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三历史重点总结

初三历史重点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6: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三历史重点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三历史重点总结

第1篇

一、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拓宽深化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对历史知识的考查中,基础知识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攀枝花市试题的难易比例为7∶2∶1,因此,在初三复习中,巩固基础知识的复习显得特别重要。所以对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点夯实基础,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决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这个阶段我是这样做的:以单元为单位,引领学生一起逐一明确每一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带上笔,如有遗漏,复习时就可以再勾画上,弥补上新课的遗漏,找准在教材的什么位置。然后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去巩固记忆,当堂复习、当堂检测,或听写或“开火车”或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模拟老师用提问的方式抽问等不同的形式,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严格的知识点人人、点点(知识点)过关。此外,有问题的学生记下,课下要么亲自督促要么实行兵带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酌情考虑他们掌握的情况)要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力争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

梳理知识时,以问题为主要形式,用设计问题法梳理课本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是关键,而梳理好每一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这课主要讲了几个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设计学习问题,使每一课的知识点问题化。学生课后复习问题化,我觉得效果还不错。现在直接问时间、地点、人物的题目已很少见,如果平时在复习中,对重要事件做深层次的分析,就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层面上,必须拓宽、深化。如,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提问时可深化:14世纪的意大利为什么首先兴起文艺复兴?达・芬奇的两部代表作学生很容易记住,提问时可这样提,达・芬奇的两部代表作哪一部刻画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哪一部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当然这需要我们熟悉教材,还需要能把握大纲。

二、重视专题复习,点线面体结合,纵横联系

专题复习是第二轮复习,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而专题化整理,即由厚变薄,用一根根线索将众多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清晰的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在初三历史复习时,专题复习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第二轮复习时,打破单元复习的内容框架,按事件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专题,由此可设多个专题:三次科技革命、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下设国别史、大国崛起、两次世界大战)、革命与改革、殖民地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等七、八个专题。这些专题要落实到每个知识点,在专题复习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通过纵横联系,点线面体结合,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总之,历史复习需要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

三、强化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这是第三轮复习,训练可以把一切落在实处,但训练的效果又取决于训练题的质量与数量。因此教师应学会研究试题,习题要选择符合新课标中考试题考试的特点,并符合中考命题方向的试题。要选择在题型设计、考查目标设计、试题的立意与情景设计上标新立异的代表性试题。尤其对中考题研究透,对中考的题型、命题思路、命题规律、命题方向都有前瞻性、预见性的试题要当经典试题操练,从而找到捷径。做题宁精简勿杂乱,从而做到事半功倍。

因此网上下载的试题不能没有选择性,基础一般的学生应在重点内容上下工夫,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应立足学科基础,提高知识掌握要求。只有这样,既重视基础知识,又注意能力的提高,才能增强的答题信心和体会,提高学习成绩。

总之,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要帮助孩子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随着学习的深入,并不是一种方法能一直都灵验,要及时地改变方法,以不断提高复习的效率。一句话,就是要讲究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第2篇

2020-2021学年上学期已经结束,现将本学期历史教研组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本学期所做的工作

本学期共开展教研活动4次,主要围绕新课标、新教材辅导,新教师加强教学,毕业班复习备考等方面进行。方式有公开课、集体备课评课、集体交流同级老师交流、师徒互相听课交流等。

本学期教研工作特点

1、参加公开课、示范课的人多。组内有3人次讲公开课,绝大多数受到好评。

2、紧紧围绕新教材新课标展开。

3、围绕初三、高三毕业班复习备考展开。

二、 工作的可喜之处

1、组内教师参加教研的积极行动高。除了个别教师因与上课冲突,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按时参加并积极献计献策。绝大多数教师能够积极承担组内交给教研任务。

2、教学合作意识大大增强。

老教师带新教师,同级教师合作、交流教学,同步教学等。

3、组内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杨景艳老师的课,结构清晰,基本概念交代清楚,重点、难点讲解透彻;杨荣誉老师的课挖掘到位;龚明祺老师的课手段新,线索清晰;苏娟老师的课在走向成熟。

三、 工作中的不足

1、组内教师由于工作量大和特殊情况较多,使得教研活动人数得不到保证。

2、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总结的意识差。发表的论文微乎其微。

3、教学合作意识还有待提高。

4、教研活动还停留在低水平上。

第3篇

摘要: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文言文复习教学仍是一块"鸡肋":文言复习时涉及的基本知识点多而枯燥。加之是已经学习过的文章,学生没有新鲜感,缺乏兴趣。复习持续时间较长,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腻烦。如何提高初三文言复习有效性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文言复习;有效;主动性

华夏民族繁衍了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如耀眼的繁星。文言文既是学生了解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窗口也是中考高考的重要考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体会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初三文言文复习教学仍是一块“鸡肋”: 老师总是一次又一次的强调,学生却屡屡犯错,拿不到分数。

一、文言的有效复习

在初三复习中,花费时间最多的是文言复习,效果却往往不是很理想。初三是直面中考的一个重要时期,复习的内容多,时间却总是不够用。因此,初三需要进行文言的有效复习。

新课程中,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理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文言复习是否有效:

(一)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

(二)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三)学生尽可能地提高能力和成绩

二、 文言复习不能“有效”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文言复习不能“有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是文言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出历史的舞台,与现代汉语有着不小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较为难懂的现状,一些不理解的知识点就累积到了初三复习。

二是因为初三文言总复习时涉及了初中三年所学习的所有文言文,既有字词句的释义,又有对文章中心、写法的把握。

三是难以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因为都是已经学习过的文章,缺少新鲜感,尤其在每一次的大型考试的复习中,文言文都是教师反复检测练习的对象。

四是复习持续时间较长,三轮复习下来,是贯穿整个初三下学期的。这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腻烦的心理。

三、 解决的方法

如何避免文言复习的尴尬,让初三的文言复习更加有效呢?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夯实基础知识点、提升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一)总结归纳“我能行”

随着时间,知识点多少都有一些被遗忘,比如初三的学生在复习时呈现出对初一的文言知识不如初三的文言知识熟练的状况。因此,要想提高文言复习的效率,应该采用与初一、初二不同的方式,即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归纳,构建文言知识体系。

学生由初一、初二时的感性思维向初三阶段逐渐在养成理性思维过渡,因此,结合学生特点,我在进行第一轮文言复习时从理性思维的角度,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梳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只有学生自己充分地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进行归纳整理,才能构建起文言知识体系,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

当然,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构建文言知识体系是有一定难度的,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老师必须做出明确的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考纲,结合课标和考纲明确在中考中的文言考点。

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分主次:以复习讲读课文为主,复习自读课文为辅。如《观潮》、《隆中对》等课文虽然比较难理解,生僻字词多,但是因为是自读课文,在复习时不作为重点,只需掌握翻译就可以了。

再次,要让学生在横向的归纳梳理后学会打破课文本身的限制,打破册的限制,做到以知识点为单位、以文体为单位、以主旨和人物形象为单位进行纵向的归纳梳理,构建知识体系。如:《唐雎不辱使命》和《公输》分属九年级上下册,但是从人物形象看,文中的唐雎和墨子都有不畏强权的精神,面对威胁豪不屈服。又如《公输》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从文章主旨看,都通过类比设喻对君主进行了委婉的劝谏。

(二)互考pk“我能赢”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地、认真地完成总结归纳呢?《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上引入了合作-竞争机制。通过合作-竞争机制来更好地激励学生,使学生能自主地、认真地完成总结归纳。

1.换位互考。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好奇心,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有展示自我成果的需求,可以说竞争是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手段。而合作则为个人提供了动力。“群体动力”学认为:在一个群体环境下,通过合作和竞争,有利于不同成员的互补。将这一理论投射在课堂,就可以设计学生在四人小组中进行换位互考。每个成员在自己的群体里既都可以是老师(即提问者),也都可以是学生(即回答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合作和竞争中,为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当老师的成员在进行提问时会有归纳整理后角色转变的成就感,当学生的成员也有与其他成员一起参加竞争的刺激感。这不仅加大了学生课堂的积极参与,也激发了学生认真进行归纳整理的需要。同时,通过换位互考,小组的成员之间弥补了其各自整理归纳时出现的缺漏。

2. “车轮”pk。学生在小组的操练中获得了成果的展示和缺漏的弥补后,老师再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规模的竞赛。既有必答题,对学生最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检查;也有抢答题,对学生的反应、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进行考验。通过一个个的回答、竞争、淘汰,最终产生一定数量的优胜者获得奖励。这样,老师就能较好的把握学生在小组合作-竞争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练习检测“我会做”

归纳整理和互考pk都能较好的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减轻对文言复习时的腻烦。但是这些方法更适用于中等及以上的学生。对于中等偏下及以下的学生而言,在初一、初二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很好的打下基础,归纳整理的方法对于他们是比较费时、吃力的,而且容易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甚至还会出现由于无法适应在竞争中的失败而倦怠、放弃的现象。这就不能很好达到复习的目的。这样的复习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就是无效的。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情况,文言有效复习的途径还应该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加以练习、检测进行巩固。

在课后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小测中,老师将最为重要的知识点再一次用书面形式复现。在练习、检测、订正的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复习的重点和难点,让中等偏下及以下的学生能够在小组的合作-竞争后有所弥补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并逐渐掌握,产生“这样的题目我会做”的心理,降低其因为在竞争中被淘汰而产生的挫折感及放弃心理。反复的小测和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基础就更加扎实。

(四)课外延伸“我会用”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虽然近年来福州市的中考并不考察课外文言文,在紧凑的复习中一般不会进行课外文言的训练。在文言复习中,我仍然引入了课外文言的学习。

首先,选择与课文在知识点、内容等有关但学生没有学习过的陌生的篇目。如《宣公好射》,篇幅短小、生难字词不多,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可以对宣公的“受蒙蔽”和齐王的“开言路”进行人物的对比。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对于文言的恐惧,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也避免了学生反复复习相同篇目的腻烦。

其次,课外文言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文言能力,使学生在考试中能灵活应变,活用知识。学生常常会问学习文言有什么用?其实语言是最为实用的工具,只有在使用中,语言才能拥有活力。

以上就是我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对如何让初三文言复习更有效的思考和总结。由于我初三的教学经验颇浅,还有许多地方思考不足,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学习、反思,进一步提高初三文言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选[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何基生.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竞争与合作[J].教育探索,2009(3).

