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3-01 16:28: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区优秀医生事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区优秀医生事迹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医学生;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02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医德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长期以来各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医学基础知识和医疗技能的培训,对医学生的医德教育不够重视,尤其没有注重医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探索有效地教育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大学生医德水平的提高。

一、课堂讲授法

医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课堂讲授法是目前进行医德教育的传统方式,也是现代教育的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医德课程的课堂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理论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课等课程的教授来进行,可以使医学生具备比较系统的医德认知;二是通过相关的课程的渗透性教育来进行,如思想道德修养、医学心理学等,主要是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穿插对医德品质的介绍和传播,通过自身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对医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医德情感,促进医学生高尚医德品质的形成。

就目前而言,医学院校对医德的课堂理论教育主要通过医学伦理学课程来进行的。医学伦理学课是医学生系统学习医德知识的主渠道。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的杜治政先生指出:“当今医学伦理学肩负着四个方面的历史任务:(一)塑造优秀医师的形象,倡导一切为病人健康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二)为医学新技术的合理应用开辟道路;(三)为卫生保健政策提供伦理学的支持和辩护;(四)提供健康道德指导。要以此作为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当今时代,医学伦理学学科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科领域,层出不穷的医学新技术诸如试管婴儿、克隆人、基因组计划等等,引发出一些新的伦理问题。因此,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就必须时刻关注着该学科的发展动态和进展情况,加强对新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思考,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医学伦理学教师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由于我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师,来自于不同专业,虽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但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医学伦理学是一门跨专业的边缘性学科,它要求从事这项教学工作的教师必须在懂得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了解哲学、伦理学和法学等相关的知识。学校应注重加强对医学伦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进行系统的医疗知识的培训和哲学知识的培训,应创造机会让这些教师与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经常性讨论,使理论能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

医德教育不单纯是医学伦理学课程的内容,它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同步进行,相互交叉、渗透[1]。所以,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除了医学伦理学专业课程老师,其他课程老师也要精心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医德取向,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炉,做到医德教育随机渗透、自然贴切、含而不漏、不着痕迹。[2]课堂渗透性教育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的对医学生道德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心目中将教师视为知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更是思想的传播者,人生的指路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将对医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医学院校在对学生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起到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具有高尚医德的人。

二、仪式教育

为了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情感,医学院校可以利用各种医学仪式,促使医学生医德情感的逐渐形成。医学院校可以采取《医学生誓言》的宣誓仪式、人体解剖前对捐献遗体者默哀、为实验动物默哀、祭奠先贤等形式,触发医学生的医德情感。当医学生刚刚迈进医学院校时,可以安排新生在入学开学典礼大会上,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在宣誓的神圣时刻,医学生就会发现他所选择的职业如此神圣,他所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也就从这时起,医学生将会把高尚医德的培养同学业一样作为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对遗体捐献者和实验动物默哀,可以让医学生对遗体捐献者和实现动物产生崇敬之情,对医学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明确医学生的职业责任,培养其人道主义观念,加强对医德的认知,触发医德情感,促进医德品质的养成。

三、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的作用在医德教育中能够激发起医学生对高尚医德的向往和崇敬之情。通过医疗行业中的典型榜样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在祖国医学史上,有许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大家,他们给后人以榜样和激励。在当代中国,白求恩医生的精神鼓舞着几代人,医学界涌现出了许多像林巧稚、裘法祖、华益慰、钟南山那样的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他们对医学无限热爱,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人深切同情,对工作极端负责,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去不断努力。在医学生的学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传统和现代医学中的医德榜样,开展医德的教育工作,引发医学生对高尚医德的向往。通过树立医德榜样,把榜样们的感人事迹介绍给学生,使医学生确立对高尚医德的向往和要求,远有所追,近有所学,时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奋进,在努力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注重自身高尚的医德品质的培养。

