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01 16:28:2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冬奥会开幕式语言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说实话,物质狂在时尚圈浸染了这么多年,其实早就跨越了见到一款包包,会浑身起鸡皮疙瘩地大呼好美的境界。她早已被那些美的东西灌晕了,已修炼成刀枪不入、铁石心肠之身了。
但是,在这个领域,就是总有更美的事情冲击你,让你瞬间由钢变水。
北京一年时尚盛事不断,但是大师级的人物亲临北京,无论如何也是让人冷静不下来。Giorgio Armani 先生就是一位。
Giorgio Armani被称为意大利的时尚之王。“王”不是随口封的。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开幕式上,刚刚卸任的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吕尼,当年还是超模的她,就是身穿一身Giorgio Armani先生从水晶和冰凌中汲取灵感设计的华服,手捧意大利国旗出现在世界面前的。那个画面被称为史上最兼具美感和震撼力的画面。这件衣服后来被称为Armani的非凡成衣。
Giorgio Armani先生还是那届冬奥会开幕式的艺术指导,他把通常意义上举着旗子踢着正步的奥运会开幕变成了时髦华丽的时尚T台,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被称为国师的张艺谋把卷轴的中国字画作为寄情的文化载体一样,意大利人把时装作为自己的骄傲。而Giorgio Armani先生就是能把这个骄傲很骄傲地表现出来的王者。
2012年5月31日,这位已经年愈七旬的时尚前辈选择再次来到北京,为了表达他此番的情有独衷,特别把当晚的特别庆祝活动命名“One Night Only in Beijing 唯有今宵·北京”。并且还特别设计了15套专为此次盛典设计的“向中国致敬”系列高级定制礼服。整个系列是新绿色为主色调,但是一眼望去还是Armani不变的风格。
由于在老先生的北京之行之前,物质狂所在的杂志幸运地对他进行了采访,所以当晚坐在T台下看这场秀的她,比别人显得稍有底气。因为老先生说了,作为一名设计师,他常常会观察这个世界,同时试着充分满足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需求,但是自己的风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不会改变自己的风格,但会将如梭的岁月和不断变化的世事作为过滤器。让自己的风格自然衍变。
“这台上的模特怎么都不笑,还都那么瘦。”一定有人抱怨,当晚T台上模特都不太可爱和甜美。
“因为,穿Armani的女人从来不认为自己应该是取悦别人的,她们从来都是女人中最有权势,或最自尊自强的那些极少数派。”物质狂一定会对抱怨的人这样讲。“Armani套装被称为是Power suit。女人们爱Armani,就是因为她们觉得是Armani让她们在一件女式外套上找到了意气风发、感觉良好的那种力量,不管她是不是女强人。有力量的女人,是不需要微笑的。她们不需要沉浸在那种急于告诉别人,我今天很快乐的那种带有防范性的乐观主义之中。她也不用用刻意的笑容,企图讨好谁,为她心仪的某件衣服买单。如果实在喜欢这件衣服,自己改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到商场刷自己的卡,买了就得了。刷自己的卡,是最简单的事了,心安理得而且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那你们这些强女人打算置男人于何地呢?”物质狂想象得出当她这番理论发表之后,所遭到的非议。
“再强的女人不是也得回家做饭嘛!”物质狂自嘲,“我就是下班回家做好饭之后,然后穿着Armani光鲜靓丽又出来的。这不,看完秀后,我还得赶紧回家,厨房的水槽里想必,不!是一定有堆积如山的盘子和碗筷等着我洗呢。”
“你不分裂呀!”不解者问。
比约定的时间早有一两分钟,霍震霆先生在北京市侨办同志的陪同下,边闲聊边推门而入。看到等候的记者,霍先生脚步稍一停顿,笑着抬起右手打了个招呼。
