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26:3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学概率统计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课堂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能力;教学模式
概率与数理统计是实际应用性很强的一门数学学科,它在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保险精算、企业管理、投入产出分析、经济预测等众多经济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然而,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其思维方式与以往数学课程不同、概念难以理解、习题比较难做、方法不宜掌握且涉及数学基础知识广等特点,许多学生难以掌握其内容与方法,面对实际问题时更是无所适从,尤其是财经类专业学生,高等数学的底子相对薄弱,且不同生源的学生数理基础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概率统计成为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如何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基础,培养其能力,并与其后续课程及专业应用结合,便成为任课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作为我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讨,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与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对概率统计课程的兴趣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内容到方法与以往的数学课程都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其基本概念的引入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插入一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发展史的内容或背景资料。如概率论的直观背景是充满机遇性的赌博,其最初用到的数学工具也仅是排列组合,它提供了一个比较简单而非常典型(等可能性、有限性)的随机模型,即古典概型;在介绍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时可插入贝努里的《推测术》以及拉普拉斯将概率论应用于天文学的研究,既拓广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缓解了学生对于一个全新的概念与理论的恐惧,有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适当地作一些小试验,以使概念形象化,如在引入条件概率前,首先计算著名的“生日问题”,从中可以看到:每四十人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0.882,然后在各班学生中当场调查学生的生日,查找与前述结论不吻合的原因,引入条件概率的概念,有了前面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就比较主动地去接受这个概念了。
在概率统计中,众多的概率模型让学生望而生威,学生常常记不住公式,更不会应用。而概率统计又是数学中与现实世界联系最紧密、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不少概念和模型都是实际问题的抽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来开展,将概念和模型再回归到实际背景。例如:二项分布的直观背景为n重贝努里试验,由此直观再利用概率与频率的关系,我们易知二项分布的最可能值及数学期望等,这样易于学生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其看到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概念和模型,引导学生领悟事物内部联系的直觉思维。同时在介绍各种分布模型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向学生展示本课程在工农业、经济管理、医药、教育等领域中的应用,突出概率统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如将二项分布与新药的有效率、射击命中、机器故障等问题结合起来讲;将正态分布与学生考试成绩、产品寿命、测量误差等问题结合起来讲;将指数分布与元件寿命、放射性粒子等问题结合起来讲,使学生能在讨论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兴趣,理解各数学模型,并初步了解利用概率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方法。
2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结合概率与数理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服务于教学,利用多媒设备及真实材料再现实际经济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看问题,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介绍分布函数的概念时,我们首先给出一组成年女子的身高数据,要学生找出规律,学生很快就由前面所学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知识得到分组资料,然后引导他们计算累积频率,描出图形,并及时抽象出分布函数的概念。紧接着仍以此为例,进一步分析:身高本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可是当我们把它们分组后,统计每组的频数和频率时却是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研究方法,如果在每一组中取一个代表值后,它其实就是离散型的,所以在研究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时,我们可以用离散化的方法,反过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以连续型分布为极限,服装的型号、鞋子的尺码等问题就成为我们理解“离散”和“连续”两个对立概念关系的范例,其中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哲学内涵,而分布函数正是这种哲学统一的数学表现形式。尽管在这里花费了一些时间,但是当学生理解了这些概念及其关系之后,随后的许多概念和内容都可以很轻松地掌握,而且使学生能够对数学概念有更深层次上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再学习的能力。
3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增强学生积极向上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讨论课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在课堂教学的平等讨论中进行的,它打破了老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互相讨论与问答,甚至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自己讲述。如,在讲授区间估计方法时,就单双边估计问题我们安排了一次讨论课,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意见,提出质疑,进行自由辩论。通过问答与辩驳,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及科研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教学模式是教与学两方面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的经常性的交流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保险是最早运用概率论的学科之一,也是我们日常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在介绍二项分布时,例如一家保险公司有1000人参保,每人、每年12元保险费,一年内一人死亡的概率为0.006。死亡时,其家属可向保险公司领得1000元,问:①保险公司亏本的概率为多大?②保险公司一年利润不少于40000元、60000元、80000元的概率各为多少?保险这一类型题目的引入,通过讨论课使学生对概率在经济中的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上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从事数学教学的情景在信息社会里应有所改变,计算机对数学教育的渗透与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它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而要想获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就必须进行大量重复试验,这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传统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都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数值计算及文字说明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从而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以提高学习效率,并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另外,利用多媒体对随机试验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演示和模拟,如:全概率公式应用演示、正态分布、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数学期望的统计意义、二维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的直观演示实验等,再现抽象理论的研究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魅力,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财经类专业的概率与数理统计教学,除了在教学方法上应深入改革外,在考试环节上也需要进行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数学基础课程概率与数理统计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甚远。在过去的概率与数理统计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培养跨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我们对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互动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掌握程度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实践表明,运用教改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原本抽象、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变得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概率统计的教学模式上,我们尽管做了一些探讨,但这仍是一个需要继续付出努力的研究课题,也希望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善林,张浙.统计发展史[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7:119-151.
