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27:3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58-01
按照卫生部、湖南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我院自2011年起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在此活动中,我院除做到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外,更是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自选动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明显改善。
1认真落实上级精神,积极完成“规定动作”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立了成立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任组长,全面领导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成立了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小组、专家评价组。在对2010年全年及2011年上半年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线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各项指标有针对性的分解到各临床科室,并将指标纳入到与各临床科室主任签订的责任状,强化科主任职责。并通过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信息监测、严格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等措施,有效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2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逐步实施“自选动作”
2.1建立三级督导制度。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记录本”,业务副院长、医务科、质管办、大科主任、临床科主任人手一本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督导工作。
2.1.1分片区督导。将全院各住院病区及门急诊一共分为四个片区,四个业务副院长担任各自片区的督导负责人,督促医务科、质管办、临床药学研究室、大科主任、科主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督导。
2.1.2医疗业务管理部门督导。医务科、质管办、大科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各自的责任区域进行督导,检查临床科主任的督导记录;抽查在架病历及出院病历,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估。
2.1.3临床科主任督导。各临床科主任每周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的检查,在每周的晨会上对督导情况进行通报。
2.2制定具有我院特色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2007年以来,我院分级管理的要求是:有处方权的医师就能开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类必须要有科室负责人批准才能使用;特殊使用类必须是全院大会诊后或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咨询专家会诊后才能使用。在特殊情况下,科室负责人或临床医师可以越一级使用高于审批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一天用量,做好相关病历记录,随后补办审批手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拟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将临床医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融入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之中,更加严格地落实分级管理制度。如,对于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只有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在科室负责人审批后才有开具此类药物的权限。
2.3规范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品种。我院参照卫生部、省卫生厅“三级医院抗菌药物不超过50种”的规定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根据各临床科室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特点,对各临床科室一线、二线品种进行明确,不得随意突破。
2.4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我院根据卫生部、省卫生厅的精神,制定了“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检查评分表”,着重考核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管理,着力点在于“科室”;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评价标准”,着重于对具体病历的考核,着力点在于“个人”。
2.5各临床科室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各临床科室在医院规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新方法,如神经外科规定:⑴择期手术病人,在术前讨论时,由科室集体决定是否用抗菌药物以及抗菌药物的品种、使用方式、疗程等;⑵新病人、急症手术病人或需使用抗菌药物非手术病人,由每个治疗组的负责人决定抗菌药物使用与否及使用方式,但仅限一天权限,随后由科室负责人审批后再确定方案。再如肾内科制订了严格的考核方案,对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现象进行处罚等。
2.6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成绩斐然
2.6.1抗菌药物使用更规范。临床上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上的把控更严,用药的时机、疗程更规范。如以前冠状动脉造影均使用抗菌药物,现已基本不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程一般不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不超过48小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1年6月79.5DDD/100人天下降到今年6月38.08DDD/100人天;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1年6月93.2%下降到今年6月50.67%。
2.6.2人民群众更满意。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以来,我院次均费用下降、药品比例下降、平均住院日下降、床位周转率增高,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有效地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抗生素;临床合理用药;应用误区
1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概念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临床药理概念为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即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这就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2抗生素合理应用的五大原则
2.1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如皮肤)。
2.2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
2.3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
2.4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与疗效关系。
