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教学平台构建

网络教学平台构建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28 15:51: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教学平台构建

第1篇

第一阶段:提出案例

教学案例首先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代表性即典型性,要求案例有着较高的质量,一般为教师进行组内、园内公开教学的或其他相对成熟的教案;真实性则要求案例来自教学实践,是“原生态”的,保留着“原汁原味”。其次,教学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其内容中有教师普遍感兴趣的问题、有争议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次,教学案例还应当具有一定的疑难性和启发性,即案例具有“讨论点”,而且引发讨论的话题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能给人以启迪。这样的案例,先由教师提供,再由教研组组长或业务园长审阅后上传到网络博客、网页等平台中。例如我园语言组的《糊涂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节课是语言组一课三讨论的内容。在第一次上课后,大家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这个故事内容中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是否能够作为本次教学这个问题上。语言组的老师讨论未果,便把讨论的内容上传到了博客上,发动全体老师都来参与研讨。这样的案例,自然引起了老师的兴趣与关注,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第二阶段:相互讨论

相互讨论是网络教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主要指教师运用网络进行适时或非适时的交流,充分发挥网络作用,通过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等来解决在学习过程、讨论中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讲是教师通过在线讨论、电子邮件、BBS、电话、小鸽子等手段来进行研讨,有小组学习、集中学习、协作学习等形式。例如,我们要求各个学科组把本组的教案在网上公开,然后请本学科组的成员学习、评价,这就是小组学习讨论;各年级的半日活动,都由蹲点领导进行跟踪观摩,并把整个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后上传到网络平台,然后请整个年级的教师一起来进行讨论,这就是集中学习;上公开课的教师请相关教师,或青年教师请指导教师对自己的教案提出修改意见,这种面不宽泛但交互性较强的学习,就是协作学习。在这些多种形式的讨论中,大家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共识,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阶段:专家释疑

在教师的讨论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争议较大、没有结果或教师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想方设法,请专家释疑解惑。一是请园内专家引路。如针对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如何合理使用现代媒体的问题,我们就请自己幼儿园资深的电教老师作辅导讲座,并对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每月一次的培训,从最简单的画图开始教老师进行flas制作等。二是请园外专家指导。针对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的半日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等问题,我们请来了虞永平教授、上海中福会幼儿园的吴园长等许多国内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来我园进行指导。他们有的幽默,有的严谨,有的善于举例,都对老师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解答,特别是虞永平教授还特地留了一段时间让老师进行提问,他来释疑。三是在网络广泛求教。我们将教师中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汇集后上传到学校对外的网页上,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全国各地的同行们前来发表意见,我们则“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第四阶段:成效评价

对于教师参与网络教学研究的效果,我们每学期末进行一次评价。一是自评,即由教师对自己参与网络教学研究的收获进行客观评价,我们要求教师罗列出通过网络教学研究所解决的问题、形成的观点等;二是互评,即教研组或备课组内的组员进行相互评价,侧重评价教师参与网络教学研究的态度、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情况等;三是审评,园考评组结合教师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等情况,对教师参加网络教学研究的成效进行评价,表彰在网络教学研究中表现突出的教师,授予“网络教学研究新秀”、“网络教学研究能手”、“网络教学研究带头人”等称号,从而进一步激励教师从被动学习、研究到主动学习、研究,从只关注自身到关注周围甚至是整个社会环境,从教师个人学习、研究跨越到组内教师甚至是全园教师共同参与的学习、研究等,以更快更好地实现专业成长。

第2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交互

中图分类号:TP311.10

网络教学交互平台的建设是推动教育信息化、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改革有深远影响。交互平台的建设重点是教学资源与教学设计的有效整合,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人”、“物”、“环境”教学立体化呈现。如何将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资源通过技术融合,解决教师和学生之间由于时空分离带来的教与学不便,是网络教学交互平台构建的核心问题。

1 网络教学中交互理论基础

交互是指参与对象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双方互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中引入了“交互”教育思想,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共同针对知识进行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相互交流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该理论强调了交互情景对学习环境的重要意义。

1.1 交互式教学分类。教学交互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构建为目的,与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学生、教师和课程资源这三者之间包含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课程资源之间的交互。

按照教学活动发生时间分,交互式教学可以分为同步交互和异步交互两类。同步交互是一种实时的交流方式,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获取信息的同时进行的交流反馈。异步交互是发生教学活动之后的信息反馈,比如上课结束之后,课外时间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的问题向老师提出的解疑。

按照参与主体来分,交互方式分为人际交互和人机交互两类。人际交互是通过网络、通信等方式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人机交互是教师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等与教学资源产生的交互。

1.2 网络教学平台中的交互活动。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教师和课程资源之间交互提供技术支持,并能够实现同步和异步的交互方式。在交互平台中涉及人、资源、环境等多种要素,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要素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模式相适应,使学习更加自然化、人性化,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活动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协作学习:网络教学平台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将协作意识和社交技能应用到学习中,通过网络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

