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大二学年学习计划

大二学年学习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8: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二学年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大二学年学习计划

第1篇

学习计划,可以按照提交目的分成两类,给大使馆申请签证用的,或给学校申请录取用的。用来申请学校的学习计划从本质上讲和个人陈述是统一类型的文书。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0年大三学习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大三学习计划范文1经过大二一年的学习,我已经完全融入了软工班,对软工班的教学宗旨、目标和风格,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我们软工班的宗旨就是要将大家培养成为石油和软件复合型人才。目标是经过两年的学校教学和一年的企业实训使我们在综合能力及素质上超出一般本科生,在英语、计算机、石油等方面达到优秀,综合能力达到其毕业工作至少两年的高度。风格就是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外综合提高的方式,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班级讲坛、茶话会、英语角(包括同留学生交流)、联谊球赛等等,提高大家组织策划的能力。经过这一年的锻造,我觉得自己不仅在学习上,还在课外能力都有所提高。

在这一年里我在学习上收获了很多,六级考得了全班第一的高分,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得三等奖(仍然是软工班,但是比大一的二等奖逊色了一些),在计算机和石油课程上都比较优秀,并且通过了六级口语考试。在课外综合能力上,我也获得了一些成就,我担任了班级的组织委员和寝室长、顺利从中级干部培训班毕业、在自律会年末综合测评中位列部门第二(获得主席的褒奖),在校级活动读书报告会中获得二等奖

大三我要再接再厉,在学习和综合能力上都要获得新突破。大二的学习注重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大三的学习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课程学习同时融入实践小组的学习内容,需要我们转变学习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在如下几个方面作出学习规划:

一、课内

(一)英语方面

虽然顺利通过了四六级,并且都获得了比较高的分数,但是我不能在英语学习上有丝毫松懈,我不仅要在只是积累上,更要在口语表达上加强(由于本学期有外教教学,要充分利用此有利条件)。我制订了一下目标:

1、报考英语六级和六级口语,刷新六级分数,更激励我全面学习英语。

2、每周至少同同留学生交和外教流两次,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每天早晨记英语单词,朗诵英语文章(《心灵鸡汤》),练习口语(《英语口语资料库》),勤练口语发音(《李阳口语突破教程》《突破聋哑英语教程》)

4、参加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虽然以及获得两个奖项,但是没有获得一等奖,因此,大三还要拼搏一次。

5、坚持看《老友记》、《越狱》等英语比较纯正的英语系列电视剧和电影,深入体验英语交流环境,奠定坚实的口语基础。

6、经常阅读英语报刊杂志(限于财力,主要是电子档)。

7、尽量多阅读英文科技文档,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二)计算机学习方面

由于这个学期将开设以下计算机课程:软件工程管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常用软件开发工具、软件需求分析、操作系统原理、软件文档编写、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针对开设课程和我自己的学业规划,作出了如下计划:

1、每天温习当天学过的内容和对第二天的课程进行预习,多思考、多总结。

2、广泛阅读和编写C#、C++和Java程序,并且要逐渐应用数据库,开发比较大型的程序和软件。

3、在图形组的安排下,多同组员们一起开发实用的软件,增强合作开发软件的能力。

4、由于我是图形组的组员,《计算机图形学》对于我们有很大的意义,因此我将坚持每周三晚自习听本课程选修课。

5、多看、多编写软件文档。

6、熟悉常用软件开发工具。

7、对于操作系统原理,在虚拟机环境下模拟各种操作系统,比较各种系统的差异和优缺点,加强对课程的理解。

8、多看与课程有关的视频教程和视频讲座。

9、尽力参加计算机方面的竞赛,在竞赛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石油方面

本学期开设的石油课程有油藏工程基础、地球物理测井,课程虽然不多,但是任务很重。结合过去一年的学习经验,我作出了如下计划:

1、每天花时间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和简要的预习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充分吸收本课程的知识。

2、对于已经学习过的地质和石油等课程要多花时间理解消化,形成和巩固石油知识体系。

多在网上搜集相关视频,加强理解。

3、多关注与石油相关的政策和实事,对整个石油行业的发展要有自己的认识。

4、多听学校的石油讲座和报告。

大三学习计划范文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大学生活已经过半,我不再是那个懵懂初入大学校园的高中毕业生,而更加靠近了大学毕业的墙垣。我不能在无追求、无目标、无计划那样三无的驾驶着我的躯壳,行驶在那充满追求和志气活泼的天堂。如果不奋斗的话,那四年无忧无虑的享受的大学生活会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呢?所以我不要过空虚无聊的生活,我要规划我的大三的学习和生活,我要计划安排好我的每月每周每日每时每分的学习生活。我相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定有收获,只有拼搏才能够成功,我坚信我一定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和信心来迎接伴随着机遇和挑战的新的生活。

大三学年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会很深入的学习到专业知识,接触到自己专业方面的教授导师,这一年的努力程度决定着自己在本专业的水平,影响以后靠这个专业生活发展的能力。大学生不可只通一业,更不可通万业而无一专长。如果没把握住大三专业知识的学习,它将直接影响着大四上学期的一些以它为学习基础的专业深入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影响我们大四下的毕业设计。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就没法深入地进入专业领域里去探究。因此在大三的学习中专业知识学习放在首位是毋庸置疑的。

专业知识学习是绝对不能用以前那个浮躁的心态,要秉承认真追求科学深入探究的心态,用坚持和努力去攻克难题,掌握基础知识、基础解题方法、并深究为什么选择如此解答,多思考为什么,多选择几种方法来解决它,提炼出老师讲解知识的思路,学会总结概括知识的框架,多联想,将整个知识体系构建起来。课前认真预习课本知识,课上高效认真的听老师讲解,自主思考,积极主动,课后多去仔细,及时独立完成老师交待的学习任务,并选择多看课本知识,多去思考,做一定量的题目来夯实基础。在专业知识学习中主动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向同学请教,并多向老师问问题,问那些自己经过深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把握别人讲解的重点和思路,及时进行总结和回顾。

大三学年一定是辛苦而有充实的,因此日常身体健康状况将成为影响学习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并且大三没有了体育课,被安排参加的体育锻炼就没有,因此更需要自己在每天花费点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形成晚上跑步的好习惯,并且多参与集体活动锻炼身体。永远牢记,但凡成功人士都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如果我想成功,就必须具备成功者成功必备的重点。并且现在身体锻炼也能起到放松和减轻学习生活压力的功效。

大三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大学中间最精华的时间段,是最需要潜心求学的阶段,我相信自己一定能顶住压力,自信从容,勤奋踏实地在我的大三青春上挥洒汗水,我也坚信自己的大三生活也终将成为我大学阶段的亮点。

大三学习计划范文3进入大三之后,慢慢自己对于很多事情的热情正在消褪。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但是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利用这种状态,我为自己找到了突破口。依旧延续那个捕鱼的例子,我应该知道自己想捕什么鱼。进入大学之初就有一个对自己的规划,但是,到了大三,这种规划,就更有现实基础,具有更好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这时,对自己的思想,就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就应该是重点明确,确认自己要捕哪条鱼的时候,一旦目标确定之后,全力以赴,应当坚定地放弃那些被自己割舍下的东西,而不应该犹豫不决。

