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27: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环境保护学习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我们周围的水>>的研究报告
一现状
绿色教育是提高全民族四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之一。小学科学课作为小学生获得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的重要学科,在帮助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同时,也担负着对小学生进行绿色教育职责。尽管过去的自然教学中包含一定意义上的绿色教育,但这种教育只是注重书本上的环保知识的学习,或包含着环保意识的渗透,并没有从根本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环境问题的欲望。也没有能够使学生的实际问题情景中运用所学的环保知识,将之转化为实际从事环保问题调查探究的能力。<<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课题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充分关注本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认清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取有关的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内容及主要思路
《我们身边的水》是海门市级课题《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究》的一个子课题,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水资源的问题,然后进行归纳筛选,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汇报交流,增强学生对周围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主的(教师、家长协助)考察家乡的水资源,发现周围水资源的现状,了解水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绿色教育与科学探索的系列活动,使大家带着责任感积极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保护大自然的自觉性,以适应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要求。
三、理论意义
1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心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是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客体,实践的对象,发展的收益者。科学发展观把人的主客体地位在实践的基础上同意起来。在人类经济发展到比较富裕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些环境的破坏,如何使经济发展的同时有能力保护环境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科学教学中的“做中学”理论
所谓的“做中学”就是通过集体的问题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的方式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是一系列的问题,学习者的任务是利用已有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学会解决其他类似问题。在“做中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老师的知道下动手做实验、学科学、增见识。也就是说,让学生防开束缚,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使之自主、积极的参与到科学实验活动中,让学生有机会亲历探索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温、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做中学”科学教育目标是: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的奥秘的过程,使他们在观察、体温、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学科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痰厥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应用价值:
通过活动使大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历史由来与基本内容,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要求和发展目标,帮助大,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家学习和综合应用科学基础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增强大家的科学知识,培养大家的科学创新精神,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搜集:通过查阅有关的图书、报刊,或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加以分析、比较、综合,进行判断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2、实地考察:就是围绕小课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收集有关水资源现实情况和历史状况的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然后写出调查报告。
3、观察实验: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获取处在自然界中的一些动植物,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反映,并对这些反映借助一些资料作出准确的推理解释
4、合理假想:假设这些环境有所改变(或一成不变)的情况下,我们的生活环境在10年、20年后将会是什么样。
关键词:环境教育;学校教育;探索途径
