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25: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反思大讨论体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及具体日程安排,我公司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第一阶段工作即学习动员、征求意见阶段已经结束,现将该阶段的活动开展情况做简要总结。
一、首先是根据集团公司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要求成立了以书记、经理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了办公室,负责公司活动的组织领导及日常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____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并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体学习计划,由各党支部负责人负责具体组织集中学习、指导并检查学习笔记。在学习中我们力争全部做到“八有”、“四统一”的学习目标,即有教材、有学习制度、有学习考勤制度、有辅导材料、有记录笔记、有体会文章、有学习园地、有讨论交流;“四统一”即笔记本规格统一、封皮标记统一、内容时间统一、档案资料整理统一。我们把每个学习环节中产生的档案资料都分类整理,规范入档,专人管理。
其次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几项活动。先是召开了全公司范围内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向全体职工传达了集团公司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并对此项活动的开展做了具体部署安排。然后,我们通过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对此项活动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参加在公司举行的解放思想大讨论讨论交流会,讨论对“解放思想、实现跨越”的科学阐述,了解最前沿的思想信息,对广大职工进行关于怎样解放思想、促发展的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活动。从而使大家深刻理解构建和谐矿区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深刻认识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首先创优环境,使大家对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献计献策,从而使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工作中去。在各学习小组组织的集中学习活动中,把党历来遵循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路线与当前的解放思想、跨越发展的新思路结合起来,同各自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深刻反思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过程中,在服务企业及社会的实践中,自己都存在哪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尽快纠正解决,要力争让群众看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际效果。
自今年8月,开展“自强不息、开拓开放”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按照局里的统一安排,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系统全面地学习了“__同志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动员部署大会上的讲话”、“__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等等。通过学习和讨论,深刻地认识到这次开展以“自强不息、开拓开放”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做好本职、奋力赶超的大讨论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如何加快发展、如何服务发展,解决党员干部在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提高自己、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作为机关支部的一名成员,自身体会到最大的进步就是克服了自我,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增加了发展的紧迫感和压力。
二、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查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方面
一是在学习态度上不够认真、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不善于学习、学习抓的不紧,积极性不高,存在着被动、应付思想。二是学习敷衍了事,[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学习只限于一般性地读书看报,只是念一念,还集中听一听,方法简单,组织学习时就学一学,要求学什么就学习什么,仅学习了规定的文件、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等,很少主动学习学习与自己业务无关的一些知识。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学习的目的虽然明确,但实际学习时导致学习归学习,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没有很好把理论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起来。
(二)工作方面
一是对待来访群众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有时特别是手头工作稍多、稍忙时,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正真成为人民群众的公仆,没有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来访办事群众,二是有些工作不够细,与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有差距,工作责任心还需加强;三是工作中时有急躁情绪,偶尔有发牢骚的现象,谦虚谨慎的作风还不够。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方面
