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27: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药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科学论文学习的自主性不足
当前,多数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很被动,鲜见研究生能将科学论文学习转化为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主动、广泛、定期和深入学习科学论文。其表现在于: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必须是由导师督促才能部分完成,比如大部分研究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导师推荐的全部科学论文。而针对学院而言,尚有许多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自己专业不够熟悉,缺乏有效规范的阅读指导。这种情况导致其在研究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上把握不够准确,科学论文学习存在盲目性。很少有研究生会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而广泛、自主地涉猎相关知识。同时科学论文的系统学习缺乏清晰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由于多数中药学研究生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阅读外文科学论文的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很多研究生对于资料中所涉及的内容难以把握,无法抓住论文的核心和重点,致使看不懂,同时也造成厌学和消极的外文阅读心理。
1.2欠缺系统筛查从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首先,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论文检索水平。科学论文的检索和查阅是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掌握资料的丰富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在以往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通常缺乏对论文检索和查阅方面知识的系统培养。即便在检索手段和资源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也很少有研究生对科学论文检索方法和知识作深入的了解。研究生最常见的通病就是直接通过网络,比如百度或谷歌等,随意而凌乱地查阅支离破碎的信息。其次,缺乏系统整理论文的能力。科学论文的梳理和综述是研究生培养学术能力的基石,能否从众多的科学论文中遴选和精炼出有效的信息,对研究过程来说至关重要。而实际上,相当多的研究生在浩渺的科学论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关的,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略读,他们并不了解;囫囵吞枣一通阅读后,他们分辨不清哪些是可以舍弃的,哪些则是需要细致整理加以分析的;分析后对科学论文也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精准有效的提炼。再次,对科学论文的理解缺乏准确性,尤其体现在非母语论文中。准确无误地理解论文,一方面是治学态度严谨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研究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论文内涵理解的准确可以避免断章取义,使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理据分明,言之凿凿。而事实上,在研究生的论文使用过程中断章取义的现象并不少见。
2科学论文学习与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
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手段是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聆听各类学术报告,以及大量地阅读科学论文。科学论文研讨课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查阅科学论文、汲取学科领域前沿知识的能力;研究生通过真正的研讨,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立论与逻辑思维能力,亦可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论文研讨课还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1培养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的自觉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兴趣是提高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自觉意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兴趣,一方面来自于导师的引导,在研究生初涉学科领域时,由于涉猎不深,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学科显得兴趣不足,这时需要导师将研究生引入学术殿堂,带入科研实践,向研究生昭示学术的魅力。笔者在研究生科学论文研讨课的实践中,在科学论文的选取上给予研究生一定的指导:①选取中药学领域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中英文科学论文,供研究生查阅,这些科学论文应能反映国内外本学科或领域的最重要学术观点和最新成果,使得研究生接触到最权威、最重要的学术思想;②有意识地帮助研究生选取与当前时事热点相关的科学研究内容,比如每年度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科学家的相关论文,提升研究生对热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兴趣,帮助研究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③引导研究生学习导师的科学论文和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论文,帮助一年级的研究生尽快熟悉导师的研究领域,尽早进入科研氛围。
2.2授课方式灵活、开放,与研究生积极互动
论文研讨课的科学论文学习是课程的内容,研讨则是课程的授课形式。就课程的授课方式而言,强调“研讨”,即以研究生讲解自己阅读的科学论文为主、教师引导点评为辅、研究生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对专业科学论文的阅读和讨论,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型学习的氛围,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论文研讨课不仅要求研究生要阅读大量的科学论文,学会查找科学论文,而且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讲解和讨论。研究生除了阅读教师指定的科学论文外,还需通过网络或学校图书馆的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来查阅与课程主题报告相关的科学论文资料。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分析科学论文的基础上,写出科学论文学习报告,并制作出一份PPT用于课堂讲解。每名研究生都需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是课程教学的最大特色。论文研讨课要求研究生自己去阅读、探究、讨论科研科学论文,并予以综合提炼,从中发现问题,甚至提出研究课题,这样就把学习、研究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研究生,使研究生成为真正的“研究生”,教师则从中进行点评指导。
2.3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的建立
