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27: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算化实训个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职、教学
2000年之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覆盖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里,特别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普及率很高达到80%以上,急需大批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全国中职院校也相应的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是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毕业生难就业的现象。我做为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谈谈自己在教学和实操、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
一、规范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为学员打好会计基础知识和电算化操作本领,所学内容能够融汇贯通
(一)增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1、会计电算化包含会计知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现在的大多数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60、70前出生的,对计算机比较陌生,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谈何教学生,会计教研组的中老年教师多数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在青年教师中,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可是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年轻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也是会计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样教出的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财务软件一旦更换后就无从下手。
2、对专业课教师个人来讲,学习的主动性比较高,但缺乏积极引导和学习交流机会。学校可以加强在职培训,让专业教师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教学内容应以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故障处理、办公软件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维修、网络应用等实用技术为主。重点培养年轻专业课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参加国家、省、市计算机和会计各种等级考试,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教师。
(二)教学课程的设置
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主要有: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意义、英语、语文、数学、证煌蹲省⑹谐∮销、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辅助课程占用课时较多,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学校应该精简、整合一些辅助课程,给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腾出更多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电算化模拟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实施,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故障处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在办公软件中重点 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把excel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非常实用让毕业学生受益匪浅,在对毕业生的回馈信息中已经得到证实。
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训练,为以后毕业学员到工作岗位上实现无缝对接
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教学中,模拟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注重平时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实用的、专门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节,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纰漏,完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实用性。
实际账目模拟案例教学,就是直接取某一个企业的案例,由专业教师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扮演企业财务科室人员,按财务流程相互配合分别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账目处理,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的效率,教师检查模拟操作结果、点评、总结。这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教学与学员互相配合,学员与专业相融合,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思维、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了的主动性,为学员发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指明了学习方向,并为学员到企业实习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加强校企合作,把拟毕业学员送到企业财务岗位,增强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双赢策略使学校方面可以及时反馈社会近几年对本专业需求量和专业技能的调整,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对企业方面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知名度、社会效益、吸纳储备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主要实施方法:
1、和有财务资质认定单位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样学生毕业时就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和各类企业合作。例如: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等让学员接触多种类型的财务账目。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训。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教案,按教案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训,零距离地参与实际岗位工作。加强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3、外聘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在企业或软件公司、鉴定部门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来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 关键词 ] 会计电算化 教学模式 实践性教学
高职高专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技术和能力为主,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的能力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应是适合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电算化复合性人才,而非理论型、科研型、设计型人才,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应强调“实践性”,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
