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25: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职德育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创新
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出,我国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减缓人口增长,优化人口结构方面取得了应有的成效,而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每一个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站的具体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之际,传统的计划生育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和适应现在计划生育工作一线的实际要求,优质服务被提到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所以,为了进一步的巩固工作成果,提高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程度,我们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要开始着力创新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在传统上,我们通常是单纯以政策是否执行到位为工作是否达到目的的衡量标准,这就往往造成了工作人员无法从群众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服务方式简单陈旧,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着管理粗放甚至以罚代管的现象。在对待群众时,也并不是采取服务的态度而是用居高临下的管理者的姿态,态度傲慢、语言生硬、手段粗暴。以这样的服务手段、方式和态度去进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经常造成群众与工作人员的意见甚至肢体冲突,让群众产生抵触甚至敌对情绪也就不稀奇了。可想而知,群众产生了这样的情绪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必将受到阻碍。所以,作为直接面对服务对象的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在原来工作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让群众乐于接受我们的服务。
下面,笔者就对基层计生工作机制创新的具体做法提几点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妇女知情选择权
1.1 提高宣传广度 以往我镇的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对象覆盖面十分狭窄,仅仅包括登记在册的已婚适龄妇女,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镇的人口组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应的,计划生育的宣传对象也就要在常住已婚育龄妇女基础上,将下岗职工、流动人口、男性及未婚人群纳入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范围,让不同的人群都能够得到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计划生育服务。
1.2 加大宣传深度 而对于常规的避孕节育知识宣传方面,为了能够有效的指导育龄群众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恰当的避孕方法,我们计生工作人员可以加强随访服务,也就是根据以掌握的登记情况,在群众自愿的情况下,深入到育龄群众的家中,为每一个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将以前仅限于节育方面的随访内容向到生育、节育、不育全方位的指导和建议,实现避孕和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的宣传教育、咨询辅导、身体检查以及跟踪随访的一条龙服务,有效地保障了广大育龄妇女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1.3 创新宣传方式 在加强计划生育宣传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宣传方式的创新。除了一般性,日常性的宣传工作,如印发有关“生殖健康”、“知情选择”和“婚育指南”等等形成系列的科普知识宣传单和宣传册和制作宣传展板、绘制墙标、树立公益广告牌、出动宣传车等基础手段之外,还可以利用乡镇特色的文化大院、文化大集或乡镇广播等丰富宣传形式。
2 多部门协同工作,保证计生工作顺利进行
以往的计生工作一般都是靠着计生不能孤军奋战搞服务,几个相关部门也各自为政,无不往来。这种局面不仅不利于计生工作的有效开展,也不利于实现为人民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所以在计生工作机制创新的过程中,要以计生部门为中心,找准各个相关部门的服务工作接合点,在统一的组织和调配下,有计划有目的的配合计生工作的进行。
2.1 加强与医疗部门配合,全面保障妇女权益 计生工作首先要借助的就是医疗卫生部门在人员、技术和设备以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十分熟悉和了解等方面的优势,与计生部门在人员网络方面的优势进行有机结合,以期两者优势互补,达到强强联合的效果,共同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开展。医疗人员要随计生部门深入基层为育龄群众提供全面的生殖健康查体服务,并根据身体检查的结果,为已婚的育龄妇女建立一对一的生殖健康档案,实行计算机系统化、电子化管理,落实跟踪服务。对查出妇科疾病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加以治疗,对那些内部便在现场治疗的,可以采取为其发放联系卡的方式,持卡就可享受到市级医疗机构的优惠、规范的治疗服务。
2.2 加强与民政部门配合,消除群众后顾之忧 除了和工作职能联系最紧密的医疗部门做好联动之外,与民政部门的协同工作也是计生部门应该着力做好的。例如,计生部门可以和民政部门共同建立一个计划生育家庭的生活保障和奖励制度,并协助社会保障机构逐步完善养老保障机制,以消除独生子女家庭的后顾之忧。以及为了让已婚的育龄妇女都可以得到免费的生殖健康检查以及保健服务,切实的减轻甚至消除群众负担,计生部门在与民政部门协商之后,可以着力加大对计划生育医疗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然后,在医疗卫生单位按国家成文规定减半收取治疗费用的基础上,再对已经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患者,按合作医疗的规定对治疗费用在一定限额内近性报销。这样,不仅仅保障了育龄群众生殖健康,还减轻了群众的负担,自然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总之,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需要我们基层工作人员想方设法的下大力气去落实,我们一定要加快做好计生工作的优质服务工作机制创新,使计生工作能够尽快的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豫湘马海根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03创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关键词:社会化;心理机制;德育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2-01
