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养成教育论文

养成教育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4:3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养成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养成教育论文

第1篇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可谓是突飞猛进,无论是职业院校数量的规模递增还是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提高都是显而易见的,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春夏秋冬式的历史变迁,在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例如:部分院校为求经济效益,只图数量,不求质量,盲目扩大招生,取消入校门槛;专业设置不符合实际情况;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不规范,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和素质训练要求,在社会就业岗位供需中出现“高不就低不成”的矛盾局面。一方面是一些岗位招不够人,而另一方面是许多人找不到工作。好多大中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在逐步减弱,许多企业反馈出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些毕业生专业素质及动手能力低,而更多的是职业院校部分毕业生缺乏基本职业道德素质,没有吃苦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可塑性太低,无法胜任岗位基本能力要求。面对社会岗位竞争的压力,部分职业院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职业道德观念,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味地以追求学校经济效益为主,不纠正以上存在的严重问题,无疑是在饮鸩止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受欢迎,那职业教育的出路在哪里?职业院校又如何寻求长足发展?分析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出在我们的培养目标上,我们不能一方面大讲特讲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新型人才,而另一个方面又缺乏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急需人才深入细致的研究,没有从根本上认清楚社会需要什么人的问题。培养什么样人?怎样培育?这才是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问题入手,从点滴抓起,从小事做起。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先不着急教会他们什么技艺,而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不是只顾讲授专业理论知识,而忘记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基本能力。注重学生基本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让他们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及时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诚实守信,踏实做人。努力培养吃苦耐劳的优良素质,不断掌握现代化职业技术,一定会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所以,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是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2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将是今后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

历史的车轮推动着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历史重任,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们在重视物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在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得到同步发展,相反,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中,许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扭曲,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多方面的环境因素,都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快速发展的桎梏。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和任务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必要的转移或偏移。完全有必要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作为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培养目标和重点,这样做不仅不会偏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反而正是职业教育培育目标的真正体现。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努力从培养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做起,教育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学会基本生活能力、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承担责任;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坦诚处世、快乐生活;培养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品质、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的高尚道德品质以及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优良思维品质,才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真正的工作重心。事实上,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是什么时代,都会有不同时代的育人观,但其基本内核却大同小异。从古人教育孩子懂得谦让,孔融让梨的佳话、六尺巷的故事到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达人而达人”的推己及人的处世原则等,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道德光芒,即使今天这些仍然是我们做事做人应该努力恪守的道德信条。只不过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之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职业道德要求不同而已,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做人的基本条件、是非判断标准是基本一致的:明理、诚信、谦让、孝顺、勤俭、质朴、劳作等美德是不变的,只是在不同阶段赋予不同的时代价值追求色彩而已。所以,育人者育己,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严于律己、勤于劳作、敬业爱岗、关爱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职业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从重视自身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入手,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完成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

3充分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

在强调重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的同时,也要强调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两者不可偏颇。重德轻才或重才轻德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德才兼备才是我们育人的标准,对德与才辩证统一关系的充分认识是处理好育人与用人之间关系的节点,对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回答了,德才兼备的用人目标就是我们的育人目标,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必须建立在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之上,反过来,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又必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只有将两者之间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育人目标。一个有德无才的人最终是要被社会所淘汰的,反过来,一个有才无德的人也是要被社会所唾弃的。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社会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认识到两者之间是有机统一的就显得十分重要,它关乎职业教育成败之大事,是每个从事职业教育事业的工作者都必须清醒认识到的重要问题。许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往往在这个问题上易走偏,要么只强调学生学好专业技术,不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教育;要么就是只强调加强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教育,不提倡重视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教育。时刻铭记职业教育的神圣职责,不忘职业教育失败的例子,吸取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职业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明确育人目标和工作任务,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培养职业道德基本素质的过程中练就出色的职业技术本领,在职业技术技能学习和实践中规范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无论是对学生哪个方面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而掌控这一活动的引领者正是我们从事一线教育的工作者。所以,有人说,教师是学生的镜子,而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背后一定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在重视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有机统一性的认识过程中,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迫切了,目前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良莠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是制约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障碍之一。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同职业技术教育统一性的认识,不仅是职业院校教师的重任之一,也是职业院校上层管理者必须重视的理论问题之一。