作为一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反复实践,现就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遵循的原则,我们在整合过去的资源的同时,开发基于财务工作工程的教学资料,在内容设置上按照:1.情景设置;2.任务驱动;3.教师示范;4.学生实践;5.项目回顾。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巩固,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知识落实为关键。
二、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模拟的同步性
在教学计划设置上,把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按照在同一个学期,在教材上可以同时采用一套资料,这样学生可以将手工记账的结果和会计电算化得到的结果互相验证,以取得一致结果,同时还可以对比两种记账方式的差异,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程序的认识。会计电算化安排每周4学时,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效果的观察,把4学时安排在一起比分开的效果要好,如果安排一周两次,那么一次教师讲完基本理论知识后,让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少,使软件的学习衔接性大打折扣,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三、SAAS模式的引入
SaaS(Software-as-a-service)的意思是软件在线服务,SaaS的中文名称为软营或软件运营。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作为一种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SaaS是软件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
因此我们在授课的业余可以让学生了解诸如用友的伟库网和金蝶的友商网提供的财务在线服务,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真正了解C/S和B/S架构的优缺点。
四、授课方式的改革
经过我们参观中国海洋大学会计实训室后,我们学到了不少经验,在实训室安排尤其是学生桌位排列上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比如说四个人围坐在一组,在授课方式上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循环扮演会计部门中的不同角色,按会计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增强岗位适应性,使学生得到综合的、系统的、全面的操作训练,熟悉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实践课程的整体效率。
五、ERP沙盘的引入
尝试沙盘ERP沙盘模拟实训,沙盘采用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做”来“学”。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在参与中学习,通过亲身实践体会深奥的商业思想。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企业经营中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必须利用所学知识去寻找市场机会,分析形势,制定策略,实施全面管理。在体验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每一位学生都会完全融入到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在参与、体验中完成了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六、在线平台和远程操作的应用
学校近年来采用的“天空教室”开放式平台,促进了我校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与发展,多元化了老师授课的方式,满足了学生课堂讲授以外的学习需要,同时网络学习平台搭建在了一个开放式的服务器上,学生可以直接在宿舍或者校外直接登录进行学习。
七、加大OFFICE办公软件的学习
增加实际中应用很广泛的Excel应用的教学和实训,比如增加强大的Excel数据透视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快速有效的处理各种数据信息,提高学生的“自包”能力,使其成为智慧的会计人员。
八、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和财务软件公司合作,让学生通过参加会计电算化资格认证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由于期末考试与认证资格考试一体化,实行无纸化考试,科学的考试测试方案,试卷自动评判,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对学校而言,由于考教分离,既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又扩大了就业。对学生本人而言,既可以取到权威的证书,同时也是熟练操作ERP产品的有力凭证。
参考文献:
[1]许 娟: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浙江工商职业学院学报,2004.2
[2]元传伟 任艳斐: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4.12
[3]王 妙:高职课程“实践型教学”改革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
[4]周 佩:电算化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7)
课程总体设计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过程考核”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中体现了“做、学、教、考一体化”和“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1.1课程设计基于会计岗位工作过程,重点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按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电算化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确定本课程重点培养出纳岗位的收付核算能力、日记账处理能力;会计岗位的凭证处理能力、账簿处理能力、报表编制和分析能力;审计岗位的证、账、表审核能力等。
1.2实践教学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目前当前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要求,课程设计突出了职业化的特点,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真实的企业会计数据,教学使用的软件用友ERP-U8.72也是目前较多企业实际账务处理所使用的商品化财务软件,教室的课桌椅设计也与企业财务室的布局相同,构建了与企业完全相同的会计工作环境,课程教学中真实模拟企业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将课程的职业性特点具体的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会计信息化课程发展非常迅速,教学过程中强调和注重知识的更新,力求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到会计信息化的前沿动态、拓展更多与会计信息化相关的专业知识。为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现场学习,到财务软件公司短期学习,参观;聘请校外的专家给学生讲授专业方面的前沿动态;聘请用友公司的讲师给学生讲授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自助学习,丰富专业学习的内容,体现课程的开放性。
1.3基于实际工作任务组织实践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真实的企业会计数据,与企业同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完全仿真会计工作环境,根据出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课程组织与实际工作过程完全相同,课程组织设计原则为:课程组织与实施过程为:实际业务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任务驱动—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各环节内容组织如下:课堂设计———将岗位分工、工作任务、职业行为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确定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兼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案。任务驱动———布置工作任务,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去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示范引导———主讲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在此过程中结合录像、课件进一步向学生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模仿操做———学生在观看老师演示后开始动手实际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复杂的角色分工操作需要进行小组成员协同。纠错重做———及时纠正个别错误,集体讲评一般错误,之后让学生重做容易出错的步骤。总结经验———最后老师对操作步骤进行复述,特别提醒容易出错的步骤和环节,总结整堂课技能要点、方法要点和社会因素要点。