一、环境教育的现实背景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弘扬生态文明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因此环境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如果说以前倡导环境教育是一种前卫的教育思路,那么当下对环境教育的不重视则是教育的一大缺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极大发展。但与此同时,粗放型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影响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此,国家提出,要在学校大力开展环境教育,以学校为依托,促进全社会公民环保意识的大力提高。学生在校期间,是培养环境素质的大好阶段。开展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环保素质,一种对自然敬畏与尊重的思维方式。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不可否认,目前学校教育依然存在着为应试而教和为应试而学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环保教育形成了冲击。党的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这就告诉我们,环境教育是社会可持续发展中不可少的手段。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教育,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目前被欧美国家普遍接受的环境教育模式是英国学者卢卡斯教育模式,即关于环境的教育。这一模式注重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现有环境为教育资源,实现提高受教育者的环境价值观念与态度。鉴于学生年龄的身心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研究,以探索环境及环境问题中各种复杂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研究性学习策略中,环境教育设计可以立足环境问题的识别与分析,并为学生提供模拟参与决策的机会,让他们尝试对某些环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关于环境问题中道德评判内容,鼓励学生进行环境价值观体系的调查,厘清文本上的环保意识与行动自觉环保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二、环境教育的目标路径
环境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强烈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活动中去。校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以绿色校园的标准来审视学生生活的环境,应是环境教育的重要依托。这里说的校园,主要是指校园硬件设施、教学用房、辅助用房、花圃苗木、道路、能耗等,这些都是显性文化元素,但这些独特的文化风格与内涵,能深深地影响师生的观念和行为。正因为此,我们应把绿色校园作为环境教育的第一现场,使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个有良好氛围的绿色校园,能为开展绿色教育提供一个最佳的教育场所。绿色校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大的环境教育情景,使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逐步产生情感,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慢慢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并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探究环境问题和环境因素的自觉与自信,进而促进环境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家杜威指出,“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他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这样看来,绿色校园本身就是一环境教育场所,是实现环境教育目标的最直接的有效手段。有了绿色校园的依托,就可以把校园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最终成为一名具有良好的环保道德素质的公民。同时绿色校园作为显性文化,要按照美学规律布局,应集园林、教育性、科学性为一体,体现低碳建筑艺术性。让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美化,校园的节能降耗设计,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让爬山虎妆点校园单调的墙体,在有泥土的地方植上绿色植物,在水池里放养鱼虾,对自来水管跑冒滴漏进行调查,设计更合理的节能方法,调查照明用了多少节能灯具,探究平房顶建设屋顶花园还是安装太阳能更合理等等,使校园自身的残缺成为学生积极实践的挖潜空间,在环境教育上体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把校园装扮成舒心雅致的花园,亲身感受美好生态环境带来的怡人感受。让绿色校园在学生的感受中升华成建设美好环境的激情和动力。环境素质的培养应遵循一定的层次,首先需要储备一定的环境知识,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这样才能形成关于环境问题的判断能力,才能够从环境与发展的角度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应该说,环境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要靠教育和实践活动进行推动。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对身边环境问题的学习将激发他们探求环境知识的欲望,进而发展正确的环境价值判断能力。每个人既不做绝对的环保主义者,也不做环保问题麻木不仁者。每个人要在思想上具有环境保护的观念,然后通过内心的选择和决定,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如果能做到这样,就算基本具备了我们所要求的环境素质。国家有关文件中曾明确指出,环境教育要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学科教育活动中,可通过相关专题教育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和关爱大自然,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方法与能力,培养学生对环境友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选择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在实施建议中,强调贴近生活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选取具有地方特点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从身边开始认识环境、关心环境,积极参加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活动。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层次的环境问题展开调研,思考各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思意识和能力。