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孩子教育

孩子教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7: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孩子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孩子教育

第1篇

不少父母都有打骂孩子的习惯,而且在打完孩子之后还要为自己找一些理由:比如,孩子不听话;孩子太淘气;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太懒;孩子爱说谎……有的父母还不错,打完孩子之后也做一点自我批评:比如,脾气不好;让孩子气得没了办法;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哪有时间跟他讲道理……也有的父母对打孩子始终持一种赞同和支持的态度,而且还有点理论: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才是害;棍棒下面出孝子;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属核桃的,非砸着吃不可……

我丝毫没有排除父母对孩子的刻骨铭心的爱,我也不否定父母对孩子的高度责任心,我更不能说父母都不懂教育孩子。但是,我应当说,打骂孩子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不应该的,或者说都是没有理由的。

我们先不说打骂孩子符合不符合教育学、行为学和有关法律的要求,我们只说打骂孩子在孩子的心灵上造成的巨大创伤,就可以发现打骂孩子的父母的确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有一天,我从一所小学门口经过,看到一位母亲领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去上学。当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这个小女孩说什么也不进学校的大门,母亲无论怎么说都无济于事。大概母亲急于上班,或急于做生意,她看了看手表,一下子提高了嗓门:“你去不去,再不去我非打你不可!”小女孩还是不动身。母亲急了,弯腰从地上拣起一根一次性筷子,态度十分严厉地威胁道:“你说,到底去不去!”说着,把筷子高高地举了起来。就在这一刹那,我看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伤痛像泉水一样涌流出来。她双臂紧抱,缩成一团,浑身发抖,弯着腰,并发出了撕心裂肺地尖叫声。母亲在一旁继续咆哮着。大约持续了三分钟,小女孩像发了疯似的跑进了学校。

看到这惊心的一幕,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虽然母亲举起的筷子并没有落在孩子身上,没有给孩子造成任何肉体上的伤害,而且只是一根一次性筷子,即使落在了孩子身上,也不至于损伤孩子半根毫毛。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浑身发抖,并发出撕心裂肺的尖叫呢?通过孩子那一瞬间的表现,我敢肯定地说,这个小女孩心理上的伤害是很深很深的。我猜测,这个小女孩可能经常受到父母的这种威胁和恐吓,甚至经常遭到父母的打骂,以致使她在这种恐吓来临的时候不由自主地瑟瑟发抖,声音凄厉。我们可以想见,这个小女孩的心理是多么脆弱,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她能承受得了什么压力?

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教育孩子时千万不要采取惩罚手段,因为它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精神伤害。这种伤害如果太深,很长时间很难愈合,有些甚至是终生都无法治愈的。

父母可能不这样认为,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孩子就吃这一套。是的,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孩子犯了错误,痛打一顿,孩子认错,父母高兴,既教育了孩子,也证明了自己方法有效。但是,在孩子心理上留下的创伤父母是绝对看不到的。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有时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里哭,有时一个人把自己埋在被子里哭,有时一个人在厕所里哭。

我接触过一个中学生的父亲,他含着热泪向我讲述了他和孩子中间的一段感情纠葛:

晚上,孩子已经睡觉了,他还在那里批评孩子,孩子很不高兴地叮了他几句,一下子点起了他的满腔怒火,他揭开孩子的被子将孩子通打了一顿,并叫孩子“滚”,孩子爬起来只穿着一个小裤头就跑了出去。夫妻俩吓坏了,赶快开车去找,直到凌晨两点多钟才把孩子找回来。

回到家里一句话也不说,似乎变了一个人。父亲发现自己错了,马上向孩子承认错误,可是孩子用被子把自己埋的严严实实,一句话也不说,从孩子的被子抖动的情况看,父母知道孩子在痛哭。第二天,孩子到了学校,从此他就再也不回家了。父母找到学校,也看不到孩子,因为孩子怕父母来找,便不回宿舍睡觉,直到很晚,估计父母不会来找了,才回宿舍睡觉。

晚上,下着蒙蒙细雨,父亲一个人开着车来到学校,他怕孩子会躲着他,便专门从黑暗的树阴里走。晚上十二点多钟,他来到学校的操场上,他发现孩子一个人在操场上漫无边际地溜达。他的心缩紧了,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他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拉住了孩子的手,但是孩子甩脱了他,很快逃走了。他怕孩子出意外,没有回家,仍然在校园里转悠。凌晨两点多钟,当他来到学校的舞台上的时候,他发现孩子孤零零地一个人躺在舞台上睡着了,冻得缩成了一团。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一下子冲上去跪在了孩子面前,可是孩子还是挣脱了他跑开了。这位父亲一个人在学校的操场上呼天抢地地痛哭了一场才慢慢地回家去了。

