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25: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选调生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思想方面:转变观念,重新自我认识选调
在近两个月的工作中,我感触很多,感受很深:作为一名年轻的选调生,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就必须在战胜自我中不断提高,不断超越。找准位置,自加压力,在平凡的岗位上打基础。对选调生这个概念,我是用四个字来概括理解的,那就是“忘记”和“想起”。所谓的“忘记”,就是在工作中,不因为自己是省委组织部下派的选调生而飘飘然,感觉高人一等。所谓“想起”,就是铭记责任和使命,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辜负组织信任和培养。作为选调生要看重实干,看轻享受,看重奉献,看淡索取,从小事做起,从点滴积累,在平凡的岗位上练出扎实的基本功。
二、学习方面:勤于学习,甘当“小学生”
工作以来,我感觉到虽然我是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但是对于工作经验方面还是一名小学生的角色。面对困窘,我这段时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在工作中或工作之余进行了学习。
(一)、努力学习回族文化知识,提高个人修养
由于我是汉族,虽然在校当学生干部的时候了解一些回族文化,但是对于回族文化的深层次了解是不够的。为了今后更好的干好工作,我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和借阅了《中国回族史》、《传》等关于回族知识的书籍,真正的了解了穆斯林文化,我觉得对这块热土有了更深地感情。
(二)、加强工作中岗位知识的学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工作中深深地感到岗位知识的缺乏,比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四双”、“一薄六册”等知识,通过网络学习和向老干部的请教,我了解了相关知识。同时还在工作中以及工作之余自觉充实自身的文秘知识,先后学习了《办公室文秘写作》、《机关应用公文写作》等,我相信在不断的工作积累和学习下,我会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三)、勤于动笔,增强文字功底;大胆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我大量地翻阅办公室、档案室的文件资料,虚心学习前任秘书们的经验、做法,我从研究已经成型的材料入手,细心揣摩,边写边改,并请领导和老同志帮忙把关,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再进行修改,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定稿。同时,变压力为动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同工作实践大胆结合,积极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学习如何撰写和信息、简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和总结、提炼的能力。
两个月以来,经过领导和老同志的指导和帮助,自己共起草文件20份,上报信息10篇,撰写了《立足创建求发展,抓好党建促经济》的2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年镇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年镇综合管理责任书贯彻落实情况汇报》等总结汇报材料。
三、工作方面:
(一)、立足工作实际,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谦虚谨慎,求亮点,出实效。
党政办公室是各级党政机关的综合工作部门,是上传下达,联系协调各方的枢纽。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如果安于现状照搬照抄,满足于说得过去,虽然天天辛苦,日日忙碌,工作也只能是平推平庸,很难有亮点,出实效。鉴于此,我在前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工作要有事业心。在工作中我努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自觉维护好办公室形象,不管是接电话还是接访都尽全力做好“份内”之事。二是谦虚谨慎,树公仆意识。镇党政办公室是重要的窗口,其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整个镇党委、政府的形象。这就要求我必须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与上下左右相处要以诚相待,与人为善;真心诚意的为群众服务好,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树立公仆意识,心中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三是实践吃苦耐劳的作风。为保证在年末各项工作考核前整理好材料,几乎每天晚上都加班到深夜,作为一名选调生在工作中我充分发挥自己年轻力盛,负担小的优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实践吃苦耐劳的作风。
(二)、团结同事,努力工作
在工作中,我注意团结同事,宽以待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与同事争名利、争长短,任劳任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严于律己,不把小事当无事,不把小错当无错。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讲团结、讲正气、讲原则。
办公室工作无小事,任何一件领导交办或同事、群众托付办理的事,我都会千方百计地去把它做好,决不“看人下菜碟”。对于领导交办的事务,要印发的文件,我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向领导和同事及时传达,保证了领导交办的事项按时办完,文件准确、及时发放。
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中,几位秘书出身的领导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对我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得以迅速地成长起来。
(三)、服从领导安排,积极深入基层锻炼
在年镇村级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工作中,我主动要求参加。在深入基层中,不以镇干部自居,尊重每一位村干部和群众,和大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主动积极与群众、村干部接触、学习,我对镇情、民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政治理论水平还不够高,理论指导实践还有欠缺。二是服务质量不够高,存在粗枝大叶现象,主要是自觉服务的意识不够,细节上做的不周到。三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需要提高。
五、今后工作中的一些想法
根据我近两个月的感受,我觉得我今后在做好党政办常规工作外,要做到以下几件事:
1、根据自己的专业,建立龙山镇党建网和龙山镇政府网,来更好的宣传镇和开展网上办公。
2、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觉得我镇的档案、文件收发管理还不是太规范,我向镇上领导已请求承担整理工作,在春节过完后进行一次整理工作,把原来的文档进行系统地归类、装订,再就是配合党、政秘书做好规范文档管理的后续工作。
感触很多,近两个月的工作中。感受很深:作为一名年轻的选调生,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就必须在战胜自我中不断提高,不时逾越。找准位置,自加压力,平凡的岗位上打基础。对选调生这个概念,用四个字来概括理解的那就是忘记”和“想起”所谓的忘记”就是工作中,不因为自己是省委组织部下派的选调生而飘飘然,感觉高人一等。所谓“想起”就是铭记责任和使命,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辜负组织信任和培养。作为选调生要看重实干,看轻享受,看重奉献,看淡索取,从小事做起,从点滴积累,平凡的岗位上练出扎实的基本功。
二、学习方面:勤于学习。
感觉到虽然我一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工作以来。但是对于工作经验方面还是一名小学生的角色。面对困窘,这段时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在工作中或工作之余进行了学习。
(一)努力学习回族文化知识。
虽然在校当学生干部的时候了解一些回族文化,由于我汉族。但是对于回族文化的深层次了解是不够的为了今后更好的干好工作,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和借阅了中国回族史》传》等关于回族知识的书籍,真正的解了穆斯林文化,觉得对这块热土有了更深地感情。
(二)加强工作中岗位知识的学习。
比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工作中深深地感到岗位知识的缺乏。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四双”一薄六册”等知识,通过网络学习和向老干部的请教,解了相关知识。同时还在工作中以及工作之余自觉空虚自身的文秘知识,先后学习了办公室文秘写作》机关应用公文写作》等,相信在不时的工作积累和学习下,会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锻炼成才。
