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15:51: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小企业融资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企业信用;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融资是指中小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一般来说,企业融资能力与其资产规模、信用程度、企业未来成长的期望等因素成正相关,与企业风险成负相关。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抗冲击能力较弱等客观制约因素制约,融资困难。据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的CDP占到全国的60%,贡献了50%的税收,并解决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毫无疑问,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这一现实,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分别从政策环境、监管体系、服务机制、金融产品等不同层次,不断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007年以来,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国家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难的新问题。如果不对这些新问题加以及时关注,并采取应对措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将进一步恶化,大量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对经济稳定和发展产生巨大冲击。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渠道是商业性贷款。信贷资金仅仅是企业融资渠道的一部分,企业融资渠道还应该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项目融资、融资租赁、并购融资、票据贴现等…。但这些融资形式门槛高,在我国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2.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信用危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问题是融资难的最根本原因,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财务信用缺失。财务信用缺失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信用缺失的一个突出点。我国多数中小企业所有权归属于个人,很少具备健全的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而为达到融资目的,大量中小企业与社会审计机构串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造成银行对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加大,使银行很难对其真实的资信状况进行考察。这无疑使得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第二,融资信用不足。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对融资信用的重视,不愿意守信还贷,信用风险偏高,银行不愿意放贷。企业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无法做大做强,就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另一方面,银行发放的贷款少,获得的收益也就相应减少。这样就严重地损害了银企的互利关系,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环境的恶化。第三,商业信用缺失。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大量的商业往来都发生在中小企业之间。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和扩大销售,常常使用信用交易方式。但是实际上,信用交易的背后是大量的违约行为。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短期商业性融资。
中小企业信用的普遍缺失造成了整个社会信用环境的低下,恶劣的信用环境反过来导致了中小企业的担保难、抵押难、融资难。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1.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掀起联合重组浪潮,“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受到冲击。在我国的银行金融机构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是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自成立伊始就确立了“立足地方、坚持中小”的市场定位,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形成特色。但近两年来,一些省政府出于做大金融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考虑,对省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实施联合重组,组建规模更大的省级地方银行。而资产规模和资本规模的急速放大,进一步诱发了银行做大项目、大客户的冲动,离中小企业越来越远。此类改革使得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的数量逐渐减少,中小企业融资不可避免因此受到影响。
2.抵押条件过于苛刻,贷款程序复杂,贷款成本高。银行虽然实行抵押担保制度,但落实起来却很困难,贷款手续繁杂,尤其是抵押手续,使很多中小企业贷不到款或不愿贷款。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抵押物用于贷款抵押的难度较大,拥有较大规模厂房和先进设备的个体、私营企业更是微乎其微,有的企业甚至只是租赁经营,更没有有效的资产可用于贷款抵押。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收税,如果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利率相近,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
3.国有银行改制,加强了风险意识,使得银行“惜贷”。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银行信贷体制对贷款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很重,而激励机制不足。“贷款终身责任制”的实施,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员出现恐贷心理,丧失了开展贷款业务的动力。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1.资本市场不完善。自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来,我国股市经历了几次暴涨暴跌,国家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在政策上限制了企业股权融资的门槛。中国的中小企业只有很少部分能越过这个门槛。
2.政府对民间金融的政策过于简单,行政干预过多。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政府曾经对农村合作基金会和供销社股金服务部进行了整顿,当时政府出台这些政策是有其特定历史背景的,对于稳定金融秩序十分重要。但是,多次反复整顿金融秩序也很容易给公众造成民间金融就是风险的错觉。民间金融对正规金融有不可替代的补充作用,然而,许多地方政府为了防止潜在的金融风险,对民间借贷加以严格限制,而无视它给中小企业所带来的种种便利。虽然,2005年底人民银行开始为民间融资正名,并选定了4个省份的农村进行“只贷不存”的民间金融试点工作,但各方面还不完善。
3.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国尚没有广泛建立一批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息咨询机构,提供咨询、教育、信息、技术、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服务。中小企业急需各种技术服务,以便能更好地进行产品创新,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贡献;职工和管理层需要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以提高企业人才素质,进一步吸引更多人才。而政府在诸如此类的方面却没有能为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虽然部分省市已经构建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远未成熟。
4.有关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政策尚未完善。作为一个提供公共产品的部门,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完善的法律和政策支持。而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还不完善。首先,专门的信用法规尚未出台。与信用有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有<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刑法>等,但尚未有专门的规范信用活动的法规,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其次,虽然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
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法对于融资问题仅仅规定了20个条文,且都是概括性的规定,并且尚未出台有关的实施措施和办法。对于民间融资,该法也只有几个抽象性的条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金融、信用担保、风险基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二、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一)强化自身素质建设,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1.强化财务管理,杜绝造假现象。中小企业提供给银行的会计报表资料应该数据准确、真实有效,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与支持,就必须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规范经营,自我约束,确保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也是中小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要求的。
