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实训课程

实训课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7: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实训课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实训课程

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综合创新训练实训课程 改革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如今教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大都以理论课程讲解为重点,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学生能够获取到非常高的学习分数,但是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缺失。由此,综合创新实训课程被提出来,并在不断改革,这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将重点阐述创新训练目标、意义以及改革内容。

一、设置综合创新训练课程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对人才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高校不断创新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我国在2010年正式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改革,在项目中将10年卓越培养目标纲要制定出来,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次变革与发展,是传统教育向工程教育转折的一个举措。工程训练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中心,更是培养优秀工程师必不可少的途径,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改革方案被提出来,对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训中提高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创新型人才[1]。

二、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教学目标

很多技术类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比如,某航天大学工科专业开设了几门必修课,这些必修课融合了电控、机械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指导,学科的实践性与综合性非常强。课程建立在工程训练基础上,融合机、电、控等专业设备,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通过学习这些课程需达到以下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系统工程的认知与操作,熟练运用电控一体化技术,使学生掌握单片机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运行与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三、综合创新训练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一)改革教学内容

过去,工程类教学一直将机械设计作为重点,为了达到课题目标就会不断加强设计教学内容,但如果课题智能化强仅依靠机械工程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由此,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监控与电控两项技术内容,课题学习不再单纯以机械设计为主,使学生各方面知识得到均衡发展,实践技能掌握更多[2]。

(二)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制作课题的方式,其他学生仅对内容进行创新训练,而将“个性化培养”作为改革的实训模式与核心内容,就是学生先申报一个课题,可以是教学科研课题,也可以是课业的拓展课题或者企业科研项目,教师对学生一对一指导教学,使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方案设计、硬件设计等,能够自主调试与测试软件、系统。在完成以上实训以后总结实训方法、知识,完成论文编写与答辩。

四、对改革综合创新训练实践未来发展的思考

即使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已经成为机电学院的一种创新体系,也是重要的实践训练基地,但是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创新设计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设计实验的条件以及实验管理都需要不断完善,进而从实验为主转为探索性实验模式。要想充分发挥机电一体化创新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就要先对过去“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得思考动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将课程体系创新实验条件及其相关实验体系建立起来,先将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学科相关实践环节打通,更好地依据机械原理对机械设计和创新实验条件进行完善,使机电产品设计课程体系关联的实验系列开设出来,比如,驱动部件设计、机械装配、驱动部件设计、传感器测量技术、控制器接口技术等,还要掌握控制编程制造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知识获取更加系统。

其次,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比如,自主研发或者设计,体会机电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更好地掌握机电系统运行与装配方法[3]。比如:SPCE061A单片机音效彩屏液晶显示贪吃蛇游戏:这是一款益智类游戏,主屏幕显示一条贪吃蛇,随机获得食物,游戏玩家可以操作键盘对贪吃蛇的方向进行控制,每吃到一个食物便增加相应分数,一旦贪吃蛇碰到边界,游戏便失败。游戏使用了单片机功能,贪吃蛇每到一个位置计算坐标;两个键盘玩的游戏是创新内容。项目创新总结:在完成了项目研发以后,学生要对项目做出总结,学生运用了在综合创新训练实训课程中学习的知识与操作方法,边研究边查阅资料,逐步分析各个研究难点,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游戏制作[5]。最后总结出:“获得的创新想法来源于实践,创新成果服务于实践。”

五、结束语

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探讨了综合创新实训课程的意义、课程教学目标以及课程改革方案。可见,素质教育改革下只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与工作,使教学改革作用得以真正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牛锁良,李平,张纪勇,等.基于“培养创新思维”的线切割实训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31-34.

[2]邵文冕,都维刚.电气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电工技能训练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08):179.

[3]安健,张鹏,赵媛,等.舞中医知识与文化底蕴双翼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访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张伟荣教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07):1-4.

