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26: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音乐课总结讲话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着手做“理想教育”的课题已经有几年了,在这不寻常的历程中我笑过、哭过,甚至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慢慢地,我发现自己的情感越来越丰富,心态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阳光。突然间,我真正地理解了贝多芬的那句“能把人生活上千次,该有多美”的名言。
真正爱上这个课堂是在这学期,而且这种爱愈来愈强烈。我爱这些孩子,从心底里爱他们的纯真;我感谢这些孩子,他们的变化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里,我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近。现在的课堂,学生会和我一起被音乐牵动,被音乐感动,被音乐鼓舞,被音乐震撼……我们在课堂上会随音乐一起快乐,一起流泪,一起欢呼,一起感悟。如今,许多孩子记住了贝多芬的名言――能把人生活上千次,该有多美!
一、让音乐课堂成为充满热爱、彼此尊重的课堂
魏书生老师说:“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之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做到“爱每一个学生”的确很难,但真的可以尝试去做,这是成功的前提。
新课改之初,由于一部分老师对课改理解的偏差,导致了学生无论是音乐素养的提升还是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不理想。学生习惯于边讨论边听音乐,结果是什么也没听进去,更不用说理解音乐语汇所带来的情感了。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是“责怪”学生:“为什么学习习惯这么不好?”但现在我改变了“批评”方式,我诚恳地告诉学生:“音乐是‘用耳聆听、用心感受’的,只有这样,你才能与作者碰撞,你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我们要拥有音乐的耳朵,这只有在静静的聆听中才能训练出来。如果听音乐时总是说话,时间久了,就不可能拥有敏锐的音乐听觉,那样就成了音乐的聋子,所以你千万不要做音乐的杀手。而且从迦达默尔的‘解释学’来说,听众的背景不同(如知识、年龄等),从作品中得到的感受也不同,所以请不要互相干扰,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我的真心劝导终于打动了学生,他们渐渐地乐意尝试静心聆听,养成了较好的聆听习惯。现在如果还有谁听音乐时交头接耳,大家会一致用手放在嘴边:“嘘,不要做音乐的杀手。”
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犯错,这往往跟他们的成长经历、环境,尚不成熟的心理和阅历有关。他们的心灵虽然稚嫩,却很有主见,有些观点很可能是错误的,怎样对待这些错误就变成我们的教育艺术了。
那是开学第二周的一节唱歌课,初次的范唱聆听是极为重要的,但我发现一个孩子总在讲话,声音很小,一边说一边看我。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我没有立即制止他(我从不当众点学生的名字)。等到音乐响起的时候,我故意走到他旁边,什么也不说,他看看我,我假装没有看他。其实我一直用余光观察他,直到歌曲结束。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叫什么名字?”他有些生气地说:“茅任之,怎么了?我又没有讲话。”看他那神情,我更增添了几分信心:“为什么一定要讲话才能问你名字呢?今天我是想表扬你,因为……”话还没完,教室里哄笑一片。这个场景似乎让他有些恼火,他直视着我说:“我听的时候真的没有讲话。”我微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知道吗?刚才听音乐时我真的被他感动了,他在专注地听,我很高兴看到他在本学期第二节音乐课就养成了这么好的聆听习惯,所以我相信他一定对这个作品有较好的理解,你能谈谈吗?”他的脸一下子红了,教室里也一下子静了下来,所有友善的目光都投向了他。在大家的真诚期待中,他说歌曲中所讲的同学友谊和对新集体的热爱是他的最大收获。他的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此后我不断给他展示的机会,他的信心越来越足,上课越来越认真,现在只要是歌曲范唱、竖笛范奏,同学们都响亮地高呼“茅任之”,他已成了本班的“音乐之星”。
我用这种方法改变了很多学生,结果都是这么有效,更欣慰的是,他们竞带动了整个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唱歌、越来越喜欢竖笛,下课时,他们常唱着歌曲、吹着竖笛走出教室。课后个别交谈时,学生说:“老师,当时你站在我旁边的时候我知道是因为自己讲话,所以就硬着头皮听了,那一刻更多的是在想,你干吗站在这不走了,音乐真的没听进去什么。但是没想到你还表扬我,所以我真的觉得很惭愧,我觉得你很不一样。”这也许正验证了作家冯骥才的“没有宽容就没有忏悔”那句话了。
我的另一群孩子是舞蹈队的学生。排练艺术节节目时,我非常注意通过这种社团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舞蹈队的孩子团结、刻苦、集体荣誉感强,我们彼此约定这是我们的“小家庭”。我时常在我的博客写些文章,告诉这些孩子我欣赏他们的点点滴滴,以此鼓励他们。舞蹈队有一个学生的母亲,常通过电话和我探讨如何让孩子更快进步,她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原本以为音乐老师就是教孩子唱唱歌、跳跳舞,真的没有想到你还关注学生的思想,我很感谢你,是你让我改变了我对女儿的看法。”很多次,她和我交谈时,都会流泪,常说:“她还不是你的孩子,你都能这么爱她、理解她、鼓励她,而我除了责怪还是责怪,我从来没有发现孩子的优点,我对不起孩子。”我也很感动,告诉这位母亲:“永远要对孩子有信心。有一颗宽容的心。”
是啊,“如何使不断出现的情感状态,向着良好的方向,逐步形成支持身心素质的情感品质?”朱小曼老师首先强调:要让个体生命处在基本的人道主义关系中,要有一个好的人际情感应答关系,即关爱和呵护、肯定和鼓励、期待和信任、严谨和严格、容忍和宽容。我时常对自己说:“调节自己的心态,以最佳的情绪面对学生,多一些理解与宽容,给他们一些时间和信心。”我的每一个细微的言语动作,不少孩子都能体会到是对他们的情和爱,我发现孩子变了:上课迟到的现象几乎没有,因为他们不愿意放弃课前的音乐欣赏;课堂安静了很多,因为学生真正明白音乐是要静心聆听、感受的;音乐教室无需打扫,因为学生说“这里也是我们的家”……