(三)勤于动笔。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大量地翻阅办公室、档案室的文件资料,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虚心学习前任秘书们经验、做法,从研究已经成型的资料入手,细心揣测,边写边改,并请领导和老同志协助把关,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再进行修改,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定稿。同时,变压力为动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同工作实践大胆结合,积极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学习如何撰写和信息、简报,不时提高自己的文字功底和总结、提炼的能力。
经过领导和老同志的指导和帮助,两个月以来。自己共起草文件20份,上报信息10篇,撰写了立足创建求发展,抓好党建促经济》2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年镇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年镇综合管理责任书贯彻落实情况汇报》等总结汇报资料。
三、工作方面:
(一)立足工作实际。谦虚谨慎,求亮点,出实效。
上传下达,党政办公室是各级党政机关的综合工作部门。联系协调各方的枢纽。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必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如果安于现状照搬照抄,满足于说得过去,虽然天天辛苦,日日忙碌,工作也只能是平推平庸,很难有亮点,出实效。鉴于此,前一段时间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工作要有事业心。工作中我努力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自觉维护好办公室形象,不论是接电话还是接访都尽全力做好“份内”之事。二是谦虚谨慎,树公仆意识。镇党政办公室是重要的窗口,其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整个镇党委、政府的形象。这就要求我必需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与上下左右相处要以诚相待,与人为善;真心诚意的为群众服务好,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树立公仆意识,心中时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三是实践享乐耐劳的作风。为保证在年末各项工作考核前整理好材料,几乎每天晚上都加班到深夜,作为一名选调生在工作中我充分发挥自己年轻力盛,负担小的优势,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实践享乐耐劳的作风。
(二)团结同事。
注意团结同事,工作中。宽以待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与同事争名利、争长短,任劳任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严于律己,不把小事当无事,不把小错当无错。时时、处处以大局为重,讲团结、讲正气、讲原则。
任何一件领导交办或同事、群众托付操持的事,办公室工作无小事。都会千方百计地去把它做好,决不“看人下菜碟”对于领导交办的事务,要印发的文件,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向领导和同事及时传达,保证了领导交办的事项按时办完,文件准确、及时发放。
几位秘书出身的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协助,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中。对我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得以迅速地成长起来。
(三)服从领导布置。
主动要求参与。深入基层中,年镇村级和村干部绩效考核工作中。不以镇干部自居,尊重每一位村干部和群众,和大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通过主动积极与群众、村干部接触、学习,对镇情、民情有了进一步的解,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政治理论水平还不够高,虽然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理论指导实践还有欠缺。二是服务质量不够高,存在粗枝大叶现象,主要是自觉服务的意识不够,细节上做的不周到三是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需要提高。
五、今后工作中的一些想法。
觉得我今后在做好党政办惯例工作外,根据我近两个月的感受。要做到以下几件事:
建立龙山镇党建网和龙山镇政府网,1根据自己的专业。来更好的宣传镇和开展网上办公。
觉得我镇的档案、文件收发管理还不是太规范,2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向镇上领导已请求承担整理工作,春节过完后进行一次整理工作,把原来的文档进行系统地归类、装订,再就是配合党、政秘书做好规范文档管理的后续工作。
一、所见、所听
这两个月,我一直在办公室学习工作。办公室与其他科室接触多,所以我有机会和每个科室的领导和同志学习交流。当然,我的直接老师还是办公室的王主任和林主任。
在王主任身上,我学到的是礼貌待人、热情周到和灵活机敏。来人来客,无论是来访领导,还是接转党关系的小老百姓,王主任都会起身、微笑相迎。“起身”让人感觉受到尊重,“微笑”给人温暖和力量。这小小的细节动作,让来客感受到热烈的欢迎,让汇报工作的同志消除了紧张情绪并且拉近了机关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看似简常的礼貌举止,却给组织部赢得了不可估量的无形财富,树立了良好的组织部形象。组织部工作节奏很快,容不得半点松懈和怠慢,尤其是领导干部更是时间紧张,有时领导只是简单的吩咐,办公室人员就必须对领导的意图正确地、及时地领会并传达下去。王主任与领导的配合就相当的默契,这种默契从哪里来?我想就是平常的认真观察和积累总结。
在林主任身上,我学到了正直善良、高效率和无悔奉献的品质。刚到组织部办公室,我了解到林主任的工作职责范围时,我简直惊呆了。来电来文、会务安排、打印复印这些是办公室的基本业务,除了这些还要接转党关系、收交全市的党费、核算部里工作人员的工资、公积金、养老保险、职工福利;物品采购、记账、入库、发放;服务领导等等等等。一个人怎么可能干得完这么多活?我带着疑问观察着林主任是怎样工作的。林主任把每项工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所有工作都提前做好准备。办公室的打印机、复印机、一体机、传真机、接转党关系的电脑都调试在最佳状态,拿过来都可以马上用。账本清晰,一目了然,即买即登记。仓库收拾得整齐洁净,领东西可以马上取到。每天的工作每天清,从来不拖到第二天。我注意观察,为了最有效的利用时间,林主任趁着下午相对不忙的时候记账,趁着晚上的休息时间写材料、印简报、收拾仓库、做好明天的准备工作。星期六星期天对他来说和工作日一样。所以,你什么时候来办公室,都会看到林主任忙碌的身影。即便这样忙,林主任对每项工作的质量也从不打折。因为单独任何一项工作拿出来都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复印简报,印刷一期“六民”简报需要耗费一个小时的时间,版式调试、油墨调试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制版油墨不能薄也不能厚,薄了字迹模糊不清,厚了容易沾到的背面,使印出的简报又脏又模糊。简报是以组织部的名义制作和下发的,发出去就是组织的脸,印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组织部在全市的形象。所以每一张简报,林主任都认真对待,确保简报整洁美观。简报通常是多页,经常会搞错顺序。如何算对页码,林主任总结了一套简单方法,就是首页末页对加法,加起的和为奇数,并且所有的和相等。我想正是在工作中摸索出的简单方法以及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让林主任在这么繁杂的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地保质保量完成。
在干部科那里,我学到了什么是严谨细致。9月18日的大学生座谈会是干部科牵头组织的,我亲眼见到这场小型会议组织安排的全过程。李科长根据科里人的各自特点作了具体分工,自己也亲自参与把关。从参加人员的通知(两遍通知)到会场的布置,每个细小的环节都严肃对待。所有工作都提早一天准备完毕,会议的前一天晚上,干部科的全体同志还是早早来到科里加班,反复讨论每一个环节,推敲核实所有步骤,查找一下还有没有遗漏或不妥的地方。通过这件事,我明白,组织部为什么所有工作都是一等一的出色,是所有部门的模范、楷模。正是这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严明的工作纪律树立起良好的组织部形象。
在组织科那里,我学到的是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和耐心周到。认真仔细地做好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每天做同样的事还能一直保持认真仔细,这就是组织科给我上的另一堂课—耐心。耐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何能每时每刻控制好自己全身心地工作,这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情。人们都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组织科的工作性质就是要求自己不能有过。组织科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审批党员。科里的干部必须通过上报的材料审查预批党员。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拥有一双火眼晶晶的慧眼、高度集中的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把好党员入口关,保证党员队伍质量。组织科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在股干科那里,我学到了什么是分工明确和团结协作。9月底的时候,高强科长经常拿着一批表过来盖印。当时我很费解,这么简单的工作为什么还要高科长亲自来做。高科说,我们科是一人一块活,这块活是我的,他们不了解情况,别人盖不好使。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我体会到股干科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的规范管理。在这次运动会比赛中,股干科在高科长的带领下,更是积极踊跃地报名、训练,男女老少齐上阵,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出组织部的另一面—健康、活力、阳光。
