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跟岗实训总结

跟岗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6: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跟岗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跟岗实训总结

第1篇

地铁实习周记一

时间过得很快,到广州实习的一个多星期过去了,感觉在这里实习收获很多。让自己也体会很深。在这个星期中,一开始的两天是对安全教育方面进行了理论培训,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在地铁中从事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我对上岗后带来许多帮助。能避免一些事故以及应对一些突发事件。

在跟岗实习的几天中,我学习了客值,行值、站务员的工作,如票亭、厅巡、站台等一些工作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整个地铁车站的运作。自己在从事扶梯岗这个职务时,让我对扶梯的运作大致的进行了了解,在大部分时间中,需要起到提醒乘客的作用,防止可能出现的任何客伤情况,而在有一些时段中,需要进行顶岗,并要与车站控制室保持联系。在对站台的跟岗实习中,让我学习到了站台岗必须做到的职务,如接车的步骤,在客流大时必须要提醒乘客正确上下车。在出现紧急时候,必须要与车控室取得联系,按照指示工作。在时票亭这个岗位的实习中,自己了解了在工作时是禁止携带自身的现金,进行了对bom的各种模式的操作,是为乘客提供换零的工作,为老年卡进行激活,一旦乘客有任何疑问时都可以通过票亭来解答。负责一天的票务工作,在对行车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在这个岗位中主要负责车控室坐台工作,可以通过车站的监控了解站台的一切情况。负责车控室的设备操作,afc设备的运作状态,负责车站内部联系与外界联系的工作,总结行值是对行车的操作。在对客运值班员的跟岗实习中,学习到了这个岗位是主管车站客运站务管理,对车票的收发,回收及保管工作,tvm半自动售票机管理,要对各类单据填写,保管,需要协助值班站长管理站务员,处理乘客事务,要监督售票员,巡视岗在岗工作情况,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协助值班站长处理紧急事务。自己在从事客值跟岗时还协助了对tvm钱箱的替换取钱,最终对一天的客值工作需要填写收是单据,总结客值工作总体是对现金,票务的管理,能直接反映出当天客流的总量。

经过了这几天对车站各个岗位的跟岗实习,自己也很快的投入到其中,适应了各个岗位,知道了该怎样去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必须要以“安全”为前提,保证车站的正常运作。

自己必须保持工作的热情去面对每一个岗位,只有自己用心去做,就一定会学到各种知识,在对以后的工作中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自己的形象,为以后能加入杭州地铁做准备,不断加强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无论是行为上还是技能上,都要适应社会,相信只要认真做到。自己一定会有所提高。

地铁实习周记二

广州实训第二周我们开始跟岗学习。这周主要是对各类风机进行季检,先到车控室进行请点,然后和师傅们开始作业。主要检查的是京溪南方医院站的风机,检查内容为:风机运行情况检查(运行电流、振动与噪声)。风机进出风软接头的检查。检查设备及周围环境,并视情况进行清洁。检查紧固地脚螺丝或吊杆螺丝。检查风机外壳有无变形破损。 检查或更换减振器。检查风机轴承与磨损情况,视需要更换油脂或轴承。(对于防排烟风机、推力风机、射流风机等不参与正常运营的风机,需先开机运行30分钟再进行正常季检内容。)作业标准是:风机电机、叶轮及机壳等部件表面无污垢、油渍。电机绝缘电阻(包括相间与对地)大于100兆欧。电机接线紧密。轴承良好,无明显的滚珠磨损及松动,轴承中至少1/3的间隙填有洁净的油脂。轴与轴承间配合紧密。叶轮牢固,无破损、变形,且安装角均与标定角度一致。叶轮转动灵活,与风机外壳的间隙均匀且符合产品要求(各种风机不一样,一般为风机叶轮直径的0.5%左右)。运行电流稳定,低于额定电流。

第2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消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消防安全行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培养高素质消防人才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已成为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及进步的重要课题之一[1]。通过调研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中设立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只有14所[2]。消防工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纸上谈兵已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训实践,让学生参与真正的消防工程实践当中去,从实际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当中才能学到知识[3]。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消防程技术专业教学水平提供保障,进而为社会安全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多技能的全面发展型人才[4]。

1 基于实践教学的消防工程实训室建设必要性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分为基础性实验、课程实践及综合性实践三部分:

(1)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工、基础化学等实验;

(2)课程实践:主要包括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安装调试、建筑灭火设施设计、安装调试、建筑水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编制施工图预算、编制施工组织预算等课程实践;

(3)综合性实践:军事训练、暑期调查与实践、认知实践、岗位见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实践教学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1)实践教学逐级递进。学生入校之后的实习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简单的认知实践、积累动手技能的跟岗实习以及与企业无缝对接的顶岗实习。认知实践安排在大一,为期一周;跟岗实习安排在大二,为期一个月;顶岗实习安排在大三,为期三个月。

2)“2+1”订单班。突出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特色,实施“校企合作”。学院与新世纪发展集团进行合作,联合培养人才。联合培养采用“2+1”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从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依据双方自愿的原则选取学生,进行2年订单式培养,第三年即进入新世纪集团实习,由企业、学校双方导师进行共同指导,使其快速融入工作岗位。

