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中职英语教学论文

中职英语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7: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职英语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职英语教学论文

第1篇

1.1硬件设施和学校重心方面

教学配备条件落后,缺少多媒体等设施的配备,应当添置投影仪等先进教学设备,创造影音环境让学生们感受英语文化环境,提高对英语的兴趣。中职学校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只专注于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各部门将工作和学习重心都只置于专业课上,将绝大部分资源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中职学校的英语学习被视为辅助科目,国家规定不得不开的一门课程,所以导致重专业而忽视英语教学,使得中职学校培养教育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当今社会日益变化增长的需求。

1.2师资力量方面

(1)教学方法老旧。教师受传统教学的灌输即水桶理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学生常被误以为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大部分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语法掌握量极少,而单一的考核方式使成绩差的学生对英语的态度越来越消极,教师对其的批评也使得学生越来越惧怕英语考试,如果依旧采取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只看结果不注重过程,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将会每况愈下,教学质量必然不理想。(3)教师缺乏教学热情。教师在年复一年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热情不断下降,比如学生问题较多,知识面狭窄,大多数学生思想落后等,导致部分教师也丧失教学积极性,认为学生基础差,再努力也枉然,缺乏激情,从而逐渐懈怠下来,得过且过,这些消极思想滞怠了英语教学。

1.3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英语基础差,学习兴趣缺乏。随着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放低了入学标准,使得大部分学生都是因为学习基础较差,无法进入高中才选择中职学校,而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更是有一种畏惧感,甚至产生厌学、抵触情绪,从而让英语教学困难重重。(2)英语成绩差,对英语衍生出惧怕心理。中职学生之前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开始逃避作业,害怕老师提问,抗拒记单词,即使听不懂也不敢问老师,最后恶性循环,英语成绩越来越差,也越来越怕学习英语。(3)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因为一直以来英语差,考试经常不如人意,词汇量的要求增加和麻烦的语法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又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

2应对存在问题的措施

2.1硬件设施和学校重心方面

增加机房、多媒体等的建设投入,不断为英语学习增添新的科技力量,使学生们接受英语学习的方式更趋向于全面。学校重心方面不能完全专注于学生专业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分摊一些重点,加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上,要看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英语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

2.2师资力量方面

(1)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障。教师是教育的最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思想、学识和能力都深深影响着教学成果。所以教师必须有为人师表的意识、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不断前进的敬业精神,面对在中职环境里英语教学的尴尬局面,应用一种积极的心态,不断找寻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也应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并组织培训学习,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科资讯等。既要承认英语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得承认学生的主体身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自主发展。(2)英语教学动态结合专业学习,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部分学生对英语的懈怠态度是由于他们认为进入中职学校只是为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英语对其毫无帮助。这种思想是片面的,英语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且有些专业要求必须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例如国际与经济贸易、计算机等专业。所以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首先得纠正“英语无用论”的思想;再而英语教学要与专业学习动态结合,将英语融入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当中去。(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学生作为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主体,能够能动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都应为学生服务,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应为主要角色,教师不应盲目灌输知识,而应该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很重要,学生应明确英语学习目的,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积极调动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则应让英语课生动起来,增加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活跃性,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2.3学生自身

(1)从基础开始学习,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利于后续更深层次的英语学习,积极创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英语学习的无力感,减少英语学习的阻碍。当看到自己英语水平有提高时得到激励,正面作用不断衍生,从而促使英语的进步。(2)克服对英语的惧怕心理。主动与老师沟通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让老师给予相关建议,并努力实行,在课堂上直面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问题,课下主动记单词,听不懂要勇于问老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久而久之,英语水平必定会得到提升。(3)在平时生活中多运用英语,培养自己学习英语的信心。在英语原声或字幕电影中体会英语的发音及其魅力,感受英语氛围,积极主动地在生活中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平时中多与伙伴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敢于发声,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慢慢从生活中发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3结论

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交际情境;教师素质

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左右下,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一,忽视学生的创造才能和个性差异;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一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两极分化严重,语言运用能力极差,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外语教学出现了严重危机。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教学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2.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

3.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4.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5.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学生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无的放矢。