2.5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
3抗生素分级管理原则
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3.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3.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3.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4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通过本院2004年至2013年门诊处方综合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分为:
4.1给药不当急性细菌性中耳炎,典型处方:0.9%氯化钠溶液250ml,氨苄青霉素6.0g,静滴,1天1次,氨苄青霉素半衰期短。为时间依赖性抗生素,1天1次给药根本无法,满足抗菌要求,反而易引起耐药药菌产生。
4.2配伍不当肺部感染,荨麻疹,典型处方:0.9%氯化钠溶液100ml,头孢曲松2.0g,静滴,1天1次,10%葡萄糖溶液100ml,葡萄酸钙溶液20ml,静滴,1天1次。头孢曲松与钙离子生成头孢曲松盖沉淀。
4.3药理拮抗支气管炎,典型处方:5%葡萄糖溶液250ml,阿奇霉素0、5g,静滴,1天1次,0.9%氯化钠溶液250ml,克林霉素0、6g,静滴,1天2次。阿奇霉素与克林霉素同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压基,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两药使用靶部部位相同,联用产生药理拮抗作用。
4.4联合给药不当流行性脑膜炎,典型处方:0.9%氯化钠溶液250ml,头孢曲松钠4g,静滴,1天1次,复方新诺明0、96g,口服,1天2次。
4.5无适应症用药上呼吸道感染,典型处方:0.9%氯化钠溶液250ml,头孢曲松钠4g,静滴,1天1次。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根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只需对症治疗。
5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5.1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
5.2抗生素可以外用。
5.3对抗生素期望值过高。
5.4新的抗生素比老的好。
5.5抗生素是消炎药。
5.6忽视抗生素的特殊不良反应。
6避免抗生素滥用的措施
6.1对抗生素实行分级管理。
6.2建立健全合理用药质量管理制度。
6.3应及早确立病原学诊断。
6.4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等状态而合理用药。
6.5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
6.6严格规定本机构各级医师应用抗生素处方权限。
7基层合理应用抗菌素的要点
抗菌素的选择:
7.1一定要有严格的用药指征,检查白细胞或者相关检查提示细菌感染。
7.2如果能检出细菌,最好做药敏试验,选用最敏感的抗菌素。
7.3用药量要足,还要保证坚持按疗程用药,对细菌就要一棍子打死,否则它还会死灰复燃,甚至更厉害。
7.4根据需要,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综上所述,抗生素合理化使用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在我国目前新医改逐渐实施的大环境下,在多重耐药菌数量增加及“超级细菌”出现的背景下,我们合理使用抗生素不仅是功在当代,并且是造福子孙。作为医务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抗生素应用的利弊,更应该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熟悉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严格执行抗生素分级使用制度,加强防止耐药菌株感染,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做到细菌培养+药敏检测的普遍性,做到合理、规范地使用抗生素。同时,应该做到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抗生素使用的适应症,避免他们盲目及错误地用药。最后,相信在国家合理科学的指导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加强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将取得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药剂科管理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使用较多,人们也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引起了重视。我国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曾在2011年"世界卫生日"主题活动指出:在近期卫生部将采取列有效措施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减少临床上对抗菌药物的滥用。此外,抗菌药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使我们深入思考,这种现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说明当前我国药剂科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1]。因此,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我国现有药剂管理制度刻不容缓。
2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行动内容
2.1对医护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及相关专业知识培训从2013年7~12月,我院进行了专项整治活动,活动中对我院医护人员和药剂科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活动点评,并在整治活动期间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等。通过专题培训,使我院医师、药剂科管理工作人员从思想上得到了新的认识,提高了医务人员合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另外,医护人员还充分利用身边媒体对抗菌药基本知识进行宣传,并针对医院的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2]。
2.2开展抗菌药物应用基本情况调查,拟定各科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专项活动中,我院对医护和药剂科管理人员抗菌药物的实验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临床上医护人员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品种、使用剂量等指标,分析我院医护人员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预防使用率等。此外,专项活动中,医院根据每个科室的实际情况,拟定两个不同阶段的抗菌药物临床指标,并向医院相关领导汇报专项整治讨论工作进程,并根据工程专项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如骨外科第一阶段的指标是70%,第二阶段的指标是63%。通过临床医护和药剂科管理人员点评病历,依据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整治行动完成后,我院基本能够完成下达的指标[3]。如内二科第一阶段的指标是60%,实际完成指标56.69%;第二阶段的指标是55%,实际完成指标50.48%。
2.3 对医院以及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临床医护和药剂科管理人员要定期分析我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对细菌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为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临床使用抗菌药的合理性、规范性。如妇产科较常给剖宫产手术患者使用头孢他啶注射剂和头孢硫脒注射剂,医护人员及药剂科工作人员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把反馈结果反馈给产科后,产科接受了建议,改用头孢唑林钠注射剂[4]。