第4篇

讲、练、评是初三历史复习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缺一不可。初三历史复习时间少,复习的内容多,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卓有成效的复习?那就必须要做到精要的讲述、适当的练习、精心的点评,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一、精讲

作为复习课的讲授,应该区别于平时新课的讲授,不是“炒冷饭”,教师要做到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坚决不讲,要把重难点讲深讲透,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重新处理与整合,力求讲出新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知识框架。

而要做到精讲,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深入理解《课程标准》,把握考试大纲;深入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心态。做到在不同的班级采取不同的方法,每个班级甚至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有差异的,教师在精讲时,要力求同中有异,而不应照本宣科。其次还要在复习中不断探究复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二、精练

“精讲”是“精练”的基础,“精练”是检验“精讲”的必要手段。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在讲授时作出必要的调整。可以这样认为,在初中历史复习备课中,教案是不断调整、始终处于变化之中的,而作出变化的原因就在于在“精练”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那么在练习时如何突出一个“精”字呢?

1.精心选题:初中历史题目浩如烟海,“题海”战术费心费力,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组织练习前就必须大量地收集题目,同时要密切结合《课程标准》和学情,精心编写。做到学生会的不练、简单的少练、重点的多练。同一知识点,整合起来练;前后知识点,串联起来练;中外知识点,对比起来练。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无用功,力求在有限的时间中追求最大的效益。

2.分层练习:在试卷练习中,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的方式,将题目按难易程度分A、B、C三个等次,让基础不同的学生分别完成不同的练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既促进优秀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又增强了基础薄弱同学的自信心。

3.精心批改:在平时的批改中,大多数教师仅仅是打个对错符号。认真的教师会统计错误率,但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有些学生在选择题中对某一条题目的答案改了又改,在材料题的阐述中有大量涂改的痕迹。如果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左右为难,模糊不清,在审题中思考不足,下笔匆忙,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我们在“精评”时提高针对性。

三、精评

练后的及时讲评十分重要,它起着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理解知识、查缺补漏、拓宽思路、总结经验、提高能力的作用。

但在讲评中我们常常出现几个误区:一是只对答案:教师按照参考答案核对答案后,对一些自认为重点的知识进行讲授。二是逐题讲评:从第一题开始,无论难易与否,重点与否,每题都讲,为了追求进度,一份试卷匆匆而过。三是就题讲题:对错误较多的题目讲解答案,缺乏对产生错误原因的深层次分析。四是缺乏巩固:对讲评效果不进行巩固,留给学生回味的时间很少,这样做常常“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

那么如何将一份精心准备的试卷评讲到位,真正让学生通过做题的形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并做到触类旁通呢?

一是要做到让学生参与到试卷的讲评中来。“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所听到内容的20%,自己所看到内容的30%,自己所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青年文摘》合订本总347―348期X卷P36)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在讲评试卷时,让学生分小组自查自纠、自我分析、自我讲评,才能自我提高。要改变教师为主角的形式,把讲评的舞台让给学生,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谓一箭双雕。

二是要讲评思路。“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试题浩如烟海,但方法思路却有迹可循。学生常常有这样的疑惑,考纲上的考点都背了,题目也做了不少,可是面对不同的材料题却不知道从哪儿入手,找不准切入点。这也是上面所提到的,许多同学在解答材料题时,改了又改,反反复复,还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原因就在于缺乏正确的思路。因此,教师在讲评时要弱化学生对所谓标准答案的记录,强化切入点的训练,让学生讨论,分别列出几个切入点,看看哪个更好更科学。这样的训练,会使学生逐步养成思考的习惯,一旦找准切入点,解题就变得简单得多。

三是要对比起来讲评。这里的对比讲评,不是指前后知识或中外知识的比较,而是指试卷的比较。在初三历史复习刚刚开始时,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个专门的夹子,将每次练习的试卷按时间整理好。每过一段时间,我会让学生找出前后试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就会发现,有些知识点,考试的形式不一样,问题的提出也不一样,材料的列举也不一样,但所考的知识点却是一样的,通过这样的比较,让学生增强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解题能力。

再次,通过比较还会发现,有些同学在某些知识点上重复出错,或者在某类题型上不断出错。这样学生就会明确地知道,自己存在哪些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去查漏补缺,不断修正自己复习的方向,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比教师强调千百遍还有效得多。

总之,“精讲精练,精心评讲”关键之处就在于一个“精”字,“精”就是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效益,用最恰当的讲述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用最少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规律。“精”的根本在于教师的“博”,博览群书、博览试题,最广泛地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目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去除“题海”战术,真正让学生保持活跃的学习精神,使学生学会思考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养成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事物的习惯,这也许才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德宇.高校文化发展论[D]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2]徐振鲁.大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内涵探析[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3).