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就是社会作用机制与个体心理接受机制相互作用的方式和状态。金盛华(1996)认为,社会化心理机制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社会角色引导,社会比较机制,社会学习机制和亚社会认同,本文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社会角色引导――榜样的力量
每个人,无论是在家庭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中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也会越来越多。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规范的的社会角色,使个体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因此,个体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生活首先是与其社会角色相一致,并依据社会对于相应角色的要求和期待而被系统化的。个人学习扮演好社会角色并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角色期望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使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3]。
在我国,社会对于青少年群体有较高的期望和对待方式,这种一致性很高的社会化环境就使得扮演学生角色的他们在对待事物的基本看法上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在中学的德育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对学习榜选择上的必要引导,作为价值体系还在形成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教师在学生榜样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可以把自己认为值得大家模仿的对象介绍给学生,教师的选择引导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对于榜样的选择。
教师在教导学生自觉选择优秀的榜样进行观察模仿的过程应注意两点:第一,要选择多种方式相结合,现代的中学生个性活泼、喜好新颖、有创意的形式。教师除了给学生讲优秀榜样的故事之外,还可以结合新闻报道、人物纪录片等形式让大家了解人物的事迹。第二,教师在选择榜样的时候应该注重生活化,也就是说,选取的这些榜样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而非中学生现阶段还没有能力去模仿的那些人物。此外,德育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对于那些缺乏独立、自我意识的人,较容易受到引导,所以教师在对他们的引导上可以更为直接,让他们认识到是非对错的道德标准
二、社会比较、学习机制――构建良好德育环境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认为学习是直接经验的获取,是在行为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对于青少年而言,其自主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展,他们的很多行为、观念、与行为方式是来自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费斯廷格(Festinger,1957)发现,任何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需要评价自己的状态[5]。在比较中,个体获得有关自己与他人在适应社会变化发展方面的相关信息,并据此判断自我行为选择的是非对错,进而推进自我观念和行为方式向社会认同的方向发展。人的自我评价多半是社会性的,对于事物的看法,影响我们的往往是社会给予它的评价标准,而我们对事物的评价也是参照这个标准而进行的。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习得各种道德规范的地方。因此,构建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长时间处在一种民主、公正的学校制度中,更有利于强化他们的价值观念中对民主、公平公正的认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优良的道德观念。中学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十分重要。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和价值观念;并教导他们学会自觉选择优秀的行为方式进行观察模仿。逐步扩展学生社会比较的内容和范围。
总之,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通力合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营造和谐、健康的氛围,不断提高德育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
三、亚社会认同――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作用
亚社会是指相对于宏观大社会的直接社会环境,有时也指对应于较大社会背景的较小社会背景。是人们社会化的直接背景。社会对个人的要求都是以亚社会的价值观规范及群体认同为中介折射到具体的个人身上,并发生作用的。就拿中国来说,人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大社会中,但直接的微观社会的不同也会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差异。亚社会作为个体的首属群体和个体社会化的直接背景,个体会首先以亚社会的要求为出发点,在其期望和奖惩环境中被引导。人们只有在适应了亚社会的前提下,才能够顺利的成长和发展。
中学生的很多知识是通过其同辈群体的交流而获得的,比如两性知识的获得、恋爱技巧的获得等等,亚文化对于青少年同辈群体而言具有普遍的道德约束力。而现阶段,中学生同辈群体亚文化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与主流文化相偏离的成分,因此建立健康的同辈群体亚文化,不仅是对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实现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应该继续加大主流文化的传播力度。不断提升主流文化的社会影响力,给中学生群体的亚文化发展树立规范。同时,学校作为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场所,应该要通过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缩短主流文化与学生心理差距使其更容易接受。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中学生同辈群体亚文化逐渐与主流文化相适应,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德育方法的改进,德育内容的创新,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多方面的积极努力协调,并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 班 华.对”心理――道德教育”的探索――兼论中国自己的心理教育之道;教育科学研究.2010,(1).