4职业院校更有利于将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落实到行动中去

第2篇

根据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形态、生理和心理特点将生长发育的年龄阶段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婴儿期:从出生7天到一周岁后幼儿期:2-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学龄儿童:7-12岁少年期:13-17岁青年期:18-25岁

二、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速度规律。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儿童也是一样,从小孩子生长发育到成年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呈现出时快时慢就像波浪一样,整个阶段就体现出一种规律性。孩子的生长发育主要由两个突增期构成:第一个时期是一到两岁之间,第二个时期就是在我们青春发的育期,是由两个年龄时期构成,一个是10-11岁,第二个是14-15岁。过了突增期之后其生长发育就变得很缓慢了,一直到20岁左右其生长发育基本就处于停止的状态。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规律。我们成人的缩影并不能代表儿童。人的发育是一个从小到大的一个过程,主要表现就是身长比例,研究表明初生儿的头部是身体的1/4,2岁时是身体的1/5,6岁时是身体的1/6,12岁时是身体的1/7,到成年时仅占1/8,就整个生长的发育来说往往是头部先发育,紧接着的是躯干,下肢,身体的发育顺序。然而第二次的突增发育与第一次突增发育恰好相反,先发育下肢,其次则是躯干,最后是头部的发育,头部往往在第二次发育中体现的不是很明显。

(三)各系统的发育规律。初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处于整个生长发育的领先地位。发育的最快时期是5到6岁,很快的就达到了成人的水准。这时候的大脑重量就会占到他长大后的整个脑重的90%。6岁到20岁头部发育是整个发育过程中的10%,在头部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项机能也就随着各自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提高。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各项系统的发育概况与形态呈波浪式上升,两者是相一致的。但是淋巴系统的发育就有些不同,在10岁时就已经达到高峰,12岁则会为成人的2倍,但以后会逐步呈现降基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特征谈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周恩善(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721013)摘要:文章从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及生理发展及养成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与分析,提出了新颖的见解,对儿童少年健康成长成才大有裨益。关键词:儿童;少年;身心发育;教育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5)02-0147-02低的姿态。而整个系统发育中,发育最晚的是生殖系统,在10岁以前基本不发育,要到第二突增期才开始进行迅猛地发育。

(四)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孩和女孩因发育时间不同而出现的身体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现象生长发育称为两次交叉规律。青春期前的发育大部分是形态指标,这个时期男孩子的形态指标要大于女孩子。但是在10岁以后,女孩子随着青春期的发育身体各部位以及各部分机能开始迅猛的发育,其形态指标就要超过男孩子,这样的上升趋势一直保持到13岁。当到13岁左右,男孩子的身体就开始迅速发育,这个时候的女孩子各部位的发育速度又开始减缓下来,这样以来男孩子各项形态指标就超过了女孩子。所以形成了男女孩子的部分形态指标在青春期行程中有交叉的规律。

三、儿童少年的心理发展与养成教育言语、情绪、动作、人格、认知社会适应性等方面构成了心理的发展。

(一)学龄前(4-6岁)。就儿童的神经系统的发育而言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此时的大脑重量就会占到成人整个脑重的90%。但在兴奋过程的过程中神经系统占优势,很容易扩散,所以在这个时期的儿童总体所体现出来的表现是好动,对外界的事物很敏感,具有强的模仿力。这样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可以发现儿童在一些方面的兴趣爱好,这样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根据不同的儿童发展进行适当的引导。在这个期间,养成教育很重要,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独立自主,遵守作息时间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都是比较重要的,这个时候重要的事情就是启发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求知欲,礼貌待人,多参加户外活动等。