3)“校地合作”。与当地政府对接,与消防站对接,学生参与消防文化与消防知识宣传,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校外实践教学以就业为导向,采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方式,然而,校内实践教学也极其重要。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融合、技术与素养相长的课程体系。专业现有三届在校学生共90余人,该专业开设《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火灾自动报警联动系统》、《消防气体灭火系统》等相关核心课程,每门课程都安排相应课时量的实践教学环节。这些课程都需要一定的实训设备和场地,因此建立起与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实训条件迫在眉睫。

2 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

2.1 消防自动报警实训室

消防自动报警实训室为一个可操作的模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简易系统的实训室,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广播和通讯系统、联动控制系统、防排烟系统、自动喷水系统等实施联动。可使实训室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广播和通讯系统、联动控制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照明及安全疏散、气体灭火系统等形成完整的消防系统。学生进入消防实训室后,可对当今整个消防系统直观地了解。同时,通过动手实验了解各个系统的组成,操作,调试和管理。

2.2 消防气体灭火系统实训室

消防气体灭火系统实训室可以满足消防气体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安装与调试、建筑消防综合实训等实训项目。系统包括七氟丙烷管网及柜式气体灭火系统各一套、IG-541管网气体灭火系统一套、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一套。

2.3 消防防排烟系统实训室

消防防排烟系统实训室可以满足防烟阀和排烟防火大动作原理及演示;机械正压送风排烟、机械负压送风排烟、全面送风排烟的系统分解;防排烟系统的使用;正压送风口的调试;排烟防火阀的调试等实训项目。根据其特点,需要一次性完成排烟管道的搭建、风机控制柜的联动、防火门与防火卷帘的联动控制等功能建设。

2.4 水灭火实训室

水灭火实训室包括但不限于:教学用的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预作用系统和雨淋系统组成的两套教学系统、弱电控制、消防联动系统(区域机)、消防水泵安装、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等。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采用小班教学,从设计、施工安装到调试进行实践课程设置。在教学中,两套系统同时使用,采用传,帮,带教学,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实践后可使用另一套系统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完成水灭火实训实操。最终培养出一批具备企业发展所需的实践技能与上岗技能,实现由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第3篇

2019学年,教务处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加强教师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继续开展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继续加强培养顾海琴、徐小军两位市级名师,徐小军老师作为省名师学科带头人,多次参与省教研室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和朱敬东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活动。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对顾海琴、倪青华等骨干教师领衔的六大学科工作室进行学年考核,评选出优秀学科工作室,并开展新一轮(2020-2022年)的学科工作室申报工作。

同时,学校给青年骨干教师聘请校外名师,来校师徒结对,开阔青年骨干教师的视野,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沈耀老师进入费为群名师工作室、李春光老师进入胡沈颖名师工作室、王银环老师进入贾桂强名师工作室、韦盼盼老师进入杨继明名师工作室、施燕萍老师进入范新林名师工作室。

2.开展青年教师到普校跟岗学习项目

2019年初我校确定并实施了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到普校跟岗学习项目,计划在两年内组织青年教师分别赴夹山漾幼儿园、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实践,确立研修方向,通过学习、深度体验、实践反思、对话交流、问题研讨等形式进行跟岗学习,进一步学习普校教育教学经验,把握新课标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目前,已有九位青年教师圆满完成此项培训任务。

     3.注重教师专业培训

本学年,组织骨干教师先后赴杭州、金华、南京等兄弟学校参加语数、沟通等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盛永进教授、义乌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陈韩俊主任作了专题讲座。 立足校请,“多重障碍儿童的精准化康复”、“国家通用手语培训”这两个校本专题都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完成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2019年的专题“个别化教育训练(IEP)”在市属校本培训项目展评中获得一等奖。疫情期间,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组织教师开展线上培训,为上好网课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以往的微课培训技能,鼓励教师制作微课,进行评比。

二、推进融合教育,加强职业高中建设

为做好学前普特融合教育工作,学校专门招聘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并继续推进与夹山漾幼儿园合作的幼教师资培训项目。疫情之前,每周两次带孩子去清河幼儿园和夹山漾幼儿园进行融合活动,同时清河幼儿园的老师每月来我校送教一次。职业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合作,深入推进卫星班的建设,卫星班7名学生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烹饪182班的学生共同学习中西面点课程,开展融合教育。

职业高中部强化技能实训,着力培养一技多能的就业创业人才。传承湖州特色,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推进茶文化进学校示范点项目。学校成立了“施胜胜烹饪大师工作室”、“应国宏花艺大师工作坊”、“张新江版画工作室”,设立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湖州丁莲芳千张包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4个校外实训基地,签约12家湖州市残疾人集中就业校企合作单位,全面落实职高毕业生就业。

三、狠抓个别化教育,推进“一人一案”工作

针对学业有困难、多重障碍的学生,学校加强帮扶力度,实施个别化教育。开学前召开个别化研判会,根据评估情况制定长期和短期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并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布置分层作业,每个阶段做总结,期末出好个别化试卷,让后进生能够更好地学有所得。学校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做个训,重点关注多重障碍学生的康复教育,对有特别需求的学生进行认知、感统、语言等领域的针对性训练。这些量身打造、精心设计的个训,均是免费提供给学生们的。

