是甲方细化需求分析,有效控制项目风险、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该阶段工作应包括:
1、确定项目干系人(利害关系者)。项目不同的干系人对项目有不同的期望和需求,关注的目标和重点也有所不同,甚至差异很大。例如,领导可能关注时间进度,用户更关注系统是否好用,能否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明确项目干系人,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与希望,是项目管理者必须掌握的要素。干系人需求与期望得到满足,积极性得以调动,项目才能成功。
2、成立项目组
成立甲方项目组,确定相应职位人员,明确各自职责,是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并终获成功的一项重要工作。
甲方项目负责人应是技术素质与管理素质兼备人员,项目组成员应由信息、主管部门技术(系统实施)人员、业务需求人员组成。业务需求人员负责组织业务需求细化、确认,组织编写业务管理规定、系统使用培训等。系统实施人员负责系统架构、性能确认,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工作协调,以及安装调试协调等。
3、细化需求
在项目进入实施之前,甲方项目组应与承建商一道,共同完成项目需求的细化工作,在得到应用需求部门(甚至是上级领导)确认后,形成新的需求报告。
功能需求明确后,系统架构也就能够确定了。系统运行环境等非功能性需求也在这个阶段确定,并由此确定其他产品的采购计划。
4、确定项目计划
在细化需求的基础上,甲方应对所需开发项目的最终目标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在明确目标与需求的基础上,双方制定完整的项目计划。制定合理的时间表,明确工作划分,确定责任人,以及项目里程碑(关键点)。
制定项目计划的同时,甲方要制定一系列项目管理制度。如:项目例会制度、通报制度、计划管理制度、文件管理制度,沟通流程,以及风险防范机制等。
签订合同需要在本阶段进行。
(五)开发实施阶段
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甲方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项目计划监督乙方项目开发进程,严把阶段验收、上线验收、竣工验收三关,将项目实施风险降至最低。
阶段验收:甲方信息管理部门要在现状分析调研、系统设计完成、产品测试等关键阶段进行阶段验收。
上线(测试)验收:系统测试完成时,甲方信息主管部门要组织上线(测试)信息管理部门、产品使用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及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
竣工验收:完成上线验收、文档汇编后才可进行竣工验收。
(六)使用维护阶段
数字博物馆系统竣工验收后进入使用维护阶段。各博物馆应根据本单位情况决定维护方式:本单位自主维护或委托专业公司维护。此阶段甲方管理的任务是根据运行、维护的目标与原则规范运维流程、制定运维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按照各项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及时向项目建设单位反馈系统问题与用户意见,为系统升级做好充分准备。
三、数字博物馆建设对甲方管理人员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数字博物馆项目的甲方管理都是由博物馆中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来承担。甲方管理人员,特别是负责人的素质对项目的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合格的数字博物馆项目的甲方管理者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一)广博的知识储备
第一,数字博物馆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信息化建设工程,要求管理者必须掌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知识,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资源管理技术等技术有基本的了解;第二,数字博物馆建设是围绕博物馆各相关业务展开的信息化工程,因此,对博物馆业务知识、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了解是数字博物馆甲方管理者必备的知识储备;第三,甲方管理是构成项目管理的一个方面,应遵循项目管理规律,应执行现代管理标准,符合现代管理要求。因此对现代化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基本了解,也应是数字博物馆项目甲方管理人员必备素质。只有做到以上三个基本了解,数字博物馆建设的甲方管理才能得心应手,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二)丰富的管理经验
项目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优秀的项目管理人员是在多个成功或失败的项目管理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作为数字博物馆项目的甲方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就可以使项目建设,特别是前期建设少走弯路,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预期目标,使数字博物馆的建设质量得到有效保障,使项目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良好的沟通能力
数字博物馆项目的甲方管理人员既是甲方用户需求的调研员,又是甲方与乙方工作的协调员。需求调研过程就是与用户反复沟通的过程,沟通得好,需求调研就全面、细致,需求分析的依据就准确可靠,系统设计就少走弯路,项目成果就能较好的满足用户要求。
甲方与乙方是一个项目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是两个不同利益体为了一个建设目标走到一起。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让项目投资风险减至最低,让甲方利益得到保护,是数字博物馆项目中甲方管理的重要职责。因此,为了高质量履行甲方职责,甲方管理人员不能仅仅依靠合同这个防控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要积极主动,加强与乙方管理人员与实施人员的沟通,将监控落实于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在项目进程中控制风险。与甲方单位内部沟通相比,甲方与乙方之间的沟通更需要方法与技巧。
因此,对于数字博物馆项目管理的甲方人员来说,掌握甲方用户需求、营造良好的甲乙方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必不可少。
(四)旺盛的学习热情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矛盾也日益突出[1]。当前,高职学生就业主要依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和当地的人才就业网站,职业院校自己的就业平台还比较少。本研究本着“服务学生就业需求 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办学宗旨,搭建一个便于校企交流、信息快捷的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架起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2 就业现状分析(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sis)
通过对学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学生就业主要通过朋友介绍、校园招聘、网络招聘、报纸等四种途径[1]。艾瑞咨询集团2014年9月份的“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发展报告”可知,目前网络招聘市场规模依然稳定增长,逐步取代线下招聘,但学校只有不足4.5%的学生是采用网络招聘的方式进行就业的,而且这部分学生基本上集中于计算机相关专业,这充分说明网络招聘在高职院校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与此同时,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的工作目前主要采用人工管理与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方式[1],对历年的就业信息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基本不能有效地对历年招聘、就业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检索,最后进行信息统计,还不能为将来的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学院人才就业平台,一方面为学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另一方面实现学生就业信息的分析统计,形成决策分析报告。