一是在实际工作中,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更新不到位,工作上创新意识不强。二是对在新形势、新任务和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没有进深层次的分析,仅看表面现象、思考不深刻,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对一些有关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不是那么了解,没有主动去与我们的农技专家、院士和其他同志沟通,有时了解情况不多时仅凭感觉和自己认为对的想法去解决,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三是遇到问题还是习惯于用老方法去理解,思想上出现懒惰,没有做到脚踏实地地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去正确研究处理。
三、初步整改决心和措施
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对个人来说,既是一次用新思想、新观念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更是让自己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压力感,增加荣誉感、自豪感,提高科学发展观、保持和巩固先进性教育整改成果的持续性机遇。通过学习讨论和对照检查不足,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我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全新的思想全新的理念,提高自己素质,为加快我县农业经济和我局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淳安县支公司尤其注重发挥精神力量在公司运行发展中的“基本原动力”的作用,围绕如何在高压状态下,调整员工心态,减少疲劳,焕起自动自发的信心,增加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决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为切入点,几经实践和探索,成功地用精神文明建设改观了员工的精神面貌,形成了强大而持久的内生性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公司事业的飞跃式发展。
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对标奋行,创先争优,打造精神高地
中国人寿淳安县支公司坚持党建统领全局,用党的先进理论引领公司发展,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以中国人寿浙江省分公司“龙腾盛世,对标奋行”先进单位评选活动为目标,结合属地党委、政府“蝶变淳安”主题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党员活动中心,打造灵魂的栖息地,搭载工会组织,以丰富的活动凝人心,聚人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员奋勇向前,促进公司业绩连年突进,2012年系统综合考评位列中国人寿杭州市分公司第一名,并先后荣获淳安县“巾帼文明岗”、 杭州市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取得了精神、物质双丰收。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人的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中国人寿淳安县支公司以人为本发展观思想的确立经历了由浅入深的境界选择。起初提出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注入了共谋发展的情怀;在业务快速发展阶段提出的“富我员工,强我国寿”,体现了个人发展才能组织发展的哲理;在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时候提出的“阳光心态、快乐工作”,把快乐工作视为至高境界。每一时期都切合业务发展需求,应和了员工积极向上的心理,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三、把精神文明建设与技能培训结合起来落实,塑造员工的阳光心态
人物资上充裕不一定能带来精神上的快乐,但精神上的快乐可以带来物质上的充裕。保险行业是个高压行业,中国人寿淳安县支公司非常注重对员工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技能培训,从而保证了员工的思维和技术水平与时俱进,人人以阳光心态应对繁杂的工作局面,以苦为乐。近年来,公司每年都开展学习五本书和大讨论活动。在竞赛接连不断、会务和业务处理压力大的时候,开展了“幸福的反思”和“我们的工资是谁给的”大讨论活动,教育员工知足常乐;在“小富则安”思想冒头出现纪律松懈的时候,开展了学习《责任胜于能力》、《蒙牛思维》和《把信送到加西亚》等五本书活动,促动员工再接再厉;在业务快速发展的时候,组织内勤员工开展了“如何为一线员工和客户服务”大讨论活动,组织外勤员工开展了“客户是衣食父母,我应该为客户做什么”大讨论活动,提醒员工关注质量;在公司年年超额完成任务、指标年年加大、员工为目标所累的时候,开展了学习《智慧人生之成功要诀》和《快意人生之积极心态》两本书活动,教导员工舒解压力,向工作过程要快乐。
同时,坚持执行会议制度不动摇。每周一召开办公例会,交流上周工作,汇报本周打算,共同解决难题,重点工作统一调度。每周四召开职工大会,传达文件,信息,专题分享,推广典型,让员工在第一时间明白公司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工作起来有的放矢。会议主持实行若干策划小组轮值制,力求人人上台,各个表白,既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又锻炼了员工的能力,从而克服了照本宣科、一言堂等诸多弊端,集中体现了员工的意愿,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四、把精神引领、制度管理和亲情呵护结合起来落实,让员工体会到“家”的温馨
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中国人寿淳安县支公司推行的“精神引领+制度管理+亲情呵护”管理的模式,得到了员工的认同,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使员工找到了归属感。
