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职英语论文

中职英语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5: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职英语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职英语论文

第1篇

(一)中职英语教学要与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相区分

中职的英语教学与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是长期以来中职中的英语教学受到普通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传统的思想应该在教学改革中的消除,以避免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受到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中职英语教学与普通中学中的英语教学方式没有存在任何的分别,首先从教材上来说,中职英语缺少其自己独立的英语教材。然后是课堂教学内容上,由于教材的限制,使得中职英语教学内容与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内容没有分别。最后是教学方式上,与普通中学中的英语教学方式相同,许多中职学校中都采用的是“填鸭式”。正式因为这样中职英语无法满足“职业学校教育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要求”,所以应该与普通中学英语教学进行区分。

(二)中职英语教学目的要明确

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是世界著名的交际学派,他们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学好英语。”所以各种语言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于该种语言进行运用的能力及通过该种语言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因此对于中职英语教学来说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出学生能够在未来的职场中使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语言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需要学生能够使用该种语言进行交流,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特别是中职学校中的学生本专业的专业课占了很大的比重,他们很少有时间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英语课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为其教学目的之一。

二、编纂具有时候中职学生具有中职特色的英语教材

对于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不应该只从学校本身开始改革。脱离了教材很难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中职中培养的人才并不是研究型人才,而是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可以在中职中的英语教材中尝试加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一些内容,例如学生所学相应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相关职业的现状。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大大的增强了教材的实用性,同时也方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材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部分进行考虑,一个部分是学生注重学生进入社会的日常生活和交际,另一部分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这样不仅能够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还能够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中职中学生的专业很多,再加上英语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并不一定十分的了解,所以关于教材的专业英语部分会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但由于许多的中职都采用的是“订单式”培养的模式,所以可以组织老师到相关的企业进行调研、探讨,最后结合实际情况编纂教材并进行推广。

三、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措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大多数中职英语教师都会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即先让学生预习,预习的目的是为了熟悉单词和课文,然后是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并讲解课文中所包含的语法知识,最后是让学生背住单词和课文中语法知识较为集中的课文。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很难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的少。这样对于中职学生提高交际能力和英语的应用能力都有着很大的限制。对于培养出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学生没有多少作用。因此可以采用其他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瑞士教育学家亚美路说过:“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印度尼西亚诗人阿米尔说过:“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这些都说明了在进行教育时的启发十分重要。所以可以对情景创设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增强启发性,在一般的中学中所采用的情景创设模式都是根据所学的课堂内容来确定如何创设情景。而中职学校中的英语教学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在加入一些其他的东西。例如对于某一个专业的学生,在课堂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组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角色扮演的设计,然后将他们所设计的内容交给老师,由老师修改其中的语法错误,然后在让学生们表演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更加熟悉如何用英语表达,还能巩固英语知识,并且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启发。通过分组组合还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团队的作用,这在十分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是十分有用的。

第2篇

由于基础差、缺乏自信,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在学校比较懒散,课堂的英语学习较随意,课后自学能力也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使在高考时因为英语成绩不错而考上本科院校,但大多是采用“填鸭式”“贝多芬式”学习方法,把时间都花费在提高词汇量上,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不科学、不系统的学习必然导致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匮乏。对当前教学模式的反思当前各大高校中职升本的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和内容都是按照统一要求进行安排,没有考虑接受者的实际水平,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由高频词汇、基本语法和句型、阅读课文为主,教师讲解也是以综合课程为重点,翻译讲解为主,系统地讲解英语基础知识,而职业化趋势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使不同专业、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统一的教育,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课程设置。职业化趋势下中职升本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提高。在传统的中职升本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教师对于教材比较依赖,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丝毫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是盲目地做笔记,并没有学到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英语知识。虽然老师投入很多,但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模式古板,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同时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往往与实际应用联系不紧,使得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2中职升本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1)教学课程内容改革

针对中职升本学生英语基础差、知识掌握参差不齐的情况,应该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采用更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兴趣。可以把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划分为三个班级,根据不同班级制定不同教学计划,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英语基础知识较好的A班:根据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通过公开演讲、role-play、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对英语课外知识的补充,完善学生英语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李宁,2013)英语基础知识一般的B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培养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英语基础知识较差的C班: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中职升本英语教学模式还是以讲解单词和语法为主,这样只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而这种教学方法在目前职业化趋势下,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一改过去“哑巴英语”的状况,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任务型教学可以将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方式,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为一个甚至多个具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逐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KelvinLam,2008)针对中职升本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缺乏自信心、学习动机不强等特点,任务型教学方法就比较适合。为提高中职升本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时,需要将情境对话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情景对话,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情境时可以密切联系生活,引入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师生共同融入活动,在互动中及时发现学生在英语语音、语言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内主动进行英语交流,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完成课堂基本知识的传授,也能够将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目标。