二、让音乐课堂成为追求情趣、完善人格的课堂
早在古希腊的教育体系中,音乐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音乐美学的研究中都肯定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柏拉图是在超感觉的“理念”世界中寻求音乐的美,认为它来源于心灵的智慧和善良,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起着美化心灵的作用;而亚里士多德则在现实世界中探求美的客观规律,认为音乐是模仿的艺术,它模仿人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是为了表现人的本性,对青年性格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和谐的音乐可以使青年的身心和谐地发展。
怎样在音乐中让孩子们获得快乐,受到熏陶,得到人生的启迪,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情绪发展是个体成熟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表征。人的情感决不是自然成熟的,它是在教育的促进下发展成熟的。”这就是我找到的答案。于是我遵循
“音乐源于生活”的真谛,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接触音乐,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诉说音乐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做一个有着丰富情感的人。
感恩节那天,我上了一堂特殊的音乐课。以“从小到大和父母顶过嘴的同学请举手”的调查开始,便引起了很大波动,许多孩子觉得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99%的学生举手。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让学生在我的配乐朗诵中体味一位父亲写给孩子的信。动人的音乐和真情的表露,让课堂立即沉寂下来,孩子的眼神开始充满迷惘。在他们还沉浸在深厚的情感中时,我播放了一个孩子用小提琴演奏柴科夫斯基的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视频,让学生在音乐中充分感受了一个孩子由叛逆、任性到懂得感恩回报父爱的内心的转变。学生被这首乐曲震撼了,眼神变得凝重了。紧接着又引出了“父母伟大”的主题,并用韩红《天亮了》的动人旋律和用情的演唱拨动孩子的心弦。学生们哭了,其中包括很多男生,甚至有人哭出声来,那一刻,我的泪水也在眼中翻腾,情不自禁地带着孩子分析了歌词与旋律完美的结合。最后阎维文的一曲《母亲》把整节课的情感推到顶点,那动人的旋律、富有哲理的歌词打开了所有人的心扉,深情的演唱融化了所有人心中的那份不解。时间安排非常到位,歌声落,正好下课,我的一声“今天课就到这里,希望大家回家重新去理解你们的父母”,似乎谁也没有听见,他们坐在那里,很安静。我哭了,但我又说了一遍:“下课了,可以走了。”这才有人慢慢起身。可有人说:“老师,让我们再坐一会儿。”我没有再言语,最后学生们都是默默地离开教室,直到很远我都没有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还有人留下来帮我默默整理音乐教室。这一课恰巧有好几位家长来听课,课后家长对我说:“老师,你的课太让人感动了,也许孩子现在不能理解这种情感,但只要你坚持下去,孩子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真的很感谢你,你教会了孩子如何去做人,我们也会好好向你学习。”课后我还知道有个学生一下课就打电话给妈妈说:“谢谢爸爸妈妈!”
面对竞争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放弃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那节《走进贝多芬》的音乐欣赏课,让许多学生被音乐家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震撼了。
上课伊始,我请班上的“调皮大王”上台做交响乐团的视频指挥,但视频是无声的,所以要求下面的学生不要发出任何声响,台上指挥无论发生什么都必须坚持到“演出结束”。就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去,只有指挥越来越没劲,当我问他“这样继续十分钟、半小时会怎样”,他的回答是“简直就是神经病”。我问他:“如果刚才的这一切对你来说,什么也听不见,却要照样指挥,而对于我们其他的人来说,听到的却是气势磅礴的音乐,你有什么感受?”他说:“那就是意味着我聋了,肯定恐惧。”我问他:“如果这样一辈子,接下去的路你会怎样走?”学生的回答是:“马上自杀,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继续问学生:“演出完毕,我拉你转向观众的时候,你看到观众为你热烈鼓掌、为你欢呼、为你激动,甚至被你的音乐感动得流泪的场面时,你又会怎样想?当然前提还是你什么也听不见。”“感动,我一定会感动!而且我一定要继续努力下去!一定要!”学生坚定地说。我继续问:“为什么?你前面不是说如果失聪就想自杀的吗?现在为什么要坚持下去呢?”学生激动地说:“我之所以坚持不是因为掌声,而是我把快乐带给了大家。虽然生活中我也许并不快乐,但我能用音乐带给别人快乐,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价值。”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点出了贝多芬的那句名言――能把人生活上千次,该有多美!然后我们一起通过主题对比、表演形式对比等,从音乐要素上分析了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同学们被作曲家那雄浑、壮阔的音乐震撼了。课结束时,学生们说:“老师说得对,人聋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抛弃自己,让我们一起做生活中的强者,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吧!”
