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西南科技大学专业

西南科技大学专业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7: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西南科技大学专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西南科技大学专业

第1篇

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垂询我的自荐材料,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给我一个迈向成功的机会。

我是一名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院2001级的一名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我已经学会了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的一些知识,参加了西南科技大学学院网站设计,对网络设计管理维护都很熟悉,也能解决一些硬件问题。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我热爱我的专业,期待着实际的工作考验。

作为一名初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学生,我认为我最缺乏的是丰富的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这或许让你犹豫不决,但我有着青年人的热情和赤诚,有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集体合作精神,真心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机会,我愿与贵公司同甘共苦,共创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世纪,我有信心凭自己的能力为贵公司的事业添一份力量,希望贵公司可以成为那个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也希望为我自己赢得一片天空。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在求学之路中养成积极乐观,进取的品质和满腔的热情,使我有信心能很快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实际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我坚信真诚+勤奋可以创造奇迹。

千里马因伯乐而驰骋,我需要你的赏识和认可,如果你能给我一个机会,我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辉煌的明天。

你一刻的斟酌,我一生的选择!

再次感谢你在百忙之中一阅,并衷心祝愿贵单位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静侯你的佳音!

此致

敬礼!

自荐人:洛丝

2005年7月

个人简历

姓 名:洛丝

性 别:女

年 龄:22岁(1983年11月15日出身)

身 高:170cm

体 重:60kg

健 康:良好

民 族:汉籍 贯:四川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学 历:大学本科

主修专业:计算机网络多媒体

兴趣爱好:上网,看书,听音乐,打篮球等体育项目

E-mail :

通信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路21号

邮政编码:治理发愣功000

联系方式:(028)8884270

教育情况

1989年9月—1995年7月就读四川成都玉林小学

1995年9月—1998年7月就读四川林成都实验中学

1998年9月—2001年7月就读四川成都第七中学

2001年9月—2005年7月就读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技术专业 工学士

第2篇

关键词 科技竞赛;采矿工程;实践作品大赛;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9-0109-02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Joining Extracurricula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Pu Chuanjin, Chen Xiaoling

Abstrac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joining practical work competition on mining engineering phase students of higher education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nd experience can be used for joining and organization of similar competition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mining engineering; practical work competi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竞赛,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延伸,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以及动手能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是全国少有的主要以学生制作物理模型参加的比赛,该比赛2011年和2012年已经连续组织了两届,西南科技大学在两届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1年首届比赛评出一等奖作品17件、二等奖作品30件、优秀奖(3等奖)作品68件。其中,西南科技大学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12年第二届比赛中,全国21所高校参赛,在共计151件作品中,评出一等奖30件、二等奖60件、三等奖54件,还评出6所高校为优秀组织奖单位。其中,西南科技大学获得一等奖3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9件,同时还被评为优秀组织奖单位。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与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指导教师严密组织、耐心指导和科学管理是密不可分的。

1 校院高度重视,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

长期以来,西南科技大学通过政策扶持、经费支持和场地调配等方面,大力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对于“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学院全额提供模型制作材料和工具购买、模型托运、教师参加会议的费用,将模型获奖与教师年度工作任务考核联系起来,大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获奖的指导教师学校团委给予社会实践项目滚动支持,鼓励指导教师次年继续指导学生参加比赛,有利于教师指导的持续性。

2 早作准备,广泛动员

指导教师提前半年到各年级学生中进行动员,公布自己准备指导的模型信息,由学生选指导教师、选模型,然后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选学生,实现“双向选择”;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确定模型制作方案、联系指导教师。

3 各年级学生参与,形成梯队

每个模型制作一般由1~4名学生参与。指导教师在挑选学生时,尽量安排不同年级学生共同参与,这样高年级学生毕业后,低年级学生可将经验带到下一年的模型制作中,提高模型制作效率和质量,并将经验再传给下一届学生,有利于模型制作和参与比赛的持续性。