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英语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极为头痛的事情语音、词汇、语言点的记忆积累,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经过“初次识记—遗忘—再识记一再遗忘—最后巩固记忆”的记忆过程来完成。教师就须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耐心地向学生“导”之以“法”,帮助学生找到最佳记忆诀窍如:从点到块记忆法、愉快白信记忆法、瞬间强化记忆法、集中注意专注记忆法、比较归纳记忆法、找最佳时刻加强记忆法、运用遗忘周期反复记忆法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满了自信,怀着成功感,激发了浓厚的热情,消除了英语学习中的畏怯心理。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教师还要不断调查研究,掌握交际动态,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克服部分中差生不敢说、害怕说错、羞于启齿的语言心理障碍,尽可能多地为中差生提供交际机会,分层、分组组织他们进行情景会话表演,使转化中差生工作上一个台阶。这样,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相联系,通过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组织大量听、说、读、写等交际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了初步语感,并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增强了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五、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目前,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偏低,部分教师对语言教学规律吃不透、拿不准,“用英语教学英语”尚不能熟练驾驭,对学生学习心理缺乏全面的了解与研究,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进程。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因此,教师素质再教育的提高势在必行。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新时期的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为之改革率先垂范的创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第3篇

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的出现,英语的普及也给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特别是对从事对外英语教学(TESOL)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问题和挑战。通常情况下,人们只是宽泛地理解为“英语”,然而实际上英语有着不同的变体(varieties),使用英语的人也都在操着不同的口音、选择着不同的词句,与来自不同国度的人交流着。那么,英语的变体对于英语语言教学有着怎样的影响?高职的教学究竟应以哪一种英语变体为标准?教师和教材又应如何应对?本文将通过对中国英语教学本质的分析,结合当前英语在全球的使用现状,立足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找到适合中国高职教育的英语语言。

一、英语的变体

(一)英语变体的概念。

按照社会语言学的观点,语言变体是由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普遍使用的某种语言表现形式。语言变体的概念十分宽泛,可以是某一地域的语体,也可以是某一个体的方言。英语最初起源于英格兰,后来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展被带到了世界各地,甚至在有些国家作为通用语(lingua franca)使用。因此英语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入了诸如地域、宗教、移民、文化、社会形态等不同因素,形成了变体。

(二)英语变体的数量。

关于英语在全球的使用,最有影响力的学说来自Kachu的三个同心圆(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English)理论。内圈(inner circle)是以英语为第一语言,即母语的国家;外圈(outer circle)是以英语最为第二语言或官方语言的国家和地区;扩展圈(expanding circle)是以英语作为外语使用的国家和地区。内圈国家也就是将英语作为国家性语言使用的国家共有5个,分别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其中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教学和英语作为外语(EFL)教学所使用最多的英语变体。在这些国家里,官方语言是英语,人们日常交流也通过英语实现。外圈英语的特点是,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或之一)主要用于外交、教育、传媒等,但人们生活中会使用母语进行交流。典型的外圈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菲律宾、南非、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扩展圈国家使用英语的目的则与上述两个完全不同。英语既非官方语言,也不会广泛地被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英语的存在完全是出于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当一种交流手段。中国、日本、丹麦、巴西和俄罗斯等都属于这样的国家。由此来看,5个内圈国家提供给全球5种规范型的英语变体;外圈国家也在渐渐形成各自的英语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加坡英语”;除此之外,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听到来自扩展圈像“中国式英语”这样的词汇。语言变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即便是在英语主要变体国家的不同地区也会有多种变体,全球范围内究竟存在多少种英语变体,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

二、高职教育中英语变体的选择

(一)英语变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根据Kachu的理论,中国属于使用英语的扩展圈国家。英语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必修课,也是各级考试的必考科目。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英语的功能性也逐渐得到了重视。英语由最初的单纯用于发展科技,逐渐转向应用于国际间更为广泛的交流。回看历史,中国与任何一个英语国家均没有特殊的历史渊源,但教育界最初的选择是英式英语。这主要是因为英国通常被认为是英语的起源地,英式英语是世界英语的标准。然而随着美国在全球的势力扩张及其在经济、文化时尚等方面统治性的影响,中国对英语的偏爱又转向了美式英语,这从不同时期的英语教材、电视节目等可见一斑。曾风靡一时且至今仍经久不衰的《新概念》和《走遍美国》就是最好的例证。但目前对于教学中的英语变体尚无明确的标准和要求。

