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3 20:24: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银行节能环保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构建
(一)加快建立完善绿色制造标准。实施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围绕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设备,依托有关行业协会、标准化工作机构、产业联盟以及有关地方,制修订一批重点节能与绿色发展标准,组织对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人员进行专项贯标培训,搭建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工作平台。一批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加快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以及重点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行业标准编制。(二)引导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设计试点企业验收,一批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组织试点企业经验交流,指导企业加快推进绿色设计相关工作。开展绿色产品评价试点,一批绿色产品名录。(三)加快创建绿色工厂。优先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选择一批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示范工厂创建工作。(四)推动建设绿色园区。在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中,遴选一批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绿色水平高园区开展绿色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能力建设,编制低碳工业园区建设评估指南,组织实施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评估。(五)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指导。研究编制汽车、电器电子等主要行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建设一批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六)提高绿色发展基础能力。推进建设绿色制造服务平台,研究编制互联网+绿色制造行动计划,推动组建绿色制造产业联盟,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七)组织实施好绿色制造专项。跟踪2016年项目实施进展,继续支持绿色设计平台建设、绿色关键工艺突破和绿色供应链构建,联合财政部支持建设一批绿色制造工程项目,带动制造业绿色升级。(八)利用绿色信贷支持绿色制造项目。总结2016年绿色信贷项目经验做法,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好绿色信贷手段支持绿色制造项目。积极研究探索利用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等其他金融手段支持绿色制造项目的工作机制。
二、持续推进工业能效提升
(九)实施工业能效提升工程。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乙烯、合成氨、甲醇、铜冶炼等行业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遴选能效“领跑者”名单和能效指标。促进配电变压器、电机能效提升,开展重点行业高效配电变压器节能改造试点示范,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十)进一步强化工业节能监察。制定2017年重点工作计划,对2016年发现的违规企业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实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水平和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的专项监察,对钢铁、水泥行业阶梯电价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察,对电机、工业锅炉生产和使用企业执行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情况进行专项监察。加强工业节能监察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创新联合执法、异地交叉执法等节能监察新模式,统一执法程序和规范。(十一)开展工业领域能源高效利用试点。落实工业领域煤炭高效清洁利用行动计划,持续推动淄博、德州等重点用煤城市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推进绿色数据中心试点,推广先进绿色数据中心技术。
三、深入推行清洁生产
(十二)推进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制定《涉重金属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落实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研究推进中小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的实施方案,开展重点行业快速清洁生产审核和工业园区、集聚区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十三)进一步强化工业节水。实施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动用水企业水效对标达标。制修订一批节水技术标准,完善工业节水标准体系。配合修订《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加快节水技术工艺推广,推进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推动工业园区节水。(十四)加强有毒有害污染控制。推进实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首批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达标管理目录、合格评定制度,开展管理办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定期符合性情况名单。
四、积极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
(十五)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指导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围绕大宗工业固废、再生资源重点领域,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组织第二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继续组织实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指导河北、山西、内蒙古等重点地区推动尾矿、粉煤灰等固废综合利用。(十六)推进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推动再生资源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对废旧轮胎、废钢铁、再生铅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实施规范管理,公告规范企业名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研究编制废纸分拣加工行业规范条件。深入推进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开展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十七)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机制。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构建废动力电池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的管理机制,实现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选择有条件的城市开展回收利用示范。(十八)积极推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推进贵州省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示范,落实各项任务,保障示范项目稳定持续运行,切实发挥效益。选择有积极性、具备工作基础的地区,地方政府统筹,依托已有依法合规建成的新型干法水泥窑,继续推进水泥窑协调处置生活垃圾示范,建设运行一批符合相关标准的协同处置项目,推动建立利用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长效机制。(十九)深化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完成部分甲醇汽车试点城市验收,加强甲醇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甲醇汽车技术水平提升,积极探索甲醇汽车市场化运行模式。
五、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
(二十)引导绿色制造产业规范发展。《关于加快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批符合大气治理环保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研究制定水污染治理等装备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二十一)推进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修订《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推广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目录。发展壮大节能服务业,持续推动山东、河北等地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启动广西等地活动,组织钢铁、有色金属、电机、锅炉等行业节能服务小组与工业企业深入对接。(二十二)继续推动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组织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院士专家行”等活动,支持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推进绿色制造,推动开展中期评估,组织在试点地区开展国际合作、节能环保产业对接等活动。(二十三)培育再制造产业发展。深化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组织编制高端智能再制造实施方案,加强再制造集聚区及示范园建设。推动再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组织再制造技术交流及产品推广,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再制造产品目录。
国际碳交易市场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6-2000年,第二阶段从2001年至今。在第一阶段,碳交易主要发生在非京都市场,即自愿市场或零售市场。交易数量呈现不规则的波动,没有明显的规律。年最大交易量是在1996年,约4000万吨二氧化碳;而年最小交易量是在2000年,约1400万吨二氧化碳。在第二阶段,碳交易由非京都市场向京都市场倾斜。非京都市场包括自愿实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强制实施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温室气体减排体系(GGAS)和零售市场。京都市场主要是由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CDM市场和JI市场组成。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在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已达成共识,京都规则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欧盟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区域碳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均居全球首位,欧元也成为全球碳金融市场上主要计价结算货币。国际碳市场的交易情况如表2。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碳交易市场从清洁发展机制开始启蒙,通过自发进行自愿减排交易,开始摸索一条中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道路,但是目前还处在萌芽阶段。2008年,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相继建立。目前中国已经有几十家以“碳交易”为内容的交易所建立。这些交易所开始尝试中国的自愿碳交易,以企业自发的行为来推动中国碳交易市场建立。2011年底,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要建立总量控制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虽然近年来,我国自愿碳交易量和交易额有所突破,但仍只在全球碳市场中占很小的比例。为了更好地服务“绿色”项目,适应企业、项目的特殊性,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开发低碳产品企业的发展,我国当前的碳基金主要以“绿色信贷”为主,这也是目前这些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它们发展的进程依赖于这些碳金融产品的实施力度。而这些碳金融产品的实施情况,又会受到当时的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这些项目的开发。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复杂经济形势影响,近年来,我国一直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央行从2011年开始连续11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4次提高存贷款利率。目前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1%,贷款基准利率高达6.31%,不断提高的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使银行的可贷资金大量减少,同时还严格控制贷款规模、贷款比例,使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加大,严重影响到开发低碳项目的企业资金规模,进而影响到处于起步阶段的低碳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针对碳基金的研究在国内已引起一定的重视,一些学者通过对国外碳基金的研究,认为碳基金是碳汇基金的简称,它是一些国际金融组织为推动国际碳交易活动,实施一些合适的项目推动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强碳吸收汇的行动而专门设立的融资渠道,碳基金具有基金专用性的基本特征(支玲等,2009)。碳基金,国际上通常指清洁发展机制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专门资金。碳基金是国际碳市场投融资的重要工具和主要交易主体之一(黄孝华,2010)。碳基金的基础在于碳排放权的交易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碳金融市场。支玲等(2009)在对中国绿色碳基金的研究中,提出了绿色碳基金的六个渠道:国家出资、吸收国外资金、企业投资、个人出资、征收温室气体排放税和发行生态彩票。这虽然是针对林业领域的碳基金做的研究,但对具有相同性质的碳基金也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雷立钧,梁智超(2010)通过对商业银行较高管理水平和透明度等优势的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创建碳基金。此外,一些媒体也对碳基金的筹资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章升东等(2007)通过对世界银行碳基金的研究,认为世界银行碳基金扮演的是一个中介服务的角色,世界银行利用其自身影响力,吸引了相当数量的资金和项目,并作为委托方,成功地连接了买方和卖方。黄孝华(2010)则主要是从个体碳基金的微观层面对碳基金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碳基金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组织的契约机制、项目的决策机制、风险的控制机制和资本的退出机制。崔利平(2007)就认为我国发展低碳基金需结合我国目前节能与环保基础条件比较薄弱的国情,使其既具有投资CDM功能,又有投资节能与环保产业的功能。鄢德春(2010)以对世界银行碳基金运作模式的研究提出我国发展政策性碳基金应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发起设立系列碳基金满足不同地区和产业部门的需要;第二,为可持续发展和促进技术转让提供激励机制;第三,针对金融机构的能力建设,打造卖方金融产业链。但鲜有学者结合中国货币政策变动带来的冲击来探索新型碳基金的构建,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型的碳基金,这种碳基金是建立在高通胀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在国家的支持和银行、企业的参与下,结合地方发展特色的一种新型资金融通模式,减小货币政策对资金信贷的影响,保障低碳产业的资金来源,解决低碳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货币政策变化对碳基金发展的影响