四、注重课堂教学研讨,增强教育科研活力

1.积极做好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

今年疫情期间,综合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做好延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教务处联合教研组指导各学科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及课程实施方式,任课教师指导好班级学生本学科的学习内容,做好微课录制、在线直播教学、在线作业批阅等工作。顾海琴执教的沟通与交往课《我给妈妈送祝福》在停课不停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本学年,分别举办了“推广通用手语,打造有效课堂”和“以生活体验为中心”为主题的教学节活动。11月,开展了杭州都市圈特殊(听障)教育联盟体艺培训研讨活动,钟吴辉、李春光老师分别开设了公开课,钱建学副校长作了《打造特色 彰显魅力》教学论坛交流。去年10月,分别为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班和湖州市继续教育中心新教师培训班开设了6节公开课。关英平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大小多少》和王惠萍老师执教的《不同季节的不同活动》在湖州市聋教育优质课评比中分获一二等奖。

第4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一体化教学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应紧跟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何谓“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教育提倡“知识够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但多数高职院校遵循简单的“理论+实践”的模式,利用教室进行理论授课,利用实训室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造成理论与实践的隔离。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对职业教育工作情境的本质认识不清,学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课堂进行;即使是实践教学,学生也是在教师创设的模拟场景内重复着跟工作过程大相径庭的实训活动,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严重脱节。学府式的教学使学生虽然学了技能,却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我们认为:“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作为一个整体,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做”,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一体化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由教师、企业的能工巧匠共同制定模块式教学内容,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工作任务—起草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监控与改进—评价与反馈的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要是实现这种教学模式,关键是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注重“任务驱动”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同时校企合作要加强“理实一体化实训室”的建设,做到教室、实训室、工厂一体化设计。

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关键是校企合作任务驱动课程体系的建立,基础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的使用,落实是教学流程重构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搞好职业教育,落脚点必须校企深度合作,从“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按照工作岗位流程设计系统化的课程,按照企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按照企业管理模式去实施实训基地的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才是真正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具体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索:

(1)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构建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注意以下两个原则:①分析企业工作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行业当前发展的新要求;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构建课程体系时,引入合作的企业(阿里巴巴集团、信物宝公司),使学生拥有两个角色(在校生、企业员工),分析企业的典型工作岗位(网络客服岗、网络销售岗、订单处理岗、网站维护及管理岗等)及工作任务,根据核心知识和技能设置课程,使课程体系与工作结构更好地对接,最终以电子商务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这样也实现了教育部提倡的“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2)一体化教学的首要基础是要有一支既懂理论又掌握实操技能的结构合理、专业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国家教育部文件多次强调: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师资匮乏,但学校重视教师的培养和发展,鼓励年青教师进修学习,特别是要求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3)一体化教学的场所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室。“教室”的建设要按“理实一体化”思路进行,即要按照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同时按照企业管理制度、生产流程等来展开生产性实训,积极承担生产任务或参与对外技术服务,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环境中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提高素质,从而缩短工作适应期。例如:物流管理专业的仓储与配送实训基地,按照现代配送中心布局建设,能实现货物的自动化出入库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企业仓储管理的典型任务、实训室建设紧密结合,“教室、实训室、配送中心”三者一体;电子商务理实一体化教室,按照阿里巴巴公司运营模式,引入企业认证,结合网店运营实务、电子商务基础、搜索引擎等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建设,能让学生在实训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4)教师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任务教学法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使学生获得局部的知识和技能,可参考以下五个步骤进行:①教学内容工作化,同时结合学校实训条件,将知识和工作任务整合起来;②提出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③教师分析演示操作流程,同时穿插知识点;④学生边学边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⑤教师小结,讲解将学生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并理解和记忆。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引入企业的实战项目,让学生从全局出发,实现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提高学生完整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例如“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 “货物入库管理模块”采用任务教学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设计工作任务,仓储管理岗位货物入库管理工作任务,将入库单号为A2011081200121的货物存入自动化立体仓库中,仓位B10608;分析使用设备(AGV、巷道堆垛机),讲解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分组训练;教师指导,总结知识和技能。

“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教师的培养:目前多数青年教师是从高校到高校、教学内容是从书本到课堂,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无法运用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教学法,由于教学及实训内容与工作任务脱节,学生无法快速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

学院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外,应重视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培养,使每个教师成为既懂理论又能指导实操的“技师+讲师”:(1)鼓励青年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取相应的“中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2)职业院校“人才产品”的客户是企业,作为“生产者”必须主动接轨企业,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掌握前沿应用技术,积累工作经验,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丰富教学素材的有效途径。此外参加行业培训,升入了解行业动态,关注所在行业的最新技术,通过培训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中。(3)开展校内青年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相拜师活动,校内外教师相互学习知识和企业一线的最新技术,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务任务,相互促进相互成长。

参考文献

[1] 杜嵩松.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浅谈.长春:才智杂志,2010.