(3)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网络时代,对于教学手段的改革,需要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当中来,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对于中职升本学生来说,英语语法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如果教师采用各种现代技术将英语知识呈献给学生,将大大提升英语课堂的吸引力。图文并茂的英语课堂教学能带给学生一个清新、动感、丰富多彩的语法世界。同时这种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平淡无味的语法知识和变幻莫测的计算机语言结合到一起,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学来提高英语能力,学生通过网络就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英语知识进行搜索,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文件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中职升本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课后复习和补充知识的平台,学生也可通过电子邮件、微信、QQ等联系方式主动与老师进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总结

第3篇

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的出现,英语的普及也给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特别是对从事对外英语教学(TESOL)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问题和挑战。通常情况下,人们只是宽泛地理解为“英语”,然而实际上英语有着不同的变体(varieties),使用英语的人也都在操着不同的口音、选择着不同的词句,与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交流着。那么,英语的变体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有着怎样的影响?高职的教学究竟应以哪一种英语变体为标准?教师和教材又应如何应对?本文将通过对中国英语教学本质的分析,结合当前英语在全球的使用现状,立足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找到适合中国高职教育的英语语言。

一、英语的变体

(一)英语变体的概念。

按照社会语言学的观点,语言变体是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语言变体的概念十分宽泛,可以是某一地域的语体,也可以是某一个体的方言。英语最初起源于英格兰,后来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展被带到了世界各地,甚至在有些国家作为通用语(lingua franca)使用。因此英语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诸如地域、宗教、移民、文化、社会形态等不同因素,形成了变体。

(二)英语变体的数量。

关于英语在全球的使用,最有影响力的学说来自Kachu的三个同心圆(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English)理论。内圈(inner circle)是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国家;外圈(outer circle)是以英语最为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扩展圈(expanding circle)是以英语作为外语使用的国家和地区。内圈国家也就是将英语作为国家性语言使用的国家共有5个,分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中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教学和英语作为外语(EFL)教学所使用最多的英语变体。在这些国家里,官方语言是英语,人们日常交流也通过英语实现。外圈英语的特点是,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之一)主要用于外交、教育、传媒等,但人们生活中会使用母语进行交流。典型的外圈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菲律宾、南非、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扩展圈国家使用英语的目的则与上述两个完全不同。英语既非官方语言,也不会广泛地被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英语的存在完全是出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当一种交流手段。中国、日本、丹麦、巴西和俄罗斯等都属于这样的国家。由此来看,5个内圈国家提供给全球5种规范型的英语变体;外圈国家也在渐渐形成各自的英语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加坡英语”;除此之外,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听到来自扩展圈像“中国式英语”这样的词汇。语言变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即便是在英语主要变体国家的不同地区也会有多种变体,全球范围内究竟存在多少种英语变体,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二、高职教育中英语变体的选择

(一)英语变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根据Kachu的理论,中国属于使用英语的扩展圈国家。英语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各级考试的必考科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英语的功能性也逐渐得到了重视。英语由最初的单纯用于发展科技,逐渐转向应用于国际间更为广泛的交流。回看历史,中国与任何一个英语国家均没有特殊的历史渊源,但教育界最初的选择是英式英语。这主要是因为英国通常被认为是英语的起源地,英式英语是世界英语的标准。然而随着美国在全球的势力扩张及其在经济、文化时尚等方面统治性的影响,中国对英语的偏爱又转向了美式英语,这从不同时期的英语教材、电视节目等可见一斑。曾风靡一时且至今仍经久不衰的《新概念》和《走遍美国》就是最好的例证。但目前对于教学中的英语变体尚无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二)高职教育中英语变体的应用。