[2]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肖柏荣.数学教学艺术概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相关热搜:统计学 统计学原理
ThomsonScientific国家科学指标数据库2004年数据显示,中国数学论文在1999~2003年间篇均引文次数为1.03,同期国际数学论文篇均引文次数是1.3,这表明中国数学研究的影响力正在向世界平均水平靠近。相较于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国数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是最高的。
我们以美国《数学评论》(MR)光盘(1993-2005/05严为数据来源,用统计数据揭示国际数学论文的宏观产出结构。通过对《MR》收录中国学者发表数学论文每年的总量及其在63个分支上的分布统计,将中国数学论文的产出置于一个相对明晰的国际背景之下,借以观察中国数学的发展态势。此外,我们还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CMDDP为数据来源,统计了中国数学论文在63个分支领域的分布,并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资助的论文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上述数据库均采用国际同行认可的《数学主题分类表》(MSC),分别在国际、国内数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相当规模的用户群。
《MR》光盘收录发表在专业期刊、大学学报及专著上的数学论文,其收录范围非常广泛。1993~2004年共收录论文769680篇,其中有74988篇是由中国学者参与完成的,我们称之为中国论文。这里中国论文是指《MR》的论文作者中至少有一位作者是来自于中国(即《MR》光盘中所标注的“PRC”)。12年中,中国论文数占世界论文总数的9.74%。
《CMDD》收录中国国内出版的约300种数学专业期刊、大学学报及专著上刊登的数学论文,此外,还收录了80种国外出版的专业期刊上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并对那些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资助的论文进行了特别标注。
2.1《MR》收录中国论文的统计分析
考虑到二次文献的收录时差,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选取的是1993~2004年的文献数据,检索结果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MR》12年来收录的中国论文呈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中国论文的增长速度要大于《MR》总论文数的增长速度。
2.2《MR》收录论文在数学各分支上的分布
为避免重复计数,在对63个数学分支进行统计时,均按第一分类号统计。按2000年《MSC》提出的修订方案,将1993~1999年的数据进行了合并和调整。图2显示了国际数学论文在63个数学分支上的分布。
数学各分支占论文总产出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规模,而相应分支学科的研究热点变化也是统计中着重揭示的问题。在实际统计中,跟踪热点变化主要是通过这63个数学分支的时间序列分析完成的。统计数据揭示的主要特征和趋势如下:1993〜2004年,国际数学或与数学相关论文产出百分比最高的前10个分支依次是:量子理论(81)、统计学(62)、计算机科学(68)、偏微分方程(35)、数值分析(65)、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组合论(05)、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系统论/控制(93)、常微分方程(34),这10个分支的产出占总体产出的42.5%。
隹某些分支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如统计学领域的论文数量近3~4年增长较快,有取代量子力学成为现代数学最大板块的趋势。对统计学进一步按照次级主题分类进行统计,结果表明论文产出主要集中在非参数推断(62G)方向(见图3)。
2.3《MR》〉收录中国论文在数学各分支上的分布
MR收录中国学者的数学论文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參1993~2004年论文产出百分比最髙的前10个分支领域依次是偏微分方程(35)、数值分析(65)、常微分方程(34)、系统论/控制(93),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统计学(62)、组合论(05)、概率论与随机随机过程(60)、动力系统和遍历理论(37)、算子理论(47),这10个分支的产出占总体产出的52.25%。
偏微分方程(35)是中国数学论文产出的最大分支,对偏微分方程的二级分类进行细分,结果见图5。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理方程及在其它领域的应用(35Q)所占比重较大。同时,根据对35Q的下一级分类的追踪发现,关于KdV-like方程(35Q53)、NLS-like方程(35Q55)的论文有增加的趋势。
差分方程(39)、Fourier分析(42)、计算机科学(68)、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对策论/经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91)、系统论/控制(93)、信息和通讯/电路(94)表现出一定的增长势头。
结合环和结合代数(16)、逼近与展开(41)、一般拓扑学(54)、大范围分析/流形上的分析(58)、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等表现出下降趋势。
与《MR》收录数据的主题分布所不同的是中国的量子力学和统计学均没有进入前5名,量子力学排到了第12位,且有下降趋势。计算机科学(68)、常微分方程(34)在《MR》中分别排在第3位和第10位,而中国数学论文中,常微分方程位居第3,计算机科学位居第11。
1993~2004年《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收录论文统计分析
1993~2004年《CMDD》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总数达到93139篇。从这些论文在63个数学分支上的分布中可以看出,这63个数学分支学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这63个数学分支的论文产出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有些分支增长较快,如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对策论/经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91),有的变化不大,如几何学(51-52)。
通过对《CMDD》的数据统计,表明中国数学文献的学科分布有如下特点:
參1993〜2004年论文产出百分比最高的前10个数学分支依次是数值分析(65)、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常微分方程(34)、偏微分方程(35)、统计学(62)、系统论/控制(93)、计算机科学(68)、组合论(05)、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对策论/经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91),这10个分支的产出占总体产出的56.0%。
一些分支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如数理逻辑与基础(03)、矩阵论(15)、实函数(26)、测度与积分(28)、动力系统和遍历理论(37)、Fourier分析(42)、变分法与最优控制/最优化(49),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对策论/经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91)、生物学和其它自然科学(92)、系统论/控制(93)、信息和通讯/电路(94)。
參一些分支所占比重下降。如逼近与展开(41)、一般拓扑学(54)、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统计学(62)、数值分析(65)等。
參在排名位于前10位的数学分支中,量子理论(81)在《MR》、PRC(《MR》的中国论文)和《CMDD》中所占比重有较大的差异,其余的9个分支尽管所占比重不同但基本上都能进人分布的前10名,例如,计算机科学(68〉在《MR》数据组的排名是第3位,到PRC和《CMDD》数据组就下降到第11位和第7位,在《MR»数据组的排名分别是第8位和第10位的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和常微分方程(34),在PRC数据组中,则上升到第5位和第3位,在《CMDD》数据组则为第2位和第3位。这些排名的变化可以部分地揭示出中国在量子理论、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等方面稍有欠缺,但在数值分析、运筹学(含数学规划)等方面,中国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
组合论(05)在《MR》、PRC和((CMDD》中所占比重较为一致,分别位居第7、第7和第8位。数据表明组合论中的二级分类图论(05C)的论文产出比例最高,对图论主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这几年成长较快的图论领域的研究论文大多集中在图和超图的着色(05C15),其次是因子、匹配、覆盖和填装(05C70)。在图论的这两个三级分类上,中国学者的论文产出与国外非常吻合。