可以设想一下,这个孩子在离开父母以后他精神上能很愉快吗?他就不思念他曾经拥有的那个温馨的家吗?他就不想爱他疼他的父母吗?他那孤独郁闷的生活能使他快乐吗?假如你是他的父母,你看到他一个人在雨中漫步的时候,你的心理好受吗?当你看到在凄冷的雨夜,一个人躺在舞台上缩成一团的时候,你的心里感到舒服吗?

第2篇

一棵巨大的法桐树下,不知谁家拉了一车沙子堆在那儿。儿子一见沙堆,便要冲过去玩。玩沙子,挖沙洞,似乎是大多数孩子喜爱的游戏。可妻子一把拉住了儿子,说:“不能去!”

“我去,我要去。”沙堆的诱惑实在很大,儿子不听妈妈的,执意要去。

“不能去,就是不能去。”妻子牢牢拉着儿子的手,不放行。儿子急得要哭。我有些不理解妻子的做法,就问:“为什么不让儿子去玩沙堆?”

妻子小声说:“刚给他换的新衣服,一会儿就玩成小泥猴了……”原来妻子是怕儿子弄脏了新衣服。

可儿子根本不在意自己的新衣服,只是眼馋沙堆好玩,还是不断地挣扎。于是妻子便用了个“恐怖”的办法吓唬儿子――

妻子领着儿子来到树下的沙堆旁,找找寻寻,忽然发现一只毛毛虫。其实那是一只挺可爱的毛毛虫,妻子却指着虫子故意惊恐地喊:“毛毛虫,咬人!好可怕呀,快跑。”一边喊一边假装逃跑的样子。儿子顿时吓得不行,跟在妈妈身后拼命地跑。跑出好远,妻子才停下脚步,儿子跟在后边小脸都吓白了,追上妈妈后紧紧抱着她的腿不松手。

妻子继续恐吓:“沙堆旁边有可怕的毛毛虫,你还要去玩吗?”

儿子惊恐地连连摇头。

“恐吓家教”成效显著,妻子颇为得意,对我说:“看看,小孩子就是不经吓,好多事情只要吓唬吓唬就能得手。”

我可不同意妻子的这种“恐吓家教”,因为类似被“恐吓”的经历,让我始终无法接受一种极平常的动物――蚂蚁。我怕蚂蚁怕到现在,其原因就是一次意外的恐吓。

小时候,我爱吃奶糖,父亲就给我买了一袋,让我每天吃两块。

一天,我自己从袋子里拿了一块奶糖后,却不知道如何把袋子的口扎起来,一不小心把几块奶糖落到了地上,事后也没察觉。

第二天,父亲发现了落在地上的那几块奶糖,不过上面已经爬满了蚂蚁,便捡起来准备扔掉。我看见了,不舍得让他扔,非要他放回糖袋里。

父亲便指着地上那些到处乱爬的蚂蚁对我说:“这些糖刚才都被蚂蚁咬过了,不能再吃。”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蚂蚁,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蚂蚁是好还是坏,只是感觉在奶糖上爬来爬去的蚂蚁有点儿奇怪而已。所以,当父亲说被蚂蚁咬过的奶糖不能再吃时,我很不理解,也很不相信,便努力从父亲手里想把奶糖夺过来,因为那是我的最爱。父亲见我执意不让他扔,握着奶糖的大手松开了,可就在我准备把那些奶糖攥在手里的时候,父亲突然一声怪叫:“哎哟,好疼啊,蚂蚁咬我的手了。”爸爸表演“痛苦”很到位,跟真的一样。

一听爸爸被爬来爬去的蚂蚁给咬了,咬得还很厉害,我心里立即惊恐起来,也怕被蚂蚁咬。于是,我像扔烫手山芋一样把刚抢到手的奶糖全扔了,而且再也不敢去拾一块。

父亲见我怕了蚂蚁,扔了奶糖,当时肯定很得意。可母亲却抱怨父亲:“孩子这么小,你这样吓唬孩子是不好的。”