大学毕业后,我可以选择的就是就业。所以我在大学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两年后的就业做准备的。要为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在这一个学年里面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好专业课程。大三学年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会很深入的学习到专业知识,接触到自己专业方面的教授导师,这一年的努力程度决定着自己在本专业的水平,影响以后靠这个专业生活发展的能力。大学生不可只通一业,更不可通万业而无一专长。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就没法深入地进入专业领域里去探究。因此在大三的学习中专业知识学习放在首位是毋庸置疑的。

(二)、考取相关的对未来求职有用的证书。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通过考证证明自己,不失为一种增加就业机会的办法,这样既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也拿到了应对职场苛刻要求的金钥匙。本学年我要努力学习,争取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和英语六级证书的考试,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

(三)、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在选择社会实践时,尽量选择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职位,这样既可以让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还能锻炼社会生存技能,为今后的职场工作做一定的储备和积累

(四)、提升交际能力。针对我以前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那些不好的方面,我要坚决予以改正,进一步提升自己对待普通同学、较好同学、普通朋友、好朋友的方式和态度,对每一个我周围的人说真话,其实说真话是一种习惯,投入地对待那些我想深交的朋友,真诚地坦诚做到交心,沟通从心开始。不要刻意去建设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它很复杂,以至于不能人工去营造,因为它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问题,而是相互的理解和包容,对于那些自己不愿交往的人,不要再想以前那样逼迫自己去接受,我不是千面脸、万变鬼,所以我不需要得到所有人对我的认同,交往中要保持自信,要有自尊地进行交往。

(五)、提升自我修养。在大三学生工作中,我要把握住尺寸,不要过于专注,懂得多思多想事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我也相信只要我负责任的完成学习任务,抱着踏实而又虚心的态度,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体验,从而给以后的生活积累宝贵的经验。

(六)、坚持锻炼身体。大三学年一定是辛苦而有充实的,因此日常身体健康状况将成为影响学习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并且现在身体锻炼也能起到放松和减轻学习生活压力的功效。因此更需要自己在每天花费点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形成晚上跑步的好习惯,并且多参与集体活动锻炼身体,比如多打羽毛球等。永远牢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道理。

第2篇

一、学习计划方面。

每个人都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对于学生更是如此,我对知识、对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名列前茅,每学年都能获得奖学金。同时还结合我的专业性质注重对各种应用软件和硬件的研究,课余时间在外面做起了兼职,经常帮助同学和朋友解决电脑方面的问题。通过这些,使我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展,增大了知识面。

二、有广泛爱好。

我特别擅长于排版、网页设计和多媒体的制作,同时对数据库和应用也有一定兴趣,并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学习了相关的知识。我在就任体育委员的同时也参加了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计算机协会,并任活动部长和外联部长职。在日常活动中,我工作热情负责、任劳任怨,勇于开拓进取,和协会内成员团结一致。一年间我牵头组织了由校互联网协会和长江电脑公司合作专门针对在校学生的和装机零距离大型讲座活动。由校志愿者提供相关服务人员和活动场地,由恒锋电脑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和设备,共同举办了个人电脑软硬故障免费维修和个人电脑系统维护和修复等现场咨询活动。从中不但服务了在校学生,提高和加深了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和了解,而且还为电脑公司赢得他们所期望的利润和效益。

三、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在20XX下半年至20XX上半年间参加学院组织的网面设计大赛,并获得不错的成绩,与同学合作做出属于我们班级的自己的主页。在本学年由我们学院组织的校篮球和排球的比赛中,我也以身作则,积极挑选队员备战。功夫不负有心人,并改写我们班在大一的体育各项比赛中无一名次的历史。

四、社会实践。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量表编制;信度;效度

问题的提出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规模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一是学校因素,如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对应、课程体系与行业标准不衔接、真正的既精通专业技术又掌握丰富教育教学理论的“双师型”教师不足;二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特别是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普遍较差。目前,学校方面的因素已经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自我监控学习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而在进行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自我监控学习是学生意识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自我发展、日臻完善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因此迫切需要对高职学生的自我监控学习进行系统研究。但迄今为止,针对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系统研究还较为少见。鉴于此,本研究旨在编制一份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量表,为我国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测评和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

量表的编制

(一)量表结构的设计与项目的编制

在自我监控学习结构方面,中外学者针对中小学生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尼斯比特(R.Nisbett)和沙克史密斯(D.Shuchsmith)认为学习的自我监控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说包括提问、计划、调控、审核、矫正、自检。董奇、周勇宏观上从动态的角度将学习的自我监控划分为学习活动前、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后三个方面8个维度: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包括计划性和准备性;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包括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包括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章建跃的研究表明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结构的最佳模型是五因素结构,即计划、管理、检验、调节和评价。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与学习特点,从学习整体过程出发,将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结构设计为三个阶段11个维度:第一阶段包括目标、计划、准备;第二阶段包括监察、调节、策略、执行、激励;第三阶段包括检验、补救、反思。

在确定了理论维度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编制:一方面,通过访谈总结出学生在预习、听课、实验实训、考试等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表现,形成测查项目;另一方面,分析搜集到的元认知问卷、中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问卷等中的测查项目,把认为能反映自我监控典型特征的项目进行改造,形成测查项目。通过经验性筛选以及专家访谈,保留了122个项目。为了检验被试回答的真实性,在量表中穿插了10个完美性检验题,形成了由132个项目组成的Likert5点自评预试量表。

(二)预测与项目修改

按照分类整群抽样原则,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抽取480个样本,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预测。

根据预测数据,利用SPSS12.0进行项目分析,排除区分度低于0.3的项目。然后对每一个维度的测查项目多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保留特征根大于1.0的因素,且使各维度的测查项目集中在同一个因素上。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排除项目的原则是:排除项目少于两个的因素、排除负荷低于0.5的项目、排除虽对同一公因素影响显著但明显与其他项目不属于同一种类的个别项目、排除在多个因素上负荷均匀的项目。

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全量表保留65个项目。用这65个项目再加上5个完美性检测题编成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正式量表。

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量表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按照分类整群抽样原则在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服装学院抽取样本,因为大部分学校的大三学生处于毕业实习阶段,在校的较少,故抽取的样本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共选样本1562人,有效样本1316人,其中大一640人,大二629人,大三47人;报告性别的样本中男生701人,女生556人,未报告性别的59人。

(二)测试方法

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并选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7级各一个班共78名学生在两个星期后进行重测。

(三)测试结果分析

1.因素分析结果

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的各维度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旨在考察每一维度的所编项目是否体现、代表和测量了该维度的自我监控能力。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每个维度均抽取到一个因素,各项目在对应因素上的负荷如表1所示。

各维度抽取到的这一个因素对相应维度内各项目的解释率如表2所示:

其次,在量表水平进行分析,旨在考察这11个维度是否共同代表着自我监控能力。我们以每一维度所有项目得分的平均值作为该维度的得分,对11个维度仍采取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在这11维度上只抽到一个因素,每个维度在这一个因素上的负荷及这一个因素对这11个维度的解释率如表3所示。