(二)学龄前(6、7岁至12、13岁)。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就要进入学校学习,学习的生活取代了游戏生活。学习阶段开始对儿童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刚开始学习时,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以及观察力就会慢慢的提高,好奇心开始变得更加强烈,注意力开始延长,观察力开始提升。1.对进入学龄的儿童来说,上课用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按时完成作业尤为重要。低年级的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教授课程以及周围的成年人的言行对其各方面的成长发育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教授课程的教师,他们的举止言谈更加具有模仿能力,所以处于在这个阶段的教育的孩子来说,家长和教师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身教重于言教。2.对已经进行学习了一段时间的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应该培养的是一些高级情感,如正义感、社会道德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开始付诸于实践行为中,达到一定的深化阶段。比如他们不再是简单的体现“爱好人、恨坏人”,而且将这种爱憎从小众群到亲人、班级、团体等等上升到爱国家,爱人民等宏观的方面。因此,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及读书的好习惯,利用课余时间及周末带他们多参观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三)青春期(10-19、20岁)。生理和心理巨变是青春期最大的特性,是儿童期转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青春期是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

1.自我意识因素。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①生理因素:身体的生长发育正处在高峰,进而导致身高体重剧增,与此同时性成熟、性意识正在觉醒,而这些急剧的变化使得儿童少年意识到正步入到成熟阶段,开始出现“成熟感”。②心理因素:当身体处于快速发育期间,儿童少年在此同时的思维能力将得到一定的改变,获得一种新的思维能力,这便是反省思维,这种思维能力可以对自己的各项心理过程、内心活动加以分析、评定的思维能力。通过反省思维这种方式对自己的身体发育进行相应的思考,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以及道德品行和情绪状态。③社会因素:父母和教师开始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有很多的需要自己抉择。而所做的这一切意味着青少年将会直面面对自己,反省自己甚至是了解自己。从进入到青春期中他们必须不断的调整个人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以期在团体中占一定地位,受到同伴们的认可和尊重,并渴求找到知己朋友。这一时期,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他们,发现问题时要了解清楚,循循善诱地引导学士知晓错误所在,从而帮助其改正,以增强彼此间沟通和信任。

2.性意识的发展。性的逐渐成熟,让青少年的性意识也慢慢增强,开始从意识上认识到两性的差别,将对异性的好奇逐渐转化到朦胧的异性眷恋、向往甚至是一种渴望接近的倾向。这个时期虽然外表上有了男女的分别,但内心中已经产生了对异性的神秘感,渴望并想象去接近对方;虽然在表面上他(她)们刻意回避疏远双方,但实际上却私下注意着对方的举止言行和身体上的变化;以表面上的拘谨、羞涩来掩饰日常生活中的爱美、爱出风头甚至是恶作剧的方式来招引异性对自己的注意。教育并引导学生懂得青春期发育,男、女出现不同的生理特征是很自然的事,鼓励他们正常交往、平等相处、彼此尊重。

3.认知发展。对于年龄阶段在11、12岁左右的儿童来说,他们开始进入到形式认知的运算阶段,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已经超出了具体的、感知的事物,这时就需要让形式认知的运算思维从具体内容中释放出来,凭借逻辑推理以及更多的规律的总结和影响因素的拆分来解决抽象的问题。由于智力的发展重要时期是在上初中的年龄阶段,感知活动已达到精确和概括相当高的程度,理解性记忆已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的发展更为迅猛,掌握知识更加迅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加迅速,能正确掌握概念,并进行有理有据的推理并作以恰当的判断,总体而言思维的成熟度还不全面,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却非常独特,富有创造性的见解让成年人都为之称赞。高中生的智力已接近成熟,几乎大部分人都会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没有直接兴趣的,比较抽象的学习任务中,这时的观察能力比一般成年人都会细致缜密,更加全面深刻。在学习中会按照系统、意义、分类进行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法、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中心环节,这时学习兴趣开始有了明显的分化。

4.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对于青春期的生理发育发展来说,既是统一的,但有有着对立的矛盾面。心理发展速度和身体发育程度不成正比,使得二者在青春期中一直处在非平衡状态,心理上的矛盾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主要矛盾点有以下几方面: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心理成熟感与幼稚性的矛盾。易出现心理及行为的偏差。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们来说,身心两方面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从而产生了很多心理矛盾、压力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甚至是根除的话,渐渐的以后发育过程中就会在情绪上,性格上发生极大的偏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正处于发展时期,但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主观意识和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会没有原则和标准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引导青少年向正确的方向上发展。