在调研科那里,我学到了什么是呕心沥血和乐观向上。调研科的材料堆如山,烟灰缸里的烟把也堆如山。那么多的材料堆在面前,光是想一想,就够头疼的了。即便这样,每天看见李世君科长还是乐呵呵的手里拿着材料过来向领导汇报。虽然李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但是对于工作,李科绝对严肃,每次去调研科的时候,我都看到李科紧锁眉头地把自己埋在一堆材料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我去送文件都是先敲敲门再进,有一次李科对我说,刘,上调研科不用敲门,推门进就行了。这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听出了两个意思。字面意思是李科没把我当外人,让我感觉很亲近。其实往深了想,是我做的欠妥当。调研科的三个领导天天写材料,我敲门肯定会影响他们的写作思路。看见他们认真写作的样子,在我心底里产生深深的敬重和佩服。
二、所思、所想
首先是方向更加明确,知道该干什么。在组织部的学习,让我大大提高了政治敏锐性,紧扣时代脉搏,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在部里了解到上级部门的工作情况,知道了该干什么,下级如何更好地支持配合上级的工作,明确了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做好上下级的衔接纽带。
其次是态度更加端正,知道该怎么干。一是严于律己,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二是清正廉洁,遵守严明的工作纪律。三是团结协作,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四是奋发有为,激发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最后是信心更加坚定,相信明天会更好。作为一名党员,对组织的信心更加坚定;作为一名市民,对海阳的信心更加坚定;作为一名乡镇干部,对自己的信心更加坚定。
60天的培训,让我对组织部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在这里,我还是想唠几句家常话,都说组织部是我们选调生的娘家,我不愿意在别人面前这么提,一是照顾别人的感受,以免产生嫉妒和不满的情绪;二是戒除自己优越感和骄傲心理。其实,我在心里早就是这么认同的。组织部就是我的家,就是我们的娘家。相反,这没有让我丝毫没有优越感和自豪感,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压力和责任。在这里,我想补充一句,组织部是我们的娘家,乡镇、基层是我们的婆家。真正考验我们的是基层,真正体现我们价值的地方也基层。作为组织部的选调生,我们必须在乡镇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不能让乡镇的领导找到组织部娘家说,你给我们选的什么干部?干什么什么不会,问什么什么不知道。选调生这个身份,不是头上金灿灿的光环,而是心中沉甸甸的责任。如果说在娘家组织部,你可以偷偷懒,撒撒娇的话,那么在婆家,你就一时都不能松懈和马虎。乡镇的领导在看着你,同事在看着你,人民群众在看着你。要时刻牢记,我是组织部的选调生,千百双眼睛都在看着我,必须高标准的严格要求自己,不能给组织部母亲丢脸。都说学生是一块大海绵,不停的吸取知识。现在的我们还是一块大海绵,是既能吸又能挤的海绵。在组织部的两个月,给我这块海绵补充了丰富的能量,回去后,我会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奉献给基层,奉献给群众。并适时地补充自己,吸收知识,再付出、再奉献。
扬扬洒洒罗索了一大堆,说得比较散,没有什么中心思想,但都是一些我最真实的感受,是一些比较直观肤浅的感性认识,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回去后需要细细的品位和揣摩,有什么错误和不妥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多批评指正。
最后,我想再一次感谢部里领导给我这次培训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培养。回去后,我一定把组织部的热情周到、正直善良、严谨细致、耐心热情、乐观向上、团结协作的优良作风带回去并传播开来,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放心。我想用一首诗结束我的临别感言。
上半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人事部门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省人事工作会议、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七大战役”目标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筑牢“xx”开局之年人事人才工作基础,为推动泰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现将上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
一、围绕服务民生,扎实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就业调研,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上“广探索”。加大调研力度,积极探索就业渠道,从毕业生报到、实习、求职等环节入手,构建形式多样的就业平台。组织人员深入11家重点企业走访摸底,调研征集毕业生见习岗位26个,上半年共招聘岗位72个,求职登记146人次。二是认真抓好专场招聘,在就业政策上“广宣传”。2月份,会同县劳保局、团县委等部门组织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3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1300余个就业岗位,180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与县劳保局、科协等部门联合举办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岗位需求和就业政策宣传资料600余份,进行求职信息咨询及人事政策法规解答130余人次。3月中旬,派员参与市局组织的招聘团赴西安、兰州、西宁等地高校招聘我县xx年紧缺急需专业毕业生,共11名高校毕业生与我县文化、卫生事业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三是全面推行聘用制管理,在人事服务上“广覆盖”。根据《泰宁县人事局关于贯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的通知》(泰人〔xx〕83号)规定,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签订《泰宁县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和《人事合同》,同时针对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才难进难留的问题,为有意向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建功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人事档案寄存、办理档案工资、转正定级、职称评聘、继续教育等全方位人事委托服务。半年来,为我县36家非公企业招聘单位办理人事242人,办理人员交流手续85人。四是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在基层志愿者服务项目上“广实施”。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精神和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等实施办法要求,做好政策咨询和岗位征集工作。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先后实施了“三支一扶”、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和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等就业项目。共征集上报“三支一扶”岗位16个,实际到位10人。同时,招募3名毕业生到社区服务,招募选调生2名、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人员6名到基层工作。
二、围绕服务大局,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