我们将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自我监控学习量表的“65个项目、11个维度(一阶因素)、1个二阶因素”结构模型称理论模型,对其正确性和恰当性的进一步检验可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来进行。利用LISREL8.20软件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度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对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量表各测量学指标的分析如下:

各项目的测量学指标主要的指标有:平均数、标准差、通俗性水平(计算方法为每个项目的平均数除以该项目的最大值)、区分度(计算每个项目与该项目所属维度总分的相关以及该项目与全量表总分的相关作为每个项目的区分度)等。实际分析结果如下:(1)各项目的平均数在2.38至3.63之间,其标准差在0.853至1.073之间,说明没有项目产生“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且没有特异现象出现。(2)从通俗性水平来看,各项目的通俗性水平在0.48至0.73之间,均有中等左右的通俗性水平。(3)从区分度来看,每个项目与所属维度总分的相关在0.578至0.770之间,与全量表总分的相关在0.296至0.649之间,均达到统计测量学上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各项目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信度检验根据量表的测试结果,对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系数)、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考察,结果如表5所示。

效度检验根据已有文献可知,自我监控能力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因此我们选择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样本中大一、大二的学生在2007~2008学年的期末考试总成绩作为效标,进行效标关联效度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讨论

(一)关于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量表的结构

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该量表的11维度结构是合理的。根据各维度项目的含义对这11个维度的含义作如下界定:(1)目标:主要指学期开始或某个阶段学习前给自己制定一个要达到的学习目标。(2)计划:指一段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学什么、如何学进行具体的设计。(3)准备:指学习前做好各种准备,包括物质准备、精神准备和环境选择等。(4)监察:指学习时清楚学习目标和任务,对当前的学习状态、进程、方法等有清醒的意识并保持警觉。(5)调节:指根据监察获得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习计划、方式方法、努力程度、心理状态等,以更合理有效的方式进行学习。(6)策略:指学习中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学习,讲究策略。(7)执行:指学习中能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坚持执行学习计划,努力完成学习任务。(8)激励:指学习中能不断地进行自我鼓励和鞭策。(9)检验:指学习后以恰当的方式检查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等。(10)补救:指学习活动后根据检验结果,对学习的薄弱环节采取补救措施。(11)反思:指学习后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学习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思考总结和评价。

(二)关于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由表5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折半信度和重测信度来看,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

在量表的效度方面,我们重点进行了结构效度的检验,由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1、表2可以看出,该量表每一个维度内都只存在一个特征根大于1.0的因子,且各项目在对应维度的因素负荷在0.422~0.789之间,每个被抽取的因素对相应维度各项目的解释率在39.663%~51.831%之间。由表3可以看出这11个维度都一致地测查与代表了自我监控学习这一个因素,并且各维度在该因素上的负荷在0.685~0.815之间,方差总贡献率为58.476%,这些数据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由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4可以看出,失拟指数和拟合指数均达到统计要求,再次说明该量表具有很高的结构效度;此外,由效标关联效度的检验来看,高职学生自我监控学习全量表以及各维度总分与其学习成绩的正相关系数虽然不是很高,但也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说明该量表有一定的效标关联效度。

参考文献:

[1]董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2]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3-27.

[3]Nisbett R,Shuchsmith D.Induction:Processes of inference,learning,and Discovery.Cambridge,MA:MIT Press,1986.

[4]章建跃.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1,107-109.

第4篇

关键词:学风;学业生涯规划;学习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风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学生普遍出现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制能力差、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迷茫等问题。

第一,学习动机不强。很多同学从高中进入大学后,由于不再接受高中严格的监督,自己有所放松,整日无所事事,缺乏正确的规划和指导,这样使得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更加迷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第二,学习纪律松懈。目前有些在校大学生学习作风拖沓,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下课玩网络游戏。平时得过且过,期末突击复习,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同学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冒险作弊。

第三,专业思想淡薄。大多数学生高中时期缺乏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甚至许多学生是调剂分配而来,学习主动性较差、专业认同度较低。加之进入高校后学习难度加大,许多学生缺乏能动能力,难以从高中的学习方法转变,在缺乏专业指导和关注时丧失学习信心和热情。

一、学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从以往经验看,单纯依靠强制性的管理手段要求学生养成学习习惯,营造学习氛围还是远远不够的。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是实现学风建设长效发展的根本保障。

1.学业生涯规划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学习是持续一个人一生的追求,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才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学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离开学校讲授式授课的前提下,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仍然能够将学习和求知作为个人发展的动力,寻求新知识,探求新方法,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2.学业规划有助于端正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学时期是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知识高度积累并向质变发展的阶段。很多学生来到大学,摆脱了高中时期家长的管理、老师的“填鸭式”教育、同学之间的竞争,开始在所谓“自由”的大学氛围中放纵自己,不思进取。通过制定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帮助同学认识大学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学业安排,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带动效应,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的氛围。

3.学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学业生涯规划会针对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形成不同的计划、安排。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根据自己对大学的初步认识形成简单的学习计划,并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根据自己的见识、经验、能力的提升不断调整,有“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按计划”变为“定计划”,由被动变为主动,有狭义学习变为主动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不断地进步和自主能力提高,成就感不断提升,自信心增强,思维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进而更有信心和勇气。

4.学业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为求职就业创造条件

大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支撑。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相继和交叉的关系,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学业着手,根据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未来求职的依据和保障,通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完成每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为职业的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依据。学业规划通过依托于专业学习,通过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个人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加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二、学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确定学习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

很多同学缺乏学习目标,总觉得进入大学后碌碌无为又好像每天很忙,渐渐萌生出“混日子”的心态。其实每个人的学业规划都会依据自身特性的不同而不同。每个学生初到学校,因受教育经历、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理想信念影响,对自己的学业规划和个人未来发展的期许会有不同。

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学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业生涯规划,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进程,确定阶段性目标及整体目标,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另一方面,将职业发展与学习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合理规划大学时间,敦促学生在校四年为其职业理想而奋斗。

2.入学初期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业规划的制定更主要是目标激励和时间管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目标的达成与努力程度相辅相成。学业生涯规划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大学阶段每个年级的不同,随着学生个人的成长、思想和见识的不断成熟,学业规划也会循序渐进。对于入学之初的新生,学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新生增加对学科的了解,适应大学生活,通过每一个时间单元,周、月、学期、学年设定学习目标并敦促其完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下一单元打基础。随着学生适应性的增强,后期学生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3.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目前的学生管理者,往往一开始就为学生制定了大量的规矩和惩罚措施,学生被迫接受,但并不了解学生真正的想法和动态,很多要求适应低年级但并是适应高年级同学。学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入学初期,学生设计的学业生涯规划必将随着其专业知识、社会经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新生指定学业生涯后,一定要求学生定期对其学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辅导员老师可以了解学生近期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调整对学生的管理思路,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正确引导、规划其发展。 4.构建学生管理与教师教学的交流平台

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基本的沟通,通常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后缺乏沟通和探讨,学生往往是“填鸭式”学习,逐渐丧失了学习、研究热情,更有甚者认为“与其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看书”的念头,课程过半逃课人数剧增。学生学业生涯的构建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无论是针对大一新生的新生研讨课,大二大三的科技竞赛辅导,还是大四时期的考研指导,抑或者是学业生涯规划调整,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与沟通贯穿一个学生求学生涯的始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使教师更加明白学生对于课程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将学生的需求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学生可以向老师反映课程的难点,更加深刻消化课堂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三、制定不同时期的学业规划指导