(1)树立“日常无小事”的教育观。要重视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习惯,要及时发现问题教育和改进,要提高青少年各项能力,要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养成一个自信、诚信、勇敢的人,为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根基。

第3篇

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特点表现在:①复杂性。学生来源状况各异,家庭背景不同,初中阶段接受养成教育的程度亦有差异,决定着中职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②敏感性。中职生刚脱离义务教育阶段,从接受普通教育到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他们有一种脱缰自由的感觉,而此时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实施养成教育的敏感性、紧迫性相当突出。③艰巨性。中职学校生源不足,新生品德良莠不齐,学习动机各样,在校学习时间(含专业实习)只有三年,欲使养成教育达到良好状况,其难度很大。

二、经济发达地区中职生日常行为特点及分析

(1)学习方面。有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专一,自信心缺乏,到校读书是因为父(母)命难违,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没有兴趣。其行为表现为无原因的缺课、逃课,玩手机游戏,用耳机听歌,打瞌睡;课后不完成作业,晚自习不到场、玩电脑游戏或出校门游玩。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及家庭的原因。社会上用人制度的缺陷,使有的中职生看不到就业前途的曙光。同时,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沿海)的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家庭殷实富足,有的是将孩子送进学校来长身体的,对知识本领的掌握没有高的要求,只要学校管好不出事就行了。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初中时期没有打好基础,文化底子薄,上课听不懂,巴不得尽快离开课堂。(2)生活方面。在日常生活中,个别学生的不良嗜好和不良行为较多。这些不良行为的产生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一些社会浊流的感染和家庭、学校的管教放松。有的家长和学校看中的是考试成绩,对生活上的不良表现熟视无睹,放松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3)理想信仰方面。部分学生心无大志,缺乏理想追求,不设计自己的未来,也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往往把眼光盯在周围人身上,追求新潮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如出现一批批“追星族”“低头族”,有时也有早恋现象,还有的放纵自我,家庭责任感缺失,价值取向扭曲。理想信念的缺失与中职生处于从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有关,他们有的缺乏高层次的知识教育,社会生活经历、阅历尚浅,过早地面临就业压力。在诸多的矛盾和困惑面前,人生前景迷茫,他们感觉到毕业后就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4)法纪意识方面。有的学生对社会上不良道德影响抵制力差,法纪观念淡薄,公民道德意识不强,社会责任感缺乏。在校规校纪方面,随意性强,小则乱折花木,大则破坏门窗玻璃,损坏水电设备。在国家法纪方面,个别学生不学法、不懂法,触犯了法律自己仍不知道,犯了小错不知道,犯了大错才后悔。

三、中职生的养成教育方法

(1)日常学习、生活规范化,让有序的生活成为习惯。在我国过去的传统文化教育中,《三字经》《弟子规》等是少年儿童养成教育的规范性内容,详细而具体,对青少年儿童言行起到了规范作用。如今的《中职生守则》《文明课室规定》《文明宿舍规则》《学校水电使用管理条例》等是学生必须遵守的制度,也是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把遵纪守纪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为一种习惯,然后坚持下去,逐步学会自律、自立、自强。入学教育和军训,也是中职生进校后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时机。(2)引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集体荣誉感。举办各种形式的班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之间良好人际关系,在情感交流中,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依赖感,祛除孤独感和挫折感,用以预防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集体活动有班内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等多种类型,每次活动让学生轮流主持,特别是要注重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活动的主角,发挥他们的作用,激发他们的潜能,改善他们的心境,祛除自卑、孤僻、抑郁的心理疾患。(3)举办系列养成教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在新生入学那天起,学校就要拟定出整套养成教育方案,从思想教育、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才教育、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部署,分阶段、多步骤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团委、学生会发动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如开展成年人宣誓仪式,开展艺术节、科技节、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科技活动、知识竞赛、广告服装设计等,寓教于乐,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得到身心素质的提升。(4)改善办学环境,创建良好的校园育人条件,让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学校要重视校内环境建设,一个美丽温馨的校园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审美意识,也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为了使养成教育规范化、具体化,可以制定一套学生日常表现记录、评比制度,以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织实施,全面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成教育的各项工作。(5)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育人活动,建立全员育人制度。教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做学生的楷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职员工必须先做到,教师上好每堂课,批改好每次作业,关心每个同学的学习和进步;班主任和学生管理员、生活指导老师熟悉每个学生、爱护每个学生,与每个学生都建立起感情,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父母般的家庭温暖,生活得到依靠,情感得到寄托,愉快地接受教育,快乐地成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行为,最终才能变成自觉行为。

