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11 00:01: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专业教学模式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专业教学模式论文

第1篇

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是指将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际的案例模拟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该模式是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四位一体”:即教师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成为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成为一体;场地一体化,即理论和实训教室构成了一体;内容一体化,即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构成一体。

2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动画专业推行一体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使一体化教学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2.1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开发课程,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模式。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动画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宗旨,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应突出一专多能的课程设置,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宁敏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545005以影视动画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按照“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2.2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

结合本专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制定教学模块体系的三大类课程。①核心技能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方法能力。其课程按工作任务划分为可操作的模块。模块考核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之一,再将各模块细化为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以"学生学会做什么"为目标,包含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使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工作规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②基础课程按专业要求以应用为目的,重点培养社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③职业理论课程,重点在拓展视野。

2.3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手段,是彰显一体化教学效果的催化剂,是达到一体化教学颠峰的途径。其基本点是将"讲"、"训"和"考"融为一体。"讲"要与"训"结合起来,边"讲"边"训",或边"训"边"讲"。"讲"知识点,"训"知识点中的技能点。同时,"讲"、"训"要与"考"结合起来。"考"是对“讲”“、训”客观、综合的评价,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要求的方法。

2.4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

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中职学校主要通过内培、外引、特聘、外聘、兼职、企业实践等方式,培养与市场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新、科研能力佳、实践能力强、整体素质高、专兼结合的“产学研”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2.5编写一体化教材

要编写内容和结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一体化教材,以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教材的编写要走向模块化、精品化、立体化和网络化。

2.6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和管理

必要和足够的实训设施是实现一体化教学前提和保障,因此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场地一体化。

1)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2)校企合作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3)一体化教学场地的管理。委派教师对实训场地的规划建设、购置设备等方面实施管理,明确管理责任,提高了管理效率。

3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成果

通过对新课程理论学习、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实验实践,动画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

3.1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从指导型变为交叉互补型,由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消化式吸收。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多次参加全国3D大赛和技能比赛,均荣获奖项。培养的学生深受动画、游戏、后期影视公司的欢迎,学生的就业对口率较高。

3.2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重视实践技能的学习,通过企业实践、项目制作、参与科研等,有效拓宽了教师的知识结构,形成了一支业务能力精、动手能力强的新型职业教学师资队伍。

3.3改进教学条件我校为了实现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新建了动画实训室、摄影和录音棚,购买了动作捕捉器等实训设备,以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需要。

4一体化课程实施的反思及建议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反思与行动要密切联系。在肯定一体化成果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次教学改革不可能解决现行教育中存在的所有问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逐一攻克解决。在我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4.1合理选择传统教法和一体化教法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学情等合理地选择教法。不能一味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而不考虑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一体化教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等其优点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如能把一体化教法和传统教法有机地结合,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2加强一体化课堂管理

4.3教师应提高教学技术水平

实行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专业水平。

5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在促进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很大压力,一方面市场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高素质从业人员数量又严重不足,形成巨大的人才缺口。为此,国家在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为优先确定的四个专业领域之一。这对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院校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如何合理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增强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专业英语作为维修人员必备的一项专业基本技能,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能否培养出满足新技术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职教工作的经验,结合我校汽车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从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的必要性、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及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汽车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加入WTO以来,汽车市场日益国际化,大量的进口汽车以及国外的先进维修设备和维修技术进入我国市场,在汽车维修过程中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大,而且经常会遇到用英文显示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不懂专业英语就不能掌握和操作这些设备。许多维修企业进口设备使用率极低,原因就在于缺乏既懂英语又懂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对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己任的职业学校来说,不仅有必要进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而且要给予足够重视,不能流于形式。另外,对于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个人来说,英语水平低下,无疑会限制自己对国外

汽车新技术的掌握,影响自己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往往是文化基础比较弱的学生才进入职业学校,而汽车专业中又以男生居多,英语往往成了他们的弱中之弱。此外,多数学生对汽修行业的认识仅限于传统思维,对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应必备的知识、能力的要求了解不多,因此,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职业学校是学技术的,而不是来学文化课的,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处,学生主观认识上的这种偏差,必然导致学习动力的减弱。

由于汽车专业英语没有统一的纲领性要求,职业学校专业英语教材有的是将本科教材略加修改,删繁就简,有的甚至就是本科教材,教材内容大多选自国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这带来教学中两大弊端:一是语法偏难、词汇量偏大,对于英语基础本来就差的职校学生来说,很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课堂教学。二是很多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实际需要,更不能达到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来与国外新技术接轨的目的。