(二)高职教育中英语变体的应用。

面对种种英语变体,教学中究竟应以哪一种英语变体为标准呢?从理论上讲,没有哪一种变体是绝对地优于或劣于另一种,每一种都是可以接受的。Warschauer认为,现在的英语学习者越来越多地使用英语与来自非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如果坚持让他们只接触英式英语或是美式英语是很奇怪的想法。同时,国际交流也需要交流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相互理解。从教育角度看,哪一种变体适合中国的高职教育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变体的选择一定要适合中国的国情,符合高职英语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今后的职业需求。高职英语教育的核心目标并既非培养能够达到近母语水平的学生,也非从事语言研究的学者,而是能够在国际环境中有效进行交流的综合性人才。高职学生毕业后的任职机构多以企业为主。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十年有余,中国的商业企业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需要英语作为沟通工具的场合也越来越多。高职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比以前有了更多接触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而他们用来沟通的工具就是英语。鉴于此,让学生只遵从一种英语变体,哪怕是被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显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最适合高职教学的标准应是:不以某一种英语变体为标准,而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不同的英语变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去漫无目的地了解每一种变体,这不现实。我们应采取合理主动选择,积极被动接受的态度。教学中,以全球普遍接受的主要英语变体为主,如英式英语、美式英语等,但不排斥可能遇到其他变体如澳式英语或新加坡英语,将各种英语变体原原本本地呈现给学生,至于学生选择何种变体作为自己的交流载体则完全由学生自行决定。归根结底,了解不同变体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交流,而不是成为交流的障碍。

三、英语变体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要求

目前,英语变体在高职英语教学范畴内尚属空白。教学中鲜有体现,相关研究少之又少。高职教育特点十分突出,秉承“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同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不十分扎实,理论知识有欠缺,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以及深入探究的能力等都稍显不足。鉴于高职教育和学生的特殊性,英语变体对施教的各环节就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和挑战。

(一)明确英语教学标准。

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某一堂课上老师将学生的用词由“zip”纠正为“zipper”,而当学生信心满满地在另一位老师的课堂练习使用刚刚掌握的词语时,又被纠正回“zip”,学生不解究竟哪一个才是正确的。事实上,有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对发音、拼写、用词持不同意见,实则双方对没有错,只是参照了不同英语变体的标准。但问题的症结在于很多情况下学生无法获得清晰的解释,对是为什么,而错又错在哪里。中国的英语教育一直以来对英语变体并无明确的说明和规定,英语语言的概念也未曾有过准确的定义。人们理解的英语是标准英语,实则标准英语本身就是一种变体。明确教学标准,就是要明确高职英语教学要如何对待、处理英语变体的问题。正是由于目前没有相关纲领性的指导意见作为依从,高职英语教学的随意性较大。有些是根据教师的喜恶,有些则被动地顺从教材的编排,更有甚者在教学中英语变体完全被忽视。此外,学生接触到的英语变体丰富性不够。目前在中国比较盛行的英语变体也依然只是英语和美语,而其他国际交往中频繁出现的主要英语变体在中国的教学中则难觅踪影。明确教学标准的意义在于让所有参与到教与学过程中的人要用开放的眼光去接受差异,还学生一个语言世界的真实面目,而不是为了简化教学而忽视或绕过这个问题。

(二)提升教师素养。

要高质量地按照教学标准实施教学,教师是关键。首先,教师有义务告知学生当前英语变体的发展,让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能够客观地对待这个问题。其次,教师自身应对不同的英语变体采取包容的态度,对学生的选择要持开放的态度,不要以个人对某一种变体的偏爱而排斥其他,或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此外,教师应了解或知晓不同英语变体的特点,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变体现象要及时给予说明,并指导学生应如何分辨。当然,所有这些的实现需以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为前提。教师需要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学习,拓展视野,提高教学素养。但这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由于教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局限性,我们的教师不可能精通各种变体的特点,不是活字典。因此迫切需要语言学家加大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外的其他主要英语变体研究的力度,从而使我国的英语教学从中获益。