教学控制:教师通过教学系统可以直观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提高教学水平。

资源管理:教学平台的适用性还在于教学资源的规范化、丰富程度。教师通过创建教学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同时学生对教学资源可以进行反馈和评价。

2 网络教学交互平台研究现状

网络教学交互平台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设、应用,起初国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基本都根据教学实际和科研需求而提供相应的内容,零散的课程信息没有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支撑。

现在国内外高校对网络教育及网络教学系统建设日益重视,虽然在实现数据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目前绝大部分教学平台是以资源建设为中心,只关注教学资源积累共享,忽略了教学资源在课程建设中的多样性、使用者的多层次性,缺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重知识的呈现,而不重知识的获取、管理、交互、加工、应用及评价,缺乏一套良好的机制对这些教学资源的应用进行管理,从而造成资源的堆积和浪费。

在网络教学交互理论方面,专家提出了网络教学中的三类交互作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类型。网络教学交互理论促进了教学系统的设计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转变,国内很多高校在原有网络教学系统中增加了聊天室、论坛、个人空间、讨论组等功能交互模块,实现了简单的师生学习交流。这些交互模块独立设置,没有针对不同课程、不同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情景,难以模拟现实的教学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学习。

3 交互平台设计原则

网络教学交互平台是以认知学、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设计,在设计上中要充分考虑到交互元素的完整性和交互逻辑的合理性,系统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3.1 系统适用性。系统要符合高校教学理念,功能完善,资源丰富,能够真正实现授课学习过程与人的思维方式一致,面向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特征,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库之间建立有效的交互策略。系统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可以通过情景定制、教学资源构建等开展智能化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对用户的交互请求实时处理,形成多级互动的交流学习社区。

3.2 系统友好性。系统功能使用复杂度要低,操作简单易于上手,人机交互界面简洁鲜明,能够让师生产生浓厚的兴趣,针对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应用菜单,体现系统定制化的多样性。课程、资源建设规范合理,模版设计科学灵活,易于操作。交互工具快捷方便,最大限度发挥使用者主动性,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交流。

3.3 系统可控性。及时的交互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学习,对系统的可控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实现交互元素对其他教学要素的控制和管理,保证整个教学系统中各功能紧密关联、完整统一。

4 交互平台功能设计模型

网络教学交互平台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教学环境”为基础,满足教学主体的情感需求,系统功能主要有一下模块:

4.1 网络教学交互模式。教学交互平台设计五种教学活动交互行为,如图1所示。

教师之间的交互:在进行讲授过程中可以允许其他教师的加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的听课或旁听,可以促进老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改进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教师通过创建课程、教学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及时解答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对课程知识难点和对课程的评价提交给老师。

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由组织,采取一对一或多对多的形式,对课程知识进行交流。

教师与教学资源的交互:教师通过课程计划提交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并针对学生的评价信息对资源进行改进。

学生与教学资源的交互:学生通过教师的资源来获取课程知识,并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

4.2 网络教学交互平台功能。基于交互功能的教学平台设计符合教学规律,具备完整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实现同步、异步的学习交互。功能模型如图2: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交互平台的灵魂,课程建设包括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课件制作,知识点解析,习题集等。

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创建教学活动环境,课程授课以教师创建为主,提供教学环境的仿真模拟。学生可以自己组织发起讨论组,对问题的疑点进行提问讨论。

教学交互:交互模块设计实时同步交互和非实时异步交互,采用在线聊天、问题答疑、创建讨论组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确定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收集方法,解释数据的标准,指标评价的方法,评价结果分析。

教学测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提问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量评价。还可以通过建立试题库实现在线考试。

5 小结

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教学应用是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增强“教”、“学”方式的互动性是网络教学应用的重要方式。本文以相关网络教学理论为依据,以教学活动中的交互功能为核心给出交互平台的设计思路和构建模型,加强教学平台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及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对现代化教育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尔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1,4.

[2]刘春荣,刘宝艳,冯中.网络教学平台中交互模块的分析与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

第3篇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水平,能够在工作一线直接发挥作用的高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近年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讨。由于高职教育相对于普通本科教育具有学制短、学时少的特点,因此,如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跟踪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不少学校已经建立或正在筹建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

一、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理念和功能质量会直接影响网络教学和学习的质量。近年来,国内外先后开发了很多网络教学平台,其中既有专业公司开发的商用网络教学平台,也有很多高校自主研发的网络教学平台。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平台由于系统容量小、不稳定、与其他系统不兼容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淘汰,也有一些平台相继被推广应用。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实际应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已经逐渐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平台上。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国外的Blackboard,该公司资金雄厚、实力强,功能性、可靠性较好,但购买和后续服务费用较昂贵;二是国内商业化平台,如上海卓越课程中心、南京易学天空教室、清华教育在线、江苏科建脉望网络学习平台等,这些产品紧跟国家或地方高等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管理和教学要求适应性比较好,有的还有内嵌的教学资源、课件制作工具等;三是高校按各自应用需求研发出的在本校范围内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这样的平台根据各校特点量身定做,针对性强,开发成本低,但也会出现兼容性和适应性差等问题;四是开源软件,如Moodle等,使用者可以根据其免费的软件源代码进行一定的个性化改造。