3 网站分析与设计(Website analysis and design)
3.1 需求分析
本平台的使用用户主要划分为前台用户和后台用户两类[2]。前台用户分为企业会员和个人会员,后台用户主要为系统管理员。
个人用户主要指学生用户,可以注册成为网站用户,拥有维护个人信息、在线生成个人简历、提交个人简历、管理个人简历、浏览查询企业招聘信息、管理自己投简历的公司等权限;企业用户拥有企业介绍、与管理岗位信息、浏览求职简历、管理求职简历等权限;管理员用户要求能够查看所有信息,审核企业信息,修改、删除企业、个人信息,新增、修改、删除、信息等。
3.2 网站功能分析与设计
根据用户需求,网站功能根据用户类型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其功能如图1所示。部分的功能与要求简述如下:
(1)用户注册功能
学生用户进行注册时必须姓名、学号和学生信息库中的信息完全一致,否则无法完成注册;企业用户进行注册时,需要管理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方可进行信息等功能操作。
(2)用户登录功能
管理员对用户根据类型进行登录权限设置,根据用户类型显示其对应功能模块。
(3)用户信息管理功能
管理员可进行对学生信息和企业信息进行修改、更新、录入、删除等操作,有效管理与更新用户信息。
(4)就业信息管理功能
管理员可对就业信息进行添加、更新、删除等操作,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可靠的、最新的校园招聘信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就业机会。
(5)个人简历功能
学生用户注册成功后,可以网上自动生成简历,通过浏览、查询企业信息进行个人简历投递。
(6)友情链接的功能
通过链接到招聘网站,学生可查看更多的招聘信息。
3.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涉及个人用户表、企业用户表、个人简历表、个人求职信息表、企业资料表、招聘信息表、会员信息表和各种浏览信息表等。
4 网站的安全性(Site security)
网站的安全部署主要从服务器安全性、数据安全性、网络环境安全性、病毒防治、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六个方面加以实现。
(1)服务器安全性
服务器的安全主要采用网段分离技术和采用通信服务器技术实现。
(2)数据安全性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在就业网站的主页上不显示管理员的登录链接;同时,为防止程序有未知漏洞,可以在维护后删除后台管理程序的登陆页面,下次维护时再通过FTP上传即可。
(3)网络环境安全性
为了加强网络环境的安全,采用软件防火墙技术和硬件防火墙技术相互结合的方法,对软硬件进行手动设置,以此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从而实现对来自内外部各种攻击和入侵的防御。
(4)病毒防治
病毒防治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①服务器的杀毒软件要及时更新、升级。
②服务器严禁除管理员之外的人员进行数据操作,严禁插入个人u盘等介质进行数据的拷贝等操作。
③对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计算机病毒清楚。
(5)数据备份
形成规律性的数据备份习惯,每日自动备份,并注意空间中是否有来历不明的asp文件。
(6)灾难恢复
当遇到系统崩溃、服务器中毒或系统被攻击等类的灾难性事件时,能够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还原处理,尽可能减小数据丢失的事件发生。
5 结论(Conclusion)
本网站综合考虑到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的需求,于企业而言,实现了企业招聘信息的及时与更新;于学生而言,大大减轻了毕业生在繁多的招聘信息中进行筛选工作岗位的工作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的问题;于学校而言,通过搭建一个良好的校企平台,能更好地吸引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求职渠道,使毕业生在就业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同时,通过对历年来的招聘就业信息进行分析统计,能够很好地起到对学院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指导的作用。在信息与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依托于网络技术实现校企对接,是非常有必要、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吴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网站的设计与开发[J].价值工程,
2011,(2):289.
[2] 李晶.基于ASP的学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J].信息与电
脑,2012,(9):84-86.
.电脑知识
与技术,2013,9(26):41-47.
[4] 肖静.基于B/S高校就业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电子
科技大学,2013.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集服务、教育和科学文化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授予单位。多年来,依托自身优秀的专家队伍、强大的资源与服务优势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和带动了国内图书情报界高端人才的培养。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原名中央国家机关与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学会,是中国图书馆学会重要的分支机构,从事图书情报工作专业培训已有30多年的历史,拥有一支在学科背景、专业素质、实践层面等均为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为业内培训的各类图书情报人员逾万人次,并以“内容前沿、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培训特点和良好的培训环境赢得业内好评。面对图情机构“十二五”发展规划需要,组织专家设置了系列新培训,现面向全国各类型图书馆、情报机构招生。常规服务能力培训
第30期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
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举办的“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自1981年创办以来,每年一期,每期历时6个月,已走过了30的历程。该班是北京地区唯一一个为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全面学习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在职岗位培训班,现面向北京地区图书情报界招生。
一、招生范围
凡在职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未受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系统训练者,刚分配到图书情报工作岗位上的大学生,新转岗从事图书情报工作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
二、教学内容
(1)图书馆工作概论;(2)文献资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工作;(3)文献分类标引;(4)文献编目工作;(5)参考咨询工作;(6)文献检索;(7)工具书;(8)连续出版物工作;(9)图书馆所需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10)图书馆管理工作(含图书馆规章制度制定);(11)读者工作;(12)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13)图书情报研究与论文写作;(14)典型参观。
三、培训教材
讲义及参考用书。
四、师资力量