今年已经68岁的霍震霆,英气依旧不减当年。他身材壮硕,将略显花白的头发梳成一丝不苟的大背头,颇有些港式明星的意味,举手投足尽显绅士风度。当记者摊开采访本准备提问的时候,霍先生满脸笑意,有些“调皮”地扬了下眉毛,同时抬手给了个“请”的姿势。
正当“世界杯”的话题烧得“如火如荼”之际,我们的话题似乎顺理成章地从绿茵场上的搏杀谈起。本届“世界杯”伴随着“德国战车”的获胜拉下帷幕,我们不禁想听听与体育颇有渊源的霍先生对中国足球的看法。
出人意料的,相对于时下民意对中国足球的“自黑”与调侃,霍震霆却并不抱有悲观的态度。他说,以前东南亚地区最好的足球运动员就是香港的。“香港以前并没有运动条件,唯一就是在路边的mini socker(小足球)很流行。就是一片地,不用大量的维护费用。而现在内地什么都要搞成一个中心,要花很多时间和财力都去维护。”他对此似乎有些不理解,“所以我觉得内地应该搞全民体育,一帮朋友下班了可以去路边踢个小足球,只要踢的人多了,水平不就起来了?这不是件很难的事。”
此前多年里,《中华儿女》杂志曾多次采访、报道霍氏家族成员。11年前,霍震霆还曾陪同时年81岁高龄的父亲霍英东先生一起接受《中华儿女》杂志专访。所以,当记者称《中华儿女》是霍家的“老朋友”时,霍震霆先生非常郑重地点头表示肯定。
一直以来,霍家时刻处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大事小事都是公共话题。这个家族的创富史大家耳熟能详,他们对国家的改革开放和体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众所周知。
但是,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听霍震霆先生亲口讲这个爱国家族的故闻轶事,讲他当年亲历、申奥成功等大事件时的内心活动,讲他对当下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鲜明态度,记者感触最深的,还是他以及整个家族深切的爱国情怀。
有国家才有机会
霍家是香港豪门,几代人都和内地及中央政府关系密切。霍震霆先生保持着读报的习惯。他说,自己每天都会把香港主要的报纸浏览一遍。之前报纸还在报道香港和内地年轻人之间的一个争论,就是不久前内地游客让孩子当街便溺所引发的话题。而最近几年,还有内地孕妇赴港产子、内地客抢购奶粉等引发的事件。除了就事论事的争论,在十几年之后得今天,香港的个别年轻人中还出现了各种令人不解的论调。对于这些现象,记者询问霍震霆先生怎么看。
霍先生直接讲了自己对于回归的感受。
“关于回归,我第一个最深的感觉,是正好那一年赶上全运会在上海举办,也是香港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全运会。记得全场都站了起来,为我们鼓掌,为我们欢呼。你知道香港以前是殖民地,运动员拿到奖牌,奏的是英国国歌,升的是殖民地旗帜。我至今还记得自己在那个时候的自豪感,归属感,认同感。”
对于17年之后两地年轻人之间产生的争议,霍震霆说,本来都是很小的、很个别的事情,但最后闹到很大,这个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
“香港毕竟有着150多年的殖民地历史。这150年里头,语言学外国的,历史学外国的,文化学外国的,还有被灌输的一整套的价值观。它的整个教育等等一切都是殖民地的。”
“还有,以前内地和香港差距很大,甚至一百倍都不止。今天17年了,这中间香港繁荣稳定,同时内地发展地非常快,甚至很快要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是,眼下出现的隔阂,并不是经济的问题。我觉得17年虽然不短,但对于香港来说,真正的回归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回归不只是经济,更多是文化上的回归。”
霍震霆以及他的父亲霍英东先生,都是出生在殖民地时代的香港。霍震霆12岁就出去留学,毕业后不久就跟随父亲一起,为祖国的体育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奔走。“父亲那一代带给我们很多好的影响。”所以,霍震霆很年轻的时候就和内地关系密切。
但他回忆,“前,你知道差不多有六分之一的人离开香港。当时气氛真的很恐怖,哎呀,很多人都跑去加拿大。《时代》周刊还发表了什么《香港之死》。你想想整个气氛都是怎么样的。但是我们家爱国,‘This is our time!’,我们终于要回归祖国了!”