2.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改革手段
2.1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融学校、企业和社区为一体,以技术服务能力培养为主线,共同开展实践能力的培育工作,形成校企社“三方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外基地以用友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争取与5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建立2~3家“校中厂”或“厂中校”。建设财会综合校外实习基地群,校外实习基地95%以上分布在广州市内,从学校到实习单位车程不超过1小时,实习基地布点合理,能为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提供真实的顶岗实习环境,学生在实习单位有明确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达到工学结合的实习要求。
2.2建立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室
建立财会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团队,解决会计电算化等财经类课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成立虚拟教研室———ERP教研室,设计会计电算化及ERP系列课程的教学大纲,详细设计会计电算化及ERP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资料的格式,设计每节课任课教师的人数及授课内容,明确教师之间协调、衔接的方法和步骤;设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及检查、考核学生办法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财会类课程实践教学课程标准,优化现有实验教学资源,扩大会计电算化和ERP实验等财会类课程的专业应用范围。
2.3创新教学内容,完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会计电算化及ERP等财会类实践教学中各模块的主要内容,按企业会计工作过程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使用与企业同步的财务软件,实践教学案例来源于企业,按企业会计工作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轮岗实训,仿真财务和业务部门布局、岗位,模拟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实践教学与会计核算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具体如下:(1)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教学采用模块分解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演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教学法、网络教学延伸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模块分解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导演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合作教学法、网络教学延伸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等方法。(2)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师“教、学、做”的教学模式,由多个教师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过程活动化:参观、个人、分组、角色扮演,进度合理化,每个教师教授和指导自己的专业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法。(3)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模块化教学设计,详细设计每节课的内容,达到课程小型化即小课题、小讲座;形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可以动用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参与过程。(4)实行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学生财会类专业课程自主学习平台。
2.4学校与企业结成职业教育联盟,共同改革实践教学项目
企业为财会金融系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教师提供实践项目,派技术骨干来学院做兼职教师,定期到学院开设专题讲座,制定并实施合作双方人员的互聘制度、兼职教师准入制度、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考核办法、兼职教师奖励办法等制度,建立10人兼职教师资源库。校企共同开发实训项目,主要开发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ERP认证考试、初级电算化认证考试、顶岗实习、毕业实习课程。企业参与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新模式;采用仿真企业或部门的真实教学案例(企业提供);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
2.5改革案例教学资源,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按照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子系统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将各个子系统作为一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各个模块的学习,不仅学习和了解了会计电算化各个功能模块,而且还掌握了各个功能模块在用友U8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训资料的操作,逐步掌握了全盘账的操作,最后能够将会计理论和会计电算化理论融入到具体的财务软件账务处理过程中,并做到灵活应用,提高了教学效果。
2.6建立会计电算化精品视频公开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发精品视频资源库
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及对这些技能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称之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善于总结和选择与自己职业或者工作内容相匹配的专业知识的能力。社会能力是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的职业能力,又称为社会行为能力,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这种社会能力对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而且,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又能深刻影响职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是一种职业生涯中的“关键能力”。
二、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构成
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当了解和行业相关的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在工作中应当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与合作精神,同时还应当熟练运用和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拓展与专业相关的一些技能,例如专业外语和计算机专业水平等。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应具有职业基础素质,经济分析、统计、预测也是综合素质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该项工作所应当具备的基础素质。职业核心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从业人员能对这些报表进行必要财务指标的分析,这是会计电算化学生也是会计从业者必须应当具备的能力,作为专业核心素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起着十分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第三,财务管理能力也作为一种素质构成了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包括资金筹集能力,对投资方案的分析能力,以及与财务运转相关的预测能力和决策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拓展能力还包括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会计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行业,它的专业新知识和相关法规都处在不断的健全和完善当中,这就导致了该行业的从业人员经常接触到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法规。因此他们应当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应对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方法能力。
