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会计监督

企业会计监督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6: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会计监督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会计监督

第1篇

一、当前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不利于会计监督的开展。首先是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会计监督如同“空中楼阁”的现象普遍存在。例如出纳一人保管现金、支票、财务专用章及法人名章,往来款项及资产长年不清查核对等,这些基本的内控制度都不存在,履行会计监督职能更无从谈起。其次是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现行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致使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弱化。国家财政部门是全国会计人员的业务领导部门,而会计人员在劳动、人事、工资、福利等方面却隶属于各个企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聘任、升迁、利益及奖惩完全决定于企业管理部门,致使企业会计人员在厂长、经理负责制下仍经常面临“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尴尬局面,最后一些会计只能唯领导命令是从,完全按照管理部门的意志行事。

(二)、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实施会计内部监督制度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素质低有两种情形:其一,未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能辨别真伪,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而导致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失真;其二,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低,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利益,缺少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二、强化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对策

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及会计人员素质的下、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是会计监督弱化的关键所在,因此,改善会计监督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强化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

加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消除制度执行中的人为因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设定硬的软件程序,把管理制度和企业规章变成大家共同遵守,谁都无法擅自更改的计算机程序,通过计算机硬件授权,用程序约束所有人的行为,以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借助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使管理工作的“手”伸长,“眼”变亮,特别是通过计算机程序将规章制度固化,形成制度硬约束,减少国企的种种“内部人”行为,从技术上解决信息不及时、不对称和监督乏力、滞后问题。

(二)、改革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建立起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会计管理新体制。

一是对国有企业实行会计委派制。即国有企业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由国家设立统一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成立会计管理局,采用属地原则,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和措施,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工作进行管理、在会计人员的管理方面,一是对企业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实行委派制,其余会计人员由企业按照会计管理局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要求和程序进行任聘;二是将企业会计组织、人事、公资关系等从企业分离出来,由各级会计管理局管理;三是国家会计管理局赋予会计人员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权利。当前,会计任免权由经营者掌握,只有把国有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任免权直接掌握在国家会计管理机构手中,使企业会计由其授权充分发挥依法监督企业经营者及其活动的作用,才可避免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二是对其他企业的会计人员,可成立会计行业管理协会进行统一管理。它虽不是政府机构,但必须是一个在专业技术指导和职业资格认定上具有高度权威性的行业自律组织。总之,成立会计行业管理组织来管理会计人员的目的还是使会计人员不受企业管理部门的制约,增强独立性,以便更好地实施监督。

(三)、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证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工作质量。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受诸多因素制约,但关键还是在人,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增强法制观念,以保证会计监督工作地质量。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监督责任心,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才能有效地实行监督。会计管理部门应开展定期地培训、考核活动,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地业务素质,同时还须通过不间断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每一个会计人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爱岗敬业,养成自觉的会计监督习惯。

(四)、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也是搞好内部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际工作中,一些会计人员丧失原则,贪污挪用公款公物、损公肥私、中饱私囊等原因之一就是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只有使会计人员相互监督才能保证财经法规在单位的贯彻执行。一是要建立会计人员流动制度,逐步实行定期轮岗制和末位淘汰制。根据会计人员工作表现淘汰不称职人员,使会计队伍处于学习、竞争的气氛之中。轮岗期原则上为2-3年。这样就便于其在工作上互相理解和配合。二是要制定会审制度,定期进行会计会审工作。在总会计师或稽核的领导下,会同内部会审标准,召开会计会审会议,组织会计人员将会审期内所有的帐表、凭证等交付会议评审,加盖“验讫章”,对有纰漏的要及时纠正。三是要在财务主管的领导下,随时清查财会人员掌握的现金、实物,检查帐证、帐表、检查有无违法违纪行为等。

(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执行会计监督制度的保证。

第2篇

在当前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企业的会计工作的内容以及环境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而发生了一些变化,作为一项会计监督职能的款及监督行为,对我国企业的会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在这一方面得到有效的加强,才能够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进而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二、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及现状问题分析

