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河道清淤方案

河道清淤方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6: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河道清淤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河道清淤方案

第1篇

【关键词】矿山企业;水土保持;清淤整治;集安市

【 abstract 】 water system in China in th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nnual river sediment for the loss caused by is huge, and river silt jams in our country is one of the more common natural disasters. With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romoting continuously thorough, the river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the "s" shape regulation has become the urgent need to resolv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specially Chinese mine enterprise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rea, the work is the "s" shape channel is imperativ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channel of the rive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and the "s" shape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work, and with JiAnShi mining enterprise rive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and the "s" shape case was discussed.

【 keywords 】 mining enterprise;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S" shape regulation; JiAnShi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对工作、生活环境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如何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加强河道环境保护工作成了我国需要兼顾的重要问题,它关乎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更是民生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目前在我国矿山企业较为集中的县、市,河道污染、水土流失、淤泥堵塞河道等现象极为常见。因此,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与清淤整治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水土保持、河道清淤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一)河道水土保持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水土保持的基本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水土保持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则是使我国社会经济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作为河道整治的基础工作,水土保持是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与源头,它与水资源管理呈现出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关系。我国于1991年颁布了《水土保持办法》,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我国水土保持工作,该《办法》指出:对水土流失进行预防与治理,合理利用与保护水土资源,从而使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减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进而使社会生产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我国对于水土保持方面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如果水土保持工作没有做好,就会使水资源管理工作失去基础、活力与生机。因此水资源管理工作只有基于水土保持才能够保证可持续、稳固、健康。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包括农村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速度的加快、郊区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步伐高速推进等。因此,在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应服务于总体发展战略的实现,在水土保持工作上加大投入,持续建设河道护岸工程,保证在城市改、扩建的建设过程中不出现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新的水土流失的现象。

(二)河道清淤整治

河道冲刷淤积带来的危害同样也是巨大的,如果河道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就会使河道内的沙土、卵石等受到河道水流的影响而产生淤积,进而使得河道的淤高齐平于两岸的道路、农田,如果遭遇暴雨、洪水等灾害的侵袭,就会立即失去相应的约束,从而出现河道频繁改道,对河道流域内的道路、农田等造成巨大损害,甚至于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河道清淤整治的原则应是,对于较大河流比降且严重冲刷的河段区域,应适当进行截洪挡水坡头的修建,使河流的流速减缓,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在河道清淤整治中,将引水灌溉与防冲进行有效结合并实现综合利用。

如果河道不存在严重淤积的情况,能以当前河道的坡降为基准线进行河底坡降的规划,局部挖填,防止河道现状被大幅度改变,而对于严重淤积情况的河道,则应将设计断面、两岸地形以及洪水流量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后,实施大方量的清淤开挖,其设计标准为洪水位低于地面高程。与此同时,还必须将河道流域上游产流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做好,并修建拦砂坝、格栅坝或水库等水利设施于河道松散冲积物的主要形成区域的出口段,对上游冲积物起到有效拦截的作用,防止在完成河道清淤后再次出现冲刷淤积情况。

(三)矿山企业河道水土保持、清淤整治

矿山企业所在区域的河道具有其特殊性,由于矿山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周边的河道相较于普通的河道,会受到更多沉积物的冲刷,在矿山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地造成水土流失,同时矿山企业排出的工业废水也会对河道两岸的原生植被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快河道的水土流失并加剧河道淤积的程度与速度。因此在对矿山企业进行河道水土保持、清淤整治的过程中,应采取预防与整治双管齐下的措施来进行,一方面加强对矿山企业生产污染物排放时的处理以及排放量的控制与审批,另一方面对于影响泄洪的淤积河道进行重点清淤整治,并配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做好整治工作。除此之外,矿山企业还应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生产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植被来对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有效恢复。

二、集安市矿山企业水土保持、河道清淤整治工作研究

(一)水土保持、河道清淤整治工作开展的背景

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集安市的行政区域内矿山企业众多,长久以来,为促进集安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集安市水利局在全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矿山企业水土保持和河道清淤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面摸清这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并掌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工作的快速发展。

第2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工作会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改善我县城区河道行洪条件和人居环境,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组织全县县级机关干部职工开展城区河道清淤活动,现就此项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按照“安全、资源、环境、景观”协调发展的要求,以“河道清淤、河床整治、环境治理”为重点,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自然环境。

二、目标任务

根据沮河城区段张寨桥—暖泉沟桥河道堤防和堆积物现状的实际,需治理河道5200m,以河道清淤、环境治理、河床整治三种形式进行集中治理。其中:河道清淤1818m,环境治理845m,河床整治2537m。

1、河道清淤,确保行洪畅通。经勘测,沮河城区段,需进行河道清淤的划分为五段,总长1818米,占治理长度的40%,为碍洪滞洪河段,分别处在县城中心地带,总清淤工程量达46295m3,占到治理总量的84%。按照防洪规划,以清理碍洪堆积物为主,最大限度地保障行洪安全。

2、整治河床,改善行洪条件。需进行河床整治的分为四段,总长2537米,占治理长度的48.8%,整治工程量为7566m3,占到治理总量的13.7%。以局部河床整治、改善水流条件、防止冲刷淤积为主,保障防洪设施安全。

3、治理河道卫生,改善河道环境。需重点环境治理的分为两段,总长845米,占治理长度的16.2%,治理工程量为1240m3,占治理总量的2.3%。以清理河道周边垃圾和沿岸环境为主,使城区河道成为防洪和县城环境的一道屏障。

三、实施步骤及方法

(一)实施步骤

按照清淤、环境治理和河床整治各阶段施工的不同要求,总体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3月10日至4月30日),为期20天,以环境治理及河床整治工程为主,重点是城区公路沿线段河道,。