授课老师均具备丰富的教学及实践工作经验,来自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等各类型图书馆的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五、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12年4月26日-11月29日,每周集中授课一天(含论文写作、考试、参观、结业仪式,暑期放假)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2000元(含资料费、午餐费)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理论-9实践应用研讨班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是业内最早倡导并开展学科化服务实践的文献机构,通过近10年的实践,取得了卓然成效,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得到了业内的一致称赞,为引导图书馆员深化图书馆服务,推广先进经验,2005首次开设本班,每年一期,培训内容每年更新,授课内容逐层递进,现成为图书馆员开展学科化服务的教课级课程。
一、招生对象
适合高等院校、专业图书馆以学科化服务为重点的图书馆工作者。
二、课程特点
让学员最先了解业内领先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研究成果;实践性强,帮助学员开展对学科化服务的系统认识和思考,教学形式面向实战,精讲、多练、多讨论;参与性强,学员按学科或区域特点组成小组,参加课程讨论。
三、师资力量
邀请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以及清华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较早从事学科化服务实践与研究的一线专家授课。
四、授课内容
(1)国内外学科服务的发展与现状;(2)不同类型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模式与机制;(3)图书馆用户服务战略与发展趋势;(4)立体式全方位的咨询服务;(5)学科信息平台建设;(6)学科情报研究服务;(7)面向重点用户、课题组的个性化服务;(g)构建基于用户社区的信息服务;(9)案例讨论,专家与学员交流研讨。
五、培训时间:2012年5月14日-18日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1000元
科研机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与实践研讨班
一、培训对象
专业图书馆馆长、业务骨干
二、培训内容
(1)科研机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基本流程(文献资源保障需求分析、保障体系规划、文献资源保障策略,保障能力评价和针对评价结果的持续规划能力等);(2)科研机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分析方法及工具;(3)综合性研究院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4)基础性研究院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5)高技术类研究院所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法与实践;(6)科研机构重点学科领域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案设计与实施;(7)专业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系统与使用(利用开放或公共技术平台来设计、组织建设和维护课题组文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的方法,将科研机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变成能为科研用户方便利用的服务能力);(8)面向课题组的专业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实践;(9)如何建立一个面向课题组的专业信息交流平台一现场演示。
三、培训时间:2012年5月21-25日四、培训费用:1000元
五、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组织管理岗位培训班
一、招生对象
从事图书、期刊、资源采访、编目、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特点
上机实践,网络教室授课。
三、培训内容
(1)文献资源建设现状、趋势及其制约因素;(2)文献资源建设的一般方法、具体操作方式及其利弊;(3)中外文图书采访系统实践;(4)中外文期刊采访系统实践;(5)文献信息组织与管理;(6)分类标引方法及实践;(7)主题标引方法及实践;(8)中西文文献著录方法及MARC格式介绍;(9)规范控制方法;(10)编目工作流程及系统简介;(11)参观交流。
四、培训时间:2012年6月4日-9日
五、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六、培训费用:1400元
专业化服务能力培训
学科文献(科学数据)检索、跟踪、管理及利用培训班(第四期)
一、招生对象:
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专业系统图书馆、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图书馆、资料室服务人员以及信息机构人员、科技研究人员。
二、师资力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三、课程特点:内容前沿,突出实用,上机实践,网络教学。
四、培训内容:
(1)学科文献快速检索及其全文获取;(2)科学数据查询途径及其方法(LB、KNOVEL、NIST等);(3)学科文献跟踪(参考文献、引用文献、作者、机构追查);(4)学科文献评价(论文收录、引用);(5)学科文献述评(学科现状、热点学科、前沿学科);(6)学科文献管理及其利用(Endnote、RSS);(7)参观交流。
五、培训时间:2012年6月11-15日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七、培训费用:1200元
科技竞争力分析实务研讨班(第三期)
科学计量已经成为评价科研进展和创新能力的主要依据和衡量国家、科技团队的综合国力或研究能力的指标,正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描述科技研发现状、进展,揭示学科结构与科技优势,预测与跟踪科技前沿、热点以及发展趋势。鉴于此,分会于2012年,将继续举办第三期培训。
一、培训宗旨:
本培训班将从国际排行及对手分析、国际研究能力比较分析、技术竞争力分析、学科(研究)前沿、热点、态势分析四个方面,分别讲授其核心研究思路,主要分析方法与工具,分析报告撰写,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实践练习。
二、师资力量: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情报专家及学科馆员。
三、培训方式:
本班的最大特色是开放交流学习形式,案例教学+网络系统演练+课程小组学习相结合。全部课程在网络教室完成,开通了丰富的网络数据库,每个学员都可亲身感受和使用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讲授与操练同步进行;学员利用所学的方法,在老师和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模拟的课程报告,并师生共同交流与研讨学习成果。
四、培训对象:
情报所的研究人员、图书馆情报人员、学科馆员、咨询人员等。
五、课程内容:
1.科技竞争力分析概论
2.科技竞争力分析方法
――国际排行及对手分析
(1)文献统计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SCI、CPCI、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的使用;(3)分析方法:科研交流确定分析主题、文献检索、检索结果分析;(4)分析报告:研究国家、机构、人员排行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国际研究能力比较分析
(1)ESI basedline基准线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ESI(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eators);(3)分析方法:SCI文献检索、引频次获取、ESI basedline基准线判读与分析;(4)分析报告;与现有国际研究水平的比较与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技术竞争力分析
(1)专利文献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TDA、CiteSpace、patenfics世界专利分析系统、中科院专利分析系统、aureka专利引文分析系统;(3)分析方法:文献检索、引文数据导入与整理、数据图表产生及其判读、专利文献内容分析;(4)分析报告:专利申请国家、申请机构(公司)、主要发明人以及技术重点领域与构成比较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制作。
――学科(研究)前沿、热点、趋势、态势分析
(1)引文分析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2)分析工具:TDA、CiteSpace、patenties世界专利分析系统、Aureka专利引文分析系统;(3)分析方法:文献检索、引文数据导入与整理、数据图表产生及其判读、高引(施引)文献内容分析;(4)分析报告:国内外研究热点、学科前沿分析、分析报告的撰写以及图表生成。