四、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

医德教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医德知识对于个体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从“不知”到“知”的跨越,更在于从“知”到“行”的提升。要实现后一个提升,情感认同、信念确立和躬行实践是更为重要的,它促使理性化的道德认知转化为个体内在的心性价值信仰。[3]因此,医德教学可以采用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导,认知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体验式教学的突出特点是重“感”轻“说”,也就是重视直接知觉如活动、实践和情感陶冶在教学中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运用在课堂之外的医德实践活动,也可以体现在突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业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医院、儿童福利院、敬老院等部门开展义工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社区进行义诊;等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亲密接触,让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可亲可敬可爱,增强其医德情感。在课堂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将医德理论融于生动的临床案例分析讨论之中;请德高望重的临床医生走进课堂,举办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座谈会,通过活生生的榜样来影响和教育学生。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经历到一个由己及人、由人及己的移情式思索过程,更容易产生内在的道德需求,更能够领会到医德的真谛。

五、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各科教育中是常被运用的教学方法,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时可以运用医德案例讨论,使医学生获得医德情感体验。运用医德案例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在讨论中将道理越辩越明,得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医德教育中,可以选择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符合医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理论的、典型的、正反两方面的医德案例,用那些对医疗卫生事业无限忠诚、执著追求、废寝忘食、精心探索、勤勤恳恳工作的先进经典案例,激起学生立志从医,将来做一个合格医生的理想追求,体验到医生的事业责任情感。用那些对病人满腔热忱,一心想着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怕脏和累,忘我工作的先进典型案例,使学生体验到医务人员特有的对病人的同情情感。同时,也选择一些反面案例,使学生对那些不精通医药、不负责任、草菅人命、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和对病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贪图钱财、以医谋私的医务人员产生厌恶的情感。通过案例讨论,可以使各种对医德的不同认识产生碰撞,增强医学生辨别医疗言行是非对错的能力,增加对医德的认知,并获得一定的情感的体验,促进医德品质的形成。

六、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医德教育

运用适当载体,推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建设,是新时期加强医德建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校园文化就是加强医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医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利用校园文化这块阵地,以丰富的教育内容为立足点,以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保障,以新颖多样的形式为载体开展医德教育活动。一方面,积极挖掘校内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实施医德教育。例如,学生会、团委和学生社团,可以举办征文竞赛、知识竞赛、板报比赛、礼仪培训;可以以护士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学雷锋做人民好医生、好护士,”和学习南丁格尔等医德模范人物等活动;举办与医德有关的演讲会、座谈会、文艺演出等活动,等等。广大医学生在“载体”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增强民族精神和责任感,恪守医德,牢记救死扶伤的天职。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来实施医德教育。例如,邀请医院领导、医德模范人物来校作医德教育报告。报告的内容可以是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给学生以鼓舞和激励;也可以是由于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而造成医疗事故的反面案例,给学生以启示和警告。依托这些活动,使医德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医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

七、建立专门的医德教育宣传栏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可以尝试建立专门的医德教育宣传栏,条件许可的医学院校可以尝试建立医德教育宣传馆。可以以医学史为线索,将古今中外典型的医德突出的医生如:希波克拉底、南丁格尔、白求恩、张仲景、孙思邈、华佗、陈实功、龚廷贤、裘法祖、吴孟超等,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贡献展示出来,用他们的做法及要求来教育影响学生。例如,明代的大医家龚廷贤提出的“医家十要”,让学生明白作为将来的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将现代的医务人员医德行为规范具体的医德规范要求展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应该怎样做。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宣传,除了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医学大家之外,医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将在医院涌现出的优秀实习生的先进事迹作为一种宣传,这种形式可以通过隐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医德,学生通过身边的人物可以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

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还应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经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一)学思并重的方法,即通过虚心学习、善于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二)省察克治的方法,即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到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三)慎独自律的方法,即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因为无人监督而恣意妄为;(四)积善成德的方法,即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五)知行统一的方法,即把提高道德认识与躬行道德实践统一起来,以促进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外化为实际的道德行为。[4]

参考文献:

[1]吴依娜.医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防范措施[J].中医药导报,2008,14(10):87-88.