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实践

一、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基本要求

所谓现代学徒制,主要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院校、企业进行有效的联合,加强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相关教育部门提出要充分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必须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全完善,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基于学生的发展规律、职业规划、工作岗位实际需求,由企业与院校共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现代学徒制的试点专业。同时,对课程及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模式。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绵阳海天师雨幼教管理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首批现代学徒制项目,组建了学前教育师雨班,实行“2+0.5+0.5”学制。学校与海天师雨签订了一个合作办学办专业的框架协议,公司与学生、家长、学校的跟岗学习和顶岗实习的三方协议。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该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该实验班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其间入学教育、部分实践教学由公司以讲座和实训的方式完成。第五学期学生在海天师雨所属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每个师父带1-3名学徒。该学期的课程、实践操作和学业考评也由师父和幼儿园完成。只有考评合格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学习期间有三方协议保证学生的权益)。第六学期学生在海天师雨幼儿园顶岗实习,完成实习任务,评定合格后学生取得实习学分,可以顺利毕业。每名合格毕业的学生可以在海天师雨公司所属幼儿园优先就业,享受其正式员工的一切待遇。

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容

(一)课程设置

试点时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以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政策法规、游戏设计、家庭指导等。针对“师雨班”,双方根据幼儿园的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了该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创设园本课程。主要包括实习保教、技能实训、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等模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凸显其特色化和专业化。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双方共同开发师徒会实践教学网络平台,通过师徒会的网络平台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校两年期间,师傅在网络上进行任务教学分派和答疑。徒弟在网络上提交作业(或实践作品)。双方合作开设了《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行为规范》《幼儿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手册(手指操、绘本操和简笔画三个分册)》新的实践教学课程,同时出版了相应的教材。

(二)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掌握,在学校中通过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实践课程则主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在操作中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学徒制班级的学生的教育活动的理论课由校园中的教师进行讲授,实践部分由海天师雨所属幼儿园相关指导教师开展教学任务,特别是第五学期的跟岗学习阶段,幼儿园的师傅带1-3名学徒,进行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

(三)师资力量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前师资力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院校中的教师队伍主要包括专业领导、任课教师等;第二,幼儿园中的优秀管理领导、带班老师和保教老师等。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双方教师建立有定期联系会议沟通机制,随时可以交流,开展高效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四)绩效考核

在教学考核评价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一个原则,三种形式,四项内容为主要体系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一个原则,主要是指对学生进行弹性考核,客观全面进行评价;三种形式,主要是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双方教师系统评价;四项内容,主要是指学生的笔试成绩、职业道德素养、职业能力、整体业绩四个方面量化评价。学徒制学生在第五学期的跟岗学习阶段基本做到一天一考核,一月一小结,学期结束进行考核评比,校方派代表参加幼儿园的年终考核和总结。

三、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成果分析

(一)学生层面

1.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作经验得到有效提升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在试点教学过程中将现代学徒制的优势进行了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修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系统发展,为其后期顺利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与到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中学生在后期就业率高达100%,大约20%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多数学生能很快成长为教学骨干。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储备了优秀人才,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效率。

2.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加强专业教学,树立正确思想观念

通过对参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调查,我们得知,超过70%的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加深了对幼教行业的系统认知,激发其教学热情,并且决定后期从事幼儿教学工作;30%左右的学生在开展幼教工作的同时也感受到教学工作的不易,会根据自身的未来发展情况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行业工作。

(2)提高学生职业道德

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幼儿园对于学生的基本评价主要体现在热爱幼儿、热爱工作、善于奉献,大多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遵守规章制度,没有发生任何违纪行为,学生也得到幼儿家长的认可。

(3)树立正确幼教工作自信心

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开展必须基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及实际需求。幼儿园教师工作岗位,要求不仅仅是积极完成幼儿课程教学,还要对整个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等。这些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久而久之,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为有效应对这些工作,学生必须勤学苦练,仔细观察他人优秀的教学模式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只有将压力转变为动力才能坚持不懈进行学徒教育,才能不断树立幼教工作的自信心。

(二)教师层面

1.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学校相关领导及任课教师积极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政行企开展双向联动,拓宽教师对幼教的认知,及时高效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徒制实践中,幼儿园与学校的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课程和教材开发和科研活动,实现了幼儿园与院校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

2.加强教师教学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时,挑选一名年轻的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任辅导员,解决学生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参与学校、幼儿园、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协调,以此实现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全面充分的锻炼提高,同时也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三)“院园合作”层面

1.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通过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幼儿教育行业、幼儿园、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有效整合,相关的优秀人才和教师积极投身到学前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对教学目标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创新改革,实现了学前教育专业与幼教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2.提高幼儿园知名度

在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过程中,幼儿园也在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学习当前行业中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管理制度,以推动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将幼儿园纳入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面临的主要困境及对策措施