第二阶段(4月10日至4月30日),为期20天,以清理河道淤积、碍洪物工程为主。

(二)实施方法

1、采取人机结合,以机为主。由水利部门实施,相关部门配合,以机械作业为主,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设计,布设施工区段,优化施工方法,合理配备机械,把能够清理外运的淤积碍洪物,最大限度地清运出去,扩大河道行洪断面,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2、采取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对沿河堤内堤外垃圾进行集中整治,铲除垃圾死角。以党委总支为单位组织动员干部职工开展一次集中整治活动,使河道卫生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并通过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的河道环境意识和水患意识。

3、以机械为主,对河床内影响河势稳定的堆积物进行清理,恢复河道自然比降,避免冲淤失调,消除潜在隐患。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了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以政府副县长张拴林同志为总指挥,县委常委贺忠乾同志为政委,县水利局局长张永康同志为副总指挥的城区河道清淤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水利局局长张永康同志兼任,具体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相关单位也要按照具体任务落实施工技术、组织协调、交通运输、检查验收等工作小组,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2、落实责任、明确职责。水利部门:负责河道清理的技术工作,并承担主要治理任务;城建、城管部门:要协调好外运垃圾的堆放处理,并给施工车辆城区行驶提供方便,合理增设沿河垃圾台、垃圾箱,加大污水口整治改造力度,尽量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严格控制建筑垃圾向河道倾倒,对在堤防上已建的建筑物,能拆除的尽量拆除,对沿河布设的天然气管道要坚决拆除;环保部门:做好沿河排污的监测治理工作;公安交警和交通部门:负责组织沿路巡查,到岗执勤,保障治理施工车辆的运输畅通和交通安全;机关工委:负责以党委、总支为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河道治理活动,并做好任务分配及检查验收工作;电力、电信部门:要配合施工对沿河管线进行改造和拆除防护;街道办:负责搞好施工期间沿河村组和居民的协调工作,保证正常施工,加强沿河居民的宣传教育,坚决杜绝向河道内倾倒垃圾现象;广电部门:要随时搞好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和气氛。

各相关单位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按照职责任务和要求,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城区河道治理工作顺利实施。

3、加大监督检查。城区河道清淤活动将按照划段包干责任到底的办法,对各实施单位和相关部门,落实相应任务,并实行严格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对完成任务好、工作配合到位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推诿扯皮,为治理活动设置障碍,影响治理进度的,要进行严肃处理。活动结束后,对治理工程进行全面验收,落实奖惩。

4、强化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在河道清淤期间,各施工单位要切实抓好施工安全工作。一是施工运输车辆要认真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严禁违章驾驶,超载运输;二是要确保施工机械及施工人员安全,不得违章违规操作。

第3篇

为认真做好我街道2020年夏季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清运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及有效防止农作物秸秆焚烧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结合我街道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建设为指导,以实现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转化升值为方向,以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机械化还田和转运归垛为主要手段,坚持堵疏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力争使全街道农作物秸秆得到合理利用,确保不出现焚烧秸秆现象。

二、工作规划布局及主要任务目标

(一)工作规划布局:今年夏季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清运工作的开展,主要以全街道规划布局图为依据,实行网格化管理。

即根据各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小麦种植现状,以村为单位,划分为一个责任区域,细化到地块,明确每一地块具体的责任人,达到秸秆综合利用措施及禁烧清运责任无缝隙全覆盖。

(二)主要任务目标:

1、抓好机械还田,结合今年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小麦机收,扩大秸秆机械还田量,实现小麦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率达到98%以上,充分利用秸秆还田规模大、易操作、见效快的特点,推进小麦机械收获秸秆还田工作。

2、抓好小麦秸秆清运、归垛、转运工作,街道办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村专门成立秸秆清运队伍负责各村及村村之间公路、田间道路、沟渠堰边范围内秸秆并在各村设立垛储点进行集中垛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意识。

各管理区、村要及时召开会议,利用广播、张贴通告、悬挂横幅标语、出动宣传车及在中小学深入宣传教育等形式,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及秸秆禁烧的有关法律、法规,营造“焚烧秸秆违法,综合利用惠农”的浓厚氛围,从而使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成为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层层落实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

为做好夏季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街道成立以街道办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以上领导干部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与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设立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清运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清运工作的各项日常工作。街道办与各村、村与户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实行信息日报告制度。要求各村要将秸秆综合利用进展情况及禁烧存在的问题每天上报街道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办公室。

(三)加大秸秆禁烧现场执法力度和督查力度。

街道办抽调机关干部及公安、环保、交管等部门执法人员成立秸秆禁烧巡查及督查小组,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回督查。对违反各级要求、焚烧作物秸秆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情节严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给予处罚,造成重大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4篇

关键词:响水船闸 航道淤积 清淤

响水船闸引航道淤积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1、淤积现状

响水船闸位于我国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西侧灌河南岸1.2km处,该船闸是连通灌河与通榆河的航道,其修建时依据的是三级航道标准,闸室长为220米、宽16米、最小槛上水深3.3m,采用的是弧形闸门下输水的方式,船闸本身具有如下功能:挡潮、灌溉、排涝以及通航等等。该船闸的下游引航道与灌河相连接,在接口的位置处由一座鸡心岛将引航道分成东西两汊,引航道的设计排涝流量为100m3/s。该船闸是在2000年10月建成并正式通航,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下游引航道的淤积问题非常严重。2014年汛期来临前,对引航道进行实测后得出如下数据:泥沙淤积量为35.78万方,西汊的淤积情况较为严重,河底设计高程由原本的-4.0m上升至2.5m以上,淤积量约为12.5万方,通航能力基本丧失。同时,东汊与直航道的淤积情况也比较严重,河底高程升高至-1.0m以上,淤积量约为23.28万方,重载船只基本无法通过,即便在位时,船只也只能在中泓槽中通行,无法停靠在靠船墩处等待过闸,只可以在主航道上停留,这给船只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影响。