4 学生集中制作,教师统一管理和指导

为提高模型制作效率,在制作场地和指导教师队伍上统一协调,提高效率。

4.1 以实验室为依托,统一提供模型制作场地

学院安排实验室腾出4间面积达到120平方米的实验室,供所有学生用于制作模型。

1)统一购买和使用材料与工具,有利于节省材料和充分利用工具。模型制作所使用的材料种类非常多,包括有机玻璃、木板、木条、EPS泡沫、防弹玻璃、油漆、颜料、钉子和乳白胶等;用于材料切割和加工的工具也需要很多,如钢锯、电钻、角磨器、钳子、锉、电锯等。所有学生集中制作,有利于提高材料利用率。有的模型需要较大形状的材料,有的模型需要较小尺寸的材料,这有利于充分使用材料。

2)有利于交流经验,提高模型制作效率和质量。不同加工工具适合加工不同材料,不同材料也需要不同粘接材料和粘接方式。所有学生集中制作模型,不同学生各有所长,相互交流,耳濡目染,相互观摩,在材料选用、加工方法上都可以取长补短。有利于尝试各种切割、加工和粘贴方式,有利于提高工具利用率,同时也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

4.2 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牵头,负责日常指导

由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阅历广泛的教师负责日常指导,全面负责模型制作的日常管理与材料、工具的采购。

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如果各个指导教师分别指导,有时由于教师教学、科研任务较重,可能导致几天甚至十几天都无法对学生提供指导。而将学生集中起来,统一指导,一名教师负责日常管理与指导,其他指导教师轮流指导,可以提高指导效率。

5 制作模型的原形背景来源广泛

5.1 制作模型背景来源于教材

学生对教材最为熟悉,教材中的一些图或工程案例,学生用模型将其反应出来,既参加了比赛,也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如第二届比赛获得一等奖的“爆炸内部作用模型”就是爆破工程中一个关于爆破基本原理的经典图片。

5.1 与指导教师负责的实验教学技术项目相结合,实现教具开发与模型制作协同发展

部分教师负责有学校资助的实验教学技术项目,如果教师自行制作,很容易完成;如果吸收学生参与制作,既加强了师生交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2 与教师科研项目结合,制作具有创新性和新颖性的模型

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物理模型实验工作,教师科研项目完成后,学生利用剩余材料制作物理模型。

6 多学科教师参与指导,形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培养学生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

模型指导教师队伍不局限于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师,还吸收安全工程专业矿山安全方向的青年教师参与模型指导。不同专业的教师参与指导,形成专业和学科交叉,优势互补,既达到指导学生制作优质模型参与比赛的目的,又培养了青年教师。

第3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土木工程 地方本科院校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扩大高能力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包括本科和高职在内的高等学校。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纲要”中“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卓越计划”己经明确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特点、具体措施、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这给试点专业在遵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前提下制定各校该专业培养标准留下了创新空间—包括校企合作、课堂教学等实现培养目标的规定方式之外的创新。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于2010年启动“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计划,并于2012年获得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本专业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建设,逐步建立了系统的土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并培养了一批经过坚实的工程实践训练,并且能够胜任本专业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研发等工作的具备优秀基本技能的后备工程师。

二、准确定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培养分为应用型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研究型工程师三类[1]。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的工程师,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主要指从事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工程师,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主要指从事复杂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

西南科技大学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办学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是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也是四川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在校本科生3000余名。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领域70%以上是施工企业,岗位以技术员、技术负责人或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为主。

本校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工程师,培养基于基础理论教育,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拥有较强的土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拼搏精神,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三、探索合理的培养模式

教育部新近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采取“3+1”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教学进程三年内完成以理论教学为主、专业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四学年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训练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西南科技大学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与能力结构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专业基于“3+1”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在“3+1”模式基础上,按照“2+1+1”方式进行培养。大一、大二,卓越工程班学生与一般本科生一起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其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工具性知识,并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进步成长。大三,卓越工程班学生进行专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大四,进行 校企联合培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掌握企业专项工程技术知识,达到培养工程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设计、研究能力的要求。