目前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中基本上采用的是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容易把重点放在词语讲解等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上;另外专业英语课大多由基础英语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往往没有什么专业背景,难以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不能体现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

可行有效的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突出对职业岗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英语教学的专业特点国家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委在《关于确定职业院校开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通知》及其相关文件《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中,均强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对英文能力的要求分别是: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一般的专业外文技术资料;能够阅读、翻译汽车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外文技术资料。目前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分为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基础英语安排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专业英语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时间安排上一前一后,教学内容上自成一体。个人认为这种安排不很合理,一是不利于学生认清学习英语的目的,二是不利于强化专业特点。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才能学好专业英语,学习专业英语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能够运用英语获取专业信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因此,可考虑减少基础英语教学课时,淡化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界限,以突出专业英语为本专业服务的特点,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上,注重对句子、段落及全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最终得以提高。

注重专业英语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学校在排课时,应把专业英语课安排在专业课之后,至少与专业课同步,专业英语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也要注重交流,只有在充分理解专业英语讲授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去掌握专业英语的主要词汇和表达方式。尝试对专业英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对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英语知识的积累。

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鉴于目前汽车专业英语教材难度、所需授课时间与学校课时紧以及教材内容陈旧与汽车新技术更新快等多种矛盾,职业学校可尝试开发与实际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校本教材。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增加职校学生毕业后将会接触到的内容,如维修仪器设备的英文说明书、操作说明、维修手册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职业学校对企业需求的反应能力,体现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充分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在相关工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导向作用职业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也需要全社会、全行业,特别是劳动部门的支持。可以考虑在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如技师、高级技师)鉴定中及在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加入需用汽车专业英语解答的考试项目,使具有行业指导作用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与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接轨,以使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邓贵达,徐达.汽车专业英语(第1版)[M].北京:中国交通出版社,2003.

第3篇

 

1文化创意产业为广告学专业实践提供新视角

 

“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来源于英国,认为“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赋,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都属于文化创意行业。[1]从该定义可知文化创意产业是产业中的各个生产者将知识、文化通过创意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并借助经营谋略和管理技术生产的产品,并且越是出色的产品越是这一过程的完美体现。因此创新、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而经营、管理和盈利是文化产业生成及发展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使其所需人才一定是具有创新能力、创意能力、善于动手、懂得经营的人才。这对高校现有“重知识、轻实贱”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广告专业的应用性特点使专业建立之初理论教学和实贱教学就同时存在,但是实贱教学一般被认为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工具和手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这种实践教学的定位在广告学初建和发展的阶段虽不错,但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看,理论教学和实贱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意能力和产业经营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毕业后创新创意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企业管理技巧非常欠缺。有学者认为,“高素质的形成,创新能力的造就,离不开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贱是根本,而且学习、思考、实贱三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不可分割”。[2]通过传统的广告学专业教学还很难培养出文化创意产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视角下,广告专业实贱教学地位应得到重视,教学目标要适当调整,教学方式要不断完善提高。

 

2广告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梳理

 

实贱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非常重要,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可以检阅、修正和巩固已有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又有利于形成专业思维、强化职业伦理修养,更有利于训练专业应用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最有效手段。[3]从文化创意产业的角度讲,目前广告专业开展的实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1理论和实贱融合度不够

 

理论与实贱相结合是学好理论的关键,也是成功实贱的基础。但是,现有大部分广告学理论教学和实贱教学一般被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和安排,理论教学在前,实贱教学在后,学生先完成理论学习后再进行实贱训练。特别是广告文化素养类课程、商务策划类课程、媒介经营类课程由于条件所限,大多重点关注对广告理论的学习,理论与实贱分离程度比较高。甚至出现有些课程以纯理论为主,基本没有学生的实贱和体验,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却没有使用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知识仅仅被吸收而不被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造成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的知识的“无活力化”。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使学生在智力上不是越来越发展,而是越来越压抑,终而使人学非所用,学用脱离,最后变得越学越蠢笨。[4]而有些环节是完全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贱活动,例如一些目的性不强的实贱实训类课程。这些教学环节缺乏系统化理论指导和总结归纳,仅仅成了动手训练或流于经历和体会,无法形成经验并上升为理论重新指导新的学习。

 