1.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分析

在当前我国的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会计监督对我国社会的规范发展以及企业的生存和长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企业会计监督权利正确有效的使用能够对社会的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对社会的经济运行起到促进的作用,进而最大化的减少资金的浪费[1]。同时对企业会计监督权利的有效履行能够避免企业的违法违规的行为,在企业会计的信息真实性方面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对企业的财产所有者以及经营者的经济行为也能够得到有效的约束,节约企业的资金开支,从而最大化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更加高效的发展。

2.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问题分析

首先在企业的内控制度方面还没有完善,从目前我国的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众多的企业在授权以及分析控制和业务程序控制等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健全,虽然有的企业能够将有关的制度得到建立,但是由于在实际的操作性方面不强就没有办法得以实施,内控的真正作用也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使得内控流于形式,最终导致了会计监督的职能得不到发挥,会计秩序混乱。

另外就是在企业的会计监督外部环境和氛围较为缺乏,从实际来看,企业会计监督能够分为政府监督以及社会监督这两个重要的部分,而这两个部分的监督力度都有待加强。而在我国的会计监督法律法规的约束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在这一方面的不完善就会使得会计工作不能有效的行使监督职能,最终导致企业的会计监督的作用得不到有效施展。

还有就是企业的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职业道德层面的培养要能够加强。在当前的企业会计人员当中,一些会计信息的虚假都来源于会计工作者,故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对企业会计监督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从现阶段我国的企业会计人员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整体素质不高以及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未达到相应的要求的情况,在这些方面要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2]。

最后就是在社会审计监督机制的缺乏,这主要是体现在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专职注册会计师业务能力不高,以及职业水平偏低和数量不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完善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有效策略探究

1.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

企业的内控制度是企业会计监督的基础性工作,内控制度的不完善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也就没有了意义。想要确保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的展开,就要对企业的资产保持安全完整,加强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完善,在执行力度方面也要得到加强,这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的状况有着关键的规范作用。

2.推进相关法律建设进程

企业的会计监督能够有效顺利的实施,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有着重要的关系,我国的会计法对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得到了满足,在法律法规的处罚和赔偿以及执行力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上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并加强,对会计法律体系的更加完善做出努力,真正的使得会计监督能够有法可依。

3.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对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进行有效的加强,在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方面进行提高,这是对企业的会计监督进行强化的基础性要求。在具体的实施方面要能够使会计人员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观念上进行强化,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从而增强这一方面的法律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企业的会计人员要能够具备很高的业务素质以及职业道德,主动的进行对相关知识加以学习,在整体素质方面要能够得到加强,对于账实不符的情况要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如此才能够使得会计的监督职能得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3]。

4.对社会审计监督要进行加强

健全的、严格的法律环境能够有效的约束在执业行为中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而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公正以及客观是其最为基本的职业基础。在受到经济和体制的影响下我国有很多的会计师事务所都有一个挂靠的企业,有的还是政府部门的下属机构,这些事务所和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注册会计师的时候在行政权利的影响上比较大。故此要能够保证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在其职业道德方面也要能够得到加强。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问题;措施

一、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现状

(1)内部控制有待完善,缺乏执行力。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那么,就会阻碍会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全面发挥。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有必要委托经营者加强监督企业财产,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这是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部分企业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仍不够健全,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所造成,首先是未制定各种监督体制与内部牵制制度;其次是随着先进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普及,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违纪违规现象屡见不鲜,进一步加大了会计监督难度。(2)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缺乏必要的监督意识,法制观念较弱,不学习相关法律、不遵纪守法。第二,会计人员没有形成执业风险意识,并且也不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实际工作中,总是盲目的遵从领导的意思办事,未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第三,当前,有不少企业的会计工作者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以及业务水平相对较低,特别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人员应该站在社会最前沿,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增强自身业务水平,并且,根据新《会计法》的规定持证上岗,以达到当前社会所提出的要求。(3)企业领导者重视度不够。由于所制定的企业领导者约束机制不够完善,对会计的有效监督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一直以来,所有人都认为会计实质上就是记账,没有多大的难度,所有人都可以担任这份工作。正是由于人们的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使得企业管理者会计方面的知识少之又少,对于会计自身的规律性以及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占的核心地位缺乏充分的认识,根本不知道虚假的会计信息就是造假、制假,严重危害了国家经济发展。另外,有的企业管理者为了获取个人短期利益最大化,经常指使和授权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做假账,制造假的会计凭证,办理各种会计事项时不根据相关法规进行。

