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交换旅行

交换旅行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5:4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交换旅行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交换旅行

第1篇

中图分类号:R541.4、R74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5-0396-01

急性冠脉事件后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后焦虑抑郁症状的早期识别意义重大。本文调查ACS患者焦虑、抑郁现患率。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6年10月~2007年2月,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等3家教学医院心内科及CCU病房连续住院的ACS患者共计602例,因在入院1周内病情危重死亡者8例,因入院后同时合并急性脑梗塞无法配合量表填写者3例,在告知研究目的后拒绝入组者42例,最后连续录入ACS患者549例(男353例,女196例,平均年龄 67±11岁),脱落率8.8%。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7 例,占45%;不稳定型心绞痛302例,占55%;有糖尿病史者237例,占43.1%;有高血压病史者442例,占80.5%;有血脂代谢紊乱史者260例,占47.4%;有吸烟史者333例,占60.7%。入选标准:明确诊断ACS患者,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P)[1]。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等在入院一周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存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及意识障碍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受教育程度低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者;原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既往史者。

1.2工具与方法 在入院1周内,对每位入组者均经过知情同意后进行一般人口学调查和情绪调查。本调查经同济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使用综合医院情绪测量表(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scales, HADS)[ 2] 。HADS 包括抑郁情绪测量表(HADa)和焦虑情绪测量表(HADd)两个分量表,有很好的信效度。评分越高表明情绪障碍程度越重。HADa≥6为焦虑障碍,HADd≥7为抑郁障碍,HADa +HADd=HADt≥15为焦虑抑郁障碍。

1.3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类变量用频数分布表示。

2 结 果

549例ACS患者中因量表问题回答不全剔除8例,其余541例中具有焦虑者104例,占19.2 %;抑郁者57例,占10.5 %;焦虑抑郁障碍者199例,占36.8 %。焦虑障碍时点现患率56.0%,抑郁障碍时点现患率47.3%,焦虑并抑郁时点现患率36.8%,见表1。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上海5家医院的ACS住院患者中,抑郁时点现患率为47.3 %,焦虑时点现患率为56.0%,且焦虑抑郁共病者发生率为36.8%,与国外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因为本研究对ACS患者情绪的测评均在住院1周之内完成,ACS作为常见的急性冠脉事件之一,疾病本身对于患者就是应激源,会导致生理及心理双方面应激反应。生物性反应具体包括体内发生血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交感神经激活、炎性反应增强、血小板活化等病理生理学变化等。心理反应则包括焦虑、抑郁甚至恐惧等。前述生物性反应可能是患者焦虑、抑郁发生增加的病理生理学基础[4,5]。生理和心理两种反应很可能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待深入研究。面对ACS后如此高发率的焦虑抑郁,心内科医师应该提高早期识别率并及时有效干预,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Erhardt L, Herlitz J, Bossaert L,et al. Task force on the management of chest pain (Task Force Report ) . Eur Heart J,2002,23:1153-1176.

2 季建林.主编.医学心理学. 第4版.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34.

3 John SR, Michael P. 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Call For Recognition. Circulation, 2005,111:250-253.

4 Lesperance F, FrasureSmith N, Théroux P,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ajor Depression and Levels o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nterleukin6, and CReactive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Recent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Am J Psychiatry, 2004,161:271-277.

第2篇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根据新准则第3条规定,在不涉及交换补价的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成本与交换损益的确定如下: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交换损益=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根据新准则第7条规定,在发生补价且仍属于非货币换的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成本与交换损益的确定如下:

支付补价时: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交换损益=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收到补价时: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交换损益=换人资产的成本+收到的补价-(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可推导出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与交换损益的两个公式。

换入资产的成本=企业为取得换入资产而付出的公允代价 (公式1)

交换损益=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公式2)

公式1中“公允代价”可理解为企业所付出代价的公允价值,企业为取得换入资产而付出的公允代价等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支付(或减去收到)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总额。

二、账面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根据新准则第8条规定,企业在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的情况下,不论是否涉及补价,均不确认交换损益,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如下:

不涉及补价时: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支付补价时: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支付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收到补价时: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收到的补价+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根据上述计算步骤,可推导出在以账面价值计量情况下确定换人资产成本的公式:

换入资产的成本=企业为取得换入资产而付出的账面代价 (公式3)

公式3中“账面代价”可理解为企业所付出代价的账面价值,企业为取得换入资产而付出的账面价值等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支付(或减去收到)的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之总额。

三、规律总结及例解

笔者认为,本文归纳总结所得的三个公式不但具有普遍适用性,而且简化了计算过程,较易于理解,同时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明晰性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中,若判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可运用公式1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运用公式2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若判定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则可运用公式3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例1]A公司以一台办公用设备换入B公司的一辆小轿车,该设备的账面原值为100万元,公允价值为70万元,至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0万元;B公司小轿车的账面原值为70万元,公允价值为60万元,已提折旧6万元。在这项交易中,A公司支付相关税费7.85万元,B公司支付相关税费3.3万元,B公司支付给A公司10万元补价。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1,可确定换入资产小轿车入账价值=A公司为取得小轿车而付出的公允代价=70-10+7.85=67.85(万元)

根据公式2,可确定交换损益=换出设备公允价值-换出设备账面价值=70-60=10(万元)

借:固定资产――小轿车 678500

银行存款 21500

累计折旧 400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 1000000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换收益 100000

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1,可确定换入资产设备入账价值=B公司为取得设备而付出的公允代价=60+10+3.3=73.3(万元)

根据公式2,可确定交换损益=换出小轿车公允价值-换出小轿车账面价值=60-64=-4(万元)

借:固定资产――设备 733000

累计折旧 60000

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换损失 40000

贷:固定资产――小轿车 700000

银行存款 133000

[例2]承例1,如果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只能按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基础。

A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3,可确定换入资产小轿车入账价值=A公司为取得小轿车而付出的账面代价=60-10+7.85=57.85(万元)

借:固定资产――小轿车 578500

银行存款 21500

累计折旧 400000

贷:固定资产――设备 1000000

B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公式3,可确定换入资产设备入账价值=B公司为取得设备而付出的账面代价=64+10+3.3=77.3(万元)

借:固定资产――设备 773000

累计折旧 60000

第3篇

〔关键词〕 心理放松操;中学生;考试焦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4-008-03

关于考试焦虑问题,教育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一致认为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影响中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中学生心理障碍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

本研究将“心理放松操”作为对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一种易于操作和拥有良好效果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训练。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心理放松操”对缓解学生考试焦虑有显著作用,适宜大面积地推广和应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选取安徽省芜湖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四个班共261名学生,其中男生116名,女生145,平均年龄为14±2岁;高三年级筛选出中重度考试焦虑的文、理科学生共201名学生,其中男生98名,女生103名,平均年龄为17±2,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二)测验工具

采用郑日昌翻译的考试心态自我检测表,由50道题目组成,回答分为三种:符合、不置可否、不符合。符合的项目数即为总分,总分越高说明越有可能存在考试焦虑方面的问题。该量表虽然没有全国性的常模对照表,但它较易操作,而且题目设计也较合理。