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调控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拉动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通过削减货币供给增长以降低总需求。2007年以来,我国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下滑到2010年为应对流动性过剩带来的物价上涨,再到2012年初为“保增长”之目标,政策当局频频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和力度。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等压力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加剧以及民间融资利率的攀升,中小企业“倒闭潮”意欲来袭的背景下,再度引发了货币政策松紧的争议。同样的,我国碳基金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会受货币政策的影响。第一,实体经济投资环境的恶化。由于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仍不够成熟,基础薄弱,其表现在碳基金储备明显不足,而且碳金融是以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导向,支持低碳产业的长远发展,短期来说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回报。碳基金的发展必须依托强有力的实体经济基础。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着投资环境的恶化和产能过剩两大问题。紧缩的货币政策被认为是投资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实体经济发展不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我国碳基金的发展。第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不合理。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始终是追求利润最大化,金融机构对待碳金融的态度还不够“积极”,在中央银行要求收紧银根的情况下,我国的商业银行更加倾向于把贷款发放给国企和央企,很少将资金用来发展低碳经济。第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了碳基金发展。在凯恩斯的利率传导机制中,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着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影响着企业的投资水平,而最终影响到总产出水平。还有在信贷传导机制中,在我国国家实际上控制着大多数的信贷资源,由于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企业的问题使得金融资源的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从而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碳基金的发展。
新型碳基金的构建设想
目前国际上建立的碳基金是在大的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尚没有根据国家实施的货币政策而建立的与之相匹配的碳基金。本文构想的新型碳基金考虑了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以及国家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信贷规模和比例的影响,特别是“绿色信贷”的实施受到限制而提出来的,以解决低碳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减小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影响,保障低碳产业的资金来源,促进低碳产业的开发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本文在考虑到政策建议的时效性的同时,也涉及到了碳基金这一新兴业务对促进低碳产业的长远发展的深化建设。该种碳基金的融资机制是采用政府出资设立、银行与企业参与并考虑地方发展特色的方式进行融资的,也符合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一)融资机制碳基金的资金来源决定了碳基金的组织形式和主要目标,也是基金类型区分的主要依据。目前根据资金来源不同可分为国家碳基金、企业碳基金、银行碳基金、碳汇投资基金等。由于政府是发展碳基金的主体,银行和企业是重要的参与者,因此新兴碳基金应更好融合各方利益,三方按合理比例出资。同时,要适当考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货币政策的变化,采取更为灵活的出资方式,可采用政府主导、银行与企业参与并兼顾我国各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逐步引进市场机制。(二)监管机制我国碳基金项目刚刚起步,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基金的分支之一,实施时间不算长,发展低碳经济进入我国比发达国家晚,碳金融的发展也较为缓慢,碳基金作为金融创新,想要不断地发展与壮大为低碳产业更好的服务,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因此,我国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确保碳基金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一是碳基金获取资金前必须提交相关的工作计划和优先领域说明,通过政府审批后方能付诸实施。二是需要制定碳基金定期执行情况报告,每年对其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三是碳基金管理成员要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员的组成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界和学术界,以此来保证管理层在各方面的声音,这不仅确保政府基金运营效率,同时保持监督。(三)评估机制对碳基金实施的项目固定或增加的二氧化碳量进行有效的监测是检验碳基金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依据。新型碳基金评估应从经济成本等角度,对低碳项目发展前景进行短期、中长期的综合评估。
新技术革命与新兴产业的出现是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前奏,新兴产业是未来全球经济的着力点,高科技领域的较量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写未来的国家力量对比。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契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正抓紧制定和实施“新经济”发展计划。如美国政府提出经济复兴计划,着力推进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兴产业技术革命,将能源改革作为振兴经济的主力和经济复苏的核心;欧盟推出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以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日本提出重点扶持以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
近年来,福建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一批产业迅速兴起,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全省新能源产值360亿元,初步形成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能源、新型环保电池等新能源产业。2009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60亿,规模以上企业有106家,亿元以上企业21家,初步形成生物医药、化学药、医疗器械等产业门类,在国内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以7-ACA(7-氨基头孢烷酸)为母核的下游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蜂毒研究及产业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生物农药苏云金芽孢杆菌产销量居全国前列,农业生物育种技术与作物转基因技术跻身全国先进省份。但目前福建新兴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规模偏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新兴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仅为10%左右,与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明显。
随着福建高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引进、推广和应用,一些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发展方兴未艾。其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在新材料领域,福建在光学晶体材料、光电材料、催化及光催化材料、稀土材料等方面在国内同行业中有一席之地;在新能源领域,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泉州、南安、厦门等地已成为国内光伏产业集聚地。其中泉州已初步形成从硅矿采掘及粗加工,到单晶硅、多晶硅提纯生产,再到拉单晶或多晶硅浇铸及切片,再到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及电池组件生产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链。在节能环保领域,福建产业发展居全国中上游水平,其中电除尘产品技术水平居国际前列,已经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除尘和气力输送为主的三大体系。有机废气和废水膜处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紫外C消毒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市政污水消毒领域占有全国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生物医药领域,福建已成为国内基因工程蛋白质药物、体外诊断试剂、抗艾滋病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重要生产基地,农业生物育种技术和作物转基因技术跻身全国前列。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一直是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行业,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至今较低。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医疗器械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虽然发展较快,从2005至2009年年均产值增幅分别达到19%、24%和37%,但这些产业在我省高新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仍小,2009年分别仅为5.53%、3.26%和3.22%。而且,我省高新产业主要聚集在厦门、福州、泉州等沿海发达地区,地区新兴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宁德、龙岩、南平、三明、莆田等地市产值较低,不少新兴产业甚至处于空白状态。同时,地区间产业结构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雷同性,尚未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地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期,大多是在政府推动下,通过一系列的产业扶植政策,把要素和资源优先转移到最有前途的产业中去,使其潜力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实现的。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推动。因此,我们特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
1、加强规划引导
新兴产业因发展的前瞻性、较强的社会性、生产要素的先进性以及产品首次进入市场的困难性等,其发展不能完全依赖于市场的自发行为,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和有利的扶持政策。政府应充当新兴产业的坚定倡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在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政策支持、环境营造等方面努力为新兴产业发展铺平道路。
(1)抓紧制定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制定建议会同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厅、科技厅、外经贸厅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制定《《福建省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并作为重要部分纳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当中。要特别重视产业化的可行性,关注各个新兴产业所处的成长周期,选择产业需求迫切、有望快速实现产业化的创新项目,舍弃虽技术高端,但产业化可行性较低的项目。通过编制《目录》,对于潜力很大的项目重点给予扶持,力求取得突破,加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抢先占领行业高地。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每两年对《目录》进行修订,作为确认新兴产业和企业享受有关政策的依据。对符合《目录》的企业和产品,优先享受国家、省鼓励发展产业的有关政策。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通过指定详细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详细工作方案,把政策扶持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到支撑前端产品开发和后端推广应用上。优先保障新兴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由省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研究规划后予以保证。在有效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出让、租赁等有偿方式使用土地。实施返还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或下调地价等用地优惠政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成立市新兴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就新兴产业发展提出咨询意见。建立新兴产业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调度,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协调解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建立新兴产业培育的工作协调机制。省里成立由省领导挂帅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实行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将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抓跟踪研究,及时发现,确定方向,统筹规划,引导扶持,做好产业定位,推进新兴产业发展。
2、完善投入体系
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具有需求大、运作周期长的特点,导致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面临较传统产业更高的市场风险,现有的一般资本市场很难满足新兴产业的融资要求。应着力转变目前以银行信贷为主的传统融资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水平,尽快完成新兴产业与资本市场的顺利对接,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1)创立新兴产业专项投资基金。每年省级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对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对新兴产业领域开发的核心技术取得专利、成果实现产业化、市场前景好并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2)积极发展私募创业投资基金,使其规模逐步达到20亿元。用3至5年左右的时间,吸引各方资金500亿元至1000亿元,在省内建立50只左右创业投资基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3)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对新兴产业上市企业给予奖励,推动高新园区内非上市公司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权转让系统。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工作,建立全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企业数据库,加强对科技型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的政策辅导,积极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后备企业提供创业导师、成果转化和投融资等方面的创新创业服务,为非上市股份制企业股权转让和交易提供平台。
(4)完善金融机构信贷体系。完善金融机构信贷体系。建立和健全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科技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构成的信贷服务体系,着力发挥科技银行的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新兴产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和风险控制体系。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地方商业银行在总贷款规模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信贷专项,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继续深入研究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金融机构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开发适应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品。
(5)充分发挥债券、信托、债权基金等融资渠道的作用。对符合债券发行条件的企业,应大力支持争取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鼓励中小企业发集合债;信托公司努力开发适合新兴产业特点的信托产品;工业债权基金的发行实现常态化,努力为我省新兴企业增加债权融资渠道。