二、强化企业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

(1)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当前,我国仍有部分企业出现会计监督力度不够、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现象,要想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就必须要求企业积极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而这一机制的构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第一,凡是与经济业务事项相关的人员,相互间应牵制;第二,对于一些核心经济事项的决策与执行,必须划分各自的权限与责任;第三,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以及组织程序。要想确保这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将不相容的职务划分开来。这样一来,就使得个人或者部门工作必须要和另一部门或个人间保持一致或者相联系,以开展持续检查与监督工作,从而将内部监督制度贯彻落实到实处。(2)创设良好的法制环境。会计监督体系是否能顺利的运行,离不开一个良好氛围的法制环境。当前,国家已经颁布并实施了新的《会计法》,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尽快的制定《会计法》实施细则,从而进一步增强《会计法》的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步伐,诸如,将《会计法》作为重点的会计法律和法规体系不断健全,关于现阶段所实行的《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等有关法规应按照具体需求进行详细的修改,保证其完善性,实际工作中,应始终遵循《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审计准则》规定办事,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应严惩不贷,强化会计法律体系建设,只有这样,会计监督执行过程中才有法可依。(3)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在强化会计监督中,一项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对会计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以确保整个会计队伍有个较高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一是不仅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二是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要高;三是必须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所以,作为一名会计人员除了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外,还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对会计人员进行良好的培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这样,会计监督才会及时顺利的执行下去。

综上所述可知,企业应构建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将财务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会计监督水平全面提高,以对企业所有者及债权人的权益有效的保护,推动市场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新钢,李军.高等院校财务管理目标和职能探讨[J].财务与金融.2009

[2]周剑丽,王若虹.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监督[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0

[3]江莉琴.会计舞弊的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第4篇

关键词:会计;监督制度;对策

林业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林业企业会计监督是以内部控制理论为指导,通过充分发挥林业企业财务、生产、资源和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制定符合林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控制机制,解决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弱化的问题。

1林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1林业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林业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林业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林业企业的两权分离,林业会计隶属于林业企业,从而对林业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另外,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再者,在林业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那么会计监督职能必然会缺乏有效的保障。

1.2林业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欠合理

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仅仅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方便而没有科学地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林业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地下、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同时企业内部在在组织结构设置中只重视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同级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不能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一些单位内部监督制度极不健全,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不严密,致使监督流于形式;有的单位虽建章立制,但不落实,不考核,形同虚设,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均处于监督无力状态,致使大量违纪现象发生。

1.3会计法的宣传不到位

在一些林业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心目中,对《会计法》存在一个模糊的概念,把《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等同起来,并把《会计法》理解为一般的会计制度,企业所习惯的是具体执行,未能预见法律对企业可能的影响,也就缺乏对法律的关心。

1.4林业会计人员学历素质较低

据统计在林业企业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10·45%。由此可见,林业高层次会计人才匮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大部分林业会计人员往往只局限于对已发生经济业务的核算、报告,参与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致使会计监督的作用得不到全面发挥。再者,林业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2加强林业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林业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林业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形势要求必须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明确会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完善以《会计法》为主导,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法规,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林业会计人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并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法纪,否则就难以监管别人,同时,要经常向单位负责人和广大职工宣传财经、会计法规。只有以法制作为经济工作的支柱和经济活动的准则,才能严把财务收支关,保证会计监督卓有成效地进行。

(2)健全林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强化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内部凭证制度、健全账簿制度、科学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等。内部控制体系要以适用性、有效性、合理性、协调性、统一性为标准,按照预防为主,相互制约,职责分明,帐、钱、物分管,严格操作程序,实行人员岗位轮换等原则建立,为“会计法”的实施提供检查、监督的依据。在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确规定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这样就可对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林业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近年来,我国林业企业会计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然而,会计人员的素质从总体来看,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来,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林业企业首先要建立会计人员的考核选拔机制,严把选人、用人关。要把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作为选拔的重要条件,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熟练、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会计队伍,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其次。林业企业要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教育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熟练掌握会计业务的基础上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确保不因会计工作人员素质问题导致会计监督不到位而出现违纪违规事件。