人格教育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盲点或者说是弱点,虽然我们一再声称要教书育人,但实际上,我们的教育,至今衡量学生的标准还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成绩的优劣。他们智商的良好表现往往掩盖了情商的亏空,所以我和学生学习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时,不沉湎于音乐的本身,而是让作曲家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格力量来感染、震撼学生!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音乐用自己独特的语汇描述着丰富的情感。“积极情感的培养要用一些方法,首先就是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发展情感品质。人的情感不可能通过服从命令而产生,它必须经过亲身经历,自己产生感受直至深刻地体验。”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用音乐育人”的教学理念,这样才是一位称职的音乐教师。理想的教育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脱离音乐的空洞说教只会让音乐失去它本身的光泽。我们的教育应该是“通过选择让人感动的音乐和设计让人感动的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音乐课成为不断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孩子有了丰富的情感,他会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么美好,从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并努力追求幸福。
三、让音乐课堂成为体验成功、实现理想的课堂
学生每次带着希望来,我该给他们带走什么呢?我的老师告诉我:“除了给孩子带走音乐知识,你还应该给孩子带走快乐和理想。”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应是情绪饱满、情感丰富而敏感度高的人,是好学向上的人,是追求精神世界充盈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把竖笛吹奏与视唱、唱歌、创作、欣赏等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会有效地提高整个音乐教学的效果。”但通过课前调查发现,4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与竖笛有直接关系,而且会演奏整首曲目的学生不超过10%,甚至多数学生提议“中学能不能不学竖笛”。这个调查结果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选择放弃还是想方设法让孩子爱上竖笛?实践证明:只要让孩子体验成功,他就会转变对竖笛的学习态度。现在上课,98%的学生都能做到每节课自觉带竖笛。
竖笛起始课,从最基本的三个音――sol、la、si开始。我把“柯尔文手势”、识谱、竖笛指法、竖笛演奏时须注意的气息、口风等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听、猜、比的音乐活动中掌握这三个音的演奏,并能认识这三个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接下来请学生用这三个音“作曲”。开始有学生不愿参与,但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开始尝试,没想到学生创作的劲头越来越强、创作的思维也从简单重复到越来越有变化。就这样我们彼此不断听辨、不断练习、不断纠正,一节课在学生吹着自己创作的乐曲声中结束了。后面的竖笛课我也常将乐理知识、视唱练耳、音乐游戏等结合在一起,从孩子的眼神和行动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喜欢吹竖笛了,课上的乐曲他们不需要课后花时间练习,因为他们的投入,
下课时都能背谱演奏着竖笛走出教室。课后许多学生对我说:“老师,其实竖笛也不难,而且学竖笛也很好玩。还有就是,我们从来没敢想过自己作曲,更没想到全班
同学会一起演奏我们自己写的曲子。听别人演奏我们自己的曲子时,真的好激动、好感动。老师,我们现在再也不怕竖笛考试了。”这时我会告诉学生:“竖笛考试就在每一次你们的演奏中,你们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我最满意的成绩。”我始终相信“积少成多”,一学期让学生学会演奏两首乐曲,初中结束他就可以自信地演奏10首曲目。教学中,我还鼓励他们“滥竽充数”,这样可以增强不敢单独演奏的同学的信心。学生演奏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督促我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因为大学没有学过竖笛,所以课后我要自己练习无数次才能总结出通俗易懂的演奏技巧。另外我严谨的示范演奏在竖笛教学中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学生对乐曲的兴趣常常来自于我的第一次示范演奏。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竖笛演奏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我每节课都有“测试”学生的环节,但学生感觉不到。当学生在表演(唱歌、竖笛演奏)、创作、争辩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时,我注意记下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这时我发现,期末考试可以取消了:对于形式上的“唱歌考试”和“竖笛考试”,学生已经没有问题,课上的曲子他们都可以表演出来,我又何必浪费两节考试课的时间呢?当学生问我期末考试考什么内容时,我笑笑对他们说:“你们的努力,让我突然间不知道该考你们什么,这短短的三个月里,我看到了你们巨大的进步,所以我决定再多上两节音乐课,取消最后的音乐考试。”学生们看看我,问:“老师,那成绩怎么给?”此时,我拿出记分册:“看,你们的成绩就在平时的积累中。”又一次掌声,学生激动极了!记得我在课改之初发表的文章中写过“评价是关注和促进,而不是甄别和选拔”,那是学习理论知识之后的感想,如今再说这句话时,则是我实践之后的感悟。
渐渐地我发现:课前,学生早早地来到音乐教室欣赏我为他们精心准备的课前音乐;课上,学生对同一个作品的理解可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在他们的辩论中,我又得以从很多角度去重新认识作品;课后,学生主动对我说“老师再见”,主动和我探讨课堂上没有理解的问题。现在,有许多学生对我说:“老师,以后别再在音乐课让我们写作品分析了。我们愿意课后写,因为一周只有一节音乐课,我们不想放弃。”……
学生的进步不仅仅激励着我成长,课题组的老师也信心十足,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站的角度越高,孩子提高就越快,孩子提高越快,对教师下一步的要求就越高。“不满足于现状,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楚自己肩上的那份责任。”这是在我最近一堂公开课上学生的最后总结。我很感谢学生的这些话,这不仅仅是对这节课所体验到的音乐情感的总结,更是对我的响亮提示:教学,只有不断向前看,才会越来越好。“同一节课应该有100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今天的好课只是相对于昨天而言的,明天的课你会怎样设计才与众不同,这是需要正视的问题。”我总是勉励自己要把脚印留在后面,永远面向高峰,不断攀登。
写到这里,我很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带给我欢乐与追求;我很感谢我的恩师,是他们的悉心指导,让我和我的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着快乐;我很感谢各科老师对学生的培养,他们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付出。
“情感性素质教育不能忽略学生的认知发展。如果一个孩子认知发展不好,词汇量过少,思维表层化,那么,他的情感分化就会不细腻而粗糙,他很难用细致的语词表达细微的情感,无法体会深刻的情感,很难实现情感独特化和个性化。教育中应当充分发展孩子的认知,通过数学发展逻辑能力,通过物理等学科发展理论思维和操作能力,通过学习历史获得历史感和跨时空的感受,通过语文积聚词汇、描述细节、把握人物内心。德育和智育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各门学科,发展孩子的认识,利用不同学科培养孩子的情感与道德品质。”顷刻间,我终于理解了我们校长要求每位教师都投入到理想教育中去的真谛。
【关键词】心理因素;技能因素;少抽象;多形象
在音乐课当中,学生“有表情的演唱”似乎很难,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表达的情感不再单一,会很在意“别人怎么看”。学生正值变声期,学生的嗓音往往在一学期内就成“公鸭嗓”了,学生唱歌不再自信了,怕其他同学嘲笑。另一个原因是所学歌曲难度增加,学生的演唱技能与歌曲难度产生了矛盾。带着这两个问题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心理因素