父亲不以为然:“小孩子,懂个啥,过会儿就忘了。”

可我一辈子也没有忘记对蚂蚁的恐惧感――父亲对我善意的“恐吓”,居然成为我潜意识中不可逆转的恐惧种子。随着我渐懂人事,这种子也渐渐萌了芽,蚂蚁这种很平常的小生灵,居然成了我内心深处十分惧怕的怪物。理智虽然告诉我这种动物并不可怕,但情感却左右着我,让我始终认为这种动物会伤人。

我怕蚂蚁怕到现在。每每提及此事,母亲还是抱怨父亲对我无中生有的恐吓。父亲便无奈地说:“谁知道小时候的一句玩笑话,会让孩子记一辈子呢……”

第3篇

    时代变了,生活环境优越了,加上计划生育,一家只有一个孩子,谁不呵护,谁不疼爱呢?这也无形地让孩子们产生了自我优越感,哪怕有些家长并不娇惯孩子,但社会这种现象也会影响到他们,孩子们也非常清楚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根据这些现象分析,当今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娱乐的项目多了,对学习不敢兴趣;生活的条件好了,不愿多吃苦;疼爱的人多了,听不进相反意见等等。因此,教育与培养子女是一件相当头疼的事。在此,我简单谈一下家教经验与教训,给家长们做个参考。

    一、相互沟通

    教育和培养子女的问题不是很快就能说明白的,它需要一个相当艰难、复杂、漫长的阶段,然后通过这个阶段不断地总结出经验教训,采取措施等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只要你一直不断努力、不断的付出心血与代价,正确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它就会有好的结果产生。

    我们家长们不要刻意把孩子培养得如何如何,但必要的关爱和教育并没有省略。首先是学会相互沟通,学会如何培养亲子之间的感情,学会如何跟他谈心。不一定要谈大道理,在这点上有的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未见得!孩子生下来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这一点非常重要。什么时候认为孩子如果喜欢我、贴近我甚至崇拜我了,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偶尔讲点道理他听不是不可以的,当然也不要得寸进尺,否则会全功尽弃。道理要讲得通俗易懂,只要他懂了就立即停止,若不然再重要的理也要舍弃。另外,孩子和父母融洽后,自然要提出许多问题让家长解答。凡是能解答的,家长一定要认真解答,如果让孩子失望了,他将越来越少提问,这时,隔阂开始产生,危机也就开始潜伏了。

    二、善于发现

    教育与培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两个部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除了发现孩子的长处外,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不足。我的孩子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胆小,不敢接触人,特别是接触老师,这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人的一生中主要是与人打交道,不然你就会孤立,引起性格反常。再说一个人再有本领,如果不与人接触就施展不了你的本领,你也就成了废品。因此我必须设法培养和锻炼他。所有能锻炼他的大小场合,我都尽最大的努力跟他做工作,让他去经受锻炼。谈到这个问题上我要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他们为我的孩子提供了不少机会,如“六一”儿童节的表演、班集体联欢会表演,都没少让他参加。作为家长更是尽心尽力,为他借乐器、租车、搬东西、辅导等等,让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虽然不能与其他胆大的孩子比,但比起过去来大有进步。

    其次,孩子在做数学作业时显示出了逻辑思维的不足,因此我在辅导的过程中反对死记硬背,强调过程的思维,哪怕结果是错误的,但学习方法一定要正确,思考问题首先要合乎逻辑。在小学的中,几乎每个假期我都对他进行了这方面的诱导。同样,比他人不足,比自己却大有提高。当然,培养孩子不一定都是如此模式,要根据他的自身条件、个性、爱好,正却作出各重不同的教育方式,这就是它的复杂性。

    三、正确对待

    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但又都难免出现缺点与错误。如何对待孩子的每一点成绩与每一个错误,是做家长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取得了成绩应该表扬,犯了错误也应该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很难把握。不鼓励不批评是不行的,可鼓励与批评过急了孩子的心态往往出现反常,究竟如何对待几句话很难讲清楚,我这里只说说具体事例仅供参考。

    有一回我们无意发现他的作业本上有很多B,当时我很气愤,但我冷静一想,先别急躁,以免刺伤他的自尊心,效果相反。于是我很平静地问他:“你的作业哪来那么多的B呀,是不是又马马虎虎地做作业?”他作了一些解释,尽管他的解释明显有点牵强,我也不必去揭穿,至少他知道自己是错误的,稍带点指责也就算了,关键看他本人怎样认识。我觉得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注重态度和过程最后必然会有好的成绩。