四、经济发达地区中职生养成教育途径创新探讨

第4篇

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从整体出发,从细节入手,为师生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几年来我们对校园文化做了两次调整,整个校园文化都是以“中华经典和中华国粹”为主题。力求创造一个书香浓郁的育人环境,以经典的智慧,启迪学生心智;以古老的故事,陶冶学生情操;以中华的经典,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楼道内以班为单位布置展板展示师生作品,配以中外名著简介,《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配图文字。教师的书法作品更起到了点睛的作用,流动书架更增添了浓郁书香。同时,学校还利用星星雨校刊、手抄报、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板报等形式,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营造文明礼仪的校园氛围。

二、创造特色校园环境

为了把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校积极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变原有的封闭式绿化小区为花园式开放小区,移步换景,曲径通幽,个性化的校园警示语让无声的环境给人温馨提示。由少先队发起成立班级“红领巾监督岗”,每名监督员负责一个小组的品行督查工作,其任务是:对本班学生在一天中的举止言行进行督查记载。以此监督学生的行为习惯。另外,各班级还积极开展每天捡一次垃圾,主动扫一次地,见面互相问好,放学时说一声再见,每天反省一下自己的不雅举止等活动。通过我们的努力,以前常见的乱丢乱扔、打架骂人的现象没有了,主动拾捡垃圾、乐于助人的现象多了。同时,学校还要求教师从细节入手,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除此之外,将美德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开展献爱心社会实践及孝敬父母做家务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学会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使人与人之间少些埋怨,多些宽容,少些仇恨,多些友善,体会到被别人爱和爱别人的快乐。开展“爱心捐赠”、“爱心直通车”活动,教育学生永远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良的心。

三、活动育人润物无声

1.开展创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学校制订了读书计划,开设了阅读指导课,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古诗文等国学经典,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读书懂得基本伦理和处事原则,学会文明礼仪,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了更好地落实此项活动,学校还为各班级配备了图书柜,并确保班级诵读时间。各年级课前诵读学校规定的篇目,午休课间自读喜欢的书籍,班级还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汇报会和书写读书心得体会等活动。

2.开展礼仪之星系列评比活动

良好的举止源自日常行为规范。为了让学校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促进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学校少大队开展星级学生评比,每周每中队评出“礼仪之星”、“环保小卫士”、“劳动之星”、“守纪之星”,每月评出“星级班级”。通过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3.成立兴趣活动小组定期举办活动节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倡导“兴趣广泛,情趣高雅”,学校成立兴趣活动小组,开设“诵读”、“趣味体育活动”、“科技制作”、“合唱”、“舞蹈”、“书法”等兴趣课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校园节日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和师生风貌得到熏陶和影响,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开展我是“冠军”系列挑战赛

我们通过古诗词背诵比赛、汉字听写比赛、中高年数学口算比赛、校园之星歌曲大赛、中高年英语口语比赛、体育之星系列赛等评出校内冠军。通过校园广播站向全校师生宣传各项赛事的成绩,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兴趣。