霍先生说:“爱国观念非常重要。你知道殖民地时代的香港,是没有爱国教育的。现在回归17年了,我觉得这方面应该加强。过去两地交流主要立足经济层面,今后应更着眼于文化和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香港的年轻人要懂得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观念。中国几千年没有停下来,就是有优秀的文化,和深厚的国家观念。所以大家看起来争论的只是一个点和表象,但问题背后是蛮复杂的。”
霍震霆认为两地年轻人应该多相互了解,多交流,他希望媒体能更多起到沟通作用。“香港和内地的媒体之间并没有在做真正的沟通,况且现在网络能把一件小事给放大,带来负面的宣传效果。希望你们媒体能多出力,解决双方沟通的问题。”
他还说,自己会跟香港的媒体谈一谈内地人来香港旅游的问题,或者所谓内地人素质的问题。是,现在内地是有空气的问题,有奶粉的问题,问题很多,但不管怎么说,我们中国有优秀的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现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世界已经体会到了,但我们优秀的文化,以及观念的东西也可以一整套的宣传出去,给别人去更多了解。
讲到这些时,霍震霆显得有些急切,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他为国家设身处地考虑的赤子之心。他说,自己和父亲虽然是在殖民地长大,但都有很强的国家观念以及时刻不忘为国家做贡献。这是父亲那代人的特点,自己受的影响很大。
霍震霆的父亲霍英东7岁丧父,辍学后当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还开过小杂货店。20世纪40年代末从开始了创业,遂成巨富,后组建大名鼎鼎的霍英东集团。霍震霆说,以前很多人都是身上连一块钱都没有,只身跑去南洋讨生活。他们的第一代都是很艰苦的。这批人里头,有些后来成为首富,他们在国外做得很成功,但总是不忘为自己的国家出力。
霍震霆回忆说,记得父亲当年总是感慨,说我们在香港生活这么好,但内地却还有这么大的差距。所以,改革开放之初父亲马上到内地投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举动。他说,改革开放以后,看到内地在很短时间里就发展到这样,老人家内心很是安慰。
可以说,对内地的改革开放以及整个国家的体育事业,霍家都是功臣。但霍震霆却一再谦逊。他说:“我能有机会陪父亲一起经历这个过程,非常幸运,是国家给了我们机会。”
与改革开放同行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霍氏家族一直在为内地的各项事业奔走出力。谈到参与改革开放的经历,霍震霆还记得他们所经历的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比如现在看起来很简单很微小的事情,当时就会有很大的争议。比如我是第一个建高尔夫球场的,那时候争议就很大。”
“记得天气已经很冷了,却不敢开暖气。因为11月5号开始采暖,这是定下来的,早一天都不行。”
“还有一件事,父亲说在首都机场下飞机,看到很大的一幅关于泼水节的壁画。不过是壁画里的女子衣服有点不紧,有点露,但这幅画就引起了很大很大的一场争议。所以那时候在内地做事很不容易,但是我觉得,尽管不容易,但我们毕竟也得到了参与的机会。”
霍震霆总结,那时候他没有考虑太多的方面。他觉得自己是外来者,不用考虑内地的因素。因为只要他做得好,就能起到带头的作用,甚至能带动改革。
从参与改革开放到现在几十年,内地腾飞,霍震霆也很骄傲。他自豪地说,现在外国人看到他,会说“china,super power!”