    可能有人认为我对孩子的要求太松,其实不然,关键时该严厉的还得严厉。有一次我打听到他们课外补习班连续三次被取消了,他却撒谎说去上课,其实是打球去了。这次我毫不客气,回家后我大发脾气,恶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打球并不是坏事,主要针对他的撒谎方式。他很少见我发脾气,因此觉得自己的错误可能犯得很大,有点害怕,我抓住这个机会,跟他谈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自然而然地都听进去了,达那以后再也没发现他犯类似的错误了。

    总之,孩子有了一点成绩家长不要过于高兴;犯了错误也不要轻易发火,一方面要给孩子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在他知错时要抓住时机,理智地对他进行教育,具体如何正确对待还得看当时的情况而论。

    四、寻找出路

    提前给孩子指出将来的去向也会对孩子有一定帮助,让孩子有一个奋斗目标,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这方面我为孩子作了很大的努力。

第4篇

苏轼的爹苏老泉,发奋读书那年都二十七岁了,人生的前二十多年的大好时光都虚度了。突然有一天,发现儿子都能打酱油了,这才想起来:哦,我应当干点儿什么了。于是浪子回头,发奋读书作文。结果什么都没耽误,最后人家还和俩儿子一起名列唐宋家。有人会说,苏洵生活在古代,对现在没有啥指导意义。那我们说一个现代的。

敬一丹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中央电视台的金牌主持人之一,二十岁了还只是一名下乡知青,二十一岁才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到最后28岁人家就硕士毕业了,三十四岁才进中央电视台,晚起步也没耽误人家拿“金话筒”奖,也没耽误成为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

所以说,不论古今,不论男女,只要孩子能意识到该用功了,什么时候都不晚,什么时候都是黄金时间。反之,如果孩子不认头,家长再怎么着急上火都没用,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如果您还是不太相信我说的话,我给您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

我有一名学生叫马亮,这孩子叫一个调皮,上学的时候打架斗殴、早恋上网。跟您这么说吧,只要是学生应该做的,他都不认真;只要是学生不应该做的(当然除了违法的事情),他都要试试。家长和老师都得出了一个结论――废了,这孩子废了。家长哄着,教师劝着,马亮这孩子完成了高中学业。后来,家长托关系找门路,给他找了所技术学校。再后来听人说,换了环境之后,这孩子变了,变得懂事了,有上进心了,还听说当上了火车司机。

今年春节,他来看我,请我吃饭。他和我聊四年来的情况,我很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他说:“这四年来,我没看你是有原因的,第一年我觉得害臊,没出息不好意思来,后三年是因为我不敢告假,因为我们竞争激烈、淘汰率很高。三个春节我都没回家过年,都在单位加班。”他还告诉我:三年前,单位去他们学校招工,只要六十人,三百多人报名,最后参加考试时他以学习成绩第二名被招收的。

您身边浪子回头的例子也不少吧,所以说,我们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狠命地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加压,学文化、学艺术、学一切可以学的东西,恨不得让孩子学会全世界的文化遗产和现代文明。此类做法实在是揠苗助长、操之过急。现在社会都是终身教育了,急什么?

第5篇

2、融洽的相处模式:父母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要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聊天、互相倾诉问题,取得孩子对自己的信任。

3、发挥孩子的天性:不要硬性的逼迫孩子去学习。

4、鼓励孩子交朋友:培养孩子拥有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很有帮助。

5、学会赞美孩子:孩子的心里受到表扬后,会越来越喜欢去做正确的事情。

6、劳逸结合的学习:这样压力不会太大,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

第6篇

看到妈妈她发的那一个链接,是说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就这突然间也是我在感慨嘛,就主要就是他每一天吧,他还是会去看一些这一些教育的内容的,就他还是很想要去把我们给教育好,虽然说我们都已经长这么大了,然后基本上这些人格啊,这些性格啊,这些教养啊都已经定型了,最后感觉是这样子,就从长辈那里汲取到的这些东西基本上定型了,其他的就是看我们后天的这一些修养自我修养了,但是他还是会去看,毕竟可能也是有自己的弟弟把这个地点还笑,他还是需要有很多的教育的,有很多家长背的这些教育,因为他现在还是处于叛逆期嘛!

