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学考试反思

数学考试反思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5: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学考试反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学考试反思

第1篇

一、正反方辩论

正1:每个人做题都要检查,不认真检查就没有满分,总之不认真做就会出错。

反1:我们哪像你们,我们不检查也是满分,何况课外的题我们也会呢!

正2:你们也不是次次全对,难免有些小毛病,经常满分的人也是很认真,仅仅是他们察觉不到而已。

反2:我们出错了也不是不认真的原因!

正3:难道你们不会吗?

反3:(无言以对)

二、联系现实

这次期末考试,只有两个满分,而且一个是认真的,另一个也是会做并且认真对待考试的同学。

三、自我反思

第2篇

但示范有它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创新性必然会受到很大限制,这是新课程标准明确纠正的。 

那么,怎样才能既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又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呢?我们应该在灵活地运用示范上加以探索和研究。下面笔者对示范教学认识和体验的分享。 

一、运用各种“示范”招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创造性地直接动力,我們可以通过情景示范和行为示范拉近师生之间关系和距离感,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学生学习兴趣就浓,学习气氛活跃而有效。学生通过努力完成一件件作品时,成功的喜悦会让他们保持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和追求,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各类示范方式中,教师当场演示是最好的示范方式。“写生演示”就是指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自始至终完成一幅完整的范作,让学生当场观摩。这种运动着的示范方法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是其他静止的画面示范所不能比拟的。“在绘画过程中,盲目照抄对象,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这类问题均可以在教师当场写生演示中得到最为直观、形象的解答。随着作画进程的推移和展开,每一步骤具体运用的处理方法和技法手段都让人一目了然,心领神会。 

不过教师演示一张范作的用时过长,会给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和不便。但这个矛盾也不是不可化解的。假如将演示的全部过程分段进行,既可以解决一次用时过多的矛盾,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利用现代电教设备实现这一示范方式。 

二、因材示范,用高明的“示范点拨” 

(一)以高明的“示范点拨”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 

课堂上的“示范点拨”是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的难点而进行的必要演示。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真实,能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在示范点拔过程中,要与讲解相结合,指导学生善于观察,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之间的主要特征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抓住和事物本质有内在联系的主要认识对象。教师示范时要注意准确、规范,并使全班同学看清楚演示的对象。 

(二)高明的“点拔示范”要适时、适当,且方法要具有多样化 

过早过多的示范却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教学上提倡“精讲多练”,示范也要做到精讲演、多练习。对学生每堂课都要“跟踪”观察并随时示范,采取“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做到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的辅导相统一,使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获得记示,在自身的实践中提高技巧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示范点拨”的方法,可用图片、实物标本,模型演示,也可用多媒体电脑示范等。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示范的效果。 

三、巧用范作示范教学,激发创新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离不开范作的应用。范作是范画与范品的统称,包括学生作品、摄影作品、影象资料等。 

一幅好的范画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美术教材中精选的美术作品,都是古今中外各时期的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但相对于学生在具体学习方面有一定的困难。而用往届或高年级学生优秀作品示范,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学生更易接受。范作中有一些很特别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影片、录象,投影还可以把所做实物放大。通过这些影象示范教学,不仅让学生很清晰地看到要看的,对一些局部精细的地方还可通过随意放大让学生看得更清楚。这是一般的范品所不能做到的。 

四、在作业上作修改性示范范画 

(一)在作业上作修改性示范 

在辅导学生写生练习的时候,教师在学生作业上发现问题及时作几笔修改也是常用的示范方法之一。修改性示范的长处在于有的放矢,教师的示范动作直接指向作业弊病的症结所在。这一作用是其他示范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当然,修改性示范既要及时,同时又不能太多。示范要针对弊病的症结落笔,对症下药,通过寥寥几笔的修改,画面出现了转机,学生就会深刻领悟到改正画面弊病的方法要领。在以后的绘画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取得进步。 

(二)在作业一角作小幅示意性范画 

第3篇

三调总结(数学模拟考试反思)