二、高职院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

1、设定的模块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脱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突出特点是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适应未来岗位变化的自学能力,在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上也应该能够体现这一点,而纵观目前已建成的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平台,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并无明显的实践特色,在课程资源上仅设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信息、网络课堂等栏目,仅有少数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加入了实训模块,但其中的内容只是加进了部分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实训室介绍、实训项目简介等,真正能体现岗位技能的实质性模块缺乏,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脱节。

2、课程资源单调匮乏,更新速度慢

网络课程的建设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特定的教学模式来建构课程资源的过程。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还相对较低,学生的访问率不高,经调查研究发现其根本原因出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的课程只是将教学计划、大纲、教案、PPT等照搬到网络教学平台上,这些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就已经听过,学生则不会再花时间去重复访问;(2)不少课程资源的安排缺乏梯度,差异化的教育思想没有得到体现,结果是学得差的同学在网络学习中没有丝毫进步,学得好的同学还是原地踏步,没有学到新的知识;(3)有不少课程的资源长期缺乏更新,学生的疑难问题不能及时解决;(4)资源未共享,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健全资源保护和资源共享的机制加以解决。

3、学生网上活动追踪的功能不完善

新的教育模式下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活动为主线”。这里要强调的是“学生网上活动追踪”功能似乎没有受到广泛的重视。学生网上活动追踪功能可以将学生在网上学习系统的互动情况被记录在网络服务器上,这些互动包括访问各网页的次数、自测的成绩、在网上学习和自测的时间长度等等。研究人员或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网上活动情况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从而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帮助,这对改进和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尤为重要。

4、关于网络教学活动的深入研究不够

在我国,课堂教学的研究得到广泛重视,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而言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的载体,上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至一线教师对它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相应地对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远不如课堂教学。因此,亟需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证研究,以提高网上教学的实践。高职院校应更好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辅导和教学互动提供多媒体网络环境、工具;提供符合学习规律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与课前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紧密结合,促进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实施,帮助师生转变学习观念,帮助学生锻炼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高职院校构建网络教学平台的方法

1、提高对网络学习平台的重视程度,充实网络学习资源

根据调查,目前网络学习资源很多是依靠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教师的力量,而这些教师往往还要承担管理、教学、科研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需要调动整个专业的力量来进行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并且需要校外的公司参与进来提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校企共同开发合作共建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教师提出建设整个学习平台构思由公司来搭建平台。为了对教师进行激励,可以按照工作量和贡献度在年终考核时进行量化加分。

2、提高证券投资学习平台的资源质量

(1)教学资源需对文字资料进行创新

传统的文字资源在网络学习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需要在网络学习平台中焕发文字新的生命力。在构建网络资源的时候可以采用超链接技术,针对需要讲解的文字用强调性的颜色给予标识,当鼠标移到上面的时候会出现解释性的语句,显示语句并不影响下面的内容,这样可以保持学习的连贯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运用微课打造特色教学资源

微课具备时间短、内容少、主题突出、趣味性强等特征,非常适合网络学习平台的资源建设需求,5―8分钟的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学生非常乐于接受。高职院校将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框架用微课形式做好,学生将在课前自学,课堂上就是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和答疑,这无疑会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采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生互动,通过互联网将一些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如QQ群、微信朋友圈等,这些手段与传统的留言板结合打造一个立体实时的互动平台。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能否创造适合的网络教学资源可能成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之一,教师应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身份变成问题启发者、疑难解疑者、团队组织者、学生沟通者、资源创造者的身份。

3、构建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可以将学生成绩的评定分为多个模块,如测验模块、回答他人问题模块、提问模块、实操演练模块等,学生最终的成绩就是所有模块的加权求和,如果某个学生的提问被很多人观看点赞,或者解答了其他人的问题较多获得了提问者的认可,那么这个学生在这个模块的分值就高,这样就会激励学生在提问和帮助他人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而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能力的提升。

4、配备一支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建设队伍

第4篇

关键词:校园网;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72-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19

1 . 引言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们学习方式的悄然改变。通过网络来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学习中的一部分,网络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时刻冲击着我们学习的神经,而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也使得广大的学习者受益匪浅。与此同时,网络技术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大学英语教育。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将教师课堂面授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搭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是必要的。

2 . 研究对象

主要调查了河南省内的几所高校,包括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几所高校及其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选择他们的原因是,这些高校作为河南省内几所重要的高校,其调查结果必然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客观性。

3 . 研究工具及程序

研究分为实地调查和访谈、数据分析以及总结三个部分。首先通过实地调查,找出河南省内几所高校校园网、大学英语教学平台建设、完善和使用现状。其次,通过访谈,调查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态度。最后,通过对于调查、访谈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提出搭建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措施。