授课方式的灵活并不代表课堂松散无组织,有效的教学制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建立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积极引导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科学论文研讨课程包括“讲解环节”、“讨论环节”及“点评和总结环节”。“讲解环节”由研究生“值周组长”在上课开始前对阅读过的科学论文进行15~20分钟的讲解,内容包括科学论文的主要观点、所应用的方法、结论、对该领域的贡献以及科学论文当中存在的问题等。“讨论环节”是针对上述讲解的科学论文,同学和教师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时间为15~20分钟。最后的5~10分钟是教师讲解的过程,做出总结和评定,包括指出科学论文讲解不足之处,补充涉及到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及相类似的应用方法等。总之,每一次授课前负责的教师都要做好细致的规划,课堂上也要随时掌控课堂节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论文研讨课的作用。
3完善的监督及评价机制
论文研讨课的实施,需要结合中药学研究生的特点,专门建立以科学论文学习为基础的学期考评制度。考评工作首先应建立研究生导师组,由导师组负责,主要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导师组的主要任务在于:一方面要为研究生设置严格而适合自己学术发展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一方面还要对研究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解答,指导和引导研究生阅读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辅助研究生开拓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点。导师组还要阶段性地对研究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考核并做出科学的评价,以便及时地调整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经考核后,对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生提出批评和改善意见;对研究方案不适合的研究生,导师组要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通过多环节多步骤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可能出现的个人主观评价差异。成绩评价从选题、PPT制作、课堂报告、课堂讨论、出勤、课堂后问题总结回复等多方面多环节给出,并且增加研究生打分环节,加强研究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责任感。
4展望
1.1教学设计
在广东医学院中药学专业大三学生中,选择2个班级开展双语教学试验,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药学汉英双语教材(供来华留学生用)为主要参考教材,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渗透型及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讲授,注重与学生双语互动交流。考虑学生接受程度,双语授课内容控制在30%-40%,讲义及PPT演示文稿主要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在经过多章节的学习,熟悉了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对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开窍药等章节进行双语教学。
1.2教学评价
教学实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采用匿名的方式对参与双语教学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16个问题,包括:学生的英文水平,双语教学的目的,对双语教学的担忧,制约双语教学的因素,对双语教学的满意度等。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1.2.1双语教学的开设时
70.3%的同学选择在大一即开展双语教学,而选择在大二、大三开展双语教学的学生则有26.6%,表明学生希望双语教学能够较早融入现有教学体系。1.2.2双语教学的目的57.8%的同学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尽量与国际接轨,逐渐向应用英语教学过渡,28.1%的同学则认为应该是摸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提高专业课的兴趣,这一结果表明同学们总体上认同双语教学的优势,并对双语教学持支持的态度。如图1B中所示,在通过双语教学同学们希望达到的目的的调查则显示56.2%的同学希望学习本专业英语表达方式,21.9%的同学认为是熟悉专业词汇和提高专业英语听写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对双语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不满意于单纯的专业词汇的掌握,希望掌握专业英文的表达方式,这一方面顺应素质教育的趋势和要求,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3双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同学们对双语教学的目的有清醒的认识,但是对双语教学也表现出一定的担忧,表现在74.6%的同学担心会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难度(图1C)。而图1D所示,学生认为制约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是专业词汇和背景知识(55.6%)、学生听力水平(33.3%)和教师口语(11.1%)。上述结果表明,如何处理好双语教学内容的比例及双语教学的方式将极大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程度。1.2.4双语教学的内容在双语教学内容选择方面,53.1%的同学认为应该是相对重要性较低的章节,而34.4%同学认为应该是最重要的章节。对教师的讲义的要求方面存在一定分歧,54.0%的同学希望全部内容都有中英文讲义,而44.4%的同学则认为中文讲解部分为中文讲义、英文讲解部分为英文讲义。在授课重点内容方面,68.2%的同学认为应该中文讲授为主、英文解释为辅,认为英文讲授为主、中文解释为辅的同学则占17.5%。1.2.5双语教学的学习及考试在课后复习中,62.9%的同学会同时复习中英文内容,以中文为主,同时也有24.2%的同学表示单纯看中文书复习。在考试中英文试题与教学的关系方面,46.9%同学认为应该包括双语教学时英文讲授的内容,37.5%的同学认为应该是双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15.6%的同学认为应该与双语教学无关。
2、中药学双语教学的思考
2.1传统中医中药术语的翻译不规范在教学中,存在教材选择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中药学双语教材,对某些专业术语的翻译存在较大差异,没有统一规范。某些教材翻译不够准确,中国式英文不能反映英文思维和文化的特点。国内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接受国外留学生,教材质量的问题亟待解决。对此,需要相关中医药专家学者参与制定统一的专业术语翻译标准以及参与教材的修订和审阅。
2.2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英文水平差异较大,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效果。