对比三调和二调的区别,两个班的数学成绩还算稳定,整体量化较上次来说,81班稍有进步,针对于这次考试,作出如下分析

81班,数学进人数,应进36个,实进37个,正1个,还是不算满意的,拿到成绩单后,分析了同学们的情况,季坦在17题中得到了6分,其他同学大部分是11,12分,21题得了4分,其他同学多数是8,9分,从这两个题中就有了差距,和其他中上游的同学们,数学就成了弱项科目,张少含在17题和19题中都是得到了5分,相比其他同学的满分差距很大,左玉伟在17,18,21题中分别是5,5,6这几个基础题做的太差,贾培培22题得了3分,这是个中等题,得分太少,张伟静17题0分,22题5分,大题拉大了她和他人的差距,这些同学都是不应该出圈的,这些同学的总体成绩和数学成绩名次偏差太大,需要单独辅导,督查。还有一些后备力量,李谦,郝哲,段浩震。有些同学考的很好,宿嘉琪,李琛,李宏硕,更是需要加奖和鼓励的。

82班,数学进人数,应进29个,实进39个,正10个,还算良好,通过分析学生的情况,数学偏科生比较严重的是,张亚倩17题得了5分,后三个大题都是7分,这些都是偏少的,苏世奥22题0分,这个是重大失误,赵登程后四个大题分别是6,6,5,4,这个情况和他沟通后心态出现了紧张,导致思路混乱,邹浩男17题3分,22题6分,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单独谈话后,多数是时间分配不均导致的,这是战略战术上的失误,采取具体的措施因材施教,当然,能作为后备力量的有杨金怡,王倩倩,林建誉,这次考试,出乎意料的有,刘昊,邹明哲,敬海晨,以上的学生中都是需要单独督导鼓励的。

以上这些数学偏科生的共同点是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基本都是虚心踏实的孩子,在学习方法上多少都有些问题,经过这三个月的复习,还没有完全由以往的思路转变成和我的配合,有点方法糅杂,之前基本都沟通过,对数学还是比较喜欢,并没有丧失信心,下一阶段打算定时定量给偏科生学生整理出比较基础的题目,单独测验,作业单批单改,多沟通,交流,从情感这方面感化学生,愿意多对数学下功夫。对于全班,打算一周做一次反思总结,形成书面文字上交,多给些整理的时间,进度稍微慢些,改错时要求归类整理,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没有对比就没有发现。

第4篇

1.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较薄弱

因为高考艺术类的招录成绩相对较低,一些学生因为文化课成绩较弱而选择了艺术类特长。在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考取了学前教育(艺术类)专业,到大学后对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形成较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普遍表现出文化课成绩较弱,对学习理论层次较难的课程理解起来相对较为困难,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水平较差,在学习越来越难的困境下逐步陷入了越学越差、越学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之中。

2.学校管理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偏差

有些学校用比较严苛的管理模式来进行约束,如查课。虽然将学生拘于课堂之中,却导致不少学生身在课堂心在外,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学课堂的学习更注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控和学生的自我学习,但艺术生本来理论基础较差,上课更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面对高校教师一节课推进的大部分教学内容很难做到全面掌握,因此,在此种状态之下,形成越学不会越不愿意学习的状态,逐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3.教育合力的影响表现相对较弱。大学的环境与高中不同,学生缺乏教师与家长相对严格的约束,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后开始放任自流,如果学校管理严格还能稍微约束学生脱离课堂的行为。有的学生管理层与教学层对学生管理不统一,经常会出现学生打完考勤之后再逃课的行为。有个别家境较好的家长,未积极鼓励学生安于学习,这不仅会影响学生本人,甚至还会影响班集体中其他成员的学习。学生平时对就业的意识淡薄,在就业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明显不积极。

二、学前教育艺术类师范生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上提出了详细的要求。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时,只有遵循国家出台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文件要求,促进师范生培养,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师资力量。