面对种种英语变体,教学中究竟应以哪一种英语变体为标准呢?从理论上讲,没有哪一种变体是绝对地优于或劣于另一种,每一种都是可以接受的。Warschauer认为,现在的英语学习者越来越多地使用英语与来自非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如果坚持让他们只接触英式英语或是美式英语是很奇怪的想法。同时,国际交流也需要交流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相互理解。从教育角度看,哪一种变体适合中国的高职教育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变体的选择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符合高职英语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需求。高职英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并既非培养能够达到近母语水平的学生,也非从事语言研究的学者,而是能够在国际环境中有效进行交流的综合性人才。高职学生毕业后的任职机构多以企业为主。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十年有余,中国的商业企业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需要英语作为沟通工具的场合也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比以前有了更多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而他们用来沟通的工具就是英语。鉴于此,让学生只遵从一种英语变体,哪怕是被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显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最适合高职教学的标准应是:不以某一种英语变体为标准,而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不同的英语变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去漫无目的地了解每一种变体,这不现实。我们应采取合理主动选择,积极被动接受的态度。教学中,以全球普遍接受的主要英语变体为主,如英式英语、美式英语等,但不排斥可能遇到其他变体如澳式英语或新加坡英语,将各种英语变体原原本本地呈现给学生,至于学生选择何种变体作为自己的交流载体则完全由学生自行决定。归根结底,了解不同变体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交流,而不是成为交流的障碍。

三、英语变体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

目前,英语变体在高职英语教学范畴内尚属空白。教学中鲜有体现,相关研究少之又少。高职教育特点十分突出,秉承“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同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不十分扎实,理论知识有欠缺,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以及深入探究的能力等都稍显不足。鉴于高职教育和学生的特殊性,英语变体对施教的各环节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和挑战。

(一)明确英语教学标准。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某一堂课上老师将学生的用词由“zip”纠正为“zipper”,而当学生信心满满地在另一位老师的课堂练习使用刚刚掌握的词语时,又被纠正回“zip”,学生不解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的。事实上,有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对发音、拼写、用词持不同意见,实则双方对没有错,只是参照了不同英语变体的标准。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获得清晰的解释,对是为什么,而错又错在哪里。中国的英语教育一直以来对英语变体并无明确的说明和规定,英语语言的概念也未曾有过准确的定义。人们理解的英语是标准英语,实则标准英语本身就是一种变体。明确教学标准,就是要明确高职英语教学要如何对待、处理英语变体的问题。正是由于目前没有相关纲领性的指导意见作为依从,高职英语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有些是根据教师的喜恶,有些则被动地顺从教材的编排,更有甚者在教学中英语变体完全被忽视。此外,学生接触到的英语变体丰富性不够。目前在中国比较盛行的英语变体也依然只是英语和美语,而其他国际交往中频繁出现的主要英语变体在中国的教学中则难觅踪影。明确教学标准的意义在于让所有参与到教与学过程中的人要用开放的眼光去接受差异,还学生一个语言世界的真实面目,而不是为了简化教学而忽视或绕过这个问题。

(二)提升教师素养。

要高质量地按照教学标准实施教学,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有义务告知学生当前英语变体的发展,让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能够客观地对待这个问题。其次,教师自身应对不同的英语变体采取包容的态度,对学生的选择要持开放的态度,不要以个人对某一种变体的偏爱而排斥其他,或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应了解或知晓不同英语变体的特点,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变体现象要及时给予说明,并指导学生应如何分辨。当然,所有这些的实现需以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为前提。教师需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拓展视野,提高教学素养。但这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由于教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局限性,我们的教师不可能精通各种变体的特点,不是活字典。因此迫切需要语言学家加大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外的其他主要英语变体研究的力度,从而使我国的英语教学从中获益。

(三)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应充分体现英语变体的因素及其使用的现实意义。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扩大范围,5个英语国家的语料都应在备选范围内。选择教材应看重教材的实质,是否对推动教学有意义,绝非是哪个国家的英语。

第4篇

关键词 多媒体;高中语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3-0109-02

新课改实施以来,素质教育成为高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开展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多媒体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多媒体对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多媒体能够丰富扩展课堂知识 对于高中语文来说,素质教育是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杂家,而不是考试的专家。高中语文最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仅靠板书向学生传递的知识量很有限,而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能够将大量的背景知识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最大程度地丰富和拓展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阅读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广博的知识面[1]。

如在教授《红楼梦》选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在课堂上播放《红楼梦》的电视剧,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能够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并由此展开对于这一名著历史背景、人物情况、作者经历等相关知识的探索,丰富学习内容。