学生入学后,每一阶段的学习都存在差异和不同,学生对于自身发展和规划也会不断改变,学业生涯规划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业生涯做出指导和调整。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有差异的,因此,我们在制定辅导计划时必须考虑年级、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辅导。

一年级偏重于学业适应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主要包括基础课程辅导、新生中的杰出学子培养、新生适应性教育和新生研讨课等,通过对大学学科介绍和适应性培养,帮助新生适应自主生活、学习方式,做好角色转换定位,同时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增强学生学习基础课及专业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控能力。

二年级重点做好学业规划辅导。此阶段包括基础课程辅导计划、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学业危机干预和科技竞赛辅导。经过大一一年的学习和适应,大多数同学大发展目标已经明确,学生的优点也开始显现。这一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培养实践技能,规划学业目标,鼓励个性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或科创研究,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及时做出帮扶和学业危机干预。此外,该阶段针对发展目标明确地学生,可以进行相应的考研或就业指导。

三年级加强学业创新辅导。这一阶段的学业指导内容包括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计划、科技竞赛辅导、考验辅导计划和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进一步深入、拓展科研和努力提升学业。通过深化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要求及大学生科技研究和素质拓展活动来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大学生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项实践工作,开展针对杰出学子的培养计划。并对学生未来规划和选择做出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四年级学业发展辅导,此阶段学业辅导包括实习指导、学业危机干预、学习困难学生帮扶计划和毕业生职业规划,通过对学生三年的学业总结,有针对行地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完成从学业到就业的转变。同时,针对学业困难学生,找准原因,探索解决学业危机的途径,保证学生能够正常完成学业。

通过系统性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特点和兴趣出发,制定大学学习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实施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学习计划,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品质和能力。

第5篇

关键词: 习得性无助理论 高校学困生 成因分析 转化对策

学困生问题是各国教育界、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努力探索、持续研究的重点难点。国内外关于学困生研究的理论成果与个案分析种类繁多,却收效甚微。究其根源,学困生的个性品质、认知能力、心理状态、学习水平等内因存在巨大差异,造成学困成因复杂,且短期难以内化、消除的不良局面。本文立足于习得性无助理论,通过对高校学困生的形成阶段、心理特征及形成内因等进行分析,提出相适应的转化对策,以期为学困生的教育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学困生现状及成因分析

1.1群体形成关键阶段

学困生作为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首尾两极学生群体之一,其形成及表现呈现出较为突出的阶段性。

第一个转折点为大一下学期。学生在步入大学后,经过大一上学期的磨合,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但部分同学因为时间管理及自律自制等方面能力的缺失,未能很好地规划大量的课余时间,或过于关注学习以外的能力发展,导致学习成绩滑坡,陷入学习困境。以某高校电子类专业学生为例,图一集中反映了大一下学期较上学期,学分绩点在2.5―3.5区间(即课程成绩加权平均分在75―85分)的中等成绩学生数量锐减,小部分分流向更高端的区间,更多的流向2.0(70分)以下的低端区间,变化幅度较大,牵涉学生数量较多,学困生初步形成一定规模。

图一 大一学期学分绩点分布

第二个转折点为大三上学期。大二整个学年的课程处于基础课与基础专业课的集中时期。学生的学习状态、课程压力基本延续大一下学期。但整个大二阶段基础专业课的学习是大三阶段全面开始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对基础专业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对专业课学习方法的训练和理解程度,直接引发专业课学习情况的连锁反应。同样以上述电子类专业学生为例。下图是对整个大二学期与大三上学期末成绩分布的对比,反映出大二阶段,专业基础及专业学习能力素养的培养与积淀情况,最终较为集中地表现到大三的学习成绩上来。大三,随着专业课的深入,3.0―3.5区间(即课程成绩加权平均分在80―85分)的大部分群体呈现大面积的滑坡,中间成绩的人数再次锐减,2.0(70分)以下区间人数急剧增多。成绩低端人群出现第一个低潮,0.5―1.5区间人数情况突出。专业学习的连锁性与积累性极易导致专业信心的缺失,最终将导致这样一个群体绝对弱势。随之将引发高年级延长学制及学习困难的突发与期。

图二 大二、大三学分绩点分布

1.2 基于习得性无助理论的学困生心理特征分析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最初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研究发现,它是指个人经历了反复的失败与挫折后,面临困境时产生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习得性无助现象在学困生身上较为普遍,一般表现为认知、情感和动机的缺失状态,这种状态影响他们的整个心理和个人行为。

1.2.1低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学困生往往缺乏恰当的目标,学习时漫不经心,遇到困难自暴自弃,对失败的恐惧远远大于对成功的希望。

1.2.2低自我概念。指个体对于自己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特征的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一些学困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认同和正确的自我评价,学习被动、态度消极,易产生自卑、猜疑、羞怯、孤僻、悲观或暴躁、冲动等心理偏差。

1.2.3低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遇到挫折时,缺乏自信和拼搏意愿,表现出焦虑、紧张、不安、敏感等情绪。

1.2.4消极的定势。定势指个体心理上的一种准备状态和行为倾向,受个体先前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需要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体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于学困生而言,他们先前的学习生活经验往往失败多于成功,受到的消极评价较多,从而逐渐形成刻板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态度,将自己认定为无可改变的失败者,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为人处世消极被动、缺少热情。

1.3高校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分析

“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当学生在学习上长期经历失败而无法扭转局面时,他们会认为失败是无法控制的,将失败归因于自身的无能,继而产生无助感。了解学困生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有的放矢。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类。

1.3.1不良的学习状态。学生不良的学习状态的长期延续,令他们一次次承受失败,逐渐产生了绝望、抑郁、意志消沉,导致他们自我认知产生偏差,认为自己天生愚笨,主动放弃了努力。同时因长期得不到老师和同伴的重视和赞扬,而丧失了自尊,形成了消极负面的心理。

1.3.2不当的评价方式。人的内心意愿是渴求进步和努力尝试的。只是当学困生屡次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了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外部监管会加重学困生的焦虑情绪,增加自我设置的心理障碍。老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会强化学困生的行为模式和认识态度。

1.3.3消极的归因倾向。当学生认为造成他学业、心理问题的因素是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时,容易形成内疚、沮丧和自卑心理,认为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难以提高学习成绩,从而降低学习动机,不愿做尝试性努力。这种错误归因是学困生习得性无助感产生的根源。

2.解决高校学困生问题的对策研究

2.1主要原则

在学困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审时度势,认真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2.1.1主体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困生并非异类,不应受到排斥和歧视,外界干预并非强行矫治而是引导管理。

2.1.2共情原则。深入学困生的主观世界,以其立场和视角来了解其感受,探寻产生学困的深层次原因,避免因主观臆断和个人偏见而陷入认知误区。

2.1.3全面原则。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大胆发言,达到全员参与,全心参与,全程参与。

2.1.4肯定原则。对于学困生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大力肯定和热情鼓舞,保护其自尊心、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2.1.5发展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困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畅想与追求,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寻求发展进步。