校内培养阶段。校内学习阶段的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由土木工程专业指导组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本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计划、教学方式,并由专家组审定。校内专业知识培养采用引导式教学方式,实行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企业学习阶段。安排累计1年以上时间在企业学习、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由专业指导组与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企业文化。企业学习阶段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四、几个创新点

(1)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土木工程专业从学历、职称、企业挂职、科研能力等方面遴选专任教师,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以及中级职称。专业课程专任教师应具有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锻炼的经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要求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

(2)导师制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班实行全程导师制,每位导师指导的1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逐步进入导师的科研工作,强化科研能力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3)校内培养按照通识、大类、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设立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口径、交叉复合的特点,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更多专业背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专业培养。

(4)遴选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实习实训效果。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方向,择优遴选适合本专业实训的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能得到系统的、良好的工程实训,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顶岗工作,毕业后,企业优先选择优秀人才留用。

五、结束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琦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为“卓越计划”培养提供依据。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指出,省属院校的积极参与将会有力地推动“卓越计划”的实施,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西南科技大学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探索定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特色目标,建构卓越工程师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复合标准,推广实践锻炼,探索新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逐步完善,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与实践的一个小分支。

参考文献:

[1]陈金陵,梁桥,彭利英.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74-180.

[2]张厚先.地方本科院校卓越土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若干问题[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5-18.

第4篇

一、研究背景

现代教育要求把学生的多角度全方位发展作为根本和最终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已是各高校统一的办学理念,在此理念的倡导下要求必须遵循学习者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特点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其发展的个性和特色,强调体现个人的主动性,最终实现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也应体现上述观念,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实际情况和能力发展需要,创新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成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成人学习既是每一个成人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手段,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认知学理论是有关学习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体系,通过此理论分析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指导成人学习时能针对成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认知学习理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以及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把人看成是积极的主体,是一个能对外界发生作用的投射者,当用这种见解来审视学习时,学习便被认为是人的主动的认知过程。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直接培养对象——成人学习者,其认知过程也不例外。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理论也应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别不心理过程,把学生看成信息加工的主题。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教”“学”发生了转变,由“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这些变化中都渗透着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个性化学习”是理想型教育模式,要求具有自己的个性化学习风格,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方法、态度、情绪、动机、持续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因此这就要求在远程教育培养模式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类型,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更要考虑能让学习者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特色和专长,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控制性。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孤立的行为,学习者与他人和外界环境共同形成一个知识团体,相互作用、相互碰撞构建产生学习效用。因此在现代远程教育活动中,由于其教学活动依据网络第三方载体,不会看见现实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者通过学习交流平台,学习者之间的的桥梁和纽带完全依据学习交流平台,因此对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设计和开发要求更高,因此远程教育要在这种教与学的环境中,设计有效的学习目标、内容、方式等显得尤为关键。

三、认知学习理论下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根据上述认知学习理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为例,在认知学习理论下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现代远程教育主办高校应坚持“网络教育的产品是服务”理念,真正把学习者当客户,针对客户的需要提供主动的服务。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通过教学平台内集成的短信交互平台,向学生的手机发送最新的教学教务信息和课程导学短信,提醒和引导学生参加网上学习。部分课程按教学进度定期进行实时在线答疑,鼓励学生参与在线交流学习。部分教师还建立了课程QQ群,方便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学生的网上学习活动是整个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和主体,由一系列学习主题构成,如’导学、在线网页课程、在线自测、课程论坛“等模块,辅导教师利用导学和论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这样学生既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遇到问题和困难也能实时在线寻求帮助。老师根据学生的疑问和学习进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这一网络学习组织充分体现了认知学习理论中对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二)合理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