[2]徐新娥.浅谈医学生医德教育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1):143-145.

第2篇

这次全区卫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和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区*年的卫生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2*年卫生工作任务,动员全区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境界,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努力推动全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代表区卫生局作工作报告。

一、*年卫生工作回顾

*年,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关心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深化我区“一二三三四”工作体系,统筹谋划,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获得了全省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先进集体、全市社区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实施惠民医疗工程先进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局机关顺利通过了市级文明机关的复查,我区社区卫生适宜技术的经验做法在全市卫生工作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社区卫生服务深化发展。去年以来,在抓好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信息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自主开发了全市第一个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居民健康信息维护、信息综合查询、老人、妇女、儿童、慢病患者管理等功能,具有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灵活性及方便性等创新特色,初步实现了社区卫生信息的自动化管理。设立了市中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站,与社区居民健康综合管理系统链接,建立起省内第一个区级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针对社区老年人医疗和预防保健需求突出的实际,提出了社区老年人分级管理方案,把老年居民分为A、B、C、D四级,根据健康状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分级管理,动态监测,服务上门,提高了老年人的整体健康水平。为方便居民就医,减轻群众医药负担,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目标,7月份,辖区29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签定了双向转诊服务协议。自协议签定以来,省中医二附院共向社区派出专家136人次,为社区举办专业讲座5次,免费安排社区医生到医院进修学习8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先后转入医院患者26人,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统一印制了《社区医生巡访日志》,将巡诊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监督考核,引导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变坐等病人为主动服务,有力推动了服务理念的转变。坚持规范管理,开展全国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试点工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卫生部决定在全国选择若干地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试点。经过考察,卫生部与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协会确定了10个省的13个区作为试点单位,确定市中区作为全国的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试点区,我区成为中国东部地区3个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试点城区之一。自卫生部召开试点工作第一次会议以来,我区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区卫生局成立了试点工作业务协调小组,理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业务部门的工作关系,统一按照卫生部技术规范指导业务开展;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流程,出台了保障措施。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社区卫生诊断》首个技术项目。

(二)农村卫生工作整体推进。去年起来,我区被列为省级新农合试点区,我局于3月份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开展了基线调查,研究制定了《市中区*年开展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于5月正式实施。按照新农合档案管理规范,对所有档案进行了统一整理、装订、编号和录入。提高了中医适宜技术的报销比例,中草药饮片以及针灸、推拿、拔罐报销比例在目前报销比例基础上再提高20%。新购置了新农合管理软件和中央服务器,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积极宣传动员,农民参合率达到92.5%,截至*年底,共补偿参合农民43007人次,支付补偿资金468.38万元,农民群众得到了较大的实惠。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完成。我区建设任务是对党家庄卫生院实施迁址重建。该项目建设规模2000平方米,设置床位50张,主体2层。工程3月开工,已于9月份竣工。加强村卫生室管理,集中力量对村卫生室开展了检查指导和年度校验,对党家庄和七贤未通过校验的10所村卫生室进行了清理整顿。规范了卫生室的病历和处方书写,对持证的乡医进行了年度考核。分5期在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对204名乡医进行了集中培训。严格执行药品质量、价格公示制度,做到药价合理,确保农民不吃假药,努力让农民群众对药品质量、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三个放心”。