一是贯彻落实各类人才政策“不动摇”。加大对《泰宁县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意见》、《泰宁县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泰宁县优秀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政策文件的宣传和贯彻力度,在全社会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创办经济实体,下派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会同财政、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出台试行学科带头人、业务骨干的评选管理办法,强化政策导向,进一步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卫生系统确认学科带头人各12名,业务技术骨干分别为33名和22名。牵头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及农村实用培训等54个办班计划报审工作,今年报名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远程教育人数达1980人,占应参训人员99%,为历年来报名人数最多的一年。二是抓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不松懈”。编制《xx年度急需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对列入该指导目录专业毕业的以及国家“211”工程高校毕业的本科学历以上的高校毕业生,继续采取免于笔试、直接面试、考核、体检的方式进行招聘。今年拟引进临床医学、考古学、精细化工等专业人才16名。三是深化引智工作“不遗力”。主动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以福建汉堂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被命名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为契机,加强对外国专家工作的科学管理和引智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强对引智专项补助经费的跟踪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推荐上报了福建陶金峰高岭土有限公司申请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申报工作。四是创新引才工作机制“不停滞”。继续鼓励县陶金峰高岭土有限公司和胜达化工有限公司建立博士实习工作站,目前吸引3名总工程师及在读博士在企业从事科研工作。围绕优化引才环境,着力解决我县引进的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和新录(聘)到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的住房安置问题,积极向县政府建言献策,努力推动人才公寓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农村经济;培养
作者简介 李丽娟(1958-),女,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46)
多年来,农村生源考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回不到农村第一线,而另一方面农村薄弱的基础教育使一批孩子又考不上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使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成为了可能。而农业科技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坎上了,如果再不为农村输送一些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农村发展又会停滞。
一、农村需不需要“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其难点之一是,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以江西为例,2700多万农村人口,农民的受教育状况不佳,80%以上农民的文化程度低于高中。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村人力资本定位有着深刻的影响,教育创造的人力资本更具“一般性”与“公平性”,并能够调节社会对农村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认识,增进对实践和理论知识的认识。面对如此低下的农村教育状况,在2004年,我国教育部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
从我国的三农问题形成过程来分析,造成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小农经济发育完善,农村缺乏现代农村经济的基础;二是农产品价格定价机制被人为压制,市场对农业的调节作用非常有限;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约束了农民的自由迁徙;四是农村科技文化落后,无助于增加农村的其他生产要素生产率,从而提高个人收入和推动经济增长。其中,“农村科技文化落后”成为“科技兴农”的最大“软肋”,决定着三农问题解决平台的构建与形成。因此,从我国的三农现代化进程分析,培养农村大学生正当时,我国必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逐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
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现途径分析
现在政府正在积极解决三农问题,但人才问题是个瓶颈。从2004年开始,教育部出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各地创造性地进行了实践,主要途径有两条:
1 选调大学生到基层。近年来,组织部门建立了一项制度,从高校选拔一批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表现突出的优秀毕业生作为选调生,下派到乡村基层锻炼。实践中,通过组织部门的选调,大学生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任职,一般直接担任村官。从外人看来,这些大学生是天之娇子,有份体面的工作;被选调的大学生都曾充满希望要好好干一番,为农村改变面貌。
但是,大学生被选调到位后,由于存在事先制度化的约定,大学生到基层就是一个临时工的角色。加上大学生才出校门,就进入村官行列,社会经验不足,有许多农村事情让他们迷茫不已,产生出巨大的视觉差异。因此,有比较大比例的成为“过路人”,二年内已经脱离农村,自谋职业。
2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在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多年来,农村生源考入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回不到农村第一线,而另一方面农村薄弱的基础教育使一批孩子又考不上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手段使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成为了可能。而农业科技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坎上了,如果再不为农村输送一些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农村发展又会停滞。城市里来的科技人员,一是很少,根本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需求;二是干不长久,城里人受到家庭、生活条件、人际关系以及今后发展等因素影响,回归性极强;三是对农村不了解,由于初来乍到,无法在短期内了解农村,熟悉农村。农村本土的科技人员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基于我国农村的需求状况,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加快农村教育发展,2004年,教育部决定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
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华而不实的说法颇为流行,主要观点有四:一是这些大学生基础不扎实,毕业生质量不高,产生新的同名不同质问题;二是培养计划介乎于系统农业职业培训与高等学历教育之间,本来远程高等学历教育已经存在一定争议,这样做的结果就更加剧了矛盾;三是师资队伍问题较大,高校教师理论上可以,而乡土教师虽然有技能,但是,教学就都存在一定差距;四是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是义务教育,花在这个上面的钱不如投资在农村义务教育上面。
3 两种途径的有效性比较。“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两种主要途径各有利弊,相比之下,可能是“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略优。主要理由有四:一是对农村的感情深度,本土化大学生对于生养之地的感情是深厚的,具有建设好家乡的源动力;二是专业的适应性,本土大学生学的是应用性技能,尤其是教材的乡土化,针对性极强;三是本土情况的熟悉度,本土化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本土,“留得住”是本能,“用得上”是实情,没有磨合期;四是培养规模,我国有9亿农民,要大规模提高农民的文化程度,只能是本土化培养。
三、几点思考
农村高等教育发展正当时,面对教育十分落后的农村,有些问题必须认真思考。
1 思想认识还没有真正到位怎么办?尽管党和国家一直强调农村高等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重视和支持力度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农村高等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毕竟相对较短,社会上,包括教育系统内对其了解不多,重视不够。目前,农村高等教育虽然学生规模已经很大,但总体上仍是处于弱势群体,农民大学生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不能考上高中或者是没有希望考上大学的低等生。即使在承担“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电大系统内,也有些省级电大和试点教学点还没能从发展战略层面认识试点工作,没能将试点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没有有效地整合学校教育资源。面对思想认识如此不到位,只有从解决三农问题这个国策入手,要求各级政府进行实在的优质示范,进而解决执行人的认识问题,才能不折腾,真正有效提高各级各类办学单位的积极性。