(6)建立和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大政府性资金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投入。对为新兴产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省财政按其年度担保额16%予以补偿,并可以获得省级再担保公司的再担保。加强对担保、再担保机构的监管,提高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完善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和监督,建立一套适合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考核办法。
3、提升创新能力
新兴产业成长是一个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应用并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必须重视解决创新技术进入市场后如何走向成熟的问题。政府对创新成果的支持应强调市场适应性,尊重企业对市场的价值把握,激发产、学、研各个方面合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瞄准市场、适应市场、融入市场,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
(1)支持企业创新活动。建立健全企业研究开发体系,形成经营、创新、生产有机联系的创新链条;支持企业申报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科技计划项目,健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及专家库系统。
(2)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大力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新兴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测试服务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技术评估、咨询、服务、专利、科技信息等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重点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向企业争取更多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
(3)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在核心关键技术上超前部署、长期积累,将新兴产业有关技术列入市科技重大专项,开发重点核心技术,注重配套技术的系统集成,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强化各级政府对R&D的投入责任,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幅度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并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提高R&D以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竞争前技术研究及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的投入比重。
(4)大力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档次,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
4、促进产业集聚
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为先导,决定了其组织培育方式不同于传统产业。以配套集群的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上下游衔接,有助于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尽快形成整体竞争能力。
(1)大力扶持新兴行业龙头企业。加快研究制定扶持大企业的政策举措,使之成为我省参与新兴产业市场竞争的核心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集聚带动作用。
(2)积极发展新兴中小企业。按照具备好的市场、好的机制、好的领军人物的标准,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成长性高的新兴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龙头企业依托园区积极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围绕主导产品开展专业化协作,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
(3)持续推进园区和基地建设。高新技术园区与产业基地以其技术与智力的高度密集,蕴藏着新兴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着力打造一流的软硬件环境,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推动新兴产业加快集聚。鼓励企业向规划建设的产业基地集中,因企业异地整体搬迁而对企业原所在地财源产生重大影响的,经两地财政部门协商,以搬迁时前一年该企业入库税收为基数,由上级财政部门核算后以转移支付的方式,保障企业原所在地的财政利益。鼓励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在规划建设的基地内兴办企业园区,以年租制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租约期最长可达50年;企业园区属于外部公共大配套部分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列入当地政府公共支出范围。
(4)积极承接国际新兴产业转移。紧紧抓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的机遇,组织必要力量,开展对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投资意向和在中国境内投资布局的调查与研究,把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投资动向与我省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科技储备、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结合起来,编制既能与我省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又能与外商需求相吻合的招商选资项目。加大与国外专业研发机构和专业生产企业的合作力度,鼓励国外制造厂商和研发机构来福建投资办厂及建立研发中心。
(5)扶持企业开拓市场空间。在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由于研发投入较多、缺乏规模经济,所以产品成本往往较高,加上不少产品(如节能环保产业)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用,具有很强外部经济性,因此必须扶持企业开拓市场力度。一是推动传统产业生产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新品开发,通过产品持续更新、工艺升级和功能提升,赢得新的发展。二是大力实施新兴产业产品的示范工程,将示范工程检验的产品在新闻媒体上予以推广,并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医药产品,优先纳入医疗保险用药目录。三是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支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建立境外销售网络,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简化退税手续,加快退税速度。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合理利用境外资源,以购并、合资合作和租赁等方式开拓境外市场。
(6)大力促进闽台新兴产业对接。为应对全球金融风暴,调整台湾产业结构,台湾当局连续推出精致农业、绿色能源、生物科技、文化创意、医疗照护、旅游观光等六大新兴产业规划。六大新兴产业表现为向服务业倾斜、相互关联性、主要依托大陆市场的特点。充分发挥福建对台“五缘”优势,从产业链整合、延长上推进闽台新兴产业的深度对接,不断加强新兴产业的融合互动,合作制造新兴产业产品推广到全世界,合作开拓大陆市场,创立品牌;应开放资本合作发展新兴产业;研发合作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共同制定产业标准,力争使其上升为全球标准,努力形成新兴产业链和新经济增长点。
5、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
新兴产业是人才创新创业的主要舞台,新兴产业人才缺乏是制约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当抓紧落实福建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海西人才高地的有关政策,实施人才开发和培养工程,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的原则,在努力培养本地高端人才的基础上,指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领军人才、高层次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要力争通过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发展一个高科技企业,进而带动一个新兴产业成长。
(2)实施“企业博士创新” 计划。积极资助在生产一线的博士和博士后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培育一批年纪轻、素质高、适应未来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技术带头人。按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统筹教育资源,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有技术优势的院校合作办学,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探索建立人才自由流动机制。切实解决好相关人才的住房、医疗、就业、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福建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规划选址46个保障性住房大居建设基地
为解决本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以及中心城区动迁居民房源安置,2003年以来,本市先后在宝山、嘉定、浦东、闵行、松江、青浦、奉贤、金山、崇明等9个区县,分三批规划选址了46个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基地,目前,已批准控规43个基地,规划用地面积约142平方公里,规划新增住宅8929万平方米。2008-2012年,5年累计共新开工建设和筹措各类保障性住房(包括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公共租赁住房)83万套、约6300万平方米,竣工47万套、约3800万平方米。
经过市、区、企的共同努力,全部46个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基地中,已基本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基地为34个。其中,宝山顾村,嘉定江桥,浦东周浦、康桥、曹路、航头、三林,松江泗泾,闵行浦江、君莲等基地部分居民已经入住,入住户数约10万户。
居民已入住的宝山顾村、嘉定江桥、闵行浦江和浦东康桥、周浦等基地,配套已基本到位;大集团对口的拓展基地市政公建配套正在加快建设;新一轮选址基地配套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2013年,本市排定了新建保障性住房和实施旧住房综合改造10.5万套、725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10万套、730万平方米的工作计划。截至6月底,本市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4528套、约416.85万平方米,占年度目标套数的51.93%;基本建成57498套、约450.68万平方米,占年度目标套数的57.5%。
“多管齐下”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上海市自启动建设保障性住房以来,就明确了“政府主导”的实施原则,主要包括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科学选址、建设规模纳入年度整体计划、房源统一调配使用等。为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上海市专门设立了“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推进办公室”,成员单位包括市建交委、市发改委、市房管局、市规土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绿化局、市教委、市金融办、市卫生局、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国资委、市民政局、市邮政局、市环保局、市电力公司、市申通集团等,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采取联席会议、工作例会、专题会议与月度简报、督查抄告等机制,强化服务指导、统筹协调作用,努力推进面上工作的开展,全面协调推进保障性住房的控规编制、土地供应、项目核准、环境评估、建设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自2010年起,通过区县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强调企业积极参与。上海的动迁安置房(限价商品房)采用土地招标程序、共有产权保障房采用项目法人招标等方式确定实施开发建设的房地产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项目法人招标过程中通过招标文件明确建设要求、房型标准、配套标准、供应要求等内容。同时,采用“大集团对口大基地”的建设机制,如地产集团对口宝山顾村基地和浦东曹路基地、城建集团对口闵行浦江基地等,推动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树立打造“精品”居住社区的品牌意识,主动加强与市、区管理部门的联系与协调,积极发挥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主力军作用。
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市、区各级相关部门努力构建并落实保障性住房手续办理的“绿色通道”,采取“专人专管”(各相关区审批部门对涉及大型居住社区项目实行专人负责),“联合会审、并联审批”(对于可以同步受理、同时审批的环节予以并联)等措施,不断优化保障性住房建设前期手续办理流程。此外,市财政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和上海银监局通过“名单式管理”制度,搭好融资平台,并鼓励参建企业努力拓宽其他融资渠道,通过申请中长期贷款和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信托产品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
强化配套设施完善。按照“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的要求,上海市、区各部门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基地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设施的建设,通过《关于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市政公建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大型居住社区大型商业配套设施建设的暂行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规划先行,在编制大型居住社区控详规划的同时,将道路交通、公交、水系、供排水、电力、燃气、通信等各类专项规划同步深化,并加快市政道路和公共交通的建设,引进优质教育和卫生资源,完善银行、邮政、文体、商业等必备生活业态等措施,努力满足入住居民“开门七件事”等基本生活需要。
(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达到1.2%以上,拥有国家和省认定的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行业共性技术中心15家以上,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0个。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35%。
(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左右。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0%。
(三)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培育一批重点产业,纺织服装、木制品、酿酒食品3个主导产业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均达100亿元以上;做强一批大型企业,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20家以上,其中超10亿元企业10家,超5亿元企业20家;建设一批集聚园区,形成1个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2-3个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
(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45%提高到5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水平明显降低。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五)生产业明显加快。现代物流业营业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形成2-3个成交额10亿元,5-10个5亿元的大型专业市场。
二、优化产业结构
(一)提升做强三大主导产业。到“十一五”末,三大主导产业达到百亿规模。纺织服装业:围绕原料、面料、终端产品三个环节,提高纺织产业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加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积极发展化纤纺织业,改造提升传统服装工业,创建*服装名牌。重点打造*“纺织工业城”,全市形成200万纱锭、1亿件服装的产业规模。木制品产业:积极推进林木一体化,发展木地板、家具等终端产品。加快林纸一体化建设,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发展制浆及造纸等深加工产品。重点推动*“家具制造业基地”和*“木材加工基地”建设。酿酒食品业:加快洋河、双沟等重点企业的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档、高附加值产品比重,提高市场占有率。2010年,洋河、双沟总销售收入突破60亿元。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发展乳制品、肉制品、粮油制品、水产品、果品等,做大做强娃哈哈饮料等重点企业。