从可解决的问题入手,以教室、学校、家庭和当地社区的现实环境问题作为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增强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愿意进一步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实践中以绿色校园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切入面窄,但出口很宽,内容涉及水、气、声、渣、能源资源,低碳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环境教育既有知识普及,又有能力培养,特别注重实践能力与情感教育的结合。在教学中,从他们身边感兴趣的环境问题入手,使他们在参与实践中不断学习环保知识,主动关注环境问题,并对出现的环境问题做出自己的评判。要使学生意识到,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例如,人们熟视无睹的一些生活劣习,随意乱丢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垃圾无序投放的不良生活习惯。通过一些小问题的改进,来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信心,每个人的行动加在一起就能汇聚巨大能量。对学生们来说,关注身边的可解决的环境问题就是身体力行在为环保事业出力。教师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帮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起点,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探究和解决这样的环境问题,学生可以增强信心,并愿意进一步参与改善环境的行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环境教育是一项终身教育的工作。要想真正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单靠学校教育是微不足道的。只有每一个人都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中,我们的社会才会越变越美好。只有每一个人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利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学校的环境教育,我们的地球才会天更蓝、水更绿。
参考文献:
世界环境日
盐城市区“6·5”世界环境日宣传月活动方案
一、各新闻单位加大媒体集中宣传力度
时间:6月1日-6月30日
“6·5”宣传月活动启动前,举行新闻会,通报宣传活动方案、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打击非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步骤等情况,并对媒体集中宣传提出建议和要求:
(1)6月4日,由市电视台录播市长(暂定)纪念“6·5”电视讲话,市广播电台同时播发。
(2)6月5日,《盐阜大众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发表市委书记纪念“6·5”文章,在适当位置安排2004年全市环境质量公报。
(3)宣传月期间,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东方生活报和盐城电视台、盐城广播电台等媒体,围绕纪念“6·5”世界环境日、环保专项行动等挂牌宣传,加大新闻宣传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力度。
(4)三报二台分别在报纸中缝和节目之间刊登、播报环保公益广告。
活动组织: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
二、组织开展“6·5”宣传活动,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1、组织社区环保宣传、咨询小分队,进社区、企业、村镇、学校,开展环保科普知识、法律知识宣传和读书学习活动。
2、与妇联、妇儿委等联合开展“共宣国策和谐发展”活动。
3、组织亭湖、盐都二区,在所属村镇开展“环保百镇行”活动。
活动组织:市妇联、市环保局,亭湖区、盐都区政府及环保局。
三、组织市区“6·5”世界环境日一条街宣传活动。
时间:“6·5”前后一星期。
活动形式:
1、以充气标语进行宣传,悬挂彩色环保气球标语10条、竖立气模标语2座、气柱标语4条。
2、在“6·5”期间,组织绿色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环保调查问卷。
3、布置1-2辆宣传车沿街活动宣传。
四、组织环保知识有奖竞赛活动,丰富市民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时间:6月1日-6月30日
参与对象:全市各界人士
竞赛内容:以呵护地球创建绿色家园和生态市建设为主题,以群众关心的身边环境问题为主要内容设计竞赛题,刊登在《盐城环境》“6·5”特刊上,印发5万份,组织竞赛活动。
活动组织:市环保局
五、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
1、开展社会环保问卷调查,发动市民对企业环保行为进行监督。
2、加大对排污企业检查的力度和频次。
3、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法排污企业实施打击,进行行政处罚和媒体曝光。
为方便各地、各单位开展“6·5”宣传月活动,我局拟订购部分宣传画、挂图、环保生活小常识,编印市民环保手册、市民环保公约等宣传学习材料以及少量宣传品,在活动前分发各地、各单位,并收取成本费用。
市局系统“6·5”宣传月活动组织分工
序号活动事项责任单位
1拟定、印发市环委会组织宣传活动的通知,进行全市组织部署宣教处
2召开各县(市、区)局及有关市直单位负责人会议,下达宣传任务宣教处
3拟定市区“6·5”宣传月活动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实施宣教处
4编印和征订宣传材料,及时分发各地、各单位宣教处
5召开“6·5”新闻通报会,对新闻宣传提要求宣教处办公室
6准备与落实6。5咨询现场准备工作宣教处
7召集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妇联、工会等部门,和亭湖、盐都区政府及环保局,召开宣传月活动协调会宣教处办公室
8筹措宣传月活动部分资金宣教处
9市领导纪念“6·5”电视讲话稿办公室
10市领导纪念“6·5”报纸文章稿办公室
11编印2004年全市环境质量公报市环监站
局机关“6·5”宣传及“四进”活动需支出经费预算
局领导:
根据“盐城市区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月活动的方案”确定的活动项目,现拟定活动经费如下:
一、宣传材料费用5880元,其中:
环保宣传图画200元、绿色生活vcd80元、市民环保手册5000元、“6·5”特刊600元。
二、宣传品费用8010元,其中:
1、环保知识有奖竞赛活动费用4500元
一等奖5名,环保邮册1590元;
二等奖10名,手机充值卡2480元;
三等奖20名,环保镇纸1200元;
纪念奖50名,1500元。
2、为局机关工作人员在全天候情况下,以社区为中心,深入各种场合进行宣传,拟提供一件雨披和一把防紫外线辐射的太阳伞,每人78元,45人计3510元。
三、环保标语宣传费用约10000元左右。
(以10只气球、2座气模、4只气柱标语悬挂一星期测算)
四、绿色家庭评选活动费用元,其中:
1、奖励市级绿色家庭元