四、科学评价,团结互助

第5篇

养成教育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健康成长、终身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因。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十分注重养成教育,曾指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孔子也曾有“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主张。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等习惯,可以减少探究、摸索、体验的时间和精力,使其尽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个性心理,更好地学习、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这样也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俗话说:“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因此,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融会贯通、自学自知的学习能力,就会对各个学科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除了传授课本知识、开发学生智力之外,强化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应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当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我在平时教学中对大量学生进行了观察、了解和分析,并了解了班主任的反映和评价。现在,我以我所任教的初一1、2班为例,简要说明学生在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存在的问题。一是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学生普遍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动脑思考的习惯。半数以上的学生听讲注意力只能持续25分钟左右;上课坚持不做小动作的学生仅有30%;提问时不认真思考、随意性发言答问的学生占1/3。二是课后作业质量较低。初中语文课后作业大致包括作文、日记、书面作业、练习册等。我曾对一次作业进行了检查比对,结果全班45人中,只有12人全对,其他或多或少都有错误。其中,有18人在题目抄写中就出现了错误,有5人没能按规定的时间完成,甚至有的学生还要教师连连催促才能勉强完成,且正确率较低。三是学习效果难以实现。不良的学习习惯必然会造成不良的学习效果。从几次单元检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掌握有欠缺,学生成绩提高的难度较大。以这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为例,90分以上的学生只占5%,60分—90分的占50%,其余45%的学生为不及格。

(二)产生的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活环境教育有缺失。初一1、2班的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社会群体的文化相对落后,学生周围的学习氛围,特别是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外部环境,相对县城明显不足。二是个人家庭教育有缺失。很多学生的父母不是外出务工就业就是工作繁重,使得这些学生与祖辈长时间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在学习上的帮助和指导。三是既往小学教育有缺失。学生所在小学有些教师在观念上存在偏差,应试教育多于素质教育,分数高于一切,只重视成绩,不重视习惯培养。

三、强化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

(一)分阶段确定目标

我们应按照语文教学过程分阶段设定目标。如在“课前”阶段: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提示和思考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预习,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思考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体会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在“课内”阶段:训练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做好笔记,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在“课后”阶段:要求学生作业整洁、无差错,按时完成,书写工整。在“课外”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每周组织“名作品读课”,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心理、性格、认知结构的健康有益的读物,培养他们健康阅读、不断积累的习惯。

(二)分类别严格训练

一是训练养成持续注意的习惯。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们在讲课时要用手势、眼神等肢体语言进行指挥,反复训练,提高他们的有意注意力。二是训练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我们应采取突击提问的办法,请学生重复刚才教师或是同学的话,也可以请学生对刚才的发言做简单的点评,或归纳前面几位同学的发言。三是训练养成口语表达的习惯。我们应引导学生克服当众说话时的怯懦心理,做到声音响亮,表达清晰。平时,我们要在班级内利用班会、课外活动、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等,多提供机会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是训练养成良好书写的习惯。我们应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书面作业,做到一丝不苟,书写认真,字迹清楚,整洁大方,组词、造句、答题、作文等准确、符合要求,句子通顺,叙述清楚。五是训练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我们应经常性地开展作业展评,成立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相互检查问题,逐步使学生养成主动检查、善于分析、自觉订正的良好习惯。

(三)采取激发兴趣的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应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以获得事倍功半的效果。一方面,教法要突出新颖性、趣味性。对于每一堂课中的导入、板书、讲解、作业,我们都要深入思考,认真设计,力争形式新颖别致,内容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另一方面,我们要广泛组织课外活动。例如,定期开展一些课外读写、主题社会调查、手抄报展览、经典篇目诵读等活动,可有效消除疲劳,以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学生兴趣,巩固教学效果。

(四)凝聚养成教育的合力

第6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作保证,学生的成长便无从谈起。因此许多学校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就要求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例如在我们学校七年级新生,在开学的前两周要学习《中学生文明礼仪》,并且有的班级还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本班的班规,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且把班级班规量化为百分制,实行定期考核。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做,更加知道了怎样做。同时学校还表彰行为习惯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其他人学习的榜样。在这样的一种氛围的潜移默化下,学生的行为习惯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良好的培养。现在学生都能够做到在课堂上遵守纪律,自习课在教室内安安静静,在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有礼貌、讲文明的人。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习惯是一种储蓄,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将来将会具有更大的学习能量。