(二)培育壮大两大新兴产业。到“十一五”末,两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均达到50亿元。新能源工业: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三个县、*经济开发区2×1.2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骆马湖、洪泽湖4.95万千瓦和20万千瓦风力发电、宿城开发区2×1.2万千瓦垃圾发电等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国电*热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2×60万千瓦发电机组)和市开发区北区、三县开发区热电厂建设,力争“十一五”末全市总装机容量达到160万千瓦。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市布点建设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新型包装材料业: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为支撑,以彩塑集团为龙头,加快实施“环保型热收缩膜、金属化膜、PET薄膜等彩塑包装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大力发展高档彩印包装、绿色印刷包装、绿色包装材料及制品等新型包装材料。
(三)做大做专特色基地。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加大内培外引力度,重点打造船舶修造、农产品加工(高效外向型)、织带、电器照明、金属压延加工、蓄电池、玻璃及深加工、塑胶制品等基地。到“十一五”末,特色基地销售收入均达到20-30亿元规模。
(四)加快发展生产业。物流业:大力发展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加快培育交通物流、恒通物流、中联物流等重点物流企业,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加强物流专业设施整合,加快*国际物流中心和运河国际港建设。科技服务业:强化工业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建设纺织服装、木制品、酿酒等50个全市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金融保险业:积极做好全省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引进省级金融、保险、证券机构和投资性公司在*设立分支机构,加快设立市区农村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推进金融机构开发金融衍生产品。强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和服务体系,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商业服务业:加快发展*义乌国际商贸城、淮海建材城等区域性特色市场、专业市场,加快“千村百乡”市场工程建设,引导发展法律、评估、会计、审计、咨询、广告、策划、就业等中介机构。
三、调整工业空间布局
(一)重点发展块状经济。强化六个省级开发区和湖滨新城开发区、苏宿工业园区发展定位,加快“八区”块状经济发展。*经济开发区坚持“外向型、高起点、国际化”的发展方针,大力发展资源利用型、技术密集型、出口创汇型工业,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出口贸易加工业基地。市湖滨新城开发区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休闲旅游度假产业、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生态产业,加快建成生态型、功能型、人居环境优越的湖滨新城。苏宿工业园区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重点承接苏州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实施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城市功能的综合开发,力争建设成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外向带动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现代新城的示范区。*经济开发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呼应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开发,重点培育木材深加工、纺织服装、电子等行业。*经济开发区以棉纺织、木材加工和电子照明为鲜明特色,加快建设“纺织工业城”、“家具制造业基地”和“照明工业城”。泗洪经济开发区重点加快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水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形成特色产业群和规模优势。*经济开发区利用*港新港区集输运能力和大运河的岸线资源,发展大运输量临港、临河工业项目,形成以彩塑包装、能源、玻璃深加工为主的发展格局。宿城经济开发区重点加快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以及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二)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加强集聚区规划,鼓励跨区划合办产业集聚区,引导企业向集聚区集中、转移,加快“入园进区”步伐。进一步提高省级开发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增强集约化发展水平。加大对乡镇工业集聚区的扶持力度,开展创建市示范产业集聚区活动,组织申报省重点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化工企业向化工集中区搬迁转移。
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一)加强技术进步工作。鼓励企业加大技术中心投入,确保省级、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开发经费投入分别达到销售收入的5%和3%以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并向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倾斜。建立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每年重点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高的大项目,全面提高重点项目推进的水平和效率。
(二)开展挂创、创牌和企业上市工作。深入开展“百名专家兴百企”活动,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创新合作形式,提高挂靠效果。积极引导企业增强运用品牌参与市场竞争意识,努力形成一批产品品牌化、市场国际化、经营规模化的品牌群体。“十一五”末,确保创建中国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产品80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以上,省著名商标60件。加大对创牌工作的考核和奖励,每年明确创牌工作计划,纳入年度经济工作目标考核。将税收作为品牌建设的重点考核指标,对地方税收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家、省、市名牌和商标给予重奖。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进程,认真研究证券市场新变化、新要求,支持有条件企业制定和完善上市计划,加强与证券公司联系合作,推进企业在境外和国内主板、创业板上市。“十一五”末,全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以上。
(三)提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水平。以21家省、市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试点企业为重点,在项目建设上加大力度,努力在信息化项目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业务知识培训和企业上网等方面加大引导力度。重点推动企业实施以ERP为主的信息化工程项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推广苏华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网上销售的成功经验,“十一五”末,全市实施ERP项目企业占规模企业的50%以上,市级以上新产品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比重达到40%,建立网页的规模工业企业比重达到80%,网上销售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五、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一)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突出抓好电力、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重点考核20家年耗能1.4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的节能。严格控制能耗增长源头,对年综合能源消耗总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投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达不到行业标准和要求的,不予核准备案。
(二)积极实施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积极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示范企业、示范园区。严格控制化工、造纸、冶金、印染等行业的项目建设,禁止建设投资额2000万元以下的化工项目。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提高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加强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建设,建立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的循环经济机制。
(三)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支持企业通过改进设计和技术进步实施清洁生产。对新建和改扩建项目都要实施清洁生产,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指导企业建立和实施清洁生产的标准体系。实施100项高水平清洁生产改造方案,形成一批清洁生产企业,建设一批“零排放”企业。
(四)加强安全生产。加大企业劳动卫生安全保障措施投入,加强安全生产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检查监督。
六、提高组织化程度
(一)建立领导服务体系。建立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专门负责协调解决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市、县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每位市、县级领导干部负责挂钩联系一个产业、二个大项目、三个重点企业,充分发挥领导的扶持与带动作用。加强部门协调,经贸部门要发挥政府职能在产业环境培育和结构调整中的导向作用,加强对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和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情况的监测分析,及时通报情况;发改委、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支持工业发展的措施,切实将各类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落实到企业;金融、电力、国土、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全力缓解生产要素制约,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二)强化产业政策导向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严格执行产业准入门槛,切实发挥《*市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有效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符合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加大对鼓励类投资项目,特别是对我市产业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
(三)加大新型工业化投入。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15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对市、县区规模企业在税收贡献方面的奖励和引导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名牌产品的发展及对重点企业技改贴息、研发资金补贴、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等,鼓励和扶持辖区内企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新型工业化财政资金扶持,争取在总量上有大幅增长。
在技术部资料的新闻性、深刻性、继承性和呈现效果上,我认为我们技术部比以往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在继承了以往周刊资料定位和新闻原则的基础上,技术部今年开始展开了围绕客户需求做深资料的尝试。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技术部工作心得1
态度决定走向悄悄的走过,但给了你细思遐想,让你做着力所能及与不及的事,时间真是公正,不失公允,努力的付出,得到的终将是公平的回报。20__年就在这样的状况下离开了我,也离开了大家,茫然间总会有得到又失去的感觉,既然过去了,也就为了历史,既然是历史,那就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仅有理解,无力抗。
现就此20__年的所作所为做一番总结与回顾,给自我一个代。20__年的大多工作与生活的时光是在四平度过的,在四平的子里,辛苦里夹着充实,汗里带着甘甜,完了自我的大多数目标,没有让领导和关注我的失望。但为什么说是大多数而不是全部呢原因有二:其一,我虽然努力的完了自我应当做的事,也完的不错,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可是其间也显露出了我的不足之,并且有点致命,虽在慢慢的改善,可是效果不是很明显,使得自我会陷入一种窘迫的境地。急于求的心理还一向作祟,原有的很多想法在时间的磨合中也为了中月。其二,本想今年能够很好的掌握一门拿得出手的技能,可是没有如心所愿。事做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可是却没有夺光溢彩的,都显得是那么的平淡,只要用心,谁都能够去完,心有不甘。我明白这样的结果不是我想要的,可是又在无计可施中为代价的牺牲品。是,很多工作的事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这个过程太长太慢,那就是自我的问题了,我想这是我的原因,态度还不足够端正,没有足够的用心去做,或者说是用心不到位。工作的子我已经度过了尝试,已经适应了这份工作,此刻要做的就是怎样去把它做的更好。再细数一下20__年自我工作的表现,为了自的发展,我一向是在坚持不懈,也做了很多值得一说的事,从协调到勘测设计,从工程到维护,我都做了,虽然不全是得心应手,但大多还是轻车熟路。做的这些工作中,我发现我做得最出最顺利应当是协调和维护。在协调中学会了怎样去接触,怎样去和他很好的沟通,最终达一致,做到了双赢。
在维护中,总结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从无线到光纤再到微,虽有些时候做起来显得力不从心,储备的知识也时常会是捉襟见肘,可是最终经过自我的努力和老同事的指导也都圆满的完了,说到此我就不得不提我的直属领导连志营先生,还有一位老同事翟吉星先生,他们对我的指点和亲切的指导让我在此方面有了长足的提高。虽然都是为了公司所做的一切,但我还是要在此感激他们。生活离不开工作和学习,工作有工作的态度,学习有学习的勤奋,我一向在坚持着这样的方式去开展明天的子。
20__年的子也是如此过来,在四平这一年来,我了解了公司的全部工作流程,接触了几乎所有的公司产品,包括老的和最新的,虽然在安装调试技能方面还有欠缺,但我想只要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我会掌握的,并且不会比别差。一向做一个自信的,可是自信的张弛是需要很好的把握,失去的也许就是太过自信,忘记自我是谁了,这样真的会导致崩盘,无所适从,很多事控制不了,只好控制好自我。时间的走过,见证着一切,让自我有得有失,一个的态度决定着一个的走向,我也不例外。既然我想在通信的这个圈子里有所作为,京信是一个好的施展天地,把握,我不会费。我的角我自我清楚,领导心里也会晓得,可能也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在年末的时候我回到了长,专职去做勘测设计这一块,说实话,勘测设计我不是很喜欢,但谁让我是一个不服输的呢,别做好的事我也能够。
在这段时间里,我的直属领导是石晓先生给予勒沃必须的帮忙,在此感激他对我的指导,给我的帮忙,还是那句话,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和每一件事。由于在外市工作时间过长,在长本部呆的时间过短,不免会把一些不适宜长的工作方式带进来,给领导添了不少麻烦,有时控制不住,绪过给领导带来不貌的回敬,在那里我深表歉意,期望领导能够谅解。在京信的20__年过的总体来说还算是很踏实,没有轻易地越雷池半步,循规蹈矩的做着事,得到自我想得到的,说白了,都是为了生活,何必和自我过不去,并且我还年轻,此时不努力用心,等待何时。
20__年已经悄然来到,在这新的一年里,我做出了自我的新的规划,现就此阐述一下。
1.在新的一年里,在完本职工作的同时,学习好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把自我向一个全面型才的方向发展。
2.改掉自的不良习惯,用心的去做每一件事,细节决定败,时刻的示着自我,严格的恪守。
3.多虚心求教,多积累经验,多多与领导沟通。事件的发展离不开沟通,仅有相互换意见,才能取得提高。
4.在20__年的基础,更好的了解公司的产品以及其能。以便不时之需,不被市场淘汰。年纪的增长,不能白白费,更要全面的了解自我,明白自我的的缺点在哪里,怎样的去克服,优点在什么地方,怎样去发挥,这些都需要去做一个结论。有一个明确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我想仅有如此才能打理好20__年的子,更加辉煌一些的表现。
最终祝公司的全体同仁节欢乐,体健康。万事如意!