三、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践的重要依据
突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能力教学。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十分关键。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当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二者在课程和内容设置上应当做到能够互相交叉和渗透,并且能够实现有机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首先应当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保证学生能够享有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和时间,在教学全过程当中应当始终贯穿实践教学的全部环节。将实践教学及综合能力的训练作为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而且实践教学不但指注重增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还应当在课堂之内适当的设计实践性质比较浓厚的教学案例。课堂的实践性和实践活动是构成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初次之外还应当充分考虑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职业发展和个人成才的自我实现需求。单一的实训模式已经不能在适应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的进行。而是建立一个综合化的实践体系,它包括课内实训课程、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和校企合作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完成和作用的充分发挥能够不断的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而言,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应当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审计、财务管理等模拟实训、会计分岗实训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在将来的工作中有可能用到的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综合模拟实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更加鲜活的工作气氛,需要进行基础工作、人际交流、熟悉环境、了解新知识等全方位的实践锻炼,因此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一个功能比较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式。因此应当配备多功能的会计实训室。在各种模拟系统的推动作用下不断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深入细致的分析所教课程,以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完善不断提升学生的专项能力。充分挖掘课程能力开发要素。将学生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定为课程教学目标。在能力开发要素的配合下不断的选择科学的定向组合教学内容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当在规范的评估体系中进行。既然我们以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形成作为教学的基本目标,那么在教学中就应当以此为依据对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作为一种方法,评估能够极大的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该环节结合一定的激励措施,是增强教学和学习的强大动力。
五、实践教学应强化职业技能培养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会计实务;课程教学
一、引言
随着ERP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ERP上线后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以往的会计实务能力上,而更看重会计专业人才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为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然而,由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长期在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与教学实践,普遍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致使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会计实务在电算化课程中的渗透教学。因此,如何在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本文结合ERP上线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与实际,总结了近十年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实现新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会计专业人才。
二、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 教学目标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普遍以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应的教学内容为针对该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教学中忽略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能力培养的渗透。这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电算化的学习与操作实践中缺少基础概念与理论支持,更无法将会计实务实践迁移到电算化的应用上,只能照本操作,离开课本、离开课堂,真正上岗时即无从下手,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2. 教材选用单一。
目前,为响应 “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教育有大赛”,适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需求,各中职学校普遍热衷选用用友T3版的会计电算化教材,教学内容则以技能大赛的大纲为教学大纲,以培养学生适应各级专业技能竞赛,努力跻身在各级大赛的前沿。我校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虽然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需要,但是,由于现行社会各企业选用的财务软件版本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仅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用友T3版软件明显不足以满足社会各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中等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
3. 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如前文所述,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针对某一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进行详尽的介绍与示范,忽视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缺乏创新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对会计电算化专用术语的解析以及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会计实务实践的渗透,教学形式单调,使学生将《会计电算化》与《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4. 缺少实践性教学。