具体教学中,英文基础较好的同学,对课堂英文教学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某些英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比如英文没有通过四级,这部分同学对英文教学具有抵触情绪,课堂表现积极性不高。对此,在教学中,针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开展第二课堂,提供课外延伸阅读及自习内容;对基础相对薄弱同学,在讲授掌握的内容时采用中文精讲,配以英文说明,采用循序渐进方式及鼓励式的教学互动,以提高这部分同学的自信和积极性。2.3学生和教师的接受度不统一部分学生对英文教学存在排斥心理,甚至某些老师也认为中医中药是传统文化,中医中药本身已经晦涩难懂,加入英文教学更增加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负担。不可否认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双语教学不是语言课,不是为了替代正规的外语教学。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大幅增加,很多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交流访问经验,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条件。只要高校重视双语教学,配合适当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相信双语教学会得到广大年轻教师的拥护和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需要经常反思如何更好地实施双语教学。中药学双语教学,首先要保证学生对教学基本内容的掌握,不能削弱或影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和记忆,造成学生基本专业知识的欠缺,舍本逐末。
3、结语
(一)以专业为指导,设置个性化的中药学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的中药学教学,教学内容的设置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中医院校必须要以专业为指导,设置个性的中药学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突出学科的特点。即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知识、中药的性能等,如归经、毒性、四气五味等基本理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等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突出专业的特点。如针对中药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从事药品研发、药房、药厂等工作,教学内容要设置与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物功效等结合;针对医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会从事临床方向的工作,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要将药物的疗效和药理药效结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针对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会从事临床护理方面的工作,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注重预防和护理方面的知识,强化中药的用量、用法、不良反应后的解救措施等知识。
(二)以技术为载体,实施先进的中药学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中药学改革和创新的关键环节,在新形势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日益发展和丰富,教师必须借助这些资源,以技术为载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进行中药学教学,教师能借助多媒体等文本、图像、语言和视频等功能将抽象深奥的中医药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虚拟化的临床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在身临其境中提高自身的临床操作能力。吴圣华发现利用CAI软件能综合处理多种信息,进而使得人体的听觉和视觉能产生多重刺激,让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这种教学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的以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单调、呆板的问题,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虽然在中医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一定要遵守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设计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课件,进而最大程度的发挥新型教学方法的作用。此外,在中药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采取合作学习、PBL教学法、比较法、“精讲—自学—讨论”等教学方法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中药学教学改革。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中药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科学的评价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形势下,中药学的教学评价必须要以考核形式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考核是加强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和管理,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果等一个重要手段。在构建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中,除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外,教师还应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中药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和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的日常考勤、学生的学习进步情况等都列入考核内容中,以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结论性评价、理论性评价和实训性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等评价方式有效结合起来,以更好的、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评价。刘立萍等在对中药学教学中实施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研究显示,根据中药学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教学内容等,将教学评价和其他很多要素相互融合后,形成了实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有效的评价方式,并将其融合与整个中药学教学的过程中,构造出了一套具有加强理论性、实践性、适用性的中医思维模式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因此,新形势下的中药学教学改革,必须以考核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以人才为目标,开展科学化的中药实践教学