2、淤积成因分析

灌河是没有挡潮闸的潮汐河道,含有大量来自外海的泥沙,其河流全程均处于潮流界内,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灌河的平均潮位为2.08m,最位为4.03m,最低潮位为-1.89m,涨潮历时约为4.5h,落潮历时约为8h。造成响水船闸下游引航道淤积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潮汐作用下,响水船闸下游引航道中每日有两涨两落的挟沙水流进出,使得引航道中产生相对较大的流速,但是其水体含沙量与主流的差值较小,不易产生异重流。响水船闸下游引航道中的异重流只能产生于相对平潮的短暂时段,此时会发生水流带沙入航道的情况。

由于涨潮与落潮期口门处与主流交汇的回流流向相反,加之不同潮时主干流的纵向流速不稳定,使得回流受进出引航道水流的影响一直处于变化状态,造成因回流产生的淤积呈现出部位不固定、淤积量不大的特点。

受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的影响,涨潮期水流含少量大于落潮期的含沙量,导致因涨潮期带入响水船闸下游引航道中的泥沙,无法在落潮期全部带走,进而造成引航道淤积。

响水船闸下游引航道淤积治理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响水船闸的通航能力,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下游引航道的淤积问题进行处理。

1、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程所处地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呈现出夏热冬冷、四季节气分明的气候特征。该区域平均气温为14℃,平均降水量为883.6mm,最大年降水量为1396.0mm。无霜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持续时间为210天左右,结冰期为12月至次年2月。灌河海潮汐属于规则半日潮,涨潮最大潮差为5.14m,落潮最大潮差为4.91m。河道内淤泥呈流塑状态,主要为灰色粘土质淤泥夹薄层轻粉质砂壤土或粉细砂,具备压缩性高、含水量大的特点。

2、清淤方案编制

为了有效解决淤积问题,并确保航道通畅,在船闸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在其上下游航道两侧征用了五块土地,共计460亩,以此作为清淤专用的弃土区,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清淤专用弃土区

结合该船闸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并按照船闸下游河道断面测量的成果以及需要恢复的通航能力要求,制定了如下清淤施工方案:

对船闸下游河道C.S.8(0+285)~C.S.18(0+865)段采取挖泥船进行清淤施工,具体清淤目标为河床底高程-4.0m、底宽35m、高程1.0m时,口宽65m,边坡系数为1:3,需要清淤的土方量约为5.516万m3,并将引航道西侧的清淤土方全部排入到河道左侧的一号排泥场中,东侧土方则全部排入至位于河道右侧的四号排泥场中。

对船闸下游河道C.S.11(0+865)段至与灌河交界处采取泥浆泵的方式进行清淤施工,清淤目标为河床底高程-4.0m,底宽35m,高程1.0m时,口宽65m,边坡系数1:3,需要清淤的土方量约为3.820万m3,并将引航道西侧的清淤土方全部排入至鸡心岛五号排泥场,东侧土方则全部排入至河道右侧的四号排泥场。

为了满足清淤土方的库容要求,决定对一、四、五排泥场的围堰进行重修,经过重新休整之后,一、四、五号排泥场分别能够充填4万方、6万方和2.5万方淤土。

3、施工组织安排

在本工程中,先对一、四、五号排泥场的围堰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外排沟进行开挖,当排泥场的围堰加固完毕之后,便可进行水下施工。具体施工程序如图1所示。

图1 响水船闸清淤施工流程图

围堰填筑外排沟开挖。在对围堰进行开挖和填筑的过程中,均采用推土机进行,铺填施工从围堰的最低处开始,并按照水平层次逐一进行,施工中不得顺坡进行铺填。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不得低于100m,如果堤坝基础横断面的坡度比超过1:5时,则应当进行削坡。在进行铺土时,要确保宽度超出设计边线两侧30cm,相邻的作业面均应当衡上升,这样有助于减少施工接缝,若是高差过大,则应当采取缓坡的方式;在本工程当中,外排沟的设计标准如下:口宽4.0m、底宽1.0m、边坡1:1。对外排沟进行开挖时,可以采用挖掘机加人工铲坡的方式一次成型,开挖出来的土方则可作为填筑外部围堰之用,弃土需要堆放在红线以内。

河道清淤。为了确保清淤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对河道进行清淤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技术先进可行、经济安全、快速实用的原则。由于响水船闸的下游引航道属于老河道,本工程的性质为老河道疏浚,故此可以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挖泥船+泥浆泵的方法进行清淤施工,其中挖泥船选用绞吸式挖泥船,具体的施工技术要点如下:①当水流流速0.5m/s,则应采用逆流的方法进行开挖。在开挖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淤泥层的实际厚度、挖槽深度以及挖泥船的机械性能,合理确定开挖方式,如果采取分条的方式进行开挖,则应当确保相邻两条之间有重叠区,这样能够防止欠挖的情况发生。②疏浚时,可以采取下超上欠的阶梯形进行开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超挖与欠挖的面积比必须控制1-1.5的范围之内,以免引起边坡超挖或是欠挖的情况。③对于岸坡则可按照设计边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开挖,若是开挖的过程中遇到不容易形成的设计边坡,则必须对施工工艺方法进行调整,即直线进桩、斜向挖泥。④在布设排泥管线时,要确保管线平直,不得存在死弯,出泥管口伸出排泥场围堰坡脚处的距离不得小于5m,同时至少要高出排泥面0.5m以上,水下排泥区的管口应当至少伸出排泥区标志线外30m,并且还应至少高出水面0.5m以上,管线接头位置处应当固定牢靠,不得存在渗漏问题,若是出现泄漏,则应立即进行修补或是更换,以免影响清淤工作的顺利进行。⑤对C.S.11(0+865)段至灌河交界处可以采用泥浆泵的方法进行施工,具体施工标准为恢复原设计断面,最终将清淤土方排入灌河之中。在清淤中,河床底高程-4.0m,底宽35m,高程1.0时口宽65m,边坡系数1:3,需要3.620万m3清淤土方,将河道东侧清淤土方排入4号排泥场,西侧清淤土方排入5号排泥场。⑥在使用泥浆泵开挖河道土方之前,禁止伤害边坡,并使泥浆泵随着河底标高的逐步降低进行移位。在开挖过程中,认真检查校对开挖的平面位置、边坡、标高是否达到设计标准要求。⑦在施工中配置高压泵和泥浆泵施工机械,边坡施工在涨潮时进行,河道中心土方施工在低平潮时进行。将长6m的螺旋管加装在泥浆泵进口处,并将螺旋管头与高压泵枪头绑在一起沉入土层,利用高压泵的搅拌使泥水通过管道向灌河中排入。⑧在围堰施工完毕后,分配专人进行24h值班,对围堰进行检查和维护,准备好充足的器材,以备不时之需。