随着各中职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配备与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与完备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已能基本满足本课程的教学需求。但是,由于专业教师普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且缺少企业会计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等,致使许多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并未能充分发挥其有效作用。此外,由于会计信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等,在开展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延续性的实践性教学时常遇到一定的阻碍与矛盾,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弱,未能满足社会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创新《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 适应社会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近年从各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以下能力的不足:①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②对运行会计软件所出现的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能力不足;③对其他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较差。
为适应企业对中等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标准,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特定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的操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该软件的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指引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基于熟练掌握某一特定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后,自学掌握其他常用的财务软件。
2. 充分发挥自编教材、自编《上机指导训练》的作用。
以本校为例,目前我校会计专业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会计电算化(用友T3版)》及《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用友T3版)》,上述教材内容深入浅出,实用性强,较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但也存在不足:①教材详尽地介绍了用友T3财务软件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常用模块的应用,但却未考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其他系统模块学习的需求;②上机指导的实验设计能适应“教与学”的同步,也考虑到了阶段强化技能训练的需求,但却未能有效地与会计工作实际相结合,未能满足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的目标要求,使学生离开课本、离开课堂即无法适应、满足企业日常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的实际需求。
为使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能与企业会计工作实际需求有效接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编电算化教材(补充出纳管理系统、往来帐管理系统、购销存管理系统等模块的应用知识;补充金蝶财务软件的基本应用知识等)、自编电算化上机指导训练(结合基础会计模拟实操教材、财务会计模拟实操教材及近年会计电算化省赛试题等,编写仿真会计电算化上机指导实训),弥补了学校目前选用的教材内容上的不足,既实现了在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会计实务,使学生较具体地体验仿真ERP上线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又能满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需要,以使他们能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学实现理论迁移、技能拓展。
3. 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班级授课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采用“边讲演边练习” “先讲演后练习” “先练习后讲演”的具体教学方式等,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岗位角色扮演、分组竞赛等。
电算化是一门以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入门容易深刻难”,尤其是如何使学生能不仅熟练应用某一特定财务软件,更要能将其掌握的会计实务知识渗透应用到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来,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方法、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体验快乐学习,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迁移,也利于技能的延伸与拓展,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
4. 因地制宜加强实践性教学。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高的标准要求。近几年,省教育厅推行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锻炼,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与技能不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同时,应当结合会计工作实践,积极做好经验积累与总结,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与素材,更新教学案例,更新自编教材及上机指导训练,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同步更新,使会计教学培养的人才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及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甚至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领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因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及教师的个人经历与发展而有所差异,如何创新电算化课程的教学,适应社会实际的需求,培养中等电算化专业人才,仍需电算化教师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使电算化的教学研究与电算化的全面深入应用具有可持续性发展。
(作者单位:李志云,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李志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谢伟文.中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教育(职教),2011,(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高职衔接;实践;探讨
1 问题的提出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的一部分,在学校层面中高职衔接的实质是专业衔接,是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的衔接。目前中高职衔接中大多数是以专业为纽带,将一个高职与多个中职院校或一个中职与多个高职院校连接起来。本研究从会计电算化专业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入手,剖析中高职衔接的状况,总结中高职衔接的经验,揭示中高职专业衔接层次上存在的问题,探讨中高职贯通的办法。
2 实践探讨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具有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公办综合性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共设立十个分院,开设45个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吉林省示范专业;长春职业技术学校是综合性公办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校,共设5个教研室,开设20个专业,其中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国家示范专业。