2.2实贱教学还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高端需要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大众精神需求层次不断提高,而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各种新媒体不断出现并与广告深度结合。这些都使广告行业不断尝试新的内容、新的表现、新的领域和新的模式,广告和技术、艺术反复融合,交替上升。从现有的调查可以发现,前几年还处于匮乏状态的广告基础人才已经逐渐饱和,市场转向对高端复合性人才的急需,即高端创意人才、懂设计又会经营的人才、产业管理型人才。实贱教学所面临的任务不再仅仅是让学生会策划一场活动或设计一个广告作品,而是使其掌握借助文化的力量、市场的手段,通过创新和创意的策划和设计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能力、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最大限度和长期盈利的能力。这些要求我们的广告学专业教学和实贱教学也要根据市场人才需要的变化进行调整,减少基础性人才的产出,增加高端创新、创意、经营、管理、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2.3实贱教学的评价方式需要改善

 

教学评价方式包括对于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实贱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保证教学活动按照预设进行的条件。现有的广告专业实贱评价方式还无法保证教学理论与实贱的充分融合、无法保证新的实贱要求的完成和以文化产业为目标进行改革的动力。评价指标常常起到指挥棒的效果,只有评价指标中包含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诉求,才能使实贱活动本身真正朝着它前进。例如不少学校看重教育部“大学生广告大赛”的高度实战性,将其作为广告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贱内容之一,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方法以保证教师辅导的和学生参赛的热情,甚至一些学院将其作为“教师评价的标准之一和学生选修学分的组成”,以此为评价指标的院校往往能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使专业比赛真正成为卓有成效的实贱。

 

3广告学专业实践新模式

 

3.1“理论+实贱”双核循环

 

将理论教学和实贱教学分开设计的方式尽管会使两者的任务更加清晰,也降低了教学操作的难度,但是容易使理论和实贱对立起来,很难找到平衡点,因此“重理论轻实贱”和“忽视理论只谈实贱应用”的问题都比较容易发生。所谓“理论+实贱”双核循环模式指的理论和实贱两个内容作为专业学习的共同核心,理论教学和实贱教学相互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替,反复循环,共同完成专业教学目标。这种模式改变以往理论教学和实贱教学各自独立的局面,将理论和实贱融为一体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既是一种理论教学模式,也同时是实贱教学模式。而所谓“循环”是在实贱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贱的过程不是一个结束后另一个开始,而是穿行、不断交替,在整个专业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年级都保持循环状态,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前后衔接、逐步提高,从初期的启发性的学习和实贱,到中期的综合性的学习和实贱,到高年级的创意性的学习和实贱。同时,该模式涉及的不是一门课程或几门课程,而是广告专业学习中几乎全部课程,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全方面、全过程理论和实贱不断线。

 

双核循环模式在教学中很少使用纯理论教学,也不建议纯实贱,采取的方法是精讲知识要点,并提供知识的框架和研宄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自选框架内的项目研宄、完成对于知识点的整理和体验式学习。例如在讲述近代的广告文化时,不再简单地告诉学生有哪些广告形式、广告风格、广告文案的特色、广告影响,而是理论讲授的同时推荐给学生刊登近代广告的代表性报纸、杂志,要求他们通过翻看这些报纸、杂志亲身体验当时的广告,并总结其形式特点、风格特点、文案特点,并且模仿现代广告对社会的影响推断当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在学生亲身接触学习目标后,再通过小型报告的方式展示、检验实贱的成果,总结和提炼理论知识,并弥补可能出现的理论学习不足、缺点。在广告心理学等这些理论较为抽象的课程中采用广告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调查实验、统计等方法充分理解理论中的核心,而对实贱操作环节课程,则兼顾理论水平和程度,除了完成实贱的报告和作品外,还要求其能和理论知识进行关联,实现对理论的实战掌控。教学模式的改变,无形中改善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改善学生学习的热情,倒逼专业教学将理论和实贱结合,从而全面实现理论实贱的融合。

 

3.2“创新创意”的养成性实贱

 