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医学人才,因此,促进中药学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科学化的中药学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知,扩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操作力。因此,中药学想要与时俱进,实现改革和创新,培养合格的现代化中医药人才,就必须开展实践教学,在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如教师可以定期带学生上山采药或者到当地的药圃进行实训,让学生能亲身体会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生长环境,了解药用部位,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中药药物的理性认识,还能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学习的效果。张彦在对提高中药学实践教学效果的研究显示,教师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参观药材的原形标本、饮片标本、植物的形态标本和实施炮制实验课等手段,学生能与中药药材全方位接触,让学生能初步了解和掌握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提高了学生对中药的掌握程度。通过开展这样一种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中药实践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教学目的。
二、结语
1.1就业预期
1.1.1就业前景评判
调查显示,持乐观态度的5人,持比较乐观态度的8人,两项合计占调查总人数的5.7%;认为“比较迷茫,没有信心”的21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4.3%。说明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认为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1.1.2就业地点选择
有194人计划留在省内,占调查人数的85.5%。其中,计划留在济南、青岛的83人,占36.6%;计划留在省内其他地级市的103人,占45.4%;有意向去县级及以下的23人,占10.1%。有33人计划到省外工作,占14.5%;其中回生源地的24人,占10.6%。结果显示,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以省内为主,地点首选省内大中城市,以济南、青岛最为集中,县级及以下地区不太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大城市里较为理想的工作单位比较集中,能够提供将来发展的软硬件条件和平台。打算省外就业的同学也多以回 生源地为主。这也说明,目前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观念不成熟,缺乏“走出去”的勇气与决心。
1.1.3就业单位意向
打算去机关、事业单位135人,占59.5%;有31人打算到相关专业国有企业工作,占13.7%;36人打算到相关专业外资企业工作,占15.8%;10人打算到相关专业私营企业工作,占4.4%;打算自主创业的15人,占6.6%。由此可以看出,就业类型选择相对单一,受传统“铁饭碗”的就业思想观念影响,机关、事业单位仍是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首选。2.1.4薪酬期望值期望月薪为2000~3000元的11人,占4.9%;期望月薪为3000~4000元的39人,占21.6%;期望月薪为4000~5000元的96人,占42.3%;期望月薪5000元以上的81人,占35.7%。从中可以看出,由于中药学硕士研究生的择业地点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在目前物价、房价均高涨的情况下,薪酬期望值在4000元以上也是理性的选择。
1.2就业准备
在谈及未来就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时,51.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理论水平较强而实践能力有欠缺,53.3%认为自己得到的就业信息不足。对于自己在未来择业过程中的优势,14.5%的被调查者选择自己的学历,13.6%选择自己的工作经验,45.2%选择自己的专业知识,48.3%选择自己的学习能力,18.7%选择自己的就业能力与技巧。由此可知,在就业准备过程中,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存在的短板主要是实践能力不足和就业信息的缺乏,优势是专业知识比较扎实。
1.3就业指导
被调查者中,通过网络方式获得就业信息的占66.7%,通过招聘会获得就业信息的占43.2%,通过老师推荐的占24.5%,通过师兄、师姐介绍的占16.7%,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占20.5%。对于学校目前的就业指导课,被调查者中51.4%的人希望了解最新的国家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61.5%的人希望获得更多求职方法与技巧方面的知识,31.8%的人希望获得更多关于薪酬和福利待遇方面的知识。对于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被调查者中92.3%的人希望学校开设针对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对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75.5%的人希望学校能尽可能多的提供人才招聘信息,83.5%的人希望学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更多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使学生有机会到企业去实习见习,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分析与总结
通过对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我们大致了解了我校中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研究生自身来看,就业定位不合理现象严重,很多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脱离社会需求和社会现实,没有考虑自身的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一旦走向社会很难适应岗位的要求。从学校方面来看,就业指导工作有待加强,特别是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投入严重不足。
3结语
药学微生物是一种药物制剂,药物分析,对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之一。侧重于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基本微生物培养技术中,药物制剂的消毒,杀菌处理,药品和其他内容微生物检验的各个方面的生态。药学微生物重点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微生物理论,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教为主,大多是“一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教学模式,微生物繁殖不生动,形态逼真的内容,体育展示给学生。此外,教学条件,不能好学生的技能。出于这个原因,许多教师以提高教学效率做了很多工作。如制图,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程度,由后用长挂图也变得模糊,并不能体现空间感。这样一来,学生们会觉得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难以理解,微生物类变得乏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的兴起。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中合理教学手段的同时,逐步引入幻灯片,教学视频等教学设备,教学内容枯燥生动,可视化,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一定程度的兴趣。微课教学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微生物制药,呈现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多维空间。用图,文,声,像,传播的模式的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的集成,生动,直观,表达教学内容切合实际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信息内容课堂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枯燥和教条式的教学,提高主动学习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微课教学的优势