第5篇

关键词:复习课程;教学方法;实证分析;初三数学

一、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

初三数学复习课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问答法、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演绎法、数学习题案例法等。问答法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且有利于学生调控教学进程,教学效果非常好,在复习课堂上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发现法其特点在于将学生学习过程纳入到教学的主导位置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其自身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在积极的探索实践中不断提高,使学生在“乐”中学习,发现法在初三复习课堂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综合分析法在初三数学复习课上占主导性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联系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思维线索;归纳演绎法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稳定完善,并且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与深化。

二、教学方法及具体应用

1.问答法及具体应用

初三数学复习课上采用问答教学法主要通过问答式谈话和启发式谈话进行。问答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且教师在课上提出的问题应该切中要害、明确具体、难易适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初三数学复习课上,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章节时,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教学法,具体情境如下:首先:复习提问(1)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和求根公式。(2)解方程①x2-5x+6=0,②2x2+x-3=0。其次,教师利用“(口答)判定各方程后面的两个数是不是它的两个根等问题”形式,对关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例题,进行联系与问答。

2.发现法及具体应用

初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发现法进行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情景和学生争论总结来实现。例如,在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时,具体操作步骤:①创设情境。教师提出“一、三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二、四象限内,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的点,其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规律,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该规律。②引导学生作出解答和假设。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③学生交流与争辩。④教师总结。教师举例子,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该规律的理解,并相应地引入和复习对称的概念。

3.自学辅导法及具体应用

自学辅导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结合教师指导与检查的教学方法。初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该方法教学主要是“三个本子进行教学,即课本、练习本、答案本。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及其记忆总结关于“圆形、圆锥侧面、扇形、正多边形等面积计算技巧”,并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联系体,进行相关的简单运算。

4.综合分析法及具体应用

初三数学复习课上,教师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教学主要目的是对各个知识点进行综合。例如,运用综合分析法总结“与圆形有关的知识点”;运用综合分析法总结“二次函数的特征”运用综合分析法总结“与数有关的知识点”。

5.数学习题案例法及具体应用

数学习题案例法直接以例题讲解的模式复习基本知识点。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复习与巩固所学。例如,教师可以以例题“在ABC中,BC=14厘米,AC=9厘米,AB=13厘米,它的内切圆分别和BC,AC,AB切于点D,E,F,求AF,AD和CE的长。”分析与回顾切线长定理。

三、教学方法选取

教学方法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断总结、完善而形成的劳动成果。在具体的初三年级复习课教学过程中选取教学方法,要考虑到下面三方面因素:

1.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要注重素质教育,并且强调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初三复习课程上,教学方法的选取要比以往更加注重以学生为本,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2.复习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复习课程的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师选取的教学材料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方法,从而决定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

3.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

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以及知识基础情况等等,该因素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这种相互工作连接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黄素芳.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要点及方法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

第6篇

许小凡 | 新疆尉犁县三十二团中学初三(3)班(841504)

初三?

初三……

初三!

初三。

初三物语:

读了这首简短到只有8个字和4个标点符号的小诗,你肯定会笑出声来,多么生动形象!首先在问:初三是什么?还没弄清楚,无数个日子已经在懵懂中溜走了,转眼之间离中考的时间就所剩不多了,然后在当头棒喝与惊慌失措中这个沉重而“任重道远”的“初三”,就结束了。真是有意思的一首小诗。

在这个槐花飘香的五月,初三,对于二年级的同学来说渐渐近了,而对于正在为中考奋战的三年级学子来说,一个多月之后就要结束,那么你想对它说点什么?首先,要弄清楚初三的概念,那么,就听一听下边这个同学总结的说法吧,看看在各个老师眼中,初三是什么样子吧!

话语:初三是什么

小石头

初三是什么?语文老师回答:“初三是一首韵律优美、内涵深刻的诗,但它却很难理解,正如它表面冷如冰霜,要来了解它,必须结合时代背景――一个黄金时代,一个学习的好时机,再来分析其本质,其实初三是覆有冰霜的太阳,它给你知识的温暖,助你自由地翱翔。”

初三是什么?数学老师回答:“初三是反比函数y=k/x(x≠0)。你现在越辛苦,将来就越舒适,但若你现在越舒适,将来就越辛苦。同时它也是一个正比函数y=2x,你现在付出越多,将来能得到越多的回报。”

初三是什么?英语老师回答:“初三是if(如果)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初三是你的条件,如果主句是努力学习,那么下一个句子就是will+美好。如果主句是放松,那么下个句子就是will+痛苦,只有将荣誉变为一般过去时,将努力学习变为现在进行时,才能将美好生活变为一般将来时。”

初三是什么?物理老师回答:“初三是个矢量,它的方向就是其原则和思想,有了方向,才有用力的目标,才能做功推动自己前行。若错误地将初三看作标量,没有方向地用力,做的功就只能为0。”

初三是什么?化学老师回答:“初三是个反应物。用努力作催化剂,就能加快它的分解,产生知识、幸福、快乐。用文字表达式写为:初三+努力+ 知识=幸福和快乐。”

初三是什么?历史老师解释:“初三是一个特殊的、动荡的时代。这一时期,思想众多,百家争鸣,但只有努力才是历史的主潮流。逆流者,覆灭也,顺流者,昌盛也!同时,初三也是思想革命爆发的标志,初三前,幼稚矣!初三后,就是一首成熟的赞歌!”