4 . 调查结果与分析

4 . 1 校园网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高校都建立了强大的校园网络,以促进管理和教学的开展。同时,也都依托校园网的巨大优势,开展了有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相关链接或模块。

4 . 2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

经过调查发现,各个高校比较重视校园网的构建,也在不断地完善校园网的各项功能。此外,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然而,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和使用情况还不能令人满意。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大部分停留在上传和下载资料的程度,更像是一个资料分享平台,而其他相关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4 . 3 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对于网络平台建设的态度

通过访谈发现,网络教学平台还没能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间,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其还不甚了解。而与此同时,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支持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广大师生对于其建立还是持积极的、支持的态度的。

5 . 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措施

5 . 1 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

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需要网络和相关技术方面的支持。首先,要对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其次,要对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实时的更新和升级。再次,要保证系统使用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引进和使用一套系统,不仅需要校方提供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占用大量的资源,而且也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了解和学习,如果平台系统的使用不能保证连续性,那么之前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就会付之东流,除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外,不能对教学和科研事业产生任何积极作用。最后,校园网的容量要扩大,以满足在线教学平台系统的使用。这些系统的使用都需要占用大量的网络空间,如果网速太慢,不能保证师生顺利登陆和操作一些功能的话,那么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5 . 2 创建大学英语资料库

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资料库的建立和完善。大学英语丰富的资料库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直接促进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提升。资料库的电子资源,可以覆盖以下这些方面的资料:大学英语精品课程材料、有声听力资料、生动视频资料、四六级、考研备考资料以及科研材料等。

首先,把大学英语课程申报为精品课程,能够得到校方在资金、技术和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这样,就能够不断地完善大学英语课程的相关数据库,同时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其二,可以把有声听力资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有声听力资料可以涉及多个方面,从单词纠正到日常对话,从课文录音到电影对白,从名人演讲到比赛辩论等等。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随时随地听到各种类型的、地道的美语或英语,满足不同级别学生的不同需要,多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其三,生动视频资料也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视频资料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贴近生活的场景以及扣人心弦的对白等对学生产生了更大的冲击。其四,四六级、考研英语备考资料对于报考四六级和研究生的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教学平台上可以通过轻点鼠标,熟悉各项考试的题型,然后调整复习方向,有效开展自己的备考。其五,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上的科研材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本科生做科研还没有经验,但是,这些科研材料可以帮助本科生找到自己科研的兴趣点,了解什么是科研,科研的价值,以及如何开展科研等。与此同时,也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为他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5 . 3 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实时交流,使这种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例如,网络平台可以建立讨论组、聊天室、BBS等,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无障碍交流。通过这些渠道,学生可以对英语学习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同时也可以交流学习心得,反思各自的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变化的环境。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络答疑、个别辅导、微博等,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平时学习中的疑惑,也可以因材施教,避免在课堂教学中照顾不到的个别学生的问题。

另外,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设置学生自学系统及自动跟踪系统,要求学生腾出时间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同时对其学习的时间、学习效果等进行跟踪。这样,学生就要按时完成自主学习的部分,教师还可以对其学习进行检验。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单独辅导对其进行跟踪指导。

5 . 4 安装辅助作文批改软件

很多英语学习者反映,写作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却收效不大。当然,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但是安装辅助作文批改软件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还是大有裨益的。

首先,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大量的练习,而每次写完作文之后,只需要把所写的文章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点击批改按钮,辅助作文批改软件就会为学生的这篇文章打出分数,同时给出评语。这样,学生能够知道自己文章大致处在什么水平,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虽然作文批改软件给出的这些评语不可能非常的详尽,覆盖作文所有的需要点评的地方,也不能像老师一样帮助修改不太恰当的语言和表达等,但是,对于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扩大训练量,自我检测,不断改进和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还是明显的。另外,利用辅助作文批改软件也能够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为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改进教学保驾护航。

5 . 5 完善网络评估机制

要建立大学英语传统课堂讲授和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完善网络评估机制。这就要求建立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网络试题库和网络评卷、登录成绩系统。

首先,建立网络试题库、采用形成性评价手段是必要的和紧迫的。课堂讲授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结合,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估手段不能再拘泥于传统的考核方式。建议参考形成性评价的模式,摈弃终结性评价的手段。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评价模式,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并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评价系统,形成性评价模式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公正、客观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根据教学对象的不断变化因材施教,这样学生自己也能够对自身有个更好的把握,从而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改善学习效果。此外,建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试题库,能够实现多套试卷同时使用,从而避免了考试过程中的抄袭情况的发生。

其次,建立网络评卷系统和成绩自动登录系统。学生在测试结束后,网络会根据预先输入到系统的正确答案批改学生的客观成绩。对于主观成绩,如翻译、写作等,还是需要教师来人工批改,这样能够保证批改的准确性。这样完善的网络测试系统,不仅能够把教师从繁重的批改试卷任务中解放出来,也能够提高学生备考的积极性,同时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6 .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网络技术部门、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的共同重视、协调、配合和付出。然而尽管道路充满艰险,前途却是一片光明。对于校园网的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必然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进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迅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改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成效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胡隆(主编).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秦银国、马明.基于校园网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平台创建及效果[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3).