第一,建立并实施与公司健康发展相配套的规章制度,为员工发展定“轨”。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在精神引领、鼓舞的前提下,还要有完备的制度作为保障。近年来,中国人寿淳安县支公司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质量考评办法》、《厉行节约控制费用开支办法》以及《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安全制度》等。通过实施上述制度,让员工干有方向,量有尺子,寻“轨”前进,只管“加油”就行了,杜绝了“头疼治头,脚疼治脚”的现象,减少了不应有的内耗,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二,推行亲情呵护,营造“家”的氛围。首先每年两次以上大范围组织员工为公司和经理室提意见,提高员工在“家”中的地位。各职场都设立了意见箱,随时接纳群众意见和建议。对提供合理化建议价值较高者,公司给予大张旗鼓的奖励。仅2012年上半年就收到职工意见120多条;第二是关心员工疾苦,为职工办实事,让员工体会到“家”的温暖。每年组织职工体检,职工过生日公司送上蛋糕或鲜花,婚丧嫁娶送上祝福或慰问,春节慰问职工家属,母亲节给职工母亲送花,职工患病或家里有重大事情领导登门看望,部室每季度组织一次团康活动,员工加班领导送上工作餐,关怀职工无微不至;第三是活跃公司的文化生活,让职工体会到“家”的快乐。公司每年都组织一些文体活动陶冶员工的情操,如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演讲比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等,把员工的心紧紧的凝聚在一起。
党性三问大讨论范文一
根据处发活动通知,我项目部组织开展了三问三思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通过准备演讲材料、进行活动宣讲、参与活动讨论,使我更加深入体会了煤炭行业现今生存现状。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加强安全管理。
1、干部抓安全要做到四个有心(即:抓安全要有决心、抓质量要有恒心、抓三违要有狠心、抓帮教要有耐心)。而且干部在抓安全工作时要有铁的手腕、铁的心肠、铁的面孔。要始终牢记你对安全讲人情,安全对你不留情,应该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雷厉风行的作风、常备不懈的心态抓好煤矿安全工作。
2、工人保安全要做到四个不能(即:违章的话不能听、冒险的活不能干、带血的钱不能拿、违纪的事不能办)。通过四个不能的开展来强化职工自主保安意识,深刻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安危,更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真正做到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四个不能的核心就是遵章守纪,根本原则是不能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基本要求是三不:即自己不伤害自己,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让别人伤害自己。
二、从源头抓起,做好职工安全业务技能培训工作,培他养树立以安全为天的思想,严禁他们违章作业,违犯劳动纪律,抓好以老带新及传帮带工作,确保职工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党性三问大讨论范文二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开展两个多月了,两个对月来,通过学习有关资料,撰写心得体会,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做为一名党员,做为一名奋战在集成农技推广战线的战士,我做了什么?问题究竟在自己的身上都有什么或多少表现?近一段时间内,我认真梳理了一下自入党以来,我的思想和为民服务行动上的轨迹,我有些汗颜了。
为民三问,这个题命的好,好,在于问得及时,问得透彻,结合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我真的有必要坐下来,认真梳理自己的思想轨迹,认认真真回答为民三问了。 入党为什么?记得刚入党时,组织给我谈话,问我,入党的动机是什么?我回答:为人民服务,具体到我个人是为农民朋友服务。现在回想起20xx年前的那次谈话,犹在耳边。十几年来,到底服务了多少呢?说实在的,我也曾为全县三农事业做出过一定的贡献,这一点,党和人民都看到了,也肯定了,也给了我不少荣誉。荣誉,是一件好东西,他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成绩的肯定与认可,正确认识它,会促使个人在后来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成绩。然而,在荣誉面前,我头脑有些发晕了,学习也少了,工作主动性也不强了,认为自己已步入不惑之年了,至于进取和创新,让年轻人干去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现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经同志们的批评,我认真进行了反思。
为农民服务,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句话,更重要的是行动。要赋之于行动,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思想。当初,响亮的入党誓词,铮铮的入党申请,不是为了有面子,也不是为了自我表现,是为了在党的旗帜下成长,为了成为一名战士,一名敢于担当职责的战士。
40岁,也许黄金年龄已过。但我们积累的经验却是一笔无穷的财富,我可以将这笔财富无限放大,传承给后来的旗手,让越来越多的优秀战士投身到这片沃土上。
为民干什么?这是摆在我们农技战线战斗人员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为民干什么这个话题并不沉重,但他问得掷地有声,却不好回答。冠冕堂皇的话任何人都会说,但真正有是在价值和意义的能有多少?我们需要做的是用于担当,敢于担当。为民服务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全县富民强县,科技强县的成功与否,任重而道远,我们别无选择。
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农业是一个大天地,需要我们做的很多,这其中有我们熟悉和未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攻破它。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生产上主要还是以传统生产为主,为改变农村和农业的现状,县委县政府早在20xx年久启动了领导机关在基层包村大行动。之后,结合中央、省委的部署,实施了强村固基大行动,让各单位业务骨干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目的就是通过此举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时传达灌输下去,让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改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全县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而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我曾有幸参与了上述两项活动,也为所包村庄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在想起来,那真是值得回味的两年。
