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7 18:23:0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文体活动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挥专长的空间,为了强化隐形课程建设,同时配合北科第七界科技活动月的主题和要求,我校特举办下列活动。
二、活动主题
新星从这里升起
——安全、和谐、科技、人文
三、活动时间
20__年11月9日----------12月9日
四、活动安排
1、“卡拉OK”大赛负责人:王臻
2、大合唱负责人:王臻吴园
3、英语情景剧比赛负责人:薛昌义
4、书法、绘画、摄影比赛负责人:袁悦
5、踢毽子比赛负责人:吴建林
6、丰富多彩的生物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负责人:王艳华
7、学生会干部培训工作负责人:薛昌义
8、拔河比赛
负责人:吴园
五、具体活动策划如下文秘站网-
(一)卡拉OK大赛
1、参赛方式
学生自愿报名,到本班文艺委员处报名,经初赛,决赛。
2、比赛形式
独唱,重唱,组合
3、比赛时间和地点
10月28日----初赛
11月4日-----决赛
地点:综合楼多媒体教室
4、赛内容及注意事项
歌曲内容健康向上,通俗,美声,民族唱法选手均可参加,可有伴舞。
5、奖项设置
评选出校园十大歌手
6、评分标准
音准:30节奏:30表现力:30台风:10
(二)合唱
1、比赛内容
《让世界感动》、《爱我中华》
2、比赛时间
11月17日---18日————在电视台合伴奏
11月23日————正式比赛
3、排练时间和地点
时间:每天下午:16:45-----17:30;
晚上:20:40----21:20。
地点:综合楼五楼多媒体教室
4、参赛形式
第一首:朗诵两人,哑语手势一人,指挥一人,其余合唱
第二首:出五个不同民族的学生,说一句“感谢父母,感谢学校,感谢祖国。”
(三)《英语话剧》比赛
为了文秘站网-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听说等的综合能力,我校学习部组织了《英语话剧》的表演比赛。
1、参赛方式
由各班学生自愿到本班学习委员处报名。
2、比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20__年11月9日下午或晚自习
地点:综楼五楼多媒体教室
3、比赛要求
A、必须有演出服装以及配合剧情的道具。
B、节目时间控制在5----15分钟。
C、口齿清楚,发音标准且富有感情。
D、演出时可以适当化装。
E、内容要求健康向上。
F、表演时要有丰富的表情。
G、每班至少出两个节目。
4、奖励办法
A、根据评分标准的得分多少,奖励团体前三名。
B、设个人奖------最佳幽默奖,最佳气质奖,最佳表演奖,发音标准奖,最佳台风奖
C、设组织奖一个(奖给积极参与的班级)
5、评委组成
评委由我校英语教师及校领导,校学生会组成。
6、评分标准
A、道具,服装15
B、话剧内容幽默感强。剧情内容丰富,感染力强40
C、发音标准,语气感染力强20
D、台风好,自然大方20
(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
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挥专长的空间,我校学生会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摄影》比赛,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个性提高自己的素质。
1、比赛时间
20__年11月3日----11月13日]
2、作品类型
A、书法
(1)硬笔:可书写积极向上的汉语文章或英语文章。
(2)软笔:写大字或一句名人名言或一段积极向上的格言。
B、绘画
(1)卡通画(2)水彩画(3)素描画(4)漫画等
C、摄影内容积极向上,健康。
3、比赛要求
A、作品由本人提供
B、作品内容健康向上
C、作品画面干净整洁,必须有本人签名
D、每班至少交3份作品,多着不限
E、作品完成后,由本班文委交到学生会宣传部。
4、奖励办法
A、设集体奖一名,奖给作品质量高,班主任负责和班级参与人数多的班级。
B、每个项目设“艺术明星奖”一名。一,二等奖两名。
5、组委组成
由校领导,专业老师及校学生会组成。
(五)丰富多彩的生物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活动
1、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__年10月26日
地点:北京植物园,香山公园
2、的目的及意义
使学生初步识别植物,将采集的样品做成标本进行评比。
3、制作的内容
通过对各种植物的识别,使学生知道他们所见植物的科类,生活习性等,此次活动学生将认识20多种植物及花卉,并采集样品将他的种类,习性写在样品下做成标本。
4、奖项设置
最后评出最有实用价值标本奖一名,最佳标本设计奖一名。最佳制作奖一名。
(六)踢毽子比赛
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经学校批准,学生会体育部将举行20__级学生的踢毽子比赛。
1、比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20__年11月12日----11月13日
地点:综楼下足球场地
2、比赛方法
本次活动采用花样踢法和普通踢法,每人三次机会(以毽子着地终止为一次)。选手在规定的场地内,不限时间,最后取最高踢毽数为最终成绩。备注:花样踢法和普通踢法将分别进行比赛,规则相同。其中花样踢法包括从前边踢,后边踢,侧面踢,跳起踢等。
3、比赛要求
本次活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体育部各成员组成评委团,如发现在比赛记数中有舞弊者,将取消选手和裁判的参赛资格和裁判职责,比赛成绩以零分计算。
4、奖项设置
不记班级花样和普通踢法各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六名。两种踢法共设优秀奖十名。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欣赏自我,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秀出真自我。
(七)学生会干部培训工作
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为了更好协调各部之间的联系,我校特组织对学生会干部的此次培训。
1、培训时间
20__年11月1日-------11月29日
2、培训内容
分期对学生会中主席,副主席,学习部,卫生部,纪检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等部门进行各部门职能业务培训。培训中使学生会各成员掌握各部的工作职能,制定出本部门本学期的工作计划,使各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使我们的校学生会更加团结,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八)拔河比赛
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锻炼身体,促进学习,学生会体育部组织了拔河比赛。
1.比赛时间
12月24日下午课后16:00准时开始
2.比赛地点
楼下小篮球场
3.比赛要求
每班选出男女生各5名参加比赛,比赛时选手必须提前5分钟到达比赛场地。迟到或参赛人数不齐的班级按弃权处理。
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对我们说:“明天我们不上课了,去捡棉花。中午不回来,在地里吃饭,要自带吃的。”这时,我们议论纷纷。
放学回家后,我准备了一下。第二天早上,来到学校,我们排好队,上车去棉花地了。到了棉花地,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装棉花用的布袋子,还告诉我们捡棉花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我们就开始捡棉花了,对于第一次捡棉花的我们来说十分高兴。刚开始我们在地里边玩边捡,有说有笑,追打嬉闹。我还像猴子一样挑三拣四地捡。捡了快有一个钟头时,我一看我的袋子里都有半袋子的棉花,想:原来捡棉花就这么简单。这时,李老师看了一下我们捡完的地方,摇了摇头。便把我们带到农民伯伯捡棉花的地方,让我们看一看他们是怎样捡的。我一看农民伯伯捡过的地方十分干净,只剩下棉花的枯枝败叶,而我们捡过的地方就像没有捡一样,还是白茫茫的一片。这时,我们回到了地里,也开始像农民伯伯一样弯下腰,低下背,认认真真地一株一株地摘,一朵一朵地捡,不一会我们就累得汗流浃背。可当我们回头一看,我们捡过的地方和农民伯伯捡过的地方一样干净。我们大家脸上都露出欢快的笑容,老师也会心地笑了。
很快一天捡棉花的活动结束了,我们在回来的车子上,异口同声地对老师说:“下次有机会还来捡棉花。”
摘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基础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如何在课堂上和他们进行有效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笔者就如何优化提问策略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 德育课堂 互动 兴趣
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遇到了一件尴尬的事:在合作探究环节,该老师设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以“多难兴邦”这个话题,思考“多难为什么可以兴邦?”。问题提出之后,有些冷场。于是,老师便随意地叫了一位女生回答问题,结果这位女生红着脸没有站起来。在老师的催促下,女生很气愤地说:“你别为难我。”课后,很多老师都说:“中职的学生个个像牛,倔强得很,真难教!”