2.1微课教学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成功率
在做一些实验教学,你可以实验原理,实验演示中显示的视频动画的形式,连同解释,使一些问题无法厘清的传统教学已经成为简化,学生容易理解。可以由学生自己和实验操作等关键信息的原则进行控制,如果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可反复观看这一部分,教师需要作出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减少对演示的复杂性操作时,在实验的成功率通常将改善。
2.2微课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但不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主要由微缩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教学等手段来实验教学,可以使实验具体,生动,动态显示方式,便于学生观察,探究实验产生的直觉,感知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上。
2.3微课教学有助于反馈实验信息
作为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的教堂,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反馈,所以老师在课件设计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验中,利用微课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实验教学过程。通过成像技术,将展示在大屏幕上的学生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实验操作的分析是标准化的,实验结果是合理的,这与传统的测试,直观,生动的对比。通过这些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检测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3运用微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3.1课件设计突出重难点,切忌繁琐、冗长、过于华丽
传统医药微生物学教学的教师由参考书,口语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手段来解释,这是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利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利用微型教学,解决一些传统教学的问题。利用微课,教师要备课时要注意,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幻灯片,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突出难点。如使用的不同的字体颜色,大小不同的文字,但也乐音斑点,视频等。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容易理解老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弄清楚的重难点内容,容易掌握。微课的课件设计应清晰,美观,有层次感,短,但并不复杂。没有太多的文字,字体要清晰,厚重,要与背景色对比强烈,以及为避免视觉疲劳要注意色彩搭配协调。你可以使用一些小插曲,但不是太夸张了。总体来讲,涉及微课课件画面,然后选择你要简单,明了,没有过多繁琐的新奇的电影,太华丽,以避免分散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以教学内容的干扰的注意。
3.2微课教学是辅助工具,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微课教学的应用和发展,在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集成,同步输出,同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带领学生到微观的现实世界,感受真正的实验环境。如果忽略微类是一个辅助工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体这一点上,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部使用CAI播放模式,这将导致在一个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盯着文字,图像屏幕上,听着语音音频,形成了典型的计算机为主导的模式,老师只是计算机操作员,像一个剧场观众的学生,这种机械枯燥的教学,不仅模式降低了学习的学生的利益,也影响智力发育学生。因此,使用微课教学是不是教学的唯一模式,教学方法和微课教学的教学方法仍是传统的组合,以确保教师为主导,而学生主体地位,配套使用微课教学。形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4结语
1.1资料
以2013年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为研究对象,共80篇。
1.2研究方法
从论文类型、研究内容、作者地区分布等方面对80篇会议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论文类型分布情况
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占43.75%,调查分析性论文占22.50%,其余为综述和实验性论文,未有应用中药临床药学干预疾病治疗的个案报道。可见,全国中药临床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以理论探讨性论文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应用在中医临床的具体实践性论文较少,这与中药临床药学目前在全国医疗机构开展情况基本一致。
2.2论文研究内容分布情况
80篇会议论文中研究内容除中药临床药学浅论最多外,还有中药用药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中药药动学、中药煎药及临方炮制、中药说明书及包装、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等,研究内容较广泛,涉及研究领域也较多。但是,涉及中药药动学、中药处方点评、中药药源性疾病、中药循证药学的论文较少,且多以理论探讨性和综述性论文为主,缺少开展上述具体研究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性论文。通过统计还发现,在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生物利用度监测等方面未有相关论文。
2.3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
80篇论文的作者单位所在地区分布较广,但投稿数量最多的为会议主办地广东(31.25%),其次为天津(18.75%)、北京(16.25%)、河南(10.00%)、江苏(8.75%),其余11个省市只有1~2篇,投稿数量均很少,另外还有海南、广西、云南、贵州、江西、山西、辽宁、福建、浙江、、宁夏等10多个省市未有论文。
3讨论