(三)医政管理得到切实加强。积极抓好医疗机构校验工作,加大现场校验力度,组织监督小组、专家小组对医疗机构进行量化赋分,今年共校验医疗机构480家,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规范了我区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认真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对辖区医务人员进行了人禽流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知识的培训,通过购买网卡网上考试、征订《*卫生》日常学习、组织培训集中考试等形式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去年共征订《*卫生》187份,有近400人购买了网卡进行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到90%。新《处方管理办法》颁布后,我局聘请专家教授对全体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处方管理培训。10月,对护理人员进行了“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规范医疗机构审批,严格履行程序,依法做好行政审批工作。*年办理医疗机构设置审批13家,受理医师注册申请265件,按时办结率100%。实行医疗机构执业地点变更公示制度,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切实维护医疗及其利害相对人的权益。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相关制度,区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行政审批窗口被评为“全市文明服务窗口”。扎实做好执法监督工作,对我区设置B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对所有使用毒麻药品的医疗机构进行了检查,重点规范了药品的专人、专柜、专账管理,药品调剂及处方开具等内容。加大医政执法力度,实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共监督检查医疗机构800余户次,责令限期整改32户次,取缔非法行医“黑诊所”3家,拆除非法医疗广告、招牌5处,没收药品、器械价值约3万余元,行政罚款1.2万元。集中销毁非法行医药品109箱,输液器、注射器等5箱。解决医疗纠纷17起,处理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案件4起,委托医疗事故鉴定2起,结案率达到100%。

(四)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区医院建立了《中层目标考核》和《全方位目标考核实施细则》,狠抓了医疗管理质量和环节质控措施的落实。拓展科学管理模式,转变中层管理理念,选派1/2的中层分4批参加了管理知识培训,组织到外地进行考察学习,开拓了思路和视野,提升了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强化人才梯队建设,通过派出进修、举办技术操作竞赛、参加市级操作竞赛、请进来授课等形式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选派护理人员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南丁格尔杯”护理知识技能大赛,荣获集体三等奖,总成绩在区县级医院中名列前茅。搭建特色专科平台,制定“把乳腺病的预防与治疗作为医院特色专科主攻方向”的发展规划,成立乳腺病普查小组,启动了对全区有条件育龄妇女的全面免费普查工作。《市中区25岁以上妇女乳腺癌发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研究》已向市科技局申报科研课题。新开展的“微创穴位埋藏治疗”项目,满足了哮喘、癫痫、肥胖病人的医疗保健需求。

(五)疾病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以实现“一个确保”为首要工作目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设备经费投入,投入20余万元资金购置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设备。积极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转换的各项工作,迎接了国家认证监督委员会和省质监局专家的检查评审。在抓好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努力抓好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依法健全疫情报告管理,完善疫情报告制度,加强对疫情报告人员业务培训。强化对腹泻病门诊的管理,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开展了对育龄妇女的尿碘监测,我区顺利通过了消除碘缺乏病考核达标工作。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对住院病人、学生及托幼机构完成流行病学调查135余例,处理疫情20余起,发放《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2万余份。继续巩固和提高免疫接种率,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强化对免疫预防业务人员的培训,共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228人次。完成对适龄儿童7种生物制品的33190人次的接种任务,总接种率达到98.5%。将开展高危人群干预与农民工的宣传作为全年的工作重点,广泛开展防艾教育,全年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2000余份,“防艾”宣传栏195期,对高危人群进行实地干预25次。在*大学、*大学举办了防艾知识宣传图片展及绘画展,在经十一路美食街设立了大型宣传广告牌,在乐山小区组织开展了影响较大的主题宣传活动,受到新华网等10余家新闻媒体的关注,我区对农民工的艾滋病综合干预和宣传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认真完成各种食品样品微生物及理化的检测,完成食品样品微生物及理化检测881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36%。综合门诊共完成服务行业健康体检2.3万余人。