2.加强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对于中小企业自身而言,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还不畅通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解决资本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提高自己的信用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作为中小企业,要相互信任、恪守信用、以诚为本。3.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通过银行机构来实现的,渠道单一。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不仅会产生资金来源不足和资金紧张的后果,而且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并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以改变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获得资金的现状。
(二)加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力度,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1.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我国应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未来的社区银行中扩充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业务,以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要。
2.完善信贷人员考核制度,适当下放基层行贷款审批权限。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应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突出对分支机构和授信人员的正向激励。并且银行应将小企业授信情况纳入对分支机构的考核范围。对小企业授信人员的考核,可采取薪酬与其业务、效益和授信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的方式。另外,适当下放贷款的审批权限,确需上收的,上级行要提高审批效率;银行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和金融管理能力、信贷资金占用和使用情况、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区别授信。
3.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银行应进一步放宽抵押品的范围。根据《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行可接受房产和商铺抵押,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质押,仓单、提单质押,基金份额、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存货抵押,出口退税税单质押,资信良好企业供销合同质押,小企业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财产抵押、质押以及保证担保等。还应完善抵押物拍卖市场和中介机构,降低抵押成本和减少抵押手续。
(三)发挥政府扶持和引导作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1.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风险投资vc(venturecapi—ta1)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投资。由于我国在政策环境、退出机制、企业制度、个人信用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VC在投资总量上也只占很小的比例。政府必须有与之配套的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经济体制、金融秩序等外部环境。政府应该培育我国真正的风险投资主体,为风险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和出台优惠政策。尽快降低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门槛,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间融资。中小企业将持续发展,大型商业银行肯定不能满足融资的需要。中国民间资本并不稀缺,稀缺的是民间银行。国家可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民营经济发达地区试点民间银行,然后加以推广。民间融资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简便、快捷的民间融资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的最重要渠道。凡是民间融资发达地区,就是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民间融资不发达地区,就一定是民营经济不发达地区。
【摘要】随着社会主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由于企业内外因素的影响,融资难、赍全短缺一直束缚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经济主体中的弱势群体;从经济体制、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入手,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对策
简述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一)巾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1) 中小企业仞创时期,由于投资规模较小、产量有限,还款的诚信小足,贷款风险犬。
(2) 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高
(3) 竞争能力差,信用等级低。
(4) 从企业本身来看融资观念不够创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
二)社会金融环境因素
(1)直接融资门槛高.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形成
(2)中小企业贷款在商业银行新增贷款中的比重严霞不足
(3)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4)金融机构限制件条款制约了中小企妲融资
(5)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和政策
(6)安全性高的氽业.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足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
一)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看,应该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
治理结构
二)政府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三)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创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制度。
五)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7%,就业占55%-78%,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从我国情况看,目前在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
再深入看,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激活市场竞争、增进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市场形态,而完全竞争的条件之一是市场存在众多的企业。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能提高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从我国情况看,正是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才保证了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1979-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5%的增长速度,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
二是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经济周期冲击。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企业趋向于以资本代替劳动,而中小企业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吸纳者。据我国劳动部2002年底对全国66个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65.2%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此外,中小企业还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在经济周期冲击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英国的研究表明,1989-1991年经济衰退时,小企业创造了35万个就业机会,而大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则减少了68.2万个。
三是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困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村市场就难以启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就受到制约。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主渠道,提供给农民的工资收入由1996年的4380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8200亿元,年均增长9%,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96年的29.86%上升到2002年的34.4%,其中2002年从乡镇企业增加的收入约占净增部分的50%。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渠道。截至2002年末,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33亿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的26.8%,大大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产生的主要原因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货币政策传导链中的重要一环,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息息相关。近年来,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人民银行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并收到了一定成效。截至2003年6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目前中小企业仍反映银行贷款难,原因何在?应该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以美国为例,1998年末,能从银行和信用社取得贷款的中小企业只占全部中小企业的41.33%,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各种原因难以得到银行贷款。不过,在发达国家,非正式的权益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体系、二板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资本缺口。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一般性原因外,还有其特殊的一面,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