(三)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应充分体现英语变体的因素及其使用的现实意义。首先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扩大范围,5个英语国家的语料都应在备选范围内。选择教材应看重教材的实质,是否对推动教学有意义,绝非是哪个国家的英语。

第4篇

关键词:审美教育;英语教学;高职院校;教师素质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高职英语教学中,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将反过来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渗透审美教育,充分挖掘英语教材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近几年高职教育盛行,各高职院校普遍扩招,造成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都比较差,尤其是英语水平相对偏低,只能理解和掌握一部分教学内容,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或参与其他课堂互动环节,甚至有学生连学过的单词都不能准确流利地读下来,课堂气氛很不活跃。更严重的是学生英语水平差别悬殊,教师很难做到分层次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最严重的是学校教学模式单一,英语教学缺乏足够的分类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方面,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应用能力方面得不到更多的培养。

2.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和“唯理智教育”的盛行,使得大学英语课堂成为单一的向学生移植知识的过程,教学指导思想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学方法跟高中相比也没什么变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审美情趣对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作用,对待英语课本的讲解只是领读和解释生词、翻译课文,讲解语法,告知学生练习题答案,这样泛泛讲授,以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不注意补充课外知识,谈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缺少美的内涵,学生也只是埋身于题海和积累词汇,语法之中,英语课堂枯燥无味,失去了它原有的美。

二、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1.挖掘英语学科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形象美,利用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英语与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一样,都有它独特的语音、语调,如果再深入地感受,会发现它有一种韵律美,节奏美。另外,我们知道,任何民族文字的书写都会在使用中提出美化的要求,依照几何图形设计的英语字母流畅、简省、快捷,堪称绝妙的线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现行大学英语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且都是名篇佳作,篇章多,题材广,如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材料,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水平,熔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于一炉,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是学生在借鉴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实践的最好见证。在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的文字美、音乐美、书写美、韵律美、节奏美;英语教材内容的文明举止美、异国人情美、风俗文化美,师生关系的融洽美、和谐美、教师良好的教学安排、精湛的课堂教学设计等均含有美的因素,可以把学生引向崇高的美的意境,诱发学生去联想、去深思、去探求,使年轻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2.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博学博爱,敬德敬业,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宽容心,执著的追求,同时应认真开展英语教学研究,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孜孜不倦地探求教学规律,把教学和教研融为一体。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首先必需具备语音知识,掌握规范的发音和朗读要领,把英语本身所具有的韵律美展现出来,只有有了教师语音、语调的标准化,才有广大学生的语音的基本准确,才能使得大家感受到英语语音的韵律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是一种享受。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应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前提。教师的音容笑貌和言行举止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要系统地学一些美学理论,了解一般的美学原理,学习美学理论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善于发掘学科中的美育因素,使美育与学科教育融为一体,具备对美的形式的敏锐感受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在教学中不断地发明创造,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化、审美化,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陶冶。

3.美化课堂氛围。由于学生审美意识、趣味、理想、素养、经验等有差异,因此不能硬套一个模式,压抑学生的审美情感,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英语字母、单词、句子的书法比赛,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追求,用事实让学生懂得“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用事实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有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欣赏需要有形象的感受、活跃的想象、情感的体验和理智的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走入美的境界,从中获得感官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表现美,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教育的目的。教学中,(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37页)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使课文在脑中有声有色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借偶然事件看到普遍性、必然性,借有限的景看到无限的情。`

总之,英语学科是一门技能课,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绘画、书法、音乐、表演、朗诵、编剧和导演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可以在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发挥一些特长激活课堂教学,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给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美的氛围,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审美的境界,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天地。学科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它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它要求教师把艰苦的教学活动同深厚的审美修养融合起来进行美的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运用美的规律以造福社会,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世界,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在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程广友,柴华.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功能与实施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第5篇

关键词:情境模拟;互动参与;竞争激励

英语始终是职业学校教学中困难较大的一门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该学科不感兴趣。然而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英语培训却是热火朝天的。为什么在职业学校中英语教学就没有市场呢?从社会上一些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中可以窥豹一斑,那就是他们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先进的,是生动的,是吸引学生的。这就要求同样身为教师的中职教师们也应该在教法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目的,让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乐学、爱学。