初三是什么?政治老师答到:“初三是一个成功的机遇,它带来了许多资源与广大的合作伙伴,和同学联盟,以搞好学习为中心,坚持努力刻苦,将自己建设成文明、有内涵的中国人,同时也要以美好未来为动力,施行‘知识强人’的策略。”

初三物语:

原来对于初三,各个学科的老师还有这么多说法,真是众说纷纭,各有千秋!不管怎样,老师们都希望初三的学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都在同学们身上播撒了希望的种子,就等待着有一天大家都长成参天大树,不仅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能为更多的人遮风挡雨。

初三就在我们的面前,那么清晰、那么善意地坐在同学们的不远处,时时刻刻在安慰你们,鼓励你们。你已经感觉到了它的存在,难道不是吗?那么往下看,看看你的内心感受是否跟苏惺同学的感受有相同之处。

感受:

初三的欢乐与烦恼

苏惺 |北京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初三(1)班(100000)

跳过欢快的初一,跑过平庸的初二,不知不觉间便步入了不得不成熟的初三。尽管我是多么地不情愿。

虽然鲁迅先生早就有言:“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灭亡。”但欢声笑语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面对人生第一次即将到来的真正考试――中招,想不沉默都难。

多想翻一翻郭敬明那虽然不知所云但还想去翻的小说,多想哼一哼周杰伦那并不感到悦耳但又非哼不可的歌曲,多想踢一踢那并不仅仅属于贝克汉姆也理应属于中国人的足球……但你不能,你不能让老师感到临近中招,你还这样不务正业;你不能让父母感到临近中招,你还这样不紧不慢甚至是浪费生命。

下课的铃虽然响过,可很少有人再像刚进入初中时那样,一窝蜂地拥出教室 。不管在刚读初中时你是否努力,可一进入初三,仿佛一夜间换了一个人,似乎谁也不愿再离开自己的座位,生怕比别人少做几道练习题。每每课外活动,在老师的逼迫下不得不到教室外和阳光约会,但也早没了当初的疯狂。即使像喜鹊一样的女生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那叽叽喳喳的声音也小得出奇,生怕别人听到“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

也许是从走进初三那天开始,一下子便成了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爸爸妈妈一个恨不能“鞠躬尽瘁”,一个恨不能“死而后已”。一向无序的爸爸妈妈好像有着明确分工:一个负责早餐供应,一个负责晚宴安排。不管你想到的也好,没想到的也罢,他们都会比你想得更具体,做得更扎实。你刚刚想到需要一本什么样的复习资料,爸爸准会放进你的书包;你刚刚想到需要一件什么衣服,妈妈已经放在你的床头。唉,管他呢,做皇帝的日子不会太久太久,不可能永远让你亨受这一主二仆的悠闲日子。

早已不能也不允许有任何想法的我,自然不能享受生活。每每酒足饭饱,不不,应该是奶足饭饱(每餐另加一杯鲜牛奶)后,禁不住总是摸着那鼓起的“将军肚”,学着孔老夫子的模样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

面对老师一天天消瘦的面孔, 面对父母一天天增多的白发, 我们自然不能无动于衷, 我们自然不能不学会舍弃。舍弃了双休日的快乐,舍弃了运动场上矫健而又充满稚气的身影,舍弃了放学路上没完没了的追逐和打闹,舍弃了一觉睡到大天亮还赖在床上不起的日子。

其实,即便老师不鼓励, 我们也不会放弃! 即便父母不鞭策,我们也不会放弃!虽然嘴上不说,但我们心里明白:只要自己尽心尽力,成功没有理由不属于你。徒然的伤悲,那是对生命的浪费,而时光如此珍贵,我们耽搁不起!

虽然心还在苦苦挣扎,但决不让自己再度哭泣!只有摇动勤奋的桨舵,才有可能驶向理想的目的地。当然,这并不仅仅限于一次中招考试!真正的考试,也许尚未开始!

初三物语:

就是这样的初三,让人猝不及防,还未来得及回味往事时,未来就已摆在眼前;就是这样的初三,被父母推至小皇帝的高位,享受着优质生活的同时也被寄予了厚望;就是这样的初三,老师唠叨,同学牢骚,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督促我们不断前行。

其实初三也是丰富多彩的,下面这位同学独具慧眼,在他的体悟下,初三具备了这三种色彩:绿色、黑色和红色。究竟为什么这样说,还是去看个明白吧!