[2] 吴少里.论”80―90后”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心理机制形成;.江海纵横;2012,(7).
[3] 董 薇,陈 鑫,李 伟.社会化的心理机制视角下的“榜样”力量.社会心理科学.2008,(5).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着力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和“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体制基础。
(二)总体要求。把保持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把完善政府调控与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结合起来,着力激发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与活力;把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结合起来,着力健全改善民生的保障机制;把提高经济效益与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着力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把加快国内发展与提升开放水平结合起来,着力形成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制度,支持民间资本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有效激发市场投资活力。(发展改革委牵头,各有关部门负责)
(二)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适当退出,切实把国有资本投资重点放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拓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国资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三)继续完善对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健全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开展支持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创新试点,研究制订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银监会、财政部负责)
三、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
(一)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为重点,制订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并开展试点,探索建立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等负责)
(二)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完成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出台输配电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研究制订农电体制改革方案并开展试点。(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电监会、水利部、财政部、能源局负责)
(三)推进盐业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及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形成新型食盐供给体制和盐业管理体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负责)
(四)加快推进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强化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等基础性制度建设。(国资委牵头)
四、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一)出台关于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的实施办法,简化电价分类结构,推行居民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健全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继续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展改革委、电监会、能源局负责)
(二)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推进农业节水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财政部负责)
(三)全面推行城市污水、垃圾及医疗废物等处理收费制度,研究建立危险废物处理保证金制度,制订出台推进排污权交易试点的指导意见并扩大试点范围,完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制度。(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一)出台资源税改革方案,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制度,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研究实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完善消费税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的方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负责)
(二)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加快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有机衔接的公共预算体系。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健全监督机制。研究建立地方政府财政风险防控机制。(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和收入管理制度。完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和使用管理制度。(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负责)
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一)借鉴国际监管标准的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强化资本和流动性要求,确立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信息共享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机制。探索规范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外汇局负责)
(二)修订出台《贷款通则》,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加快发展多层次信贷市场。尽快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存款保险条例。(人民银行、银监会负责)
(三)加快股权投资基金制度建设,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完善新兴产业创业投资管理机制。健全创业板市场相关制度,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推动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财政部负责)
(四)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快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开展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试点,深化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改革。(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负责)
(五)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研究制订偏远山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研究制订农村抵押担保条例,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在支持“三农”中的作用。(银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负责)
七、协调推进城乡改革
(一)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条例,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出规范农村土地整治的指导意见。修订国有建设用地划拨目录,深化国有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国土资源部牵头)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进一步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三)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工作。制订出台进一步加快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国有农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制订出台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思路,进一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推进农村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农业部、林业局、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等负责)
八、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改革
(一)研究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的思路,提出改革的目标、重点和措施。积极稳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改革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分配和监管制度。(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等负责)
(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研究解决城镇集体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及城市无收入老年居民养老保险问题,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配套政策并扩大试点范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