(六)卫生监督水平显著提高。加大歌舞娱乐场所、洗浴场所、旅馆业、理发美容场所、游泳场所(馆)等五类公共场所监管力度,积极推行食品单位量化分级管理,A级单位达到21个,B级264个,C级1117个。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区政府拨出专款30余万元配置了卫生监督专用快速监测车、快检室和监测设备,实现了现场快速检测。开展了“五一”期间食品卫生专项整治活动、“五小店”专项整治活动、农村食品卫生许可专项检查、小饭桌检查公示活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去年监督检查农村食品经营单位146个,检查品种476类,检查市区餐饮单位595家。举办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20期。我区先后获得*市颁发的“全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市食品放心工程优秀单位”等荣誉。继续打造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品牌效应。去年11月,全省《食品卫生法》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区“食品安全示范街”举行,我区食品卫生监督和管理工作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组织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及职业病危害专项整治月活动,提高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开展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基本情况调查,开展对婚纱摄影、服装干洗业卫生监督管理,加强了84消毒液等消毒剂的监督管理。在全区开展了以“诚信医疗,规范服务”为主题的医疗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召开了全区医疗机构监督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整顿和规范医疗市场秩序的实施意见》。开展了以驻区大中专院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一级医院为主的医疗机构专项整治活动。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460人次,处理各类投诉举报25次,有力地保障了群众健康权益。

(七)爱国卫生工作扎实开展。切实加强农村改厕工作,制定了改厕实施方案,形成了“整体规划、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行了镇包村、村包户的“联包制度”,举办了农村改厕工作现场观摩会,技术人员现场演示洁具安装的过程,派出技术人员入村指导改厕工作。*年使用卫生厕所的村民达30749户。采取多种形式向驻地单位和社区居民宣传卫生和病媒生物防制知识,提高了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完善各项消杀管理制度,规范消杀工作程序,改进消杀方式,确保辖区“四害”密度始终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邀请省病媒生物防制专家霍北新亲自授课,提高了专业防病除害能力。对辖区的“五小”行业、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进行了专项拉网式检查,大大降低了“四害”密度。加大了爱国卫生活动月的宣传力度,以办、镇为单位设立了13个分会场,出动宣传车6辆,制作宣传牌4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在全区形成人人参与活动的浓厚氛围。去年累计清除垃圾死角753处,清除垃圾4272吨。创建卫生先进单位工作稳步推进,全区有6个单位被评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3个单位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个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

(八)妇幼保健工作有序推进。重点加强了孕产妇系统化管理,尤其是加强了高危妊娠管理,高危妊娠管理率达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1.5%。巩固了爱婴区、爱婴医院成果,全区母乳喂养率96%。对社区妇保工作实行量化赋分,建立产后访视卡收、转、取制度,有效减少了产后“漏访”现象,产后访视率达94.3%。加强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认真做好小儿疾病筛查追访。迎接了国家妇幼保健中心专家组的调研。坚持集体儿童与散居儿童分类管理、齐头并进的管理模式。认真做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监测,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为95.04%,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95%。完善了妇女病查治统计报告制度,建立妇女病查治档案,做到专人管理、统计、汇总上报。加强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管理与监督,认真做好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校验,加强B超管理和《出生医学证明》使用的管理,驻区医院《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率达100%,《出生医学证明》填写合格率达100%。认真做好“三网监测”及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我区既是国家级“三网监测”点(即孕产妇死亡、新生儿出生缺陷、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又是省、市监测点,在认真做好“三网监测”工作的基础上,从去年10月开始承担了卫生部国家人群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完善了妇幼信息监测网络,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市中区人群出生缺陷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分批对医院妇产科医生、社区及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大夫、村医生200余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分组到15个办镇、18个派出所、7家医院进行了“三项监测”工作的补漏调查及质控,12月份顺利通过省级人群监测质量控制检查,受到省级专家好评。