2.2具体措施

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可以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2.2.1创造成功机会。给学困生制订一个合理且适度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总体目标,再将其细化分解为若干个难度呈梯状分布的子目标,帮助学生由浅入深,逐步获得成功体验,依次实现层层目标,从而激发和重塑学困生的学习潜能,树立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

2.2.2树立成功典型。以学优生的标准来制约和要求学困生,只会加重他们的消极和逆反心理,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因此,需要从学困生群体中评优评奖、荣誉表彰等方式肯定和宣传学困生群体中的先进和典型,树立学习榜样,让他们从相似者的成功中感受正向刺激,通过比较,引发反思,产生自我效能,这能给其他学困生制定“最近发展区”,形成示范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2.2.3加强正面评价。每个个体都希望获得他人的信任,学困生尤其渴望被肯定、被赏识,师生对其表现的肯定性评价能加强其归属感和自尊心。因此,需要给予学习困难群体足够的理解和无限鼓励。通过定期谈话、走访课堂宿舍、了解师生评价、观察实际表现等途径,有意识地联系与认识学困生,肯定他们通过每一次努力取得的进步与克服的困难,从心理上消除他们与新集体、辅导员的距离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2.4加强归因认知。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学困生往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我们在引导他们进行归因时,要肯定他们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帮助他们发现优势劣势,挖掘潜力机会,鼓励他们多着眼于主观可控方面加以改善,如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同时,可结合学困生群体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现象和思想倾向,开展辩论等活动,通过学困生对目前现状的思考、辩论、梳理、澄清,引导学困生群体扬正风、去诟病,正视自身不足,放眼未来发展。

2.2.5加强心理疏导。厌学甚至厌世是学困生的明显特征之一,对此,应当与他们加强沟通,关心其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举办“家长观察日”、“校园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参与培优育人工作,在推动家校联动机制形成和全员育人工作开展的同时,全方面、全阶段、全身心加强学困生心理疏导,引导其正视学习、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方案奠定基础,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适合的学习目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在加强监督的同时引导其自我规划与自我帮助。

总之,消除学困生的习得性无助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从认知、动机、情绪及个性品质等多方面进行引导。要设立合理目标,提高学困生的成就期待,加强成功体验;树立学困生成功典型,使学困生恢复信心;对学困生进行积极正面的评价,培养他们正确的归因认知能力;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生活,加强心理疏导。

参考文献:

[1]林宇.“学困生”概念的厘定[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0月第10卷第10期.

[2]张和云.浅谈大学“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长廊,2009年9月(中旬刊).

[3]王伟华.基于高校学困生抑郁倾向的若干思考,考试周刊[J].2009年第36期(上卷).

第6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分级教学

引言

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原则,近年来在全国的不少院校都实施了该教学模式,但各校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实施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做法。我校作为独立学院,在进行分级教学时注意结合我院实际,初步建立了该教学体系,同时确立了“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地位。

我国的英语教学现行的是学年制教学。大学生入学后按教学大纲,要求两年学完大学英语一至四级,然后由国家进行四级统考。但由于学生入校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进行教学时无法兼顾到英语水平拔尖和相对较差的学生,造成了整体英语教学的僵化,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要求,学生入学时经过分级测试,按实际水平编入相应的级别学习。我院自2004级学生起也实施了分级教学,新生入学后根据分级考试成绩分为高级班、中级班,不同级别的学生在教材选取、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上都有不同,以下笔者将联系我院实际分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发展策略。

1. 实施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新《大纲》明确指出:由于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入学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即使同一学校的学生入学水平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坚持分类要求,因材施教(1999∶10)。这就为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因材施教的原则是分级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通过分级教学,可以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恰当的英语教学指导。

实施分级教学的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促进整体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英语四级的通过率。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的中学英语教学水平差异极为显著,入校新生的英语水平也极为悬殊。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的学生由于在中学有比较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对英语的高度重视程度,一般有比较良好的语感,在口语、听力上的优势比较明显。而来自西部和农村、山区的学生,在中学受到师资、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往往有一定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分级教学进行分类指导,以使学生明确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指导他们制定出各自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计划。

2. 如何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2.1分级的标准问题

分级试卷的选取对分级的合理性影响很大。大一新生刚刚经历了高考,思想上往往容易懈怠,没有参加分级考试的准备,因此在新生报名的时候就要明确分级考试的思想,并告知分级考试对于其大学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使得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军训期间加以准备,军训结束后进行考试。

但这次分级也不能作为唯一的分级标准,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后,要根据成绩有一定的调整,中级班的前几名可以进入高一级的班,反之高级班的后几名将降到低一级的班。在一学年的学习结束后,将根据考试成绩进行重新排名。其中,期末试卷的难易程度和权威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一方面要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学生的整体英语能力。在改卷环节,要安排合理,进行流水批改,对主观题要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对作文这样较易发生偏差的试题,要限制改卷老师的人数,并通过监督抽查的办法尽量避免发生较大的偏差。

2.2教学内容的确定

由于不同级别的学生有不同的英语学习目标,在选取教材方面就要十分慎重。现在我院选取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但是对于不同级别的学生还是要有所差异,其中对高级班的学生在阅读、听力、口语上要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可以为高级班学生引入快速阅读这一项,通过专项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灵活运用阅读技巧;在听力上,除了四级中的常见题型――short conversation, passage, 还可以适当增加对long conversation, compound/spot dictation的训练;在写作上,通过从段落写作到篇章写作的递进模式,对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进行分类训练,并结合四级作文的要求――切题、条理、语言上,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而对中级班的学生,主要精力要放在课本知识的掌握上,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语法结构要重点解释,由于其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热情不高,老师在督促、引导上就要多下功夫。

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实际上是因材施教的第一步,只有教材、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才能起到促进作用,过高或过低只会让学生丧失信心或失去兴趣。

2.3教学方法的采用

通过分级,同一个层次的学生英语水平比较接近,有利于教师采用比较统一的教学方法。总的说来,大一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和听说能力为主,同时培养其阅读等能力,而在大二阶段,则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但是对于不同的对象,在不同的阶段也要有所差异。

对于中级班的学生特别是基本语法、词汇量和基本听说读写能力上都比较欠缺的学生,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点和句型的操练,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此外可以根据课本要求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像课文复述、分组讨论等来实现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而对于高级班的学生,则不但要求简单地陈述已学的知识,还要有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可以通过主题演讲、角色扮演等活动,加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当然,这些要求也不是在开始阶段就可以实现的,必然有一个从讲解到引导、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过程。并且对同一层次的不同学生,他们的个体差异也不能忽视,弥补不足、发展专长应该成为指导思想,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较早确立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并培养适合自身情况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形成大学英语学习的连续性。

2.4大学英语教学的补充和强化

经过这几年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确实也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大二上学期CET-4的一次过级率由03级未实行分级教学时的9%上升到2007级学生的38%以上,但是针对我院学生的具体情况,还没有通过CET-4的部分学生仍有过级要求,而自学的难度对他们又太大了,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学校可以举办英语四级辅导班,有针对性地就听力、阅读、翻译和写作各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另外,对于已经通过CET-4、甚至是提前通过的学生而言,其中的部分人还有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要求,为这些优秀学生开设六级英语班,会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3. 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班级编排方面,一个教学班可能包括好几个专业的学生,互相之间比较陌生,不利于具有合作性质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且由于升降级、重修等原因,班级变动较大,不利于教师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削减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连续性。因此,重新组班一定要慎重,最好在保留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设定恰当的升降级比例。