3.1建立完整的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促进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临床药学工作也成为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核心内容。但是,目前的临床药学工作多以化学药临床药学为主,中药临床药学开展较少,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仅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本次会议80篇论文中,理论探讨性论文较多,而实践性论文较少。究其原因有多方面,其一,目前还未建立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也未有一套规范的、行之有效的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使中药临床药学人员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其二,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缺乏限制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目前在我国尚无一名正式的中药临床药师,也没有中医药高等院校设置过中药临床药学专业或开设中药临床药学课程。现在从事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人员多为受传统中药学教育的中药师经简单的临床药学知识培训而来。传统中药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药饮片鉴定,中药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各个环节的药学人才[2],他们往往缺乏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药药理等知识,导致难以胜任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此外,还存在医疗机构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本身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视不够等因素。鉴于上述原因,大多数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均未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阻碍了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随着中药临床药学相关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高水平的中药临床药学理论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次会议论文中也有不少,如有2篇论文对中药临床药学概念、主要任务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详细论述;有的论文从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实践出发,从思想认识、机构建立、编写资料、信息服务、中药调研和处方分析与点评等方面探讨了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方法;有的论文就中药临床药师的定位、工作内容等作了深入探讨;有的论文探讨了医院中药房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模式;有的论文还深入探讨了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中的中药处方点评的科学化、系统化实施要点。此外,有的论文还从中医药院校的课程设置、实习安排及医疗机构的培养安排方面,对临床中药师的培养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及完善具有中医药特点的临床中药师培养模式。上述会议论文中一些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本次会议首发的《中药临床药学》专著,对指导建立一套中药临床药学开展模式甚至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因此,本次会议论文中占多数的理论性文章为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理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内容、方法等有初步了解,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者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助于中药临床药学由理论研究向具体实践转变,推动中药临床药学发展。
3.2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有利于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研究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对象,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3]。狭义来讲,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从广义上说,中药临床药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上述狭义研究内容外还包括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与上报、中药药动学研究与生物利用度监测、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之间及中药+化学药之间的配伍、中药处方点评、中药用药咨询、中药药源性疾病防治、中药药物经济学、中药循证药学、中药调剂与煎服、中药临方炮制、中药临床试验与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4]。从中药临床药学本身定义及其内涵外延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中药临床药学研究领域绝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治疗疾病,必然会是多元化的研究领域。从本次会议论文的内容分布情况看,虽然中药临床药学研究内容在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力度、深度仍然不够,且有些领域未有相关研究报道。因此,应积极拓宽中药临床药学研究范围,进一步细化、深化研究内容,丰富完善中药临床药学的内容。
3.3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促进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提高中药临床药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正处在一个研究探索阶段,开展过程中肯定也会碰到不少困难和问题。为了使中药临床药学更好的发展,需要组织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对其存在或碰到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本次学术研讨会正是以此为目的而召开的。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有16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论文作者单位所在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天津、北京3个省市。虽然本次会议论文投稿数量较多,但仅分布在16个省市。由此可知,各地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对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薄弱,缺乏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中药临床药学的认知度,强化医务人员的中药临床药学意识,调动医院药学人员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加强地区间合作与交流,邀请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水平较低或未有开展相关工作的地区医院代表参加有关中药临床药学的学术活动,促进上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以带动该地区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促进各地区中药临床药学水平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全国中药临床药学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语