第2篇

虚拟现实技术为教学实验、实训课程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的环境艺术课程仅靠施工图与效果图等二维方式的教学,不直观;课堂上师生缺少互动,更谈不上与设计受体或客户的互动。虚拟现实技术参与实训课程后,营造出一种自然、亲切的学习氛围,学生很方便的观察到不同的控制效果并很容易地掌握设计与施工原理。师生互动性强,教师在实训课堂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三维展示教学,一方面可以清晰的传递教学要求及相关信息,解决了传统教学中难以用语言和手绘等表达的工程施工、经验等抽象知识的教学问题,让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更简单,更具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仿真、生动、易用的效能,学生会更主动地、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去完成课程任务,而非等待观望。

2高效安全实用的虚拟实验

与传统的实训教学方式相比,虚拟现实技术参与环艺实训课程不仅可以解决职业院校建立真实模型室经费不足的问题,在学生作业效率提高的同时减少了实训风险。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建立各种环境艺术装修实验室已经不是梦想,例如模型实验室、金工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这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很难做到,或要花费大量资金才能实现实训课程,如今学生只需要在脑海构想整个室内模型,通过各种三维场景构建工具,就能做出具体的模型;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就能直接感受设计质量的优劣,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决定,避免在未来施工中犯错误,减少了施工带来的安全风险。

3灵活机动的实验过程

虚拟实验不受真实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这是一种灵活的、实时的实训学习方式。学生能方便地改变事物的条件以观察所发生的变化,对于不熟悉的程序学生随时可以反复练习,获得更大的创作自由度。通过电脑界面操作,不依赖固定课堂讲授,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展开学习实践。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就能直接感受设计质量的优劣,可在设计的早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时修改。实验过程的灵活、随机性,减少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紧张感,在享受实验中学习,他们不仅知道实验的结果,而且能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

4优化教程,提高实训课程的执行力

虚拟现实技术不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更是启发学习思考、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发工具。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特有的交互性、沉浸性和易操作性特点来表现教学内容,提升了课堂的内涵,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变为学习的支持者,学习方式从原来的接受型、被动型的学习转变为积极型。目前我们看到,在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后,环境艺术专业实训课程立体化教学法已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兴趣中逐步提升了个人的专业执行力。

5结语

第3篇

世格平台通过训练学生完成外贸业务,培养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大局观。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设计的问题,有些是理解的问题,有些是没有跟上形式变化,有些是由于软件的局限性。如单据的错误无法自检出来,比如合同里总计栏目,即使填错了,自检出单据的正确率仍然为100%,如在商品参数库里有两个海关代码,比较规范的说法是.经营单位编码和海关商品编码。

2基于世格外贸平台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方式主要有学校教育和企业师傅传授,但这两者都有无法避免的困难,世格外贸软件试图填补中间的空白,拉近学校和企业间的知识距离。在教学过程,真正做到“学为主,教为辅”。学生在摸索中熟悉业务流程,单证的缮制等,学生在实践中、项目教学中真正熟悉了国际贸易流程,并且也了解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优势和劣势,教师教授的知识也能够很快得被学生消化,融会贯通。由于世格软件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由于是学生之间分组,小组成员间互相做买卖,这种方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能充满兴趣学习。根据对历年教授学生的观察,那些以前在课堂上睡觉、不听课的同学在此次项目教学中成绩也很好。当老师问他们为什么做得这么好,他们戏称“这就是打游戏嘛”。因此从老师的感受和学生的方向,可看出项目教学结合软件模拟的重要性和有益性,通过项目教学、软件模拟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同时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得到更大的教学反思。

3基于世格外贸平台的《国际贸易实务》实训课程的评价标准

通过历年的考核实践,得出以下评价标准:40%的系统自动评分成绩;30%的项目报告成绩;20%的课程总结;10%的情感价值与态度,并且规定系统自动评分必须满足60分,才能通过这门课程。

4小结

第4篇

    ―、财务会计实训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进行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要求。因此改变原有教学程序,重塑新的教学思路,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探索具有中职会计教学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会计实训课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目的

财务会计实训课要以财务会计真实工作任务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为基础,积极创设真实的工作和学习情境。在实训室模拟实验,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在校外实训基地仿真实训,不仅培养了学生岗位工作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质量意识等。探索财务会计实训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新途径并在教学中推广应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配合会计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财会实训课有效教学模式的实施

1. 实训课“教、学、做”一体化。

财会实训课有效教学模式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统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同步实施财务会计单项实训,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在最短的时间内紧密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对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2. 财务会计实训课程的综合能力培养。