第5篇

关键词:windows平台 网络构建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of”constructthe network base on

windows platform”

HuangJunxian

(GuangDong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GuangDong 510650)

Abstract:The problems of “construct the network base on windows platform” practice teaching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and the proposed improvement idea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windows platform network formation and 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vocational skills.

Key word:windows platform network building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1 课程概况

掌握并应用windows服务系统是中小型企业从事网络建设和网络管理的核心技能之一,涉及IP规划、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DHCP、流媒体等内容。在windows服务的实际应用中,企业往往部署了windows自带的服务(如DNS、WEB)和其他服务生产商的产品(如ServU、Helix),《基于windows平台的网络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包含windows server系统管理和服务管理、主流应用服务的配置与管理、IP规划与配置。培养学生掌握IP规划与配置能力和基于windows server网络服务器自带服务和市场主流应用服务的规划、配置、管理和维护能力。该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同实操并重,课程应和企业应用实际紧密结合,并同IT职业技能认证(MCP)相结合。在理论教学中应注重TCP/IP各协议在网络网络组建和网络服务中的应用,在实践中践行TCP/IP;在实践教学中不仅应注重网络组建和服务部署的教学,更应当强调网络规划、网络维护中的故障检测与排除能力的教学。

2 课程传统实践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

(1)教学内容重单知识轻复合型知识。学生毕业后一般首先从事网络管理工作,在网络服务运维中学生需要应对的主要工作是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而这项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为全面的网络知识和技能,并能结合网络故障检测知识对故障进行分析、定位和排除。在目前的课程教学中,教材基本都是按知识块进行编撰的,教师理论教学也是按知识块来进行教学的,而实践教学也是对单知识模块的部署与验证,例如DNS的教学中一般涉及主DNS、辅助DNS、委派DNS的讲授与实训,而忽略了DNS与WEB、DHCP、NAT、公网DNS的集成与应用,而在实际运维中DNS却是在上述集成环境中实现与应用的。(2)实训环境简单化。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传统教学通常采用未做部署的服务器进行实训,并普遍采用了虚拟化技术。由于服务器都是新装未部署的,因此学生在部署新服务时通常都能根据提示顺利完成实训,而采用了虚拟化技术则组网变得更加容易,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投入成本。而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一些应用服务的部署通常是在已安装了部分服务的服务器上部署,网络组建则是在物理设备上接入,这在服务的安装与部署和网络组建上都必须考虑原有网络环境因素,并且在部署时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端口冲突、通信故障等),这些恰恰是学生应学习的技能重点。(3)实训重部署与验证轻过程与质量控制。教师在考察学生实训质量时通常只注重实训结果而忽略实训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工程师进行工作任务的每一项都需要进行测试,如果遇到问题应及时解决,个人无法解决则可以借助团队力量去解决。对工作任务的分步骤完成与测试,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熟练运用各类测试工具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产生更复杂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作规范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重构实训项目。针对每一个知识单元的实训教学,学生首先需要掌握本知识内的项目实践,其次是该单元知识和前序知识间的集成应用实训。通常前者都是一些相对简单的配置与验证性实训,而后者才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关键。对于单元知识内的实训,可以将企业应用分解为小需求项目,通过小项目来考核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在WEB服务构建中设计了4个单知识实训:公司静态网站的、公司动态网站的等,这4个单知识实训覆盖了WEB 服务的所有课程知识,如图1所示。对于复合型项目实训,应引入一个复合型的企业实训,考核学生在一个复合环境中如何实现本单元知识和前序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本例中不仅考核Web服务知识,还考核前序单元的路由、DNS、FTP等知识。WEB单元项目实训项目如图2所示。在实训项目的实施上,单元小项目实训可以在课内或者学生课后完成,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教学演示和教材教程帮助下自行实现。对于复合型项目实训则安排在实训课中以小组的方式完成。(2)构建进阶式项目实训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TCP/IP协议为暗线,按从易到难规律组织课程知识单元。每一个知识单元的单元项目实训按单元知识的难易情况从易到难设计,复合型项目实训则由本单元知识和前序单元知识构成。由此构建单元内递进关系的单元实训项目和各单元进阶式复合型实训项目,如图3所示。(3)实训环境即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windows服务首先必须解决硬件服务器的连接和网络接入的配置,然后根据企业应用需求做服务部署。通过在学生实训计算机上安装多块网卡,并配备路由器、交换机、配线架、跳线等设备,让学生根据实训拓扑和企业应用需求进行网络组建和服务的部署,提供了与工作环境一致的实训环境。,通过故障的检测与排除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并增长其工作经验。在课程实训中,每组设备因不同班级课程的实训,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会因此存在历史配置,在计算机、网络设备并不设置自动还原,跳线和接插件老化等综合环境下实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确定性的故障和冲突(如跳线问题、服务冲突、路由错误等)。这些问题正是将来工作环境中常见的问题,学生实训时,会因这些问题而对本次实训产生影响,学生首先需要运用故障检测与排除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再部署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完成本次项目或工作任务。对所有网络设备都不设置自动还原功能,目的是人为的为学生“制造故障”,这如同一个新网络管理员接受旧网络管理员工作时面临的问题,他需要用到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的综合知识及技能。在真实的工作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本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4)全程跟踪式项目实训过程控制方法。传统项目实训单纯采用学生实训、教师辅导的模式。我们发现在这种模式中,大多学生在实训前没有进行实训预习,实训效果较差。考虑到该课程对技能性培养要求非常突出,课程组为此设计了全程跟踪式项目实训过程控制方法,严把项目实训关。学生以分组方式完成整个项目实训,教师跟踪并控制学生实训过程及结果,如图4所示,具体如下。①首先教师分配下一次课的实训项目,并要求学生在实训前完成项目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并设计成PPT,提前提交给教师(FTP)。②教师在实训前检查学生的PPT以便了解学生对本次项目的具体准备情况。③每次实训前老师随机抽取1~2组学生上台讲解对这个项目实训的分析过程及解决办法,此时根据出现的疑问采取师生互动讨论的方式及时解决。对于PPT出现的普通问题也在实训前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对于个别小组的问题,教师单独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④学生开始实训,对于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查阅资料自我解决。⑤实训结束后,提交完整的项目实训报告文档(包括步骤、分步骤现象、分步骤测试结果、实训结论、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描述)。⑥教师审阅报告文档,评分并记录成绩,下次授课时再总结本次项目实训。