学生不是不爱学,如果方法得当,教法科学,完全可以让学生学进去并爱上这门学科。作为一名教师应以教会学生为宗旨,这也是身为一名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而要想教会学生,首要的则是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法上进行探索和研究,寻求一些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也不断涌现。由戴宗显、王立善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英语》(1—4册)(以下简称《英语》)就是一套科学合理的、适应职业学校各个专业学生学习的优秀教材。但光有好的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先进的教法与之配套。为此,在日常教学中就要重视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教法改革上要苦心钻研、大胆尝试。笔者在研究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并分析了教材特点之后,尝试运用了情境模拟教学法、互动参与教学法和竞争激励教学法,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现就这几种教学方法的含义、特点及实施等问题总结如下,以供交流和研究。

情境模拟教学法

(一)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含义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一种近似于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这里所说的情境模拟法与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法是有一定区别的。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法确切地说应该是情景教学,是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英语情景中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所强调的是语言环境。

而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以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为基础,以职业教育学的基本教学方法为理论依据,将两者相结合而成的。这其中更强调的是模拟,是情景的模拟。如模拟企业招聘、商店购物、客房预定、餐厅进餐等真实的场景,故而称其为情境模拟教学法。当然,除了情境的模拟以外,模拟还可以是人物的模拟,如模拟服务员、会计、售货员、招聘人员等。这种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工作环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英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学习英语知识。这就是情境模拟教学法。

(二)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特点与实施

职业学校的学生经过在校学习之后大部分都要走向社会就业。而教学就应该针对这一特点展开,这样能使学生对你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因为这样他们会觉得所学的知识并不是空洞无用的,而是与他们的专业和今后的工作息息相关的。情境模拟教学法的意义就在于:可使学生提早体会“岗位”,了解知识应用,了解职业需求,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强信心。

在实施情境模拟教学法时,教师主要起“导演”作用,一个或多个学生作“演员”,扮演特定角色,其他学生作听众或观众。因此,这种教学法具有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教学“实践性”、环境“模仿性”和条件“真实性”等主要特点。比如在讲《英语》(提高版)第三册中的Unit3“Shopping”和Unit4“CareerPlanning”两个单元时,笔者就采取了这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模拟了商店购物和企业招聘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购物者、企业管理者和应聘者等角色,分组进行表演,然后逐组给予评价。学生在分角色的表演中学习,热情颇高。因为是分组进行,合作表演,所以他们都认真准备,积极表现。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互动参与教学法

(一)互动参与教学法的含义

互动参与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彼此作用,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励,以形成教师适时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参与下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参与教学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传授知识为目标,一“灌”到底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对学生“四忽视”的现象,即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忽视学生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因为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爱学、学会、会学”上。但知识、技能的接受与掌握则取决于学,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是教的出发点和归宿。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新理念是: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而互动参与教学法正是在此理论基础之上创设的,将教学活动真正还原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

(二)互动参与教学法的要素与实施

互动参与教学法的基本要素是:尊重主体、激励导学、开发潜能、启迪创造。在这种教学法中,关键的是强调“参与”,即让学生“动”起来。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让他们充分地“动”起来,即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因为只有在“动”中,学生的思维、操作、语言、观察等能力才能得以充分提高。

互动参与中的“参与”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比如《英语》(提高版)第四册中的Unit1“NewsReport”这一单元,课文内容涉及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笔者在讲授本单元时,就充分利用互动参与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课下提前查找有关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英文资料。然后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讲述自己搜集的材料,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这样学生就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学生对自己上课非常感兴趣,都积极准备,力争讲得生动具体,特别是有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还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在网上搜集材料。此外,在讲这套教材的第三册中的Unit7“PopularMusicAndPopStars”和第四册中的Unit2“Recycling”等单元时,也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竞争激励教学法