(一)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面临的主要困境

1.教学设计与现实情况差距较大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效率及教学成效,通常院校在进行教学模式的设计时会按照“高大上”的标准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所谓“高”主要是指高级别的幼儿园;所谓“大”则主要是指由优秀骨干教师担任相应的指导教师;所谓“上”则主要是指距离较近,交通便利。但是符合这些条件的幼儿园极少,特别是公办幼儿园,虽然有一定的师资力量,能够建设实训基地,但如果要实现校企合作,引入大量学生进行跟岗学习和顶岗实习难度极大。

2.学生学习与工作压力较大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会根据学校课时安排进行专业学习,同时还要以顶岗教师的角色参与到幼儿园的常规工作中。大多数学生一般在周一到周五都会上课,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和备课。在这样的环境中,多数学生因没有自由分配的时间会感到压力过大。

(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措施

1.充分实现政校园企的多元联动

所谓政校园企多元联动,主要是指由政府主导,校企作为合作主体,幼儿园与院校共同开展实践教学。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要充分提高其教学效率,加快建设速度,相关职能政府部门应当主动牵头,积极与院校进行沟通对接,协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幼儿园中进行跟岗学习和顶岗实习。对不同幼儿园,基于对幼儿教师综合能力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探索。相关院校应当及时与教育部门、幼儿园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权利,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制度,甚至必要时可以为现代学徒制创设专项基金,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扶持政策。这将会为学前教育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2.加快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减轻学生压力

根据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企业的发展需要及行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及时高效的调整优化,并且将现代学徒制模式中的相关理论课程进行了调节。在第五学期中有针对性的融入了一系列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同时院校与幼儿园开展了一系列相应的沟通交流活动。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际内容,将其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逐级递进,将教学目标任务进行有效的分解及深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学生压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第6篇

独立学院是民办的高等教育院校,其办学历史较短,并且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模式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学生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协调能力培养上要更突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系以“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并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重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系部现有的三个工科专业更应注重实践教学与企业真题项目研发相结合,提高实践、创新、就业能力。因而实践教学的研究改革迫在眉睫。

一、松田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系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验、实践教学缺乏配套政策支持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虽然办学已有15年,但形成自己独有的办学特色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目前学院很多时候都自觉不自觉地照搬了广州大学的办学模式。但由于政策支持不到位,学院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专职人员薪酬待遇、岗位设置等方面没有制定配套措施,尤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各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滞后,不能满足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要求。所有实验课因设备不足需要分组进行,产生了分组系数0.7,对应的课酬一般都要低于理论课课酬;实验员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岗位晋升等方面也不能跟普通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专职实验教学管理人员一岗多职现象普遍,更缺乏专人负责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辟和维护等。

(二)对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3+1”双能力教育模式。但因长期受传统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影响,师生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课程设置、学分设置不是很合理,实验、实践学分占比偏少。

(三)校内实验室建设硬件缺乏、软件不足

实践教学主要依靠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两个部分来实现。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又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目前的问题是,硬件偏少,软件还严重不足。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电气与汽车工程系的三个专业涉及的教学软件非常多,比如Altium Designer、 Multisim10、VMware虚拟机、UltraEdit等,有些专业软件一套就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投入。学院办学经费紧张,难以按专业需求全部购买,从而不得不使用盗版模拟仿真软件,效果远达不到实验教学需要。另一方面是模拟的实验室软件大部分跟实际操作环境脱节,特别是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又很容易过时。学生在接触模拟实验系统后,很难得到真实的体验。一些企业实际应用的软件,又不具备教学功能,课堂的教学难度比较大。

(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辟难度大

学院虽处在珠三角,经济发展迅猛,适合工科专业实习的企业也只是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学院所处地区很难开辟到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即使开辟了一些,也很难满足学生当前需求。大部分学生在这些单位没有实际的与专业相关的业务可以从事,更缺乏企业在职人员的指导。对现有的实习基地缺乏专人维护管理,学院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久而久之便荒废了。

二、加强松田学院电气与汽车工程系实验、实践教学的管理与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

1.组织管理

由学院教务处相应部门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系部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具体实施工作,成立实践教学小组。

2.制度管理

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及实施方案,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和教材,实践指导书、实训项目卡、实验报告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

3.运行管理

系部各专业要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并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践课程大纲,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根据专业的实际任务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安排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工作。对独立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及学科竞赛应做到6个落实:计划落实、大纲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初期安排落实环节、中期开展检查环节和结束阶段的成绩评定、资料整理归档及工作总结环节。

(二)健全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师资队伍建设

系部要按照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提交学院人事处,人事处按系部需求引进人才。还要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方向和培养方法的研究,开展符合专业教学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用政策奖励来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交流,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吸引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践课程教学及学生学科竞赛的指导;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重视“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过硬的实践教学队伍,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参加全国通用的岗位技能培训,使其在技能上至少有中级以上岗位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建立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定期换岗制度和专业理论教师限期通过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考试制度,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并将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纳入系目标考核工作任务中,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教材建设

学院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支持教材建设,成立专门实践教材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实验教材建设规划与指导。学院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资助教师出版教材,支持教材建设和开展教学研究。