(三)研究方法

1.心理放松操简介。心理放松操是由崔立中教授根据Jacobson的心理放松训练,并结合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放松动作如打呵欠、伸懒腰的原理和动作,编排而成的。这套操综合考虑我国学生的身体结构以及各种因素,糅以中国的太极、印度的瑜伽和流行的音乐疗法,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到放松的感觉,达到更好的放松效果。本操一共由八节组成,一般只需要八分钟,所有的动作均适宜于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完成。全套动作经六轮试用和修改后定型,编成A、B两套并附有图解。A套更多地吸收了Jacobson心理放松训练的适宜动作。B套更多地吸收了打呵欠、伸懒腰的动作以及太极、瑜伽里面比较适合青少年身体结构的动作。本研究运用的是B套。研究证明这套心理放松操用时少,动作难度小,受环境限制小,相对于传统的一些放松训练有了一定的发展,对考试焦虑的缓解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心理放松操的具体实施。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和前后测实验设计。对于初三学生,从2007年4月13日开始到2007年6月20日结束,整个训练过程约两个多月。首先,对全体学生进行考试心态的初始测验,然后由两位经专业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在同一时间对两个实验班级进行统一讲解和训练,并给每个学生发放心理放松操的图解,实验班级于每天上午两节课课间在专业训练者和领操学生的指导下进行训练,每周由另外两位专业训练者到学校对实验班级检查辅导一次,同时解答实验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对班级中有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单独的咨询辅导,在实验班训练期间,对照班进行正常的活动。对于高三学生,我们于2007年1月22日对高三年级文理科全体学生实施初始测,然后从中筛选出201名中重度考试焦虑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2008年2月24日开始到2008年4月26日结束,整个训练过程约两个多月。首先,对筛选出来的学生进行重新编排,将这些学生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然后实验班发放心理放松操图解,并对其进行统一讲解和训练,实验班定期实施训练,对照班进行正常的活动。由于高三年级学生的课业较紧,且实验学生不一定在同一班级,所以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实验学生每周一或周三下午两节课后到学校心理咨询室由专业人员进行领操训练,对于其中发现的严重考试焦虑学生我们也比较容易进行单独辅导。两个月后分别对初三和高三所有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第二次考试心态的测试。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 for Windows 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将初三和高三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男女学生进行分类,采用“心理放松操”训练前后其考试焦虑的缓解程度见表3、表4、表5和表6。

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心理放松操”对缓解初三毕业班学生的考试焦虑有显著的效果,且对不同性别的男女被试均有效果,可见心理放松操在缓解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作用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适宜大面积推广。

由表5和表6可以看出“心理放松操”对缓解高三毕业班学生的考试焦虑有明显的效果,且对不同性别的男女被试均有效果,尤其对重度考试焦虑的男生的效果优于女生,但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本研究是针对进行心理放松操训练的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未进行心理放松操训练的学生)的对比结果,以及实验班男女生在心理放松操训练后焦虑缓解的差异研究结果,至于心理放松操对不同焦虑层次的轻中重度学生的缓解有无差异的研究结果将另行撰写报告。

三、讨论

(一)关于“心理放松操”的思考

1.态度的影响。在“心理放松操”的训练过程中,被试对待此次活动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一般而言,态度认真的被试的训练效果会优于不认真的被试。而领操员和所在班级教师的态度更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因此领操员一定要经过培训或由专业人员担任,同时还要取得实验班教师的最大配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放松操的作用。

2.环境的影响。环境对心理放松操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在本次研究中,被试的训练环境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活动的空间和实验设备。虽然这套心理放松操只需要在座位上完成,但也要求能最大程度地舒展身体,尤其是第六节勾脚尖和第七节伸腰腿,如果不能保证足够的伸展空间,就不能达到放松的效果。而设备的问题主要是在播放背景音乐时使用的音响不能使声音清晰地传到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这样就使得音乐疗法在本套心理放松操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关于考试焦虑问题的思考

近年来学生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当压力带来的不仅是动力,而更多地是焦虑甚至是高焦虑时,我们就不得不去想办法解决它。国内有不少心理学家对心理放松技术作了大量的研究,比如郑日昌教授和刘华山教授。心理放松技术在心理咨询、心理门诊和临床上应用也很广泛,但是这些放松技术和保健操的对象主要是成人。我们也发现在过去的许多方法中存在很多不足,有的方法过于复杂或过于理论化,强调认知改善却缺乏较为可操作的方法,因此我们希望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并且适合学生操作的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安徽师范大学的崔立中教授也曾在我省安徽师范大学、萧县中学、马鞍山师专、淮北濉溪二中等学校做过“课间心理保健操对缓解学习疲劳的实验研究”,“心理放松操”则是在“心理保健操”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更倾向于心理放松,对缓解考试焦虑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学校在考虑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应适当地面向学生尤其是毕业班和考试焦虑水平较高的学生开展心理放松操等一系列缓解焦虑的活动,如在课间播放一些能使心理放松的音乐,或对个别人实施放松训练。通过这些方法缓解他们的考试焦虑情绪,这样不仅有助于考试正常水平的发挥,也是对其心理健康维护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本研究为2007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JG0703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25~134.