财务会计实训课程以会计职业岗位对会计核算能力的要求为主线,突出会计核算业务操作。基于中小型组织将会计分为若干岗位,采用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形式,形成一个会计工作团队,既分工、又协作。在组织方式上,按内控制度和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分为财务负责人、制单会计、记账会计、出纳、审核等岗位,共同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定期轮换,达到掌握会计职业各个岗位、各单项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内容分岗、组织方式分岗实训训练后,独立完成任务。它基于小a组织将若干会计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岗,每名同学独立完成一套模拟资料的实训程序。财务会计模拟实习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综合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利用已知资料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使学生熟练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独立处理日常业务的能力。

3.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会计手工模拟实践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会计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规律,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手段,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根据社会的这种需求,利用手工模拟资料开展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综合实训资料——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将会计凭证输人计算机,同时完成会计电算化的账务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巩固学生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能熟练使用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软件,提髙职业适应能力。

四、财会实训课有效教学模式的功能

1.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和实践知识融为一体,抽象变得形象,理性变为感性,被动听变为主动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2. 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技能。

实训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在老师和社会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岗位实践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髙。

3.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是按照企业会计岗位或公司的职位设置实践内容,利用企业的真实业务开展实践训练,按照行业实际标准要求学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内容,成为相应真实岗位上的工作任务。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记账公司实践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课堂及模拟实训中难以碰到的问题,他们会通过理论寻找办法,或者迫使学生不断去探索和思考。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形成综合素质。

五、结论

第5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优化

《营销模拟实训》课程以“因纳特市场营销决策与分析模拟软件”为基础来进行教学,该软件模拟了现实生活中企业所处的市场营销环境,让学生以企业决策者的角色来体验营销管理的全部活动,包括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营销战略的制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等等,在一系列的决策过后,系统会自动计算出模拟结果,得出排名。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教学是一种能较充分的发挥学生“互动参与性”的教学方法,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方法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但是,由于《营销模拟实训》课程刚开设不久,无论是在教学组织还是教学软件方面都还不太完善,出现了一些问题,鉴于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进行《营销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优化,让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一、《营销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分组不科学。在《营销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需要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拥有一家公司,小组成员要集体进行企业决策,制定一系列的战略和策略,并且与其他小组展开竞争,抢夺市场资源,每一位小组成员的实力直接影响到小组的整体竞争力,但学生组队的依据只是根据平时关系的亲疏远近,关系好的同学就组成了一组,没有考虑到这是一个模拟的经营团队,需要讲究知识和能力的互补。

(二)缺乏对实验流程和规则的讲解。因为学生们都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模拟营销软件,对实验流程和规则都不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这一问题,导致学生开始实验时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不能较快较好的进入实验情境,极大的影响了实验的顺利开展。

(三)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操作重策略而轻战略,没有树立企业整体运作意识。在《营销模拟实训》课程中,学生本来应该先进行SWOT分析,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中存在着哪些机会与威胁,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然后制定STP营销战略,对市场进行细分,并且选择目标市场进入,然后再进行适时准确的市场定位。这些活动都属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层面,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宏观的指导作用并且影响着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但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许多学生认为战略分析不重要,有的学生甚至跳过战略分析工作而直接进行策略的制定与执行,更多的关注产品的研发、价格的制定与调整、渠道的选择与合作、促销方式等,却不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去制定和执行营销策略,以后应该怎样去制定和执行营销策略,没有树立企业整体运作意识。

(四)实验过程中,软件会依据各个小组的利润率和销售额进行排名,教师没有在教学环节设计中考虑到如何提高因经营不善导致排名落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实验课程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实验课程的考核依据仅仅是模拟营销决策的结果。

二、《营销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优化

(一)科学合理分组

分组时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是小组人数的确定,小组人数太多会影响决策效率,还可能导致有的同学“搭便车”。小组人数过少则不利于发挥集体决策的作用。一般四人一组比较好,既方便同学们就企业决策进行讨论,又能充分保证每一位同学的积极参与。然后是小组成员选择标准的确定,每一小组至少要有一位专业知识丰富,领导能力较强的同学,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专业性,这位同学要能发挥领导作用并充分调动其他组员的积极性。实验分组中,一个小组应当包含不同个性、性别的成员,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去共同完成小组的实验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同学们也能充分感受到如何与不同类型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在确定了组队标准之后,学生可以先自由组合,然后把组队名单交给任课老师,任课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组成员进行适当调整,尽量使各组的实力保持相对均衡。