2、奖励省级绿色社区元
五、《盐阜大众报》“6·5”专版宣传费用元。
合计:约需元。
以上预算当否,请批示。
宣教处
二OO五年五月八日
2004年市直单位参加“6·5”宣传活动拟分发宣传材料(品)明细表
序号名称单价数量金额
1“6·5”宣传画10元/套110
2橱窗挂图10元/套110
3绿色生活小常识20元/本240
4市民环保手册2元/本3060
5市民环保公约1元/张1010
6“6·5”宣传特刊0.3元/份500150
7环保文化衫15元/件10150
8环保雨披40元/件5200
9环保邮册200元/本1200
10合计800
“6·5”环保宣传材料征订统计表
单位宣传画挂图小常识手册公约特刊邮册金额(元)备注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笔者注意把我们的教室从内到外进行恰当地布置,让教室充满文化的气息,让教室的每个角落、每个侧面都能“说话”,都在“微笑”,都在“育人”,催人进步。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室课桌的保护和摆放
课桌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物品,也是学生最亲密的“伙伴”,为了避免部分学生整天用小刀对它进行“整容”,把它“修理”得伤痕累累,笔者与学生共同决定在课桌上铺一块塑料的桌垫,且在桌面贴上用美丽卡片制作的座右铭,让它不断地鼓励学生。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产生一些废弃物,比如废纸、铅笔屑,如果随意丢在地上,既影响班级的卫生,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学生又不能每次都因为一片废纸而跑到教室前面将其放到垃圾桶里。后来,笔者发现有学生在自己的桌子腿上粘上一个带有独特造型的挂钩,又将一个废食品袋挂在上面,作为自己的垃圾储备处,学习垃圾收集满后就倒进垃圾桶里,笔者马上对这些学生提出表扬并提倡大家给自己的课桌安装一个小巧的“鼻子”并且挂上垃圾袋,这一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课桌摆放整齐,物品摆放整齐,努力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孩子长大成人后拥有最基本的讲卫生、爱整洁、不乱扔垃圾等公民素养奠定基础。
优美的班级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与活力。
二、充分利用教室的四面墙
笔者引导学生共同布置教室,力争创建一个整洁舒适、优美和谐的环境,使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心情愉悦感到这是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教室的布置不能乱,应使各个部分和谐统一。我们班的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着整个班级的座右铭“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因为班级的座右铭是班级的“导航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定要有一个全体学生共同的奋斗目标,把全体学生吸引在一起,使大家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座右铭标语要醒目,要能时时激励学生奋发进取。同时也应注意班级的座右铭应该是经过全体同学研究商讨而慎重决定的。
教室的后面墙上是每月需要更换的板报,结合学校的教育活动以及班情由学生自己精选内容,排版和策划,老师提供参考意见。板报的左侧是世界地图和学习园地。学习园地中的展示栏布置了“书画作品展”、“优秀作业展”、“今天我最棒”、“光荣榜”等栏目,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让他们有一种竞争和挑战的意识,从而使他们的个性不断得到发展,心理素质不断得到锻炼,同时也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受到自我激励和对比激励,最终实现现有水平的超越。教室板报的右侧是中国地图和班级论坛。师生或生生之间可以在班级论坛的留言板上交流思想情感,反映班级生活,通过这样的形式增进生生、师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教室两侧的墙壁上一侧张贴着《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班规等规范性的材料;另一侧则悬挂着具有激励作用的标语,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教育的环境中,接受环境的隐性教育。
三、教室四角的布置
教室前面的两个角分别是卫生角和英语角。卫生角是存放班级清扫工具的地方,要求学生每次用完清扫用具后将其放回卫生角,起初由专人负责监督、整理卫生角的卫生。时间久了学生养成习惯后,就不必用人监督了。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英语角有一台录音机,每天早上来得早的同学可以打开录音机进行英语听力的训练,同时英语角还有许多英语学习的材料可供学生自由查阅。班级同学讨论后规定只要进入英语角范围的同学就要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英语角对于那些缺少英语学习材料的农民工子女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研究型教学,是相对于以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的,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1],实行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在全国一些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多门《研究型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建设的目的在于在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指导下,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性主动学习热情的目的。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环境监测》课程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监测方法更新快、实验变量较多、实验数据处理较难、操作要求较为严格、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又具有基础性强、时代感强、实践性强的特点[2-4]。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污染物为主线掌握从布点、采样、样品保存及前处理到选择科学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环境监测全过程[5-7]。