然后看到的时候自己就觉得有想到,昨天我们上心理课的时候,其实上心里课虽然说是自己最水的一堂课的,就是自己最不认真的一堂课,但是这堂课又总是可以给这些很多的感想,因为可能这一堂课的内容本身就是最心慌的,中国第一没有去认真的上是因为有其他很多重要的客观的其他外在的原因吧,然后当时我们上一个课老师他就讲到说有一种是边缘型的人格边缘型卫星人格还是什么,反正就是讲究,其实很多去他那个诊所里面求助的那些同学,每一次提到他们的父母,他都觉得很多人的父母都是有这种不好的人格存在的,就是可能会去做一些偏激的行为去刺激自己的孩子。

就是为了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然后就去告诉他们说我会干嘛干嘛,然后自己就突然间想到自己的父母,就此时自己的母亲她很少这么做,但是他也做过,确实这种行为是伤害是很大的,就像说他真的是很。就才做一次,可能就是这一周20年的成长时间里面他就做过两次这种行为,但是自己还是会觉得给自己造成的,这些伤害是真的很大。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意思就是自己可能不听话嘛,然后他妈妈她就觉得自己在气他自己,自己是巴不得他要去撕掉,然后真的是就和那种人格是特别的相像的话,老师口中描述的那一种行为是真的特别像的,就甚至有一些过分了,所以虽然说他们是偶尔去犯这种错误,但是自己还是会觉得可能他们潜在里面可能是有这种问题吧,然后这一次我就在想说,既然他现在去提到了这个教育的问题,那这几个要不要去跟他说一下,说他以后就不要再去跟我们说我们希望他找一点事啊之类的话了,因为其实现在的话他好像就总是喜欢去说这句话,就是她总是把自己的地位降得特别的低,总觉得我们是不重视她的,但其实每一次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我们都会特别的心酸,我们都会觉得他真的是很苦闹,哪里有这样子啊,但是他还是会去说,可能他就觉得这样子反而可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反而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到,其实这样呢可能对孩子的这种健康成长也很大。

第7篇

(一)家庭教育内容欠科学

随着经济发展,教育进步,家庭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父母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教育孩子的意识也在逐渐提升。但是教育孩子的内容欠科学,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劳动和交往能力;过分强调知识教育忽视了道德价值的重要性;情感教育缺失,使孩子内心冷漠;教育中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和需求,对孩子要求不恰当等,这些问题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较少。

幼儿园也是幼儿生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在幼儿园里幼儿逐渐形成了社会人的角色。在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家庭能和幼儿园密切合作与沟通,对孩子的能力的发展、习惯的培养、缺点的改正都有很好的帮助。

案例:遇见积极和老师交流的家长,也是老师的一份荣耀,记得有一次在小朋友早上入园时,小朋友可可和妈妈高高兴兴的来了,彼此问好后,可可的妈妈拉住了老师说:“李老师不知道为什么可可回家后总是爱说‘你真讨厌’,奶奶辛辛苦苦做饭收拾家务他还蹦蹦跳跳的跑过去说‘奶奶,你真讨厌’我也说过他了,他就是不改,你注意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呢?”李老师今天就留意可可发现他的确在和别的小朋友说‘你真讨厌’,李老师就去找词汇的来源,经过回想这两天看的动画片里红太狼说了这个词,他就学会了然后不分对象频繁使用,后来李老师和小朋友们具体的探讨了‘讨厌’的意思,告诉小朋友这是不能随便用的,之后李老师告诉可可的妈妈可可已经到了词汇敏感期,学到新词汇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广泛运用,平时可以教孩子一些词汇和用法,满足孩子需求,可可妈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对他来说这次和老师沟通获得了实用的教育经验是很有意义的。

虽然家园共育的途径很多,幼儿园也在积极开展家园共育,但是家长的家园共育意识还需要提高,只有家长主动且积极配合才能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三)忽视孩子心理需求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没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能力,所以忽视幼儿的喜好和感受,片面强调在幼儿的生活需求与过程中以家长的意愿为主,最终导致家长成为孩子意愿的替代者,忽视孩子的现实需求。现代早期家庭教育观念中平等、民主、和谐的亲子关系正在形成,但是许多家长仍缺少把儿童视为独立的个体的意识,不能尊重幼儿自己的意见,因此科学的儿童观尚需提高。