本文中的“基金资助”指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基金的资助。为统计方便,二者统一按基金资助处理。1993~2004年《CMDD》收录的获基金资助的论文共计27662篇,受资助力度达到30%左右。表8显示,获基金资助的论文近年来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005年《中国数学文摘)>第6期附表1说明《中国数学文摘》和《CMDD》2005年收录的论文受基金资助的比例达40%以上。《CMDD》收录的获基金资助的中国论文在数学各分支上的分布特点如下:
在数量上,前10个分支领域为:数值分析(65)、系统论/控制(93)、偏微分方程(35)、运筹学和数学规划(90)、计算机科学(68)、常微分方程(34)、统计学(62)、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组合学(05)、对策论/经济/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91),这10个分支占总体产出的60.2%。
在63个分支领域上,基金资助比例最高的前10个分支是:K-理论(19)、多复变量与解析空间(32)、质点和系统力学(70)、大范围分析/流形上的分析(58)、拓扑群/Lie群(22)、动力系统和遍历理论(37)、经典热力学/热传导(80)、概率论与随机过程(60)、系统论/控制(93)、位势论(31)。
论文摘要:以培养21世纪林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农林类统计基础课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考核方法进行了系列改革与思考,结果表明: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专业,实行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教会学生如何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恰当的统计问题,同时应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理论和统计软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类课程是高等林业院校大部分专业开设的一门交叉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概率统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等。这类课程不仅是很多后续专业课(如测树学)的学习基础,而且,由于统计学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方法,几乎所有的实际部门和研究领域都有它的应用。科研、经济、生物、林业、医药、环境、工程、管理、工农业生产等都是统计学应用的主要领域。本文根据林业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高等林业院校统计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1.现状与问题
历史上,人们习惯把概率统计看成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由此采用纯数学的方法研究这门学科。这导致在教学中,教师通常比较注重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偏重于对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脱离实际应用。学生也习惯于中学时代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应付考试。结果是考完就丢,连最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都缺乏。同时,林业院校的数学教研室与综合性大学或是理工类大学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缺乏科研方面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缺乏能影响决策的高级学术权威,这导致教师参加学术活动的机会很少,信息化教育的研究进展缓慢。最严重的是,统计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他必须与其他专业相结合,服务于其他专业方能显示其价值。但在实践中,上统计课的老师不一定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专业课老师其统计学功底往往不可能很好。如何进行统计学与专业知识的结合,这本身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在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中逐步选取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做了一些改变,这些尝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几点建议
2.1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
最早引进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因为传统的“黑板十粉笔”的教学方法信息量小,板书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的知识面难以得到扩展。为了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也为了与计算机结合,笔者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个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确实节约了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同时多媒体中的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声像结合的学习环境的确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但在学习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概率统计毕竟有很多需要逻辑推理的知识,对公式的推导若不边板书边讲解,学生很难听懂;而信息量大学生抓不住重点,结果有些学生反映不佳。由此可见,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点,但对于统计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忽视。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还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或是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要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的目的来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的,教师更多是重视数学基础和各种统计方法的推导,把统计课作为数学课来教授。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缺乏统计思想的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重理论轻实用,最终不能把实际问题归结为恰当的统计问题,更谈不上利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不影响本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下,笔者针对部分班级,适当降低概率论部分的难度,仅从直观性、趣味性的角度把概率论作为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而把授课的重点放在数理统计各种方法的介绍和应用上。以西南林学院资源学院地理信息系统02级学生为例,在学到统计部分时,我要求学生分组下去搜集数据(样本),但学生并不懂该如何下手,有的学生将别人分析好的数据也当作原始数据收集大多数学生学了数据处理方法却不会用。为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统计的方法处理海量数据并提取有用信息,每学一部分知识,我要求学生使用自己收集的数据实践该种统计方法。例如,在学到样本统计量时,我要求学生逐个计算这些样本统计量,并分析所算值代表样本的何种信息;在学到方差分析时,我请学生检验不同样地的树木其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在学到回归分析时,又让同学们对居民的教育状况与家庭收人进行调查分析,看看二者有无联系。在实践各种统计方法的同时,我向学生传授科学论文的写作知识,要求学生将每部分的分析结果写成论文的形式上交。这些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数据收集做起,逐步学会使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最后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了学生拿到数据却不知从何处人手的难题,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针对不同专业,实行不同的教学要求