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思维的创新,要摆脱固化的思维。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十分活泼,而且生动性、形象性较强。这种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对于课程内容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诗词理解教学中,对于一首古诗词的写作动机、作者的创作意图,很可能学生无法完全理解;如果辅助以多媒体手段,将诗词的意境通过画面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具象的画面来思考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更有助于思维的展开。

多媒体能够增强课堂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不同于小学初中的语文学习,它重视的不是基础语文教育,而是语文素养的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掌握[2]。通过多媒体的表现形式,一些复杂的东西会变得简单,就更容易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现。如在教授文言文的时候,艰涩的文言文让学生很难懂也很难理解,而多媒体的动画、声音等辅助手段,能够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感观入手,从而更好地理解。如在《蜀道难》的学习中,只凭学生自己的经历或经验,很难想象蜀道行走的艰难。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蜀道的艰难展示出来,不仅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课堂效果也会得到增强。

2 多媒体与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结合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一些课文比较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授中,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出这一悲剧爱情故事,很容易让人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也会方便学生的理解。

补充知识,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高中语文教学强调的是素质的提升,所以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传输知识,丰富课堂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宽度和广度。多媒体是在知识拓展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在《红楼梦》选篇中,对于复杂的人物关系,学生很难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多媒体方式一一呈现出来,理解和掌握起来就会容易很多。而且通过多媒体方式将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展示出来,对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巨大的帮助。

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高中语文中有一些文章带有大量的时代色彩和作者个人的主观感彩,有些让人难以理解。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文章,运用多媒体能够让学生融入课文情境[3],深刻思考和理解其中的深意。如在学习《药》这篇文章时,学生很难理解课文中有关人血馒头的意义,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出文章写作的背景,设计出一些能够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那个时代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而培养思考能力,锻炼发散思维。

3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该注意的问题

不能因多媒体的使用限制教师魅力的发挥 比较而言,语文课是能够凸显教师个人魅力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内容旁征博引,带领学生徜徉在文学的世界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对知识的欣赏,对教师来说是自身魅力的一个施展。运用多媒体手段,原本应该教师讲的内容被多媒体播放出来,很大程度上会限制教师个人魅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多媒体使用的度,不让多媒体的使用弱化自身的教学地位,而要让多媒体辅助自己,把教学变得更加多彩。比如在诗词讲授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于诗词的描绘、对于诗文的理解,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辅助多媒体的声像画,让诗词意境最大程度地发挥,但是也不能因为凸显多媒体而限制自身教学的魅力。

不要让多媒体的使用限制学生想象的空间 语文的魅力在于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如沈从文的《边城》中关于翠翠的形象,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想象,翠翠可能是高高的、白皙的,也可能是瘦瘦的、朴实的。这些都是学生个人对于美、对于人物的理解。如果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出翠翠的照片,那么翠翠就成为一种固化的形象,学生的想象空间就会被限制。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定把握好适合学生发挥想象的节点和时机,此时尽可能少用慎用多媒体,不让多媒体的使用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

不能让多媒体的运用流于形式 很多时候一些教师容易在多媒体的运用中走偏,过于依赖多媒体,就会让多媒体的运用成为一种流于形式的东西。多媒体的运用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不是为了追求一种形式上的新奇,因此在多媒体的运用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多媒体流于形式,而是应该适时适当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不适合用多媒体的地方,局限于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一味地使用,这样不仅不会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精力分散、思维混乱的现象。

4 结论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丰富扩展课堂知识,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向全方位扩展;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多媒体具有生动和形象化的特点,能够切实增强课堂效果。但是多媒体的运用并非全部都好,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巧用、活用、善用、妙用多媒体,以此提升高中语文课堂质量,扩大语文素质教育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齐晓娟.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第5篇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文化对语言的学习具有很大促进作用,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环境,为国外语言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中职英语教育在整个教育阶段来看更应该注重其英语沟通能力的培养,以更多地引起对文化导入的重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国内外的交流。本文将对中职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导入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达到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提高效果。

2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现状

随着通信技术和交通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距离也是越来越短,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中国学生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接触英语的时间非常早,英语学习时间也较长,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只能在卷子上进行答题,并不能顺利听懂英语,或是流利地说一口英语,这种现象已经表现地越来越明显,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职英语教育过程中,各大院校更是标榜以学生的就业为目的和教学的根本,所以在中职院系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按照原有的传统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进行单词、语法和英文写作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中职学生缺乏语言环境,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多进行英语练习的机会,并不能让学生从文化层面真正理解语言,仍然存在与死记硬背的阶段,从根本上违背了中职学生注重培养其语言沟通能力的教学目标。这种现象已经直接影响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其负面影响不容乐观。