二、当今早期家庭教育的重点

(一)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习惯

1.饮食习惯的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幼儿存在挑食、进食无规律、多吃零食、不喜蔬菜等缺点,然而饮食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但是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作为父母从一开始就要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没有孩子生下来就是挑食的,是家长的限制或纵容太多,孩子吃饭的自由权没了,才会出现各种吃饭问题。如果在家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对身体成长不利,而且到了幼儿园也很难适应。有些幼儿吃饭困难,在家父母追着喂,在幼儿园里孩子很多,老师是没有时间单独喂一个孩子的,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就很可能由于吃不好饭导致营养缺失,这就是老师很头疼的问题,每次新生入园为了孩子们健康都要重新培养饮食习惯,但很多父母在家养成的饮食问题很难改变。

2.劳动习惯的培养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扫地、自己穿衣、收拾小屋子等,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劳动的习惯,为以后独立生活做好准备。用过的玩具、生活用品、学习工具能自己整理。如果父母们希望孩子成为真正的人,就不要给孩子营造轻松安逸、垂手可得的生活,没有劳动,没有创造的生活不是爱孩子,要让孩子适当地劳动,在劳动中体验自我价值,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和性格的磨练。

(二)认知、情感、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1.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幼儿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对于幼儿来说,世界是充满好奇的,每一次认识新事物都是思维的进步,幼年的时候从周围世界看到的东西越多,提出的问题越多,孩子的视野就越广阔,思维就越敏捷,作为父母要经常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发现新事物,教他们学会思考,培养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孩子一生将受益匪浅。

2.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是很重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中孩子数量减少,几个大人守着一个孩子,受宠习惯让孩子认为接受别人的关爱是理所应当的,以至于进入幼儿园后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善交往,或者出现攻击性、孤僻等行为。总之,在早期家庭教育中要让孩子真正理解爱的含义,学会关心他人,对孩子健康情感的形成有很大帮助。

3.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学者普遍认为,0~6是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对事物领会能力强,能力提高也快。但是对于存在自卑感的孩子来说,即使做了努力,也会对自己的努力结果难于认可,反之没有自卑感且自信心较高的孩子他们由于会做会感到高兴,所以总是满腔热情地努力去做,能力和积极性也就不断地提高了。因此在早期家庭教育中,自信心的培养意义重大,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许多方面都起到基石的作用。

三、给父母的建议

(一)营造好的家庭环境,树立好榜样。

家庭环境和父母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我们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多么完善,无论早教机构多么的出色,父母仍然是培养幼儿智慧和思想的最主要的行家,家庭也是重要的环境之一。所以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温馨的、和谐的环境,年轻的父母们也多多努力吧,努力的提高自己,自我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父母只有在坚持自我教育中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身行为影响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二)了解幼儿心理,从小孩子出发。

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父母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要求孩子的行为,因而总会与孩子出现出现教育偏差、教育矛盾等问题。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维与需求,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儿童,从孩子的需求出发,我们的教育才会适合孩子,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前进。

第8篇

朋友4岁的孩子因为痴迷于武侠电视剧,天天冲冲杀杀的,朋友很是担心。一天,孩子又在商店里看中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枪,缠着要买,而家中的武器玩具早就堆积如山。朋友说:“儿子,你的军费开支也太大了,现在是和平时期,咱们裁减点军费如何?”儿子扑哧一声笑了,从此,再也没有要父亲买过武器玩具。

 

家庭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总的说来,不外乎疾言厉色、心平气和、风趣幽默三种。家庭教育的本质在“教育”二字,无论哪一种教育方式,都离不开生活理念的灌输,但是不同的灌输形式产生的效果大不相同。疾言厉色的教育可以威慑孩子,但它容易让孩子产生对抗心理,是一种不得要领的教育方式。心平气和式的教育能使孩子体会到自己与父母在人格上的平等。但由于语言平淡,不疼不痒,无法产生持久的效果。风趣幽默的教育触动的是孩子活泼的天性,因而更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不灭的印迹,使他们时刻以此警示自己。

幽默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式。世界上有人拒绝痛苦,有人拒绝忧伤,但决不会有人拒绝笑声。在教育孩子时,一个父母如果经常能想到“寓教于乐”,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转变的。幽默表面上只是一种教育手段,实际上它贯穿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种坚信“明天会更好”的执著,反映了教育的人文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