(三)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推进城市和工矿区棚户区改造,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综合性政策。(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九、深化社会领域改革
(一)出台并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推进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和办学体制等改革,并启动相关试点工作。(教育部牵头)
(二)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做好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三)加快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推进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制订出台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意见,基本完成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出版社转制任务。(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
(四)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科技部牵头)
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一)研究制订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促进对外贸易协调可持续发展。(商务部牵头)
(二)研究修订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外资审批程序,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制订出台境外投资条例,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政策和服务体系。(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法制办负责)
十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制订出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为全面启动改革创造条件、积累经验。(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负责)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出台政府投资条例,加快制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制定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和代建制管理办法,建立重大项目专家评议制度。(发展改革委、法制办负责)
(三)研究推进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研究提出深化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发展改革委、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管局负责)
十二、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开放水平、统筹城乡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战略任务深化改革,率先突破,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改革经验。各部门要积极支持改革试点工作,将专项改革试点放到试验区先行先试。支持和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发展改革委牵头)
【关键词】社会化;心理机制;中学德育改革
引 言
社会化心理机制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心理状态,中学道德教育是中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强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个体社会化心理机制各方面相辅相成的作用有利于改变中国“强制灌输式”教育理念和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学德育改革。
一、社会角色引导机制理论与改进中学道德教育方式
1.社会角色引导机制的理论内涵
社会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以及理解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一个人担负着怎样的角色社会就会对其产生怎样的要求和期待。个人学习扮演社会角色并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角色期望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使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社会认可是个体自我价值最重要的来源和依据,只有得到社会的接纳和承认,个体才能形成稳定的自尊感和自我统一性。
2.引入社会角色引导机制改进中学道德教育的方式
班杜拉的实验研究证明,人的社会化不仅取决于行为实践、观察学习经验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对人的社会化过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和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和规范,在中学德育过程中,通过鲜活的角色案例和其背后蕴藏的人性价值光辉,向德育内容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内容得以丰满和真实,富有时代性,从单一、空泛、一种静态的“晓之以理”的观念灌输,逐步转化为人性化、务实化、生活化的一种动态的“动之以情”的共鸣体验。
在我们的中学道德教育中应该更加重视核心价值引导,尤其在价值多元文化充斥着人们感觉感官的当下,需要结合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心理年龄特征,在倡导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同时关注非主流文化价值对中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自觉接受主流价值观的辐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在实现社会化心理机制对中学德育的要求需要在教学生活中,通过“榜样”等社会角色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高尚的价值观念形成,与社会核心价值保持一致并内化为自己独立的评价判断系统,深化社会角色。
二、社会比较机制理论与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社会比较机制的理论内涵
费斯廷格指出任何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都需要评价自己的状态,并明确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个人的行为定向是建立在明确自我评价和自我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评价基础上的,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候并不存在个人可以信任的绝对评价标准,这时人们就需要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才能够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
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如果一个具有良好自我肯定感的人,在进行社会比较时会倾向于积极向上比较,即选择比自己优秀的人作为比较对象,这种积极导向的社会比较会激发人们更多的自我努力,并积极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2.通过社会比较机制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比较对于人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自我比较的方向决定着自我的发展方向,因此,引导人们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扩展社会比较范围、深化社会比较内容是促进其社会化和积极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学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社会比较机制的作用,强化青少年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规范,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自我比较和社会比较,帮助和引导他们扩展其社会比较范围,使其在积极地群体对比中广泛地、深入地发展自身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行为启发他们在丰富而又生动的道德实践中健全认知结构。
充分利用同辈群体的感召力,尤其对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培养和引导,培养良好的自我肯定感,鼓励其不断向上向前的方向发展,并奠定同辈群体中合理竞争,共同上进的气氛,这些都能有效提高中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三、社会学习机制理论以及发挥中学德育的引导作用
1.社会学习机制的理论内涵
班杜拉研究表明人的社会化不只取决于行为实践,观察学习经验以及相关的心理机制对人的社会化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意味着人们会使用自己设定的标准来评价、衡量自己,当行为符合自设标准时他们会以自己能够支配的奖励给自己以正强化,如考试成绩满意会用买衣服获看电影来鼓励自己;而当行为没有到达自设的标准时就会惩罚自己如考试失败后主动放弃应得奖励。自我强化使人能够对自己的社会学习经验进行自主调节,一方面接受外在强化与替代强化的影响而被社会化,另一反面受自我强化的调节而使社会化过程带有主动性和个性化色彩。
2.通过社会学习机制发挥中学德育的引导作用
社会学习机制对于解释人的社会化,特别是当代中学生的社会化有着重要的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个体的发展其自主生活领域在不断扩展,观察学习经验在社会化中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他们很多的行为、观念与行为方式并非来自传统的系统教育而是来自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学习。青少年们更多崇拜离他们生活更为接近的年轻偶像,比如体育明星等,那么中学德育就面临着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和崇拜这些歌星偶像,发挥其榜样的力量既体现中学道德发展的时代性又要对其德育发展有积极引导作用。
我们的中学德育需要为中学生创造良好的道德文化大环境,通过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和网络文化来引导中学生的道德发展和道德状态。如建立内部道德理念和谐一致、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社团文化建设为青少年提供道德角色的交流与道德行为的参与机会。
【参考文献】
[1]陈桂生.中国德育的若干理论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3(1):25.