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防治疾病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药学学科,侧重于以患者为中心研究药物与人的关系。自20世纪50~60年代出现后,通过长期的药学实践和不断创新,使得临床药学服务获得突破进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随着其深入发展,药学服务质量评价成为重要议题。1993年美国临床药学协会(AmericanCollegeofClinicalPharmacy,ACCP)设计了用于临床药师日常工作评估的经典模板,从9个方面规定了临床药师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几乎覆盖了临床药师的全部工作内容。其中,前4部分概括了从选择合适药物到制订合理方案,再到监测治疗效果的药物治疗全过程;后5部分则规定了临床药师在药物评价、用药教育、药学信息收集和药学交流方面的工作内容。美国临床药学会认为,此模板不仅能够促进临床药学服务质量的普遍提高,而且能够用来引导临床药学研究项目的发展方向,还能够以简单、灵活且统一的评价工具促进临床药学服务评价的效率。
2中药临床药学的现状与特殊内容
中药临床药学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研究中药及其制剂与人体相互作用和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及应用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自20世纪90年代始,伴随着临床药学的蓬勃发展,中药临床药学也逐渐起步。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设立了临床中药学重点学科,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发展至今,无论是医院处方点评、药学查房、用药教育,还是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中药临床药学均占有一席之地。然而,由于中药的疗效评价及质量控制较为复杂,指导其合理应用的中医药理论体系也未完全阐明,使得中药临床药学难以沿着西药临床药学的路径深入发展,并且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相关内容。因此,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必须根植于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在理清中药治疗学特点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结合国内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现状,中药临床药学工作面临以下特殊情况:
2.1合理治疗方案的多样性
由于中药的多功效、复方配伍、药材选用及剂型选择方面的原因,对于特定患者的疾病,具有多种合理的备选治疗方案。其一,相同性效或相似性效特征的中药很多,中医师的处方选药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并随着复方配伍进一步增强。其二,中医讲究师承和学术流派,不同中医师很可能对同样的病症开出不同的合理处方,均可获效。其三,配伍组方的过程还会受到医师对于药材质量、药材安全性、药物喜好等方面的影响。其四,各种民间验方的存在。综上,中医药治疗方案的灵活性较为突出,“同病异治”特色突出。如此之广的治疗思维,为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的规范化带来难度。
2.2临床用法用量的多变性
中药是多种功效并具的复杂药物,根据不同治疗目的可选择相应的用法和用量。例如,桂枝在桂枝汤中用于调和营卫,而在苓桂术甘汤中则用于温阳散寒;0.9~1.5g的红花在补益剂中用于调养气血,而12~15g则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1~5g大黄具有常规的致泻作用,而0.3g口服则表现出止泻作用。此外,还有先煎、后下、单煎,以及近年的配方颗粒等,均体现了中药用法用量的多变性。理论上讲,任何药物在不同复方或不同医生使用时均无恒定用量,根据患者机体状态和当下病情需要的来加减,也是中药治疗的特色之一。所以,与西药用法用量的精确化趋势相比较,中药用法用量的统一规定有些困难。
2.3现代精确科学方法并非完全适用于中药质量管控
虽然中药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正逐渐得到现代科学的阐释,但现有已知的内容仍然只占一部分。不仅组分疗效无法与原有饮片等同,指导有效成分直接应用的理论和方法也尚未成熟。所以,目前治疗仍然是以中药汤剂和中成药为主,而采用精确化学手段进行的疗效解释和质量管控容易“顾此失彼”。大部分情形下,既难以证实“此”成分含量高的中药具有更好质量,也无法证伪“彼”成分含量低的中药具有更低疗效,而近些年不断涌现出的新成分和新活性更是使这种复杂情况雪上加霜。因此,现代精确科学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和疗效评估,阻碍了中药沿着化学药物的道路深入发展。所以,传统中医药指导理论的深入挖掘和合理回归也十分重要。
2.4西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的情形日益增加
非处方药制度的发展和大量有效便捷的非处方中成药的上市,催生了患者广泛使用非处方中成药的心理,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中成药由西医师开具。据统计,北京市综合性医院西医医师开具中成药处方的比例,最高为91%,最低也有67%。而大部分西医师未系统接受中医学和中药学相关教育,对辨证施治、治则治法、复方配伍了解较少,也缺少中药药物警戒理念。因此,临床处方用药时容易造成药证不符、失当配伍、超剂量使用等问题。所以,对于临床中药师,尤其是在综合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的临床中药师来说,开展针对西医师的中药合理用药教育十分重要。
2.5中药现代研究结果的临床转化存在障碍
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在阐释中医药理论实质、寻找中药有效成分、解读中药作用机制等方面取得一定可喜成果。但是,怎样将这些研究成果及时向临床转化,怎样开展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的科学研究,此类问题仍未解决。所以,中药临床药学工作还需辨证地看待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的关系,既要保证传统中医药理论在指导中药临床使用时的主导地位,并不断地去粗取精;又要尝试将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能够指导临床的有效信息,并不断地去伪存真。有学者认为,中医师对于传统中医药理论更为熟悉,临床药师不易干预,而现代研究可能是医药结合的主要切入点。
3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设想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和评价作用,应积极开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评价研究。对比ACCP的临床药学服务内容模板,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内容也基本涉及药学服务、药物监测、用药教育等诸多方面,其质量评价也可从这些方面展开,但需要调整增加中药临床药学的特殊内容。例如中药材质量的管控、强调辨证论治在处方遣药中的主导地位、关注无指征滥用补益剂等,构成了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的特色。结合国内学术界一般认识,在ACCP的临床药师药学服务评价模板基础上,笔者系统分析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特点,细化了临床药学各环节面临的特殊问题(表1),初步构建了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应用此评价体系,可以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并可进一步形成细化的操作规范和评价标准。
4讨论