1.营造氛围,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想让学生改变不愿当众演唱的害羞心理,鼓励学生到教室前面进行表演,开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唱,同时加强对最先表演的学生的鼓励,来激发其他学生的演唱欲望,到最后再鼓励学生进行独唱、二重唱的表演。这样不仅使大多数学生消除了害羞、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对其心理素质的耐受力也是一种锻炼。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
2.耐心沟通,科学用嗓,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不少学生,在小学阶段唱歌时,声音清脆响亮,而入学后,嗓音变得沙哑,音高唱不上去,音低唱不下来,歌声不像以前好听,怕遭同学笑话,所以连上音乐课也不愿开口。这是学生进入了变声期的表现,这时教师要告诉学生不必慌张,也不必担心,这是我们成长的一个标志而已。连续歌唱时间不可太长,要有间歇,可采取听唱结合的方法;用嗓不能过多,不过分地挤压喉咙唱歌,坚持轻声歌唱;教育学生注意生活卫生,加强锻炼,保证睡眠时间,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遇有急性喉炎、感冒及女生月经期间,应避免大喊大叫;也可为学生把歌曲适当降调,来消除学生对自身嗓音的疑虑。
二、技能因素
在唱歌技能方面我的原则是:少抽象,多形象。
1.歌唱的呼吸。歌唱艺术的一切技巧都与气息的运用和控制有关,因此,正确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也是歌唱的重要原则之一。
歌唱的呼吸有呼气、保持、吸气、换气四个过程,比如吸气的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想象去闻一朵鲜花,或者是感受一下雨后清新的空气,呼气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缓缓地吹小纸条,或者假设均匀地去吹桌上的灰尘。2.歌唱的发声练习。歌唱前的发声,好比运动员赛前热身一样,是学唱歌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般分三个部分,即低声区、中声区和高声区。低声区发声,我采取的是以饱满的情绪朗读式发声。一个学生让他情绪饱满地大声朗读,他很容易做到,比如让学生模仿王刚的声音念个“咪”,学生很容易做到,然后把这个“咪”按刚才的声音延长,或者按刚才的声音模唱一小段旋律,这就是一条很好的发声练习曲。但是你如果告诉他,低音区共鸣在胸腔这一块,把胸腔打开,喉结向下稳定,这个对他们来讲也许很抽象,所以在音乐课教学当中还是得多用假设、比喻的方法对学生形象教学。中声区涉及到换声区,因为是变声期,再加上学生演唱技能有限,往往唱到真假声转换的地方就容易破音。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不要去强调理论,只要让学生把发声的元音变窄,控制好气息,声音自然就能转换。至于高音,针对学生的特殊生理变化,我们还是以轻声哼鸣为主。
3.歌唱的语言。美声唱法要求“把字放到共鸣里”,“贴着咽壁吸着念”,以美化歌唱语言的音色。学生对于“咽壁”、“共鸣”很茫然,我们也要求不了每个学生在现阶段用美声演唱我们所学的歌曲,但是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演唱技能。很多学生讲话声音很大,一到唱歌,声音就发不出来。其实唱歌就像讲话,我就利用我们传统戏剧――京剧的念白方式,让学生像念京剧对白一样念歌词,几遍念下来,教师只要旋律一跟,叫学生把刚才的“念白”都连起来,加上气息的支撑,声音就拧成了一股力量。比如我教学生唱《当兵的人》这首歌,第一句“咱兵的人”,本来这句歌词唱出来是多么的坚定、自豪,可是学生心有余力不足,“咱”字上不去。我叫学生对着窗外大叫一声“咱当兵的人”,学生以最饱满的声音漂亮地喊了出来。“好,再高一度,重喊一遍!”以此慢慢高上去。其实不难发现,唱歌只要能保持饱满讲话时的状态,声音就能唱上去。所以,我常常告诉学生,这首歌的歌词,你能读,你就能唱。
1导入新颖、准确简练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就像歌剧中的序曲或乐曲中的前奏一样,能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景中,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从而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为了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新课导入要求新奇多变:运用直观演示导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使其有一种亲切感。悬念导入,可以在思想中激起学生的想象,产生学习的强烈需求。讲故事导入,变学生好奇为浓厚的兴趣等等。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始终保持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来接受学习。
同时我们都知道准确简练,就是用最确切、简洁的的词语和句子表述概念和判断,使之准确无误地反映所讲授的内容。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因此它要求我们教师自身对知识的掌握要准确,表达更要准确,如果用词不当,逻辑混乱,讲话不规范,就会影响知识的有效传递。 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专业用语,如“节拍”与“节奏”,“山歌”与“小调”,生活中的“快节奏”与音乐中的“节奏紧凑”等等,我们一定要咬文嚼字,不能相差一个字。
2过渡巧妙、生动形象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审美过程,是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由感知、感受、感动到最后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情感和能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自然巧妙的过渡,让人听着、看着不会感到别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生动形象的教学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音乐需要和谐。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理解音乐,从而发挥教学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必然提高。
3组织教学灵活、语言幽默
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吸引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幽默来自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学识。因此,表现幽默和风趣更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语言修养。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无论怎样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会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我们要灵活机动的搞好课堂组织,发挥组织技能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及时调整课堂结构与内容,能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声情并茂、以情动人
歌唱教学的过程就是欣赏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是学习音乐知识、识谱的过程;是音乐作品再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用歌唱感染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准确生动的范唱有利于学生的模仿,帮助学生较快的学会歌曲。能较好地揭示歌曲的内容,让学生清楚的认识歌曲的节拍、节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及歌曲情绪,感受和理解歌曲风格与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同时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的知识交流,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应在适当的教育时机表达自己的感情,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只有注入情感的教学,才能有吸引力,触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心灵的共鸣,使其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5拓展知识、引导“悟情”
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体的,教师充当的只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责任是“点”、“拨”,较好的结课,是为实现课时目标服务的。因此备课时就要潜心钻研教材,有的放矢地设计出符合自己教育教学目标、体现教材本身特点。但它绝不仅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系统,更应是知识的转化和升华,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的心时时牵挂着音乐,期待着下一节课精彩的音乐课。