(二)做好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为学生介绍实验软件,详细讲解实验任务及规则。实验学时充裕的条件下,可以拿出几个学时让学生先进行练习,练习的成绩不计入最终考核,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从练习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启发,从而更好的进入正式的决策实验中。

(三)正式实验过程中,做好教学环节的设计

在实验开始后,首先要求学生针对现有市场的特点,结合自身营销目标进行问卷设计,通过市场调研来收集信息,辅助决策。在正式实验中必须提交三份报告,一份是市场调查报告,一份是SWOT分析报告,一份是STP报告,报告中必须对市场调查结果、营销环境、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和营销目标做出详细分析和具体说明,并阐述原因和依据。教师需要在后台对实验报告的提交进度进行监督和控制,每个小组在分析报告没有提交之前,都不能进入下一个实验环节。每一次的营销实验结束后,教师还要对每一个小组提交的分析报告进行评分和讲解,点评报告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实验分析报告的分数将作为期末成绩的参考。然后,同学们在营销战略的指导下,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实验进行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在小组之间进行走动,了解各个小组的实验进度,观察小组成员的表现,判断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出现了疑难问题需要老师提供帮助,同时也要监督学生是否在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规范课堂纪律。最后,实验结束后,应安排一到两个学时对学生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先由各小组的组长进行小组决策总结,然后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发现的共性问题等进行总结。

(四)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成绩的评定要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由决策成绩与营销报告成绩两部分构成。营销决策成绩与营销报告成绩均为百分制,其中营销决策成绩占总成绩的70%,营销报告为三份,各占总成绩的10%。

【参考文献】

[1]赵凌云,高桂平.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市场营销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

[2]刘莉,张欣瑞.依托于软件模拟环境的市场营销实验教学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03).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训课程;课程开发

在未来10年内,建筑工程对人才的需求仍然会呈现上涨趋势。而就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看,其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及校内优势资源,切实落实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为此,高校必须切实落实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工作,以此全面保障该专业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适宜性。

一、国内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融入现代化教育理念

虽然现今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大范围普及,但受教育者自身观念及校内资源等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在开展实训课程开发工作时,仍然沿用传统的开发理念与模式,即使引用了相应的项目化管理及校企合作开发的模式,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未对其进行本土化处理。再加上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及“双师型”教师缺乏,很难切实将现代化教育理念融入该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之中[1]。

(二)实训课程教学过程过于偏向理论化

高职院校设置实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但大多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技术实训教材的选用上,多直接沿用本科高校的教材,并未体现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存在过于偏向理论的实际问题。此外,受实训基地规模等的限制,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以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完成实训类课程,而由于该过程中没有教师的系统指导,实训课程效果不明显。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开发的要点

高职院校在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必须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及其相关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好国家的优厚政策,以项目化实训课程开发的方式,切实开展校企合作,促使学生通过实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而在该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学生能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并促进各种能力的有效整合,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就该课程体系的具体开发来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基于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并落实实训课程开发工作

结合建筑工程专业实训课程实际特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树立起以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为基础的实训课程开发理念,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重点突出实训课程体系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可以将结构设计、材料质量检测、施工组织方案、招投标方案编制及相应的AutoCAD、天正和各类BIM建模软件的应用融入课程体系之中,并结合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重点突出部分模块的实践应用教学,构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并结合本专业实际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夯实学生的基础技能,并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化标准设置对应的课程培养目标,提升实训课程的教学成效[2]。

(二)落实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高职院校应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及校内优势资源来加强对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给学生提供较为完善的实践操作平台,确保其能够掌握设计、监理以及施工相关的专业技能。另外,高职院校应该切实加强与相关建筑类企业的合作,以项目化为导向,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通过企业的项目化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执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三)革新实训课程评估体系

在完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开发工作,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后,为保障所开发实训课程的有效性,落实对该类课程的持续性优化,必须加强对其课程评估体系的革新工作。参照建筑工程的全寿命期的管理模式,教师应该建立起动态化的课程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实训态度、能力提升水平及各项综合能力水平等进行系统评估,建立动态化的评估方案,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的控制,以此提高课程评估的有效性与精确性。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者必须结合该专业实际特性以及社会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指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为学生提供项目化的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企业化管理的实训过程之中,提高实训成效。

参考文献:

[1]邱耀.建筑工程类高职院校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与优化:基于九江职业大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2(36):80-81,87.