一、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更新快,监测技术和规范日新月异。例如,我国在2013年新颁布14项水质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14项大气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2014年新颁布6项水质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7项大气相关检测规范、方法标准。奚旦立教授等编写的《环境监测》(第四版)教材[8]于2010年出版,该书内容全面、讲解详细,对于环境科学与工程技术相关专业而言是很好的教科书,但是由于新环保法规与理念更新快,有些新内容和新理念不能及时体现在教科书内,所以需要教师及时补充教学材料。例如,随着中国北方尤其是河北和北京的雾霾天气的出现,以前很少被提及的PM2.5的问题自2013年开始逐渐被大家重视,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雾霾的成因以及治理细颗粒物污染的措施,在2014年的课程结构调整中新增加了细颗粒物(PM10和PM2.5)监测的实验;同时将《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版》、《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等最新法律等文件下发给学生,引导他们对雾霾成因和治理措施等进行讨论。对这一发生在学生身边、切实影响了学生和市民的正常生活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融合其他专业课知识,充分理解《环境监测》课程内容
环境监测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因此,在讲授时要结合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结合我国社会环境保护的需求,把最新的知识补充讲解给学生。例如,环境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我国近年来更新的环境标准,让学生了解环境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和背景,以及更新环境标准的必要性[9]。同时,如果孤立地讲授这些标准的变化,学生不但没有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标准制定或者修订的内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通常会在介绍环境监测相关标准的同时,结合“环境学”或者“环境学导论”等课程的内容,使看似空洞的内容变得丰富和饱满,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提升饮用水水质的要求,原有的标准已经不能反映饮用水的安全状况。2006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了经过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方法国家标准。这是自1985年以来对原标准进行的第一次修订。经修订,新标准的指标数量增加了71项,修订了8项指标,指标限量也与发达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具有可比性,实现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在课程讲授设置中将结合《环境学》中的环境五大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来分析该新标准的变化。例如,加强饮用水中有毒有害有机物特别是消毒剂、消毒副产物和农药的控制,这反映了我国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也反映出我国相关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的进步,同时这也同国际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趋势一致。
三、以身边环境作为监测对象,提高学生的兴趣
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作积极的准备。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对于《环境监测》这门课程感兴趣,其中一个做法就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参与感和学以致用感,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并且能让学生明显感觉到学的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还可以帮助别人。例如在设置《环境监测》课程综合实验时,会在完成水、气、声章节的学习后,布置“监测分析我校校园环境质量”的综合实验,并结合“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内容对我校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自己身处其中的校园的大气、噪声和废水等进行监测,学生表现出了特别的关注和热情,并且对于监测的方法和结果非常关注,同时还会对照相关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质量。具体做法是:将班级成员分组,要求各小组通过讨论确定监测方案,包括选择监测项目、监测时间、监测频率、样品采样点的布设、采样方法、安装和使用采样仪器、实验检测及后续的数据分析与质量评价等,最后写出环境监测报告,教师只是给予适当的指导。由小组成员经讨论自主设计监测方案,加深了学生对环境监测环节的理解,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意识。
四、引入典型环境污染的事件,以主人公的角度来模拟监测方案
2010年末,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怕想错,是固定思维模式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这也是学生们缺乏信心的一种表现。在现今的课堂中,学生们不愿意提出问题,不愿意回答问题,首先生物学是非中考学科,学生们不重视是原因之一,其次学生们怕答错也是一方面原因。据此教师们应该科学引导,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耐心启发学生发言答题,对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性评价。
二、自主建构学习的实施在教师充分认识什么是自主建构学习和学生有信心之后,又当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呢?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操作:
1.以学案为主的自主学习
把课堂经营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场所,这是我们的教学理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是为了不教”,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也是教师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当下,许多学校都让教师使用导学案上课。生物学的学案包括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目标检测题等内容,这样,学生依附导学案自主预习、交流展示、反馈练习,从而自主学习知识。教师只是进行恰当的讲解分析、释疑解难。学生对于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能及时找到,对于书中的“观察与思考”等活动能与同学合作探讨解决,时间长了,学生自然会自主学习了。