一是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粗放型快速增长后,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企业制度更新滞后。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包括四部分:改革开放初期至以后一个阶段形成的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目前仍是中小企业的主体,有2000多万户;国有企业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通过承包、租赁、售卖、重组等方式释放的一批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成其它类型企业;《公司法》实施以来各类自然人、法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大约50万户;历史遗留下来的一部分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大约150万户左右。目前,很多私营中小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国有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一部分乡镇集体企业具有老国企的弊端,一部分演变成家族式企业;而所谓的改制企业有许多还不规范,尤其是有一些企业改制的目的就是逃废银行债务,真正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占比较低。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市场变化和国家发展战略变化。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多年的卖方市场的格局转变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由于制度更新滞后,管理方式不科学,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大量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大幅度减少,外源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需求大增。此外,由于许多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意识淡薄,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
二是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不协调。在金融体制方面,我国银行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银行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为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我国20世纪80年代也曾建立了大量城市信用社,1989年底城市信用社数量达到3330多家,但由于信用社本身制度不完善和企业的逃废债现象严重,出现大量不良贷款,1990年、1993年经过两次整顿,仍没有明显起色,1995年开始将地市级信用社组建成城市商业银行。可见,没有制度保障和企业信用意识支撑,组建再多的银行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而只能加大金融体系的风险。同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还不彻底,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差距较远,集中表现为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和经营目标短期化,影响了对市场反映的灵敏度,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
在银行经营管理方面,随着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市场交易主体的地位不断增强,银行防范风险机制不断增强,尤其是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金融体系的风险问题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为降低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商业银行改变粗放型的贷款管理方式,普遍上收贷款权限,严格贷款发放程序和条件,重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的考察,并要求提供抵押和担保。但是,一些银行在强化内控制度的同时,缺乏开展信贷营销的技术手段和激励机制,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担保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不注重培育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应着力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
一是完善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应推动中小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积极的退出战略,走改制重组道路;对私营企业要引导资本社会化方向,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对于集体企业要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应规范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
(一)从横向上看
1.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的成本和风险相对都比较低,但由于银行信贷风险意识较强,而该风险常常必须由信贷人员独自承担,再加上银行的基层网点无法通过利率的提高去降低信贷的风险,只能把本来可以借贷出去的资金不断地上存以获取无风险收益,致使其信贷业务急剧萎缩,造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信贷严重不足。中小银行本是国家为中小企业能够实现信贷融资而做的某种程度上的制度安排,可出于利益的驱动,中小银行会首先考虑那些没有办法通过上市而进行融资的大企业。
2.直接融资
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其初创期和成长期通常会采用股权融资当中的风险投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手段和方式,成本较高而条件苛刻,不可能成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企业债券是另外一种直接融资,其发行的周期和环节既长又复杂,门槛较高,发行时间不可控,让很多创新型中小企业望而生畏。
(二)从纵向上看
1.融资结构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在初创期,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管理战略还不成熟,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只能依靠内部融资,包括创业者本身、内部职工、其他股东和亲朋好友等,筹得的资金有限得很。在成长期,其产品已经能够慢慢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并初步被市场所接受,开始盈利,但企业为了拓展市场甚至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仍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此时的企业主要依靠银行的担保贷款和股权转让来融资。到了成熟期,其创新的产品己经基本上被市场所认可,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创新成果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投资风险已经大大降低,融资渠道已经变得很顺畅。此时企业主要依靠资本市场融资,包括创业板上市和主、中小板上市等三种方式。
2.银行信贷融资紧缩的约束与企业较高的负债率之间存在矛盾
中小企业相对于银行处于弱势,常常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和信托等其他融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负债率,与银行信贷规模趋于紧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银行的抵押贷款要求与企业的资产构成之间存在矛盾
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使得银行难以对企业的潜力进行准确的评估和认可,对创新型中小企业有着十分严格的贷款要求,通常不贷款。即使贷款,银行也会对企业的抵押品价值进行折扣,而且贷款的抵押率通常都比较低,更不用说用专利权和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作抵押了。
4.创新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与银行信贷审批的结构性错位之间的矛盾
创新型中小企业用于创新升级的资金需求量较大,而用于临时周转的资金相对较少但时效性较强。与之相反的是,银行的信贷审批,相对放松短期贷款(一年之内)并相对收紧长期贷款(超过一年),不仅利率较高,管制也很严,而且审批周期较长,程序复杂。而经常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打交道并且对其更加了解的银行基层网点,却没有长期贷款的投放权,资金需求和银行贷款结构性错位严重,结构性失衡长期存在,在最需要银行资金支持的时候看不到银行的影子,在度过资金的难关之后不再需要融资的时候,银行却会主动上门提供贷款。
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
(一)微观层面的途径
1.和银行保持比较长期的亲密合作关系
为了打破创新型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持与银行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有效提高透明度,让银行有更多渠道、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和认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的真正价值所在,能够相对准确地判断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从而大大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甚至会让银行自动降低贷款利率或者降低担保的要求,极大提升了银行信贷的可得性。创新型中小企业应当逐步增强自身的信用意识,不仅要高度重视还款的按时性,还要不断加强和合作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取信于合作银行,以便于以后能够从合作银行获得更好的融资。
2.加强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的合作,降低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
综合中小银行“软信息”方面的优势与大银行在承担风险和综合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实现战略性的互补,积极拓宽创新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定位,推动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再有机结合并且发挥中小银行的信息优势,实现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多元化的信贷和融资。