3.实践教学经费保证

学院根据发展规划,按照模范院校的要求,组织专家对系部现有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论证,做出建设规划,以保证每个专业都有专业实训室,至少有一个开放性实验室供学生做设计研究。系部根据规划制订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经费使用预算计划,报学院批准后,形成标准和规范。学院应设立专项消耗材料经费和实训经费,每学期按计划下达,专款专用,保证每一个实训项目的胜利开出。制订计划的原则是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尽可能节约经费使用。

4.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

(1)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每次实训都有实训报告或总结,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独立设课的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单独记入成绩档案。对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提出严格要求,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标准,提出考评成绩的学分比重,通过技能、口试、报告、大作业及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对于专业综合实习、毕业设计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实习周记质量、企业现场操作、企业考评、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系部实践小组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还要考核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实绩。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在总学分中的占比。改变以往期末考核方法,总评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阶段实践考核组成,加大实践部分的权重。

(2)建立可行的、有激励的教师评价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规范执行。此外,各教研室还应该加强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工作。比如对现有理论课程每个章节设计相应实验,从模拟、基础型实验入手,逐步深入到实体型实验、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等需要利用多门课程知识,多人配合的实验。对成功申报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老师给予肯定 ,再结合同行评价结果、学生评教结果,纳入学年度部门考核之中。

(3)建立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包括实验室管理员)。

(4)建立实践教学督导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严格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由系部实践教学小组进行实践教学全过程检查,不仅要检查实践教学的完成情况,而且要重点检查实践教学的质量。

(三)大胆改革,创造条件,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建设

系部在现有实验实训室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保证各专业实验项目开出率为100%。制定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时要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尽可能照顾三个专业的需求。针对电子信息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应该制定适合的配套措施和激励政策。例如:鼓励校企联合建设实验室;多渠道引进资金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实行放水养鱼政策,让自己的专业实验室适当开展一些盈利项目,如电工方面办班考证,汽车专业修理考证等,以减轻学院负担。校内实训基地除发挥其校内教学与鉴定功能外,应具备开放性和服务性功能,在现有的开放性实验的基础上加大开放更多实验项目,甚至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要充分利用校内的计算机系统,建立仿真、模拟实训室,使学生得到基本训练后,更快地适应校外实习或实训。学院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到有关单位、院校学习计算机仿真技术,并把仿真技术应用到实训室的建设中来。

另辟蹊径建设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建设不仅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需要专业人员的维护管理,课程体系的建设开发,任何一所独立学院都难以确保所有工作全面到位。很多大学一些成功的联合实验室建设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模拟仿真实验,大部分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这就为联合实验室的创建提供了可能,只要联合参与的院校各自发挥所长,建设好某一方面的实验课程,就可以实现联合实验室资源共享。学校还可以跟企业联合,推出各类专业技能认证或举办各类专业竞赛,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推进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状况与创新能力。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可利用周边的汽车4S店开展汽车销售实训、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商务实训、汽车性能测试等实践课程教学。充分利用免费的第三方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2.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每学期学生专业综合实习。系部根据此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规模,制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由系部根据本系实践教学的需要选择既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又交通相对便利的单位。使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互为补充,实现功能最优、价值最大。

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由系部提出申请,报学校教务处实习基地管理中心审核,管理中心审核同意后报学院审批,由学院与基地所在部门签订基地合作协议书,举行挂牌仪式。基地的建设、运行与管理工作直接由系部负责,学院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努力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明确实践项目和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扩展合作的领域,也为企业提供服务,力求产学结合。各专业都应开发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要广泛吸纳社会办学资源,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践基地实现“双赢”发展,组织企业工程师与校内教师共同研讨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快速适应企业工作能力的方式方法,切实实现师资共享。

第7篇

【关键词】企业进课堂,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 后一年在企业进行一至两个月的准员工教育(学生在入岗前接受的企业文化、公司制度与劳动纪律要求、岗位知识等内容的培训教育,还有入岗后的进一步接受的员工相关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的培训教育)后上岗,按员工标准要求进行管理,享受薪金等员工待遇。学生就业从原先的好就业变成现在的就好业,毕业生更受用人企业的欢迎,同时专业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完善“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进课堂”必须体现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任课教师必须是企业的行业专家或一线员工;第二,学生学习的内容必须是企业的真实业务。通过实施“企业进课堂”进一步完善“准员工式2+1”教学改革模式,实现教育部关于“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现代职业教育新的目标和要求。建立符合会计专业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运作机制、考核评价体系;建成共享型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立集教学、培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三位一体的先进的专业实训基地,满足校内实训教学需要,成为社会相关技能培训与考试基地,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专业在教学改革、管理改革、创新改革的示范作用。

3、完善“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思路

坚持由学校、企业共建会计专业教学团队,依托“企业进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不断完善 “准员工式2+1”的人才培养模式,思路如下:

3.1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企业进课堂”人才培养机制。

在“企业进课堂”培养机制下,通过校外兼职教师亲自授课,把企业真实的业务带到课堂教学中,使培养的学生与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实现零距离接轨,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更紧密结合,实现培养具备从事基层会计实际工作的基本素质和基本业务能力,能胜任企业(公司)、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等一线会计、审计助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3.2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3.2.1根据专业发展和“企业进课堂”教学模式,调整课程体系。为了适应不同岗位能力的需求,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一起完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岗位能力需求进行相应的“平台+模块+企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