结论

综上所述,响水船闸作为通榆河响水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通航能力至关重要。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河道本身的淤积问题日益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道的正常通航。经过本次清淤处理后,河道的通行能力获得了显著提升,有效提高了过往船只的运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王娜.孔卫东.河道清淤施工方案设计[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67-69.

[2]李总穆.河道清淤施工及质量控制研究[J].江西建材.2014(7):88-90.

[3]杨臣清.三峡工程初期蓄水泥沙淤积对重庆河段港口与航道的影响[J].交通科技.2008(8):56-57.

[4]石谦.傅海燕.严滨.厦门西港的淤积与治理[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3):116-118.

第5篇

关键字:城市河道、中小型、环保、疏浚技术

中图分类号: TV147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加大国家的基础建设的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水利工程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河道环保疏浚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底泥堆放在底泥堆场,污染底泥含水率高,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快速脱水干化,尤其是在雨水充足的地区,会长时间占用堆场土地资源,不利于疏浚底泥后续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因此,如何做好城市河道环保疏浚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工程。

二、环保疏浚的概念、疏挖方式以及疏浚设备

1、环保疏浚的概念

为改善环境为目标的疏浚,称为环保疏浚。环保疏浚利用机械方法清除江河湖库污染底泥,为藻类生长提供磷限制条件的环境友好型疏浚技术。

2、疏挖方式

底泥的环保疏浚方式可分为干床疏浚和带水疏浚两种基本类型。干床疏浚是疏浚前把水放干,一般适合于规模较小的池塘、水库或小型河道,其底泥可通过人力清挖、机械(推土机)清挖或水力冲挖(带浮筒的高压水枪及吸泥泵)等方式清除。干床疏浚便于人力和机械作业,疏浚较彻底,但对水体生态影响较大,有时还会影响岸线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相比而言,带水作业的应用范围较广,江河湖库的疏浚都可用之。

3、疏浚设备

河道疏浚工程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管理密集的特点。河道疏浚工程依赖的疏浚设备即挖泥船属于高技术含量的非标设备。带水作业的疏浚设备基本有两大类:专用疏浚设备与常规挖泥船改造。专用疏浚设备多为国外产品,开发研制时间长,产品比较成熟,疏浚质量好。在常规挖泥船改造方面主要是开发研制疏浚用的环保绞刀。

疏浚设备的选择需要考虑设备的可得性项目时间要求底泥输送距离排放压头以及底泥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等,还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选用适宜的设备。

三、城市河道淤积成因分析

淤积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河道多年没有疏浚,淤塞严重,闸门常年关闭,使水不能自然流动,自净能力弱。淤泥是一种以含水铝硅酸盐为主的(其中底泥包含了大量的BOD/COD/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各种矿物的混合物,是一种资源量丰富和可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新类型矿产资源。其矿物晶体中含有长石等多种熔剂型矿物和有机物质,颗粒较细,可塑性高。

1、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沿海城市生活污水一般通过暗渠进行深海排放,内陆城市生活污水排入地下管网后,输送到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但是当污水泵站进行维修或更新时,污水排放泵会部分或全部停止运行,造成大量的城市污水直接从泵站旁的闸门排入河道,由于河道较宽,河水流速缓慢,致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沉降于河床。一般对于老旧的城区,没有规范的河道污水排放渠道,所以出现了混乱的现象。

2、降雨形成的地面冲刷水影响

在雨季,尤其是在短时间里出现较大降雨量时,河道开始行洪,一定流域面积汇水区内的雨水夹带大量悬浮物质( 地面冲刷的尘土等)进入河道,其中一部分悬浮物质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3、自然降尘沉积

自然降尘也是河道淤泥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自然降尘直接落入河床形成淤泥,再加上大风扬起的尘土被水面吸附以及上游河段落入的自然降尘随河水下泄的影响,自然降尘形成的淤泥量不容小视。

4、其它

未能完全截流和跑冒渗漏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质,因这部分污水长年累月不停地流入河道,且流速缓慢,悬浮物质极易沉降而形成淤泥。这一原因形成的淤泥量也不可低估。

四、河道污染底泥清除的必然性以及污泥对水体的影响

由于河道建设过程中基本没有考虑环境因素,而仅仅是基于疏通航道的施工,所以所有的疏浚的底泥都不上岸,而是直接堆放在河道的深槽中,这样对底泥的处置方式有一定的环境安全隐患,底泥在淋溶及浸出条件下,其所含重金属和氮、磷及有机污染物等可能扩散转移,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底泥中的重金属具有环境持久性,处置不当将造成难以弥补的严重后果。一般的小污染底泥长期堆放在河道里,容易引起底床位上升,污染严重的底泥不作处理,会对河道里的管道进行堵塞。所以对河道污染底泥的清除是很有必要的。

在施工情况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环保疏浚会对底栖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在疏浚工程完成后而新的底栖生态系统未建立前,河道生态系统较脆弱,极易爆发水华。