3.创新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融资模式,开展集群融资
集群融资打破了投资者与企业单对单的传统模式,通过资金、信息、供应、产品和文化等中小企业间的多种内在的联系,重新整合、配置各个企业的信用资源,进而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能力更加具备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宏观层面的途径
1.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政府扶持是为了使创新型中小企业在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都能得到与之相匹配的融资政策的支持,使得那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较高技术含量和较大市场潜力的产品或项目,能够顺利度过初创期和成长期,最终达到成熟期,成功突破融资瓶颈的制约。
2.拓宽创新型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一是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打造融资的市场和平台,建立并完善主要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股权市场、债券市场和产权市场,规范、推动并促进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甚至鼓励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海外上市融资。二是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机制,降低上二板的成本,简化其的上市程序。三是控制好投资风险,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行业分布、盈利信息、持股结构和比例以及公司的治理等方面做好相关的信息披露工作,以便于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评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未来潜力和真正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到进一步发展急需的资本。
3.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创建高效合理的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
首先,制定并完善有关信用担保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主要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担保行业的监管。一方面,明确规定其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扶持以及监管政策、行业自律、业务流程和范围、风险防范的相关机制和财务内控的相关原则和办法。另一方面,监管和规范其运行状况和业务行为,加强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能够安全有效并且规范地使用担保资金。其次,加大政策和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改善房、地、车、船、工商等相关管理部门的抵押和质押的相关登记服务,向有关担保机构逐步开放信贷登记部门(主要针对公共事业)相关信用信息的系统,推动其与银行的共同合作,以降低投融资的风险,最终实现共赢。再次,应该尽快设立再担保基金的区域性试点,有效分担和降低担保机构的风险。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及其担保机构的在线申报、备案的动态管理,对信用评级、绩效考核和奖励惩戒加强监管,做到依法及时地披露问题,做好企业、商业和融资信用的制度构建,不断改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信用环境。
4.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估体系
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越是发达,企业越是容易融到资。而我国目前还比较缺乏权威的、专门的大型相关的信用评级机构,而又对某些规模比较小的会计师或者审计师事务所监管还不到位,使得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受到的刚性约束较少,会经常出现不守信的现象。
5.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风险投资体系的建设
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不断暴露,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聚焦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其中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的研究及融资创新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果。
(一)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的研究综述最近几年,国外学者在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方面主要是以建立回归模型为基础,寻找影响融资的外在影响因素。ZhenyuWu、JessH•Chua、JamesJ•Chrisman(2007)[2]在研究家族参与和问题的相互作用对中小企业权益融资的影响时,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设计了两个方面的变量组进行检验,发现家族参与和问题既相互交织又各自独立地影响着中小企业权益性融资。MasajiKa-no、HirofumiUchida(2011)[3]研究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在银行竞争力、规模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检验结果得出结论,作为缓解和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手段之一,银行竞争也有明显的效果。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则更多的是从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的角度来探寻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2007)[4]研究了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建立了包含4个层次、23个具体指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融资能力做出了度量。李红霞、孙卓(2010)[5]以上市融资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09年10月—2010年8月期间的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上市过程中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作为依据,确定计量标准并建立反映上市融资能力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因子分析做出实证度量并得出结论:企业的规模、盈利能力、研发能力、公司治理情况以及募集资金运用能力、所选择承销商资质等是影响企业上市融资能力的主要因素。颜莉、刘迅(2010)[6]在指标评价体系中加入了供应链因素,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得出供应链因素会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相对提升。杨雪(2011)[7]以系统工程中的解释结构模型(ISM)为基础建立了7级多层阶梯解释结构模型,将影响中小型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分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浅层间接影响因素、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及深层根本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分析结果认为企业自身建设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关键。
(二)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研究综述LeoraKlapper(2006)[8]专门分析了保理业务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保理业务是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日益壮大的重要来源,保理业务的特点是出借方提供的信用以供方的应收账款价值为基础,而更少地依赖供方本身的全面信誉度。因此保理可以让高风险的供方把信用风险转移给高质量的买家。ThorstenBeck(2006)[9]指出外部融资来源的缺乏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担保和租赁是有效解决债务难题的办法,此外,创新借贷工具也可以解决融资难题,并且改善金融市场环境。邱华炳(2001)[10]通过对国有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资料整理分析后,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给出了利用存货、订单合同等作为贷款抵押物的建议。林毅夫、李永军(2001)[11]等学者认为中国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有关关系融资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把发展民间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出路。巴曙松(2003)[12]和王国刚(2003)[13]等人通过论述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融资,得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对于风险投资的退出、调整金融结构均具有重要作用。衣长军(2005)[14]认为,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要以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为依据,并且,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联保协议贷款等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良好方式。兰邦华(2009)[15]分析了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后提出金融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股权质押贷款、无形资产抵押贷款、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短期融资券、高新技术企业集合信托等创新融资方式。