一、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建立流动讲堂,在各村、各支部进行巡讲,宣传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八破八立等最新方针政策,将党的声音传达到基层。二是培树“亮点党员”,“亮点党员”家庭活动。通过群众推优、党员选举,在各村推选出一名优秀党员或一户优秀党员家庭,通过对其事迹的宣传,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村党员群众,培树新的典型。三是积极发展女性党员,平衡男女党员比例,拓宽意见渠道,更广泛汲取不同方面意见建议。
二、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对接__冀一体化发展,与__城市功能疏解相结合,积极谋划,加快对接,明确专人积极跑办,争取把新项目、好项目引进来。一是依托煤炭物流园区,对接大型煤炭企业进行招商引资,争取引进一家大型煤炭国企在肃宁建立分公司。二是通过积极跑办,争取引进一家清洁煤生产加工企业。三是发展清洁能源,引进一家秸秆燃料深加工企业。四是与北京二商集团积极对接,抓住时机,争取在我县建设子公司。
三、发挥市场引领作用,培育壮大经合组织。我镇将以土地规模性经营为依托,以__养殖公司为平台,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百亩生态农场的建设,打造农民可复制的生产经营模式,2016年计划完成5-10个生态农场的建设。同时,培育壮大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合作社。及时总结典型合作社的经验做法,从中提炼出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社运行模式和成功经验,从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带动全镇合作社走标准化、品牌化生产之路,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富裕。
四、下大力建设好“四个平台”。建好“四个平台”,即建好便民服务平台、群众工作平台、金融服务平台、生产服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实现群众办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户,通过“互联网+”模式积极推进政务信息平台建设。群众工作平台,整合司法民调中心、公共服务办公室,成立群众服务站,进一步规范社会管理,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平台,找到1-2家涉农银行、农业生产龙头企业,镇经企服务中心实现三者对接,为种养户提供更多金融服务。生产服务平台,整合镇农经合中心,规范服务群众网络建设,打造集农资采购、农产品销售,农业品牌建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平台。我镇将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创新方法,率先建设好“四个平台”。抓住国家扶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机会,加快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通过“互联网+”模式,打造农村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一体化相融合的新模式,在解决给群众办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群众发展致富问题,从而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五、倡导和谐“村风、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镇将通过结合“善行功德榜”建设,按照知荣辱、讲正气、做贡献、促和谐的标准层次把各村各户崇尚的“好家风”语录制作成标识悬挂在本户门口显著位置,经过指导、培树、辐射、带动,以点带面,有目的的培树道德风尚的标杆,以家风文明促进村风文明,使传统道德文化得到挖掘,各村形成本村独有的村风文明,从而有力的推动我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下一步我镇将成立由选调生、
大学生村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组成的农村宣讲团,组织专门的培训,制定详实的宣讲规划,深入到农村主要针对农村妇女进行母爱文化、仁爱文化、孝道文化的宣讲,培树妇女自力自强、勤劳致富好典型。同时,对宣讲员也要评选出典型代表,作为评先、评优的条件之一。继续在镇中小学推广武术进校园活动,积极培树自强不息好少年。六、巩固和完善“文明乡镇”的内涵。继续充分利用尚德爱心协会培树立志求学、孝老敬亲、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传承优秀文化、立志报效祖国应征入伍、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教师等杰出的先进的典型人物,并进一步推进武术进校园工作,在学校中评选自强不息少年典型人物,通过培树,使更多的典型人物荣膺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好人榜”。对标其他“文明乡镇”,巩固成果,查找差距,以“老树开新花”的决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思想,继续打造__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规划好、谋划好中心镇区的建设,不断巩固和完善“文明乡镇”的内涵。
【关键词】西部计划;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现状;志愿者就业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10年计划的第三年,也适逢西部计划列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实施范围的重大机遇,为进一步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方式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才、贡献力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经过长时间的政策落实和实践开展,西部服务计划已经逐渐走上正轨。其中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的问题。
一、西部计划志愿者现状
(一)总体概括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等部门联合组织的西部计划是指在各个高校中采取公开、自愿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偏远的贫困县的从事1至3年的支教、卫生、农技辅导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十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西部、服务西部、建设西部,志愿者人数逐年增多,质量也更高。据调查,经过团委的适当安排以及调整之后,大学生志愿者大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了作用,贡献了力量;同时,志愿者通过锻炼与学习,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而现有的志愿者数目对西部地区而言是供不应求的。
(二)生活状况
基层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大学生志愿者到了自己的服务单位,面临很多的困难。服务点大多条件艰苦,各个地区的生活方式也不尽相同,语言交流上会遇到一些阻碍,诸多因素都需要志愿者融入坏境,适应生活。重庆市巫山县是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的重点受援县,有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于该县的各个岗位上,虽然生活条件远不如市区,工作环境艰苦,大学生志愿者仍然能够调整心态,融入当地为群众服务。
(三)岗位安排
在大学生志愿者岗位安排的问题上,各级团委考虑到志愿者所学的不同专业及服务单位的要求预先安排好了岗位,在工作之后如果志愿者或是服务单位申请调换或者重新安排的则会进行临时调整。但由于现实需求,大学生志愿者所从事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2011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彭代燕于8月参加西部计划,被分配到铜梁县商务局。对于师范专业毕业并且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她来说,理想和专业不匹配的岗位似乎颠覆了她回到铜梁的意义。对于志愿者来说,这种情况常常发生,但不能因为心理落差而放弃服务西部的初衷。据团委领导反应,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因该是复合型人才,应该能够胜任多种工作。志愿者应在服务单位内尽快学习,在短期内对自己的工作能独挡一面,在剩下的时间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为单位发展提出良好建议。
(四)“西部计划”的社会影响