1.从思想上引导,夯实理论知识的学习

针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表现,教育者更应该关注在思想上对学生引导与教育,要增强艺术类师范生的教师意识,提高其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学生只有喜欢、热爱教师职业,并且认为自己适合从事该职业,才会对职业产生认同感,由此形成的认同感才是稳定和持久的。因此,要做好艺术类师范生对学前教育专业兴趣的引导,让其了解大学阶段的理论学习对工作都有基础作用。在大学期间所形成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个人的影响尤为重要。

2.加强教学技能训练,提升师范生的技能

在校期间要加强艺术基本功的训练,如声乐、舞蹈、钢琴等艺术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大学期间还应分阶段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强化练习口语表达和书写能力,重视训练教师教学基本功,实践类课程则应注重教师技术训练,行为获得,可采用讲解示范法、行为训练法、微格教学法、模仿法、自评他评法等,并列举教学实例,使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在转化为学生有效教学行为上起到较好的效果。此外,还要提高学生的课程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开拓幼儿园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通过组织参观与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拓展教学能力。

3.发挥教学与管理的双重指引作用

管理人员与任课教师应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彼此之间形成的教育合力对学生产生影响,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针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的情况,教师要合理组织、调节教学内容,注重对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逻辑体系的分析讲解,教学的实施不仅是完成教学计划中各项内容的规定,更重要的是面对教育对象的现实情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调节,如果仅仅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只成了“教”,而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学”,并不能成为真正的教学。

4.做好就业指导与规划,调整就业期望值

第5篇

    笔者认为,学习反馈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肯定或评价,也包括学生学习成果对教师的回馈,即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实际效果。一般中学美术教学中,学习反馈基本上来自于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和对学生问题回答的评价。

    但是,在美术欣赏课中,我们却是基本围绕学生对“问题回答”的学习反馈。我们对极个别学生的“问题回答”给予积极肯定已然成为全部的学习反馈,不再关注到全体学生,没有评价到每个学生,也不知道学生学习得怎么样,更没有一定的学习书面成绩。相比绘画课、制作课等技能型美术课,美术欣赏课俨然成了缺失学习反馈的教学,是孤独的,更缺失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显性载体。

    一、中学美术欣赏课缺失学习反馈的表现

    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很多教师采用单一的师生谈话式教学方法,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广,仍然只有极个别有胆量的学生发言。一些欣赏课的学习效果只能通过教师评价个别学生的回答来得到反馈,一节课结束了,美术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不是很清楚。

    同语、数、外等学科相比,中学美术欣赏课更没有作业布置或练习巩固,没有欣赏课的学习反馈,造成美术欣赏课走马观花一般,教师上完了,教师走了,学生散了,学生不清楚怎么学的,有什么内容,也不知道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师生之间没有明确的学习反馈的常见现象。试问:教师怎么知道学生的学习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呢?学生有何所得?

    除了技能型美术课外,我们需要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欣赏课就一定不需要作业、不需要学习反馈吗?欣赏课需要什么样的学习反馈形式呢?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探讨并解决这个极少被人重视的问题。

    二、造成缺失学习反馈的原因

    本人认为,美术欣赏课缺失学习反馈的原因有学生方面的,有教师方面的,也有教学设计模式方面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参与度不够。一般欣赏课上,基本上只有个别学生参与欣赏互动,大部分学生如果不主动参与教师的讨论和问题思考,学生的反馈就只能局限在个别尖子生上。

    2.没有作业反馈。欣赏课没有作业,学生没有学习任务,欣赏课有时候成为讲座课,学生想听就听,不想参与就不参与。

    3.反馈缺少途径。美术欣赏和绘画课相比较,没有更多的途径,所以期末综合考评就没有任何欣赏课的成绩记载。

    三、解决美术欣赏课缺失学习反馈的措施

    想要切实解决美术欣赏课缺失学习反馈的现象,应该及时、准确、多渠道、多形式地接收信息,然后将信息反馈给学生,督促其再次快乐地投入欣赏课学习活动中。

    1.直接反馈。所谓直接反馈,就是不经过中间事物的传递,当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判。欣赏课堂上倘若经常采用这种方式,不仅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常见的有两种方式:①无声语言反馈。所谓无声语言反馈,就是指教师运用表情、眼神、动作、手势等态势语言,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反映出的学习态度、方式、方法、结果作出反馈。此反馈的恰当运用,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②有声语言反馈。开门见山地用简洁、热情的语言赞扬、鼓励、启发学生融入所欣赏的内容,就是另一种效果颇佳的直接反馈方式。心理学证明:学习者内部的情况影响学习效果,学习者的态度在决定他的行动和成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言为心声,当教师发自肺腑真诚地赞叹学生时,便会拨动学生的心弦,奏响欣赏课堂欢快的乐章。