五、城市河道疏浚过程中的环保措施

1、注重工程实效, 强化质量管理

在建设过程中,各级水利部门把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每一个环节,严格实行施工招投标制、工程质量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完善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市水务局作为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检查督促,专门成立了郊区水利建设专项工程验收考核小组, 购买了专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对各区县的区(县) 级、镇级疏浚的河道进行抽查复测, 保证工程质量。

2、污染底泥处置与利用

污染底泥处理摒弃了以前单一的作为弃土弃置的方法,逐步向着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利用的方向发展。主要有堆存封闭法、污染泥集装化、生物修复和资源化利用等。应该鼓励在可能的条件下使污泥处置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将废弃底泥用于以泥换土、制砖、改良土壤和填筑低洼地等变废为宝,这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疏挖泥浆干化

污染底泥属于含高有机质的淤泥质土类,淤泥质土自然干化固结过程缓慢。当需要加速其干化过程时,可采用人工强化脱水措施。在吹填工程中加速固化的常用方法包括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法、加药沉淀法、机械脱水法、堆场主动排水法等。土工管袋过滤脱水技术近几年逐渐被用于江河湖海淤泥脱水处理。

4、加强河道及城市污水排放的管理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将责任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以保证污水彻底截流、淤泥及时清运和坝内蓄水的清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河道排水系统进行全面的监督,定期检查沿岸的污水排放、河床淤泥淤积及清理状况,以保证河岸的环境不被污染。

5、疏浚工程与生态重建相结合

目前,从河道生态保护角度出发,使疏浚与河道生态重建相结合,在确定疏浚区域和疏挖深度时充分考虑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条件和分布,是目前国内外河湖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研究方向。

6、环境保护措施

在强调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繁忙的运河航道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航道建设和维护工作的重要手段,河道清淤改善了河道的通航条件和行洪条件,为河道沿线地区防洪、维护城市安全起了积极作用。河道清淤是指利用机械、水力或其他方法,挖掘水下土石方并进行输移处理的工程,由于当前内河河道大多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河道底泥已成为富含污染物的污染源,疏浚工程对底泥的处理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但河道清淤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特别是基建性疏浚工程扰动大,难免对环境及周围水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做好河道清淤工程的生态防护工作具有深远意义。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已经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就如何加强城市河道的环保疏浚清淤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河道的清淤疏浚工作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排洪、排灌能力,已经成为了刻不容缓的问题。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河道疏浚清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许多的瓶颈和问题,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的探索提出科学的方法,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河道的疏浚和清淤工作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使水利工程更好的为人们所用。

参考文献:

[1] 王福林,牛宝昌,巩富,刘迎:《河道清淤疏浚是解决辽河干流防洪的重要工程措 施》,《东北水利水电》2011年04期

[2] 孙桂喜:《河道清淤疏浚必要性探析》,《东北水利水电》2010年19期

第6篇

峪道河防洪治理工程位于汾阳市城区范围内的峪道河上。峪道河发源于白虎岭,流域面积62.9km2,主河道长20.3km,纵坡37.1‰,经峪道河镇和贾家庄2个乡镇21个村庄,沿途有6所学校,十几家企事业单位,穿太汾高速、307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于贾家庄南汇入禹门河。峪道河流域系黄土丘陵沟壑区,河流上游为灌木林植被,面积3.4km2,产流区坡度较陡,汇流较集中;下游为平坦阶地,该段较顺直,上游为弯道,下游床面扩散;左岸为公路,右岸为耕地,左岸壁规则顺直,右岸壁凸凹不平,局部有冲刷塌落现象;河床不够平整,由砂卵石组成,间有块石。流域降水年内及年际变化较大,洪涝、旱灾交替发生。历史上峪道河多遭受暴雨,多次形成洪灾,根据汾阳市暴雨洪水调查报告,峪道河处在暴雨中心边缘,平均降水量127mm,洪峰流量189m3/s。本着以人为本、确保安全,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人水和谐、注重生态的原则,此次河道治理范围为张家坡村上游至太汾高速下游100m,总长5.2km,治理段内保护村庄12个,人口9272人。

2工程任务与规模

2.1工程任务

根据山西省山洪沟治理要求和工程现状,确定工程建设任务为:一是提高沿河两岸城镇的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洪水设计。二是清理、疏浚河道,拆除河道内私自搭建的过水路面,解决两岸居民的洪水隐患。三是根据堤防现状,对局部不满足行洪要求的地段进行加高、加固处理,修缮毁坏的浆砌石防洪堤。四是对河道两岸村庄、学校和企业密集地段的防洪土堤进行堤脚和坡面防护。五是通过对峪道河山洪治理,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增强沿岸村镇居民点山洪灾害的防御能力。

2.2工程规模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防洪标准》,以及所保护村镇的重要程度和人口数量划分为Ⅳ等,河道堤防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设计。根据《堤防设计规范》,确定峪道河防洪大堤按5级堤防标准设计。

3工程治理方案

3.1工程措施

本次河道治理段位于张家坡村上游至太汾高速下游100m,桩号范围0+000—5+200,途经12个村庄。工程主要任务是防洪,项目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清淤、局部堤防加高、旧堤防维修加固、堤防防护等。根据河道两岸地形、村镇和居民居住情况,以及现有河道实际情况,对河段堤防边坡采取格宾石笼进行防护,防护范围除浆砌石堤防和土堤上树木密集堤段外其余均采用格宾石笼防护。坡脚采用铅丝石笼防护,防护范围除土堤上树木密集的堤段外其余均采用铅丝石笼防护。对峪道河镇政府浆砌石堤防段,局部损毁段采用M7.5浆砌石挡墙进行修复,修复长度约600m。河道内清淤、疏浚范围为0+000—5+200,尽量依原河底布置,平均纵坡26‰,河道宽度满足过水断面的前提下尽量维持现状,对局部阻碍泄洪能力及河道内乱放乱堆的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拓宽。对河道内私搭乱建的10处过水路面拆除,以满足行洪要求。