3.2.2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纽带,联合兄弟高职院校财经类相关专业,共同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围绕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进行专业课程群的开发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选出两门跟企业实际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会计信息化》(包括用友和金碟两个内容)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进行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借鉴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模式,完成两门课程的课程标准、网络课程、实施方案、评价体系、配套课件、学习指导、课程录像等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建设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并推广使用,带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3.3以“企业进课堂”为建设目标,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拓展与建设。

在“企业进课堂”教改模式下,学校需要和更多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打造集教学、实训、科研、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效能最大化、教学成果最优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3.4依托“企业进课堂”,进行兼职教师师资库建设,并建立新的评聘标准和体系。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整合校内外资源,共同探讨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为教师提供一个开展教学教改研究与交流的服务平台。构建出一套适合行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全新的评聘标准和管理体系,打造一支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合理的“专兼融合”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师资队伍。

4、具体措施

4.1构建与优化职业能力为核心课程体系。以工学结合为出发点,构建“企业进课堂”平台下的专业分方向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群)任职能力要求为依据,将出纳、采购销售核算、财产物资核算、纳税申报、财务主管等岗位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整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一起完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岗位能力需求进行相应的“平台+模块+企业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改革。

4.1.1会计职业能力平台。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能胜任会计岗位工作。(课程设置:会计学原理、会计基本技能、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化、纳税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企业会计综合实训、行业会计比较等)

4.1.2 专业选修模块

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选修模块提升某方面的职业能力。

(1)高级会计模块 侧重于财务工作岗位能力的提升(课程设置:初级会计实务、纳税筹划、经济法基础、涉外会计)

(2)理财模块 侧重于投资与理财能力上的提升(课程设置:投资项目评估、证券投资、银行柜台实务、保险实务、中级财务管理)

(3)审计模块 侧重于审计岗位能力上的提升(课程设置: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工程项目审计、财务审计)

4.1.3企业课程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理念,采用“企业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引入企业专家和企业资源,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老师进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和《会计信息化》(包括用友和金碟两个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分会计岗位实训:出纳岗位、采购销售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往来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纳税申报、财务主管岗),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方向如下:

“校企”共建会计电算化专业不同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图

4.2依托“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围绕《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两门课程进行课程开发,并以此带动整个专业课程群的建设和发展。

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企业进课堂”的有效平台,进行课程开发建设,建立《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资源库。

(1)《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用友和金碟两个软件内容。根据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与用友及金蝶软件公司合作的平台,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教学网络平台,使之用于整个教学中。

(2)《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包罗各岗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会计学生毕业前的一次专业技能综合大练兵,融合了前面4个学期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运用。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利用企业资源共同开发《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网络平台,使之用于整个教学中。充分利用专业建设的地域特点,争取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独具风格的资源共享课程课程。

4.2.1课程内容改革

以“准员工式2+1”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利用“企业进课堂”的有效平台,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过程进行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模式以能力为目标进行创新设计。以《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为例,课程开发内容如下:

4.2.2开发课程标准

以“企业进课堂”为载体,引入行业、企业会计岗位标准、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托,与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确定课程建设理念、内容和目标;进行《会计信息化》、《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两门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4.2.3课程资源库建设

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企业进课堂”的有效平台,进行课程全面开发建设,建立课程资源库,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内容如下;

图:课程资源库

4.2.4教材开发

结合改革成效,与企业合作开发并正式出版《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材,总结课程建设的开发模式,带动整个专业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进行其他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课程建设与开发,并建设体现“岗位能力为标准”的教学课程特色的专业实训教材,具体建设措施如下:

①强化岗位能力实训的特点,教材编写在内容上要多元整合、动态优化,突出重点。理论知识要精炼扼要,简明易懂。

②实训内容要具体明确,有实训目标、实训任务、实训步骤分解图和技能指标、评价标准。

③在实训教材结构上由理论知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三部分构成,结合工作岗位职责强化各工作任务实训内容。

4.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重视实践教学设计。

课程设置具有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渐进性等特点。这主要表现为从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的递进,以适应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从实践的角度,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从第一到第五学期按小型工业企业-中大型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服务行业企业-商品模拟交易会-各行业进行综合会计实训等模式进行实训,每个学期做一套账,适应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发展。其中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好地反映了会计的实际需求和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如实训中手工与电算化结合、应用最新的会计软件、按实际会计岗位分岗实训、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规范、学生独立处理各种问题和关系,既培养学生的岗位专业技能,也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素质和敬业精神,有利于学生很快适应将来所从事的会计工作。通过“角色扮演”和“协同工作”以及角色轮换等方式进行综合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要实践环节及教学实施安排如下表所示:

4.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4.1实行“双带头人”制

“双带头人”制,即会计专业有2个专业带头人,除校内的专业带头人外,还将从企业聘请1名兼职专业带头人,通过对兼职带头人的培养,使之既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影响力;能够整合企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能够承担专业建设规划、方案设计工作;主编工学结合教材,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

4.4.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要在不同行业以及较大的有影响力的公司聘请会计专家,充实到兼职教师队伍,力求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为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要对兼职教师进行每学期10-20学时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师职业规范的培训。通过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优化师资队伍双师结构。成立由系部主管教学的副主任为组长、教研室主任和专业带头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管理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监控。考核小组对兼职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考核意见作为继续聘请和评选的依据。

总之,高职会计专业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会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双主体”共育的理念,实施“企业进课堂”、真实会计资料实训和在企业集中岗前培训、上岗三环相扣的创新型“准员工式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加快具有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秋月.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2)

[2]施颖.高职涉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主要内容[J]. 现代企业. 2008,(02).