总之,具有精湛高超教学水平的音乐课,能够引起学生的音乐美感和兴趣,给学生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音乐教学中的教学规律去指导教学实践,还要善于观察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环节。同时提高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质量。一堂好课,就象是在观赏一幅名画,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让我们一切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而不断努力!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关键词:地理教学;暗示教学法;发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111-01
前言
人的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而在人的无意识活动中同样存在着动机的激发问题。洛扎诺夫认为:“在人的每一思想、感情、知觉或心理活动中,除有一个清晰而居于中心的经验总和外,总有一个居于背后的、模糊的而着的经验系列与之平行。”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既存在有意识的经验总和,还存在着无意识的经验总和。
1.准备阶段:
教师要做好学前动员。学前动员就是在开始学习新教学内容之前,利用语言、动作和艺术的力量动员起学习者的可接受性。动员方式是通过分配角色,使每个学习者都面临具体的任务,从而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在地理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营造一种积极的教学气氛,要以满怀激情、期待的姿态的讲话,向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唤醒学生的学习潜力。在地理教学中,也可用大量的地理背景材料、优美的风景图片或教学幻灯片,引起学生注意,提前进入教学内容之中。在这个学习情境中,每个学习者都是学习集体的一员,任何人都无须矜持个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人应有的学习潜能。
上课开始可以先唱艺术性的教学歌曲,把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起联结的作用。对上堂课内容做快速的复习巩固,教师用与上堂课不同的语调讲解。
2.呈现阶段(即实质性暗示阶段)
教师以丰富的语调,动作,讲解新课要传授的地理知识。并不时让学生回答问题,引发讨论。对学生的称呼为他们自己选择的角色名字,而不是他们的真名。这样更有利于暗示技巧的落实,这阶段包括主动性暗示(或称主动音乐课)和被动性暗示(虚拟音乐课或被动音乐课)。
(1)主动性暗示
在复习区域地理时,老师可以把地理课设计成一台戏。采用以情境活动带课堂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方法,设计巧妙的课堂情境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领悟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如教材中东问题的活动课,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先让一些同学扮演各国官员,老师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这个地区战争不断、除石油之外,还有哪些地理上的原因?海湾战争的背景是什么?有关日本问题的活动课:日本发展为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过程中是如何扬长避短利用本国的地理条件?与日本相比美国的发展,恰又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而这些条件又是什么呢?从发展中国家较成功范例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和借鉴等。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让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找到问题答案,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活动情境除了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外,教师可根据不同活动内容,巧妙构思、合理安排。
(2)被动性暗示
在上课时,利用轻音乐作背景,教师尽可能放松,等所有的学生坐好安静后,播放音乐,直到教师认为学生已经进入上课心理状态,并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呈放松的状态。在音乐背景下,学生可以闭上眼睛,回忆联想所学习的地理内容及其背景,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情等等。然后教师讲解当堂的教学内容,声调的变化可随着音乐的变化,引起学生注意。这样学生在睡觉之前,在大脑中可能掠过白天学过的内容情景,教师也要求他们对白天学习的东西“过电影”。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法要求地理教师教学语言幽默,教学幽默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恰到好处地暗示学生,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偶尔用上几句非常幽默的暗示语言,采用被动性暗示,如伏季休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吸引违纪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维持了课堂纪律,间接地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3.练习阶段
教师复述当堂课地理内容之后,进行一些问答、讨论活动或游戏活动,播放假消极的舒缓音乐,让学生在放松身心的情况下,做习题或回忆课的内容。课堂巩固练习是做书后练习,或填填充图,或做老师拟编的题,尽量要求在课堂上完成。课堂练习,是知识的迁移,也是学生信息的提取,是能力的初现,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在布置完问题后,要提出具体要求,为速度快一些,可适当地暗示,如该题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容易出现那些错误等等,然后检查学生是否都按要求做了。带暗示或答案太简单的习题不宜多用,例如,“(某洲)跨的纬度大不大?”这类问题往往意义不大,且学生随口就答,多不动脑子,所以不宜过多使用,以免使学生养成不愿思考的坏习惯。教师要注意调控课堂练习的进度,若学生基础差,或暗示教学法刚实施,学生不适应,或问题难度大一些,老师可用多种暗示形式提示问题的答案;若学生基础好,或暗示教学法实施有一段时间,学生比较适应,或问题简单一些,可让学生多用解答和全答。在讲解练习时,老师和学生应穿插交错解答,形成一种共同探讨的场面和气氛。在师生共同解答问题时,教师可要灵活地运用地图、仪器、模型、幻灯等各种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然后校对答案,学生自己批改自己的答案。最后教师总结及布置作业。
暗示教学法是在新课程改革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暗示教学法是将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策略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以“构建主义”、“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理学、教育学等科学规律的运用,充分调动学习个体的大脑和身体,使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挖学习个体的内在学习潜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暗示教学法基本原理就是运用暗示手段开发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能,特别是无意识潜能,使学生在舒适、放松的状态中学习知识,发展各种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最终达到快速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