[2]范晓玲.考试焦虑量表在湖南地区的使用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0,8(1):51.

[3]崔立中,刘鹃.课间缓解学习疲劳的一项探索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 (6):1405~1408.

第4篇

关键词:绿色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 自行车 换乘

中图分类号:U492.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a)-0219-02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污染低,准时,占地少等特点,我国各大城市目前也正在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根据我国国务院首轮批准的1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至2015年前后,我国内地将新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62条,新建线路里程1733 km。可见,我国轨道交通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与此相比,中国传统的自行车出行比例却在逐年下降。据相关统计,杭州市的自行车比例从2000年的42.8%下降到了2007年的33.5%。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少,自行车市场在逐年萎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虽然有效地缓解了大城市的交通压力,但因全出入只能在站点进行,不够灵活。自行车出行方式十分灵活,但因速度限制,只适用于近距离的出行。两种出行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定的互补,故本文接下来试论证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的可行性。

1 轨道交通出行特点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准时,节约土地资源,污染小,安全等特点,结合绿色交通,这里主要介绍其能耗低的特点。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如表1),即便在承载率只有25%的情况下,轨道交通的单位能耗都远低于小汽车和公共汽车,而随着承载率的提高,其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可见,轨道交通是一种十分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然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线封闭,仅有线路上各站点可以进出,使得轨道交通的灵活性较差。通常来说,轨道交通站的直接服务范围只有500~800m,对于直接服务范围之外的人,只能通过机动车的方式实现与轨道交通线路的接驳,一方面使人们出行不方便;另一方面机动车的排放也会导致空气的污染。

2 自行车出行特点

(1)环保:自行车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不消耗能源,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2)健康:骑自行车可以强健身体,有利于改善中国人亚健康的状态。(3)经济:与私家车相比,自行车价格低廉,且维修保养方便。(4)灵活:自行车可以由出行者自行掌握时间,提供门到门的服务。当然,自行车出行也有其局限性:根据相关研究[5],自行车的适宜出行距离一般为1km―3km,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们出行平均距离也随之增加,自行车也渐渐的不能再适应人们的交通需求。

3 可行性分析

3.1 自行车与轨道交通能耗较低,符合绿色交通理念

根据表1所示,在满载的情况下,轨道交通的单位能耗是私家车的10%,是铰链公交车的50%,自行车出行则更为绿色环保。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引导人们使用这两种方式出行,将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3.2 轨道交通与自行车出行优势互补

轨道交通适宜长距离的出行,但直接服务范围较小。自行车出行则十分灵活,但速度较慢,只适用于中短距离出行。若能采用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换乘的方式,两者可以优势互补,为人们提供便利,快捷的出行服务。

3.3 我国自行车持有量大

我国曾经是著名的“自行车王国”。现阶段虽然自行车出行率有了一定的下降,但仍处在较高水平。而较高的自行车持有量也是实现自行车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一个必要条件。

3.4 自行车停车场占地较小,在原有的车站上可进行补建

自行车体积小,对停车位要求不高,对于已建成的车站,也可以利用一些边角部位补建自行车停车场,对于还未建设的车站,也可以在设计阶段预留出自行车的停车场,方便日后建设。

4 存在问题

通过表2可以发现,27%的人是因为距离太远或太近而不选择自行车,这是由于自行车出行方式本身的局限性所致,所以这条原因不列入考虑范围。再除去因自身原因无法骑自行车的20%人后,不易携带,停车不方便,以及自行车容易被盗是人们不愿意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三大原因。

5 改善方法

针对现阶段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方面来引导人们选择自行车作为与轨道交通换乘的主要方式。