在长期的一线教学中,笔者曾和许多专业老师探讨过数理统计在各专业上的应用,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不同专业,对统计教学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其对概率论知识的使用就比较多,针对这个专业,就必须强化这部分的知识。而林产化工专业对概率论知识用的相对较少,在数理统计诸多方法中对方差分析使用较多,在有限的学时内,若不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差异性,学生学习了不能结合专业知识加以运用,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保持概率统计内容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应当结合不同专业,在内容的深浅及安排上有所调整,要多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制订适合该专业的教学大纲,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4开设统计实验课
数学实验是随着人类思维、数学理论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它将数学直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借助计算机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事实_f:,统计类课程的教学如果不借助计算机这一工具,学生不了解也不会使用统计软件,将会使他们陷人枯燥的计算而忽略了统计分析的功能。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将大打折扣。目前比较通用的统计软件主要有SPSS,MatIab,SAS等。这些软件语法简练、使用方便,为统计实验课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试验课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根据理论课上学到的方法、原理在实验课上使用软件完成重复而复杂的计算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多方面综合考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统计类课程的考核方法,若单纯使用闭卷的方法,学生为应付考试把精力花在概念、公式的记忆上,对实用问题不感兴趣,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发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难以得到锻炼。为此,我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可由三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即概率论可进行闭卷考试;数理统计为实用部分,这部分的考核可以论文形式进行,由学生自己调查数据,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提取有用信息,最后以科学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考核宜上机,考查学生对统计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部分考试各占一定比例(由老师自定)。这种考核方法即可解决统计课程公式多且计算量大不便闭卷考试的问题,同时可以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出较为客观的成绩。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考核形式,命题的指导思想应结合相关专业,应注重理解而不在于死记硬背,注重考核能力和培养能力,通过不断摸索、创新,选择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反映学生真实学习水平的考核方法。
关键词:数学建模协会 数学软件 学风建设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近年来,大学生难就业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在学生为就业叫苦连天的时候,另一方面社会上的企业,各用人单位也在抱怨应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差,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等,企业也在为找不到合适自己的人才而苦恼。数学建模能培养同学们对问题积极思考的习惯;应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表达的能力;写作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的技能;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这些都是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必不可少的。[1]
一、组建数学建模协会的目的和意义
数学建模协会以服务广大同学,宣传建模知识,普及数学软件实用,传播建模精神,致力于活跃学校的社团活动,营造学术氛围为宗旨。主要任务是为同学间交流建模心得提供平台,宣传普及数学建模知识,协助学校组织数学建模竞赛,宣传数学,普及数学软件实用等,致力于推动学院建模事业的发展。
二、协会成立现状
我院第一届数学建模协会共吸收了我院89名数学爱好者,成员主要是一年级学生,要求热爱数学,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协会成立之后,开展了系列数学建模讲座,包括数学建模介绍、初等模型、建模论文撰写等,还专门为协会成员开设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以满足建模竞赛对数学理论知识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进行师生交流、成员间交流,协会成员自发搭建了网络平台。辅导教师上传历年竞赛优秀论文供学生参阅,也可进行网络答疑,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建设。[2]
三、协会系列活动
数学建模协会活动主要由指导教师团队策划,协会成员组织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是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讲授内容主要针对建模竞赛的需求,结合历年竞赛试题介绍知识的应用,并穿插相应初等模型的介绍。
第二阶段在校内数学建模竞赛之前进行建模讲座,包括论文撰写,简单模型的介绍,并通过竞赛选拔队员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期间采用“老带新”的方式,建模协会成员有一部分是上一届全国赛的参赛队员,他们的经验和经历都会对新队员一定的帮助,包括学习层面和精神层面。
第三阶段是暑假培训,主要针对参加全国赛的队员,进行系统的建模课程讲授,包括数学软件使用,建模方法,论文写作,竞赛注意事项等。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订任务、订目标,分组进行实例练习,让同学轮流上台讲解,报告自己的论文,其他同学和指导老师当听众,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等。[3]
四、几点思考
数学建模协会成立一年来,通过开展系列活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建模能力和水平,进而提高了校内建模竞赛的参与度和水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讨和改进。一是协会成员流失情况存在。主要愿意是制度约束力相对较差,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对数学建模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二是建模活动时间难以保证。大一新生,学生课外活动很多,经常与建模活动时间发生冲突,学生会顾此失彼,有时不能保证参加建模活动,时间长了就会放弃数学建模。三是建模活动安排需进一步优化。在讲授线性代数和概率课程时,由于内容的特点,学生反映枯燥乏味,也会打消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建模活动要作为一项是事业来做,就需要辅导教师团队和建模爱好者付出很多。协会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要与学院教务沟通,合理安排学生活动时间,同时更需要辅导教师优化课程内容,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4]
参考文献:
[1] 李余辉等。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数学建模教学及竞赛意义研究[J]。科技信息,2011。
[2] 张桦。探析数学建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
一、数理统计的基本问题
在概率论中,对于许多问题,常常是在已知或假设已知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基础上,研究它的种种性质。但在实际问题中,人们事先并不知道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或其他特征,而需要对它们进行估计或推断,这就产生了数理统计问题。由于研究对象的数目一般很大,有时甚至是无限的,数理统计中常用的方法是:从研究对象的全体元素中,随机地抽取一小部分(有限个)进行观察或试验,然后以观察得到的资料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估计或推断,这种方法称为统计推断。另外,数理统计还要研究如何科学地抽取研究对象、安排试验,才能最经济、最有效、最准确地取得统计推断所必需的数据资料和其他信息,这是数理统计的两个重要分支——抽样方法和试验设计的基本内容。理解概率的定义、性质、事件之间的关系与基本运算,会用古典概型、加法公式、条件概率公式、贝努利概型计算概率;理解几种重要随机变量、密度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掌握数学期望、方差的性质与计算;了解常见统计量、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的概念及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最小二乘法求解;会求正态分布下的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