英语分级教学打乱了原来的专业和班级体制,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混乱。学生的到课率与没有进行分班的年级相比,明显要低一些,学生迟到现象也比较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分散后不利于班主任的统一管理,英语老师和班主任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比较困难,对学生的出勤要求就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因此,教学管理环节就成为分级教学成败的关键,加强院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4. 结语

分级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原则,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明确英语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开展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方面确实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在教学管理、体系设置方面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探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本科生导师制 有效性

 

伴随着学分制的普及,本科生导师制也逐渐被引入我国高校,有力地促进了学分制的顺利实施,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作为一个“舶来品”,它在本土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高校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导致导师制的类型和指导模式过于统一,导师职责定位不清。由于制度缺乏严肃性和约束性,导师制在执行过程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无法取得理论上和主观上所期望的效果,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制度本身设计和实施中的缺陷更使本科生导师制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才能提高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性。 

一、制度的顶层设计——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导师制的定位和类型选择 

1.基于一种基本教学制度的本科生导师制定位 

从国内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前期的补学分制不足之需还是现在的用于学生管理和发展,本科生导师制都是被定位在“教学管理”或“学生管理”上,并没有上升为一种独立的教学制度,更没有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我国现行的本科生导师制相对于传统的培养模式来说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是在不改变以班级教学为主导的前提下,试图提高现有本科生培养质量的一种措施,并没有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国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基本定位上也多是强调“辅”,其功用被淡化,在大学整个教学制度中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师生对它缺乏足够的理念认同和地位认同。 

按照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观点,导师制的定位要充分考虑学校的整体规划和想要导师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即定位的实质是要使导师制在社会公众的脑海里确定一个合理的位置,也就是导师制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位置。这种定位可以看做对导师制现状的一种创造性改变,也有可能只是一定意义上的修补,但实际上已经对导师制的定位作了改变:有时只是修饰而已,却能在学校和社会公众的心中得到有利的位置,这本身就是成功的导师制定位。因此,很有必要将本科生导师制作为一项基本教学制度确定下来,使它真正成为一种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只有当教师把导师的个别指导作为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和手段,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人们才能从理念上认同本科生导师制。 

2.“分阶段双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的类型选择 

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一般有三种分类方式:从导师的职责划分,有全职型导师制和具体任务型导师制,如导学型导师制、思政型导师制、管理辅助型导师制;从学习时段划分,有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从指导学生范围划分,有全员导师制和优秀学生导师制。 

不同的导师制类型所要求的条件也是不同的,选择导师制类型的原则是:既要符合学校定位,又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师资情况。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选择不适合学校实际的导师制类型,就可能达不到导师制的预期成效。现在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推行的“全职、全程、全员导师制”,笔者认为是一种“高成本、低收益”的制度。 

一是“全职、全程、全员导师制”需要充足的导师资源作后盾,否则为大学一到四年级的每一名学生配备导师就只能是以增加指导学生数为代价,教师指导学生过多势必会影响指导效果。 

二是“全职、全程、全员导师制”对导师的要求更高,导师的工作量更大,指导任务也更繁重,从大一的入学指导到大四的就业指导无不涵盖在内,而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大多很年轻,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相对不足,专职教师的职称整体较低,教学任务又十分繁重,还有科研压力,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势必力不从心。 

笔者认为,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分阶段双导师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即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和学校师资力量的情况,由高校和社会联合指导学生。具体做法是:大一、大二时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大三、大四时可根据专业性质有选择地为学生配备校外导师。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来看,“分阶段双导师制”可以有效缓解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压力。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师资相对比较紧张,全程导师制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而“分阶段双导师制”由于实行分段指导,对校内教师的需求量相对少一些,比较适合那些导师资源比较缺乏的高校。 

在大学一、二年级配备校内导师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对整个大学生活来说,一、二年级的过渡和适应极其重要。一年级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过渡时期,大学生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要开始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会选课、了解专业,培养专业兴趣,这些都迫切需要导师的指导。进入大学二年级,专业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在专业学习方面的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二,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后,遇到问题时往往会通过多种渠道寻求帮助,更愿意通过同学、朋友、专业教师等解决问题。而低年级学生获取帮助的渠道和信息则要少得多,因此有必要为他们配备校内导师。 

第三,相对于高年级导师制来说,低年级导师制对导师的职称和具体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只要工作责任心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本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都可以胜任,在职称上可以不作硬性要求。 

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来看,“双导师制”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新建本科院校一般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就是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地方产业需求,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现实中由于受制于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条件,加之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学生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采用“双导师制”则可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培养内容和方式,与社会共同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任务,把社会需求与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克服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不足。 

二、本科生导师制导什么——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导师制导师的职责定位 

对我国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限制了“全职型导师制”的实施,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想确定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导师职责,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分和侧重,那种“大而全”的“全职型”导师职责定位必须改变。 

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城镇和农村,学习基础不扎实,高考成绩大多处于中下水平,自学能力相对较差,普遍存在自卑、厌学的问题,对理想和前途感到茫然。因此,调整学生的心态,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应用创新能力,往往比指导学生完成一项具体的科研任务更重要。 

考虑到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结构和整体水平,导师的指导职责也不能太多,而应遵循“定位准确、重点突出”的原则。笔者认为,应以“辅学+辅用”为主,也就是说导师职责的核心和重点要放在对学生的学业辅导和实务应用操作上。校内导师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指导学生领会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可行的学习计划;介绍学科及专业,包括研究内容和方向,使学生早日了解和明确学习方向,提高专业兴趣;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学生选课,兼顾学生的兴趣和志向,合理搭建知识构架。校外导师的主要职责可以概括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针对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三、从制度的具体设计和实施上提高导师制的有效性 

1.关于导师的选聘 

首先,就导师的任职资质而言,并不是每个导师都能被聘为本科生导师,只有那些责任心强,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均有较好评价的教师才有资格;在职称方面,师资较为紧缺的院系对此可以不作硬性要求。 

其次,为体现师生双方的意愿,应提高选聘程序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在选聘过程中注意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行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具体操作中可通过网站或选聘会的形式将导师和学生的信息公布,由学生先对导师进行“志愿填报”,每个学生最多可选择两个导师,并服从“调剂”,再由导师对选择自己的学生进行筛选,最终由职能部门统一调配。这样既能考虑到师生双方的意愿和要求,又有利于提高大家对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视。生师比较大、本科生导师配备有困难的院系,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从公共课教师中调配,或者由若干教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若干学生,但导师组组长必须经院系推荐、学校考核后由教授担任,其他导师可由青年教师或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担任。 