5.1 在地铁站附近增加自行车停车场

在城市中心区的地铁车站,因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宝贵,一般不设有非机动车道,使用自行车出行极为不便,同时公交线路网密集,所以即便在站点修建了自行车停车场,也难以吸引到足够的出行者选择自行车接驳的方式。故在城市中心区可不修建停车场。对于位于市郊的地铁站,可以选择修建自行车停车场。但要注意停车场应尽量靠近地铁站的出入口,以方便人们的换乘。同时,对于已经建好的地铁站,可以利用一些边角的部位修建停车场,注意不要妨碍正常的交通。对于未建设的地铁站,应在设计时将停车场考虑进去,根据预测的自行车换乘客流量设计停车场的大小。

5.2 加大治安管理措施

在地铁站内自行车停车场内,可设专门人负责车辆安全。为了鼓励自行车出行,还可通过政府补贴,免收停车费。

5.3 提供自行车的免费租赁服务

针对自行车不易携带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出资的形式,在地铁出入口和各个小区内设置租赁点,提供自行车的免费租赁服务。出行者可以在任何一个租赁点通过公交一卡通免费租到自行车,并在任意租赁点归还自行车。为了防止自行车的失窃,可以在租借的时候在其一卡通中扣除相应的资金,在归还的时候将该笔资金打入到卡内。当然,这只是作者的一些设想,具体的实施还有待论证。

参考文献

[1] 顾保南,叶霞飞.城市轨道交通工程[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4):8-10.

[2] 潘海啸.中国城市自行车交通政策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11.

[3] 张铁映.城市不同交通方式能源消耗比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

第5篇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7-0076-02

【摘 要】目的 探讨观察护理干预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通过自评、焦虑、抑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进行问卷调查。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一个月。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的心理状态以抑郁占46%和焦虑占73%为主。主要的影响因素对乙型肝炎病知识缺乏、外界压力、经济负担等。心理干预后患者的SDS、SAS总分显著下降(P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焦虑 抑郁 干预

慢性乙型肝炎是血源性传染性疾病,由于反复发作、复治率高、难治愈,加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e抗原转阴率低,药品价格昂贵,随着病程延长医疗费用不断累加,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经济负担。作为一种严重的生活事件,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歧视传染病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当家庭某一成员患此病时患者家属往往表现出紧张、害怕、悲伤、忧虑、羞耻等不良心理反应。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康复,也会降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而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更好地回报社会而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来源

2006~2008收治我院传染病区56例患者,经生化实验指标检查,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修订的标准。a.

符合乙型肝炎诊断标准。b.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c.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2 研究对象

56例患者分别为人父母、配偶与子女,长期与家人居住在一起,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阅读及回答问题。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3.50± 12.67岁。

3 方法

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经济水平进行调查,多数为边远山区,缺医少药,卫生条件极差,对疾病无保健意识。

采用自评抑郁(SDS)、自评焦虑(SAS)对56例乙型肝炎进行问卷调查,由专业责任组长统一宣传、教育、指导,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实施护理干预。月末再进行SDS、SAS测评,比较干预前后SDS和SAS程度。SDS、SAS均包含十几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分值越高抑郁、焦虑程度越明显。由专业组长用医学术语指导患者根据最近1W的实际

情况填写。对干预前后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配对t经验。

4 护理干预

4.1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如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用药方法、药物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对应方法、饮食治疗方法,疾病传播途径等。给患者宣传、教育并实施消毒隔离知识。

4.2 对患者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医疗依从性。

4.3 及时正确的给与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分析各种情绪障碍发生的原因、性质,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和不健康行为进行健康教育。增强患者对情绪障碍的辨认能力,正确面对各种生活事件,从而提高心理的耐受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娱乐、体育、社交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摆脱精神烦恼。

4.4 鼓励患者将烦恼、苦衷向医护人员及亲朋好友倾诉,是郁闷的心情得以发泄。患者与医务人员进行情绪传递,医务人员高涨的热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患者能够受到感染。所以我们要用美好的言语、良好的激情、微笑的服务去感染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使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降低。

4.5 给予精神支持、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指导。给与心理疏导、分析和解释患者提出的疾病相关问题,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消除顾虑和悲观、失望心理,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使其战胜疾病的信念不断加强。