4 结语

通过设计进阶式项目实训在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环境中按项目过程控制方法完成源于企业的工作任务,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实训与实际工作一致,不仅培养学生技术技能,还从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晏立强.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轻工科技,2012(1).

[3] 冯德山.关于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第6篇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Packet Tracer;VMware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6-3796-03

一般,本专科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基本会包含以下内容,网线的制作、打印机的安装与共享、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基于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相关配置、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相关配置等。在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无法保证正常实验教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采用虚拟化软件保证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顺利进行。比如,使用PDFfactory虚拟打印机软件,模拟真实打印机提供打印机共享,使学生掌握如何共享打印机;使用Packet Tracer提供的虚拟网络设备,模拟真实网络环境供学生配置和调试,使学生掌握交换机路由器基本操作;基于VMware虚拟机软件,在一台PC机上虚拟出多个操作系统,供学生学习各种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相关配置。通过上述虚拟化软件,在公共计算机机房就可以基本保证本专科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顺利开展。

1 虚拟化软件

虚拟化是个广义的术语,在计算机方面通常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运行,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诞生了许多非常优秀的虚拟化软件。有的虚拟化软件针对计算机外设进行模拟,如虚拟打印机软件,模拟打印机的功能,虚拟打印机打印的文件是以某种特定的格式保存在电脑上,常用的有PDFfactory、VirtualPrinter、SmartPrinter等。有的虚拟化软件针对CPU进行模拟,单CPU模拟多CPU运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WMware,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有的虚拟化软件针对网络设备进行模拟,如Boson Netsim、Packet Tracer,通过这些软件我们能自定义网络拓扑结构,学习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和调试。

2 虚拟化软件构建实验平台

3结束语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思路,部分解决当实验室或实验设备不能够完全满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问题,并不涉及复杂的理论知识,因此所选择的演示实验尽量简单。当然,使用虚拟化软件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只是权宜之计,虚拟化软件构建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平台虽然能够进行大部分本专科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但是学生从虚拟实验平台转向真实的计算机网络环境还是面临思维上的转变,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在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亚利.基于Packet Tracer虚拟平台的校园网构建技术研究[J].信息通信,2011(2).

[2] 吴刚.Cisco Packet Tracer在网络教学中的特殊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1(4).

[3] 吴宇,郑华,何裕.基于Packet Tracer的仿真网络实训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

第7篇

关键词: 网络教学支持平台 教学资源 自主学习

一、引言

伴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普通高校的职能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更多地强调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悄然发生了变化。教育信息化建设也由校园扩展到城域,和我们的学习、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了。

在网络资源日渐丰富的情况下,已有的教学资源库辅助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网络课程也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模式,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教学和学习服务,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是当前亟待考虑的问题。本课题旨在通过建立一个通用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平台,作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综合学习的知识库,真正做到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二、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优势

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具备教学支持服务、自主学习服务、学习过程管理功能,它最终是为服务教学,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活动都是把学生置于共同的影响之下,采用相同的教材,同一个教师讲授,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统一的内容和固定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需要不可能完全获得满足。而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学习或参与讨论,及时按要求调整学习进度,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学习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提高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2.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图文声并茂的课件传到网络上,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这样就将本校优秀的教学资源集中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优良教学传统在新老教师之间有序传承,呈现了一批优秀教师的智慧结晶,使教学钻研精神和教学成果在学校永久地流传,为学校的文化积淀打下基础,对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也有积极的作用。当学生所需要的资源可以轻松地适时地获得时,其学习热情将保持,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这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学