创新和创意不但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人格和习惯。所谓创新人格,是指强烈的创造动机、坚强的创造毅力和刻苦勤奋的创新精神。[5]创新人才在思维特征上,更追求深入的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在品格上,对未知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对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固有规律有着强烈的欲望和冲动,对于探知事物的内涵和发展有着丰富的想象和敏锐、独特的思路,勇于面对风险和挑战,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执着追求等等。[6]创新和创意活动要打破陈规,克服思维定势,它们不是模仿或简单的动手操作,而是对已有思维、内容、形式等的打破与建立、分散和组合,本身具有较大的难度。这种和日常习惯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建立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中才能生根、发芽。在僵化的教学理念下,讲授-接受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强调认知能力而忽视不同的情感个性的培养模式,强调考试的分数忽视创造性的努力的评价指标无法教会学生创新创意。正如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W盖泽尔斯所指出“学校本应是赏识和培养创造性才能的场所,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可能过分注重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特别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以致教育机构不仅混淆了潜在的创造才能,而且压制了创造性才能的发挥”。7]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只能培养出模仿式和标准件的学生。因此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的实贱活动要注重学生创新创意的养成性培养,使学生形成创新创意的思维、养成创新创意的习惯、激发创新创意的热情,形成创新和创意的生活方式和爱好,这是广告学实贱活动的高端诉求。

 

3.3专业化+职业化的综合化实贱

 

现有资料显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缺乏的是高端的创新、创意人才,管理经营人才和能将两者充分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国广告专业的教学长期以来重视局部的能力培养,比较缺少对于产业全面掌控力的引导和训练。即使有少数的介绍,学生获取的仅仅是“旁观者的知识”,对产业的认识来自于“他人的经验”,并没有建立自己方法和技能。这种问题造成的更多的是“纸上谈兵”人才,也使既懂得创新创意,又能毕业后立刻经营大中型广告项目、管理广告公司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异常缺乏。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广告实贱教学既要保证人才的广告专业化水准,又要熟悉产业链管理和文化市场的全面要求。这种目标的双重性使实贱活动也要有双重性,既要有专业性,又要有社会性。所以,广告专业实贱应该是“专业化+职业化”的训练模式,即学生通过“专业化实贱”获取广告学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职业化实贱”完成对行业的模拟训练,对整个市场环境和条件的了解,对整个市场复杂性和偶然性的体会,练就一副发现机会、项目亮点的市场眼光,使产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3.4符合产业需要的实贱条件和评价模式

 

软硬件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管理评价机制是保证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广告实贱教学需要有更完善的教学条件,行业仿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体系安排上实贱教学不能再处于从属地位,应该融入理论教学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贱教学要穿行,保证学生在教学计划中不断参与实贱,如短学期实贱、期中实贱、期末实贱、教学内实贱、教学外实贱、寒暑假自主实贱等。实贱方式可以有课堂即兴实贱训练、课堂穿插型实贱、课后实贱、各种大学生广告比赛或行业比赛、素质拓展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软件上要有教学理念新颖、理论扎实的传播学、广告学、营销学专业教师,又要有懂教学又懂行业的双师性教师,还需要有及时将最新的业内信息进行介绍的校外行业专家。在硬件条件上需要有满足学生校内训练的实贱材料,要有可以进行真实体验的校外实习基地和行业合作单位以给学生提供实战的机会。在实践教学的地点选择上有课堂、校内实验室、行业比赛场、校外实习基地、广告公司等。

第4篇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脱节 课程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实表现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时常听到教师说: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越来越难教。具体表现是:上课睡觉、搞小动作、讲小话、玩手机等,不好好听讲的,逃课外出上网的,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的。究其原因:有说学生进校时,本身就是学习基础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三差生”;有说办职业教育,学校没教学设备,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说学校有设备,学生还是不愿意学,是学生的思想态度问题;还有说教学方法出了问题等等。通过走访研究,我得出结论是: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严重的问题。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原因

1.学生的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学生就读中职学校是迫于无奈的选择,他们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考不上普通高中,此时自己的年龄小不能外出打工,只能选择就读中职学校。他们认为就读中职学校,就是学技术,不学理论。

2.教师的综合能力限制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⑴中职学校的教师们基本上是学校到学校,他们从高等院校毕业,立即投入到职业教学中。尽管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非常欠缺。再者,他们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普遍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知识的更新。

⑵目前,中职学校的普通教师承担着很繁重的教学任务,这已经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阻力。课程改革比教学改革复杂很多。它可能涉及到课程体系的重新设置、课程标准的重新编制,教材的重新编写等问题,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劳动。但中职学校许多教师的周课时数超过20节,工作量非常繁重。

3.学校欠缺办中职模具专业的能力

随着市场对模具人才的大量需求,学校为了生存,所谓的发展,兴起办模具专业热。此时,我们抛开学校是否具备开办该专业最基本的办学条件不说,就是对该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认识还不到位。

4.课程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

由于职业教育研究兴起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职教课程理论体系。在职教课程实践中,虽然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改革,如实践课所占比例加大、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课程体系、专业与课程建设委员会中有了企业的参与等,但在课程体系中仍然可以看到学科本位课程体系的影子。