3.1.1堤防工程设计

峪道河河道治理段堤防治理型式可分为三种:第一种:经计算堤防高度满足行洪要求的基本维持河道现有宽度,对现有梯型土堤边坡陡于1∶1.5的堤坡按设计边坡1∶1.5进行整修;现状边坡缓于设计边坡的维持现状。第二种:峪道河镇政府段(桩号3+804—4+400)左岸现状为浆砌石堤防段,因现有左岸浆砌石堤防部分段被洪水冲毁,右岸局部地段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行洪安全,因此对局部损毁段采用M7.5仰斜式浆砌石挡墙进行修复,修复长度600m。第三种:经计算堤防高度不满足行洪要求的,平面距离允许的尽量对旧堤防培土加高;对于旧堤防紧邻乡村道路,无法培土加高的地段,采用M7.5重力式浆砌石挡墙加高堤防。本次设计采用培土加高的堤防,设计堤顶宽3.0m,内边坡1∶1.5,外边坡1∶2.0,最大加高高度0.8m,压实系数不小于0.9。本次需采用M7.5浆砌石挡墙加高的堤防段桩号为0+120—0+556,高度根据堤防现状情况,使新旧堤防平顺过渡、连续衔接,最大高度1.8m,顶宽0.3m,挡水面为直墙矩形断面,背坡坡度1∶0.3,墙脚宽0.2m,挡墙基础厚0.5m。考虑到当地最大冻土深和洪水冲刷的影响,挡墙基础埋深确定为1.0m。浆砌石挡墙每隔10m设一道伸缩缝,缝宽2cm,采用沥青杉板填缝,表面采用水泥砂浆。挡墙地基须进行夯实处理,处理宽度超出挡墙基础两边各0.5m,压实系数不小于0.9。

3.1.2堤防防护设计

峪道河治理段内堤防工程除浆砌石防洪堤外,其余均为土堤。现状土堤均坐落在砂砾石地基上。堤岸受风浪、水流作用极易发生冲刷破坏,需采取防护措施,本次堤坡防护采用格宾石笼,堤脚防护采用铅丝石笼。经计算,斜坡上采用一层厚度为30cm的格宾石笼防护。防护范围除浆砌石堤防段和现状土堤树木密集段外均进行格宾石笼防护。堤脚防护采用铅丝石笼,共2层,每层厚度0.5m,上层宽度为2.5m,下层宽度为1.5m。

3.1.3河道清淤疏浚工程

本次河道治理段沿线有10余个村庄、企事业单位及学校,河道内多处堆有生活、生产垃圾,影响河道的正常行洪断面。河道清淤应尽量维护河道自然形态,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条件,对局部河道进行清淤,平顺河道。本次河道清理范围为张家坡村上游至太汾高速下游100m,桩号0+000—5+200,长5.2km。河道纵坡依照设计纵坡进行清理,平均清淤高度0.3m,局部地段清淤(垃圾)厚度0.8~1.6m。同时,在清淤过程中注意对已有管道进行保护。为方便出行,附近居民在河道治理段范围内私搭乱建过水路面共10处,严重阻碍河道的行洪安全,本次治理中全部拆除。

3.1.4排水口工程设计

根据实测地形峪道河两岸村庄高程均高于堤顶高程。据调查,位于河道左岸村庄的雨水,基本沿乡村路排放。本次河道治理段右岸沿途共有5个村庄,每个村庄考虑预留3个排水口,通过预埋直径500mm的混凝土管道将附近村庄的雨水汇入河道,每根长约8m。

3.2非工程措施

汾阳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雨水情监测、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子系统、群策群防体系建设等。根据雨量、水位站布设实际情况,峪道河小流域共建2个自动雨量站,6个简易雨量监测站,1个简易水位站,1个六要素气象站,1个人工雨量站及11个预警站点。通过建设简易监测站,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演练防御过程,提高全民防灾避灾意识,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实现流域安全保障的目标。

4实施效果分析

第7篇

关键词:“河长制”;控源截污;河道清淤及调活;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132-03

2007年太湖水危机事件后,无锡市惠山区率先在全国首创对辖区内镇级以上河道实行“河长制”管理,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河长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惠发[2007]41号)和《关于开展河长制管理达标竞赛活动的决定》(惠发[2007]40号),自此,惠山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河道治理达标行动。区、镇两级“河长”们作为“河长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所负责河道的水生态、水环境持续改善和断面水质达标负领导责任,牵头组织所管河道的综合整治方案的制定、论证和实施,强化横向协调,落实长效管理。通过整整四年的达标治理竞赛活动,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与2008年相比,区内有71个监控断面实现了水质的好转,占总监控断面的56%,并且好转幅度超过20%;有52个断面实现了水质的提标,占总监控断面的40%。

1惠山区“河长制”管理河道水质状况

1.1“河长制”管理河道范围

惠山区全区8条省、市级河道,11条区级河道,73条镇级河道,共93条河道、设定128个监控断面。

1.2监测项目

各监控断面的监测指标项目主要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四项。

1.3执行标准

断面考核执行的地表水功能标准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执行。

1.4监测结果

根据区环境监测站的历年监测报告,2008-2011年4年间,共计获取12 288个监测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四年间区内“河长制”管理河道水质类别变化情况和各类监测指标的超标情况见表1、表2。