(九)和谐行业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把学习*精神与贯彻省、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相结合,与卫生系统集中教育活动相结合,在我区社区卫生网站上开辟了大讨论活动专栏,利用网络媒体形成了大讨论活动的学习平台。邀请*市社科院石兆宏副研究员作了题为《保证民生---贯穿*报告的一条主线》的专题讲座。通过大讨论活动,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境界提升、工作思路更新、工作作风转变、办事效率提高,各项卫生工作得到了切实推进。二是深入挖掘推出了市中区医院“百姓身边好医生”刘传河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区卫生系统开展了学习先进的系列活动,在省、市主要媒体进行了密集连续的宣传报道,刘传河同志也被评为市中区道德模范,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三是人才培养与管理积极推进。树立大人才观,定期走访驻区卫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发挥区域拔尖人才的学术带动作用。从2003年开始,连续4年组织了评选市中区卫生系统拔尖人才,并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营造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四是群众工作深入开展。“7.18”暴雨后,卫生系统迅速行动起来,组成医疗卫生、疾病预防、除害消杀等五支小分队,深入街居、家庭开展医疗卫生活动,在白马山、王官庄等受灾较重的社区开展义诊活动,积极宣传防病防疫知识,筹集3万多元的药品及时送到受灾群众家中。以“访贫病、送温暖、献真情”为主题,开展了“关注贫病居民健康,社区卫生服务送温暖”活动,组织社区医生对辖区内身患重病、常年卧床、无钱医治的居民进行调查登记,针对其病情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医疗服务方案,为每户免费赠送200元药品卡,减轻了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活动共为150户“贫病”居民免费送医送药达3万余元。五是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构建和谐行业,加强环境建设为着力点,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树立工作人员良好形象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领导干部五个方面作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举办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进一步规范了服务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集中开展了加强领导干部在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活动,组织了总结交流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格履行药品、设备、后勤物资及办公耗材院内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确保采购透明度。加大对医疗卫生、卫生监督等部门的行风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监督力度,强化医患沟通,医患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六是内外监督广泛开展。迎接了区委、区人大、区政协对新农合、社区卫生等重点工作的调研。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开通网上电子邮箱,方便群众反映和反馈意见。去年以来卫生系统共发放征求意见信500余封,汇总整理反馈意见近60条,卫生行政效能得到改善。

第3篇

自____9年我县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在政府主导下,着力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建立起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推进了公立医院的改革。通过6年来的改革,医保、医药、医疗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得到了重新调整,广大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些缓解,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责任得到了切实履行,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特别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医改工作健康、有序、稳步推进。

(一)机构改革顺利推进,县级层面整合初步完成。去年12月份,按照省、市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成立了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两个单位均在短时间内整合到位,实现了合署办公,完成了职责调整,做到了人员融合、责任融合、平台融合,在整合的形式和内容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二)公立医院改革攻坚克难,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我县自____3年12月31日实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两处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同步实施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内部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今年6月1日进行了新一轮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改革以来,各级财政投入有所增加,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公益性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全力推进新华医疗与县中医院合作,新中医院迁建项目目前已基本完工,具备验收条件,到位三期出资1.87亿元,在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方面,我县公立医院改革为全国基层医药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

(三)信息化建设抢抓机遇,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强力支撑。县人民医院电子病历通过国家卫计委6级评审,达国家目前评级最高水平,开通了“玫城网医”。在此基础上,联合市中心医院申报了市科技局重大民生科技专项,获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在前期各医疗单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整合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县级医疗服务机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互联互通,建立市、县、乡三级联网,联教、联科、联研、联医的“三级四联”信息化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四)医疗服务实现新提升,硬件软件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县中医院新院迁建项目进展顺利,孔村精神卫生中心7000平米综合楼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二是加强医联体建设。省千佛山医院、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分别与县医院、中医院,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6处镇卫生院,组建了医疗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三是加强中医药管理。继续开展了五级师承和薪火传承工作,东阿镇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了五级师承省级考核工作,孔村国医堂投入使用。我县被列为山东省中药资源普查和中医药传统知识调查研究项目试点县。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县医院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孝直卫生院入选国家卫计委首批“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申报医院。老年乡村医生摸底调查和生活补助发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五是着力打造平安医院。将医疗纠纷纳入全县__8调解体系,建立起警医、司法、联动,相互协作、信息互通、快速反应的对接机制;实行“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全市率先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实现全县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全覆盖。