    2.间接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当面下结论,而是采用背靠背的方式,从侧面作出反应就是间接反馈。此方式也可运用于美术欣赏课,其效果不亚于直接反溃。①书面语言反馈。加涅认为,要使学习获得所希望的效果,必须使学生时时具有接受刺激的心向或学习准备。因此,在一堂欣赏课结束后,也可预留作业,即使没有课后作业,也可让学生在课堂上稍作笔记,记录对欣赏内容的疑问、收获等,然后及时作出评价反馈。②成果展览反馈。播种的希望在于收获,将学生的优秀作业、工整的笔记、感受等学业成果定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展览,也不失为另一行之有效的反馈形式,旁边若辅以说明、简介以及参展者的照片效果则更佳。

第6篇

要: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自身专业成长是与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大事. 将教学反思落到实处,要注意积累经验和智慧反思两个方面. 前者是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发生过程的一种认识,后者是以身体之、以心悟之的结果. 如何选好教学反思的切入点,是有效进行教学反思最为根本的内容.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理解;实践;思考

美国学者斯金纳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自身专业成长是与教学促进学生成长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大事,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专业成长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体现在课堂上则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益;而提高了教学效益的课堂,可以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更为丰富的思考内容,可以带给教师更多的成长契机.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将教学反思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依据斯金纳的公式,一是要积累经验,二是要智慧反思.

■对积累经验的理解

所谓积累经验,当然是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盯住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但要盯住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留一只眼睛给自己”,要认真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一节课的各个主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体会知识的发生过程,在体会中形成一种认识,这样的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以称之为经验.

例如,在“双曲线方程及其简单几何性质”知识点的教学中,一般会预设这样的知识目标:让学生基本掌握双曲线的定义,知道双曲线方程的标准方程;对双曲线方程的基本性质初步了解,并能借助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讨论其几何性质;了解并能确定双曲线在坐标中的形状特征等.

确定了这些教学目标之后的课堂教学,教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体会”教学目标是否能有效达成. 要注意,笔者说的是体会,而非课堂最后通过习题解答结果来判断,更不是课后通过检测来判断. “体会”的真实含义是在教学过程中,即体会是发生在教学现场的,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反应,看学生在学习新知时表现出来的是困难还是容易,如果是困难的话,在哪些知识的学习上出现了什么困难,必要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即时询问,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缘何出现困难. 如果课堂上的即时机智能够帮助教师化解这些矛盾,则须及时化解;如果不能,则要将这一问题以文字的形式在课后记录下来,作为后来的反思材料.

笔者在教这一知识点时,在课堂上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学生在借助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讨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时,不少学生出现困难,在与学生的互动当中,在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过程中,笔者大致了解到学生难以将标准方程与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进行有效联系. 于是笔者当时就举出已经学过的其他的曲线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的关系,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类比,让学生在类比中获得新的知识,事实证明这一策略是有效的,这种策略下的学生的学习少有出现理解上的困难.

■对智慧反思的认识

所谓智慧反思,是指我们的反思不能停留在经验层面.有一句话的大意是这样的,“将手指伸入火中不能叫经验,只有知道将手伸入火中会烫着手指,而且以后不会再将手伸入手中,这才叫经验.” 这句话的本义是让人了解反思不仅是以身体之,更是以心悟之.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的反思结果又是不够的,因为被火烫后不再将手伸进火中是人的一种本能,与智慧还有一段距离.

什么样的反思可以称得上智慧呢?笔者不揣浅陋,举一例子以说明.