技术部工作心得2
__年我部室能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局制定的上台阶小变样的年初全年目标,做好本部室的工作。
我部室人员在设备维护方面做到了定期维护摄、录、编及三楼演播室设备,维护有记录,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制作室的管理我部室制度上墙,并认真执行,除日常卫生清理,我们还进行每周二卫生全面大扫除。物品管理方面,我们有制作设备的统计单,常按统计单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加强值班人员的职责意识。在非编管理方面,我们实行了上机实名制,及时清理不用的用户名,为系统清理出存储空间。技术资料有专人管理,保存有专柜。
参加了县里的几大重要活动,在首届《____大赛》中作了全方位的技术保障,在其它各项活动中工作也很进取主动。多次为调频讲解供给技术保障,并出色完成任务。
我部室人员都能够遵纪守法,按规程办事,全年无人为安全事故。能够完成局交办的其它各项临时任务。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还要再接再厉,围绕局的目标任务努力工作
技术部工作心得3
一年来,在集团公司上级部门和矿领导的关怀下,我部室全体人员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干工作;一心一意,勤勤恳恳做贡献。在__年度的各项工作中,紧紧围绕“计划”这一管理主题词,秉承“脚踏实地、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矿井“安全、服务、发展”的管理思想为核心,发扬“团结、务实、严谨、求精”的工作作风,运用“超前预见性、信息反馈及时性、方案实施可操作性、问题研究系统全面性”的基础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勇于创新,为实现矿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努力的工作,为矿井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一、__年度工作总结
1.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景
截止1月底,计划生产原煤_万吨,实际生产原煤__万吨,完成集团公司计划产量,全年预计生产原煤_万吨。
截止1月底,计划总进尺__米,实际完成进尺__米,超尺__米。其中重点工程计划进尺__米,实际完成进尺_米,超尺_米;岩巷综掘工程计划进尺__米,实际完成__米,超尺__米;煤巷综掘工程计划进尺__米,实际完成__米,亏尺__米;煤锚工程计划进尺__米,实际完成__米,超尺__米;自营工程进尺实际完成__米;外委进尺实际完成__米。
截止1月底,北风井井筒施工174米,北风井下部巷道工程施工完毕;南风井下部巷道累计施工__米,剩余__米完工。中央风井改造工程累计施工_米。
2、主要工作完成情景
(1)合理谋划组织安全改扩建工程
a__年2月,与合肥设计院合作确定中央风井改造工程下部井底煤仓和清理撒煤巷道方案;
b__年5月,南风井绕道进队施工;
c__年1月,与合肥设计院合作确定井下及地面排矸系统方案;
d__年1月,北风井下部巷道工程完工;
e__年11月,北翼总回风巷施工,完善北翼回风系统。
(2)优化布局,优化设计,优化工艺
a优化布局:根据矿井发展实际情景,多次编排年度计划,五年规划,1年规划,明确短期掘进头接替,中期工作面接替,长期采区接替。__年根据采区内部采场条件及外部市场等因素,及时调整工作面接替顺序,明确关键线路。分析121上、128(里)、12、123、7211、8215、72111、等工作面地质条件,合理安排安装、收作、同采、配采等工作,确保了产量等指标的完成。
b优化设计:由技术部参与或单独完成的矿井技改方案3个(中央风井改造工程、南风井、北风井),采区设计2个(11采区、82采区),采区布置调整方案2个(83采区、__采区),采煤工作面设计6个(_),单项工程设计3个(紧急避险系统、北翼总回风巷、121上工作面改造)。
c优化工艺:推广使用绳式和气动单轨吊,减小后路运输难度,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引进矿压监测智能化系统,智能采集数据,智能分析数据,智能打印分析图表;学习支架拆除新观念,改善平板车尺寸,支架拆除由3车变成2车,提高工作效率。
(3)实施采掘上台阶、推动采掘机械化
__年度,进取实施采掘上台阶,先后在__上工作面、_工作面给予相关激励政策,确保按时贯通,按时收尾,按时安装,为矿井的正常接替供给了有力的保障。
__年度,8211机巷煤巷综掘当月施工__m,刷新了_煤层综掘进尺记录,刷新了自营单位投产5年来进尺记录。
__年度,孙疃煤矿机械化共有_台采煤机,_台综掘机同时在进下作业。采煤机械化率_%,掘进机械化率_%,位于集团公司前列。
(4)强化现场管理,强化隐患排查,杜绝采掘顶板事故
__年度,矿压组每一天都对全矿采掘工作面支柱初撑力、锚杆质量、卡缆质量和其他隐患进行一次排查,查处的问题能现场整改的必须现场整改。对特殊地段、特殊时段采取现场跟班指导、监督,一年来先后对工作面安装、收作,巷道拨门、贯通、过断层等多个地点跟班,保证了特殊地段的安全施工。
(5)以技术促效益,以科技促发展
__年度,生产技术部深入分析孙疃煤矿面临的形势,大胆提出以科技创新促发展,以合理化提议生效益构想。先后解决了_(里)工作面无缝对接,_上工作面端头支架的安装使用等技术难题。并根据现场总结写出_余篇合理化提议,取得较大的生产效益。
由技术部牵头,开展安全技术一体化论证,创新企业管理,提高矿井经营质量,成为了矿井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1月份,共计论证项目_余项,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由技术部牵头,信息中心、通风区、修护区、保运一区等多家单位合作,经过了省经信委紧急避险“六大系统”验收。
由技术部牵头,安监处、信息中心、机电科、通风区、保运一区、运输区等多家单位合作,完成了__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编制。
(6)强化“白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固本强基
__年度,在政工部的指导下,技术部进一步强化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固化周培训、月实践、季度考核的培养办法,同时每周三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旨在交流在不一样条件下施工经验,造就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队伍,为孙疃煤矿下一步发展固本强基。
二、__年度工作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作为生产管理部门,深入现场一线不够,了解情景不全面,不能为领导供给准确的决策依据,以至于12工作面风巷超标高掘进,造成局部巷道报废,给矿井造成必须损失。
重点工程和煤锚工程推进不梦想,车皮供应不足是造成重点工程进尺低的主要原因,新近队伍适应环境较慢是造成重点工程进尺低的次要原因;地质条件复杂,煤锚比架棚安全性低、煤锚罚款多,工程造价低是煤锚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
业务联系单及设计存在滞后现象,一是超前预见性不足,二是方案拍板确定较慢,沟通协调不够。
三、__年的工作重点及努力方向
1.进取谋划矿井改扩建工程
__年是我矿建设史上又一个关键之年,矿井改扩建工程进入关键施工年,技术工作任务繁重,北回风井、南回风井建设施工,中央风井改造、_采区、_采区即将打开进队施工,我部门将分析本事不足的各个系统、各个环节,提出最佳改造方案尽快实施。
2.加快准备巷道的掘进速度,实现采掘平衡
__采区岩巷工程量大,__年矿井生产本事达__万吨年等实际情景造成矿井接替紧张,我部门将进取推广岩巷综掘作业线、后运连续化的建立,努力提高单进水平,同时不断优化设计,合理组织科学安排队伍,确保正常接替。
3.继续加强顶板管理,确保生产安全
从设计源头抓起,加大支护强度。岩石掘进推广锚锚注支护方式,煤巷掘进推广u型棚支护。工作面回采推广煤层注水,减少片帮冒顶现象。现场管理对特殊地段、特殊时段采取现场跟班指导、监督,工作面安装、收作,巷道拨门、贯通、过断层等多个地点必须安排专人跟班,确保顶板安全。
4.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在__年成功创立标准化的基础上,认真对照标准查摆问题,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严格检查,严格督促整改,重奖重罚,严抓严管。采煤、掘进质量标准化进一步向示范矿井看齐,为我矿质量标准化示范矿井建设再做贡献
技术部工作心得4
__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地震、金融海啸,毫不留情的吞食着我们的一切。很多人还没从地震的废墟中爬出,又一轮新的金融海啸更是压得让人透可是气来。____年是证券行业的冬天,同时也是全球人民的冬天。可是,在公司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艰难地走过来了。冬天即将过去,我们都已准备好,迎接明天的期望!
今年是我在证券公司信息技术部工作的第四个年头,而我所在的部门又是证券公司的核心部门,我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公司的形象。我的工作中更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和放松,稍一出小差错可铸成重大灾难性后果。众所周知,证券公司的信息技术部门是最忙的部门之一,而我所在的岗位更是不能有一丝的空闲,每一次新系统的投产和建设让我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提高!在信息技术部工作的时间里,使我感觉到了自我每一天都在提高!而除了日常维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工作需要处理,所以,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就迫使我不断的提醒自我要在工作中认真认真再认真,严格按照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来进行实际操作。一年中始终如一的要求自我,在我和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__年我个人没有发生一次职责事故。对待业务技能,我心里有一条给自我规定的要求: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千方百计的把自我不会的学会,不懂的弄懂,争取做到新时期证券行业的一名合格技术工作者。
下头我对__这一年来所做的工作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1、恒生内控平台和数据中心系统建设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要求,证券公司必需建立净资本报送系统、异常交易监控和大小非减持监控系统。由于我公司原有独立存管系统为福建新意公司所开发,数据库平台是基于sqlserver__,而新意公司的净资本报送系统、异常交易监控和大小非减持监控系统是基于数据库teradata,所以,对数据库的投入将会增加很大一笔费用,软硬件费用算下来一共需要投入一百多万,而在系统的稳定性和易操作性方面不是太梦想。后又咨询到金仕达公司的该系统,费用也在一百多万以上,相对于我公司原有新意独立存管系统而言,增加了重复投入费用。而结合公司的实际业务情景,所以在选择开发商和价格方面作了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恒生公司愿意无条件移植我公司原有独立存管系统和反洗钱系统,给的报价也是在充分保护原有系统的基础上给出的价格,并且还有一个专门的维护团队,有很强的实力。从公司实际业务情景出发,最终选择了价格适当的恒生公司内控平台和数据中心系统。
2、恒生内控平台和数据中心系统建设的后期维护
在三个多月的紧张建设和测试中,我公司的证券公司反洗钱监控报送系统、内控平台、净资本监控系统、异常交易和大小非减持监控系统顺利建设完成,并正常接管以前新意独立存管系统的运行。从系统的需求探讨到筹建和正式上线运行,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各项目组成员的大力支持,所以,在建设和测试过程中都很顺利。在后期的维护中主要是针对一些新需求的解决和证监会的新报表报送需求,目前恒生公司工程师正在我公司现场解决中,估计月底可全部解决完成。
3、三方存管系统建设和后期维护
“券商托管证券,银行监管资金”这是三方存管总的思想,目的是充分保护投资者,也让资金更安全,投资者更放心。
从三方存管的提出到建设以及正式上线,我们部门都是走在了最前面。从联系通讯线路,联系银行到测试和正式上线,我部门的所有员工都在默默的为这一新业务的学习和开展而努力。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今年新增上线中国银行、兴业银行。目前招商银行准生产测试已完成,现正进行到实盘测试阶段,估计明年年初可正式上线运行。
3、公司净资本监控系统新报表报送规则
根据证监会要求,证券公司需要执行新报表报送规则,并于____年12月1日正式报送。由于我公司已上线运行的净资本监控系统还是老的报表,需要联系恒生公司对原有净资本系统进行升级,满足证监会的新报表报送要求。在了解公司的需求后,和恒生公司联系升级事宜且进展顺利,目前恒生公司工程师正在现场解决中,本月即可正式报送新报表。
4、制作公司三方存管系统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汇总,对原有经纪人营销系统的移植工程,配合中心机房新增网上交易as、ar四台。
5、对中心机房b股外币转帐、清算机器、行情分发系统机器、咨询接收和转发机器的更换工作。
6、对各营业部及服务部新意开户证书的升级,联系升级三方存管许可证和相关系统的授权事宜,给财务部解决资金存管不能重复导出凭证的问题。
7、制作关于网上交易系统登陆不上行情和委托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汇总,制作公司风控系统评级表。由于公司各分支机构需要上传图像扫描资料和清算中心的统一刻录光盘,开通ftp用户和网络连接配置事宜。制作中心机房系统应急计划和设备标签并张贴事宜。
8、配合公司机房改造工程,库房卫生打扫和机器卫生整理等工作。
9、配合恒生工程师对中心机房报盘系统升级,以减轻报盘风险和压力问题,配合恒生工程师对三方存管系统版本和接口的升级,配合恒生工程师对公司oiw报盘库结构的升级,配合恒生公司对我公司信息系统的评估工作。
10、配合公司合规管理部和人民银行对我公司反洗钱数据报送核查工作,配合公司合规管理部反洗钱数据报送工作。配合贵州证监局对中心机房的检查,一些文档的准备工作。
11、安装开放式基金系统,测试及清算,发邮件数据等事宜,配合中北营业部切换novell系统和网络隔离。
12、合并原汉唐和华创席位后,报盘统一测试。配合北京路营业部,新华路营业部及各服务部工行三方存管批量上线工作。
13、配合德阳灾备中心系统建设及制作应急切换方案。
14、配合公司帐户规范工作。
15、机房日常维护和巡视,日志填写、数据备份、值班等工作。
我有渴望学习新知识和不断探索的热忱,在每一次公司发展新业务和组织活动的时候。我都会第一个站出来,不论加班到几点,我都从来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明白,我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也会进取的利用好每一次学习新业务的机会,做好各项新业务的测试工作,不给整个部门的工作拖后腿。在这种想法下,我很好的完成了部门领导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1、证券业务还有待深入全面了解。
2、对网络方面知识和动手本事有待加强。
3、在维护或工程实施中,对要害问题总结,并构成文档的努力不够。仅有这样,才更便于大家来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4、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不断地学习新业务,新知识,做到知识的不断更新。
改善措施:
1、平时注重知识技能积累,刻苦钻研,在边学习边实践中成长。
2、加强网络方面和数据库方面的学习,有机会多参加相关方面的培训。
3、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对典型、要害问题解决注重整理,构成文档,期望部门加强这方面的交流、监督。
4、主动争取新业务工程测试和实施机会,在实践中学习。
5、加强和各营业部以及服务部的沟通。
____年工作安排:
1、配合公司开放式基金系统建设,测试及上线。
2、配合公司招商银行实盘测试及正式上线工作。
3、反洗钱监控系统、净资本监控系统、异常交易和大小非减持监控系统、内控系统的维护和相关升级事宜。
4、服务部升级为营业部后,对财务系统的相关备份工作,新增财务登陆站点后的相关维护工作。
5、柜台系统和三方存管系统维护及相关升级事宜。
6、配合公司中心机房网络改造工程及网络管理工作。
7、加强对08交易柜台相关系统的学习和oracle数据库的学习。
新的一年里我为自我制定了新的目标,那就是要加紧学习,更好的充实自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新时期的挑战。明年会有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在等着我,我心里在暗暗的为自我鼓劲。要在竞争中站稳脚步。踏踏实实,目光不能只限于自身周围的小圈子,要着眼于大局,着眼于今后的发展。我也会向其他优秀同事学习,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好的工作经验,共同提高。争取更好的工作成绩。
技术部工作心得5