的确,中职生确实大多基础不好,在接受书本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占优势,也正因为如此,在接受他们无法完成的任务时,显得更加敏感。这种敏感的反应,也就是许多老师常说的“倔得像牛”。那么,这种“牛脾气”与教师的执教方法,是否有关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当前中职德育课堂中,老师们的一些提问方式。
一、反思,细数课堂提问弊端
反思课堂,我们不难发现,在如今的德育课堂教学提问中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学生们的“牛脾气”。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满堂提问,效率低下为了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索,许多教师以“满堂提问”来代替“满堂灌”,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是什么”“怎么样”“好不好”等问题穷追不舍。直接导致学生的思维层次肤浅,学习过程索然无味,课堂效率低下。
2.速战速决,无心等待有些问题教师提出后,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尤其等待学习水平低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较短。只要学生答不出,不是立即另点他人,就是教师取而代之,变成自问自答。
3.先点人名,后提问题被喊名的学生站起来了,却还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心中惶惶不安,其他学生则不集中注意思考所提问题。这样的提问,看似为了敲警钟,实则是造成一个惊慌,大家松驰的局面。
4.只看个别,不顾全体教师提问时不自觉地局限于向前排和中间区域的学生提问,或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提问。提问只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
5.课堂评价,可谓无效面对学生千差万别的回答,教师的课堂简单单一,或不置可否,不作评价。这样的状态,使学生感觉答对答错一个样,答与不答一个样,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回答的欲望。
6.提问顺序,随心所欲课堂中接连多个提问,往往有一个顺序,这个顺序不应随意变动,必须尊重思维的逻辑严谨性。许多教师没有针对问题的大小难易,来合理安排提问的顺序,形成东打一枪,西放一炮的狂轰乱炸状态。
二、探索,优化课堂提问策略
面对中职学生的“牛脾气”,教师就要抓住课堂教学的“牛鼻子”。笔者认为这“牛鼻子”就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有效课堂的保证。教师只有抓得准,抓得牢,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才能激活课堂的有效互动,从而一改学生的“牛脾气”。
(一)问题设计策略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1.找准思维接口课堂上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个看来非常清楚明白的问题,但总有学生不知所措,无从答起。这是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一部分学生会马上找到问题的答案;一部分学生能够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但不知道如何解答;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完全搞不清老师究竟在问什么。因此,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找到师生思维脱节的原因。
教师之所以会误以为,学生在理解课堂提问上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这是因为训练有素的教师在自己所熟悉的专门领域里,许多程序化的知识已经过多年地运用,达到了可以在自己的思维过程中“自动执行”的水平,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却是陌生的。也就是说,对教师而言属于常识级别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如果教师提问所涉及的内容超出了学生目前认知能力范围,超出了学生思维领域的“最近发展区”,那学生很可能无法理解问题,更无法获取答案。
如一教师在上《人民当家做主》这课时,为了突出我国现在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他引用了解放前后人民生活的翻天覆地变化,然后提问:解放前后人民的生活为什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可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有什么优越性?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神秘的地方,对那边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如果教师在没有充分预设的情况下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将无法回答。而第二个问题是建立在对第一个问题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第一个问题回答或理解不充分,第二个问题也将无法回答,问题的有效性也将无从谈起。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把教学内容中的核心知识,转化为与学生心理需要直接相关联的“问题”或“疑问”。其次,要分析与解答问题而得到有关答案。那种教师直接面向学生陈述、宣布问题答案的做法,并不是一个最佳解决方案。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应该是:在呈现答案之前,教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多媒体展示,以及能够调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各种方式方法,依次向学生展示问题赖以凸显的现实背景和知识背景。通常对学生而言,这其中的一部分是已知的,也有一部分是未知的。已知部分需要在师生互动中调动与集中起来,未知部分则需要教师讲解补充。在这种由师生共同创造的课堂氛围中,问题被十分鲜明地在背景上凸显出来,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并最终引导学生形成相关的“问题意识”。这样,课堂提问的效益就大大提高了。
例如,笔者在执教《人民当家做主》这课时,则采取了“听爷爷讲那过去的事”的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情境展示解放前农民在地里忙活了一年,劳动成果自己留下来的很少,大部分以地租的形式交给了地主的悲惨生活状态。并引导学生一一例举现在国家对农民有哪些好政策。因为,职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了如指掌,因此有效地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之后,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新社会的优越性。于是,第二个问题便水到渠成,学生由此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2.促动思维发展课堂上的问题通常是封闭式的,它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而教师又容易滑进这么一条路:提出问题之后,就滔滔不绝地重述自己的知识,迫不及待地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而实际上,好的提问方式应当是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当急促地迈向结果。
教学中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一提出,就有学生脱口而出,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认识这是直觉思维作用的结果,不论其错对都要有所评价,不能对学生进行责难或讽刺。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同时教师还要追问几个为什么,因为很多时候学生本人也很难对自己的直觉做出解释。