在“平均变化率”的知识点教学中,笔者为了便于后面的教学,在知识的教学前举了一个例子以作铺垫:假设小明和小王比赛赛跑,小明跑了15秒,小王跑了20秒,则谁跑得快一些?

这个问题对学生并不难,因此不必多着墨. 有意思的是,在学生认识到要比较赛跑快慢还需要考虑时间因素之后,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没有多大的意思,因为不学高中数学也能回答出问题. 笔者听到学生的小声讨论之后,立即意识到这样的例子对学生确实过于简单,那如何才能将这一简单例子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化平凡为不平凡呢?

课后,笔者思考这一问题良久,然后在下一课时作了这样一番说明:我们的高中数学的魅力不全部在于所学内容有多么深奥,有时在于发现普通事物背后的一般道理. 例如我们上节课所举的比较跑得快慢的例子,为什么不学高中数学的人也能解决问题呢?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数学文化其实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很多数学方法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思维工具. 让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增强数学在学生以目中的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内驱力.

再如,在教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这一知识点时,笔者起初的设计自以为是比较简单的:直接让学生画出头脑中见过的立体图形的样子. 但从结果看来,这样的设计虽然具有比较大的开放度和自由度,但学生画出来的结果差强人意,有的学生画不出来,有的学生画出的图形明显自相矛盾. 如果放在以往的课堂上,笔者可能是通过重复的方法让学生在多次训练中强化认识,但这一次,笔者却多了一份思考:学生画不出空间几何体的图形,会不会是因为什么其他原因呢?

笔者利用课堂上的空隙时间,对出现困难的几个学生作了一个询问,原来他们有的想象的实物比较复杂,导致作图困难;有的找不到合适的实物,无法下手,只好凭想象去画,结果出现了一些低级错误. 了解到这些原因之后,笔者临时作出了一个决定,让班上学美术的学生到离教室较近的画室找了几个实物石膏几何体,如圆柱、立柱、圆台、球等,并让他们展示出他们平时的作品,让学生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笔者撤去实物,然后让所有学生去回忆这些几何体的形状(实际上强化学生刚刚形成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再把它画出来. 当学生思维有了具体的加工对象之后,学习效果明显好于起初的设计.

后来笔者反思这段过程,其实就是利用学习心理学中的表象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如果这种反应可以称之为“智慧”的话,那一定是马克斯·范梅南所说的机智了.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切入点的选择原则

作为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一种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显然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教学反思,选择切入点又显得十分重要. 那反思切入点的选择与确定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根据笔者的亲身实践与思考,笔者以为至少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以与教学预设不一致的教学环节作为切入口进行反思. 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学设计,都难免有一些课堂生成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反,这种“心想事不成”的内容是教学反思的重点之一,教师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出乎意料的学习情况,当初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教学设计不完善的,反思这样的内容有助于把准课堂的脉搏.

以课堂的不足作为反思切入口. 无论多出色的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总难免有一些失败的地方,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并及时寻求其中失败的原因,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寻找同一教学内容的成功教学案例,并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优点,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7篇

关键词: 高等师范专科院校 数学专业 课程设置 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将就业的目光投向中小学,对于以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师资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来讲,唯有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中小学师资,才能在这场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得到发展。但是,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基础教育阶段师资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高等师范专科院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却出现了下滑趋势。因此,针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培养方案,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一、增强师范特色,狠抓教育教学技术

师范性是师范院校与其它大学的重要区别,是教师职业和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而数学专业素养则是与其它教育专业的重要区别,是数学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师范性与数学专业性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两个方面,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统筹考虑,合理规划,使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能够系统地了解数学科学,掌握必需的数学专业知识,具备推理严谨、言必有据、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习惯,同时又能够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结合教育科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适当地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从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重视师范性是他们共有的特征。例如,美国的师范性课程(不含教育实习)占总课时的17%―18%;英国的教育类课时则占总课时的20%以上;而日本、德国、俄罗斯等国的师范类课程多占总课时的15%―20%。除了在课时上要给予保证,发达国家师范院校开设的师范类课程、开课形式也是极为丰富的,例如,英国的师范教育中教育理论课和教育技术课均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课程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等,而选修则由比较教育学、多文化教育学、教育行政管理,等等课程组成;新加坡的小学师资教育也大体如此,甚至划分更细。可见,加强课程的师范性已成为各国师范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特色,充分表明了教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的专业化趋向也越来越明显。