(一)竞争激励教学法的含义

所谓竞争激励教学法就是指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竞赛等激励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激励教育本来是多用于德育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手段,其核心是运用有效的手段,通过语言、行为、动作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健康成长。而竞争激励教学法借鉴了德育教育中的这一教育手段的内涵和实质,结合职业学校教学的特点,以竞赛为主要媒介,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就其类型而言,激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目标激励、活动激励、榜样激励、物质激励、成就激励和环境激励等。而在竞争激励教学法中,主要采用的是成就激励的方式。学生在成就激励之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这便是竞争激励教学法。

(二)竞争激励教学法的意义与实施

竞争激励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意义就在于,通过这一简单的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一教学方法将课堂学习活动和竞赛形式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创造了条件。学生从对竞赛所带来的成就感而产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入手,将这种兴奋与兴趣迁移到对知识的学习之上,从而产生了更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对比赛感兴趣,对最后的成绩津津乐道,因此就需要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他们在参加比赛的同时就不知不觉地把知识学习了。这便是竞争激励教学法的意义。

在实施竞争激励教学法时,应该注意比赛形式的设置。因为授课内容和班级人数是个变量,所以在遇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班级时,竞赛形式应作相应的调整,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竞争激励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在讲授《英语》教材的过程中,凡遇到某些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时,特别是在无法实施上述情境模拟和互动参与两种教学方法时,多采用的就是这种竞争激励教学法。对这一教学法学生一直是乐此不疲的。此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到,有些学生可能一开始不太适应这种在比赛中学习的形式,表现为不能积极参与到比赛当中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比赛形式,力争让班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比赛和学习当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以上三种教学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配合新的教材,利用新的理念而创设出来的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和实施,学生在基础较差的情况下能逐渐做到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外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所教的学生在历年春季高考中英语成绩均超过市平均分。这些成绩的取得,与这些新教法的实施是有一定关系的。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第6篇

一、传统教学方式,手段对素质教育的束缚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课堂的三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材,而教学重要辅助手段――教具一直被忽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个课本讲到尾”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应试教育”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还有: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对“尖子”学生的培优,而忽略大多数学生的成才培养。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使教学行为成了制造“高分低能”的机器。“题海战”、“疲劳战”、“车轮战”随即而来,使师生们疲于应付,忙于招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遭受挫折,其学习兴趣更是无从谈起。大多数教师上课凭一本书,一个本,几支粉笔讲一节课,连挂图和小黑板也很难在课堂上见到。在课堂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就只能集中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然而并非所有章节内容都能凭语言艺术形象表达出来,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这就要求施教者必须充分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其中就包括最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所以,在科技突飞猛进的当前形式下,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二、信息技术,现代教学观的呼唤

计算机多媒体作为一种信息技术教学媒体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计算机多媒体是指荷载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包括文字、符号、图形、声音、图片动画等。计算机交互处理这些信息的技术,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能把复杂的知识化成简单,做到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有机结合,使计算机由原来的无声世界进步到有声世界,由原先静止的缓慢效果进步到动态画面效果,由于多媒体技术操作进程循序渐进,展示方式多层化,软件制作上是智慧的集合,知识内容的因人施教等特点,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一种无可比拟的教育教学媒体。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无论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过程都能得到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授课中板书花费课堂大量时间,同时授课缺乏生动、直观、形象,学生多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抽象、陌生,授课形式死板、枯燥,一堂课节奏慢,信息量少,这些不足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都能相应克服,多媒体教学省时高效,如传统教学中讲45分钟的教学信息,制成多媒体教材只需10分钟,那么一节课学生可拥有大量练习的时间,由此可见,时代呼唤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对教师都是必然的。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

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具有传统教育模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学校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使一个完全面授、封闭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模式向双交互、开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模式转变。这一新模式正是世界教育模式浪潮的主流。由此可见,发展学校信息技术是实现教育教学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内容除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外,还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计算机多媒体能够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特征以及内在联系,对英语教学来讲,可使空洞乏味的对话及抽象的阅读材料,呆板的文字变为赏心悦目的画面,生动直观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视觉、听觉器官的协作运用,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授课不仅可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还能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情感、审美能力的教育。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表现形式的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可贵的第一手资料,增强学习中的感性认识,直观教学可以为教学过程节约宝贵的时间,从而加大课堂容量,电教媒体用于直观教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用思维难以想象得到的知识问题,利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英语学科中知识点、语言点、语法点相对杂、多,往往一节课上介绍语言点,边书写,边解释,会耽误大量时间,尤其在生词、对话,课文学习中,缺乏应有的直观情景,可以通过设计动画片,来设立相应的语言环境,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使枯燥的词汇学习显出生机,使学生兴趣昂然,提高教学的效率。