从2007年开始,两所学院积极沟通,构建中高职衔接的途径,通过以职业标准为参照,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理清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构建了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德能并重、阶层递进式”课程体系,在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办学实践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学院就中高职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人才培养质量考评体系等的有效衔接,多次组织各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务处、行业企业现场专家进行研讨与论证。
中高职衔接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2.1 构建了“3+2”衔接模式
我们执行的是“3+2”五年分段制的中高职衔接,也就是招收符合条件的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五年,前三年在长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为中职学籍,后二年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为高职学籍,考核合格发给专科毕业证书。
2.2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其就业岗位群比较广泛,如企业的出纳,商店、超市的收银员,仓库的管理员、保管员、统计员、材料员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中小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能够从事出纳、核算、财务管理岗位,能够胜任出纳、资产核算、往来核算、成本核算、纳税申报、审核、财务管理等实务工作,具有诚实守信、耐心细致等职业道德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以职业标准为参照,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依据,通过多方的多次论证和探讨,给合教职成〔2011〕9号文精神,将中职层次定位于培养专业初、中级专业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强调基本职业素质与技能的形成。高职层次定位于培养专业中、高级专业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强调职业素质与技能的提升。
2.3 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双方商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理念,系统构建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
由于是两校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的安排上有诸多便利条件,也能比较好地避免中高职课程重复。在课程安排上,该中职学校采取了统一安排,前三年主要安排文化基础课,另安排了一些中职专业必修课,还包括高数、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课程。后两年主要安排高职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在课程结构上,采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和实践课的结构形式,围绕着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上按照技能的递进性分为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四阶段培养过程,整个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校内校外相结合,设计的中高职会计专业电算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高职在中职的基础上,既增加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税费计算与申报等岗位实训,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例如同样是会计分岗位实训,中职与高职的岗位任务内容有明显的层次区分;中职实训将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分开,而高职更多的是将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实训相结合。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也是中高职衔接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教学方法上目前高职基本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而中职阶段只有一少部分学生接受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仍接受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针对这一问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在2011年开展了吉林省中职院校骨干教师培训班,将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等成果与中职兄弟院校分享。
中职教学淡化理论知识,重视实践技能,高职教学在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高于实践技能,高职院校的教师主动关注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兼职兼课、参与教研、培训教师等,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向中职教师学习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中职师生也可参观高校校园以及会计专业的实训室、了解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岗位,增强沟通,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吸引力。
加强了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训练,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下企业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 达到了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同时还聘请了企业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一线财务工作人员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一些实训课程的授课,带动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3 实施结果
从2011年考试到2014年,通过近四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措施、优化方案。学生在实施后成绩突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在省和国家大赛中都取得了成绩优异,2008级(高职2011级)史玉桥同学在2012年会计沙盘大赛吉林省总决赛获得第二名,2009级(高职2012级)初蕾同学获得2013年吉林省第一届会计技能大赛一等奖,2009级(高职2012级)林博同学在2013年国家会计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由于林博同学在国家大赛优异的表现及个人的良好素质,目前留在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盼.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研究[J].企业导报,2013(9).
[2]张惠君.会计专业中高职一体化课程衔接问题的思考: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3(15):266-268.
[3]刘任庆,刘平原.构建中高职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的实践与探索:以株洲职业技术学院和株洲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科技信息,2012(30):74+7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指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它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和准则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由于许多中职院校设会计电算化普遍较晚,学生的起点较低,使得会计电算化在教学中的问题日益突显。