产保护工作中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经费投入;完善法制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广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批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然而,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正处于探索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政策法规问题、人们认识观念问题、保护、工作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地加以解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很难进一步深入扎实地进行。为此,我特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几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带来种种隐患
(一)申报工作弄虚作假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后,各地闻风而动,开动员会、下发普查表、搜集情况、整理资料、申报公布保护名录、举办各种演展等等,可以说是轰轰烈烈,成绩裴然。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要看到很多地方虽然申报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政府投入的资金却很少很少,个别的甚至为零。这就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有不少地方由于没有专项经费,但又出于工作压力,不得不就申报而申报,填上申报表,搞点上报资料就了事。同时,我们有的主管部门出于各种原因,也给予了方便,因而出现了虽然有的项目成为了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而实则没有保护实体,没有完整的音像视频资料和文字记录资料等弄虚作假现象。
(二)重申报,轻保护
我们许多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还是很重视的,我们的工作人员不辞辛劳,不怕天寒地冻,不怕天寒酷暑,深入山区、乡村、社区实地走访,搜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为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党和人民感谢他们,大家是不会忘记他们的。但由于工作经费不足,一方面申报资料不完整,存在缺陷。另一方面,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后便无法问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工作仅仅停留在一张纸上,在一个美好的规划中。
(三)抓重点,忽略普查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经费少或没有,但又要完成工作任务,怎么办?很多地方只有采取突出重点抓特色,在原有的各种民间艺术集成卷中去选择申报项目,然后在下基层采风的基础上,填好报表,制好光碟上报项目。然而对于大面积的普查却无法进行。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我们以前搞的艺术集成,总的来说是较全面可用的,但是由于受当地社会政治的影响,我们的搜集到的资料也是不全面的。同时受工作和办公工具的局限,我们搜集的资料仅停留在文字和图片上,也是存在重大缺限的。再者,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范围不仅仅是民族民间艺术文化遗产,还包括医疗、建筑、传统手工艺等十多个项目,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普查是必不可少的。
(四)重展示,轻基础工作
从中央到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展工作历来十分重视,短短四年间,我国就举办了两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当然,各省、市、县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展活动也是举办得非常多的。这项工作一方面充分地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重视程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展工作是十分花费资金的,当然也是应该和必须的。但是,据我了解,很多地方,他们愿意(当然也是被迫)拿钱出来搞演展,从而提高他们的知名度,然而很难让他们拿点钱去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如添置录像、录音、摄影设备,下乡采风,搜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培训及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补贴基金等。
(五)重工作,轻培训
在我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经历中,我感觉到,不少地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知识、技能等方面培训重视不够,档次不高。即使搞培训,专业性、针对性也不是很强,采访、录音、摄影的技能培训也搞得很少,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有的地方以会带训走过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实实在在的工作,从设备、人员的准备,到下基层实地采风、搜集资料,再到整理、筛选、制作多媒体光盘,再到申报材料,没有充分的资金作保证,是很难圆满完成该项工作的。因此,我呼吁国家拿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费实施办法来,切实地把该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进一步做好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
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只有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遗产保护的通知》两个文件。个人认为,仅靠这两个文件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有不少地方的领导,口头上大讲特讲与中央保持一致,而行动上对中央的文件并不是不折不扣地执行,而是强调地方的特殊性,有选择性地执行,能推就推,能拖就拖,致使很多中央政策在地方得不到实际意义上的执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央强调是十分重要,紧迫的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安排专项资金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然而总有一些地方不这样做,他们总是以“吃饭财政”为由,拒拨或少拨工作经费,致使该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很多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及时地抢救。像这种因工作经费不落实而造成的损失、责任由谁负,该不该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我们期盼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出台。