二、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说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一门方法论学科。概率论侧重于研究随机现象发生、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数理统计则侧重如何推断客体对象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动规律。广泛性和随机性是该课程研究对象的显著特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社会经济等众多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市场经济中不确定性成分日渐增多,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在经济数量分析、宏观经济管理、微观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也日趋重要,逐渐成为学习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工具之一。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正确地分析和把握随机现象的发生及变动规律,推断客体对象数量特征及发展趋势,在随机性和偶然性中把握必然性和规律性。该系统涵盖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主要内容,设计了大量供学习者参与的随机试验,对重要概念、定理、法则进行直观演示,用大量事例介绍统计思想和方法。该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巧妙的程序设计,采用文字、图形、动画、语音等多种信息传递方式,能在短时间内对随机现象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模拟试验,揭示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对抽象概念和定理作形象、动态的描绘,从显示的直观现象中揭示深刻的理论本质。丰富的内容及图文并茂的演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了解到概率统计多方面的应用。交互式的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它使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大量试验成为现实,使抽象枯燥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寓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教师讲起来省力省时,使学生听起来易懂,看起来可信。目前大部分服务于网络教学的应用系统都是条块分割的,各部门自行开发自己的系统,比如精品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和兼容性,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出现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与教学资源共享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这也是任何高等院校开展网络教学发展阶段中必然面临的问题,首先大学数理统计教学的应用是有阶段性的,在计算机教育应用的初级阶段,围绕一项项教学或管理的业务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产生“信息孤岛”是在所难免的,但可怕的是如果大学数理统计教学建设总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而不向前发展,就会导致旧的“信息孤岛”还未消除,而新的“信息孤岛”却不断出现,积重难返,从而造成了重复建设和资金的严重浪费,不仅没有提高效率,反而增加工作量,系统维护成为沉重的负担。
三、大学数理统计教学的新模式与新方法
1.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手段。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出发,改革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系列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把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为宗旨的传统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即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深入探索。根据教学内容,按照“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收集整理资料——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行统计推断——得到合理统计结论”这一过程组织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它符合“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创新、优化素质”的人才培养规律。应用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减少了教师和学生在冗长的已知高等代数和数学分析运算推导上所花的时间,使他们能集中主要精力掌握每一种元分析方法的统计思想、基本原理和统计结论,确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2.实施教学、科研、专业实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组织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并贯穿教学全过程,使课堂教学与专业实习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召开课程论文报告会,调动了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考试说明如下:课程论文《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门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的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课程的特点,统计学专业必修课《多元统计分析》考试形式采用课程论文的形式。大学数理统计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等多个要素及其相关关系构成的一个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包含对教学设施,教学工具等硬件的评价外,还包括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的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一般采用对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实时测评两种方式来进行,具体到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采用测评的方式来进行。测评方法一般采用学生测评、同行测评与专家测评相结合。为了表述上的方便,以下如无特别注明,所说教学质量评价仅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所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仅指通过学生和同行、日常教学督导测评来取得教师评价结果的软件系统。作为对教师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些发达国家,特别是一些名牌大学都把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工作放在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他们都建立了各自的具有特色的且在不断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例如,在讲解概率定义及其性质时,可以从下面的方式进行研究,对于一般的随机现象,在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时,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事件都做大量的试验来获得概率的统计定义下的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概率。所以需采用严谨的合理化结构,给出如下度量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概率的定义。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国外,数学实验早已成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很多高校也已经把数学实验作为数学专业的必修课。进行数学实验,使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实践相结合,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上机时完成一定量的数学实验,选用Excel软件作为实验平台。上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验课题,如随机实验的模拟——模拟抛硬币实验、正态分布模拟、蒙特卡洛实验模拟等。每次实验时,教师给出所要实验课题的背景,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及实验的主要内容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兴趣。