__年是中国汽车发展产业极不凡的一年,中国的汽车产业从大发展回归到逐渐理性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更明显,具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企业将发展得更加良性。长城、吉利等自主品牌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__汽车有限公司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离公司的目标仍有必须的差距。__年__汽车有限公司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__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__年在公司领导的准确引领下,基本完成微面的开发工作,1.8mt的准备工作,a___二代的升级工作,展望__年,微面上市、a___二代、1.8手动档上市、a___三代的开发实现,必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期望。__年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技术中心管理工作
__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是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工艺革新的重要力量,__年__汽车企业技术中心经过自身的努力,获得到了__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企业的技术创新体制、科研投入体制、人才激励机制、对外合作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创新条件建设、技术储备积累、技术创新产出、创新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必须的成绩。__年技术中心加强了相关管理工作,组织技术中心全体员工制订了__年企业技术中心发展纲要,__年将进一步完善,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更理,岗位职责更加明确、新产品开发更加清晰、人才发展规划更加明确,业务提升要更加有效,工作效益要得到明显提升,__年企业技术中心发展纲要经过修改后报董事会的批准。__年制订和摸索试装程序、试车队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技术中心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明确技术中心例会制度,加强部门沟通和交流。__年要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程序文件加强学习和执行,使技术中心的业务本事、项目管理本事得以提升,提高工作的效率。
二、产品管理
第一:公告管理工作
1、__年结合生产一致性管理工作和公司发展的需要,对fd__\fd__c\fd__\fd__\fd6__\fd__等车型的扩展工作,完成了对a___二代的公告申报工作。
2、根据__省经信委浙经信机械〔__〕536号和台经信[__]131号文件,关于开展__年车辆生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将组织各市主管部门对列入国家车辆公告的汽车、改装车、摩托车、低速货车生产企业(含分公司)开展监督检查。公司将结合c_-b_-20__《企业生产一致性保证计划》进行自查,分析,最终上报行业主管部门,生产一致性管理工作得到了专家和行业领导的认可。
3、结合公司发展的需要就新能源汽车申报工作从工业信息部产业司、中机车辆服务中心、__省经信委进行了有效的沟通,同意我司申报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并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签订了整车控制器、非标设备开发事宜。项目根据杭州新能汽车开发进行之中,目前,新能源汽车准入工作已经紧逻密布地开展工作,7号生产厂房生产线改造、办公区域、关健设备采购、样车检测、方案申报已经全面展开。预计到__年5月份能完成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准入和公告的下达。
4、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年前在__集团完成了fd__\fd__ev\__\fd__车型的公告网络申报工作,其中fd__产品的定型试验已经进行,可靠性试验已经全面展开,年前先将排放的耐久性试验进行,其它强制性检测等检测方案获得中机中心专家批准后开始。其中fd__\fd__方案和参数备案工作已经进行,样车和标定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计划到__年10月份前完成上市前的公告申报工作;
5、由于__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产品管理公告密码由__集团控制,给__生产基地上公告带来了十分不便,期望能得到公司高层领导的重视,协助产品管理科和五征进行沟通,在__年单独申请一台机器用于申请公告事宜。
6、__汽车有限公司汽车生产资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提议公司领导对企业整车生产资质进行更多的了解,并找寻到最佳的合作伙伴,为企业长远发展作好准备。
第二:环保公告
1、vin码的申报工作:现阶段正在进行的是每隔15天就申报一次,并且07年后所有贴合国四要求的车要在__年2月底前完成申报工作。
2、完成宁波__的扩展申报工作,为降低生产成本供给服务。
3、根据环境保护局要求加强对污染物控制装置标识的要求,对各生产厂家提出了标识的要求,经过产品科通知厂家执行,目前此项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4、为了学习环保生产一致性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产品管理科俞品华、吕新星参加环保培训会议。
第三:标准化管理
1、对fd___和fd___c的企业标准进行了重新备案工作。
2、完成了飞碟牌fd___ev纯电动汽车系列轻型客车技术条件备案的准备工作。
3、协助__县技术质量监督局完成标准调查工作。
4、接收行业标准,并及时通知技术人员了解行业标准,为提高产品做好准备。
5、组织学习整车定型试验标准一次。
提议:技术中心标准化建设一向是企业的弱点,也是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的关键,__年必须要加强汽车行业强制性标准的学习的贯彻执行,计划和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联合进行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工作。
第四:产品强制性认证(3c认证工作)
1、根据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规定于__年10月份,完成生产一致性证书的备案工作,此项工作资料十分多,任务十分繁重,技术中心协同质量部、生产部、采购部进行多次评审,构成程序文件,对企业生产一致性管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完成3c工厂检查,并顺利经过。
三、纯电动汽车公告、准入工作
1、生产线建设:此项工作由叶峰副总经理负责,生产线已经开始在铺地板链,展示区已经基本完成,能够等候验收工作,充电桩已经完成一只安装,还需要增加必要的防护设施,仓库的警示标志还需要进行规划和建设;
2、技术资料的整理,__年10月10日在__分公司,由杭州公司及__分公司技术中心、采购、质量、生产、综合办共同对技术资料的准备进行了分工。目前此工作已经分工到各部门,涉及电动汽车的工作由杭州提交,传统车资料由__公司供给。原计划于__年12月10日进行技术资料的汇总分析,由于各近期工作的冲突,时间另行通知。
3、设备购置情景:
3、1非标准设备的购置,进一步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沟通非标设备尽早供给。
3、3需要异常注意的事宜:测功仪及其它设备购置的费用的支付请公司尽快安排;
4、检测事宜:fd__ev纯电动汽车于12月12日已经到达天津检测中心,12月13日和天津检测中心规划室和整车室的人员沟通,试验安排如下:
4、1二辆fd___ev电动汽车,一辆电动汽车用于进行强制性检测项目,另一辆电动汽车用于定型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研究到北京的气候会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检测,定型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安排在海南汽车试验场进行,为便于统一结算,我公司进行定型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的海南汽车试验场的场租费用由天津检测中心支付,我司统一支付给天津检测中心检测费用;;
4、2在__集团完成了电动汽车公告的网上申报工作。
综述:电动汽车准入及公告的确申报工作,工作量大,任务紧,杭州赛普及__分公司的配合仍需要磨合,__分公司依靠杭州技术力量,对__分公司技术发展影响很大,提议由__分公司组建团队,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
四、试车队的管理工作
试车队一向是公司产品验证的重要部门,__年试车队克服高寒、高温、高原等极限,__年路试情景:1月到11月总试验里程214685公里、零部件试验报告69份、fd___微面定型试验3__公里、微面上海标定里程5916公里、临时出车任务78项,行驶15961公里、编制fd____试验大纲、fd____试验大纲、fd6434试验大纲、fd___bev试验大纲,办理临时牌照79份。__年加强了试车队伍的建设,补充二名从调试车间的员工进入试车队,加强了试车队的管理工作,对试验路线、试验车管理、试验报告进行管理,试车队的效益得以提高。由于试车队的特殊性质,试车管理工作仍需要改善,__年重点加强试车员的业务水平,对试验大纲、试验记录、试验报告等方面加强。
3、__五星申请了国外专利。
4、__五星商标获得到国家商标局的授权。
提议:知识产权管理也是技术中心工作和弱点,知识产权是一个企业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是项目申报的重要佐证材料,是一个企业的创新的标志,我司因对专利申请人员的奖励不足,导致技术人员对专利申请的热情不高,提议为企业申请一项专利并获得专利证书的分别按以下进行奖励:发明专利,带头人3000元,其他人员__元。实用新颖专利,带头人__元,其他人员1000元。外观专利,带头人1000元,其他人员500元。
__年__汽车有限公司将着手市著名品牌及驰名商标的申报工作,为企业品牌建设注入新的力量。
六、出口认证
1、根据国贸部的工作需要,完成了fd___、fd____c、fd____、fd____、fd___\fd___六个车型的gcc和saso的换证工作,此项工作基本完成。
2、根据南非市场需要,对fd____\fd___\fd___等三车型进行部分欧洲认证,目前23个项目,经过的项目有10项,其中fd___排放项目也顺利经过,但座椅强度、安全带固定点试验经四次检测仍失败,经过试验对提升产品质量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永福座椅得到很大的提升。其中emc试验也失败,需要进行整改试验。其中正面碰撞和后碰需要进行一些改,牌照安排、燃油箱等试验还需要进行,工作量十分巨大,技术中心产品管理科人员也在努力进行之中。
3、组织实施fd__尼日利亚的出口认证项目。
4、由国贸部组织学习了解巴西出口相关法规。
七、政府项目管理
第一、科技系统
1、由技术中心组织申报了__县科技工业项目,我公司提交的贴合节能惠民要求的suv汽车开发项目获得验收,获得科技奖励18万元。
2、组织申报了__年重大科技项目一项,节能环保多用途乘用车(**五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经由省科技厅受理需要在适宜时参加评审工作。
3、组织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并经过评审,公司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将享受企业所得私减免10%的优惠政策。根据__县委__(1)号文件获得县级企业奖励10万元。
第二、经贸系统
1、组织申报了省级技术中心的评选工作,__年获得省级技术中心的称号,根据__县委__(1)号文件获得县级企业奖励5万元。__年根据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条例,能够申请专项资金60万。
2、组织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__汽车有限公司、年产__辆纯电动汽车产业化项目。
3、组织申报__年双千工程一项,根据__县委__(1)号文件获得县级企业奖励5万元。
4、组织申报__年省工业转型升级财政专项资金,__汽车有限公司多用途乘用车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申请资金200万元。
5、组织申报__年度县先进制造业基地企业技改专项资金,__汽车有限公司多用途乘用车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申请资金200万元。
第三、发改系统:
1、组织申报了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__飞碟__分公司构成年开发三至四款节能环保新车型创新本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
2、组织申报台州市__年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申报表,__汽车年产一万台纯电动汽车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3、组织申报__年省重大工业项目,__汽车年产3万辆中高档乘用车项目进入数据库。
4、组织申报__年电子信息产业振兴和技术项目,__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万台纯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软件研发及示范应用技改项目,申请专项资金320万元。
5、组织申报__年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__汽车有限公司年产1万台fd6430bev纯电动汽车研发及示范应用技改项目,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900万元。
提议:政策项目每年能获得必须金额的补助,这些补助离不开全体技术中心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异常是有些项目时间紧张,组织材料资料多,加班时间长,技术中心工作人员虽然无怨无悔,但没有激励政策下,员工的进取性受到必须的挫折,所以提议公司将政府奖励资金的5%用于员工的激励,也能够经过当月加班申请费用的形式,当月给予鼓励,有效地鼓励员工参与,如公司申报__年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时,公司员工吕新星、于立江同志加班加点整理资料,下班后送材料到发改局等事迹都需要有激励政策来鼓励员工的进取性。
八、其它相关工作
1、协助牟总完成将陆美珩主席__省“”的申报工作。
2、协助销营公司完成跟踪兰州销售点车辆上牌问题。
3、协助牟总完成__省经信委关于全省汽车生产企业管理工作座谈会,提交年度总结材料(包括今年1-11月生产经营情景及全年预计完成情景)。
4、协助美国zap进行低速电动汽车的认证及相关事宜。
一、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利弊分析
(一)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
1.为融入珠三角发展战略带来了新机遇。2008年底,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指出,本规划纲要的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纲要》的出台,让肇庆在经济地理上融入珠三角终于有了难得机遇。此次融入珠三角,对肇庆而言盼望已久,纳入珠三角的行政版图之后,从时空条件、产业发展、特殊政策、区域布局上,都给肇庆科学发展带来生机。
2.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动力。2011年,肇庆市召开全市对外招商引资、加快外经贸转型升级工作会议。据了解,肇庆市2011年招商引资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是:实际吸收外资比上年增长9%,合同吸收外资增长43%;新引进世界500强跨国公司2家,原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新增合同外资额3000万美元;招商活动签约项目履约率70%以上;努力推进加工贸易电子围网建设,实现外经贸、海关、加工贸易企业三方联网;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混合生产方式出口比重达30%;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1家;加工贸易内销增长8%。
(二)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不利因素
1.加工贸易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肇庆有8个县(市)区,其中一半在珠三角,一半在山区: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属于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较快,加工贸易基础较好。其余的广宁、怀集、封开、德庆四县则属于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加工贸易刚刚起步,用当地人的话讲,就是只有“半只脚”跨进珠三角。
2.民营企业规模和加工贸易转型不对称。2001年,民营企业在外贸进出口市场的份额不到1%。而2011年10月前,集体、私营企业参与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2亿美元,几乎是国有企业的2倍,占了外贸总额的24.9%。企业经营规模普遍不大,能起到龙头作用的大型民营出口企业不多。从已取得进出口权民企看,注册资金在50-300万元的占多数,注册资金在300-1000万元的有30几家,注册资金超1000万元的民企只有10几家。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之一。
3.为肇庆高新产品开发带来了新路径。10年前肇庆的初级农产品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主要出口品种,如今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已成为出口主力。2011年前10月,肇庆市出口机电产品为9.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3.4%;同时鞋类、服装和农产品等以往的出口拳头产品所占份额已降至15%以下。肇庆是鱼米之乡,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例如农产品和水产品。