三、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措施

1.让学生意识到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

在教学中要不断向学生讲述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转化学生的思想认识。若是在职业学校只学技术,那就是过去的师傅带徒弟,师傅教会多少只能学会多少,充其量是将技术学熟练,不懂得灵活变通,以一变应万变。在此基础上若是能学些理论,掌握各门技术的内含、联系所在等,那如同建造高楼大夏一般,既有了砖,又有了钢筋、水泥、混泥土。因此除了开设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外,还应该将《中职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做为主干课程。

2.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综合能力

⑴将理论型教师送往企业进行顶岗学习。学校要有计划、有目标性地将那些从学校走上学校的教师送到企业去锻炼,让他们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学习企业的管理,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企业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向企业里的师傅学会相应专业技术。目前,国家已起动这个项目。

⑵从企业引进技术骨干充实学校的师资力量。要改变过去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而轻行的旧观念,利用政策从企业聘请或引进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增加教师队伍的力量。

3.解决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之间的脱节

在职业教育课程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人员从事着相对专业的研究领域,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研究人员和研究内容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交集。课程理论家是专门从事职教课程基础理论研究的,更侧重纯理论的研究;课程开发专家主要从事职教课程应用研究,侧重于研究具体的方式、方法与开发模式等研究;教师则主要从事实践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理论是否能应用于实践有赖于教师在实践研究中所采用理论的广度与深度。在职教课程基础理论研究与职教课程应用研究之间有交集,这二者之间的过渡比较平稳,联系也比较紧密,职教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也容易为职教课程开发研究人员所接受,很多研究人员具有双重身份。而在职教课程应用研究与职教课程实践之间也应有一个交集,一些人既从事课程应用研究,也从事教学实践的研究,这些人我们称为学科课程专家,即具有专业教师和课程开发专家双重角色,既可以负责课程的开发过程,提供专业的课程开发指导,也可以承担学科的教学任务,他们能将课程开发的方式方法与最新的职教理论成果应用于每一个专业课程计划的开发,应用到每一门具体课程内容的开发中去。而实践中,这个交集成了一个黑圈,我们缺乏这样的研究人员。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科课程开发专家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培养。师范院校中招收职业教育的研究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后,往往脱离了原来专业,而仅仅学习职教理论知识,因而无法承担这一角色。我们需要在一般意义上进行研究的职业课程理论家,同时我们在课程开发中也需要更多的既懂得课程开发理论,又具有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科课程开发专家,这些人同时也是可以承担教师的角色,而我国能参与到具体课程开发的学科课程专家很少,这制约了我国职教课程的开发,也影响了职教理论向职教实践的转化。

我们可以从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得到启示。基础教育的师资培养不完全由师范院校承担,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培养基础教育的师资,这些学生在学习各自的专业课程之后还要学习教育学的课程。我们应改革现有的职业教育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所培养的职业教育研究生中,要有相当一部分是具有学科背景,在研究生期间继续攻读原学科专业的高深知识,同时修读职业教育理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职教课程开发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学校毕业后可到企业接受一段时间的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职教课程开发专家能深入到具体的学科内部,进行职教课程开发,把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架设起来。

再者我国的职教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单位,在学校的层面进行,个体来讲是由学校的若干教师承担,这直接导致了我国职教课程整体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各职业学校之间的课程开发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学习国外经验不深入;二是课程开发的管理层次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集中社会职教资源进行职教课程开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外的社会资源,以立法的形式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主动提出人才需求,参与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以行业或区域为基准,组织或委托中间机构进行职教课程开发,并颁布相关的最低课程标准,对于一些尚不能推行的课程标准的专业和课程,可以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或行业标准进行规范,也可组织区域职业学校联盟进行职教课程联合开发与推广,将课程开发的层次从单个职业学校提升到行业、区域的水平。

总之,中职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是有目共睹的,不少学者也撰文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热与实践推广难也为广大研究者所认同,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路还是很艰难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尽管研究过程中会发现操作的成分多一些,理论成分少一些,好象是没有理论的深度,不容易出理论成果,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做的。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常小勇:当前职教课程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反思[J],职教论坛,2007.10.

3.杨若凡:由技术知识过程透视技术教育课程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6.15.