这一年多来,“中国梦”成为振奋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共同奋斗的鼓舞力量。对此,霍震霆也有着自己的体会。
他说,赴笈海外,“让我在外面多走走,多看一点。我觉得在外国一段时间,增强了国家观念和对自己国家的认识。”
他说,刚才自己提到香港殖民地时期的教育,那就是“很简单的取代你的言语,取代你的文化,用他一整套的价值观来统治你。”
霍震霆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已经腾飞,所以关于“中国梦”,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国家有更多的自信。“当然不能排外,比如城市规划、先进的建筑、科技等各方面,但很多时候也要考虑我们中国传统的内在的东西。”
他指指自己和记者身上:“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现在品牌也多了,我就见到很多国内做的品牌。记得刚来内地的时候,有人给我一瓶可口可乐,当时可口可乐就代表着开放。当然现在这并不意味什么。现在我们买国外品牌的东西很多,但其实我们也有很多东西应该打到国际市场去。”
霍震霆讲,自己不久前刚从法国回来,知道“爱马仕”已经投资给一个中国的设计师,因为中国每件东西都有独特的元素,都有个动人的故事。
“你看,很多国外大牌就擅长讲故事,但是,讲过来讲过去,不过就是说一百年前他家是个钉皮鞋的,现在人家却做成了奢侈品牌。我们中国的故事一讲可就是5000多年。现在我看很多国际品牌里已经有中国元素了,有龙啊凤啊。但因为人家是外国品牌,就比我们的要贵多了。”
霍震霆又从“中国梦”讲到了父亲霍英东的“南沙梦”。他说,父亲有个“南沙梦”。这个梦想很单纯,根本不是为了赚钱。你想,如果是为了赚钱,他来北京圈个地盖高楼大厦赚钱其实很简单。但“南沙梦”不是这样,不是盖一片房子卖掉了事,而是要给人们有素质的生活。“我知道中国内地有20多年城市没怎么建设,现在建起来没完,但很多城市并没有必要的配套。就像北京饭店,对面原来是个篮球场,现在已经没了,大家没地方打球了。”
霍震霆认为,我们需要多一点时间来考虑一个城市的发展,因为现在真的发展太快,太惊人了,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什么东西都要两方面来平衡,要多一点中国传统的东西,不要整个外国的一套搞进来。
所以“南沙梦”要均衡周全地实现。城市的规划很重要,要保留自然风景,还要有提高生活素质的配套。眼下南沙最先建起来的都是配套设施。他希望寄托着父亲梦想的南沙,最后能成为香港和内地年轻人一个交流的平台。
体育里的梦想
在体育事业方面对祖国的贡献,没有谁能出霍家之右。回忆起这些中的细节,霍震霆显得尤为兴奋。
他说,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体育就是一个业余的、玩玩的事情,没有精英。他记得父亲曾说过一句:体育才爱国。“体育有国家的精神在里面,所以运动员拿了奖牌,就会升国旗奏国歌。运动员才会挥舞着国旗兴奋奔跑。”
“记得当年我的小孩,在运动会开幕式前头看打中国鼓,就说‘baba,China is cool(爸爸,中国好酷)’。一个国家的精神,不是光靠经济就能做起来的,而体育的魅力就在这里。”
霍震霆关于体育的梦想,起源自父亲霍英东。他说:“以前在香港,中国人没有什么体育,好像只有个七人足球。反过来那时候香港人也不能去国内打球,父亲只好偷偷带一个球队去内地打球。父亲后来觉得,为什么我们香港人就不能作为一个国家来踢球?这后来成了他的一个梦想。”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体坛上被隔绝。而霍英东先生则致力于帮助中国重返世界体育舞台。从那时起,具有英文优势和西方生活背景的霍震霆就一直在父亲身边协助,成为霍英东体育宏图的执行者。很多年里,他和父亲一起,帮助中国体育走向世界,帮助中国的足球、羽毛球、自行车等项目在国际协会中恢复合法会籍,年复一年,不遗余力。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过去已经6年。奥运梦是霍家的一个梦想,他们为此奋斗多年。
1974年,中国提出要重返国际奥委会,霍英东投身帮忙。霍英东带着霍震霆,凭借其国际足联执委的身份和在国际商界的名望,往返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以及相关国家之间,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间斡旋。
中国两次申奥,霍震霆都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在中国体育界的许多重要国际交往中,他都活跃在现场。而且2001年申奥成功后,霍震霆全力参与北京方面的体育事务。
“我们第一次申办奥运会,两票之差嘛,大家都很难受。后来,国家形势更好了,经济起来了,我们再投票,那时我成了国际奥委会委员,很多委员也就成了朋友。所以你看这整个过程,体育已经超越单纯的强身健体,成为一个国家的形象。”
“比如北京奥运会之前,世界上大家还在问,中国现在究竟怎么样。但奥运会开幕式以后,大家就都知道了。那么我们中国的现在,就不用说太多了。成功举办奥运,不仅是中国一百年的梦,也改变了全世界看待中国的方式。不是吗?”