教师应承认直觉思维的存在,并要认识到它在创造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直觉思维的背后,是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很难想象,没有扎实的基础而能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如果教师对学生直觉式的回答采取冷漠的态度,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运用直觉思维的动力,使他宁愿按教师或教材的程式对问题做出一般性的解答,也不愿讲出自己别出心裁的想法。假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是只讲定论,而是对某些尚无定论的问题提出假设,敢于猜想,开展与学生的讨论,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是解决问题的合作者,那么就有了学生不断发展直觉思维的空间,从而使思维更具敏捷性。当然教师也要注意把直觉思维同分析思维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利用集中思维,对猜想进行逻辑论证。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多方面地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因势利导,挖掘其思维潜能,把问题引向纵深,使其能对问题进行推广、变换,以拓展知识,并最终具有对问题的独立解决能力。
例如,笔者在执教《扬起创业的风帆》一课中,为了激发学生创业的欲望,笔者在课堂中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创业情境:假设给你一笔资金,你认为在我们中职学生群体中,有哪些商机存在,值得投入。很快这些年轻而又有活力的学生,便运用直觉思维想当然地说出了很多的投资方案。笔者与所有的学生一起聆听着、思考着,并不断追问。在学生无法进一步作答时,笔者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书本中的知识,进一步思考自己的方案是否可行。在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后,引导学生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进行分析,再次作答。可想而知,此时学生们的分析思维正在得到运用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成功在校园内创业的案例后,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一起分析其成功的原因。课堂教学效果,甚好。
3.重视独立思考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总的表明:他们似“成人”非“成人”,生理、心理矛盾较多;要求独立,但又不能脱离对别人的依赖;蔑视平凡,但知识不足;有强烈的自尊心,要求和成人一样受到尊重;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兴趣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又片面化和绝对化。针对学生身心特征,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独特认识、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执教《人民当家做主》这一课,讲到人民当家做主的具体形式时,笔者要求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热点,即大学生当村官,带着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设置如下:(1)假如你是大学生,你会下乡当村官吗?(2)大学生当村官有哪些优势?(3)现在如果村里实行村委会主任选举,一方是大学生村官,一方是老村官,你会选谁,并请讲出理由?问题一经提出后,笔者要求学生每人独立思考,并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思考结果。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谈论,每组设组长和记录员对问题和谈论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反馈。
这样的问题设计和回答形式,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并做到了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体验或获得一定结果或挫折,从而能较全面掌握课堂知识,更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提问控制策略
提问控制策略是指在提问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整提问方式的策略。课堂问答环境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心理环境。课堂教学就是发生在这种环境中的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问题的本身,而且还有赖于提问的控制。因此,协调和控制提问的方式,显得尤为必要。
1.强调适时有度课堂效益是衡量一堂课成败的重要指标。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在筹划课堂提问时还要做到适时有度。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
课堂提问要把握好以下“两度”:
1)频度一讲到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的重点不突出,难点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2)坡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在筹划课堂提问时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提出的问题按知识点的难易级差递升,体现一定的坡度和有序性。
2.牢记问后提名提名的方式应是先问问题,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提名。切忌先提名,再问问题。因为这样,没提到名的同学有可能不再积极思考。即便是为了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而采取的随意点名,也应该让学生在无法防备中而要有所准备。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现场表现、机会分配概率有的放矢,恰当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同学都能有机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3.诱导不露痕迹当被提问的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大部分同学希望教师能够给一点启发,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而不是希望教师马上将机会转给其他同学,这样会让他们很没有面子。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问题,不露痕迹地将难以回答的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并给予提示,帮助被提问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4.记录以查效度课堂上,大部分老师都是选择相应的学生站起来直接回答问题,其实这样老师经常发现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对这些问题已经掌握得很好了,但之后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忘了老师在之前问了哪些问题。导致老师经常性的在课堂上问同一问题,从而使大量课堂时间浪费。因此笔者时常采用课堂问题落实在纸上的方法。让学生记录课堂问题,并且用笔来回答问题,不追究学生回答得是否正确,但必须让学生将其真实的思考记录下来,错了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正确答案。课后老师可以将这些原始记录收集起来,不仅可以发现自己所设计问题的优劣,也可以真实的发现学生的真实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就更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考查提问效度的第二种方式是,将课堂问题作为作业留给学生,考查学生对课堂问题的掌握情况与学习情况,并让学生评价老师所设计问题的有效性,让老师更能了解学生,也能提高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群众音乐;文化活动;问题;对策
一、现在我国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广度不够。近些年,城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最重要的形式是广场舞,这一活动形式尤其受中老年人群的喜爱,但是也仅仅是局限在中老年人群,年轻人以及上班族对这一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广场舞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虽然人尽皆知但是其真正的影响力并不高,尤其是通过观察广场舞的特点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我国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广度远远不够。