六、培训时间:2012年6月18-22日
七、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八、培训费用:1500元(含资料)
创新服务能力跃升培训
科研院所竞争力分析――从科研立项到成果产出实务研修班
一、教学目的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图书馆服务科研创新和学科战略决策的知识服务能力,促进科研院所文献情报工作服务的转型和深化,专业图书馆分会推出首期“科研院所竞争力分析――从科研立项到成果产出实务研修班”。本班是在“科技竞争力实务”培训基础上学习,旨在培养一批能够开展科研产出及影响力分析、科研能力评价、科研绩效评价、学科领域发展态势分析、学科领域前沿动态跟踪与预测、合作伙伴遴选、竞争对手分析等方面的骨干专业人才。本班被列为图书馆员创新服务能力培训的重要课程。
二、培训对象:
参加过“科技竞争力分析实务研讨班”的学习,或已经具备一定检索能力的科研及情报研究人员、学科馆员、咨询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
(1)研究所竞争力分析技术与方法概论,主要讲授研究所竞争力的内涵、分析的角度与思路,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及研究所竞争力分析的基本流程等;(2)科研院所竞争力实务分析,结合案例讲授:以国内外研究所为例,完整地演示机构竞争分析流程;(3)主要分析工具在研究所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WOS、CSCD、专利分析工具、TDA等;(4)竞争力分析报告撰写方法;(5)指导学员完成设计一个目标所竞争力分析方案。
四、教学形式
老师结合案例授课一学员分组实习与作业一集体开放交流研讨。
五、师资力量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资深老师。
六、培训时间:2012年9月17-21日
七、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八、培训费用:1800元(含资料、参考书)
专利查新与专利情报分析高级研修班
一、教学目的:
专利查新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查新形式,在技术研发、引进转让、专利申请、侵权诉讼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专利情报分析是从专利文献中提取技术、经济、法律信息形成有效情报的重要方法,是制定专利战略、增强竞争优势、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和前提。专利地图是通过对专利情报进行搜集、加工、挖掘后,以视觉直观的方式对各种专利信息予以揭示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决策,是专利情报分析的重要方法。培训高层次的专利情报分析与研究人员.促进科技查新向专利查新业务延伸,符合当前企业和科研机构制定专利发展战略和技术研发战略的高端需求。
二、培训对象:查新检索人员、情报分析人员。
三、培训内容:
(1)专利查新及国内外趋势分析;(2)专利检索的方法及技巧;(3)专利性查新及其案例分析;(4)专利查新报告撰写;(5)专利信息在专利侵权事务中的应用;(6)专利情报与专利地图制作;(7)专利预警机制与专利策略;(8)实例:图情机构开展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竞争力分析实务。
四、主讲老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资深老师
五、教学方式:网络教室教学+案例教学+项目讨论
六、培训费用:1500元
七、培训时间:2012年6月(具体时间待定)
六、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新班预告:有报名意向者请及时与学会联系,以便我们确定开班时间后能够第一时间通知您。
1.第22期图书情报工作高级研修班,主题:面向未来的专业图书馆引领人才(拟定2012年10月下旬)
2.数字图书馆前沿技术暨新一代数字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研讨班(拟定2012年11月上旬)
说明:
1.以上培训班结束后,颁发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培训结业证书。
2.培训班在开班前15天截止报名,前10天下发正式报到通知,请以正式报到通知为准安排差旅。
3.请登录学会网站省略.cn查看最新培训信息,如不一致,请以网站公布为准。
4.专业图书馆分会网站还将陆续公布2012年新增培训项目,请注意查阅。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邮政编码:100190联系人:王莹莹
电话:(010)82626812(010)82626611-6225(6231)
传真:(010)82626821
北京华夏新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开发P-ERP(过程化ERP)的软件开发商,董事长苏桐贞长期从事企业管理软件的开发工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就一些企业目前最关心和最需要了解的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参考。
问:未来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信息处理和接纳的能力上,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那么,对于企业来说,目前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答: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尽早构建电子商务管理的体系与结构,具体地说,就是创立企业自己的Intranet平台,并建立企业内部资源管理系统(ERP),这是企业进入电子商务的基础。
所谓电子商务,有多层次的含义。从通讯角度看,就是在Internet上传递信息、产品/服务或进行支付;从服务的角度看,它是一个工具,可满足企业、消费者、管理者的愿望,即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快产品/服务、交付速度的同时降低服务的成本;从企业经营的微观角度看,它是通过Internet支持企业的交易活动,即产品或服务的买卖;从企业经营的宏观角度看,电子商务是基于Internet,支持企业经营的产、供、销、人事、财务等全部活动的自动化。
电子商务的运作与管理必须具备两个平台;Intranet平台和Internet平台。Internet平台主要是外部互联网络,是全世界公用的网络,无须企业建设。Intranet是企业内部网络,是企业自己独有的,需要企业自己建设。而企业内部网络建设的基础与关键则是ERP系统的实施,这也是企业进入电子商务所需投入和开发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
问:具备什么样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ERP系统?
答:在实施ERP之前,企业要先进行项目实施基础条件的论证工作,并对实施ERP进行可行性分析。
ERP是市场经济下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ERP需要有一个环境,即: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的机制,切实可行的企业长期经营战略和具有一定水平的员工素质。需要指出的是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制造业要生存与发展,首先要具有不断推陈出新地开发市场需要的产品的能力,并通过符合实际要求的可靠工艺和设备加工出来,还需要现代化管理,按市场的需求以低成本、高质量,把产品交付到客户手中。因此,ERP必须同产品开发、工艺制造及全面质量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因此,企业在实施ERP前,应先就产品生命力、产品的市场、企业的管理基础、对建设ERP系统所需达到的目标等作出估计和判断。在决定实施ERP前期,还特别要做好五件事:对企业中层以上领导岗位的负责人进行ERP基本原理的培训;成立项目组织,任命得力的人选,使实施工作得以正常推进;提出“业务流程需求分析报告”和“投资效益分析报告”,作为选择软件和投资费用的依据;明确项目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目标,并同时制定衡量达到目标的定量计算方法;选择适用的软件和得力的软件实施单位。目前,相当多的企业领导在ERP系统之前,对什么是ERP还不清楚,缺少前期论证;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虽有目标但也很抽象,如“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管理”、“改善企业形象”等;没有设置考核达到目标的评价方法,说不清楚怎样才算达到目标;甚至有“别人有,我们也要有”这类虚荣的攀比思想,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为ERP系统的顺利实施埋下了严重隐患。
问:企业创建了ERP系统后,如何将这种信息优势发挥出来?