经过多年向发达国家的学习和借鉴,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已经起步并逐渐步入正轨,与此相应,中药临床药学应运而生。理论上讲,中、西药临床药学的目的均是保障临床用药的合理和有效,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西临床药师,均应尽可能参与到患者的治疗活动中,与医生、护士一起组成个体化用药团队。但是,现阶段的中药临床药学发展显然较为缓慢。例如,
(1)在理论基础上,西药临床药学是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治疗学、药代动力学等药物相关知识的综合和发展,每一学科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均可以快速转化为临床实践;而中药临床药学更像是中医药医疗体系与现代临床药学的“组合体”,学科体系和知识范畴有待进一步完善。
(2)在日常工作上,中药合理使用似乎不如抗菌药、麻醉和等的合理使用更受重视,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的机会和频率也较小,在药历书写、治疗指南学习、药物治疗效果评价方面的工作也较为初步。
根据我国中医疗效的经验总结来讲,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就影响着中医临床治疗的效果。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讲,中医临床上,中药饮品在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中药材的来源不明
第一,中药材的真假分不清楚。
1)药材品种易出现品种混淆现象。如: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以及甘肃贝母等,通过市场上的有关调查,其中川贝母的来源就有二十几种以上,有的商品药材将浙贝母等数种贝母混淆在一起,由于不同的贝母所含的有效成分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西贝母素的含量竟然相差6.3倍。
2)药材出现以假乱真的现象。例如:柴胡、炒白术、大黄、何首乌等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广泛,因此在临床使用中出现了以黑柴胡和大叶柴胡等来冒充柴胡;以土大黄来冒充药用的大黄;制作番薯片来冒充制附子、制何首乌等。
3)以次充好。例如:医药使用的金银花,在其上面喷洒高糖水、盐水、糖蜜混合水等;在法半夏中参入一些染过染色的小石子;在蝎子的腹腔内含有大量的泥沙等。
第二,中药材的产地出现不明现象。中药材比起其他的生物制品来讲更加的具有地域性,很多中药材,尽管药材的品种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产地的不同其质量相差甚远。例如:四川的黄连、东北的人参、宁夏的枸杞、玉树的虫草等。
第三,原植物的生产、种植等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根据我国药材目前的生长、发展情况才看,我国中药材的生产之地主要是集中于欠发达的山区中,因此,原植物在种植、生长期间的管理很难达到规范化、正规化;过量的喷洒农药、施肥等,都会造成原植物上的农药残留或者是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从而降低中药材的质量,最终导致中药饮品的质量降低。
第四,采集方面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中药材的采集在年份、月份、季节、一日之内的时辰、采集的方法等,对中药材的质量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都具有一定时间的生长期、成熟期,然而,其内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也是因为季节的不同而出现不同。例如:7月份丹参的有效成分含量最多;黄连其有效成分在第六年的7月份含量是最高;每年9月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市场上由于很多药贩子为了抢收货源,提前收购,出现了夏药春采、冬药春挖、秋果夏摘等不良现象。这些劣质的药材大量的流入市场上,给中药材饮品的质量造成严重的下降。
1.2中药材饮品的炮制问题
首先,中药材炮制工艺的统一化、标准化。虽然在目前上有《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以及地方中药材的炮制规范一同形成了中药材饮片质量的三级标准,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其次,具体的操作中存在不足之处。
1)原药材的修制不规范,导致药材饮片中的非药用部位的比例过高。如远志、牡丹皮等药材去心率低。
2)药材饮片的切制不规范。如将板蓝根切成薄片,其有效成分明显高于厚片、斜片。
3)中药材饮片的炮制方法不恰当。常见的辅料过量、不规范操作、炮制不到位。
4)使用劣质的药材进行加工炮制。如使用霉变的山栀炒成焦的山栀;使用发绿的黄芩饮片加工炒制成炒黄芩。
最后,临床炮制药品的品种严重的欠缺。同样的中药材在不同的使用处方中会采取不同的炮制饮片,照目前的治疗来讲,在临床使用中炮制药品欠缺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1.3中药材饮品的储存与保管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药材从采收到炮制成为饮品中间有一段储存的瞬间,如若药材在这期间不能严格的储存,很容易导致药材发生霉变、质变、虫蛀、受到潮湿等。
2加强中药材饮品质量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对中药材的法制教育以及专业的培训
对中药材饮片的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业务人员加强有关法律法规、中药材的专业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以及培训。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知法、懂法、熟悉中药材饮片的炮制规范、鉴别、养护、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有关企业质量监督负责人的业务、知识培训等。
2.2加强依法监督
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重点要加强对药品的监督与管理,重点要提升各单位质检人员的能力,有效的发挥质检作用。加强对中药材饮片的生产加工与分装的监督与管理,并且还要严格的按照中药材饮片的包装进行分类的管理;同时,还要在中药材饮片的包装盒上注明药品名、生产日期、生产场地、生产的单位、质检合格的标志等,若是不能达标则不能流通于市场上;严禁使用没有正规包装的中药材饮片。
2.3加强对中药材的源头控制
2.3.1加强对GAP的推广和实施
首先在生产加工上,政府要组织中药材专家对生长某药材的地区、气候、土质、设备、人员、技术等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其次,要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农药、肥料、采购、炮制,有助于中药材从种植、采收,到炮制等的每一个环节上做好严格的把关,促使其从根本上解决并保证了中药材饮片质量的高低;避免在以后的种植、采收、炮制上出现质量问题、混淆问题等。
2.3.2合理的规划中药材的生产区
加强对地道中药材的生产区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要制定相符合的规章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药材真正的体现出地道、纯正,避免出现异地引种地道的中药材。要逐渐在各地区组织并制定对地道药材定量化的质量标准等,同时还要对合格的药材颁发质量认证书、合格书等。
2.4统一标准,依法进行中药材的炮制
根据《药品管理法》,建议国家的有关部门加强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标准)》进行修订、完善[3]。有关企业、单位、医院要加强引进新的药材炮制设备、新的炮制技术,以及炮制饮片所需辅料的质量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对加强对中药材生产企业的管理,逐渐施行“品牌”药材饮片制度,尤其是要对通过了GMP认证的药材饮品企业进行有效的扶植,逐渐的提升药材饮片生产的质量门槛,实现饮片生产的优胜劣汰,且要净化药材饮片的市场环境。
2.5提升管理的意识、质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