第7篇

【关键词】逆向工程;实训;系列课程;自学能力;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5―0145―04

一 引言

传统的正向产品设计,是由市场或客户需求出发,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定位、技术实现方案的选择、产品原始模型的设计、样机制作以及设计方案调整与优化等一系列过程来完成的。其核心是“初创”,是由需求直接驱动的全新产品的开发模式。我们今天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体系,主要也是围绕着正向设计的指导思想来设置的。如“机械设计”、“创新设计”等课程,均是为培养学生的正向设计能力而开设的。

在现今产品更新换代迅速、要求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大环境中,真正“从无到有”的初创全新产品只占极小部分,绝大部分的“新”产品,实质上都是对已有产品进行改进和局部创新。就产品整体而言,它是一种“更新”而不是“创新”。本科生在未来工作中可能更多的是要面对产品更新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学习和消化已有产品的设计思想,了解并掌握其结构原理和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更新和局部创新,已成为今天快速开发新产品的关键。

随着其它支撑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精密测量技术、快速原型技术等的快速发展,逆向工程技术近年已迅速进入实际工业生产领域并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让学生学习和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熟悉和掌握一些常用的逆向设备和软件,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产品开发思路,增加产品开发的手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和信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国内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逆向工程的重要性,开始为本科生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设置相应的实践环节[1][2][3][4]。但这样的高校目前为数不多,而且基本上都是以一门课程的形式,内容不够全面深入。通过这样的课程,学生只能对什么是逆向工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离真正应用还有相当距离。在培养企业所需的、懂技术会操作的实用型逆向工程人才方面,目前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足。

本科2~3年级学生,已具备了学习逆向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如力学知识、产品结构设计知识、制造工艺知识等等),接受和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思想并不难,难点是逆向工程所需技术手段(如逆向设备操作、逆向软件使用等)的掌握。只有掌握了逆向工程所需的技术手段,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实现产品的逆向开发。为学生开设系统的逆向工程系列课程,并以实际训练为重点,将其作为高年级学生的一个专业方向或实际技能训练,应当是培养逆向工程实用型人才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本文作者曾任中英联合办学中方教师多年,对如何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有较深入的体会。借助于国外大学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作者近年在本科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了逆向工程实训的教学尝试,得到了一些启示和收获,在此提出与老师们探讨,诚望能对高校开展逆向工程教学有所帮助。

二 逆向工程实训包含的内容

利用逆向工程思想开发新产品,是一种由已有产品(原型机)驱动的产品开发模式。它首先通过对原型机的测量,获取原型机的各种参数,然后由设计人员通过对原型机结构、功能等的分析,还原出原型机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对原型机进行局部改进和创新,设计出既保留原型机已为市场认可的优秀功能和结构、又在局部有所改进和创新的新产品,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对产品提出的新的需求。完整的逆向工程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逆向测量、逆向设计和逆向制造。

逆向测量是逆向工程的基础,逆向测量为设计人员了解原型机创造了条件。逆向测量常用设备包括3D扫描仪、三坐标测量机、数字影像测量仪等,更先进的设备还包括工业CT等大型设备。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由于各种原因(如设备不足、课时限制等),尚未开设逆向工程课程,介绍逆向设备以及相应的实验环节还相对短缺,学生失去了一个了解这些先进设备的机会。一些高校可能已在某些课程(如精度设计)中介绍到这些设备并开设了相应的实验,但也仅仅是将其作为长度测量设备而不是逆向工程设备来介绍,这样做虽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个让学生了解这些设备更广泛用途的机会。这将会导致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对这些设备时缺乏应用能力,而这些设备在企业中已逐渐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通过为学生开设逆向工程系列实训课程,可以集中介绍这些设备,帮助学生快速系统地掌握这些设备的操作技能,增强在未来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逆向设计是在获得产品结构数据的基础上,还原出产品的几何模型,由此分析和还原产品的原始设计思想,进而对已有产品进行改进和创新,设计出新产品。这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产品设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逆向软件。产品设计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通过现有的课程来学习和掌握,但逆向软件却只能在逆向工程课程中加以介绍,目前的课程并不包括这部分内容。逆向软件中,处理3D点云数据的软件,如Imageware、RapidForm,一般都较难掌握,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演示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它们的使用。这样,逆向工程的实训课程就变得尤为重要。面对一个实际的逆向设计问题,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软件的基本功能,是一个收效较好和较快的途径。