第5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监督;对策

企业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实体,会计工作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成效的优劣,不仅牵涉到企业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而且与社会公众的切实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进行,国有资本已大幅度地退出竞争性较强的行业。从目前的企业所有制形式上看,大部分企业是股份制企业或私营企业,其会计监督工作与改制前的国有企业的相比,无论是会计部门设置、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是内控制度建设,各方面都比较薄弱,这不仅影响到本企业的根本利益,而且还对市场经济秩序产产生了不良影响,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一、当前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到位

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根据会计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具备实际,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应该建账的没有建账,缺乏书面会计资料。二是物资的采购和消耗没有进行相应的评价和控制,主要是由企业负责人或相关经办人员个人去实施。三是对现金等货币资金管理不够严谨,未能按照规定使用。四是对企业产成品的入库、出库,未能建立规范的记录。五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缺乏对客户信用评价的制度和科学的收账政策等。六是企业的内控制度在执行上存在一些差距。部分企业确实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执行力度不大,存在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现象,甚至出现企业负责人、现象。

2.会计人员执法难度大

一是企业会计人员根本无法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虽然《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权利,但是,在实际上,因为会计人员是企业负责人领导下的员工,其各方面的利益都是由企业负责人所决定的。如果企业负责人非法干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就难以真正行使监督职权。一旦会计人员按照原则办事,极有可能被企业负责人刁难、打击报复。因为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手段较为隐蔽,且多有正当理由,处理起来很麻烦,而且政府部门也无法有效地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这就会挫伤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尤其在私营企业,会计人员的职权和地位更加难以得到保证。二是企业会计人员故意违规。部分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于个人利益的驱使,不仅不顾及自己的职守,或知情不举,或通同作弊,甚至还监守自盗,以身试法,其后果是大量违法违纪的企业经济活动顺利通过了会计监督关,使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3.外部监督不到位

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属于内部监督的范围。对于企业会计的监督,除了内部监督之外,还有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目前,由于企业改制的原因,国有企业数量大为减少,经济主体组织形式出现多元化趋势,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和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也比计划经济时代大为减少,联系也相应地减少,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工作的了解,甚至还停留在会计报表、会计报告上,难以掌握到第一手材料。从社会监督上看,由于社会上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在进行社会审计时,容易丧失原则、立场,不据实出具审计报告,或者与企业联手参与做假。

二、健全完善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针对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分别从下面几个方面采取对策,以求让会计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1.加强相关法律体系建设

会计监督要发挥作用,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必须得到健全完善。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已修订达十年之久,但会计法规体系仍在建设之中。要按照《会计法》的规定,结合会计工作的具体情况,不断修订完善与《会计法》配套的各项法规,如《经济法》等,使会计监督具备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要明确法律法规中会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违反会计监督的处罚和执行办法,对企业相关责任人要进行依法处罚,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不力,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没有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从而造成会计监督职能弱化,会计信息不真现象不断发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是形成企业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的运行机制和改进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质量对于会计监督能力的发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可以为会计监督营造很好的内部环境。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按照建设现代企业的要求,形成“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的公司管理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都要切实发挥出自身作用。二是形成单位内部会计制约机制。参与企业经营业务过程的员工要分工负责,互相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三是实施信息化管理。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会计监督中完全可以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在规范会计监督行为等方面发挥优势。

3.发挥外部监督作用

在企业会计监督中,除了内部监督,还应当充分发挥外部监督的有效作用。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要严格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管理职责,对相关企业的会计材料进行监督审查。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机构,是政府部门开展会计监督的主要部门,必须认真承担起应付的职责,妥善处理在企业会计监督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加强对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业务指导。社会监督主要是注册会计师依据委托,按照相关规定,运用独立身份对委托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对依法公开披露的企业会计报告的真实有效性承担责任。财政部门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和指导,监促注册会计师认真开展企业审计监督,使社会审计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4.明确企业会计责任主体