由于数学的理论性比较强,而中小学生更擅长接受比较直观的知识,为了能比较好地解决知识的理论性和学生对学习要求的趣味性这一矛盾,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成为一种可能。因此,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课件制作技术,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活动。而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师范专科学校,则应担负起指导学生学习信息科学技术的重任。

二、夯实数学基础,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育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而小学阶段则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数学教育是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概念及数学思想,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数学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必须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将比较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运算规则。但是,作为引路人的教师,在抽象知识形象化的过程中,要满足的首要条件就是不能在此过程中将数学知识错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严密的数学思维。

作为数学思维能力训练,被称作“老三基”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国内外所有本、专科院校数学专业所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但是目前国内现行教材基本都是供本科院校使用的,对于师范专科生来讲,这些教材存在着难度大、对后续课程的影响不均衡等问题。师范专科生学习这三门课的的主要目的是形成严肃的治学态度、言必有据的数学习惯、条理化的数学思维,以及能用一些高等数学的方法解决初等数学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问题形成前瞻性的看法,对初等数学命题的真伪有比较好的甄别能力,因此师范专科院校的数学教育专业的数学专业训练与本科应用数学专业、数学教育专业都是有着较大区别的。第一,与本科阶段培养具有比较强的应用数学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相比,专科数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单一,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师资,因此,专科层次数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训练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习惯,对以后教学工作中将会接触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第二,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看,一般来讲,专科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与本科生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在专科学习阶段,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因此,在目前专科层次数学教材比较匮乏的情形下,对教材内容我们应有区别地对待,在保证数学体系完备的情况下,以够用、有发展潜力为原则,删繁就简,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掌握与以后工作息息相关的知识。

以《数学分析》为例,多元函数部分无论是对后续课程的开设,还是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其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对于《数学分析》,我们应适当简化多元微积分的内容,加强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础理论部分的严格化和现代化处理。由于现行中学教学大纲的改革,原来一些高等数学的内容在中学教材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刘玉琏先生所著的《数学分析讲义》中第一章大部分内容和中学教材有重复,因此在第一章的学习时,应当以学生自学为主。而对于数列、级数,以及一元函数的极限、连续、微分等内容的应用在中学大纲中已经得到体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内容的运算规则,这为高校教师将精力主要集中在这些内容的理论化提供了便利。同时,由于一元微积分的理论与方法都比较成熟,可以通过对一个内容的比较深入的探究性学习,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因此我们应对这一部分内容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条理化的思维。而对数学分析中多元函数与函数项级数部分,由于其概念和性质的难以掌握,但是又与生产生活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概念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上,舍弃比较繁杂的证明过程,只要求对定理内容、应用有一定的了解,通过比较丰富的实例解决定理要怎么用的问题。

此外,由于这三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因此,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考虑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减少对重复内容的学习,加强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把握。

三、开拓数学视野,适应自我提升需要

由于专科阶段的学时较少、学生素质较差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专科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不如本科生,本科层次的大量内容,尤其是应用数学知识,在专科阶段都无法教授,但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使师范专科生能够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开展比较有趣的数学活动,并使他们对学有余力又有浓厚数学兴趣的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指导,因此在专科教育阶段我们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与中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课程,例如线性规划、概率与统计、简单的程序设计等。其中概率与统计、线性规划等与中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紧密,在实际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理论体系比较完善,方法易于掌握,因此,这些课程应当考虑在专科阶段开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简单的算法在中小学出现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教育发展也验证了上述趋势。因此,在课程设置时我们要冲破专业限制的束缚,根据专科生的发展需要开设一些有发展潜力的课程。

此外,为了让专科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增强数学的趣味性,诸如数学史、数学美学等数学文化课的开设也是必要的。一方面,这些数学文化课的开设可以弥补专业课开设过少的不足,从而开阔专科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对数学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比较粗略的了解,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另一方面,数学美学中诸如孪生素数、四生素数、完美数、回文素数,以及数学史中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等内容都是中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这些趣味知识,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又可以激发中小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我们应针对专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够用为原则,从全面提高专科生的数学专业素养出发,使专科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胡雨生,柳友荣.一体化:高师教育类课程教育改革的深刻话语[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00-102.