答:无论导传统营销还是电子商务,其目的都是要获得利润。因此,创立了企业信息优势后,就要将信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主要措施有两个,一是充分利用信息来研究市场和策划营销运作过程。研究市场包括:利用销售统计和市场抽样来分析消费行为、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竞争对手经营策略、市场占有率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及产品品牌进行“包装”和形象设计,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开展信息服务。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要利用信息优势开展各种生产、经营、管理、分析活动,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质量;企业各类采购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优势,大范围地寻找价廉物美的货源;营销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策划和实现自己的营销目的。
具体地说,有了电子商务这一营销窗口,就可以依照以下具体方法开展信息服务。
(1)创立企业网站立页,设计企业产品或服务数据库,通过主页,宣传企业的产品品牌,树立企业形象,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
传统企业树立的是品牌,未来企业树立的是域名(网址)。将域名与品牌合一,就可树立企业产品、服务和整体形象。
品牌是产品策略下的概念。在产品策略中,品牌是产品质量、信誉和可靠程度的保证。在网络环境下,产品策略将会被综合服务的策略所取代。在未来的信息化概念下,品牌概念所涵盖的信息内容太少了;而域名则不同,它是一个信息含量极为丰富的动态的概念。域名可以引导消费者上网,通过企业网站动态、全面地向顾客传达企业营销策略的所有信息。
因此,企业必须象注册商标一样,注册自己的域名,这一点十分重要。域名最好用企业的品牌、商标、名称、代号等社会最熟知的名称。
(2)抓住方便沟通和快捷服务这两个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和售后服务。
(3)经常与本行业的一些著名网址建立联系,借用它们的知名度来传播企业的供需信息。
(4)以扩大网址的知名度和信息服务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用有奖竞猜、有奖销售、售后服务和访问填表等在网络上稳固自己的客户群,培养客户的忠诚度,同时开发新的市场和客户。
更多项目信息请访问项目网站:/asia/ur/curriculum/MOE.aspx
我眼中的微软精品课程
从2003年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式在中国的高校启动“微软精品课程支持计划”到2005年升格为“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湖南大学软件学院一直非常关注。我感到微软的精品课程建设既重视其先进技术的推广,同时也重视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基础课程建设,应该说支持是比较全面的。精品课程在促进相关院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4年申报精品课的时候,申报材料要求是全英文的,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改成了中文。从我这几年的双语教学的经历来看,课堂上用英语讲授,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效果一般。但是,英文的教材和演示PPT,应该说70%至80%的同学还是能基本理解。所以我还是比较赞成使用英文的教学资源,因为在软件工程这个领域,技术更新的速度是其他任何专业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要对新技术进行跟踪,没有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是很困难的,而将英文技术资料翻译成中文是需要时间的,翻译是否准确也是个问题。当然,课堂讲授还是讲中文为好。
作为总部在美国的公司,微软在帮助中国大学改进和提升双语教学方面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觉得不一定所有申报材料都是英文,但是可以设置一部分双语课程。当然,双语教学的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看法仅仅代表一家之言。
微软精品课程在湖南大学的首次实施
2004年湖南大学有了第一门微软精品课程――“ with C#”。申报的过程也很有趣:我们因为各种原因,在申报截止日期前一周,仍未收到申报邀请。正好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合作关系部的两位专员来湖南大学访问,当时的软件学院院长张大方得知了这个消息,马上沟通,得到答复是我们可以申报。于是急命我在一周内写出申请报告,报送微软。我一周内写出了报告,最后有幸申报成功。
我们对第一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的投入是很大的。我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参考多本教材,完成了所有的18章的PPT和2万字的教案,并自编了一本实验指导书;课程开始后,所有课堂讲授都现场录像;指导一个组的学生完成了基于的自主学习平台的初步开发。在课堂讲授内容以及自主学习平台的开发方面,我多次与微软工程师沟通,并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适当的调整;采用微软工程师的意见,采用Power Point的附加组件――Microsoft Producer,将所有教学视频与PPT同步在网站上,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器浏览学习网站,点击其中任意一张PPT,视频将同步到对应的内容自动播放。随后的自主学习平台在湖南大学教务处的资助下,进行完善,当年就作为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自主教学平台正式运行,现已正常运行近四年,为四届学生的30多门(门次)课程服务,访问量超过十万人次。应该说第一门微软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比较成功,我还记得当时在验收通过时的一句评语:“湖南大学的精品课程做了大量的工作,教学网站内容丰富,特别是录制的教学视频,是非常宝贵的资源。”
第一门精品课程的建设,在课程项目组织方面,借鉴了我院工程训练的做法。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就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院内的工程训练。第一批组织了30多名“2+2”的三年级的学生,每4至5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利用4周时间,经历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从项目的启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和测试,一直到部署。项目来源是教师曾经经历的真实项目,在将其文档标准化后,首先提供需求给学生,学生根据需求文档逐步完成项目。第一次工程实践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文档的编写能力、编码的规范性、设计能力有比较大的提高。所以在建设“ with C#”时,就借鉴了工程训练的做法,并且成功地组织一个学生小组,在课程学习的同时,作为课程实践部分,完成了一个基于的自主学习平台的初步开发工作。学生在项目开发中体现出来的热情是我所始料未及的。
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做中学”的由来
2005年,我们在思考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能否迈出更大的一步?因为在工程训练和精品课程建设时,我们意识到不足之处:完成一个项目所需的知识,和一门课程讲授的知识有比较大的出入,一个项目需要的,往往是几门课程中的一些实用的知识,也就是课程讲授的内容远远多于项目所需的知识;而课程讲授的知识,往往和项目阶段所需的知识无法很好衔接;同时,在工程教育的教学理念上,是否能有大的创新?基于这个想法,从2005年底开始,湖南大学与微软全方位接触,争取微软对我们的支持。
在2005年底,在湖南大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经学院领导多方努力,我们聘请了美国微软研究院孵化研究开发部总经理黄学东博士担任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名誉院长。黄学东博士于2005年11月在岳麓书院给以软件学院为主的全校学生作了题为“创新与执行能力点谈”的讲座,开始了微软与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紧密合作之旅。
通过黄学东博士的努力,我们于2006年初聘请了原微软高级架构师,凌小宁博士为我们的专职教授,并在凌小宁博士的倡导和带领下,在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开始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改革和教学平台建设。
应该说,“做中学”的教学改革,从一开始就与微软结下了不解之缘:酝酿和提出在中国的软件工程教育中实践“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就是热心祖国教育事业,长期跟踪国内外软件工程教育改革的原微软高级架构师凌小宁博士。为了在“做中学”课程项目中充分体现业界先进的软件项目管理模式,在2006年暑假,微软亚洲工程院为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5位骨干教师提供了一周的访问机会:每人每天会见3位不同的工程师,全面、真实了解微软软件项目团队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项目组的组建和管理提供参考。培训结束后,我们参照微软内部开发团队的组织形式确定了学生项目组的人员组成和角色划分。
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于2006年9月在湖南大学软件学院开设了一门以“做中学”为教学模式的“Web应用软件工程”创新课程(2008年更名为“基于案例的软件工程”)。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微软亚洲工程院张宏江院长亲自给学生作了讲座,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田江森总监,工程院的陈天经理,以及美国微软研究院孵化研究开发部的蒋力等参与了授课。该课程得到学生们的高度认可,甚至有学生说:“这门课将改变我的一生!”。这门课程于2008年申报“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成功,并且获得了评委们的高度好评。
“做中学”与传统的教学到底有什么不同?