通过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模式学习,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调节学习进度;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个别化进行辅导。

4.兴趣来源与工具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利用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服务,对所浏览的教学资源库感兴趣,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就会想办法解决。在学习的同时,信息技术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教师指导变成自主学习,从被动变成主动。

三、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结构

本课题设计的通用教学支持平台,既是一种教学系统又是一种学习系统,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激发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和适当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1.资源库

它为学习者提供在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类素材、教学背景资料、补充材料,是专为学习而设计的结构化的资源库,针对性强,受众就是这个班级的学生,甚至可以是整个学校的学生,即一定范围内的学习者。资源库中的材料是经过挑选后组织的,可以用于直接学习。

2.智能教学系统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运用智能技术,根据学习者的模型数据和知识类型,调整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策略,帮助完善学习过程,从而实现适应性学习和智能化教学。

3.交流与协作系统

包括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系统,如BBS、QQ、电子邮件、智能化答疑系统,等等。Web教学平台支持协作学习,学生可以自行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协作学习,如:共同决策解决问题、学习者阐述各自的观点、学习过程的反馈等,加深小组成员对问题的理解。

4.学习评价系统

根据某些标准对学习者的绩效进行鉴定和价值判断,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学生进行在线测试后按照标准参照评价,第二类对学习者动态、持续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者的进步的评价。

5.教学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网络课程管理分系统和个性化信息空间。网络课程管理分系统主要完成网络课程及相关教学资源的编辑录入、修改完善和维护工作。个性化信息空间包括个人档案、网络信息、个人日程安排等信息管理。

四、具体应用

教学平台具有信息传递、资源整合、网络连接等多元学习界面的特性,教师在课堂之外,可以充分运用辅助教学策略,将教学过程延伸到课前、课后,借助网络进行教学、辅导、测试等全方位的学习过程,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可以进行主动学习,只要注册就可以使用该系统,分为课程学习、立体化资源、作业查询、线上练习、互动教学等模块,课后可以自我调节学习过程,这就为学习者营造了一种主动学习的氛围。

我长期担任《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研究本课题,开发制作了一个通用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开设网络课程,提供课件、教案、参考资料、授课录像、答疑库等教学资源,促进教材、教案的动态化。这套集网络化教学、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用途于一体的远程教学平台,对课程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地推进高校教学现代化进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学习:通过该模块可以进入该课程学习,包括这门课程的课程介绍及特色,教学大纲和视频教学系统,通过在线观看教师上课的授课录像,学生可以进行课程的实时学习。

立体化资源:包括CAI课件、教案、习题、课程实践、网络资源、图书资源、参考资料等,采用基于网页的异步授课方式,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浏览网页进行学习。进入这个模块,学生可以查阅到本课程所有的教学资源,方便课后的复习,或者进行课前的一些准备学习,对于上课过程中碰到的一些疑问还可以在相关的参考资料中找到答案。

作业查询:进入这个模块,学生可以查询本课程布置的作业、自己上交情况和相应的分数。

线上练习:题库管理子系统提供了大量的试题和不同的试题类型,系统对不同的题型分别进行编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练习子系统随机抽取试题库中的试题,进行练习,帮助巩固学过的知识。系统可把相关问题答案及学生的答案添入数据库中,教师在进行批阅时,可以参照原题及给出的答案进行评阅;最后,系统会把各题所得的分数进行自动汇总,得出总分。

互动教学:包括教学答疑和师生交流版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疑问,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子系统浏览所有提出的问题及答复,还可以和在线学习伙伴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求助,如果教师不在线,也可以采用留言的方式,等待教师的回复。任课教师还可以就某些重要问题组织专题讨论。系统提供有个人问题及留言的相关记录,供本人进行参考。

五、结语

从《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这门课程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确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个体学习、小组协作、互动交流,学会搜集和处理各种教学信息,能够自主学习,并提高了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成绩都有所提高。我们要进一步开展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更加适应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策略,更好地突出网络教学平台在实现人机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中的技术特征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君.网上教学资源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中国远程教育,2002.

[2]冯宁.利用“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建构高等数学教学之策略研究.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寇媛媛.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电子设计工程,2011.