2.4 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滥用使用抗菌药物人员给予处罚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和药剂科管理机制的建立,首先医院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理由医院现有的管理机制和资源大力发展抗菌药物监督机制和药剂科管理机制,培养全科医生,让医院运行效率更高,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同时政府也要对医疗机构的加大投资力度,解决以药养医的行为,减少患者自付药费的比例,真正解决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另外,在活动期间还有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督导小组的职责,定期检查抗菌药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动态监测分析,把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医生全院通报并把每月使用抗菌药量排名前三位的进行适应性分析,了解频繁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情况,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我院抗菌药用药水平,确保每1例患者合理、有效、经济、安全地用药。临床药剂科一方面负责医院药物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负责对不合理抗菌药的干预工作,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进行打分,并写出反馈意见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通过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使得我院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下降了12%,抗菌药合理率也提高了13%,药剂科管理水平也提高了很多。
3 专项整治行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措施
3.1 提高认识、真抓实干,建立和完善抗菌药物管理体系专项活动后,我院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领导下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工作,这些领导主要由医务、药学、临床微生物、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共同负责,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集中讨论,制定和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目标相关的可行性政策和措施,这样能够使各个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分工,使他们能够各司其职,同时还能够加强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保证抗菌药物管理机制有效运行。此外,开设专项活动后,医院还要定期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议。此外,各部门之间合作需要协调机制,医务、药学部门要积极主动,善于沟通,互相协作,保证抗菌药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5]。
3.2 开展全员医师、药师抗菌药物培训不断完善临床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架构,是一项非常重要且需要持续开展的工作"2年来,我院开展多次抗菌药物专项培训,有全员医师培训,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大会;内外科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专题培训;药品调剂人员培训,严格抗菌药物的处方管理;印发本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手册,每人一册,内容包括国家相关制度政策解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本院抗菌药物管理相关制度等,宣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滥用抗菌药物的弊端,力求使培训效果达到融化到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的高度"专项整治活动目的是改变我国目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的局面,而医师是抗菌药物处方开具者,只有临床医师真正意识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迫切性和严峻性,才能更好更快的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只有当处方医师将其当作避免产生耐药的严重措施而不是一种限制时,才更容易主动接受,培训才更为有效。
3.3 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分级制度我院在开设专项活动后,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等,并将整理的制度等编成书籍发到每一个医护人员手里,让他们进行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专项活动后,医院对医师药师进行考核,待考核合格后,方能授予相应的抗菌药物处方权和抗菌药物处方调剂权。各级医师在自己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范围内使用抗菌药物,越级抗菌药物使用必须填写《抗菌药物越级使用申请单》,而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必须填写《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审批单》,经抗菌药物会诊专家会诊同意后,才能够在医护人员的嘱托下开处方,使用,使用时要注意患者的剂量等[6]。
3.4 开展抗菌药物监测与预警,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做抗菌药物使用量和费用前10位排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排行,统计抗菌药物相关监测技术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对使用量异常增长及6个月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展开调查,有无超适应症处方、超剂量处方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对违规的药品企业、滥用抗菌药物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理,点评结果在本院例会上通报及定期在药讯上。
4结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实验。针对部分医院中出现抗菌药药物滥用情况已经得到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共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医院药剂科管理的改革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医院药剂科要转变思想,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建立起一个领导能够满意、医师能够接受、患者愿意配合、药师又能承担得起来的长效干预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抗菌药物将会得到合理使用及药剂科管理机制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也为医院以后的发展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
[2]付丽红,吴建华,陈新梅.浅谈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J].中国药事,2008,22(12):1137.
[3]郭峰,赵纳,冯松叶.我院2007-2009年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中国药业,2011,20(5):46-47.
[4]赵小顺,岳永焕,陈红利.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中国实用医药,2009,4(22):229230.