所谓的音乐欣赏就是指通过认识以及理解音乐作品,能够很好的陶冶情操,让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获得音乐享受。音乐欣赏课是现代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上存在一些问题,就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给予相关的策略。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初中音乐的欣赏课上存在如下的问题:①初中学生们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没有发挥出课堂的主体性,初中音乐教师的教学思想过时,喜欢学生上课遵守纪律,不乱讲话,因而缺乏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教育,导致课堂氛围不活跃,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十分不利。②有些初中音乐教师教学活动的形式比较传统,也不懂得创新教学内容。只是让学生反复欣赏音乐作品,只是对作曲家进行简单的介绍,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了。③除了音乐艺术生在中考、高考时需要考音乐,其他普通学生的升学和音乐没有关系,所以许多初中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不注重对音乐的教学。学校安排的音乐欣赏课程没有充分的利用,有些音乐教师甚至在上音乐欣赏课时不安排音乐教学,反而鼓励学生学习其他的文化知识,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越来越少。
二、完善新课改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相关策略
1.运用启发式、情境式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也没有了兴趣。采用启发式、情境式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的理念。改变了教师传统上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机械式的接受教育的方式。采用启发式、情境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课堂上欣赏《辽阔的草原》中,教师先提问学生我国都有哪些草原?草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草原上有什么?发出这样的提问,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激起学生对《辽阔的草原》的兴趣。让学生欣赏准备好的草原景色的片段,在合适的时间配上音乐,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进入想象的情境。教师要在音乐中概括出草原的音乐形象,让学生更好的体验音乐带来的听觉盛宴。
2.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音乐欣赏能够让欣赏者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从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和心灵上的洗涤,让自己能够真正的融入到音乐作品所呈现给世人的情境之中,学生经过仔细聆听以及对作品所表达的感情的体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教学中的效果,音乐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音乐作品的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例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让学生分几个小组,随着音乐一起表演自己所想象到的当收到喜讯时人们的表现,通过学生进行表演来体会音乐中欢快的、喜气洋洋的情境,增加学生对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调的欣赏能力,最后学生相互讨论并进行总结给乐曲取名字。通过将音乐欣赏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创造性。
3.结合多媒体教学
在音乐鉴赏课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初中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现代许多学生普遍对古典音乐不感兴趣,却是非常喜欢现代的流行音乐,这是由于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强所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声音、图片以及视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欣赏音乐。例如在欣赏《童年的回忆》这首钢琴曲时,教师可以在播放这首乐曲时,在多媒体上播放与童年相关的图片,能够勾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的把握钢琴曲表达的含义。
三、结束语
音乐欣赏课是我国现代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完善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以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牛焘.运用情感想象,理解音乐之美――谈高中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黄河之声.2012.08(02):78-79
[2]张乐意.从音乐审美心理角度对45篇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的分析报告[D].中央音乐学院2011,06(08):39-40
[3]马林华.摒弃“蛇尾”,追求“凤尾”――高中音乐鉴赏课结尾的探究与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9(22):89-90
学区工作总结
本学年,来复小学学区结合县教育局教研室既定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按照“菜单式”学区管理模式,为充分发挥学区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学区教育整体水平,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有效成长,更好地促进教育均衡。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和筹备,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班主任8个学区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建设是学区教师培养的重点工程,由学区龙头学校实验二小牵头组织实施。
2018年9月11日,在实验二小阶梯教室举行了学区名师工作室挂牌启动仪式。学区4个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及名师工作室成员44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兼职教研员王莉副校长主持,学区副主任彭勇、严晓光、李强出席并讲话,学区主任梁莉作总结发言。大会举行授牌仪式,各工作室以主持人姓名命名。
1.加强分析明情况,紧锣密鼓快行动
举行完授牌仪式,各名师工作室很快地投入工作,立即召开工作室会议,工作室全体成员分别就个人、各学校教学情况进行了汇报。针对存在问题,挂牌名师对全室成员进行了分工,并共同制定了工作室的整体目标和本学期的工作安排。
2.扎根课堂搞研究,平台交流学经验
狠抓教学,守住教学底线,深入课堂,问诊课堂,向课堂要效益。18年10月26日,刘毅音乐名师工作室在实验二小学术报告厅举行了首次音乐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竖笛教学研究,学区所有音乐教师及二小部分艺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挂牌名师刘毅为全体与会教师执教一堂竖笛教学课,课后并就《如何进行竖笛教学》作专题讲座。活动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特别解决了乡镇教师、新教师当前乐器教学的难题,所有参会教师通过音乐收获方法,收获快乐。
为进一步加强学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提升学区教师计算教学专业素养,11月16日,杨琼数学名师工作室在来复中心校开展了“计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刘丽、郑敏老师分别执教《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的简便运算》,挂牌名师杨琼做了《小学计算教学的思考与建议》,与会教师积极参与研讨。活动真正为学区教师发展助力,为学区学生的成长服务。
12月11日,萧兵科学名师工作室实验员培训及研讨活动在工作室在来复镇中心校成功举办,学区全体专职、兼职科学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挂牌名师萧兵主持,首先萧兵老师做了《提高技能,规范操作》专题讲座,接着各学校的任课教师分年级亲自操作有代表性的科学实验,名师工作室四位名师进行现场指导,最后所有科学教师还开展了教学大讨论,萧兵老师也对后期工作特别是月底的全县科学实验常态化抽测作了具体安排。通过培训,参训教师对科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更清楚,迅速提升了老师们的科学素养,规范了实验操作。
3.送教下乡共分享,名师带动促成长