2.探究活动中的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活动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探究活动是一种有利于扭转学生被动接受局面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3.课外活动的自主开展
生物学课程目标中提出STS教育,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生物学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着天然的联系,生活中无处不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密切相关,在关注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比其他学科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科学选题进行研究,但对于用具、步骤等不必过多讲解,让学生自主去开展活动,引导他们自己设计,自己观察、记录现象,自己查阅资料解决出现的问题。如让学生自己种植一种花卉或蔬菜等,如何保存自家的食品或药物等。
三、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意义
1.习惯于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虽然初中生物学各个章节均围绕某一核心主题展开,或植物器官或动物类群,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几个关键词:概念、结构、功能、过程、作用(或意义)等,学生可以据此按一定的逻辑次序建构知识体系。
2.习惯于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关键词: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学习快乐;享受成功;快乐学习;高尚品德
快乐学习是指教师在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产生一种共鸣,这种共鸣主要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愉悦的心情,体会到学习快乐的滋味,一旦学生尝到了这种学习快乐的滋味,心理上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和乐于学习,对于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浅议如下:
一、引入新课时,增加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适当的教学设计可以使一堂课增色不少,更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规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假如教师在讲台前滔滔不绝,满堂灌,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会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人们常说:“授业无趣,必不乐学。”那么,怎样在讲课开始时,就能引起学生的喜爱呢?这就涉及一个怎样引入新课的问题。在引入新课设计时,教师就应想方设法用趣味性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电流”这一节时,想到安培这位科学家的故事,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有一次,安培在街上散步,走着走着,想出了一个电学问题的算式,正为没有地方运算而发愁。突然,他见到面前有一块“黑板”,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上面运算起来。那“黑板”原来是一辆马车的车厢背面。马车走动了,他也跟着走,边走边写;马车越来越快,他就跑了起来,一心一意要完成他的推导,直到他实在追不上马车了才停下脚步。安培这个失常的行动,使街上的人笑得前仰后合。讲到这里同学们也哈哈大笑起来,之后又是非常感叹。通过讲述这些趣味性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接受新课之前感到很快乐,感到所学内容的有趣味、有意思。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二、教学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依靠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常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欢乐。首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特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每一个学生制订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结合实际的学习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可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感到有明显的进步,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其次,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三、以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摒弃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多接触、多沟通、多交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的朋友,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接受老师,愿意与老师交流,在学生真正喜爱任教老师的前提下,学生就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教师在课外时间,通过和学生沟通还能了解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和学习之外的一些情感,及时掌握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生动、快乐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以之为乐。有趣的物理现象可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特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望旺盛,这是大多数学生具备的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纯理论的学习方式,防止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例如,我们讲到大气压知识时,如果我们照着课本演示“用玻璃杯盛水演示大气压的存在”,那只能收到一般的效果。但改用底部开有小孔自制的玻璃杯盛水。教师把一只盛满水的玻璃杯底朝天悬在手中,此时玻璃片却能稳稳地托住杯中的水,你们看大气压的作用多强啊!可有些同学对大气压能托住杯中的水持不信任的态度,也许是老师事先把玻璃片粘在了杯口吧?此时,教师大声说:“注意观察”,然后将按住杯底的手指松开,这时杯中的水冲开玻璃片洒落在地,玻璃片也被打碎,演示完毕,教室内欢笑声一片,学生也明白了大气压的确存在。