(三)总体评价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方面,国外的专家、学者在探寻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过程中主要是运用建立回归模型的方法,并且侧重于探寻企业生存环境和自身制度等因素对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对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自身的经营运行和发展因素关注较少。国内的专家、学者则是通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来评判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在评价方法选择上主要有模糊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两大类,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前提是已经知道影响研究目标的因素,并能够按级分层,且能将定性因素转化为定量因素参与分析,其权重多是通过专家打分来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因子分析法在分析前并不知道影响研究目标的直接因素,而是通过选取大量潜在因素探寻各因素之间的共性,进而找到影响研究目标的主要因子,其权重是通过计算各因子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来确定权重,客观性比较强。总之,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方面,国内外学者都提出了不少创新性的做法,主要是扩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与融资工具、创新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等,这些做法大都是依靠外部环境的创新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且在研究融资创新的过程中主要是理论上的阐述,缺少相关实证研究做基础,因而其创新做法的针对性较差。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系统性原则融资过程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受内外部环境综合影响的活动。但由于我们研究的角度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所以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应基于企业自身运营发展的角度,注重全方位选取指标以反映融资的全部过程。2.科学性原则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应当确保所选指标能够揭示被评价事物的本质特征,因此,在选取具体指标的过程中一定要保障指标是有据可依,并且各指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以及稳定性、独立性,力图做到各项指标相互补充,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3.可行性原则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指标体系过程中,立足理论的基础上更多是要考虑指标的可行性,这主要是要求所选指标易于获取、方便计算处理。对于理论分析中比较重要但是在现实工作中难以获取的指标,可以酌情考虑选取替代变量,如若效果不佳则可不纳入指标体系中。
(二)指标体系构建根据有关融资理论的阐述及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描述,结合本文主要研究科技型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影响因素的目的,因此在选取指标时,与企业自身素质关联度小的因素在此文中不加以考虑。同时,参考相关类似研究的文献不难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债务保障能力和管理能力是被学者一致认可的融资能力指标体系的重要方面[16],另外,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高成长性是科技型企业的重要表现,因此,为了避免在选择指标时出现盲目性,缩减工作量,本文将主要围绕上述几方面选择指标。在确定指标选取的大方向后,选择如下指标作为具体分析的对象:
(三)评价方法的选择在保证能够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角度探寻影响其融资能力的基础之上,为了简化工作量,同时确保研究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探寻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因子分析,首先可以找到在企业自身发展方面影响其融资能力的潜在因子;其次将因子分析所得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归一化处理后再取百分比以作为各因子的权重,可求得总的因子得分;最后借助总因子得分可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并且,因子分析通过降维的思想,在众多反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指标中提取主要因子,简化了变量但又不失原有指标的信息。
(四)样本数据的采集与整理本文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认定标准,筛选了在深圳中小板市场上市的30家注册地为山东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含青岛市),并且将企业披露的2012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的样本数据。之所以选择在深证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全省所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点做出考虑的:1.基于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来看,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阶段。一般地,由于成长期的企业寻求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因而更多地希望通过银行与资本市场来获取资金。而在中小板上市的科技型企业正是我国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典型代表,也是发展较好的一部分企业,其对资金的需求情况也基本上能够反映整体的资金需求情况;并且行业覆盖面广,能够涵盖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所以本文选择中小板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并以2012年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作为研究的依据。2.由于研究所需的数据大多是企业非常敏感的财务数据,目前无法通过可靠途径获得能够真实反映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状况的数据,而上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据是目前我们能够从公开途径获得并最接近于现实研究对象的资料[16]。3.由于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上市过程中需要公布大量的财务信息与运营报告,并且这些资料往往都是由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查核对并经证监局审批通过的,数据相对真实可靠。具体样本数据见表2。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一)因子分析法实证研究1.变量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不同导致的影响,然后对标准化后的数据做相关性检验。表3中的KMO检验值为0.564,另外巴特利球度检验的概率值是0.000。表明所选择的指标之间存在比较高的相关性,因此,这些指标可以适用于做因子分析。2.因子提取及命名在进行因子分析时,对相关系数矩阵运用方差最大法进行正交旋转,旋转收敛的最大迭代系数为默认值25,取特征值大于1和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标准来选取公共因子。通常来说,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就可以很好地说明和解释原变量。表4结果表明,在特征根大于1的情况下,因子分析结果提取了4个公因子,且这4个因子总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6.243%,这说明提取的这4个公因子能够很好地解释原变量。原始的公因子在命名上不好解释原始变量的含义,所以为了使公因子更有意义,对公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表5显示的是经旋转后的4个公因子在14个原始变量上的因子载荷情况。在第一公因子上,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这5个原始变量的因子载荷较大,由于这5个变量都是用来描述科技型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所以第一公因子为盈利因子。结合表4中第一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3.753%,为各方差贡献率最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在第二公因子上,总资产增长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及可持续增长率这3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因而命名为发展因子。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其成长力是其吸引融资的重要因素,表4中的方差贡献率也达到了23.209%,表明企业的成长潜力在各影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很大的。在第三公因子上,速动比率、流动比率和债务保障率这三个债务保障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因而可以将第三公因子命名为保障因子。最后,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这3个指标在第四公因子上的解释程度较高,说明第四公因子为管理因子。综合来看,提取的这四个公因子很好地解释了原始变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债务保障能力和管理能力在其融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因子得分及排名为了对山东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做综合评价,首先需要计算出30家样本企业在4个公因子上的因子得分F1、F2、F3、F4,计算公式如下:Fj=α1×存货周转率+α2×流动资产周转率+α3×总资产周转率+α4×资产报酬率+α5×债务保障率+α6×营业利润率+α7×净资产收益率+α8×资本保值增值率+α9×总资产增长率+α10×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α11×净利润增长率+α12流动比率+α13×速动比率+α14×可持续增长率αi为因子得分系数,见表6。分别求出对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取的4个公因子的得分后,选取表4中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所得值作为各因子的权重,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的总得分,具体得分情况见表8。