(2)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没有政府的重视和引导。现在我国各地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都是自发形成的,所以活动本身缺乏必要的约束力也是必然的,并且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追本溯源,这还是因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没有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引导导致的。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城市当中,在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一些比较通俗的音乐形式完成组织活动,高雅音乐类型是非常缺乏的,这样的现状并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质量的全面提高。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非常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机制,确保高雅音乐艺术活动能够得到广泛性的开展,不断提升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质量,最终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进步。
(3)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普及率比较低。就目前为止,我国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其在乡镇地区的普及率并不高。这一方面和城市人口的意识以及文化程度比较高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还和充裕的活动空间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在城市中,按照人们的生活习惯,这样的活动想要组织起来且如期举行难度并不大。除此之外,城市中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还可以包括京剧、民族风格和通俗歌曲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但是如果在乡镇地区,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大多局限在普通的民俗演奏中,而且还是在红白事中较为常见。
二、有效改善我国群众音乐文化活动问题的应对策略
(1)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扩大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参与群体。在开展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进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断提升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影响力,进而不断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所以,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万不可将中老年人群作为唯一的参与主体,还要将学生这一群体吸进进去,因为学生群体的数量是非常大的,而且这其中的不少人都普遍热爱着音乐。与此同时,学生正在学校接受教育,高校学生和高中生的加入,能够提高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群体的素质,逐渐提升这一活动的质量。
(2)合理性地规划活动。在促进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是要根据活动的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性规划的,确保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能够按照季节、时间或者是地点等要素定期开展。长此以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去。群众文化活动举办的整个过程中,要积极地宣传正面思想,确保负面信息和音乐能够被流传到活动中去,进一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心理。
(3)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缩小城乡音乐文化活动中的差异。近年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地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在不断地加快。一个城市想要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在整个城市规划当中,必须将城市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结合到一起,全面促进我国城市的发展。对于乡镇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认真规划,例如,政府应积极推广音乐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可以尝试以定期的方式在这些乡镇中举办音乐文化活动,将越来越多的村民吸引到音乐文化活动中来,尽全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用无限的音乐魅力不断地去感染每一个人,不断地净化其心灵,提升其综合音乐素质。长期这样坚持下去,城乡之间的精神文明差距就会不断缩小,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
(4)积极丰富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内容。在建设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想要从根本上做到提升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影响力并扩大参与人群的目的,首先要在丰富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上下功夫。虽然说音乐本身已经具备巨大的魅力,但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坚持用一种形式举办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完全行不通的,这会让更多的人感觉到枯燥、乏味并且会失去参与活动的动力。所以,应该不断变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有兴趣参与其中。在丰富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政府一定要注意自身导向作用的发挥,帮助活动以多样化的形式举办,并选择不同音乐种类,来提高人们的音乐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亚玲.新农村建设中的音乐文化: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路[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活动教学 问题 优化策略
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这门课,是一门在教学大纲中十分重要,教学课堂中十分边缘化的课程。造成它边缘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教师不重视,而是学生对该课程的排斥,思想品德大多是道德品质与人文思想的理论学习。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关系,并不能很好理解学好这些理论背后的意义,所以他们上课时会对教师的讲解感觉到乏味和无聊。
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讲解理论,而是变成一个活动的引导者,通过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各种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以切身的感受体验到学好思想品德的重要性。这种灵活的教学的方法很快就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由于活动本身具有一定趣味性,讨论又方便了新观点的提出,所以它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的活动才是符合教学需要与学生能力的活动呢?