第8篇

关键词:Blackboard 教学平台 网络课程

一、网络教学简介及其意义

Black board( 英文全称Blackboard Learning System MLTM,简称Blackboard)是一个功能广泛、使用方便和界面简洁的网络教学平台。使用Black board是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工作,其优势体现在:1.方便教师在线管理教学内容,有效地组织课程、布置作业、设计测验、随时发起讨论和追踪学生学习情况等。2. 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Blackboard 还可以备份教学内容,方便教师循环使用课程。3.调动学习自主性,教育管理平台实现了传统课堂在时空中延伸,使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共同控制之下,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帮助学生借助学习方式的转型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Bb网络教学平台的各种优势,有效地解决了我教研室教师队伍缺少能掌握网页制作和编程知识的问题,突破了创建本专业网络课程成的瓶颈。利用Bb平台所提供的模块工具,教师可比较容易用它创建、和管理课程的网络内容。

二、基于Blackboard 教学管理系统的内科学网络课程框架设计

2.1内科学课程特点

内科学是临床课程中举足轻重的课程,扎实的学好内科学是每一位医学生今后工作的基础,然而内科学内容复杂多样,与多种基础课联系紧密,同时又具有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大量的灵活的易混淆的知识成为内科学学习的难点,为提高医学生的工作能力,养成其缜密的临床思维诊断能力,以往的教学经验提示我们,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对照,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从记忆到理解到灵活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2.2利用Bb平台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学资料等都成为数字化模式,从静态到动态,从二维到三维,图像清晰,缩放自如,使原本晦涩难懂的空间结构,解剖层次变得直观易学,成为理解疾病病因病理,记忆其各种临床表现的基础,创造了学好内科学的客观条件,Bb平台的应用简化了病例资料库的建立,并可以联系各基础学科的影像资料,为医学学习提供了大量真实的病例资料,因其可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临床情况,甚至可以通过影像展示患者各方面体征,避免了与病人的床边接触,而且可反复使用该资料,减小了临床教学的难度,临床教学不再依赖于当前住院患者的配合程度,可使每批次学生都有稳定的学习典型病例的机会。学生通过临床真实病例更易于理解体会课本内容,从而提高了记忆效果和灵活运用能力。

Bb平台的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板块①课程信息:主要显示了课程的描述性资料。把已有的课程材料和内容收集到一起,包括教案、讲稿、幻灯片课件、理论课和见习课教学大纲、西医内科学学术讲座等,课程的发展动态,教学基本要求、教学日历以及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评大纲等资料。使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该课程的性质、相关信息和教学安排等,通过查看教学日历,学生可以了解下一节课要讲什么,要预习什么内容,从而在课堂中有的放矢地聆听讲解。②教员档案:教师有关自己的信息,为学生提供查找教师的姓名、电子邮箱、电话、办公时间、地点等资料,学生能对教师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方便地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③课程文档:这部分是课程网站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教师通过创建课程文件夹结构来组织和编排西医内科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将多媒体教学课件、相关视频文件,以及教师的教案按章节上传到这里,每一章节均配套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及解题分析。④外部链接:其他有关医学高校的西医内科学及相关临床基础课程等外部资料源的超链接,提供精品课程、电子资源库、超星电子图书馆、综合数字图书馆等网址。引导学生下载课程所涉及的各种文件或多媒体需要的插件、播放器和阅读工具及其他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⑤作业区:在每一章或每一节课程结束后,教师将相应作业及思考题上传至BLACKBOARD平台,学生上网可完成作业并查看答案和分析过程,这种方式不仅可提供作业答案供学生检查结果,还具有教学辅导作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起到了巩固和检查的作用。

⑥讨论区:开设专题论坛,将课程相关问题粘贴于论坛区,特别是真实病例的分析题,以启发学生思考,推动学生查阅课外辅导材料的积极性。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里提出,定期有教师作出解答。另设 “自由”论坛区,内容无限制,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见解;“意见反馈区”,大家可以发表对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使教师的引导性与学生的探索性相结合,可起到一定的教学相长的作用,真正促进教学。

⑦数字收发箱:学生们在计算机上完成作业后,即可直接提交到这里,省去了打印环节,教师通过打开“数字收发箱”下载学生作业,在计算机上管理和批改作业。

⑧测验版块:是网络课程的另一核心,包括测验管理器、题库管理器、在线成绩簿。题库管理器将利用Blackboard 题库管理系统创建题库。在已有题库的基础上,通过测验管理器进行了模拟测验的组卷。可以通过在线形式进行同步测验。

2.3我校网络课程设计特色

我校西医内科教研室一直重视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为了强化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有着多年PBL教学的经验,在老教授老专家的指导下,我教研室在西医内科学临床带教工作中,一直延用老专家创立的临床病例分析模式,并以模拟病例形式对临床专业的医学生进行课程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及音像资料。将真实病例呈现在Blackboard网络平台,展开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对促进学生复习临床课程知识,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养成医学生缜密诊断思路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实现了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要求,使多媒体网络学习的优势与课堂教学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结合,拓宽了教学空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实现了从“减时等效”到“减时增效”的目标。#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 Macdonald,Janet.Accessing online collaborative learning:process and product [J].Computer and Education,2003,(40):377-391.

[2] Mcgorry,Susan Y.Online,but on target? Internet-based MBA courses,a case students’ reticence revisited [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02,(5):167-175.

[3] 谢晓林,余胜泉,程罡,黄烨敏.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 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