(二)结果说明首先,通过因子提取及命名过程可以得出,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角度,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保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通过表4可以看到,4个公因子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保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相对于山东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性。其次,在经过方差最大化旋转后,提取出来的四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3.753%、23.209%、22.680%、16.600%,前三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相差很小,也就是说基于企业自身视角,尽管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具有很多因素,但并不能找到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主要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成立的时间短,风险高,资金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旦在某一方面受到冲击就很容易造成企业陷入困境,进而影响企业的融资过程。因而,就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整体来说是需要企业全面发展才能保证其融资过程的顺利进行。从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得分表(表8)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能力、保障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在不同的企业中表现往往是不相同的,正是这些因素综合的结果最终决定了企业各自的融资能力的差别。万昌科技融资能力排名第一,其因子综合得分为1.133分,比第二名福安药业高0.07分。然而,从各因子的得分中可以看出,万昌科技第二因子成长能力虽为负值,但其因子综合得分能高居榜首,主要是受其他三个因子影响,尤其是第三公因子,即债务保障能力。位于第二位的东诚生化也是类似的情况,尽管其第一、第四因子得分都位于平均得分以下,但依靠其较高的第二因子和第三因子得分,使得其融资能力位于第二的位置。这充分说明就单个企业而言,尽管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但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优势来弥补,进而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因此,也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是以上四个能力的综合体现。另外,从整个样本企业的因子得分情况看,各企业在影响融资能力的四项能力指标都参差不齐,都存在某一能力的得分位于均值以下的情况,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不存在四项能力的得分都处于均值以下的情况,在一定意义上表明各企业自身都有自己的优势。这表明各企业都有一定的成长潜力,在未来有限的资源情况下,不同的企业要综合衡量自身发展的状况,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各项能力,最终促进融资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体分析看,所选样本中的这30家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涵盖了生物制药、新材料、信息服务、电子机电等各行业。各个行业之间在融资能力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分属不同行业的各企业的排名也是交叉排列的。这说明在各行业之间并没有形成集团优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几家独大的情况。各地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也没有形成地域差别,注册地位于同一地市的企业在排名上并没有出现集群化,这说明山东省各地市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也不存在区位优势。基于上述两点,从某种角度看,山东省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都是相同的,并没有特别偏好哪一行业抑或是哪一地区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争夺金融资源上是处于平等地位的,都面临同样的竞争环境,因此,对于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加强自身的发展以吸引资金的流入就显得尤为重要。综合以上几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规模扩张期受制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尽管发展缓慢,但企业应结合所属行业自身特点,保持企业原有优势,改善不足,力求企业的全面发展,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就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最终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对策
基于上述实证研究,可以初步了解当前山东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结合本文结果就影响其融资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相应的创新对策。
(一)提高企业自我积累以及综合能力,注重内源融资实证研究的结果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综合能力是获取融资的关键因素,对于我国众多处于规模扩张期的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必须注重自身积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由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尚处于萌芽中,外源融资的成本相对较高,而内部融资相对来说成本低廉、更易获得。首先,融资环境相对宽泛,国家法律规章对企业内源融资的限制比较少;其次,内部融资大大减少了企业与外部的复杂关系,可以避免众多繁琐的审批程序,因而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
(二)基于企业自身优势创新融资工具,拓宽外源融资渠道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应该依托高科技建立优势,即技术本身就可以带来资金,可以通过独有的技术优势作为担保进行融资。另外,不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往往在某一方面会具有自己的特点,并形成优势,所以企业在融资工具选择上可以基于企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工具。例如盈利能力好的企业可以利用中小企业集合债、短期融资券、高新技术企业集合信托、股权质押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管理能力好的企业可以利用存货、订单合同等作为贷款抵押物以获取融资;保障能力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等方式获取融资;发展能力好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股权质押贷款、创业投资政府引导资金等方式获取融资。
(一)企业前景不明,银行规避风险惜
中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相比生存时间较短,尚未建立可信的贷款信誉,项目本身不稳定市场前景不明,企业盈利能力往往表现不佳。加之中小企业对贷款需求的程度高、频率快、额度小,银行从经营风险和成本效率的角度考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惜贷倾向,导致中小企业在银行借贷无门,这就迫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只能选择其他两个融资途径。其一是依靠自有资金的积累来满足需要,但有限的自有资金往往难以满足其长期发展的需要。其二是求助于利率较高的民间借贷,此举又大大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财务负担。
(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不能满足风险投资的要求
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设备、新产品开发和市场的开拓,但此时的中小企业得到的销售收入却相对不足。如果完全通过向外举债不仅将会背上沉重的财务包袱,给有效的企业造成巨大的还债压力,而且还有可能因为偿还大量的短期借款导致资金周转不灵,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筹集启动资金应该以直接融资为主,辅之以间接融资,这样,才会形成比较合理的融资结构。此时的中小企业其筹资来源应借助于风险投资得以实现。然而由于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普通制造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预期盈利能力有限,普遍不具备公开上市的潜力,与风险投资的投资意愿相去较远,因此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
二、完善初创期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建议
(一)转变银行观念,关注中小企业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彻底改变以往视企业性质、行业归属和规模大小决定贷款与否的传统标准,要彻底摒弃各种对中小企业的歧视,加快树立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营销理念。在实际贷款操作中对那些信誉好、经营优、效益佳企业,不论企业性质,部分规模大小,予以平等、公正的对待,对中小企业要向对待大国企一样一视同仁地予以支持。
(二)改革金融体制,下放贷款权利
在转变银行业经营观念的同时,还要从金融体制上着手,加快改革现有的信贷体制机制,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建立合理、高效的体制机制。要把目前信贷审批过于集中的权利适当分散下放,建立较为宽松的信贷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把贷款审批权限下放到下一级分支机构,尤其是需要向县级机构进行倾斜。应该针对具体情况,给予银行基层机构在不超过额定贷款规模内审查发放贷款,以便及时、准确、高效的对中小企业予以资金方面的支持。
(三)改革授信制度,施行动态管理
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因很难达到银行设定的授信条件。今后,银行应根据企业经营绩效定期调整授信等级和贷款金额,尽早告别以国有企业为主的企业授信级别终身制。银行业应积极探索、尝试最高限额抵押贷款的管理制度,一方面采取更加科学准确的办法对企业最高贷款限额进行核定,另一方面对申请贷款的企业所属的资产、机器设备和不动产安排一次性抵押,以便在有效的抵押期内以及经过核定的贷款限额内采用循环的模式向企业多次发放贷款并按时收回贷款。通过改革银行授信制度,更高程度地、更大便利地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数额小、需求频率高的特点。
(四)完善信用评级制度,改进信贷考核办法