水立方这座有名奥运建筑,是全世界华侨华人共同捐建的,其中霍家捐献了2亿元,占四分之一。当被问到这笔巨额捐款背后的细节,霍震霆却显得很平淡。
“最初,我们原本是打算捐赠主场馆的。但是后来国家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捐建水立方,父亲觉得是个光荣,他没怎么考虑,就说如果国家给我一个机会,我就做一点点参与。”
说起家族对中国体育的贡献,霍震霆总是表现得很谦逊,好像什么都只是“一点点”。
1984年10月,霍英东宣布捐赠一亿港元设立“霍英东体育基金”。也就是从这年年开始,“霍英东体育基金”开始出资奖励每届奥运会(包括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获得奖牌的中国运动员。其中奥运会金牌得主一枚奖重1000克的纯金金牌和8万美元,银牌得主一枚重250克的金牌和4万美元,铜牌得主一枚重150克的金牌和2万美元。
实际上,霍英东还会根据每届奥运会的不同情况而为中国选手增加奖金。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霍英东体育基金就向获得奖牌的中国运动员颁发了总计240万美元的奖金。2004年雅典奥运会,霍英东体育基金更是颁出3259万港元的巨额奖金。
霍英东体育基金会对冬奥会运动员获得奖励同样不菲。基金会曾在2002年和2006年分别向第盐湖城冬奥会、第20届都灵冬奥会的获奖运动员分别颁发金牌以及144.6万港元和162.9807港元的奖金。
霍英东还从“霍英东基金会”中拿出三亿多港元用于体育。其中包括,为国家、省市甚至部队建设体育馆,对各项体育比赛以及体育活动进行资助和奖励。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霍英东捐资3700万元与中山大学修建英东体育馆。后来,在他的积极倡议下,国家教委于1990年1月,在中大成立中国内地第一个“中国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1986年北京成功申办亚运会之际,霍英东捐资一亿于亚运村兴建英东游泳馆,同时斥2.3亿于天安门左侧兴建高级酒店贵宾楼。
2004年,霍家为“水立方”捐资2亿元,这笔捐款由霍震霆转交。
除此之外,霍英东还捐资修建了中国武术院、中国武术博物馆、改建广州体育场、亚运武术馆等场馆,捐资总额达1亿元。
……
不断突破
人类通信无时不在,但早期,人们至少需要花数月的时间才能了解到地球另一端发生的情况,这严重限制了奥运会的影响力。在1896年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被誉为“现代奥运之父”的顾拜旦以个人名义邀请了12名记者前往希腊观看奥运会。那一次,才应用没多久的电报技术成了他们向外界报道奥运会比赛情况的最快途径。
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电视开始对比赛进行现场转播。屏幕上运动员公平竞争、友好相处的画面,让人们更直接地感受到了奥林匹克精神。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美国发射的“辛科姆”通讯卫星转播了奥运会盛况。8年后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主办方又颇具创新地用卫星信号将圣火从奥林匹亚传到主会场。到了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让通信变得更加立体: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人们第一次提出了网络奥运的概念,开启了奥运通信的新时代。
根据已经公开的资料,亚特兰大奥运技术中心在比赛期间共接管了9000部无绳电话、7000台电脑、6000部传呼机、1000条传真线路和8000条有线线路。这个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非军方通信网络,在26个比赛场馆中连接的光纤数量与整个佐治亚州铺设的光纤总量一样多。按照相关方面的说法,该网络可以抵抗风力、太阳耀斑和间谍卫星影响,上网的速度可以达到100Gb/s!而在那届奥运会上,卓越的通信性能有力地支持了861万余张门票的出售,创下奥运会历史上观众人数的最高纪录。值得一提的是,亚特兰大奥运会也吸引了不少高科技公司的目光,它们都把它当成了向世界展示实力的重要舞台,这个以前并不惹眼的城市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第二大通信发达城市。