第5篇

关键词: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41-0071-03

生物专业毕业生要求在毕业前提交一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水平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最初尝试,也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份综合考卷。《毕业设计指导》课是生物专业一门重要的限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讲解,主要是让学生对毕业论文整个过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毕业生规范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目前国内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的高校不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行探索。

一、课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性、实用性强的教材指导

目前生物专业没有配套的《毕业设计指导》课教材,现有的教材多数偏重于对一些概念和标准的讲解,同时有大量空泛的理论内容。学生拿到教材后,普遍感觉对自身专业适用性不强,缺乏实际的指导作用,为此在主观上降低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2.课程设置学期不合理、课堂到课率较低

据调查,开设有《毕业设计指导》课的高校,基本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而第七学期恰好是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学生经常请假去参加就业招聘会,课堂到课率较低,学生无心学习,学习氛围较差,《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3.限定选修课开课的局限性致使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不高

作为一门限定选修课,只有学生选课并且符合相关规定才可以开课。由于开课学期晚,少部分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基本上是因前几学期自己的限定选修课未通过而差一个学分才选修的,为此选修《毕业设计指导》课的学生群体学习积极性本身就不高。

4.《毕业设计指导》课堂重理论标准灌输,轻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注重理论标准灌输,教学内容空乏,传统的“一言堂”灌输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学生课后未将课堂所授的理论标准与实验实际有效结合。

5.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方法

作为一门公共课,因为研究的领域和方向不同,《毕业设计指导》课堂教学在学科、专业之间存在差异。对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和方法以供参考。为此,《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课程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评价体系和方法不够健全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规范。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1.结合生物专业特点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大纲指出,《毕业设计指导》为讲座类课程,从本科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毕业论文写作和毕业设计实现等方面介绍毕业设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的方法。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毕业设计选题,文献检索方法,撰写综述、开题报告、外文翻译,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等毕业设计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技能。通过科学规范训练,掌握完成设计的全过程,培养严谨的学习作风。根据生物专业培养方案中对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要求,选取几本理科类《毕业设计指导》规划教材作为参考,结合生物专业特点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增加毕业设计案例分析课时数的安排,合理精简理工科类毕业论文写作章节的理论教学内容,提炼本科毕业设计基本程序和工作内容要点,理清各章节之间的优先顺序,优化各章节的教学课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课程性质,由限定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因生物专业学生要求在毕业前提交一份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水平的毕业论文,只有作为一门必修课,才能对所有毕业生提供有效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同时,必修课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要求上相对较高,学生会从思想意识上比较重视,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开课学期,由第七学期调整至第六学期。第六学期是专业课开课的重要阶段,在第六学期安排毕业设计指导课,可将课堂所授的理论标准与实验实际有效结合。因为该学期安排有大量的专业实验实践课,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师可与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通过专业课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撰写综述、如何进行课题设计和开展科学研究,等等,从专业角度丰富毕业设计指导课的教学内容。毕业设计指导课安排在第六学期,也可以暂时错开与就业工作的冲突,让学生安心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学时数,《毕业设计指导》课学时数由原先17学时(1学分)调整为26学时(1.5学分)。利用这增加的8学时,可以适当合理拓宽教学互动内容,增加毕业设计案例分析环节,鼓励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指导毕业设计的实际开展。

(4)穿插实践教学环节,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到毕业设计指导课中。根据教学目标,在毕业设计指导整个过程中,本阶段直接穿插一些实践环节,让课堂所学内容融入到实际课题开展当中。例如,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直接到各实验室找指导教师,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或自选研究课题,选择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此过程中,毕业设计指导课授课教师可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介绍毕业论文整个进程安排和一些规范化要求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则应向毕业设计指导课授课教师介绍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对课题的有关要求。更重要地是,能通过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向学生宣传并教育他们按照规范要求和计划进程完成毕业设计。

2.成立“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优化教学进程,完善教学方法

成立“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对“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方法等进行研究探索和实践。

(1)优化教学进程。由每周2课时、共9周的授课模式调整为每周3课时、共9周的授课模式。在合理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以专题形式展开,每周主攻一个专题,每周3课时的安排主要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具体教学进程安排如下:第一节课安排理论教学,第二节课安排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第三节课安排合作探究、个案研究,这种互为衔接、科学有序的教学进程安排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由传统的标准灌输调整为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研究性教学,不是将已有的结论分析给学生听,让学生听懂记住,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经过逐层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是以“探究”为本,而不是以“学会”为本。这种教学方式强调过程,强调逻辑的推理和展开。《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注重启