4.建立优质专业学科资源,培养大学有竞争性的人才。随着大学的扩招,我国大学的学科覆盖范围愈来愈大,综合性愈来愈强,同一地区的大学,办学方向是不相同的。但近年来的大学扩招,却使得各校都向综合性方向发展,各校之间相同学科与相近学科愈来愈多。所以,建立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满足大学扩招而导致的信息需求迅速扩张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学数理统计教学完全可以利用示范的优势占领制高点。
5.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平台以网络课程为最基本的建设/教学/管理单位,而教学资源则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最基本素材,包括图形图像、视音频、多媒体教案、网络课件、试题库等等。网络课程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申报精品课程的核心,以网络课程为基础,实现网络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平台无缝集成,使得大学数理统计精品课程可以实际应用于校园网教学;同时,教学平台的网络课程同样可以在精品课程平台实现课程的申报和审批。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系统最基本的建设/教学/管理的单位。基于网络,老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创建和编辑网络课程,实现网上备课。同时老师可以管理自己的各种教学素材、资源,为从事大学数理统计教学活动准备各种教学内容。老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新网络课程的内容,以体现自己的教学策略,将网络课程的控制权真正还给老师,有效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让老师的网络课程得以方便地共享,以及实现知识的积累。网络课程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可以建设两种类型-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和引导学习型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型网络课程以学生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提供多种智能策略,由学生自主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引导学习型网络课程以老师引导为主,辅助学生完成大学数理统计课程学习。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
前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全国高等院校数学以及各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与学生已学过的其他数学课程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学生学起来感到难以掌握。大多数学生感到基本概念难懂,易混淆、内容抽象复杂,难以理解、解题不得法、不善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笔者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考核方法4个方面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教学内容和安排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内容以及教师授课一般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缺少该课程本身的特色及特有的思想方法,课程的内容长期不变,课程设置简单,一般只局限于一套指定的教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3大类:①理论知识。也就是构成本学科理论体系的最基本、最关键的知识,主要包括随机事件及其运算、条件概率、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极限定理、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理论知识,这些是学习该课程必须要掌握的最重要的理论知识。②思维方法。指的是该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不确定性分析、条件分析、公理推断、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方法,这些大多蕴涵在学科理论体系中,过去往往不被重视,但实际上对于学生知识的转化与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③应用方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有大量的成功实例。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只局限于一套指定的教材,应该在一个统一的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教材建设应向着一纲多本和立体化建设的方向发展。在教学进度表中应明确规定该门课程的讲授时数、实验时数、讨论时数、自学时数(在以前基础上适当增加学时数),这样分配教学时间,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二、教学形式
1)开设数学实验课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实验:在校门口,观察每30s钟通过汽车的数量,检验其是否服从Poisson分布;统计每学期各课程考试成绩,看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并标准化而后排出名次;调查某个院里的同学每月生活费用的分布情况,给出一定置信水平的置信区间;随机数的生成等等。通过开设实验课,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原貌,体味生活中的数学,增强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2)引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多媒体的动画演示,生动形象,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反映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增强了教学趣味性。如在学习正态分布时,可以指导学生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在图形窗口观察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和概率分布函数随参数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出正态分布的性质。另一方面,由于概率统计例题字数较多,抄题很费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对内容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讲解,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增加课堂信息量。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复习课、习题课等都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形式,配以适当的粉笔教学,这样既能延续一贯的听课方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比如在概率部分,把几个重要的离散型随机变量、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率、概率密度、期望、方差等列成表格;在统计部分,将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置信区间,假设检验问题的拒绝域列成表格形式,其中所涉及到的重要统计量的分布密度函数用图形表示出来。