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市中小企业同全国各地一样,也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既不能指望商业银行按需供给贷款,更不能指望政府用广大纳税人的钱来帮助某一个或一批中小企业起死回生,主要只能依靠中小企业自身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一、就企业而言,应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举,尤其注重直接融资。融资无外乎从金融机构借款后还本付息的间接融资和出让股权分享企业利润的直接融资两种。先谈间接融资,其拥有财务成本清楚、手续相对便捷等优点,主要用于支撑企业流动性。金融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金融资本的利润间接来源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金融产业与其他产业有着天然的脐带和共同的利益,但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使它自然流向风险低、收益高的产业和企业。不能责怪银行嫌贫爱富、见死不救,只能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因为银行本身也是企业,不是政府,更不是慈善机构。在目前,我国贷款利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只有设法降低你的贷款风险。目前,我国有些地方正在试行股权质押融资,我省人行南昌中心支行和几家商业银行也在进行前期调研工作,但股权质押融资的前提是企业财会报表清楚、股权结构清晰,同时,这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中小企业应抓紧做好这方面工作。
再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不用还本付息,而且可以增加企业资本金。他支付的对是部分经营管理权和对应的企业收益。作为企业主牺牲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和老板的一言堂,收获的是把企业蛋糕迅速做大的资本和现代管理模式,可以说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的首选。其路径主要有五:一是增资扩股。通过设立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的形式邀请几个乃至十几个相互知根知底的有识之士参股企业,筹集企业迅速做大所需资金,在股权设置上针对投资人不同喜好设立普通股和优先股。二是股权转让融资。即股份公司拿出一定数量的股权在经批准的产权交易平台向合规的不特定人转让股权融资。以上两条路径一般适用于发展稳定、市场前景较好、利润稳定、但不太可能上市的企业。三是吸纳财务投资机构投资。逐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加深,一大批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来我国淘金,境内各类投资机构也纷纷设立。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受到投资机构追捧。四是吸纳战略投资者。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市场份额,准备在3∽5年内上市的企业可以引入相关企业或战略投资者,在吸纳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五是上市融资。企业上市不仅在于首发(ipo)能从股市上拿回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开通了从资本市场上持续融资的渠道(通过增发、可转债、公司债等形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就地方政府而言,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和强劲增长点,政府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可有作为,也应有所作为:一是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中小企业急需贷款以求生存和发展,我市各商业银行大量新增贷款也要求贷出去以实现资本利润最大化。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症结在于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不确定。解决这一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政府既可以利用掌握的国有资产组建、参股担保公司,也可以利用财政补贴扶持担保公司,还可以通过设立风险基金帮助担保公司。发展担保公司,尤其是调动社会资金发展担保公司是当前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难的当务之急。二是组织、引导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企业债券发行已改审批为核准,但由于中小企业净资产偏小、企业资信等级低等原因难以独立发债融资。今年四月,大连市政府牵头,并动员大连港担保,成功组织8家中小企业发行5.6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样板,也为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找到了一个新突破口。三是引导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纷纷与投资机构联合设立有一定政府背景的区域性创业投资基金,扶持本地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大力支持企业股改上市。企业成功上市受益的是企业,政府也可以间接获利。上市以后,企业更加公开和透明便于监管,上市所融资金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投放,迅速做大企业规模,从而增加就业和税收。同时上市企业的数量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主要标杆。我市已出台《关于鼓励企业股改、上市的实施意见》。由于上市对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些企业家对上市既爱又怕,因此,政府既要积极推动企业上市,也要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尽量减少企业上市前因资产重组、完善财务制度而支付的成本。
总之,只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总能找到一条符合企业要求的破解融资难题的路径。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2009年3月9日,财政部宣布,中央财政又下达了10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补助资金,资助330家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以鼓励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对“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旨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和扩大融资规模。同一个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就继续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工作进行了再次明确。
2009年3月18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强调,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做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就是对社会稳定和增加就业做出贡献。同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思想到位、组织到位、完善“六项机制”等4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其中的“六项机制”指的是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
从**市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来看,存在着“三个不足”:一是不少中小企业自身“先天不足”,与银行现行的信贷政策差距较大;二是金融机构体系改革滞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不利于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三是受政策和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难以进入直接融资的主板市场。为此,**市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危机,解决融资难。从去年的年中“保稳促调”到年末“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市委市政府连续出台政策,为企业减负、补贴达数十亿元。近两年,市财政还将安排3000万元资金,对银行新增中小企业贷款利息收入部分给予风险补偿;新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1000万元,包括县(市)区财政配套资金共计9000万元,用于鼓励担保机构扩大对中小企业的担保规模。不少县(市)正通过财政出资、银行融资建立企业应急周转资金,帮助企业转贷、应急,有效地帮助许多企业渡过了资金难关。
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支撑,信用担表2、按注册资本分类的**市担保机构
注册资本金
数量
1亿及以上
2
大于8000万元
6
5000-8000万元
13
3000-5000万元
15
合计:36家
(数据来源:**市经委,2009年4月)
表3、按服务产业分类的**市担保机构
服务产业
数量
工业类
31(注册资本金合计15.75亿元)
农业类
5
合计:36家
(数据来源:**市经委,2009年4月)
三、当前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典型模式分析
本文主要探讨财政如何扶持中小企业实现融资担保,而在这过程中,借鉴各地已成功运行的经验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从各地信用担保的具体实践情况来看,财政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运作方式有如下几种典型的模式:
1、上海模式——各级财政建立共同基金,委托专业机构管理
表4、上海模式的主体与职责划分
主体
职 责
市财政
负责制定担保基金管理和运作规则,与受托担保机构签订合同,通过规范共同基金的运作机制来实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基本上不参与担保项目的决策过程。
县区财政
负责提供被担保企业的咨信证明,具有担保项目的推荐和否决权担保责任由市政府与区县财政共同分担
上海中财担保有限公司
按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严格执行《上海市关于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经批准的年度工作计划规范操作担保业务,接受上海市财政局的稽核、监督和检查
2009年,上海又在原有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模式的基础上,成立了“金桥直贷通”平台,由招商银行、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浦东新区中小企业推进中心、金桥功能区管委会、上海中财担保有限公司联合组成,汇聚五方力量,打造以“政府补贴、园区贴息、银行融资、第三方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新模式。
表5、上海“金桥直贷通”平台的主体与职责划分
主体
职责划分
上海市促进小企业发展协调办公室、浦东新区中小企业推进中心
提供配套政策指导和支持,及时向担保机构发放担保补贴及其他规定的补贴,支持银行和担保机构做好不良贷款的催收和处置。
金桥功能区
组织、协助招商银行进行业务宣传,对有需求的企业进行推荐和日常联络,并提供贴息支持。
招商银行
负责区内的业务宣传、咨询、辅导和受理等各项具体工作,并承担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识别、控制等责任。
担保机构
在担保责任范围内承担风险,对正常还款的企业,提供优惠的担保费率。