一、重视理论教学,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由于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是一项比较创新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片面的认为活动教学就是一节课的活动,认知上的错误导致他们忽略理论的教学,没有理论做支架的活动让学生找不到主题,他们对教师的活动只是机动性的配合,并不能理解课堂活动的具体意义,他们原本就对无聊的思品课感到更加莫名其妙。更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
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永远是最重要的,理论才是德育教育的育人根本,要开展好思想品德活动教学,课堂教学主题与理论的存在不可忽略。教师应合理安排好教学时间,让40分钟的课堂里每一分钟都达到有效。
如在《让人生更加灿烂》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抽出时间来讲解理论,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科普小故事,如“毛遂自荐”“尼克松的失败”等等来告诉学生,因为毛遂拥有自尊自信的良好个人品格,所以他在谈判中为楚王所欣赏,最终救了自己的国家。而尼克松却因为对失败的畏惧与自卑,导致失去了原本属于他的成功机会。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首先理解了拥有自尊自信良好品格的重要性,这个时候,教师组织活动,如角色扮演,并对学生出题,如果你是毛遂你会怎么说服楚王?如果你是尼克松,你要如何让自己面对失败时变的更自信?学生在理论中获得了知识,活动中获得了启发,课堂教学就保证了有效。
二、评估学生能力,避免宽泛无效活动
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与逻辑正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有趣的活动在教师的意识理论里觉得会收到成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展开,却会发现教学经常冷场,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的思维逻辑跟不上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和主题。比如说辩论,初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还没有完全成型,要他们对一个没怎么接触过的课堂话题突然展开辩论,他们就会觉得不知道该去辩论什么。这也导致课堂时间无效化。
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将学生的能力考虑进去也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注意,活动的参与者是学生,学生的年龄局限活动过程是否合理,会不会冷场,设计中的环节是否会成功展开。这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比如在《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一课的教学中,传统理论活动宽泛而充满爱心的鼓励,可能并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可以反其道而行,用近年社会上的实例如“药家鑫”“马加爵”等道德惨剧的发生,来为学生敲响警钟。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威严性,学生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就会明白,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从来只有一次。教师据此展开活动、辩论,模拟法庭,让学生在积极的发言中说出对生命、对道德、以及违法犯罪行动产生的原因,来强化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三、维护课堂纪律,学玩结合有序展开
有些教师认为,活动课就是要注重学玩结合,因为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玩的模式,所以贴近生活化社会化的轻松活动会更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本来是没有错的。但是,初中的学生往往有贪玩天性,教师设计的道德小品,思品相声,或许能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但是在这类活动中,学生的贪玩天性也被带动,他们的思维无法集中在活动学习的重点上,课堂秩序就会混乱。
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永远是个严肃的地方,课堂纪律的失序不仅会导致课堂时间的无效化,也会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丧失威信,只有首先保证纪律,才能保证活动课有序进行。
比如在《有朋自远方来》这一课中,由于交往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学生每天和父母交往,和教师交往,和同班其他学生交往,那么教师可以将活动融入其中,设计情境模拟,学生可以互相扮演陌生人,小摊贩,购物者,等等,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交朋友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互相认识认同的过程,作为学生你要如何让别人认同你?结合已有知识,大多数学生都会知道,保持礼貌,展现自信,不卑不亢,并鼓励学生,如果你被人讨厌,最合理的办法是检讨自己。学生在有秩序的课堂中建立了行为规范,日常的生活中就会自觉约束自己。
总结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课;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6-0015-03
2011年11月27日,笔者在杭州参加了浙江省心理健康十年成果展示活动,这次展示活动内容主要有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推广的经验介绍、心理辅导活动课展示和心理剧展示。从整体来看,十年来浙江省在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行政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的探索上成绩尤为突出。浙江省持证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教师人数不断增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方面来看,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十年的进步还不是特别明显,这一点从参加展示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中可见一斑。本次活动总共展示了三节课,小学、初中、高中各一节,除了高中的心理辅导活动课让人感觉好一些之外,其他两堂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推广初始阶段的心理活动课区别不大。“十年磨一剑”,为什么走过了十年,我们中小学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在活动课展示后的点评中,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教授的一句话道出了真谛:“心理辅导活动课发展到现在,课上得好不好主要是看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教师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心理辅导活动课缺乏专业的标准和要求,是制约我们心理辅导活动课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初期,根本没有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来上心理辅导活动课,也没有专职教师,大家也不知道该如何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当时很多领导和专家提出了非专业化的标准和要求,由普通教师来上心理辅导活动课,这些在当时是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的。这样的要求鼓舞了很多人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它推动了整个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然而,十年过去了,如今很多学校都有了一批有专业背景的专职教师,近几年师范大学心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也不断充实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中,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非专业的标准衡量心理辅导活动课,将严重妨碍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解决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专业化问题,首先要了解如何来衡量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否专业化。心理辅导活动课虽然是课,但课只是一种形式,心理辅导活动才是实质。我们对心理辅导课的认识应彻底从“学科教学思维范式”转向“心理辅导思维范式”,很多年前钟志农在谈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性质时就说:“所谓心理辅导活动课,就是指以班级为单位,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对全班学生实施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心理辅导活动课并不是传授心理学知识的课,而是一种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问题,开发自身发展潜能的活动。”