第8篇

【论文摘要】以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概括指出影响图~-’ar和谐建设的突出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阐述了和谐图书馆建设需要正确处理的几种主要关系。进而得出结论性的思考。

1影响和谐图书馆建设的突出问题

1.1馆舍空间高度紧张

物理藏书空间高度饱和。近年来虽然经过不断整合阅览区及调整藏书布局,以期最大限度利用藏书空间,但仍无从根本解决目前图书馆书库高度饱和的问题,造成图书频繁串架、下架,新书无法保证及时上架利用的被动局面。同时,电子资源的存储空间也日趋紧张,保证现有电子资源的连续订购已经难以为继,遑论增加新的电子资源了。

1.2经费投入缺口较大

由于学校资金投入不足,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工作发展的需要。不仅纸质文献达不到教育部评估指标的要求,电子资源收藏情况与获取途径对读者需求而言也存在较大差距。显然,此问题又与上述“馆舍空间高度紧张”的现状发生矛盾。因此,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具体操作层面上,多年来始终处于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左右为难、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

1.3网络设备更新缓慢

自2001年以来,辽师大图书馆进行了网络集成,为读者提供了与资源建设相适应的网络条件和信息环境。但时隔8年,除2006年更新部分设备以外,近几年没有进行相应的设备更新,目前图书馆现有大部分网络设备已严重老化,不同程度上影响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最令人担忧的是,一旦网络瘫痪,目前已经建成使用的数据库将受到破坏,会产生无法弥补的损失。

1.4馆员队伍构成不合理

馆员队伍建设不符合图书馆发展规律及具体业务工作需要,进人渠道复杂。馆员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业务素养参差不齐。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专业技术人才是保证图书馆事业和谐、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所隶属的领导机关及职能部门为图书馆配备人员时,并未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6章“工作人员”的规定操作,馆员从业素质难以保证。

截至目前为止,图书馆共有工作人员91人。其中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本、专科毕业人员32人,占35.16%;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4人,占15.38%。本专业人员与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偏低的现实状况,既影响了业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又影响了馆员的从业积极性。导致图书馆整体业务水平不高,部分馆员不求进取,致使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呈现出不稳定态势。.

1.5内外环境、设施差强人意

楼宇外部装饰简陋,维修保养不及时,地面绿色植被不足,休闲空地面积狭小;内部导引标识失之统一规范,缺少生活服务、休息交流场所与设施;安全保卫设施不配套,且设备更新不及时。凡此种种,无法让读者感到舒适、安全、满意。

2和谐图书馆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1学校整体发展与图书馆局部发展的关系

首先,全校上下必须形成这样一种共识:一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无疑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工作都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资料工作更是不可或缺。现存影响图书馆和谐发展突出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即学校在整体发展思路上对图书资料工作的建设与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就系统工程而言,局部发展滞后于整体发展,甚至严重失调。此种状况与科学发展观是相悖的,必须及早、彻底改变。

其次,在具体工作操作层面上,不能把图书资料工作当作软任务。在人员队伍建设、经费投入、设备配置与更新等办馆硬件问题上,切实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尽量遵循图书资料工作规律的客观要求,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为图书馆的和谐建设与发展提供客观保障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保证图书馆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2文献收藏与利用的关系

多方收集,藏为所用,这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藏不用,文献资源的价值没有发挥作用;重藏轻用,文献资源的价值仅发挥了部分作用。两种倾向实践的结果。对文献资源而言,都是浪费,均不可取。因此,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收藏上,应加强计划性,有的放矢,扩展渠道,争取做到每位读者有其书,每种书有其读者。在文献资源利用上,应采用藏阅合一的方式,宁取“用中损失”,不取“藏中失效”的办法,克服“坐等人来”的观念,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