将来留什么?说到这里,我的脑海里闪现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闪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然闲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无疑是当时的社会楷模,给我们留下了不死的精神。与先人圣贤相比,我们是渺小的,但我们并不是一无是处,因为我们在做着建设现代农业的大工程,这其中迸发出来的精神,也将会作为一种财富传承下去。
因为我们是农业技术推广者,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是我们的职责。但,技术是要发展的,我们当前推广的技术在目前来看是先进的适用的,而对于将来,由于随着技术革命大潮的风起云涌,可能会被更新或替代。其实这并不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情,当我们把技术推广的方法,敢于奉献的精神而被将来肯定和传承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由衷的感到欣慰?
当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不因虚度光阴,无所事事而悔恨,而为从事了一项平凡而意义非凡的农技推广事业,而感到荣光,仅一点足矣!
党性三问大讨论范文三
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深刻理解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切实增进对群众路线的理解,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进服务人民群众的自觉,进一步强化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理念,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责任感和改进工作作风的自觉性, 为查摆问题、剖析根源、落实整改、转变作风打牢思想基础。
一、对三问三思的认识。
什么是三问三思?扪心自问面对群众期盼,有多少为民服务的情怀;面对发展重任,有多少务实干事的担当;面对党的纪律,有多少清廉守正的自觉,深入思考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为后人留下什么 的问题,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如何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领会和把握?通过这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和自学,对照在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从四个层面列举的25种不良作风现象,以及我市重点治理的慵懒散拖、推诿扯皮、麻木冷漠、坐而论道、好人主义、投机钻营六大顽症, 开展三问三思活动的目的就是加强党性教育,让党员干部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和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充分认清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勤勉工作,以及在新形势下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律,筑牢清正廉洁的思想防线和道德防线,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查摆、对照单位工作职责和个人具体分工,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学习的自觉性不足,在学习制度坚持的不好,学习的系统性不强,理论水平低。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对待一些工作还有应付过关的想法,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自己;
3、一些工作只是按部就班,遇到困难有等待观望的情况,有时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工作被动滞后。
4、下县区了解情况时间太少,不够主动、不够深入,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不断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在街道展开的“我在新嘉为什么,我在新嘉干什么,我给新嘉留什么”大讨论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反思学习,使我对居委会工作的性质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居委会工作直接联系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第一线”,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最后都要靠居委会干部落实,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千条线都要过一个针眼”,居委会工作的好坏、细致与否,直接关系到了千家万户。特别是当我走访社区独居老年人,当我与居委会的同志们一道上门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协调环境卫生、解决居民的实际生活困难问题,组织社区娱乐活动等工作的时候,我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我自身价值在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过程中的体现,使我分外珍惜着宝贵的岗位。几年来,社区的各项工作让我得到了锻炼,也积累了工作经验。
第一、摆正位置,当好配角。在工作中我将多请示汇报,多交心通气,甘当绿叶。辨证的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团结协作,做到: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
第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明辩大是大非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完善,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第三、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既发扬以往好的作风、好的传统,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协助社区主任做好各项工作。