11月8日,刁卫英语名师工作室经过精心筹备,到来复中心校开展了送教活动,挂牌名师刁卫执教示范课《can you run fast?》,课堂上除了听、读、写的扎实训练外,还注重培养学生们的书写习惯。之后,刁卫老师就怎样钻研教材、解读教材、选择教法、课堂应变等方面进行了反思说课,最后,名师工作室成员林贵秋老师做了《不忘初心,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小学英语教师》专题讲座。本次送教活动,名师思想的引领,为全体英语教师工作指明了方向;名师示范课的展示,让所有专职与兼职的英语老师课堂教学豁然开朗。
为进一步提升学区德育工作,提高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18年11月23日、19年3月15日,李明业班主任名师工作室送培训到大窝、来复中心校,学区两次共115名班主任参加了活动。名师李明业、杨敏、李鸿浩、严永智、曾媛、何夕英分别就班主任的细节管理、爱心管理、智慧管理作了专题讲座,老师们听后主动参与互动交流。通过活动,每个班主任都受益匪浅,今后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19年3月26日,刘毅、薛梅名师工作室送教大窝中心校,美术老师王宁、音乐老师黄健秋各执教示范课一节,学区全体音乐、美术教师参加此次活动。老师们在听完示范课后,说课、评课,大家各抒己见,围绕怎样上好美术、音乐课及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研讨,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4.绿阴幽草胜花时,视导助力促发展
18年12月7日,县“刘贵芳、吕梦青”名师工作室、学区“黄婷婷、杨琼、刁卫”名师工作一行20余人,来到来复金安小学、明朗小学视导。通过听课、查看教案、查阅学校“六认真”管理资料,视导组肯定了两个学校的成绩,同时也就老师们的课堂教学面对面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学校的管理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名师团队的精准剖析,帮助学校、教师优化了教学思路和路径,相信大家都能沉下心做好教育,终能意书华章,桃李竟芬芳。
5.名师团队齐上阵,教材培训明方向
18年9月6日、19年3月1日下午,来复小学学区全体语文、数学老师在实验二小分年级、分学科开展了2018、2019“教材培训活动”,3月15日,刁卫名师工作室举行了英语教材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中,每个学科的主讲教师都是实验二小的骨干教师、名师,他们在假期精心准备。会上,每位主讲老师既紧扣课标、课本,又结合教学实际,解读全面、透彻,对教材的把握“精、准、深”。让来复学区的教师们对教材有了更全面、系统的了解,更能准确把握教材、掌握重难点,让大家脑中有“标”,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6.复习研讨真及时,教学质量有保障
为进一步指导四、六年级有效开展总复习教学工作,19年5月分别在县林小红、吕梦青,学区黄婷婷、杨琼语数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举行了四、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复习培训活动。活动有“课例展示”、“评课交流”、“专题讲座”,对于复习课的教学,具有可模仿、可学习、可操作等特点,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材的灵活处理,以及复习课和练习课的课型结构把握起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为老师们总复习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方法。
我是城家中学政教处主任、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我从1995年开始就具体负责学校开展一年一度的“主题读书教育活动”工作;XX年我校被定为省“xx读书”活动的点以后,我同时负责这一工作,两副担子一肩挑。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原有的图书比较缺乏,制约了读书活动的开展。经我把这一情况向上反映后,省、市、区、局等各级关工委便给予大力的支持,首先是区关工委及时向我校赠送了一批图书,还几次拨了专款。此后,省关工委也多次给我校赠送了几千本图书。区教育局关工委对此也十分关心。各级关工委的赠书、拨款、指导,关工委老同志“为了江山为子孙,献了青春献白发”的高尚情操,关怀农村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具体行为,使我为之感动,使我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为了不辜负上级领导的厚望,在关工委的支持下,在校长的领导下,我想办法,出主意,扎扎实实地抓好读书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协助学校领导,健全读书活动的领导机构。
书海茫茫,需要领航人。开展读书活动,如果只作一般的号召,只让老师做临时性的指导,不但收效甚微,而且可能半途而废。基于这样的认识,经我多次反映意见,终于得到学校领导的同意,成立了学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管德育副校长、关工委领导、政教处主任担任副组长。我是副组长之一,并且被分工为具体负责“读书活动”工作。
为了保证读书活动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开展,在我的建议下,我们建立“一主”、“一平”、“四有”的读书管理体系,即以班级为主阵地,以各个读书兴趣小组为平台,以“四有”为保证:学校布置工作有开展读书活动的内容;检查工作有开展读书活动的位置;总结工作有开展读书活动的项目;表彰先进有开展读书活动的典型。在实施“一主”、“一平”、“四有”的工作中,还结合课改、教学实践,制订了具体的措施。所有这些工作,都是我具体去操作,一一去落实,使读书活动能长期坚持、健康发展。
二、做好读书活动的宣传、发动、组织工作。
做好宣传工作是使广大学生积极、持续、长久地参加读书活动的前提。因此每学年开始时,我都主动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我亲自做读书活动的动员讲话或专题报告;二是我指导并亲自动手,出好“读书活动”宣传专栏;三是争取学校领导支持,安排三周或四周的时间,让各个班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举办读书活动专题讨论会,让学生畅谈对读书活动的认识、收获、体会,以此提高他们课外读书的兴趣。
关键词:幼师专业 声乐教学 艺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89-02
2010年12月2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43家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第一,要以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目标,加快校企一体化建设。第二,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第三,要以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第四,要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目标,建立健全“双证书”制度。第五,要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1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
1.1 声乐课教学滞后于现阶段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要求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仍然延续传统“音乐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即以培养学生具备较为专业的歌唱水平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虽然对培养学生的声乐演唱技能技巧很有帮助,但已同现阶段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其中强调“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以儿童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幼儿园声乐教学时,要避免对儿童进行单纯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训练,要注重培养儿童对艺术的体验和基本的审美能力。由此可见,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不一定需要专业的、高超的“歌唱造诣”,具有综合的、全面的、先进的幼教理念和幼儿歌唱教学方法的老师才是幼儿园需要的“好老师”。因此,“重技术、轻能力”的幼师声乐教学显然滞后于现阶段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实施要求。
1.2 生源素质和中职声乐“集体课”的教学现状决定不能将教学重点放在单一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技巧上