我们首先看一下“做中学”到底与传统的教学有什么不同。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教师指导下的以项目驱动的“做中学”――以一个真实的企业项目 ― 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企业设备的管理与监控”带动整个课程,从需求分析开始到成功地提交完成的项目。我们设计了一个与项目流程同步的即时授课(Just-in-time lectures)流程,见图1。在项目流程的每一关键步,教师先行讲授这一步可用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学生带着项目中的问题听讲,并通过更深入的自学和团队讨论,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方法、技术来完成这一步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周进度报告、小组讨论和答疑,随时掌握学生的进度,提供即时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了每一步工作后,教师要审议通过。不合格的发回去改进,合格的则可进入下一步。
以工业界需求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以软件工业界需求为主导,避免贪大求全,而且采用真正实用的。例如,我们讲授和实践了微软的典型的实用型软件工程过程,而避免纯形式化的理论方法。为了使学生对软件工程有较完整的了解,我们在学生们完成了整个项目对软件生产有了直觉了解后,又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其他软件工程方法,如敏捷编程、极限编程和软件成熟度模型,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参考资料,使有兴趣的学生可继续深造。由于打破了对内容贪大求全的理论框架,我们有可能根据当前软件工业界的最新技术需求,加入新的教学内容。
其实,软件工业界对当前毕业生的最主要的需求之一是高职业素质(职业感,责任感,诚信,团队精神,激情,等)和良好的“软技能”(自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人际关系,等)。在模拟的软件工业人文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软技能”,我们把学生、助教和教员组织成模拟的软件产品开发部门,包括总经理、主管(开发,项目管理,测试),组长、项目经理、程序员、测试工程师。其中项目经理(PM)、开发组长(Dev Lead)和测试组长(Test Lead)是由学生自愿报名,学生投票选举产生的。这个由学生教员组成的工业化团队不仅在整个项目流程中,而且在整个学习讨论过程中成为团队学习的基本组织。我们的评分体系把团队的成功放在首位,使得学生们自觉地互帮互学共同成功;并使得个人失败影响团队成功,培养了学生对团队的责任感和忠诚。我们在课程流程中加入了“软技能”课程,使得学生以“做中学”的方式在做项目时学习软技能。学生有机会直接与湘钢的用户交谈以获取用户需求。学生有机会实践演讲(需求分析报告,演示等)。学生通过大量的小组讨论(需求,说明书,体系结构,设计,开发等)实践了沟通、争辩、谈判、妥协等人际交流的要素。教师还提供了文字报告(周进度报告、需求说明书、设计、编程规范,等等)的样本,使学生学会撰写规范的文本。
团队结果和个人结果相结合的评分体系――我们完全抛弃了考试评分,而采用了对项目实现结果的评分,并采用了团队结果和个人结果相结合的方式。项目结果包括各种文档(包括源程序)的质量,用户功能实现的情况,可运行程序的质量,软件臭虫的数量,等等。这使得学生避免了读书背书应付考试,而把精力放在项目结果的质量上。每个学生的分数基于他/她的个人项目质量和团队的综合项目质量。我们给予团队的综合项目质量较大的权重,使得团队成功成为个人好成绩的前提。如果团队不能成功完成项目要求,个人一定不会取到高分。如前所述,这样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团队精神、互助互学、责任感和忠诚。同时又承认个人的努力和成就。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更接近于工业界的实际价值评判。
“做中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那么“做中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总结了以下四点: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这是因为采用了真实的项目和切实有用的技术及有针对性地边学边做的方法,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加强。例:有的学生一反过去沉溺于游戏的消极状态,积极参与了课程学习和项目开发,成为美谈。
通过一个真实的软件工程过程,学生真正了解到软件工程中一些关键问题和方法。例:通过对湘钢项目的需求分析,切身体会到软件需求的不确定性及迭代递增方法的重要性。学到的职业素质和软技能将对学生产生潜在的长远影响。在我们的模拟软件生产人文环境下,学生第一次体会到并实践了团队合作、责任与义务、有效沟通、管理等。
学生学到了一些当前工业界急需的技术。例如:互联网可用性设计,Ajax等等。有学生在总结会上说:这些内容既新颖又有用,怎么以前听都没听说过。有的公司在听说了我们的学生学了互联网可用性设计后,询问招聘的可能性。
学生展示了更好的就业潜力。虽然我们的学生仅仅是大三,但连续两届参与“做中学”课程的学生有三位通过微软严格的选拔成为微软亚洲工程院的实习生。他们将参与微软一些核心产品的开发。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工程院的支持下,经过我们的积极努力,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教育部 C 微软精品课程”――“基于案例的软件工程”,同时已申报成功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Web应用软件工程”),这是微软和湖南大学精诚合作的结晶!这些课程的建设,为提升湖南大学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教育水平,以及为全国软件工程教育提供共享资源,作出了自己的一点贡献。
关键词:学位论文 Open API开发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4-0069-05
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都已初具规模,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华东师大馆)学位论文数据库为例,目前已经收录了所在院校恢复高考以来的全部博硕士学位论文。其明显的持续性特点,已经成为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仅仅作为学术资源提供本校读者检索和全文下载服务,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平台服务模式简单、系统封闭且只注重检索功能所致。探索学位论文拓展服务的新途径,对推进图书馆利用学术资源开展深层次服务、提升大学学术资源全方位服务能力,使其在服务社会、支持教学科研过程以及促进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当前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服务模式简单、系统封闭、单一学术型功能等特点,华东师大馆以学位论文数据库为例,在探索其深层次拓展服务模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通过开发基于数据库平台的元数据Open API,实现了学位论文的拓展应用。并结合当前较为主流的通用门户网站开发环境,开发了标准的应用端Open API调用程序框架,为学位论文元数据嵌入社会网络环境及用户门户网站的数据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1 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发应用需求分析
1.1 国内外应用现状
当前,国内的学位论文主要由数据库商、国家法定学位论文收藏机构、公益性学位论文共建单位以及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提供相对集中的检索和分级分布联合保障相结合的信息共享服务。但在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拓展其服务范围、开展增值服务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华东师大馆在学位论文数据库回溯建库工作中,对如何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开展深层服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国内外应用调研。美国普渡(Purdue)大学在开展学位论文为社会服务方面,推出了一个Web服务[1],其涵盖全州所有大学研究者目录以及一个可以在搜索结果页面显示每一位研究者指导的学位论文信息,为研究者和商业人士提供了一个获取学者以及其指导学位论文元数据的检索平台,在推进研究成果商业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平台后端的元数据信息,即通过全州各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元数据Open API自动获取,这种数据获取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自动获取多来源异构或同构数据以及数据同步更新一致性问题。在国内,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建立了基于馆藏特色资源元数据Open API的集成服务支撑平台[2-3],用以支持面向用户环境的嵌入式服务。上述国内外利用学术资源开展的拓展服务为探索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1.2 需求分析