这样,学生觉得一目了然,通过让学生先了解图形的特点,再结合分位数的有关知识,找出其中的规律,理解它们的含义及联系,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方法的运用,以便更容易记住和求出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问题的拒绝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透彻,也培养了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从实际生产中产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因此,采取案例教学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学生在课堂上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授随机现象时,用抛硬币、元件寿命、某时段内经过某路口的车辆数等例来说明它们所共同具有的特点;讲数学期望概念时,用常见的街头用随机摸球为例,提出如果多次重复地摸球,决定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它的规律性是什么等问题,然后再讲数学期望概念在产品检验及保险行业的应用,就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期望的概念并能自觉运用到生活中去;又如讲授正态分布时,先举例说明正态分布在考试、教育评估、企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然后结合概率密度图形讲正态分布的特点和性质,让同学们总结实际中什么样的现象可以用正态分布来描述,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到正态分布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另外,也可选择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典型的案例,例如概率与密码问题、敏感问题的调查、血液检验问题等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处理,使学生经历较系统的数据处理全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新晨
三、考核方法
考试是一种教学评价手段。现在学生把考试本身当作追求的目标,而放弃了自身的发展愿望,出现了教学中“教”和“学”的目的似乎是为了“考”的奇怪现象。有些院校概率统计课程只有理论课,没有实验课,其考试形式是期末一张试卷定乾坤,虽然有平时成绩,主要以作业和考勤为主,占的比率比较小(一般占2O),并且学生的作业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好坏,使得教师无法真正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公平合理地给出平时成绩。而这种单一的闭卷考试也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所以,我们首先要加强平时考查和考试,每次课后要留有作业、思考题,学完每一章后要安排小测验,在概率论部分学完后进行一次大测验。其次注重科学研究,每个学生都要有平时论文,学期论文,以此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应用能力.此外还有实验成绩。最后是期末考试,以A、B卷方式,采取闭卷形式进行考试。将这4个方面给予适当的权重,以均分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成绩。成绩不及格者.学习态度好的可以允许补考。否则予以重修。分数统计完后,对成绩分布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总体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程度和方差大小判断班级的总体水平,并对每道题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找出薄弱环节,以便对原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总之,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反馈,促进教学质黾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育科学 体育科研方法 体育统计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近20年体育统计在我国已经成为十分重要和最常用的体育科研方法。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体育学术研究,误用统计方法,乃至以挂上统计公式作为“科学性”的幌子,使体育统计界同仁和体育科研工作者感到不自在。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也认为应该作一些有关体育统计和体育科研方法的诠释,以减少体育统计方法的误用,提高体育科研水平。
1中国体育统计现状概要
在80年代以前,包括体育统计在内,我国应用统计学科处于萎缩状态。改革开放后,统计方法的应用与统计教育重新得到重视。80年代初,教育部在武汉与襄阳两地举办体育统计教师培训,培养了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的体育统计的师资与各地体育统计学术骨干。此后,体育院校、师范院校的体育系逐步开设了体育统计课程。1981年在研讨师范院校体育统计教学大纲的时候,成立了全国体育统计研究会。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的积极支持下,1984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近20年间,许多统计方法在体育领域得到应用,如抽样理论、实验设计、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决策理论、非参数统计、序贯分析、多元分析、时间数列等都已有研究成果的发表或报道。
然而,我国从80年代开始重新普及体育统计,与20世纪初已经发表因子分析应用研究的美国,或70年表《行动科学的因子分析》专著的日本相比,难免显得基础薄弱。正如著名社会学家教授所说,“一个学科,可以挥之即去,却不可能招之即来”。于是就出现了评析体育统计应用情况的论文,如杨震的《体育统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梁荣辉的《体育科学研究中应用统计方法需注意的问题》,刘炜的《线性模型在体育科研中应用的常见误区》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统计知识的问题,也有科研方法的问题。因此必须从科学的发展,俯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从统计学的发展端详体育统计现状。
2统计学的发展
要了解体育统计的发展趋势,有必要简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
人类的统计活动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已有统计整理描述的应用;13世纪欧洲有国势调查;17世纪英国的配第发表了《政治算术》;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同时农业普查;1853年由比利时政府邀请,在布鲁塞尔召开有26个国家150人参加的第一次国际统计会议;1857年,恩格尔根据家庭收入越多,则饮食支出的比例越小这一法则,引申出恩格尔系数,以饮食支出的比例作为度量生活水平升降的标准,它一直延用至今;1903年德国柏林的第九次国际统计会议上,抽样调查得到世界上多数统计学家的认同; 1930年前后美国举行盖洛普民意测验。19世纪中期奠定了概率论的理论基础。19世纪中叶起,数理经济学、生物计量学和应用数学促进了数理统计的形成和发展。社会统计学、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构成了现代统计学的枝叶。现代数理统计学可以分为两个侧面:一是理论数理统计学,它研究抽样理论、实验设计、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决策理论、非参数统计、序贯分析、多元分析、时间数列与博弈论等;二是应用数理统计学,高尔顿、K・皮尔逊用于生物学,埃奇沃思、鲍利用于经济学,R.A.费希尔用于遗传学、农学。在宏观层次上,科学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整体化、高度数学化和科学技术一体化。数学的应用已突破传统的范围而向人类一切知识领域渗透。二次大战以来,统计学的巨大进展已使它成为数学科学的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
21世纪,统计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统计作为由观察样本获得尽可能多的总体信息的方法,关系到信息的本质和数据处理。计算机与信息化的时代,爆炸式积累的信息与数据必须借助于统计学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大规模的信息处理所遇到的信息压缩、特征检测、可靠性分析,以及数字、符号、图形乃至语言的加工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依靠统计方法与计算技术来解决。现实中的许多统计难题需要引进新的统计概念与方法甚至理论体系。当然对于体育统计的这些问题,就目前的研究力量与人才资源,是难以承担如此重任的。
计算机与商品化大型统计软件的出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使更多的人有可能进行大样本数据处理和多元分析。可以预见,体育院校统计教学研究都将使用专业化的大型统计软件。即将改版的体育统计教材,已将spss的使用列入教学内容。科学、统计学的发展给体育统计和体育科研奠定了宽厚的基础,那么体育统计和体育科研的关系又如何呢?
3体育统计与体育科研方法
3.1体育科研的复杂性
虽然体育对于健康和社会的作用已被社会各界接受。然而,体育学科的复杂性还未被教育界乃至社会所理解。体育外在粗犷,却蕴含了众多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而使投身体育的研究者感到力不从心。谁也无法夸口能解决体育科学的众多难题。体育与健康的研究,涉及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人类学、健康社会学、抗衰老的研究等等;体育的动作技术分析会涉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和解剖学等等;运动训练理论会涉及技能学习、体能的提高和战术,它与生理、生化、心理、认知科学、博弈论以及教育科学的许多理论直接相关。许多体育科研,出身于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会因为没有从事体育的感性知识而产生困难,竞技体育的研究会因为没有体验训练而难以深入。显然,在体育科研中狂妄、自负只能反照自己的浅薄。