第一,“西部计划”已成为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落后和人才资源落后的局面形成恶性循环,经济的落后导致人才引进的困难,人才的贫乏进一步加剧了西部的落后局面。“西部计划”正是解决该问题的有力举措之一,它为西部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为西部基层输送了大量教育、卫生、农技等专门人才。这不仅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基层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帮助,而且还在改变着西部基层人们落后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等。
第二,“西部计划”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成为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示范性工程。以天下为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西部计划” 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引导青年知识分子到西部、到基层去工作和创业,让他们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西部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高级知识水平和深刻现实经验的结合,在提高大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加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第三,“西部计划”宣传和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西部计划”所彰显的志愿精神在社会上得到了认可,端正了社会的不良之风,使“志愿者”这一具有高尚精神的社会团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理解和认可。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好诠释。
第四,“西部计划”已成为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西部计划”每年组织数万名志愿者到西部工作,而绝大多数为大学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去”一时间在大学生中蔚然成风。毫无疑问,大学生往西部的分流,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西部计划”的社会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该计划本身仍有诸多可以进步和改善之处,西部计划的实施状况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二、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相关政策短视,政策落实缺乏稳定性
国家为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与“西部计划”,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尽管这些优惠政策确实对“西部计划”的实施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不管是国家推出的优惠政策,还是各级相关部门推行的优惠政策,都仅仅着眼于短短的服务期内,而立足于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规定服务期满后继续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的优惠政策却严重缺失。原本以均衡东西部地区人才分布为目标,以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为目的而制定的政策,在事实上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方向逐步缩小,可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将就业面逐步紧缩。
根据笔者的了解,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志愿者就业情况并不容乐观,在实际的工作操作中,政策的不稳定性和缺少就业的相关服务成为了就业困难的最主要体现。
(二)志愿者资源配置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据调查,很多大学生志愿者没有被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一些志愿者成了各级机关办公室的“勤杂工”,或者在单位中未被安排实际工作而无所事事。而与此同时,许多贫困山村严重缺少老师,但却争取不到志愿者。对于一些职位,专科生就可以完成的却安排了本科生,本科生就可以完成的却安排了研究生。
笔者认为,志愿者资源在配置上出现的问题,不仅使志愿者资源遭到人为的浪费,志愿服务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且严重挫伤志愿者的积极性,动摇他们服务西部的决心。
(三)相关的宣传和教育不足
“西部计划”自出台以来,虽然各级相关部门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宣传报道,但总体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对这一政策了解较少,甚至是存在偏见。同时,许多高校对“西部计划”也不太重视,宣传和教育力度很小,这导致许多大学生对“西部计划”根本不了解,更谈不上去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甚至一些去了西部的志愿者,由于前期学校的宣传、教育不够,导致他们去西部后面临着许多问题而手足无措。
(四)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对支援西部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目前,很多大学生志愿者选择到西部去,一方面由于国家优惠政策的出台,另一方面,也源于他们对支援西部这一活动的美好“想象”。他们当中有人并不了解西部究竟是什么样子,家中多为独生子女的他们会在基层平凡的工作上遭遇极大的心里落差,而这种心里落差一方面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对他们在西部的工作产生不好的影响。
(五)西部计划政策与地方性政策冲突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政策是国家和相关部门经过缜密研究并随着社会发展而及时调整所做出的政策,各地亦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关的人事政策。两种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属于国家政策,在政策从属上,应该是地方性政策从属于国家政策,应该配合国家性政策实施。但是在两种政策并行的情况下,西部计划政策与地方性政策的冲突,因为没有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造成西部计划政策的落实不到位。有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参加选调生考试却在政审环节落选,按照相关规定,县团委以往有权力推荐优秀的志愿者免试取得选调生资格,但区里实行统一考试,审核权在市里面,对志愿的情况并不了解。这么一来,尽管有“同等条件择优录取”的优惠政策,也得不到执行。这些问题不仅使政策面临考验,而且也极大挫伤了志愿者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西部计划的组织实施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西部计划能够深入、持续和健康的发展,我们还应作出更多的努力。
笔者认为,在近些年来的工作中,西部计划在组织、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的运行机制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其存在很多问题。
1.西部计划在前期宣传上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引导,使大学生对西部计划的认识不够,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的动机不纯。志愿精神和理念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灵魂和基础,指引着支援服务事业发展的方向、凝聚着支援服务事业发展的力量,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而在西部计划的实施中,志愿服务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很多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将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作为重心,严重违背了志愿服务精神,使志愿服务变成了一种非自愿的、贪图物质报酬的活动,这不利于西部计划的长远发展。
2.组织机构全而不健,使西部计划的运行缺乏组织保障。为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施,我们建立了较全的组织机构,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项目进行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然而这些组织机构间并没有很好的协调工作,没有真正发挥领导机构的作用。项目管理办公室更是没有对运行的项目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监控,使项目运行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志愿者生活补助的发放经常都是推迟15天以上才能发放。这都是没有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管理和监控工作没有到位,责任难以落到实处,组织机构全而不健的表现。