随着越来越多学术资源/内容的出现,基于学术资源支持教学科研的属性,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基于学术资源元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发现工具的研究,以提高在浩瀚的学术资源中为读者快速提供所需资源的能力,而学术资源元数据的其它属性往往被忽略。以学位论文为例,它作为大学的特有学术资源,除了拥有支持学术研究之外,因其特有的原创、研究生培养以及与教学关系紧密等属性,在社会服务、教学水平评估以及辅助决策支持等方面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在开发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的应用调研过程中,重点调研了与学位论文有关的研究生院、学校信息化办公室、有硕博士授权的部分院系以及相关管理部门。主要的需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研究生院的需求。在为社会考生提供招生信息方面,研究生院的老师们在多年的招生实践中体会到,社会考生在报考研究生时,首选各大学研究生院门户网站作为信息源,考生希望从中获得大学招生人数和招生专业信息的同时,更希望找到符合自己研究兴趣的指导教师详细信息,每年的招生季都会有很多类似的咨询。因此,研究生院希望通过将学位论文元数据嵌入到招生信息的相关查询中,社会考生可以在查询博硕士招生信息的同时,获得教师历年培养研究生学位论文信息。
(2)信息化办公室的需求。华东师范大学门户网站由学校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建设。大学门户网站及院系所门户网站作为宣传大学教学科研成果的社会网络窗口,一般都设有类似“教师名录”或“教师简介”等栏目,栏目主要用于展示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社会兼职等个人信息,通常这些信息需要教师个人维护。往往由于各种原因,类似栏目的动态信息更新不及时,甚至空白,没有起到栏目设计之初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办公室及院系的老师都希望动态将教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信息嵌入到“教师名录”或“教师简介”页面中涉及教学成果信息栏目。
(3)学校职能部门的需求。职能部门的需求表现在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信息辅助教学水平评估及反映学科发展变化方面。希望利用学位论文特有的原创、研究生培养以及与教学关系紧密等属性,为学科发展、评估教师教学能力和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提供科学的统计数据。
1.3 技术思路
Web Service、SOA等技术架构为解决异构环境中的数据传递、应用互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支持。针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本身的特点,采用WCF平台进行面向应用的Open API的开发,提供学位论文信息服务Web Service,让不同系统的第三方应用根据需要调用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实现同构或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同时采用轻量级的Web Widget技术,将小巧的客户端学位论文信息服务调用代码嵌入到用户浏览的网页中,实现学位论文信息的直接推送。通过面向服务端与面向客户端这两种互补的技术方式,来满足学位论文信息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利用Open API拓展学位论文的服务范围和应用领域,其核心技术之一是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因此,提高数据在传输和应用过程的安全、稳定性非常重要。同时,Open API的应用推广有其特殊性,它与一般的Web应用不同。因此,在学术资源Open API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1)明确应用基础上的针对性开发原则。Open API与Web服务不同,它本身并不能实现任何一个完整的服务,需要Open API提供者和应用平台两方面协作完成。因此,有明确的需求是快速实现Open API应用的必要前提。
(2)遵从调用方式简单的开发原则。Open API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为应用服务,要完成一个Open API的应用部署,应用平台需要辅之以必要的编码才能实现Open API的嵌入。因此,Open API的调用方式方便与否决定应用部署的成败。
(3)注重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控制原则。与互联网资源Open API不同,学术资源Open API是针对学术资源而开发的,其后台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防止非法应用恶意调用的控制机制是保证数据源安全的重要环节。WCF安全控制框架下的X509证书以及在系统部署中兼顾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等技术在Open API开发和调用过程中非常重要。
2 技术实现
在基于上述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发应用的需求分析基础上,在程序开发过程中采用通用框架,以屏蔽学位论文数据库与应用端平台的异构性、开发语言的多样性等问题。同时,最大化降低所开发Open API的调用复杂度,以利于Open API的推广使用。基于这样的开发理念,开发了两种不同方式的API——Web Service API和Widget API,并提供相应API调用说明和调用应用案例。应用端可根据调用说明,套用案例快速实现学位论文Open API的调用,达到应用的快速推广。
2.1 Web Service API开发
Web Service、WCF平台等技术为解决异构环境中的应用相互操作提供了充分的支持。Web Service技术实现了不同的系统之间用“软件-软件对话”的方式相互调用,软件应用之间可以基于Web无缝集成。WCF作为基于面向服务体系结构标准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开发模型,具有很好的互操作、安全可信赖性以及通用性,并可以以一系列协议的定义、实现、为流程和框架,通过服务实现与服务内容的分离,轻松为学位论文数据库构建松耦合的分布式Web Service API。针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系统平台特点,在.NET环境下,以WCF为技术支撑,采用WSDL描述语言及SOAP协议,以面向服务的方式来创建学位论文Web Service API:
(1)以将为应用端开放的服务为依据进行服务协定定义,如以“专业代码”为参数,返回元数据集:
DataSet GetDataByMajor(string majorCode);
(2)实现服务协定
public DataSet GetDataByMajor(string majorCode)
{…// 详细实现,将结果保存在数组中返回}
(3)搭建宿主,服务
公开WCF服务,以IIS+.NET Frameword 4.0环境为例,以IIS作为宿主承载服务。
WCF的学位论文 Web Service API的通信机制是基于SOAP的Web服务,因此所开发的API可以与运行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进行通信。开发的Web Service API将学位论文获取服务封装成一个URL后,用所开发的Web Service取代用户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的直接读取服务。应用端从服务器端获取数据时处于一个相对透明的状态,只需要根据API调用说明文档了解API对外提供的函数及参数说明,在其Web服务中引用所的URL后,系统会生成访问数据库的类和对象,并将其实例化,即可像使用本地的函数一样来实现调用Web Services API提供的数据资源,无需关心数据库系统内部结构,从而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互操作 (见图1) 。