逆向制造是利用逆向设计阶段所建立的产品3D计算机模型制造出实际样机或产品的过程。逆向制造包括常规的数控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快速成形技术等。常规的数控制造技术,现有课程一般都有所涉及,而快速成形技术及一些先进的加工设备(如,不同的快速成形技术,它们的原理、所使用的设备、操作的技能;快速成形技术与其它加工技术(如铸造技术)的联合使用;先进的激光加工技术及设备(如作为快速2D制造设备的激光切割打标机),等等),现有课程中的介绍还存在较大的欠缺。在逆向工程实训课程中加入对这些设备的介绍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提高学生使用先进设备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未来工作中实现快速产品开发提供了许多新的技术手段。

三 开展逆向工程实训的情况

近3年来,我们每年面向大三学生,采取自愿报名与教师挑选相结合的方式,吸收少量学生来参加逆向工程实训。这也是一个教学试验,希望从中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发现存在的问题。目标是形成一套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模块,将来作为一个专业方向或作为一种技能训练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我们设定的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件机械零件或一个小型机电产品从逆向测量到制造出最终样件或样机的全过程。逆向的产品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选择。对于完成这一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讲授之后,主要由学生通过自学以及实践获得。对这一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求学生独立解决,教师仅给予技术的指导和方向的指引。如,知识和软件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答疑,通过实验室开放的机会教会学生设备的使用后让学生自行操作,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进行技术交流或产品加工的企业让学生自己去联系,要求学生做好工作计划并与教师讨论,要求学生对做过的各种工作记录详细的工作日志,等等。

时间安排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持续期在1年到1年半左右。其中,前半年时间主要用于逆向工程相关知识、逆向测量设备和逆向软件的学习,后半年到1年时间则用于逆向产品设计与制造。

从开展的情况看,能够坚持完成这一过程的学生,不仅加深巩固了所学的各种知识,对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到了许多常规课程所没有涉及到的知识,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解决设计制造过程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了从事逆向设计和制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基本能独立完成从原型机到最终制造出样机的全过程,对未来工作也有了更多的信心。图1是学生完成的逆向产品。

四 逆向工程实训的关键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逆向工程实训的过程中,关键和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包括:

1 教学方式和要求的转变。

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学这样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而逆向工程实训课程以实际训练为主,要求学生要有更多的自主性。学生必须自己面向问题,自己学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很多时候还需要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从将来学生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所设置的要求,也是开设实训课程的初衷和希望达到的目的。但由过去已经习惯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将来工作需要的主动学习方式,由面向知识的学习,转变为面向应用和面向问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从我们这几年经历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开始时并不适应,一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放弃了,而另一些能够理解这种训练能帮助他们为将来工作提早做好准备的学生,则能在教师的指引下,克服困难最终完成训练的要求。这提示我们,应尽量让学生理解这种训练的意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与指导和引导,教师应有较深厚的积累,同时也需要付出比常规授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 逆向软件的学习和掌握。

自学逆向软件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困难较多的环节,如,样条曲线曲面这样的基础知识过去没有接触过;软件功能太多,记不住,容易混淆;对许多软件的功能理解不透,用不好,等等。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一方面给学生补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简化问题,从一些形状简单的样件入手,逐步深入。同时,缩短单纯学习软件的时间,在了解了软件基本功能后,及早针对要逆向的产品,面向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习软件相应的功能。这样做,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同时也避免了一些繁杂和暂时用不到的功能不容易掌握而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