这里说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教育”含义不同,笔者认为更多指的是“辅导”,但是有别于个别辅导和小团体辅导。当然也不完全排除教育,正如台湾学者廖凤池等(2002)的观点:“一般学校的班级辅导活动课程可视之为辅导与心理教育团体,其组成人数较多,所探讨的课题属发展性或共同性的主题,对个人的涉入较浅,团体时间长短不拘。” 台湾学者李坤崇(1998)认为:班级团体辅导(即“心理辅导活动课”)系“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适切的辅导策略或方法,借着团体互动,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专业化认识可以理解为:心理辅导教师以心理专业知识和心理辅导理论为指导,运用心理辅导技能,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针对全班学生开展的心理辅导。因此是否具有心理专业知识和心理辅导理论、是否运用心理辅导技巧、是否在课中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以及它们的运用是否得当,是衡量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否专业化的标准。
一、加强心理辅导教师知识储备专业化
没有专业知识就无法真正理解心理辅导活动过程设计的原理,在操作上就难于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反应。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设计主要环节,但永远都无法设计学生会如何说和自己该如何回答。整个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它需要运用的心理学知识绝不会仅仅停留在当天要辅导的内容上,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也绝不会都是他们今天这个年龄的共同特征,都一定会有扩展。
作为一名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师,首先要有比较系统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社会心理学等相关心理知识;尤其是有团体辅导知识,了解团体动力学,要对儿童、青少年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至少应当掌握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本科学生所掌握的全部心理学知识。
二、培养心理辅导教师的心理辅导专业化技能
心理辅导教师必须有专业的心理辅导技能,才能明白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应该如何应对学生的反应,如何去引导学生,如何挖掘积极的辅导资源对学生进行辅导。否则辅导教师只能按照事先安排的环节上课,按照事先预设的几个回答,机械地应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起不到任何辅导作用,充其量只是一般的班会课反应,从而白白浪费辅导资源。甚至有些教师由于回答不当给学生造成了心理问题。
首先,个别辅导是团体辅导的基础,如果个别辅导的能力都不具备,那么团体辅导就无从谈起。作为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必须学习个别辅导技术,最好有丰富的个别辅导经验。只有通过个案辅导,教师才能体会到学生对不同问题的理解,才能在课堂上准确地把握学生回答中所反映的深层的东西。另外丰富的个案经验,在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中积累丰富的辅导技能,能够促使心理辅导教师对不同心理流派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促进对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理解。
其次,作为心理辅导教师还要掌握团体辅导的技巧。虽然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在理论和技巧上有相通的地方,但也有很大的区别。个别辅导的成功往往是个体内部动力发展的结果,而团体辅导往往是团体动力带来的变化。另外,个别辅导中只需要处理咨询教师与来访学生之间的辅导关系,而在团体辅导中教师不但要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辅导关系,还要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掌握团体辅导的基本技巧,真正经历过团体辅导,才能体会到团体动力是如何推动辅导发展的,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影响辅导的。
再者,对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要专业化。除了讲解必要的理论以外,最需要注重心理辅导教师的体验,应该采取体验式培训。工作坊的形式应该是最佳的培训模式,在工作坊中专家和被培训的教师一起工作,受训的教师能够在接近真实的场景中真正体验到心理辅导过程,去理解心理辅导的原理、技巧以及操作方法,这样的辅导才会起到指导作用。但现实中我们都是采用讲座的形式,专家在上面讲,教师在下面听,听的时候觉得专家讲得真好,回去一定照着去做。但真的用时才感觉到并不像专家们讲的那么有效果,而且常常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因此还是照着老样子去上辅导课。
三、建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专业要求
心理辅导活动课要参照团体辅导的要求,结合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际,建立专业化的标准,从辅导内容的选择、辅导过程的设计、辅导方法的运用等方面确定一定的要求。
首先辅导内容的选择要有专业性。例如:针对某个阶段的学生选择的辅导内容要有专业的心理学研究依据,还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学生发展实际情况来确定。在辅导内容的选择方面,可以由专家和学校的专职教师共同研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一系列的辅导内容,前后承接,不断递进。具体操作时再由心理辅导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增添或减少内容,使整个活动课符合上课班级团体发展的需要。
其次,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和操作上也要进一步规范,要按照团体辅导的要求来设计。要考虑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过程中如何启动团体动力,如何促进团体动力的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每个阶段在内容设计和操作上都有不同的要求。
再次,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具体操作方面,要对教师的具体操作行为从大体上加以规范。例如: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如何运用反应的技巧(包括倾听、复述、反映、澄清等),如何使用互动的技巧(包括如何调解、解脱、联结、组织、设限、听取众意等),如何使用行动的技巧(包括发问、对质、调停、操作、示范等)。
四、建立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专业管理体系
目前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采用行政管理模式。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比较有利,能够通过行政手段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行政管理模式往往会阻碍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提升。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是非专业人员,这就造成了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在一个专业的成熟时期,这种管理模式对本专业发展的阻碍会小一些。但是在人们对它的专业定位、专业标准和具体要求都不是特别明确的情况下,很少有人能够纠正行政管理做出的不符合本专业发展的决定,这样作为外行的行政领导的看法往往会左右整个专业的发展方向,最终严重阻碍本专业的发展。
另外,心理辅导活动课要想尽快完成专业化的过程,建立一个以专业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在各个区县设立专业管理人员。而且还必须选择该地区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秀人才来担任,这样才能够摆脱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才能更好地探索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专业化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坤崇. 班级团体辅导[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
[2] 樊富珉. 团体心理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3] 钟志农. 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7,7.
[4] 钟志农.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微观发展进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3.