市场经济下必然伴随着相当数量的虚假医药信息,对临床要求引进的新药,我院由临床药学室负责从药品的疗效、安全性、价格等方面进行考核、论证,写出书面报告,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决定是否引进该品种。
对新药使用的前半年,由临床药师负责跟踪调查,了解药品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临床评价,报到药事管理委员会以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该药品。
为杜绝药品的临床促销现象,临床药学室根据本院实际参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订本院基本用药目录,对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以每季度使用量大的前10种药品进行监控,对使用这些药品量大的医生的病历和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发现问题后由医院按规定进行处理,对牵涉的药品根据情况要求药商降价或停药。
抗菌药物应用
为了确保抗菌药物的疗效,保障用药安全,采取如下措施。
进行病历、处方评价:临床药师每月抽查医院病历(≥30%)和门诊一日处方,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用药指出原因并提供合理方案反馈临床备考。
建立抗菌药物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措施:统计临床各科每月的出院人数、应用抗菌药物人数、应用率、治疗用药人数/预防用药人数、不合理用药比率、常用品种等,以了解各科的用药动态。对使用抗菌药物金额排在前3名的医生的所有病历进行评价,对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行为视情节由医院给予相应的处理。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分级管理药物目录,每季度协助医院用药督导组检查分级管理的执行情况。
监测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多的药品,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的过程中,应注意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参与不良反应的防护,以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并及时报告不良反应。鉴于头孢类药物均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临床药师提议头孢类药物使用前应做皮试(皮试液浓度500μg/ml,皮试方法同青霉素)。
细菌药敏检测:确定病原菌是正确治疗感染的基础。临床药师在深入临床的过程中,应提醒医生在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病原鉴定并做药敏实验,然后根据药敏结果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药学监护
药学监护是医院药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临床药师应熟悉常见病的检查项目及正常值,虚心向临床医师学习,熟悉医师的工作全程,全面了解临床医师对患者诊治和药物治疗的思路及方法。在跟随医师学习的过程中,可向医师介绍有关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特点,作用机制、用量用法、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药物的相互作用等,使药师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给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药物咨询
医院发药窗口人流量大,药房无法给患者以满意的用药咨询。因此,我院设立药物咨询室,和患者面对面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机体状况,向患者介绍药物的特点、疗效、用法、注意事项、药物与食物方面的影响、用药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及处理、特殊人群(老人、儿童、孕妇、哺乳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家庭常备药品的保管等。
在咨询过程中,注意强调按时、足量、按疗程用药是治愈疾病的前提,非规范用药会导致治疗失败。
在咨询的同时,往往可得到药物的反馈信息,如药品质量和不良反应等,临床药师应做好记录并及时上报,以保障人民的用药安全。
医护人员往往会咨询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咨询的内容也较广泛,如新药介绍、老药新用、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疗效和疗程、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均应详尽的解答。对暂时不能回答的问题,应尽快通过查工具书、查权威书刊、网络查询、请教专家等方式,及时反馈。
小 结
总之,临床药师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提高职业素质,积极和医护人员及患者沟通,提供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和让患者满意的药学服务。
【关键词】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药学人员作用
近年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也十分严重,这不仅造成抗菌药物的资源浪费,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还引起许多医源性疾病,并已成为产生细菌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为确保有效治疗感染的药物存在,最大限度利用好现有的抗菌药物,充分发挥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作用,本文对某基层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做一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探讨药学人员在如何充分了解临床需求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指导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某基层医院2011年5月~2011年12月期间门诊和病房处方每月各500张,总计8000张。
1.2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标准根据药品说明书、《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及公开发表的各种文献、书籍以及相关资料判断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药物应用不合理情况:无感染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未按照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未按照药物的理化性质及在体内的代谢特点选择给药时的溶媒、药液浓度、给药途径及给药次数不合理;未按照药物的抗菌特点选择用药;更换药物不合理;预防用药给药方法及给药时间不规范;疗程过长或过短;联合用药无指征或联用不当。
1.3 统计分析对处方中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抗菌药物的种类、用量、应用方法、联用情况等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比例及原因。
2 结果
2.1基本信息8000张处方中,男性4697例,占总数的58.71%;女性3303例,占总人数的41.29%;≥18岁处方4937张,占总数的61.71%,<18岁处方3063张,占总数的38.29%。
2.2 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处方总数5080个(占总处方63.50%),其中3207个为男性处方,占男性处方的68.27%,1673例为女性处方,占女性处方的56.7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2412个,占门诊总处方60.30%,住院抗菌药物处方2668个,占住院总处方66.70%。
2.3 抗菌药物联用情况一联使用率为78.33%,二联使用率为20.27%,三联及以上使用率为1.40%。
2.3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共发现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处方902张,占抗菌药处方17.76%,其中门诊583张,占门诊抗菌处方19.36%,住院319张,占住院抗菌处方15.43%。
3 讨论