中职幼师专业的生源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其中农村学生占多数。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来校前没有受过音乐方面的专业训练,有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声乐”。同时,目前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教师相对较少,声乐课只能以集体课加小组课的形式进行,极少能有一对一上课的时间。然而,声乐教学具有因人而异和需要因材施教的特殊性。所以,对于基础薄、时间少的教学现状来说,学生即使每节课都在学习歌唱的技巧,也很难在声乐的演唱能力上得到多么高的造诣。所以,对于他们的要求固然也不能单一或者过多的追求技术上的提高。
1.3 声乐教学仍缺乏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幼儿园新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已实现综合化。幼儿教师要改变以示范为主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这根本上都有赖于幼儿教师艺术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我们有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认为幼儿歌曲不用多练习,只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自然就可以无师自通。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看,大多数毕业生都认为“幼儿歌曲很难唱”,学校所学的声乐演唱技能难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是因为幼儿和成人的嗓音特点有着很大的区别。如果学生不了解幼儿的嗓音特点、歌唱的方式、幼儿嗓音的保护、和幼儿歌曲的创作特点等,就很难唱出或者教出幼儿喜欢听,愿意学的儿歌,更难于驾驭幼儿园的歌唱课。
2 中职幼师专业声乐课教学改革几点建议
2.1 更新教师观念,是实现职前教学与幼教岗位对接的前提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师往往都毕业于正规、专业的音乐院校。从教师的个人学习经历来说,每位教师都接受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并掌握娴熟的演唱方法技巧。虽然教师们在大学时也曾学习过“声乐教学法”,但大学中的教学法往往多限于“中学音乐教学法”而没有单独的“职业学校音乐教学法”。因此,一个音乐学院毕业的声乐教师,仅凭个人的学习经验和在校所学的知识,可能胜任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却不一定胜任一名“职校声乐教师”。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和学生就业岗位的需求,更新观念继续学习。如:通过学习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掌握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教学目标的不同;通过了解生源的特点明确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难易程度的控制;通过到幼儿园的观摩与实践,了解幼儿的声音特点及演唱儿歌与演唱成人歌曲的区别,进而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职业性、和实用性。
2.2 明确学生观念,是实现职前教学与幼教岗位对接的保障
很多学生在进入职校之前并没有明确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的区别。他们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为了学习“知识”而来上学的思想上。其实,普通高中所教授的“知识”和职业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高中为了“考学”服务,教师主要传授理论性“知识”;而职业学校为了培养技术型、专门型人才,教师主要教授技能性“知识”。如:普通高中没有专门的“声乐”课。声乐知识的演唱和训练都是涵盖在“音乐课”之中。学生学习“音乐”主要的目的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拓展思维、提升素质。而职业学校不同,幼师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音乐以及其细化各个学科的知识,以便能更好地完成“幼儿教师”的职责。因此,职校学校不仅要专门开设“声乐课”更要将声乐学科的知识系统、全面的教授给学生。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使学生明确来职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驾驭将来到工作,从而使学习更有目的性。
2.3 适当增加声乐素养(欣赏)课的比例
目前多数学校沿用的“学院式”的教学模式将声乐演唱技能的训练占据教学内容的全部。毫无疑问,声乐教育的实施首先应该从声音技巧训练入手。但是,在科学而有效地运用声音技巧训练手段的同时,也缺少不了素质培养的理念。如果我们只是简单而肤浅地认为声乐教学只是要教会人们歌唱,那么,发声技巧自然会占据我们教学的全部;如果我们把声乐教学看作一种文化的或精神的实践过程,那么,在训练声音技巧的同时就要适时、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素质。
幼教专业职前教学是要培养出适应幼儿园工作的教师。既然是教师就不能是一个具有单一技能的人,而应是一个具有相对综合素质的知识体,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因此,我们应改变以演唱技能技巧为唯一教学目标的现状,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声乐相关理论,如:“声乐美学、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学”等知识的讲解;适当增加对声乐作品的种类、风格的讲解;适当增加对优秀声乐作品如:蒙古长调《牧歌》,维吾尔民歌《青春舞曲》,朝鲜民歌《阿里郎》,西北民歌《花儿》,东北二人转《新货郎》,川江号子《船工号子》,五四时期歌曲《大路歌》,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时期歌曲《解放区的天》等的赏析。这样,学生通过学习储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更好的驾驭幼教课堂奠定了基础。
2.4 适当增加“边弹边唱课”的比例
边弹边唱能力主要指幼师生弹唱幼儿歌曲的能力,这是幼儿教师基本功之一。幼儿教师若能够声情并茂地自弹自唱,不仅能为幼儿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样板,还会给幼儿留下美好的直觉印象,并具有激发幼儿学习欲望的功效。如:在教学中不定期增加弹唱比赛、表演、考核等内容,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弹唱基本功在幼儿园歌唱教学中的重要性,促使其自觉认真的进行练习,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
2.5 适当增加“声乐教学实践课”的比例
声乐教学实践课,能使学生直接接触歌唱教学,以积极参与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过程。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体验幼儿歌唱教学的过程和特点。这种直接体验如果能够长期积累,幼师生设计、组织音乐教学的能力必然得到提升。
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定期邀请优秀的幼儿园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教育讲座,通过榜样示范法的教学,激起学生对幼教事业的热爱;通过目标教学、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参观,通过情景教学、体验教学,使学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发展状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
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创建的“幼教音乐活动室”内进行模拟教学实践。通过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按照具体要求进行幼儿歌唱教学活动的模拟。这种模拟不仅是一种角色的模拟,更是一种角色的体验和学习。如,我在教唱幼儿歌曲“鸭妈妈和鸡阿姨”时就将采用这种形式。学生分角色进行准备和表演。通过角色模拟、合作学习,分层承包责任制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歌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如何教唱幼儿歌曲也有了明确的体验。既增强了学生对幼儿歌唱教学可感性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更加激励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渴望。
2.6 适当增加“微格教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