定义:初三的颜色

袁童 |江苏省高邮市经济开发区中学世纪风文学社(225603)

不知不觉,时间的列车已经把我们带到中考的前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知要挤垮多少英雄。面对这场战斗,我会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绿色

初三的生活,充满了紧张感,但我们依然有充满希望、充满幻想、充满美好的心灵。面对学校的一切,我眼中是一片绿色,我觉得绿色带给人希望。学校里的一切也就像绿色的希望,带给我信心。当我在考试失败后,不会认为自己没有希望,我会再加倍努力,总结经验,继续前进,让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我决不会轻易说不可能,因为绿色,它已经给我带来希望。

黑色

黎明前是黑暗的,中考前夕也就和这黎明前一样充满了黑暗,黑色虽然有灭亡的意思,但是我相信我会从死亡中逃脱,因为我有绿色的指引,我会充满信心去战胜黑暗的。黎明前这段时光我不会对自己说不可能,我相信只要不轻易放弃,一定可以迎接到黎明的曙光,相信胜利的曙光会向我招手。我一定会战胜黑暗,因为我不会轻易说不可能。

红色

红色代表热情,代表着成功的喜悦。我穿过了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我坚信迎接我的将是成功,同时告别我的将是胆怯、退步。汗水帮助我登上了成功的台阶,红色让我信心倍增,去面对人生更大的挑战。

绿色给我希望,黑色给我压力,红色给我热情,再加上我的信心,我相信不可能的事,也会变成可能。

(指导老师/赵桂珠)

初三物语:

看吧,初三也是充满阳光的,因为希望就在眼前,大家的努力大家的奋斗总会有回报。我愿你们的生活里多一些绿色,多一些健康和积极;也愿你们的生活里多一些红色,多一些热情和信心;至于黑色,我真诚地希望你们轻视它、战胜它、踏碎它,记住这句话:雄鸡一唱天下白。

下面这篇文章,送给所有即将离开初三的学子,是记忆也是纪念,是回首也是留恋,当然,这也是祝福你们的骊歌,愿你们快乐相随,梦想相伴,在前行的路上,在成长的路上一路顺风!

告别:

又到栀子飘香时

杨晓岚 | 河北省武安市贺进镇中学(056307)

寒去暑来,花谢花开。在你埋头书堆时无声的五月在忧郁中走来。又到栀子飘香的时候,花香散去不知道你会在哪里?青春明媚的阳光也会因毕业的到来而变成淋漓的雨季。离别的眼泪晶莹剔透地折射出我们珍藏的过去,未知的道路让我们惜别珍重。在栀子花香迷漫的雨季里飘荡着曾经的欢笑与歌声,还有那些永不消失的感动和回忆……

曲终人未散。栀子花开的季节注定要别离。微笑、痛哭、拥抱、还有那写不尽的祝福与牵挂,不知道哪一种方式才不浓不淡地恰到好处。当我用力挥挥手去喊那声“再见”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也许,不会再见。

那就让留恋的心情任意蔓延,不必非要让自己看起来轻松自然,有时流泪也是刚强的表现。再深情地看一眼,看一眼曾经属于我们的蓝天。再听一听,听一听我们的呐喊。已经走过的三年,一千多天。从满脸稚气到风华少年,从淘气烦人到为理想而奋战,从陌生里相识到朝朝暮暮在每个瞬间,都是最真实的记忆。我不能确定何时再会重逢,也不能确定再次相遇是什么场面,但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还有借给我半块橡皮的你,都永远无法走出我的思念。

怎么能让我不留恋。岁月终将改变你我的容颜,但我的思念永不会褪色变染,经过岁月冲染的底片里刻着永远不变的赠言。未来的岁月我们用激情把它点燃,曾经的美好让我们永远把它装在心间。

第7篇

准初三生的暑假有些忙

“儿子马上升入初三,成绩却是忽上忽下,真是心焦!这个暑假我就在家看着他学!”袁女士的孩子即将升入初三,这个暑假,她和儿子一起制订了详细的暑假学习计划。在本报中考QQ群中,有不少家长和袁女士一样,为即将升入初三的孩子而烦恼。

对此,资深初三老师建议这些准初三生,利用好这个暑假,早订复习计划,提前做好预习。

作为过来人,刚参加完今年中考的李同学f,初二放暑假时只顾玩了,一点儿书也没看,结果上了初三感觉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最初几个月都没进入状态,学习也落下一大截。

升入初三后,和初二有所不同,既要学习新课程,又要总复习,这就对准初三生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新要求。所以,这个暑假作为衔接的关键时期,准初三生不可盲目放松,以免开学后不能很快进入状态。

准初三生一定要根据初一、初二的学习情况,制订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做好开学前准备。偏科或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一定要树立信心,利用这个假期,奋起直追。

学生可参考初二期末考试成绩制订初三学习计划。学生通过分析试卷找到差距,查漏补缺;每天要拿出一定时间,将初中前两年的教材整理一下,逐一分类,系统梳理一下基础知识;还要适当预习初三课程,做好知识衔接。

由于暑假时间长,自由支配空间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假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单元总结复习、诵读记忆、读书看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将更有助于初三学习。初三老师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会更侧重对初中知识网络的构建以及初中知识的系统复习。这样一来,学生们会明显感觉知识难度加大,初二生如能在暑假期间对初三知识进行一定预习,会有利于初三学习。

准初三生:你的暑假“疯玩”还是“傻学”?