该院抗菌药物的综合使用率63.50%,门诊使用率60.30%,住院使用率66.70%。高于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30%目标,也高于我国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的标准。我们发现,该院门诊抗菌药物用量远高于国家要求,可见门诊医师和患者在选择应用抗菌药方面具有自主随意性,有些患者希求见效快、治愈率高,所以两种抗菌药物联用的处方数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医师对抗菌药物的应用缺乏谨慎的态度。同时从处方中发现,门诊抗菌药物多应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治疗,但这些大多数属于无用药指征或指征不强的应用,这符合门诊患者特点。住院抗菌药则以呼吸系统疾病抗感染、外伤及术后预防性给药居多。该院不合理用药达17.76%,不合理用药方面存在问题主要包括无适应证用药,不必要的预防性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和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和疗程不合理,不当联合用药及配伍禁忌等。该院的情况只是不仅仅是一个个案,只是我国基层医院抗菌药物滥用的一个缩影。
抗菌药物已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其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目前已有超级细菌的出现,我国也出台史上最严厉的“限抗令”,在此情况下,对基层医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指导和监管势在必行,而药学人员发挥自身优势,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药学服务倍显重要。下面就如何发挥其作用进行探讨:
一是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监管。建立并完善药事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药师规范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特殊作用,并制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一系列制度,包括“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不合格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的具体标准》、《不合理用药预警管理制定》、《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等。药学人员应定期不定期参与检查和监督,发挥在促进合理用药中的作用【2】,不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管力度,监管内容包括抗物菌药物品种的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等方面,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或降低感染率,同时降低药物带来的不良后果。
二是对抗菌药物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和抗菌药物特点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由药师监督执行情况。如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选用非限制抗菌药物;感染严重且自身免疫力低者可慎选限制用药物;对特殊使用药物则应严加限制【3】。
三是药师对临床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指导。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学历和能力水平,根据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方案、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常用抗菌药动力学特征、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专业知识,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提供依据。并与经治医生共同讨论决定用药方案,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疗效【4】。
四是加强对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相关药理知识的宣传培训。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关键是提高临床医师的合理用药观念。通过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开办各种药物应用讲座、举办抗菌药物学习班,进行新药推介,普及合理用药观念,不断更新相关知识,提高医院抗菌药物治疗水平。药学人员当以现代药物学为基础,为医师们讲授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经济学,强调药物使用中的合理配伍,强化根据药敏试验用药的观念【5】,进一步提高医师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我国基层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药学人员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基层医院药学专业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抗菌药合理应用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药学服务,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用药水平,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规范基层医院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及管理,使患者用药安全和效果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61.
[2]林泽升.基层医院药师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的实践与体会.海峡药学,2011,23(4): 227-229.
[3]许广宏.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2): 192-192.
[4]杨春艳,郭庆芳.临床药师在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中的作用.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2): 110-111.
【关键词】抗菌药;专项整治;临床合理用药
自青霉素问世以来,无数的抗菌药凭借其强大的抗感染作用拯救了无数感染患者的生命,但抗菌药还存在着过敏反应、耐药及毒副作用等不容忽视的问题[1]。由于近年来抗菌药物滥用问题的日益突出,感染病死率也逐年上升,因此,加强抗菌药临床合理使用,有效遏制抗菌药的滥用,延缓耐药菌的出现,使抗菌药的使用寿命在最大程度得到延长成为临床实践中迫切的需求。而我国卫生部也于2011年4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限制抗菌药的应用,进行专项整治,我院也自2011年5月来对全院抗菌药的使用进行了专项整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借助医院药物信息管理系统对我院2011年4月之前全院及各科室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种类、使用率、用量、使用强度及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等情况进行统计和摸底调查,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每一季度均对抗生素具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再制定下一季度专项整治措施。此外,还需对部分使用抗菌药处方进行专项评价,从而了解并统计我院抗菌药不合理使用率。
1.2专项整治措施
1.2.1领导重视,强化责任意识院领导及药学相关部门责任人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整治活动,成立相关专项整治行动小组,制定整治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明确各科室抗菌药使用控制指标,对全院各科室抗菌药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将各个科室检查、考评结果与科室年终考核挂钩。科室主任带头,责任到人,每个医生都签订合理使用抗菌药承诺书,确保人人参与其中,抗菌药合理使用控制指标得到落实。通过层层管理和责任的落实,保证我院专项整治活动取得实效。
1.2.2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抗菌药应用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处方管理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依据,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抗菌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行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对管理级别不同的抗菌药的应用进行明确规定并限制其应用。针对当前全院抗菌药使用情况,合理调整部分药物的管理级别。另外,明确规定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指征、药物种类、疗程及剂量等[2]。