2.关于师生双

方的交流互动 

一项完善的制度设计应对制度涉及的对象有约束作用,否则这项制度的效力就无法得到有力保证。本科生导师制是建立在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的,如果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师生互动少、交流不够,那么师生双方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实行导师制时要对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在时间、方式上作出明确规定,例如:导师要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每个月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每个学期对每个学生的个别指导不少于一次。在规约教师的同时,也要从纪律和制度设计等方面要求学生遵从,使学生自觉按照学校的规定接受导师的指导。具体操作中可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五点:尊重导师,主动与导师联系,寻求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每学期开学两周内与导师见面,根据导师的意见和本人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学期的学习计划和综合素质发展计划;以主动、认真的态度参与导师制定的各项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积极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每学年要客观、公正地对导师的指导情况进行评价。 

3.关于导师的考核激励 

为提高导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必须把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纳入学校教职工年度考核。 

(1)要制定合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导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导师工作评价内容也必须全面、具体,评价指标必须涵盖导师的整个工作过程和结果。除了要对导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对导师本人的人格影响、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以及对学生的指导效果等进行考评。在指标细化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过分推崇量化要求的指标而忽视指标中的定性描述。 

(2)要注意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评价主体除学生外,还要考虑导师自评、同行评议等,在评价方法上也要把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总结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力求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3)要确保达到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目的 

对本科生导师工作进行考核不仅是为了统计导师的工作量,更是为了使考核结果作为导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条件,因此,要切实建立起与导师利益相关的奖励和约束制度。鉴于此,学校可建立向优秀本科生导师授予称号的制度或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在本科生导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被评为优秀本科生导师的教师除了享受学校颁发的专项基金,在岗位评聘时还可以享受特别关照,同等情况下优先被聘任;本科生导师工作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其当年度考核不合格,当年职务晋升资格被取消,低聘或暂缓岗位聘任;对于符合条件而拒绝承担导师任务的教师,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级。 

4.关于导师制的管理和监督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是一个常态的、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对象多,工作也比较复杂,因此,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证。 

(1)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保证导师制的正常运行 

一般来说,可成立校、院(系)两级导师制管理机构。校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导师制实施办法,定期就导师的工作情况、考核、评优等进行研究;院(系)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本单位导师的选聘、培训和相关工作。 

(2)要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工作的日常监管,着力构建三个监督机制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指导效果评查为中心的监督机制。这个机制可以采用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重在学生对教师指导效果的反馈。 

二是以院(系)为主体,建立以指导、记录、评查为中心的监督机制。通过检查导师指导记录、日志、作业批语等文字材料,对导师的日常工作及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三是以学校为主体,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中心的监督机制,坚持对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学期、学年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记入导师本人业务档案,真正使考核与导师个人的奖惩联系起来,起到激励先进、奖优罚劣的作用。 

总之,只有结合学校特点和定位选择好适合本校的本科生导师制类型,根据学校的师资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导师工作职责和方案,才能使导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而使本科生导师制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守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2006. 

[2]高馨.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定位问题探析[eb/ol].hi.baidu.com/idealschool/blog/item/bfd36c94cc476

343d-1135e8a.html. 

[3]周甲辰.论地方性大学本科生导师的根本职责[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第8篇

关键词:军校学员;学习动机;现状;对策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向部队直接输送合格军事人才的任务。但当前军队院校教育中也存在学员学习兴趣不高、学风不正、学习气氛不浓、被动厌学等现象[1]。究其原因,固然有部分学员不善于学习、基础较差和学校教学条件限制等客观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学员没有对学习产生兴趣,缺乏学习紧迫感、责任感和愉悦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因此,如何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挖掘学员的学习潜能,是当前军队院校教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学员学习的方向与进程,是促使学员学习的内部驱力。对军校学员学习动机的研究,将有利于深入地了解军校学员的学习情况,从而激发军校学员健康向上的学习动力,提高军校人才培养质量,为军队发展贡献力量。

一、研究工具及方法

调查学员为某军校大二、大三、大四本科学员。在各年级选取两个学员队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66份,其中有效问卷347份。研究采用黄希庭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1],共26个项目,6个维度,分别测试大学生6种学习动机强度:求知进取(6个项目)、社会取向(6个项目)、物质追求(4个项目)、害怕失败(4个项目)、个人成就(3个项目)和小群体取向(3个项目)。求知进取是实现个人发展的必要手段,对应大学生的发展需要;社会取向则是大学生具有奉献精神的动机体现,对应黄希庭提出的大学生的贡献需要;物质追求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生理需求,对应大学生的生理需要;害怕失败则是对自我在心理层面上的一种安全保护,对应大学生的安全需要;个人成就则是大学生希望实现自我后获得社会和集体的尊重,对应大学生的尊敬需要;而小群体取向则是大学生个体希望在集体中与人沟通协作,获得提高,对应大学生的交往需要。问卷采用五点计分: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清楚、有些符合、完全符合。

二、军校学员学习动机现状分析

(一)军校学员学习动机的整体状况

军校学员在学习动机各维度上的描述统计结果如下:求知进取的平均分为30.11,标准差为4.61;社会取向的平均分为28.82,标准差为4.84;物质追求的平均分为18.43,标准差为3.52;害怕失败的平均分为13.44,标准差为4.17;个人成就的平均分为12.54,标准差为3.24;小群体取向的平均分为13.18,标准差为3.18。

“求知进取”维度排名第一。表明求知进取是军校学员学习动机中的最主要因素,军校学员把获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升自身能力水平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首先,军校学员也是大学生,学习仍然是其大学期间的中心工作。其次,现在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只有切实掌握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原理、操作使用方法等,才能适应部队发展的要求。求知进取是提高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持续内动力,这种动机对学习有重要促进作用。

“社会取向”维度排名第二。军校学员毕业后会到部队任职,作为准军官,其较高的社会取向表明,军校学员希望通过自身所学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国家和军队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是军校学员献身国防、报效国家精神的体现。

“物质追求”取向排名第三。物质追求维度的均值显著低于社会取向维度,说明军校学员更看重个人对军队的贡献。物质追求又高于其他三个维度,说明军校学员同样希望通过学习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从而提升个人生活水平。一方面,这是人们追求物质进步的共同表现,会对学习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物质的追求也会对军校学员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害怕失败”维度排名第四。军校对在校学员的学习成绩有较高的要求,相应的学习管理规定较为严格,直接关系到学员的毕业和分配问题,如要求学分未修满不能毕业,英语四级不通过不颁发学位证,不及格科目达到一定门次不能顺利毕业分配甚至退学等。淘汰制是各国军校通用的做法,这些规定是保证军校为部队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要求,故学员会害怕学习成绩达不到要求。

“个人成就”维度排名第五。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军校学员同样将个人发展与部队建设联系在一起,希望在部队能够建功立业,在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同时实现个人发展。

“小群体取向”维度排名第六。军校管理和部队相同,学员学习生活都是集体活动,虽然小群体取向得分较低,但学员在日常学习中经常需要与战友合作,在集体内部的协作、交流、竞争等较为常见,是军校学员学习动机的一大因素。

王杨在其硕士论文《价值观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及对策》中对大连理工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了调查[2],结果显示学习动机六个维度平均值由高到低为:求知进取、物质追求、个人成就、社会取向、害怕失败、小群体取向。可见,在普通大学生与军校学员的学习动机中,求知进取始终是学习动机的最主要构成因素。军校学员的社会取向明显高于地方大学学员,而在物质追求维度低于地方大学学员,这与军校学员的军人身份有重要的关系。