关键词:企业财务;信息化;问题;原因;对策
一、企业财务活动信息化及其表现
(一)什么是企业财务活动信息化
企业财务活动信息化就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活动上,将其与企业财务活动相融合,从而达到通过信息技术来简化相应的财务活动的目的,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性与明确性。
(二)企业财务活动信息化的表现
1.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上的表现
企业内部财务的控制就是指通过各级人员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保障企业内部财务的真实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但是,仅仅通过人力来完成其工作量是极为巨大和繁杂的,所以,采取相应的信息技术来帮助完成这项工作就成为了各方各级的要求了。通过信息技术在财务内部进行控制,既能够节省一定的人员浪费,还能够真实全面地进行控制,同时还能够做到时候检查的工作,可谓一举多得。
2.在企业财务核算上的表现
在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中,会计的工作表现出了一定的繁琐性和重复性,尤其是在工资的计算、登记与录入中,更是显得枯燥和繁琐。同时,在人为登记凭证、账簿中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人为错误,甚至导致腐败、造假的现象。所以,信息化技术在财务核算上的应用也就显得必然了。而且,通过信息化技术在财务核算的应用,可以简化会计的工作,减少人员的浪费,可以达到精简人员的目的。除此之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为的错误,使账务登记能够客观进行,避免了主观意识对企业经济运作的影响。
二、企业财务活动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滞后
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财务活动过程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会计技术,主要是在会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即会计数据的计算机化。其处理的对象是会计数据,其处理的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会计部门内部。而财务信息遍布整个企业,涉及企业中许多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正是这些部门,构成了企业财务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变化的过程。会计部门只是财务信息的最后处理者,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对已经形成的财务信息进行计算机处理,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二)缺少合格的财务信息化人才
企业财务信息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应用虽然普遍,但真正能够做到完善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员工却并不多,目前,不少企业的财务信息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许多员工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显得力不从心,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相应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对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只会简单的文档应用等,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使得信息技术无法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真正地展现出它的功用与潜力,从而阻碍了信息技术的有效性的发挥,难以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企业信息系统的管理越来越专业化,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财务信息系统也由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掌握财务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这就好比以前由会计人员保管的会计账簿变为由信息系统管理人员保管,而且由于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熟悉信息技术,所以不能排除他们具有改账的能力。这已经成为制约财务活动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企业财务活动信息的泄露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网络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在企业财务活动中也是如此。由于信息技术在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应用,使得相应的会计资料安全性受到网络的威胁,很有可能导致相应的会计资料的外泄,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几乎所有的软件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的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财产的安全,干扰企业的正常营运和发展,甚至威胁到了企业的安全。所以,在财务活动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对待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网络信息的防护工作,以免产生不良的后果。
(四)“信息滥用”与“信息孤岛”并存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确实能够使得工作人员更加轻松,使得财务活动更加真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工作人员的作用。在许多企业中,就存在着信息技术的滥用现象,认为一切有信息技术就可以了,而忽视了相关人员的工作,使得企业不能够做到人性化管理,还有更深层次的企业文化问题,使得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跨国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同时,许多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后,企业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如:服务于生产的制造系统、服务于仓储的自动存储系统、服务于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服务于决策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有的企业虽然也在开展其他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企业信息化的观点来统一指挥信息化工作,造成各个系统与财务信息化系统之间数据格式不统一和不一致,使财务信息化必须采用手工辅助的办法与外界交流,其信息化的作用也大大降低。
三、企业财务信息化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发展的制约
企业的发展是与国家的发展相互联系的,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所以,国家所具有的信息化水平自然也就会影响到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而影响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水平。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的经济将迅速融入世界经济系之中,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的全面开放,必将对企业单位的信息进程产生新的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由于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与国际信息技术的开发相比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所以,国家必须加强相应的信息技术开发的力度,在企业中建设起较为全面的信息化财务。
(二)信息化理论与技术相脱节
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我国信息化工作偏重于技术,造成理论研究相对比较落后,财务信息化建设至今,理论界很少提出过针对企业实施的指导性方法,也很少就企业实施过程中财务部门的改革、流程的规划、人员职责的变迁、岗位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信息化后制度的建设也停留在一些大框架内,对企业而言缺少实际意义。面对新型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已经无法满足发展迅速的企业财务工作了,这就导致了理论与技术相脱节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化在企业当中的应用,使得财务信息化的应用缺乏相应的科学性的指导,导致不断地暴露出不同的问题。
(三)企业管理的影响
对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直接产生影响的其实是信息,因此,能否为各个信息使用者提供完整、正确、及时、适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正确处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问题,以及能否正确估计形势和判断未来的基础。企业财务信息化能否取得成功,还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出发点。根据一些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因为某项技术的先进而实施信息化,其成功的几率将非常小;因为管理出现了问题或瓶颈,需要采用信息化来解决问题,其成功的几率将比较大。两种不同的出发点,代表了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决心有多大。以管理作为出发点,企业进行改革的力度将比较大,遇到困难时,也不会轻易退缩。同时,也表示企业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必须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所以,管理既是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动力,又是其归宿。
四、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相应软件的更新