2.3严格管理与方便读者的关系

图书馆工作从文献的收集、整序始,到读者借阅、检索利用终。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有其自身规律。为适应这一规律,在各个工作环节上规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和管理方法,以保证整个工作流程的正常运转。其间往往会与读者利用图书馆发生矛盾。譬如同种文献收藏册数的多少,同类文献内容的深浅程度、文献整序的时间长短、开馆时间及借阅数量的限定等等。对此,必须把满足读者要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确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克服困难,尽量满足读者要求,宁可自己管理上多些麻烦,也要尽力方便读者。另一方面,对暂时不能满足的读者要求做好解释工作。取得读者谅解,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

2.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4.1领导之间关系

首先,上级主管部门在配备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时,要充分考虑到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政治业务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因素;其次,在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业已确定的条件下,尤其需要彼此沟通理解,互相取长补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求大同、存小异,协作配合,和衷共济。

2.4.2馆员之间关系

馆员需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知识培训、丰富的文体活动等措施,加强沟通理解、形成互相尊重、互帮互学、以老带新、和睦团结、协作合作的良好团队作风。

2.4.3馆员与读者关系

着重把握馆员与读者永远都是办好一所图书馆,即建设和谐图书馆的两个重要因素。关键在于深刻认识馆员与读者在图书馆工作中既是主体,同时又互为客体,在工作实践中正确处理二者互为主客体的辩证关系。达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既遵章守纪、严格管理,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形成馆员文明服务,读者利用文明的和潴氛围。

2.5对外关系

主要指与其他图书馆、本系统业务指导机构以及各级学术团体的关系。作为个体图书馆,正确处理对外关系,对于弥补自身文献资源的不足;进一步开阔图书馆及馆员视野,及时掌握业界发展动态与信息;提高馆员业务理论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图书馆整体工作水平等等,均大有裨益。此不赘述。

2.6馆舍充分利用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2.6.1统筹规划

在图书馆建筑面积的整体规划区分上,既要考虑到业务功能的需要,也要兼顾读者利用方便。包括借阅、检索、研究所需桌、椅、柜、台为主体的家具配置与摆放;网络技术、声像技术、通讯技术设备的合理配置等。既要使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又要让读者感到舒适、便利。因此,在馆舍设计之初,使用之前,乃至使用过程中,均要通盘考虑,统筹规划,适时调整,臻于合理。

2.6.2内部环境

营造舒适宜人的内部环境。室内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控制;内部装饰、内部保洁、导引标识、休息场所、卫生间、饮水室设置等。一是要按照国家《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的相关规定执行;二是要考虑具体图书馆的读者流量、学习氛围、学习习惯等因素。总之,以读者的学习环境舒适宜人为第一要务。

2.6.3外部环境

创设便于认同的外部环境。外墙装饰、门窗保沽、休闲场地、绿化树木、地表植被等要充分注意绿色环保,利于保养,运营经济,持续发展;馆名牌匾、开放时间、宣传橱窗等需庄重典雅,富于寓意,与建筑物功能协调,便于认同。

要高度重视特殊服务。专指为残障读者设置外部无障碍通道、垂直电梯、卫生间及饮水间专用设施、学习区专用席位等。此类细节系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举措,切莫忽视。

2.6.4安全保卫

完善安全保卫设施。消防报警、应急照明、读者流与文献流通道、楼宇通讯系统、安保监控系统等设施缺一不可,并定期检测维护,保证正常运行。要将安全第一视为以人为本思想的重中之重,必须常备不辍,常抓不懈。

3启示与思考

和谐图书馆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举凡文献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现代技术应用、组织管理等诸方面,均需纳入系统工程中来。忽视或者缺少任一方面,皆难以奏效。

和谐图书馆建设必须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无论图书馆规模大小,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作风、道德品质,乃至个人性格等因素,决定着图书馆工作决策是否科学,执行是否到位。这一点对于和谐图书馆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务必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