《意见》要求,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出理顺煤电关系的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抓紧完善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意见》提出,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行业和地区范围,适时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小型金融机构,修订《贷款通则》,合理引导民间融资,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等。
《意见》还提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妥推进电价改革,实施居民阶梯电价改革方案,深化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择机推出改革方案;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抓紧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快研究城镇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
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意见》要求,以投资、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领域为重点,清理、减少和规范现有审批事项;积极推行行政问责制;全面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适时出台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
《意见》还要求,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把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财政部:财政资金将实行全程监督
为规范财政部门监督行为,加强财政管理,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财政部制定了《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办法》对财政部门实施监督的对象、原则、监督机构及其职责、监督范围、监督权限、监督方式和程序等内容作了全面规定。
《办法》规定财政部门监督职责由内设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共同承担,明确了专职监督机构和业务管理机构各自的监督职责。《办法》规定,财政部门实施监督可以采取监控、督促、调查、核查、审查、检查、评价等方法,采用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相结合的方式。此外,还明确了财政部门实施监督应当遵守的有关程序。
《办法》强调,财政部门实施监督,应当坚持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应当与财政管理相结合;应当加强绩效监督。
外管局:个人外汇可参与境外公司股权激励
为规范和完善境内个人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管理,外汇管理局网站3月16日了个人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称,个人可以其个人外汇储蓄账户中自有外汇或人民币等境内合法资金参与境外公司股权激励计划。
通知明确,参与同一项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个人,应通过所属境内公司集中委托一家境内机构统一办理外汇登记、账户开立及资金划转与汇兑等有关事项,并应由一家境外机构统一负责办理个人行权、购买与出售对应股票或权益以及相应资金划转等事项。
通知明确,境内机构应凭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登记证明,在银行开立一个境内专用外汇账户。该账户的收入范围是:从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划入的外汇资金,境内机构为个人统一购汇所得的外汇资金,个人出售股权激励计划项下股票或权益后汇回的本金及收益,汇回的分红资金,以及经所在地外汇局核准的其他收入。支出范围是:向境外支付参与股权激励计划所需资金、境外汇回资金结汇或向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划转的资金,以及经所在地外汇局核准的其他支出。
个人参与股权激励计划所得外汇收入调回后,境内机构应凭相关书面申请、股权激励计划外汇登记证明、境外交易凭证等材料,由银行将资金从境内机构境内专用外汇账户分别划入对应的个人外汇储蓄账户,并按照个人外汇储蓄账户的有关规定管理和使用。
我国将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商贸物流领域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商务部将出台《商务部关于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流通领域的实施细则》,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商品批发零售、现代物流领域。
【关键词】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企业冠名班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中职学生毕业后直接面向的是就业岗位。当今中职学生作为“90后”一代,虽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一个专业方向,明确了自己在就业、升学方面的发展目标,但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过程中,随意性、盲目性、跟随性往往较大,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缺乏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这与现代企业高素质员工相去甚远。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需求错位现象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的立校之本,也是强校之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如果企业对某个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大,就可能会和学校合作建立“冠名班”培养机制,即以企业的名号作为该专业某个或某些班级名称,对该专业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和一定的奖学金扶持,该班学生特别是享受奖学金的学生毕业后要到该企业工作一定时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建立企业“冠名班”,企业不仅在奖学金、专业现代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多层面的合作,而且在学生的行为道德、管理模式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合作,营造校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氛围,共同探索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一般说来“冠名班”的企业可以以下几种方式有效的参与德育教育:
一、企业参与制订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德育活动内容和德育评价体系
“冠名班”的企业可以派专人加入到学校德育领导机构中去,参与制订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德育活动内容和德育评价体系。尤其是在制定德育评价体系时,引入企业用人标准和人才培养标准,将侧重点放在职业道德、思想品德上,即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这种企业参与的德育评价方式将传统德育工作的评价内容具体化、企业化,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并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那种由教师一手包办,诸如在成绩单上写操行评语,在素质报告书上打个简单的评价分数或等级等传统德育评价方法。企业参与制定学校的德育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和评价体系,学生有了明确的目的和规范的行为,有了双重考核标准,这使得学生不仅满足学校考核要求,还符合企业对岗位人员的考核要求,学生成为企业抢手的人才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注入企业文化元素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在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企业“冠名班”与非冠名班的区别,首先在于在这个班集体中有鲜明的企业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能给班级学生一种精神力量的感染、吸引和熏陶,进而融合成为该冠名班的“班级文化”。在创设班级文化氛围时,各“冠名班”都会引入企业的核心理念,让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格言进入学校,进入教室,进入寝室。充分地把企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传播给即将成为企业一员的中职学生,可以使他们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前就先接受到该类企业文化的熏陶,使未来的员工能很顺利地融入企业的组织文化,同时也丰富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更有助于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如:
其次,企业冠名班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先进员工、人力资源部等到校开设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和读书活动,对企业文化做系统的介绍。企业的领导专家走进德育课堂,讲授公司的发展史,企业精神、福利待遇和今后所在行业的发展,让学生从内心感知企业这个大家庭。企业的领导专家可以将企业文化的实际案例,如美惠普公司的邻桌原则、日大荣公司的人才盘等典型案例融入到学校开设的德育课。这样的德育教育注入了企业文化元素,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增强了德育教学的吸引力。
最后,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除具备专业技能外,还必须要求员工具有责任心、自觉性和主动性,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企业“冠名班”在德育工作中会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锻炼和培养,使学生在行为习惯、思想意识上能尽早适应企业的要求,提升职业素养,成为企业的优秀员工。各“冠名班”企业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各种形式的比赛和才艺表演活动,如球类比赛、摄影比赛、征文比赛、拓展训练等等。如某企业冠名班通过“攀岩、过雷阵、孤岛逃生、合力过桥、罐头鞋”等项目培训,让学生感悟到企业文化中所要求的“团队”的涵义、“合作”的方式、“责任心”的培养以及“沟通”的重要性等基本做人道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引进企业管理方式
加强制度建设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要求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针对中职学生学习和生活纪律方面比较涣散的情况,企业“冠名班”更加强调过程的严格管理。目前很多外资企业引进日本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5S管理制度,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一些职业学校“冠名班”将外资企业中员工行为“5S”管理制度引进到学校的学生常规行为教育和常规管理工作中去,并在其基础上,又将安全(SECURITY)纳入其中,形成了6S的概念,并制定了“6S管理制度学生考核评估细则”,培养学生守时守纪的习惯。对外资企业中员工行为“5S”管理制度采取拿来主义,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言行,树立“今天的学习方式,明天的工作方式”“上学如上班”等“准职业人”意识,使学生更快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适应企业的需要,便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四、见习与实训
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的确定、思想品德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在实践中完成。见习、实训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
企业“冠名班”通常设置了一大批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见习、实训。学生参加见习、实训,可以亲自了解企业的一系列情况,包括企业的发展状况、企业的文化建设情况和企业职工的思想素质情况等。比如企业的雕塑、标语、光荣榜都是企业文化的缩影,企业员工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则是爱岗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企业职工的言传身教更是使学生对认真细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按规定、按程序办事的习惯,“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有了更深切的体验。而企业高级技工、关键工序的师傅等人员指导学生实训,从企业的角度介绍课程,渗透企业规章制度教育和标准化现场管理理念,让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这样的德育教学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现在校学生转向企业员工的零距离对接。
总之,中职德育教学工作有了企业的参与,共同营造了更高层次的德育教育氛围和环境,提升了德育教学层次,提高了学生融入社会,走向社会,融入企业等实践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方美君.高职院校德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陈家梅.浅析中职生德育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1(6).