随着蜂窝技术的成熟,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移动电话成了会场通信的新亮点。
作为悉尼奥运会唯一指定的通信公司,澳大利亚电讯(Telstra)建立了奥林匹克运动史上最为庞大的通信网络――千年网。该网由基础传输、内部电话、移动通信、视像传送以及数据传送等五大部分组成,并通过长达4800公里的光纤将135个场馆连接,然后再接入澳大利亚电讯遍布全国的150万公里的网络中。
多位行业分析人士评价:“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通信网络。”后来,北京方面确实曾在2005年的时候专门派人到当地对此学习。据回来的人介绍,悉尼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建立了一个世界上通信密度最大的移动网络,该网络实现了GSM网与CDMA网的双重覆盖。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数量庞大的基站竟被巧妙地装进路灯的电杆内部,或是公用电话亭顶上及看台的横梁上。这个“隐秘”的网络可以满足30万用户在1.5平方公里范围内同时通话的要求。而在固话通信上,30000多条线路承受了每天至少32.5万次的通话压力。再加上其280线视频联接、3200线音频联接、250线数据联接和12万公里长的内部电缆,悉尼奥运会的通信应用也被称为“融合通信”。它让外界与奥运会的互动性大大增加,直接调动了人们参与奥运会的热情。
2004年,雅典奥运会再次让人们感受到现代化通信发展带来的新喜悦。各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尽管雅典奥运会的通信设施在开幕式前一天才迟迟开放,很多通信线路的标识也不清楚,导致媒体无所适从,但却有不少创新――在国际广播中心、新闻中心、记者村等重点场馆配备了DSL宽带数据接人线路,实现了奥林匹克主赛区3G网络的100%覆盖。有近20家广播公司经国际奥委会允许,首次对奥运会进行网上直播,还出现了手机上网等新型移动数据服务。
而在WiFi无线技术被广泛应用于2006年都灵冬奥会后,“通信”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保证奥运会信息顺利传递的“神经系统”。
北京新看点
进入2008年,人们对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如何架构通信网络充满期待。
对此,中国移动奥运办公室主任周毅在去年7月的时候明确表示:“只要是目前用得上的技术,北京奥运会都会提供支持。”他指出,中国移动将构建奥运历史上首个由GSM/GPRS/EGPRS/TD-SCDMA等网络组成的移动通信系统,它包括2G、2.5G、2.75G以及3G的通信技术,还包括无线通信网络WLAN、WIMAX。此外,为了给7个奥运城市和63个场馆提供网络服务,中国移动还制定了包括SLA服务、应急保障和人力保障在内的3900项网络规划。
周毅举例说,中国移动的应急保障方案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集团层面,主要处理国际业务和省际业务;第二个是省级公司层面,31个省级公司制定了一致的预案;第三个是地市公司层面,322个城市用同一个方案。截至2008年4月25日,中国移动已经完成8574个应急方案的演练工作。
事实上,北京奥运在通信领域的新看点还不止这些。
北京奥运会的固网合作伙伴――中国网通(即将与中国联通合并)为了构建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化智能光缆网络,它在奥运场馆内敷设了近200公里长的各式光缆和近100公里长的各式电缆。该公司相关负责人曾透露,他们为奥运会安装的电话交换机就有2万门左右,新增的ADSL接入层端口近3000个,并完成了近万个信息点的赛时综合布线系统。在这些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北京的全部奥运场馆已经实现了“全光网络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