3.在西部计划的运行过程中,主观随意性过大,表现在招募、分配、管理等各个环节,没有一套能够起到有效约束作用的严格的标准以及完善的运行机制,缺乏相应的管理力度和牵制机制。这使西部计划的运行在各部门各环节都出现了松懈、情绪,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认真程度都有所降低。同时,这也是志愿者素质普遍下降的重要原因。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对志愿者培养意识和力度的不重视,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这不仅没有达到西部计划的初衷,反而加重了受援单位和受援地区的经济社会成本,对西部计划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4.志愿者就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国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服务期满意并考核合格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给予了考国家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考国家研究生给予总分加10分等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但是各地落实志愿者就业政策的力度非常不平衡,已有的相关的鼓励政策在很多地方贯彻落实不力,配套制度不够完善,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这使志愿者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间接地使西部计划的实施受到不良的影响。
5.大学生志愿者到基层服务项目发展不平衡,很多不同项目的生活待遇、就业政策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比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等。另外,很多单位或地区的领导并没有对大学生西部志愿者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重视,没有在录用前进行良好的沟通,也没有根据岗位的具体需求招募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是很多志愿者参加的志愿者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不对口,使他们的专业知识无用武之地。这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工作的积极性,导致了矛盾的计划,阻碍了西部计划的实施和发展。
四、探索解决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西部计划相关政策是合理推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重要保障。需要引起国家政府和高等学校的重视,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当成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从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仅要把政策落在实处,还要积极调配社会上所能用到的一切资源,引起社会对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关注度,为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带来更多帮助。
(二)考虑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服务单位应当尽量给大学生志愿者安排合适的岗位,减少在志愿服务期间对志愿者进行岗位调整,应适时对志愿者进行心理疏导,西部计划项目办和志愿者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协调。
(三)加强对西部计划的宣传力度
项目办、服务单位应该与高校之间更加密切的联系,及时沟通。项目办、服务单位可将各志愿者在单位服务状况以及特别需求定期如实向各高校反馈,学校也更加了解服务单位的实际状况,如此一来,相互以一种负责任的心态对待,会更好的开展西部计划工作。同时建议高校从服务期满的志愿者中挑选优秀典型回到母校通过召开专题报告会、讲座等形式,为学弟学妹讲解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心得,给有意参与的大学生传授经验,以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四)提升社会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的关注度
加强社会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就业关注度是解决大学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重要举措。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应该是社会性问题而不是单单的政府行为,必须引起社会的关注。加强社会团体、企业、第三方部门对西部计划志愿者就业的关注度,并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充分吸收西部计划志愿者。相关部门机构应在西部计划志愿者面临就业时,由服务地区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要平台,对全社会进行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宣传,并对接收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企业或者单位,有政策性的优惠。
(五)要为志愿者展示才华实现抱负创造条件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地区,应致力于智力服务,即发挥大学生的自身优势,在文化、科技和医疗等方面对地方进行服务。除非特殊需要,服务者的安排应尽可能考虑到专业对口,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他们在能充分展示自己专业特长的同时,好能充分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体会到服务社会的乐趣。大学生在校期间也应努力学习,勤于实践,树立理想,乐于奉献,拓展知识,培养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我们总结西部计划实施九年以来的经验,以及其在实践中发挥的效力,将此经验推广至全国,使得全国范围内更多高校在校生进一步了解西部计划,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的研究提升整个民族的凝聚力,以及新一代青年人的思想觉悟。从而推动社会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杨岳.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推进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
[2]团中央、教育部2003-2007年关于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
关键词:民办三本院校;就业定位;就业心理健康
自1999年高校连年扩招以来,在校的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民办三本院校也在这样的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为适应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应运而生。于是导致大学毕业生普遍在就业困境下升存。作为依托企业办学的民办三本院校来说,其毕业生不仅仅是学生自身对院校性质的不理解,更是受到了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普遍歧视,无形中给这些大学毕业生们增加了更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如何把握民办三本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引导学生就业定位和心理引导工作,就成为当下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结合自己从事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现就民办三本院校学生就业定位和心理和对本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分析,谈谈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自我定位和心理问题及建议策略,从而思考如何缓解民办三本院校毕业生心理压力,促进毕业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民办三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定位中的几个问题
客观分析现在普遍的就业形势,我们不难看到,大学生就业已经是相对较难了。一方面是数量的增多与供求的偏差,另一方面则更多的存在毕业生自身的学历层次和自我定位。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历史较短、教育成本偏高、就业体系幼嫩,办学品牌的社会认同度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毕业生专业基础差、就业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因此,毕业生就业不但要考虑到这些因素,还要认清社会存在的实际。