近几年来,虽然医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是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由于受经济利益和医疗服务质量以及医疗服务模式等多重影响,加之医改又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深层次的机制体制矛盾、复杂的利益调整等难点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深化医改中还面临一些具体问题。

(一)医疗方面

一是县乡医疗机构定位不明晰,存在县内竞争问题,造成医疗资源重复、浪费。上级医院依然人满为患,群众到上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原因就是这几年医改强基层力度不大,基层医疗机构担当不起应有的职责,一味追求医疗实施“高大上”,而人才、技术等方面却不相匹配,服务能力没有明显提升,而上级医院干了基层该干的事。

二是县乡村医疗设备更新购置问题。由于经费保障不足,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老化,难以满足当前群众的就医需求,导致一些病人不得不到上级医疗机构看病住院。同时,基层医疗网络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有些医务人员年龄偏高,存在操作技能不熟练等问题。

三是县级医疗机构债务问题。医改前,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进行了一些基本建设和设备投资,目前普遍有债务问题。医改后,由于执行药品零差率,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减少,直接导致了债务化解能力的弱化。

四是基层卫生机构保障问题。一方面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偏低、待遇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心理不平衡,极大挫伤了基层医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村医办公经费无保障,比如,水电暖、网络、笔墨纸张、租赁费等日常开支,只能在个人收入中垫付,有的村医把看病救人当做第二职业,业余时间从事驾驶、开商店等职业,心思和精力不能全部投入卫生事业。

五是村医后继乏人问题。全县共

575名村医,其中,35岁以下68名;35至60岁359名;60岁以上148名,8月底,到达退休年龄128人。由于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高度重视,门槛相对较高,明确了大学生必须取得从业资格,才能进入医疗卫生行业。加之村居医疗办公环境较差、福利待遇保障少、风险高压力大等原因,导致了村医人才队伍匮乏,呈逐年减少趋势。(二)医药方面

一是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机制问题。部分药价虚高,加重了群众就医负担。特别是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许多低价、高效的药物未列入基药,导致乡镇卫生院无药可用,病人只好往上输送。

二是药物定价机制问题。医保政策调整后,实行了“限额、起付线、签约”等政策,很多病人对医保政策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不少群众直接到药店看病买药,导致医疗机构病号明显减少,营业收入随之减少。

三是药品配送问题。部分药品配送不全、不及时,尤其是采购量少的药品或者价格低廉的药品,不能及时配送到位,影响了诊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一次采购后多家、多次配送,配送方式不一,增加了基层医疗机构负担。

四是药品储藏、分送、损耗费用问题。药品具有其特殊性和高质量性特点,科学地储存和保管药品,才能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治疗的安全性。如不按规定储存和保管,即使在有效期内药品效能也会逐渐下降,疗效逐渐丧失,甚至会产生毒性,因此,只有科学分类管理,才能保证安全,而这也需要一定的费用。

(三)医保方面

一是新农合、居民医保整合需要消化。由于机构合并,基层计生办与卫生院存在脱钩现象。医疗患者期望值过高造成盲目消费,由于缺乏医学知识,治疗心切,往往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医疗需求,认为越大型的检查越准确越放心、越贵的药疗效越好,造成医疗费用的增长与浪费。

二是医保药品目录和基药目录衔接不够,使惠民政策打了折扣。医保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控制采用了定额包干的办法。医院主观上不可能作亏本生意,结果这笔帐需转到医保对象身上。

三是医保政策调整频繁,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平稳运行。由于近几年医保政策调整变动频繁,相应的医保政策宣传也不到位,群众对此不是很了解,影响了医疗机构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深化医改工作,总的思路是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强化顶层设计,勇于探索,勇于改革,勇于创新,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和发挥市场作用,采取更加有力的手段,积极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能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路子,把医改不断推向深入。