现代远程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既有外在的需求也有内在的需要。外在的市场目标需要通过发掘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社会职能单位用人需求、学习者对自我能力提升的需求等,同时要应对政策变化及市场变化等确立目标,这体现出外部市场的时效性、专一性和多规格性的特点;内在的需求目标体现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设定上,根据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内在的教学目标应关注专业技能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在现代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中不仅有应用型、技能型和基层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应有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培训,还有满足个人兴趣的追求以提高生活品质的各类特色教育。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习惯,在专业设置上体现技能型和实用性,如土木工程专业,针对不同的学生开设了6个方向,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在或者未来所从事的专业进行选择。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从2013年起在网络教育2013春季学生中开始设置2门素质教育课程,共计2分学分,分两个学期进行。如《汽车的维护与保养》、《葡萄酒品鉴》、《家庭影院》、《羌族文化》、《音乐欣赏》等课程,此类课程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即丰富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也对学生在日常社交活动又一定的帮助。

(三)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打造精品课程

资源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事关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质量。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类型主要有多媒体课件(流媒体)、网络课件、网络课程、文字辅导材料(课程配套教材、课程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移动导学资料(短信导学资料)等组成。由多媒体课件(CD-ROM)、课程配套教材、课程学习指导书、实验指导书等几种类型的媒体构成网络教育课程学习材料包。课程资源开发团队在进行设计和开发时采取分解知识点的形式,将每一小知识点设定为最小目标单元,跳出传统教学的章节概念,这样使学习者对其需要达到的目标一目了然,同时设定目标难度系数,学习者由低到高稳步前行,学习者在完成一项项小目标后向大目标迈进,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完成大目标的信心,这样既满足了自己的精神追求也达到了学习目的,学习效果也实现了。这样不仅激励学习者学习兴趣,对学习者学习信心的构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成就感的激励刺激下,对学习者取得的每个成绩都充分的可定与鼓励,才能不断获得新的成就。

(四)建立高效、实用的学习支持服务平台

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包括学习服务系统、学习交流系统、学习评估系统。学习服务系统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能方便快捷的接收各种教学安排和学习提示;同时根据自己培养方案提供的课程选课信息,浏览课程网页课件、导学材料、复习资料、做相应的在线自测和进入学习交流论坛,实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下载课程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网络课件、课程大纲等;通过教学教务平台查看自己的所修课程的平时成绩及总评成绩等通过学校上传的教学安排和教学通知,了解学校对教学活动的最新调整,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学习与交流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浏览网上的导学材料和作业点评,也可以点播教师的授课录像,真正地实现了“个人教室”。在“个人教室”的学习中,学生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时,可以到学生工作室答疑论坛发帖,此贴要求老师必须做出回答,同时同学也可做出回答,同时也可就某些专题问题展开讨论。这样老师和学员、学员之间“一对多”的形式,增进了师生和学员的情感,弥补了网上学习的生硬,增强了学习效果。学习评估系统学生通过在线自测提交在线自测,成绩自动产生。此外学生还可以查看已做题库,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

第5篇

摘要:“酒驾免责”是指将酒后驾驶列为机动车第三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在“酒驾免责”问题上存在着支持与反对两种对立的观点。酒后驾驶虽属违法,但却未有法律、法规规定保险公司对酒后驾驶导致的伤亡享有免责权。因此,酒驾保险赔偿机制的构建,对平衡各方利益、需要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酒驾免责;商业保险;赔偿机制

一、“酒驾免责”问题的由来

“酒驾免责”条款是指将酒后驾驶列为机动车第三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从其适用角度来看,此条款是仅存在于商业保险行业之中的一种通说条款,并非法律上的专业术语。将酒后驾车作为商业保险机构自身免责事由的条款,大量的存在于我国各种类型的商业保险合同中。

但2012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了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导致第三人人身损害,当事人请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而国务院在修改后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中,第22条做出了明确规定。

从上述条例的修改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已经逐渐倾向于保护第三者受害方的利益了,而此时,我们的商业保险中却仍然坚持“酒驾免责”而对于就加重的受害者不予赔付,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购买了商业保险的顾客在其权利遭受损害时,得不到本应该享有的补偿及救助。商业保险机构这种变相规避责任的做法,对于保险实务及我们的司法实务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并产生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二、对“酒驾免责”问题上存在的两种观点之介述