五、注重联系实际,使学生关注社会,学有所获,培养其高尚的品德
在学习电学过程中,利用实验课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培养学生用电的安全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实际做到合理地利用能源。讲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让同学们知道: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公害之一,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通过学习,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做到不影响他人学习、工作和休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事例都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到为了一切的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教师不仅要让自己的教学快乐起来,也应使幼儿的学习是快乐的。
快乐法宝一:创情境,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导入环节也十分重要。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点决定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在情境中进行,那么,孩子的学习一定是快乐的。如在我组织的小班健康活动《脸上的朋友》时,我在孩子们周围放满了毛绒玩具,这样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仿佛置身于玩具的世界,和可爱的动物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快乐的氛围一直延续到活动结束。
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就像最好的老师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海洋。教师要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把教材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以形象、生动、具体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才喜欢学,也才能学得好。
快乐法宝二:精组织,勤放手
教师在进行活动时,需要有一定的机智,这就是所谓的“精组织”:在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全体幼儿,也应对个别幼儿的表现留意;在组织活动时,需要教师有一个善思考的头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一副会聆听的耳朵,还要有一张能解决困难的嘴巴。如罗晓翔老师组织的大班语言活动《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罗老师的娓娓道来,及时抛接幼儿的问题,对每个幼儿的回答进行不同的反馈,当教师提问:清清的小河是谁的家?幼儿回答是“小鱼”过后,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了肯定,也把问题进行了深入发散,提问到:怎么样让小河变得清清的呢?我们小朋友可以怎么做?幼儿立刻想到了环境保护。
而这里所说的“勤放手”,即把学习主动权下放给幼儿,这需要教师一改以往“圣旨”式的知识传授,教师在活动中只充当合作者或适当引导者的角色,让孩子自由探索,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如王亚老师组织的中班数学活动《分树叶》中,教师不是直接传授幼儿进行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而是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不同的分法,在幼儿自主观察操作下,孩子们很快知道了树叶可以按照“大小”“颜色”“数量”进行分类。教师对幼儿的发现进行了总结,也对幼儿进行了表扬,孩子们为自己的发现感到骄傲,在整个活动中都是趣味盎然,兴致勃勃。
快乐法宝三:敢变化,乐思考
这里的“敢变化”并不是教师无目的的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而是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适当的处理,必要之时随幼儿的兴趣改变活动步骤。记得曾经在一次培训的时候,一位从外国参观回来的园长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活动《郊游》时,原本制定的目标是认识落叶,但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草丛中的某样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园长让我们想想,如果是你在组织这个活动,你会怎么办?我们都想了一些貌似很聪明有效的办法,如,和孩子们说“我们看完落叶再来研究这小昆虫吧!”“小昆虫很喜欢落叶,你们也喜欢的,对吗?”以此把话题引到落叶上来。但是园长告诉了我们那位教师的做法,她直接把原来的课程改掉,不但对落叶只字不提,而且还主动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到寻找昆虫的过程中来。我记得有些话印象深刻“为什么不尊重孩子们的选择呢?他们也是在发现,不管是落叶也好,昆虫也罢,孩子们都有收获,那么,为何还要计较学到的是落叶知识还是昆虫知识呢?”可见,真正做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也非易事,我们也需要“变化”的勇气。
“思考”在任何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体现,不管是活动的准备,或者是活动的组织,或者是活动后的延伸,但我想说的思考是教师的反思,即对组织教学活动过后的总结和反思。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精彩的活动不是一次就能得到成功的,这需要教师反复的思考。如徐亚萍老师组织的大班音乐活动《小木偶的舞蹈》,一开始的设计也非常得当,教学效果也良好,但是徐老师不满足于目前的成绩,不断尝试,不断创新,在环节的连接和设置上不断思考,最终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快乐法宝四:集资源,共教育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事,更是需要家庭、社区一切可利用资源共同努力的事,那就需要我们集资源,共教育。《纲要》亦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