(一)找准定位,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把强基层放在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原则,除了重大疑难疾病之外,常见病、普通疾病应该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治疗,这方面的业务量要占90%以上。一是做强龙头。县级医院要大力发展龙头科室和特色专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二是建设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三级医疗服务网的中心。要在按照建设标准填平补齐的基础上,提高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治疗等综合服务,特别是要加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以及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开展一般普外和妇科手术,做到“中病不出镇”。三是打好基础。把村(居)卫生室全面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统一价格和收费,医疗费纳入医保报销。对由乡村医生举办的卫生站由政府提供一定补助。其它卫生站由政府举办,纳入卫生院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执业。四是扩大补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依法举办民营医疗机构,适应市场需求,锁定债务,避免新债,积极化解债务积压问题。同时,加强医院经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基层医疗网络建设,提高业务操作水平。

(二)提升内功,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按规定严格核实人员身份编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的人员支持,按照实际需求适当按程序增加医疗人员,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同时,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二是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落实精细绩效管理,按业务量给予适当补贴,把对每一个科室、每一项工作的要求都体现在绩效中,避免“大锅饭”,坚决禁止将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的做法。三是加强医院道德和文化建设,强化以人为本,患者至上,提供真诚、优质、无微不至的服务和关心。四是加强业务素质培训,对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养,选派骨干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鼓励个人自学,提升业务水平,调动医务卫生工作人员钻研技术、增长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释放潜能,争取事业不断发展。五是保障待遇。依法保障基层医疗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对困难基层医疗单位给予适当补助或倾斜,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促进基层医疗单位健康发展。探索建立村医合理报酬补偿机制,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解决村医后顾之忧,同时为建设发展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创造条件。

(三)统筹推进,优化乡村医生队伍

一是合理配置乡村医生。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深入开展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建立,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中、高职医学生培养,县级医疗机构适当下派帮扶。二是加强继续教育。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教育和培养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村医进入中、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对其学费予以适当补助。同时,联合职教中心委托培养村医。三是拓宽乡村医生发展空间。在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优先聘用、招录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

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同时,对已退休的优秀医务人员进行返聘。四是切实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方式设立专项资金,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四)形成合力,建立科学沟通协商机制

改革制约医院发展、制约医院提高服务能力的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加强卫计、财政、人社、发改、物价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监管和指导,发挥职能,积极推进医改。一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加快推进“三医联动”步伐,医保、医药、医疗互为条件,密切相关,应做到同步建立、综合互动,才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的目的,降低因其它两项改革不到位给医保基金带来的过重负担和风险,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除了组织、人事部门要支持医院建立全员聘用、能上能下的机制外,对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要加大委托高等医学院校代培的力度,加快全科医生、专科医师的培养,尽快出台本科院校毕业生到三级医院进修后返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全科医生、专科医师培养的政策。三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控制药占比,现在医疗服务价格不合理,特别是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偏低,未能体现医护人员的技术和劳动价值,或多或少引发“大处方”、“过度检查”等不合理的医疗行为,调整理顺医药价格,注重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动价值。四是建立医疗帮扶机制。利用“大手拉小手”工程,出台相关政策,制定具体的帮扶工作计划,将完成情况列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细则,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五)大力宣传,积极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医保政策宣传,明确参保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积极探讨个人医保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让全体参保人员了解医保政策和就医的各项规定,积极支持医保,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二是让参保患者了解“基本医疗”的含义,树立合理医疗消费的保障意识和费用意识,摒除参保患者医疗旧观念。三是加大对违规就医行为查处力度。凡有不当就医造成医保基金损失或恶意骗取医保基金的违规行为,经查实后,按规定从严查处,促使参保人员规范就医行为。四是探索药品招标采购机制。凡是国家批准的合格药物都可以进入市场竞争,借助电子商务等手段进行运作。并允许地方和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方式的探索,解决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院与药品商店价格相差悬殊的问题,使更多的药品加入医保报销范围。五是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环境。通过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卫计系统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弘扬正气,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良好氛围。