由于学位论文的特殊性,在接口开发时需要考虑推送数据的安全性,以确保所开发的Web Service API被授权的第三方调用。在安全控制机制上,采用X509证书机制,经过X509证书加密后的输入及获取到的输出内容,均为被加密的密文,即使是在公网中,也无法看到明文,确保了数据的传输安全;应用端和服务器端证书对匹配,又确保了接口的调用安全。
2.2 Widget API开发
借鉴Web Widget的开发模式,通过开发学位论文Widget API,将学位论文平台和第三方应用平台通过所开发的API联系起来,打破了网站间的屏蔽,使网站不再只是通过超链接的简单连接,便可以实现在第三方网站中混搭学位论文信息。在软件部署上兼顾Web应用防火墙和入侵防御系统等方式来增强数据的安全控制,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安全性。学位论文Widget API主要分服务端、视图层、应用端三个框架。其中,服务端基于实现从学位论文数据库中获取信息;视图层定义学位论文展示形式,即相应的.js和.css文件;应用端传递相关参数并发起学位论文Widget API的调用命令。采用jQuery开发技术,将应用端的用户查询内容以Get的方法发送到学位论文数据库服务器端,学位论文数据库服务器以JSON格式返回查询结果到应用端,应用端通过嵌入视图层的相关代码,实现返回的学位论文信息在本地网页中的重现和融合(见图2)。
应用端调用Widget API时,只需要在其门户网站相应检索位置嵌入一段JavaScript脚本语言代码,并参考API调用文档中提供的查询参数说明,便可以实现从服务层获取数据并按照视图层预先设计好的结构在本地网站展示,完成调用此类型的Open API功能。
//通过jQuery技术将应用端查询返回到服务器端,调用服务器端Widget.aps程序查询相关学位论文信息,Widget.aps会将查询结果以数组返回。
$.getJSON("http://IP地址/Widget.asp?callback=?&type="+type+ " &keyword="+keyword+"&page="+page,function(data){disp(page, data);});}
disp(page, data){…//对获取到的学位论文信息进行重组及重现};
视图层的数据重现方式可以是应用端自主开发,华东师大馆为了学位论文API的应用推广,还为应用端提供了视图层的数据重现方式参考案例,应用端可以直接将相关代码嵌入到自己网站中,若应用端需要特定的展示方式,则需要应用端做简单的本地化修改便可以使用。
3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实践
3.1 研究生院门户网站应用
在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的研究生门户网站,将学位论文元数据嵌入到博硕士招生信息查询栏目,社会考生可以通过 “专业名称”等途径查询历年研究生学位论文元数据(以“专业名称”为“逻辑学”的查询结果见图3)。
长期以来,学位论文只是作为学术资源提供本校读者的检索和下载服务,其学术资源以外的属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嵌入研究生院门户网站的应用,社会考生可以通过多途径了解学校研究生培养方向以及教师指导学位论文的数量、选题、研究方向、摘要等信息,对社会考生报考学校和选择符合自己研究兴趣的指导教师提供参考。同时发挥了学位论文作为学术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学术资源在社会层面得到共享。这一应用得到了研究生院的充分肯定,每年有专项经费作为应用的支持。
3.2 学校门户网站应用
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在学校教师主页的嵌入式应用,拓展了学位论文数据库服务范围,实现教师指导学位论文信息的动态。以软件学院某教师为例,其个人简介界面嵌入“指导学位论文信息”链接,点击即可获取其历年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信息(见图4)。
这一实践较好地实现了利用第三方平台——学校门户网站展示本校教师教学学术成果,实现学位论文元数据的针对性开放。并通过多途径、多渠道扩大教师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同时,院系门户网站可以通过教师工号及姓名调用学校“教师名录”栏目信息,在院系门户网站展示本院系教师指导学位论文的相关信息,从学科或专业角度展示学校教学研究成果,增强行业竞争力。这一应用对扩大教师学术影响力、促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生产力以及产学研结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学校职能部门应用
(1)通过Open API获取各学科或子学科的批量数据,加之年限分面限制,从历年学位论文数量变化角度反映各学科领域研究趋势。通过结合Google图形接口,从Open API返回查询结果的XML格式数据直接提交到Google API,即可产生图形化分析结果。反映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和“数学”专业学位论文数量的变化关系图(见图5)。
(2)通过Open API获取各院系的批量数据,辅以学院、专业以及年代参数限制获取相关学位论文元数据,并通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运用屏幕抓取技术,可以直接获取学位论文被引数据,从中产生学位论文被引分析报告。通过教师指导学位论文被引数量这一侧面,为学校从学位论文被引角度评价教师指导学位论文质量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以教育科学学院2010年毕业生高被引学位论文为例的被引分析见表1。其中,学生、教师名字以编码表示;统计时间:2013-4-29)。
(3)通过Open API获取学位论文元数据,结合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关联关系,从教师出发,可以得到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等关联关系,形成上有教师下有学生,学生下面还有学生的学者关系网,从中可以分析从一个教师出发所形成的教学科研人员关系网(见图6)。
学位论文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某一方面可以反映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根据职能部门的需求,通过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获取特定需求数据,为学校职能部门提供第一手教师以及研究生的人员管理和统计分析数据,充分发挥了学位论文在支持管理决策方面的积极作用,应用得到了学校人事处、师资办、学科办以及研究生院的充分肯定。
4 结语
学位论文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信息资源和知识宝藏。其有效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仅是大学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还关系到学位论文原创性成果的社会化利用和论文创新成果的转移,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创新发展的需要[4-5]。华东师大馆在利用学位论文元数据Open API开展拓展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希望借鉴国内外成熟的混搭应用实例,把具有稳定、合法、可靠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在原有学位论文仅仅作为学术资源提供检索服务基础上,推进学位论文深层次服务的开展,以改变学位论文数据库仅仅作为学术资源的单一属性。充分挖掘学术资源的多重属性,有效提高了学术资源的服务能力。
学位论文Open API的开发与应用不仅为大学图书馆探索利用学术资源开展深层次服务提供了参考模式。同时,图书馆作为数据库建设方,随着应用的不断拓展,带来更多校内外用户的持续关注,也促进了学位论文数据库的不断优化,提高了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Nicole C.Engard. Librayr Mashups:Exploring New Ways to Deliver Library Data[M].Information Today,Inc.,2009:285-287.
[2]李峰等.跨界数据融汇模型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11):24-28.
[3]李春旺.图书馆集成融汇服务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2):1-6.
[4]贺德方等.中国学位论文收集与服务系统的构建[J].情报学报,2009,(8):634-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