在企业的会计监督中,要明确企业负责人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这是确保会计监督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环节。要高度重视企业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重要责任。企业负责人不仅要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依法管理,而且要制定与企业业务特点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实施意见,并做好实施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积极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执法自觉性,防止企业负责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非法干预,保障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负责,要确保内设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认真履行好职责,不能让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违法办理有关事项。为与现代企业管理相适应,企业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应当具备相当的管理、业务和财务管理能力,能够对企业负责。

5.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要依法强化对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必须大力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加强和重视企业会计监督的关键。因为企业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影响到会计工作的健康开展。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培养具备较高会计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综合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有效,使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得到执行。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已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必须加大会计监督的力度,不断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第6篇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内部审计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帐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遵守国家财经法规,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单位合法权益,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反映在依法检查会计帐目和财务收支真实性上时,特别是反映在加强内部管理和维护单位合法权益上时,必然与企业如何选择和执行的会计政策相联系。

    目前,由于企业执行会计政策过程中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会计核算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因而,强化对会计政策的审计监督,是当前内部审计的当务之急。通过对会计政策的监督,还可以达到纠正会计核算中的差错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内部审计对企业进行会计政策的监督,促进企业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正确制定、执行企业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社会各方了解企业经营的现状,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对企业会计政策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的基本要求可如下述。

    (一)把握会计政策正确制定的原则。

    把握好会计政策正确制定的原则是对会计政策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的关键。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会计政策的定义是在基本会计假定即持续经营、一致性和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遵循审慎性、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其要求和所持的标准,可为我们制定企业会计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笔者认为,可归纳为:

    (1)准确性:能够准确、公允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制定企业会计政策;

    (2)合法性:制定的会计政策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

    (3)合理性:制定的会计政策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发展水平、产品结构等企业环境相适应,合理地遵循谨慎性原则。

    (二)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控制更正的差别。

    会计政策变更是变更前后的会计政策都是正确制定的符合准确性、合法性、合理性原则的会计政策。若变更前后有一个是错误的或不符合上述原则的会计政策,则属会计差错或会计差错更正:如以正确的、一般公认的的会计政策变更为错误的会计政策则属会计差错,以正确的、一般公认的的会计政策取代错误的会计政策,则属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完全不一样,内部审计在监督会计政策方面务必注意这一点。

    (三)一般监督和重点监督相结合。

    企业会计政策内容十分广泛,每一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都存在会计政策的问题,从而组成企业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企业会计政策有多种分类方法。笔者认为,按会计政策重要性程度分类监督比较科学,容易操作。按会计政策重要性程度进行监督可分为一般的企业会计政策监督和重大会计政策监督。

    一般的企业会计政策监督范围和内容,主要看是否符合企业应遵循的法律规定、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重大会计政策监督范围和内容为《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中指出的企业应当在其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会计政策,主要包括合并报表的基础、折旧的方法、外币政策、存货的计价、长期建造合同、利润的确认、专营收入的确认、收入的确认、所得税的核算、长期投资的核算、坏帐损失的核算、借款费用的处理、无形资产的计价及核销方法、财产投溢的处理、研究与开发费用的处理等的会计政策。

    (四)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

    企业会计政策的静态监督,主要检查企业会计政策制定有无错误,同一会计核算对象有否几个或相互矛盾的会计政策,以及会计政策是否存在由于选择余地过大和由于几种会计政策并存而导致随意变动引起的错误。

    企业会计政策的动态监督,主要是对会计政策的变更的动态监督,以及在静态监督的基础上审查有无现有的企业会计政策需要变更;财务报表上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要求,即是否符合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的要求。

    (五)定性分析监督与定量分析监督相结合。

    (1)定性分析监督:审查会计政策是否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法令、政策而制定;具体的会计政策是否结合实际情况,符合企业的经济结构、生产特点和组织结构;有否超越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允许选择的会计政策的范围;会计核算是否按照规定的会计政策方法进行;按照会计政策计算的会计指标是否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是否一致,是否随意更改;监督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余地。