二、内化学生自我管理

现在在许多学生身上都存在这样的一种问题:有老师在的时候他能够遵守纪律,但是当老师不在的时候,这部分同学往往自控能力较差,在自习课课上常常讲闲话、搞小动作,有的甚至追逐打闹、大声喧哗。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内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让学生从内心明白自觉遵守纪律的重要意义。同时我们还要实行民主管理,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班干部要负起一定的管理班级的责任,努力提高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我管理的行为习惯。相信如果这样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整个班级的班风自然就正,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

尊重同学,尊敬师长是一个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修养。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学生,我们更不能忘记传统,应该力争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让文明之花常开心中,将文明之美到处传播。作为学生要学会使用最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例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同时我们还要从站、坐等细节上培养学生的文明举止,通过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来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个人修养。

四、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某一个公司对前来应聘的几个人进行面试,只有其中一个人的一个细微的动作—把地上的一张纸捡起来,使得主考官立即决定录用他。我们可以细想一下,如果我们坐在一个满是垃圾的房间里,你能够安心的学习吗?因此我们不提倡学生在校期间吃零食,严禁学生乱丢、乱扔、乱画,同时我们还要教育学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对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进行教育。我校还在各班级设立了塑料瓶回收站,学生把喝水剩下的水瓶进行收集,换取零花钱作为班级班费,培养学生勤工俭学的意识。

五、家校联动,多方位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指导相结合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家长,其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学校应该主动架起沟通学校、家长联系的桥梁,可以举办家长学校或者成立家长委员会,聘请教育名师传授家教知识,及时把文明养成教育的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印发相关资料给家长们。对于思想有波动的学生,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使每个家长及时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全面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六、形成一生受益的学习习惯

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知道自己上课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

2.培养善于思考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并且善于思考才能真正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上课时学生要能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最好能做到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上课有困惑的地方多向老师请教。

3.培养勤于复习的习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讲:“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的重要性。当然复习也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要求学生要能够做到当天的课当天复习。而且有计划的不间断地复习。通过不断地复习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4.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果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学生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

七、结语

第7篇

1.从小事做起

由于农村生活环境以及不少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校园里小学生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期间,校门前后纸屑乱飞、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整洁,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让教师们很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状况呢?我仔细分析其中原因,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入手。学校德育处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第一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倡议书,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以校为家,共同签名郑重承诺:不在校内乱丢纸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简单的签名,却许下了一个重重的诺言。同时我们注重每天卫生打扫,加强平时检查和监督,两周之后校园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

2.从实事入手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时候很难把握,我们教师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的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像爱祖国、爱人民、爱党之类的大道理,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诸如此类的疑惑和难以把握让我们感到尴尬。我认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德育要走出这种“唱高调,不实际”的误区,一定要从实际生活人手,讲究教育实效。比如,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组织孩子们收看中国运动员们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告诉孩子们一次次升起的国旗、一遍遍奏响的国歌、一声声为中国人加油的呼声、一次次心灵的震撼,就是对他们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还告诉小学生,他们能做到的不是马上为国家争光,而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爱家也是爱国。为此学校还专项开展了“好孩子,做家务”活动,并安排组长每天检查同学的家庭作业情况,若发现有不按时完成或乱写乱画、应付了事等现象,就一定及时与此学生沟通、督促改正;如果屡教不改,还会通知家长共同监督。对于有进步的学生,要随时发现“闪光点”,加以表扬。每周三下午队会课,总结本周班上学生一周来的表现,树立榜样。经过长期的努力,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端正自己的行为,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

3.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小学生眼里的老师往往是神圣的,他们的举止常影响孩子的言行。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爱来教育学生,还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让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学校又开展了“弯弯腰”活动,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放入校园近处的垃圾桶。学校领导、教师做好表率作用,学生看见领导、老师都亲自弯腰捡起垃圾,学生也就能跟着做,每次大扫除老师和同学共同参与。这样训练了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为净化校园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以活动为载体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的小学生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活动。学校经常组织多项集体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品质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如每学期或年度的文明标兵、美德少年、四好少年、优秀队干、优秀队员等的评优活动。多年来,结合工作实际,我组织学生开展过“红岩精神你代代传”“爱祖国爱家乡”“我有一双小小手”“奥运来了”“感恩老师”等主题队会;“感恩祖国•快乐童年”“同铸中国梦——幸福娃娃”“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等活动。