3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具体实施方法

3.1将文化与英语结合在一起文化与语言是一体的,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将文化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知识和常识的补充,在语言的传播过程中,加上与之相关的文化,使得中职英语教学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能够更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文化是语言的背景,中职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后,能够是语言的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言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扩大中职学生对周围事物,比如食物、文具等方面的词汇量,能够促进学生更有心地收集各种情境下单词和地道的对话,从而更好地学习语言并且激发他们在特定情境下联想英语的热情,增加学生锻炼自己张嘴说英语的机会,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只有将语言放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中,语言才有资格作为两国沟通的桥梁,让双方的交流更有内涵更有意义。

3.2采取分层地文化导入教学方式中职学生的招收新生的标准比较低,入学门槛比较低,从整体水平来看,其英语基础水平比较薄弱,在对待英语学习方面的态度也不够端正。中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应该立足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保障其就业,在培养其能力的同时导入文化知识,鼓励学生能够张开嘴学英语,从实践的角度增强其沟通能力,以更好地保障就业。在相对于英语基础较好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不仅要教授其语法结构、学习方法等知识,着重培养其“听”和“说”,更多地感受外国文化,体会语言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将文化和语言融合在一起,在学生充分学习卷面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多地感受到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从而保障自己的就业。分层式的文化导入方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更快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放大文化导入的积极作用。

3.3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导入过程中,中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或个性特征来具体地合理地安排中职英语教育课程。学生个体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需要了解和总结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得到其共性的爱好和感兴趣的话题,从而与国外的文化要素相结合,在课堂上更好地活跃课堂的气氛,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和专注度。同时,教师需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范围,找到适合他们年龄的文化内容,使学生对文化的认识程度能够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更有层次地进行深入和渗透,从而对国外文化更具有整体化的认知。在中职英语教育中文化的导入也要具有合理合适的度,教师在语言教学中,需要结合文化来进行补充,但是在课堂对文化知识进行补充之前,更要对文化的内容进行筛选,主要是对文化知识量进行控制,防止出现由于文化知识内容过多或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导入的文化无趣,导致中职学生对英语课程出现抵触心理,或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这样就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中职学生的个性特征的了解,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4结论

第6篇

1.1更新课堂教学观念,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在我国,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普遍采用大班教学模式。一方面是因为师资力量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要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上提高教学的效果就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理念,多提问、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课堂教学成为互动的过程,尽量给学生提供第一时间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抓住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契机,广泛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提供的感性材料并使其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机结合,创造出好的语境,形成语言、情景密切结合的交际认知模式。发挥教学的巨大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拓宽师生的视野,可以和世界各国实现资源共享。

1.2建立科学合理的科学评估体系

教学评估是英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培养目标不仅是学习者要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者能在自然语境中自觉、自如地运用语言。因此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只是语言学习活动中的部分内容,服务这一目的的客观语言测试也只能促进反思这一部分内容。要全面真实地反映语言学习活动,评价者要结合系统分析、调查、文件探讨、听证会、访谈、课堂作业、测试、学习档案、学生作品、学习录像、照片及其他影像资料等等多元化手段,收集可靠、充分、适用的评价数据和资料。评价的目的在于能利于参与各方对教学情况的了解掌握,并能利于各方在这些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决定。这样,在各方参与的前提下,多元评价、多元参照的评价手段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利于促进教育大目标的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考试方法多样化,改变闭卷笔试为主的知识考试模式。坚持形成性诊断考试与总结性评价考试并重,增加教学过程中经常性的考核,加大平时成绩比重,更好地发挥教育考试的促教促学功能。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等。在教育部大学英语教改巡讲报告中,形成性诊断考试占了整个考核的50%,即网上自主学习10%、单元测试20%、学生自评互评5%、课堂表现15%。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学生:一是语言综合能力,涵盖听、说、读、写、译等五项技能;二是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掌握情况;三是学习态度与情感的养成情况。通过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每次英语课学完之后,可以对所学内容提供测试参考,一是检查学习效果,二是让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总结性评价考试占另外的50%,即期末考试40%、口试10%。我们的英语课程不妨也采用这一评价体系。形成性诊断考试比重加大,可以扭转过去学生过分关注期末考试,并采取死记硬背突击的方式应付考试的局面。对英语的考核要善于吸收各种新思想,采用新技术,有效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平时主动学习,对培养学生刻苦认真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只有采用多方位考核模式,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脱离应试教育的思想束服,才能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