企业财务信息化是依靠于相应的信息软件的操作的,所以,相应的软件的更新对于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水平是极其重要的。所以,企业要与相关的计算机部门联系,从而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新的软件更新消息,最快达到软件更新的目的。这样有利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不断更新,做到与时俱进,并有利于开发出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的财务信息网络系统,达到财务信息化的应用目的,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与核算的发展,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企业财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要注重人员的信息技术的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管理和运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类人员都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对于重要岗位,要配备技术过硬、责任心强、道德品质高的人员从事相应的工作。其次,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一线应用、系统维护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他们能够精通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熟练地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再次,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参与到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通过分析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了解与业务过程相应的信息处理过程。尽量减少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依赖,从而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可靠。最后,除了企业的辅助,相应的财务人员一定要做到自我充实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财务人员对计算机使用的现状,达到推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发展的目的,从而推动企业财务工作的完善化。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在会计监督上的应用
企业财务不仅仅依靠于财务核算的进行,更要有相应的财务监督来进行财务结果的真实与安全的保障。所以,财务信息化不仅仅要应用于企业财务核算之上,还应该加强其在监督管理上的应用。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将企业连接为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使得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对企业财务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使得企业财务的工作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从而保障了企业财务的安全性与真实性,达到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的目的,最终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
总结
企业财务的信息化是由社会发展所推动,竞争的国际化会促进软件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在网络时代,将会使我国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更加健康的发展,从而加速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任强.企业信息化开发策略及其管理[J].现代企业,2008.8
[2]郭宗文.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2
[3]韩秀琴.浅谈关于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J].新会计,2012.2
[4]孟伟.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0.24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基层专业化文化活动人才
在大部分的基层文化活动中都属于自发性的,活动的组织者多为退休教师、文化活动爱好者,没有专业的人才组织文化活动。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便导致很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守大中小城市,而很少回到家乡进行文化建设,这样一来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才,而乡村的人才急剧的缺乏,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留在乡镇的少之又少,这便极大的阻碍了基层文化活动的发展。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而言,文化艺术类的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大城市建设中去,而不愿意在地方进行文化建设,他们一方面认为城市的文化建设基础较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则不愿意改变自身的想法,认为地方或者农村没有所谓的文化艺术气息,自身长期的呆在乡镇会将自身的文化气息降低,因此,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专业人才更加缺乏。
(二)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基层地区大多是在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没有进行文化活动的基础设备,大部分只能通过广场舞的方式进行,而这类活动的进行需要一个合适的场所,在农村这样的场所并不多,因此他们只能选择在人车稀少的马路上进行,这不仅会影响到行人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严重危及到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农村很少有图书馆,群众们想要查找一些与农业相关的文献资料难上加难,这便会阻碍文化的进步。除此之外,政府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给他们提供一定的场所和设备,使他们的文化活动无法进行。不健全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施严重阻碍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单一
由于基层的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大部分由老年人组织,他们的思想比较落后,封建,保守,很少接触社会上先进的文化活动,因此他们的活动内容较单一,没有新鲜元素,主要以合唱、京剧、二胡、健美操、秧歌、太极拳等为最常见的广场活动形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这些文化活动早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一方面是人们从事这种活动的时间过长,已经对这些活动没有了新鲜感,想要去从事一些未尝试过的新鲜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部分人群对互联网的接触越来越多,人们也有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书籍、互联网、健身修身等文娱活动具有较大的兴趣。
二、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群众文化活动人力资源储备
专业性人才队伍是引导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坚强保证。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就只能在低层次水平徘徊,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活动需求就不能得到满足。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具体说来,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相关高校的专业人才树立起积极的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引导他们主动进入到广大的基层地区,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改善基层文化活动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以此来吸引广大的高校学生积极投身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3.从基层群众中选拔出有管理才能和组织才能的人才,充实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这就要求对文艺人才的评价应以才能为基准,而不应过分看重学历、职称、证书等,确保群众中的人才能够发挥出自身所长,为带动基层群众文化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有关部门要定期选拔一批热爱文化工作、甘于奉献的文化骨干,不断充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加大对基层文化活动的重视,投入足够的资金进行基层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制备一些必备的设施,方便群众进行文化活动。同时调动社会各个阶层的积极性,加大对基层文化活动的宣传,获取各阶层对基层文化的重视,动用全员的力量来帮助基层文化活动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核心的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机制。
除此之外,政府应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划归好场所,在规划建设上,要按照规划科学、布局优化、盘活存量的原则,以就近便捷为根本,在大中型居民点附近预留充足建设空间,政府可以让规划局拨出远离市区或者城镇中心的郊区建设文化广场,为文化活动开展提供场所支持,并对这些场所进行分类管理,将其分为运动场地、吹拉弹唱场地、舞蹈场地、阅读场地等不同的类型,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避免因争抢场地而发生冲突。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资金用度,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比如,可以兴建一批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改善部分体育设施和文化活动设施,使其兼具娱乐休闲、教育普及等功能。资金方面可以通过政府、企业、社企共建等多渠道筹措,争取建成立体化的基层群众文化网络。
(三)丰富活动内容,满足基层群众的不同需求。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因此,人们的文化活动也该进一步的发展,这样才能与人们的精神世界相统一。只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才能够调动起基层群众的文化热情,满足基层群众的不同文化需求,基层群众也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在进行文化活动内容的改进中可以通过免费发放资料、免费培训、展示展演、作品评选征集等方式,普及广场舞活动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进行文化内容的编排中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群众的需求进行,这样既可以体现本地文化气息,也可满足广大人群的需求,极大的促进基础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建立民间性社团组织,在文化活动中实现自我组织、自我开展、自我发展。广场舞活动形式可同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开展秧歌赛、灯会、巡游、民间艺术汇演等,使其更具传统文化艺术气息;可同节庆文化相结合,利用国家各重要节日假期,组织电影晚会、卡拉0K、游园会、广场舞会、文艺演出等,浓厚社区节日氛围;可与休闲健身相结合,开展太极拳、武术、秧歌、快板、二胡等,既吸引群众参与,又锻炼了身体。
三、结语
目前基础群众的文化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人才匮乏,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活动内容单一,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基础组织可以针对自身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借鉴,帮助基层文化活动进一步发展,促进基层文化活动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郭晖.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田.今日中国论坛,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