5.从细微处评价

第8篇

高校可以通过各级共青团组织以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校园文明我先行”主题活动,加强优良秩序引导、促进优质学风形成,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和校园文明自觉程度,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可以开展“主题宣传、签名活动。号召全体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校园内展出不文明行为后果教育警示图片。广泛动员各级学生组织及全体学生干部在活动月内对校园内教学楼、食堂、寝室等不文明行为的后果进行清理,促进文明行为自觉养成、文明自律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组织优秀志愿服务公益类社团,在活动月内实行“值周”制,每个社团在当值周内自行设计与活动月主题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要求活动主题明确、效果明显、影响深远、受众面广。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宣传活动,大力营造校园内“讲文明树新风”的和谐氛围,提高大学生文明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各班级团支部围绕“校园文明我先行”主题,开展以班级实践、主题班会、文明监督、清理本学院、本班级、本寝室不文明行为后果行动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告别校园不文明行为、抵制不文明现象,将个人文明素养的提高与个人发展和成长联系起来,引导青年学生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有现实担当,在具体实践中传递青春正能量。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和形成上看,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随着舆论导向的正确引导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他们的自我意识会逐步发展完善,才能具备了正确的社会分析和判断能力。

2.加强心理疏导,养成健康、阳光心态

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工作环境。当代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独立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交流。而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生活习惯及性格爱好存在较大偏差,从而容易引起矛盾,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就会因此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目前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普遍性,现在高等学校已经开始将这项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开展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利用宣传媒体、板报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及咨询常识,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人生目标、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恋爱问题等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讨论或辩论,给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引导,加强学习挫折意识教育,提高其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力。针对个别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个别谈心的方法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自我超越,养成自立、自信、自强的优势心态。

3.养成教育要抓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认为:“习惯是一种能力,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具备更多的能力。”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塑造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养成教育特别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由正确认识向良好习惯转化需要训练,由不良习惯向正确行为转化更需要不断强化。要抓好行为训练,首先要强调坚持,要有耐性。其次严格要求狠抓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几年来,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把理论具体化,根据实际建章立制,以规章制度管理人,以规章制度约束人,以规章制度培养人。另外,建立严密的检查制度,用规章制度进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经常督促,经常检查,经常扶正抑邪,旨在扬长避短,养成学生良好的遵规、守纪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每学期都要定期对全院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组织学生进行《学生手册》的学习,把学校纪律教育抓实抓细,从“严”开始,并把“严”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学生有了遵规守纪、明理守法的习惯,才会积极约束自己的行为,把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4.帮助大学生发展进取型道德品质,指导设计人生目标,努力实现“专业成才”

考上大学后很多学生没有及时确立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没能做好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一些人没有很快地适应从被动式学习向自主式学习转变,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面临着各种困惑和迷茫,部分大学生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和物质享受,追求精神刺激等不良现象中,使得当代部分大学生道德行为不尽如人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道德失范现象。再加上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选择时主要出于从众心理与毕业后职业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喜好考虑得很少。很多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常常导致大学生不愿意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成绩堪忧,甚至最后不能按时毕业或者退学。高校从新生入学起,就应该抓好专业认知教育、职业生涯教育,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再次,定期组织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参加学习和培训,建设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现在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已经成了就业指导教研室,并邀请专家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培训和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基层学院要打造品牌和特色专业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要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高水平的科研立项可以打造专业品牌,形成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知名度,更好地达到对专业的宣传效果。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在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中学院曾荣获学校团体第一名,并获省金奖、银奖各一项,国家铜奖两项,在大学生“挑战杯”校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三届获得国家奖项。在省级生物学实验技能竞赛中荣获金奖五项。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树立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确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热爱自己所学专业,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引导其确立切实可行的人生目标。并在目标的导引下,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

5、从完善“他律”到倡导“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