二、肇庆市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做的工作
(一)肇庆海关推出七项举措,力促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这些举措包括:(1)在具体的政策措施和监管方式上,适当拉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外政策落差,对区内区外实行差别化管理,给予区域内企业更为宽松政策和便利措施,引导加工贸易向特殊区域集聚,并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行可持续健康发展。(2)积极支持肇庆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的申建工作,对保税港区、综保区相关功能进行科学规划和定位,设计和开发海关监管模式和作业流程,促进特殊监管区域业务功能发挥。(3)继续实施“网上申报、分段备案、滚动核销、联网核查”的电子账册联网监管模式,规范和简化加工贸易企业办理备案、料件结转等业务手续。(4)继续积极支持“双转移”,简化加工贸易企业搬迁的海关手续,优先办理转移企业合同备案、变更、结转、外发加工的手续,确保监管设备、保税料件的无缝衔接。(5)建立内销绿色快速通道,支持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加工贸易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并且优化审价程序,提升审价效率,方便重点企业办理内销征税业务。(6)积极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切实享受守法便利的通关便利。提升企业注册登记审核效率,切实落实对A类、AA类企业的通关便利措施。(7)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重点建设项目用足用好优惠政策。主动指导企业解决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问题,为企业提供快捷审批、高效通关的减免税审批服务,充分发挥税收优惠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引导作用。
(二)肇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合作备忘录
备忘录提出决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促进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根据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建立政策研究协作机制、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服务机制、共同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扩大进出口激励机制、联合培训宣传机制、维护良好外经贸经营秩序协作机制等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共促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此外,双方还就共同帮助外贸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企业争创品牌的鼓励服务机制,打造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共同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达成合作,对肇庆市加工贸易企业扩大进出口进行扶持。
(三)肇庆政府与广州海关签署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备
忘录。2011年以来,广州海关紧贴肇庆市“十二五”规划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成立了服务支持肇庆市重点外向型经济发展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涵盖了废五金“入园监管”、港口物流、特殊监管区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四会玉石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积极推动肇庆产业升级发展。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肇庆市与广州海关将近期和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相互支持的事项列入备忘录,并明确建立联络员与联系会议制度,双方及时通报合作工作进展,安排工作计划,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下一步广州海关将从七个方面加强对肇庆市经济建设的支持,包括肇庆市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肇庆高新区申报建设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支持肇庆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基地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持肇庆外贸港口的集约化经营和协调发展;大力支持促进肇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监管模式提供高效服务;严厉打击走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为地方政府提供海关统计预警监测服务。
(四)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多功能综合性特色园区
按照“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肇庆高新区发挥工业主战场的排头兵作用,完善基础设施,解决资金、用地等发展瓶颈问题,加快推进现代工业城建设。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高要金渡、金淘工业园,四会省级民营科技工业园、亚洲金属资源再生工业园,顺德龙江(德庆)和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鼎湖纺织城等一批名牌园区,继续抓紧做好广宁、封开、高要产业转移园区申报工作。要强化园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壮大金融、物流等新兴服务产业。
(五)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和开放水平
肇庆市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港口物流经济的意见》,加快以肇庆新港为主枢纽的港口群规划建设,加快金利港、高要港、马房港建设和扩建三榕港、大旺港,同时抓紧规划建设配套肇庆新港的1万亩高新产业区,着力提升临港口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水平,严格实施临港产业发展规划,选准招商引资重点,重点引进与大港口、大物流相配套的大工业项目,发展壮大以港口作为主要运输平台的临港产业,培育一批工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支柱产业集群,促进港口物流经济加快发展。
三、肇庆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学习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验
东莞成为了“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认为东莞能够取得成绩,一是创新思路有新突破。东莞在全国率先突破诸多政策。二是转型升级有路径。如不停产转三资,就是由东莞率先探索的。三是扩大内销有方法。2010年广东内销1.1万亿元,东莞就超2054亿元,占全省五分之一。四是政策扶持有力度。东莞拿出“六个十亿”,其中10亿元专项扶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五是服务举措有创新。这些经验完全可以供肇庆市借鉴和学习。
(二)推动以肇庆为中心,广州、佛山为两翼、辐射珠三角的战略区域合作
肇庆围绕配套广州、佛山主导产业,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打造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基地、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资源性工业加工基地,形成于广佛错位发展、携手发展的竞合格局。肇庆与广佛应当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比如广州是汽车整车的生产基地,肇庆则要成为汽车零配件的生产车间。目前,肇庆已经聚集了几十家精密制造企业,从事汽车外壳、驾驶室等制造。
(三)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发展模式
根据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海关总署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指导意见》,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新加工贸易管理模式。其中,主要措施应为:创新加工贸易管理模式、优化加工贸易产业布局、加快加工贸易经营模式转化、加快出口基地和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加强转型升级融资保险支持、鼓励非法人来料加工厂转型为独立法人企业、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加强就业服务和用工指导、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积极推进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产、培育转型升级示范企业10项。
(四)寻求多种方式突破融资颈瓶
根据广东省外经贸厅与多部委调研时发现,中小企业居多的加工贸易转型当下急需突破融资瓶颈。人民币升值加上银根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小企业融资几近无望。对此,要加强转型升级融资保险支持。在融资保险方面,鼓励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示范区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中国进出口银行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服务;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信用风险保障和融资便利。拓宽民间融资渠道,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村镇银行等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型融资工具的开发和利用。
(五)做好珠三角企业梯级转移的承接工作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聚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合肥、芜湖、蚌埠市优势,整合周边创新资源,逐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区域,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崛起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先行先试,勇于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创新创业,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环境。
2、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在强化政府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产业为支撑,以利益为纽带,突出开放创新,广泛集聚国内外相关领域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
3、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主攻方向,确定有限目标,选择若干具有明显优势的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力量突破。
4、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合肥、芜湖、蚌埠市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改革试验工作取得成效。
(三)主要目标
本届政府任期内,合肥、芜湖、蚌埠市要实现“两个突破、两个提高、四个翻番”和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目标。即: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在培育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研发人员数、专利授权数、中国名牌产品数等翻一番以上;培育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百亿元级新兴产业、千亿元级支柱产业和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群体、研发群体、创业(风险)投资群体以及中介服务群体。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全省自主创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再经过一届政府的努力,建成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型人才高地、创新型企业高地、创新型产业高地;合肥、芜湖、蚌埠市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六大创新工程,培育战略性创新产业
(一)创新型产业升级工程
1、千方百计培育新兴产业群。重点抓好一批事关全局的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有特色的产业基地,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等领域,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形成一批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群。
2、加速提升支柱产业创新水平。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煤化工和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综合效益。
3、着力完善创新产业体系。围绕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专项扶持政策,组织定向招商活动,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和物流等现代生产业,大力发展科普产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二)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1、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量涌现。建立创业绿色通道,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以技术、专利等作价创办科技型企业或科技中介机构。完善创业服务中心、软件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创新咨询中心等孵化器的功能,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共性创业平台。实行科技型企业创业零收费。根据企业不同特点和阶段,给予经费资助和创业扶持。加大对发展势头好、前景广的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促其做强做大,逐步发展成新兴产业群。
2、提升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在重点产业领域,依托骨干企业新建一批省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并争取提升为国家级。提高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通过政府资助等方式,争取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的品牌建设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品牌出口商品,以及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企业、科研院所,给予奖励。
(三)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1、集聚创新型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紧密结合起来,以重大项目和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为支撑,提供优良的生活、科研和创业条件,培养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金融、管理等专业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