我们通过实证调研发现,在“酒驾免责”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首先是支持“酒驾免责”的,理由在于商业险可以限制行为。他们认为,商业保险的意义不仅在于防范未来不可预知的危机,还应该是对道德风险的一种有效避免,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限制;“酒驾免责”是约束。支持者主张“酒驾免责”条款的本质的意义在于对驾驶人自身的一种约束与警醒。酒驾若也能赔付,那不就是纵容吗?显然不是;“无过错责任险”有悖市场规律。无过错责任险指被保险人允许的合格驾驶人员在使用保险车辆过程中与非机动车辆、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无过错或有部分责任,造成行人伤亡或保险车辆的直接损失,保险人负责赔偿的一种附加险。很多保险业人士认为,若取消免责条款,则商业保险就成了一种完全的无过错责任保险,不问双方当事人的过失或过错,而让保险公司来承担所有的损失,这势必将造成驾驶人更加不注意后果,危险驾驶,投保人更加肆无忌惮,致道路交通情况于更加混乱,人民、社会的安全于更加无保障的一种状态之下。就我国现状来说,不适宜采用此种方法,而这也是免责条款存在的必要,还有包括法律方面的分析等其他多种理由。其次是反对“酒驾免责”的,理由是:交强险设立的目的在于为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提供基本保障,及时、合理地填补其遭受的损害;商业保险应与交强险相辅相成;还有的认为无论事法律或者是制度均应当体现出其本身的价值与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理念。保险公司亦是如此,此类理由还有保护受害人利益等等。

三、对“酒驾免责”条款问题的评析

(一)酒驾是否应当成为免责事由

首先,酒驾是不应该成为免责理由。从我国的立法趋势上也可看出这点。制定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的目的便是为了为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受害人提供基本保障,及时、合理地填补他们所遭受到的损害。而商业保险的保险人一味地推卸责任,将“酒驾免责”与防范风险相等同,将自己定位于裁判官的角色,去惩戒醉驾违法者,保险人将责任推移给政府,主张由政府通过刑罚、行政处罚去限制酒驾行为,并且主张政府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来保障受害者的利益,又将赔偿责任完全的转移给肇事者,有肇事者来赔付酒驾所造成的一切损失,这无异于是转移、推卸责任的表现。

其次,从法律角度来看,无论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还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它们都采用了“强制责任保险”的说法。商业险虽然是无过失责任保险,但依据法律规定,也应当在承保范围内予以赔付,而不是遇上“酒驾”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予赔付了。不能因为商业保险人片面的追求盈利性,便可抛弃应当负担的社会责任、商业责任,采取单方获利的格式条款,这是不应当的。

(二)伤者利益谁来保障

对于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的伤者而言,其无辜被撞受伤后生命、健康权受到严重损害,最迫切的愿望便是使身体得到救治,而非对肇事者进行惩罚。由保险公司进行先行赔付较之肇事者的赔偿时间更快,更有保障,也更能确保伤者的利益。不能因重视对醉酒者的惩罚,而忽略对伤者的利益保障。我认为,保障伤者的权利应是第一位的,其次才谈到对醉驾者的惩罚。

(三)酒驾保险赔偿机制应当构建

在现代很多国家的保险条例中,都会以保护受害人利益为主。世界各国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便先后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使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受害人能获得合理的赔偿。

近年来,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突飞猛进,但与此相对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更是逐年持续攀升,与此同时,肇事者无力赔偿、机动车车主肇事后逃逸、酒驾保险公司免赔等现象的出现,也使得交通事故后的赔偿问题变得尤为凸显。在酒驾事故中,惩罚酒驾者固然是重要的,但保护受害人利益才应当是其核心。况且,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已经规定了对酒驾肇事者的处罚了,商业保险机构还用通过自身的保险制度来规制预防犯罪吗?保险人强调,若不规定“酒驾免责”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但是,他们也曾提出说,受害者的损失是政府和肇事者的责任,保险公司只负责盈利。这样的两个截然相对立的出发点在保险人那里却契合得无比自然。因此,对肇事者的惩罚并不是保险公司的责任,而对受害者合理、及时地赔偿才是其应当做好的工作,故而此赔偿制度的构建也是势必面对的。(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12-087”

参考文献

[1]孔利强、梁凌.论交强险的“酒驾免赔”条款[J].上海:金融发展研究,2012. .