(二)军校学员学习动机存在差异

1..在求知进取维度和社会取向维度上,男生均显著低于女生

在求知进取维度上,男女学员差异显著(t=-2.464,df=351,p

2..在求知进取维度和社会取向维度上,技术类学员均显著高于指挥类学员

在求知进取维度上,不同学员类别差异显著(t=3.427,df=199.2,p

3..在求知进取维度上,是否团支部成员或军人委员会委员之间差异显著

在求知进取维度上,是否团支部或军人委员会委员差异显著(t=2.182,df=350,p

信服。

4. 在害怕失败维度上,不同年级学员差异接近显著

害怕失败维度的年级差异接近显著(F(3,352)=2.607,p=0.052),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二(M=13.17,SD=4.06)和大四(M=14.87,SD=4.31)之间、大三(M=13.20,SD=4.16)和大四之间在害怕失败上的差异接近显著,大四在害怕失败方面的分数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大四学员面临毕业,技术类学员面临考研和部队任职的选择,指挥类学员则面临分流或者进入部队任职。进入大四学年后,学员们不同程度上承受了一定的压力,感觉到一定的紧迫感。相比之下,大二、大三的学员距离毕业还有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心理相对轻松不少,面对失败也更加自信。

三、提高军校学员学习动机的对策

经过调查,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有:(1)军校学员学习动机的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和小群体取向。(2)求知进取维度和社会取向维度上,男生的学习动机均显著低于女生。(3)在求知进取和社会取向上,不同培养类别学员的学习动机有所差异,技术类学员的学习动机要高于指挥类学员。(4)在害怕失败上,不同年级学员的学习动机相差较大,大四学员的学习动机高于大二和大三年级。(5)在求知进取上,是否担任学生骨干有较大差异,担任团支部成员或军人委员会委员的学员在求知进取上的学习动机相对更高。

从军校学员学习动机的整体状况可以看出,求知进取的动机强度最高,说明对知识的追求始终是军校学员最大的学习动力。同时社会取向的强度仅次于求知进取,反映了军校学员作为军人的强烈社会责任意识和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军队做贡献的精神。高社会取向对军校学员的学习也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强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学习动机。而物质追求的强度较高则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物质的追求也会对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购买电脑、点读机、学习用具等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一味追求物质会对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有消极影响,在学习上容易导致在缺少物质激励的条件下学习积极性下降。在军校教育中合理利用物质激励手段,做到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物质观、价值观,将有利于学员学习动机的提高。

学习动机的培养类别差异表明,指挥类学员学习动机相对不足。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部队发展逐步由机械化转向信息化,作为指挥类军官,只有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顺应部队发展的需要,重指挥轻学习的认识误区无疑不利于其自身发展和部队建设需要。学校在不同类别学员培养方案上的区别也会影响指挥类学员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在年级上的差异显示,不同时期学员思想特点不同,学员难以把握其自身发展规律。学校应加强在学习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在学习上做好学员的引路人。军校学员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是中心工作,同时军校学员又是预备军官,毕业即将到部队任职。在信息化部队建设中,要当好一名合格的基层军官,满足部队发展建设的需要,过硬的军事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是重要保证。提高军校学员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地增强学员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果,对提高军校学员的培养质量,为部队输送适应任职需要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以上结论,本研究对提高军校学员学习动机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立足军校学员学习动机特点,进一步增强求知进取和社会取向上的学习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军校学员总体上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求知的欲望很强烈,可以进一步提高求知动机。对此,学校可做以下工作:一是增强课程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使学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二是增强学习的实用性,针对部队特点,开设有助于学员第一任职需要的课程,将理论与部队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员在学有所用中提高兴趣;三是增强学习的竞争性,利用课程竞赛等,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使学员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要求。针对军校学员较强的社会取向动机,应加强军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教育,使学员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练为战、学为战。

(二)男女学员应发挥各自优点,相互取长补短

男女生性格差异,都有其各自的优点,特别是在军事上。男生思维活跃、创新点多,在学习中能够不断产生新观点、新思维,女生对待学习更加认真,而且思维细致、沉着冷静。军人需要血气方刚,但学习上的很多地方需要沉下心来,这是许多男生所不足的地方,军校男生多女生少,男生需要学习女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踏实勤奋的学习精神,做到不毛躁、不马虎。军校的女学员也要到部队任职,她们则需要学习男学员的大胆和创新,把课堂学习与部队实践相结合,使学到的知识得到运用。

(三)立足指挥类学员培养特点,激发指挥类学员学习动机

针对指挥类和技术类学员学习动机差异特点,对提高指挥类学员的学习动机有以下几点建议:(1)从部队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员学习观念。利用部队干部来校讲座、部队实习、优秀毕业学员经验交流会、部队选调干部等途径,让指挥类学员进一步了解部队实际需要,增强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让学员认识到如今的战争已发展为高技术信息化战争,部队建设也是机械化和信息化同步发展,离不开掌握信息化知识的人才。作为指挥员,也应牢固掌握高科技知识,对于信息化装备要懂原理、会操作、能讲解,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管理、组织指挥、装备使用、作战运用等可以提高战斗力。(2)利用奖励政策等激励手段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毕业不能考研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指挥类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在培养方案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其他激励手段。与地方院校相比,军队院校的奖学金制度不够完善,奖励项目单一,奖励力度也比较小。可以设置单科奖学金、学习进步(或奋发)奖[4]。在物质奖励的同时还应注意精神奖励,不但对学习突出的个人在学校、学院、学员大队和学员队内进行宣传,亦可以喜报的形式通报家庭亲属、就读中学或原部队单位,激励本人和周围的学员学习,以先进带动后进,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和骨干岗位激励作用

在学员队的文化学习中,要充分发挥骨干的带动作用。骨干的表现更容易被普通学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骨干在学习上积极认真,对普通学员会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再者,可以发挥骨干岗位的激励作用。大学四年,骨干岗位是有限的,要让学员认识到骨干岗位是证明自身实力和锻炼自身组织能力的平台,这样,采取公平竞争、选举上岗的方式,能够激发学员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文化学习成绩,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五)根据学员心理随年级变化的规律,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疏导

根据不同年级学员的学习动机特点,一要对大四学员进行疏导,使其正确面对压力。大四学员面临毕业,可能会出现恐慌的心理,应运用心理疏导、思想引导等方式,促进学员正确看待毕业,客观冷静评价自身能力,沉着扎实地改进不足。二要为大四学员提供充足的信息和更多的锻炼平台。为学员提供更多有关部队的现状与发展相关的信息,为学员提供更多更适合的平台以促进锻炼,提高能力,最终达到让学员面向未来更加自信、更有能力的效果。三是对大二、大三学员进行引导,指导学员做好学习规划,增强其紧迫感。大二、大三学员对军校生活没有大一的新鲜感,同时少了大四的紧迫感,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下降。对他们要注重目标教育、惜时教育,做好个人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好军校学习的黄金时间。

[1]石瑞婷. 采用激励手段增强军校学员学习动力[J]. 科学之友. 2009, 21: 101-102.

[2]王杨. 价值观对大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及对策――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D]. 大连理工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