1.2.3遴选抗菌药,以保障合理、安全用药无论是抗菌药使用指征,还是使用量、使用种类都可反映抗菌药是否使用合理情况,换言之,过度使用、种类过多、不达使用指征都属于抗菌药的滥用。研究调查发现,我国许多医院除存在抗菌药滥用情况外,还存在着药物种类过多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院专项整治活动小组对全院抗菌药种类进行清点,并根据安全、经济、有效及我院疾病谱对抗菌药进行遴选,经过全院讨论后实行。
1.2.4加强相关培训及考核力度,提高认识程度聘请相关专家对我院全院药师及医师进行抗菌药合理使用培训,使每个人都充分认识医院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掌握抗菌药临床应用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培训完毕进行考核,考核通过者获得抗菌药处方权,而不合格者则被停止使用抗菌药处方权,重新培训,待通过考核后获得抗菌药处方权。对于发现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医师,通报并予以适当处罚,多次发现者停止处方权,接受培训合格后恢复处方权。
1.2.5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合理用药将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小组制定的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发放到各科室。每月对医院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尤其是每月使用频率最高的10种抗菌药。宣传合理用药及违规使用抗菌药相关信息,对于重点处方要予以点评和报道,对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过多的医师进行公示和通报批评。
1.3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分别用t及X2对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数据进行检验,并将P
2结果
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门诊抗菌药使用率由56%控制至现在20%,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则由73%下降至60%,我院抗菌药物控制指标中的门诊抗菌药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使用率及药敏试验送检率均达到预期标准,干预管理前后差异性显著(P
3讨论
本组研究中,通过对我院整治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产科常用甲硝唑进行治疗,产科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在于将注射液给药途径不合理地换为外用冲洗,使药物的使用强度显著增加;而妇科过度使用抗菌药则是由于医师对药物性质了解不清,处方开具剂量大,而且,在患者出院时大多数医师还会开具带有抗菌药的处方。通过专项整治活动,此类问题均得到有效控制。根据各科室特点,专项小组给予适当的药物选择推荐,以妇产科为例,常见病原感染以B族链球菌、G-性杆菌、厌氧性菌等为主,手术切口以II类为主,因此,应以甲硝唑、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及阿莫西林等抗菌谱广且效果较好的抗菌药物[3]。产科则尽量降低头孢菌素等强效抗菌药物,降低耐药菌的产生及二重感染的发生率。对于用药方案,严格控制妇产科预防用药时间,必须在术前30min到2h内应用,有效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达到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目的。整治后,剖宫产均能实现将术前给药规范为脐带结扎时及时给药并在将术后用药时间控制在3天之内,有效避免术前抗菌药对新生儿感染的掩盖作用及产妇难控制感染的发生率。倡导进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但妇产科手术非必要不宜进行联合用药,只有在出现厌氧性菌感染时,才可配伍抗厌氧菌类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不仅会增加用药的毒副作用,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还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促进抗药菌株的产生[4]。
总之,医院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大抗菌药物的管理干预措施,增加对临床医师和药师的培训,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及时发现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可有效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和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诸燕琦,王育琴.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干预的研究[J].中国药房,2009,21(1):14.
[2]阮振寰,张春玲.我院4775年抗菌药物应用分析与评价[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3):226-227.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7-0160-02
doi:10.14033/ki.cfmr.2015.07.080
为规范我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自2011年5月起,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活动期间,山东省某医院积极响应卫生部的号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该院抗菌药物的管理与使用,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1 整改举措
1.1 领导重视,权责明确
为达成此次整治活动的既定目标,某院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该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集合了各行政部门、药学、微生物检验及临床的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了《某院院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具体分工和进度安排。同时按照规定,将某院总体抗菌药物品规数量由原来的82个品种95个品规调整为44个品种71个品规。此外,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各临床科室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该科室绩效挂钩。
1.2 完善抗菌药物应用相关制度
根据各级领导部门及整治活动相关文件要求,完善抗菌药物的应用管理制度,制定了相关细则和方案,对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指导。
1.3 强化培训,严格考核
根据《某院院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该院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作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具体执行者和安全监测者的护士,必须通过规范化的培训与考核。此外,该院还开展了系列知识讲座,同时通过医院《药学通讯》印发关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知识。
1.4 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逐步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控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是某院此次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医院内网安装了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标监控信息支持系统,可以对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该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某院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加透明;同时为医院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分析提供了便利;有效的防止了抗菌药物的超适应证超剂量等异常使用情况的发生。