[3]陈金国.强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3,23(1).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
近几年来随着“普高热”的再度升温,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出现了下降趋势,一部分学生厌学、抽烟、恋网、打架甚至违法。班主任如何管理教育这样的学生群体?“学者,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做学问”。可见职校生必先学会做人,然后才是知识与技能。而如何学会做人,如何以德育为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全班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我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心灵互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教师只有和学生心灵互动,才能顺利开展德育工作。因此,班主任应具有高尚的品德、诚挚的情感和平和的心态,并且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善于使用幽默的语言。
高尚的品德是教师最起码的素质,是赢得学生尊重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的教师自身就是德育的活典型。中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多属于缺少关爱的一群,部分学生生活在问题家庭。老师只有无条件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他们,以最诚挚的情感面对他们,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中职学生大多十六七岁最多不过十八岁,这个年龄阶段,成熟与幼稚交接,自尊与自卑并存,心理波动复杂,老师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化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忠言不必逆耳,幽默的语言是剂和软化剂,可以化干戈为玉帛,软化学生坚硬的自我保护壳,呵护学生很脆弱的心灵。让德育工作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及时对日常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开展德育工作
班主任接手一个新班,要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每一位学生都了如指掌,以便对日常行为不规范的学生及时教育。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的体会是“迂回包抄”。迂回,就是通过学生不规范行为的表象,查找其心理因素实质,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解决问题。包抄,就是找到问题以后,寻求多方支持,利用多种形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缓解心理压力、有利于道德构建的环境。
三、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系统德育工作
除了针对日常行为不规范的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外,班主任也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展系统持久的德育工作。
1.利用社会德育资源。班主任要善于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明辨是非。为了体现德育的时代感,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德育典范,如“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对全社会都是一种心灵的震撼,让人在感动的同时,道德境界也得到提升。
2.利用校内资源。学校定期开展座谈会、征文、计算机技能竞赛、诗歌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内活动,让学生爱祖国从爱校园开始;敬业爱岗从好好学习开始;珍惜生命从保护环境开始;道德构建从点点滴滴开始。
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德育过程并不是以外在教育为主的过程,而是一个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过程。班主任要发挥好德育管理工作一个关键点的作用,以学生为主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建立“班主任、团支部、团员、入团积极分子、普通学生”的德育活动开展模式。班主任是一个引导者,负责制订每周德育工作计划,并将计划传达给团支部、团支部组织团员,联合入团积极分子,团结普通学生开班会。班主任还可以鼓励班级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周末或假期走上街头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环保道德等理念,或者做社会义工服务社会。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学生在体会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符合道德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注重言传身教,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一点疏漏。凡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要带头做到。如要求学生不乱扔纸屑,我一看到地上有纸屑就随手捡起:要求学生不准带零食进教室,我就首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我就以身作则。这里,我采取的是陶冶情操、以情育情的方法,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中专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改进新措施,不断钻研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理论,为实现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而不断探索。
五、学生管理刚柔相济,重在“柔性”
从改革开放之初直至20世纪末,我国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一直沿袭着“刚性管理”模式,很少关注人的精神领域。从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思想特征考虑,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保姆式”、“警察式”、“法官式”的刚性管理方式,会使学生的自立性、创新性受到压抑,易出现抵触或逆反心理而自暴自弃。而柔性管理则注重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学生心灵的激荡和情感的关怀,激发其自觉行为和积极态度。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在教师对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克服和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处罚”要好得多。但是如果只片面地强调采取非强制性的柔性管理,管理者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把握不好就易导致管理秩序失去控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可见,离开刚性管理来谈管理和离开柔性管理来谈管理都有一定问题,应该做到“刚柔相济”,这才能提高其正确性、民主性与人性化程度,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总之,班主任德育工作既要温柔如水,又要有穿石的力度和耐心。如何将学生引导教育成一个有社会责任意识、有创造精神的社会劳动者,需要全体班主任教师的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