1.缺乏系统的高质量的课程设置
许多学校对课程设置的目的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大多数院校只是参照其它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对当前会计电算化专业在市场上所需求的人才类型进行充分地调查,且课程一旦设置好,几年都不会改变,导致人才质量严重跟不上会计电算化行业的飞速发展。其次,在课程设置中,会计专业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的比例达到了6:4,会计电算化课程所占比例不到15%,这使得学生的运用能力严重不足。再者,许多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也不合理,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结合,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应安排在会计专业课和计算机基础课之后。除此之外,一些中职院校还缺少系统、实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许多教材版本陈旧,教材内容还停留在几年前的会计电算化技术上,这严重限制了教学目的的实现。
2.硬件和软件设备滞后
会计电算化这门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若只是单一地学习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不将它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运用,将无法达到培养理论与实践能力为一体的学生的目的。然而,部分高校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验设备陈旧、老化或数量不够,使得众多学生无法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及时地上机练习。同时,许多教学软件滞后,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非在线模式,没有开展在线会计服务模式教学,这使得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软件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软件发展。此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通常只是简单学习一个电算化软件,没有尊重市场有多个软件并存的现状,例如,中国80%的高校都是采用用友软件来教学,但调查表明,在2009年,用友软件的市场占有率仅有20%左右,这充分体现了会计电算化软件教学的漏洞。
3.师资力量缺乏
会计电算化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老师必须既要具备会计知识又要具备计算机知识。但目前许多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会计专业知识相对单一,对计算机缺乏系统的学习,同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老师相对较少。此外,由于会计电算化实施较好的企业与软件公司的合作较少,许多年轻老师自身缺乏专业实践训练,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不是很清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按部就班,照本宣书,无法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更谈不上综合应用。
4.实践不足问题
许多高校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不足的问题已十分普遍。由于实践时间不足,教师对实践部分只是流于形式,加之许多教师本身已与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脱节,再者相对手工会计而言,会计电算化课程只有一门且实训课时较少,这些因素致使学生实践不足的问题日益严重。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的改进措施
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面向会计电算化的岗位操作者,以实际的应用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1.准确确定教学目标、规范课程内容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在掌握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会计信息系统理念,对会计电算化的业务流程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熟练地掌握和应用两三种流行的会计软件,如金蝶,用友,管家婆等等。在课程内容上,对陈旧、技术落后的教材进行更换以确保教材内容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相一致,教学内容可适当超前,不仅要教授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软件,还要将市面上刚刚推出不久但具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纳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在此基础上,课程内容中还应该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保证教学的效果。如在讲授电算化理论时,除了将阐明各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与功能纳入课程内容之外,还应该在讲授程序的基础上,演示相应的系统软件,以便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虽然现在Windows版的财务软件操作简单易懂,但实际操作给学生带来的感性认识是非常有益的,若在课程内容中安排得当,不亚于一次“岗前培训”。
2.采用在线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的应用发展,基于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在线服务)模式的“在线会计”、“在线进销存”、“在线电子商务”等中小企业用户不断增加。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及“在线会计服务模式”促进中小型企业使用经济又实用的在线会计电算化操作平台,从而培养具备在线会计业务处理实战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在线教学模式中,尤其要注重选取适合会计专业学生的“在线”综合案例,并严格控制学生从开始操作到结束操作的完成时间,最好能将时间控制在免费体验时间范围内,避免超期付费增加成本,同时,若时间允许,还应要求学生掌握“在线进销存”、“在线电子商务”等这些管理软件的使用,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软件的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3.加强社会合作
高校应尽量加强与社会企业的相互合作,邀请相关软件公司的资深技术人员到高校进行专题教学、理论研究、项目培训与推广等,让学生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采取可能的解决方法,通过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或ERP系统的实施工作,学生可以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定期输送部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亲身参与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中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兴趣,更加熟练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在与社会企业合作的同时,还可以定期派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训练,以确保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据调查,我国已经有几家大型管理软件公司开展了这项工作,如用友公司推出的“用友全国讲师俱乐部”,是在用友与全国大约800所合作院校的基础上成立的,它帮助教师提升其个人价值,实现企业与合作院校的双赢。
除以上措施以外,学校还应该投入到更多的资金,以配备更加完善的软硬件设备,保证学生的实验课程顺利进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更多在理论学习时无法发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总结