第7篇

1.课堂指令语不清晰、不准确

在课堂上,清晰、准确的指令语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学习任务的程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听到教师发出指令后做出的反应,就是教师课堂指令语是否有效的直接体现。简单地说,英语课堂指令语就是教师要求学生按指令要求完成相关任务,它应包含要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两个层面。然而,笔者根据听课的体会和观察,发现大多数指令语过于简单,只讲明了要做什么,却没有讲明要怎么做,导致课堂指令语不清晰、不准确,学生不明白如何完成任务。再者,教师在课堂使用指令语的过程,同时也是向学生输入英语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使用准确无误的指令语,确保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语境引导。

2.课堂指令语不简洁、不明了

课堂指令语还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有些教师使用的指令语复杂且冗长,有的教师甚至用带有从句的复合句来做课堂指令语。这使得一些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还有的学生由于腼腆或害怕出错等原因,不会主动询问教师,这就减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师生缺乏交流,课堂教学效果也必定会大受影响。

二、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指令语有效性的对策

1.课前立足学情,精心设计

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本”,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精心设计指令语,力求将活动指令说得清晰、准确,让学生明白活动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在课前精心设计指令语时,教师还必须深刻地意识到这也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必须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言的交际性和趣味性。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更加生动、简洁的语言来组织课堂,灵活地使用指令语,让其更加交际化、趣味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让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

2.课中注重示范,及时反馈

在发出课堂指令后,教师不能马上开展活动,而要先确保学生明白任务的意图。有些教师在发出指令后只简单地问一句“Clear?”或“Doyouunderstand?”,并不清楚学生是否明白了任务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先进行示范,通过指令语与示范的结合,确保学生能够明白课堂指令语,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3.课后及时反思,不断学习

在课后,教师应就课堂中指令语的使用和效果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如“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规范、清晰的课堂用语吗?”“学生都准确明白我的课堂指令语吗?”用这样的问题来发现和反思课堂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指令语。

三、结语

第8篇

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缺乏

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有“习得性无助感”,表现为对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甚至在英语学习方面有畏惧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高中,职业学校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更加注重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英语学习。在这种前提下,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课比英语重要,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英语课的重要性逐渐在下降。殊不知,时代在变化,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相应有所变化。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英语学习的能力是用人单位衡量学习学习能力的一项指标,将英语学习能力看做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

2、教材与教学内容缺少创新

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是发展的侧重点都在专业建设上面,忽视了基础学科的建设。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应该是与专业紧密相关的,但是教材的出版和更新很难与专业的发展同一步调,也很少看到职业相关的专业英语教材,就出现了英语与专业互不相关的知识脱节现象。专业英语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英语教师应该对职业或专业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学生需要哪些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英语水准很高,但是对于所教的学生的专业或职业缺乏实践了解,所以出现了英语教学与学生的专业脱钩现象。

3、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仍旧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缺乏对语言应用的指导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基础差的学生最后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二、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育的改革措施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是不是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经过很多年的发展积累起来的,因此要针对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工具,如果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应试知识,就丧失了英语的工具。但中等职业英语教育又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学生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英语。很多学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如果在思想上认为英语不重要了,最终可能导致学生放弃英语的学习,所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非常重要。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校可以依托社团开展各种英语竞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知识竞赛、口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比赛等。同时可以在学校开展英语沙龙、英语合作学习小组等,为英语程度较好的同学提供展示的平台,为愿意学习英语的同学提供学习机会。

2、开发校本教材

学生对英语缺乏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教材与专业相脱离。[3]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上更加有功利,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自己将来就业更有用的科目上,所以应该让英语变成“有用”的课程,也就是靠近自己专业知识的课程。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建设编制本校的英语校本教材共教学使用:如计算机英语、导游英语、会计英语、酒店管理英语课等。有了专门的英语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3、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