1.3重视课外活动的作用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知识所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有英语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人物、政治、经济、科技、文学、宗教、习俗等等,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可以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模式、日常生活的习惯,避免跨国文化所产生的文化冲突,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人文素质教育。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参与的机会有时会不多,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便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开展丰富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是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的有效途径。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定期举办英语角、英语沙龙、商务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商务翻译和写作比赛、中英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和大方向,已成为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英语教学文短剧比赛等各项活动,营造一个大的英语氛围,以挖掘个人潜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可以每周可以积极开展英语角活动,英语角是参与型的大众英语课外活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另外可以组织各类英语竞赛和晚会活动。各类英语竞赛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课本剧大赛等等趣味性的比赛能够为学生创造轻松地英语语言环境,参与面广、形式活泼,对整体英语语言环境的形成有独特的效果。而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比赛等比赛能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以及反映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语感,可以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1.4教学中注意加强文化输入

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的材料。对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英美社会主要是靠间接的阅读有关的材料,所以应引导学生多阅读小说、杂志、报刊、时事等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学作品以及杂志期刊等阅读材料,材料越新越生活化越能够使学生了解当代英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了解一个民族的性格、心里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等等,学生能够从更高更深的文化角度看待西方文化。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中:Iago:O!beware,mylord,ofjealousy;itisthegreen-eyedmonsterwhichdothmock.Themeatitfeedson…这里thegreen-eyedmonster是“青眼怪物”之意,喻指嫉妒。在英语中绿色常用来表示眼红,嫉妒之意。采用图片、电影教学。图片更直观的了解异国的文化。比如在讲述beard与moustache两词的区别时,为了更加生动形象,便使用圣诞老人的图片。电影可以了解英美社会和文化,接触鲜活地道英语,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也可以借助电影来扩展生活,打开自己与世界之间的隔阂,了解异国文化。在看电影时,不仅要注意影片中人物所说的内容,更要注意日常生活的情景,观察人物的姿态、表情动作等语言意外的东西。美国出品的动画片《埃及王子》便可以了解《圣经》中的摹西。虽然情节稍有改动,但仍不失摹西原有的风貌。

2结论

第7篇

1.高职院校对生命教育关注程度不高。就目前调查结果显示,生命教育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年龄小,社会经历不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生命教育受到重视。而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生命教育没有必要。殊不知,大学生因为初步了解社会,容易遇到挫折,而且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容易受到感情伤害,生命教育也是十分有必要进行的。当前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不够深,很多潜在的问题都没有暴漏出来,因此,对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2.高职院校部分学生荒废生命。由于我国当前社会的普遍认知,大学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普遍不高,并且由于监督管理不严,大学生的自由时间较多。很多学生将时间荒废在游戏玩乐之中,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是对生命的肆意挥霍,让人很是痛心。而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教学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语音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新型课堂形式较为普遍,而大多数老师仅仅将这些教学手段运用到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

1.利用课堂,广泛发现素材加强生命教育。课堂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形式,将生命教育渗透到课堂是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选取教学素材的同时,要广泛的搜集素材。教材中有很多课题都可以进行扩展,进行生命教育。如学生生活习惯,锻炼身体;成功人士的成功方法,不断努力,轻不言弃;残疾人不丧失希望,实现自我价值;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人类在灾害面前团结起来,不屈不挠的奋斗。这些都是生命的闪光点,都是加强生命教育的优秀题材。教师要有发现他们的眼睛并好好加以运用。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工具,通过图片视频的播放加深学生对生命的感悟。高职院校很多学生在学驾照,交通安全对于他们来说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交通事故发生的片段警醒学生注意交通安全,加强对自身的保护,让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遵守交通规则。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改变自身认识,从学生的指导者定位到学生的朋友,学生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真心的与学生交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灵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英语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通过对生命美丽的展示让学生热爱生命,发现生命的价值,加强生命教育。提高学生对志愿者的认识,让学生愿意帮助他人,并在帮助他人中发现快乐,发现生命的美好。