根据这次整治活动要求,某院在医嘱系统中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只能在病房使用,杜绝医师违规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卫生部文件要求,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某院医嘱系统中已限定主任医师及科主任方可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并在医嘱系统中自动提醒医师是否使用了越级抗菌药物,使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更加规范。
1.5 完善处方及医嘱点评制度
为落实此次整治活动,医院各相关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处方及病历的点评工作,每月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进行点评,同时对使用量较大、临床使用不合理的抗菌药物展开专项点评。此外,加强对医嘱及处方的审核,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每月定期公布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金额及使用量前十名的科室,对超出规定指标值部分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2 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成效分析
通过以上系列举措,对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期间的用药关键指标进行分析,总结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需要继续努力和加强的方面。
2.1 2011-2013年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
某院2011-2013年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详见表1。
2.2 抽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标变化情况
随机抽查某院2011年7-9月、2012年7-9月、2013年7-9月3个时间段,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标变化情况详见表2。
3 讨论
3.1 主要控制指标方面
表1数据显示,抗菌药物应用的整治活动开展3年以来,该院的门诊、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由原来的22.36%下降到13.53%,达到了文件要求的20.0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原来的61.66%下降到47.20%,达到了文件要求的60.0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原来的55.35%下降到了33.86%,达到了文件要求的40个DDD值的标准要求。仍需要做大量工作,进一步完善。
3.2 住院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前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情况
表1数据表明,该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由2011年的43.12%提高到2013年的77.23%,基本达到了卫生部文件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既定目标(30.00%)。这一成效完成与整治活动的开展有着必然的联系[1]。
3.3 抽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方面
由表2可见,抽查的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2011年的70.11%下降到2013年的52.22%,距离卫生部要求的30%以下有一定的距离;清洁手术术前0.5~2 h用药的比例由2011年的47.54%提高到了2013年的87.23%,趋势较好。另外,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整治活动,该院清洁手术联合用药以及特殊级抗菌药物在门诊使用的现象已被完全杜绝。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某院通过一系列整改措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清洁手术术前合理用药及预防用药比例这两方面尚有不足。究其原因,关键在于部分医务人员对于清洁手术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认知不足,部分医务人员为求保险,长时间使用高级别抗菌药物[2-3]。因此,控制预防用药时机、疗程和降低预防用药比例是某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中还需要完善的[4-6]。
综上所述,经过全院各行政部门及临床科室的共同努力,该院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初见成效。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均显著下降,同时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也明显提高,初步达到卫生部的规定水平;但有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为此,某院将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及规范化培训,完善信息化平台,加大质控力度,使某院各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标均达到上级部门要求。
参考文献
[1]叶红,李绍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处方药,2014,12(9):32-33.
[2]牛宝华.某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及整改措施[J].中国处方药,2014,12(9):44.
[3]边原,杨勇,陈鸣,等.含抗菌药物处方点评调查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7(9):1206-1209.
[4]邱广富,王萍.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效果及医院感染情况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7):102-105.
[5]韩丽华.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干预措施有效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9):259-260.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监管;药师法;分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抗生素是一种可以杀灭或抑制细菌的化学物质。1928年首次发现青霉素,1940年用于临床,由于它的疗效好,成为人类战胜感染性疾病的用力武器,使人类平均寿命延长15年,被人们认为是百病皆治的“灵丹妙药”,此后即被大量的使用并迅速发展,后来又陆续有新药被研制出来,迄今已有几百种的抗生素制品上市使用。抗生素药品物种繁多,应用广泛,在发挥抗菌消炎的作用中,疗效显著。但是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类药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而且带来一些严重的不良后果。加强监管尤为重要。
一、抗生素滥用的后果
自青霉素发明以来,没有哪种药物像抗生素那样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现在,也没有哪种药物因不合理应用而像抗生素那样为人们所诟病。
目前我国的细菌耐药状况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跟医疗大环境有关,由于“以药养医”的问题以一直存在,所以导致了很多医生不负责任地给病人开大处方、开贵处方,一个小感冒就能开出多种高价的抗生素药物。造成了严重的过度治疗,同时也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二是从患者自身的来讲,自我保护意识较低。很多人总想着“尽快治好,不耽误工作”,常常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更贵更好的抗生素,杀鸡用牛刀,“好药”用得不好反而会适得其反,如大量高级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肠道菌种出现紊乱,过多杀死体内好的细菌,男性的数量和质量下降,导致不育症发病率越来越高等,并助力了耐药菌群产生;三是很多抗生素在药房里可以随便买到,一些抗生素如喹诺酮类用得太多,人为导致病人耐药性不断增加。
去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出现NDM-1耐药细菌感染病例,将长期以来存在的抗生素滥用问题暴露无遗。科学家们呼吁由于抗生素滥用产生的耐药性,很有可能会使一些感染性疾病退化为无药可治!