根据经验,新初三生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使劲儿“学”,要么使劲儿“玩”。早在放假前,不少新初三生就打算在这个暑假“疯玩儿”一把,他们认为开学后就要进入“魔鬼式”初三了,没时间玩了。假期中,他们每天睡到中午才起,然后就上网打游戏、看电视。与之相反,有的学生却早早就报了几个辅导班,想为初三做准备。他们每天从城南跑到城北,忙着补习、辅导,假期过得比上学还累。新初三生将迎来紧张的复习冲刺阶段,这个假期能否利用好非常重要,一味学习会让自己没开学就已疲惫不堪。因此,新初三生假期要劳逸结合,可将假期分为放松、学习和收心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要放松。和同学一起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为中考体育做准备;到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等处参观,拓宽知识面;到图书馆看看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增长知识,并积累作文素材。

第二阶段要适当学习。此时暑期已经过半,初三生要制订一个具体的学习计划,将学过的知识回顾一下,并总结归纳。

第三阶段要收心。开学前一周,新初三生要开始收心了,为开学做好准备。可以尝试做一个初三复习计划表,找找感觉,为即将开始的初三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数学】主动思考学“活”知识

初三的数学更深、更难了,但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好数学并不是难事。学数学不能仅靠老师教,更要靠自己主动去理解、掌握。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学生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找到最佳学习方法。

【语文】多看书做“书虫”

升入初三后,学生要更重视平时知识的积累,多看书,做“书虫”,从书中汲取养分。

初三生平时多看有益的课外书对自己帮助很大,读书不仅要用心,更要动手写、勤引用。同学们可以利用暑假,给自己安排早读时间,将初一、初二背诵过的诗词、文章,全部作为早读内容朗诵、熟记。一个假期至少坚持背诵50首唐宋诗词和100条名句。同学们还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落在笔头的知识点更容易记住。笔记可包括诗词名句、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及写作技巧、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等多方面内容。

【英语】暑假复习重在阅读

暑假新初三生复习英语要把重点放在阅读上。

阅读是英语考试的重要考查内容,它包含了词汇、语法等内容,对作文写作也有益处。假期,初三生可以找些材料读读,提高阅读能力。选择材料时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要选择难度太大的。如果满篇都是生词,读起来也没有兴趣。初三生还可利用假期预习一下生词,这样开学后学习就比较轻松,容易跟上老师进度。

不同层次的学生假期学习安排要有所不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意查缺补漏,把学过的词汇、语法知识复习一遍,看看自己存在哪些漏洞,并及时弥补,不欠旧账对初三的学习非常关键。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前预习一下新课程,做一些准备,如每天背背新词汇,看看新语法知识。

【物理】根据学习情况对症下药

初三生暑假复习物理时,要根据自己初二的学习情况“对症下药”。

物理学科在初三阶段的学习与复习非常重要,第一学期还要学习一些新课,第二学期开始复习。初三生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暑假复习和预习,提前为新学年做好准备。对于初二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教材,把已经学过的一些零碎知识点利用暑假做巩固复习。

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最好把初二的笔记拿出来,重新复习一遍,这样在将来面对新的知识时就不会陌生。如果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盲目上辅导班也不一定有效,不如在假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些练习题,或者从以前的错题中汲取经验,以求达到不留漏洞、提前预热的效果,以饱满的信心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化学】预习从现在开始

作为一门即将开始学习的新课,化学需要记背的知识较多,初三生利用暑假提前预习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既可以保证在新学期对化学课不太陌生,也可以为以后的紧张学习、复习打好基础。

家长如何帮助新初三学生过好暑假

和孩子一起制订暑期学习计划

虽然马上是新毕业班的学生,可孩子离开了学校的学习氛围,还是可能会在假期中不断地放松自己。调查发现,有些同学一放假就开始睡懒觉、打游戏的生活,完全忘了来年要面临的中考,还有些同学可能在刚放假时还在学习状态,过几日便疲软了下来。这就需要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制定暑期学习计划,并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不少家长可能会在暑假中帮孩子报名一些辅导机构,这里建议家长们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报班的数量也不适宜过多。

帮助孩子整理一些复习资料节约时间

家长是孩子坚强的后盾,有关专家建议家长其实可以适当地帮助孩子整理一些不用去花太多心思,但又十分重要的资料,如文言文常用典故、历史大事年表、作文素材和典故、英语常用作文语句等等。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孩子学习状况,也可以减少孩子的整理时间,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关键问题上,还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多点与孩子沟通,适当安排娱乐活动

新初三生暑假就开始备战中考,压力当然很大。其实孩子最大的压力来源于自己,虽然老师的评论,同学的比较,家长的监督等都有不少压力,但是孩子自身承受能力的强弱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心态和复习效率。所以老师建议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做好心理方面的工作,观察孩子内心微妙的变化,尽量地去,给他们信心,遇到问题应该与孩子冷静地处理。

处在巨大压力下的孩子被曝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家长适当安排娱乐活动十分必要。可以选择一些不太刺激,又可以增强体质的活动,如爬山,骑自行车等。

搜集中考信息,为志愿填报做准备

中考志愿填报对于孩子的升学十分重要,志愿填报得当,进退才能自如。那么家长如何帮孩子搜集相关的中考政策信息和志愿填报信息呢?