第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敬岗爱业,甘于奉献,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质量。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自己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从走出大学校门到现在,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政”把自己的教学工作搞好就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通过本次对相关条例政策的细致学习后,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好书,给学生讲讲道理那么简单,而是要从社会,学校,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健全人格,为国家、为社会培养负责任,有用的人才。
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我也不禁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才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好教师,怎样才能缩短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距离。为此,我为自己制订了如下整改措施。
俗话说的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内外兼修,才能教好学生。作为新老师的我明白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就必须多听取老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的各种意见,毕竟身教胜于言教,老教师们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值得我认真用心学习和领会。
其次,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一定会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自觉做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办公室里不打电脑游戏、不带手机进课堂、学生面前不说脏话等等。
汪国真曾经说过: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所以既然我选择了教育事业,我就会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到不抱怨,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真正的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爱上这些孩子们,爱上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
另外,对于我来说,更要做的是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踏上这三尺讲台的那一刻,我就深知爱生是立业之本。但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爱,我之前彷徨过,疑惑过,也曾“好心反成坏事”,但如今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反思,我若有所悟:“爱”并不能溺爱,更不能纵容和放弃,而是把对学生的温情和严格相结合。要“严中有爱”,“爱中见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他们当做“孩子”来看,不急于求成,允许他们犯错。当他们犯错后,对他们进行说理教育时,我也会以足够的耐心对待,而不是一味的训斥责骂。对待后进生,我会试着用赞赏的眼光去对待他们,努力挖掘其优点。总之,我会尽我所能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也让他们学会懂得如何去尊重老师,从而愿意学习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问题意识的产生是一种自觉,绝非牵强附会的质疑,它形成于丰满的人生阅历和独立的自我思考之上,伴随着事物发生的整个过程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修正。问题意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的前卫性与实验性会影响事物发展的走向,它的产生与介入不仅是为了获取某种单一指向性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厘清事物发展的脉络、因果,以及对整个过程进行追索和反思。如果说问题意识是一个点,那么事物的结果则是由这一点所画的圆,思考的独立性和实验性则决定了圆形的直径。
“中国当代艺术实验第一回展:形态与意识”在当代艺术领域就画了这样一个问题意识的圆。当代艺术展现的是有关当代性的问题,在当代艺术中,媒介和形式的选取已经不再是首要问题,艺术对社会政治和当代生活的介入成为艺术家关注的新焦点。也正因如此,表现当代精神和现代人生活的当代艺术才有可能穿越历史,不再局限地表现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或在某种艺术形式和美感上纠缠往复。这也正符合当代社会的特征,在逐渐平面化的时空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成为一个个彼此依附却又彼此分离的环扣,不同的环扣组合搭配出千差万别的线索和脉络。这些线索和脉络表面上不再具有普世性的价值,但对个体独家记忆的表现仍然可以折射出社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出入故园”、“挂悬遭遇”、“究竟显形”和“去随意性”是“形态与意识”展览的四个主题,分别对应王怀庆、陈文令、钟飚和隋建国的创作。在展览上,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与作品被平等地放置在空间中,减少了观众对作品意图和艺术家思想轨迹的猜测,却又引发了个体与社会二者相互关系的更深层讨论,从而将作品带入公众领域,让公众进入艺术家的私人领域。
王怀庆的《故园》系列建构的是在集体想象和集体回忆中的时代家园,体现出个体在时代中的追索与抗争。这种对故园的依恋与现代人对概念模糊的乡愁的依赖相似,当“游牧”成为时代特征,人们只有借助抽象性的符号和标志寄托自己的记忆,寻找自己的归属,赋予“走出”与“回归”这一对命题更深层的时代性。陈文令的“挂悬遭遇”虽表现的是个人的遭遇,但在他重新回访这段记忆的时候,自觉的问题意识促使他对遭遇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究,成功地将“罪”与“罚”的问题通过艺术的表达推向社会道德和伦理的大讨论中。《钟飚字典》的编纂带有几分调侃,词条的设计和内容的编排不是故弄玄虚的标榜,而是自我态度的流露,这种把自己对世界的关切变成常识的方式让观众在看到个体差异的同时,也体会到社会真理性法则的变动性。一直以来,隋建国的创作总是以具象的形态搭配抽象的概念,总是力图摆脱对现实问题的现实投射,转而越过具体表象的禁锢,在不断建造的过程中不停地发掘和寻找世界,当代艺术的时代性和责任感在他的雕塑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巧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