3 逆向设备的操作。

我们采用教师先手把手教,然后利用实验室开放的有利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自己从亲历的实验操作中真正学会和掌握设备的操作技能。3D扫描仪、影像测量仪等设备的操作相对容易掌握,我们要求学生能完全掌握并能自己进行需要的测量,如自己扫描自选的样件获取点云数据。三坐标测量机的掌握相对较为困难,我们仅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常规的测量,如用三坐标测量机来对最终获得的逆向产品进行测量和精度分析。此外,在逆向制造时,由于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试制了多台各种不同原理的快速成形设备,学生可以同熟悉这些设备的研究生们密切交流,学习各种快速成形设备的操作,制作出他们自己的逆向的产品。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和掌握了许多设备的操作,学会了许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

4 逆向设计和制造中的问题。

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还不能将已学过的各种知识很好地应用于产品设计和制造,因此,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精度设计不合理、对快速成形件的收缩变形等估计不足等等各种问题,致使初次设计制造的产品误差过大、装配不上、在试用过程中出现变形甚至破坏等情况。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件好事,通过反复修正设计和多次制造,在实践中了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和积累了实践经验。教师也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清楚了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可在后续的授课和实训过程中加以注意和改进。

5 时间安排的问题。

前期的实训,我们完全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进行的,时间上经常无法保证。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实训仅仅相当于一种课外活动,没有给学生硬性的学习要求。由于学生们在大三还有许多必修课要上,学习一繁忙加上实训前期软件的学习是一个难关,因此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从这几年最终完成全部实训内容的学生情况看,让学生掌握逆向工程的实际操作完全是可行的。但这需要时间上的保证,同时也需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因此,为感兴趣的学生开设一套供选修的实训课程,将其作为一个专业方向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五 逆向工程实训课程的安排

将逆向工程作为高年级学生的一个专业方向或作为一种技能培训手段,需要设置一套选修课程。根据学生未来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可考虑开设的课程包括:

1 《逆向工程操作实训》――该课程是实训的核心课程,持续期为1年至1年半,主要任务是完成一件产品的逆向制作全过程。课程初期,教师先简要介绍逆向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所涉及到的知识和技能等内容,然后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一个需要进行逆向的产品。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不同的产品。学生在完成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则通过一系列紧紧围绕实训需要所设立的各种单独的课程(见下面所列的课程)来获得。本课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经历自选原型样机(或样件),3D扫描获取点云数据,用逆向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3D设计软件中进行逆向设计,直至最终制造出产品并比照原型机进行精度分析等环节。应为每组学生配备一个专任的指导教师负责该课程的教学、辅导、进度检查监督、定期考核、以及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下列课程是为配合本核心课程所开设的单独课程。每门课程开课时间一般为1学期,开课时间应配合核心课程的进度,由一名教师负责。先是对每组学生所需要的共通基础知识进行集中讲解,后面更多时间则是学生针对自己特定的任务自学相关内容,每组学生学习的内容可能各不相同,教师分别对每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讲解和答疑。考核分组进行,看学生是否掌握了自己该了解的内容。

2 《逆向软件与3D建模》――教师集中讲授的内容:以逆向软件的基本使用操作为重点,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介绍点云处理、曲线曲面建立、与3D设计软件的数据交换、3D模型的建立等内容。不同任务组的学生还需要根据自己的任务深入学习软件需要用到的一些功能。

3 《逆向测量设备及操作》――教师集中讲授的内容:以3D扫描仪为重点,包括激光3D扫描仪和白光3D扫描仪,同时,影像测量仪、精密高度仪、三坐标测量机等设备,也作基本的介绍。不同任务组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任务深入学习某种或某些设备的操作,直至熟练掌握,可以自行使用。

4 《逆向制造设备及操作》――教师集中讲授的内容:以多种快速成形设备为主,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时对其它设备,如激光切割打标机、激光内雕机、水射流切割机等做简要介绍。对前期课程中未涉及到的各种数控加工设备(如数控冲床等),也可纳入其中。学生完成逆向制造可以直接用快速成形设备制作样件,图1(a)是一个这样的例子。也可用快速成形设备加上其它设备制作出批量产品。如,先用SLS或3DP快速成形机制造铸造形壳,通过铸造获得毛坯,再用数控切削机床制造出金属零件产品或模具,如果是模具,最后再通过注塑或压铸、冲压等方式获得最终产品。图1(b)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制造的需要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设备操作。