(一)从结构和层次上看,我们现在的教育有中专、专科、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等,而现在的就业却呈现出硕士生挤上了本科生的位置,本科生挤了专科生的位置,中专生萎缩了,市场上的需求矛盾出现了,于是中专生短缺了,专科生和本科生显得相对过剩。由于专业结构的不合理,专业设置也跟不上,致使有的专业人才缺乏,有的则过剩。虽然有按市场的需求在设置专业,但是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那就是入学一个样,毕业一个样,这就不是一个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了。这也就成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原因了。
(二)学生自身观念上的问题。期望值过高这是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就业的核心问题一是干什么层次的工作?二是能拿多少钱?待遇如何?三是在什么地方就业?期望值往往围绕着自己现有的状况考虑,专业强调要对口,工资待遇要高,地域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大中城市或者沿海发达地区等等。有了这样的追求,就使很多学生与合适的岗位擦肩而过,也导致了就业成了问题。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
(一)缺少吃苦耐劳的心理
当代大学生缺少了在实践中锻炼打磨的经历,导致在就业中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认为太劳累太辛苦,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例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不愿意从酒店的普通服务员做起,觉得基层工作过于辛苦,不愿意承担。
(二)攀比与从众心理
就业中存在虚荣的心理,这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不只是民办三本院校。与过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追求相比,大学生就业趋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多数存在虚荣和攀比的心理,对职业有高低贵贱的区分,认为小公司、小职员的社会地位低,怕被别人看不起、丢面子。他们希望身居要职、做管理,来满足个人强烈的社会需求,导致就业目标仅仅局限在去大城市、大企业、政府机关工作,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去工作,不愿意从基层做起,造成了就业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存在。这往往还会导致大学毕业生更多的看中了虚荣的表面和眼前的利益,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放弃专业,忽视其今后的职业规划,不利于其长远的发展。
(三)自卑与忧郁心理
民办三本院校的办学定位于应用型本科,这决定了这些毕业生的求职范围大多局限在基础或基层行业内,和他们当初期望的办公环境、工资薪酬反差较大,部分毕业生在求职时感觉低人一等,不敢正视现实,对自己评价偏低,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了自卑心理。另外,据对就业市场的调查了解,有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明确表示不招“三本”的学生,在报考公务员和选调生当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些主观的矛盾与客观的挫折,致使不少学生自尊心严重受挫,变得敏感、多疑、忧郁,没有信心与人交往,没有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寻求理想职业的愿望渐行渐远。
三.解决民办三本院校大学生就业定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面对着民办院校大学生就业定位和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从学生自身学校这两大方面采取对策。
(一)学生自身方面对策
1.要增强就业的自信心
就业、择业一定要有自信心,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将来要回报家庭、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自己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要相信路就在脚下,只要相信“我能,我行,我一定能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2.积极转变角色
就业与择业,切记好高骛远。但凡有成就的人,哪一个不是从最基础的岗位做起的。从基础做起,一方面认识了社会,增长了见识;另一方面还历练了自己。我们要积极地转变角色,把自己在学校的优越感抛弃,充分的融入社会,扮演一个社会人的角色,懂得对社会负责,对父母负责。去主动适应这个社会,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生存下来,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财富。
3.明确双向选择,企业与个人的双向互动
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这是主观想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我们做什么?这是客观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双向选择的问题上,首先要大胆主动,其次是慎重选择。由于自己的努力,使企业乐于接纳自己。这是互动的,才会互相挑选。
在就业过程中会也遇到不少的困难,是对毕业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挑战,面对简历的石沉大海、工作的遥遥无期,都要积极调整心态、平缓情绪,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才市场的挑战。
(二)学校方面对策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应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队伍。在引入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的同时,学校还应结合自身情况,做好其它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开展日常心理健康教育
从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学校应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针对各个年级的不同心理特点,通过设立心理辅导热线电话和信箱、开展网络心理咨询、专家专题心理讲座等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开展各种内容的心理健康普查活动,对普查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让其通过学习和教育,恢复健康的心理。使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形成健康的心理,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地认识自我与肯定自我,能够积极的面对困难挫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这一点,我们学院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和行动,但是在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上还是缺乏更加合适的方法。
3.开展就业心理辅导
高校针对就业中各个环节的心理要求,尤其是民办院校。针对学生的特征,对大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教育,使学生们做好相应的就业心理准备,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和处理就业问题。邀请企业的人事专家与学生分享就业理念、就业心得,从现实的角度让学生们在校园里提前感受外界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竞争,能让学生在离开校园踏上社会前在心理上得到缓冲。同时,学校应及时把相关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提供给毕业生,让他们对就业信息进行准确的把握,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大学生就业定位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突出心理问题,民办三本院校大学生就业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培养过程中关注社会用人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民办三本院校学生自身特点,把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对毕业生素质方面的要求,及时告诉学生,帮助学生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不断提升学生就业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受益,学校就业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靳晓英.对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