如今,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社会财务工作的主要办公模式,因此,培养具有会计电算化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所有会计电算化教育工作者的现实要求。所以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不足,并及时地采取改革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社会真正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摘 要:文章通过剖析高职会计电算化传统授课模式的困境,提出采用微课模式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参照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评审规则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计,旨在通过该文笔者的粗浅阐述,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述程中提供全新的思路,从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根本学习要求。
关键词:微课 会计电算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11-02
1 微课介绍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时代的要求,如何构建全面开放和科学合理的学习资源体系,满足全社会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已经成为社会性的课题,成为众多教学研究部门和多媒体网络机构竞相研究的对象。微课的教学模式就此在国内蓬勃发展起来。
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载体,此外,还要配合配套的图片、动画、音频等多媒体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反馈,教师要做哪些有建设性的点评等辅资源,以上与教师讲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微课。[1]
2 微课引入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必要性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被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广告等各种微信息充斥着,在乘车,短休,等候,假日,睡前等原来被认为是“海绵孔”的时间,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进行交流和电子阅读,把时间全部用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微时代”已经到来。
对学习方式而言,本时代的要求是个性化和多样化,教与学都在进行革命,时代要求学习资源情景化、短小化,案例化、便于应用。
在学习方式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教与学都急切需要一些短小的,案例化,情景化,便于应用的资源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合当年的教与学,在本时代就显现出很多弊端。微时代的学生需要微课的教学方式。
微课的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动态直观,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现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学习能力不足,理解能力不强的现状,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得部分学生减少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减少对学习的抵触情绪。
微课的教学模式一般是10 min左右,而科学证明,大多数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能保持10 min左右,微课的教学模式是符合人性特点的科学模式。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吸收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效率,不至于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使学生厌倦。
微课的教学模式具有短小、精悍、完整的特点,在特定的时间,将特定的问题阐述清楚,有效整合学与教的资源,知识点明确,无须学生课后进行整理,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能够有效吸收,记忆深刻。
采用微课教学模式能够解决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的困境:(1)微课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兴趣,具有明显差异化的学生,都具有适用性,可采用同一教学进度。(2)会计电算化理论问题一一讲解,学生很乏味,不感兴趣,采用微课方式,避免了填鸭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大量实践操作,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大量实践,学生课后实训效果难以呈现,又无从知晓,学生遇到问题又不知如何解决,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恰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3 如何设计会计电算化微课
在教学实践中,会计电算化微课的设计必须承载着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使用。参照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评审规则,以总账系统初始化这一节为例,制作会计电算化微课如下:
(1)选取教学环节中总账系统初始化知识点、技能点、专题、实训活动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总账系统初始化这节课程材料完整:包含微课视频,以及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全部辅助扩展资料,包括课件、习题、动画、视频、图片、答案、总结等。[2]
(2)围绕选题设计教学方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有三个,知识方面包括:①总账系统控制参数的含义及作用;②总账系统期初余额试算平衡的意义;③总账系统登录时应注意的问题;④总账系统选项设置因果关系。能力方面包括:①总账系统登录的步骤;②总账系统选项设置的方法;③录入不同类型会计科目期初余额;④进行期初余额试算。素质方面包括:①具有自我学习能力;②仔细认真、一丝不苟。学生课前准备为:①了解一个企业与财务业务处理相关的参数设置情况;②复习手工会计期初数据结转。教师课前准备为:①有关参数设置和期初余额录入的课件;②企业期初数据的案例。
(3)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确定重点难点为:①参数设置需要符合企业业务需要;②凭证审核控制到操作员;③出纳凭证必须出纳签字;④辅助核算期初余额录入。
(4)教学内容严谨充实,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专业发展,无科学性、政治性错误及不良信息内容。
任务一:总账系统选项设置。
①任务资料。
②任务指导。
第一,以账套主管“张新华”身份登录总账系统;第二,进行选项设置。
任务二:期初余额录入。
①任务资料。
第一,账套号:008;第二,账套名称:哈尔滨市天宇贸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宇公司)启用日期:2012年01月01日;第三,会计期间设置:01月01日~12月31日;第四,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00号,法定代表人:钱森,邮政编码:150001,联系电话及传真: 882555644,本币名称:人民币(代码:RMB),企业类型:工业,行业性质:2007年新会计制度(建账时按行业性质预置会计科目)。
②任务指导。
第一,非辅助核算科目录入。直接输入末级科目的累计发生额和期初余额,如录入“银行存款-工行存款”384660.33。同理录入资料中“库存现金”、“固定资产”、“长期借款”等科目。第二,辅助核算科目录入。设置了辅助核算的科目,其累计发生额可直接输入,但期初余额录入时,应双击“期初余额”栏,进入“辅助期初余额”窗口。
在该窗口中单击“往来明细”按钮,进入“期初往来明细” 窗口。单击“增行”按钮,录入辅助核算的明细期初数据,如“应收票据”科目,根据实训资料,在“日期”选择“2010-12-28”,在“凭证号”栏选择“转-32”,在“客户”栏选择“永安”,在“业务员”栏选择“吴豪”,在“摘要”栏录入“赊销A商品300件,单价120元”,在“金额”栏录入42 120。
对于以上内容教学组织与编排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及学做一体的有机结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图片、动画、视频、HTML网页等多种媒体技术,恰到好处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5)微课视频不超过15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视频片头显示微课标题、作者、单位。 演示文稿配合视频讲授使用的主要教学课件为PPT格式。
(6)教学策略选择正确,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后作业设定为:①辅助核算的期初余额是如何设置的?②为什么要指定会计科目?③总账系统参数设置中“凭证审核控制到个人”的设置与以后业务执行的关系。④如果试算不平衡是否能记账,能进行填制凭证处理?
参考文献
[1] 俞金香.利用网络微课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师教育,2015(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