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环节,除了适当地向学生讲解和强调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各项内容标准外,重点探讨历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剖析历届不合格毕业论文在各项环节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享历届优秀毕业论文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本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典型课题开展合作探究和个案研究。每次课结束后,布置下节课的专题任务,以学生所在开展毕业课题的各分实验室为单位成立毕业生研究小组,让各研究小组针对下次课堂专题开展调研和实践,形成调研总结报告,并于下次课堂专题中开展讨论。通过这样的启发式、师生互动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

(3)在评价体系和方法上实行考试改革,开展形成性评价,分为阶段式测验,注重平时参与。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开展形成性评价,分为阶段式测验,注重平时参与。具体做法是:采用“平时成绩结合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考试模式,强调考试的过程化,将考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其中,平时成绩主要根据课堂提问、调研总结报告、修改论文情况核定。在开课期间,将已毕业生物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初稿发给授课学生,要求授课学生根据《毕业设计指导》课课堂所学内容,修改已毕业生物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格式等相关内容,由修改结果给予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成绩则以撰写论文的形式完成。实行这种考试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毕业论文相关理论标准、毕业论文写作技能和要求,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生物专业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要进一步与其它高校生物专业合作,在参照理科类毕业设计指导课教学模式安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探索出一条符合生物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毕业设计指导》课课程教学模式。

三、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本次教学改革以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为实验对象,以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为对照组,分别统计论文的选新率和选优率,经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具体结果见下表。

可以看出,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选新率和选优率明显高于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X2检验显示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第6篇

港口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邹筱,赵锋.本土化案例在《物流管理》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0-132.

[2]孙福东.港口物流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31-133.

[3]刘光辉.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焦作大学学报,2011(1):108-109.

[4]翟羽,邓春.海南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时代教育,2011(9):38-40.

[5]曾惠敏.探究式教学方法在《现代物流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14-15.

[6]孙丹.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物流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2(2):215.

[7]马乐,李楠,张莹莹,等.物流工程专业型教学体系建设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309-311.

[8]贾卫丽.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0(6):74-75.

[9]傅忠宁,朱昌锋,张静芳.物流管理专业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物流技术,2012(12):451-453.

[10]王海燕.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育,2012(10):33-37.

[11]李彩其,等.物流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本土化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54-55.

[12]黄勤,陈玲,等.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2):112-114.

[13]于汝民.基于物流供应链建设第四代港口[J].中国投资,2008(7):7

[14]李永辉.基于第四方物流的第四代港口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0,33(7)

[15]蒋鹏.我国第四方物流模式的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09(11):112-113

[16]刘璠.第四方物流企业协同运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17]卢根旺.基于能力整合的第四方物流发展研究[J].中国港口,2008(5):66-67

港口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孙晋明.港口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探析[J].中国水运,2011(05):23-25.

[2]郭思维,魏云达.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

[3]于晖.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物流现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6).

[4]刘韩云.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05).

[5]苏君,吴辉.现代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管理[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6]何明坷.物流系统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郝渊晓.现代物流信息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8]王彦,孙光沂.我国航运业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市场形势[J].世界海运,1997(2).

[9]赛令香,赵锡铎.论我国航运企业在新经济下的经营发展战略[J].珠江水运,2002(2).

港口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冯希,港口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5(11)

[2]陈涛,杨柳港口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2(17):293-295

[3]秦玲敏港口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及措施探讨[J].会计师,2015(24):34-35

[4]李建丽、真虹、徐凯,港口供应链的价值链体系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2009

第7篇

关键词:创新人才;毕业论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38-02

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大学本科生的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毕业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迅猛扩张,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各校普遍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教育质量不同程度有所下降,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应对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建立一套完善的毕业论文教学体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多渠道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大学毕业论文培养要以创新人才为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成就斐然。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即现在的大学热衷于招生规模的扩大但人才培养的质量重视不够。2005年钱学森先生在病榻上向同志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老科学家认为这是很大的问题。紧接着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对中国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以目前中国的本科教育模式,不可能培养出一流人才”。两位科学家的话值得我们反思。近些年来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我们的培养模式有没有问题,问题在哪里?我们现在的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还可能扼杀大学生有待开发的创新潜质。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存在着重视不够、指导不力、抄袭严重、质量下降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培养创新人型人才,首先必须要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本科生培养目标的12项标准设计中就包含了创新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具有清楚地思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具有以批评的方式系统地推理的能力;具有形成概念和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敢于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有判断什么意味着彻底理解某种东西的能力;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熟悉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某一领域知识的深度;具有观察不同学科、文化、理念相关之处的能力;具有一生求学不止的能力。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就是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去设计、去开展。只有这样,毕业论文这一重要教学环节才不至流于形式,达到应该达到的目的,取得应有的成效。