5 《逆向工程中的精度分析》――学生之前可能已经学习过如《精度设计》这样的课程,对精度的相关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课程以此为基础,教师主要分析讲解逆向过程中可能对精度造成影响的环节和因素,如何在逆向过程中减少测量和制造误差,提高逆向产品的精度,以及如何对最终的逆向样机比对原型机进行精度分析,找出误差来源等内容。

这套课程应偏重于实际操作,强调解决整个逆向过程中面对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这套课程的学习,应能让学生基本掌握逆向工程的相关知识和各种实际操作技能,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整个逆向过程,由原型机制作出最终样机或产品。

六 小结

经过近年在部分学生中开展逆向工程实训的尝试,我们认为,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一套逆向工程实训课程,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是完全可行的。通过实训,不仅可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并可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谭昌柏.《逆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276-277.

[2] 张海英,郭光立,刘万强.《逆向工程技术》课程设置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177-178.

[3] 张渝,安治国,胡启国.基于NetOp School的《逆向工程》课程教学优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51-252.

[4] 江征风,徐瑾.车模反求设计与加工的教学实践[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6,35(3):27-30.

Exploring on Setting-up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on Reverse Engineering

LUO Feng

(College of Mechatronics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Guangdong 518060 ,China)

Abstract: The feasibility on setting-up series practical training courses for reverse engineering is explored by teaching trying in senior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Some key matters needed to be solved on the training process are pointed out and analyzed. Relevant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appropriately.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positive function on upgrading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knowledge-applying ability of students by the process.

第8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3-0068-02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nedia Products

GAO Fei, SU Chen, CHEN MEi

(Beijing Polytechnic,Beijing 100176, China)

Abstract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raduates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cognitive skills,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ustration communication disorder students psychological barrier four reasons, the training curriculum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e empirical case study, factors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to effectively collect objective data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 of work scene based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vocational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and occupation development results.

Key words: reform in education; teaching mode; empirical research

2015年两会及十报告均提到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强调“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中国的职教体系也在深入发展改革的过程中,新的教育理念逐步贯彻到国际化教育合作领域。职业教育体系中国际知名的有如:美国的社区职教、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读交替”等实训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基本情况是:不能灵活应用在校期间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及技术,动手能力尚欠缺。社会及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人才,是对的就业者的核心素质的要求,企业人才需求有缺口,高职院校应尽力贴合社会需求培养相应技能的就业学生。我们通过数字媒体课程实训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与教法的进行探究和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数字媒体实训课程设计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其对实习及毕业学生要求具备较高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就业人员应该能够完成所在专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数字媒体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同时受到所在学校的教学现实情况的约束,未见得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培训,针对实际工作场景的课程实训模式是较好的体验实际项目、了解项目设计实施过程,课程设计存在着直观有效的方式,很好的成为学生在模拟项目中体验规则、制度、过程、管理和规范的目的。

2 探究课程设计

通过虚拟实际工作情景,应该模拟实际项目目标,学生分组和工作流程,还应该模拟工作中各种制度、成本控制等,让同学们有着亲临其境的职场体验。

3 分析教学效果

应用数字化图表展现完成图,充分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表现,依据数据分析统计外部条件,完成标准。采用实证研究法,通过数字媒体实训课程设计完成教学模式的客观探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丰富了教学资源;改革成果显著。近年来参加实训的多媒体专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就达到98%以上,毕业生分布于本市各设计、媒体、网络等公司。实训课程对学生今后职业发展深具影响力,学生们首先从中体会到了学习和创造的快乐,品味到了工学交替的乐趣,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提升。同时,他们学会了学习和独立思考,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尝试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学会了做事,知道怎样做才能做成一件事,了解了项目运作的工作程序;学会了共处,认识到了合作、沟通、团结的重要性,体验到了同舟共济战胜困难的喜悦;学会了做人,知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懂得尽义务、负责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光然.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 张文俊.数字新媒体版权管理[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 罗良忠.新媒体环境下家校沟通方式创新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4] 赵曙光.社会化媒体与公益营销传播[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