4.6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长,使患者有依赖医院行为,康复期甚至不愿出院。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是影响患者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进行针对性的宣教,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取得家庭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心体贴患者,帮助患者提高自信心而减缓各种压力。

5 结果

表一显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抑郁和焦虑最突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4%和73%。

表2显示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家人、亲朋好友及患者对乙型肝炎疾病知识的缺乏及来自外界舆论的压力、经济上的负担以及对此病愈后的担心等。

从表3可得出结论,心理干预后SDS、SAS总分值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及其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6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多发生焦虑、抑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SDS、SAS较干预前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绪障碍的改善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给予杜绝,并转移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唤起或恢复患者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功能,增强自尊、自信,不断矫正错误的信念和消极的动机,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痛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有利于疾病的好转与康复。

参考文献

第6篇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高血压是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均为发病原因不明确的原发性高血压疾病,若不能有效的进行治疗与控制血压水平,可能导致高血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脑血管疾病、血管硬化等情况发生,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态,缓解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情绪,此次针对心理护理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影响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从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首发高血压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经过CT等相关检查确诊,符合首发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57.6±1.1)岁,大部分患者并发有其他疾病。排除标准:脏器发生病变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性的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点:(1)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改善其心理情绪的关键点。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心里测试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2)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对其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3)在住院治疗期间,对患者多巡视和沟通,向患者的家属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进展。在沟通时能够通过患者的表情动作以及语言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科学的测量方法,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的情况[2]。(4)与患者多谈康复的后规划,激发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对以后生活的向往,能够提高患者的求生欲望,自愿的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言语安慰能够在患者心理脆弱时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将内心的恐惧心理排除。(5)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水平,能够改善患者对待治疗疾病的心态,同时以娱乐性的方式,为患者的住院环境增添乐趣,转移其注意力。例如播放英语、影视节目等,舒缓的心理情绪能够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的心理焦虑情况,使用SAS评分进行记录和统计,同时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测量观察。SAS评分的满分为100分,分值结果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一般分值大于50分的患者,心理焦虑程度已经十分严重。血压的变化也可以反应出患者实时的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设定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对其SAS评分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评分(49.37±2.87)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评分为(40.38±3.16)分,组间数据比较p

3.讨论

第7篇

1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情绪相关因素分析有如下几方面

①本组病例中听力恢复的程度对于患者情绪变化影响最大,所占比例为80.2%。目前,我院治疗突发性耳聋常规治疗2w,患者在第1w治疗阶段内,都希望尽快恢复听力,对药物治疗效果期望高,过分关注自身变化而产生焦虑;患者进入第2w治疗阶段,部分患者经过1w的治疗后,听力恢复的程度未达患者预期目标,又急于回归原社会角色而产生激烈的内心冲突;还有部分患者刚恢复部分听力就急于停止治疗恢复社会工作,但内心担忧听力反复下降,于是产生焦虑。②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引起的,常伴有眩晕,平衡功能差。耳鸣多出现在突发性耳聋之前,为高调蝉鸣音,机器轰鸣声等。高调的耳鸣影响患者的睡眠,如伴有眩晕,平衡功能失调等症状,患者易有恶心、呕吐等不适,需卧床休息,无法完全自理生活,容易产生烦躁,同时紧张的情绪及睡眠不佳也加重耳鸣。因此耳鸣、眩晕的因素也是引发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③患者对突发性耳聋的相关知识及治疗信息缺乏,如对发病原因、治疗常规、如何配合、各项检查项目意义、听力恢复程度等不了解也导致患者焦虑情绪产生。④患者听力下降或丧失,影响学习、工作、生活及与外界的正常交流,短时间内未能适应听力丧失带来生活的改变,心境悲观,引起自身体验不佳,导致情绪低落。⑤另外,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困难不能完成常规治疗,也加重患者焦虑程度。