    (2)定量分析监督:企业会计政策定量分析监督是对依据会计政策的会计计量的监督,如对存贷计量方法的监督,从审查并计算证实核算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和正确性着手,看引用会计政策是否恰当、有效和正确,并确定这些会计记录和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企业会计政策、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以及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保证财务和经营的记录和报告所包含的是正确的、可靠的、及时的、完整的和有用的资料。同时,监督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是否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了正确计算。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做好对会计政策定量分析的审计监督工作,对企业制定的重要会计政策的正确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六)内部会计核算监督与外国投资监督相结合

    会计政策的内部会计核算监督是会计政策具体运用公认性、适用性、谨慎性的监督。例如,监督会计政策能否公允地反映经济业务,能否实事求是地反映经济交易的客观性,是否符合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规模、组织结构、经济发展、技术含量、资本结构和资金来源等情况;监督会计政策是否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能作出审慎性抉择,既不高估资产和收入,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这些会计政策能否正确地、充分地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把企业所有重要的经济事项都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了出来。

    会计政策的外部投资监督,即监督企业所控制的子公司的会计报表信息以及附注中披露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变更,并据此进行反向逆查。

第7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 会计监督 控制成本 管理缺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与建筑施工企业的资格预审、误导投标预算的时间、资金确定等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深入分析施工企业会计监督缺失的现存问题根源,预防及避免工程资料数据、会计报表不实,会计成果不能如实反映等的确值得我们引起足够的关注和反思。

一、加强施工企业会计监督的现实意义

会计监督是通过立法赋予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正当行使的职权,也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最直接、最主要的监督手段。会计监督的直接目的是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理性以及保障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最终目的是提高施工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施工企业会计行业以施工企业为会计主体,主要有分级核算、分别计算每项工程及工程成本核算与工程价款结算的分段性的特点。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各大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施工企业作为建筑行业的经济实体更是催生腐败霉菌的温床,如何通过加强原始凭证审核、控制工程成本开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避免管理缺失,进而有效规避施工企业的经济行为不仅利国利民,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科学、高效的会计监督体系,从而提高内部综合管理,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施工企业会计监督现状及问题

1、组织效率低下,牵制会计工作职责权限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开始蓬勃发展,相关的建筑施工企业便纷纷结合市场形势积极调整自身的组织经营模式。但由于经验欠缺,法律意识不强等限制,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体制转换过程中,集权现象严重,资产监管乏力带来的组织效率低下导致经营效率低下。加之相关组织领导对于施工企业会计监督的现实意义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健全,内部经营机制和约束机制相对薄弱,加之领导高层之间相互牵制的现象时有发生等,很容易导致腐败滋生,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监管缺失导致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企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损失。

2、管理方式落后,利于企业经营者舞弊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及实地取证等发现,部分施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相对落后,集中表现在职权不分,越权违章,项目经理能够决定的成本额度以及债务额度较自由,脱离了会计的有效监督,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机构仅仅停留在核算的职能上。另外,在季度、年度公司绩效考核方面,上级主管部门多以产值和利润作为其主要指标,给了项目分公司以极大的漏洞去钻,虚报瞒报、私藏金库等成了家常便饭,而另一方面,工程结算、工程成本等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极大的不利于企业经营者作出科学决策,不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三、加强施工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加强施工企业的会计监督就必须注重根据施工行业的特点对症下药,重点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使法律观念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同时注重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1、建立完善施工企业内部组织形式

完善健全的施工企业内部组织形式有利于企业组织科学高效的生产经营活动。首先,建议相关部门应严加整顿,按照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相分离的原则,建立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激励和奖罚机制,同时制定施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层与项目作业层之间的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有法必依,依法而行,在严明的法治氛围下为施工企业会计监督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另外,企业经营者还应该积极组织顾问、专家等协调企业内部结构重组,在企业内部成立高效科学、公开透明的会计监督网络体系,自上而下,严守纪律,众志成城,共同做好会计信息的监督工作。

2、大力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监督力度

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及实地取证等认为,在完善健全的施工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在财政、审计、税务等方面加强对施工企业的有效监督,派专业人员抽查核对会计信息质量,违者严罚不怠;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经营者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企业内部建立业务素质高、社会信誉度高、能够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加强对施工企业会计行为的监督,加强工程项目生产一线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抓好项目内部会计控制,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