[2]郝江荀.无证驾驶肇事,保险人依法免赔[J].中国保险:2010,(2)

[3]黄玉强.醉酒驾驶交强险保险责任之确定[J],法制与经济,2010.

第6篇

关键词:生物工程专业 工学专业 教育部直属 985高校 211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14-0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版本)指出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1]。但是,2012年却是要培养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等相关领域从事生物工程产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学科交叉应用型人才。[2]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内地普通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现状,需要对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做一个简单的分析,以便对未来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有一个定性的对比,也为将来高中毕业生高考时选择相关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我国内地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1.1 华东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东地区共有91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山东省(22所),包括:山东大学,聊城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工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农业大学,菏泽学院,泰山医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德州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济宁学院。江苏省(20所),包括:江南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常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常熟理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淮阴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浙江省(16所),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宁波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江科技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嘉兴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嘉兴学院南湖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台州学院。安徽省(10所),包括: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皖西学院,合肥学院,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蚌埠学院。江西省(10所),包括:南昌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宜春学院,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理工学院。福建省(8所),包括: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上海市(5所),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1.2 华中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中地区共有63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湖北省(25所),包括: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长江大学,三峡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湖北民族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湖南省(20所),包括:长沙理工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怀化学院,邵阳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科技学院,长沙学院,湖南工程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湖南城市学院。河南省(18所),包括: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新乡医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安阳工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城建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1.3 华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北地区共有40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山西省(11所),包括:中北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同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北京市(9所),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北省(10所),包括: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石家庄学院。天津市(6所),包括:天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农学院。(4所),包括:内蒙古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

1.4 东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东北地区共有38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辽宁省(16所),包括:沈阳药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城市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大连民族学院,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吉林省(12所),包括:吉林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长春科技学院,吉林工商学院。黑龙江省(10所),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东方学院,绥化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1.5 西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西南地区共有25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四川省(13所),包括: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宜宾学院,西昌学院,攀枝花学院,四川理工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学院。重庆市(5所),包括: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长江师范学院。贵州省(5所),包括: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学院,贵州大学明德学院,遵义医学院。云南省(1所):昆明理工大学。自治区(1所):大学。

1.6 华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华南地区共有20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广东省(12所),包括: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嘉应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7所),包括: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贺州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海南省(1所):海南大学。

1.7 西北地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

西北地区共有16所高校开设生物工程专业。

陕西省(7所),包括: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甘肃省(5所),包括: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河西学院。青海省校(2所),包括: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校(1所):新疆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1所):北方民族大学。

2 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数据分析

从数据来看,开设生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主要分布在华东,华中和华北地区,占了全国内地高校66.21%,接近2/3左右,尤其是靠近东南沿海的华东地区,比例为31.06%,接近1/3。说明在这些地区,生物工程专业较为受到高校和学生的欢迎,就业方面应该有很不错的发展。

如果从单个省市来看,如图1所示,开设生物工程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华中和华东地区的湖北省、山东省、江苏省、湖南省、河南省和浙江省,这几个省占了全国的46.76%的比例,接近一半。一方面的因素与这些地方经济发达,也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好有关,使得这些地方的高校较大比例的开设生物工程专业,也使得很多学生选择这个专业。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市场;启示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

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已基本完成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在我国劳动市场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状态日益加剧。1999年高校开始实行大幅度扩招政策以来,高等院校在校生的规模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从 2002年开始高校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据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据,2011年更是达到了660余万人。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预计,“十二五”期间应届大学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人。同时,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就业环境空前复杂,供求总量不平衡的矛盾进一步突显。