第8篇

相比于对其他语言的体验,英语教育中的英语体验会更加直接一些。英语通过语法、词句等内容来体现差异,在不同的词句以及语法中,这些差异往往是比较大的,一个单词的顺序的改变,都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句子的意思发生改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英语内涵,对词语的变通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才能明白英语的内涵。学生在体验英语表达的意境的过程中,也可以激发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足

英语是一种针对学生的工作以及生活实践产生的语言,随着近年来国际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英语教学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是评判一个人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交流和结合的机会越来越多,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需要采取不同交际手段,为了提高交际成功率,需要对对方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和掌握。但是当前很多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教育力度不够,使得很多学生不能对西方文化进行深刻的体验,导致很多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不足,学生学习过程中效率不高。

(二)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和体验意识不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比较难懂词汇,有的比较生涩,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阅读量较少,因此在遇到一些生僻单词时往往不知道具体的意思,对学生的体验式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会阻碍双方的交流,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以及体验意识不够。

(三)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西方文化的融入不够

西方文化是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当前很多中职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进行一些理论知识的传授,对西方的文化和礼仪的教育不够,因此导致教育过程中的实践力度不够,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四)课外活动的开展不够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在教育过程中加强课外活动的拓展,是很多中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实施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中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对课外活动的拓展比较少,往往注重一些实践理论课程的教育,缺乏一些生动形象的课外活动,一般都是进行课堂教育,而且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最终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

三、加强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式教学

(一)加强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中职英语的教育过程中,跨文化意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由于职英语主要是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在使用,尤其是随着当前国际交流越来越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西方的文化的体验,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文化是中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学生在进行中职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西方文化的体验,英语文化涉及到中国与外国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传统、习惯以及礼仪,因此加强对西方文化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应用能力的必要过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背景的了解,从而才能在英语交流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对方的意思,防止出现理解误差,对双方的交谈造成影响。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需要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在中职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有目的以及有计划的学习,使得学生可以对一些语言文学的表象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有的英语在表达过程中,并不是字面意思,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交谈场合中,更需要对单词的意思进行延伸,否则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理解误差。比如“It’sFriday.”在某种场合并不是单纯地表示今天是星期五,因为在欧美国家,星期五是黑色的,是令人感到烦闷的一天,所以也叫做黑色星期五。因此在表达过程中,有可能表达的是对当天的情绪一种描述。加强中职英语的学习,需要接触的不仅是自己母语文化范围内的东西,更多的是接触外来文化,因此需要建构一个比较完善的文化框架,对不同的文化内容以及背景进行思考以及理解,最终能够实现对自己的母语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的融合,并且能够将这种区别应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加深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也有助加深对中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知识的理解。在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现代化技术、多媒体设备等,利用图片、文字、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加强学生对英语中的各种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运用英语知识。

(二)加强学生在阅读训练中的体验

中职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要求,尤其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英文文本,需要学生加强理解能力的提升,才能对全文的意思有大概的了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训练,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得学生可以对各种知识都有一定的涉猎,在进行中职英语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应付自如。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英语体验,不仅需要对教材中的阅读部分进行学习,还需要阅读更多课外的读物,比如各种英文名著,就是英语文学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教材,这些作品也是学生对外国文化进行了解和掌握的有效的途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文化差异问题进行很好的理解,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英语文化相关的作品有很多种类,在英语阅读和体验的过程中,不同的作品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为了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体验和理解,需要对阅读的作品进行丰富和完善。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阅读材料的选择过程中,要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阅读的范围也应该逐渐拓展,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加深阅读材料的难度,比如最开始进行教育时只需要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文学作品,然后可以逐渐加深,对一些文学名著、科技文化作品等进行阅读,从易到难的发展,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应该要选择一些带有趣味性,同时又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作品,使得学生对更多的社会动态以及文化进行了解,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三)加强课外活动中对英语的体验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很难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课外活动的拓展,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动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地掌握更多中职英语常识。比如可以在课后开展一些实践,以举办一些音乐欣赏会、读书会等,也可以模拟职场英语的场景,还可以开展一些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英语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读写译以及视听说的能力。在课外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体验,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因此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学习。因此所开展的课外活动应该要生动有趣,避免传统枯燥的课外活动形式。

(四)联系生活进行体验

英语体验需要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联系,很多英语文化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的,因此在加强学生的英语的体验以及理解的过程中,需要联系生活,结合生活的实际,有助于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结合实际生活,指的是在英语体验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其中,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联系到英语对话中的场景,从而加深学生的英语体验。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