目前,上海市财政基金是全国最大规模的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其优点是解决了小规模分散出资的问题,扩大了担保基金的规模;减少了政府干预,有利于实行政企分开;有效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了担保质量。
2、深圳模式——互助基金委托专业机构担保
3、安徽模式——分层次再担保
安徽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于2001年1月成立,以再担保业务为主,除直接从事少量担保业务以外,还有选择地与地市一级担保机构签订再担保协议。再担保的条件是当地市级担保机构出现破产时,债务清偿后仍不足以补偿贷款银行的部分由省担保中心代偿。再担保收费为被担保机构在保期内全部应收保费的5~10%,其中50%返还给被担保机构,另50%用于建立再担保体系。
4、黑龙江模式——省公司通过资本纽带将省市县各机构连为一体
黑龙江省模式是通过财政等部门共同出资3.38亿元资产组建黑龙江省鑫正投资担保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以参股方式对齐齐哈尔、牡丹市等6个地市级担保公司进行重组,同时吸引担保资金2.9亿。公司通过进一步加强机构网络建设,整合各项业务,积极发挥省市政策、资金、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手段,初步形成了以资本为纽带、以省担保公司为龙头、以地市担保机构为主体的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5、集投资和担保于一体的经营模式——混业经营,以资本运营并担保
混业经营模式
有四种类型:①同时开展担保和投资业务,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的业务额中80%是担保,20%是小企业投资。②担保时有股权要求。如深圳中科智担保公司通过股权要求来避免担保风险,在进行担保时,通常与被担保企业签订延迟还款的合同,当被担保方不能如期偿还银行债务时,担保公司进行代偿,一旦被担保方不能在宽限期内偿还担保公司债务,担保公司可以将代偿的债权变为股权。③捆绑式担保。如拥有7亿元资产的浙江和平工贸集团,该集团将自己经营的杭州物资城里的18家经营信誉良好的企业组成“强强信誉贷款捆绑式”担保集团。各企业的贷款额度由该企业存放杭州物资城仓库里的钢材存量作价抵押。在借贷款期间,销售抵押钢材所得营业款归杭州物资城“扣收”,具体操作由该物资城估算中心监管实施,不必由银行操作,而由银行抵押贷款的固定资产则由拥有杭州物资城的浙江和平工贸集团承担。④担保公司设立专门机构或分公司进行资本金运用,以使担保基金保值增值。
6、联合支持模式。如山东日照等沿海三市共同出资组建了“东西结合担保公司”以解决欠发达的荷泽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担保问题。又如山西省通过成立信用担保协会的办法,将原来各自为政的担保机构连接成“上下连动、纵横交错”的信用担保体系,成为政府、担保机构、企业、银行、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的纽带和桥梁,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当前财政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从**市乃至其他各地的情况来看,财政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过程中,普遍地存在着“四个不足”:
(一)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杠杆效应难以发挥
财政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工作的杠杆效应不是很理想,主要是无法以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整个融资担保体系的大发展。对互助担保机构投入尚嫌不足,对再担保投入建设滞后,影响了财政资金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杠杆作用,不利于形成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灵活有效的担保机构体系,有可能产生业务开展缓慢、无法有效控制风险等不良后果。
(二)财政在支持融资担保时调动银行积极性收效不大
(三)在支持融资担保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建设方面比较滞后
根据国际经验,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之间应该达成风险共担协议,担保机构承担担保责任的风险一般为 70%~80%,其余部分由协作银行承担。但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担保业发育较慢、机构相对较小,以及银行的机制和认识制约问题,银行只愿意享受贷款收益而不愿意承担贷款的风险,导致担保风险基本上由担保机构承担,这实际上是增加了财政的资本金风险。当前,国内担保机构的担保金额普遍仅为注册资本的2~3 倍,远低于国家规定的 5~10 倍水平。
(四)财政对融资担保过程中基础环境建设支持的力度不足
对大多数担保机构而言,并不完全了解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经营水平、财务状况、发展前景等全部情况,需要借助第三方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提供的信息资源,以选择信用度好、经营稳健、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作为自己担保的对象。然而,要掌握充分的信息并对申请人的资信做出正确评估,就必须完成大量的调查、搜集、整理工作。在现实情况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性的担保组织都无法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也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技术设备和评估经验,难免造成效率低下,信息闭塞,审批失当。此外,由于银行、信用体系、担保机构之间缺少有效的合作和信息沟通,信息共享并不充分,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担保业的发展。
五、完善**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财政建议
(一)切实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
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和产业政策导向,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提升担保行业整体实力,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引导机制,以有选择地充实担保风险基金。建立面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需要、以财政资金和社会性资金广泛参与为特征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资金筹集和补偿渠道,完善以担保财政补助、担保风险基金补助、担保财政投入、财政借款、税收优惠政策等为主体的多种财政扶持手段,引导社会投资资金流向担保服务业务,壮大担保机构实力,规范担保行为,控制风险,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健康快速发展,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鉴于政策性担保机构业务单一,仅靠保费和担保资金的利息收入难以维持发展的现状,应该优先研究制定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长期资本补充制度,促进担保机构以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为导向,实现社会资金的有序流向,推进有前途的中小企业发展,扶持保障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财政直接投资的担保机构,要根据“面向市场、积极灵活、规范运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激励机制,按照市场原则独立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杜绝行政干预,控制财政投入的资本风险,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出于财政拨款有限和盘活存量资产的考虑,对政府出资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预算拨款、土地使用权、其他经营性及非经营性国有不动产等,以提升担保的信用度,把提供担保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流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杠杆效应
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扶持的杠杆效应,以较少的财政投入满足更多的社会需求,推动再担保体系建设和互助担保基金发展。一方面,由政府牵头注入启动资金,中小企业、银行共同出资建立互助担保基金,与银行分担贷款风险,以减轻财政负担,减少政府预算压力,降低财政代偿风险。另一方面,通过财政主导投入建立分层次的再担保体系,从业务层面上实现有效分散中小企业担保业务风险。再担保机构可以采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运作方式,切实承担起对担保业务规范的监督责任。
(三)大力推进以财政激励为基础的银保合作关系
通过财政补助或者奖励,以及政府牵头推动银保对话协商交流等方式,调动银行参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放大担保机构信用倍数,适当分担担保责任,积极参与再担保和互助担保体系建设,形成担保业务信息共享机制,以更好地发挥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逐步形成担保业与银行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并依靠社会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资信评级活动。
(四)合理构建以财政补贴为特色的担保机构和银行间的和谐机制
通过损账补贴来分担担保机构的风险,使担保机构和银行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鼓励担保机构做大中小企业担保业务,引导建立多渠道担保风险分担机制。并把对担保机构的损账补贴与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及奖励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扶持担保机构来间接支持中小企业,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效应。在充分体现稳健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区别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给出补贴比率的浮动范围。
(五)全面优化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基础环境
要大力改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政策环境,加快服务平台的建设,以各类财政扶持手段为杠杆,建设有利于担保业健康发展的宽松外部环境,搭建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壮大规模的办事服务平台,以切实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建设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以推动社会性的有偿配套服务为主要目标,以政策性和公益性的政府支持为重要补充,在担保机构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业务开拓、信息共享、行业自律、人才培训、政策优惠、办事手续简化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平台。
(六)逐步完善财政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