2、培育创新企业家队伍。强化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建立职业经理人机制,培养和造就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设立企业家服务机构,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强企业经营者创新能力培训。
(四)创新载体建设工程
1、提升高新区产业和服务水平。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强化高新区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的产业定位,引导创新型企业、人才、研发机构向高新区集聚;强化产业特色,形成“一区多园”格局。建立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对园区企业家的述职制度和企业家对园区负责人的评价制度。支持合肥高新区尽快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支持芜湖、蚌埠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鼓励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
2、打造多种类型的创新载体。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集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区域性产业集群服务组织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载体,为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条件。
(五)创新平台建设工程1、完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一批行业性公共技术平台,提高重大科技攻关能力。依托专业化检测、情报和研究机构,建立检测、科技信息、咨询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服务。组建中国(合肥)创新发展研究院。
2、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三市联网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强化公共服务,吸引国内外更多科技成果落户。建设区域网上技术市场。办好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使之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自主创新会展品牌之一。
3、打造科技中介服务群体。大力发展技术开发、交易、评估、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深化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改革,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行业协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自我协调能力。加快建立技术经纪人队伍。
(六)创新环境优化工程
1、培育创新文化和法治环境。把自主创新理论、政策的学习宣传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把创新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创新文化。举办创新和科技论坛、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和科技讲座等活动。办好中国中部创新经济论坛。合肥、芜湖、蚌埠三市轮流,每年举办一次创新创业大赛。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宣传力度,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配套立法,优化自主创新法治环境。
2、创造宜居宜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广泛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使之成为适宜干事业、办企业、聚产业的新型区域。
3、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运用知识产权,提升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推动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实施商标战略。建立知识产权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
三、推进六项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1、建立创新投资体系。省及合肥、芜湖、蚌埠市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引导境内外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金融类公司等投资机构在试验区开展创投业务。鼓励企业或个人组建创业投资机构。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2、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与国内外交易所创业板、投资银行的战略协作关系,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鼓励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促进合肥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做强做大**长江产权交易中心和蚌埠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全省各类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支持合肥高新区、**长江产权交易所申报非上市公司代办股权转让试点。
3、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积极引进省外和境外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股份制银行、农村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组建为创新、创业和“三农”服务的专业银行;鼓励合肥、芜湖、蚌埠市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科技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组织试点,形成竞争充分、富有活力的金融支撑体系。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信用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等金融创新,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面向高层次创业人才的个人信用担保公司,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4、强化政府创新投入。省及合肥、芜湖、蚌埠市政府设立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创业投资引导、担保体系建设、公共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创新人才资助和奖励,优先解决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早期投入问题。
(二)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1、加快科研院所改制步伐。按照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分类重组科研院所,整合中央与地方、军用与民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等各类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中央在皖科研院所改制步伐。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与产业界紧密联系的研究型、应用型大学和工业技术研究院,鼓励高校设立专职创新岗位,承担重大研究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与国内外著名大学联合办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创业教育。按照建设职教大省的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为创新型产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经济实体等形式,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及科研院所相互参股,实现优势互补。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相互开放实验室和科研设施,企业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鼓励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
4、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国家级和省外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境内外企业在试验区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推动境外大企业与省内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研发合作。坚持省部会商和省部、省院共建制度,深入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和省部共建奇瑞名牌活动。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扩大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技术交流。加强与长三角在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在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转移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将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等指标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引导人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积极探索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增设创新人才奖。建立创业风险保障机制。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采取股权奖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方式,对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予以激励。尽快制定企业经营者按管理要素、科技人员按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和高管的个人所得税省、市留成部分,全部用于奖励个人创新创业。
(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1、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模式。全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试验区适当倾斜。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探索新增耕地指标易地有偿调剂使用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的有效途径。支持合肥开展国家集约节约用地试点,支持芜湖、蚌埠申报国家集约节约用地试点。
2、保障创新型企业用地需求。对创新型项目,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在高新区内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设“科技产业用房”,提高研发、产业化等用房的配置效率。
(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优化国有股权结构。加快省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建立适应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省属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自主创新。
2、增强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建立对国有企业及其经营班子自主创新评价、考核和奖罚制度,争创国家创新型企业。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股权、期权激励。
(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以建设创新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加大效能建设力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在项目核准备案、工商登记、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以及创新型企业认定、重点创新型产业确定等方面,赋予**三市省级管理权限。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事项。积极推进并联审批、缺席默认、限时审批和全程代办制等,使试验区成为全国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区域之一。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2、完善创新资源配置体制。建立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政策决策、科技活动组织的协调机制,解决部门利益分割、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错位等问题。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强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合肥、芜湖、蚌埠市负责同志参加,负责领导和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研究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检查督促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承担咨询、论证等职责。
(二)强化主体责任。合肥、芜湖、蚌埠市要以自主创新为龙头,带动整体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成立专门机构,强力推进。要制定实施子方案、年度目标和政策措施,逐一落实;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创新投入明显高于其他市;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广泛集聚国内外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要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努力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三)切实搞好协调服务。省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地方和企业排忧解难。要进一步改进服务,简化程序,积极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名牌产品、专利及驰名著名商标等,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更多的支持。政府采购中优先支持创新企业和产品。对自主创新工作做得好的单位给予表彰。
(四)编制推进计划。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创出品牌”的要求,今年内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滚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年度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各有关部门。试验区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优先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试验区中长期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