总之,只有针对施工建筑企业的项目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领导机构、施工建筑资源配置、经营者及项目经理的职责权限、工作流程等,同时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才能有效地推动施工建筑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刘穗.浅议施工企业内部会计监督[J].隧道建设,2005;6

第8篇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071-02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经济主体业务的不断拓展,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以及企业管理者等主体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范围及质量等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的监督职能渐渐备受关注。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现状分析

(1)企业会计对经济活动监督不力。国有资本大量流失就是会计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不力原因造成的,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不能参与生产项目的确定、设备的引进等活动或者不能为之提供正确的信息;企业会计不能参与或无法参与企业承包合同的制定,不对资产进行评估,使得承包指标定得过低,有的甚至不够抵设备折旧。其后果是设备闲置,投资浪费,造成国有资本严重流失或流入承包人的手里。

(2)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缺乏监督,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许多企业为了局部或少数人的利益,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上瞒下,随意利用会计程序进行技术处理,会计报表严重失真。例如,编造假账,挤占生产成本;随意核销费用,偷税漏税;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虚报盈亏,欺骗国家。

(3)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对有关人员,特别是对经营者缺乏一种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随着我国有关法规的进一步实施,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得到了落实,而如何有效、合理的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却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致使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全面发挥,于是在企业中普遍出现了会计人员“两难”的怪现象。

(4)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我国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全,主要体现在有的单位是根本就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以致会计秩序混乱,现象经常发生。

(5)会计监督在法规上存在疏漏,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国家监督的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和检查法律法规三个环节来进行,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监督效果明显,但计划约束性太强。面对多元经济,有些法规明显滞后,有的可操作性差,导致会计监督在法规上存在疏漏,从而弱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而且,财政、审计、税务等诸多国家监督机关都为完成各自的计划任务而有所侧重,因而缺乏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加上国家监督机关要面对全国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而不同单位都有不同的专业特点,国家监督机关在对行业的特点和单位内部熟悉程度上略有弱势或局限。另外,国家进行的财政税收大检查频率过多,力度不够。检查中只注意违纪金额,忽视了被查单位的监督体系及会计制度的建设。

(6)社会监督存在缺陷。社会监督与国家监督和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相比,社会监督有着人力资源丰富、专业能力较强等很多独到之处,但我国社会监督起步较晚,与此相应的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很不规范,缺乏一些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管理,从而使执行环境很不规范。为了招揽业务,有些事务所随意出具验资、审计报告等,评价及签证可信度较低,严重阻碍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正常发展,起不到应有的客观公正的监督作用。而随着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时间的延长,双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此时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将很难保证其客观独立性。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一般人员较少,对被审计单位安排审计的时间过短,只是将审计要求的程序走完,再加上部分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有限,这些均严重影响审计的质量。许多单位会计信息的失真,与社会监督的缺陷密不可分。

(7)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影响会计监督职能发挥。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最终要靠会计人员来完成,因而会计人员素质也就成为影响会计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对于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生产经营中不符合效益原则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使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弱,不能依法进行会计核算,日常核算工作不符合规范,平时出了问题还不知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而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法制观念淡薄,则会出现知情不举、串通作弊,监守自盗等违法行为,使会计监督职能失效。

2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采取的策略

(1)改革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会计委派制仅委派财务总监,这远远不够,难以对单位的财务实行有效的监控。由于财务总监不在工作的第一线,再加上单位往往对其加以设防,导致财务总监很难发现问题。我认为,如果同时委派财务总监、财务部门负责人与总账会计,那就能真正地控制、监督一个单位的财务,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将财务会计管理独立于企业之外,建立健全会计中介机构,由于专门的会计中介机构的会计人员在各方面完全脱离企业,会计人员在实施会计监督职能时就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客观公正地执行财经法规,另一方面也能很好地维护企业和职工的个人利益,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有效地实施会计监督职能。这种模式我国目前还不具备条件,但这将是单位财务会计比较好的一个发展方向。

(2)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健全的账簿制度、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科学的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和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而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主要体现在: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程序,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就是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为此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要实行内部监督责任制;要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与全过程的特点。这样就使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工作必须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部门的工作相一致或者相联系,进行连续不断地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