二、抗生素监管存在的问题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引起细菌耐药,给公众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七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这已引起各方的重视。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被定位“抗菌素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
我国虽然在合理使用抗生素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医疗体制改革尚未到位,滥用现象依然严重,尤其是管理薄弱,限制使用力度不够,致使临床实际收效甚微,滥用抗生素与我国医院运行模式有关,大部分医院实行“以药养医”,药品收入占很大比例,这就从源头上就埋下了滥用抗生素的祸根。据有关消息显示,三级医院中,抗生素占全部药品收入的30%左右,而二级医院可能会达到40%,就住院患者而言,其花在抗菌药物上的费用更是占总费用的一半以上。
在目前这种开发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保护我们已有的抗生素,开发出其新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美国很多医院往往将院内拥有的抗生素分成两部分,以五年为周期轮换着使用,给抗生素以休养生息,不频繁使用就不会出现严重的耐药。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监管抗生素?从对医师和患者的教育、医师用药审核与反馈、多方位干预、卫生保健信息通俗化以及建立财政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使合理使用抗生素真正落到实处。
三、解决不合理运用抗生素的对策
(一)出台《药师法》,明确药师职责
药师是保障公众合理用药团队中重要成员,是指导合理用药的终端责任者,肩负着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使命,有责任通过实施药学服务,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提高药物治疗效果,规避药品不良反应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医疗保健、护理服务一起,为提高公众健康和生命质量而努力。这不仅要求药师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贯穿药品采购、贮存、调配全过程的切合本部门实际的、高效的、合理的、合法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还要求药师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发现任何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同时强调处方审核,药师调配时应善于发现医生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特别是滥用抗生素,并提出改进意见。临床药师还应能向医生提供全面的药品和用药方案,协助医生正确、合理使用药品、规避用药风险。
(二)对医护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坚持合理用药
教育与培训是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做到有目的地进行再教育工作。从思想上彻底解决利益驱动而导致的滥用抗生素现象。医院应当对本机构医师和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医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处方权,药师经考核合格后获得抗菌药物调剂资格。
1、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合理选用、使用抗菌药物。根据医疗、预防、诊断等需要,按照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适应症、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杜绝重复用药。严格控制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得无感染诊断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感染不得使用抗菌药物。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正确掌握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和联合应用指征。
2、严格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
非执业医师不得单独开具处方。开具处方后处方医师和药学调剂人员应签全名,且与药剂科留样一致,盖章无效。普通门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按照疾病诊断,对于某些需要长期或按规定疗程需要长时间用药的疾病,处方用量需要超过7日量的,处方医师必须注明理由“如病情需要,且已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处方为开具当日有效,强调外配处方应盖有相关医院科室印章。
(三)医院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去年5月16日,卫生部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将药品的处方权分配给不同级别的医生,同时限制抗菌药物处方权,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定使用、限定使用与特殊使用三个级别。其中,非限制使用的主要以基本药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抗菌药物品种为主。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
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足5年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抗生素监测系统
为了全面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各科室必须安排专人详细记录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将统计数据上报到药剂科,特别是对机体能够产生较强的生理生化机能变化的抗生素应更加重视,以加强医务人员的用药水平,同时加强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关注。并且建立信息库,包括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信息及处方权限(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有相应资格的医师才能开具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经会诊后,要使用的,根据会诊结论,给予限期内的使用权限,包括品种、数量,过期自动取消)和处方审核系统(自动识别处方的合理性、提示处方医师药品的配伍禁忌、药品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信息等。
综上所述,当前抗生素的使用的确存在一定的误区与盲目性,从而造成了耐药菌株与耐药性的产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抗生素仍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疗效最为确切的药物之一,相信随着抗生素使用规范的出台,抗生素的使用将会日趋合理。
参考文献:
[1]林青云,张铭房.抗生素滥用与医院感染[J].中国药房,1996,7(6):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