二、精心设计毕业论文前的基础训练

培养创新人才,毕业论文教学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前的教学培训,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是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前的培训课程。如文献检索,前沿知识讨论等,使学生从一入校就学习有关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方面的有关课程,了解如何选题、搜集资料、引证论据等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

二是增设选修课,如论文写作、专业软件使用、科研方法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培养写作兴趣。

三是增加已有课程的研究性内涵,如专业外语、双语课程的资料翻译,专业课程的参考文献阅读等,使学生提高文献阅读、外文翻译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四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研究性因素。介绍专业课程的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分析经典结论的形成过程,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思想与方法。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写专题总结、文献阅读体会、课堂论文、调查报告等形式的作业,引导学生有目的的阅读专业书刊,激发学生通过阅读,增长知识,探究问题,逐渐完成由单纯学习知识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五是改革命题和考试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课可以增加开放式题型比例,考查课可以撰写专题论文,使学生把主要精力从过去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转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上来,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严格毕业论文操作规程

制定毕业论文操作规程,从毕业论文动员开始到论文答辩全过程,规定每个阶段的大致进度、具体要求和指导老师、学生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

(一)合理安排毕业论文时间

大学生毕业论文安排在第七学期为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写毕业论文和应聘工作的矛盾,便于大学生集中精力和时间投入毕业论文写作。召开毕业论文工作动员大会,学院院长或系主任做动员,强调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提高认识,认真对待。请本院知名教授介绍毕业论文写作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提高学员的写作技巧,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二)严格把好论文选题及写作关

第8篇

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与管理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2-3]。在进行培养方案制定与教学模式选取的时候,应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基础、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的不同,以及专业的特殊性来酌情选择与制定。集宁师范学院作为地方师范类院校,在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主张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地理科学与城镇规划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将人文地理的人文、经济要素,自然地理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与规划设计技术结合起来,构建专业应用性强,强调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满足新型快速城镇化对综合性、跨学科专业人才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1.1 人才培养理念

集宁师范学院近几年经历了从师范类院校向综合性院校发展的探索之路,新增了许多非师范类专业,初步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提出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要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2 人才培养目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既能在相关规划管理和企事业部门谋职,又能在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内发展。特别是能为规划行业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大数据时代规划工作方法的改变和新的技术要求。

1.3 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该校专业建设基础,围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方向,直面设计类单位以及相关的规划管理部门对人才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需求,力求培养学生成为掌握人文地理以及城?l规划理论及技能的交叉学科型人才。为此,学校构建了“3+1”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3年的基础课程实践加1年的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其中,3年的基础课程实践内容包括各个规划课程在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操作(手绘制图、电脑制图、现场踏勘、实地调研等)以及地理课程的实验内容和野外实习内容,同时安排短期的集中实习(每学年两周)。毕业综合实践安排学生到设计类单位或相关的规划管理部门进行专业实习(1个学期),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实践性内容占总比60%以上,即鼓励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或实践类论文,理论研究类论文占比较少。具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4个层次:基础课程实践、专业课程实践、专业综合实践、毕业综合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体现了实践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实践内容深度的提高,将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并且促进实践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真正达到专业的实践培养目标。

2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及实施措施

集宁师范学院在完善专业培养计划与改进专业课程规划建设的同时,学院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会有所转变,如将培养的重点放在培养理论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上,具体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就是既可以从事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城市交通设计规划、市政规划等工作,又有能力制定相关法律度,同时还可以从区域环境、人文地理、生态环境等方面以更高的视角来从事行业工作,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1 课程实习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殊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城乡规划课程体系得到了一系列调整:将城乡规划理论与实操技术并重,不断加强计算机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完善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良好平台;需要在校外进行的实践教学,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包括课程调研、综合实习、专业实习等),为学生在校外调研、实习创造优良条件,促进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创新。

2.2 科学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问题解决型、自主研究型和案例研究型等教学方法[4],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在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勘探,通过告知调研对象、范围及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实地调研―遇到问题―现场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编写实习调研报告的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实践操作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竞赛、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与创新能力。

2.3 校企合作育人教学模式

依托学校在当地进行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加强与规划部门、国土资源管理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搭建校企合作育人的平台,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校企共同探讨实践教学合作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对接。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特殊性,学校已与当地的规划设计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将该院作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方面接触实际项目,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深化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