3.2体育科研中统计方法应用的几类问题
3.2.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
虽然研究有专业设计,但是无论你研究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大多需要实验或调查。
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调查设计都离不开统计。最基本的我们应该了解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理:重复,随机化以及区组化。由重复使我们得到实验误差估计值与效应值更精确的估计;由试验对象、试验次序等随机化使观察值或误差为独立分布的随机变量,就可以使用各种统计方法;由相似试验对象的区组化使我们可能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如果不注意基本原理,你的研究难免出现方法错误。
3.2.2实验方法
体育的影响因素,如运动强度等,常常是难以控制的,实验对象经常是人,常难以齐同对比,不便重复试验,还不能对实验对象造成伤害等,这使许多主要源于农业试验的试验设计,很少能应用于体育。因此,需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制约因素,慎重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3.2.3取样
无论是试验还是抽样调查都需要样本。由于经费、工作量或对抽样方法了解不够等原因,在体育科研论文的研究方法里,包括不少学位论文,对于抽样方法没有明确的交代,抽样方法有较大的随意性。如果精度要求不高,仅作探索性研究,而不是由样本推测估计总体,有时也可用非概率抽样。社会科学中的大样本研究,有时也用非概率抽样。但是,离开了概率抽样,许多统计方法就失去了应用的前提。概率抽样有多种方法,适用不同的情况。因此从研究方法的严密性看,需要在体育科研方面增补这方面的内容。
3.2.4统计分析方法
现代统计学可以借鉴的方法应该有不少,在体育统计基础相对薄弱,原创方法几乎没有的情况下,对于体育统计分析方法,首要的是开阔视野,学习、应用前人或相关学科已有的统计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前人已有方法不能解决的、有待建立的体育统计方法。当然,方法的建立相当困难,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按照前20年的进程,期望建立新的体育统计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体育统计学科,都是十分困难的。
目前,体育统计应用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对统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如:
(1)推测性数理统计是由样本研究总体,由于样本信息是不完整的信息,必然有抽样误差存在,必然有出错的可能性。而在统计分析中却有人得出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结论。
(2)统计方法仅仅对试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供准则,但是并不证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如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可以给出比较对象来自同一总体的概率,但统计分析不可能给出它的原因,比如并不说明训练方法好坏等。
(3)实际的差别显著与统计显著性的差别。虽然统计上的显著性与差别大小有关,但是它的直接含义是来自同一总体的概率大小,而不是你误指的差别大小或差别显著。
(4)当训练强度与成绩提高相关,P
(5)统计方法为研究目的服务,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而不是选择复杂的方法。
(6)统计模型对于数据的测度水平,变量是连续型还是离散型,是计数资料还是计量资料,相关变量是对称还是不对称等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研究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统计分析的方法。
(7)体育问卷调查有大量的名义(定类)测度与序次测度。不能不问数据资料的测度水平,一概用均数表示集中趋势,用标准差代表离散程度,用它们作线性回归、因子分析等等。
(8)不注意模型要求乱套统计公式。如不知变量的分布,作小样本的t检验;在自变量间关系过于密切的情况下作回归分析,在变量间关系不密切的情况下作因子分析。
4用好体育统计方法,提高体育科研水平的建议
(1)科学数学化特征及科学发展趋势。可以预见,体育科学必然向数学化方向发展,体育统计无论对于体育自然学科或体育社会学科都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体育高等学校应重视体育统计学科对于体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体育科研人员应从方法论高度学习科研方法,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
(2)体育统计要注重抽样研究本质的研讨。重视与概率相联系的思想方法,研究相关学科的统计方法,加强方法的移植研究,明确统计方法建立的条件,避免统计方法误用。
(3)体育科研应加强实验设计、抽样研究及社会科学常用统计方法的普及。提高体育科研人员应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包的能力。
(4)体育统计学科的纵深发展必须有跨学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参考文献
[1] 侯灿.医学科学研究入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王维.科学基础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最大似然估计;Matlab;均值与方差
一、引 言
在很多实际问题中,为了进行某些统计推断,需要确定总体所服从的分布.通常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或适当的统计方法可以判断总体分布的类型,但是总体的分布中往往含有未知参数,需要用样本观测数据进行估计,例如,学生的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通常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中μ,σ2为未知参数,需要用样本观测数据进行估计,这就是所谓的参数估计.它是统计推断的一种重要形式.Matlab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它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Matlab含有30多个工具箱,其中Statistics Toolbox是专门用于统计的工具箱,包含200多个m文件(函数),主要支持概率分布、参数估计、描述统计、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等应用.
二、最大似然估计数学定义
设总体x为随机变量,其分布的概率函数或密度函数已知,但θ为未知参数,x1,x2,…,xn为样本观测值,称
L(θ)=∏ n i=1 P(xi,θ)=P(x1,θ)P(x2,θ)…P(xn,θ)
为似然函数.当θ=θ ^ 时,似然函数达到最大值,即称θ ^ =θ ^ (x1,x2…xn)为参数θ的最大似然估计值,而θ ^ 可由方程 dL(θ) dθ =0解出,上述方程称为似然方程.
三、Normfit函数说明
Normfit函数可求正态总体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和置信区间,其格式为[muhat,sigmahat,muci,sigmaci]=Normfit(x,P),其中x为样本观测值向量,1-P为置信度,muhat为总体均值μ的最大似然估计,muci为置信度1-P的置信区间,sigmahat为总体方差的最大似然估计,sigmaci为置信度1-P的置信区间.
四、举例说明
从某公司生产的药丸中随机抽取10个,测得滚珠的直径(单位:mm)如下:
15.14 14.81 15.11 15.26 15.08 15.17 15.12 14.95 15.05 14.87
若药丸的直径服从正态分布N(μ,σ2),其中μ,σ2未知,求μ,σ2最大似然估计和置信水平为90 % 的置信区间.
利用Matlab软件,输入如下代码:
>>x=[15.14 14.81 15.11 15.26 15.08 1517 15.12 14.95 15.05 14.87]
>>[muhat,sigmahat,muci,sigmaci]=Normfit(x,0.1)
其计算结果为muhat=15.0560,sigmahat=0.1397,muci=[14.9750,15.1370],sigmaci=[0.1019,0.2298],即总体均值μ的最大似然估计为15.0560,90 % 置信区间为[149750,15.1370],总体方差σ2最大似然估计为0.1397,90 % 置信区间为[0.1019,0.2298].
五、结束语
本文利用Matlab实现最大似然估计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问题本身,即利用该软件来计算结果,得出正确答案.第二是熟悉Matlab软件,正如本文开头所述,Matlab是数学专业软件,作为数学的重要分支统计学,熟练使用数学软件进行统计学计算既是必备能力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贤明.MATLAB语言及应用案例[M].第1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