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比如在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在让学生探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任意一个面的面积,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体大小不一,而小正方形的数量却是有限的,因此不少学生在摆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手中的小方块不够摆,纷纷提出问题:“老师,小方块不够摆,怎么办?”老师要求学生自己想想办法?促使学生进一步思维:怎样才能解决小方块不够的问题?从而发现:只要长摆一行小方块,宽摆一行小方块,再将长与宽所含的小方块块数乘一乘,所得的小方块总块数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从而较好地使学生理解了长与宽所含小方块的块数与长与宽的长度的关系,进而抽象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引导“错误”,拓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得错误发生,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我在教学中,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在教学这么一道题:光明小学今年春季植树,四年级栽树78棵,是三年级所栽棵树的2倍还多6棵,三年级栽树多少棵?学生汇报时出现了三种列式:①78×2+6,②(78-6)÷2,③(78+6)÷2。先让学生分别说出列式的理由,当时我没有及时评价,而是让学生在自己的课练本上画出本题的数量关系的线段图,对照自己的算式,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看到正确的结果是(78-6)÷2。在这里我并没有草草收场,而是有意识地让学生从错误出发改编题目,使学生错误的算式符合改编后的题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让学生明白了自己错误的原因,知道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正确地去引导它,这样才能拓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三、将“错”举一反三,提高辨别能力
“错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它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教学中的“错误”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以“错”为媒,及时而机智地捕捉形形的“错误”,凭借自己的智慧开发和利用好这一无穷的“宝库”,将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生机与活力。例如:在复习角的知识时,我提出一个判断题:“钝角都大于90度。”大部分很多同学说:“对!”可有同学提出异议:“钝角应该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我肯定了这位同学的答案,并反问他:“那你能找到一个钝角小于或者等于90度吗?”这位同学哑口无言了。我指出这句话不是对钝角的定义,而是讲的钝角的一个性质。接着我又提出一个判断题:“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这时很多同学又马上肯定地说:“对!”“真的对吗?”有些同学又有点怀疑了,再经过仔细推敲,发现这个判断是错误的,大于90度的还有平角、周角。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同学们明白,当判断题的前提与结论交换位置,这个判断就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仔细地分析,不要急于做出判断。
四、巧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有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作前提。学生通过找错、议错、改错的反思过程,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自己的发现、分析、改正错误的能力,达到正确掌握知识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的练习册上有这样一道题,“小明从家到学校,去时每分钟走60米,回来时,每分钟走40米。求小明往返的平均速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大部分同学作出了(60+40)÷2=50的错误解答。评讲时,我把其作为促使学生反思的好材料,组织学生辨别正误,思考、辨析错在何处,为什么错,如何改错。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有学生说:“这是求平均数的应用题,应该根据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而总路程可以看作1,去的时间则是路程÷速度就是1/60,而返回的时间是1/40,所以应该这样列式:1÷(1/60+1/40),不应该把两个速度加起来再除以2。”经这位同学一提醒,大部分同学都明白了,纷纷举手,有的学生则没等老师点名就迫不及待的说了自己的观点。“老师,他说的没错,求平均速度是应该总路程÷总时间,但这里的总路程应该是往返的总路程,应该是2,所以应该是2÷(1/60+1/40)=48千米。对对对应该是这样……一道错题,引发了同学们的一场大讨论。同学们在主动参与找错、议错、辩错、该错的反思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资源,因势利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来达到使学生减少错误,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的“错误”是宝贵的资源,因为有了“错误”,课堂才显生机和活力;因为有了“错误”,师生才有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因为有了“错误”,我们的数学课堂才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刘绪菊.《启迪智慧——问题探究教学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