就业市场分割零碎状态仍未改变。为促进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部分省市在建设有形市场的同时,还不断加大网络平台等无形市场的建设。先后建立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等专设的网络平台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就业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目前存在的分割现象与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仍阻碍着各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市场分割现象造成了劳动力需求主体之间的非公平竞争,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还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竞争机制不健全、基层就业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也不断地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二、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现状

美国政府运用法律规范促进大学生就业。美国的《民权法》、《同等报酬法》、《防止就业中的年龄歧视法》、《残疾人保障法》、《21世纪竞争力法》等法律,在促进就业、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鼓励大学生从事特定的职业或到特定的地区工作,美国联邦政府还采取了免除学生还贷义务等多项激励措施。美国借助于“非营利性就业组织”在学生、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充当着红娘的角色,其中以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NACE)最为著名。

法国正在推行“青年就业计划”,即由政府出资,在教育、文化、环境、社会救助、家庭及卫生领域新增22种职业,专门招聘26岁以下及从未领过失业补贴的30岁以下失业青年,并且其报酬不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水平。

日本政府通过修改相关法律、改革税制、健全劳动力市场机制以及提高大学生等失业者劳动技能等措施促进再就业,取得较好效果。“《日本国宪法》、《劳动基准法》、《职业安定法》、《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最低工资法》等法构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就业法律体系” ①,这些法律不仅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保证,还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就业。日本实行的是自由就业制度,政府、企业、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及就业指导,它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机制来促进毕业大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如日本的两项基本就业制度:新毕业生一齐录用制度和终身雇佣制度。日本还采取了一项颇为有特色的计划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即“全面就业支持计划”,此项计划预计可以创造约一亿个就业岗位。

“德国大学生就业不只是学校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事。”②德国“慕尼黑就业模式”是德国大学教育和就业市场相连接的一种就业服务模式其主要特点:一是大学、企业界、劳动局的全方位合作;二是大学里设立就业市场学院专门负责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训;三是企业界常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并且负责实习生的培训与考核。德国政府也制定了《大学法》、《就业促进法》、《职业教育法》等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来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问题。

韩国政府除了采取创造工作岗位等传统手段外,还通过劳资政三方合作方式,专门成立了“劳资共同再就业支援中心”,在解决再就业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三、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启示

尽管上述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就业市场形势并不乐观,但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就业市场建设政策和独特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他们主要通过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学生等市场主体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就业市场的建设。

(一)采用清晰就业模式,多方促进市场建设

不同国家在就业模式上有明显的差别,这与国家经济体制、国家文化传承等因素有关,但它们都是符合各国国情并具有各自特色。目前,可以从三个方面借鉴经验促进大学生就业。第一是以自由市场为大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基础上,依靠市场发展情况主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同时政府应对大学生就业进行适当地参与调控。第二是使用适当的保护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制定和完善一系列保护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同时需要不断地创新促进就业的措施和手段,创造新的岗位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二)重视就业系列立法,规范完善市场管理

为了规范就业市场,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各国都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政策,我国也应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法律体系,规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详细规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权利和政府及社会的义务,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或到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就职给予法律上的保障和支持。要持续构建良好的大学生就业法制环境,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政府与就业相关部门应不断有效地实施各自的项目计划来支持国家就业政策,保障大学生就业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三)构建立体服务体系,确保就业市场质量

就业服务机构是政府、社会或者学校建立的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就业信息等服务的部门,旨在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要进一步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向全员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化、培训化的方向前进,同时,需要分层次、分类别采用不同的措施来开展就业培训,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服务机构,力争有力推动就业市场质量提升。

(四)注重创业激励机制,丰富市场内容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方法之一,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法。目前,从上文可以知晓国外很多国家都非常支持大学生创业,也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我国政府也应该从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出发,树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注重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尤其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政府要鼓励学生创办研究开发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一旦大学生、失业或无业人员自主创业,可获得政府提供的无担保无抵押的融资。

(五)协调多方合作关系,完善就业市场整合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需要协调好国家、社会、高校、企业与学生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企业是招聘高校大学生的主体,高校是企业与学生之间建立雇佣关系的中介,所以协调好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就业市场建设尤为重要。目前,国外很多国家都很鼓励校企之间的合作,高校也很重视这种合作关系。大学毕业生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是紧密关联的几个环节,不能切割分开,应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共同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培训,并一直贯穿整个就业指导过程。

【注释】

①高晓霞.日本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执行过程研究——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②刘静.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0.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1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10[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石松,邵存林.国外大学生就业供给促进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1,(7).