提示:中考政策会在中考前两个月公布,到时会有很多相关的资讯解读,家长不用太过于担心,现在家长可以了解一下几家理想学校,重点关注,将近几年的录取情况,如分数线等。重视志愿填报的准备,建议家长可以根据上一年的情况了解如何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等。

第8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电教手段 适度运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求知的兴趣,没有学习的信念,其效果不得而知。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这一课题——我们有可能不仅仅是耽误了几个班级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甚至会影响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终身发展。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能够增强直观感受,开阔学生视野,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节约教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降低教学难度,突出教学重点,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益。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电化教育手段在教学中的优越性,在日常教学中适度运用。

凡事皆有度,万物都可量。笔者结合10余年从事历史教学的经验,提出“适时而用、适量而用、适应而用、适口而用、适当而用”的电教手段运用理念,与广大同仁分享交流。

一、适时而用——选择合适时机

“引入营造氛围”时用。“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引入虽然时间短,但作用不可小觑。运用电化教育手段,能够营造感人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历史角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第一课时,笔者剪辑了电影《》的部分片段,学生很快沉浸于那段悲痛的历史中,既直观地了解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体系,又深刻认识到“贫穷就要受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真谛。

“突破知识难点”时用。由于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建构尚待完善、思维能力尚待提高,加之生活实践少,抽象思维弱,所以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有时很难突破难点。而使用电教手段(特别是动画设计)可以展示事物(或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能够让学生清楚人物的来龙去脉和事件的前因后果,加强古今联系和中外对比,从而提高历史综合素养。

“课堂巩固练习”时用。此环节采用电教手段,有利于节约板书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增大练习容量,有利于加强课堂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联系古今中外和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适量而用——关注思维发展

人的思维发展必然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形象到抽象”的规律。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过程,笔者以为应体现以下“适量原则”:

1. 使用总量“先多后少”:初一到初三,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使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顺利“过关”;另一方面,也要注意随着年级的升高,减少学生对电教手段的过分依赖,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课堂设计“量体裁衣”:对于每节独立的课堂来说,笔者总结出适量使用电教手段的几句话——难点内容必用、重点知识常用、一般环节选用、浅显之处不用——总之,做到“必用则精用,可用可不用则尽量少用,无需用之处(如通过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讨论等可以完成的)则坚决不用”。

三、适应而用——选择恰当手段

电化教育的媒介有很多种,如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投影仪、电视、手机、电影片段、电脑等。选择什么样的电教手段,并以之服务于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紧扣目标任务。目标决定方向,任务影响选择。紧扣目标任务是恰当选择电教手段的第一标准。如在九年级专题复习“评价资产阶级革命家”时,因为涉及克伦威尔、罗伯斯庇尔、拿破仑、华盛顿、林肯等人物,头绪多,线索繁,要想让学生迅速地、全面地、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选择电教手段非常重要。笔者将学生带到微机室,以电脑作为本节课师生共用的电教手段,分组开展小组评价活动(上网搜索指定人物阅读网上相关资料总结评价人物方法全班交流小组互评),学生轻松得出“评价历史人物,就是评价其身份,其功过,其影响,应该一分为二,古为今鉴”的结论。电脑在这节课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他媒介解决不了教学的需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其“知识容量大,搜索功能强,相关资料全”的优势,因而才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2. 根据现有配备。这是恰当选择电教手段的基本条件。一些边远农村学校有可能只有录音机、投影仪,那就只能在这个条件下设计使用方案了。如利用录音机播放音乐也可营造氛围,只是比全方位的视听媒质逊色些罢了,而不应该抱怨“用了效果只是好了一点点,但是会麻烦很多,还不如不用”。发达地区的城市学校设备齐,功能多,我们应该做到“物尽其用,用尽其物”,不要弃而不用,要相信“用烂设备总比闲坏设备强”。

四、适口而用——了解班级学情

无论我们怎么样使用电教手段(用早用晚,用多用少,用这用那),都必须关注学生这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个体的班级发展状况、学科学习情况、个人思维现状等元素,影响着他对电教手段的认同度。对于发展较好的学生,过多使用电教手段只会让他觉得“幼稚可笑,毫无必要”;对于发展较差的学生,过少使用或不当使用电教手段会让他们“眼中漠然,脑中茫然”。因此,教师客观分析班级学情,主动“投其所好”,选择学生喜好的“口味”,方能达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课堂高效”的佳效。

五、适当而用——避免踏入误区。

适当使用电教手段,可以对历史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努力避免踏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放幻灯片”式的不加选择,整节课实施“电灌”。一方面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形象思维尚可,逻辑思维退化”的局面,甚至可能会“培养”出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思维依赖性。另一方面学生思维快速跟着屏幕跑,不能很好地回归教材,造成“学用分家”——屏幕在时尚有印象,屏幕关时渐无印象。

误区二:电教手段取代板书。现在部分教师上课时,不板书课题、要点和纵横联系点(同时异地,同地异时,同事异质,同质异人),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学生走马观花,只会眼花缭乱,板书未有只字,唯有投影闪烁,课堂兴趣盎然,课后一片茫然。这对学生及时巩固新知、总结学法、构建体系是极其不利的。

误区三:盲目拷贝他人成果,不加预演匆匆“植入课堂”,不研究校情、班情、学情,课堂上经常出现“卡壳”状况——折腾学生,扰乱进程。

误区四:教师操作不熟练、使用不规范,经常出现“影响观看效果,颠倒教学流程”的情况,让学生白白浪费课堂学习时间,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总之,适度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成绩,有利于推动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