[3]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范莹莹,刘峥.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视阈[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08)

[5]刘玲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0,(05)

[6]王勋,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01)

第8篇

关键词:卓越技师;双导师制;课程体系;技能大师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于由规模建设到内涵建设的转型阶段,必须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1]我院在内涵建设工程中,发挥“校中厂”优势,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高职教育理念与特色,在总结高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计划。

二、“卓越技师”的内涵

“卓越技师”是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以往创新班经验的基础上,招收培养技师职业资格层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学院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次探索。旨在为山东蓝黄经济发展和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培养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经过三年的培养,学生在取得高职大专学历证书的同时,通过省职业鉴定中心的鉴定,可以取得预备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就业拓展新的空间,为通过院校培养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探索新的路径。

三、“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目标

卓越技师在培养目标方面秉持能力本位、素质教育理念,突出核心职业素养和核心技能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按照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律,坚持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并重、德育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培养原则。毕业生要求同时具有“高职大专学历证书+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四、专业标准及培养方案的制定

由各专业应根据学院关于卓越技师的总体标准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共同细化并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执行的本专业卓越技师专业标准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本专业的卓越技师培养标准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导师为单位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中应明确教育目标、培养标准、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条件、考核办法等内容。专业培养内容不计学时学分,主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培养。专业领域的主要培养方式为“项目引领、团队学教、导师负责、理实一体”,围绕真实的项目,通过创新小组、开发小组、竞赛小组、专升本小组、工作室等组织形式,基于工作过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以专题研讨、项目教学、工学交替、顶岗实训、创业孵化、竞赛创新、国际交流等丰富多样的教育培养途径进行实施。

五、“卓越技师班”学生选拔

在大一的新生中,按照3%左右的比例,采用广泛动员、自愿报名、公开考核的方式,选拔卓越技师班的学生成员。参加卓越技师计划的学生须利用双休日、寒暑假时间,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企业观摩、见习、顶岗,前两年每年总时间不少于30天,第三年完成15周的企业顶岗实训。最终要参加本专业卓越技师职业资格的考核或鉴定,经考核鉴定,完成卓越技师培养方案的学习,达到考核标准的学生将被学院授予“卓越技师证书”。

六、“卓越技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一)创新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高职大专+预备技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新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由学校、企业共同组成得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专业建设目标、职业能力标准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每年度召开2次研讨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建立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时效机制。在冠名班、订单培养的基础上,由专业教研室和企业共同完善和修订教学计划、课程大纲、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技术研发、企业文化等内容。不断满足社会、学生的需求变化,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时代性、前沿性、有效性。

人才培养模式图

(二)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开展行业企业调研,分析国家及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调整和优化学习领域课程内容,重构“课岗证融通、基于工作过程”的 “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基础平台、就业方向模块和职业拓展模块。建设核心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整合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教学案例。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建立仿真、虚拟化、实境化,并且满足“职业活动、工作过程、学习情境”三位一体的学习工作站。构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实践能力训练,实践课时比例达50%。校企合作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建立数字化信息互动平台,把企业工作流程实况、企业真实项目和岗位职责等引入课堂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三)学生实行双导师制

学生顶岗实习采用双导师制[2],学生配备相应的专业导师与企业导师。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校内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校外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技能操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加实践认知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导师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确保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发展方向上采用学生和导师共同研讨主修方向,并通过完整的企业项目,完成主修方向的技能训练。

七、师资队伍建设

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兼职教师建设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建立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增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站”,发挥技能大师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指导技能培养的作用。每个重点专业聘请5-10名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将企业先进技术、前沿理论、企业文化带进学校、带入课程、带上课堂。依托优秀合作企业,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企业建立专业教师顶岗流动工作站,选派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跟岗锻炼,[3]增加专任教师工作经历,再通过国内外交流培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引进企业专家参入专业建设,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打造一支校企双兼互聘、双向交流、德能双馨、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八、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构建社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以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组及教学信息员队伍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以教学质量教师评价系统、教学质量学生评教系统、实习实训过程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以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实习实训教学质量标准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多方位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对学生质量审核的专项评估制度,进行制度化管理。

九、结束语

我校在2011年,将“大专+预备技师”的培养模式扩大到9个专业、380多名高职学生,创办了“卓越技师班”,对卓越技师人才培养体系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总体的来说,这一创新模式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不断增强社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6期

[2]舒卫英,沈金辉.“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3期

[3]刘化波,李燕妮.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分类探索与实践[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