2护理对策

2.1 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防御能力 心理护理能较好地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负面情绪与心理问题。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阶段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焦虑程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①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患者,通过语言、书面或手势与患者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情感、想法,表示充分理解。②护士与患者接触时表现自信平静,鼓励患者表达出不安的想法及感觉,帮助患者找到焦虑的原因,提高患者对不良个性的认知,如情绪低落、易激动、依赖性强、性情急躁等,教会患者调节情绪和自我心理疏导,如心理松弛,转移注意力,排除杂念等方法,帮助患者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应急事件的方法,如面临工作压力大、夫妻不和睦、子女管教困难等事件。同时,鼓励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转移患者对听力变化的过分注意,从而减少患者因为听力变化引起的负面情绪。

2.2 加强健康教育,避免焦虑情绪产生 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仅可避免或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焦虑情绪的产生,还能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因此,我们应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日常护理中,可以在输液时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所使用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及时讲解各种听力检查报告的意义;指导患者高压氧治疗需知的注意事项等并帮助患者掌握耳保健的正确信息。使患者理解突发性耳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听力的重要性,认识到发病初期及时、正确用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3 加强生活指导,减轻不良情绪 ①指导患者注意预防感冒,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病毒及细菌感染。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忌烟、酒等。②除耳鸣外如伴有眩晕平衡功能差的患者,护士应该指导患者注意安全,防止跌倒,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头部。③稳定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劳累。保证睡眠充足,枕头不宜过高,临睡前忌饮浓茶、咖啡等兴奋神经的饮料。④戒除挖耳、掏耳的不良习惯,避免长时间高音量使用随身听耳机及长时间使用手机通话。

2.4 改善住院环境,病房里温度适宜在21~25℃,湿度40%~60%,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的刺激。护士安排治疗检查项目、护理操作相对集中在日间时段,尽量避免在患者入睡后频繁进出病房。护士出入房间开关门动作轻巧,治疗车轮要上油,避免晚间推车时发出噪声,为患者创造整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第8篇

[关键词]书法训练;丁螺环酮;广泛性焦虑症;焦虑自评量表

据介绍,书法能陶冶情操,稳定情绪,改善注意力,增强对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自信心和减少自卑感等作用。鉴于此,我们对34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在进行丁螺环酮系统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书法训练,并与单用丁螺环酮系统治疗的34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加以对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所有病例均系我院2005年3月~2006年3月住院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CCMD一3关于广泛性焦虑症之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③Hamilton焦虑量表(HAMA)评分≥15分,焦虑自评量表(SAS)≥51分;④患者及家属对该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等严重躯体疾病和/或其它神经精神疾病者;②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和类似药物过敏者;③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有明显异常者;④因各种原因不愿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持续合作者。符合上述条件者共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32.9±8.2岁;平均病程16.3±9.8月。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33.2±8.3岁;平均病程16.7±10.4月。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两组均予以丁螺环酮系统治疗,初始剂量为10mg/d,以后视病情变化酌情递增至20~30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书法训练,时间均为8周。

1.2.2 书法训练 让患者每周一~五的下午在书画室里进行书法训练,每次90~120min。方法:由经过专门培训的2位心理科医师和2位主管护师进行讲解和指导。首先讲解书法训练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方法,然后让患者用毛笔按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大字红膜字体临摹,由易到难顺序完成,并向患者提出书写要求,检查和监督书写作业完成情况,实施期间随时注意调整患者的情绪,并做好观察记录。定期对患者的书写作品进行现场评估,并带领其交流书写体会.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培养对书写的兴趣,逐步建立自我控制的意识,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1.2.3 评定工具及方法 采用HAMA及SAS对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进行评定。①HAMA: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按0~4分5级评分,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②SAS: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4分4级评分,其中第5、9、13、17、19条共5个条目为反序计分。临床疗效按HAMA减分率评定:即减分率≥80%为痊愈,60%~79%为显著进步,30%~59%为进步,<30%为无效。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输入微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P<0.05),见表1。

2.2 两组HAMD及SAS评分结果比较经过为期8周的系统治疗后,两组HAMA及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8.87、13.71、15.17、19.89,P<0.01)。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HAMA及SA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8周末,观察组HAMA及SAS评分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15、3.52,P<0.01)。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