[4]陈均土.美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

[5]励骅,房利.英、美国家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4).

[6]刘静.大学生就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0.

[7]翟娟娟.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知识失业问题分析——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为例[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8]刘利静.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9]高晓霞.日本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执行过程研究——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0]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课题项目】

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及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11sxb150)

第8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教学改革;限制与创新1 教改源起

在全球化、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密度和高度的变化巨大。高层建筑由于高效节省土地资源、形态显著等优势而广泛被建造,世界高层建筑建设的重心也由北美逐步转向以中国为最的亚洲。

作为教学目标与理念,先向学生传递的是: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一直被认为围绕“发展”和“限制”的一对核心概念。技术复杂的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影响巨大。建筑师如何谨慎、理性、负责但又不失艺术创意?在满足空间、形态、科技、防灾等基本准则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更高层次的目标与准则。

“高层综合体建筑设计课程”(以下简称“高层建筑”)最大的难点是技术复杂性与较短教学周(6周)之间的矛盾。课程要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应对能力,考察学生对城市空间的审美能力,以及理解城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的能力。课程尝试教学改革和创新:一是认知空间和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二是搭建建筑与城市之间的紧密关联,挖掘想象力,训练空间逻辑的叙述与表达。

2 教学概况

2.1系统原理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进一步的综合设计能力。其中,四年级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向城市设计层面扩展,并关联性地分析和解决设计问题,基本指导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关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多样化原则。课程设计的选题围绕教学目标,在大类课题的范围内加强内容和地形图的多样化。

2.2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目标是了解掌握高层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认识高层建筑和城市环境的相互制约关系。

2.3教学模式

(1)多样性的主题设置

课程设计的主题是“城市与建筑”,设置主题包括三个领域:城市设计类、高层商住综合体、高层宾馆办公综合体,三类课题同时开设,学生自主选择题目,依据教师研究课题、实践工程来选择教师。

“城市设计类”:设计必须包括大量的研究,总体规划应该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基本的分析图,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设计。

“高级商住综合体”:商业研究环境中必须包括市场研究,包括了解高层住宅规范、设计、调整大小和高层住宅单位。

“高层酒店办公综合体”:要掌握高层公共建筑的设计规则和流程建模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掌握技术规范、设计尺寸和深度调整。重视当前热点主题,如文脉、景观、可持续性、生态、技术等。

(2)课堂组织与团队合作

四年级形成2个大班组,每班组2~3名教师。将大班组分成3~5人的团队,团队成员共同组织效果良好的组间讨论报告,并填写课后反馈调查表。

(3)设计过程控制

各教学组根据不同的命题方向,在教学过程之初由教师根据自己特长组织多场“高层建筑”研讨会,主要有:①高层建筑简介:高层建筑的历史,分类的定义,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经典案例分析;②建筑技术:分析结构体系、地下车库、设备机房、核心筒、避难层等;③历史文脉:高层建筑在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与价值,分析在当今存在的问题及所面临的新挑战。影响需求分析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交通流线调查、景观风貌等,需绘制分析图示及文字说明,作为最终正图的部分内容,且需要搜集当代中外建筑经典范例,在课堂上用PPT对其分析评价,并由教师点评。

(4)加强教学评图环节

大图评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外部专家、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组织,明确评估系统图的形成、逼真的设计整体性能等级。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四年级的教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了教师之间的竞争,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职业生涯逐渐有清晰的认识。教学鼓励参与国际、国内竞争,使教学更具跨学科性和挑战性。

3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