1.5趋势分析

(1)由表1可知,惠山区自2008年对辖区内河道实施“河长制”管理以来,劣Ⅴ类河道的比例在逐年减少,与2008年相比,2011年劣Ⅴ类河道的比例占43.75%,比2008年减少了31.25%,削减了近1/3;Ⅳ类、Ⅴ类水质河道的比例在逐年增多,2011年Ⅳ类、Ⅴ类水质河道分别占比20.31%和29.69%,比2008年增加了3.9%和21.88%,其中Ⅴ类水体河道明显增多。可见,通过推行“河长制”管理,惠山区境内的整体水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对河道实施“河长制”管理是切实有效的。

表1惠山区2008-2011年“河长制”管理河道水质类别年度变化情况表

年份

类别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断面数 占比 / % 断面数 占比 / % 断面数 占比 / % 断面数 占比 / %

Ⅰ~Ⅲ类 1 0.78 3 2.34 8 6.25 8 6.25

Ⅳ类 21 16.41 25 19.53 26 20.31 26 20.31

Ⅴ类 10 7.81 14 10.94 21 16.41 38 29.69

劣Ⅴ类 96 75.00 86 67.19 73 57.03 56 43.75

表2惠山区2008-2011年“河长制”管理河道监测项目超标情况汇总表 / mg/L

年份

监测

因子 2008 2009 2010 2011

年均值 超标断面数 占比/ % 年均值 超标断面数 占比/ % 年均值 超标断面数 占比/ % 年均值 超标断面数 占比/ %

溶解氧 4.78 20 15.6 4.64 16 12.5 4.44 18 14.1 4.27 14 10.9

氨氮 3.29 94 73.4 2.73 88 68.8 2.40 85 66.4 2.43 84 65.6

总磷 0.43 66 51.6 0.51 83 64.8 0.35 57 44.5 0.34 28 21.9

高锰酸盐指数 9.0 42 32.8 8.4 31 24.2 7.1 14 10.9 6.5 13 10.2

(2)但从表1又可以看出,虽然每年的河道水质在明显改善,但总体改善的幅度不大,到2011年底,劣Ⅴ类河道的比例仍高达43.75%,有近一半的河道仍处于劣Ⅴ类水平,离惠山区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差距较大。特别是在2011年江苏省制定的《“十二五”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中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要达到60%的目标,而2011年惠山区实施“河长制”管理河道污染物指标年均值中仅有8条河道水质达到了Ⅲ类水体的要求,占全区“河长制”管理河道的6.25%,离60%的目标要求差距很大,任务非常艰巨。

2008-2011年惠山区实施“河长制”管理河道水质类别变化趋势图详见图1。

(3)由表2惠山区2008-2011年“河长制”管理河道监测项目超标情况汇总表可见,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四项监测指标中溶解氧年均值在4.27~4.78 mg/L之间波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Ⅳ类水体溶解氧≥3 mg/L的标准要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浓度和超标断面数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高锰酸盐指数历年均值达到了Ⅳ类水体规定的≤10 mg/L的标准要求,但氨氮浓度历年均值均超过了Ⅴ类水体规定的≤2.0 mg/L的标准要求,且到2011年,仍有84个断面氨氮浓度超标,占惠山区“河长制”监测断面总数的2/3,超标严重;总磷浓度年均值变化不大,但2011年总磷浓度超标断面数下降幅度最大,治理成效比较明显,2010年和2011年总磷浓度年均值达到了Ⅴ类水体总磷浓度≤0.4 mg/L的标准要求。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惠山区“河长制”管理河道水体中受氨氮浓度污染影响最大,总磷污染次之,有机物污染指标和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均达到Ⅳ类水质标准,但离Ⅲ类水质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2008-2011年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变化趋势,见图2、图3、图4、图5。

2惠山区“河长制”管理河道总体水质改善幅度较慢的原因

2.1生活污染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步伐和“排水达标区”建设,生活污水的接管率在逐年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已基本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但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和一些工业园区以外的企业的生活污水接管率相对较低,多是通过简单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是三格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河道,这些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般没有排泥和加药工艺,仅对COD有少许去除能力,基本没有脱氮、除磷效果,而惠山区实施“河长制”管理的河道遍布农村各地,均不同程度受到生活污水的污染,特别是氮磷污染物的影响。

2.2工业污染

2007年以来,通过结构调整、企业搬迁、排污口封堵、污水接管、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整治措施,工业污染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已有大幅降低,但惠山区工业经济比较发达,企业较多,常年日积月累排入外环境的废水对纳污河道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并且仍有部分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仍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①一些被要求生产废水全部回用企业存在回用率达不到100%、间隙性偷排现象。②一些机械制造企业,本来不产生生产废水,由于人员没有环保意识、缺乏管理,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乳化液、废切削液、废机油等,直接倒入雨水管道或附近水体,从而造成水体的水质污染。③个别企业还存在超标排放现象。

2.3农业面源污染

目前,区内生态农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所占份额依旧较少。农村大部分种植业的化肥、农药使用量仍较高,而且化肥基本都是无机肥料,例如常用的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等。大量资料表明,农村地区浅层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硝酸盐、磷酸盐含量的日益升高与大量施用氮磷肥、农药有直接关系,土壤中积累的硝态氮和磷酸盐都会下渗污染地下水或通过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河道,引起水体中氮、磷浓度的升高。

2.4其他影响

(1)一些河道由于底泥淤积较多,水体不流动,常年处于富营养状态,部分水体已丧失了自净能力。

(2)农村生活垃圾缺少有效收集和监管,河道漂浮物和岸边垃圾堆时有出现,住家船和沿河无证收废、收旧堆场仍未彻底消除等,都会对河道的水质造成污染。

(3)上游来水中污染物浓度较高也是影响流径惠山区境内主要河道常年水质改善成效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3建议与对策

要从根本上改善惠山区“河长制”管理河道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水质达标率,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规定的Ⅲ类水体60%目标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打好河道整治的攻坚战:

3.1控源截污

污染在河里,根子在岸上。要借鉴惠山区唯一一条入湖河道直湖港综合整治的经验,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摸清惠山区所有实施“河长制”管理河道沿岸污染源排放情况,进一步清理和封堵排污口,加快未接管的生活、工业污染源的接管力度,提高接管率。对短期内不能实现接管的农村生活污水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统一规划建设集中收集设施,采取拖运至城市污水厂的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另一方面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点源治理措施,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点源治理工程,确保氮磷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和大幅削减。

3.2河道清淤及调活水系

自惠山区实施“河长制”管理以来,河道清淤工作逐年展开,但由于河道清淤任务重,资金投入大,清淤工作占全区实施“河长制”管理河道的比例较低,而且河道距离较长,清淤时间长。因此,目前惠山区“河长制”管理河道中仍有较多河道多年未清淤,河底淤积严重,必须统筹规划,多方筹措资金,对淤泥严重的河道加快清淤进度;并进一步采取开闸放流、引入清洁水源等多种形式调活水系,恢复水体流动,通过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3.3科学种植

目前,农作物的种值仍存在施肥过量、垄间管理一般等问题,需提倡科学种植,合理施肥,以及采取化肥深施、测土配方、节水灌溉、提高田埂、建筑生态沟渠等方式来降低由于肥料和农药流失造成的氮磷污染。

3.4生态修复

对实施“河长制”管理的河道制订生态修复计划,通过种植适宜水生植物、建设生态护坡等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水环境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环境容量,达到修复水生态系统、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的目的。

3.5点源监管与中水回用

进一步加大对区域内废水排放浓度高、影响大的企业的排查力度,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处罚,坚决杜绝企业废水超标排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及一些排水大户中水回用工程的建设,开发回用途径,减少污水排放。

第8篇

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主要是对水源地的保护、上游的水土保持、中下游水体质量的保护。

1.工程措施

(1)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流失破坏生态平衡,导致自然灾害,同时,流失的泥沙携带大量污染物进行河湖水体,污染水质。

针对坡面水土流失,主要是岸边和汇水区植被的保护,采取坡改梯、配套坡面工程(蓄水池窖、沉沙池、排灌沟渠、田间道路、等高植物篱),配合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果、种草);针对沟道水土流失采取拦沙坝、支沟整治和塘堰整治等措施。

河流上游特别是在人口较稀少地区,实行封山禁牧,设置必要的网围栏和封禁标牌,对于疏幼林采取补植措施;开展舍饲养畜,减少对林草植被的破坏,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

加强天然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对区内退田还林区、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达涵养水源,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面污染排放的目的。通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控制河湖集水区内的水土流失,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同时查以减少集水区内污染物的入河、入湖量,改善水质,而且,良好的植被还可以对污染物起到吸收、分解的作用。

(2)河道清淤工程

沿河两岸是集水区内居民居住、农作物与经济类作物种植比较集中的区域,向河内倾倒生活垃圾、搭建违章建筑的现象普遍存在,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污废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致使河道淤积严重。如不清淤,会出现被污染淤泥反向污染河水的问题。通过河道清淤和整治工程,不仅有利于防洪,而且,河道内被污染的淤泥清除后,可减轻河道底泥对水体的污染,同时河道清淤工程还可以改善河道水力条件,有利于污染物在水中稀释扩散,加速降解。

(3)污染源治理工程

水资源保护工作既要治理原有污染源,又要严格管理和控制新的污染源排放。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质的排放要严格禁止,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使污染源排放受到严格限制,并增加透明度。

(4)实施水源区综合整治工程

加强水源地和上游水资源保护,严禁在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规范保护区内的责任制度管理,保证水源安全。限制在市场利益驱动下的其它无序开发,禁止建办污染重、原材料耗损大的企业,退田还林,防止植被退化和森林破坏。适度发展旅游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减少人为的负面影响。

2.非工程措施

(1)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2)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市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3)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4)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捕杀鱼类。

3.具体非工程措施如下:

(1)实行水体纳污总量控制

在保证进入河湖水质不变坏的要求下,通过对河湖的水资源特性和水污染特点的分析,据提出的污染物控制排放量,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并按水源区管理办法,加强水污染监测。

(2)节约用水

在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中大力推广节水农业、减少面源污染排放量;鼓励区内居民节约生活用水,减少生活污水排放量;河湖内禁止开发高耗水的旅游项目,有条件的开发水生态、水景观旅游;提高公民节水意识,科学制定用水定额,树立节水也是治污的理念。(3)加强水资源保护宣传

采取各种手段,向公众宣传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引民公众参与和监督河湖水资源保护工作。

二、水污染防治

1.污染治理方法

水污的核心,江河水源的污染防治、生态恢复和建设、应急能力建设、预警监控体系建设、管理能力建设等具体工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污染源控制、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环境监督管理能力,是污染防治的重要方法。

(1)点污染防治工程

点源污染防治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有效防止江河流域内的点源污染,及时控制现有的污染源,保障水质。

对各流域的点源污染,尤其是重污染源的厂矿企业、违规建筑物和建设项目,制定清拆、整治和总量控制方案,分析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所需投资及环境效益,进行优化。

(2)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的目的为了有效减少和防止流域内的面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保障饮用水源水质。

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系统、循环、平衡的生态学原则;与生态修复工程相结合。

2.建立污染防治预警监控

(1)建立预警监控机制

为了实时监测、控制江河流域的水质、水量安全状况,提高预警预报能力,适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的管理需求,开展防染防治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作。对江河流域水质和大气环境进行时空变化动态的坚持,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信息采集能力和信息管理应用水平为主旨,注重采用“先进、快速、可靠”的新技术,全方位主体化的对江河流域的污染防治的监控。

(2)严格执行污染责任追究制

为了严防水资源的污染,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坚持纠正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的责任,确保水资源的安全。

参考文献:

[1]任树梅主编中国水电出版社《水资源保护》2003.7

[2]吴季松著北京出版社《中国可以不缺水》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